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通用13篇)
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 篇1
青年志愿者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志愿者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并保证志愿者培训质量,从而提升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水平,促进志愿服务发展,根据公路志愿者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志愿者培训以提高志愿者志愿服务水平及促进志愿服务良好、健康、规范为最终目标。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志愿者是指在志愿者组织登记注册并参与志愿服务培训自然人。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志愿者培训管理工作由志愿者组织实施。第五条 志愿者培训采取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针。
第六条 志愿者培训遵循系统性原则、制度化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一)系统性
志愿者培训是一个全员性的、全方位的、贯穿志愿者志愿服务始终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培训工作的真正落实。
(三)主动性
强调志愿者参与和互动,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
(四)多样化 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五)效益性
志愿者培训是人、财、物投入的过程,是志愿者价值增值的过程,培训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应该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第七条 志愿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
(一)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及我国乃至世界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相关的培训,使志愿者加深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当今志愿服务发展态势的全面了解。
(二)专业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对志愿者进行,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某些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如野外急救、应急通讯等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素质培训
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的培训,增强志愿者的沟通交流,促进志愿者素质的综合提升。
第八条 培训形式分为内部培训、外派专业培训和自我培训。
(一)内部培训
1.新志愿者培训。对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等相关的培训。
2.技能培训。对专业志愿者队伍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3.志愿服务队伍内部培训。志愿服务队伍内部由各队伍根据实际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小规模的、灵活实用的培训。志愿服务队内部培训由各队伍组织,定期向上级组织汇报培训情况。
(二)外派培训
外派培训是指培训地点在注册志愿组织以外的培训,以加强交流。
(三)志愿者自我培训
鼓励志愿者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参加各种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第九条 上级志愿者组织负责培训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基本程序如下:
(一)培训需求分析;
(二)设立培训目标;
(三)设计培训项目;
(四)培训实施和评价。
第十条 其他各级志愿者组织负责协助上级志愿者组织进行培训的实施、评价,同时也要组织内部的培训。第十一条 建立培训档案
(一)建立各级志愿者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往来单位、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学习情况等。
(二)建立志愿者训档案。将志愿者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培训者对受训者的培训评语等。第十二条 受训者的权利
(一)在自愿的前提下,志愿者有权利要求参加各级志愿者组织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二)经批准进行培训的志愿者有权利享受各级志愿者组织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第十三条 受训者的义务
(一)培训期间受训志愿者一律不得故意规避或不到。
(二)培训结束后,志愿者有义务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志愿服务中去。第十四条 培训计划
各级志愿者组织因根据每年自身的情况进行详细制定,并同时做好金费预算。
第十五条 志愿者若需参加培训须向所在志愿者组织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参与志愿者培训。
第十六条 培训实施过程原则上依据各级志愿者组织因根据每年自身的情况进行详细计划进行,如果需要调整,应该向上级志愿者组织汇报。
第十七条 培训期间各级志愿者组织应监督学员出勤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学员进行考核。
第十八条 各级志愿者组织应负责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保存过程资料,如电子文档、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培训结束后以此为依据建立志愿者组织培训档案。
第十九条 各级志愿者组织应负责组织培训结束后的评估工作,以判 断培训是否取得预期培训效果。
第二十条 培训结束后的评估要结合培训人员的表现,做出总的鉴定。也可要求受训者写出培训小结,总结在思想、知识、技能、作风上的进步,与培训成绩一起放进人事档案。
第二十一条 培训评估包括测验式评估、演练式评估等多种定量和定性评估形式。
第二十二条 单位单位应该每年投入一定收入比例的经费用于培训,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 篇2
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发放问卷进行,共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6份有效问卷,其余4份问卷因为填写的内容混乱或者填写不完整而放弃。现对问卷统计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专业、学历和所赴任的国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调研的1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有14名,占总数的15%;汉语国家教育专业有34名,占总人数的35.5%;对外汉语专业有18名 , 占志愿者总人数的19% ; 语言类专业24名 , 占志愿者总人数的25%,其余专业6名,占志愿者总人数的6.5%。由此可见,在目前调研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中,以汉语国家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和语言类专业为主。
在志愿者的学历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各48人,占志愿者总人数的50%。并且呈现出汉语言文学和语言类专业以本科生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硕士生为主的发展趋势。
在志愿者赴任国的国别方面,赴蒙古的志愿者高达78人, 占汉语教师志愿者总人数的81%,赴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的人数分别占志愿者总人数的10.5%、6.5%和2%。赴蒙古的志愿者人数最多,这与培训基地有关,吉林大学主要负责泰国、蒙古、俄罗斯等中级培训项目。
(二 )所需技能
在调研过程中, 认为出国教师志愿者除了所必需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教学技能、中华才艺的才艺技能、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技能等方面。
1.教学技能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汉语教师志愿者因为没有出国任教的经验,所以在培训前期普遍注重教学法、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游戏的设计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 其各自所 占的百分 比分别是61.5% 、37.5% 、36.5% 、36.5%, 在对志愿者培训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培养更侧重于哪一方面的调研中,侧重知识培训为主的有2人,所占百分比为2% ; 侧重能力培训为 主的有41人 , 所占百分 比为43% ; 提倡知识与能力兼备的有53人,所占百分比为5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志愿者的个人观念,即理论和能力都需不断提高和掌握。
2.才艺技能
在中华才艺的培训过程中,最受汉语教师志愿者欢迎的三项技能分别为书法、烹饪和舞蹈,分别占志愿者培训总人数的45%、38.5%和36.5%。
3.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技能
赴任国的语言培训和出国前的心理培训方面, 大多数志愿者都觉得培训很有必要。在赴任国语言技能的培训方面,有96%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希望进行该方面的培训 ; 在心理素质方面,有70%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近30%的同学觉得不需要再接受辅导。这一结果与志愿者在面试过程中心理素质考试中的分数高低成正比。
二、归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状况
对归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状况的调查, 主要通过网上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赴任国的情况和教学状况三个方面内容。此次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对北京语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三所汉语培训基地的归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发放100份问卷,所有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一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基地主要针对赴韩国的教师志愿者进行培训,调研的20人均为硕士在读研究生,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志愿者有15人,对外汉语专业的志愿者5人。
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培训, 主要分布在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和外语专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0%、5%、10%和15%。这其中共分布有35名本科生和20名研究生,本科生多为应届毕业生。
厦门大学培训基地主要是针对菲律宾和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的培训,主要分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占百分比为40%,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和外语专业比例均为20%。
(二 )赴任国的学校情况
在对赴任国的学校状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国家的志愿者兼顾幼儿园、小学和高中的汉语教学工作,这与赴任国的汉语教师匮乏有关。
(三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情况
为志愿者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篇3
志愿者管理是影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价值观、责任感、技能和行为的组织文化、政策和制度,其目标是促进NGO的公益使命达成。
惠泽人在探索志愿者管理机制,建立VAS(志愿者支持系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教训和挑战,我们目前的做法是:
首先进行志愿服务项目规划,根据服务需要确定志愿服务岗位和职责,为此进行志愿者招募;每一名通过面试的志愿者,须先在入职培训中了解机构的发展规划和志愿服务内容及其要求,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一年期的志愿服务规划,这也是志愿者与其所要从事的志愿服务相匹配的过程;通过志愿者与惠泽人“相亲”,适合的志愿者与惠泽人签署志愿服务协议,进入志愿服务前的专业准备阶段:由各项目组或部门管理者安排组织志愿服务,并提供相应专业培训、辅导和支持;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结合实践经验和感受,(1)定期进行业务研讨、个人督导和阶梯能力建设培训,(2)开办志愿者成长小组,协助个人职业规划和生活帮助,开展团队活动和激励措施,促进志愿者与惠泽人共同成长。在本阶段中,也是团队效能和志愿文化共同建设的过程。志愿服务结束与离职管理,协助志愿者对所从事志愿服务和机构工作进行回顾与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利于志愿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促进机构更好地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
限于篇幅,在这里分享VAS中的“惠泽人志愿者能力建设阶梯培训体系(VTS)”。
惠泽人VTS由三部分构成(参见下图):
1.基础课程。侧重志愿服务的理念与基本技能,适用于所有领域的志愿者及志愿者管理者。主要课程有(1)志愿服务认知:志愿者概念、志愿服务发展及其基本理念、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志愿组织与公民社会;(2)志愿服务的准备:树立积极心态,建立风险防范意识,自我保健和个人成长;(3)志愿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参与式工作方法、志愿者团队工作。课程注重理念引导和实际志愿服务工作方法的训练。
2.志愿服务专业课程。侧重志愿服务管理以及志愿服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发展领域志愿者管理者和专业或资深志愿者。主要内容有(1)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2)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根据惠泽人志愿服务项目需求,我们已经开发的课程有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系列课程,教育培训志愿者系列课程,英语口语培训,行动研究学习小组,社区工作系列培训,青少年志愿工作培训;(3)志愿服务管理:志愿者管理体系(VMS)课程,包括志愿服务规划、志愿服务需求评估、志愿者招募与安置、志愿者的入职指导与培训、志愿者的督导、志愿服务绩效评估、激励、风险管理和离职管理等。还有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专业培训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点面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
3.志愿者成长课程。适合于资深志愿者经过实践工作积累,有志于在社会发展领域从事专业化服务或职业化工作,以及NGO管理者和领导。培训侧重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升自我认知和领导力,培养NGO人才。培训内容有(1)自我认知:成长小组辅导,个别咨询与督导;(2)职业发展:职业规划,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职业素质;(3)领导力。
惠泽人志愿者培训采用参与式方法,通过概念解释、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研讨分享、提问对话、脑力激荡、实战演练等方式,激发和促进志愿者成长。培训中我们坚持以下理念:相信志愿者具有相应的知识与经验,能够解决相关问题。不迷信并质疑和挑战知识权威。以议题为中心的脑力激荡。以启动志愿者的能动性(赋权)为课程设计核心。培训协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参与、在互动合作中共同成长。强调社会参与的行动性。
在日常志愿者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使命性原则:从志愿者进入惠泽人机构起,无论是通过培训还是工作,我们反复讨论和强调惠泽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组织使命。使命感是NGO生存的基础,只有志愿者真正理解和认同,才能焕发出志愿精神。
(2)知晓性原则:机构通过内部刊物、年会报告、网站公布、小组通知等形式,对组织管理制度、志愿工作信息,以及财务状况实行公开性和透明性管理,保障志愿者的知情权,以利于其监督、评估和参与。
(3)参与性原则:就是赋权(Empowrment)的过程,让志愿者进入治理和管理层,参与组织决策,并实行志愿者自治管理。让更多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去开展志愿工作管理与服务。
(4)积极性原则: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每一个志愿者,无论他们能否完成工作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挑战,无论事情有多么糟糕。在组织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热情支持、肯定鼓励、倾听关怀、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
(5)成长性原则:每个志愿者都有成长性需要,只有满足这些基本需要,才可能使志愿者更长久地从事志愿工作,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公民。
在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道路上,尽管我们还在艰难地跋涉之中,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机会。目前惠泽人正与北京奥组委合作,开展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志愿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志愿者的作用也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
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 篇4
考核制度(试行)
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更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活跃校园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氛围,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我系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我系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做到以考核促工作,以考核强管理,以考核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促使学生干部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对象
团委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下辖各部门。
二、考核办法
1、团委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分别对下辖各部门进行考核。
2、考核包括六项内容,每月考核一次,学期末进行总结。
3、团委会由办公室负责考核;学生会由主席部负责考核;青志协由主席部负责考核。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参照《信工系团委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部门考核细则》。
四、考核结果的处理
1、每月底将本月考核结果在例会上公布。
2、考核结果不及格者,限期改正;连续两月考核不合格者,系学工办应根据情况予以换人调整。
3、每月底,各学生机构负责人分别将部门考核结果交秘书部。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干部推优、评先及奖励的重要参考。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团总支
2009年10月
信工系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部门
考核细则
本考核细则包括六项内容。
1、学院工作表现(15分)
对各部门在学院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第一名15分,随着名次下降,依次扣0.5分。如某部门在学院无考核成绩,则该项分数=其它项总分*15/85。
2、例会(15分)
对各部门参加例会的情况进行考核。每迟到一次扣1分,每缺席一次扣2分,每请假一次扣0.5分。
3、值班(15分)
对各部门值班情况进行考核。每迟到一次扣1分,每缺席一次扣2分,每请假一次扣0.5分。
4、月计划、总结(15分)
对各部门月计划、总结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月计划、总结各占7.5分。考核等级分为:
(1)7.5分: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且格式达到要求;
(2)6.5分: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但格式不符合要求;
(3)5分:迟交
(4)0分:缺交
5、日常工作(25分)
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如某部门某月无日常工作,则该部门该月日常工作分记为22分。团委会办公室、学生会主席部、青志协主席部的该项分数=其它部门该项分数的平均分。考核等级分为:
(1)25分:很好地完成了日常工作;
(2)24分:较好地完成了日常工作;
(3)22分: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一般;
(4)20分: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较差;
6、活动(15分)
对各部门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如某部门某月无活动,则该部门该月活动分记为12分。团委会办公室、学生会主席部、青志协主席部的该项分数=其它部门该项分数的平均分。考核等级分为:
(1)15分:活动效果很好;
(2)14分:活动效果较好;
(3)12分:活动效果一般;
志愿者培训方案 篇5
一、培训时间:2014年4月1日下午2:00
二、培训地点: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大厅
三、培训人员:华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志愿者40人
四、培训内容:
1、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
(1)礼仪:a、仪容仪表——干净整洁
b、微笑服务,注意倾听
c、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得体,体现尊重,手势规范
d、礼貌用语,不与群众争论,听取建议,无法解决的矛盾找现场工作人员或值班主任。
(2)注意事项:a、安全问题
b、签到;不迟到早退,有事向校方负责人及中心负责人请假
2、熟悉一二层办事大厅环境及窗口分布(窗口分布图人手一份,加微信网上了解亦可)
3、取号机的使用
志愿者培训总结 篇6
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学校志愿者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指导思想
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的组织设置原则,合理设置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努力形成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正规化、多元化的新格局。一方面,依托团支部和团总支层层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组,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和日常活动的开展由各团支部和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负责管理,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和组织各团支部的志愿者队伍立足校内,面向社会开展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各团支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加大了参与社区服务的力度,保证了各项服务活动有的放矢,不走过场。
二、培训内容 1.初次培训
主要以加强志愿者服务思想意识教育,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五四精神;等有关知识提高学生了的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学校、爱同学等优良品质。
2.阶段性培训 学生在思想服务意识上弄清学校和社区服务的理念、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要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规律,并不断地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概括、分析、总结、提炼,以形成新的经验,做到逐步与社会接轨。
3、临时技能培训
立足校园开展服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从学生的安全着想,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立足于校内。
1.长期性地开展校园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志愿者同学佩戴志愿者标志利用下课时间进行校园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使我校的校园卫生天天、时时保持干净和整洁;
2.结合学校活动安排志愿者开展服务,如校运动会前安排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为校运动会服务,学校六一儿童节表演也能看到我们志愿者……,只要学校有活动的时候就一定能看见我们的身影。
3.志愿者服务拓展到社区,我校的志愿者在学校的领导下,校团委的组织带领下,到社区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到社区办公楼擦玻璃、到街道白色垃圾……
三、培训收获
通过培训,使每个志愿者都能达到三个提高。1.提高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校园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增强志愿者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2.提高理论水平。要在思想上弄清社区工作理念、国家对社区的方针政策、志愿者的 权利和义务;要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规律,不断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概括、分析、总结、提炼,以形成新的经验。
3.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从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使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各种关系处理得更协调一 些,创造性工作更多一些,工作方法更科学一些,工作作风更严谨认真一些,工作质量更高 一些。
总之,志愿者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今后我校会脚踏实地继续开展好志愿者服务工作。
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团委
2012年6月
志愿者培训总结
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团委
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 篇7
南京拥有一支热情专业的志愿者团队, 曾经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南京市现有40多所高校, 有百万名在校大学生。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4年, 南京市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将超过1百万。这对于建设南京青奥会志愿者队伍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南京青年奥组委将会面向国内外, 在广泛进行社会招募的基础上, 通过严格选拔和系统的培训, 将会遴选3万名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提供各类志愿服务[1]。因此, 本文在通过对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的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在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中将要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目的在于为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管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2]。
1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组成分析
南京青年奥运会志愿者是指在2014年南京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中本着自愿原则, 在2014年南京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志愿者行动项目体系内, 从事各种服务青年奥运的各界人士。2014年南京第二届青奥会志愿者将来源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青年奥组委对志愿者要求的各个方面的规定、具备相关要求的能力素质、自愿提供义务服务并接受组委会的领导和管理的各界人士。
2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管理途径
新加坡首届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模式在沿用北京奥运会“通用培训、岗位培训、骨干培训、场馆培训”四大培训模式的基础上, 设计整体的志愿者培训, 保证了培训的全面和完整。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专业性, 此届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的通识内容部分全部外包给ITE (新加坡国家技术教育学院) , 最大程度地动用了新加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 这值得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工作部的相关人士借鉴。在借鉴北京奥运会、新加坡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将会通过通用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这三种形式。培训工作应发挥南京的教育资源优势, 争取多方支持。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管理由评估→培训目标的建立→培训→评价[3]这四部分构成。评估是对青奥会志愿者需要培训什么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培训目标建立是通过对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目标进而建立预期达到的可度量的工作绩效目标。培训是确定对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评价是对青奥会志愿者的能力和行为进行科学的测试, 通过测试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3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整个青奥会志愿者管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决定着, 由于志愿者数量大、层次鲜明等特点[4]。在培训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3.1 没有按照志愿者的动机进行合理的分类
对于南京青奥会的志愿者而言, 其动机都是因人而异的。在对志愿者的培训管理中忽视志愿者的动机的多样性, 尤其是志愿者培训管理的管理人员, 在志愿者培训期间, 没有向志愿者贯彻落实好志愿者的自主参与意识, 志愿者的自主参与意识低, 由于自主参与意识低, 志愿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3.2 志愿者的培训保障机制不健全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的保障机制可能不健全, 不能保证志愿者接受到培训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接收到所从事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 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没有事先向志愿者声明将要服务场所周围的环境气候以及潜在的危险等等。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在志愿者培训时没有认真履行告知志愿者服务的具体内容和风险告知义务, 没有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相关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没有为志愿者办理相关的人身保险[5]。
3.3 培训管理中对志愿者的激励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可能对培训活动的参与动机与理想和认可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志愿者服务期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志愿者由于参加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的动机不同, 所以激励一名志愿者的方式不一定能激励其他人, 激励的方式方法没有顾全所有志愿者的多样性的需求, 志愿者可能在培训中由于被激励不足, 所以中断参加培训, 导致中途退出, 造成人员流失。参加培训的不同部门不同分工的志愿者应该受到同等的激励。“不患寡, 而患不均”。如果不能一视同仁, 参加培训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差距太悬殊, 后果将会引起志愿者的不满。相反如果对参加培训的志愿者激励过头就会使参加培训的志愿者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 进而使其不能顺利完成接受培训的任务[6]。
4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的对策
4.1 按志愿动机进行分类
根据志愿者的志愿动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人数众多的志愿者群体提供了充足的服务人员, 这些庞大的人力资源将对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同时又给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产生了很大的阻力。这就要求组委会要对志愿者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应尽可能的依据志愿者自身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结合志愿者自身的实际情况, 与具体服务项目的要求相结合, 对志愿者的分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 尽可能的使志愿者的个人期望与实际的需求有机完美地结合起来, 使志愿者的服务更具有绩效性。这样既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又会对南京青奥会成功举办增加筹码。
4.2 健全志愿者的培训保障机制
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的培训保障, 保证志愿者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以及告知其所从事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 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及相关的技能技巧。在志愿者接受培训时要事先告知志愿者将要服务的场所的周围的环境气候以及潜在的危险, 在志愿者培训时要彻底贯彻落实告知志愿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以及风险告知义务, 使其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相关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要为志愿者办理必要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5]。
4.3 探讨多样化、套餐式的激励方式
在培训期间要准备多样化、套餐式的激励方式。最重要的是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要以精神激励为主, 物质激励为辅。再考虑精神和物质上多方面的激励方式基础上, 要套餐式组合多种激励方式。要根据“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培训阶段, 依据实施状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随着对志愿者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 他们的激励形式和手段要向着更高的领域贴近。要制定出科学系统合理的评价指标标准, 适时对志愿者参加培训的过程和培训绩效进行评价, 要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的作用[6]。
加强对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管理的前瞻性研究, 借鉴有关赛事志愿者管理的成功经验, 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培训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而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志愿者群体的整体素质、操作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到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与否。因此, 组委会应当提早着手对青奥会志愿者目标群体的培养。对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实行科学化管理, 对志愿者资源最为科学有效的利用, 从而避免志愿者资源浪费。构建具有科学实效性的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管理体系, 是确保南京青奥会顺利召开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5 结语
综观历届奥运会, 志愿者队伍是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组织领域。而志愿者队伍是青奥会的主要人力资源, 是影响青奥会举办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与教育这两大主题是国际奥委会推广青奥会, 面向青少年的重要手段, 也是青奥会有别于奥运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预示着应建设一支有别于其它国际体育赛事的志愿者队伍。因此, 尽快启动并组织与提炼一支高水平的青奥会志愿者队伍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奥会志愿者队伍是青奥会的主要人力资源, 尽快启动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青奥会志愿者队伍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成功意义重大。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在借鉴北京奥运会、新加坡青奥会志愿者成功培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在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培训管理中将要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目的在于为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培训管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志愿者,培训管理,青奥会
参考文献
[1]南京开展“志愿服务青奥行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
[2]耿科.关于第十二届全运会志愿者管理的前瞻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12) .
[3]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4]宋玉芳.对奥运会志愿者定位与培训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4) .
[5]李晓晖.国家立法保障志愿者权益的探讨——以北京市大学生志愿者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1) .
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 培训
一、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作为大型活动志愿者的核心力量,奠定了志愿者在高校里蓬勃发展的基础,为适应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及常态化志愿服务的需求,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应当通过高校志愿服务模式的建立,把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的深化下去,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较为系统,但是在不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针对性不强
目前,我国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主要包括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岗位培训、演练测试5 个方面,涉及具体培训内容为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基础知识、志愿者工作技能和规范、志愿者团队建设、所服务的大型活动本身的相关知识、服务岗位的要求、服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等。国内对大型活动志愿者的培训基本以08年北京奥运会为借鉴对象展开,培训内容等也在调整相关内容、使之符合自身项目要求的基础上参照奥运做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照搬模式、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比如,南京亚青会的志愿者培训,除了保留北京奥运的部分相一致的志愿服务基础知识,也调整加入了新的内容,可见,由于基本的培训模式不是万能的,机械复制奥运会的培训模式,选择常规的培训内容,虽然能够为大型活动组织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完全满足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对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不同的大型活动自身的特点。
(二)培训流程较为完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陷入形式化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创新,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的流程在北奥的基础上已基本固化。北奥以来,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培训的原则被确定为“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目前,大多数活动组织方都能遵照“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为志愿者提供培训,但是我们注意到,培训实施方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诸多环节落实不够,志愿者是否“培训合格”难以保障。
(三)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不足
志愿者培训的制度化建设随着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大量开展也有了较大发展。比如,制定培训实施的相关管理细则,确保培训工作的连贯性、一致性,避免培训的重复或遗漏; 编制培训教材和统一培训课件,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网上培训平台等。但是,目前我国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的制度化依然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也因重复投入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这主要表现在对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的成果转化工作的关注不足。培训成果转化包括规范的培训教材、培训师队伍等。
三、解决对策
(1)将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成效拓展到常态化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在大型活动结束后或大学毕业后,离开了服务岗位和学校,以往受过的培训理念和服务技能很可能浪费。因此,建议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志愿者协会或社团的时候,除了拥有校内注册志愿者资格以外,还可要求其与校外的志愿者协会或志愿组织进行联系和登记,拥有双重志愿者身份。
(2)建立大学生志愿者评优制度。希望通过树立典型,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同时,在评比的过程中,优秀志愿者不仅仅要在志愿服务当中具有突出的服务能力、扎实的服务技巧,还需要满足志愿者培训课程考核的标准,例如参加志愿者培训是否达到应有的时長,达标考核是否通过等。同时可在评先争优、奖学金评比等制度中,加入志愿服务时数和质量作为考察指标,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加速志愿者培训模式的形成。
(3)建立规范的志愿服务培训管理系统。用较为科学量化的指标作为参与志愿服务和培训的参考,在管理上按照层级管理,由校志愿者协会或院系辅导员负责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核查,并录入系统,同时开放系统供校内师生进行查询和监督;另外还要把握适度原则,各项激励机制中涉及到志愿服务时数和培训时数要遵守适度标准,不以时数高低作为评优的唯一标准,只设定最低时数作为基本条件,同时关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4)建立良好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制约培训目的的实现程度。如果说完备的培训设施是组建良好培训机构的重要环节,那么培训师资的组成就是关键环节。因此,培训师资队伍的组成要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师资平台,结合民间志愿者组织,对高校内和社会师资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筛选,以保证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组建良好培训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合理的培训经费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经费的来源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共同扶持。为减轻志愿服务及相关培训的发展给学校财政带来的负担和压力,需要更多的依靠社会与政府的扶持,包括志愿项目经费的申请和募集。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2]陈慧卉.构建长效的高校志愿者培训体系[J].教育时空,158.
[3]刘伟.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初探[J].社会观察,第457期.
志愿者培训总结 篇9
一、主要是介绍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学习心理自护知识
专题分为四讲
第一讲:心理健康重要性,
通过采访时勘教授的形式简述,内容有:
1、如何看待志愿者。
2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志愿者可能遇到的问题。
4从“身心灵”三方面讲述如何提高心理素质。
第二讲: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常有的心理问题
(1)通过采访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广州亚运志愿者队长李森,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袁宙的形式简述。
内容有:
1讲述他们的个人志愿者服务经历,志愿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心理问题,及他们如何对待、解决心理问题。
2、如何调适心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3、对志愿者的建议。
(2)讲师龚会简述:
1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a、紧张和焦虑
b、消极心态
c、工作倦怠和疲倦
d、不能有效平衡日常生活。
2.、解释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如何调整
第三讲:志愿者健康调适自我保护知识
讲述如何克服调整遇到的心理问题
1、 志愿者管理者方面通过志愿者的工作的设置调整、对志愿者的培养来帮助志愿者
2、 团队互动的调适:团队的持续沟通、积极赋义法 、按摩阵线联盟法
3、 自愿者自身的自我调适:
(1)如何克服紧张:a改变思想法 b、简单地放松技术(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冥想放松法)c、敢于行动 d、信念和自信 e、其他减缓方法:听音乐、聊天、看书、散步、运动
(2)如何应对工作倦怠的方法
(3)如何平衡工作活的建议a、设立明确的目标b、保持心灵平静c、了解时间管理法则
(4)如何保持工作热情的策略
(5)如何保持积极心态
志愿者登记制度 篇10
志愿者登记制度
为规范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促进志愿者服务工作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的人员,按照属地原则,可到公司党务工作部登记,填写志愿服务登记表。
第二条服务时数的计算按各服务组织和服务团队具体工作进行统计,一般包括:
1.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间。
2.活动策划时间。
3.开会、培训时间。
第三条志愿者在每次活动后,须在登记卡或服务证上填写有关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时数,并由活动组织部门(服务总队)的负责人或服务对象签名确认。各活动组织部门(服务总队)每季度将各注册志愿者和准志愿者的上季累计服务时数进行汇总审核。
第四条注册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达到星级标准后,公司志愿者服务机构将颁发相应的志愿者星级胸章,以示褒奖。
第五条服务登记卡、服务证和胸章应由志愿者个人妥为保管,如有遗失,即向登记注册机构声明,及时补办。补
办的服务登记卡、服务证和胸章及有关的标志性物品的成本费用均由志愿者个人负担。
第六条志愿者有退会的自由,由本人向服务机构递交退会申请,服务机构作登记备案。服务证经服务机构盖章注销后,可由本人保存留念。
志愿者培训考核制度 篇11
一、不断壮大的志愿服务提“供”者队伍
近年来出现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什么会有这种趋势,原因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很多人不再认为只要吃饱喝足就行,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那就是为大众服务,有的人甚至把志愿活动当成了一个目标,认为志愿行为首先是在帮助自己、提升自己,帮助别人的同时可以令自己感到骄傲和身心愉悦。
这个志愿服务的提供者队伍由原来的零散个人和主要社会救助团体,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大学生社团、自发社会组织、网络游民团体、明星及其粉丝慈善队伍等五花八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队伍,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仍在不断壮大的的“提供”团体,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被高度普及的社会活动。
二、诸多因素造就的众多志愿服务“需”求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愿服务的需求者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农耕作业的减少造就了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尤其是属于壮劳力的青年男女,这就使农村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他们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技能;不仅仅是农村,城市社区里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越来越多的老人住进敬老院,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更加需要家庭的温暖;近年来的几场自然灾害也造就了一批无家可归的孤儿;不仅仅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对志愿服务有特殊要求的群体,比如北京奥运会时需要很多会外语和手语的志愿者等。就这样,志愿服务的需求者不断增多,需求的志愿服务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的物资需求变成了智力需求、技能需求等,变得更加多元化、人性化。
三、日益显现的“供”“需”矛盾
志愿服务的“供”“需”队伍都是庞大的,看似这是个很平衡的关系,实则有很多的问题出现,比如前两年热议的重阳节某敬老院的一位老人一天就被多批志愿者洗了七次脚的新闻;再如近年来很多人通过网络等途径知道了许多需要衣物和书本的边远地区的儿童的地址,于是在觉得送文化比送温暖更符合文明社会发展需要之后,纷纷捐书给孩子们,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些孩子每天上学的路就要走几个小时,回家又有一堆农活干活还要在微弱的灯光下写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送给他们书不如送一个放满图书的MP3路上边走边听;还有就是一些偏远农村的农民,即使他们还有基本的劳动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农业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很多志愿者不了解这一情况几年去一次,讲授一遍就离开,不具体指导,结果农民听完一遍没来得及弄懂就找不到可以问询的人了……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志愿服务的“供”“需”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的。
四、协调志愿服务“供”“需”关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志愿服务的供需关系与一般的市场供需关系不同,市场是“按需受供”,即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或寻求供应,需求者是主动方;然而志愿服务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自发向和随意性,所以,在志愿服务的“供”“需”关系中,需求者是被动方,供大于需,供不应需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志愿服务“供”“需”矛盾重重,那么如何协调供需关系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按需受供”,如何做到“按需受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规范志愿服务组织
即各地要对所有本地区存在的志愿服务组织的人数、年龄和可提供的服务技能等相关信息登记在册,对于网络上的大范围跨地区志愿服务要提供专门的交流平台,这样便于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同时也可避免敬老院的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脚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详细志愿服务需求信息
即各地要组织专门机构对需要志愿服务的人群信息做详细记录,例如农村留守老人在农忙时节需要多少劳动力,偏远地区儿童实际读书条件,城市社区的老人是需要家政服务、心理疏导还是医疗保健等,这样,志愿服务就会变得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
(三)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
即对有相关服务技能的志愿者进行定期的集中培训,加强志愿服务的各项技能,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这样就会减少志愿者对残疾人手语一知半解,对需要法律咨询的老人和贫困人群难以立刻回复的情况的现象。
(四)完善志愿服务者保障体系
即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为志愿者购买必要的保险、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避免滥用权利强求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等情况的出现。
(五)让志愿服务回归身边
即多多关注身边的志愿服务“需求者”。近年来,志愿服务者更多的关注的是大的远的的志愿活动,例如北京奥运会,徒步往山区送书等,志愿参与者们把这些当做一项重要的人身履历,同时深深自豪着,却忽略了近在身边跌倒了需要扶一把的老人,中国有几千万的留守儿童和两亿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近在身边,他们需要的志愿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更值得我们倍加关注,他们和北京奥运一样需要我们细心地支持,也一样可以满足我们服务他人、愉悦自身的目标。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探析 篇12
一、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是新时期下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助推器”,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2005年团中央制定《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草案)》 ,规定青年志愿服务范围和相关保障措施。在新时期,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先进文化,凸显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激发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品行,是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涵。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加强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联系,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大学文化氛围与青年文化的建设,积极努力营造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的显著特点
1、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内容的时代性
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内心有巨大的冲击力和感召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请青年一代增加了信息量,同时带来的更为丰富的知识与技术。通过网络活动的内容、方法;工作开展的前期、后期;以及活动的走向和意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启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既节约成本也大幅提高服务效率。在彰显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同时更能体现出实践活动的时代特征。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应着眼“时代性”,充分认识到时代性的内涵,帮助我们在制定和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能切中根本,突出特色。
2、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内容的丰富性
在团中央的号召下,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在高校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青年一代的时代特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塑造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推进地区内思想道德、知识、文化与技术等的普及与实践。“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制度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涵。
3、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内容的可持续性
志愿服务是推进大学生整体素养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在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可持续性作为服务活动的一项基本认识,将志愿服务工作有机开展起来。结合大学生群里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诉求,联系地区实际,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宗旨,形成可持续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建议
1、提高认识,将志愿服务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志愿服务一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培养广大青年成才过程中良好的教育方式。学习和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理念,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能与中国梦伟大实践完美融合,赋予志愿服务活动以时代精神。
2、完善管理与服务机制,为志愿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健全注册机制;还要制定和完善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以及相关的权益保障机制;从思想和行动上共同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提升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激发奉献热情。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环境,建立长期稳定合适的软硬件条件,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加强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提升志愿服务的管理系统。
3、组织志愿服务类培训。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组织规则与培训。目前大学生志愿组织仍然较为分散,在活动的准备和实施中会造成人力及物力的极大浪费。为避免志愿者组织效率低下,专业性不够等问题,适时对志愿者团体进行沟通技能、组织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募捐技能等内容的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的组织规则与类别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活动。
4、发挥优势,凸显特色,保证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首要凸显的就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昂扬朝气。制定志愿服务活动时要努力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积极开展优势活动,将活动的设置与制定长远化、持续化,增强志愿活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体系,通过多类别、多方向的制定志愿活动,提升活动的总体内涵和价值。“努力拓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的领域,除了鼓励志愿者参与目前政府倡导的活动外,应当鼓励高校志愿者与社会公益机构合作,组织参与与政府重大发展有关的环境项目、经济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参与由国际组织资助的重大项目等,以此来增加发展的效果。”因此,在探索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的过程中,学校鼓励同学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开展敬老助老,义务授课,社区宣讲等活动。
志愿者培训教材 篇13
一、志愿者定义:
志愿者是指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经验服务于社会,并且不以任何物质回报为目的的人。
二、我们为什么非要加入志愿者组织?
1、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举例:李婷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她经常帮助身边的人,比如给邻居张大妈打扫房屋,寄钱给希望工程的孩子,而且经常去福利院去当义工,教孩子们学唐诗。可是8月份,李婷出差到上海需要一个月,这一个月她怎么能够照顾张大妈和福利院的孩子呢?
2、归属感。举例:李婷虽然在单位和朋友心目中是一个热心的姑娘,可是她却感到很孤独,她想多联系一些朋友一起为山区孩子的教育作些贡献,可是上班时间比较忙,每月只能去山区一次,去看一看山里的孩子们,她联系的朋友虽然都想和她一起作这个工作,可是他们大多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周末也很难抽出时间去作这些工作,李婷感觉她一个人很孤独,很想从社会上找到一些共同的朋友,可是她的朋友圈有限,所以她找不到更多的有共同想法的朋友。
3、信任感。2006年6月我国南方六省因为台风影响而受到了洪涝灾害,死亡人数300多人,好多房屋被冲毁。李婷除了为南方六省寄了500元钱外,她还想号召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帮助南方六省的居民,可是她在组织捐赠时往往被人盘问半天,最后她也觉得自己组织起来太费劲了。
4、高效率。李婷想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寄一些学习用品,她一方面去红十字会要这些孩子资料,一方面又要去南三条去买一些物美价廉的文化用品,还要自己去邮局去寄。可有志愿者就不一样了。
三、、志愿者应当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
志愿者作为一个组织,而不是一个人才有力量。志愿者必须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才能体现出团队的力量来。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会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举例来讲,我们在接收文具捐赠的过程中,大概会有如下几个环节,一个是现场接收文具捐赠,二是接收到的文具的运输,三是接收到的文具的存储,四是文具的整理,五是文具的邮寄。这其中团队力量既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上,也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假如在A小区有接收捐赠点,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甲、乙、丙三个人负责现场的接收捐赠和咨询工作,而由于甲由于突然出差无法到现场作接收工作。现场只剩下乙、丙两个人负责工作。而团队合作要求,甲因为无法到场,他应当打电话要求同级管理人员或者下级志愿者队伍到现场代替他参加活动,并将情况及时与乙、丙沟通,将工作交待好。
四、志愿者应当向身边的人积极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引导更多的人参加到志愿活动中来。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所作的事业,才有更多的人支持我们的事业。我们连自己都无法作到让身边的人了解我们在作一项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怎么能够希望当困难来临时,身边的人来帮助我们呢?
五、不要勉强别人。尽管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在作着一件非常正确,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与我们持有相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活动中也许会面对嘲笑、冷漠,我们正确的态度是首先不改变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第二我们正确对待我们所面临的尴尬,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地支持。我们不要勉强别人与我们持有相同的观点或者作与我们相同的事情。
我们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服务于社会,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只要我们认真作好我们自己的工作,社会会听到我们的声音,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我们中间。毕竟爱在每个人心中。
六、要信守诺言。
信守诺言,其实应当是作人的原则,但能坚持作到信守诺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志愿活动中,要非常强调信守诺言。因为在一个活动中或者一个团队中,你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你没有完成你承诺的工作,可能会让整个活动受阻甚至流产。举例来讲,我们在某小区进行募捐学习用品的活动,李明可能被安排与该小区居委会协调场地事宜,尽管李明可以协调好场地,可是李明由于出差并没有与居委会接触,也没有与其他志愿者进行沟通,可以想象周六的活动必然无法开展。所以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之间并没有雇佣关系,但是必须承认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靠整体战斗的团队,失去了谁的支持,这个团队的力量都会减弱。长期的信守承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一个让朋友信赖的人。信用是无价的,我们每个人的信用是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的。
对青年志愿者精神的理解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概括,它又可以扩展为“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三句话。无私奉献:
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任何报酬的行为,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志愿者向服务对象或是有关公益机奉献出自己的时间、才能、精力、金钱,不求回报的基础上的。志愿服务提倡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即在服务中想到的更多的是服务对象,是我们的同伴,是我们的组织,是将方便
留给别人,是忘我的、积极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而也会是高效的、高质量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清几个误区:
1.无私奉献,不计任何报酬不等于无所得,不等于我们没有追求。恰恰相反,每一个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活动都有他的活动动机,我们应该相信绝对大多数志愿者的动机都是高尚的,我们做志愿者是因为心中的那份爱,那份渴望,那份责任感。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动去为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做点什么,去呼换温情以消减冷漠,去感染更多的人以此来营造和谐温情的社会氛围,所以我们有追求也有所得。我们追求的是真、善、美,是社会的和谐与温情,所得的是心灵的满足,是灵魂的升华。
2奉献不等于牺牲。不可否认,志愿者身上洋溢着自我牺牲的品格,奉献敬业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追求,这些是我们青年志愿者所称颂和效仿的,也是被人们所推崇和敬佩的,同时也是这个社会所稀缺的,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我不否认志愿者的热情,但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而不是让志愿者服务给自己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伤害,这无疑是对志愿者神圣性的一种非恶意的侵犯,甚至是一种无意识地否定。对志愿者而言,这种牺牲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使志愿者处于两难的选择;对志愿组织而言,这也将不利于它的健康和持久的发展。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志愿者活动是平凡年代的活动,它是温暖的,充满激情的,但也更应该是平静的,因为我们希望它归于平凡,希望它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它的发展必然是漫长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分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全心去付出,去奉献。我们也许两手空空,但是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因为我们是一群有着同一个梦想的青年,手挽着手朝着同一个梦想去奋斗!我们相信,只要多尽一份心,多尽一份力,我们就可以改变很多!互助友爱:
每个人都内心都隐含着一种对爱和归属感的渴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得到别人的安慰、支持和帮助,我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友爱、真诚,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有被需要的需求,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然而,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疏渐远,虽然内心对爱的渴望是那么的剧烈却不愿主动敞开心门,而志愿者则是那对爱最渴求而且心中充满着爱,身上洋溢着爱的人,是主动打开心门的人。他们因自己的无私的奉献点燃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爱之门,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与温情,志愿者们彼此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永远是亲密的朋友,是兄弟姐妹,他们在细微的服务中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与帮助。他们用源于内心的爱愿让彼此都得到满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周围的人,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进而不断壮大。
共同进步:
所谓共同进步是指通过众多志愿者长期不懈的志愿服务,达到服务对象、志愿者本身、志愿组织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得到一个进步的结果,即志愿者精神得到普及的结果。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可以得到机会发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种种不足,加以及时、适当的弥补,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得到志愿者的帮助,自己情况得到改善。再者,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使资源和机构在服务中得以加强、改善和扩充,同时志愿机构的工作、作用以及困难,也让更多社会人士知道,从而加强社会对志愿服务机构的支持。另外,志愿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社会大众及志愿者从较广意义上向志愿者组织或机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善意的批评,而志愿者机构将通过合理利用社会现有资料,接纳志愿者提出的改善意见,使管理制度得以不断的完善,服务内容得到不断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青年志愿者精神:“我们在互助友爱的氛围中,无私的奉献着,共同的进步着!”
志愿组织也许不是完美的组织,志愿者也许不是完美的人,但是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坚信志愿组织就是应该一个完美的组织,志愿者就应该是完美的人,他们是一个概念,是一个目标,而现实存在的只是他们客观存在的前身,因为种种局限,他们才会有瑕疵。也许我们不能达到完美,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幸福不是一种目的,而应该是一种征程。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因为现实的种种而放弃了追求,否定了梦想,我们应该将真正的志愿者精神与现实的伪志愿者精神分开,应该看到也应该正视当前志愿组织与志愿者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去伪存真,进而发展壮大,形成良性循环!
志愿者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也必然是坎坷的,然而只要志愿者精神在,只要志愿者在,志愿事业就一定会发展起来!我坚信着、快乐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