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培训讲课材料(共5篇)
志愿者培训讲课材料 篇1
增强法律观念
提高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
各位领导、同志位,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增强法律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由于时间关系加上本人能力有限,讲得不到位的方面,请大家多多包涵。
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宪法,中国结束了几千年以来以权治国、权法兼治到以法治国的这样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是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镇、依法治村。
一、什么是法律。
1、什么叫法?什么叫律?法是“三点水”加个“去”字,“水”代表公平、公正,“去”字代表惩罚的意思。律是“双人旁”加个“聿”字,“双人”表示人对人的管理和统治,“聿”字则表示“均布”,也是表示公平、公正。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也就成为我们今天的法律。举例:笔者有一邻居经常小偷小摸,我见状后就劝告他,要他遵纪守法,他说法是什么,法就是“三点水”加个“去”字,滚他妈的蛋。不久,此人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2、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可诉性的社会行为规范。简单说,法律就是统治者编织的一张网,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规范,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也不可以做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做了不可以做的事情就要受到惩罚。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在法律这张网里行动,这张网就像通了电的电线,只要有人敢越过这张网,就要触电,国家机关(军队、警察、监狱)就要制裁你。
二、依法治村的含义和内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贯彻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村就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办事,以制治村,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农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依法治村的实质和核心是村民自治,其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一)依法治村的工作目标
1、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要完善制度,提高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水平。
3、要强化村民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4、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形成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依法治村的具体要求
要长期不懈努力,走依法治村的道路,特别是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村级民主法治建设。
1、实行民主选举。建设村民满意的“两委会”班子。
2、实行民主决策。认真贯彻执行“4+2”工作法,保障村民真正当家作主。
3、实行民主管理。用制度规范约束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
4、实行民主监督。逐步健全和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机构和职能,依法、有效监督村务,做到“让村民明白,干部清白”。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内容
1、村委会职责:
村委会的职责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接受乡、镇人民政 府给村委会的工作指导、支持和帮助,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2、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村党支部、村民会议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可见,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是指导和被指导关系,乡镇政府支持、帮助和指导村委会工作,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工作。共同把农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可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因此,村委会在向村民会议负责的同时应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征求意见,特别是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重要人事变动,必须请示党支部,接受党支部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党支部也要充分尊重村民自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应做到分工和合作。党支部书记应做好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应该管大事、议大事,村委会主任应加强村务管理工作,落实好经民主讨论的决定,不互相干预。同时在工作中,二者要互相沟通、相互支持,村委会应主动和党支部书记沟通,大事多向书记汇报,书记遇事也应多与主任商量,共同为全体村民谋福利。只有二者把关系处理好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搞好农村和谐发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8条规定:村委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民会议每年审议村委会的工作报告,并评议村委会成员的工作。
可见,村委会的权力来源于村民会议的授权,村民会议代表村民意志;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体系中的决策机关,村委会是村民会议选举出的村务工作的管理者,是执行机关
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善于运用人民调解。
村委会一项职责是维护一方稳定,充分发挥基层民调组织作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多年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的“大调解”体系,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8月28日通过的《人民调解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我们工作中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
《人民调解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人民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是由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包括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讲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
调解遵循的原则:
(1)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2)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3)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解的程序: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协议的效力和履行: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调解不成功怎么办?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五、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
当前,广大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虽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当前高速发展经济社会仍有很多不相适应,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村务,否则,就有可能无意识的触犯法律,受到制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经报道,有一个村为改善村里的办学条件,未经批准,擅自采伐树木。村干部认为树是村里栽的,伐了建学校,不偷不抢,又没有揣进自己的腰包里,合情合理,事后受到法律的追究,他们才明白过来。这反映了我们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举例:如张三的桃树伸入到了李四的围墙内,树上结满了桃子,桃子的所有权属张三所有,如桃子成熟以后,落到了李四的园内,则属于李四所有,李四可以向张三提出将伸入围墙内的桃枝砍伐,树叶落地的清扫费用可要求张三承担。
如我们持卡到银行取款机上取款,取1000元机子送出了2000元,这多出的1000元属于不当得利,如利用机子的故障恶意透支取款,这构成犯罪。我们村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时候,就要掌握有关的法律和政策。
(一)要学法知法,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的明白人。这是依法办事的前提。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宪法法律,特别是要下功夫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我们镇很多村涉及建设征迁土地方面,就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法》的学习;工作中涉及较多的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等,也要加强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等与群众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群众遇到一些问题,受主观思想影响,一时冲动就去上访,我们也要加强对《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法渠道表达诉求、解决问题,不然就会导致群众的上访请求不被受理,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不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要 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弄清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我们只有学好学透法律,并带头遵守执行,严格依法办事,坚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将自己所有行为都置身法律的监督之下,群众才能信服。要坚持依法治村,就要掌握与农村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政策法律规定,不能草率、鲁莽、意气用事;要善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都不了解、不知道这些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说话办事没有法律、政策依据,群众对你就不信任,不佩服,时间长了,就不会听你的招呼。
(二)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法律,是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前提。我们的各项活动都必须坚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开展,要依法办事,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用“人治”代替“法治”,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定本村的重大问题时,更不能搞“一言堂”,必须按照程序依法办理。在经济生活中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根本任务。致富的路子千条万条,最重要的还是守法致富这一条。现在有些地方违法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要在事关发展稳定大局方面做出表率。凡是法律提倡的,就要带头去做并保证做好;凡是法律禁止的,就不做并劝说周围的人不做。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群众才能信服,在群众中说话办事才能有份量。严格依法办事,开展工作才能理直气壮,有说服力,才能树立起基层干部的新形象。
(三)要秉公执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办事公正,不做徇私枉法的事;不能只顾及家族利益和亲属利益,也不能厚此薄彼、有亲有疏,要坚持做到不袒护违法行为,更不包庇坏人。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必须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 序行事,决不做超越法律之事和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要以身作则,忠于法律,忠于人民,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要严格依法秉公办事,对任何人都应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好本村的各项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使村里各种组织、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要做好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是提高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的基础,要通过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和提高人的素质。法律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加上“文革”十年内乱,法律的尊严被破坏殆尽,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任务就更加艰巨,要求我们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把法制宣传教育这项工作长期进行下去。
法治就是规则,就是要切实地倡导公平正义。我们要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法治为信仰,为生活方式,为自治途径,运用法律手段化冲突为和谐,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和谐,这才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法治之路。谢谢。
志愿者培训材料--志愿服务漫谈 篇2
志愿服务漫谈
无锡新吴区阳光志愿者协会:姚伟明
学院里让我来讲讲如何做志愿服务,我欣然答应了,因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理念,我非常热衷。你们是社工系的,毕业后都是做社会服务工作,祝贺你们选择了这个专业,一方面现在社会上对社工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做社会服务工作非常有意义。告诉你们,奥巴马也是社工出身,他不做社工怎么混也混不到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位置的。但是社工的社会服务工作与今天讲的志愿者的公益服务还是有区别的。我相信你们老师已经讲过这两个概念,但我今天还是想站在一个志愿者的角度上,谈谈我的看法。
一、公益组织与社会服务组织的区别
慈善服务和社会服务:什么是公益组织,什么是社会服务组织,什么是社团,什么是民非,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虽有大概念但细分还是模糊的。按我的理解,比较直观的说法:公益性的社会团体组织就是做慈善类的,做志愿服务性事务的组织。社会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就如原来政府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律师事务所、敬老院、行业服务性单位等等。民非就是民办事业单位。社团和民非的区分:
免费服务和收费服务:还有个非常明显区分是:公益组织的慈善服务必须是免费的,无偿的,一定不能收费。公益组织的服务是志愿者自愿奉献精力时间和隐形的费用,无偿为服务对象服务,其服务所产生的服务成本----费用由政府补贴和基金会提供,或者是个人、企业直接捐赠。社会服务类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在做社会服务时,可以向服务对象收费,就像医院、律师事务所、敬老院一样,有偿服务。正因为具有这样的属性,虽然民非单位规定盈利不可以分红,只能用于社会服务的发展,但可以收取服务费,其实就是可以赚钱,事实上许
志愿者培训材料
多民非组织也成为一个赚钱的香饽饽。也因此有些人开始盯上社会服务一块,拼命鼓吹产业化,希望在社会服务中分得一杯羹。
服务对象的不同:从服务对象对象来说,两者也有明显区别。公益组织的社会服务,服务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受灾群众等等,服务领域必须是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的方面,譬如环保、重大灾害、自然条件造成的教育缺失等。社会服务类的民非组织服务对象广义上来讲是全民的,不受服务对象的经济条件,地位身份,只要服务对象需要。譬如对最基层的社区服务,为某共用利益,服务对象是不论社区业主身份条件的,简单地说,社会服务富人也可以享受,只要他需要。
资金来源不同:在从资金来源上讲,两种社会组织性质也是由资金来源所决定的。公益组织资金来源是政府专项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资金和基金会以及社会捐赠款,此类性质的钱,特别是后者,是税收以外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政府公益创投等资金也是福利彩票所得,不是纳税钱,严格意义上也是社会财富 志愿者培训材料 的;三是为改进社会服务。
自愿的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参加志愿活动的人都必须出于自愿行为,不受单位、组织的安排,不受领导、同事、同学指派或者暗示。按西方社会说法,更不受法律强制驱使。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参加志愿者队伍的人士,必须是完全出于个人自愿行为,你可以抱试试的心态,你可以随大流的想法,你可以出于好奇的驱使,但自愿是前提。
不谋求个人功利就是说每个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是没有任何物质、金钱、等相关利益。你付出的一切是对社会的贡献,在公益活动中,你可以在自己精神上得到收获,你无法在物质上得到任何报酬。譬如你明天跟我去参加公益活动,我不会给你钱的,甚至路费要你自己出。这在国外是非常正常的,义工都要自己开车几十几百公里去做志愿服务,如果到吃饭时间,还要自己解决吃饭。没人给补贴,没人管饭。这就叫志愿服务。
网上经常讨论一个问题是:那么做公益就一定要做苦行僧了吗?这简直有点脑经急转弯的题目。公益组织的公益服务纯粹是志愿者有钱、有时间后自愿来做的,没人规定一定要来做,更没要求苦行僧状态来做。倘若你很穷,很苦逼,到一定程度社会服务来为你服务,志愿者来帮助你,而不是你去做了。没有人让自己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做志愿者。
改进社会服务是我们志愿者活动的目的。我们参加志愿者活动不管是助残、助老、关怀需要帮助的人,还是救灾救难,保护环境,传播文明,都是在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社会的环境,提升人的文明程度,这是志愿者唯一的也是根本的宗旨。
三:义工(志愿者)的作用和意义
志愿者的作用和意义这里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面对社会,一个是针对志愿者自己。
志愿者的行动对改进社会有着巨大作用和意义。世界计算机先驱、志愿者培训材料
公益前辈朱传榘先生说:谁知道美国为什么强大?有人将美国的强大归功于美国式的自由、科技、国防,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美国的强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的非政府(NGO公益志愿者)或者说基金会非常发达。如果说21世纪可能是中国的世纪,那就看国家能不能认识到公益事业对于将来富强的重要。如果公益事业不能成功的话,中国只能成为一个一般的国家,21世纪不能够是你们的。这话出自一个饱经沧桑的美籍华裔老科学家在1980年对邓小平说的,决不是夸大其辞宣传口号,可见非政府组织公益志愿服务的重要性,遗憾的是37年过去了,中国的 志愿者培训材料
能也无法否定志愿者公益活动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以上是面对社会层次上解说志愿者公益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我谈谈对志愿者本身来讲,志愿者的公益活动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1:自我的完善。在志愿者队伍中的志愿者,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段跨越非常大,有还在学校读书的小朋友,也有饱含生活沧桑的老者,你首先会结交许多新的朋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志愿者在某些方面总有你学习的地方,在这个队伍中都会体现他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可能是提高你工作生活能力,提升你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的良师益友。而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行动,那种无私的奉献,仁爱的慈善之心,会深深地感染你,震撼你。志愿者的人格力量冲击自己良知,激发出自己爱的情怀,会自觉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
2:社会投资。虽然每个志愿者都说自己是来奉献的,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心而来,只是大家都把真正的动机隐藏在不求报酬的情操面具之后。参与志愿活动或为积功德,或求福报,或为赎罪,或为回馈社会,或图扩展事业人脉,或为利益人群,或为宗教原因,或者只想逃避关在家中的沉闷,动机不一而足。虽然大家或许真的不求有形的物质或金钱的报酬,但是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公益活动确实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无形报酬。我们的志愿者,特别是学生,当你要踏上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前,必须先认识自我,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这个社会会相应回报我什么。国外许多青年,都把参加志愿活动作为从学校走入社会,从学习走上工作的一个过度。在美国,学生报考大学,研究生,参加工作,都要求有志愿服务的经历。所以公益志愿服务经历是你个人的无形资产。
3: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最初参加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往往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参加公益活动完全是付出,是在给予他人的关爱、温暖、帮助等,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精神上的收获不亚于
志愿者培训材料
被关怀帮助的对方。俗话说:赠与玫瑰,手留余香,我说岂止是余香而是整个玫瑰是共享的。你付出的不一定是很多,但对接受方来说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举个简单例子,志愿者到敬老院为老人唱歌,算是很平常的活动,大家可知道,站在那里唱老人熟悉的老歌,走廊里,睡在床上的老人们听得个个热泪盈眶,有的甚至泪流满面,边笑边哭出声来,激动啊,音乐把他们拉回到充满活力的年轻时代。面对这些老人毫不掩饰地表露出那种出自内心的高兴,当时自己心中的快乐怎么也不逊色他们,甚至突然产生种发现人生意义的惊喜。人生活着衣食无忧后追求什么,快乐是就是很重要的追求,想想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快乐,自己能不快乐吗,这是发自内心的,非常有成就感的,金钱买不到的快乐。所以台湾最大的慈善机构慈济公德会,把受助人称为感恩户。慈济发起带头人证严上人说:要感恩接受我们济助的人,让我们有机会行善。就是因为有人遭遇困难,我们才有机会去帮助他们,才有办法把握机会付出爱心,才能发挥救人做好事的功能,所以我们称之为感恩户。如果我们抱了这样的心态去做公益,那么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同样会得到很多的快乐,感到非常非常地幸福。
四、怎样来做志愿服务
我们怎么样来做个合格的志愿者,做好公益活动,我今天只谈一个字:爱!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公益活动一定要用爱去做!
1:做公益首先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为了爱而做。
当一个人在为老板工作,为自己薪水卖力上的时候,此时的工作性质其实就是一笔交易,很少有工作的乐趣,如果报酬和工作的付出不对等的时候,还会产生埋怨,感到苦不堪言。然而,当你参加志愿者的公益活动抱着是为爱而工作,为完善自我而工作,为快乐而工作,所以你会非常地投入,非常地勤奋,整个过程充满着愉悦,事后会感
志愿者培训材料
觉非常地快乐。就如台湾慈济公德会的证严上人所说: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2:公益志愿服务是以小善积大爱。
孟子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志愿者所做的公益,看起来是非常微小的,行的是小善,但是你传播的是大爱,众人的小善汇聚体现出的更是无限的大爱。有个小孩在海边看到许许多多被海水冲上沙滩的小鱼,贝类,在太阳暴晒下奄奄一息,于是小孩就弯下腰,把一条条小鱼,一个个贝类放回大海里。旁人看见了就嘲笑他说:这么多的小鱼,贝类,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你根本捡不过来,你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小孩举起手中的小鱼,认真地回答道:我这么做,对这条小鱼来说关乎于它的生命,对小鱼来说意义非常非常之大。所以,志愿者所付出的小善,一份爱心,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对受助人来说是大善,是大爱,对社会来说更是大爱无疆。
3:用爱去做公益能体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比尔盖茨说:每天早上醒来,当想起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给人类发展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我都会兴奋不已。我们没有比尔盖茨的那样可以捐出几百亿美元做公益事业的实力,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用小善,用爱来影响这个世界。慈济的证严上人也说:慈善不是富人的事,慈善是大家的事,慈善不是冀望于某一个人捐出一大笔钱来,而是热切地关注每一个人尽己所能地播种一份爱心。一个笑脸、一声谢谢、搀上一把,扶上一段,一点付出,一点奉献,只要你付出你那心中的一份爱心,我们就无形中承担起对社会,对世界的一份责任,给人类发展带来同样积极的影响,而我们的志愿者就在这过程中体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生价值。
4:用爱去做公益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告诉大家一个概念,残疾人有多少呢,全球约10亿人,占人口的15%。数字是惊人的,只是他们很少出来,我们平时很少看见而已。
志愿者培训材料
每个人都想为社会承担责任,都会为社会不尽人意的地方义愤填膺,但都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无法控制过去与未来,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就是当下。我们单个人和或单个团体很难去改变社会,很难去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爱的行动来影响社会,影响世界,当更多的人在你的爱影响下,有更过更多的人在用爱影响社会,影响世界的话,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因你而在改进。所以用我们爱的行动来体现社会责任,实现心中美好的理想主义。
五、做志愿服务要注意哪些方面
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除了要怀着一颗爱心,凭着一股热情,还需要知道怎么样来做,要注意些那些方面。公益活动内容很多,形式也不同,会涉及的许多方面,那么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最主要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其中关于公共礼仪方面有专门的教材,有的学生也有专业的课,这些多是贯通的,大家可以学习下,我今天仅就我在公益活动中体验到的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和大家交流一下。
1:组织纪律性。有些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认为本来是自愿来参加的,又没有报酬的,完全可以是随性地去做,这是很不正确的认识。我们既然是为了爱来做给人快乐收获快乐做非常有意义的事,而且是自愿的不是接受老板或他人指使的善事,我们当然要用心去做,有什么理由觉得可以散漫呢?凡是要做好,做出效果,作出成绩,没有规矩,没有组织纪律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再来拿台湾的慈济公德会来说,台湾慈济公德会是由一个佛门羸弱女子在40年前发起的,目前发展到全球有近千万的慈济人。台湾人口中每五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参加慈济,其中不乏商贾巨富,政界风云人物,她们散布世界各地尽心地在做善事做公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证严上人几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慈济人在世界各地做慈善事业,那里有灾难了 志愿者培训材料
机场上,身着统一穿蓝色长外衣,排成长队的,非常低调,非常有礼貌的慈济人,那里就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美国911灾难发生后,美国政府准许进入救援现场的就三支队伍:美国的消防队、美国海岸警卫队、再有就是慈济救援队。一个台湾的民间慈善组织,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美国政府的信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其中慈济人的组织纪律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做一个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服从组织严守纪律非常重要。
2:要尊重受助人。受助人在公民权利和人格意义上和我们完全是平等的,他们需要帮助,给了我们展示爱心的机会,给他们帮助送去快乐,我们同时也得到了欢乐,从这个方面讲双方也是平等关系,所以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同时更要尊重受助人。有些残疾人、老人、困难人群会有心理不太健康的现象,我们要用爱去感化他们,动作温柔点,言语轻一点,面带真诚的出自内心的微笑。说到微笑,我们不是政府的服务窗口,我们不是商业企业的礼仪小姐,他们是为了生活,强制性在露出微笑。我们志愿者是在做公益,是自愿的,是在播种快乐和收获快乐,这种微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非常自然的,亲切的微笑。
3:帮助残疾人的方式方法。残疾人只是某一方面有所不能,其实我们任何人都有有所不能的地方。所以助残只要弥补残疾人的不能的方面,这里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1、不可过度服务。千万不要过度服务,过度服务其实就是对残疾人是一种伤害。譬如外国车站来了一位盲人在导盲犬引导下走来,站台上的人没有一个人去搀扶,或者指挥他怎么走。而是主动让开一条通道,方便盲人上车。然后再拥挤的车上,让出座位来,让导盲犬引导去坐。始终没有发出声音,就是要让盲人有尊严。残疾人最讨厌把他们当傻子一样过度服务,他们心里在说,我只是看不见,其他一切正常好不好。
志愿者培训材料
2、平和的心情同等看待。服务残疾人千万不要表示出你很同情他们,可怜他们,他们讨厌怜悯,同情也是种伤害。事实上谁没有缺陷,谁没有有所不能,你凭什么资格去同情别人?要心态放平,同等看待残疾人,给予她不能的地方一点帮助就可以了。关键一点,你心理一定要阳光,阳光了脸上就灿烂了,残疾人一看,一听就舒服了。快乐比什么帮助都要强,比什么服务更重要。人与人的情感是会相互感染的,人活着最好的状态就是快乐。
3、牵和引的区别。譬如简单地搀扶盲人,不了解盲人的心理的,往往上去拉着盲人的胳膊或手,牵着走。其实这样的动作,盲人感觉很不舒服,他们不喜欢有人牵引他们走路。正确的方法是:上去先问好,然后轻轻拉过他们的手,让他们把手搭在你的手臂上,跟你走而不是你牵他走。一个牵,一个引,对于盲人来讲,心理感觉完全不一样。牵就是当牲口牵感觉,很不尊重,引是弥补视力,你是他的眼。
4、广场恐惧症。搀扶到一个地方,你要让她手摸到什么东西,因为盲人有广场恐惧症。站在哪怕房间里,她不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门框或树,必须让他靠在桌子、墙壁、楼梯等,告诉下周围环境。一句话,你做助残的时候,每时每刻要反过来想下,如果我是对方,会有什么感受。因为你的生活经验肯定不适合服务对象的,故你必须学习,设身处地来考虑问题。
5、尊重他人的习惯。再譬如到敬老院探望老人,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志愿者培训材料
7、忌讳谈弱点。在和老人谈心的时候,私人问题尽量不要主动去问,特别不要去问你子女怎么样了,来不来看你啊,那是忌讳。你除了听老人讲述,你应该把社会上发生的事来讲他们听。这样他们就感觉没有被社会遗忘。
8、任何捐赠不是施舍。许多活动有时会给残疾人一点礼物啊,饮料啊等等,但是在给予的时候,可以说:这是留个纪念的;只是解渴的;等等,口气上不能流出一点点施舍的语调。人都讨厌居高临下的施舍,就是要饭的,也要给面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
当然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答摘录:
问:请问您怎么会想到做志愿着的?
答:由于时代的关系,一生遇到很多艰难。上世纪60年代饿过,吃草根树皮;70年代一个人插队到农村做了10年农民。后来一无所有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打拼,一生都感到无助。后来退休了,生活比较安定了,就寻思着尽可能地帮助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让世界多一点点温暖。开始经常参加一些小的公益活动,偶然接触到盲人,助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问:助残近十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读汉语言文学的,喜好读书。最早比较崇拜钱穆,读的“四书”都是朱熹集注的,所谓理学派。后来接触到王阳明的心学,感觉找到了思想方向。王阳明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人是本善的,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和结果就是致良知,也就是一个“明明德”的过程。我出过一本格律诗词和散文的书,书名就叫《明明德集》。在混沌社会中,保持清醒,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去做公益,实现致良知
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篇3
陈晓君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常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法等方法。那么在高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导游解说法。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概括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2、悬念设置导入法
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开篇就布疑阵:“如果天空中飞着一只鸟,大家想想,用那些方法把它打下来?”学生纷纷说:“枪、弹弓、箭„„”至此,我话锋一转说:“古时候有个射箭的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思考。
3、情景创设导入法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用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4、背景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七律长征》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六十多年前,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历经十一个省,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溃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达到陕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毛主席即席朗诵了这首《七律长征》。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5.结合实际导入法
如课文《学会看病》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生病以后怎么办?是自己上医院,还是父母陪同去?作为医生的妈妈为什么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独自上医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6.揭示课题导入法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题眼“将”“相”,设置问题:“将、相、”各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而后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在告诉老师“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么和好?这样的导入既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中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来达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7.质疑导入法。
如《迷人的张家界》的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你一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8、用音乐、歌曲导入。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一文,上课铃一响,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
9、以旧引新导入法
例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吗?课文概括的写了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公里连成一片的美景,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写,而今天要学习的《林海》一文中基本也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生动形象。那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加以比较,找出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地方?”这样的导入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对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但导必有法,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针对所选教学体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际,来选择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力求新颖、别致,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创造出更佳更奇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更好的开端。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重视读,有序读,多样读。
要重视读,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序读,要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和进行朗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另外,苏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
2、思路清,教路明,易操作。
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文-理解-升华-总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环节是“读文-理解”,一般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富于实效,除了“导课”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应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3、问题少,问题精,主题明。
每篇课文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整合,要注意抓“纲”,一般不超过3个提问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
4、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新教师容易抛开教材,抛开学生,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一定要注意克服,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讲即可。教师要注意调整身份,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就行了。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的讲,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5、既有点,又有面,训练实。
每节课要做到“读、讲、练结合”,有读、有讲、有练。在“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上,一要有“点”,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全面、平衡发展,总体上要符合“长期求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有点”“有面”,如果先进行了“个别训练”,在“个别训练”的启发、示范之后,还要进行“全员训练”落实;如果先进行了“全员训练”,在“全员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别训练”检查、反馈。
三.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要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
2、板书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3、板书要强化直观形象
板书具有直观性,可以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帮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花钟》,让学生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钟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在钟面上标出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接着交流“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
教师巧妙地使用折线、箭头、圈点、方框及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主旨鲜明的板书形式,常常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书设计:
5、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讲课材料 篇4
1、风一吹,一池的荷花都在动。
2、风一吹,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二、例句:
1、快乐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
2、月亮羞涩地躲在云里,温柔的望着大地。
3、小鸟在尽情的歌唱:“春天真美好!”
4、小树苗日夜思考如何快快长大。
三、《春天举行音乐会》歌词
春雨唱歌滴答滴答
春风弹琴沙沙沙沙
春雷打鼓轰隆隆隆
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哗啦啦啦啦
滴答答沙沙沙沙沙
轰隆隆哗啦啦哗啦
春天哟举行音乐会
春笋是个春笋是个指挥家
四、变一变
1、春天来了
2、蟋蟀叫。
3、太阳出来了
五、练习
1、花儿开了。
2、星星闪烁。
3、蝴蝶飞。
家长学校讲课材料 篇5
教学内容:
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主讲教师:熊伟军 教育目的: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教学过程:
一、我的零用钱不够用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
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
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 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零用钱的合理利用。
3、零用钱利用汇报家长。
4、总结成功经验。
高家小学
2017.3.6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主讲教师:任凯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难忘。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高家小学 2017.6.5
课 题:教会说“真好”
主讲:王会亭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和孩子交流。
2、帮助家长明白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3、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说“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和制约着孩子诸方面素质地发展,渗透到了他们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1.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产生积极乐观的道德情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不断做得更好。
2. 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心理基础。
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勤奋,进取心强。3. 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证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才能不断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至于导致心里健康出现问题而产生疾病。
(二)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1. 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朋友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善于帮助对方克服缺点,共同进步,去获得真正的友谊。
2. 是孩子与父母、老师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懂得父母、老师给予的爱,从而会去珍惜爱、回报爱。3. 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认识社会。
二、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
1. 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会孩子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学会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去创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 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学习别人的“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帮助孩
子认识自己,会对自己说“真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时,教孩子去善于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及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学习,是自己能进步得更快,更好!3. 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角度想,说不定“不好”变“真好”,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提醒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像人际关系不良,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自卑、扭捏、担心、任性、虚荣、孤独、嫉妒等这些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比较严峻,必须尽快走出重知识传授,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孩子考个好成绩和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快乐地生活。
高家小学 2017.8.25
课
题: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
主讲教师:包爱美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怎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2、教会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和隐私权。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父母对子女上述行为的埋怨,烦躁不解,焦虑不安,主要是对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理、心理变化缺乏了解。所以,即使按你自己的想法主观上十分关心子女,在客观上也只是个经常挑起父母、子女无谓冲突的湖涂爹娘。1、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尊心。2、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二、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1、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并认真分析。
把孩子当成独立人格的人,就要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仅要听,还要分析,对的采纳,不对的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加以纠正。2、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就是孩子成才的一条重要规律。无数人才成长的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促进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挥他的特点,使之成才。
三、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要为孩子保留一点“秘密”,包括过去和现实的“隐私”、“秘密”。
当然,尊重并不是放纵,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并不是撒手不管。尊重孩子与家长适时引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尊重孩子,在关键时刻和关键场合孩子才会把真心话向家长讲,得到及时的帮助,才能真正保护孩子。
高家小学 2017.10.16
家长学校教案三
课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
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
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
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家长学校教案四
课题: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和怎样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要了解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
2、教会家长怎样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3、引导家长明白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议。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面,我们
一
起
探
讨
两
个
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
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
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家长学校教案五 课题: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
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
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三、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
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五、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六、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七、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
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八、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
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家长学校教案六 课题:奖赏的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教学重点:
1、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并且及时的进行奖惩,如何进行奖惩;
2、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孩子的优点,以及奖惩的艺术。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及时奖赏与赞美
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身上肯定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仅仅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与短处上,“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样孩子便逐渐学会了自我否定、撒谎与反抗;父母若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评价孩子,及时奖赏与赞美,孩子将会取长补短,获得长足的进步。
立即奖励具体的好行为。
不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心理学上统统称为正强化,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A类: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水果、饮料等。
B类: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影、讲故事、过生日等。
C类:操作性强化物,如绘画、做游戏、唱歌、跳舞等。
D类:社会性强化物,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口头赞扬、点头、微笑、抚摸、拥抱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应多用精神鼓励,少用物质金钱的奖赏,常用点头、微笑、口头表扬等方式,给予孩子鼓励。
不要意外地奖励不良行为。
孩子有时利用大人忙碌、心顿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获得父母的恩准,就会强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行为。
不要吝惜您的表扬,该出口的要出口。
要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惊天动地的成绩,是与日常小事的所做所为分不开的。只要孩子做了好事,父母应当慷慨地给予表扬。
赞扬要真诚,发自内心;相反,过于夸张、不切实际的赞扬会使孩子觉得不安或做假。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真心的赞美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
正确的赞美是: “你能理解妈妈的苦衷,我好欣慰!”
“担任班长很辛苦,我的儿子从不抱怨,不简单。”
“带病坚持劳动,了不起!”
“你能按时作息、做功课、准备考试,真让爹妈放心。”
二、情商:一种比智商更重要的成功因素
不久前,美国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了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亦称情商。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葛尔曼1995年曾概括了“情商”五个方面:
自我觉察:即某种感觉一产生你就能觉察到。这种能力是情感智慧的基石。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只要努力练习,我们就能对自己的直觉有更敏锐的觉察力。例如,有个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几小时。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到有人提醒,才讶然发觉。要是他能觉察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律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感觉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面对学习、工作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所抉择。
驾驭心情:跟好心情一样,坏心情也为生活增添趣味,关键是必须保持平衡。我们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制。但是我们能决定让这种情绪左右多久。在大家都想避免的各种心情
中,愤怒似乎最难应付。公路上有辆汽车突然插入你车子前方。你当时的反应可能是在心里暗骂:“混蛋!差点就撞到我了!我可不能让他就这样跑掉。你越想越生气,可能因而失去理智,鲁莽驾驶。怎样才能使自己息怒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评断”,即自觉地从比较积极的角度去重新看一件事。就以那个司机为例,你可以告诉自己:“他也许有急事”。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独个儿走开,去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你气得已无法清醒思考,冷静一下尤其有用。还有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运动,例如去散步一段时间。此外,深呼吸和冥想也是对付坏心情的犀利武器。
自我激发:专家对奥运选手,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做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有个共同特征:能激发自己苦练不辍。要激发自己去争取成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天下无难事”的乐观态度。悲观的人遭人拒绝时,可能自怨自艾:“我是个失败者,会一辈子都做不成一宗买卖。”乐观的人则会这样自我开解:“也许我用错了方法。”或者:“碰巧那位顾客心情不好。”乐观的人把失败归咎为客观环境而不是他们自己,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去练习,悲观的人就能学会比较开朗。保持高度热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就是说不断地给自己定目标,不断地前进,这在个人成才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控制冲动: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斯切尔于60年代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一所幼儿园内做的试验,证明了这种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在后续调查中发现,那些四岁时就能为了要多拿一位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克制心中的喜好。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熟,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相反,那些着急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察言观色、善解人意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不知不觉地发送或接受情绪。特?凯利和珍妮特?卡普兰在贝尔试验室里做的研究,证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多么重要。试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是工程师就是科学家,在学术智商测验中得分都很高。可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出类拔萃,有些人却碌碌无为。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那些表现突出的人,其人际关系都很好,交游广泛。凯利发现:“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但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总是很快就
有回音。”
市中心医院在年初首开先河,对层层筛选出的150名考生,除了业务会考,还必须参加文艺、体育等特长考试。他们的理论是虽然医生的智商决定他的医术水平的高低,然而情商更重要,一个医生的综合素质将对他性格的塑造和待人处事态度有重要影响。因此考试正像在股市挑选潜力股,主要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家长学校教案七
课题: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学目的:
1、家长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家长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对孩子有良好的影响。教学重点:家长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学难点:家长如何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孩子。教学方法:讲座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自信心——孩子成功的源泉
哲人说:“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头。”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随着中学阶段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越来越对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满怀信心。
孩子们渴望帮助大人或单独去干一件事,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孩子们的自信心又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父母的关心。保护,否则便会凋谢、枯萎。
为此,建议家长:
鼓励孩子去尝试他(或她)想千的事情,而不应怀疑孩子的能力,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要注意以孩子现有的能力为基础,引导孩子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何不再尝试一次。
创设尽可能的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家庭中,父母应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
适时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如足球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退缩与孤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是孩子自卑心理的特殊表现。
自卑心理,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由于连续的挫折、失败造成的。自卑心理既可以成为孩子奋发图强、长大成人的内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极端,导致孩子退缩与孤独。所以当孩子有这种现象时,父母应设法协助他(或她)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发展人际关系。
建议家长:
1、赞美孩子的优点,肯定他(或她)的专长,建立
其自信心,克服自卑。
2、帮助孩子养成在失败中学习解决困难的习惯与勇气。
3、教孩子克服退缩与孤独,去面对问题或与人交往。鼓励或陪伴他(或她)去尝试。先教会孩子解决该项事情所需的能力。
4、安排一位性格开朗、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带领您的孩子参加正常活动。
5、提供一些教人发奋图强的书籍,介绍名人成长的书籍,汲取自信的力量。
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不断地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朋友似乎并不明白鼓励是什么意思,甚至以为鼓励就是给孩子说好听的,其实不然。
鼓励重在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期望要有“度”
不可否认,期望具有神奇的效力,但期望要有一定的度。家长过高的期望反而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抱有浓厚的兴趣与期望:
有的人,期望孩子成绩超众,跳龙门,升入名牌大学。
有的人,期望孩子有经济头脑,将来发大财,做大商人、大企业家。
有的人,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
有的人,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将来献身科学事业……。
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职业的期望,选择最高的分为医生 24.8%)、技术员和工程师(22.09%)、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17.05%)、演员、运动员、翻译家(16.67 %),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不足2%。那么,家长究竟怎样正确的把握对待孩子的期望呢?
〇父母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只限于智能与学业。
〇父母的期望务必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
〇父母对期望的表达要适度,重在激发孩子的行为动机。
须知,我们的事业行行需要人才,行行出状元,如果期望孩子能在一两个领域里出类拔萃,做一个高级技师,做一个出色的熟练工人,也不失为现实的期望。
三、让孩子尝试错误
孩子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他自己做了准备工作。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而且也没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妈妈并没有给儿子提示。
过了两天,妈妈问回来的儿子:‘“怎么样,玩得开心吗?”
孩子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问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少带了呢?”
“我以为那儿的天气和这里一样,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孩子准备去做或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教育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往往会预计到有可能发生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是成功或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失败或是错误的。如果是成功或是正确的,教育者当然不会干预,但如果已经估计到孩子准备做或正在做的事可能会失败甚至有“错误”,许多教育者采用的是“马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避免失败或少犯错误,而孩子的母亲却采用了让孩子尝试“错误”的方法。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著名的教育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经验的确是孩子们学习的好老师。我们知道,所谓经
验是指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就是指一种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常常采用的‘局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表面上是帮助了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的良好机会。再来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首先,她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在尝试中,而且是在尝试“错误”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经验。正是由于这样的经验,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也为他今后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孩子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