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形势及对策

2024-08-20

信访形势及对策(通用8篇)

信访形势及对策 篇1

当前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将面临着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新兴媒体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爆发,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都将通过信访渠道反应出来。特别是一些领域或区域的群体性、个体性信访事件呈现高发和多发态势,信访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我镇信访工作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信访突出问题及原因和对策:

一、信访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历史遗留问题当前化。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定事实,用现在的评判标准去衡量,造成部分群众心理失衡,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老账新算”甚至歪曲事实。由于这部分问题牵涉时间长,政策依据缺失,调查起来难度较大,信访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越级上访,甚至集访,给当地政府及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如南街王楼七组村民与供销社之间土地归属权纠纷问题;北街三组部分村民对一九九八年土地承包调整时部分群众所承包地块位置提出质疑,要求村里兑现当时的承诺。

(二)涉法涉诉问题信访化。受传统法制观念以及现实涉法涉诉问题诉讼时间长、程序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影响,当事人更倾向于选择程序简单的信访渠道反映问题。该走司法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信访人不愿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有的甚至已经做出司法裁决,当事人不满意裁决结果,通过信访途径到处上访。通过缠访、闹访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给政府施压,以便迅速达到目的。如张营村民张书新与邻居宅基地纠纷问题,法院已经做出裁决,并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张书新不认可这个结果,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每逢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赴京非访,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越级上访趋势化。由于道德失范、人格分裂、信任缺失,上访群众已不管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其自我感觉有理的,为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往往激动,固执己见,不听劝说,久诉不息,漫天要价,如贾庄村民郜德平多次赴省进京上访,给地方政府和办事人员造成巨大压力,已达到他个人的目的。

(四)个访集群化。现在上访者动不动就是组团上访,总认为上访人数越多,效果越好,特别是特殊利益群体,同一诉求群体相互之间联系、定期聚会,抱团上访情况十分突出。如退职村干部,乡镇机构改革遗留问题,焦枝铁路工人,涉军人员等。

(五)信访时机特殊化。部分信访重点人员和群体易选择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社会活动的前夕和期间上访,以造成较大影响力,给政府施压。

二、信访突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有的政策出台科学性含量不足,延续性不够。有些新政策出台后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考虑政策的空间、问题、管理太少,形成群众的逆差思维反映,导致“政策一出台、闹事跟着来”,在征地拆迁方面尤为如此。

(二)信访机制还存在缺陷。目前行政问责、属地管理的信访机制,使得地方政府不得已选择和运用法制以外的方式来解决信访问题,甚至以明显违反政策的代价来满足信访者的非分要求。虽然当时达到了息事宁人的效果,但是却引发更严重的问题,这些非正常的解决方法迅速在群众中传播,这种示范效应致使信访问题无限循环,使大量的社会矛盾涌向信访渠道,信访方式走向极端。

(三)信访行为法制化不够完善。对于不到规定地点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重复缠访、行为过激闹访和以各种利益诱访、煽访、串访、借访敛财等行为尚未健全相应的防控和处理机制,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力度不够,致使信访工作秩序不够规范。

(四)干部自身工作不够到位。很多干部对政策的宣传讲不透、讲不清、不会讲,尤其是一些村、组干部的工作还只停留在发个通知、打个电话,有些村干部长期不组织召开会议、群众威信不高,有的村班子不团结,甚至还相互制造矛盾。

(五)相关职能部门担当不够。个别职能部门,对待信访人员反映的合理诉求缺少认真对待的态度和及时准确给予答复的责任;面对信访人,显得“怕事”“不敢担当”,多采取哄、拦、卡、压的方式应付,使得信访人抓住其软肋而采取“闹访”“进京非访”给政府施压,少数信访人通过这种方式尝到了甜头,从而演变成解决一个信访人的问题、一批信访人在效仿解决问题模式的恶性循环。

(六)信访属地管理部门与信访问题职能部门衔接不够。有些职能部门仅享有了决策的权利,而没有履行息访、解决政策执行后的善后工作义务,没有承担决策的风险。其结果就是发生信访问题的部门不承担解决问题的压力,出现了大量信访问题也少有相关部职能部门责任追究和问责,信访维稳压力转稼给了乡镇一级政府。

(七)部分媒体的监督职能错位。部分上访群体,带着情绪,采用侮辱性的语言,激怒工作人员,然后用智能手机进行录音录像,再借助媒体断章取义,无限放大,给政府和工作人员施加压力,已达到上访人的目的。

三、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工作理念的创新,带着感情抓信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信访群众,绝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就面上而言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因此,工作中我们要牢记树立“以人为本,人无难处不上访”的工作理念,对信访事项进行有理推定,注重换位思考,尽可能多的从信访人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有道理、合政策的,马上办。不合理、不合政策的,依法依据、于情于理给信访人一个耐心细致的明确答复,促其息诉罢访。但对于“闹访”“缠访”“重访”“越级访”“进京访”的方式表达无理诉求的信访人,公安部门要依法对其从重从严进行打击。逐步规范信访秩序,引导信访人逐级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注重信访合力的形成,配合联动抓信访。信访问题面广量大,错综复杂。要解决好,光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奏效。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妥善地处理信访问题。也就是要形成大信访格局,这就是,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在涉及解决具体信访问题过程中,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部门,以及利益关系参与者应共同研究解决。要解决“政策一出台,闹事跟着来”的现象,就要加大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要着重强调政策的可行性、执行者的领悟性、对同类型的标准性。

(三)注重信访源头的预防,跳出信访抓信访。牢固树立“预防高于接访”的工作理念,不单纯就信访谈信访,更多的注重分析产生或造成信访事项的根源,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从治本入手,注重信访事项的源头预防。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在千方百计地做好信访问题事后处置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是信访工作中的日常工作。信息不通不灵,只靠眼睛指挥战斗是无法取胜的。要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依靠基层,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要注重工作实效,深入开展排查化解,针对不同阶段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四)注重便民措施的落实。严格实施领导班子定期接访和包案制。落实“两公开”制度,即领导班子接访人员公开和接访时间公开,注重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信访问题。

(五)注重信访事项的解决。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矛盾和问题,是信访事项发生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明确该信访事项应该以谁或哪个部门为主办,切忌挂空档,都管都不管。二是抓好初信初访。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因为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回避矛盾就是积累矛盾,到一定程度就发生质的变化。三是开展信访积案集中整治活动。充分发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作用,对信访老户、写信大户的重访、重信问题,进京去省非正常上访问题,特殊人员群体性上访问题,容易诱发到市以上集体上访问题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信访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要认真进行信访维稳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稳定风险。二是信访例会制度。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信访工作研判会,及时通报情况,分析当前形势,研究信访工作,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和督办。三是加强接访劝返制度。对已经发生的群众越级上访,认真接谈,迅速处理;对问题复杂、规模较大、赴省进京的集体上访,有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出面,果断、妥善地处理问题。四是信访事项受理、答复和复查、复核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的接待、受理、答复、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程序、制度和办法。五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把强化责任作为落脚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管好自家门,看好自家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尽管信访工作体制建设总体趋势在不断发展,可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纠纷仍然时有发生。为此,正确认识新形势下信访突出问题的新变化、新特点,并找出其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增强预见性,掌握工作主动权,及时有效化解和解决信访问题。

信访形势及对策 篇2

关键词:环境信访,特点,建议

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 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 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随着人民群众环境维权意识的增强, 环境信访也呈明显增多趋势。

1 新形势下环境信访特点

1.1 环境信访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环保部通报, 自2002年以来, 全国每年环境信访量、环境投诉分别以l 5%和45%的速度增长。我市2014年信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5%, 而且从受理的信访渠道来看, 主要以“12369”环保投诉热线接听及网络投诉为主, 占比94%。

1.2 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增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诉求的不断加强, 群众环保热情日益高涨。无锡市环境污染主要以废气污染投诉为主, 占比达到62.5%, 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其他污染投诉次之。餐饮油烟、河道黑臭、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及移动基站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成为环境投诉信热点。

1.3 重访、越级访显著增加

在无锡市的环境信访投诉过程中, 重复信访及越级信访量大大增加。一部分上访人易反复, 上访带有目的性, 导致基层化解问题难度加大。同时不排除部分信访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到位导致重访发生。越级信访中, 引导群众逐级信访的制度还未完善, 甚至发生初访就反映到省、部级的现象。

2 环境信访增加的主要原因

2.1 群众环境诉求日益提高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网络新媒体环保信息的快速传播, 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值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例如涉及固废处置、垃圾填埋等公益性企业的“垃圾桶”效应愈加明显, 群众普遍理解此类项目的必要性, 但不愿意此类企业建设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周边, 我市曾因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2.2 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引起的环境信访

企业因生产管理水平低下, 环保意识淡薄, 环保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的投诉也日益增多。很多小型无名工厂一直是“被信访老户”, 由于一些小厂设备简陋、工艺简单, 便于隐蔽, 使监管变得困难, 即使被采取断电措施, 也容易死灰复燃。在农村因畜禽养殖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我市两辖区交界处的一个乡镇养殖场, 因治污设施建设不到, 管理水平低下, 产生的刺鼻性气味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 群众多次进行投诉并采取了封路等极端措施。

2.3 因多种社会矛盾造成的环境信访

非因单纯性环保问题, 而是由征地、拆迁、劳资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引发了很多环境信访。随着城镇化发展, 居民、工业混杂区内工业企业的污染投诉增多, 居民不是以要求企业整改为目的, 主要是以搬迁企业或拆村才能彻底停诉息访。此类投诉以环境信访为由, 不断到上级或当地环保部门投诉, 是形成重复信访的重要因素。

2.4 新型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增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常规污染与新型污染并存, 各种污染因子复合的问题更加突出, 如2009年江苏省取消了餐饮行业环评前置后, 城区内商业、居民混杂区内的餐饮油烟投诉量显著提升;移动信号塔的电磁辐射污染, 机动车尾气污染等投诉日益增加。

3 新形势下的环境信访工作的建议

3.1 建立畅通的信访渠道

在环境信访受理环境要实现环保“12369”投诉热线全天候开通, 实行24h“110”值班制度, 畅通受理渠道, 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受理、及时调处。同时要加强与平级机关的联动, 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信访局、维稳办、公安110等部门, 多方面及时掌握信息, 了解动态。对疑难复杂的环境信访投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改变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

3.2 提高环境信访办理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信函批转方式在信访交办、转办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在弱化。目前环保部门上下级及与平级政府部门间还存在沟通不畅现象, 往往一个信访部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数十个平台进行信访件办理、答复, 大大降低了办公效率。信访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网络信息建设, 借助电子政务、物联网等新兴科学技术实现网上受理和各信访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 提高环境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效率

3.3 创新工作机制

在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 环境信访工作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机制。要积极引导群众逐级上访, 降低越级上访环境信访量;要完善环境信访移送机制, 针对案情重大的环境信访案件, 积极开展司法联动, 形成有效震慑;要重视信访三级终审制度, 针对缠访、闹访等行为通过信访三级终审制度进行信访终结。

3.4 加强环保知识宣传

公民环保观念、知识的提高, 可以促使环保部门的工作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可以促使环境信访法律法规得到更高的守法效果。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使人民群众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有深刻的了解, 对环保部门的职能有正确的认识, 这样有助于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

2015年是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 环境信访工作要认真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认真领会国务院信访条例精神, 按照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的职权, 依法行政, 全心全意开展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信访办法 (2006年第34号令) .

信访形势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形势;对策

信访稳定工作是党、群关系的桥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显,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显得更加的紧迫性。

一、当前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形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不断进步,虽然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群众上访形式多样化,而且更加的激烈

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信访稳定工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信访稳定工作更加的顺畅,群众诉求渠道得以优化。比如,采取民声通道、局长热线以及文明行风热线等形式,直面广大人民群众,为群众解决矛盾、回答问题,社会反响非常的好。近年来,虽然信访稳定工作持续不断的在改进,群众诉求渠道也更加的多样化、通畅,但是有形的转变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信访稳定工作形势。

2.因利益问题而造成的信访案件层出不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对民生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民生工程作为重点。政府出台政策时,总是将群众权益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近年来群众切实得到了很多的实惠。然而,从近年来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可以看出,因利益调整问题二造成的信访维稳问题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第一,劳动社保、工人的工资福利问题。这部分案件占信访总量的大约27%左右;第二,涉法涉诉案件。因此突发性事件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总量大约在21%左右;第三,征地拆迁以及安置补偿问题引发的上访总量大约为19%;第四,因企业改制或者权属流转引发的上访总量大约为15%左右。其它信访案件大约18%左右,其中主要表现为政府业务持续增长和群众诉求升温,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确定非常重要,可以从根本上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而且已经成为信访维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依然表现出严重的被动性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被动“救火”性质仍然没有改變。为确保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有序化、长效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完整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滚动排查机制、领导走访制度以及高层决策制度和信访联动制度等,这些制度均表现出极强的实际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特点。然而,从应用实践和整体来看,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依然非常的被动,有时甚至疲于奔命,信访稳定工作干部就像消防员一样,哪里出问题就到哪里去,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依然表现出严重的被动性成为信访维稳的主要病灶。

二、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基于以上对当前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企业信访维稳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近民情、完善企业信访稳定渠道

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中,应当加强稳定渠道建设,以降低职工上访成本、便于职工反映心理诉求为原则,立足实际,不断拓展信访途径,开通领导热线等沟通方式,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形式的接访新格局。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信访维稳数据库,构建自下而上、共享相通的维稳资料库,将每个信访案件产生缘由、处置经过、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依据和负责人等情况整理入库,以此来厘清无理缠访行为,方便相关部门监督基层行为,全面推进信访稳定工作的有序化、理性化以及良性化。此外,还要加强企业信访稳定队伍建设,尤其要注重管好、建好和用好稳定信息督查员队伍,有效地解决好身份难界定、待遇难落实以及考核难统一和工作难开展等问题。

2.解决基本问题、化解基层矛盾

实践中可以看到,企业解决好基本问题成为信访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当前新形势下,企业信访维稳工作需以解决基本问题为核心,一心一意为职工排忧解难。同时,企业应当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切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加大信访维稳解决力度,有效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创新和改进困难救济、退休安置和子女受教育策略,量力而行地解决企业职工信访维稳实难题。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信访维稳思路

在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中,应当保持与时俱进,实时掌握企业职工群众的心理特点,这是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当保持与时俱进,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职工的现状,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深入到企业职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愿,妥善处理不稳定问题,保证企业的和谐稳定性;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当前形势下的职工内部矛盾新特点、新情况,深刻分析企业职工的诉求和信访原因,创新精神、解放思想、贴近职工,采取高校、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用心、带感情地去解决职工群众的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是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面对当前的企业信访维稳新形势,在信访稳定工作中转变思路、强化责任机制,并且及时受理企业职工群众的信访案件,不断完善稳定预警机制,真抓实干、探索信访稳定工作新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访稳定工作效率,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朝辉.浅谈新形势下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对策[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04)

[2]杨志杰.浅论新形势下的企业信访稳定工作[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4)

[3]张峰峰.新形势下的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4]张贵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

作者简介: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4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

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

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

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字体:大中小】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信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问题已经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为一名乡镇信访工作领导干部,笔者结合农村信访工作实际,对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如下思考:

一、当前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

(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

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政府工作被动、形象受损。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一,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

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其一是认为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其二是认为参与信访的人越多问题解决得就越快。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即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

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谋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不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想办法解决问题,也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自律,办事不坚持原则,甚至以权谋私,引发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措施

面对当前的形势,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三是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大多数信访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来解决。只有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履行职责,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努力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要教育群众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第二,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第三,要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恶意纠缠、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移送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三)以诚相待,认真做好日常信访接待

信访形势及对策 篇6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本文试就庐江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工作对策作一阐述。

一、当前我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信访秩序逐步规范,信访形势有所好转,但上访数量仍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占比较大,缠访闹访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群众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和新老项目建设、劳动保障、农林水权属纠纷、涉法涉诉和社会特困群体等方面。究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不够快,改革触动部分群众利益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商业、粮食、供销系统走向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等,重新调整了所涉人员的利益关系,引发群众信访。据统计,我县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引发的信访占总量的确良17%。

(二)少数信访群众认识上有误区

误区一:“法不责众”。少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不责众”,串联集体上访。误区二:政府“管”法院。认为政府权力大,能够改变法院判决,甚至可以代替法院执行,有事就找政府,信“访”不信法。误区三:“大闹大解决”。认为上访人数越多,闹得越厉害,政府就会越重视,就会妥协,因而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给政府施加压力。

(三)部分法律法规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显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办公秩序,但是,“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信访资源整合不到位,有时会出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对同一信访案件的看法不一致,接访口径不一致,使信访对象认为有空可钻。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矛盾排查机制、信息汇总分析机制和联合调处机制虽已建立,但在运行中尚需推进和完善。虽然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和阅批来信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流于形式。三是解决问题不到位,少数单位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推、拖、敷衍了事现象,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信访事项。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高政策的公信度。要政情、民意双向互动,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二)坚持源头预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要健全覆盖各方、延伸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各镇、各部门要确定信访信息员,畅通信息渠道。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排查与部门排查相结合,逐级上报排查情况,实行“零报告”,遇到突发性、苗头性信访问题随时上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要整合信访资源,在乡镇建立纪检、综治、司法、信访“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联合处理信访问题。

(三)坚持督查督办,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事要解决”。要对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等;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调度和督查,帮助扭转被动局面;要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结、答复的全过程进行督查,确保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对信访案件办理质量进行督查督办,尤其对领导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进就去省非正常上访、越级集体上访和信访老户案件进行重点督查,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坚持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信访形势及对策 篇7

(一)从信访心理角度分析

1.“不满意心理”信访。由于大量的信访问题主要来自基层,需要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解决处理。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工作力量配备不强、基层干部专职不专责、 人员配备不适应工作任务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有关“疑难杂症”信访问题调查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致使有些信访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从而使部分群众产生不满意心理。

2.“不信任心理”信访。部分干部政策水平不适应国家企业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大环境。党的方针政策、油田企业的政策吃不透,而群众对干部的工作水平、 政策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干部不注重政策法规的学习,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办事,对企业法规重视不足; 自身素质较低,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对群众暂时不能理解的事情,不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作风粗暴,对群众信访举报不重视,导致群众对有些企业基层组织失去信任。

3、“不满足心理”信访。随着油田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发展或者还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从信访举报中反映的问题看,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员在企业改革过程中,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程建设项目等也易引起群众议论, 而在这些工作中,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也有。

(二)从信访形式内容上分析

1. 信访形式更多样。除了举报信、直接上访、电话等形式外,网上举报数量更多。另一方面,过去大部分都是单人信访,而目前联名信、集体访、越级信访和重复信访的比例有所增加,而且过去匿名举报不多,现在署名举报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2. 信访动机更复杂。真正出于维护党和企业的形象、 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比例较少,大多数是控告类信访, 维护自身利益的信访占半数以上。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侵犯了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才被举报。

3. 信访内容更抽象。有的信访举报内容涉及范围广, 帽子扣得大,实质内容少,有表面现象,没有事实依据, 比较抽象。对一些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思想作风等方面问题多是表象加推测,往往缺乏具体线索,难以深入查实,成案的可能性较小。有的难以查下去,有的反映问题不确实,不仅会给被举报人带来名誉上的损害,而且可能会影响到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

4. 个人、小团体利益驱动的信访多。个人、小团体利益驱动成为一些人信访举报的内在原因。信访中,一些人通过信访举报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愿与要求, 尽管反映的问题千差万别,但其动机几乎都是为了维护个人与小团体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还有差异,不可能所有的信访举报者都出于公心, 都是为了维护国家、集体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恰恰相反,为了个人及小团体的利益不受损害,而求助于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正是一些信访举报者积极、自发参与信访举报活动的内在动机。

5. 新时期新问题不断显现。随着油田企业发展,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利益分配、申购住房、干部子女就业关注、 福利待遇发放等问题日益关注,成为基层信访举报的重点。

6. 信访检举比较杂。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有历史遗留的,有改革造成的,有单位改革发生变化造成的, 有子女就业的,有申购住房的,有涉及小区环境卫生的, 有居民之间纠纷的等等。

(三)从信访原因上分析

一是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导致群众信访。一些干部工作上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凭经验办事,乱承诺而不能兑现,造成群众不信任,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有些干部作风不实,不善于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使群众认为不作为而开始信访; 少数接受信访举报的部门,处理不及时或因为群众反映问题比较棘手,导致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正常访拖成了越级访。

二是有些群众认为问题不闹大,就不会引起重视。 不论什么事,总认为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结果、多找大领导,上级领导,参与信访的人越多问题解决得就越快,给上级机关增加了很大压力。如个人档案问题、 失独家庭问题越级上访,虽然得到较妥善处理,但例子还是有。

三是举报的动机正逐步向维护自身利益发展。在信访检举中,大多数是为个人争取利益。根本不经过基层, 直接向上级机关举报。署名举报有所增加,但匿名举报仍占主流,匿名信访举报件占70% 以上。

二、企业纪检监察信访对策浅析

当前新常态下,要适应深化改革、跨越式发展这一新形势新任务,新形势,企业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必须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首先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信访举报工作,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首位。信访举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构建美丽幸福油田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从讲政治、顾全局的高度来进一步增强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信访监督,依靠信访监督有效地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要切实抓好对党员干部的信访监督,要采取信访谈话、预警谈话、诫勉谈话、发《信访反映通知书》等各种信访监督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减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不断减少群众往这方面的信访举报,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推动党风政风的进一步好转。

第三要遏制信访高发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八项规定”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定期下访, 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对初信、 初访问题认真处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建立信访举报快处和反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其四,强化责任追究,切实提升基层执行力。强化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突出初信初访办理责任。 高度重视当前企业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真心诚意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对反映失实、要求不合理的,必须做好耐心细致的化解疏导;对越级信访和老上访户,主动做工作;对异常信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企业信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8

关键词:信访工作;企业;现状;对策

企业的信访工作,对于企业和企业员工之间关系的维系、企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信访工作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制约着企业持续发展,因此,找到企业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解决,完善企业信访工作至关重要。

1 加强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访工作专业性功能增强,卫生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许多潜在的信访因素也开始转移到企业。其次,加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是适应运作模式新变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单位部门进行管理、占有和分配权利弱化,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在开展信访工作时能够将重点放在企业发展的问题上,提升企业信访工作的力度,进一步调动信访部门对于信访事件化解的能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信访工作运行模式变化的需求。再次,加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是信访职能调整的外在要求。伴随着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访工作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变,由原先处理“求决型”信访问题为主的情况,转变成为了发挥“窗口”优势、进行民意了解反馈为主,实现信访工作民意反馈的作用。

2 现阶段企业的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信访工作压力大

企业信访工作繁琐,事件多,但是信访工作人员配备少,信访机构压力大。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部分信访事件接访后,自身无法处理,只能进行解释说明和协调,经常发生重复性上访。另外,信访工作涉及面广,对信访管理人员相关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2.2 信访事件多样化

一是员工法律维权意识增强,看待问题、对待事情的态度转变,以维权为由带来的信访问题大幅增多。二是一部分员工信访不信法,不走司法程序,偏偏坚持走信访路子以求解决问题。三是信访人利用便捷的交通和信息工具,组织串联信访,搞轰动效应,制造群体性治安事件。

2.3 信访工作制度不完善

国家《信访条例》颁布后,各企业按照要求对信访工作制度进行了建立和完善,但在处理具体信访事件过程中,经常出现部分信访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清,各部门之间出现扯皮的现象,导致信访事件处理效率低下。此外,企业赋予信访工作者权利太小,同级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难度大,影响信访工作深入开展。

2.4 企业信访工作机构、人员不完备,素质不高

在目前我国企业工作中,企业信访工作的负责人还主要是由办公室人员负责,没有发挥企业信访工作的主动性,使得企业信访工作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这样使得负责信访工作的兼职人员,没有化解矛盾和处理信访问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使得兼职的信访工作人员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我国一些基层单位,在遇到信访问题时,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很好的沟通和汇报,更没有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进行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

3 新时期加强信访工作模式创新的对策

3.1 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信访工作的开展其目的就是维护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完善企业信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原则,进行企业信访工作处理手段的更新,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遇到的信访问题,切实维护企业的利益。此外就是需要企业能够树立正确、良好的群众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勤政为民的处事原则,进一步推动现代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确保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 建立完善企业信访机制

一是要建立企业信访依法处理机制,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信访依法处理机制,就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企业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企业想要做好信访工作,对生产经营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必须坚持依法信访。二是建立企业信访工作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工作中发现的企业矛盾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的员工,企业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实现企业信访状态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信访工作的工作质量。

3.3 注重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企业信访工作的质量,强化企业信访人员的政治工作,提升其业务技能,就必须进行我国当前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政治路线的学习,同时要做好企业信访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向他们全面普及信访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全面落实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树立为人服务的思想,为群众思考和为群众办实事。此外,还需要企业信访工作人员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做到文明服务、廉洁奉公。同时注重信访人员的接待来访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定期进行信访人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其艺术技巧,这样才能实现信访人员全心全意的处理信访案件,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4 总结

长期以来,企业信访工作的建设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旦企业信访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企业工作人员就不能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企业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强化企业信访工作建设,规避企业风险,解决企业矛盾就变得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国有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路与方法[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上一篇:代理商服务协议下一篇:奉献团日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