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2024-11-07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精选7篇)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_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_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个人金融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得深入发展,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中外银行对于个人金融业务的竞争已经开始,国内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考验。个人金融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据有关资料统计,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已占国外银行总收入3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达到全部收入的70%。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007—2009年间,美国的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从国内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挑战,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随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个人金融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第二十一世纪,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速度增快,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居民的资产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居民目前拥有约35万亿元人民币的财产,年平均增长率在16%以上。随着财富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个人资产管理需求的增加,并开始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74%人对个人金融服务感兴趣,41%的人表示对个人理财的需要。上述数字显示,个人金融管理业务的时代已经到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个人金融服务在质量和数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受到国际次贷危机影响与国内市场环境、银行外部环境发展滞后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且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分析入手,对照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竞争优势,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提出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 业务的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从个人金融业务的基本理论与所面临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特别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为何出现这些制约因素,然后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

本文要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从银行面临的外部条件跟自身发展条件出发,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难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从现状到趋势,从问题到对策,并积极参照经济学、金融学、营销学的理论系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剖析个人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深层次的原因,着重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可考虑采取的策略与措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文章更清晰明了。在论述本文的内容时,遵循(陈述现状一发现问题一找出原因一提出措施)的严密逻辑进行,使文章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以至达到本文的研究目标。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本文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安排进度。

初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19-20周选取论文题目

2013年寒假期间搜查该论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中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1-4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8周修改论文

后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9周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黄达.《货币银行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徐进前.《金融创新》[M].上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3]蔡建宁.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金融,2005.[4]张莉莎,聂露,汤翔.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9.[5]成正邦.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l.金融与经济,1999.[6]谢芸.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7] 任碧云.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J].金融研究,2001-7.

[8] 刘玉华.个人金融服务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李恒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3.[10] 王方华.金融营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2

一、常用数据库检索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检索技术。

在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等各类机检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限制检索、加权检索等。 (1) 布尔逻辑检索。所谓布尔逻辑检索 (Boolean Logical) 是用布尔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短语或代码进行逻辑组配, 指定文献的命中条件和组配次序, 凡符合逻辑组配所规定条件的为命中文献, 否则为非命中文献。它是机检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检索方法, 逻辑算符主要有And/与、Or/或、Not/非, 分述如下:逻辑“与”。运算符为AND或*。检索词A和B用“与”组配, 检索式为:A AND B或者A*B。逻辑“与”检索能增强检索的专指性, 使检索范围缩小, 提高查准率。此算符适于连接有限定关系或交叉关系的词。逻辑“或”。运算符为OR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或”组配, 检索式为:A OR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所有含有A词或者B词的记录。逻辑“或”检索扩大了检索范围, 提高查全率。逻辑“非”。运算符为NOT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非”组配, 检索式为:A NOT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含有A词, 但同时不含B词的记录。 (2) 截词检索。截词检索 (Truncation) 是指用给定的词干做检索词, 查找含有该词干的全部检索词的记录, 也称词干检索或字符屏蔽检索。右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尾部, 是词的前方一致比较, 也称前方一致检索。例如:输入employ? (?为截断符号) 得到employ、employer、employee、employment等等。左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前部, 是词的后方一致比较, 也称后方一致检索。中间截断。截去某个词的中间部分, 是词的两边一致比较, 也称两边一致检索。复合截断。即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截断方式。有限截断。有限截断是指允许截去有限个字符。无限截断。允许截去的字符数量不限, 也称开放式截断。 (3) 加权检索。加权检索是指根据检索词对检索课题的重要程度, 事先指定不同的权值。检索时, 系统先查找这些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是否存在, 并对存在的检索词计算它们的权值总和, 凡是在用户指定的临界值 (称阈值) 之上者作为命中记录被输出。阈值可视命中记录的多少灵活地进行调整, 阈值越高, 命中记录越少。

2. 检索式。

检索式的概念:根据检索要求, 采用上述布尔逻辑运算符或其他算符将不同的检索词组配起来的检索公式, 用来表达准备检索的信息要求。它可以是简单的一个词, 也可以是通过组配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检索概念的检索式。

二、检索的途径及如何选择相关数据库

1. 常用的检索方法有:

全文关键词检索、题名 (篇名) 检索、主题词/关键词检索、著者途径检索、全文自由词 (任意词) 检索、分类检索、出处检索、年份检索。

2. 相关数据库的选择:

依据检索的目的不同, 挑选相应数据库。在立项时, 如果需要对课题进行综合文献调查, 就应选择年限较长且收录较广的专业文献数据库。通过全面检索, 先选出相关课题文献, 然后再找出原文。当要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时, 则应查找关键技术资料的相关课题, 就要使用工程类技术类的数据库或者专利数据库。当鉴定成果或申报专利时, 就要用到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当我们为完成论文搜集资料时, 可以利用学术研究型数据库查阅一些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三、中、外文数据库

1.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中文数据库。

Apabi全文电子图;CALIS特色数据库;EPS数据平台;e线图情;北大法意网;博看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国研网;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金报兴图数字年鉴;起点考试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盛大天方有声数字图书馆馆藏镜像;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正保远程教育;知识视界;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外文数据库。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全文数据库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全文电子期刊;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美国地球物理协会) ;ASME与ASCE:ASCE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和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数据库;CASHL (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EBSCO:综合类数据库;Ei Village:工程技术 (文摘库) ;Elsevier:综合类数据库 (全文库) ;Emerald:管理学数据库150;Frontiers in China:英文学术期刊;Geo Ref/GSW:美国地质协会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编辑的地学数据库;Geo Science World:是由7家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协会共同建立的非营利型组织;IEL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nd Technology) ;IWA:国际水协会;Me Tel: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Multimedia e Teaching&e Learning, 简称Me Te L) ;Nature;netlibrary;OCLC First Search: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PQDT (全文库) :全球博硕论文全文库;PQDT (文摘库) :全球博硕论文文摘库;SAGE;Science, Scitation Collections: (美国小型学会期刊集) 数据库 (工程包+地球科学包) ;Special Sci DBS:国内最大的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平台;Springer Link, Web of Knowledge (SCI) :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 Inter Science: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电子书;World e Book Library;西文期刊现刊目次数据库。

四、查新实例

1. 查新题目: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2.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第一种, 国内数据库检索范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10/4)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0-2010/4)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1989-2010/4)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数据库 (1984-2010/4)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科技成果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学术期刊数据库 (1982-2010/4) 。第二种:中文检索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求检索中文数据库) :隧道、地质预报、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第三种, 检索式:隧道AND层析成像AND三维反射波。

3. 检索结果。

在上述所列检索范围内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11篇, 经对检出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得出, 对于“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查新, 首先应依据专业确定正确的检索词, 然后建立检索式, 确定检索式的逻辑关系;根据专业的范围正确选择相关数据库;用检索词建立的检索式, 在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得出检索结论。

参考文献

[1]谢新洲, 腾跃.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走向未来的基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朱永新教授所提出的: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书香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建设重要部分,而怎样引领我们的教师、学生走进书海,欣赏经典将是这项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建设书香校园,恢复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活动,将很有实效性,也将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条重要的渠道,因为“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推进师生共读,营造书香校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校园品位的最佳方案,是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则学校便可持续发展了。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快乐。

对学生而言,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阅读可以培养优良品德,熏陶气质: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读书生涯能使人们获得新生。有一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2.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初步树立起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小学生习作最大的困惑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而且习作内容平淡、套作、抄袭现象严重,这是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不够。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增加知识的储备,提高写作技巧,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1.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2.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可以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为博学、善思、务实、创新,智慧。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而又激情新一代教师群体。

3.教师的阅读爱好决定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同时,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依托。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我们此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师生共读,让阅读陪伴着孩子童年,让阅读幸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点亮师生的心灵,让书香润泽我们的校园。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是145万字,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据我们对孩子随机调查情况看:读课外书者还未达到10%,而在家看电视的几乎占了80%以上。这说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十分的不理想。而阅读不仅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静化心灵,润泽生命。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我国也相当重视学生的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使教师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与成长,构建儿童读书新格局,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的校园环境,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广阔领域。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分数中挣扎的教师和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活动,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阅读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以阅读为中心的“大语文”和“大阅读”理论。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营造书香校园对师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提高的影响。探究有关理论,明确目标,进一步探索营造书香校园的方法和价值意义。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读书文化,促进师生读书意识的形成,师生读书蔚然成风。 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创造环境营造书香校园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有书可读,做到人人有书读,处处飘书香。校园读书环境的营造,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在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的同时,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在一手抓“建设”的同时,更要一手抓“利用”,让每一间教室都飄香,走近每间教室,角落里设置了一个书柜,每间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既能看到每个班的必读书目,又能欣赏到学生的精彩片断选辑。通过推进师生共读,让书香润泽校园,同时,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促进师生共同读书。通过文学、艺术、体美的熏陶,进一步加强校园的人文建设,通过中外经典的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二)整合资源营造书香校园

(包括校园网络、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柜、校际图书交流合作、论坛等),整体把握——把科学精神、哲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入校园和家园的建设中。

(三)开展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读书可贵,更贵在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使阅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开展多元化的读书活动将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分层次、分类开展师生共读系列活动,如读书节、赛诗会、讲故事(写故事、画故事)比赛,“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评选等,以活动为抓手,促师生共读健康持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支持下,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结合学校已经开展的书香活动,开展校本研究。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探索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验;探索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做法,营造充满书香的校园。

四、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4

--开题报告

五龙桥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写字教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习字是古代启蒙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书法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感受。同时,对培养学生意志,审美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阶段的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中年级又进一步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而高年级有了更高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并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更明确了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另外,在2011年的8月,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提出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需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要求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我校对学生的写字教学一直很重视,把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重视小学生写字基本功的训练,在低年级开设写字课,中高年级开设书法课,每学期采用抽考或普考的形式进行两次书法考试。但是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书法课都是有语文老师来带,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专业的书法老师,专业的书法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另外在探索科学有效的写字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写字教学考评机制、发展学校写字特色文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在小学生的书面作业中,我们发现书写不良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主要有:错别字较多;字迹模糊不清;字体大小不一,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错别字连篇;页面不整洁,有使用改正液现象。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

小学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而写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写字基础打不好,学生将来长大了,要想写出一手好字就特别难。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使学生终身受益。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时代高科技产品电脑的出现的确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我们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不矛盾,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而这一切,电脑是无法取代的。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西周时期,设“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唐时,京都国子监设“六学”,“书学”列其中......汉字在我国历代受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与其他文字相比。其艺术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形态万千的。

正因汉字有如此的魅力,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研究汉字书法的机构团体。在日本对书法教育极为重视,自小学三年级起至中学二年级,书法写字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必须认识汉字2000多个,每所学校有专门的写字教室、专职的写字教师。和日本一样,韩国民众对书法普遍较为热衷,习字者逾10万人。此外,还有不少留学生来我国专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写字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新疆开展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科研成果的评比;2009年连云港市教育局《关于实施“连云港市小学生振兴写字行动计划”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课程改革的进程,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的要求,就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习惯、写字姿势、写字质量进行研究,切实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2011年1月黑龙江省举行写字教学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及教育局等领导亲临课堂听写字课,课题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三、课题的界定

写字教学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要求,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是针对小学生目前的写字现状及教师教的现状,采用调查、问卷、座谈、走访、检查作业等形式,分析探究其原因,为下一步的策略研究做准备。策略研究是在写字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写字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写字教学考评机制,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等研究策略,包括:写字习惯、写字技能、书法艺术等。

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就是在目前小学写字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究之下,研究总结适合学生发展写字教学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四、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总目标: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后,慢慢放手,使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会欣赏书法,能书法创作,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

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即学校目标、教师目标、学生目标。

从学校目标来讲,要创设浓厚的写字氛围,形成特色。体现“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的教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促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从教师目标来讲,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增强其写字教学、写字指导的能力。首先要有扎实的写字基本功。特别是青年教师,练好三笔字,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其次是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第三是能胜任课堂写字指导课的教学任务,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从学生目标来讲,要在小学阶段扎扎实实打好写字基础。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运笔方法,学会仔细观察分析字形,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部分学生写字能体现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养成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品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学生树立起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信念。

五、研究的内容及途径(一)写字现状分析

课题开始阶段由课题组成员会同各班班主任调查学生写字现状,认真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对各学段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学生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家校联系并及时反馈一周书写姿势及书写质量的情况。(注意调查过程中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的保存。)

(二)策略研究

分阶段设定需达成的目标。比如:第一阶段: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纠正学生的手眼距离等。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质量意识,注意养成正确的笔顺、笔画,逐渐养成书写美感,写出美观、整洁、大方的作品。(预设结题阶段已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比例达到90%以上。)第三阶段:通过多媒体或生活实际欣赏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对书法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加强对学生书写正确写字姿势的指导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目标。为了让学生达到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把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并把学生写字姿势作为教学考核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指导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则以纠正为主。同时注重方法策略的研究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在实际练习中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执笔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注重方法指导

每节课至少安排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让学生“析”字、“临”字、“评”字。

“析”字即对字进行观察、揣摩。老师引导学生对字的造型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领会。先对字有个整体的印象,是宽还是窄,是大还是小;然后是有整体到部分,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的长短、粗细,乃至每一笔的起、运、收所站的位置,最后总起来发现这个字的特点极容易出错的部分。

“临”字即对照着字去写,“临”的时候注意:写的大小要相当,而且要对照着田字格来临摹,写得越像越好。

“评”字是检查学生写字效果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共同评价为主,老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再做必要的补充。

(此四部分的指导只是初步设想,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3、树立“提笔即练字”的意识。

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行款整齐。

4、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及教材,指导学生写好字 《写字》是省教研室编写的写字教材,它根据一定的序列进行编排,对教师系统化的指导带来了方便。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写字课上进行铅笔字书写训练,首先应让他们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每个字结构部件的搭配以及在格子里的比例位置比例,对一些重要笔画做重点指导,从而掌握写好字的基本要领。学生在自主书写时,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再重点进行笔画的分步指导,达到真正领悟的目的。

中、高年级的写字课上用钢笔或毛笔进行书写训练,从三年级开始练习用钢笔字书写,注意笔画之间的结构美,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练习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

5、达成教育的一致性,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注重学生写字素养的培养。书法练习的指导并不只是语文老师的责任,需要各科老师的共同配合,特别是在作业的书写要求上,一定要严格,让学生在每一次的书写上都要认真、工整;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一定要有量的控制,确保学生高质量的书写。

6、开展丰富的训练活动

(1)利用好学生中午到校后的书法练习时间。坚持每天在校练字不少于10分钟,中午的书法练习不求写字的数量,只求写字的质量,也可每次只连几个字,反复练习后再换其他字。

(2)利用学校安排的书法课,开展以写字为内容的活动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练字的故事、书法作品等共同赏析,也可以一起交流写好的字,评出每周的“小小书法家”或进步奖等。通过一些列的活动,让学生尝到写字的甜头,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感受写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3)给予学生表演展示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橱窗、走廊、加强宣传力度。学校书法橱窗每月更换,张贴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及老师的作品,师生同乐,教学相长;使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受到教育,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在欣赏作品中陶冶性情,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定期更换学校走廊书法作品,不断丰富学校书法作品的收藏量。

(4)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范围的书法作品成果展示(资料和照片要整理、存档,写字专任教师负责)

7、形成低、中、高年级写字评价体系的研究 改进写字教学评价,树立自信心。正确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1)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培养自信心。

老师在指导写字教学时,注重鼓励,把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新的评价方式,由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比如: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用心地观察范字,然后对照临写,引导他们及时进行自评,学生找出写得最接近范字的那个字,并用红笔把字圈出来或加上“★”,这种让学生对自己满意的字加星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学会自我欣赏,培养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同伴互评,共同进步

学生之间开展评价是进行沟通交流的良好方式。教师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参与同学互评,通过评价互相促进,更加激励自己将书写做到美观整洁,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每周评出班内优秀习作及有进步作品,张贴在班级内的书法专栏、风采专栏,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习字的积极性;优秀的作品师生共同推荐到学校的书法橱窗,成绩优秀者学校颁发“小书法家”证书。

8、每学年课题组结合好学校的书法考试组织一次阶段性测评和研究评估,检验修正研究方案和进度。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近几年,省、市、县都非常重视写字教学的研究,各地纷纷开展了以写字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我们学校一直把写字教学提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一直对写字教育长抓不懈,从教学管理到课堂教学,都有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将教师的三笔字的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的年终总评中,激励老师在平时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说些水平。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周随备课本交一份毛笔字及钢笔字练习,并放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盒。在教研及教学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写教学策略,让写字教学变得有趣而生动,同时努力学习相关的书法基础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素养。

课题组成员科任教师建立每位学生的书写成长档案。利用学校每学期的阶段书法考试与学生的写字成长袋,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比较试验,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有效策略。(每一份材料应含有当初学生具备的各种习惯。用于课题实验的对比检测、提供个案研究素材。)

六、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对象:五龙桥小学全校学生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写字感受、看法以及对现有的写字评价形式的想法等,做到心中有数,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作好充分准备。

2.个案研究法

在各班级中均设立个案,就学生个体作纵向的分析比较,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能等方面考察学生写字水平提高的情况,以便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向。

3.经验总结法

就各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便深化实验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效果检测

本课题采用定性、定量、典型分析的方法来检测效果。

1、定性分析:广泛收集被研究对象的表现,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客观地准确地评估教育效果。

2、定量分析:通过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全校学生研究前后数据变化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效果。

3、典型分析:通过实验班典型学生在课题前后的表现,用对比的方法来说明教育研究的效果。

八、课题的实验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写字教学应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至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个性发展的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人人合格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学生的书法潜能。

(三)协调合作的原则。写字教学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关心,家校联系,各科老师联合,共同要求,共同督促,做到提笔练字,齐抓共管。

九、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1.培训实验人员,明确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2014年2月)2.明确实验分工,作好的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建立教师、学生档案。(2014年3月)

成果:教师写字档案

学生写字档案

下一步研究计划。第二阶段:实验初期(2014年4月——2015年8月)

1.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在本班实施,利用个人挡案,进行跟踪调查。

2.观察记录对学生写字能力形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加强关于“写字教学”的理论学习。

3.做教学展示,加强研讨,初步探索写字课堂教学模式。

4.找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探究课堂外强化学生写字能力形成的策略方法,建立写字文化环境。

5.汇总研究方案,并进行研讨评析,做好阶段总结。

成果:写字教学课例及分析

学生写字个案分析材料

写字教学评价细则初稿

第三阶段:继续完善实验内容(2015年9月——2016年2月)1.随时调整实验方案,完善实验计划,使之更切实际。

2.开展教学展示交流,加强研讨,修改完善写字课堂教学模式。3.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探究培养提高学生写字能力的方法经验。4.进行实验检测,总结实验进展情况。

成果:典型课例集锦

写字能力培养与提高策略方法论文集

写字教学评价细则

学生写字能力评价方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1.继续完善实验方案。2.总结实验的成果。3.撰写实验报告。

4.写出实验的工作总结。5.申请结题

成果:课题研究报告 教师学生书法展、作业展 课堂教学展示光盘 写字教学论文集。

十、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一)思想保证

加强理论学习、业务研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二)制度保证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开展写字教育的研讨活动。

2.拨出专项经费,完善教育设备,建立学校科研的奖励制度。我们学校电教设施较齐全,课题组成员为中青年教师,他们本人都掌握了一定的电教技术,打字、上网查资料,都熟练自如,完全可以辅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学校及课题组成员征订了有关写字研究及书法教育的书籍报刊保证了写字理论和方法的引导。

3.加强师资培训。采用各种培训形式,激励老师提高“三笔字”水平,掌握书写的有关知识和写字的一般指导方法。督促老师自觉练习“三笔字”,要求老师在板书、批改作业时书写做到美观、工整、规范。继续加强老师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基本功,每位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基本功考试。

十一、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报告

各类文字、图片资料(师生优秀作品集、教案、写字课课件、获奖证书等)

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课题组构成 1.课题组负责人:

刘云奎:小学高级教师,该课题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科学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负责该课题的开题,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并负责结题有关工作。

2.课题组主要成员:

黎先槐: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负责成果展示工作及教学工作。

朱春梅: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负责课题实施及初期的调查分析工作,楷书教学。

梁远兵,小学英语一级教师,负责课题撰写、策略研究及中期评估。

吴太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讨实施工作、策略研究及中期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闫国环;一年级写字教学深探[J];黑河教育;1995年03期

2.孟琴;写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7年01期

3.马世英;写字教学ABC[J];四川教育;1998年10期

4.段九思;写字教学不容忽视[J];河南教育;2004年08期

5.岳进明;小学写字教学目标管理之探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1998年01期

6.全国识字与写字教学研究中心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年01期

7.章师亚;写字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11期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5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中学 杨慧 王宇星 付利军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初中阶段的学生考试分数虽然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理想。语文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学能力太差!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应试思想使得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

另外,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高初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理科作业负担重,对语文学习往往不重视,随便应付,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不同学段教法、学法衔接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实践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一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具体意义为:

1、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高中生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及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等。

2、提出初中语文课与高中语文课衔接教学的一些策略,避免因教学难度把握不当而致使学生厌学,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台阶,做到引领和铺垫,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基本内容

1、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

2、初、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

3、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

4、初、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

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11-----2015.12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以及研究相关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做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依据可靠,研究方法恰当。第二阶段:2016.1---2016.2 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完成语文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查阅初中学生学习成长袋,了解学生在初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等。主要在初三学生和现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4次。(1月底完成调查问卷,2月中旬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材料。)

2.研究高中学段语文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探索衔接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成初、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研究,完成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衔接手段。主要在高一学生中展开。分别对高一实验班和普通班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对比。问卷调查4次,分析对比1次。(3月中旬完成初高中知识对比,4月底做好高一调查问卷,5月中旬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3---2016.9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衔接状况。初中语文相关内容与高中语文必修1的知识对比。(2015年11月15日左右完成)

2.初中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思维障碍(思维错误)。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2016年2月15日左右完成)

3.高中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及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2016年3月8日左右完成)

4.探索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结果。具体的案例或形成的论文。(2016年8月中旬完成)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杨慧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6

(一) 背景

1. 集体教学与个体差异的矛盾亟待解决

当前高中教学基本采取班级授课的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按备好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统一传授给学生, 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全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无法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 不符合倡导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社会需要, 学生交往增进个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未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2. 新课程标准注重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003年新出台的课程标准, 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增强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然而, 教法在很大范围内仍然停留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 为此, 高中的教法改革迫在敏捷。

(二) 研究意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是:由不同知识和技能水平、不同气质类型和不同性别的学生混合组成异质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评价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此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吻合, 让每个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成功,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对学生提高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情况分析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异质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建议把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组以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随着对异质分组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进行分组教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2003年, 滕以芝发表了《“异质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 理论上对异质分组教学的构建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并指出在教学分组上则应该建立一种新颖的“分层教学———异质分组”的教学模式。2007年陈鸿在《新课程 (教师版) 》发表《分组教学在新课标中的尝试》, 认为分组教学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然而, 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了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郑士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及解决策略》中提到, 一些小组表现很好, 然而有一些小组因为缺乏帮助而不能完成任务。

由于我国在分组学习理论研究方面滞后, 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论证, 所以在这一方面有待进—步的加强。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中, 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 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可以主动建构知识, 他们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帮助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 同伴和教师起着决定性的帮助作用。

(二)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 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 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使他们相互勉励, 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相互帮助, 努力使小组成功。协作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异质分组教学中可以创造小组互动的学习气氛和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目标, 使成员间产生一种群体气氛充分发挥群体动力和集体协同合作的协同效应。在练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群体的某些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

五、研究过程设计

(一) 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理念, 进行基于将学生异质分组建构知识的教学方法, 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研究内容

1. 研究的重点

(1) 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学习是上课的形式, 旨在促进学生活动点的增加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把学生分成有相互竞争能力的异质小组是重点工作。

(2) “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操作

“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操作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环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展示和反馈, 自己构建知识, 真正体现“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2. 研究的难点

(1) “异质分组”是一种开放式教学, 如何保证课堂有序, 收放有度, 是难点之一。

(2) “异质分组”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 怎样评价学生, 如何建立评价机制, 是该课题的难点之二。

(三)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略)

(四)

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略)

摘要:近年来, 在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中, 虽然对于合作学习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缺乏对于普通高中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此项有关异质分组的实证研究, 希望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金融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探究性阅读 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选题的背景或意义:

(一)选题背景:

语文教学,“读”占螯头。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与此相适应,自2008年起江苏省在《考试大纲》中新增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逐步走向开放、自由、多元,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遗憾的是,当前一些阅读教学课处于低效状态,文本阅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未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层,缺乏深入的挖掘,尤其缺乏对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发掘,有的甚至出现脱离文本、逃逸文本的阅读教学偏向。有的课堂看似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热烈,但是过度关注阅读的“温度”,而忽视了应有的“深度”,只见场面的热闹,不见问题的有效解决。甚至出现对文本作过度诠释,多元解读滥化,其中不乏无意义解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课堂单方面追求“标准答案”,将阅读异化为“一元解讀”,无法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还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虚化”上。课堂上还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评价程式化现象,把“尊重”等同于“迁就”,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匡正,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为求主体性而迷失了教学目标,为求探究性而游离了文本原形,为求多元性而忽视了价值取向,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阅读,技术层面上的解读,只是把探究性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时尚去演绎,无法达成阅读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也产生不出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期待的消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实际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特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吸收关于探究性阅读研究的新成果,试图从理论层面研究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教学策略和教学规律,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实验。

本课题切合学生对阅读的期待。诚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高中生渴望在文本阅读中触及深层次内容,渴望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性化的鉴赏,渴望在深度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愉悦。高中阅读教学应当在深层阅读的研究上下功夫,深度阅读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本课题顺应课程改革的方向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与传统的受话式教学全然不同的特点,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学生是探究性阅读的主体。

本课题符合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特性。新课标提倡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本课题鼓励学生从自己已有的阅读积淀和情感积蓄出发,让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超越旧我成见,不断产生新知,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切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探究性阅读

概括地说,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指教师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内容,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探究活动的一种阅读形式。换言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体悟,最终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过程。这一阅读形式或过程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向交流。

▲ 教学形态

所谓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态势”。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渐次变化的教学形式组成的系统形式群,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不断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广度上感受文本的文化意味,在阅读理解的深度上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作“深度对话”,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学习方式),形成深度阅读、自主探究的思维倾向,完成对文本意义创造性的建构,进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学习效能)。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当前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母语课程与教学都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如潘涌在他的《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一书中所说的:“20世纪后期以来,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战略行动中,各国纷纷对母语课程与教学作出新的调整或改革。从学科中心或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新近的能力中心或探究中心,这是母语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阅读教学势必要向三个方向延伸: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到学力因素、人格因素和智能因素三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弥足珍贵。对此研究,既有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有理论工作者的阐述。较典型的有:由维梓在他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提出的“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教学形态;印贤文在他的《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中提出的“主动参与--独立探究--自主发现模式”;林润之在《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提出的“‘三步五环节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其模式分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三个步骤,各步骤又由五个环节构成,如第一步独立探究中的五个环节:自读感知、提出问题、假设策略、尝试解答、整理答案及问题。它们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参照,但有的做法较单一、平面,忽视了探究的“深度”;有的模式理论性太强、不便于操作。endprint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与此同时,探究阅读教学形态,把握阅读教学规律,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意识,建立多向互动的探究平台,形成多向度多维度的对话关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二)研究内容:

1、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研究

(三)研究重点:

上述三项研究内容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是重点。

自主研读是探究性阅读的前提条件。思考发现是探究性阅读的开始,是研读到一定深度时的智力与心理的必然反映。探究性阅读一方面需要自我思索,另一方面,需要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导体(教师)、阅读客体(文本)多边互动、融合。合作交流是探究性阅读进入活跃状态的重要保证。深度解读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如此才能感知文本的厚重,才能体现思维与精神的深度。存疑留问又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正是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思维活动中逐步成长。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阅读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代语文教育家的教学理论,包括有校本理论特色的“原形阅读理论”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把握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2013年9月-10月,立项阶段。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课题立项,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2013年11月-2014年6月,开题阶段。写好开题报告,进行开题论证。

3、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写出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上好本课题研究公开课,提交本课题相关的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相关研究成果结集汇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一次中期评估。

4、2016年7月-10月,收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接受结题评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中外相关文献资料中学习探究性阅读教学理论,借鉴探究性阅读教学经验。

(2)实证研究法。依托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探究阅读教学形态,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

(3)行为研究法。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依靠一线教师的参与,在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提炼,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4)个案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提炼出组织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实践所获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六、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是针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提出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的构建立足于深度学习:一是深思,要精读深思,激发阅读自觉;二是深悟,要学深悟透,升华阅读体验;三是深识,要深识鉴奥,拓展阅读思维。做到通其理得其法,人之深出之浅。

针对课文原形,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可以“纵容”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敢于形成并提出自己的全新见解。但是探究性阅读应该拒绝浮躁和肤浅,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要有语文味、美学味。在深度对话中对生成性资源要加以选择、整合和提炼,演绎出未曾预约的精彩。在课堂评价中应注重对解答的集合导向,帮助学生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内容应具有丰富性,思维应具有发散性,解读应具有深刻性,效能应具有创造性,评价应具有导向性。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金元浦 《文学解释学》

[3]曾祥芹 《语文教育学别论》

[4]由维梓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5]印贤文 《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5期

[6]林润之 《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7]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8]魏南江 《语文教学散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9]黄正瑶 《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哲学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8期

[10]邵子华 《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精神坐标》 《名作欣賞》2008年 第8期

[11]杨仕威 《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以这样行进》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10期

[12]徐忠宪 《原形阅读理论与语文教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3]刘方 《文本解读“四重奏”漫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年第9期

[14]李爽 《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上一篇:翟镇二中师德师风先进校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咸鱼奶奶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