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7-07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1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罗芙蓉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信访工作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对推动“事要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访事项实行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是《信访条例》规范信访工作行动,维护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本人深感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办理程序看,办理机关层级过高。根据《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多数能由直接有权处理的一级机关办理,但也有不少的信访事项初次办理的层级过高,如信访人直接向上级机关提出诉求,或上级机关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往往由直接有权处理机关的上一级甚至上二级机关办理,既不利于信访问题的及时、就地解决,也给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增加了困难。2、从办理质量看,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市市级受理的答复、查核信访事项看,部分信访事项办理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事实认定不清,有的回避问题,有的避重就轻,有的对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一推了之;二是处理的政策依据不明确,常用“不符合相关政策”等言辞敷衍了事;三是答复问题答非所问,对信访人提出的问题不正面回答,使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越级重复上访。、从答复材料看,行文不规范。不少信访事项答复材料,或是没有信访人基本情况和反映主要问题的表述,或是对事实的调查没有说明,或是没有讲清处理问题的政策依据,没有告知信访人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查、复核的渠道,极少数甚至只有一个结论,或是将主送上级机关的办理情况报告直接代替答复意见,缺乏严肃性,加大了复查、复核机关重新调查取证的工作量和难度。4、从办理时效看,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查核等各个工作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但在信访事项的实际办理工作中,仍有少数事项久拖不决,尤其是在信访事项的复查和复核阶段,由于受理、呈报、转送等环节占用了大量时间,多数信访事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信访人不满意。、从三级终结效果看,对信访老户强制手段缺失。应当说,凡已三级答复终结的信访事项,均能够做到依据事实,对照政策办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此类信访事项已属各级行政机关和信访机构不再受理范围,但仍有极少数信访人,坚持过高和无理要求,缠访闹访,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越级赴省进京上访,出现“事已决、访不息”的现象。从现行政策和法规看,对此类信访人员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基层在处理时,感到十分棘手,工作难度大。

二、对策与措施

上述问题的存在带有普遍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主观上看,一是对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学习、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具体承办人员依法办信访意识不强,缺乏时效观念,不能按照《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办理信访事项;二是信访机构对基层指导、督促,尤其是对信访事项的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三是少数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群众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不予认真解决;四是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存在“三怕”,一怕得罪人,纠正了以前的做法,得罪领导和同事;二怕连锁反应,引发新的矛盾;三怕累,给自己增加麻烦。从客观上看,信访法规和其它法规不配套,给无理纠缠的老上访户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要在解决认识问题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保证措施落实。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信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从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要在《信访条例》学习、宣传、培训、贯彻工作上下功夫,增强各级领导依法高效处理信访事项的意识,提高基层依据《信访条例》要求办理信访事项的能力。三是要在制度落实尤其是在落实责任追究制上下功夫,规范信访工作行为。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基层信访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访事项受理程序及相关要求、信访事项办理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及法律政策依据、答复材料的规范要求等等,努力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指导工作要有实效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信访部门工作的同志“腿勤、手勤、嘴勤”,不仅要经常动口、动手,还要深入办案第一线,帮助解决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更多的信访事项得以首办终结,从源头上减少复查复核的信访量。、科学确定首办单位,降低办理层级。按照多数信访事项在本地终结的工作目标和“属人”、“属事”两个原则,确定办理单位和复查、复核机关。政府工作部门可以参与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但原则上不应作为首办单位答复信访人,由下一级出具答复意见,使三级终结层级更加合理清晰。

对少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访事项实行联合办访,一次终结。有的信访事项,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跨部门、跨地区,有的涉及上下级政府,既有执行上政策问题,也有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在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靠单一的承办部门难以解决。诸如此类,可以采取协调会、联合调查等多种形式联合办理。对联合办理的信访事项,由于其办理、复查、复核的部门均参与处理,其结果应视同具有“三级终结”的法定效力,不再进入复查、复核程序,实行一次性终结。3、加强对信访事项办理的督办和审理工作。对超时办理、久拖不决的事项,要加大督办力度,力争在《信访条例》规定时限内办结;对已经办理或已复查答复信访人,申请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按照信访事项办理工作要求,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适用政策法规是否准确”等方面,认真审理,对明显存在问题的办理、复查意见,责令办理、复查机关重新调查处理,确保办理和复查工作的质量。、完善政策法规,努力解决“事已决,访不息”问题。

“事已决,访不息”,是普遍存在和十分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情形:有的是信访人无理缠访,有的是有政策但现实无渠道解决(如企业困难),有的信访事项符合情理,但无政策依据。

解决上述问题,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置。对无理缠访的,建议制定与《信访条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强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各级信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人大机关的联系,呼吁和敦促各级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该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因受条件限制政策难以执行的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在不引发新的矛盾的前提下,应予解决,对涉及面广,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信访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要注意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各级行政机关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据,力争早日妥善解决。

作者单位:铜陵市信访局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2

一、目前涉检信访的主要特点

(一) 广义上的涉检信访数量增长较快

但同时这类信访多是一些积案, 信访人重访、缠访、闹访现象突出, 反映的问题大都于法无据, 已成为困扰基层检察院的主要问题。

(二) 对检察机关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增加, 特别是对一些旧案的收缴决定, 赃款处理决定等方面不服, 要求检察机关给予答复解决。

二、涉检信访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涉检信访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 有办案质量的原因, 有处访机制存在缺陷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过去, 群众对司法机关存在惧怕心理, 对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 大都不敢申诉。现在, 随着普法的深入,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敢于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只要对案件处理不服, 就敢于控告、申诉、举报。

(二) 信访人对法律认识的错误

由于信访人的法律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片面性, 往往出现对反映的问题先入为主, 以自己的利益、价值观为主导, 对反映的问题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罪轻与罪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把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案看作是偏袒一方, 从而导致其不断向检察机关反映诉求。另外, 现在比较突出的是, 一些信访当事人认为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把本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控告、申诉到检察院, 特别是一些多年在公安、法院系统上访的没有达到目的, 继而转向检察机关, 以控告公安、法院徇私枉法为名进行缠访、闹访, 如果检察机关处理不好, 即以越级上访相要挟。

(三) 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办案质量方面存在瑕疵

首先表现为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司法不公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些司法人员不能秉公办案, 比如本该立案的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干扰而不予立案侦查, 该批捕的不批捕, 该起诉的不起诉等等;其次表现为司法机关信访接待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案件承办人、接待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政策水平不高, 对一些来访者不能依照法律、政策作出正确的解答和圆满处理, 而是简单说教, 甚至推诿扯皮, 致使矛盾激化。

(四) 申诉机制运作问题

目前的申诉机制在启动上没有时间限制, 一些信访人反映的多是历史遗留问题, 使复查案件失去良机。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政策不同, 执法部门的办案水平也受到历史局限, 并且由于办案人员更迭, 原案材料不完整, 而又时过境迁, 取证十分困难, 只能普遍采取阅卷定案。这样一方面很难改变原处理决定, 造成申诉难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助长一部分人随意申诉, 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三、化解涉检信访的对策

涉检信访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 解决、化解信访案件, 要根据不同个案, 采取不同的措施, 选择不同的路径加以解决。

(一) 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干警素质

做好涉检信访工作, 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 要把涉检信访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其次, 提高干警自身素质也至关重要。为此, 一是要加强学习, 学习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处理涉检信访的内功。二是要强化公仆意识,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耐心听取群众诉求, 深入调查问题, 公正处理问题, 快速高效地做好处理涉检信访工作。

(二) 坚持关口前移, 强化源头治理

涉检信访的源头主要是业务部门, 如果源头治理不到位, 就会陷入“边处理、边发生”的恶性循环。因此, 办案部门要从各办案环节抓起, 不断强化办案质量。在检察机关, 要实行案件风险评估制度, 对容易引起涉检的不捕不诉案件, 要从预防涉检信访出发, 把不捕不诉案件的着力点用在推动当事人双方矛盾融化上, 即通过征求多方意见, 弄清矛盾症结所在, 寻找实现矛盾拐点的途径, 推动双方对话, 促成书面和解意见, 最终达到矛盾化解目标。

(三) 建立矛盾预警对接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

1.加强内部联系

妥善处理好每起涉检上访案件, 不能仅仅依靠控申部门单打独斗, 必须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大信访”观念, 每个业务科室在办理案件中都要有风险意识, 对所办案件要进行涉检风险评估。同时, 控申部门要作为预防涉检信访的中心点, 负责涉检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 形成预防涉检信访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快速反应, 确保群众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疏导。

2.加强横向联系

首先要与各政法部门形成对接, 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诉求, 及时与政法各部门形成司法调解对接, 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对矛盾进行调控。其次, 要依托辖区各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资源平台, 设立信访联络员, 与全辖区信访网络联动, 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合, 对一些矛盾激化的态势进行预警对接, 使相关部门早准备、早预案、早疏导, 形成良性互动, 达到左右协调的社会化处置上访的工作格局, 逐步完善涉检信访联合调处机制。

(四) 建立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才能提高干警的责任意识, 执法为民的理念和涉检信访风险意识。干警在具体执法办案中, 每做一个决定都会考虑程序是否合法, 实体是否公正、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有关法律政策精神是否得以体现, 激烈的矛盾是否化解, 会不会引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涉检上访等等, 把预防涉检上访的这根弦贯穿于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 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涉检上访的诱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Z].

[2]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Z].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3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信访;复核;程序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概述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一般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利用一定的专业技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与论证交通事故原因,并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法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以认定的行为。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具有以下特征:

(1)从主体上来看,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行为,认定的权力来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直接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性。

(2)从内容上看,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实际上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对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确认。认定过程包括对交通规则的适用和解释,各种检验技术、侦查技术的运用,以及对事故现场的测量和勘查,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

(3)从效力上看,交通事故认定的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间因交通事故这一民事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损害赔偿纠纷。交通事故认定书主要起一个事实认定、事故成因分析作用,是一个专业的技术性的分析结果,具有证据效力。交通事故认定书既不同于鉴定结论,也不同于证人证言,因由公安机关制作,故应为公文书证,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

目前,理论界对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观点不一:有的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可诉性;有的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不具有行政可诉性。同时,该观点又分为两类,即一类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且属于鉴定结论;另一类观点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但不是鉴定结论,是行政文书、是书证。

笔者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兼有技术鉴定和行政行为的双重性质。但就整体而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具有的技术鉴定属性要强于行政行为属性,将之纳入证据范畴中的鉴定结论更为适宜。具体分析如下:

1.交通事故认定是一种行政行为,表面上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

根据一般理论,具体行政行为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行政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二是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意志实施的,它不以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同意为条件;三是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四是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产生行政法上的法律后果。据此,判断交通事故认定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认定行为的权力来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直接授权;其次,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依法必须履行的职责,其认定依据是调查的事实和法律法规,其作出认定行为不需要当事人的同意,虽然该职责行使仍依赖于当事人的选择,但是仅仅因为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行政机关解决,也可以选择不通过行政机关解决来否定行政机关作出事故单方性显然是不科学的;第三,认定是根据案件事实针对交通肇事当事人作出的,仅仅对案件当事人产生拘束力。第四,认定行为通过确定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份额,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益,很显然,当事人的责任份额并非一个自然事实,而是行政主体通过法律规定程序作出的结论。这些特点完全符合了一般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特征。

2.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实质上为一种技术鉴定,它与一般行政行为有着区别

一是交通事故认定不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的法律效果,而只是交通违法行政处罚的先决条件。对法院而言,交通事故认定书主要起一个事实认定、事故成因分析作用,是一个专业技术性的分析结果,这个认定书具有证据的效力,而不是进行赔偿的当然依据。当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或者调解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自已主张的证据,也可以就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提出质疑。如果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法院可以不采信这一证据,进而作出与交通事故认定不一致的民事判决。二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有拘束力和公定力。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具有法律规定的或者行政机关决定的法律效果,行政机关和相对人有义务服从,并且必须积极履行。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合法与否,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行政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由于交通事故认定并不产生实际的法律效果,对相对人来说也就没有可以实现的内容和必须服从乃至履行的義务。在当事人其后有可能提起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民事诉讼中,交通事故认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在因构成交通肇事罪而提起的刑事审判时亦事如此。四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有执行力。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有可以实现的内容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当然也就根本不存在相对人履行或者不履行该义务,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该义务的问题。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认定虽然是公安机关依其职权单方作出的对事故当事人交通肇事这一特定对象和特定事项作出的一种定性定论,但不是依照新道法规定确定事故当事人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即不是对事故当事人的人身权、财产权进行直接处理,不属于直接调整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法律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交通事故认定只能是一种技术鉴定,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行为的主要区别是不直接确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未产生实际的法律效果。新道交法将原来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改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人民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确定当事人民事责任的重要证据,体现了新道法在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和理念上的变化,也使交通事故的处理更加淡化了行政色彩,更多体现出民事侵权责任的特点。

三、道路交通事故信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公安信访部门的依赖性过大

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只有在司法程序进行完毕后,才可以启动信访程序。实践中,相当一部分信访人过分依懒公安机关和公安信访部门,在被告知到有权管辖的法律机关提出后,仍然不到有管辖权的法律机关提出,而是要求公安机关作出处理。有的甚至是在向有权管辖法律机关申请的同时,就到信访部门上访。

2.合理与不合理诉求相互交织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重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经济补偿予以解决信访疑难问题的办法被普遍采用。这一方式使得大量的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但同时也使一部分上访群众把解决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把经济赔偿补偿作为主要目的——“借信访之名,图经济之实”。个别上访人甚至成为信访“专业户”,把上访当成谋生手段,在诉求已经解决,补偿已经到位的情况下,不断重访、闹访,提出不合理的经济要求,使得公安机关的信访成本逐年攀升,影响了信访工作的整体开展。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1.理顺交通事故认定救济途径

(1)在公安机关处理阶段,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应该在三天内提起复核申请。《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因此,如果当事人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错误,有权利申请复核要求上一级交管部门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对于复核,以一次为限。

(2)如果对复核后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仍然不服,可以在法院诉讼过程中提出异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法工办复字[2005]1号)“……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据此,诉求人不能直接就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直接提起民事诉讼,但可以间接通过损害赔偿诉讼向法庭提出自己对事故认定书有异议,请法庭对其进行审查,由法庭对交通事故认定予以质证后决定是否采信这项证据。法院可以根据庭审查明的结果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予采纳或拒绝采信,还并有权重新决定事故的赔偿责任比例。

(3)通过信访程序请求纠正《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只有在司法程序进行完毕后,才可以启动信访程序。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本身并不主动承担重新认定,而是由上级机关责令重新认定后,予以救济。因此,当事人可依照信访程序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依法提出信访,请求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信访条例》规定,对案件进行复查,重新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2.探索交通事故认定公正机制的构建

(1)设立交通事故公开认定及听证程序。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对事故现场勘验、检查、对有关事项调查、检验、鉴定,在规定时限内径行做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这个过程主要由公安机关内部掌控。事故当事人鉴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和事故发生后的情绪紧张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往往只是一个非常被动的参与者。事故认定结论实际上是交警部门自己关起门来做出的。笔者建议,交通事故的认定的程序应该公开,不应仅将事故认定作为内部程序封闭进行,让当事人参与进来,类似于法庭庭审的形式,双方可以直接对相关证据材料公开发表认证质证意见。《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公开认定程序是有明确依据的。同时,对于重大财产、人身损害事故,应该设立事故认定听证程序,类同于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赋予相关当事人申请权,让事故认定公开、公正原则真正得到贯彻,切实维护好当事人的权益。

(2)设立交通事故重新认定程序。从立法本意来讲,《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认定重新认定程序的取消是要淡化事故认定的行政色彩,强化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定位,肯定法院的最終裁判权。实际上,立法理念的进步并不能有效阻断事故认定的行政属性,这在司法实践中反而是助长了行政权的专断性。笔者建议,对于重特大事故,特别是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该规定对事故认定不服申请重新认定的程序,以期给予当事人足够的程序救济,避免行政权的过分膨胀和专断。

(3)设立当事人证据材料获取程序。《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以查阅、复制、摘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应当加盖事故处理专用章。”上述规定正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的具体体现。据此,当事人如果对交通事故认定有疑义,可以利用这个规定去了获取事故认定的证据材料,了解和掌握事故认定的全部信息。

(4)设立重新鉴定的申请程序。交通事故认定实际是一种鉴定行为,而公安机关对于鉴定异议的处理亦有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法嫌疑人或者受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鉴定,申请重新鉴定以一次为限。”由此可见,《道路交通安全法》未规定申请重新认定程序,并不能排除当事人按照该规定申请重新鉴定。这种申请有着明确的依据,不失为一条可以尝试的救济途径。

(5)设立责任认定的询问或质询环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条均规定,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发问。对于当事人有疑义的认定内容,可以申请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人员出庭,当庭询问事故处理的事实情节,对事故认定中的疑点提出质问,以查明案情。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因此,根据上述规定,在事故认定人无法出庭的情况下,至少应该出具书面的质询答复。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知识竞赛复习题

第一题: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诉讼与信访分离;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方便群众、接受监督,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第二题: 有权处理(复查、复核)行政机关应该向信访人出具的哪些文书?

答:受理告知书、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延期办理告知书、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书等。

第三题: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受理期限是多长? 答: 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四题:信访事项网上办理时应对哪种情况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

答:

1、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不予受理;

2、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

3、其他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不予受理。第五题:对根据反映的内容和有关地方、部门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录入的情况无法判断是否属于不予(不再)受理的信访事项该怎么处理?

答:直接或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处理。

第六题:网上办理申诉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应该按照哪种方式办理?

答:对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直接或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办理;

第七题:揭发控告类信访事项如何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中办理?

答:也可直接或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办理;

第八题:对信访人提出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有权处理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办理的各种行政程序分类处理的信访事项有哪些?

答:包括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救助、技术鉴定、行政监察、劳动监察等。

第九题: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中办理情况复杂信访事项最长可以延期多久?

答案: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第十题:信访事项网上登记录入时应该怎么办? 答:登记录入信访事项时,应进行判重。

第十一题:上访人如何对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

答:信访人通过注册账户查询评价。

第十二题:上访人不服信访事项答复意见怎么办?

答:上访人信访事项答复不服的,可以在60内申请复查(复核)。

第十三题: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在哪种情形下可以对信访事项进行结案?

答:信访人接受处理意见并明确表示不再信访的,申请复查(复核)期限届满后有权处理行政机关予以结案。第十四题: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形式有哪些? 答:网络督办、电话督办、约谈督办、实地督查.第十五题:哪些信访事项可以纳入实地督查范围?

答:实地督查一般适用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信访事项、已有处理意见但信访人评价不满意或仍不断重复信访且有正当理由的信访事项、需要督查的“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等。

第十六题: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出具不再受理告知书的有哪些?

答:

1、已有复核意见且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的不再受理;

2、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复查、复核的不再受理;

3、2005年5月1日前已经办结,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的不再受理。

第十七题:督查督办工作具体由什么部门负责?

答:

1、督办 网络督办、电话督办一般由交办、转送的业务部门负责;

2、约谈督办一般由交办信访事项的业务部门约谈。

3、实地督查工作由信访督查部门统筹组织,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要求、统一实施,必要时可协调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等联合督查,结果实行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题: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的公开内容有哪些?

答: 公开内容包括:信访事项登记日期,信访工作机构分级转交日期,向有权处理行政机关转交日期,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出具的受理告知书及日期、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及日期、延长办理期限告知书及日期、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书及日期等。

第十九题:重复信访事项如何在网上办理?

答:

1、对同时向多个受信人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原则上只办理、告知其中1件,其余存档备查;

2、对正在办理期限内的、已有处理(复查)意见且正在复查(复核)期限内的,应向信访人告知有关情况(告知书模板);

3、已告 4 知过正在办理,或已告知过不予(不再)受理,而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反映的,存档备查; 第二十题:信访事项网上办理时如何区分判重? 答:

1、信访事项的信访人姓名(身份证号)、地址(问题属地)、反映的主要内容等信息与系统中已登记的另一信访事项均基本相同,判定该信访事项为重复信访事项,已登记信访事项的基本信息自动关联到该信访事项。

2、相关人员代信访人反映同一信访事项的,判定为信访人本人反映的重复信访事项。

第二十一题:信访事项督察督办范围有哪些?

答: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受理或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第二十二题:各级信访部门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中如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

答:

1、对属于下级涉法部门处理范围内的,应该转送下级信访部门,并通过下级信访部门转交同级涉法部门处理;

2、对属于同级涉法部门处理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 5 直接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不再通过国家信访信息系统流转,只通过纸质形式移送即可。

第二十三题:请您说说对已经受理的信访事项应该如何办理?

答:

1、联系或视情约见信访人,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

2、对信访人提出的事项进行核实,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3、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

4、经调查核实,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出具《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

5、调查处理完毕的信访事项,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自办。

信访事项办理讲课材料 篇5

授课人:张志年

一、信访事项的办理

根据计划安排,由我大家一起学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分两部分讲:

一、办理。讲三个内容:

(一)办理的涵义;

(二)办理的主体;

(三)办理的步骤;重点是如何作出信访答复意见。

二、督办。讲三个内容:

(一)督办的涵义;

(二)督办的方式;

(三)报结材料的格式和要求;这个内容是我讲的重点。

大家都知道,行政程序一般由程序的启动、进行和终结三个阶段组成。“信访事项的办理与督办”是信访程序的进行和终结阶段。在过去的信访规范和工作实践中,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信访事项的办理缺乏实质性的规范,未涉及到具体的办理规定和要求,仅简单规范了信访事项的转、交、送和直接办理几种处理方式;办理期限不一,随意延期,导致久拖不决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得不到责任追究;信访终结手段缺乏、层次过低、信服力弱,往往是终而不结。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信访条例》设第五章共十二条,专门就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复核、督办作出了比较详细和具体的规定。

(一)办理的涵义

办理是指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据职权,对已经受理的信访事项进行研究论证或者调查核实后,依法作出决定,予以处理的行为。

(二)办理的主体

办理的主体是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包括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级机关各部门(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如:建设局房管处。

(三)、办理的步骤

根据《信访条例》对信访的定义,行政机关对信访事项的办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类的信访事项的办理;另一种是投诉请求类的信访事项的办理。由于两类信访事项性质不同,行政机关在办理时方式、方法、程序及法律责任均有所不同,需要予以分类处理。

《信访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这是对办理反映情况、建议、意见类信访事项的办理所作的原则性的规范。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一般不适用强制性的程序,不一定启动信访调查等。如:

1、前两天受台风影响下大雨之后,一些路段被雨淹了,有些居民就上访反映路的下水管道设施不行,请政府解决;

2、有的居民来访反映个别路段路灯白天也亮着,浪费电;

3、还有居民反映有住户在居民楼上开棋牌室,影响居民的生活,像这些都属于这一类的信访事项,通过我们就转告有权处理的部门、社区请他们协调解决,就不需要 进行立案调查。

《信访条例》对投诉、请求类信访事项的办理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责任规定,要求必须经过信访调查,提出办理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等步骤;信访人对办理意见不服的,还可以寻求复查、复核等途径。

(一)开展信访调查

在受理信访事项后,要推动信访程序进一步的展开,信访办理机关必须依据自己的职权进行信访调查,以便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决定。

(1)听取陈述。调查处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

(2)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说明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依法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在书面答复意见出台前,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请相关部门联合会商,吃透政策和法律法规后,给出答复意见。

例一:今年以来,我们有几个镇都有原系乡农机站电工、机工上访,反映 “要求按照皋办[2007]94号、95号文件发放生活困难补助”。九华镇,在开展信访调查方面比较好,吃透文件精神,有找信访人谈话的记录;有原始材料;有镇研究讨论的记录,最后确定符合文件的对象。皋办[2007]94号文件规定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对象:“本人为原小集体单位正式人员,且所在单位升格为全民事业单位,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皋办[2007]95号规定实行生活困难补助的对象:“2001年3月底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原各乡镇机关、事 业单位中不符合《关于清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和临时人员有关问题的答复口径

(十一)》规定条件的编外人员”。申请人原系乡农机站电工、机工,不是小集体事业单位的正式人员,且在清编前未经镇或市有关部门办理过退休手续,因此,不属皋办[2007]94、95号文件规定的调整对象。

例二:某镇信访人张某就其 “要求享受清理时的经济补偿”的信访事项多次上访。按照信访程序镇政府进行了答复:信访人是1991年到兽医站工作,1996年离开兽医站办拉丝厂。2001年清编时不属于兽医站临时人员,不在清编之列。郭园镇根据如皋市委 市政府[2001]12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和临时人员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了兽医站的清理对象为现有临时聘用人员,因申请人张某清理前已不属兽医站临时人员,故没有列入清理的对象,现要求享受清理时的经济补偿不符合文件规定。镇政府作出处理意见后,不服申请如皋市人民政府复查。我们在复查时感到有以下问题必须要调查清楚。

1、信访人目前手上有检疫证说明他1999年时还参与这项工作,如何解释。后调查得知〃〃〃〃〃

2、信访人1996年办拉丝厂,如何能在工商税务部门能不能找到相应登记,如何能找到也能说明已经离开兽医站;

3、后来又听说信访人租用原茧站的房子办了养鸡场,我们调查时又找到原站长会计,进行调查取证,并请他们出了证明。其实这些调查工作应该是我们镇上做的工作,作为市在复查时,不应该花这么大的精力。

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近几年来,我们对如皋港周某反映劳动合同纠纷问题、高明镇缪某反映农 业税的问题、磨头镇的徐某反映60年下放的问题、如城镇的徐某反映拆迁问题都进行了公开听证。听证会上我们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信访人和有关镇政府及职能部门都出席听证会,陈述意见,出示证据。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3)作出答复意见。

1、作出办理意见的依据和标准。

《信访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1)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上半年,开发区喻某上访反映村组分配不公,都属于定量人口,但分配时比其它人少几千元,村里认为是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应该生效。信访人上访后,因为事前开发区事业局拿答复意见没有与信访办商量,信访办认为信访人诉求有一定的道理,村民议事,也要公正、公平,不能因为信访人不是本组的,原来是知青,后来落户进来的,就可以少分配。通过多次与村协调,沟通,村再次召开村民代表开会,同意补足。

(2)请求事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3)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如:吴窑镇丁广余,属农村低保户,多次到 镇上访,要求镇帮助买手机,买32寸的彩电等无理要求。

2、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格式(1)文本格式

标题:关于×××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 正文:

第一部分:信访人反映的具体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包括:(1)收到信访事项的日期。如果是由其他机关转送、交办的,要写明转送、交办机关和本单位收到日期。(2)受理的信访事项。如受理多个信访事项,应逐一写明。

第二部分:信访事项的事实认定情况及处理意见。包括:(1)对信访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事实的认定。(2)作出处理意见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处理意见。对多个信访事项要逐一答复。

第三部分:告知对答复意见不服的救济途径。告知信访人如对答复意见不服,可自收到本答复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查。

落款:包括作出答复意见的单位名称及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2)答复意见的要求

A、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必须由有权处理机关作出,不能以信访办的名义答复信访人。答复意见书加盖镇(区)、机关行政公章。

我们以前有个别镇是以信访室名义进行答复的,也没有政府公章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B、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要有针对性。对信访人所提出的问题不 能避而不答,多个信访事项要逐一进行答复,答复意见要明确具体。

下面是一个镇的“答复意见”:信访人多次越级上访,上级开具转送单要求进程序。

某某等同志:你们反映承包田被强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根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你们的承包地已调整为工业预留地,不属农田保护区,且涉及到你们的地全部办理了土地换社保,确保其生活不受影响。我们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信访人反映承包地被镇政府强占,一共涉及多少地?

2、信访人反映的承包地是属于什么性质?通俗说有没有上承包证?

3、镇政府用这块地做什么用,是办企业还是农业开发,采取的什么方式?是征用、租用还是土地流转?

4、符合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5、农田保护区的地调整为工业预留地,需要不需要有相关报复和手续?

6、能不能提供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这块地在不在规划的红线范围内。这6个问题必需要搞清楚才能作出答复意见。

C、信访事项答复意见要有准确性。用词造句通俗易懂,表述准确,简明扼要,不使信访人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D、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的形成要有严格的报批审查程序。一般信访事项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核签发,重大信访事项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发。

E、信访事项答复意见要符合法律、法规,作出的处理意见要有充分的政策、规定和依据。

刚才我们也提到的一个个案:某镇一名原兽医站临时人员张某清理前已离开岗位,清编时没有列入清理的对象,要求享受经济补 偿金的问题。答复意见中提到镇党委、政府根据如皋市委 市政府[2001]12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和临时人员的实施意见》,我们在复查是也要求镇政府提供该文件,镇上一时提供不出来,以前看到有这个文件的,现在找不到,如果上访人要求你提供那你怎么办提供不提供?

某镇信访老户多次越级上访,反映如港公路拆迁时补偿比较低的问题。镇政府作出的答复意见是:“2002年,如港公路拓宽房屋被拆除,补偿已到位。”信访人不服申请复查,在复查中我们要求镇提供:

1、2002年如港公路拆迁时关于拆迁补偿的文件依据;

2、信访人领取补偿款的手续。镇上反映当时没有市里没有下发文件,只是市领导动员讲话搞里有,现讲话搞也找不到?领导的讲话搞能不能作为文件政策的依据,我们姑且不谈。我要说的就是,现在连领导的讲话稿也找不到。所以说我们作出答复意见一定要慎重,没有充分和政策依据不能轻易的下结论,以免被动。如果信访人申请复查,有可能被否定,那么就更加被动。

F、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须在法定期限内送达信访人,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挂号邮寄送达等。答复意见书抄报上一级机关和同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机关或同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的,要向交办机关报送办理情况报告;其他机关转送的,要向转送机关通报办理情况。

G、告知救济

前一段时间,劳动局的陈林科长,与我谈的时候讲了一个老户如城镇纪焱,从2002年开始上访,要求计算在新疆支边的期间的工 龄的问题,我们多次答复,特别是陈书记接访期间三次答复,但他还是上访,我们能怎么办。那我就问他你是如何答复的,最后,有没有给他救济途径,你们多次答复他还是上访,说明对你的答复意见不满意,如果你在答复意见当中指明救济途径,你对答复不满,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他不会老是纠缠你,后来,根据我们的建议,给了两个救济途径给之后信访人向市政府来申请复查之后也没有找这个部门。

作出办理意见后,镇(区)、部门就当在给信访人的书面答复中告知不服办理意见的救济途径与期限。(一般三种情形)

如你不服本答复意见,可在收到本答复意见3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申请信访复查。(属于信访复查、复核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仲栽等其它法定途径得到救济的),如你不服本答复意见,可在收到本答复意见3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申请信访复查,或可通过诉讼、仲栽、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

如你不服本答复意见,可通过诉讼、仲栽、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

L、作出办理意见的期限

M、延期: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对信访诉求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信访事项的督办

(一)督办的涵义

督办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为了使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妥善的处理,依据法定职责对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信访事项、执行信访决定的情况予以检查的行为。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督办的主体专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信访条例》将督办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并在根第六条第二款第(四)项表述为 规定:“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在第三十六条对督办作了专门规定;同时,在第四十一条明确了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几年来中央、省、南通市工作组先后来过我市对信访案件进行督办,有的是直接来我市,有的是我们派人携带相关材料到省、南通市去汇报。

2、督办的对象是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这里既包括了对信访事项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也包括了信访决定的执行机关。

3、督办的内容是信访事项的处理(包括执行)情况。具体分为两类:对信访事项的个案的督办和对信访事项总体处理情况的督办。(1)对信访事项的个案的督办。国务院《信访条例》最鲜明的 特点就是赋予信访部门督办权。《信访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列举了六种需要人世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个案进行督办的情形: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常见的表现:一是反馈方式不当,如只进行口头反馈;二是主要内容缺失,如反映材料中主要事实和观点不明;三是到期未予反馈。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常见的表现:一是法定步骤省略,如未能将办理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未开展信访调查;二是法定步骤颠倒,如先作出办理意见后再走过场听取信访人陈述;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常见的表现:一是公然抗拒,如公开拒绝履行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中规定的义务;二是变相抵制,如以各种借口声称执行困难。包括不执行信访复查、复核意见

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主要指虚假处理等实体性违反《信访条例》行为的督办权力。

(二)督办的方式

1、电话督办。人民信访工作机构发现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违反程序规定,或者是信访事项结案时间到了,还不上报的。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督办方式。

2、书面督办。人民信访工作机构通过发函或催办通知形式,要 求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整理书面材料,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实地督办。人民信访工作机构直接派人到督办对象和信访当事人中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信访事项的办理和执行。这种方式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4会议督办。召开会议,组织与处理信访事项有关的行政机关共同协商,使各方意见和看法得到充分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共识,促进信访事项依法及时处理。

5、联合督办。因为信访事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情况复杂,单靠信访工作机构督办可能力不从心,效果也不会很理想;而有关职能部门是承办机关的主管机关,对其约束力大、督促力度大,又熟悉相关法律政策,了解情况,督促容易见效。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长处,开展联合督办,密切配合,可以形成合力,效果会更好。

(三)报结材料的要求和格式

从平时的了解和实际情况看,有关部门、镇报送的结案材料不够详细,有的三言两语、有的连基本情况也说不清楚。因为交办的形式有好几种,有访上交的,有信上交的,报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现就信访交办督办件的材料报结提几点建议:

一、文本格式

(一)标题:要求表述简明、清晰、信息传递明了。一般为“关于××信访问题的情况汇报”,如情况特殊,可以直接在标题上体现,如“关于××去京非正常上访的情况汇报”或“关于信访老户××信访问题的情况汇报”。

(二)正文: 第一部分: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包括:(1)收到信访事项交办函的日期、交办机关的名称及交办编号。(2)交办信访事项的具体内容。(3)向信访人送达受理告知单的时间和方式。

例:我们ⅹⅹ单位交办了ⅹⅹⅹ的信访问题。汇报时可表述为“ⅹⅹ年ⅹ月ⅹ日,ⅹⅹ镇ⅹⅹ村ⅹ组ⅹⅹⅹ致信南通市信访局领导,反映其住宅预留地被本组徐建兵强行占用盖房问题。根据皋信访交[2ⅹⅹⅹ] ⅹ号交办函的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第二部分:信访人基本情况及对信访事项进行调查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1)信访人基本情况。(2)调查核实、会议研究、领导审批、确定处理意见等工作过程。

第三部分:对信访事项的事实认定结论及处理意见。包括:(1)经核实认定的主要事实。(2)作出处理意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3)处理意见。多个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要逐一写明。

第四部分:将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向信访人进行答复的情况。包括:(1)书面答复意见的送达方式及日期。(2)信访人对书面答复意见的态度。最后部分,应该是信访人对处理意见的态度,是满意还是基本满意或者是不满意。

(三)落款:包括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名称及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有关要求

(一)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用词恰当、言简意赅。

(二)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须经信访事项承办单位的分管领 导审核签发,重大信访事项必须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发,并在文头标明。

(三)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使用A4纸,文头纸使用单位文件纸。落款加盖单位公章,不能盖单位内设处室章。

(四)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作为办结报告的附件一并上报交办机关。

(五)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抄送同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六)交办件报结的时间要求:对交办件的报结要按交办函、交办单规定的要求,按时报结。对不能按期报结的,将根据情况,进入催办、督办、查办程序,列入考核,并与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七)建档。为了今后备查,同时为了对我们的工作负责,我们办的每一个案件,处理的每一个信访问题,特别是报结材料,按三级处理进程序的,给信访人有书面答复意见的,一定要形成卷宗。要有办案记录,统一用A4纸专门的记录稿纸,不能简单的记在本子上。

附:

1、〖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样本〗

2、〖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样本〗〖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样本〗

××市××镇人民政府(红头)

хх镇信答〘2009〙хх号

关于×××(等)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

×××(等):

你于×××年××月××日向×××写信(或到××部门上访)反映的信访事项,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已于×××年××月××日交由我镇调查处理。根据你信访反映的问题和上级交办意见,我镇人民政府受理的信访事项有:1.××××××××××××。2.××××××××××××。(该部分写明受理的信访事项)

镇政府对你提出的信访事项十分重视,经调查研究,确定了处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1.关于××××××××××××的问题。经查,你反映的情况属实,符合×××××××文件规定,镇政府同意××××××××××××。你可于×月×日到镇政府经管办办理相关手续。

2.关于××××××××××××问题,根据××市××区《关于×××××××的规定》,你本人不属于文件规定可以享受×××××××待遇的对象,镇××站作出的××××××决定是恰当的。你提出的××××要求不予支持。

(以上1、2部分写对信访事项的事实认定情况、处理结论及作出处理结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如对本答复意见不服,你可自收到本答复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复查。

〖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样本〗

××镇人民政府

×××年×××月×××日

××市××镇人民政府

××ׄ2009‟×号 签发人:×××(标明签发人)

关于张××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报告

××市信访局:

你局信(或访)交字(2009)××号《信访事项交办单》,我镇于2009年6月16日收悉。张××于2009年5月20日向×××写信(或到×××部门上访)反映:××××××××××××。根据你局的交办函,我镇于2009年6月26日向张××挂号邮寄了《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该部分写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张××,男,46岁,××镇××村人,现在××镇××站从事××工作。自2003年5月以来,张××多次就××××××××问题向×××部门进行信访。我镇对张××提出的信访事项十分重视,由镇经管办、信访办、司法所进行了联合调查。镇政府于×月×日由副镇长王××主持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处理意见:(该部分写信访人基本情况及对信访事项进行调查处理的基本过程。)

1.关于××××××××××的问题。张××反映的情况属实,符合×××××××文件规定,镇政府决定××××××××××××。2.关于×××××××××××问题,张××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事实是××××××××××××。信访人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市××区《关于×××××××××的规定》,决定××××××××××××。

3.关于张××与×××××公司合同纠纷的问题,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该问题不属于行政机关信访事项受理范围,我镇已告知其不予受理并建议其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上1、2、3部分对信访事项逐一作出是否属实以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认定,并写明处理意见及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镇于2009年7月22日向张××以××方式送达了答复意见书。张××对答复意见表示满意。(该部分写明处理意见的送达方式、送达日期及信访人对答复意见的态度。)

特此报告。

附件:1.《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2.××市××镇人民政府《关于张××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

环境信访事项办理回复要件 篇6

主要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投诉人基本信息

投诉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如电话)等。

二、被投诉人基本情况

1、被投诉人(含单位或个人)基本信息:法定名称(全称)、详细地址、法人姓名、具体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投产日期、生产状况(是否正常生产),主要生产工艺、产品和燃料及主要原辅材料等;

2、被投诉人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有无环评报告及批复?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要求?是否进行环保验收?手续是否齐全;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及达标情况如何;有无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危废储存处置及转移是否合法等。

三、投诉的具体事项

投诉的具体内容、诉求及最终目的等。

四、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情况

1、写明造成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及原因;

2、对被投诉人提出整改措施及时限要求(含下达的法律文书具体名称、内容及时限);

3、被投诉人自行整改措施的情况说明;

4、是否对被投诉人进行过立案处罚?执行是否到位?处罚文书是否齐全等。

五、与投诉人沟通及反馈情况

1、是否与投诉人进行过沟通,所反映问题是否属实;

林业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7

1 林业营林发展的必要性

1.1 营林的环境功能

大量植树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这是因为树木的根系都比较发达, 能充分固定水土, 从而确保水土的平衡。对于林业营林的发展, 不仅仅可以发挥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还可以更好地防止风沙的袭击。由于各方面的因素, 我国土地石漠化、沙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在遇到大风时造成的沙尘暴, 所以当代林业营林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有效地减弱风力, 甚至可以将其减弱到起初的30%。

为了满足现代人对生活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创建一个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理想场所, 必须重视林业营林的发展工作, 注重将其工作落到实处, 这样有助于生活环境的大力改善, 同时提高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1.2 营林的经济功能

树木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土质, 能够将原本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改良成可以种植的土质, 促使农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说林业营业的发展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

2 林业营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林业营林工作中, 发现不少的林业营林工作者都缺乏长远培育的思想, 在营林规划设计时不调查、不注重实际, 乱规划, 导致营林失败。在目前的营林生产工作过程中, 以往的林业营造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实市场的要求, 同时由于在诸如市场、结构等方面的考虑不全, 致使我国林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林业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仅要加强有关林业经营的管理, 还应该时刻保持树木数量及其质量的平衡。而目前我国林业面临的问题就是由于林业种子类型的单一造成种植出来的树苗也比较单一, 从而使得母树林的更替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于林木在其数量和质量上的极度不平衡, 造成在营林过程中, 对苗木的整体投入量大于最初计划的作业量, 同时通过与在营林生产中投入的总资金相比, 投入的成本太高。树种在结构上严重失调, 有关企业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的认识上存在缺陷, 比如在种子的推广和利用等方面。

3 林业营林发展相关建议

3.1 需要在市场导向下, 实施集约化管理

在加大培养树苗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主体, 兼顾政府的扶持政策。还要全面考虑周围的市场环境以及重视市场在林业方面的价值取向, 然后挑选合适的苗种实施科学植树。

积极采用集约经营林的新型管理模式,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目前投入到造林的成本, 而且有助于缩短树木的培育周期, 从而使得树苗实现持续生长。但是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还是不能达到市场的要求, 更实现不了丰产林的目标, 由此, 必须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和投资力度, 给予幼苗应有的照料, 才能真正实施集约化管理。

3.2 丰富树种种类, 优化母树结构

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树种种类多样化在林业营林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政府和相关的林业部门也要不断扩建园林基地的规模, 为丰富树种种类打好基础。为优化母树的结构, 确保母树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树木的整体质量, 应考虑下面几点建议:时刻注重母树质量的提高和优化其结构;要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 促进母树与树种的协调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更替母树时, 必须重视一定的规律, 不能盲目更替。

3.3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重视灾害防御工作

作为一个林业工作人员, 在育林工作中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而损害生态利益, 要站在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 要清楚林业工作时关系着整个生态平衡, 对于帮助人们建立美好生活,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拥有者在进行林业维护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强化对林业的建设, 使林业处于良性发展。此外, 林业工作者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进行灾害防御, 通常来讲, 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料的。因此, 防御工作的关键, 主要就是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给林业带来的伤害和损失。但是如果林地现在已经遭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创伤, 就要及时整理林地, 增强林业的利用率, 在受到创伤之后及时培育新的树苗, 不能荒废土地。

3.3.1 林木种植时期的防冻灾害工作

营林过程中遇到雨雪天气, 会对林木造成极大的伤害, 其伤害程度不仅与灾害本身持续的时间、强度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而且还受营林过程中的营造的条件、水平、林木的质量以及林分结构等的影响。特别是纯人工林, 这样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 在受到外界干扰时, 更容易发生问题。因此, 在栽种时, 一定要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及分析树体的各类生理特性来进行选择栽种, 一般抗耐性强的树种更容易适合环境条件差的地区。

3.3.2 林木生长时期的病、虫、鼠害防治工作

在养护过程中, 要严格依据林木防治病虫鼠害的控制原则进行, 运用多种防治措施, 达到防治灾害持续发生、林木丰产的目的, 同时也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 结语

在林业营林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证现代林业营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哲.浅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吉林农业, 2010 (12) :141-142.

[2]张玉林.营林生态建设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 2009 (09) :116-117.

当前涉检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一、当前涉检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身负法律监督职能,涉检信访工作范围广、任务重

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通过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批示,确实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信访事项在合法合理的原则下,通过信访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协调得到解决,从而使信訪制度承载了整个社会制度变革及社会稳定的重任,人民群众对信访制度盲目崇拜,近乎于“信访不信法”的迷信状态。而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诉讼活动中承担着监督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重任,对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有着监督制约作用,这就更使群众偏爱到检察机关信访,从而使检察机关的涉法信访总量上升。

(二)部分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存在漏洞和瑕疵,以致检察机关处理涉法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将刑事申诉纳入诉讼程序,对它的时效、次数未作规定,对不同程序、不同审级的生效裁判所能进行申诉的受案机关在级别上也未加以制约,导致许多刑事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生效的刑事裁判不服的,在任何时间内都可提出申诉,这样就使许多无休无止的申诉特别是无理的申诉得不到限制,从而造成许多司法机关往往不堪刑事申诉的重负。

二、出现涉检信访问题的原因

(一) 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人民群众在媒介不断的法制宣传中提高了自身的维权意识,普遍认为当有外部因素侵害到自身的权益时应该积极寻求司法途径解决,而不应该再是一味地沉默。同时,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二) 执法公信力不足,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

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严重影响着一些涉检信访的当事人,对执法活动不信任,一味认为有理走遍天下,有序和合法维权的意识严重缺乏,或者认为只有上访,领导才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才有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改变涉检信访工作作风,营造良好氛围

一项工作完成的好坏,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在解决涉法信访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检察办案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切实转变执法作风。在工作中,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对当事人有利和方便的角度出发去办案,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促使其主动息诉,从而减少重复上访、缠诉、越级诉等情况的发生;改进工作作风,广泛开展下访、巡访活动,变当事人上访为办案人员下访,方便群众申诉等等。这些都是信访工作超前或延伸一步的做法,有利于缓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促使涉法上访问题顺利解决。

(二)提高法律监督质量,把好源头关

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事关司法公正,也是实施法律监督的基础。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文明办案,保障案件质量,既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要求,也是减少和杜绝涉法信访问题的治本之策。要认真抓好规范办案,健全、完善和落实各项办案责任制度。要不断完善办案质量考评体系,明确办案质量标准,规范办案行为,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杜绝涉法信访问题的产生。

(三)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申诉复查制度, 在受理案件时建立申诉程序告知制度,复查中要强化公开性和公正性,推行公开听证制度。二是完善信访工作协商制度。加强与当地党委、人大等部门的联系,全面建立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的会办、协办制度和定期联络制度。三是加强信息通报制度。将涉诉信访,特别是重大信访事件及时向上级院和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法委通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四)构建分流机制,认真落实首办责任

上一篇: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测试下一篇:邀约面谈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