创新备课

2024-09-20

创新备课(共11篇)

创新备课 篇1

创新备课方式,提高备课实效

———富田中学集体备课创新尝试 青原区富田中学

龚明逊

备课是教师周而复始的劳动,这个话题的提出显得毫无新意。但是,在各种教学改革理念纷呈的当下,我们更愿意从朴实的传统教学环节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寻找学科组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思路和办法。

集体备课于是应时而生。集体备课就是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教师通过自主、合作形成教学设计的课堂准备过程。集体备课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要求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情况下,推进教案质量的整体提升。集体备课是实施高效课堂之前重要的准备环节,是实现高效课堂高效最直接的校本教研形式。既然如此,那么如何组织集体备课,怎样提高备课实效?

我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形成了“分工预案——集体共案——修正个案——教后反思 ”基本模式,在不断完善模式,形成集体备课常态化的基础上,还进行集体备课方式的创新尝试,对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介绍我校现行的集体备课以供探讨与交流。其主要包括“预案、共案、个案、反思” 四个步骤。

第一、分工备预案。在学期初,教研组长将全册教学任务分解给本组不同年级的各位老师,在指定的时间以内,教师将分工备课的内容上交,装订成册。分工备课形成的教案复印出来,同年级同学科 的教师人手一份。这样,全册的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分散备课,备课的内容少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备课的质量要求更高,提高了教案的水平。不同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拟定相对固定,富有特色的教案格式,但都要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环节。

第二、集体定共案。这里说的集体,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组。备课组对教案有最终的议定权。为了保证集体共案的效率,设立研讨课制度和发言人制度。研讨课一般由承担分工备预案任务的教师主讲,并负责对教材进行分析。各个备课组成员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商定。最后,由备课组长根据讨论的结果作总结,确定教案最后的方案。

第三、修正成个案。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且教师个体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集体共案后,我们还要求对共案进行修改完善成有个性化的个案。具体来说,分工备预案时,每位教师手头都有复印的预案,并且在集体定共案的环节中对教案有一定的增删修改,在集体共案后,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可以根据班级的现状,个人教学风格,对共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这时的教案就是教师走进课堂的蓝本,教师经过几轮的预案、共案、个案,对教材定位有较深的了解,课堂上自然能够游刃有余。

第四、教后写反思。教后写反思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说备课是教学的前奏,那么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积淀。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课

时都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这是对教案的第三次调整,教后反思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固定格式,没有字数的限制。

集体备课的这四个步骤逐层递进,环环相扣,能够保证较高的备课质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跟踪检查,有效地杜绝了传统备课模式的弊病。尽管如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集体备课,也无论集体备课的方式如何行之有效,都必须要求每位教师先进行独立备课,没有教师独立备课的集体备课是很难有较高实效,这正如没有学生的独立学习,就进入小组合作实效性差是同样的道理。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规范化的集体备课基本克服了原来流于形式的弊端,逐渐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围。一些过去在集体备课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教师也尝到了合作带来的“甜头”,从“要我说”变为“我要说”。集体备课实现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备课 篇2

1. 以新的理念去挑战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 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传统教学中,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上课传授知识, 都是采用“去问题教育”, 即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若干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如果学生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 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 没有问题了。但事实恰恰相反, 没有问题的学生, 问题更多, 只是不善于思考, 不敢于质疑, 可以说缺少创新精神,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 肯定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 向深度扩展, 以一种课程计划者、实践者、评价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付诸实施, 并评价效果。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行课程, 而是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之中。因此, 教师必须冲破观念障碍, 更新自身教育理念, 以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 要备好一堂课, 必须做到五备: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和学法、备学情、备练习

备教材:阅读教材3—5遍;把握内容、结构、特点、优劣;有独到见解和感悟。备目标: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为主, 兼顾过程和方法;三维目标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合。备学情: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习惯基础;学困生的难点。备教法与学法:明确每个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点的教法与学法。备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单元复习练习。

下面就备教材和备学情两方面展开论述: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1) 弄清大纲精神。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正式公布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 才能胸怀全局, 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 (2) 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 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 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 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3) 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 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 重要的或是主要的内容, 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 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 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 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 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中, 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 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 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不应混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 (4) 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特点不同, 选择的教法就应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方法。 (5) 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 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 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 要去分析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 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备学情———做到五个“了解”: (1) 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级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 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 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等。 (2) 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都了解, 包括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姓名、年龄、爱好、兴趣、家庭教育环境等。 (3)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教学的科学与艺术, 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 哪些方法不适应, 喜欢什么样的方法, 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 (4) 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 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 (5) 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 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来了解学生, 而且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 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学情, 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或者叫抄教案, 应付主管检查。除了管理的误导外, 还有其他原因, 如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等。多数教师备课, 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 一本课程标准, 一本教学参考书, 可见教学资料奇缺, 学科专业杂志很少见, 且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 知识结构陈旧, 缺少创新能力。因此, 教案改革势在必行。

3. 编写教案的原则

教师要编写好教案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 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 按教材内在规律, 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应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所以那种远离课标, 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 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 具有科学性。 (2) 加强创新性。应构思巧妙, 避免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听取名家的指点, 吸取同行经验, 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 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 再落到纸上, 形成书面教案, 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 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 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 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照搬照抄, 要汲取精华, 去其糟粕, 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 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 巧妙构思, 精心安排, 从而写出教案。 (3) 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 避免千人一面。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都是千差万别的, 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 必须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即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因材施教。 (4) 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 避免臃肿繁琐。教师在写教案时,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 该繁就繁, 简繁得当。

4. 特色教案

创新备课 篇3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转而根据研讨内容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备课组。如围绕“幼儿线描画的教学常规”这一课题,组织美术领域的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幼儿入园不哭闹的技巧和策略”课题,组织小班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环境创设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创新环境,使全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具童趣和特点,达到地面、桌面、墙面三维一体的多元和谐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效果。

二、探索备课模式

(一)“异中求同”模式

“异中求同,集体备课”,是先选取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全体(或一个教研组)教师每人都根据选定的内容备一节课,然后再集体研讨,将众多设计集结为一节课,并选取一个教师来执教,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观摩后再次备课、试教,经过多次“磨课”,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定案。下面是我园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集体备课活动实例。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思考,自助积累

在这个环节中,每位教师凭着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特点的把握自主进行备课,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目标、教学教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教师生成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及初步目标。

“小小探险队”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让幼儿学习看坐标找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丽的马路”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为马路种花、种树的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二维的方式找坐标。

(2)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及操作能力。

…………

从以上活动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行为主体不一致。在同一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其次,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在教学活动“美丽的马路”中,目标1缺乏导向作用,目标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不明白教师准备在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两种能力,活动中也并不需要幼儿分析什么问题。

再次,目标的语言陈述不精确,缺少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从这些目标中,我们无法了解教师具体想让幼儿在学习中达到什么认知程度,所以活动结束后也无法知道是否真正完成了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2.集体备课,互相探讨,互助交流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交流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针对性地找出了自己在备课时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修改,剔除不符合教学理念和幼儿学情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找宝藏》。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暂定为:

(1)尝试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寻找物体,初步认识坐标。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和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

(1)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2)找到幼儿兴趣点,运用尝试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对比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借助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主动建构知识。

3.反复磨课,进入实战阶段

在集体备课后,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试教,大家观摩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一次试讲后,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幼儿准备的数字宝图解读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再一次回顾教材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幼儿操作学具,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准确性等。

(二)“同中求异”模式

“同中求异”的集体备课方式,就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设计构想,进行发散式备课。各自备好后,大家再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个人分析主题,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

我园在开展五月份主题“马路上”活动时,就运用了发散式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真分析,都能够多角度地挖掘资源、分析教材、设计活动。(请参看图表1)

2.集体研讨,互助教研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

教师一:小班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马路上各种灯色彩丰富、变化多端,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马路上的灯”这个活动主题,美术活动“漂亮的霓虹灯”、科学活动“灯”、手工活动“制作路灯”等。

教师二:马路上的灯使夜晚的马路变得更加美丽,但许多孩子对夜晚的马路了解却不多。我班准备从“夜晚的马路”入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马路的四通八达,进而扩展到马路的种类、功能,让孩子全面认识马路。

…………

不同的设计思路为参与的其他教师打开了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小班“交通警察”活动,引入了家长资源,让当交警的家长到班上,请全体幼儿自由提问,了解交警的职业特点。就这个活动方式,有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孩子能进行自主提问吗?这个方法适合小班孩子吗?问题提出后,其他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中,教研组长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放到中班、大班,你们会怎么开展呢?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同样的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调整,延伸到不同年龄班。

3.取长补短,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重新进行了又一次的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本着“保留经典、舍弃重复、创新生成”的备课目标,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主题活动。(请参看图表2)

“同中求异”模式在教师团队中掀起一种“头脑风暴”,它是不同教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温床,是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有效性、丰富性的良好途径。

三、拓展集体备课功能

除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功能之外,我园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出集体备课更多的功能。

1.园本课程开发功能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我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执教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组织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学会“借脑”、“借势”、“借力”,经过理解、整合,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2.教师研修功能

我园将园本研修中的“个人自主反思、同伴交流互助、专业示范引领”三要素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团队建设功能

我园力求做到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使我园教师的群体力量进一步加强,在集体方向性、团结性、自我组织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进步。

创新备课 篇4

改革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上一次(04年9月)备课改革的基础上(10年以内教龄的教师要求备详案,10—20年教龄的教师可备简案,20年以上的教师备课可用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网络式、板书式等),进一步加强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本学期,要求10年以内教龄的教师要求备详案,每月按时间上传校园网,教后记占所有教学设计的30%(平均每月6篇)。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应更注重于对教学的反思和分析,并逐步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教学设计方式不限(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网络式、板书式、注解式等),但要以单元为中心,以每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为重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或对教学案例进行理性分析,或对教学片断的得失进行对比反思,并形成书面文字,上传校园网。10—20年教龄的教师每月至少4篇(每篇600-800字),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月至少2篇,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月至少1篇。

备课的形式有学期备课 篇5

白纸备课是只给教师提供教学内容,不给教师任何参考材料的一种备课方式。该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在具体某一个章节中的体现,二是磨炼教师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的能力,三是让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四是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找到一种适合于自己、适合于自己学生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集体讨论式的备课,不再多说。

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或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集体案上做出修改或批注。

研课磨课是

第一步:小组研磨:从“自创课”到“精品课”。形式:学课、备课。

内容:磨课教师提前告知本组成员磨课课题,同组教师根据“磨课”的课题,收集相关资料,灵活整理,执教教师事先写出“磨课”课题的“自创课”教案。在本组集体备课时研磨。同学科教师根据事先收集相关资料,从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链接、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材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和练习等方面,与磨课教师一起讨论,提出各种思路,供磨课教师选用,初步研制“准精品课堂”。

第二步:集中研磨:从“准精品课堂”到“精品课”。形式:说课研课 内容:磨课教师集中说课。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说课研课,磨课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本小组智慧的“准精品课”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明确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对某些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供大家讨论,参与教师为执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磨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准精品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精品课”。

第三步:系统研磨:从“精品课”到“研究个案”。形式:讲课、议课

内容:同学科教师参加听课,每个按“伊金霍洛第四小学课堂教学观察点”分组做好听课记录,以年级组写好评课稿,采取议课的形式,直面而谈,教研组整理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操作流程。若第一次教学不成功,磨课教师第二次公开讲课展示,直至打造精品课堂。活动后由教研组长收集研课磨课相关资料以备存档。

五环:学课、备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

形成人人关注课堂,人人研究课堂的良好氛围

几年来,学校为探索一套符合激情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关注课堂,人人研究课堂的良好氛围。主要形式是调研课、随堂课、跟踪课、单元课、班级课、邀请课、寻点论点课。

调研课是指每周的某一天全体校委会成员全部深入某个班级进行听课,听课之后集体议课,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形成定论,作为学校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努力的方向。

随堂课是指校领导特别是教务管理人员,随时深入一个班级听老师“先准备”的课,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这也是实现“把常态优才是真正优秀”的管理理念。跟踪课是学校某领导听完某教师的一节课之后,提出需要纠正的某些做法或观点,时隔一段时间或者就在近日再听这位老师的一节课,然后把两节课进行对比。

单元课就是听一个老师或几个老师的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们对一个单元的整体把握的情况。

班级课就是听课的领导自始至终听某一天某个班级的课,以了解学生对各学科教师、教材的认知情况。

邀请课就是老师们认为某节课的设计等方面均有一定特点,邀请学校领导和同学科教师进行指导点评。

自录自评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给自己录一节课,自己进行点评,找出欣慰点,点出遗憾点,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

寻点论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些学生和教师表现出来的情点和智点。

为教师搭建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根据教师的特长、爱好成立教师社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成立民族乐器、乒乓球、羽毛球、书法、绘画等九大社团。

2.每年组织开展两次以上大型的教师才艺展示活动。近年来主要开展了综合性才艺展示、教师演讲、经典诵读、趣味体育竞技等项比赛活动。展现了激情教师的风采。凝聚了老师们的向心力,更重要的是调节了老师们的心理,消除了职业倦怠。

3.每学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成长教师比武课、优秀教师展示课、教学反思交流、教学论文展评、优秀作业评选等项活动。

4.教师基本功 聚焦课堂教学,辐射研究课题

1.以年级组(学科组),根据本组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原则上每学年小结一次。

2.研课磨课

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激情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落实,在充分调研学生、家长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共发放问卷调查1500余份),经过全体教师的充分酝酿与讨论(共召开大小座谈会、讨论会、布署会23次),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激情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方案由学校概况、办学目标、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管理制度、保障机制、效果评估等十个方面构成,我校的课程实施严格按照方案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得到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认可。

疑惑1 党的教育方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又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实,德、智、体、美是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因素,四者缺一不可。我的疑惑是:智、体、美的发展究竟与德有没有必须的联系,若无,如何灾现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若有,但社会上的高才生(智),体育健将(体)、大文豪、艺术家(美)不会有腐朽堕落之德。

疑惑2

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篇6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

主讲人:张家树

参与人员:王树仁、范祥军、宁树成、李平、胡青林

课题《女娲造人》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主讲人:张家树

审核人:王树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三、教学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多媒体 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播放多媒体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你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

(引出课题:《女娲造人》,播放多媒体女娲造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将学生分成“探索组”“发现组”,两大组展开质疑答疑比赛)

1、看到课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文中一些什么内容呢?

2、带着这些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播放背景音乐)

3、读后请你以女娲的身份口气回答你想知道的问题,注意语气感情。

两大组解答比赛,形成板书: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风俗通》两则短文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同学们能不能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说呢?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多媒体小组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

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感情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多媒体 学生对照女娲造人动画片断体会喜悦感)

③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播放多媒体认识女娲: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的人)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一声“妈妈”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播放多媒体神话的亮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吧--(播放多媒体放飞想象的翅膀)

(五)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探索组”“发现组”作好准备,看哪个组的改编最奇最新最合情理)

参考示例:

她造出了第一个小人,可以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

她既然神通广大,可以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

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她本领既然那么大,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她可以让石头变成人

她可以用荷花、莲藕造人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3、两大组组长收集书面材料,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参考示例:几十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六)课堂总结,赠送名言

1、同学们,想象多么重要!神话离不开想象,生活离不开想象,科学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的升空;没有想象,更没有美国“勇气号”对火星的探测......记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最后赠送两句有关想象的至理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播放多媒体赠送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 ─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 ─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2、布置课外作业:(播放多媒体)

①收集有关图片及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②将文中的故事或你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弟妹听。

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关资料,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试析新课程下初中数学的备课创新 篇7

一、教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创新处理

传统教学强调备课要两备, 备教材, 备学生.创新方法同样重视这两个方面, 只是传统教学强调对教材和教学方案不折不扣地“硬执行”, 而创新方法追求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它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案进行灵活创新处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 教材要注重用活.

新教法的特征是假设性的, 由假设性产生了教案的另一个特征———变动性.因此, 新方法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 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 这有利于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注重用活教材, 要把教材当做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素材, 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概念的理解方面还要多下工夫, 避免死记硬背, 关键是把握本质.具体而言, 首先, 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内容.其次,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 (1) 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 找准学习的新起点; (2)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找准学习的兴趣点; (3) 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 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2. 设计要注重弹性.

首先, 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弹性要求.笔者觉得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是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 在制定开放性学习目标时, 除了共性目标外, 其他目标要因人而异, 分层要求.其次,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因此, 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 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 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再次,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有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难以预料, 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 对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最后, 在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为了让困难学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 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 操作要顺水推舟.

课前预案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的预计、构想, 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的, 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 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所以, 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要提出一些反馈调控的措施, 在课堂上可采取“顺水推舟”的策略.所谓“顺水推舟”, 是指教学中要找准教学的起点, 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切实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顺水”, 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推舟”,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常用的方法有: (1) 让学生先动手———找准起点, 因人施教; (2) 巧用学生的话———由此及彼, 趁热打铁; (3) 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 因势利导; (4) 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 乘胜追思; (5) 活用学生的题———急中生智, 随机应变.

二、学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体现教师灵活创新指导下的生生互动

当教师完成了教学预案后, 就要结合教学预案和学生的实际, 再进行学生学案的设计工作.这一环节较之教学预案, 更要精心, 更要细致, 更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体现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的精髓.通过学案, 即使每位教师的教学预案在学生那儿得到实践, 又反省了自己的教学预案的不足.这样, 教师通过撰写学生学案, 将自己对教材、对知识、对学习方法过程的理解输出给学生, 同时又在撰写学案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对教学预案的设计的反馈,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 实现了教与学优势互补.下面, 着重谈谈学生学习预案的设置准备.

1. 说清“学什么”和“怎么学”.

具体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先说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本节课学到什么程度为止;教材是怎样编排这些内容的, 编排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了哪些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说一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2. 测试学生学习能力.

当教师把本节课的目标阐述清楚之后.就应该检查一下学生是否具备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具体的做法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给学生一份自测题, 用以测试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3. 自主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设计工作,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既要做好学习的组织工作, 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前述通过目标阐述、知识技能准备, 教师对教学预案都有了新的认识, 接着就要对原先预案中的教学过程进行修改.修改后形成学案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 仔细研究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例题、习题是不是最好最优, 是否需要补充和更换.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和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主要以解决学生生活中, 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以便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的备课创新尽管涉及面很多, 但是抓好教案和学案这两大要素的创新, 就相当于抓住了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备课创新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新课程下备课方式的创新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备课方式;创新

教师的备课方式,是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而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质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安排,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本人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谈谈新课程下备课方式的创新:

一、注重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备课是为教学服务的,所谓“教学”,简言之,即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学”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为教师的“教”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的“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

班级由许许多多的不同个体组成,但他们又有很多方面的共性,因为学生都处在同样的班级,同时又处于相仿的年龄,他们在接受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行为方面都有相同的地方,但我们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就是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 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产物。它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契机,也为我们的备课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现在很多学校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抓老师的教案,抓老师的备课。老师们每天都在写教案,每天的教案都是抄来抄去,几乎是重复性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们慢慢地把写教案当成了一件苦差事,而用多媒体技术写教案,这样,一方面将给老师们带来许多的方便,免除了很多案牍之苦;另一方面备的课因运用多种媒体而可能使质量有所提高。也许有人会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就是不会,我怎么用多媒体电脑备课,要我学电脑,太难了吧!这个问题要是在前几年,那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在Windows系列出现之后,学计算机是非常容易的事。Windows系列专门是为方便那些普通用户而设计的,任何一个老师无论会与不会计算机,懂与不懂计算机语言,都可以通过轻轻地点鼠标,调用资料库中的各种资料或者自己准备的资料备课。所以大家根本用不着学什么高深的电脑理论,而学习Windows系列几天就会,甚至几小时就会了。除了教师要会使用计算机以外,用多媒体技术备课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个使用便捷、简单易行的编辑系统和编辑工具;另一个,要有多媒体资料库。这样,我们才能使用编辑工具调用资料库中的各种资料,编我们使用的教案。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備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在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我想只要大家在这些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 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步骤 篇9

1、开学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个人自备出思路

个人钻研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学生,提出问题、设想,在每单元教学的前几天,中心发言人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定计划。

3、集思广益,形成预案

各备课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研究预定的备课内容,按照统一的格式,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然后分到各老师手中

4、博采众长,自备出新

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各老师要结合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即在经典批注中作好旁批,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

5、教后反思,提升能力。

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的后面。集体备课的流程

初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 篇10

地点:初二年组办公室

主持人:马春亭

参加人员:王艳华、孙艳伟、苗艳秋、陈小霞

课题: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备课记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对比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总体有进步,尤其是优生率、优秀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试卷难度不大,因而一、三两个快班成绩比较理想,优生率、优秀率都比较高,也基本消除不及格现象,然而二、四两个普通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及格,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总体而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还是能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仍存在一部分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快班多数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有小部分及普通班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二、教学任务

第十六章《分式》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

第二十章《数据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式的过程,认识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必要的分式有理数的运算技能,能运用分式探索具体问时间:2011.2.27

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

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函数及其图象的重点是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是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全等三角形的重点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SAS、ASA、AAS、SSS)及HL(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掌握尺规作图的五种基本作图,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判定方法,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重点是合理制作统计图,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方差、标准差,难点是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五、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认识,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2、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方法概念,深入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3、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做好课后反思,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4、做好单元测试、月考等每次的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发言情况记录:

以上内容为本备课组成员一致意见,除此之外,个人意见如下:

王艳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

趣。其次,尝试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最后,备课组在本学期内也要加强公开课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苗艳秋:建议备课组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等,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陈小霞: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强度,分层教学,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最大化的发展,对于中等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鼓励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力争在及格率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孙艳伟: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不均衡性,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最大化的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最大的收益。达到教育局提出的有效教学的目的。

马春亭:对学生的检测和评价都要相应的跟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

创新备课 篇11

关键词:微课;中职;英语;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117-02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简介:罗红娴(1975-),女,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英语教育、语言学。(广东 广州/511300 )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全过程。微课内容“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独特的呈现方式营造主题式的单元“小环境”。因此,“微课”不同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常规集体备课与制作微课集体备课

(一)两种集体备课活动方式比较

常规的集体备课一般由一位教师承担某一单元的备课,包括完整的教学案和课件制作等初稿。主要面对面研讨交流,由备课组长主持, 主备人主讲,其他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并优化方案。

通过制作微课的集体备课,是以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为基本单位,每课时中的教学环节或者不同知识点分配给不同教师主备,分别完成微课设计,录制。主备人分别通过网络展示做好的微课,其他教师提意见或建议,共同讨论并优化方案,主备人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共识进行修改,优化微课教学设计并最终定稿,成为全组共享的集体备课终结性共享教学资源。并上传网络,各位教师可通过网络下载集体备课成果,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微课作适当个性化修改。最后教师根据具体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整合同课时的各个微课,形成课时教学资源。

(二)两种集体备课案例比较

以中职《英语2.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Chapter 4 Free Time为例,备课组有 4个教师,本单元主题涵盖了听、说、读三方面技能,共有4个tasks。内容包括:Listening Task1——transportation schedule,Task2——Free time activities,Reading Task1—— Common holidays, Task2—— Travel ads 。

常规集体备课,在课时划分方面,第一课时介绍假期和休闲活动, 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天气和旅行社工作活动。在主备分工方面,则安排一位老师主备全部内容。而制作微课集体备课也可以分成两个课时,由四位教师灵活分工分工主备,每位教师自主选择其中的task进行制作微课,最后将四个微课整合到完整的教学课时中去,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学情进行随机调整每个tasks 的教学顺序和方式。

三、制作微课教学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选择、考试评价等方面多提出建设性建议。青年教师则可发挥教学理念新、信息技术技能强的优势,在课件制作、网上交互、视频录制、微课整合等方面多做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播放微课,随时暂停,辅以精炼的讲解。由于微课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且每个微课内容都相对独立,短小精炼,非常有益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后辅导。

(二)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制作微课教学的集体备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从根本上扭转了教研、备课活动的无力现状。在每一个课时的备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有主备任务,各个微课都要被整合到一个完整课时教学中去。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备课,用心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完成备课任务, 通过写微教案、制作PPT,学习使用制作微课软件,完成一个又一个微课。还必须关注其他教师是怎么备课的、如何制作微课、对我制作的微课有什么看法等问题,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型组织,浓厚了科组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整个教师团队的建设。

四、制作微课教学的集体备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前分工,整合提高

每堂课时间为45分钟,一课时包含多个微课,它们又应该由多位教师主备共同完成。主备教师初步制作的微课还需通过网络交互便利,与整个备课组教师的进行交流,反复修改完善自己负责的微课。同时微课制作的程序相对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运作,所以需要更早进行,更具体地分工。由于一课时中的多个微课由不同教师主备完成,所以要求各微课的技术运用、水平层次、风格特点应相对一致或具有可整合性。一个微课有问题会影响整个课时的教学,进而影响整个备课组的学科教学质量。因此在制作微课教学的集体备课中必须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互助,提高各个微课的质量和将几个微课整合到一节课中去实现更有效教学的能力。

(二)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从微课制作角度看,因微课时间很短,在教学过程中因授课时间有限,教师对于知识内容的裁剪和表达方式是教师匠心的体现,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挑战。因此,对于微课的认识,“微”不一定是微课的重点,关键在“课”。微课最重要的是目标性要明确。此外,要注意微课的“微”语言艺术,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应尽量让传达的内容引人注意。通过能抓住人心、容易上口、片段式的言语风格使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微语言是吸引注意力终极而廉价的工具,言语讯息的创作几乎没有成本,而一旦创造完成,也可以很廉价地迅速传播开来而变得印象深刻。

(三)依托网络,使用方便

微课视频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让学生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

五、结语

微课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案例、课件、设计等教学资源基础上形成了微时代下的全新的教学资源与模式。科技在发展,集体备课活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微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使英语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 同时,通过制作微课使英语教师对研究感到亲切,更加积极地从教学走向研究,打磨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未来微课的发展和价值在于教师能够利用微课这一工具服务于教学,并利用这一形式来形成连续性的教育服务,更好地成为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和沟通工具。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2]马永富. 微格教学的环节及其理论依据[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

[3]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

上一篇:发给客户的周末祝福语短信下一篇:亲情作文优秀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