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2024-05-20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共9篇)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篇1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乔勇

2017年9月)

营改增前企业建安税率为3%,营改增后企业销项税税率为11%。营改增后,企业实际税负取决于能取得多少可抵扣进项税。假定1:建筑企业产值为A,建筑成本为B,施工毛利率为γ,企业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金额占建筑成本比例为β。建筑成本指建造合同中除毛利开支项目以外的所有成本。

根据建造合同规则可知:γ=1-B/A,即B= A×(1-γ),则:营改增前税负P1= A×3%,营改增后税负P2= A×11%-B×β。

若要营改增后税负降低,即:

P1≥P2

A×3%≥A×11%-B×β

A×3%≥A×11%-A×(1-γ)×β

A×(1-γ)×β≥A×11%-A×3%

β≥8%/(1-γ)。

取值:若毛利率γ=10%,则β≥8.89%,即企业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金额占建筑成本比例不得低于8.89%。

若毛利率γ=15%,则β≥9.41%,即企业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金额占建筑成本比例不得低于9.41%。

β符号意义:在财务的发票管理中,若财务人员以可抵扣进项税为统计对象,只要将进项税累计数值与财务统计的建造总成本进行比值,再与上述计算结果比对,可知税负水平较营改增前变化情况。

假定2:建筑成本中取得进项税抵扣的成本(即开具增值税专票的票面总金额)比例为μ,按照进项税税率17%测算,B×β= B×μ×17%,则μ=β/17%。

则:若施工毛利率γ=10%,μ不低于52.29%;若施工毛利率γ=15%,μ不低于55.29%。

假定3:建筑企业实际税负比例为δ,假定可抵扣进项税平均税率为α,建筑成本中取得进项税抵扣的成本(即开具增值税专票的票面总金额)比例为μ,则有:

P2= A×δ= A×11%-B×μ×α

= A×11%-A×(1-γ)×μ×α

则:δ=11%-(1-γ)×μ×α

假定:项目材料成本、分包成本占建造成本比例分别为40%,30%,则有B×0.7×α= B×0.4×17%+ B×0.3×11%,α=14.43%。

若毛利率γ=10%、μ=20%,则实际税负比例δ=8.4%,即取得进项税抵扣的成本占建筑成本比例在20%时,企业实际税负税率为8.4%。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篇2

关键词:营改增,税负,合同定价,进项税

一、引言

自从2011年国家“营改增”试点方案出台, 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均已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试点方案明确建筑业适用11%增值税税率, 但至今未能推行。中国建设会计学会通过调研、测算结果显示建筑业“营改增”平均增加税负为94%, 折合营业税税率是5.83%, 增加2.83个百分点,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很重。

不少专家、学者都对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多数研究者基于上游环节的现状, 认为建筑业“营改增”进项税抵扣不足、税负较重, 采用11%增值税税率过高;少数研究者忽略进项税抵扣不足实际情况偏重理论角度, 认为建筑业适用于11%税率;个别研究者基于增值税原理, 认为建筑业“营改增”根本不存在税负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是下游环节存在不动产进项不得抵扣的实际情况, 合同定价方式为不确定因素, 不同情况下下游环节承担的税金程度不同;上游环节存在“营改增”前后两种状况, “营改增”将导致建筑企业进项税金和价格的较大变化, 两种状况的进项税可抵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必须先对建筑业“营改增”进项的现状和变化、不同合同定价方式下游对进项税税款的承担等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才能得到对建筑业“营改增”税负的客观和科学的认识。

二、建筑业“营改增”的合同定价方式

1. 建筑业“营改增”的工程造价变化。

在“营改增”前, 建筑业缴纳营业税, 工程成本含进项税, 工程造价是含税价, 存在着重复纳税问题;“营改增”后, 建筑业缴纳增值税, 工程成本不含进项税, 工程造价是不含税价, 避免重复纳税。建筑业“营改增”前后的工程造价构成见表1。

注: (1) 劳务分包企业属于建筑企业的其中一类, 税改前按3%营业税缴纳, 税改后增值税税率为11%。 (2) 机械租赁企业以前营业税税率为5%, “营改增”后机械租赁属于有形动产租赁, 适用17%税率。 (3) 建筑企业自有机械, 在购置时需支付17%增值税, 但其使用年限较长 (一般10年) , 应平均分摊到各使用年限。

2. 建筑业“营改增”工程合同定价方式。

(1) 增值税合同定价方式。汪松贵等 (2014) 认为建筑业“营改增”应采取增值税状况下价税分离合同定价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根本不存在税负问题。实际上, 根据增值税实施条例, 处于中间环节的建筑企业, 增值税 (税率11%) 包括进项税和建筑企业应纳税额两部分, 即实际销项税由下游环节承担, 建筑企业是纳税人但不是实际承担者。在这种情况下, 对照表1“增值税状况”栏, 建筑业税金来源为从下游环节取得11%增值税;税金支出为支付上游环节进项税和应纳税额, 其中应纳税额为11%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如果支付上游环节的进项税均能得到抵扣, 则建筑业税金收支平衡, 建筑业“营改增”并不存在税负问题。

(2) 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根据现行增值税实施条例, 建筑工程属于不动产进项不得抵扣, 下游企业不愿意直接承担建筑业销项税, 建筑业并非是真正的中间环节, 建筑工程合同定价不可能采用增值税状况下价税分离方式。建筑业“营改增”后, 下游企业仍按营业税的含税价 (表1中“营业税状况”栏数据) 支付给建筑企业。

杨威扬 (2012) 认为不论建筑劳务公司增值税税率的高低, 建筑劳务公司的税负最终构成建筑施工单位的实际支出, 增值税税负的传导效用将使施工设备租赁公司的税负最终转移到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中来。在建筑业“营改增”同时, 机械租赁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均会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上游企业势必通过抬高价格将增加的税务转移到建筑工程的成本中来。

从下游环节角度考虑, 认为建筑业“营改增”不应提高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成本和造价的增加应该由建筑企业承担;但从建筑企业角度考虑, 上游“人、机、料”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增加应该由下游环节承担。因此, 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还存在建筑工程成本增加由建筑业承担和由下游环节承担两种方式。

三、三种合同定价方式的建筑业“营改增”税负测算

1. 三种合同定价方式下, 下游承担的不同税金。

(1) 在增值税合同定价方式下, 下游环节承担销项税11%, 但价税分离不承担进项税。 (2) 对于成本增加, 由建筑业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 下游环节虽然不直接承担销项税, 但支付建筑业3%营业税和营业税状况下的进项税, 为表1中“营改增”前栏第 (2) 、 (4) 、 (6) 、 (8) 项合计。 (3) 对于成本增加由下游环节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 下游环节支付建筑业3%营业税和增值税状况下的进项税, 为表1中“营改增”后栏第 (2) 、 (4) 、 (6) 、 (8) 项合计。

由此可见, 在后两种合同定价方式下, 下游环节虽然不直接承担建筑业销项税, 但实际支付了部分进项税税款。

2. 三种合同定价方式建筑业“营改增”税负。

增值税合同定价方式下, 应纳税额=11%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进项税是增值税状况建筑业进项的税金, 按理想状态考虑全部可以抵扣, 不存在税负。建筑业“营改增”后, 进项由营业税状况转变为增值税状况, 需要支出进项税增加部分, 但建筑业可从下游获得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

对于成本增加由建筑业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 建筑企业支出进项税增加, 实际只是取得“营改增”前进项税, 即增加进项税部分由成本建筑业承担。

对于成本增加由下游环节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 下游环节支出进项税增加, 实际可取得“营改增”后进项税, 即增加的这部分进项税由下游企业承担。

四、不同情况下建筑业“营改增”进项税分析

1. 建筑工程的进项税“营改增”变化及其构成。

“营改增”将引起进项税变化如下: (1) 劳务分包企业可能存在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种情况, 但长期随着建筑企业需求 (可获得进项税抵扣) , 更多的将转变为一般纳税人。 (2) 材料的简易办法征收和不能开具发票情况基本上属于客观存在, 可不考虑改变。 (3) “营改增”后, 材料免税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企业将处于市场竞争劣势, 长期来看将转变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转变为一般纳税人自身可以得到进项税抵扣, 免税材料销售企业很可能将通过国家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转变为一般纳税人。两者均可不考虑建筑企业或下游环节承担成本增加。 (4) 机械租赁企业情况基本上与劳务分包企业相同, 但其由营业税转变为小规模纳税人还可减少纳税, 短期小规模纳税人存在可能性更大, 但长期将逐步转变为一般纳税人。 (5) 自有机械通常有较长的使用周期 (10年) , 购入的营业税状况进项税税率取1.7% (17%/10) , “营改增”新购机械虽一次性可抵扣, 但使用年限内的有效抵扣率仍为1.7%。

詹敏 (2014) 以房屋建筑为例对工程项目的主要进项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按其分析结果可以列出主要进项占工程造价的百分比分别为:人工17.85、材料66.82 (免税部分3.44、简易办法征收11.13、不能开具发票26.46和小规模纳税人2.76) 、机械6.37 (租赁2.46、自有3.91) 。

2. 住建部测算方式的进项税。

目前, 住建部测算方式并未明确合同定价方式, 对11%增值税和进项税由谁承担、人工和租赁机械的进项税如何考虑也没有说明。只是采取“11%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方式计算税负。多数认为人工、机械和大部分材料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取得进项税抵扣, 万元工程产值的进项税为466.60元。

3. 成本增加由建筑业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的进项税。

当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免税状况不变, 劳务分包和机械租赁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 建筑企业的进项税较小, 万元工程产值的进项税为539.1元。当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免税状况转变为一般纳税人, 劳务分包和机械租赁企业也为一般纳税人时, 建筑企业的进项税较大, 万元工程产值的进项税为597.6元。

4. 成本增加由下游环节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的进项税。

当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免税状况不变, 劳务分包和机械租赁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 建筑企业的进项税较小, 万元工程产值的进项税为539.1元。当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免税状况转变为一般纳税人, 劳务分包和机械租赁企业也为一般纳税人时, 建筑企业的进项税较大, 万元工程产值的进项税为808.5元。

不同情况下万元产值工程进项税测算如表3所示。

注:合同定价方式2是指成本增加由建筑业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合同定价方式3是指成本增加由下游环节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机械租赁企业转变为一般纳税人, 合同定价方式2情况由5%营业税到增值税17%, 可抵扣17%进项税, 但需额外支出 (17%~5%) 税金增加部分, 实际抵扣5%;劳务分包企业额外支出 (17%~3%) , 实际抵扣3%。

五、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分析

1. 不同情况下建筑业“营改增”税负测算。

建筑工程项目万元产值是包含营业税的, 故其销售额为9 700元, 销项税额为:9 700×11%=1 067 (元) , 应纳税额税率为 (1 067-可抵扣进项税) /10 000。营业税状况建筑业缴纳3%营业税由下游环节承担, 实际不存在税负。建筑业“营改增”各种情况下的税负如表4所示。

2. 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分析。

(1) 住建部提出的税负测算方式, 得到的建筑业“营改增”税负较重 (3%) , 未对“营改增”前后的进项税和合同定价方式变化进行分析, 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2) 采取增值税合同定价方式, 目前不动产不能抵扣情况下难以实现。随着房地产业“营改增”和工商企业的不动产可以抵扣, 将在部分建筑工程中可以实现增值税合同定价方式, 建筑业中的部分建筑工程将不存在税负。

(3) 建筑业“营改增”, 上游劳务分包和机械租赁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存在是短期的, 从长期来看它们将转变为一般纳税人;采用简易办法征收也是一种过渡。因此, 建筑业“营改增”成本增加, 由建筑业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的税负为1.31%, 成本增加由下游环节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的税负为-0.41%。

(4) 建筑业“营改增”, 如果成本增加由下游环节承担, 营业税状况万元工程造价将增加238.2元, 一般来说下游环节是不愿意承担的。因此, 成本增加由建筑业承担的营业税合同定价方式较为贴近实际,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为1.31%。

(5) 表3的税负测算中, 占工程造价26.46%的材料是不考虑进项税抵扣的, 随着建筑业“营改增”的推行, 建筑业对上游销售企业的选择, 势必将会引起其中部分材料销售企业成为一般纳税人,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将小于1.31%。

参考文献

[1] .汪松贵, 钱承浩.走出建筑业“营改增”的困惑与误区.建筑时报, 2014;4

[2] .杨威扬.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的相关问题探讨.财会月刊, 2012;35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篇3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税负测算;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政府主要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增长。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用于定向减税、扩大“营改增”试点。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颁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建筑业的增值率税率和增值税征收率为11%和3%。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1.理论分析

“营改增”之前:TTB1=P×3%,“营改增”之后:TTB2=P×(1-3%)×11%-DC/(1+17%)× 17%-F/(1+17%)×17%。

假定购买方要求以不含税价格与改革前营业税税后价格相同。其中TTB为企业流转税税负,P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含营业税),DC为可抵扣进项税额的相关成本(含增值税且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F为固定资产购入成本。通过计算可得,当DC+F=0.5278P时,即可抵扣基数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78%,“营改增”前后税负不变。前者大于后者,税负减少,反之增加。

2.实证分析

(1)前提条件

建筑业“营改增”,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有所改变,从而上述所讨论的所得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的计算也会改变。但是为了仅讨论“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在运用宏观数据具体计算时候不考虑其他税种考虑流转税的影响。

工程结算收入记为主营业务收入,工程结算成本记为主营业务成本,不考虑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成本。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情况复杂,假定在购进当年全部抵扣。全面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营业成本的50%再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可作为进项抵扣基数。

(2)统计数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建筑、修缮、安装、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的劳务是建筑业税目的征税范围。统计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

(3)税负测算

目前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 3%,增值税“扩围”后税率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为 11%,增值税进项抵扣率为17% 。模型如下:

BT(营业税) =营业收入×3%,VAT(增值税)=营业收入×(1-3%)×增值税率-进项税额。其中: 进项税额 = (主营业务成本×50% + 固定资产投资)×17%。为了进一步明确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对税负的影响,下面通过建立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税负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1.基本假设

假设1:μi零均值假设;假设2:μi无序列假设;假设3:μi同方差假设;假设4:μi与每一个解释变量无关;假设5:无设定偏误;假设6:解释变量X之间无完全共线性。

2.模型

将税额,建筑业GDP,城镇建筑业就业人数,建筑业利润联系在一起,考虑到非线性因素可通过有限次的线性化转化成线性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参数为线性):Y=β0+β1LnX1+β2X2+β3X3-1+ X4-1+μ。

其中,Y是因变量,表示税额;X1表示建筑业GDP;X2表示建筑业就业人数;X3表示建筑业利润;X4表示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μ为随机误差项;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是参数。

3.计量分析

建筑业GDP,建筑业就业人数,建筑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这几个数据之间高度相关。增值税分别对建筑业GDP、就业人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元线性回归,发现四者与税额的可决系数分别为:建筑业生产总值95%、建筑业利润94%、城镇就业人数94.24%、固定资产投资89%。根据方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30.05582-2.128637LnX1+0.000489X2-1814.040 X3-1-2185.966X4-1

t值在α=0.05条件下均大于1.8331,且P 值小于0. 05,说明参数估计值是有效的。

4.模型检验

(1)通过正态性检验结果,Jarque-berea项的伴随概率0.501635大于0.05,说明随机扰动项符合正态性假设。

(2)通过序列自相关检验的一阶相关性检验,Obs*R-Squared项后的伴随概率0.0224小于0.05,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一阶自相关的条件符合假设要求。原因是GDP,价格,就业会存在经济系统的惯性,随经济系统的周期而波動。

(3)通过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的一阶检验,其Obs*R-Squared后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8246大于0.05,表明符合同方差假设。

(4)时序数据Y通过平稳性检验,二阶差分的ADF test statistic的绝对值8.000441大于5%临界值绝对值,故序列Y为平稳序列。

四、结论

第一,生产总值增加1%,税额减少2.128637亿元。说明实行建筑业在可抵扣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为50%、新购进固定资产可全部抵扣进项税额的假设条件下,保持建筑业GDP增长的同时,宏观税负下降,验证了这是一个减税政策。

第二,建筑业就业人数、利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增值税增加。对于企业来说,业务越发达,投资越多,相应缴税越多,增长的形状如恩格尔支出曲线。减税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在促进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也增加。

“营改增”对于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篇4

【摘要】从2012年的第一天开始,上海首先开展营改增试点,现已推广到北京、天津、广东、深圳等12个省市。从税制改革的趋势来看,建筑业也将成为“营改增”的试点行业。通过这个税制的改革,建筑业的发展和税收负担将会有所改变。如果实施这个新的税制改革后,企业内部而不进行合理的纳税计划,那么它的实际税收有可能不降反增。所以要实施这个税制改革,就要做好先前的准备工作和筹划工作。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税负

实施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家目前推行结构性减租的一个重要方案,它能够减轻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交税负担。自2012年的8月开始到过年为止,已经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从上海市扩大到10个省市。其中,广东就包括在内,而且它在实行“营改增”试点之后,试点内容和第一个试点区域上海适用同样的方案、行业以及政策安排。实施“营改增”试点对广东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实施“营改增”之后,原本受到抑制的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性价比得到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得到提高,通过消费市场潜力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避免了依赖外界来发展经济;而且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增长。

虽然这次并没有指出要在建筑业实施“营改增”,但在不久的将来,建筑业就会慢慢地按照计划成为“营改增”试点。这次《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就写到建筑业适用的增值利率是11%,从原则上讲,建筑业选择“营改增”是有好处的。本篇文章根据实施“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剖析建筑业在这方面实际税收或增或减的原因。

一、建筑业采用“营改增”的好处

1.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内部改革

建筑业已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在企业资产中,它的固定资产在单位价值上或者是整体价值上都是很高的。当前,因为建筑业在营业税征税范围内,一般它的购买设备、原料等都是从普通纳税人中买进的。而它已经缴纳的增值税不能与之相抵消,所以这就明显的影响了企业技术的改造和更换设备的速度,主观上就打乱了增值税抵扣的链。2009年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指出纳税人可以利用销项税额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从这个条例中可以看出营改增不仅对企业内部更新有好处,让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而且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环境的质量,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可以防止重复交税

建筑业不仅要对产品进行生产,还要对它进行安装,所以说建筑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我们所知,营业税的征收是要看收入额的多少来计算交税的金额,所以就会发生征税的重复。特别是当前面环节的营业额又被加入到后面的环节时,这种重复征税就显得更为明显。

二、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1.建筑劳务费可能增加税负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工程总造价来讲,建筑行业的人工劳务费就要占到20%~30%,这些工人大部分是出自于建筑劳务公司或者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建筑劳务公司是建筑行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向施工单位提供劳动力,并且得到劳务收入,此时需要按照11%的比例缴纳税务,但是没有可以与它进行抵消的税收。作为小企业的劳务公司,如果担负不起这样的沉重负担,就可能会公司倒闭或者是将税负扔给施工单位。

2.税负增加也有可能是财税核算现状产生的传统的生产制造公司和施工企业在客户类型和业务模式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在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存在施工场地,而且能够采购材料的地方及其供应商也不集中,施工场地的留守者比较少,交通堵塞等诸多原因,导致每花一笔钱都要依照现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模式开发票,这就造成发票多,难以集中进行整理,审核,即使整理好也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浪费时间。根据现行税制,发票所得款项必须要在180天以内得到认证,否则就判为无效,这个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可能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发票不能被正确的利用而导致企业进项税减少,税负增加的发生。

3.各种材料会造成企业税负增加

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企业会从大企业购进所需的材料,比如钢材、水泥、石材、沙料等,因为在大企业购买材料时,是可以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而可以用于抵扣;但是在税款抵扣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商品混凝土或者是其他的施工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很多施工企业不能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或者是不具备那个条件,这就导致了不得不购买已经做好的混凝土成品。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中提到,纳税人要是将自己生产的以下材料进行买卖,可以按照6%的利率进行交税:商品混凝土(仅是以水泥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水泥混凝土)、在进行建筑时或者是生产建筑材料所用的砂、土、石头;以自己挖掘的砂、土、石头或其它矿物连续生产的砖、瓦、生石灰(不带有黏土实心砖、瓦);过滤之后的水。这些材料都是在进行工程项目时必须用到的,所花的费用在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4.新近购置固定资产少的企业税负也可能增加

建筑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如果企业在这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比较多,或者是因为这之后要改革而购买的固定资产比较少,那么在销项税款一定的前提下,就会使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少,从而导致要缴纳税款变多。如果企业感觉自身的设备比较少,需要租用其他机械设备时,要是用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动产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就可以得到增值税率为17%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但要是用小规模的动产租赁公司租赁设备,此时所得到的发票是不可以用于抵扣的。新的税制改革将会影响着施工设备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仝铁汉.减税效果将在扩围后得以凸显.城市经济导报,2013(20)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税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目前“营改增”已经成为了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营改增”的实施对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税负的变化直接与其发展步伐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就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进行了讨论,文章不仅阐述了“营改增”的相关概念,而且还针对“营改增”对税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了细致讨论,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的政策下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 税负 建筑施工企业

一、“营改增”的相关概念

(1)“营改增”的含义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国务院提出了“营改增”这一决策,“营改增”被视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营改增”是指对于现行征收营业税的相关应税项目向征收增值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税务征收方面一直是增值税、营业税并存的局面,难免会造成重复征税的情况。这样不仅加重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而且还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数额和流动性较大,实施“营改增”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需要灵活利用才能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2)“营改增”发展大趋势

我国财政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1月16日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建筑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税率为11%。2013年8月1日起,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并取得了成功。目前,“营改增”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而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显然是“营改增”的前沿阵地。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影响

(1)“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带来的有利影响

很多建筑企业在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是采取多个单位联合投标的形式,由分包企业完成施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与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而分包企业在建筑企业没有给予其代扣代缴纳税金义务的情况下还需要主动缴纳税金。这样一来,分包份额就不能从总份额中去除难免会出现重复纳税的现象。“营改增”之后在票据都能够及时取得的理想环境下,分包企业采购的建筑材料、设备等可以通过进项税额对项目成本进行抵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重复纳税的情况。

(2)“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上带来的不利影响

虽然“营改增”理论上能够帮助企业减轻税负,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更多的是致使企业还债的压力和成本增加。以重庆CJ公司为例,公司日常业务主要是承包项目,接到项目后发包给具体施工单位。重庆地区实现“营改增”以来,该公司的成本及还债压力增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人工费用无法抵扣。该公司在轨道6号线和中科院项目税负测算过程中存在1613.9万元的零散人工费用无法取得劳务发票,以建筑业11%的税率计算,进项税损失近160万元;第二,一部分设备机器支出无法抵扣。CJ公司施工所需设备都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取得,一些项目是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购进的无法抵扣进项税,其中科院项目一个项目就有施工设备共计62.34 万元的折旧费不能抵扣进项税;第三,一部分材料费的进项抵扣困难。CJ公司在轨道6号线项目实施过程中,CJ公司供材商与其就水泥、商品混凝土价款结算时根据规定要将这些价款都计入施工单位的计税依据中去,这样公司就不得不承担这部分供材的纳税义务,直接增加了258万元的额外税收负担。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市场不是处于理想状态的情况下,“营改增”实施后的实际可抵扣进项税额小于理论上的进项税额。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公司采取劳务分包和班组承包方式开展业务,普遍存在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致使企业成本和还债压力增大。

三、关于“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的一些应对措施

(1)树立正确的增值税抵扣意识

为了能够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税负,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增值税抵扣意识,积极去了解和掌握增值税相关知识内容,在投标、签订合同以及施工全过程中做到能够充分考虑如何转嫁税负和进项税抵扣问题。同时,要积极向各个部门贯彻“营改增”的相关内容,督促各个部门积极配合领导工作,以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

(2)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结构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细化,避免混合经营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部门经营和兼营项目进行拆分再分别进行核算。各个部门对于一些施工方案的制定可以通过开会等形式就如何降低印花税以及随主税征收等税种进行讨论,然后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施工。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对企业税务缴纳的多少造成影响。对此,企业在人员的选聘上必须严格,选择一些学历和业务水平都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的形式加强其会计人员对营改增相关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优化其知识结构,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商议对策,尽可能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高飞,陈瑶瑶.例解“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3(2)

[2]王文德.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剖析及其对策研究[J].税务筹划,2014(1)

再者,由税务机关依单方作出的行为和非因事实不明的羁束行为的争议都要被排除在和解的范围之外,只能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授权所进行,前者如税务行政许可行为。至于税收优惠等具有极大随意性的事项,暂不适宜列入税务和解的范畴。

(3)须双方当事人互相让步

在税务和解中,让步与私法上所谓的让步是不一样的,是否构成让步,并非完全以当事人主观认知为准,而是先必须由客观角度考察,找出当事人可能达到之最有利的结果为基准点,其次必须可以看出相对于基准点,当事人有所退让者,始足以构成让步。当然这里的让步并不仅仅局限于当事人在实体法上权利或地位有所退让,即使是程序上权利地位亦得成为让步的客体,例如抛弃提起行政救济权利或同意撤回其诉。

(4)合义务裁量

具备了以上缔结和解契约的要件,未必一定能缔结契约,另须以行政机关是否已合义务地行使裁量权为前提。和解契约系税务机关行使职权的另一种形式,故税务机关就税务和解有缔结之权限,始得订立和解契约。但如果该税务机关执行该职务,尚须上级税务机关之核准或其他机关之同意,则需另获得核准,自属当然。也就是说,税务机关如果有意与纳税人达成和解协议,必须对和解标的具有处分权,即税务机关对和解事项具有管辖权及裁量权。税务机关除必须对和解标的有事务管辖权限和地域管辖权限外,还需要对和解事项有裁量权。税务机关只能在其权限范围内缔结和解合同,不能利用和解扩大其权限范围。而对于纳税人来说,也必须对和解标的享有自由处分的权利,方可进行和解。因当事人的和解标的是实体法上税务和解协议所规制的法律关系,私人只有对其享有之公权利且法律无特别限制者,方具有处分权。即签订税务和解协议的纳税人有权自由处分和解标的,且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适应、胜任履行所签订的协议,否则税务和解协议就无法落实,而无法实现的协议当然是无效协议。另外,税务和解可能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前应当征得第三人的同意。

(5)内容、形式和程序合法

根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八十七条之规定,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即税务和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利益,形式上采用书面形式,程序上必须经过行政复议机构的准许。税务和解协议属于契约的一种,应当遵循一般契约原则,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道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形式上采用书面协议,属于要式合同。以书面的形式,利于明确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双方的争议,也可以防止税务机关滥用权力或者各种不作为。在程序上,经过复议机关的准许,起到监督的作用。既可以防止税务机关滥用权力,侵害纳税人的利益,也可以阻却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恶意串通侵夺国家税收利益。

对于税收法上和解制度的合法性控制,除分析其合法性及适用要件外,为防止税务机关游走法律边缘,大量采用非正式协商行为作为以代替和解协议的手段,有必要从税务机关内部及稽征程序加以控管,导入正式化的和解程序,从而保障纳税义务人的权利。

>参考文献:

房屋修缮服务营改增税负变化分析 篇6

2016-12-23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讲,目标是绝大多数的行业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从某一个行业来讲,更加关心本行业税负的变化及变化因素,建筑业中的修缮服务较为特殊,本文就这一行业的税负变化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修缮与修理

众所周知,修缮属于建筑服务,属于本次营改增项目,增值税适用11%税率,征收率3%,它和建造、安装、装饰等一般的建筑服务有所不同,并且有时会与修理相混淆。修理属于原增值税项目,增值税适用税率17%,征收率3%。

按照《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的解释:修缮服务,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者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根据这一定义,修缮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服务的对象是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第二,服务的成果是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使用价值或者延长使用寿命;第三,服务方式是修补、加固、养护。《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明确:修理修配,是指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和修缮相比,对象是货物,成果是恢复原状和功能,行为方式是修复,严格来讲其区别在于对象的不同,即修缮的对象是房屋建筑物,修理的对象则是货物。现实中对修理和修缮还会存在认识的模糊,比如更换电灯、开锁、修理电梯、维修监控等等属于修理还是修缮,往往难以确定。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数次发文明确,如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曾就深圳市国税局的问题下发了《关于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390号,以下简称“390号文”),该函明确,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进行的保养、维修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还有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就河南国税局的问题下发《关于燃气公司有关流转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616号)明确,对郑州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向用户收取的、产权属于用户的庭院管网的折旧费、维修费应按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不征增值税。从以上文件中所说征收营业税的电梯维修、庭院管网维修项目,税目应为建筑业中的修缮。更值得一提的是,390号文对为何征收营业税也就是按照修缮缴纳营业税给了一句话,即“电梯属于增值税应税货物的范围,但安装运行之后,则与建筑物一道形成不动产。”意思是说,只要是不动产的配套或者辅助设施,与房屋建筑物一道形成不动产,即作为不动产,对其恢复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等,就是修缮。这让我们不由想起一个文件,那就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因为这个文件首次将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也就是不动产)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明确: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当然,这个界定依然被本次营改增所继承,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的公告(2016年第15号公告)规定: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购进货物,是指构成不动产实体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和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及配套设施。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得出,货物一旦成为以房屋建筑物为载体或者是构成不动产实体的配套设施或者辅助设备,为房屋建筑物功能发挥起作用,就形成了不动产,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者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当然就是修缮。因此判断是否为修缮应关注以下特点:

一是对象属于不动产,也就是恢复使用价值或者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对象是不动产或者形成了不动产,具体讲就是除不动产外,还包括以房屋建筑物为载体的辅助设施或者配套设备,或者是构成不动产实体的辅助设施或者配套设备。

二是修缮是工程作业,工程作业是指不动产所在地现场所提供的服务,脱离不动产所在地的修理行为,是修理不是修缮。比如作为房产的配套设施中央空调发生故障,经查是一个关键零部件坏了,拆下来到某单位修理,修好以后装入该中央空调,某单位对这个部件的修理取得的收入就不是修缮收入,而是修理修配的收入。

二、修缮的种类及对增值税的影响分析

为全面完整的分析营改增后修缮税负变化,在甄别修缮与修理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修缮主体、对象等分类,为系统准确地分析其税负打下基础。

首先,按照修缮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设备设施维修和土建安装修缮。所谓设备设施修缮是指专门维修构成房屋建筑物实体或者以不动产为载体辅助设施和设备的专业企业进行的维修,其维修对象包括电梯、中央空调、监控系统、通风系统等;所谓土建安装修缮是指建筑安装企业对受损房屋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建的服务,其对象仅是对房屋实施修缮,不包括对其辅助设施和设备的维修。

其次,根据修缮业务发生的原因,分为基于销售的修缮和基于选择的修缮。所谓基于销售的修缮,是指修缮业务的发生是因为修缮对象是其销售而发生的,比如由于销售了电梯因此承担了电梯的修缮,就是基于销售的修缮。而基于选择的修缮,是指修缮业务的发生不是因为销售,而是双方市场选择的结果。比如已过质保期的消防工程维修,经过招标选择维修施工单位,就是给予选择的修缮。

再次,根据修缮材料采供方式,分为清包工的修缮和包工包料的修缮。清包工修缮,是指销售修缮服务的一方不提供修缮所用主要材料,修缮主要材料由接受修缮服务一方提供;包工包料的修缮,则是指销售修缮服务的一方连工带料一并提供的修缮服务。

不同的修缮分类,对增值税税收负担是否有影响呢?我们认为,应该是有的。一是销售修缮服务主体不同,修缮的对象各异,修缮成本构成不同,外购项目自然也不同,在现行增值税多税率的环境下,当然就会影响到增值税进项税,从而影响税收负担。

二是销售修缮业务的原因不同,对修缮业务的收入计量和确认就有所差异,当修缮的成本构成一致的情况下,收入确认不同适用税率就有所不同,销项税自然不一样,这样也就影响到增值税,从而影响其税收负担。三是不同的材料供应方式,作为销售修缮服务的一方而言采用的增值税计税方式不同,计税方式不同所纳税额当然也不一样,肯定会影响增值税税收负担。

三、不同修缮的增值税负担分析

对修缮增值税负担的分析,其实首先是要对比营改增税负的变化,也就是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下,不同的修缮其税负和原营业税相比的变化及趋势,其次是不同修缮增值税负担差异的可能性,最后是不同计税方法下税负的比较。

修缮原税负为修缮取得收入的3%,改为增值税后,其适用税率为11%,抵扣提供修缮服务外购项目的进项税,因此不能简单地说税负的变化,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外购项目及其进项税,然后计算应交增值税,计算出同口径的税收负担,再和3%对比,相差部分就是变化。修缮业务的增值税税负率为9.91%与收入外购率和外购综合进项税率乘积的差,具体计算如下:

增值税税负率=(修缮收入/(1+11%)×11%-修缮收入×外购率×外购综合进项税率)/修缮收入=9.91%-外购率×外购综合进项税率

外购率,是指修缮收入中用于补偿外购项目所占的份额,外购项目为不含税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外购率=外购项目金额/含税修缮销售收入×100%

外购项目综合进项税率=可抵扣进项税/外购项目金额×100%

由于不同种类修缮的外购项目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按照修缮的主体和对象分别说明。

1、设备设施维修。是指纳税人对构成不动产实体或者以不动产为载体的辅助设备和配套设施进行的维修,包括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其成本中占多数的是材料费,主要是备品和配件,为一般货物,适用17%税率;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强度大,专业素质要求高,因此人工费用占成本的比例相对较高;其分包业务项目为非专业的一般劳务,占比相对较小,其他成本项目发生少可以忽略。假设外购项目的适用税率17%,经测算设备施设维修外购项目率为45%,增值税税负为2.26%,显然在这个条件下,税收负担是降低的。具体计算如下:

增值税负担率=9.91%-45%×17%=2.26%

另外,假设专业修缮外购项目适用税率为17%,要保持3%的税收负担,外购率应保持为40.65%,当外购率大于这个数值时,税负会降低,相反则税负会增加。

还有,如果外购项目率一定,要保持3%税收负担,则要计算外购项目综合进项税率,如果实际的综合进项税大于计算数值,则税负降低,相反则税负增加。

2、土建安装修缮。是指仅对房屋建筑物本身进行的修缮,包括对房屋进行修补、加固、通淤、改善等。其成本构成中占多数的是人工费,由于专业性相对较弱,可以将业务分包,其他成本项目发生少可以忽略。我们依然用上述分析方法,由于外购率较低,同时外购项目多为低税率或者简易计税项目,因此综合进项税率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其修缮的税收负担自然会增加,比如外购项目率20%,综合进项税率7%,其实际的增值税负担率为8.51%,显然税收负担较营业税大幅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不动产配套设施设备的修缮,营改增后税负可能下降,对不动产本身的修缮其税负可能增加,同时不同的修缮对象,税负也是不同的,不动产配套设施设备修缮的税负要低于不动产房屋本身修缮的税负。

“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研究 篇7

“营改增”全称为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 于2016年5月1日在建筑业内全面推开。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营改增”政策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将意味着“营改增”政策将为建筑业纳税人带来新一轮红利。“营改增”税制改革从深层次讲, 其不单单只是税制的转换, 而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重要措施, 它能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 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策。

在“营改增”政策中所指的建筑业纳税人, 主要是指在境内提供建筑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建筑服务包括工程、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建筑服务等。“营改增”后建筑业纳税人将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及其他符合规定的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1%, 小规模纳税人及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征收率则为3%。

2“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2.1 税负只减不增

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后, 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或个人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 其中一般纳税人是指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及其他符合规定的纳税人。改革后制度规定, 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1%, 小规模纳税人及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的征收税率为3%。尽管税改前制度中规定, 建筑业纳税人征收营业税税率为3%, 但这并不意味着税改后征收税负会有所增加。首先, 小规模纳税人及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征收税率为3%, 但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在计税时, 只按照不含税价计算增值税, 同等条件下, 实际税负只有2.91%。按照这样的计税方法来算, 建筑业企业每取得1万元应税销售收入, “营改增”之前需缴纳营业税300元, 而“营改增”之后则只需要缴纳增值税291元。同时, 月销售额在3万元及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 则免征收增值税。其次,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营改增”之前营业税是按照其所有收入全额征税, 但“营改增”后增值税应纳税额是当前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按照这种计税方法, 建筑业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是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 如:某建筑企业在某月共取得施工价款600万元, 期间购买石灰用去351万元。则其“营改增”后缴纳增值税为, 而其“营改增”前所缴纳的营业税为。由此可见,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建筑业纳税人在“营改增”后其所缴纳税额只减不增。

2.2 纳税地点发生变化

“营改增”之前,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地为劳务发生地, 即在哪里施工, 则在哪里缴纳营业税。而“营改增”之后, 增值税的纳税地则变为机构所在地, 即公司总部在哪里, 则在哪里缴纳增值税。这就意味着今后除了个人提供建筑劳务和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可以在劳务发生地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外, 所有建筑业发票必须在机构所在地进行自行开具。这种规定对于跨区域提供建筑服务的企业而言, 一方面要按规定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等, 按期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扣除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的税款后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还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 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

2.3 新增预缴模式

“营改增”政策的施行时间紧迫, 涉及面广, 内容多责任大。为了维护原来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平衡, 对建筑业征收增值税采取预缴模式, 即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 以其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和余额进行预缴。对一般纳税人在施工当地进行预缴时, 是总包减分包, 按2%进行预缴, 预缴完后, 向机构所在地进行纳税申报;对小规模纳税人及采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则按照总包减分包的3%在施工当地进行预缴。小规模纳税人及采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在施工当地预缴后, 向机构所在地进行纳税申报即可, 无需再度缴费。

2.4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负

“营改增”制度规定, 可采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部分税额。这项制度在理论上对建筑业而言能够极大地减轻建筑业纳税人税负, 但在实际工作中,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建筑业中, 材料采购成本是主要成本之一, 但目前的建材市场票据管理还尚不规范, 使得很多建筑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合格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进而影响建筑业的进项税抵扣问题。第二, 租赁设备成本也是建筑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 目前建筑业设备租赁公司大多为个人或合伙组成的小型租赁公司, 这种公司通常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影响了建筑业进项税的抵扣。第三, 建筑业的特点是项目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相分离, 项目核算采取报账制。而在很多大型工程项目中, 往往存在结算延迟的现象, 这样则使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及时取得, 在税负抵扣时间又严格要求的情况下, 也给建筑业企业的进项税抵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 建筑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措施研究

3.1 培养税务人才, 做好税收筹划

面对“营改增”政策在建筑业内的执行, 建筑业企业应提前作好积极的应对措施, 储备税收筹划人才, 做好“营改增”政策的研究工作, 并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以便在政策执行后, 能迅速熟悉政策的各项细节, 了解改革后的税收方法, 尽量减少企业税负支出。对“营改增”政策的研究, 主要从增值税的特点出发, 认真研究新政策的相关规定, 并特别掌握针对本行业的特别规定, 了解进项税的抵扣范围, 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途径及在获取专用发票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做好提前预案措施。同时, 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营改增”相关知识培训, 特别要注重培训员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识别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法和途径等, 让企业在“营改增”税制后能顺利开展财务工作, 保障企业的顺利运转。

3.2 改造财务管理

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应仔细研究“营改增”的各项规章制度, 详细分析企业支出中的可以用于抵扣的项目, 做到应抵尽抵。同时提前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尽量选择正规的、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 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定价方式是否含税、发票开具方式等必要信息。其中, 建筑材料方面, 应尽量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可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对于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水、电、气等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物质, 应提前在合同中进行说明等, 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及时取得专用发票, 减少企业所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3.3 及时做好风险防控

“营改增”后涉税风险进一步加大, 增值税税制是违法违规处罚在所有税种中最严厉的一种。国家对税制进行改革, 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整顿税收问题。而“营改增”制度的出台能较好地遏制非法转包、分包、挂靠经营等现象。在实际的建筑业工作中, 有些企业在承包工程后将全部工程转包他人, 这是建筑法所明确禁止的。税制改革后, 在工程全部转包的情况下, 作为第一承包人的建筑企业应按从发包方取得的全部工程结算收入和价外费用计算确定销售额和销项税额, 从第二承包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其进项税额, 从其财务处理中能够发现没有可供抵扣的外购材料, 从而很容易判断出工程全部转包的交易实质。因此, 建筑业纳税人应高度重视挂靠经营、转包、分包等问题, 仔细研读“营改增”政策, 做好相应税收管理及风险防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业的税负影响主要为只减不增,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建筑业在税负缴纳、税负计算等方面会有相应的改变, 建筑业纳税人应积极组织企业财务人员对新政策进行仔细的研究, 熟练掌握新政策的各项细节与措施, 并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及管理层进行重点培训, 使其认识到增值税法规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确保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

参考文献

[1]尹书惠.“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19) :87-88.

[2]祝映兰.“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时代金融 (中旬) , 2013, (9) :83-84.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篇8

一、建筑企业的“营改增”现状

1.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税收,税收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力量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力,税收制度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果税负提高,企业的实际资本收益就会相应减少,企业将有可能失去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引进高新生产设备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企业正常生产工作;如果税负降低,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本用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员工专业素养,引进科技含量更好的专业生产设备,吸引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近些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实施建筑行业“营改增”试点,不久的将来,增值税将彻底取代营业税,当前,建筑行业“营改增”的范围越来越大,建筑行业跟其他各个行业都提高了对“营改增”事业的重视程度。“营改增”系列政策实施以来,很多建筑行业的税负随之增长,这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一定考验,对整个建筑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建筑与行业相关的原材料产业和建筑使用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国家实施“营改增”的政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推行“营改增”的试点范围也更加谨慎。

2.增值税征收的现状

增值税在我国税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截止2011年,我国增值税已经占到我国全部税收的百分之三十,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建筑行业在我国各类行业中地位特殊,建筑行业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政府对增值税政策的全面调整,必然将建筑行业作为主要调整对象之一。按照目前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2017年将全面彻底取消营业税。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对营业税取消所引起税负增加情况具备充分的应对能力,积极制定相关方案对国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进行认真考察研究,对“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核算比对,保障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确保建筑企业员工的切实经济收益。增值税这一税收种类最早由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增值税征收被欧洲国家普遍接受并相继实行,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取消营业税,中国在改革开放指出开始征收增值税,增值税范围包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最终决定实施“营改增”税收改革方案,决定逐步一增值随代替营业税,营业税将在不久之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二、实施“营改增”的意义

营业税是以建筑企业的营业额进行的税收方式,有可能造成对建筑企业的重复多次征税,对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欠发达国家依然在采用征收营业税的不科学征税方式。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密切的与国际经济结合在一起,我国传统的营业税征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国际经济秩序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转变税收体制成为了国家改良经济发展环境,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积极性,推行“营改增”税收征收方案,对我国建筑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征税模式,健全國家征税体制,增强建筑企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企业“营改增”造成税负增加的原因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研究表明,建筑企业实行“营改增”税务征收方案以来,建筑企业的税负不断加重,当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比较低级,很多建筑企业财税管理集体存在许多制度上的缺陷,建筑企业对承包机制缺乏制度性规范,使得许多建筑企业无法对本企业的建筑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管理。着一系列不合理的建筑企业财税管理机制,使得很多建筑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税负逐渐加重。国家住房建设部研究数据表明,许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对“营改增”政策进行科学认真的分析研究,及时调节企业规划方案和发展方向,使得“营改增”这一科学合理的财税征收方式不仅没有降低建筑企业的税务负担,反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税负压力。

四、建筑行业“营改增”导致税负增加的应对策略

1.调整建筑行业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已经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征税模式理解“营改增”之后的国家税收政策,建筑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层,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对“营改增”政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进行充分理解,对国家新型财税管理征收模式的优越性充分认同,积极转变建筑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建筑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税负增加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经验,制定详尽的税负增加应对方案,加快建筑企业对盈利模式的调整,避免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因为不堪税负压力而破产。建筑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国家实行“营改增”财税体系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充分意识到建筑行业在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开阔前景,重视建筑企业已有的优质资源,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利好条件,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企业的决策者要对“营改增”政策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具备理性的认知,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对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的税负增加问题进行研究考核,

2.实行财税体制改革

借助国家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机遇,对建筑企业的财税体制进行改革,建筑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的财税机构加强管控力度,切实避免因企业财务工作疏忽而造成的企业财税成本提高,坚决杜绝建筑企业财务腐败现象,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税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组织和职业道德,建筑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建筑企业的财务工作水平符合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制度性建设,对建筑企业的原材料采买进行严格的规范监督,对增值税发票的使用情况,建筑企业要及时充分的进行透明化正规化督查,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流程,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参加,促使建筑项目审批工作符合“营改增”政策的方向,对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缴纳情况,要具备充分的了解,切实避免建筑企业为降低建筑原材料成本而进行偷税漏税活动。在建筑企业的项目合同制定方面,要将增值税作为建筑项目规划和成本预算规划的重要考量依据,使建筑企业的项目合同鉴定具有法律依据,在增值税征收领域,建筑企业在做好充足的后期准备,采用专用的增值税缴纳发票,保证建筑企业管理界对增值税缴纳情况的及时了解。

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增值税制度的理论与建筑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差距,及时制定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应对策略,对我国建筑企业及时改变“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税务负担,增强建筑企业世界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转变财税管理机制就有重要作用,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调整,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力.浅析“营改增”对于企业税负的影响《会计师》2013年第18期.

[2]闫治平.“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会计师》2013年第16期.

[3]张晖.浅谈“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会计师》2013年第19期.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 篇9

摘要:本文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前提,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分析了其对科研事业单位税负造成的影响,并且从加强管理水平、组织专业培训活动、灌输风险观念、提高合作意识、创新税务观念、提高增值税征收管理制度规范性、合理利用营改增发展机遇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管理降低税负提升效益的建议,从而明确营改增实施对于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营改增、科研事业单位、税负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一项全新的税制变革工作,目前正处于完善与发展时期。从至今,我国在各个税种上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其中包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营业税等,这些主体税种的改变,为企事业单位也带来了相应的改变。我国国家全面提升营改增落实速度,并且在上海设置了改革试点,向北京、安徽、江苏等省市逐步推进。仅一年营改增改革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并且通过试点改革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可以得知,营改增的落实,能够有效降低税负,提升试点行业发展的速度,避免了重复征税现象的出现,也使税负更具公平性。科研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科研服务的,带有公共性质,发展目标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必然会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税务管理带来影响。

1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1.1营改增业务方面

科研事业单位其本质为科研事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实际业务方面包含如下内容:纵向课题、横向课题、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转让等多项业务[1]。在科研事业单位实施营改增,对于业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一,在研发与技术服务方面,主要包含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项目调研服务。第二,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主要包含软件服务和信息系统服务。以上业务均涉及到营改增,可见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税务改革的重要性。

1.2纳税人身份方面

通常来说科研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单位,涉及营业税的业务比较多,通常不需要履行增值税纳税这一项义务[2]。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科研事业单位基本上均被归纳到营改增领域内,即属于营改增“六大现代服务业”,具体体现为“研发与技术行业”以及“信息技术行业”。按照营改增政策要求与规定,科研事业单位在新税务制度下被改变为增值税纳税人,需要按照法规要求申报缴纳。

1.3纳税资格认定方面

在营改增要求下,科研事业单位涉及的所有应税服务本质上属于营业税,并且税率为5%。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营改增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法规要求,科研事业单位性质被定义为“非企业单位”,且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大于500万,即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然也能够申请不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依然按照之前的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税款[3]。在营改增政策当中,与科研事业单位纳税资格认定相关的政策都体现了非常大的灵活性。这一政策的颁布对于科研事业单位非常有利,按照事业单位特点,再与应税业务相结合,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发挥税收政策的优势,明确与科研事业单位发展最为合适的纳税资格认定,从而减轻承担的税收负担,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

1.4国家优惠政策方面

在实施营改增之前,科研事业单位的服务主要涉及到技术转让、开发以及技术咨询等,以上业务均属于营业税免税政策范围[4]。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按照营改增税收政策的要求,科研事业单位所涉及的“四技收入”依然可以享受营业税所有优惠政策,所以这一方面并未对其造成任何影响。

2营改增带来的问题

营改增的实施,对科研事业挝坏挠跋熘氐闾逑衷谒案骸⒛诓抗芾怼⑵渌问题等多个方面。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中如果纳税人身份出现变化,便会直接对税率造成影响,税率提升,增加科研事业单位税负。此外,纳税人身份的变化也对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税收优惠延用。当实施营改增之后,按照营改增税收政策中的具体规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四技收入”依然可以应用营业税相关的优惠政策,不会对应税收入造成过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科研事业单位税负问题

在实施“营改增”前,科研事业单位营业税征收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转让、房屋出租等方面,但是“营改增”正式实施之后,将原来的服务型收入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此外,营改增的实施,也带来了结构性减税效应,全国范围内依然有5%左右的税负属于增加状态,例如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5]。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个别单位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税率超过了征收营业税时期的税率;其二,成本内可抵扣项目并没有占据比较大的比例,不能抵扣合法凭证。在正式实施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业以及邮政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在税务改革之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提高到11%,此外有形动产租赁税率直接提高到17%,体现了非常大的税差[6]。尽管营改增实施之后,成本项目进项能够抵扣,然而由于税制本身有待完善,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的邮费以及公路管理运输费等无法有效抵扣,运输工具有待更新,导致能够抵扣的比例较低[7]。以上种种原因,都是导致事业单位税负增加的原因,在此环境下也使事业单位尽可能地不认定一般纳税人,这对其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2.2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问题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增值税的`计算模式与申报程序,相较于营业税比较复杂,管理形式也更为严格。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多。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因为缺乏足够的改革经验,面对改革束手无措,所以在营改增政策推行开始阶段,并没有制定好合适的应对方案,内部管理工作看上去也比较盲目。科研事业单位做出的自我调整缺乏针对性,在这一阶段内,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缺乏对政策的了解与掌握,再加上经验不足,无法有效适应营改增新政策的落实。所以,科研事业单位面对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针对单位内职工组织以“营改增”政策为主题的培训工作,有关部门要根据“营改增”政策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严格操作,以最短的时间执行新政策,并且按照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出调整,保证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编制等能够与营改增纳税政策的落实相适应。

2.3其他问题

营改增在我国实施的时间比较短,事业单位还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原有情况进行调整。营改增税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影响比较大,导致事业单位面对问题应对仓促。事业单位如果想要更加轻松地应对营改增制度,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实际落实营改增期间,科研事业单位一方面要适当地调整自身税务和财务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调整其他业务系统。如果科研事业单位准备工作不足,未来得及对税制改革进行调整,那么将无法有效适应营改增带来的所有效益,也会对科研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

3营改增政策下如何改善管理降低税负提升效益

3.1加强管理,提升水平

事业单位在实施营改增改革期间,需要深入研究增值税,基于合法、合理的界限内,组织税收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落实[11]。在项目成本内使税务成本从中分离,合理调整事业单位中考核项目经济方式。在正式实施营改增之后,若事业单位能够获得合法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便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税负,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12]。

3.2组织专业培训活动

事业单位在落实营改增改革之后,纳税人是税制改革期间最为敏感的人员,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在纳税期间,纳税人员与纳税机构需要积极交流,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针对纳税人员展开业务培训。使纳税人员深入掌握税制改革措施,提高专业性,事业单位才能够对基本举措进行调节,并且推动事业单位税制改革有效落实[13]。鉴于此,事业单位内部的纳税人员,要时刻关注我国税收政策动态,了解纳税的基本要求与流程,避免在纳税期间出现问题。纳税人员也要积极学习税收制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施展业务能力,灵活应对营改增税收制度可能出现的变化。

3.3健全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实施营改增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应对风险的能力,使用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税收制度改革更为顺利地实施,无论什么风险都能够积极应对。例如,科研事业单位采购办公设备,便可以在多个商家中购买,经过选择制定适合的购买方案。利用通过结算的形式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完善,拟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纳税管理制度实施适当的财务管理方式。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风险应对能力,并且加强管理水平,使其在营改增税制期间合理规避税务风险。

3.4提高合作意识

现阶段,增值税转型的相关举措会相应地提高营业税税负,一些事业单位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发展优势,将一些服务环节从中脱离,成为独立性质的现代化服务业务[14]。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制造业开始进行了经营模式方面的创新,将研发设计、管理、生产以及营销各个环节在专业化分工方面,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这也相应地推动了产业之间的结合。原本的服务业分工也更为细化,改变了以往小而全发展模式,形成更加多层次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进而向低成本扩张的方向快速发展。因为采购设备构成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科研事业单位设备的更换率比较高,资本利用规模不断扩展,使事业单位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环境为出口适用零税率,且我国上游环节所缴纳增值税也可以退税,在此基础上服务行业的产出在1980到之间,其年均增长率为8.9%,开展营改增试点一年以后,20同比增长了8.3%。由此可见,营改增对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5创新税务观念提高增值税征收管理制度规范性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需要对税务改革本质进行了解,合理调节内部结构,优化税务体系,使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事业单位全方位加大税务管理观念,利用系统培训制度的方式,聘请专业技术强的税务专家以及管理人员,深入解读国家颁发的税务改革制度。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响应营改增新政策发展要求,使科研事业单位和管理政策能够实现和谐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应税收入、可抵扣进项成本进项分析、一般纳税人以及小规模纳税人进行比较,从税负角度考虑,针对多数科学事业单位而言,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资格更有利于减少税负[15]。若科研事业单位选择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确定减少税负的最佳方案。例如某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研发和技术服务环节的服务收入为S万元,开始落实营改增之前,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65%。税金是5.65%S万元,在落实营改增之后,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金附加为S/1.03*3%*(1+10%)=2.91%S,如果税率不变,该事业单位的税负降低了2.44%。然而若科学事业单位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市场服务这一项业务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科学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规划,通过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经费这些业务,确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若事业单位是公益三类自收自支类型,或是主要业务为市场收入,可以考虑选择一般纳税人,这样对于今后的市场发展更加有利。此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严格管理增值税进项发票,通过国家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降低最终税负。科学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税收法律规定,通过营改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展开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针对一些免征增值税税目,可以首先平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税收政策,降低税负。

3.6合理利用营改增发展机遇

营改增不仅是税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国深化改革、调节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动力。科研事业单位要先对营改增有关政策以及文件进行科学解读,对营改增为事业单位造成的影响深入了解,站在全局角度掌握发展机遇。此外,针对财务人员展开以营改增为核心的税务培训,按照单位性质与增值税优惠政策要求,制定科学的纳税筹划,进而实现减少税款的最终目的。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对生产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加大炔抗芾硪约俺杀竞怂懔Χ龋合理提高准入条件,将个别业务模式通过提高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内加入营改增因素,为应纳税额的准确性提供核算方面的支持。建立风险管理模型的过程中,针对营改增要素需要做到客观识别与评价,做好营改增的风险预警,并且灵活应对。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事业单位需要掌握动态,规避营改增风险,从而实现降低税款的目的。此外,营改增税制改革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长远发展,降低事业单位承担的税务负担,推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霞,李春.后“营改增”时代大型公立医院涉税业务税费管理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36(10):77-79.

[2]杨建,史宝康.营改增税制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17(18):152+164.

[3]彭小苑.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183-184.

[4]范秋博.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存在的税务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5):217-218.

[5]刘景涛.营改增后高校纳税筹划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6):34-35.

[6]陈建飞.广播电视行业“营改增”财务核算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1):241-242.

[7]鲍丰坤.“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310.

[8]李晓凤,杨玉芳,冷男.实施“营改增”对事业单位影响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6(08):154-155+159.

[9]应龙萍.浅谈“营改增”政策实施影响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5(12):213.

[10]朱如意.“营改增”对测绘事业单位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5(23):41-42.

[11]崔春梅.浅析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5):268.

[12]陈建飞.广播电视行业“营改增”财务核算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41-242.

[13]严颂兵.“营改增”对测绘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10):15-17.

[14]窦彦红.营改增对广电网络利润的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5):156,159.

上一篇:紫砂壶导游词下一篇:细听刀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