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共3篇)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篇1
2003年以来, 上海、南京、宁波、杭州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为缓解老年服务供需紧张的矛盾, 积极探索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并积极探索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 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在推行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一、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 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第三部门” (third sector) 等。非营利组织具有多角度的定义,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为: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公共部门的组成部分, 组织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营利, 依靠会员缴费、捐赠者资助、政府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完成组织使命, 具有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合法地位的特点。
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 以居家养老为形式, 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 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 是指非营利组织依法通过相应途径, 并以多种方式, 参与居家养老管理并提供相关服务, 从而增加社会和公众养老服务的行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主要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大类。第一, 非营利组织直接参与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上, 通过承包政府的居家养老项目为老人提供服务。参加听证会,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参加居家养老保障方面的听证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通过参加涉及养老保障的相关会议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第二, 非营利组织间接参与居家养老。即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向政府建言献策及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案例分析
(一) 泰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预测, 到2020年, 泰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由2010年底的81.92万人上升到113.8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比重将由14.84%上升到19%, 年均增加3.19万人。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52.7万人, 2050年达到160.6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5.2%和27.9%。
由于老年人口总量的大幅增加, 使得泰安市老年抚养比将迅速上升。据预测, 2015年该市老年抚养比为26.61%, 平均3.8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个老年人, 比2010年提高6.69个百分点。2020年老年抚养比将达到31.53%, 2030年达到45.08%, 2050年达到52.54%。
同时,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老年群体日益高龄化, 大部分亲缘家庭将呈现4:2:1结构, 即一对夫妇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要照顾四位老人, 使得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 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但目前, 泰安市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107个, 养老床位1.5万张, 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占有床位仅有18.3张, 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
(二) 泰安市泰山区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目前, 泰山区71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13处养老机构、23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家农村幸福院和82家卫生医疗机构全部纳入“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迈入智慧新时代。
“12349”, 是泰山区投资一百五十多万元, 高标准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辖区老人需要帮助时, 只需拨打‘12349’, 服务就送到家, 极大地方便老人生活。该信息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方式, 由泰山养老护理协会提供服务运营保障, 具备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管理和民政业务咨询三大功能。
针对老人需求, 泰山区依托泰山养老护理协会, 汇集服务人员四千余人, 为全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健康医疗、法律和民政业务咨询等无偿、低偿、有偿志愿服务四大类三十多项基本为老服务项目。其中, “一家通”手机定位围栏服务, 为生活困难的1500名老年人免费发放具备GPS定位功能的“一家通”老人专用手机, 实现轨迹记录、围栏和实时定位。当老人出现迷路、失踪等情况时, 对其进行定位和活动轨迹查询。特别是, 可根据子女要求设置围栏, 划定特定的生活范围, 当活动范围超出时, 信息平台及其子女就会及时收到告警提示短信, 方便掌握老人的生活轨迹。“健康宝”远程健康监测服务, 以血压仪、血糖仪、心电仪、血氧仪、体温仪为采集终端, 通过后台数据处理平台和健康医疗机构, 为老人提供健康分析及诊疗建议。家居安防服务是在有需求的老人家中, 安装家庭监控摄像头和家庭门禁红外设备, 通过手机查看家庭实况, 查看老人安危, 如判断有问题, 可及时报警并上门核查。关怀提醒服务可设置生日提醒、服务预订、健康信息等定期关怀提醒五项功能。
三、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选择服务机构单一, 双向选择余地小
部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对服务机构实行招投标, 限定一个行政区只能有一家服务企业的做法不适应当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易引起行业垄断, 服务对象没有主动选择权, 存在不满情绪。如泰山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承担着只有泰山养老护理协会一家非营利组织来提供, 老年人没有选择权。同时, 由于存在可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竞争不足的问题, 带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服务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合肥市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 就遇到可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竞争不足的问题, 致使政府购买价高于自费价, 如自费做按摩是40元一次, 用服务券却要80元。
(二) 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专业性不强
一方面, 非营利组织中现有的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目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多为40~50岁的下岗职工或者是农村务工人员, 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专业服务知识, 虽然在上岗之前, 当地民政部门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但这些培训仅仅是一种上岗人员的短期培训, 专业性不强, 不系统、不连贯。另外, 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 非营利组织不能对从业人员进行连续性的专业技术的培训。
另一方面, 专业人员加入居家养老服务的热情不足。由于缺乏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非营利组织资金不充裕, 没有充分的资金吸引专业人才的进入。另外, 因为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 某些具有专业经验的年轻人认为给老年人服务低人一等, 而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活动。
(三) 非营利组织运行资金不足
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单一, 后劲不足。目前政府和民政部门对居家养老的投入是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 这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来说力量还是台下的, 无法起到更好的效果。在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所需经费中, 发达国家政府的投入一般占服务资金构成的50%以上, 而当前我国政府的投入不超过30%。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资金来源, 除了政府支持, 大部分就是来源于社会各界力量的捐助、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 以及社会组织或个人组织成立的慈善基金, 不能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 监督与评估机制还不完善
政府在与非营利组织签署购买服务合同时, 虽然也包括了评估与监督内容, 但科学性与针对性不足。据一些行业协会反映, 在购买服务的价格评估上缺少标准、随意性过大, 事后对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的评估也失于空泛与粗疏。目前各地基本没有建立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机制, 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使得一些社会组织在提供居民养老服务时有机可乘, 以次充好, 导致公共服务品质下降, 使得民众对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的公信力下降。此外, 现有评估体系对服务对象的意见重视不够, 缺少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绩效评估。
四、优化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
(一) 推行双向选择
鼓励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非营利组织统一在市民政局进行备案, 让老百姓自主选择服务机构, 服务机构也可自主选择服务区域, 实现双向选择, 这样更有利于市场化运作及管理。同时, 纸质服务券可换成电子服务券, 减少印刷成本并方便使用;服务券的使用由仅在本区使用逐步向全市通用发展, 促进服务机构间的有序竞争。
(二) 推动非营利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化
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强、服务水平一流的专业化队伍是决定非营利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在组织运行中最薄弱的一环。而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教育体系是建立素质高、技术强、服务水平一流的专业化队伍的必要前提。因而非营利组织应当尽快建立起正规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在社会范围内引入专业护理人员, 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梳理诚信服务理念、教授基本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 培养复合型服务人员, 全面提高为居家老人服务的服务水平。针对需求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类型服务项目的培训, 如针对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实现对其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紧急救援。实现全国统一的考核制度, 社会人员通过统一的入职资格考试后, 颁布合格证书, 从而获得就职资格, 方可从事服务工作。
(三) 增强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
解决资金问题, 是解决非营利组织瓶颈的关键, 保障固定的资金来源, 确保充足的资金, 是非营利组织得以发展和运行的前提条件。非营利组织除了接受政府拨款外, 还应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在政府资金投入日益减少的背景下, 非营利组织必须转变过去完全依赖政府的思想。非营利组织要想维护正常的运转, 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营销理念。可以通过与营利组织合作的方式, 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价值。另外, 非营利组织不断宣传自己, 加大宣传力度, 传播组织的思想理念和自身价值。获取社会的认可, 拓宽更多资金来源渠道, 发觉并社会慈善捐款。养老是个全球问题, 国外有许多非营利组织从事助老服务, 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和这些组织进行联系, 争取获得如基金会这类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机会, 取得资金的提供和支持。
(四) 建立科学评估与监督体系
一是善于积极调动社会公众、大众媒体的监督力量, 运用电子政务方式, 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网络平台, 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事宜, 并能实时查询相关信息, 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行为透明化。同时, 引入第三方监督, 防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对承接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推行财务报告公开制度, 并由第三方进行审计。
二是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 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必须公开自身的相关信息, 诸如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等, 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对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表现进行统一评价, 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是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指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因此, 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所签订的购买合同中, 需细化购买服务的数量、质量和费用标准, 并确立量化的参照值, 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范炜烽, 祁静, 薛明蓉, 郑庆, 甘筱敏.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科学决策, 2010 (4) .
[2]王靖.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研究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14.
[3]林闽钢.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着力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2-07.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篇2
问题1:财务并表
A公司收购了一家公立医院后,公立医院改制为有限公司,但仍然为非营利性医院。A公司能够控制该医院,但由于非营利性医院不能分红,请问这种情况下是否影响A公司合并该医院的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对该非营利性医院进行会计核算?
在实务中,拟上市公司(或其改制前的原集团公司)举办的学校、医院等主要有两大基本类型。
一类是国有企业举办的主要为内部职工及其家属提供服务的学校和医院,属于以往计划经济下“企业办社会”模式所遗留下来的社会职能。如前所述,在改制设立拟上市公司时,对此类社会职能通常需要予以剥离,不进入改制后新设的拟上市公司,也不纳入拟上市公司的申报财务报表中。
另一类是企业作为投资举办的非公立(民办)学校和医院。这类学校和医院对外提供服务,并就其所提供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向接受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企业出资举办此类学校和医院的目的,一是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以及通过举办专业设置与本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的学校,达到为本企业储备后续人力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获取投资回报的考虑。
对于上述第二类学校和医院是否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同样应当以控制是否存在为基础进行判断,即本企业能否控制所举办的学校、医院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据此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由于学校和医院的特殊性,企业和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关注构成“控制”的另一项标准,即能否从所举办的学校和医院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以及经济利益的获取方式。
我们理解,“控制”的定义中所称的经济利益,是指在企业扣除负债后的剩余净资产中所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基于权益持有者的身份而享有的剩余权益和承担的剩余风险,而不包含基于所提供的管理服务和财产出租而收取的管理费和租金等形式的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民办学校的章程必须载明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同时还对出资者取得回报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例如规定了在确定出资人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回报的比例时应考虑的因素;要求向社会公布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和财务状况;要求将民办学校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所作出的出资人取得回报比例的决定报审批机关备案;以及规定了八种出资人不得取得回报的情形等。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规定:“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国家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并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因此,企业出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医院均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这一类别划分应当在相关机构的章程(或具有类似效力的文件)、办学许可证(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予以明示。对于营利性的学校和医院,由于其以营利为目的的特征与一般企业一致,因此通常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非营利性的学校和医院通常被界定为民间非营利组织,除了出资人不能从其办学结余或经营结余中取得回报之外,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而不能由出资人收回。所以,非营利性学校和医院的出资人即使对该学校、医院的财务和经营运作方面的政策具有决定权,也是不能从该学校或医院的财务、经营活动中获取构成会计准则意义上的“控制”所需的经济利益的。因此,非营利性的学校和医院通常不能纳入出资人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对于营利性的学校和医院,其本质上属于企业,出资人在判断是否可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时所考虑的因素与一般的被投资企业相同。
上述为判断民办学校和医院能否纳入出资人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一般原则,实务中不排除出现某些例外情况,因此需对所涉及的所有相关规定予以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
但上述观点在新修订的合并报表准则生效后是可能改变的。因为新的合并报表准则判断控制权的三要素之一是“可变回报”,而“投资方的可变回报通常体现为从被投资方获取股利。
某些情况下,受限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投资方无法通过分配被投资方利润或结余的形式获得回报,例如当被投资方的法律形式为非营利组织时,其盈利或结余往往不能向投资者进行分配。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以投资方的投资目的为出发点,综合分析投资方是否获得除股利以外的其他可变回报,被投资方不能进行利润或结余的分配并不必然代表投资方不能获取可变回报。”因此在新修订的合并报表准则下,对非营利性的医院也是有可能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
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即可变利益实体,又称协议控制,是指被投资企业拥有实际或潜在的经济利益,但该企业本身对此经济利益并无完全的控制权,而实际或潜在控制该经济利益的主要受益人(Primary beneficiary)需要将此 VIE 做并表处理。VIE 架构得到了美国 GAPP 的认可,专门为此创设了“VIE 会计准则”。
除了政策风险,VIE 架构还存在税务和外汇管制风险。税务风险方面,采取 VIE 架构签订协议,将涉及大量的关联交易及转移定价问题及反避税问题,协议的合规性起决定性作用。外汇管制风险方面,通过协议转移内资企业利润至 WFOE,在利润出境时可能面临外汇管制风险。另外,也存在非直接控制风险。由于 VIE 模式下,上市公司对于内资企业没有股权控制,可能存在经营上无法参与和控制经营管理的问题。
问题2: 资本市场对接(定增并购+IPO)
民办教育法修改预期较大、目前情况下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如何通过资本渠道上市或并购?非营利性困局的出口?
近年来,民办教育企业高歌猛进,发展迅速,也因此受到了市场的一致青睐,不少民办教育企业在最近几年里拿到了各类投资人的一轮又一轮的资金支持。尽管如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1995年颁布并经2009年修订的《教育法》第25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的规定,致使截至今日,仍然没有出现通过IPO登录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民办教育企业。
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在2015年12月27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修订案,却对《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了暂缓表决。最新修订的《教育法》删除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业界无不为这一重大突破感到兴奋。笔者认为,《教育法》的修订显示了国家对营利性教育机构的肯定,但营利性民办教育企业的合法化以及原有非营利性民办教育企业的遗留问题解决还需要更具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之前,难言民办教育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已没有法律障碍。
长期以来,受限于《教育法》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的规定,民办教育企业一般需设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方存在获得教育部门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可能。
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负责登记备案。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同时,其章程草案或合伙协议中载明该单位的盈利不得分配,解体时财产不得私分。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同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应当从年度净收益中,按不低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者净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笔者认为,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独创性的提出“合理回报”的概念,且“合理回报”的上限最高可以达到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净收益的75%,该“合理回报”仍然不能简单的与公司的“利润分配”相等同。非营利性企业的举办者可以取得以“合理回报”为表现形式的“收益”并不改变其非营利性企业的实质。
申请上市的企业应当是营利性企业,其持续盈利能力应当是投资者必定会考虑的问题,也是《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及《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要求,而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经营主体的民办教育企业与该基本要求相违背。
民办教育企业在非营利性的限制下,也在不断做出尝试,以寻找通往资本市场的出口。
(一)境外资本市场
以新东方、学而思、弘成教育、环球雅思等为代表的企业因在中国境内上市受限转而谋求在中国境外的资本市场完成上市。
学而思、其主要资产为中国境内的培训学校,实际控制人通过VIE的结构控制境内经营主体并搭建境内、境外红筹结构实现了境外上市。
(二)境内A股市场
尽管目前尚无通过IPO走入中国A股市场的民办教育企业,但我们庆幸看到昂立教育、学大教育通过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装入上市公司等尝试。
新南洋(SH:600661)
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昂立教育(主要为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存在的民办学校)的项目第一次申请被证监会否决,其审核意见包括“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所购买的资产应当属于权属清晰的经营性资产”。昂立教育针对此进行了整改,整改的方式为将旗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交由新设立的经营性教育公司经营或将无法按此整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对外转让,该项目在整改后二次申请中取得了证监会核准通过。
新南洋收购昂立教育的案例一度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不过从后来的问题解决方式看,其规范的方式仅适用于上海地区,地域性太强。
银润投资(SZ:000526)
以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收购学大教育100%的股权。学大教育为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其主要经营资产是中国境内12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截至目前,该项目尚未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笔者认为,证监会对该项目的态度将会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跟踪项目的进展。
(三)新三板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业务经营主体,未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其所从事的业务为“主营业务为面授培训、网络教学、图书策划与发行、咨询服务”。根据华图教育公开披露的法律意见书,华图教育所从事的业务为经营性培训而非民办教育,而由于国务院立法的滞后性,致使工商部门至今未有针对经营性培训业务的经营范围登记。笔者看来,抛开华图教育披露的关于业务合法合规的法律意见中的逻辑问题不谈,作为一个“风向标”,华图教育在新三板挂牌中给与了民办教育企业一个出口指引。
问题3:《教育法》修订后,“非营利性”障碍是否清除?
随着《教育法》的修订,社会上关于民办教育企业登录中国A股市场的障碍已清除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此,却并不这么乐观。
早在2002年12月制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就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是,因为一直缺乏“国务院另行规定”,除个别地区(如,上海)外,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营利性教育机构一直无法得到认可。有鉴于此,《教育法》的修订可以看出国家对营利性教育机构设置的态度转变,但全国性的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出现还需仰赖于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的一次审议稿在2015年12月27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暂缓表决。2016年1月7日至2016年2月6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又公开征求了意见并收录了1400多条意见。二次审议稿与一次审议稿相比,更加完善,也对社会上更为关心的几个问题有了更为具体的回应。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配,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2、删除“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明确修正案施行前设立的民办学校,应当在修正案施行后三年内根据修正案作出调整。对在三年内作出调整的,经出资人申请,可以从学校财务清算后的结余或者剩余财产中对出资人给予一次性合理补偿。补偿应当考虑出资人原始出资、办学效益和合理回报等因素。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二次审议稿厘清了营利性民办教育企业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企业的概念,删除民办学校举办者取得“合理回报”的内容以还原非营利性企业的非营利性的特性,更重要的是,二次审议稿明确了原有的民办学校的经营与新的制度的对接。众所周知,目前的民办学校绝大部分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存在,若严格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管原则,且删除民办学校举办者取得合理回报的制度设计的前提下,民办学校的投资人的投资将无任何回收的出口,而二次审议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然,由民办非企业单位调整为公司等营利性企业的,其具体的操作细则、补偿方式等,仍然需要操作细则。此外,笔者注意到,浙江省温州市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推动政策创新,并推出《关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的办法(试行)》,银润投资收购学大教育所披露的项目文件中就提到,学大教育下属有3家转制为公司制企业法人的学校。有鉴于此,《民办促进法》实施后,民办非企业单位欲调整为公司等营利性企业的,其具体的操作细则、补偿方式等可以在参考温州试点并结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相关监管规定的基础上确定。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篇3
文件 安徽省财政厅
皖卫农﹝2011﹞37号
关于加强非政府办非营利性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
目前,全省各地批准执业的非政府办非营利性新农合定点医院合计有500多家,多数医院管理较为规范,但也有部分医院执业行为不规范,尤其是部分一级民营医院超范围执业、发布虚假广告、以免费或减免医疗费用为幌子诱骗参合农民住院、虚夸病情、无病乱治、小病大治、滥检查、乱用药、违反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乱收费等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少数民营医院甚至非法组织妇女体检,虚夸病情、滥收住院甚至滥做手术,摧残妇女健康;收集农民参合证编造虚假病例套取新农合基金;虚增住院费用骗取新农合补偿款。为进一步加强对非政府办非营利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的监督管理,现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的责任意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非政府办非营利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职责。根据《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定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是新农合综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发生违法违规、套骗取新农合基金的重大问题,要追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涉及玩忽职守或渎职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二、要依法严格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政管理、卫生监督、新农合管理机构要密切配合,加强对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医政部门在批准医疗机构执业和核准其诊疗科目前,要严格对照准入条件,现场考核,从严把关。核准诊疗科目时,要注明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的具体内涵,并明确表述二级诊疗科目中的除外内容。专科医疗机构只能设置与名称对应的临床科目以及与该临床科目密切关联的诊查科目,不得随意批准其扩大临床科目范围。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医政部门批准的执业科目及详细规定核准其报销范围。凡是超范围执业收诊的病例,新农合基金不予报销,患者的医疗费用由经治医疗机构承担。卫生监督部门要定期检查,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规定,对超范围执业获得的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医疗机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要严格按规定条件审批新农合定点资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农合管理机构要严格遵循修订后的《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皖卫农[2009]77号,修订条款见皖卫农[2010]44号)的规定,对申请新农合定点的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逐项认真审核,并进行现场考核。对达不到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一律不予定点。对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违反规定、违规操作,降低或放宽准入条件,使不符合定点条件的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获得新农合定点资格的做法,经查实,省卫生厅将责令纠正,并追究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农合管理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如期开展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和定点校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安徽省医疗机构校验管理暂行办法》(卫医秘„2008‟779号)和《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校验办法》(皖卫农[2010]45号)的要求,组织医疗执业管理人员和新农合管理人员按期到现场对非政府办非营利性新农合医疗机构进行执业校验和定点校验。凡未严格依照上述两个《校验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校验,擅自将本应确定为“校验不合格”或“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确定为“校验合格”的,经查实,省卫生厅将责令纠正并追究卫生行政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要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测和监管工作。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将医疗广告监测工作纳入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密切监测当地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布的医疗广告是否经过省卫生厅审查和批准,发布的形式和实际发布的内容是否与批准的形式和内容相符,并及时报告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作出处理。未经审查和批准擅自发布医疗广告或篡改审查内容发布虚假广告的,由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其相关诊疗科目;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禁止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发布治疗妇科疾病、男性疾病、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性传播疾病、皮肤病、肝病、肛周疾病及痔瘘以及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体外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椎间盘、关节及颈椎疾病)、手术根治糖尿病等内容的医疗广告。一经发现发布上述内容的医疗广告,暂停其定点资格3个月以上。
六、严禁医疗机构擅自开展体检、义诊或健康咨询类活动。各地要严格执行省卫生厅《关于严禁非法开展妇女病普查活动的通知》(卫妇秘„2011‟311号)的要求,对妇女病普查实行批准制度。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妇女病普查,要从严审查。对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展妇女病普查和体检的非法行为要严厉打击。未经批准,医疗机构也不得擅自面向农村其他人群(如:五保老人、敬老院老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慢性病患者等)开展体检、义诊或健康咨询类活动。凡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此类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未经备案开展外出健康体检的,视为未变更注册开展诊疗活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有关条款处理。医疗机构出具虚假或者伪造健康体检结果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处理。充分尊重医疗救助对象的就医选择权,不得指定医疗机构垄断承担医疗救助对象的新农合住院医疗服务。已经指定的医疗机构,如果发生套取或变相套取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资金的事件,将严肃追究决策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七、要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病种监控和费用审核。
严格控制二级以下(含二级)医疗机构收治的妇科疾病、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鼻中隔偏曲、脑梗死、肛周疾病及痔瘘、颈椎腰椎疾病以及短暂性病症(如:脑供血不足、心绞痛、眩晕等)占住院病例的比重。对一些无需住院治疗的常见疾病以及短暂性病症的住院指征要从严审查把关,并实行病种费用最高限额 管理。微波、红外线(红光)等热疗和理疗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形手术不属于新农合报销范围。二级以下(含二级)医疗机构开展的leep刀(宫颈环切术)、体外碎石、射频热凝靶点术以及用微创技术治疗妇科疾病、前列腺疾病、肛周疾病和痔瘘、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乳腺良性肿瘤以及骨质增生等的手术项目不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各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在审核医疗费用明细清单时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八、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考核和信用等级管理。各地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网络平台,对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情况加强监控,至少每季度一次从新农合信息系统中调取出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就诊证号、入出院日期、出院诊断、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入户或电话随访核实患者就诊及费用情况。重点关注持同一《就诊证》在同一医院多次住院的现象,防止虚构住院骗取新农合报销款;重点关注同一乡(或村)参合农民在短时间内集中前往某一医院就诊的现象,及时发现非法组织体检或变相“买”病人住院的迹象。同时,将住院病种结构异常(上述所列情形的病例过多)、住院人次或次均费用增长过快的定点医疗机构,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对重点监控的医疗机构,可暂停其涉嫌违规的科室的定点资格、暂停其涉嫌违规的病种的费用报销、停止该医疗机构的即时结报。进一步深入检查,问题严重的,吊销其违法违规科室的执业许可,暂停该医疗机构的定点资格半年以上,恢复资格后继续列入“Ⅴ类”医疗机构严加监管。积极探索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Ⅴ类”医疗机构定为最低信用等级。
九、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要落实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新农合基金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支付实行总额预算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将县内与县外、基层与上级、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整体纳入总额预算管理试点规划,同步推进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可逐步探索在信用较好的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按病种(诊断相关组)付费”试点。以卫生部颁布临床路径为前提,以国家发改委推荐的50个病种(104个主操作)为主,选择治疗方法成熟、疗效确切、病程变异小、个体差异小的病种起步试点。在完善运行机制、积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病 种范围。
十、加大对违法违规、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的处罚力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超范围执业、非法使用卫生技术人员、违规发布广告、非法组织体检、义诊和健康咨询类活动、以编造虚假病例或虚增住院人次的方式套取新农合基金、以虚增住院费用或将门诊篡换为住院等方式骗取新农合补偿款的医疗机构,在全额追回流失的新农合资金的基础上,取消机构的定点资格(三周年内不得申请恢复)直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予以罚款。对出具虚假医学诊断或编造虚假医学文书的医务人员,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对涉嫌构成犯罪(诈骗罪)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进一步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规范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的收支监管。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要执行政府规定的相关价格政策,其所得收入除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对违反经营目的、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的,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二级以上(含二级)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参照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执行;一级以下(含一级)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包括改制后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参照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财社[2010]307号)执行,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适时对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确定医疗机构新农合定点资格的要素之一。凡不执行上述财务会计制度的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须变更登记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新农合不予定点。
十二、扶持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向高端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58号)的要求,加强对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帮扶。其医务人员在学术地位、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权利和机会应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卫生部门在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要考虑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统筹安排,帮助其加强临床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真正投资、诚信执业,从高水平起步、提升技术含量、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
从2011年9月1日起,全省不再批准设置非政府办非营利性一级以下(含一级)医疗机构,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举办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今后,新增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批准定点资格前、被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或内设科室)在恢复定点资格前,都必须经省、市级以及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联合现场考核。对考核合格者,按照定点管理权限,分别由省、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恢复)其定点资格。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新农合 定点机构 监督管理 意见 抄报:卫生部、财政部、省政府
抄送: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省妇幼保健所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推荐阅读:
非营利科研机构06-04
社会机构养老08-12
县级养老机构09-11
公办养老机构09-11
养老机构补贴07-28
养老机构入住协议07-10
机构养老服务手册09-26
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08-11
养老机构实施方案08-25
养老机构应急预案流程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