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2024-11-03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通用8篇)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1

加快社会养老服务立法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中国《社会福利》2003年第七期

刘曙亮

近年来,随着养老机构的迅猛发展和服务对象维权意识的增强,老人或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已对簿公堂。此事已引起了养老机构、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机构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给老人造成伤害、残疾、甚至死亡,这不仅给老人本人及亲属带来了终身不幸和痛苦,而且也给养老机构及工作人员造成管理上的不安和压力。由于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尚没有一部专门以养老机构和托养老人关系作为调整对象,涵盖养老服务全过程法律法规,老人和养老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规范和保证,一旦发生事故,性质的认定,责任的承担,赔偿原则和标准都难以确定,影响了事故的处理和解决,这已成了养老机构与老人亲属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造成老人伤害事故和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范围和种类也比较复杂。从养老机构方面来看,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完善,服务不到位,个别护理员职业道德欠缺,态度不佳,又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而造成关系对立;其次是建筑不规范,设施和环境与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要求不相符而引发的。从老人及其家属方面看,主要原因有对养老服务的特点缺乏了解,期望值过高,对老人在生活中易发生事故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自身利益;有的却是因老人疾病或心理因素及家庭、社会方面等外来因素引发的意外事故;更要指出的是

有些媒体对院内事故发生的不符事实、不负责任的渲染报道,也对纠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生理上,心理上较为脆弱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在社会养老机构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事故是难以绝对避免的,正确对待和处理院内事故,不仅涉及到事故本身的公平公正原则,而且存在一个社会导向问题,对维护老人和养老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方面对院内事故发生的认识分歧,法律法规不健全及个别司法处理有失公正等原因,导致事故处理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出现:

1、非养老院责任事故被当作养老院责任事故。相当多的亲属认为,出钱将老人托养给养老院,在养老院发生的任何伤害事故都该由养老院负责,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和有关部门往往出于同情而认为,老人是弱者,养老院是单位,老人在接受服务时受到伤害,养老院肯定是难辞其咎,都应该由养老院负责,但却忽视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也应同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事实(最高人民法律已明确规定把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福利企业列入了司法救助的范围)。有的亲属不愿诉诸于法律,却天天纠缠,搅得养老院无法正常工作,有的养老院尽管没有任何责任,但为息事宁人,只得出钱买太平,即使通过司法途径,也会追究所谓“连带责任”,弄得养老院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2、养老院对老人伤害事故中的经济赔偿或补偿不堪重负。如果

确因养老院的过错而发生老人伤害事故,则依法合理确定赔偿、补偿额度,是完全应该的,但现在问题是,一旦发生老人伤害事故,受害方往往无视院方责任大小,在赔偿问题上常“狮子大开口”,开出“天价”,使问题很难协调和处理,一旦形成诉讼,法院在判定赔偿数额问题上,因无确切的法律规定可循,判决往往失当。

3、院内事故处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院内事故引发的纠纷增多,特别是养老机构在无过错的事故中无辜付出高额赔偿,管理者、服务人员受到各种处分和社会舆论指责后,普遍存在着畏难惧险的心理,为了保护自己而变得过分慎重,有的宁愿让床位空闲而拒收病、残、高龄及有意识障碍等事故风险相对集中的高危群体老人;有的对组织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及实施康复活动等能减则减,能简则简,这种不得已而采取的明哲保身的做法,较大程度影响了入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老年福利机构与入院老年人或亲属、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但却未对协议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目前,国内各养老机构大多采用的是由本机构根据经验而拟订的格式条款合同,该类合同虽具有条理清晰,手续简便,省时等优点,但也往往具有使制定方处于强者地位,保护单方利益的消极一面。我国民法通则把“公平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地位平等”定为基本原则,《合同法》第53条规定:若格式合同条款造成对方伤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或免除提供格式合同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

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最近,浙江等省、市又对合同行为管理作出明确规定:格式条款合同必须交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未经审核批准的不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现各养老机构所自行拟订的格式条款合同由于在客观上都存在着多少不一的主观保护的局限性,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因合同有“显失公平”之处,而处于被动。

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如下:

1、呼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立法。国办发[2000]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使社会福利事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在《合同法》中增设养老服务合同,规范处理养老服务事故纠纷的办法。发生在养老院的伤害事故究竟适用于何种法律法规处理?从目前探讨养老服务合同法律属性的理论文章来看,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构无论是国办还是民办,均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由此认定养老服务的“福利性”要求它不能像商品那样采取随行就市、市场调节的办法,而必须按国家指令性规定,实行低于成本的收费政策。因此,养老服务不是完全意义的商品消费,老人或亲属也不是用等价的价值换取等价的养老服务的商品消费者。适用于调整一般民事性服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套用于福利型养老服务,老人或亲属与养老机构应是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合同的法律属性应为委托合同,委托方和受托方根据各自条件和要求约定服务内容,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因此说:养老服务合同不仅是确定双方关系的法律文书,也是

处理双方纠纷的主要依据。从本中心多年实践工作来看,老人入院时,在签订统一的格式条款协议时,还应该视老人及家庭的个案情况,进行协商一致,补订相应的条款,作为协议的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养老机构在实行社会化服务中要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机构要保护好自己。首先是要严格执行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何治疗、护理、康复、安全措施落实。平时坚持向社会宣传及与老人亲属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增强亲和感,对老人在院内极易发生的意外事故应事先告知,耐心解释,以得到社会、亲属和老人对老年服务工作特殊性的理解和体谅,理性地看待事故的风险,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和和睦的休养环境,也就是说提供良好的服务就是最有力的自我保护。其次是规范硬件设施,在新建、改建、扩建中必须严格按民政部、建设部联合颁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进行设计和施工,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对设施、设备、场地的特殊要求,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避免因设施引起致老人伤残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再次,养老机构要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的培训,规范书写记录,增强举证意识,提高举证的基本技能,并要建立老人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制度:如老人走失、精神异常、病危、自伤等不安全现象的有效应对措施,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按规定作及时、详细的记录,并保全书写记录、现场实物、证人证

言、当事人的陈述等举证材料,正确履行举证义务,为依法公正处理各类纠纷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确立,养老机构只有审时度势,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增强法律意识,才能使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市场化运作中走上法治之路。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2

关键词:养老机构 伤害事故 责任分析 预防解决办法

随着机构养老的迅速发展,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人身伤害事故日益增多。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预防解决机制,入住老年人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就会纷争不断,其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一方面老年人意外伤害成为养老机构不能承受之灾,另一方面老年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因此,必须针对养老服务行业和老年人人身伤害事故的双重特性探索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预防解决机制。近年来,各地为此进行了许多尝试,本文介绍几种做法。

一、免责协议

这是一些养老机构采取的做法,即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在收住老年人时就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签订免责协议,申明不论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发生什么意外,老年人及其家属都不能追究养老机构责任。这种免责协议虽然得到了相对人的签字认可,但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二、示范协议

这是北京、天津等地的做法,即由政府部门推出示范性养老服务协议并在养老机构中推薦或要求使用。诚然,示范协议可以纠正前述 “免责协议”明显有失公平的问题,能够相对中立、公平地确定养老服务当事人之间的权义和责任关系,有助于维护养老机构和入住老年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单从理论分析看,示范性协议有其局限性。首先,示范协议能否得到采纳取决于养老服务合同当事人的认可,政府只能推荐使用而无权强制要求使用。其次,示范合同与免责协议在风险分担机制上并无本质不同,采取的都是个体主义的承担方式,无论是全部责任还是部分责任或者是两者的结合,责任的最终承担者都只能是个体的养老机构或老年人,没有真正实现风险的分散化和社会化。

三、政策性保险

这是上海等地的做法。为有效提高养老机构发生意外责任风险的善后处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上海市在全市范围统一推行“养老机构意外责任保险”。通过养老机构自我承担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形成由政府推动、专业保险企业参与、养老机构受益的养老服务风险分担机制。这一做法与前两种协议做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真正实现了风险承担责任主体由个体向社会转变,从而实现了风险责任的分散化和社会化,降低了养老机构和老年人个体的风险负担。

养老机构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既与养老机构自身管理服务质量不高有关,也与老年人身心特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既有政府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也有养老机构自我防护能力不强的因素。要减少伤害事故,需要采取综合手段,协调解决。根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研究出台养老机构伤害事故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目前,中国对养老机构伤害事故的处理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作指导。民政部出台的部门规章《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地方规章,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对养老机构伤害事故都没有专门规定。入住养老机构需要签订入住服务协议,但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养老服务合同”内容。许多法院在受理审判养老机构伤害事故时,往往依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或者《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把养老机构伤害事故作为一种消费服务行为来处理。鉴于这样的法律法规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研究,针对日益频繁的养老机构伤害事故,制定出台类似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类的《养老机构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二、建立养老机构伤害事故保险救济制度

养老机构一般都是非赢利性机构,而且养老机构属于薄利行业,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如果责任完全由养老机构独立承担,必然会抑制养老机构的发展,致使养老机构陷入赔偿困境中,如果养老机构不承担责任,又必然损害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国家,诸如英国、美国、德国等都实行养老机构侵权赔偿的社会化,将养老机构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纳入保险范畴。让保险公司介入养老机构伤害事故,实现理赔市场化、社会化,无疑是一个两全之计。从目前我国部分城市保险开展情况看,完全推行市场化的商业保险,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外部介入。具体可采取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民政部门或行业组织为其责任投保,组织辖区内养老机构参加保险。第二种是建立养老机构伤害事故赔付基金,用于养老机构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赔付,基金可以通过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募捐、养老机构出资等方式解决。

三、研究制订养老机构行业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

养老机构伤害事故大部分是因为缺乏管理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造成的,人们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缺乏可操作的评估工具。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该大力研究养老机构行业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是老年人伤害事故出现后,分清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职责是否到位的判断依据。

总之,养老机构伤害事故是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的新型人身伤害事故,具有自己的法律特征,涉及到老年人监护制度缺失与侵权违约责任等问题。合理确定赔偿范围与标准,维护双方权益。要从养老机构伤害事故立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社会保险救济制度等多方入手,尽快建立起一套事故风险分担、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公平公正解决伤害事故纠纷的综合机制。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39-44.

养老服务机构申办和管理办法 篇3

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办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做好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申办和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置筹办、审核登记、验审、变更和撤销等,适用本《办法》。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置主体

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置主体(即申办人)包括:

(一)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

(二)本市其它组织和个人;

(三)非本市组织和个人。

三、申办人申请筹办养老服务机构时应提交的材料

(一)筹办申请书。内容包括:设置机构理由、规范的机构名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机构建设地址、建设规模、床位数量、内部设置、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和图纸;

(三)申办人的身份证明;

(四)申办人的资信证明;

(五)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或五年以上的合法租赁证明;

四、申请筹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程序

(一)市和区(市)政府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筹办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直接向青岛市民政局提出申请。

(二)本市或本市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筹办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向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区(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区(市)民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并附上筹办申请所要求的附件,报青岛市民政局审核。

(三)2012年前,由各区(市)政府通过投资新建或利用现有资源改建的养老服务机构,由区(市)民政部门填写《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筹办申请表》,连同区(市)政府/

4批准的文件一同报青岛市民政局审核。2012年前,市财政重点资助各区(市)由社会力量投资新建(或按规范要求改建)的,应向所在区(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区(市)民政部门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审核后,报所在区(市)政府批准同意,连同区(市)政府批准文件一同报青岛市民政局审核。

(四)青岛市民政局自接到筹办申请20个工作日内,根据当地养老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察验后,在筹办申请书上签署是否符合设置基本标准的审核意见。

五、申请领取《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

(一)经同意筹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申办人应当向市或所在区(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领取《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

(二)申请领取《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的机构,应当符合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的下列基本标准:

1、有固定的养老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2、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

3、有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相应的资金;

4、有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章程和机构名称;

5、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

6、床位50张以上(含50张)。

(三)申请领取《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1、申请领取《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的书面报告;

2、经青岛市民政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的《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筹办申请表》;

3、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或租用房屋设施的合法租赁证明复印件(带原件备查);

4、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5、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及资产评估报告;

6、养老服务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7、与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的提供医疗服务协议书或内设医疗机构的批准书;/

48、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

9、2012年前,市财政重点资助各区(市)由社会力量投资新建(或按规范要求改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其申办人与区(市)民政部局签定的《社会力量投资新办养老服务机构以奖代补资金发放使用协议》。

10、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申请领取《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的程序

1、除直接向青岛市民政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的机构外,其他申办人应向所在区(市)民政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区(市)民政部门受理登记申请后,对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的,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民政局自受理登记申请20个工作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核,并根据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由青岛市民政部门发给《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申办人取得机构登记证书后,再到其他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六、养老服务机构的变更和撤销

养老服务机构改变名称、地址、性质和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申请登记程序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养老服务机构合并、解散、停业,应当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并提前三个月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并及时缴回《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养老服务机构合并后更名的,需重新办理申请、登记手续。

七、财务审计

养老服务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并接受当地和市以上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日常检查监督、抽查及重点检查。

八、人员培训

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和护理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应持有国家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技能培训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或委托社会组织机构统一进行。

九、验审

(一)养老服务机构实行登记证书验审制度,每年第四季度进行。年审按照《意见》和本《办法》以及《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等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实施。/

4(二)申请验审应提交下列材料:

1、《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复印件;

2、验审报告书;

3、验审自查小结;

4、财务收支报表;

5、其它相关的材料。

(三)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在每年10月1日至20日向所在地的区(市)民政局申请当年登记证书验审,12月31日前完成验审。三星级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由各区(市)民政局申报,市民政局会同区(市)民政局或委托青岛市养老服务业协会实施年审。对符合年审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准予继续登记。对不符合年审条件的限期整改。二星级及5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服务机构由所在区(市)民政局或委托养老服务协会实施年审,报青岛市民政局备案。

十、法律责任

养老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或在媒体曝光,直至取消在民政部门的登记资格,收回《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证书》,并建议其他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享受以奖代补资金补助的,市财政将收回补助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验审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三)以办养老机构为名搞房地产开发的;

(四)改变机构的养老服务性质、服务设施的用途和出售出借养老服务设施的;

(五)在养老服务场所开展与养老服务无关的其他业务的;

(六)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4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根据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养老行业服务质量水平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事业单位登记证书》,且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机构。

第三条 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依据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和本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地方标准组织开展,星级等级从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五个等级。

第四条 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坚持自愿申请、全面客观、注重实效、独立公正原则。

第五条 市民政局负责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监督,组建、调整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及星级评定专家组,并指导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

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负责组织星级评定的受理、评审、复评和评价结果的审核认定、评估争议调处、证书和牌匾发放等工作,对三星级(含)以上养老机构进行评定。

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北京养老行业协会,负责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六条 各区民政局负责辖区内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监督,组建、调整区级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及办公室、星级评定专家组,监督指导本区域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

区级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开展管辖范围内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对二星级(含)以下养老机构进行评定。并对申报三星级(含)以上管辖范围内养老机构进行初审,提出评审意见,报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

第七条 养老机构申请星级评定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遵守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

2.依法成立并运营一年以上。

3.近年内未发生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重大责任事故,未受到通报、处分、媒体曝光。

4.申请一、二星级的养老机构,须按照《北京市1-2星级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制度文本(范本)》建立适用本机构的、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且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

申请三星级(含)以上的养老机构,须参照国家和本市养老机构服务相关标准,建立适用于本机构的、较完善的服务业标准体系,且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

第八条 各级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不再将养老机构床位规模、绿化率作为养老机构申请星级评定的基本条件。

第九条 符合条件并有意愿申报星级评定的养老机构,在申报星级评定前应行自评,依据自评结果申报相应等级。

第十条 养老机构申请星级评定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申请书》和《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机构简介,包括机构基本情况、服务内容、管理流程、工作人员情况、组织机构图和近年所获荣誉和奖项;3.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第十一条 养老机构应向所在区的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提出星级评定申请。

区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受理一、二星级评定申请和三星级(含)以上评定申请的初审。

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根据各区初审情况,受理三星级(含)以上评定申请。各级评定委员会依照申请条件,对机构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受理该申请;不符合条件的,说明不予受理理由,并于15个工作日内通知该机构。

第十二条 星级评定工作采取星级评定专家工作组的方式进行。专家工作组由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市、区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应包括养老服务、标准化、消防、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领域的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5名。

第十三条 星级评定委员会在受理申请后适时组织专家评审,在机构现场评定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天。

第十四条 现场评审结果符合评定等级,报星级评定委员会审核;现场评审结果不符合评定等级,向该机构提出不符合评审等级的意见并提出改进建议,报星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被评审机构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星级评定委员会提出复查申请,市星级评定委员会依据申请调查核实,并于15个工作日内给予核查意见。

第十五条 在星级评定过程中发现养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星级评定:

(一)三年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

(二)三年内发生存在虐老欺老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评价中提供虚假申报资料,有伪造有关档案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评价中无正当理由不配合或干扰星级评定工作行为的;

(五)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第十六条 评审工作完成后,各级星级评定委员会应将评审材料整理成册并交市星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 各级星级评定委员会要将评审结果报市星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由办公室将公示结果报市星级评定委员会审查。

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养老机构可向市星级评定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市星级评定委员会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复核答复。

第十八条 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星级评定结果,并由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并颁发星级评定证书和牌匾。

第十九条 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自颁发证书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条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结果应与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发放、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格挂钩。

未参加星级评定的养老机构或参加星级评定但未取得一星级及以上星级资格的,取消获取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格,因新成立运营前未满一年难以参加星级评定的养老机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养老机构应在星级资格有效期届满两个月前,提出复评或申请高一等级评定。

养老机构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参加复评且未提出参加高一等级评定申请的,有效期届满后星级资格自动失效,原星级标志牌由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收回。

申请高一等级评定但未获通过的,保留原星级资格。第二十二条 获得星级评定等级的养老机构在取得星级资格满一年后,可根据情况继续申请较高等级的星级评定。第二十三条 养老机构在星级评定有效期内,因发生亡人1人以上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情形被纳入诚信黑名单的,由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取消星级,收回证书、牌匾并向社会公布。

被取消星级的养老机构,三年内不得申请星级评定。第二十四条 星级评定委员会专家应遵守利害相关方回避原则,不得参加本单位或本人提供咨询服务的养老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 市、区民政局及星级评定委员会应对获得星级资质的养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随机抽查,对发现不符合认定星级标准或出现违规现象的星级机构提出处理意见,视情节轻重给予整改或取缔其星级资格。

第二十六条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工作的通知》(京民福发〔2012〕31号)同时废止。

附件:1.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专家

管理办法

2.《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申请书》

附件1:

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专家管理办法

为保证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评定质量,建设和管理好星级评定专家队伍,制定本办法。

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和北京标准化协会作为组织方通过联席制度,共同负责候选人申报、核准、专家及专家库的管理等工作。

一、专家申请条件及产生方式

专家候选人采取单位推荐方式产生。申请条件如下: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在评定工作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二)了解星级评定工作中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三)具备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审能力,且通过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

在职养老机构院长提出申请的,所在养老机构应为已被评定为五星级养老机构。

(四)本人自愿参加北京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接受管理和监督;

(五)没有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二、专家候选人应提供以下信息

(一)教育背景及工作简历;

(二)学历、学位及专业资格证书;

(三)工作和成就简况,包括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

(四)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

(五)本人所在单位或专业学会(协会)出具的推荐意见。

三、专家的权利

在星级评定工作中,专家享有以下权利:

(一)对评定工作受理对象相关情况的知情权,可要求查阅与评定活动有关的各项材料;

(二)在评定活动过程中,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干预,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三)对评定结果,独立行使投票表决权;

(四)可要求参加评定的专家组在评定结论中记录不同意见;

(五)在提交书面理由的情况下,可拒绝在评定专家组结论上签字;

(六)按有关规定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

(七)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四、专家的义务

在星级评定工作中,专家应承担下列义务:

(一)提供客观、公正、具体、明确的评定意见,对所签署的意见负全责;

(二)不得擅自向各方透露有关评定工作活动的内容,不得向外界泄露受理对象请求保密的事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三)在评审活动中若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向组织方反映情况;

(四)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评定活动应主动提出回避;

(五)参加组织方布置的其他相关工作,接受对其所作的监督和管理;

(六)承担星级评定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义务。

五、专家的使用

(一)组织方根据评定工作需要,在专家库中选取相关专家从事和参加评审与咨询活动。专家选取应遵循随机性、权威性和回避性的原则。

(二)专家选取及确定的结果应作相应记录并备案。

(三)专家库要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补,并向社会公布。

六、专家的监督和管理

组织方对评定专家实行动态管理,主要工作包括:

(一)监督专家在从事和参加评定工作活动中,是否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二)在评定或咨询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调;

(三)考查和评价专家在评定工作活动中,所作评定意见的质量水平、工作态度和义务履行情况等;

(四)对专家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五)对于在评审活动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专家,视情况予以处理;专家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的,经核实无误,由组织方从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附件2:

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星级评定申请书

根据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有关规定,本养老机构申请评定

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本养老机构明确并遵守下列准则:

1.认真填写申请表的各项数据,并对其真实性负责。2.同意按照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的决定,确定或改变本养老机构的星级,如有异议则服从北京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员会最终裁决。

法定代表人签字

(养老机构盖章)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5

针对我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中居民收入状况难把握,住房面积难界定,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调查登记比例低等问题,10月8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完善认定程序和办法,在划定各类收入线时,应考虑不同房型保障的群体比例,保证建设、运营阶段资金平衡。

在收入状况方面,以个人(家庭)申报为基本依据。低收入家庭应由民政部门按照低保的认定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低收入家庭证明;有工作单位的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由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无业、自主经营者等个体人群,由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出具收入证明。在住房状况方面,无房户由户主或本人提供现居住状况说明材料,并由工作单位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为其出具无房证明。住房困难户由户主或本人提供现住房状况证明材料,私有房屋需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拆迁返还协议等房屋产权证明,租住直管公房的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居住单位公房的由单位出具住房状况证明;暂不能够提供产权证明的,由工作单位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为其出具住房状况证明,先行登记。

对于家庭人均住房面积的认定,申请家庭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住房的,住房面积应合并计算。与父母或其他亲属在同一个户口簿上的已婚或离异家庭,名下无房的,按照无房

户进行调查登记。父母与子女同住且名下无房的,按照无房户进行调查登记。申请家庭一方为城镇户籍,另一方为农村户籍,在本城镇范围内无住房的,按照无房户进行调查登记。登记家庭成员中有享受低保的,也有未享受低保的,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低收入家庭人口合并计算。对于居住面积稍超住房困难标准但不成套的,可以认定住房困难户。新就业职工,户口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按照在现居住地进行登记。农村居民进城居住的家庭,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的,也应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本次调查中列入调查统计范畴,参照城镇家庭收入及住房困难条件进行审核登记。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6

【发布文号】桂政发[1990]39号 【发布日期】1990-04-24 【生效日期】1990-04-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

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

(桂政发〔1990〕39号1990年4月24日)

我区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对制止多头插手倒买倒卖,取缔黑市交易,加强价格管理,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劣化肥、农药的违法活动,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专营是十分必要的,应进一步统一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兴利除弊,进一步完善和搞好专营。

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工作的完善与否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专营部门必须明确责任,根据农业生产需要按质按量及时供应,发挥“蓄水池”的作用;要及时收购区产化肥、农药、农膜;要不断改进经营管理,节约流通费用,为农民提供价廉质优的农业生产资料,并改进服务方法,方便农民。为了更好地把专营工作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国发〔1989〕87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通知如下:

一、一、化肥、农药、农膜仍由自治区供销社所属的各级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实行专营。

(一)外贸出口生产基地所需化肥(含中央下拨的专用肥和自己进口的自用肥),允许外贸部门直接供应,但不得对外销售。

(二)农垦、华侨企业、劳改、劳教工作管理系统所属农场自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由农场向当地专营单位申报计划,专营单位应予供应。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上述系统的主管部门的物资机构可到区外组织货源或自行组织进口,供应本系统的农场。但不得在社会上倒卖。

(三)机糖蔗奖售肥,由地市或县专营单位调拨给糖厂,再由糖厂供应蔗农。糖奖肥以外的甘蔗生产用肥,由当地专营单位供应蔗农。

(四)县和县以下的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开展的技术承包和有偿技术服务活动,所需配套的化肥、农药、农膜由专营单位供应农民。

为有利开展植保的“统防统治”,鼓励农、商(专营单位)联合经销农药,或批发给乡村植保技术组织使用或代销。

(五)河池氮肥厂、柳州化肥厂、鹿寨化肥厂生产的尿素、硝酸铵,除自治区计委下达的工业用、工厂自销少量外,无论是计划内、计划外及超产肥,均由自治区农资公司统一收购;氯化铵、碳铵、钙镁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应本着以销定产的原则,计划生产,由区农资公司按区计委下达的计划分配给各县公司,并与工厂签订收购合同。区内销不完的报经自治区农业生产资料协调小组批准可销出区外。

各地、市、县小化肥厂生产的化肥,由生产企业与同级专营单位按计划实行合同订购,亦可由农资部门与工厂联销、代销,或者由工厂直接销给县内基层供销社。具体采取哪种方式,由当地政府决定。

区内生产的农药,由区农资公司与区石油化学工业公司衔接计划,除南宁化工厂的农药产品由区农资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外,其他厂由地、市、县农资公司分别按计划与工厂签订收购合同。区内销不完的产品经区农业生产资料协调小组批准可销出区外。

区内生产的农膜,由区农资公司与区皮塑公司衔接计划,由各县农资公司与工厂签订收购合同。非统配原材料生产的品种,由当地专营单位与工厂合同订购。

除上述单位以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化肥、农药、农膜。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供销社农资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取缔非法经营,严厉打击倒买倒卖活动,各级银行对非专营单位和个人不予发放贷款。

属我区生产企业或单位生产、进口、购进的化肥、农药、农膜,由于在区内销不完或与区外协作、串换物资,需调出区外的,均应经区农业生产资料协调小组审批,区农资公司盖章,交通运输部门方予承运(包括整车或零担)。不经批准外运外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并对有关单位给予罚款处理。

二、二、加强进口计划管理。

(一)国家分配自治区进口的化肥指标,由区农业生产资料协调小组掌握安排给自治区、地、市、县农贸公司和其他有关部门进口。属国家切块由我区自行进口部分,应优先安排区农贸公司进口用于奖售的化肥,然后再安排其他用肥。

(二)自治区各单位用自有外汇、各级政府计划用汇、调剂外汇进口化肥、农药、农膜及原料,都必须按国家计委和经贸部的规定申报进口计划,并相应办理进口审批手续。进口化肥、农药、农膜归口区农资公司;进口农药原料和中间体,归口区石化部门;进口农膜原料归口区二轻局办理。申报计划,按批准的计划进口配额,委托指定的外贸公司对外成交进口。严禁倒卖进口配额指标、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商品。

三、三、切实安排好化肥、农药、农膜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和电力供应。区计委、经委根据计划、产量、消耗定额等将原材料、燃料、电力指标戴帽下达到生产企业,由物资、电力、化工等部门组织落实和供应。其他一般原材料,由企业自行组织购进,有关部门积极协助。生产企业要切实保证自治区指令性计划的完成。

四、四、专营的周转资金要配套。对生产企业和专营单位全年所需流动资金要专项安排、优先供应,具体办法请区人民银行根据总行的规定与有关专业银行制定。有关专业银行对生产和经营企业所需周转资金要核定定额,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进口所需配套人民币资金,银行要优先供应。

奖售化肥要按计划调拨,并按化肥交接办法及时结算,保证资金回笼。奖售化肥要实行限期供应,从开票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效。过期作废,指标由当地政府按平价销售,用于粮食生产和生产救灾。

五、五、为了保证突发性病虫害和其他灾情急需,自治区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农药,数量暂定二千五百吨,所需储备资金,由银行解决,并由区财政每年贴息一百五十万元。储备任务由区农资公司执行。桂政发〔1988〕123号文中规定提取百分之一点五的风险基金从企业的税前利润中提取。

六、六、切实稳定化肥、农药、农膜价格。

(一)各级物价主管部门在确定化肥、农药、农膜相配套的原材料价格时,要协调好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关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支持化肥、农药、农膜企业生产。对生产企业所需主要原材料、电力、燃料和外汇,要优惠供应。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格,按价格管理权限,应在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和保证企业合理利润率的基础上,由物价部门定价,生产企业不得自行定价或变相加价。其少量自销的产品,不得高于当地专营单位的零售价格。

(二)专营单位的销售价格。

1、用于奖售、救灾、扶贫的大化肥,按现行规定价格供应。其它计划内专项生产用大化肥,实行全区统一销售价。

2、小化肥和计划外大化肥以及农药、农膜仍实行以县为单位制定综合销售价,一年一定。每年因进价或货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的虚盈虚亏,应转为下作为调整综合销售价考虑因素。虚盈不征税,虚亏不补贴。

3、专营单位在化肥经营中,有时为了确保奖售政策的兑现,经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可允许企业搞部分大化肥议转平,其发生的亏损,由企业在平价化肥到货后补回。有时为了抢上季节,平抑市场价格,支援农业生产需要,报经自治区农业生产资料协调小组批准,可把小部分化肥平转议销售,其所得牌议差价收入,由企业用来组织相应数量的议价肥补回。这种调剂使用,不作为违反价格政策论处。

七、七、化肥、农药、农膜及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全部列为国家指令性运输计划,交通、铁道部门根据经营单位和生产企业申报的计划优先安排,及时组织装卸和运输,保证不误农时。

八、八、化肥、农药、农膜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化肥、农药、农膜的生产、收购、调拨计划由区计委下达,工业部门和专营单位按照计划签订产、销合同,地、市、县属小化肥和农药的生产、收购计划由地、市、县计委平衡下达。不了加强宏观调控,纳入自治区统一分配的大化肥和纳入自治区计划的农药、农膜收购、调拨计划实行指令计划管理。专营单位要按照农业生产的季节需要,组织供应;计划外大化肥,区农资公司每年要做出全自治区需要计划,由区农资公司统筹安排各地、市公司有计划地从区外组织货源,以避免盲目进货,造成积压或脱销。对于碳铵,在目前区内生产不能满足全区需要的情况下,区农资公司每年在八、九月份要同石化部门衔接下的碳铵生产、收购计划,不足部分再组织区外采购。区内地区间余缺调剂由区农资公司负责组织。

九、九、切实把农资专营工作组织、协调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专营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把专营工作做细做好,抓落实。要充实和加强各级农业生产资料协调机构,及时协调解决生产、销售、进口和运输中的问题。生产企业和专营单位要切实改进工作,把行之有效的公开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增加透明度,加强专营纪律,抓好廉政建设,完善系列化服务措施。各有关部门都要大力支持农业,牢固树立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密切配合,齐心合力地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做好。

对认真执行中央、自治区、地、市、县计划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专营政策、规定,倒买倒卖以及故意积压农资耽误农时造成生产损失者,要从严查处,对不按规定随意把平价或综合价化肥、农药、农膜及其原料转为议价销售的,除没收全部非法收入外,还要追究单位领导者和经办人员的责任。倒卖进口化肥、农药、农膜原料和进口许可证的,除没收其产品交农资专营单位处理外,由有关部门依法从重惩处。产销双方都要严格履行合同,任何一方违约,按 经济合同法处理。

自治区过去发出的有关规定,凡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7

(银监合„2011‟30号)

中国银监会合作部关于督促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通知

各银监局(西藏除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处:

对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月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现场检查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工作不到位,违规现象比较普遍。为切实推动贷款新规的落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新规执行自觉性。各级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宣传和督导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重要意义的认识和深刻内涵的理解,继续加强对员工培训,提升每个员工的认知和操作水平,切实转换并真正树立审慎经营理念,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银监会推动贷款新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上来,把贯彻落实贷款新规变成自觉行为。

(二)完善制度流程,提高贷款新规执行水平。省联社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和指导作用,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贯彻实施作为行业履职的重要内容,从基础性工作和实际执行两个方面加大推动力度。特别是尚未统一制定操作规程或实施细则、未对合同文本进行统一修订、未按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未对岗位职责予以明确等基础性落实不到位的省(区、市)联社,要在8月底前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对执行过程的指导和检查,切实推进贷款新规的全面落实,提高整体执行水平。

(三)加强重点指导,确保关键环节落实到位。各级监管部门和省联社要突出重点,加强对执行新规的业务指导,通过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贷款新规和“三查”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是交易合同真实性的审核。要求机构不仅要认真审核交易合同的具体内容,还要加强对与交易相关的提单、货运单、仓储单以及各和税票、发票等资料收集的审核,确保交易真实、有效。二是认真做好贷款需求测算。要着力克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客户群体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等困难,按照要求、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找出相对科学的测算依据,力求测算结果更接近实际。三是加强贷款支付管理。各级监管部门和省联社必须指导机构按照要求,成立专门组织或设定专门岗位,明确职责,加强对贷款支付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四是做好贷后资金流向的跟踪及检查。各机构除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报及提供资料证明资金使用情况外,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借款人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特别是与其交易对手之间的资金往来状况的监测与跟踪。

(四)加大整改力度,提高贷款新规执行有效性。各银监局要将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反馈给各省联社。各省联社要针对问题,从细化制度、完善流程、强化内控、建立科学考核机制上进行整改。各属地监管局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各机构认真剖析问题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要求,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和制度执行有效。

(五)实施从严处罚,提升贷款新规执行力。各级监管部门对于现场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在厘清责任的基础上,切实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有关规定,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予以问责,坚决落实处罚见钱、见人的要求,提高其违规成本,增强震慑效果;对违规问题多、整改不到位、同质同类问题屡查屡犯或工作推动不力的机构,除要对机构降低评级、控制准入、限制有关业务外,还要与机构负责人均任职资格审核、履职考核等挂钩。

(六)进行后续跟踪,做好下一阶段的现场检查。按照现场检查计划,各银监局都在对今年上半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工作实施现场检查。各局在现场检查工作中,除按照《2011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现场检查项目要点》(银监合„2011‟14号)明确的有关内容检查外,要把对“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月份执行情况”查出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另外,按照银监会的统一要求,还要将“中长期贷款合同(含平台)的修订补正工作”情况也作为检查内容,一并做好检查。附表

1、附表

2、附表3请于2011年7月末与检查项目要点附表1.2.3.4一并上报合作部。

附表: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整改情况统计表

2.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合同修订补正情况统计表

3.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受托支付”起点金额情况统计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部(印)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事故处理办法 篇8

发文号:鄂劳社发[2007]59号颁布日期:20070719阅读3638次【字体:大 中 小】

各市、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06]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若干政策问题提出如下暂行处理意见,请认真执行:

一、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均应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补缴前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视同为缴费年限。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保时已退休人员,经审核符合退休条件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重新核定其基本养老金标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对参保前已经发生的退休费用不结算、不补发。已退休人员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后,低于参保前原单位所发放养老金的部分,由原单位根据其经济效益情况妥善解决。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保后新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发及新、老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均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

三、机关事业单位原正式职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从进入企业之月起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缴费,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为视同缴费年限。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补贴,按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规定办理。其基本养老金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计发。

四、机关事业单位原正式职工辞职或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按照《湖北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鄂劳社文[2003]189号)的规定在个人服务窗口参保缴费的,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为视同缴费年限。其中,原已辞职或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养老保险个人服务窗口参保,应按规定补缴从辞职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月至参保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基本养老金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计发。

五、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编制外聘用人员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基本养老保险费由聘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共同缴纳。其中,1995年底前已被聘用的人员,本文下发时仍与聘用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应补缴1996年1月至参保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1995年底前的工作时间不补缴,也不视同为缴费年限。1996年1月1日至本文下发前聘用的人员,应补缴从进入本单位的当月至参保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历年的个人账户规模为其补建个人账户,补缴期间的工作年限计算为缴费年限。本文下发之后新聘用的人员,从聘用之月开始参保缴费。

六、在城镇各类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应随所在单位其他职工一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城从事个体经营并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固定经营场所的人员,可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办法参保。

七、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入民办非企业前原已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按规定转移、接续;未参保的原国有企业职工进入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补缴前其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

八、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及其随军家属到企业工作的,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参保;自谋职业成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在其户口所在地或就业地养老保险个人服务窗口参保。转业、复员人员的军龄视同缴费年限。随军家属在其配偶转业、复员后到企业工作或自谋职业,应按规定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原随军期间的参保缴费年限与其后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九、根据《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2001]国转联字8号)的规定,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于部就业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缴费年限从其在当地缴纳养老保险费之日算起。

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为所有在职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允许重复参保。对已重复参保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1、对在职参保人员重复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应转移接续到其中一个养老保险关系上,对不同时间内建立的多个个人账户予以转移合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缴费指数不变;对同一时间内建立的多个个人账户,由参保人员选择其中一个予以保留,其它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部退还本人,缴费年限只能计算一次,不能重复计算。

2、不允许多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多重享受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给一份养老金,对重复领取的养老金予以追回。

十一、对在养老保险个人服务窗口参保缴费人员,个人服务窗口应及时为其建立参保档案;档案托管机构应每年到其所在地社区或居委会进行身份确认,并及时向养老保险个人服务窗口反馈确认情况。

十二、本文下发后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单位参保人员,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后,如本人自愿,可由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可以将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个人服务窗口,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续保,待缴费年限满1 5年后,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十三、1995年底前在城镇国有、集体企业从事有毒、有害、井下、高温等特殊工种工作的时间仍可按湖北省劳动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鄂劳险

[1996]045号)的规定换算缴费年限,但换算的缴费年限不得超过距离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提前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换算的缴费年限,只能作为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不参与基础性养老金和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在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过渡期内,按原办法计算待遇时,换算的缴费年限按原规定执行。

十四、参保单位应据实申报缴费基数,并经参保人签字认定。如缴费基数与实际不符,单位或职工个人应最迟在2年内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并按复查核定的基数补缴,同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

在个人窗口参保缴费的人员,已按选择的缴费基数履行了缴费手续的,不能再进行补缴。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得以补缴的方式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

十五、除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改组职工安置有关问题处理意见》(鄂政发[2000]66号)和省劳动保障厅下发的《关于当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处理意见》(鄂劳社办[2001]232号)规定的改组企业协议缴费人员外,其他参保人员不得跨年度预缴养老保险费。

十六、政策性破产企业职工提前退休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其他提前退休暂委托各市、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所有提前退休须经本人签字认可并进行公示。

十七、原在国有、集体企业从事过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并达到规定年限的参保人员,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被其他企业录用或从事灵活就业并按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达到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退休年龄时,按原始档案记载审核认定。

各行业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范围,严格按本行业主管部委规定的目录执行,不得跨行业比照。

十八、职工出生时间实行职工档案与居民身份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认定,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与本人身份证不一致时,以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要加强对职工档案的管理,严禁更改职工出生时间和编造档案。

十九、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用人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应最迟于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三十日内携带参保人员原始档案等相关资料,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为其办理退休申报手续。

凡本文下发后延期办理退休手续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1、用人单位或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延期退休的人员,应最迟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三十日内将相关手续报送统筹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其退休时间按批准的延期时限确定。

2、对因用人单位、档案托管机构或个人原因缓报、漏报的,其退休时间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及调整,均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间确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计算缴费年限;延迟退休期间所缴养老保险费予以退还,养老金不予补发。由此对参保人员造成的损失,属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原因的,由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负责补偿。

二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女职工,其退休年龄按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性质确定,即: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管理、技术岗位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生产、操作岗位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内退女职工,退休年龄按内退前所在岗位性质确定。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申报退休时,应确认其岗位性质,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确定的岗位情况、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的岗位性质分类的文件及本单位岗位分类资料。

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鄂政发[1995]138号)规定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原招收、录用的固定女职工,其退休年龄按申报退休时的身份确定,即:申报退休时为干部身份的,其退休年龄为55周岁;申报退休时为工人身份的,其退休年龄为50周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公开招聘的人员,其退休年龄如前款按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性质确定。

在个人服务窗口参保缴费的女职工,其退休年龄按55周岁确定。其中,原为国有或集体企业正式职工的,其退休年龄可根据本人自愿,选择50周岁或55周岁。

二十一、用人单位、档案托管机构应妥善保管参保人员档案,保证其原始材料的真实、完整。凡不能提供原始档案或档案不全的,用人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须到相关部门依法办理档案鉴证手续。

二十二、凡按国家政策规定办理的退职人员,在按新计发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不再按原规定进行扣减。在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过渡期内的退职人员在按老办法计算待遇时仍按原规定扣减。

二十三、按鄂政发[1995]138号文件规定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后,其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金,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后一样,分别按死亡人员死亡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地上年度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3个月和10个月的标准,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上述标准从统筹基金中支付。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死亡后,其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金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关于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文[2006]67号)规定执行。退职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后,按原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退职工人因病死亡后安葬、抚恤等问题的复函》([80]劳险便字30号)的规定,只发给丧葬补助费,不发给其他待遇。

二十四、本文从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往规定与本文不一致的,按本文规定执行。国家有新规定时从其规定。二

十五、本文由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上一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计划下一篇:环保工程技术交流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