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运营情况(通用6篇)
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篇1
养老机构运营报告
姓名 : 学号: 班级:
一、机构名称
龙山老年养护中心
二、机构简介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老年养护中心是2014年由民政局审批成立的城中心高端老年公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松石支路25号。龙山老年养护中心占地面积5亩多,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5000余万元。
龙山老年养护中心按照国际惯例和护理标准,着力打造养老、陪护、康复、养生、临终关怀多位一体的大型综合老年公寓生活服务中心。中心还将以社区为依托,积极研发社区养老模式,弥补社区养老存在的场地小、配套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专业人员缺乏等实际困难,并结合社区的平台和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建立一个辐射中心五公里范围内,以“养、乐、学”为一体的大型社区老年公寓。
三、机构运营现状
1、入住率:
现目前,入住率将在
2、部门构成:
由护理部、行政部、财务部、后勤部、保洁部、销售部等。
3、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含年龄结构、学历和专业背景等): 现有职工110名,其中专业护理人员及护士75名,均接受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护理员:全部经过严格培训,都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都持有养老护理员四级证书,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40%的护理人员平均在25岁,50%的护理人员平均在35岁,10%的护理人员是护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其中80%的护理人员都是女性,20%的护理人员是男性。
护士:全日制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其中全部都是女性,年龄平均在25岁。
营养师为3名,合理地为老年人进行膳食搭配。全部都持有营养师的合格证,并且有一年的工作经验。
养老营销人员:全部都是大专以上学历,营销专业或护理等专业,拥有2年以上市场营销经验,有医疗器械、医药或保险等直销行业经验,平均年龄在25岁。
主任:35岁以上、专科以上学历,2-3年以上护士、教师从业经验,有养老机构管理经验;熟悉管理工作流程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专员:23岁以上、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有一年以上行政工作经验,熟悉行政工作流程,办公用品采购流程,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并且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4、经营模式:
龙山养老院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了专门的设置和配备,具有安全、舒适、方便的特点。1号楼、2号楼以及3号楼均配备观光电梯;每个房间及厕所均配备了呼叫器,保障老人的日常安全;1号楼以及3号楼作为自理老人的生活区,都建有室内娱乐场所及餐厅;为方便老人的就医,经卫生部门批准,并建立了无缝阶梯式的诊治服务,由医生及护士每天两次对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和测量体温及血压,并同金岛医院进行合作互助诊疗,每周由医院派专人为老人进行免费身体检查。并以“休闲式养老”、“旅游度假式养老”、“康复式养老”、“候鸟式养老”、“医疗养老”等五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全程一站式健康生活:提供五星级饭店厨师精心烹饪的美味膳食,及高级营养师开发的营养食谱,长者不用为繁琐的烹饪和孤独就餐而忧心。24小时安保服务和监控服务+实时定位,完整记录长者生活轨迹与习惯。保证其安心、舒心的居住。
定制化协助健康生活:我们的定制化协助生活服务为需要额外护理服务的住户提供诸如协助洗澡、用药、就餐、穿衣等协助服务,包括失忆护理、现场医疗、职业与语言治疗服务。龙山老年养护中心的定制化协助护理服务能够在住户的居住环境里为有短期康复服务等特殊照顾需求的长者提供全天候的专业服务。
居家护理生活:龙山养老院居家护理可以上门为住户提供一对一的居家医疗服务,并协助住户的日常生活,让长者的生活区域如家般温暖随意。
5、盈利与亏损情况:
目前,逐步达到了盈亏平衡的状态。
龙山有老年养护中心是主城区规模大档次高,追求高品质、高标准的一家养老大型养老中心。全部5星级装修、环境优美、总投资超3个亿。
龙山养老院的收入主要是营业收入和补贴收入两类,其中,营业收入与龙山养老院本身的市场定位有关,着力打造养老、陪护、康复、养生、临终关怀多位一体的大型综合老年公寓生活服务中心。主要包括面向入住老人收取的护理费、床位费、伙食费等,依据护理级别(健康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特级护理)的不同,则收费不同。目前,单人间是3680元,双人间是5660元(每个床位2830元),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不同,收取不同的护理费用,全护理是5300元。
补贴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给予的补助,均可分别按每月每张床位200元、600元的标准领取补助。
龙山养老院的成本是由房屋租金、建筑成本、维修费、暖气费、水电煤气费、餐饮费、员工工资等。因为在市中心,所以租金成本比较偏高。
四、未来的经营策略和建议
近年来,中国的养老产业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发展的速度、中国老年人切实需求满足度、以及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运营等多诸多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养老产业尚待破局。
经营策略:日本、韩国、新加坡、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国内外数十家各种档次的养老院进行多次考察。学习已经具备优秀的养老方法和理念,更重要的是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了积极的价值并带来了一系列的良性社会反映。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运营管理模式并积极改善形成了一整套新养老服务模式。建议:不仅只为老人提供日常的衣食住行,更应注重满足老人晚年精神生活的各种需求,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篇2
我国养老机构中, 居住的老人类型主要有:
(1) 自理级老人:指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年老体弱患有器质性疾病, 症状较轻, 能够自由活动、日常生活起居不需要照料帮助者, 或者自己能做日常事务, 如房间整理、个人卫生、饮食方面等的老人。
(2) 介助级老人: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3) 介护级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二、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老人的意外事故风险类型
(一) 饮食风险
老人因为年龄的原因, 身体机能下降, 咀嚼与消化能力越来越差, 过硬或过大的食物容易引发老人噎食, 不消化, 导致老人发生危险。因此对于饮食的安全预防, 养老机构应尽量做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作为老人的日常饮食, 最好以流食为主。如果养老机构有条件, 也可以配备专门的营养师为老人进行每日的配餐, 增加营养, 提高老人身体机能, 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 肢体风险
自理老人因为生理机能下降, 又没有护理人员的看护, 所以他们是这类风险事故的多发人群, 同时此类风险也是养老机构的多发风险, 如何很好的规避这方面问题, 对养老机构以及老人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 要求保洁人员在清扫走廊卫生时要认真且时刻注意地上是否有水, 特别应该注意卫生间的地板防滑以及安全扶手等设施以防老人走过摔倒;其次, 地板的选材应选择防滑程度较高的地板, 降低发生摔倒, 滑倒类意外的风险。最后, 在走廊、楼道拐角处及老人常活动的地方都要安装摄像头, 能时刻观测老人行动又能够还原意外发生时的场景。在保证老人发生危险能及时发现得到帮助的同时, 也能记录事发情况, 保证养老机构利益。
三、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 看护不当
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自由活动, 护理人员在看护方面很容易缺失, 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介护老人和介助老人虽然平时都有护理员看护, 但是对于护理员的专业性及对职业的态度方面应该有严格的要求。有一个案例, 70岁的刘某因智力障碍痴呆, 缺乏判断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子女为使其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规律, 将其送至一家养老院托养。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包括照料其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一日中午, 刘某需到屋外30米处上厕所, 看电视正在兴头上的护理人员陆某让刘某自己去而未陪同搀扶。期间, 刘某在上台阶时不慎摔倒, 造成腰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 构成九级伤残。这个案例就说明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专业性问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心态, 有耐心、细心的照顾好老人, 但是这名护理人员却在上班期间看电视, 不理会老人的求助以致老人摔倒, 这种缺乏责任心的护理员在养老院的人员招聘中应该尽量避免。
(二) 设施不周全
加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完善, 是对老人安全问题解决与防范的根本要求。住房的基础设施, 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 餐厅的基础设施等等, 都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1、住房基础设施, 包括床位, 求助器等。
床, 对于每一个床位都要安装以下设施:床的侧面设计一个可调的栏板以防老人摔到床下;在老人床头处安装求助装置, 最好是拉绳式, 能方便老人使用, 老人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求助;这些基础实施对于三类老人来说都是必需的。
2、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 例如洗浴间, 厕所等地方的安全措施。
洗浴间应该有完善的洗澡设备, 特别是专业的洗澡设备, 不仅能保证老人的洗浴安全, 同时也方便了老人, 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对此需求十分大。对于厕所, 厕所的地砖应该是防滑的, 地面有一定倾斜度, 方便排水, 防止积水, 残障老人专用马桶都是老人的安全保障。对于餐厅, 老人吃饭以及日常用到的桌子应该是无棱角的, 以防磕伤;保持地面平整, 消除门槛, 不设地面障碍;各种设施都应该有扶手的设计, 既要注重实用性, 又要注重安全性。这些都是保障老人三类老人安全生活的基础, 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养老院对此应该给予重视, 加大设施方面的投入。
(三) 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隐形风险, 间接作用于老人身上, 使老人发生危险。在养老机构中, 入住老人在其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自然也要追求心理需求的满足, 然而由于自身衰老以及后天各种因素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 相应的心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其具体表现为黄昏心理 (即心理空虚问题) 、心理自卑、安全感缺失等。对于一些介护老人来说, 每天就是躺在床上, 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是在床上, 不能随时下床, 再加上子女不常来看望, 他们的精神世界空虚。因此, 老年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也使老年人的躯体疾病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对介护老人, 应该进行定期的户外活动, 避免长时间呆在房屋, 造成心理疾病。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 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 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也就是说, 每3个自杀的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而在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中, 95%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其中40%~75%有明显的精神抑郁。老年抑郁症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 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介助老人的心理问题是最应该被重视的。介助老人因为身体有障碍, 加上心理有一定的自卑感, 思想封闭, 逃避与人交流。所以, 护理员应该多与老人交流谈心, 组织养老院老人联谊活动, 加强室外活动, 将有助于介助老人的交流, 加强老人之间的活动, 保持老人接受事物的思想, 对于老人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是十分有效的。养老机构应多举办老人文体活动的, 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四、对策
(一)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的安全事故不仅给老人、老人家属, 也给养老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事故发生后, 养老机构被老人家属告上法庭的现象屡见不鲜, 使养老机构的运营出现了困境。因此, 国家应加强此方面的立法, 对养老机构及老人的权责规范清楚, 防止纠纷的发生。政府部门也要严格审批, 不能让条件不具备且存在运营风险的机构留下安全隐患。同时, 养老机构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经营和提供服务, 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养老纠纷。
(二) 加强对看护人员的培训
对于老人发生意外事故风险, 护理员要承担的责任是很大的。举一个服务人员护理不当的例子, 一个护理员给一个不自理的老人洗澡, 放在浴缸里面就走一小会, 老人就把浴缸的热水龙头开了, 烫伤以后并发症出来就死了。这个护理员当然没想到老人会打开水龙头, 况且这个温度的水年轻人不见得会烫伤, 但是老年人的皮肤非常薄, 对温度的感受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护理员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风险意识, 尽量在为老人服务的时候不要分心, 因为你想象不到你不在的时候老人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护理员对于老人更安全、更快乐地生活在养老机构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养老机构在招聘护理员时, 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对待老人要有爱心、耐心, 工作要细心, 有责任心, 不得虐待辱骂老人,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老人2、要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没有证书的, 看其品质良好可在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3、有良好的仪容仪表, 身体健康, 没有传染病4、吃苦耐劳、要有奉献精神,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忠诚于它、于老人、于养老机构。
(三) 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
对于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 养老机构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 完善养老院中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备以及各种娱乐设施, 定期检查其安全性;老人在活动的时候, 最好安排一到两个护理员陪同, 以防发生意外。其次, 定期举行书法、绘画大赛, 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 让他们在活动中彼此欣赏、夸赞, 以促进融洽气氛。第三,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护理老人推到外面晒晒太阳, 让他们聚在一起聊聊年轻时候的事, 彼此熟络, 心情会更加舒畅。第四, 要大力营造老年心理保健的无障碍环境, 极早在全社会构建并启动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所谓“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 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和尊敬老年人, 处处都有敬老助老的良好设施, 确实使老年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 无论走到何处何地, 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 都能无忧无虑, 心情舒畅地安享晚年。
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实证研究 篇3
【关键词】 社会办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机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基于河南省省情的养老社区构建和养老服务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44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邵攀玉,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依法投资举办,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精神慰籍和日间照料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从“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实际命名和研究中的名称来看,“社会办养老机构”有多种名称,例如“老年公寓”“护理院”“康复中心”“民营养老机构”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理念后,社会办养老机构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已实现由政府包干到政府少干预、运行社会化的转变。尽管机构养老方式日益完善,但运营现状却依旧“良莠不齐”,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受其运营机制的限制,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进行机构内部运营机制的创新,进而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亟待解决的难题。
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关于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创新的研究,然而普遍都从宏观视角对其运营机制进行概述或展望,从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微观视角对其运营现状与创新进行的实证研究明显不足。为此,自2009年至今,课题组在对河南省6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居于中原地区领先地位的河南省郑州市“X养老集团”运作模式为案例,从“机构”的角度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办养老机构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拓宽自身服务领域进而实现自身运营机制创新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从“点”到“面”:社会办养老机构经营领域的拓展
随着“银发浪潮”的来临,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办养老机构如何在“银发浪潮”到来之际拓宽经营领域、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成为一大难题。X养老集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之一,自1999年创建至今,不断探索和总结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在整合机构内外各种资源的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了机构由单项式的“点”状服务到一站式的“线”形服务的转变,并进行了由“线”到“面”的辐射式推广。
随着年龄的衰老与身体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不断变化,而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由于其自身的资金、规模、经营方式等条件的限制,为入住老人提供的服务大多只局限于基本的物质照料,无法满足老人生活、医疗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部分老人不得不为此搬离并选择新的养老机构或医疗场所。不同于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无能为力”,X养老集团在不断总结老年人需求的同时,也在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合作,最终实现其集养老、护理、医疗、送葬为一体的“线”形服务模式。如,为争取外部优质医疗资源并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X集团与市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实现了医疗与养老的有机结合。同时,X养老集团还为入住老人设置了七天体质评估期,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进行观察评估以确定其健康等级,以此为依据为其制定个案护理服务计划,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
面对“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0%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0%老人依靠机构养老),社会办养老机构还应承担起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示范和支持的职能。不同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非专业化照顾,社会办养老机构具备技术、人才优势,可以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为老人提供专业化上门服务等。为此,X养老集团在政府帮助下建立了按老年人建筑规划标准设计的阳光城社区,并以年龄设置居住门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居所。此外,X养老集团还在郑州市内各社区设置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龄之家,通过科普教育、幸福联谊会、月末大表彰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并开展电话问安、日间托老照料、上门家政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同时以12349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支撑,解决居家老人照料难、托养难的问题。X养老集团的一系列举措在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使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得到辐射化推广。
二、从“一元”到“多元”:社会办养老机构筹资渠道的开拓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多数中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多以自身筹措为主,小额贷款与政府补助为辅,机构往往受资金限制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难以实现对外拓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如何筹措资金以满足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资金筹措机制才更能满足其自身对资金的需求成为了养老机构的“老大难”。
作为非营利机构的社会组织,社会办养老机构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做“孤胆英雄”显然无法助力机构长足发展。作为产业链的一环,如何联动外界力量,实现机构自身筹资渠道的多元化?X养老集团在不断变革与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拓宽筹资渠道,改一元化筹资渠道为社会各界广泛联动的多元化筹资方式,以系统化的资金筹集模式来提高机构的市场竞争力。X养老集团分别与政府部门、国家开发银行、美华投资公司等达成合作意向,为项目建设和业务拓展做好资金保障。同时,X养老集团亦设立有“一卡通”养老储蓄账户,以高于银行利息的存储利率吸引老年人进行投资储蓄,其推广理念是:“阳光一卡通,一张卡拥有n个家。”购买一卡通的老人可以享受X养老集团旗下的所有服务。此外,集团还将闲置用地租赁给其他商户,在租赁合作中实现互惠互利,以推动集团的商业化、市场化发展。
三、由“对抗”到“合作”:社会办养老机构对外战略的转变
随着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推行,社会办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彼此间的竞争不言而喻。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够迅速提升机构管理者的战略眼光以及洞悉市场和调动、配置、经营资源的能力。X养老集团于2009年成立了全国互动养老联盟,有选择地吸纳养老服务水平高、信誉度高的养老机构以及旅游、餐饮、医疗等企事业单位成为联盟会员单位,为老人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老人可以选择短期或者长期居住在外地(特约)养老机构中。
作为产业链的一环,如何进行高效协作,避免信任危机,最终达到互利共赢?X养老集团的F经理说,“在找合作伙伴时,第一是确保它能够做好老年人服务。第二是对彼此都有用,双方利益均衡,这样比较容易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在合作期间派工作人员进行考察以确保质量,并鼓励老人进行反馈。”带有盈利性的互动养老在合作伙伴之间如何进行利润分配呢?L经理表示,“各个点儿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我们按照一定利益分配比例进行。”谈及互动养老为集团带来的益处,他说,“它对我们的品牌宣传起到很好的作用,使老人在选择养老或旅游时会倾向于选择我们,这是个多赢的方式。”参与互动旅游的老人,对于“异地体验”基本持满意态度。对于资金充裕、喜欢旅游的老人来说,选择异地养老不失为一种健康、浪漫的方式。与各机构的联合也使得X养老集团在满足入住老人高质量生活追求的同时,提高了机构经济效益,实现了三方互利共赢。
此外,X养老集团凭借其专业化养老服务优势,在获得政府授权的前提下,以“公办民营”方式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管理,使这些机构得以实现市场化运转。X养老集团还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坚持用合作的眼光找寻合作对象,通过打造自身品牌、树立标杆形象以吸引外部资源,进而实现规模扩大、资源获取、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X养老集团的经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几点启示
第一,市场化运作不可失公益性质。社会办养老机构属非营利机构,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应保持非营利的公益特征。社会办养老机构应以服务打造品牌,定期举办公益性活动,使服务真正受惠于老人,扩大机构知名度,以提高其声誉和名望。
第二,合作化共赢而非独立化生存。“单打独斗”式的运营机制显然不利资金、设备及人才的资源整合,多元联动式经营可以在拓宽资源筹集渠道的同时,提高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促进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正确解读并遵守行业政策。一直以来,社会办养老机构缺乏对政策的解读和运用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行业政策对于市场流向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社会办养老机构应积极学习相关的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并遵循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享受并反作用于政策,保持社会办养老机构旺盛的生命力。
养老院的建设与运营情况调查报告 篇4
我们于2017年年初和年底先后对全国范围内400位养老院院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约为87.5%。分布在全国除上海、西藏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致可以反映全国养老院院长的总体状况。这种代表性,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全国总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时,也得到了验证。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332位养老院院长中,男性占55.1%;女性占44.9%。在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居多,但养老院院长还是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按年龄看,46~55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38.6%;36~45岁年龄组次之,占30.4%;位居第三位的是26~35岁年龄组,占17.8%;居第四到第六位的依次是56~60岁年龄组、61岁以上年龄组和25岁以下年龄组,分别占9.0%、3.0%和1.2%。
按院长的文化程度看,拥有大专学历的占43.1%,居第一位;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7.7%,居第二位;拥有高中学历的占27.1%;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1%。二养老院的性质与入住目标人群 1.所属养老院的性质
此次调查的332位养老院院长中,来自民办养老院的占51.5%;来自公办养老院的占39.8%;来自公建民营养老院的占8.7%。公建民营养老院就是从公办养老院改制过来的。
2.养老院的主要入住目标人群
按调查的结果看,“面向社会上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院占50.6%;以“政府委托的五保老人和城市孤寡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养老院占37.3%;“面向社会上能够自理的老人”的养老院占31.3%;“没有特定的要求”的养老院占22%。
另外,以“其他”为主要入住目标人群的养老院占2.7%。这个“其他”,既有“其他福利院不要的人”“优抚对象”“优抚军人”“农村和城镇的失独老人”“残疾老人”,也有“传染病人不要”“60岁以下不收”。
公办养老院以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超过80%。公建民营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以失能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比重,分别为63%和73.5%,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以自理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比重,在公办养老院排在第三位,在民办养老院排在第二位,但实际入住的老人中自理老人所占比重,公办养老院要远远高于民办养老院。
三养老院的建设与运营 1.养老院院舍建设 养老院的院舍“自建的”占41.6%;租赁的占24.4%;公家建的占31.6%;其他的占2.4%。其他的8家中,有租赁其他房屋设施后又自建一部分新的院舍的,也有自建养老院后为扩大规模又租赁了部分房屋设施的,还有合并其他养老院的甚至同其他多家养老院建立养老连锁的。
从调查结果看,131家全部新建或部分新建养老院的基建费用,平均为1308.39万元,其中花费最少的只有10万,花费最多的则达1亿元,可见差距是相当大的。基建费用最少的出现在公办养老院,基建费用最多的则出现在民办养老院。121家新建或部分新建养老院的配套设施费用,平均为472.6万元,其中配套设施费用最少的只有5万元,最多的则达到8000万元。
完全新建和部分新建的131家养老院,除了需要投入基建费用外,必须投入相应的配套设施费用,但是其中有10家养老院的配套设施费用数据不全,因而只能统计121家新建养老院的配套设施费用。
配套设施费用最少的出现在公办养老院,配套设施费用最多的也出现在民办养老院。正因为新建养老院的基建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投入过大,许多养老院采取了租赁院舍的办法。
从结果看,租赁院舍的养老院,平均年租金为38.06万元。相对于新建养老院的基建费用上千万元来讲,租赁费用要低得多,但只要养老院继续开办下去,就每年都要支出租赁费用。对许多民办养老院来讲,因为投入的资金少,租赁院舍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从总体上讲,租赁院舍开办的养老院,通常都为中小规模养老院。租赁院舍开办养老院,也必须投入相应的配套设施费用,用于消防设施的建设或改造,购置必要的养老床位等服务设备。我们调查的租赁院舍的养老院,平均的配套设施费用为177.72万元。
2.政府补贴与社会捐赠
本次调查中有171家民办养老院,得到过政府建设补贴(投资补贴)的只有91家,占53.2%;得到政府运营补贴的也只有106家,占62.0%。
其中得到政府建设补贴的发放方式也存在地方差异。有的地方规定了床位标准,按床位数发放建设补贴,这是正常的做法;但有的地方尽管也规定了床位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是按床位数发放建设补贴,而是发放一定数额的建设补贴,但显然是低于按床位数计算应该得到的建设补贴的。
得到政府运营补贴的民办养老院有106家,其中90家民办养老院得到了按床位数发放的运营补贴,运营补贴标准平均为186.38元/床月,其中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8元/床月和1800元/床月,标准差为319.30元/床月。
72家民办养老院提供了按床位数发放建设补贴的标准,建设补贴的标准平均2265元/床,其中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50元/床和10000元/床,标准差为2507.15元/床,建设补贴的地区差别相当大,相差达数百倍。82家民办养老院提供了政府建设补贴的数据(另有9家数据缺失),每家养老院建设补贴总额平均53.26万元,其中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1.35万元和600万元,标准差为85.19万元(参见表1)。
93家民办养老院提供了得到政府运营补贴总额的数据(另外13家民办养老院得到了政府的运营补贴,但数据不全),平均为9.95万元/月,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0.13万元/月和554万元/月,标准差为57.66万元/月(参见表1)。可见,民办养老院得到的运营补贴的标准和总额,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慈善事业的长足进步,社会各界对养老院的爱心捐赠也逐步增多,许多养老院都得到了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无私捐赠。以2015年为例,在调查的院长所在的养老院中,有183家养老院得到了社会的捐赠(包括资金、物资等),受赠面达到全部被调查院长所在养老院总数的55.1%。平均得到的社会捐赠达到19.48万元。其中:公办养老院平均为13.94万元,公建民营养老院为14.89万元,民办养老院为25万元(参见表2)。民办养老院不仅平均得到的社会捐赠比公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多,而且单个养老院得到捐赠最多的也是民办养老院。
表2 养老院2015年得到的社会捐赠(含资金、物资)情况(单位:万元)
3.养老院的营业收入与利润
2015年,这174家养老院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74.52万元,其中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3万元和1520万元,标准差为216.27万元。平均营业收入最多的是公建民营养老院,达331.76万元,民办养老院以平均160.59万元居第二,公办养老院平均为126.17万元,居第三位。
公办养老院、公建民营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2015年营业收入最少的分别只有6.8万元、4.37万元和3万元,不仅营业收入绝对额都很少,而且差别不大。但是,营业收入最多的分别达到500万元、1500万元和1520万元,差距就比较大了,年营业收入最多的出现在民办养老院。
总体上看,126家养老院全年的利润总额只有2011.60万元,平均利润只有15.97万元,其中最多的一家养老院也只有180万元,更有15家养老院的利润为负,最多的负130万元。赢利情况稍好的是公建民营养老院,年平均利润为27.68万元;公办养老院次之,年平均利润为17.8万元;民办养老院的赢利情况最差,年平均利润只有12.98万元(参见表3)。
表3 2015年不同性质养老院营业收入与利润比较(单位:万元)
四
养老院入住率与入住老人情况
1.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情况
在调查的332位院长所在的养老院中,入住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院有306家,占全部被调查的养老院总数的92.2%,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为22595人;平均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为73.84人,平均占入住老人总数的63.6%;每家养老院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数在1人到380人不等,占入住老人总数的比重在1.5%和100%不等。可见,不同养老院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多少和所占比重的差别是很大的。
在被调查的养老院中,有303家养老院入住有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收住有高龄老人的养老院占全部被调查养老院总数的91.3%,入住高龄老人总数为19270人;平均入住的高龄老人数为63.6人,高龄老人数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比重平均为44.09%。其中,入住高龄老人最少的养老院只有1人,最多的则达400人,高龄老人数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比重,则在1%和100%之间不等。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公办养老院、公建民营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从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情况看,116家公办养老院平均每家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51.31人,平均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34.35%;27家公建民营养老院平均每家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107.70人,平均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61.36%;163家民办养老院平均每家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84.26人,平均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60.10%。
从入住高龄老人的情况看,118家公办养老院平均每家入住高龄老人45.50人,平均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33.03%;28家公建民营养老院平均每家入住高龄老人94.29人,平均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50.18%;157家民办养老院平均每家入住高龄老人71.73人,平均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51.31%。
入住的高龄老人所占比重最高的是民办养老院,公建民营养老院稍低一点,公办养老院最低。同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全部入住老人总数的比重一样,公办养老院入住的高龄老人所占比重也大大低于民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且相差相当大。
2.入住率或床位空置率
数据结果表明,320家养老院总共拥有养老床位69202张,平均每家养老院216.26张;总共入住老人45221人,平均每家养老院入住老人159.52人,养老床位入住率为65.35%,换言之,养老床位的空置率为34.65%。
公建民营养老院以平均228.15张养老床位、平均入住老人168.79位老人,入住率为73.98%,位居养老床位利用率第一名。
公办养老院以平均198.41张养老床位、平均入住134.54位老人,入住率为67.81%,居养老床位利用率第二位。
民办养老院以平均228.15张养老床位、平均入住141.75位老人,入住率为62.13%,居养老床位利用率第三位。即使养老床位利用率最高的公建民营养老院,养老床位的空置率也超过了1/4。
而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养老院来看,养老床位的入住率或利用率水平差别不是很大。中部地区养老院以平均231.27张养老床位、平均入住155.09位老人,入住率为67.06%,居第一位。东部地区养老院以平均221.85张养老床位、平均入住144.72位老人,入住率为65.23%,居第二位。西部地区以平均197.32张养老床位、平均入住127.13位老人,入住率为64.43%,居第三位。
五
养老院护理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从我们前期的调研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看,一方面养老院护理人员紧缺,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十分紧缺,但因为待遇低、上升空间有限,劳动强度又大、工作时间长,养老院招人难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养老院本来就不多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具有护理职称的护理人员不断流失,要留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就必须提高待遇和福利水平,而这又不可避免地增加养老院的人工成本,导致老人入住费用的上涨。
1.护理人员情况
从312家提供护理人员情况的养老院来看,平均每家养老院有护理人员22.90人,中值为17.5人,其中护理人员最多的达到100人,但最少的只有1人,差距相当大。
从总体上看,无论从平均拥有的护理人员数来看,还是从平均具有护理职称的护理人员数来看,公建民营养老院都是最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建民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不仅比民办养老院要强,而且强于公办养老院。
从不同性质的养老院来看,平均每家养老院拥有护理人员,公建民营养老院最多,为31.43人;公办养老院最少,为18.4人;民办养老院居中,为24.66人。
在护理人员中,具有护理职称的护理人员,平均每家养老院为8.02人,相当于平均每家养老院护理人员数的35%。其中:公办养老院平均每家具有护理职称的护理人员为6.11人,大约相当于公办养老院平均拥有护理人员数的33.2%,低于平均水平;
公建民营养老院平均每家具有护理职称的护理人员为14.14人,大约相当于公建民营养老院平均拥有护理人员数的45%,高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民办养老院平均每家具有护理职称的护理人员为8.35人,大约相当于民办养老院平均拥有护理人员数的33.9%,也低于平均水平。
2.志愿者队伍
目前我国只有约40%的养老院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其中,30.3%的公办养老院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41.4%的公建民营养老院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45.0%的民办养老院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可见,民办养老院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公办养老院,也高于公建民营养老院。
36.7%的东部地区养老院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养老院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3.0%和38.8%。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养老院,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的比例反而低于西部地区,更大大低于中部地区,其中的原因很值得研究,更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从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的129家养老院看,62%的养老院志愿者人数在50人及以下,23.3%的养老院志愿者人数在51~100人,10.9%的养老院志愿者人数超过了100人,另外还有3.9%的养老院志愿者人数不详。近2/3的养老院的志愿者人数在50人及以下。
我国养老服务,必须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发展志愿服务,不仅仅有一个壮大志愿者队伍的问题,也有一个提高志愿者素质,特别是护理服务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后一点可能更重要。
六
调查发展与简要讨论
1.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失能老人所占比重明显低于民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
从调查的结果看,目标入住人群为“面向社会上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院占50.6%,超过了养老院总数的一半。公建民营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以失能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比重,分别为63%和73.5%,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但是,公办养老院以失能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比重仅仅为25.8%。
大量的其他调查也说明,一些民办养老院实际入住的老人中失能老人所占比重甚至超过80%,民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入住的失能老人比重远远高于公办养老院。公办养老院以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超过80%,这同公办养老院承担着政府的“兜底”职能是分不开的。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多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公办养老机构的这一职能定位必须调整。公办养老机构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建设成医养结合型的、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科”型养老机构,重点为“三无”和“五保”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2.个别民办养老院基建和配套设施等前期投入过大,给运营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调查发现,完全新建和部分新建院舍的养老院,平均基建费用为1308.39万元,其中花费最少的只有10万,花费最多的则达1亿元。可见,新建养老院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但个别民办养老院的基建费用达1个亿,这还是相当惊人的。
配套设施的投入情况,同基建费用的情况很类似,新建或部分新建养老院的配套设施费用,平均为472.6万元,其中配套设施费用最少的只有5万元,最多的则达到8000万元。同基建费用一样,配套设施费用最多的也出现在民办养老院。
公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的基建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民办养老院的基建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除了政府提供的建设补贴外,基本上靠自筹。正因为这样,民办养老院投入巨量的基建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从开办养老院一开始,往往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给养老院日后的正常运营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3.租赁院舍开办养老院的不仅仅是民办养老院,租金的不断上涨成为养老机构的沉重负担
公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租赁的院舍主要是公有房产,民办养老院租赁公有房产的也不少,但其中最多的还是民房。租赁房屋经营的民办养老机构,主要依靠收取入住老人服务费用维持日常运营,租期短、装修改造和维护费用高,随着租赁费用和人工成本逐年递增,赢利能力下降,运营发展比较困难。
在实地调研时,养老院院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反复强调,近年来租金不断上涨,给养老院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些民办养老院甚至感到不堪重负。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甚至为减少租金支出,几年内多次搬迁,正常的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
4.养老院院长队伍出现的新变化
调查发现了两点,一是养老院院长的年龄结构,虽然近70%的院长年龄在36~55岁,但出现了“两极化”现象,其中一极是好的迹象,25岁以下年龄组尽管人数不多,但说明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开始涉足养老服务领域,并担负起养老院院长的重担。另一极则是令人忧虑的现象,61岁及以上年龄组的院长所占比重达到3%。因而,养老机构、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有意识地加强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培训和人才储备工作。
二是拥有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院长,合计达70.2%,这说明养老院院长的总体文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养老院院长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是不错的,是发展我国机构养老可以依赖的一支重要力量。
5.养老机构赢利能力过低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目前48.1%的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为基本持平,32.5%的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有赢利的仅占19.4%。
养老院赢利能力下降,部分养老院尤其是部分民办养老院亏损运营,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养老机构赢利能力过低的原因是复杂的,造成这么多养老机构负债经营、亏损运营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有待多方合力、多措并举。
但是,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是一项准公益性的、带有某种福利性的“事业”,不可能是一种投资回报快、利润率高的产业;
二是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既是为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尽快补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民生短板,也是充分考虑到养老机构赢利能力低、投资回报周期长这一特点,因此落实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上不应该打折扣,要扎扎实实落地。
6.国家有关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政策落地难
许多民办养老院反映,养老院开办多年了,甚至十几年了,至今也没有得到政府应该提供的建设补贴。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的地方是限于财政紧张,有的地方则设置了许多门槛,达不到其要求的就得不到政府建设补贴。当然,这些门槛有些是合理的,比如严格的消防设施设备要求,但也有的门槛显然过高,一般的民办养老院很难达到要求。
国家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服务,出台了许多支持和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对民办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营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但是,这次调查发现,有近47%的民办养老院没有得到政府的建设补贴(投资补贴),38%的民办养老院没有得到政府的运营补贴。但地方政府为民办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方式,也存在变相降低标准、发放不足额的问题。主要是虽然出台了按床位数发放建设补贴的标准和按床位数发放的运营补贴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实际发放数远远低于规定的标准。
7.养老床位空置率高的原因分析
过去的几年,我国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是一个好的势头。但是,本次调查再次证实了一个事实:宝贵的养老床位大量空置。统计数据表明,本项调查的养老院,超过1/3的养老床位实际上处于空置状态。
之所以出现大量养老床位的空置,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养老机构的布局不合理。我国老年人养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能够就近可及地接受养老服务,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实际上,目前养老床位空置率比较高的,相当部分就是城市远郊区的养老院。
第二,一些养老机构的定位不合理,主要是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近年来,一些民间资本,尤其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养老机构建设,建了一批豪华型的、超大规模的养老机构。但入住的老年人很少,出现了大量的养老床位空置。
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篇5
政法学院 2013级法学2班 刘玉良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对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出发,根据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阜阳市市辖三区有序推进阜阳市养老体系建设提供方向。
关键词:养老机构 发展情况 问题 措施 规划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如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机构。为了全面了解阜阳市市区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情况,由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到阜阳市市辖三区开展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情况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阜阳市市辖三区的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养老机构的分布情况
据统计,阜阳市市辖三区共有养老机构68家,其中:颍州区25家,包括市区9家、辖区各乡镇16家;颍东区23家,包括市区2家、辖区各乡镇21家;颍泉区20家,市区2家、辖区各乡镇18家。(具体见下图)
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分布情况2520151050颍州区92颍东区2颍泉区251623212018全部市区辖区乡镇
(二)养老机构的举办主体
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举办主体主要有公办、民办两种类型。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包括国办养老机构(主要指由民政部门管理的老年社会福利院)、集体办养老机构(包括城镇集体举办的福利院、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是指由民间资本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养老机构。总体上看,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举办主体还比较单一,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市辖三区68家的养老机构中,11家由区政府举办,53 家由乡镇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还为数很少,只有 4家。(具体见下图)
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举办主体41153政府部门乡镇社会力量
(三)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
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和股份制等几种类型。和举办主体相关联的是,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运行模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公建公营为主,区政府举办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一般都是事业单位登记,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乡镇举办的福利院(敬老院)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登记为事业单位的不多,但其性质仍然是事业单位的性质,一般都自收自支;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属于公建民营性质,如颍泉区的滴水梅老年公寓等,但为数还不多。股份制模式经营的老年机构在阜阳市市辖三区还没有出现。
(四)养老机构的登记情况
阜阳市市辖三区68家养老机构中,已经登记并取得养老机构许可证的有12家,其中颍州区有4家,颍东区有3家,颍泉区有5家;未登记的56家,在未登记的养老机构中,乡镇敬老院50家,政府部门举办的养老机构有4家,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2家。
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登记情况分布图534未登记 56颍州区 4颍东区 3颍泉区 556
(五)养老机构的规模
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规模总体偏小,三区68家养老机构,总床位数4620张,平均每家床位数67.94张。其中规模最大的为颍州区的阜阳市老年公寓,共拥有500张床位,各乡镇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大多为50张。
(六)养老机构的人员情况
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配置存在着人员数量少、年龄大、素质低等问题。一是数量少。全市养老机构中,平均每1位工作人员要服务12名左右的老年人。如果将临时工排除出去,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拥有量更为有限。这种人员配置必然会使养老院中必要的技术分工无法形成,必须是一人身兼数职,才能做好工作。二是年龄大。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 55.6岁,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3.5岁,年龄偏大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素质低。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一般都是高中学历以下的。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中,只有少数人是护理专业毕业或经过护理培训,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七)养老机构的设施
由于部分养老机构已开设多年,加上受场地、房屋条件和经营理念的限制,一些设施没能得到及时更新,显得较为陈旧,而无户外活动场地和绿化的养老机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满足不了入住老人户外活动和绿化的基本需要。同时,大多数养老机构医疗条件差,大多没有设立医疗服务站,老年人就医比较困难。
(八)养老机构收费情况
养老机构的收费主要包括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等,收费标准按照
属地原则进行管理,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由当地物价部门审核,对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其床位费和护理费等收费标准根据设施条件、服务项目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单位自主确定。
床位费:养老机构按其机构性质划分,可分为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养老机构。福利性养老机构(即国办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机构,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费根据每一个养老机构自身的设施条件,其收费标准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物价、财政、民政部门核准并备案,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收费标准可根据实际成本适当高于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每个养老机构内部的床位费也有一定的差别,按房间设施标准收费。
护理费: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物价局核定的分级护理费标准收费,各地收费标准有所差异。其中三级护理费每人在80-150元/月,二级在150-300元/月,一级在250-400元/月,特级在450-600元/月水平。乡镇敬老院按照护理等级、敬老院等级和服务内容等实际运营成本核定收费标准。
伙食费:各养老机构的伙食费标准不同,主要有包月和点菜两种形式,而且提供的伙食种类以及内容也有差异,伙食费一般每人在200-0400元/月。部分养老机构会将伙食费与床位费放在一块收取。
二、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机构登记问题。养老机构登记问题是目前阜阳市市辖三区
养老机构管理上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阜阳市市辖三区有56家养老机构未登记。由于未登记,养老机构就不能成为法人组织,这给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今后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不便。在调研中,我们着重了解和分析了养老机构未登记的主要原因。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民政部于1999年发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是养老机构登记管理的法律依据。但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福利机构的设置审批没有列入许可范围,也没有列入取消的范围,单位或个人要申办福利机构,如何来办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明确,使得养老机构登记法律依据,也缺乏具体操作办法。二是许多养老机构不符合登记条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养老机构是由一些老建筑物改建而来的,设施简陋,大多不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即使是新建的,也没有严格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因此,许多养老机构不符合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安徽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安徽省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此外,大部分养老机构不具有房产证、土地证,消防设施缺乏,很难取得消防许可证。三是一些同志对养老机构登记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有些人事部门和乡镇领导、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对养老机构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养老机构登记可有可无,积极主动去登记的意识和行为缺乏。
(二)养老优惠政策问题。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阜阳市出台了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些意见对促
进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养老事业的发展。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养老优惠政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政策优惠力度不够。比如民福字〔2014〕16号文件规定,“财政部门对新建、扩建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50至100张、100至200张、200张以上的,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按照核对的床位数,分别给予一次性不低于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每张床位建设补贴”这一标准,较之于同类城市还是很低的。二是许多优惠措施落实不到位。各个相关文件虽然在税收、土地、信贷、水、电、气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制定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优惠政策落实难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调研中发现,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除水电费执行民用价格外,床位补助、税费减免基本没有落实。公用基础设施中的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的免收以及减半收取通信费、视听费等政策也未落实。此外,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划拨费用远高于当地创办的民营医院、民营幼儿园;当养老机构向金融机构贷款时,利息等同于商业贷款,导致资金的筹集成本过高。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问题的存在,使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不被看好,从而严重制约了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机构的发展。
(三)养老机构规划问题。目前,阜阳市市辖三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没有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三区没有一个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总体布局规划,使得养老机构建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和人为性,也导致了养老机构的用地没法得到保证。受规划影响,一些开始筹建的养老机构却不能如期开工。此外,由于养老机构未能像学校、幼儿园、菜场等纳入
小区建设的配套规划之中,使得养老机构建设缺乏刚性规定,造成养老机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四)对养老机构的指导问题。目前,我国从上到下,政府机构设置呈倒金字塔型,上层机构设置比较健全,越到基层,机构设置越不健全。从福利机构管理来看,民政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在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都有专门的业务处室,但是到市级及市级以下的民政部门,都没有了专门的处室,使管理上明显得处在人手紧张的状态,影响了基层民政部门对福利机构的业务指导,养老机构的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缺乏老年人入院审核机制。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是公共资源,在目前供少于求的情况下,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为了体现公平,对哪些老年人可以占用这些资源,应该有一个审核机制。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审核机制。二是缺乏养老机构的管理标准。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民政部曾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对老年人福利机构内部管理提出了具体标准,但阜阳市尚未制定符合本实际的养老机构管理标准,各养老机构更是没有具体的管理标准。另外,阜阳市虽然有护理收费标准,但却没有护理工作标准,使得老年人在缴纳了一定的护理费后,却不知可以享受哪些标准的护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服务的监督和纠纷的处理很不规范。三是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对养老机构缺乏监督考核,养老机构在内部管理上缺乏目标和动力。
(五)队伍建设问题。养老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素质低、护工招聘难,培训少,待遇低等方面。首先是
管理人员素质低。大部分乡镇敬老院、部分市区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比较低,乡镇敬老院都是乡镇的一些二线人员和干部调整后不好安排的人员担任,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工作中缺乏前瞻性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次护工招聘难问题。由于养老机构的护工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本地人多数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当护工。养老机构不得不考虑招聘外地护工。然而,外地护工的流动性很强,基本上都留不住。频繁地更换护工给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即使有护工愿意留下来,也因为本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等问题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第三是在职护工培训少。一般而言,各个养老机构在护工上岗前会进行3天的职业培训,授课内容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衣物换洗、褥疮护理、床上洗头等基本的护理技能等。然后就是边做边学,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培训,导致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单
一、档次较低。
三、解决措施
(一)强化责任。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政府扶持和推动是关键。毫无疑问,扶持和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制定养老服务规划、制定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加大基本养老服务投入以及养老机构规范管理等方面。
1、加强规划。一是制定养老机构发展总体规划。要按照统筹考虑,超前规划的原则,在科学分析老年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全市养老机构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制定养老机构发展布局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原则,将养
老机构建设优先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统筹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合理配套各类资源,适度提出发展指标,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为未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预留空间。三是整合乡镇养老资源。按照盘活存量,发展增量的原则,对现有的乡镇敬老院等养老资源进行挖潜、整合,改变一乡一镇必须建一个敬老院的传统做法,按照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对乡镇进行划片区,按片区对养老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可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档次,吸引更多的乡镇老年居民入住养老机构。
2、完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的文件精神,结合阜阳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周边城市的做法,调整市政府《阜阳市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补贴与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有关优惠政策,提高财政对新增养老床位的补贴力度。为了确保其他优惠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建议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对银行贷款、土地、水电、煤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出台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大督察力度,确保有关优惠政策能得到落实。
3、加大投入。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理所当然地要加大投入,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增加经费安排。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应增加财政对福利事业的投入比例,发挥财政投入对国有福利机构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发行社会福利彩票,筹集更多的福利资金。二是要带头兴建一批养老机构。重点要建设一批爱心护理院、精神病、老年痴呆症病人收养院,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
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三是要保证公办养老机构的合理费用支出。公办养老机构应主要面向低收入的、难以被市场接纳的困难群体,但一些地方为解决机构养老资源不足和经费问题,将部分福利设施向养老市场开放,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入住对象不管贫困与否不做甄别。由于其建设是国家投入,起点高,设施好,部分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经营成本低,给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造成一定的压力,竞争没有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要保证公办养老机构的合理费用支出,引导面向贫困老年群体提供服务,保障这些老年人的权益,解决不能由市场手段解决的问题,为民办机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
4、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针对目前各级民政部门缺乏对养老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的机构、人员的现状,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市、县(市、区)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的要求,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二是出台规范性管理文件。针对目前对养老机构缺乏规范管理的状况,争取起草出台《阜阳市城乡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暂行)》、《阜阳市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基本标准(暂行)》,对全市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进行规范。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完整的福利事业管理主体应该由三个层面构成: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福利机构,行业组织的角色是无法替代的。行业组织作为机构的代表,更了解机构的现状和需求,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具有针对性,对机构诉求的反应会更快。因此,要筹建阜阳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通过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研究制订统一的机构管理流程、服务规范、示范文本、行业公约和老年人入院评审制度等。
(二)落实登记。做好养老机构登记工作,是当前促进和规范养老机构管理的重要工作。一是做好乡镇敬老院的登记工作。积极主动协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好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下发的《安徽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细则》精神,按规定做好乡镇敬老院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二是做好民办养老机构的登记工作。对未登记的民办的养老机构,要按照《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指导意见》(民人字[2012]129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登记;如不符合登记条件的,要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在整改后办理登记手续;如果整改后仍不符合登记要求的,要责令其停业。
(三)提高素质。加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一是逐步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人到养老机构来工作,是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比较低,特别是乡镇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护理人员的收入,更是低于一般职工的收入水平。因此,要逐步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二是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探索建立全市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对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机构管理、护理
知识与技能的岗前培训、日常定期培训与轮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三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在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不仅要从实际出发,聘用一些成本相对比较低廉的临聘人员,而且还要着眼长远,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
四、当前要做的几项主要工作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当前,阜阳市市辖三区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养老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考虑到未经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收养对象的生命安全,做好这类养老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对养老机构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建议,结合落实省《安徽省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安徽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全市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加强养老机构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以各市辖三区为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所属区域内所有养老机构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特别对基础设施、收养条件、消防安全及经营资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逐项查清查实,依据相关法规,提出处理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收养对象生命财产安全。对消防部门确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短期内无力整改的民办养老机构予以撤销登记;对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的,要限期整改,逾期或拒不整改的,予以撤销登记;对未登记的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要督促其履行注册登记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要求其按规定整
改,在整改后纳入登记管理。对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加强具体指导,逐个研究对策,逐项落实整改。
在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中,既要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又要顾全稳定大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和当事老人及经营者的理解支持。涉及民办养老机构撤销、取缔后老人转移安置问题,一定要审慎行事,稳妥处置。
(二)提高对养老机构的补助标准。阜阳市在2011年已经出台了《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促进养老机构建设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这些优惠政策中,除了对养老机构的财政补助力度不够大之外,其他相关内容还没过时。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建议由民政局和财政局一起研究提高养老机构补助标准,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由两家联合发文,出台提高养老机构补助标准的文件,并对新增养老床位的补贴范围、标准、补贴申请和下拨办法进行具体规定,使对新增床位的财政补贴能够落实到位。
(三)出台规范养老机构管理的办法。在对养老机构普查的基础上,对如何规范养老机构管理进行专题调研和研究,争取明年起草出台合理高效的《阜阳市城乡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暂行)》、《阜阳市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基本标准(暂行)》,对阜阳市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①周云,陈明灼.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研究[J].人口学刊,2007
养老机构分析 篇6
1、中国老龄化情势严峻,养老资金与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巨大
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3.5亿。老年人口增速加快,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和社会影响已经凸显。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政府建设的福利性养老院难以满足需要,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
据民政部测算,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市场需求是8000多亿,现在仅满足基本需求在1000亿左右,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披露研究结果认为,目前中国养老金缺口则高达1.3万亿。
2、养老观念的转变让异地养老成为当今老年人的重要选择 ?
老年人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老人成为“空巢家庭”的现实和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转变,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养老、异地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3、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到 2020 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而老年人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具有较强的购买力。
巨大的现实需求与长期的未来需求和极度缺乏的市场供给之间产生的矛盾,使养老旅游度假区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具投资机会和市场潜力的项目之一。
二、养老旅游政策解读
1、社会化养老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社会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包括对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加养老项目信贷投入,提供优惠利率,给予贷款贴息等。
2、各地政府也充分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种养老服务业支撑政策,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的将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目标考核责任内容,出台了优先供地、税费减免、床位补贴、培训支持等措施。
三、养老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分析
我国养老旅游度假区的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主要发展模式。
1、候鸟式养老模式
候鸟式养老是中国发展较早的异地养老模式,主要有海南岛的冬季养老基地和北方滨海地区的夏季避暑养老基地,在成都、武汉等城市周边风景秀丽的地方也有所分布。还出现了连锁发展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置换等模式优化,使老人有机会进行异地旅游、疗养。客户以健康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为主,优点是环境优美、灵活性强,缺点是季节性强、便利性不足。
2、居家式养老模式
以养老和地产结合的居家式养老模式,与其说是养老度假,不如说养老主题地产更为贴切。居家式养老往往以养老住宅、养老别墅等地产大盘的形式出现,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周边居多,但大部分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均只是“养老住宅的提供者”,还没有成为“养老服务的供给者”。
3、疗养型养老模式
疗养型养老度假模式更加关注老年人健康方面的需求,通过与专业医疗机构、康复疗养机构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体检、老年特色疾病的照料看护、病愈的康复疗养等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身体健康欠佳和对健康格外关注的老年人为主。该模式能够提供高收益的附加服务和衍生健康产业链,对
医疗康复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也较高。
4、立体化养老模式
以北京太阳城为代表的大型综合养老度假模式,包括住宅、老年大学、购物中心、酒店、医院、康体娱乐等多种业态,在盈利模式上“居家养老住宅销售+养老地产持有经营+综合性商业租售运营”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是一个以养老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模式。该模式综合性强、面向群体广、配套服务完善,但投资规模大、对开发商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要求比较高。
5、农家休闲养老模式
农家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型、旅游休闲型相结合的农家寄养式异地养老模式,代表有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老人与农户签订协议,长期寄养在农户家中,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服务水平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
五种模式在产品特色、目标群体、盈利模式上有所差异、各有所长。前两种目前较为普遍,竞争较为激烈,后三种则刚刚起步,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四、养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策略建议
根据区位交通、发展环境、场地规模、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选择适合的养老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做好“四个结合”,即:
1、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结合专业化是指大到旅游度假区的功能规划与项目设置,小到卫生间、马桶、淋浴、呼唤设施、室内颜色等细节的无障碍设计,无不深入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生活需求和心理感受,为老年人提供身心照料。综合化是指养老旅游度假区可以因地制宜的和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镇等有机结合,既能够扩大市场目标群体,开展多元化经营,规避市场风险,又能够让旅游度假的老人能够和年轻人保持接触,保持身心健康。
2、公益性与市场化的结合依托养老旅游度假区较为完善的养老配套,适当开展公益福利性的非营利性养老项目,是企业回报社会、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而将医院、老年大学、休闲娱乐中心、福利性养老院等综合养老设施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独立运营,争取政府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采取“公助民办”的方式,降低开发运营成本。
3、地产销售与多元经营的结合从养老旅游度假区开发实践来看,单一的持有经营模式由于投资大、回收期短、运营成本高,目前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养老度假与地产开发联姻,从而快速的回收资金,为项目的正常运转和持续经营缓解资金压力,是经过实践检验较为成熟的模式。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开发多元化的养老衍生产品,从资本运作、金融创新、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突破,建立综合性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