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建筑业营改增培训

2024-09-23

福州建筑业营改增培训(通用8篇)

福州建筑业营改增培训 篇1

福建省“营改增”政策解读与操作实务研讨

会议

3月26日至27日,福建省建筑业协会,联合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及中翰中国税务集团,在福州举办福建省“营改增”政策解读与操作实务研讨会议。会议深入学习了增值税的基本原理、性质、特点及计税方法,了解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及应对的具体措施,同时提出了建筑业营改增的信息化应对方案——四流合一,最后提出了建筑业企业如何在营改增的“新常态“下突破重围。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秘书长,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阮智勇

阮智勇秘书长在会议中就增值税的常识及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计税方式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所谓的增值税,是国家针对企业在产品加工生产、修理或提供劳务环节中新增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是价外税。一般纳税人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而:销项税=本期含税工程收入÷1.11×11%,进项税=Σ外购物资或劳务(服务)时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列的增值税额。其次,阮秘书长建议企业要主动摸底测算和模拟运转,并且教建筑业企业如何进行测算和模拟运行。最后,阮秘书长也详细介绍了营改增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福建省国税局货物劳务税处 庄建顺

庄建顺处长在会议中详细地介绍了营改增将会给建筑业企业带来的四大方面的风险,即: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方面的风险、取得进项抵扣凭证方面的风险、财务核算方面的风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风险,并且就这些风险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庄处长特别提到,防范税收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按规定办税。

中翰中国税务集团福州公司合伙人 陈仁

陈仁主任在会议中,主要针对战略管理、经营方式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营改增前后比较,并提出应对策略。营改增前后,建筑业企业的采购方式、营业收入、税负情况、总分包模式,以及财务的会计核算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陈仁主任一一给出应对策略。最后,陈仁主任还分享了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营改增”转型税务服务方案,通过企业自身的管理及合理的税收策划,帮忙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改变。

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 孙越东

孙越东总经理在会议首先提出了营改增将会给建筑业企业带来的法律刑事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然后就法律刑事风险,提出了信息化的应对方案——四流合一,即:合同流、物流、发票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就经营管理风险,提出了一一对应的各平台和模块的应对方案,即: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统一信息平台、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价格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成本利润管理等。孙总最后提出,针对营改增问题,新中大将联合中翰税务集团,提供给企业政策咨询解读、企业税务管理咨询等一站式的服务。

最后,几位专家分别从自身操作和实践出发,与参会代表共同探讨“营改增”相关问题和企业的应对举措。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学习,参会代表们既认识到“营改增”对企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又可以较好地把握如何利用信息化实施企业的平稳过渡。

福州建筑业营改增培训 篇2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建筑业,投入产出表

一、引言

2012年1月1日我国正式执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并从上海开始逐步推广到全国。建筑业虽然没有被包括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简称“营改增”) 的试点工作中, 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已明确规定建筑业的增值税率为11%, 建筑业实施“营改增”是历史必然。

近两年, 有关建筑业“营改增”的讨论十分活跃。杨抚生 (2011) 运用CGE模型, 王金霞 (2014) 用生产法估算建筑业增值税税基, 两者均提出了建筑业征收增值税采用13%税率的观点。但这些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即在进行增值税税负测算时, 没有结合建筑业的实际特点系统考虑非增值税应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这使得建筑业“营改增”税负研究产生了偏差。杨威扬 (2012) 、戴国华 (2012) 等学者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依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11》、《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等建筑业相关基础数据, 运用投入产出法, 在充分考虑建筑业税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情况。

二、建筑业实施“营改增”后的税负特点

1.关于进项税抵扣。

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由人工费、材料 (含工程设备) 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11》, 2010年在建筑业工业成本结算成本中, 原材料约占55%, 人工成本约占35%, 其他费用比例不超过10%。

首先,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劳务成本不予作为进项税抵扣。其次, 建筑业涉及相当多的材料设备供应商。部分材料增值税抵扣税率较低, 以外购商品砼为例,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企业制造商品混凝土 (限于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 , 可以申请按照简易计税办法, 适用6%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同时, 施工单位的供应商规模参差不齐, 部分供应商可能是小规模纳税人或无法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后, 对于施工机具的使用成本, 从短期来看企业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从长期来看, 随着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 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均可进行进项税抵扣。

2.关于收入确认。

在建筑施工合同价款确认中, 根据行业交易习惯和特点, 甲方供应一部分原材料或设备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这部分甲供材料 (设备) 金额是合同价款的组成部分, 且形成计算税金的基数, 但施工单位并未从中获取相应的利润。

3.关于税金成本。

在“营改增”前, 建筑业税金 (含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 是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的基础上, 乘以相应的比率计算得出, 并作为项目投标报价的组成部分。因此, 建筑企业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税金, 但基本上是为甲方企业代收代缴, 并没有真正承担税金成本。

三、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及范围选取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投入产出表来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由于投入产出表与增值税在原理上的天然契合 (投入对应进项、产出对应销项) , 投入产出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营改增”相关研究中。

2. 增值税税负测算选取范围。

假设条件: (1) 全国范围内对建筑业实现了“营改增”。 (2) 全国范围内对部分现代服务业实现了“营改增”。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物流辅助服务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和广播影视服务业。在投入产出表中对应的行业选取分别为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 综合技术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 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理论分析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设收入为R, 销项税率为t, 进项税率为tri, 进项额为Ci, 则销项税额=Rt, 进项税额=∑Citri, 增值税负税率= (Rt-∑Citri) /R=t-∑Citri/R=t-∑CitriC/RC=t-∑Citri/C·C/R。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1%。因此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主要源于∑Citri/C和C/R。

∑Citri/C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单位可抵扣进项税的范围, 由建筑业进项税抵扣成本占项目建筑安装成本的比重来决定。

C/R表示施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可用建筑业的中间投入比来确定。根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建筑业的相关数据, 测算出2007年、2012年建筑业中间投入比分别为76.86%、73.95%。可见建筑业的中间投入比一直较高, 这与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密切相关。

建筑业物资消耗量较大, 这对增值税抵扣较为有利。但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将会影响到建筑业可抵扣进项税成本的范围, 对增值税抵扣造成不利影响。

(三) 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实证分析

1. 税基讨论。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税基与投入产出表法中利用生产法确定税基天然契合, 因此本文采用生产法估算建筑业“营改增”的税基。根据生产法, 最初形成的税基公式为: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总产出-中间投入-出口-资本形成总额+进口。

该税基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一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限型的消费型增值税, 对动产类固定资产的抵扣是消费型增值税的内在要求, 而对不动产类固定资产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 因此新增机械设备投资应在税基中扣除。二是存货增加值。由于建筑施工单位是严格根据合同中规定的计价方法来进行结算, 且竣工验收以后建筑工程就移交给业主单位, 因此建筑业存货增加值为零。三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 因此建筑业增值税税基应扣除出口部分。最后, 本文增值税税基不考虑进口部分。基于以上条件, 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总产出-中间投入-新增机械设备总额。

根据建筑业的特点, 在确定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时还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修正, 其主要原因是建筑成本中还存在大量不能被抵扣的产品和服务。因此, 在建筑业增值税税基中还应包括对非增值税应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此时, 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总产出-中间投入-新增机械设备总额+对非增值税应税产品或服务的购买。

2. 税负计算。

建筑业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建筑业销项税基=总产出, 建筑业销项税额=销项税基/ (1+3%) ×11%。建筑业进项税额=来自中间投入的可抵扣进项税额+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 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新增的机械设备含税价/ (1+17%) ×17%。

新增的机械设备值主要是通过《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建筑业新增机械设备净值来获得。

由于建筑业的中间投入中涉及部分不能抵扣的增值税, 如占成本比例较高的劳务成本不能抵扣, 部分供应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因此, 必须考虑不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部分。建筑业进项税额= (来自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来自中间投入的无法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 +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

首先分析来自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中间投入行业不同, 其增值税政策就不同,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计算, 具体方法见表1。

注: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数据计算得出建筑业进项税额合计为10 352.20亿元。

其次, 由于表1的中间投入的分类计算忽略了中间投入项目中不可抵扣项目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进行修正。由于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该修正系数的确定具有很大的难度。本文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的比例来确定, 该修正系数用K来表示。此时, 建筑业进项税额=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修正系数 (K) +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例如, 当修正系数K取90%时, 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建筑业进项税额=10 353.20×90%+156.10=9 473.98 (亿元) 。

3. 税负变动。

建筑业在未进行增值税改革前营业税税收负担=建筑业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建筑业总产值×100%。经测算, 2012年建筑业营业税税负率为3.24%。

建筑业“营改增”后增值税税负=增值税/建筑业产出, 其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插入法可知, 当中间投入进项税额中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比例等于72%时, 增值税税负为3.24%, 此时改革前后税负相等;比例高于72%时, 企业税负降低, 反之亦然。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应用投入产出表法对“营改增”后建筑业的税负变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结论如下:

1.建筑业设备的更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税负。

对建筑业而言, 应纳增值税的第一影响要素源于新增技术设备投资额。目前, 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在人工成本逐年上涨、建筑业整体人工素质偏低、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的情况下, 增值税改革给了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

2.建筑业“营改增”后影响税负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可抵扣的进项税范围。

为扩大可抵扣进项税范围, 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 杜绝“强买强卖”现象, 同时进一步扩大增值税试点行业范围, 增大中间投入比率, 降低增值税税负。建筑企业则应加强对施工项目供应商的管理, 最大限度获取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参考文献

[1] .尧云珍, 周伟, 洪林凤.我国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分析.金融与经济, 2012;8

[2] .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建筑业的“营改增”逻辑 篇3

长期以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今年的再度缺席似乎也再次说明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建筑业劳动力主要由大量农民工构成,其中就暗含就业与稳定的因素,因此在税改在该行业推行之前,对建筑安装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走访户管建筑企业调查该行业目前状况,探讨“营改增”将对该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以及对税务征收方面的影响。

税改得与失

建筑安装业表面上看也是将资源投入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其“产品”本身与其他行业有鲜明的区别。其区别点主要在于:一、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说法是“三分工、七分料”,事实上就我们日常对企业的了解来看,大部分企业劳动力成本占比约为30%左右。二、建筑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多以年为单位,现实中一个建筑项目至少在一年以上。三、行业以价格竞争为主。目前,慈溪本地的建筑企业除了几家具有跨地区资质的大型企业之外,大多以只有在本地建设资质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他们往往能以价格低廉滿足当地小规模建筑需求,如部分企业的厂房建设,是当地建筑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而竞争又以价格战为主,以低价优势在中小型建筑市场生存,根据企业的纳税状况来看,多数企业确实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就以往的营业税征收方式来看,建筑行业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成本中已经征收的税款不能扣除,成为了营业额中的一部分。而建筑业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即把成本中已经交纳的税款作为营业额又征收一次营业税。具体举例,建筑行业购进建筑材料,材料购进环节交纳的有增值税,增值税和材料价格一起成为建筑成本的一部分,建筑成本是营业额的主要部分,而建筑业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计算营业税时就把已经交纳增值税的部分再计算一次营业税。从这个角度来看,“营改增”对建筑业而言是必然趋势。

然而,这是建立在有足够的进项抵扣的条件下。事实上,建筑业可以抵扣的进项不是很多,许多大型设备都是一次性购入,加之不少原料采购对象都是小规模纳税人,若“营改增”之后,进项方面也不能享受抵扣。此外,由于建筑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有可能在工程前期投入多而收入少,长时间内只有进项,没有增值税销项,导致企业几乎无税可缴;而到结算时,由于工程集中结算,会产生大量的销项税款,而进项抵扣很少,出现集中缴纳增值税情况。这对税务部门的税收预测、平稳入库都构成了挑战,而对企业则会导致全产业链资金紧张。再者,建筑项目的流动性很大,市面上存在大量的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或所谓的“包工头”,且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账务核算普遍不规范,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这些单位会造成抵扣链条的断裂。

总的来看,若税改按现在得知的税率11%所缴纳的增值税与其他相关附税总和,在抵扣较少的情况下税负可能会上升很多。这对价格制胜的建筑业而言,将构成威胁,并大大削弱许多企业的竞争力。

调查过程中,不少企业表示虽然营业税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然而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灵活。特别是时间上来说,按现行规定,进项税额要在180天内收集、认定完毕,比起其他行业操作起来更有难度。另外,“营改增”之后对财务的要求必然提高,不少企业主和财务管理人士均表示,会在成本方面增加人手,财务成本会有所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比重偏高的劳务成本成了税负的主要隐患,不少企业劳务成本在30%以上。劳务成本(员工工资)不可抵扣的特性又减少了进项,加剧了建筑业的成本压力。那么劳务成本是否存在抵扣的制度可能性呢?从现在的征管现状来看是很有难度的,劳动力支付由于发生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信息不对称导致税务机关无从知晓确切的劳务成本。举例来说,同样为建筑成本的材料费用,就显得透明很多,直接反映在票面额度上。而劳务费用由于税务机关难以获取,而企业又有较大的虚报动机,难免造成税款的流失。故而,实施劳务成本的抵扣存在着技术上的天然障碍。

税收征管待优化

建筑业的特性决定了建筑企业将不同于商品流通行业和一般工业制造业,不能用毛利率来分析该行业的抵扣率,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构成差异性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征管制度。首先,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不少是微利企业,实施建筑业增值税改革要以不增加企业税负为前提,目前所知的11%税率偏高,应合理确定建筑业增值税税率。其次是推行综合税改方案,就是上文提及的不少企业担忧的抵扣环节断裂问题,建议分区域推行综合性税改方案,对建筑业上下游产业全部实行增值税改革。再者是要合理确定纳税时间。主要是针对建筑业周期长的问题,加之工程竣工结算普遍滞后、质保金回收时间较长且具不确定性,为避免纳税人垫资缴税,建议以收到工程款日作为增值税开票日。最后,大型设备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往往较大,摊销时间又较长,建议在税改过渡期间,设立专门的过渡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从税收认知度的角度来看,应尽快让纳税人熟悉“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规定、征收管理规定、相关系统操作要求以及会计核算要求,确保其能够基本遵从新规定。因为,根据多数受访企业的反应来看,“营改增”对于这些“未扩围”的行业企业而言显得较为陌生,认知度基本还停留在“新闻”和“传言”的层面上,没有紧迫感更没有做好迎接税改的准备,不少企业更是一头雾水或充满担忧。可见对税改的宣传还需加强,以保证税改平滑推进,防止“营改增”出现较大的社会波动。

此外,建立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的协作机制也至关重要。“营改增”不是地税机关把征管基础信息传递给国税机关就万事大吉了。相反的,“营改增”之前和“营改增”试点期间都需要国地税机关相互协作配合。因而,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与地税机关的经常性的协作配合机制,协作配合具体包括征管基础信息传递、征管基础信息调查核实后的反馈、征管范围的界定、征管措施的衔接协调等内容。如此前由于国地税信息不通畅,开票权在国税,附税还是由地税征收,一年一次的国地税比对又显得有些滞后。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地税追缴税款(如“三税”)的难度和征收成本。这些问题都是下一步改革之前需要继续完善的。

“营改增”培训现场板书 篇4

京能集团在京企业“营改增”试点政策与实务现场培训讲义

2012年8月28日周二

一、引子:两个非常有用的问题

第一、对所有纳税人有用的问题:取得会议费发票有何变化?抵扣和扣除的影响?

文化创意服务——会议展览服务

第二、对一般纳税人抵扣有用的问题:支付运费取得不同类型的发票如何抵扣?

1、试点地区 一般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11%

对于试点地区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专票,如果发票注明项目是运费、运输费要谨慎抵扣。

2、试点地区小规模纳税人普通发票(自开票)或者代开货运专票抵扣7%

3、非试点地区营业税运输票公路内河运输统一发票 7%

4、铁路运输运费计算单据7%

旅客运输发票一律不得抵扣进项税

二、营改增试点——摸着石头过河

特定地区:上海、北京、安徽、江苏、福建(厦门)、浙江(含宁波)、天津、湖北、广东(含深圳)

各地发票过渡期的问题

北京发票没有过渡期(单独讨论)

特定行业 1.5行业

1交通运输业:陆路、水路、航空、管道

原来按照交通运输业缴纳营业税的“装卸搬运”在营改增以后要作为“物流辅助服务”来缴纳增值税。

混业经营:既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又提供装卸搬运服务。两张票:11%的货运专票、6%的专票

0.5部分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

培训行业没有纳入营改增范围

1、研发技术服务:四技、合同能源管理、勘察勘探、研发

2、信息技术服务:软件、电子商务平台

3、文化创意服务:设计、广告、会展

4、物流辅助服务:航空服务、港口码头、货运客运场站(含车辆停放服务)、货物运输代理、仓储服务、装卸搬运

*9月1日北京营改增以后,停车费发票改国税局监制,原地税监制发票必须缴销。目前对于物业服务场所提供停车服务还不明确是否要改为国税发票。

仓储服务和出租不动产如何区别?

5、有形动产租赁:经营租赁、融资租赁

6、鉴证咨询:认证服务

515万

三、北京的发票问题

除另有规定外,对从事货物运输的交通运输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统一使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北京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对从事非货物运输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统一使用现行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试点纳税人使用的《北京市出租汽车专用发票》(开票时间为准,不是以报销或者会计入账时间为准)、《北京市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专用发票》和《北京市停车收费定额专用发票》9种普通发票(以下简称《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专用发票》等9种普通发票)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监制改为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监制。具体如下:

1.交通运输业企业

试点纳税人从事货物运输业,达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明确的年营业额标准以上的,将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统一使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北京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对交通运输业中从事非货物运输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对实行简易征收的试点纳税人

(公交公司、地铁、出租、民航机场巴士、轮渡等公共交通服务)和未达到年营业额标准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根据发票适用范围分别使用《北京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国际海运业运输专用发票》、《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专用发票》、《北京市出租汽车专用发票》和《北京市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专用发票》。

2.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

试点纳税人达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明确的年营业额标准以上的,将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未达到年营业额标准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根据发票适用范围分别使用《北京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专用发票》、《国际海运业船舶代理专用发票》、《中国船级社检验业务专用发票》、《报关代理业专用发票》和《北京市停车收费定额专用发票》。其中《北京市停车收费定额专用发票》面额设贰角伍分、伍角、壹元、贰元、贰元伍角、叁元、伍元和拾元八种。

四、差额征税

1、交通运输业

营改增以后如果分包商是非试点地区运输企业,可以继续差额纳税。如果分包商是试点地区运输企业,实行凭专票抵扣进项税。

财会【2012】13号文财政部会计司

案例:总包 500万(不含税),价外收取增值税11%

分包出去300万(不含税)取得分包企业开来专票,价款300万,增值税33万

借:银行存款 55

5贷:主营业务收入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5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3贷:银行存款333

如果没有取得分包的专票,对方企业也给我开来333万的公路内河运输统一发票(河北营业税发票)。税法规定,要对这个开票金额进行换算,要按照总包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换算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300万。税款33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33

贷:银行存款333

差额征税的税收特点是扣额(扣营业额扣销售额,扣额一定要去的合法的扣除凭证),在会计上的核算特点不是表现为扣额,而是扣税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售额-支付给非试点地区的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当期进项税额=(500-300)*11%-0=22万

也可以这样计算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含税销售额-支付给非试点地区的含税销售额)/(1+自身应税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当期进项税额=【(555-333)/(1+11%)】*11%-0=22万北京国税局目前提倡这种计算方法

含税减含税减数看发票

差额来换算税率看自身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可以扣减的金额,比如利息、手续费也应该视为含税数,按照17%来换算。

假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20万

抵减30万

转出未交 20

已交12万

销项80万

转出2万

月底欠缴增值税;(80+2)-(20+30+12)=20万

月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万未交增值税只设二级科目,不设置专栏

下月月初,前15天申报期,网银三方协议适时划账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万

贷:银行存款20万

2、其他

五、营改增税收优惠

1、技术转让

四技: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核心)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相关)

引申---购买咨和信的购物卡

尽量不要接受会议费、技术开发费、技术咨询费的增值税发票

2、合同能源管理

3、融资租赁即征即退

超三(3%)即退

六、现场提问和交流

1、差旅费的问题:

异地交通费

住宿费

包干费用:伙食补助、公杂费——————》出差补助

2、招标投标的会议费

会议展览服务: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各类展览和会议的业务活动

3、技术服务费

4、外地偏远无法取得发票

5、发票抵扣进项税的范围

财税【2011】111号第23条、24条

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简易征收

混用的固定资产(有形动产)可以抵扣

非正常损失导致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购进班车

购进烟酒茶叶

个人消费包括交际应酬费用

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等不得抵扣(将来可以考虑租赁)

6、在建工程财税【2011】113号

7、合同能源管理财税【2010】110号文

营改增建筑业的影响 篇5

自国务院明确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营改增”便大步向前。我们可以观察到“营改增”起步以 来,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扩围,即“营改增”方案在地区和行业上的扩围,即全面推进营改增;第二步是改制,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制度;第三步是 立法。目前还处于扩围阶段。

目前,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四大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总方案即将公布,这将直接影响四大行业的800余万户企业,涉及年营业 税税额1.6万亿元。铂略财务培训从各渠道了解到,预计6月下旬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把四大行业的“营改增”草案上报国务院。若进展顺利,估计该草案最快可能 在未来一周内出台,正式的实施日期可能最早会在10月1日,最晚在明年1月1日。

建筑业、房地产税率定为11%

建筑、房地产行业性质较为特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业主要是为房地产业提供服务,两者上下联通,相辅相成。如果房地产 行业不一起改,而只改建筑业,那就只改上游不改下游,下游企业得不到抵扣。所以需要联动改革,将上下游一起改革,从而形成完整的抵扣链。由于这两类行业业 务复杂,牵扯的主体多,金额高,对其“营改增”的设计方案从提出到完成历时最久,可见是非常审慎地作出决定的。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5%的营业税税率,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基于行业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此次“营改增”房地产、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1%。

问题亟待关注,配套措施跟进

铂略调查结果显示,建筑业企业在新政实施后,税负短期必定会上升。那些挂靠的中小型建筑商因为缺乏议价能力,无法将税负转嫁到下游企业,在未来很可能面对险恶的生存危机。而大型建筑企业必须加快转变内控管理和发票管理才能从营改增的巨变中游刃有余。

房地产企业普遍关注新政是否允许抵扣土地购置费。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占比高达60%。无论是二三线城市还是一线城市的项目,土地成本都 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水平。

据测算,若土地成本不能抵扣,企业税负较之前上升2个百分点。而土地成本可以抵扣,税负较之前下降0.6个百分点。目前,业 界就对土地购置费采用“虚拟进项税”计算抵扣的呼声很高。当然,涉及不动产形态不一,企业内部架构多样化,以及地域化等因素影响,实际执行效果也会存在差 异。据了解,虚拟进项税不太可能在本次新政中体现。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由于建筑行业具有跨地区经营等特点,建筑业进项抵扣、纳税地点、纳税时间等问题需要重视。而对于国民 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业来说,其显著特征是项目周期长,且成本与收入周期背离。“营改增”之后,房地产项目的销项税额与其进项税额产生时间上的不匹配 和总分机构纳税对象是需要考虑到的。

机遇挑战并存,管控策划先行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相互结合的。营改增后,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可以获得进项来抵扣增值税,又可以获得成本来抵扣所得税。反之,如果无 法获取发票,将蒙受双重损失。

营业税时代不重视发票的思维是错误理念。由于建筑业普遍是挂靠经营,挂靠经营带来的就是在营改增下小型建筑公司,挂靠方往往 不具备向大型供应商采购的习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发票管理是营改增之后的重中之重。如果只会做业务,没有发票管理,企业最后会被11%的增值 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压垮。

与此前的税负相比,此次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为挑战也不失为机遇。此次并非是对原体系的修补,而是新体系的建立与革新,在未来出台的“营改增”细 则里会提到主要的税务处理,但不一定面面俱到,一些具体问题会先出一个指引性规定,各地在实务上难免会出现不同操作,根据之前其他行业“营改增”的经验, 各地税务机关会在后续一两年时间内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政策进一步调整。

建筑、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新项目新办法,老项目老办法的思路实现“营改增”平稳顺利的过渡。铂略建议管理层在宏观层面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成立 “营改增”小组,解读分析政策,制定工作计划,改造企业流程和业务系统,合理利用不同业务的税负差等方法筹划,降低税改成本。

营改增:建筑业的喜与忧 篇6

建筑业“营改增”渐行渐近,企业对此有喜有忧。喜在“营改增”将消除增值税、营业税并存引起的重复征税问题。忧在抵扣不足,纳税方式和核算方式调整等会增加企业成本。

一喜:消除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引起的重复征税问题,减轻建筑企业税负

在营业税制下,建筑业全额计征营业税。建筑企业在购买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时,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产生对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重复征税的问题。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导致建筑业承担了大量其他行业转嫁过来的税收,企业负担加重。“营改增”有利于消除建筑企业服务之间、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双重征税,依据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性,将一部分增值税转嫁给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减轻建筑企业税收负担,促进其转型升级。

二喜:统筹协调货物销售和劳务输出领域的税收负担,解决建筑企业内部税负不公问题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虽然安装、装饰、修缮劳务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性质相似,但前者属于营业税应税范畴,而后者属于增值税应税范畴,二者遵循不同的税法规定计算税额,导致税负差距悬殊。首先,建筑业混合销售的税收政策导致税负不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业的经营活动从过去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转变为现在的既有劳务输出,也涉及货物销售。在混合销售的情况下,自产货物可以抵扣而货物销售却不行,同属销售行为而税负不同。其次,不同建筑业劳务的税收政策导致税负不公。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建筑企业提供劳务的范围很难按照营业税税法的规定加以界定,容易造成建筑企业通过人为操作达到逃税目的。通过“营改增”,可以统筹协调建筑企业货物和劳务领域的税收负担,减少税负不公。

三喜:规范建材市场供应,促进建筑行业、产业整合

由于中间抵扣链条的断裂,所购原材料的增值税额无法得到有效抵扣,建筑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会选择价低的材料供应商,容易造成“劣材驱逐良材”的局面,建材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就会充分考虑是否能够获得有效的可抵扣的增值税**,大型材料供应商就不再会处于价格劣势,建材质量将得到有效的保障。买卖双方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链条和抵扣链条,可以促进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同步发展。

四喜:促进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存的局面将不再存在,由此所带来的服务生产内部化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企业可以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和做大做强上。同时,改革后,由于固定资产及设备的购买都能获得有效抵扣,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高科技设备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来完成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转变,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此外,现行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相比出口营业税免征政策力度较大,增值税在进出口方面优惠政策更多,对出口商品一般适用零税率,这更有利于建筑企业“走出去”,实现产业发展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喜的同时,建筑企业对“营改增”还有一些担忧。

一忧:抵扣不足税负增加

首先,“营改增”以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1%,钢材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受利益驱使,房地产企业“甲供材料”,即甲方提供建设工程所需的材料与设备的现象将会增加,建筑企业将因为无法获取“甲供材料”**而造成抵扣不足。其次,对商品混凝土增值税简易征收增加建筑企业税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57号)规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将商品混凝土增值税简易计征率由原来的6%合并调整为3%简易计征率,这意味着建筑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混凝土行业减少的税收负担实际上转嫁给了建筑企业。最后,由于建筑业机械设备租赁现象普遍,而动产租赁业由于没有多少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往往放弃一般纳税人而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只缴纳3%增值税,建筑业可抵扣进项税随之减少,税负增加。

二忧:老项目税负增加

无论在哪个时点上实施“营改增”,建筑企业都会存在一批老项目,这些老项目可分为已竣工已结算、已竣工未结算、未竣工未结算三种情形。“营改增”后,新项目可通过增加工程预算的方式化解矛盾,但老项目会存在抵扣问题。一是进项税无法抵扣。建筑企业收取工程款时需向甲方开具**,按11%的税率承担税款,但“营改增”前已完工的部分没有进项税可抵扣。二是存量资产无法抵扣。建筑企业生产用存量资产,如固定资产、周转材料和临时设施等,其净值或摊余价值在“营改增”后转化为施工产值,产生了销项税,但此时进项税却无法抵扣,造成销项税和进项税不匹配。三是BT(建设—转让)工程利息收入的计征问题。原来BT工程项目业务中的利息收入是并入工程结算款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的,改征增值税以后将按11%的税率计征,明显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忧:纳税方式和核算方式的调整增加企业负担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篇7

1、“营改增”的基本概述

随着营改增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试点,相关信息显示最迟2015 年建筑业也将被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内。从两大税种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筑行业的营业税主要指国家针对建筑行业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营业税通用的税率为3%。而增值税从本质上上分析是针对商品或劳务在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增值部分的税收,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分析,增值税税收的基数即增值额从理论上等于企业劳动创造的价值,在2011 年颁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拟规定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两者存在极大的区别。

2、建筑业 “营改增”现实意义

营改增是国家为了经济结构调整而进行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消除各个行业之间由于税制要素具体规定的不同造成的行业之间税负的实质性差别,更好地体现税收的公平性;此外,营业税在征税方面主要采取全额征税制度,由于无法抵消前一个环节的税额,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专业分工越明细的行业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越严重,长此以往必然会阻碍了行业专业分工的进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增值税能够从理论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增值税的征收需要以增值税发票为依据、国家能够更好地对产业链进行掌握、减少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可见,营改增对引导国家经济发展与完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1、营改增有利于建筑业未来整体的发展

营改增对企业产生的正面影响在第一部分关于营改增制度的意义中已经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的建筑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营改增改革有利于减少建筑业普遍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促进建筑行业的分工精细化,改变目前建筑行业粗放的行业特点;在行业发展方面,通过营改增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避免行业内、上下游产业使用不法手段操纵价格、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促进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2、营改增制度可能从整体上增加了建筑行业企业的税负

根据专家的多次测算,建筑行业的税率由营业税的3%到增值税的11%,会从实际上降低建筑行业企业的实际税负。但实际执行中却未必如此。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建筑行业企业人力成本高、材料抵扣数额相对小、发票取得困难、工程联营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些现象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建筑企业的税负。

具体分析,建筑行业的人力成本相对其他行业较高,可占到总成本的20%~30%,其劳务收入按照营改增的新规定,需要交纳11%的增值税销项税,然而其却没有相应的进项税进行抵扣,与3%的营业税相比,劳务收入的实际税负增加了8%,建筑劳务费增加了建筑行业企业的整体税负。

常用的建筑项目材料包括砂、土、石料、砖、瓦、石灰等,相关的增值税管理办法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以上材料可按照6%征收计算缴纳增值税,假设建筑行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全部能够取得上述材料的增值税发票,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税率为6%,而实际的销项税额是11%,增加了材料费用5%的税率,减少了实际的利润。还有,在某些项目当中,建筑企业的材料在采购是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那建筑企业所承担的税负又会提高。

建筑企业的联营合作企业如果为非正规企业或其为自然人,缺乏健全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导致分包工程、采购材料、租赁的机械和设施无法取得或取得较少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工程项目的实际税负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其超过了利润水平,还会为建筑业带来亏损。

上述关于税负的问题涉及建筑行业的整条供应链,对相关的企业以及营改增税收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要求建筑企业在实际中应当加以注意,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避免或降低上述情形,降低实际税负。

3、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改变

企业会计核算营业税涉及的会计科目与增值税涉及的会计科目不同,在营改增制度下,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会计人员在适应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期,必然会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企业相关的会计体系也必须随着新制度的改变进行调整。

会计核算的变化也会在整体上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营改增后固定资产购买金额中增值税进项部分得到抵扣,实际购买固定资产付出的现金流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虽然也会减少,但从整体上建筑企业投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流出减少;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需承担的费用减少了,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促进行业整体的发展;由于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的变化,整个行业的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的比例也会上升,建筑业企业偿债的能力增加;建筑企业涉及的工程项目往往会预留一定比例的质保金,比例大约在10%~15%,这些款项经常要在整体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收到,但增值税的缴纳往往在实际收到款项之前,由于工程项目的总金额较大,企业为增值税垫资金额也较大,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支出会相应增加,整体上会增加建筑行业的现金流量支出,行业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相对短缺的局面。

4、营改增会给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改变

为了增加企业的进项税额,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会将能否取得增值税票会成为供应商选择的另一项重要依据,同时购置大型施工设备和流水线可以成为减少增值税金额,企业的资产结构也能因此得到优化,人工费用得以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建筑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为确保工程质量,可能会由甲方直接购买原材料,甲方在工程款结算时材料款从总额中剔除,建筑企业仅能得到结算单,材料部分的增值税发票由甲方取得,营改增建筑企业会改变原有流程,供应商将增值税发票开给建筑企业,再由建筑企业开给业主方,通过开票流程的改变,建筑企业能够减少税负;异地施工是建筑企业的正常现象,现行的营业税规定,建筑企业承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程需要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报税,其它情况下提供建筑劳务,需要向劳务发生地的税务机关进行报税,营改增后推测会采取在工程所在地预征增值税,在机构所在地抵扣异地已缴纳增值税的方法进行增值税的税收征管,因此建筑企业必然需要加强会计税务的异地核算与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的异地结算缴纳资料也

需要及时汇总到企业,尽量避免集中结算而导致企业前期税款垫付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三、建筑企业面临“营改增”的措施建议

1、积极顺应国家发展形式,调整建筑业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建筑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管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到来,劳动力的成本正在不断的上升,建筑企业面临的人力成本日益增加,利润空间随着成本的增加日益降低,转型是企业保持长久盈利的需要。随着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各地区对相关的行业都给与扶持,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税收制度的过渡,建筑企业应当趁此时机顺应国家新政策,大力发展机械水平以及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行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

2、优化建筑企业的内部税收管理模式,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制度的到来,建筑企业的税收核算和税收控制管理制度应当进行优化。建筑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制度改革后会计核算的学习,尤其是对增值税核算、建筑合同的相关内容的培训,掌握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正确核算,熟悉关于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的新规定,区分改革前后的会计核算、税收制度的主要区别,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并配置和完善有效的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重点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尽量克服由于施工地域的分散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不通畅、不透明的现象,积极建立与现场相连接的账务处理系统,在现场配置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税务控制,在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取得、抵扣等一系列环节由专业的税务人员进行控制,并积极与机构会计人员进行沟通,防止由于增值税发票的任何环节出现控制上的纰漏。

3、加强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避免营改增可能带来的税负增加

营改增制度必然会打破建筑企业原有的纳税筹划系统。这一点无疑会给企业带来纳税筹划调整的新空间。建筑企业可以以获得的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资料和增值税发票信息为依托,寻找新的纳税筹划进入点,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步骤的实现纳税筹划的方案,目前常被提起的建筑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手段包括原材料的购买、固定资产的引进等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对新政策、企业新的信息和管理模式的正确理解与结合、对新的纳税筹划方法的不断探索是必不可少的。

4、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建筑行业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必然影响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方法的改变。有关的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相关的事项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不断完善营改增制度,才能保证营改增按照有利于整体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

四、结语

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营改增制度是必然的趋势。实践证明,营改增制度自从试点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在降低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转型、扩大内需促进地方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营改增在我国开展实施的时间较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建筑业分析了营改增制度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并为建筑行业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因对措施,以期能够帮助建筑业企业顺利实现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过渡。

摘要:随着税收营改增制度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不久的将来必被纳入试点范围。在此大的行业背景下,本文从营改增的基本内容、其对建筑业的现实意义出发,围绕营改增制度对建筑业的影响以及建筑企业应对影响的措施展开叙述,为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制度的到来、实现整个行业税制的平稳过渡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建筑业“营改增”的可行性探讨 篇8

孙金玫,(199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在读研究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截止目前,我国已将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而建筑业的“营改增”最早将于明年年初施行。作为“营改增”最难实施的三大行业之一,由于进项税难以抵扣以及行业业务的复杂性等问题,建筑业税制改革推进工作困难重重。本文就建筑业“营改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以上探讨提出有关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营改增;建筑业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求是》杂志刊登的《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今后要继续推进税制改革,并明确“营改增”还有“五步曲”。他指出,2014年继续实行营改增扩大范围,并在2015年基本实现营改增全覆盖。2014年年初我国将铁路运输以及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范围,2014年6月1日,又正式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改革工作的试点范围,随后将继续推进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等行业的改革试点。建筑业作为营改增工作最难啃的几块骨头之一,其税制改革进程已迫在眉睫。

从前期情况来看,“1+6”营改增试点都已取得突出成果。截止2014年2月,营改增试点工作已经开展26个月,涵盖范围也从最初的上海地区发展到全国地区,试点范围内的工作开展为营改增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改革工作取得突出成果后,营改增工作逐步进入深水区,建筑业的税制改革工作已经被提上日程。建筑业经营活动涉及建材业、房产业、大型机械制造业以及租赁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建筑业征收的是营业税,其征收方式合理性值得商榷,因为这可能导致了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举个例子,在施工方的购进成本中,建筑材料、设备占用很大部分,这部分物资在购进时已缴纳过增值税,但是在实现销售收入时却缴纳营业税而导致没有机会抵扣增值税,税负增加的同时也导致增值税流转抵扣链条的断裂。因此,建筑业实施“营改增”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企业税负的减少,有效避免重复纳税,具有积极影响。建筑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营改增”的难度很大,企业若想享受国家改革带来的利好,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行业“营改增”的研究和准备工作。

二、建筑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1.重復征税问题亟待解决。《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建筑业在缴纳营业税时按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不能将工程成本中的原材料、机械使用费等扣除。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在现有营业税体制下,企业是需要对营业额全额计征的。建筑业的工程成本中含有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购买款、使用费等,在取得时其进项税额不允许扣除并计入产品成本,在计算营业税时就包含了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即对这部分进项税额也征收了3%的营业税,从而造成重复征税。实施“营改增”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现象,增值税仅对增值部分征税,这一特点使得建筑企业在取得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在确认收入形成纳税义务时抵扣,最终将部分增值税转嫁下游,减轻税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2.行业内部营业税税负有失公允。建筑业发展迅猛,其业务活动从劳务输出发展到货物与劳务的混合销售。《营业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发生混合销售行为时,按营业税与增值税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但上述情况仅限于销售“自产”货物,其他情况即销售外部购买的货物则按销售额征收营业税,从而造成重复征收。同样是销售货物却区分“自产”和“外购”,这种做法有失公允。此外,建筑业安装、修缮、装饰等劳务与征收增值税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工作性质相似,但两者属于不同应税范畴,计税方法导致税负也相差悬殊。

3.税收征管效率低、成本高。现行税收体系下,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营业税属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而国税系统负责审核管理增值税进项抵扣,并且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上文提到建筑业普遍存在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这就经常需要税务系统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加税收征管成本,降低效率。“营改增”后,纳税环节环环相扣,不仅便于国税局提高税收征收效率,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偷税漏税。

三、建筑业“营改增”的可行性

1.试点工作成果显著。“营改增”工作首先于2012年1月在上海试行,随后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扩展到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深圳等12个省、直辖市,并取得预期阶段性成果后在全国进行推广。2014年年初我国将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也纳入“营改增”范围,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到2014年6月1日,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到目前为止,参与“营改增”的企业整体上税负有明显下降,并且对于个别税负上升的企业,政府亦采取了相关扶持政策,两种税制完成了平稳转换,深化调整了产业链布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营改增”工作正反两面均取得宝贵经验。前期工作经验的积累进一步验证了“营改增”工作的可行性,将建筑业纳入税改范围指日可待。

2.建筑业具备“营改增”条件。建筑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其资金在生产经营中的流转与制造业类似,都存在供、产、销三个过程并不断循环。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并形成工程实体,到最后形成产成品收回价款,建筑业各环节存在计算增值税的条件。

3.国内外环境提供改革契机。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在继续进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促进企业发展转型。目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不断深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结构加速优化,不断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在经济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营改增”工作不断深入,建筑业改革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全球已有153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制度,其中有90个国家和地区对劳务、货物均征收增值税。欧盟等经济发达地区对增值税征收范围几乎做到全覆盖。

四、改革对策和建议

1.提高企业增值税抵扣意识。建筑业企业在改革之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首先培养并提高相关增值税抵扣意识,完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比如,在工程物资供应商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能够开具合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大型供应商,小型供应商虽然有可能提供较为低廉的价格,但是往往不能提供专用发票,不利于企业税务管理。同时培养财务人员识别专用发票真伪的能力,加强“营改增”工作实务培训,专人管理票据并及时做好抵扣的申报工作,避免税负的增加。

2.推迟购置非急用固定资产和劳务,合理避税。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所以,在建筑业“营改增”实施之前,可以推迟非急用资产的购置计划,等相关税改工作开始后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额,这将明显减少企业税负。

3.企业尽可能自行采购原材料。材料费用的进项税额是整个工程项目可抵扣税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由发包方提供原材料,施工企业就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便无法获得抵扣机会,能够抵扣的项目就只有机械使用费和一些其他直接费用。因此,企业“营改增”后尽可能签订包工包料的建造合同,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而减轻增值税税负。(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路宪文.谈建筑行业营改增的必要性[J].企业研究,2013(02).

[2]赵桂花.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

[3]张墦.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2013(1).

[4]吴金光,欧阳玲等.“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宄一一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J].财政问题研究,2014(2).

上一篇:钟家村小学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