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税务管理(精选9篇)
建筑业税务管理 篇1
2011年11月,我国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具体方案,充分表明国内“营改增”政策正式实施。同时对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实行深入改革,受到国内很多建筑企业的重点关注,同时也为建筑建筑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建筑建筑企业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公众生活等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笔者将分别从:“营改增”对建筑建筑企业造成的影响、营改增基础下建筑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税务管理对策分析,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营改增”对建筑建筑企业造成的影响
针对各个地方的试点来说,“营改增”的推广产生有利的效果,但是很多建筑企业面对税收负担的变化有着很大的敏锐程度,受到两种不一样的税收制度的作用,“营改增”的推广,必将会使建筑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在管理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的挑战。
(一)税率的变化而带来税负的降低
根据国家实施的营改增方案,将增值税的纳税基础提高至百分之六和百分之一十一,对于不同的税目采取不同的缴纳税率。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实行营改增的税制之后,将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实行征收增值税的办法,以此在税种以及税率方面都发生一些变化,从而使得建筑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负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将建筑企业所缴纳的税率由原来百分之三的营业税变为现在百分之十一的增值税进行纳税,表面看建筑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赋税在增加,但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且施工中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沥青等的抵扣有17%,且施工中需要购置大量的建筑机械,这些固定资产在新税制下可以在二年内抵扣,因此营改增后,实际税负会低于3%。但是由于增值税中对于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税负以及进项税之间的抵扣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财务管理不好,没有获得相应的进项发票抵扣联,出现进项税额度不足以抵扣的情况,那么就给税负带来一定的提高。
(二)对发票的管理以及使用所带来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前,建筑企业所使用的发票是地方税务局的通用发票。在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发票有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这两类,且专票与普票开具的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混淆及出现错误,财务在开具发票时还要审核是否四流合一,即资金流、货物流、运输流、合同必须统一.因此这就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税务的征管工作要求,再者还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地制定出管理以及适应发票的新制度,严格的监管发票的开立、使用以及核销工作,提高发票的规范以及合理的使用。
二、营改增基础下建筑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税务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想要做好建筑企业的纳税规划,应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确定好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应根据目前所确定好的11%的增值税率,不管在进行单环节或是全环节的税改,都应大幅度的提升建筑企业内部流转环节税负。主要因建筑企业还属于微利行业,对建筑企业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应该在不增加建筑企业内部税负的基础上,如果推行建筑企业单环节的增值税改革,税率大约为7%;如果推行建筑企业全环节的税改,则税率大约控制为10%。
第二,确定好建筑企业纳税的时间,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建造合同》的要求,合理的确认好各项收入,确认好收入的金额和甲方在验工计价以及在实际支付项目款项之间存在的差异,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过程比较滞后,且质保金的回收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企业的纳税人垫资缴税,可将收到业主所支付的建筑工程款日,作为增值税的开票与纳税义务的发生日。
第三,构建建筑企业专用设备的进项税额备抵制度,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进步,不断改进建筑施工的方案,购置大量的建筑工程施工专用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在建筑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非常大,且摊销的时间很长。因此,建筑企业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渡期间,对于施工企业所使用的一些专用机械设备,可以计算设立有关的进项税额备抵金,以便缓解建筑企业内部的税收负担。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征收税基,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收到的实际收入当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征地拆迁及青苗补偿等价款,该部分价款具有一定的代付性质,而以上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不能取得可以抵扣的凭证。因此,可在设计建筑企业税改方案的时候,准确、合理、科学的设计建筑企业的销项税额征收基数,进而剔除以上存在代付性质的部分税基。
(二)加强对发票的监督管理
在“营改增”之前,会计工作中仅仅只需要普通发票就可以了,因此不必在发票管理环节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但是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之后,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一般纳税人必须要开相关证明的专用发票,所以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上要想保证发票的合法和规范就需要专人来负责。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流程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将发票随意丢失、撕烂、借出、或者是拆本实用,对已经开具好的发票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登记和检查。
在“营改增之前,”营业税对发票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但是“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与建筑企业的税负问题息息相关,不仅建筑企业要在财务方面加强重视,就连销售人员和管理者都要加强重视,提高对增值税专用票基本知识的了解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虚假发票来抵税及成本,对建筑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存在着对发票的管理程序不够规范的现象,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为建筑企业其他部门普及相关的发票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营改增”的实行,无论是从发票流程或者是发票管理都对建筑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财务人员的负担。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
由于增值可抵扣,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在这一块投入更多的精力;税务计策机关会对建筑企业的增值税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建筑企业处理发票的管理有所疏漏,就将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进而会对建筑企业的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
“营改增”后,两种税的核算方式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财务人员在进行税费核算时,能够正确得区分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的核算方式,在推行之前,建筑企业只需要根据建筑企业的销售额来核算,但是推行之后,需要财务人根据建筑企业的发展类型判断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从而选择合适的税率。
三、结束语
实施营改增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税种以及税率的变化,从而达到减轻各个单位所承担的税负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重复性征税的现象,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进行营改增之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确实带来一些变化,例如要在各项收入中增加应缴纳的增值税项目,需要对建筑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负进行科学的核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企业所承担的税负问题,更好的为建筑企业减轻税负,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绪富.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及对策探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3,04:25-28.
[2]赵士强.浅议“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5,02:126-127.
[3]时军.“营改增”税负变化对企业财务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4,10:69-72.
[4]曾丽旋.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策划[J].财会学习,2016,03:121-122.
[5]龚桂锦.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167.
建筑业税务管理 篇2
题的通知》的通知
青地税发〔2010〕90号
全文有效成文日期:2010-07-01
市稽查局、征收局,各分局、各市地税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下同),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部门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部门相一致,即总机构企业所得税为国税机构负责征收的,项目经理部企业所得税由其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负责征收管理;总机构企业所得税为地税机构负责征收的,项目经理部企业所得税由其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二、项目经理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项目经理部所需建筑业发票,实行先征税后开票方式,由项目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为其代开建筑业发票。
三、主管地税机关要按照工作分工,增强责任感,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工作协作,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做好项目经理部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
四、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局反映。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
知
国税函〔2010〕156号
全文有效成文日期:2010-04-19
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对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的规定,现对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建筑企业所属二级或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包括与项目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下同)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应汇总到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核算,由二级分支机构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预缴企业所得税。
三、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四、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汇总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缴:
(一)总机构只设跨地区项目部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其余额就地缴纳;
(二)总机构只设二级分支机构的,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三)总机构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先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五、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的应缴企业所得税。
六、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项目部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
七、建筑企业总机构在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应附送其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
八、建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跨地(市、县)项目部,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九、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甘肃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
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甘国税函发〔2009〕163号
全文有效成文日期:2009-05-26
字体: 【大】 【中】 【小】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开发区国家税务局,矿区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汇总纳税政策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局(所得税处)反映,以便研究解决。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现对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中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二级分支机构的判定问题
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总机构应及时将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及时出具有效证明(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总
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二级分支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由总机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二级分支机构进行审核鉴定,督促其及时预缴企业所得税。
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的相关规定。
二、关于总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企业所得税款计算和缴纳问题预缴时,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先由总机构统一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再分别按各自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后加总计算出企业的应纳所得税总额。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向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摊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
汇缴时,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应按上述方法并采用各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属的三因素计算确定。
除《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21号)有关规定外,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不得按照上述总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计算方法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应按照企业适用统一的税率计算并缴纳企业
所得税。
三、关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分支机构报送资料问题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二级分支机构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本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情况,主管税务机关应对报送资料加强审核,并作为对二级分支机构计算分摊税款比例的三项指标和应分摊入库所得税税款进行查验核对的依据。
四、关于应执行未执行或未准确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企业的处理问题
对应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而未执行或未正确执行上述文件规定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造成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同时存在一方(或几方)多预缴另一方(或几方)少预缴税款的,其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低于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数额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分配到总机构或分支机构补缴;其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高于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数额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从总机构或分支机构的预缴数中扣减。
五、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第二条第二款所列企业不适用本通知规定。
六、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建筑业税务管理 篇3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缺乏风险控制观念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 很多企业并未形成牢固的纳税观念, 或是积极性明显不足, 缺乏税务风险的控制观念。并且, 建筑施工企业也未专门创设相关的税务管理机制, 即便设立了, 相关税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仅限于报税, 并没有按照不同税务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 税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二) 并未设置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以税务风险防范为重点, 故而, 必须要建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但是, 我国绝大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1]。换言之, 企业未建立一个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预警体系, 无法及时发觉风险的存在。尤其, 在开展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决策中, 不能有效的利用风险评估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很多企业往往会把税务风险的印象停留在“事后控制”的层面上, 对于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而言, 无可靠对策予以应用。毫无疑问, 这对建筑施工的行业特性来说, 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根本无法降低实际损失。
(三) 管理监督失位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实施税务风险监督的重要部门, 对避免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形成有重大作用[2]。然而,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并未设置独立于企业行政部门以外的内部审计部门, 或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正常行使, 职能无法发挥, 导致审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够从事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在面对我国税务机关的检查时, 企业内审部门往往只会想如何应付检查, 而从未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 因而对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建议。
二、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可行性路径
(一) 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 以及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重视税务会计管理工作, 方可创设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机制, 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宣传, 并打造文化圈。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 让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重视的是, 在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中, 一定要先在企业的领导层中进行, 以此来发挥企业管理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将税务文化的建设纳入到整体文化建设工作中来, 提高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 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
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以保障有赖于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机制, 同样, 税务管理机制的落实, 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作为载体才能实现[3]。因而, 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并确保部门的独立性、严肃性、权威性。并且, 配置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管理人员来统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等相关事务, 对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需要重视的是, 部门在成立之后, 在设置岗位时, 应当绝对保证岗位分离, 定期地对税务管理人员实施换岗, 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三) 重视预警体系
税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 事前控制对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类涉及范围非常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的企业而言, 建设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提高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 可以最大限度上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环境的动态评估, 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 各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等, 对企业经营活动施以科学的评估, 并预测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因素, 力图在税务风险发生后将危害最小化。
一般来说,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基本源于两个方面:其一, 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 匮乏对必要信息展开风险决策, 通常是按照历史数据来判定今后每种后果的可能性, 使决策具有风险;其二, 是企业在财务决策容易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 市场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的繁荣度, 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 这种种因素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此, 应当正确地意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健全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 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四) 加大监督力度
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加以监督, 可以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与此同时, 观察并督促企业制度的落实情况, 也有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地予以改正。可以肯定, 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必须要受到建筑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 并且, 企业要懂得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税务风险防范的监督体系, 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监督, 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内审部门的工作的独立性, 不受内部行政部门的影响,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实施税务检查后, 审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的总结经验, 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五) 健全税务会计体系
税务会计体系应当从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 以构建出完整的税务会计体系。从税收征收与施工企业核算的维度分析, 颁布统一详实的建筑施工税收法律文本是非常必要的, 从而满足建筑施工会计核算的要求。而在税收法规的制定时, 需要最大限度的维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主要还是在财务会计, 所运用的还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方法, 所以相关的会计核算应当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并且, 对于统一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税收会计规范可以汇编成册, 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必备教材, 并予以不断补充与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 税务风险问题是国内外企业均会面临到的主要风险问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等综合原因, 其纳税的动态环境常常都在发生着改变, 由此建筑施工企业所遭遇的税务风险也数倍于从前。有鉴于此, 不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成长期, 都几乎遭遇过大量的经营危机, 而其中又以税务风险危机为主。有鉴于此, 企业必须要对内部税务实施科学管理, 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存在, 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本文主要从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重视预警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健全税务会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在其市场中的发展力与竞争力, 同时要熟悉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业务开展能力, 以便对税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合理定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权衡自身整体利益的基础上, 选择最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切实地加强税务管理工作, 把税务风险降低到最小,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体系也时常发生改变, 并且,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 相应地税收措施在执行上更为严苛, 更易引发多层的纳税问题。一旦建筑施工企业对其税务风险管理不慎, 必定会导致风险吞噬利润的情况发生,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当前, 税务风险是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经营范围广, 纳税环境也常常发生变化,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税务风险的几率也更大。本文结合建筑行业现状, 并对当前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展开分析, 旨在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可行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税务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5, 15 (08) :64.
[2]刘瑞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 2011, 17 (20) :80-81.
建筑业税务稽查应对及风险点分析 篇4
[补充案例]:
A公司和C建筑公司共同承接某建设单位一项工程,工程总造价20,000,000元,分工如下:工程合同由建设单位与C公司签订,A公司负责设计及对建设单位承担质量保证,并向C公司按工程总额的15%收取管理费3,000,000元。
税法规定,对工程承包公司不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含同,只负责协调组织业务,应按”服务业一代理服务”税目征收营业税。
A公司应纳营业税=3,000,000×5%=150,000(元)
[补充案例]:
A公司承接某商场建筑工程业务,其形式为实行一次包死承包到底,工程总造价10,000,000元,其中包括商场电梯价款1,200,000元。工程竣工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发现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按合同规定,该商场对A公司处以50,000元的罚款,并从其工程价款中扣除。此外,A公司在具体结算时,对电梯没有作为安装产值入账。
税法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反之,如果纳税人将安装的设备价值不作为安装产值的,其营业额不包括设备的价值在内。
税法还规定,对建筑安装企业由于工程质量问题,发生企业向建筑单位支付的罚款和延误工期所造成的损失不得从营业收入中扣除。
A公司应纳营业税=(10,000,000一1,200,000)×3%=264,000(元)
[补充案例]:这起税案能不能移送?
基本案情:某市水电开发公司,承接一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工程总承包额为2.4亿元,其中分包出去的金额为1.9亿元。开发公司与分包人在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工程所需沙石、水泥、钢筋、燃料及动力,由开发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统一购买,价款由开发公司在分包出去的工程承包额中扣除,然后与分包方进行结算。在分包出去的工程中,由开发公司购买的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款共计0.9亿元,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该公司应申报缴纳营业税720万元,工程竣工后,经税务机关检查,开发公司仅申报缴纳营业税450万元,其中代扣代缴营业税300万元。其行为已经构成偷税,但在是否应当移送的问题上,税务机关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其理由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一旦触犯《刑法》,税务机关就必须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中,工程总承包人为市水电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为“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业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本案中,开发公司的总承包额为2.4亿元,分包额为1.9亿元,但实际付给分包人的价款应该是1亿元,因为要减去开发公司购买的0.9亿元的材料、动力价款,这部分价款根本就没有付给分包人,其构成了总承包人的计税营业额,而不是分包人的计税营业额。因此,这部分营业税应由总承包人即水电开发公司缴纳,而开发公司在申报税款时并未进行中报缴纳。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本案中,开发公司共偷税270万元,且所偷税款占开发公司应纳税款420万元(720万元一300万元)的64%,其行为已涉嫌偷税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另一种观点认为:本案涉嫌犯罪不成立。其理由是,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本案中,开发公司总承包额为2.4亿元,而其分包出去的工程造价为1.9亿元,那么开发公司计税营业额应为0.5亿元,应当申报缴纳的营业税为150万元,对这部分税款,公司已进行了申报缴纳。同时,《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
第二款规定:“建筑业实行分包或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所以,开发公司既
是“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同时又是“建筑业”营业税法定扣缴义务人。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格在内。也就是说,分包人是建筑业纳税人,其建筑过程中所用的由开发公司购买的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款在计征营业税时必须包括在内,但开发公司在代扣税款时并未包括这0.9亿元,从而造成少扣缴营业税。对扣缴义务人这种未作为的行为,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所以本案中,对于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行为只能给予行政处罚,而并不构成犯罪。
案例分析。本案例争议的焦点在于,0.9亿元的材料款到底是组成总承包人的计税营业额,还是组成分包人的计税营业额。只有辨别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对该案进行定性。
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包工不包料者也需将材料价款并入营业额,这主要是考虑到建筑业一般多采取包工包料的方式经营,但个别采用包工不包料的方式经营,为平衡包工包料与包工不包料之间的税负,也为防止少数纳税人钻政策空子,制定了这一特殊规定。所谓包工包料与包工不包料,均是指建设单位与建筑施工企业的承包方式,而不是指总承包人与分包人之间的承包方式。总承包人的营业额应以全部承包额减去实际付给分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所以,本案中市开发公司已涉嫌偷税罪,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补充案例分析]:
工厂建造仓库要同时缴增值税和营业税吗?
基本情况:一新建制药厂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制药厂的许多附属厂房、仓库等尚未建好,所以只好边建设,边生产。开始,制药厂都是委托建筑、安装单位为其施工。到了1999年底,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于2000年初成立了一支非独立核算的工程队,专门从事厂内附属设施的建造、安装和维修。
2000年9月下旬,工程队为了给厂里建造两座成品仓库,申请厂部为其采购500吨钢材,在报经厂长批准后,由厂原料科于10月上旬将钢材采购进厂里,并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价款150万元,税额25.5万元)交厂财务科报账。财务科将该批钢材记入了“原材料”账户,并抵扣了进项税额25.5万元。紧接着,工程队使陆续将原料科采购的钢材领用到两座成品仓库的建设中,财务科的账务处理为“借:其他应收款150万元(合计数),贷:原材料150万元。”2000年12月底,国税征收分局在对制药厂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稽核时,认定和制药厂工程队在2000年10月-12月间领用的150万元的钢材应转出进项税额。于是补征了制药厂25.5万元的增值税。
2001年7月,工程队为厂里建造的第一座成品仓库终于完工交付使用了.厂部按照决算报告(210万元)扣除厂部为其采购的150万元的钢材后,将60万元的工程余款汇给了工程队。
2001年12月,第二庄成品仓库也完工交付使用了,厂部按照200万元的决算报告将工程款又汇到了工程队。这两份决算报告里共含有厂部为其采购的150万元的钢材款。2002年1月,市地税局在对制药厂进行2001纳税情况检查时,认定制药厂工程队为制药厂建造的两座成品仓库应按决算金额全额缴纳3%的营业税。即补缴营业税(210十200)×3%=12.3(万元)。制药厂对工程队采购的150万元钢材已经在2000年12月补缴25.5万元的增值税,建造仓库要同时缴增值税和营业税吗?
案例分析:首先,对于国税分局补征制药厂的25.5万元的增值税,虽然制药厂工程队在领用厂部的150万元钢材时,制药厂财务科作的会计处理是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原材料”,但由于制药厂工程队是制药厂内部的一个非拉立核算的单位,所以工程队为建造制药厂成品仓库领用钢材的行为,实质上是制药厂将原材料用于“在建工程”的一种行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均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所指的“非应税项目”。而《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国税征收分局要制药厂用于成品仓库建设的150万元钢材的进项税额25.5万元作进项税额转出
是有依据的。
其次,厂工程队建造的两座成品仓库是否应该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单位)所属建筑安装企业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5]191号)规定:“对企业(单位)附属的建筑安装企业承担本企业(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如果所属建筑安装企业属于独立核算单位,应当征收营业税。如果所属建筑安装企业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向对方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包括独立核算的单位和不独立核算的单位”的规定,凡同本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不论是否编制工程概(预)算,也不论工程价款中是否包括营业税税金,均应当征收营业税;凡不与本羊位结算工程价款的,不征收营业税。但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60号)第一条和第三条规定:自2001年9月1日起,《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中的“向对方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指的是发生应税行为的独立核算单位或者独立核算单位内部非拉立核算单位向本独立核算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从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因此,对制药厂工程队2001年7月建造完工并同厂部进行结算的第一座成品仓库的工程款,应该依法缴纳3%的营业税,而对制药厂工程队2001年12月建造完工并向本厂结算的第二座成品仓库的工程款,则不需缴纳营业税,因为它是在2001年9月1日以后完工并结算的。所以,市地税局对制药厂工程队2001年7月份结算的第一座成品仓库的工程款征收营业税是符合国家税务总局文件精神的,而对制药厂2001年12月份结算的第二座成品仓库的工程款征收营业税是错误的。
建筑业挂靠工程会计与税务处理 篇5
一、挂靠会计处理方式
在建筑行业挂靠工程的会计处理方式与总包单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假设总承包合同的造价是X万元,分包工程的造价是Y万元,并且分包工程造价小于或等于总承包合同造价,对于总承包合同来说,分包工程的总成本是Y,但是对于分包单位来说,Y却是自身的全部收入。 通过这种假设进行研究,在建筑的施工单位的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总承包人在预算自身的收入时, 就会将分包公司的收入也纳入自己的总收入中, 而对于承担分包工程的费用,则就会计算成总承包公司的成本预算。 通过这种收入与成本的计算,就会使得总承包工程在加强自身的业绩以及工作量中的预测。 必要时就会放弃一些损害自身的收入数量。 在总承包会计的计算中,在税金方面的处理通常是总承包单位将(X-Y)万元作为自身的营业额,并且要对这部分营业额支付相关的税金附加。 在总承包工程中,由于自身是法定的代扣代缴的义务人, 因此要支付一部分代扣代缴的营业税及其附加费用。 这项费用以Y万元作为支付的基数。
二、挂靠工程税务处理
在挂靠行为中,这种行为依然是建筑业所禁止的行为,但是当签订了纳税的主体之后就会存在这种挂靠关系, 通常在没有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 需要办理的社会保险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支出不能够作为计税工资的税前扣除。 并且必须要到当地的税务机关去开区相关的发票,才能征收个人所得税。 针对这种表面的挂靠关系,实际双方是不承认这种挂靠关系的, 但是在账务上依然会存在挂靠方要支付给被挂靠方的管理费的项目,因此,税务机关只能通过在合同中双方签订的协议具体的执行,根据双方协议中的个同城造价、结算的标准、承包的形式以及对于相关上缴管理的处理,对挂靠方确定出合理的收入,并且要按照具体的税务计算征收税收。 在这种税收的征管中,对于总包、分包工程中的税务处理就容易造成避免税务的征收行为, 使得个体的无证建筑队趋向于挂靠外来的建筑公司生存, 这就为税收的征收造成了麻烦,并且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对于此类挂靠的财务处理,挂靠公司不做账务处理的居多,往往通过将发生的成本票据提供给被挂靠公司的方式,由被挂靠公司做账务处理,被挂靠公司则根据工程进度及甲方拨款情况,再开具发票给甲方,同时又结合挂靠公司提供的票据金额,适量对挂靠公司予以进度拨款。 至此,所有的票据、发票、款项都通过了负担有法律责任和纳税义务的被挂靠公司,账目也较为清晰。 但是一旦出现法律责任和经济风险,这样的被挂靠公司将会吃不了兜着走,隐患巨大。
因此针对这种挂靠工程的税务处理现状, 只有采用实地征收的办法进行实施,这就需要税收征管人员要进行实地的巡查,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实施,加强相关的税收制度,严格执行偷税、漏税的行为,增强挂靠工程税务处理的保障。
三、建筑行业挂靠工程依据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挂靠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行为。 对于该行为来说,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进行分析:对于没有相应建筑资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借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所承揽施工任务的一种行为, 在挂靠的双方就出现了挂靠人和被挂靠人。
建筑行业相关法律中规定,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可以根据建筑施工单位中具有的相关建设资质将施工项目承包给建筑单位,在总承包的合同中,必须要遵循分包工程的条件,必须要得到发包合同的认可。 另外,在总承包工程方存在着非主要性或者是专业性较强的施工劳务组织。 在正常的施工期间,总承包单位为了能够加快工程的施工进程, 可以按照非主要或者是专业性比骄傲强的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形式进行正常的建设, 其中这些分包单位应该具有相关的建设资质和建设级别,最终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
四、实际案例分析
对于建筑业挂靠工程会计处理的研究, 在总承包方支付的营业税额以及代扣代缴的营业税及附加中,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处理,通过研究具体的实例来作出相关的会计处理:例如:2010年5月,乙公司中标甲公司的工程项目,二者之间签订了总承包合同,其中注明了合同的工程总造价是1200万元,其施工的工期为7个月,在甲乙双方的同意下, 对于该项工程中的摸一个项目分发给丙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在签订分包的合同中明确的注明了该项工程的造价是600万元, 并且乙方同意要上缴4%的挂靠工程费,在工程竣工之后,乙公司总共发生的合同成本是1200万元,并且在规定的期限内竣工,在此期间,开工后的3个月,乙公司完成了总工程的一半,并且有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了1200万元的工程款的现金,然而在扣除了相关的管理费用后,实际支付的工程款时1120万元,对于剩下的工程款会在整个工程竣工之后彻底的结清。 因此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将乙公司和丙公司的工程款一次性的结清,对于营业税总承包的乙公司要作出明确的财务处理,保证整个工程的会计处理能够顺利进行, 这些对于建筑业的挂靠工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中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表现在:
2010年6月, 甲乙公司之间结算的总承包工程款的会计处理是: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600万,贷:工程结算600万;实际收到的工程款是:借:银行存款560万,贷:应收账款—甲公司560万;对于营业额的税金计算的会计处理是:发票数计提税金: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8万,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上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贷:银行存款18万。
乙丙公司结算工程款: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300万,贷:应付账款—丙公司300万;乙代扣税金:借:应付账款—丙公司9万,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9万;上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9万,贷:银行存款9万;收取管理费并且对于剩余的账款进行一次性的支付:借:应付账款—丙公司289万,贷:主营业务收入— 分包收入10万,银行存款279万。
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计算:借:工程施工800万,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800万。
对于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借:主营业务成本1100万,工程施工的毛利100万,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万。
对于11月结算余额:借:应收账款—甲公司600万,贷:工程结算600万;按照开票数计提税金:借:营业税及附加18万, 贷: 应交税费 — 应交营业税18万;上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贷:银行存款18万;收取的余额:借:银行存款640万,贷:应收账款640万。
竣工的会计处理:借:工程计算1200万,贷:工程施工1100万,合同的毛利100万。
五、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业中挂靠工程进行了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在通过研究具体的总承包工程与分包工程之后, 对于一些不具有相关资质或者级别的施工小企业进行了经济处理研究, 能够在建筑行为加强不成文的挂靠工程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 这些都能够促进农民的就业以及总承包、分承包的工程建设问题,并且为建筑中的经济管理提出了科学的依据,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磊,王学清.罗莉安.建筑工程呢过分包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2012
[2]迟丽华,于雪.新《企业财务通则》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生产力研究,2011
[3]徐华平,刘元芳.黄埔.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的风险识别与危害防治研究[J].中国建筑研究.2011
[4]杜景瑞,刘丽华,王兰宁.业主代扣代缴税金的分包工程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J].工程项目建设,2009
[5]乔泽祥,齐佳欣,张继航.企业合并中会计和税务处理的差异及税收筹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
[6]肖太寿,赵建峰.母子公司、总公司和挂靠体制下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技巧[J].建筑施工研究,2011
[7]樊苹漫.完善企业财务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外资.2011
建筑业挂靠工程会计与税务处理 篇6
建筑业的挂靠行为, 通常指的是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个体建筑户、无证包工队为承揽建筑工程, 采取挂名、挂靠承包经营等方式, 挂靠在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进行经营, 而施工企业则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的行为。具体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
《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 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 必须经发包单位认可。这是分包工程存在的法规前提。另外, 有些总包工程含有部分非主要或专业性较强的劳务作业, 总承包单位为了工程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也会将这部分非主要或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分包单位施工。
二、对挂靠税收处理方式的探讨
假如存在挂靠关系, 通常由挂靠人 (包工头) 自行雇佣工人, 建筑公司和建筑工人不存在直接雇佣关系。没有与建筑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支出不能作为计税工资在税前扣除, 而必须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 征收营业税并带征个人所得税。
三、对挂靠会计处理方式的探讨
挂靠工程的会计处理方式可参照总包单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
假设总承包合同的造价为A万元, 分包工程的造价为B万元 (B≤A) , 对总承包单位而言, B是分包工程的总成本;而对分包单位来说, B则是其收入。在施工企业会计实务中, 很多总包人通常会将分包的工程收入纳入本公司的收入, 将所支付的分包工程款作为本公司的施工成本, 因为这样不但全面反映了总承包方的收入与成本, 而且很多总承包单位为了资质方面对业绩的需要, 也迫使它不能放弃本就属于自己的工作量即收入。在税金方面, 总承包单位应以 (A—B) 万元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及相应的税金附加, 同时, 总承包单位又是法定的代扣代缴纳税义务人, 即应以分包人分包的工程造价B万元为基数代扣代缴营业税及相应的税金附加。
[例]2008年4月, 乙公司中标甲的某工程, 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中注明工程合同总造价为600万元, 工期为7个月, 乙经甲同意, 将其中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分包给丙公司, 分包合同中注明工程造价为150万元丙上交乙4%的管理费 (不考虑乙收取管理费的税金) 。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合同成本为400万元, 工程在当年11月底如期完工。2008年7月, 工程完成一半时, 甲乙双方结算工程款300万元, 实际支付280万元余款工程完工时一次性结清。为简便计算, 假设乙丙公司于完工时一次性结算价款, 且假设只考虑营业税, 总包方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 2008年6月, 甲乙公司结算总承包价款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3000000
贷:工程结算3000000
实际收到工程款
借:银行存款28000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2800000
按开票数计提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
上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
(2) 乙丙公司结算工程款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500000
贷:应付账款——丙公司1500000
乙代扣税金
借:应付账款——丙公司4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45000
上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45000
贷:银行存款45000
收取管理费并支付余款
借:应付账款——丙公司145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分包收入60000
银行存款1395000
(3) 2008年11月, 甲乙结算余款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3000000
贷:工程结算3000000
按开票数计提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
上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贷:银行存款90000
收取余款
借:银行存款3200000
贷:应收账款3200000
(4) 发生工程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4000000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4000000
(5) 确认收入与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55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000000
(6) 工程竣工时, 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
借:工程结算600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55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000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总产值增幅每年保持8%的速度高增长。小公司由于资质门槛的限制, 就采用挂靠工程形式生存。对此, 虽然行业监管部门对此有异议, 毕竟由于建筑业在农民工就业, 增加农村收入方面的天然优势, 挂靠工程形式下生存的农民工数量庞大。本文就建筑业挂靠工程涉及的财税方面的处理作出浅显的探讨, 仅供参考。
关键词:处理,工程,会计,税务,挂靠
参考文献
[1]樊苹漫.完善企业财务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中国外资.2011 (6)
[2]迟丽华, 于雪.新《企业财务通则》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生产力研究.2011 (9)
浅议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 篇7
一、所用原材料的税务筹划
税法依据:建筑企业以包工包料或包工代购料形式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 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 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格在内。
筹划思路:根据上述规定, 无论是包工包料工程还是包工不包料工程, 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但包工包料与包工不包料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将材料的供应纳人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中。一项工程虽然使用同样的材料, 但由于材料的供应渠道不同, 必然会使施工企业的计税依据不同。建设单位一般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 价格较高, 会使施工企业的计税依据过高, 而施工企业一般与材料供应商有长期合作关系, 购进材料价格相对便宜, 这样就直接降低了计人营业税依据的原材料价值, 达到节税目的。
筹划案例:甲建筑施工企业为A建设单位建造一座大厦, 总承包价为10000万元。工程所需的材料由A建设单位来购买, 价款为6000万元。而甲企业由于熟悉建材市场, 以4000万元的价款就可买到所需建材。
方案一:甲企业采用包工不包方式。价款结清后, 甲施工企业应纳营业税为: (10000+6000) ×3%=480 (万元) 。
方案二:甲企业采用既包工又包料方式。即甲企业不让A企业购买建筑材料, 而是利用其熟悉建材市场的优势, 以4000万元的价款买到所需建材。这样, 总承包价就成了14000万元, 此时甲企业应纳营业税为:14000×3%=420 (万元) 。
与方案一相比, 甲企业少缴纳税款60万元 (480-120=60) 。
二、合作建房的税务筹划
税法依据:合作建房就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 另一方提供资金, 双方建房。合作建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物易物”方式, 即双方以各自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相互交换;另一种是成立“合营企业”方式, 即双方分别以土地使用权和货币资金入股, 成立合营企业, 合作建房。此外, 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不征营业税, 转让该项股权时也不再征收营业税。
筹划思路:由于会计准则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所以当建筑施工企业准备与他人合作建房时, 可以考虑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与对方合资成立合营公司, 双方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税务部门对合营企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征营业税, 只对合营公司将来销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税;对双方分得的房屋作为投资利润, 不征营业税。
筹划案例:甲建筑施工企业与F企业合作建房, 甲建筑施工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施工, F企业提供土地使用权。双方约定, 房屋建好后按5:5的比例分配房屋。工程完工后, 经有关部门评估, 该建筑物价值1200万元, 则甲、F各分得600万元的房屋。
方案一:采取“以物易物” (即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相互交换) 的方式。即F企业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拥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权, 产生了转让无形资产的应税行为, 其营业额为600万元。甲建筑施工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所有权为代价换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权, 发生了销售不动产的应税行为, 其营业额为600万元。
则甲、F企业分别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为:600×5%=30 (万元) 。双方合计总税负为60万元。
方案二:采取双方成立“合营企业”的方式。即甲、F双方分别以土地使用权和货币资金入股成立合营企业, 合作建房, 房屋建成后, 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这样甲、F双方均未发生转让土地使用权和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均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对于甲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以货币资金入股成立合营企业, 不必缴纳营业税;对于F企业来说, 其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土地使用权, 视为投资, 对其也不征营业税。对双方各自分得的房屋作为投资利润, 不征营业税。
与方案一相比, 甲、F合营企业在建房环节共减少了60万元的营业税税负。
三、利用境外子公司进行税务筹划
税法依据:外商除设计开始前派人员来我国进行现场勘察、搜集资料、了解情况外, 设计方案、绘图等业务全部在中国境外进行, 设计完成后, 将图纸交给中国境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 对外商从我国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不征收营业税。
筹划思路:国内建筑企业从事设计劳务的, 可以在境外设立一子公司, 由此子公司承担符合上述条件的设计业务, 从而可免征营业税。
筹划案例:H公司拟进行一项工程建设, 它先委托甲建筑施工企业为其设计图纸, 双方签订合同, 合同金额为300万元。
方案一:甲建筑施工企业与H签订设计合同。取得收入后, 甲建筑施工企业应纳的营业税=300×3%=9 (万元) 。
方案二:甲建筑施工企业在韩国设立一规模较小的子公司I, 然后, 让I与H签订设计合同。终了之后, H付给I设计费300万元。根据规定, I不承担营业税的纳税义务。
与方案一相比, 可节税9万元。
四、劳务报酬支付方式选择的税务筹划
税法依据:对于劳务报酬所得, 只有一次性收入的, 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 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劳务报酬的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 对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以上有加成征收, 即20000元至50000元, 税率30%, 50000元以上, 税率40%。若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 若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 (1-20%) 。
筹划思路:原本一次性支付的费用, 通过改变支付方式, 变成多次支付, 多次领取, 就可以分次申报纳税。在收人额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是纳税人多次取得, 可以扣除的费用金额就越大, 相应地, 应纳税额就小。
筹划案例:如甲建筑施工企业有民工100人, 每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劳务报酬所得为9600元。
方案一:企业于年末一次性支付给民工。每位民工需缴纳个人所得税=9600× (1-20%) ×20%=1536 (元) 。100人共需交1536×100=153600 (元) 。
方案二:企业于每月支付给民工800元劳务收人。则所有的民工可以免除纳税义务 (一次收人在4000元以下的, 定额扣除费用800元) 。
与方案一相比, 共可节税153600元。
五、利用转包最少化进行税务筹划
税法依据:施工单位将自己承包的建设项目分包或者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或者转包合同, 应按照新的分包合同或者转包合同上所记载的金额再次计算应纳税额。
筹划思路:尽量减少签订承包合同的环节, 以最少的可能来书立应税凭证, 以达到节约部分应缴税款的目的。
筹划案例:经贸商城与甲建筑施工企业签订一份建筑合同, 总金额为2000万元。甲建筑施工企业因业务需要又与建筑公司乙签订了分包合同, 其合同金额分别为1000万元。
方案一:若采用分包、转包方式。甲建筑施工企业与经贸商城签合同时, 双方自应纳印花税为:经贸商城应纳税额=2000×0.3‰=0.6 (万元) , 甲应纳税额=2000×0.3‰=0.6 (万元) , 甲与乙签订合同时, 双方应纳印花税税额为:甲应纳税额=1000×0.3‰=0.3 (万元) , 乙应纳税额=1000×0.3‰=0.3 (万元) , 则甲应纳印花税合计=0.6+0.3=0.9 (万元) 。
方案二:若不采用分包、转包方式, 而是由经贸商城分别与甲、乙两家建筑公司签订1000万元承包合同。三方各自应纳印花税为:经贸商城应纳税额=2000×0.3‰=0.6 (万元) , 甲应纳税额=1000×0.3‰=0.3 (万元) , 乙应纳税额=1000×0.3‰=0.3 (万元) 。
与方案一相比, 经贸商城应纳印花税税额不变, 仍是0.6万元。但采用方案二甲建筑施工企业可节税0.6万元 (0.9-0.3=0.6) 。
总之, 建筑安装企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转时间长的特点, 具有广阔的税务筹划空间。最后, 人们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应事先得到税务机关的批准与认可, 以降低税务筹划风险, 获得正当的节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庆:《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筹划》, 《金融经济》 (理论版) 2006年第11期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问题与对策 篇8
收录日期:2014年7月7日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日趋完善, 税务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切实有效的税务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实现经济纳税, 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然而, 在我国,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意识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限制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发展, 没有充分发挥税务筹划的优势。本文剖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与意义
1、税务筹划的概念。
税务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事项做出筹划和安排, 以实现最低税负或迟延纳税的一系列策略和行为。其目的是减轻税收负担, 争取税后利益最大化。
2、税务筹划的意义。
税务筹划是一项事前行为, 它具有一定的预见、长期性、合法性及专业性等特点。税务筹划的前提, 要求企业必须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基础, 根据税法的要求设账、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计税和填报纳税申报表。因此, 有效的税务筹划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利用税收法规的疏漏和模糊之处进行筹划, 这样就给企业拉大了筹划的空间。税务机关在企业的筹划活动当中, 可以及时了解和发现在相关税法上的漏洞, 进而对税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完善, 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1、企业税务筹划意识薄弱, 税务筹划的企业数量少。
由于税务筹划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 在我国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大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对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企业税务筹划意识薄弱, 甚至一些企业不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并且, 进行税务筹划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会增加企业的筹划成本, 而效果却不明显, 这也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数量较少, 积极性也不高, 企业没有形成充分利用税务筹划来增加企业竞争力的观念。
2、缺乏专门税务筹划机构或者人员, 筹划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税务筹划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这要求筹划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熟知相关税收法律政策, 具有预测能力和统筹规划等能力, 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筹划机构或专门的筹划人员, 税务筹划主要由财务人员来完成。而建筑施工企业因人员的流动性大, 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筹划时, 可能因考虑不全面, 对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掌握不全面, 不能有效地对企业进行长远的税务筹划, 可能导致税务筹划方案缺乏可行性或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筹划风险。
3、建筑施工企业筹划面临诸多风险, 抗风险能力弱。
税务筹划具有预先筹划性, 而税务筹划依据的税收政策具有时效性和不稳定性, 外加上税务执行偏差, 这些可能导致企业产生税务筹划失败的风险, 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例如, 当税法中不明确的地方被明确后, 或者税法中的某特定内容被取消后, 筹划条件消失, 筹划的权利就转变成纳税义务。即企业税务筹划依据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就会形成相应的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另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 也会因税收政策理解不够, 产生税务筹划的政策选择风险与筹划操作风险。然而, 建筑施工企业规模小, 资金不足, 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所以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较为谨慎, 这也限制了建筑施工企业筹划工作的开展。
4、没有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 税务筹划水平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水平不高, 一方面受我国税务筹划理论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筹划理论不够成熟, 税务筹划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形成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来指导企业税务筹划的管理实施;另一方面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只局限于降低税负方面, 没有立足于企业经营期间, 仅从生产经营规模、会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来进行税务筹划, 在设立之前、生产经营之间很少进行税务筹划, 整体税务筹划水平不高。
三、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的对策
1、加强管理层的筹划意识, 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首先,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提升对税务筹划的认识, 加强对税务筹划的支持, 在企业内部建立税务筹划机构,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制度, 才能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人员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加强对筹划人员的税务培训, 比如可以聘请税务筹划专家到企业进行在职培训, 学习和更新税务筹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技能, 增强相关人员的筹划执行力和管理能力, 从而能够更好地设计、操作税务筹划方案。
2、委托税务代理机构代为筹划。
税务筹划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实际上是对政策制定的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后的优化选择。税务代理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熟知税收相关政策, 具有较强业务操作能力,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委托税务代理机构进行税务筹划, 这样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税务筹划方案, 为企业创造税收利益。企业还能从中发现管理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 也避免了因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 不能全局、长远地进行税务筹划而产生的相关风险。
3、熟知税收法律政策,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必须研究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 熟知税收优惠条款, 在法律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掘政策资源。同时, 需要对税法政策的变动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 适时搜集相关信息, 充分掌握政策变动下的内容, 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相应调整, 从而保证税务筹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另外, 企业要积极地与税务部门联系沟通, 处理好与税务部门的关系。在难以了解和掌握的税收法律上, 应该积极征求相关解释和界定, 并争取相关的指导方案。
4、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规范会计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机制不健全, 甚至存在账实不符、账外账、无原始凭证、不按会计程序做账、随意更改核算方法等问题。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 依法设账、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计税和填报纳税申报表, 为税务筹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5、建立财税一体化的ERP信息系统。
据统计,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 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缺乏良好的环境基础。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可建立融合税务会计处理的财税一体化信息系统。该系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业务进行处理, 能准确计算应纳税金;并针对企业的情况, 从组建、注册登记、企业投资、筹资和经营过程等方面, 运用税务筹划模型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和选择, 从而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 有效地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 实现企业税收利益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摘要: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税务筹划为研究视角, 首先介绍税务筹划的相关概念与作用, 然后深入剖析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发挥纳税筹划的优势,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素荣.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谢怡.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财会通讯, 2011.
谈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税务筹划 篇9
一、税务筹划的含义及原则
关于“税收筹划”,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做出了如下描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 如果根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 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
□文/郝成
收”。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 在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下, 采用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在实践中, 我们通常将合法的纳税筹划称为“节税”, 将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纳税筹划称为“避税”, 将违法的纳税筹划称为“偷税”。
1、合法性原则。
遵纪守法是税务筹划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原则, 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在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税务筹划的活动。尽量少缴纳税款是每个企业都有的想法, 但是一定要保证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种种方式, 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业才能充分地享有各种权利。
2、稳健性原则。
任何纳税人要想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都必须权衡节税利益和节税风险之间的关系, 节税的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 各种节税的预期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比如债务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税制风险等, 所以权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创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
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要使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可支配财务利润最大化, 企业不能盲目地缴税纳税, 应该认真做好预期的节税方案, 同时还要考虑纳税人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节约性原则。
税务筹划可以节约税务支出, 如可以选择低税负, 可以延迟纳税时间等方法, 方法越简单越好, 越容易操作越好。但是, 与此同时一定会耗费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 税务筹划应尽量节约筹划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
二、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税务筹划
施工企业的纳税金额很大, 这样就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建筑成本, 同时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施工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工程承包合同进行筹划。
不同合同试用的税率是不同的, 建筑企业在税务筹划时应该把握住这样良好的机会, 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税率低的方式签订合同, 比如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就适用建筑业3%的税率, 如果不签订承包合同就适用服务业5%的税率。施工企业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承包有关安装工程业务时, 无论是否参与施工都应按照“建筑业”税目适用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如果施工企业只是单纯地负责工程的协调业务, 与建设方没有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按5%缴纳营业税。
2、利用计税依据进行筹划。
我国2009年颁布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性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劳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 对施工单位来说无论是甲方供料工程还是包工包料工程, 其营业额都包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和其他的物资价款, 不含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若是包工不包料, 建设单位直接从市场购料, 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 从而施工企业的计税依据也会相应较高;而若是施工企业购料,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的材料需求, 一般来说会选择与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材料供应商, 购买的材料相对来说会较低, 这样就相应降低了营业税计税依据, 达到了节税的目的。关于设备价款, 建筑施工企业在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时, 应尽可能地不将机器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的产值, 只是负责安装工作, 由建设单位提供设备, 这样施工单位取得的收入只是安装收入,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案例:甲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建设单位乙的设备安装工程, 双方协商规定, 由安装企业甲提供并负责安装设备, 工程总价款为800万元, 其中含安装费120万元。则甲企业应当缴纳营业税800×3%=24万元。若是由建设单位乙自行采购设备, 甲企业只负责安装业务, 只收取安装费120万元, 则应缴纳营业税120×3%=3.6万元, 与筹划前相比, 可节税20.4万元。
3、利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进行筹划。
税法规定,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税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建筑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1) 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 (2) 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 月终结算, 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 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于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3) 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分阶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 应按合同规定的形象进度分次确认已完阶段工程收入的实现, 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4) 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 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为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这样来看, 施工企业应该尽量往后推迟工程结算的时间, 也就相应的往后推迟了纳税业务发生的时间。暂缓缴纳税款, 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 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筹划方法。同时, 施工企业在选择工程结算方式时, 不应把预收账款的时间作为工程结算的时间, 这需要施工单位在获得税务机关认可的前提下, 与业主单位进行协商, 以保证施工企业选择有利于自身的结算方式。
4、对混合销售业务的筹划。
在建筑业中, 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行为普遍存在, 这种行为属于税法中的混合销售行为。税法规定, 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 销售自产货物, 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务, 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 对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但当纳税人发生此种类型的业务时, 应先办理相关的建筑业施工资质证明, 同时符合分开纳税的四个条件: (1) 纳税人必须是从事货物生产的单位和个人; (2) 纳税人必须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安装资质; (3) 应当具备签订的合法、有效的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 (4) 总包或分包合同中, 应当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时, 纳税人发生的此类业务才可以缴纳营业税, 否则其收入要全部征收增值税。
5、利用减免税项目来避税。
税法规定建筑业的免税政策有:单位和个人承包国防工程和承包军队系统的建筑安装工程取得的收入, 免缴营业税。“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工程”是指由解放军总后勤部统一下达计划的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工程。所以,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争取承接免税项目, 从而进行合理避税, 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结束语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新税收法规的出台, 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筹划空间逐步降低。但是, 只要有差别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 企业就会继续为税务筹划而努力。总体来看,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税务筹划主要是围绕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和延期纳税这两个思路来进行的。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 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 还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精心安排, 妥善筹划, 为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及目标,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坚持不懈地将纳税筹划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廖勇.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筹划初探[J].广西电业, 2009.9.
[2]陈一杰.关于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06.12.
【建筑业税务管理】推荐阅读:
建筑行业税务管理要求10-20
建筑业人力管理08-29
建筑业物资采购管理07-19
建筑业项目成本管理10-19
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11-20
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12-27
建筑业营业税的管理12-02
建筑业农民工工资管理简报06-15
建筑业增值税管理办法07-12
建筑能耗管理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