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管理(共12篇)
养老机构管理 篇1
我国作为未富先老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截止2013年底,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 占总人口的14.9%,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 占总人口的9.7%。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提出,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各类养老床位达到570万张,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7张, 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推动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优惠政策。[1]随着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养老问题不是单靠政府和公办养老机构就能解决的, 所以政府也正在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来引导社会资金与人力资源注入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中。民办养老机构的新局面给财会人员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民办养老机构是进行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活动的养老机构, 其非营利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一、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营利性现象
根据我们对宜兴市部分民办养老院的调查, 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88%, 有的只占总收入的10%以内, 有的甚至没有这部分收入来源。在大多数机构的资产变动额为负的情况下, 该家养老机构当年的净资产变动额为370000元。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 是可以有盈利的部分, 但不能以营利为目标。虽然我们无从得知该机构是否以营利为目标, 但是放在大环境下, 该机构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太高。
(二) 缺乏民间资金的投入
接受社会的捐赠和资助, 是民办养老机构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 也是社会财力和物力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在我们调查的10家宜兴市民办养老机构中, 仅有2家是有接受捐赠的收入来源, 其捐赠收入也仅分别占总收入的1%和11%。他们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提供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
(三) 资产列支科目不一致
在民办养老机构这个行业中, 资产的使用支出核算不一致, 就会导致同行业间缺少可比性。根据我们调查, 有不少家机构“业务活动成本”一栏为0, 这是否意味着没有发生和业务相关的任何费用。我们也咨询了相关工作人员, 发现机构并不是没有业务活动支出, 而是不少会计人员将其与“管理费用”混淆。比如人员的工资福利费, 有的单位放在了“业务活动成本”明细中, 有的放在“管理费用”科目下, 虽然都是属于费用的支出, 但是其核算缺乏规范性。没有严格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二、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机构非营利性不明确
民办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决定了机构目标的特殊性。民办养老机构日益发展为国家养老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其运营的目标不是营利, 而是致力于公益事业。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的目的, 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服务, 并且为了成功的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在财务上创造盈利, 否则就难以为继。换而言之, 创造财务上的利润其实是一种手段。其可以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收入, 可以有盈利的部分, 但是盈利也只能继续用来发展公益事业。
(二) 政府缺乏有效监督
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微利经营的现状, 政府也有相应的补助措施。政府对民办护理型的养老机构择优进行床位补助。补助标准为苏北地区0.5万元/床、苏中地区0.4万元/床、苏南地区0.3万元/床。根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由于政府的补助是根据养老机构的床位数确定的, 也就是说, 养老机构当年护理型床位越多, 其能够获得的补助也就越多。这也就使得一些机构有机可乘, 在当年增加床位, 而在政府结算之后撤销床位, 或者将床位提供给不需要护理的老人。而政府不能有效监督, 也就导致政府补助未尽其用。
(三) 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资产能否有效管理, 也取决于财务人员的预决算。但我们发现, 民办养老机构盈利甚微, 其业务活动也比较单一, 所以对聘请的财会人员要求也较低, 低学历、兼职的现象十分常见。由于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缺少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制度政策的学习, 只是记死账, 不能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三、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调节, 以房地产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具体思路为:政府批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 其中一部分用于建设养老机构, 以此作为房地产投资商对社会的捐赠, 用于形成集养老和社区医疗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将该部分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或直接出租给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民办养老机构。[2]通过这种大力度的政府扶持, 使得民办养老机构的创办者可以无后顾之忧, 将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民办养老服务业务中。
(二) 加强创办者投入的资产管理
民办养老机构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 创办者投入的资产必须, 与其机构规模和业务量相适应, 资金数额也必须达到民办非企业单位所要求的最低限额。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固定资产投入, 都需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以保证投入的资产与实际相符。民办养老机构是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类, 其资产的管理与核算需要严格遵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保证资产核算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由于其“非营利”的特殊性, 创办者投入的资产都应归组织所有, 而不再属于个人。民办养老机构也应该切实加强资产的保全。
(三) 加强提供服务收入的管理
提供服务收入是指根据其章程等的规定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 比如医疗费收入、护工费等。对于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收入这一块的不统一, 其相应的资产管理也就应当引起重视。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必须经省级以上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 不得随意乱收费。收费票据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其领购、使用、保管都应按民办非企业单位收费票据的规定管理。
(四) 拓宽筹资渠道
当下, 民办养老机构大多数会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但是社会捐赠这个渠道却越来越闭塞。人们愿意捐赠的原因, 很重要是因为他们确定自己的爱心会传递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养老机构可以通过宣传沟通以及完善的资产披露机制, 与社会公众建立信任的桥梁, 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体现机构的非营利性。机构接受了社会的捐赠和资助, 就需要了解捐赠人和资助人发展某项公益事业的愿望和要求。捐赠人和资助人存在着捐赠和资助意愿的不同, 因此, 民办养老机构要按照捐赠者和资助者的意愿和业务范围将捐赠分门别类, 使捐赠资产的使用尽量契合捐助者的初衷, 提高捐赠和资助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报告.
[2]黄健元, 谭珊珊.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J].西北人口, 2011, 32 (6) :55-58.
养老机构管理 篇2
长春市人民政府令
第21号
《长春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业经2007年6月7日市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7月15日起施行。
市长:崔 杰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五日
长春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化养老的需求状况,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养老服务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环保、财政、工商、税务、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 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者无偿提供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依法享受扶持优惠政策。
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七条 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其对获得利益的处理方式,分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其章程规定开展活动取得的合法收入,应当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转移或者私分;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九条 设置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规划;
(二)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三)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与居民住宅、单位用房等相连的,应当设有独立的出入口;
(四)床位达到30张以上,每张床位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五)每张床位不少于2000元的开办经费;
(六)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七)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条 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简称申办人),均可以申办养老服务机构。
拟申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在30张至200张的,向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申请;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第十一条 申办人申请筹办养老服务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人的身份和资格证明文件;
(二)筹办申请书;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资金证明。
第十二条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申办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长春市养老服务机构筹办批准书》(以下简称《筹办批准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申办人取得《筹办批准书》后,凭《筹办批准书》到有关部门办理立项、规划、建设等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经同意筹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民政部门申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以下简称《设置批准证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筹办批准书》;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者租用合同书;
(四)建设、公安、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五)验资证明和资产评估报告;
(六)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健康状况证明;
(八)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条件进行实地验收。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设置批准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申办人在领取《设置批准证书》后的三十日内,应当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属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属政府出资兴办非营利性的,应当到人事编制部门办理事业法人登记;属营利性的,应当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
第十七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养老服务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国家、省有规定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养老服务机构提出,报发展与改革部门备案。
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收取费用,应当依法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发票;
政府出资兴办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收取费用,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
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收取费用,应当依法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发票。
第十九条 养老服务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应当接受民政、劳动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 养老服务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服务范围、床位数量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养老服务机构分立、合并或者解散,应当依法进行并提前三个月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经有关部门确认的清算报告及相关材料,并由相关评估机构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依据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采用有偿方式供地。
第二十三条 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第二十四条 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时,经当地建设部门审核,适当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二十五条 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排放污染物经环保部门核准达标的,应当免缴排污费。
第二十六条 养老服务机构的用水、用电,应当按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收费;使用电信业务应当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
第二十七条 养老服务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已经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经审查合格应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卫生监测费和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第二十八条 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可以按照床位数给予一定补助。享受补助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床位数留出一定比例的福利床位。第二十九条 民政、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应当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确保安全。
第三十条 未经登记,擅自以养老服务机构名义进行活动的,由民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转移或者私分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合法收入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原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原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由原登记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第三十四条 对拒绝、妨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执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在本办法施行后的六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补领《设置批准证书》。
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人文关怀研究 篇3
化,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养老服务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从养老设施的适老设计和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关怀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养老机构 人文关怀 养老服务
1 人文关怀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1.1 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在中国人文关怀理念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体现在将人看作社会一定社会关系下具体的社会的人,自始至终“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1.2 人文关怀对养老服务的要求 人文关怀在养老服务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层涵义:①尊重老年人。老年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承认老年人的价值,即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②关心老年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老年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老年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③促进老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2 人文关怀下养老机构设施的适老设计
由于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体,所以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设计不仅要符合一般设施设计规范外,还要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身体衰退和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养护方式,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适老设计,切实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质量。[3]
2.1 以人为本 养老设施需要针对自理、介助(即半自理的、半失能的)和介护(即不能自理的、失能的、需全护理的)等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和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进行个性化、人性化设计,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实用、健康、灵活的生活环境。创新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养老服务应以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养老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应有权利,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老年人是养老机构服务主体,只有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注重安全性 安全性是养老设施设计的基本保障,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老化导致其自身安全感下降。因此,养老设施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养老设施设计要针对老年人生理状况,减少环境障碍,避免不安全因素。例如,针对老年人行走机能弱化或丧失、抬腿不方便等生理状况,养老设施的建筑和场地都需要减少环境障碍,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要针对老年人心理因素,合理组织空间关系,改善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危机感。例如,考虑到老年人视力、反应能力等不断衰退,色彩设计要柔和温暖,从心理上营造一种温馨和安全感。
2.3 养老设施的经济性 经济性可概括为“适用、经济、美观”的总原则。所谓经济性,重要的一环是要考虑成本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即必须关注的是社会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使老年人能愉快地安度晚年。首先,经济性原则要求养老设施总体设计低成本、低消耗,材料选用要节约合理化,做到经济有效、科学地设计出功能质量好、使用价值高、价廉物美的养老服务。其次,经济性原则要针对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进行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消费水平,及其经济发展态势与消费趋势,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的产品市场策略,为老年人和社会所共识并认同。此外,经济性原则还要具有市场观念,即不仅要引导消费,还要创造消费。为此,设计要重视产品的外观美因素,以实用和美观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2.4 养老设施的多样化 由于受自身经济状况、身体健康条件、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子女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养老设施设计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的驱动下,能够提供更加适合老年人并对养老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服务,为满足老年人在养、教、学、为、乐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选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
3 人文关怀下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使养老服务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养老服务质量,关系着老人的切实利益。养老机构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还要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软件”建设。
3.1 培养老年服务伦理意识 养老服务人员必须加强服务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其中养老服务人员在这方面要求要更高,因为他们所服务的是有“特殊性”要求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的的品质,形成老年服务伦理意识。[4]首先,老年服务从事人员面对的工作对象都是各种老年人,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情况都是不同的,有孤寡老人、高龄、低收入等各种情况。还有的更甚于属于失能的,他们需要来自更多方面的关心关爱,特别是来自身边老年服务人员的呵护与照顾,以现实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望,丰富其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只关心其物质生活是不够的,还要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关心呵护。其次,把同情看作是一切道德的最高准则。再次,同情老人是也要维护老人的尊严。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人生的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解老人的习惯和特点,能够把握老人的真实想法,“理解尊重”是对老年服务从事人员的首要要求。最后,树立“服务第一”、“老人至上”的理念,才能把服务老人工作做好,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称赞。端正服务态度,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把“以老人为本”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认真学习为老人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对老年服务人员来说,自律奉献的精神是尤为重要的。
3.2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拥有一批数量充足并有竞争力的专业人员必然会推动组织的发展。由于大多数老人身体状况是越来越不好,健康问题就是老人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家庭面临如何解决老人看病问题的困扰,而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否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成为老人是否选择入住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为保证养老服务行业人力资源,养老机构应遵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具有技术资格的从业人员的利益。其次,养老机构可以利用社会上公共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机构免费或低偿为其培养或进修人才,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最后,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根据志愿者自身的不同条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养老服务,并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宝成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思想研究论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周燕珉,程晓青等.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养老机构管理 篇4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作为养老机构服务的提供者, 养老护理员服务意识的强弱, 服务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健康幸福指数。因此, 在福利院运转过程中, 管理者如何做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相得益彰, 才能不断推进养老机构持续发展,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本文就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合理使用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取得的效果, 浅谈几点看法。
一、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院成立于2007年4月, 是一所集养老、医疗、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服务机构。成立之初, 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适责选人”的管理理念, 不断完善院内组织机构建设,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设有护理部、生活部、行政部, 下设膳食科、医务室、以及护理等科室。护理员均经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 昼夜值班, 本着“一切为了老人, 为了老人一切”的服务宗旨, 以“老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为工作标准, 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娱乐、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努力打造老年人宜居、益寿的老年乐园。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做法
1. 科学谋划, 稳定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1) 酌情选拔录用, 做好岗前培训。首先在护理人员录用过程中, 注重选拔尊老敬老思想意识强, 认同并热爱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 “录即能安, 安而持远”, 以保障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入院的护理人员, 上岗前需统一参加岗前培训, 并由护理部安排其到各个班跟班并进行全院轮岗, 熟悉各个部门、岗位的运行情况、工作流程、岗位职责, 以及各护理科室供养老人的特点, 为以后动态调配人力资源做好准备。
(2) 人岗双向选择, 优化团队组合。在实施“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适责选人”的过程中, 针对护理人员大多数固定于所在科室, 造成知识面窄, 应变能力差的实际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院实施护理人员和岗位双向选择, 动态调配。即组建各护理科室时, 科室负责人和护理员双向选择, 院里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表现, 护理水平, 老人评价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按照老中青的队伍建设, 年资高的护理人员与年资低的护理人员搭配上班, 资历高有丰富经验与资历低的相互学习, 更新观念, 迅速成长, 不断优化科室组合, 并每1年进行科室轮换, 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 实现了供养老人的动态管理。
(3) 执行绩效考核, 小分工大合作。我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服务人员绩效考核, 从政治表现、遵章守纪、卫生护理等各个方面量化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 考核与工资挂钩, 并严格抓好落实, 奖优罚劣, 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完成工作任务, 自我发现和整改存在问题。对考核不称职的, 执行待岗学习, 由行政部安排其上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课, 合格之后才能复岗, 较大程度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分工的同时, 倡导护理人员、各科室之间通力合作,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
(4) 统筹部署工作, 合理安排休假。“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每年年初由护理部汇总上一年的工作情况, 对下一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按照合理排班、劳逸结合的思路, 我院根据年初工作计划, 要求改变不论忙闲照常轮班的习惯做法, 利用现行排班的方式, 在某些繁忙时段增加人力, 各科室之间工作互动。如某个科室有丧假、病假等凸显人手紧缺, 护理部积极动态调配, 在特殊性情况下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护理工作。在工作轻、任务少的情况下, 分段合理安排休年休假及补休假, 既保证了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 又补休了假期, 使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强化管理, 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1) 提高思想认识。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 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 我院高度重视对各护理科室管理者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培养, 定期派送管理人员参加全国养老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班, 学习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交流和学习活动, 吸取好的管理经验, 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更新护理管理理念, 改进护理管理模式, 做到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创造和谐科室, 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创新用人机制。我院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用人机制,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大胆选拔优秀护理管理人才, 实行竞争上岗, 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 执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理科长、带班组长三级管理体制, 目前设护理部主任1名, 科长5名, 带班组长5名。按照“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干给一级看”的指导原则, 各科室责任人既是管理者, 又是护理员, 在做好科室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 又直接从事护理老人的服务工作, “管、帮、教”相结合, 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指导本科室的工作, 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提高服务水平。
(3) 注重人才培养。要想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首先要有敬老爱老的思想认识, 良好的职业道德, 其次才是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我院高度重视提高员工政治思想认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努力帮助护理人员树立以老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及“一切为了老人, 为了老人一切”的工作理念, 改变传统旧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时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班。每年年初由护理部做好一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方式等, 总结回顾往年的培训情况, 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继续深化学习,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做好适合我院的培训内容。安排工作经验丰富, 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进行讲课, 分享工作心得和护理经验。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管理人员, 回院后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二级培训, 尝试一帮一带层级管理模式, 旨在通过各类学习, 了解社会发展状况,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我院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条件下, 通过科学谋划, 强化管理, 优化组合, 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和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了老人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篇5
《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3月2日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市长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维护老年人及民办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民办养老机构的设立、服务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民办养老机构,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的机构。
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的设立及管理,按照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市、县级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财政、公安、卫生、人社、住建、国土资源、物价、税务、环保、安监、工商、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需求状况,制定养老机构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养老机构发展规划应当合理确定民办养老机构的设置规模、布局以及发展方向。
第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举办民办养老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第六条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参加所在地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或成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民办养老机构自律机制,制定或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对违反协会章程或者行规行约、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会员,采取相应的行业自律措施;
(二)有向国家机关反映涉及本行业利益事项的建议权,制定或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和服务标准,组织开展民办养老机构服务等级评定;
(三)开展行业统计、培训和咨询,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四)协调或参与协调民办养老机构之间及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五)开展其他行业自律、服务、协调等活动。
民政部门应当支持行业协会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并加强对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设立民办养老机构,应当符合养老机构的发展规划,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办人是单位的,应当具备法人资格或者是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申办人是公民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完善的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有合法的且符合养老机构建筑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的服务场所;
(四)老年人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不小于14平方米,三人间不小于18平方米;
(五)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
(六)有基本生活用房和室内外活动场地,有与业务性质、范围相适应的生活、康复、医疗设施;
(七)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当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
(八)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流动资金。
民办养老机构设立内设医疗机构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手续。
第九条 筹建民办养老机构,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市、区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及可行性报告;
(二)申请人资格证明;
(三)拟办民办养老机构合法场所的证明文件;拟新建的,应当提交行政区域内国土、规划部门的用地、规划审批文件。
第十条 县级市、区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筹建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符合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规划等要求的,核发《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机构筹建批复书》,并书面告知设立条件。对不符合要求的,民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筹建批复书有效期为一年。民办养老机构在筹建批复书的有效期内未筹建的,应当按照筹建批复程序,重新办理筹建手续。
第十一条民办养老机构开业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市、区民政部门提出执业申请,并递交下列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合法场所的证明文件;
(三)医疗设施配套情况证明;
(四)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五)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六)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流动资金证明;
(七)建设单位的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文件,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第十二条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开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书面审查并实地查验。符合设立规定的,核发《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符合设立规定的,应当提出整改意见,书面告知申请人;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授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同意设立的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如需办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到所在地县级市、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第十三条 民办养老机构根据机构性质,依法履行登记手续,并向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
(一)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到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二)按照企业管理的,到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第十四条 民办养老机构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服务范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登记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民办养老机构因停业或其他原因需要解散的,应当在解散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报告,妥善安置服务对象。民政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安置工作,并加强监管。
接受政府补贴的民办养老机构解散时,应当在民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指导下开展清算工作。第十六条 民办养老机构登记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民办养老机构的设立、变更等相关信息。第三章服务和管理 第十七条 民办养老机构应当执行有关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管理规定,按照核准的服务范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规范、服务标准,并向社会公开。第十八条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服务;
(二)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符合要求,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3;
(三)制定适合老年人的营养均衡的食谱,合理配置适宜老年人的膳食;
(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康复活动、文化体育活动;
(五)建立疾病预防制度。为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入住后患传染病和精神病的老年人,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通知其监护人转送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
(六)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老年人看护工作;
(七)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老年人使用的餐具,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保持室内外整洁。
第十九条民办养老机构应当善待收住的老年人,不得歧视、虐待、遗弃服务对象。第二十条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应当遵守所住养老机构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民办养老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护理等级自主确定收费标准,并报所在地民政、物价部门备案。民办养老机构收费应当使用相应票据,应当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接受社会监督。民办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执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其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相关的管理规定,实行《收费许可证》管理。民办养老机构应当按月收取服务费用。
第二十二条 民办养老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二十三条 民办养老机构应当依法与其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民办养老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二十五条 民办养老机构应当定期对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政策扶持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政策扶持。对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床位建设、运营补贴;资助民办养老机构参加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鼓励、支持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向民办养老机构捐资、捐物或者提供无偿服务。第二十七条符合养老机构发展规划,取得《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机构筹建批复书》的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条件的,可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协议、招标或拍卖出让的方式供地。
鼓励依法利用闲置厂房或者其他建筑举办民办养老机构。
第二十八条民办养老机构使用水、电、气、电话、网络的使用费,按照居民生活(住宅)类收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 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应当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第三十条 民办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经人社部门审核,可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以及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聘用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科研立项、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
第三十一条在民办养老机构就业的持有本市《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政府为其免费提供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民办养老机构就业的人员为已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照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县级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民政、人社、卫生、财政、物价、公安、安监、消防等部门,应当定期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质量、卫生、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第三十三条 民办养老机构实行信用管理制度。县级市、区民政部门应当为本辖区内的民办养老机构建立信用档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检查、考评、投诉、表彰等情况,应当及时记入信用档案。
第三十四条民办养老机构实行考评制度。具体考评办法由市民政部门制定。民办养老机构的考评工作应当与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等级评定相结合。
民办养老机构的考评工作应当根据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规模、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考评,并按绩兑现政策性补贴。
民办养老机构考评不合格的,由所在地县级市、区民政部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暂停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民办养老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民办养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再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并由有关部门追缴已减免的相关费用:
(一)擅自改变主要场地或主要设施用途的;
(二)违反民办养老机构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服务对象投诉且查证属实达到3次(含)以上的;
(三)当年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整改通知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经营时间不满十年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解散或者改变为企业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民政部门应当收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
第三十七条 民办养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市、区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依法履行设立、变更和终止手续的;
(二)擅自改变主要场地、主要设施用途的;
(三)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未达本办法规定的;
(四)未按照规定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的;
(五)违反民办养老机构工作规范或服务标准,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或者歧视、虐待、遗弃老年人的。
第三十八条民政部门和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11年5 月1 日起执行。主题词: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令
主送:各市、区人民政府,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 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政协办公室, 市 法院,市检察院,军分区,市各民主党派,市各人民团体,市工商联,各大专院校。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养老机构的春天来临 篇6
戴上耳塞,用弹力绷带绑住十指关节、手肘和膝盖,小臂和小腿装上沙袋,让双臂和双腿有“灌铅”的感觉……这不是在玩一种游戏,而是年轻人在爱暮家(香山)长者天地参加 “时光穿越——80岁的自己”体验活动时的装备。
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体验者们感受太多: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60多岁的父母和90多岁的奶奶,他们原来是这样:迈不开腿、看不清路、直不起腰、握不住筷子……脱下体验道具,体验者们最大的感觉反而是疲惫,心理上更多的则是无助和心酸。
至今,中国有1.8亿老人,且呈迅速增长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显示,至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2.48亿,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
现在,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养老不一定要在家里。同时,中国目前已经达到了中高端养老机构的消费能力。而放眼那些处于疲惫、无助的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许多中高端养老院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特色的、为老年群体提供的一种差异化服务,有的靠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复制模式,形成了连锁化养老产业平台。
比如爱暮家。为了做好差异化服务,爱暮家从每个细节入手,实施24小时全方位管家式服务,为入住长者提供全天候护理服务和安全保障。为了老人的安全,爱暮家对楼宇内外的每个角落的安全都考虑到,房间的设计风格是温馨雅致,符合老年人的喜好。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随时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生活起居服务。饮食有营养师的科学配餐设计,日常医疗保健有专业医生负责。为了给老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爱暮家甚至设置了一个小博物馆,展示老人们的成绩和经历,并有专门的康娱专员,负责策划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爱暮家(香山)长者天地已运营4年多了,北京门头沟和天竺、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将陆续建成多家长者天地,并于2014年年底前陆续投入运营。不仅如此,公司计划3年内,在中国宜居城市再投入运营20家长者天地,形成集旅游、养老、服务输出、老年产品于一体的连锁化养老产业平台。
事实上,像爱暮家这样的机构正在越来越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动作。政府方面,养老设施用地已经纳入不少城市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企业进入养老地产市场,打开一扇门。根据公开的资料,销售额全国排名前50名的开发商中,已有万科、远洋地产、保利、绿城、首创等开发商10余家涉足养老地产。外国机构对中国养老地产市场的兴趣也很大,美国的凯健、贝尔蒙特、哥伦比亚医院等机构纷纷已向中国开发商伸出橄榄枝。养老机构的春天已经来临。
养老机构管理 篇7
关键词: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思考
按照人口老龄化国际通行标准, 一个国家的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 即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 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并且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养老压力的增加, 各式各样的社会养老机构不断出现,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但同时却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2015年5月25日,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 火灾造成38人死亡, 2人重伤, 4人轻伤, 这起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条件影响, 类似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这样消防安全条件不达标的社会养老机构仍有很多, 稍有不慎, 类似灾难极有可能再次发生, 加强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1 当前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准入门槛低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私人如开办养老机构需依法取得民政部门出具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并向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后才可以正式营业。消防安全是办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一项重要的前置条件。国家为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还出台了很多扶持措施, 比如给予床位补贴和一次性建筑补贴。但在实际中, 一些养老院业主为了图省事, 有些甚至是明知不合格但为了投入经营, 根本不去办理相关手续, 加之有社会需求, 等到监管部门发现时, 养老院已既成事实。由于缺少前期把关, 导致很多不合格、无手续的社会养老机构投入运营, 加之养老机构的特殊性, 存在老人难以妥善安置等客观因素, 导致取缔困难。
1.2 建筑结构形式不达标
在二、三线城市, 县城和农村, 很多私人开展的养老机构采用自家房屋作为老人居住场所, 有些是在单元式居民住宅楼中, 有些是平房, 大多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耐火等级不足, 有些甚至是使用彩钢板房搭建的临时建筑,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就是典型的案例, 这种彩钢板房起火5min左右就能造成坍塌, 十分危险。二是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一些平房大多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一些设置在单元式住宅楼中的养老院也仅有一个安全出口, 同时与居民建筑共用一部疏散楼梯,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老年人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疏散。三是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 一些养老院的厨房、锅炉房等设有用火设施的房间与老年人居住的房间没有防火分隔, 一旦起火, 势必造成火势快速蔓延至整栋建筑。
1.3 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
按照2006年版本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老人居住场所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 2015年新修订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老年人居住场所的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要求更加严格, 但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私营养老机构未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缺少室外消火栓系统, 一些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养老机构也没有按要求设置, 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县城、农村的养老院连基本的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具等消防设施、器材都没有配备, 一旦发生火情, 势必导致难以及时发现、难以有效扑救初起火灾,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4 消防安全管理不严格
一部分社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为减少运营成本, 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夫妻店”, 直接导致了自身消防安全管理不严格。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防巡查流于形式, 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开展消防巡查、检查, 一些小的养老机构甚至没有相关巡查、检查工作记录。二是用火、用电管理不严格, 一些养老机构用火、用电比较随意, 平时对用火、用电设施又疏于维护保养, 易产生安全隐患。三是应急演练不到位, 一些场所平时演练走过场, 摆样子, 对负责疏散引导的人员不明确, 特别是对于一些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 有些养老院由于平时对老人清洗照顾不到位, 导致房间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 为了不影响养老院的形象, 就把这些老人集中在顶层或单独的建筑之中, 一旦产生火情, 这些老人难以疏散逃生。
2 对策和建议
2.1 紧紧依靠政府推动
近年来, 各级、各地消防部门均认识到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突出, 并且有针对性地部署了相关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但在一些地方收效不大, 有些仅是解决了一些表面问题, 对根本性的问题触及不大。消防部门就像“医生”, 但医生不光能开药方, 也得能治病, 往往在一些地方“药方”开得很好, 问题都明确提出了, 可是“病症”却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究其原因, 就是脱离了政府的统一领导, 仅靠消防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注定不会成功。各级消防部门必须将本地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摸排清楚, 向政府进行专题报告, 取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由政府来主导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推动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2.2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民政作为社会养老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 在整治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隐患工作中有着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 必须调动民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由民政部门牵头,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成立由公安、安监、环保、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工商、消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通过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 开展联合检查, 多管齐下, 整治养老院存在的突出问题。
2.3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作为消防监管部门, 必须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 找准、找全辖区每所社会养老机构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为政府当好参谋,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分类, 对于有整改可行性的社会养老机构要积极提供技术支持, 提出合理化建议, 指导帮助养老机构尽快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对于先天条件受限, 根本无法整改合格的养老机构, 必须拿出意见, 报请政府及民政部门采取措施妥善安置老人, 并依法予以取缔。
2.4 深化消防宣传培训
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培训, 分三类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 一是针对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和民政部门相关人员要开展培训, 讲解国家有关民办养老机构的消防管理法律、法规, 切实提高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二是针对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管理人及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使之掌握自身消防工作职责, 切实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提高自身消防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针对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 使之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常识, 引导其选择消防安全达标的养老机构居住, 从而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危害。
3 结语
加强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 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 全面加强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推动社会养老机构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不断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确保单位消防安全, 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华锋.加强和改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安全东方消防, 2013, (02) :48-49.
[2]杨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 2012, (06) :90-91.
养老机构管理 篇8
1.1 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调研背景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数据统计,世界老龄人口比重将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而同期中国老龄人口比将升至11.5%。2015年后,老龄化趋势将更加严重。因此,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各种措施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报告体现了我国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决心,为了缓解不断上升的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难题,应大力支持和发展各类养老机构。依托信息化,选择最符合老人自身状况的养老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从宏观角度看,信息化管理在养老机构的全面推广,其意义主要有三方面:①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现状和对在院老人数据的统筹掌控。②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和便捷的信息平台,方便老人快速筛选到适合自身状况的养老机构。③养老机构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全面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此次调研在了解养老机构经营现状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为信息化在天津市各类养老机构的全面覆盖提供了重要参考。
2 调研对象情况分析
天津市现有养老机构280余家,此次调研围绕16个区县展开,选取了75家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民办非企连锁、公办民营、民办企业支持、民办非企连锁等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经营时间跨度为1年到36年。
(1)养老机构管理经验与服务水平。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民办非企连锁养老机构因规模大、经营时间长,其管理经验丰富,服务水平较高。有企业背景的养老机构,虽规模大,硬件环境好,但经营时间短,其管理模式多借鉴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配套软环境差,缺乏护理经验,在同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服务等方面也有欠缺。
(2)养老机构入住率。参调养老机构入住率从33%~100%不等,影响入住率的主要原因有养老机构性质、办院历史、地理位置、收费标准等因素。①对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市内入住率在98%以上,郊县入住率为88.5%左右。②对民办养老机构,办院历史长且规模较大的,其入住率在98%以上;办院历史长但规模小的,其入住率在62%~80%之间。③办院历史短、规模较大、地理位置较偏的养老机构,其入住率在33%~45.5%之间;办院历史短、规模小、地理位置优越的养老机构,其入住率在35%以上。
(3)养老机构收费情况。养老机构性质不同、收住老人对象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所在区域位置不同、政府扶持力度不同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各养老机构的收费差异。调研对象中,收费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从0元到8 340元不等。其中,最低收费以1 400元至1 900元为主,最高收费多在4 500元至6 000元之间。
(4)养老机构自身宣传情况。参调养老机构对宣传自身形象的意向程度有强有弱,但都一致认为门户网站的建设十分必要。调研的75家养老机构均有进行网站宣传的意识,其中网站宣传意识强烈的为64家,网络宣传意识一般的为11家,分别占调研总数的85.3%和14.7%。
3 调研对象问题分析及未来养老机构信息化对策
(1)各类型养老机构的共性问题.①人才队伍职业化方面。首先是人员配置不合理,一人看护众多老人;其次是管理人员素质低,缺乏前瞻和创新;再次是护工招聘难;最后是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档次较低。②服务标准规范化方面。养老机构缺乏具体的服务标准,虽有明确的护理收费标准,但是却无护理工作标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服务监督和纠纷处理不规范,使得养老机构纠纷不断。③服务内容标准化方面。养老机构多采用“统一提供服务、一刀切式收费”,不是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服务,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老人晚年生活之需。④健康档案信息化方面。参与调研的养老机构中,老人健康档案多为纸质形式,无电子档案;其内容多为入院登记信息,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服务情况和变更信息得不到及时记录,老人的健康状况得不到动态跟踪。
(2)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从政府职能部门角度来看,首先,民政部门需要借助信息化网络管理方式,对本市各类养老机构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控。其次,当某个养老机构出现问题时,由于先前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民政部门会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最后,通过信息化管理,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入院老人三方之间可以建立快速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存量养老资源,建立以护理机构为中心,辐射膳食、医疗、康复等机构为一体的分工协作机制,进而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养老机构管理 篇9
一、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观念落后。目前, 由于养老服务机构是近几年才新发展起来的行业, 一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尚未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 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观念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 养老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资料是各个部门不断发展的产物, 如医疗部门、护理部门、康复部门等, 而这些部门常各自为政, 尚未将日常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养老档案资料转交给档案部门, 导致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资料收集不全面, 从而影响了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 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落后, 资金投入较少。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投入一定的计算机设备和相关性软件, 所以需要养老服务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历时时间长, 属于一项长期的项目, 但是养老服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费毕竟有限, 常将大量的资金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用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较少, 导致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样便造成养老服务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及软件更新速度缓慢, 相关设备设施陈旧。
(三) 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偏低, 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 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和技能偏低。同时, 养老服务机构也尚未组织这部分人员参与专业性的培训, 导致这部分人员无法全面认识养老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甚至, 还有一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熟悉养老人员的学习、生活、身体和医疗等档案情况的信息化收集、整理、编目和装订业务流程, 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 构建信息化管理意识, 充分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偏低的问题, 只有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者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观念, 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因此, 作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全方位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及时解决养老服务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 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切实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及考核范围中, 从而保障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 增加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 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了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便需要适当增加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资金, 购置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设施, 定期更换电脑系统, 升级管理软件。同时, 养老机构还应该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思考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态势, 构建全方位生活、健康、病理和心理信息档案资料, 全面反映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的健康状况。
(三)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在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需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工作岗位要求。首先, 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者还需要不断学习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管理技术, 以便加快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其次, 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力度, 采取合理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方式, 有效拓展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思维, 丰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能。再次, 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业务能力, 为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人们养老观念发生转变、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增多的背景下, 养老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 养老服务机构应该不断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 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水平, 为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设对策, 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档案管理,养老机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武娟.养老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实现与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6 (11) :67+69.
[2]马文娟.养老机构加强休养人员档案管理的思考[J].赤子 (上中旬) , 2014 (11) :267.
[3]吕文庆.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 2014 (19) :136+144.
养老机构管理 篇10
一、当前的养老服务档案管理现状和不足
(一) 养老服务档案内容不全面。
在养老机构中, 广泛存在的问题就是养老档案的信息量很少, 内容十分简化。更有许多的养老机构仅仅保存着老人入院的相关记载, 对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的详细情况并没有建立相关的档案进行跟踪, 这就导致我们也不能通过档案来对老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档案内容的不全面阻碍了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服务档案应该得到完善, 其中要有关于老人健康状况的记录以及体检表等必要的资料。
(二) 养老服务档案管理缺乏协调性。
在养老机构中, 只有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 才能够提供一份完整而科学的养老服务档案。在这份档案中, 综合统计了各个部门的信息。可是, 在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中, 各个部门只是各司其职, 并没有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和交流工作, 这就导致了养老服务档案出现信息的遗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养老机构的各部门工作不协调, 在对档案的整理和收集上缺乏主动性。
(三) 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制度的缺陷。
由于在养老服务的问题上, 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或者制度来制约, 所以养老机构常常对养老服务档案工作有所忽视, 这种由于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缺陷往往会带来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杂乱无章, 很难给养老机构的存档留下有力的信息。由于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对档案的管理不够细致, 甚至连基本的分类管理都不能达到, 对建立起来的档案不进行格式的统一和装订的规范, 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档案的遗失等。
(四) 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养老机构中从事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可能仅仅是临时上岗, 甚至没有参加全面的岗位培训就直接接替这项工作, 因此, 他们并不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 再加上对工作的不熟悉, 缺乏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就很难履行相应的档案管理义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甚至还存在着个别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基本的档案管理流程都不了解, 很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档案管理服务。
二、加强养老服务档案管理, 提高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水平的举措
(一) 丰富养老服务档案内容。
养老机构在对养老服务的档案进行建立的过程中, 应当尽可能地丰富档案的内容, 尽量实现养老档案的个性化管理。在丰富养老服务档案过程中, 除了要联系养老机构自身的实际情况, 还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 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关注, 从而建立一个多角度的养老档案。确保养老服务档案能够完整地呈现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 为养老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 健全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想要加强养老服务档案管理, 提高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水平, 就离不开对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健全。首先要保证养老机构各工作部门的协调统一性, 在对养老档案的收集整理中, 一定要遵循完整、全面和及时的原则, 确保养老档案从各部门的有序流转和整理归档, 另外还应当借助考核机制, 定期对各个部门的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等级评定, 使其与工作人员的利益挂钩, 从根本上督促大家完成好这项工作。最后, 对养老服务档案的管理还要借助一定的监督手段, 以免出现遗漏等问题。
(三) 完善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养老事业的发展, 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以及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并对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完善。在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 需要增加相关的可操作性和政策性较强的管理办法, 只有将这些要求在管理制度中加以明确, 才能促进管理制度的完整, 以此来督促社会福利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四) 提高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想要促进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则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作为保障。所以, 在对工作人员的选择上, 一定要注重对其专业性的培养。在对养老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择上, 尽量参照专业第一的原则, 在后续的工作中, 也不能有所忽视, 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不断地拓宽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 争取在掌握必要专业知识的同时, 能够开发出新的管理模式, 更好地为养老事业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养老档案是对老年人综合状况的最直接的反映。通过养老档案我们能够及时、客观地对老年人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 也为养老机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因此, 对养老服务档案管理的强化工作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心, 只有加强档案管理, 才能构建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晶.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运行“病”在何处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 2016 (07) :11-12.
[2]单苗苗, 胡登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理论研究, 2016 (03) :7-8.
国外养老机构什么样 篇11
根据老人所需差异,
设置不同级别养老院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采用分级养老制度。
美国的“梯级养老计划”分为三级:初级是住宿护理家庭,老人住在自己家庭或者愿意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由机构每周提供相应的照料服务;中级就是老人公寓,老人们集中居住,集中提供健康和家居服务;对于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则安排入住养老院。
在加拿大,最普通的是老人公寓,55岁以上即可申请入住,公寓里设施齐全,老人可以自己做饭,这类公寓是针对有自我照料能力和活动能力的老人;再往上,就是老人集体公寓、护士中心,这种老人集体居住,有专门的护士24小时监护;最高级也是养老院,老人的生活和医疗均有专人照料。
英国也是类似的三级院舍照顾体系,初级是老年公寓,对象是可以照顾自己的老人;中级是养老院,对健康无忧但是需要人照顾的老人提供服务;高级则是护理院,针对病患老人,提供医疗方面最密集的服务。
相比之下,日本对养老机构采取了分类的办法,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来界定机构:首先是收费的老人院,提供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服务以及文娱活动,需要终身护理的老人和健康老人均可入住;然后是带服务的老人住宅,这种住宅需要租赁,入住后可以享受24小时的护理师服务,适用于需要日常简单护理或者医疗的老人;集体住宅,针对的是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一般5到9人为一个单元,有专业人员提供服务但是老人也分别承担做饭或者清洁等工作;老人之家,为60岁以上因故不能与家人一同生活的老人;特别养护老人院,专门收住那些身体状况不好且不能与家人同住的老人;护理院,这是在老人出院后的过渡养老机构,负责帮助老人恢复生理机能和健康;养护老人院,专门服务那些身心遭到虐待或者因经济原因无法在家养老的人群。
这些分级分类,有效地拓展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麻烦,那就是机构较多带来的费用较高。费用问题是困扰各国养老机构的基本难题之一,尤其是各国老龄化在普遍增长,随之而来的养老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多层次多种类的养老服务虽然贴心,但必然要求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素质,像日本就要求老人护理员要经过三年培训,人员素质的高要求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和人力成本的缺口越来越大。
养老院也需要科学评价体系
各国一方面从制度上完善养老机构建设,一方面也在各自想办法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美国的一个办法是举办“最好养老院”大排名。每年美国有近330万老年人进入各类养老机构,为了让人们对养老机构有更直观的评价和认知,在选择时有更明确的参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每年都举办“最好养老院”荣誉榜,这个榜单的评选资料来源于美国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数据,在美国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其评选指标包括健康检查、护理人员和护理质量考察,这三个大项之下还分别有多个小项,分数从一星到五星不等,排名情况每一季度都更新一次,最后年末评选年度最好疗养院。这份榜单除了有评级功能,给每个养老机构一个总体星级之外,还能给出三个领域的不同星级,这不仅为老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还能有效拉动养老机构的自我完善。而且这个评选活动,范围涵盖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基本上把各地方政府都吸引参与进来,政府的参与不仅加强了榜单的权威性,而且还能在榜单发表后,加速相关养老机构对自身不足的整改。
日本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把养老机构和幼儿园建在一处。老人们一方面在养老院里享受服务,同时那些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还会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定期到幼儿园去做义工类服务,老人们与儿童一起玩耍或者做一些护理儿童的简单工作,这对于愉悦老人身心,有特别好的效果。
法国则坚持自己的传统,尽量把养老机构安排在市区。因为市区才能保证老人们得到充分的医疗、公共设施服务和交通便利,而且严禁地产商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把城市内的养老院改作他用。
新的考量重点:
满足需要,更要满足喜好
目前为止,各国养老院的发展中,家庭养老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即使是在家庭观念并非很浓郁的美国,研究人员也发现,老人们更愿意选择生活在自己家里,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人能更好地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交际圈。目前,欧美等国都在尝试把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家政服务人员,投入到定期的上门服务中去。日本则仿照幼儿园入托制度,采取日托或者周托的形式,将老人定期送到养老院享受服务,平时则居住家中。
另一方面,各国养老院正在尝试在设施、服务方面体现更多的亲情和人文关怀。以往的养老院,侧重的往往是服务设施、医疗设施,养老院往往就是所谓的医院或者护理院,而现在养老机构建设理念开始进一步独立,有意识地与医院保持一定空间距离和功能距离,法国人甚至刻意要求养老院不能建在医院旁边。
养老院还将进一步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从理念上来看,它是为老人提供面对面交流的第三方平台,老人生活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老人在其中生活会更习惯,更贴心,更能调剂生活。芬兰在全国已建立起数百个老年服务娱乐中心,引导老人最大限度运用大脑,鼓励他们做手工、玩游戏、聊天和散步。
(责编:石磐)
养老机构管理 篇12
一、养老机构的合同责任分析
在机构养老服务合同中, 养老机构主要负有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养老机构的给付义务主要是向入住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护理服务。养老机构还负有确保不因自己提供的设施或服务瑕疵而使入住老年人的人身遭受损害的义务和防止第三人在机构内对老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的义务, 这两种保护义务都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都能够引起相应的合同责任。养老机构违反的义务的性质不同, 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养老机构承担合同责任的具体情形包括:
(一) 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设施、设备不符合标准而承担的责任
养老机构的给付义务之一是按照约定的标准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服务。但一些养老机构的建筑设施设计不符合标准;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等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养老机构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养老机构安排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构成了对给付义务的违反, 也影响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养老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养老机构没有按约定提供服务, 应相应降低养老服务费用;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资质不合格或提供的服务不合格, 经老人或其家属提出, 养老机构应及时更换或改进服务, 若经更换或改进服务仍未合格的, 老人或其家属有权解除合同, 并要求养老机构减少不合格服务部分的收费。
(二) 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引发的责任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发生意外的情况比较多见, 常见的有骨折、走失、摔伤、烫伤、自伤、他伤、自杀、噎食、褥疮、猝死等。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发生意外, 虽然有其主观上的原因, 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本身就是个高危人群, 发生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 但更多的是客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说, 养老机构自身的服务是导致老年人意外事故的主要因素。这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 许多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不达标。大多数养老机构是用普通住宅作为住所, 而这些普通住宅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特征。在软件上, 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素质低, 缺乏专业人员。服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将大大影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对养老院服务质量的担心, 把很多想住养老院的老人们挡在了门外。天津市现有127.3万的老年人, 却只有1万多张床位,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势下, 当前天津市养老机构的总体入住率仅为60%, 绝大多数养老院存在不满的现象。
如果养老机构没有按照政府和行业对建筑设施的要求建造, 使之存在不安全因素, 造成老年人伤害事故的, 养老机构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养老机构没有按照政府或行业规范提供服务, 造成老年人伤害事故的, 养老机构也要承担赔偿责任。因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合同约定造成老年人人身伤害的, 老年人和家属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三) 未尽到充分的管理、保护义务而承担的责任
除了服务之外, 养老机构对入住老年人还有相应的管理和保护义务, 尤其是那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 由于存在监护职责委托的情形, 养老机构对其的管理保护职责是经过双方约定的。因看护不到位导致老人从床上坠地摔伤或外出走失;因护理不当导致老人在洗澡时烫伤、吃饭时噎食以及老人生褥疮等养老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疾病、伤害事故的发生或加重与养老机构管理疏忽或不善有关系, 即使存在第三方责任人, 但由于养老机构未尽安全保障义务, 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因养老机构或其工作人员的过错造成老人人身伤害的, 应由养老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老人和其家属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疏于管理、不尽职责, 不仅容易引起纠纷, 严重的还构成犯罪行为。
(四) 对老年人突发疾病、伤害事故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损失
老年人入住期间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后, 养老机构没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救险, 造成了疾病、伤害事故的加重或扩大, 养老机构应该承担相应的事后责任。如养老机构在老年人摔倒后, 没有及时救护, 造成老年人伤情加重, 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合同责任分析
养老机构合同责任的实现,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入住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然而, 这种保护也要与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相平衡。以实现正义为根本目的的法律规则体系, 归根结底要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 即何种规则才能达到社会资源分配的最佳平衡点。这种法律的正义观, 体现在契约法中, 就是契约正义。契约正义系属平均正义, 以双方契约为主要适用对象, 强调一方的给付与他方的对待给付之间, 应具等值原则。契约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契约上负担及危险的合理分配, 它一方面要求契约当事人缔约和履约时, 既要考虑双方利益, 又要协调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 使他们能够根据契约关系的具体情况, 平衡双方交易的利益, 从而达到对弱者的保护, 既而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 在机构养老服务合同中, 养老机构的利益必须同时得到有效地保护。
为了配合养老机构履行义务, 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承担的义务通常有:入住前要如实向养老机构反映老人的情况, 如脾气秉性、家庭成员、既往病史等;入住后要自觉遵守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 接受管理, 爱护养老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设施;与其他入住老人搞好团结;在接受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期间, 因疾病出现诊疗情形, 应在治疗期间遵守医嘱, 配合治疗;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支付养老服务费。对偶发性费用如治疗、急救费用等应随时结清;应经常与老人进行沟通, 保持联络, 尽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因故长期不能来探视的, 应及时通知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承担的合同责任包括:
(一) 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隐瞒老人的身体状况而产生的责任
按照养老院机构理规定要求, 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前必须做全面身体检查, 但在实际执行当中, 院方一般注意的是老人是否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一类的疾病, 对一些常见老年病和瘫痪病人就不能严格要求了。所以他们一般更加注重查看老人外观, 如瘫痪老人是否有褥疮、有硬伤等。但像精神类疾病、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等疾病就看不出来了, 这类病也成为家属隐瞒的重点, 往往也是对老人生命安全最大的威胁, 成了养老机构日后面对家属最棘手的问题。因家属隐瞒病情致老人发生意外伤害的, 养老机构履行了相应职责, 且行为并无不当的, 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二) 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欠缴相关费用而产生的责任
实践中, 入住协议的签署往往是由老人的家属来完成的, 多数老人并不了解其内容。很多老人年事已高, 相信和依赖家属的安排, 不愿动脑操劳。部分患老年痴呆症、生活半自理的老人或因各种疾病造成意识不清的老年人, 则只能依靠别人。入住后, 一旦老人出现经济紧张、突发疾病、协议期满等一些需要由家属履行责任的问题时, 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家属既不缴纳护理费、医药费, 也不接老人回家。在这种情况下, 据北京市的调查, 70.8%的机构表示遇到过老人欠费的情况。但88.2%的养老机构还表示会继续服务, 不断催促有义务缴费的人, 保留追缴的权利。对于这种问题, 在签订合同时, 老人和家属就要授权养老机构在无法联系到老人家属, 或者虽然取得联系但家属在规定时间内仍不来协同处理相关事宜的情况下, 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本着合理善意、符合公序良俗的原则进行善后处理, 包括但不限于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 由此发生的费用由家属承担。
另外, 家属也不能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后除了定期交费其他完全不管, 而是应该时常看望老人, 尽到精神赡养的义务, 这样有助于老人心情舒畅, 对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是种安慰。
老年人和家属不能按约定时间交纳费用, 除应尽快补足所拖欠的费用外, 还应承担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如果无故拖欠各项费用超过一定期限, 经养老机构催告后仍不交纳的, 养老机构有权解除合同, 书面通知老年人和家属, 要求老人出院。如果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发出解除合同通知后仍不出院, 养老机构有权提起诉讼, 请求法院确认合同解除。此种情况下解除合同, 老年人和家属除应支付拖欠的服务费用、诉讼期间的养老服务费用外, 还应当支付违约金, 并负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诉讼费用。
(三) 入住老年人因违反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而产生的责任
老人违反养老机构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违反禁止房内吸烟的规定、不服从管理、扰乱他人正常生活、打架斗殴、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等造成自身伤害的, 由老人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由此造成其他入住老年人或亲属等人身伤害的, 由老人承担法律责任, 家属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摘要:养老机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 使得与之相关的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如入住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发生意外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纠纷的解决需要在弄清纠纷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 掌握与之有关的法律规则, 来划分和确定纠纷各方需承担的责任, 以更好地保护广大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 更好地促进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机构养老服务合同,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
参考文献
[1]入住养老院谁为老人的安全埋单?中国老年2007-2-24[OL].http://www.cnss.cn/txpt/zt/200702/t20070225_114543.html.
[2]养老纠纷居高不下——何时画上“休止符”?新华网天津频道.
[3]王泽鉴著.债法原理 (第一册)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4.
[4]北京制定首份养老服务合同范本重视老人人格权.2008-10-27, 16:01:04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