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2024-07-30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共10篇)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1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1999年,国家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根据群众举报,对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法进行审计。但当时任蓟县国税局局长的梁化泉非但不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而且还收买当地的黑社会对审计小组的驻地进行监控。为了摆脱身边的危险,审计小组先后换了三个招待所。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财政处处长孙雅琴: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就搬到一个有金库的银行。因为有金库,就有持枪的警卫把守。所以这样相对安全一些。随着审计小组工作的不断深入,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而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恐吓电话甚至打到了审计人员在天津的家中。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副特派员袁定聪:打威胁电话说你们这么干下去,对你们没什么好处,小心点。经过38天的日夜奋战,审计人员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赶赴北京,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进行汇报。听完汇报后,李金华向审计工作小组表示,对这一案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同时,在天津的京津冀特派办工作人员接到了李金华的另一个指示。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办公室主任董毅:当时审计组向李金华审计长汇报天津蓟县国税局查出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将审计组工作人员家属接到恐吓电话的情况向李金华审计长做了汇报。李金华审计长当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批示我们特派办马上与天津市公安局取得联系,要确保审计人员职工家属的安全。当天晚上,天津市公安局就派出了两部警车值守在我们特派办职工家属院的门口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2

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的资产。一般认为,流动性越强的资产其控制的固有风险就越高,这就需要企业拥有严格的控制程序,以避免资产的损失风险,而审计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银行存款是单位重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其特点是使用灵活、容易兑现,但流动性强、控制难度较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在银行账户处理、银行存款核算方面布下"陷阱",为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障碍,从而造成银行存款审计的缺位。另外,一些单位财务人员造假、贪污、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行为大都与银行存款有密切联系。近几年,随着有关银行存款方面舞弊现象及会计方面造假情况的增多,银行存款的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银行存款审计底稿方面的质量,避免舞弊现象,降低审计风险,对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与监控,保护所有者的资产不受侵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银行存款底稿方面的记录,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确保被审单位银行存款的账实相符,以现行审计准则为导向,通过对银行存款审计底稿的检查,结合对被审单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未调整事项,对此分析未调整原因并进行调整。

二、结合实例分析审计工作底稿的调整

从提高银行存款审计质量的角度出发,在确保审计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降低银行存款审计风险,提高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审计工作底稿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对银行存款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调整。这里的审计底稿仅指银行存款大额收支凭证查验(涉及银行日记账与对账单的核查)工作底稿。

(一)审计底稿的有关问题分析

某地区煤气化公司审计期间,在对某燃气有限公司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核查时,发现“银行存款大额收支凭证查验(某市商业银行中都支行)”工作底稿中标记着被审单位有一笔交易事项进错账户。经查验交易事项为:2012年11月6日,某燃气公司收到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煤气费136244.8 元,已取得并填制收款凭证(凭证号61),后附有原始凭证(人民银行回单与收费明细表),已在“中都支行”账户中登记入账。

而在对“中都支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时,发现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中并没有发现该笔业务,经核查以及在对其他银行对账单审核时,发现在该燃气公司开户行下的“晋中市商业银行博大支行”对账单中,发生业务时间为2012 年10 月23 日,金额为136244.8元,付款单位为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与该笔经济业务相一致。故此经济业务应该计入“博大支行”银行账户中,而被审单位计入“中都支行”账户中,进错了账户。有关审计人员已经在审计底稿中标明:此经济业务被审单位进错了账户,但是并没有对此业务进行调整。

(二)审计人员未进行调整的原因分析

审计人员并没有对此经济业务进行调整,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某市商业银行博大支行”与“商业银行中都支行”同属于被审单位开的账户,属于被审单位内部之间的调整,对银行存款余额并没有什么影响,也对审计结论无影响,故没有进行调整。

(2)审计时间紧迫,审计底稿填写的较多,业务量大,对于不是很重大的、影响较小的事项就没有必要进行调整。

(3)由于上年也是审计该企业,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较熟悉,与被审单位工作人员较熟悉,该业务发生金额相对较小,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就没进行调整。

(三)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调整

虽然该笔经济业务记入的账户都属于被审单位开的账户,不影响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但是为了确保银行存款的账实相符,加强被审单位财产清查的管理与对银行存款核算的监督,笔者觉的应该进行账户之间的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先将“商业银行中都支行”中的这笔业务冲减掉,分录如下:

同时,将该笔经济业务计入“商业银行博大支行”中,分录如下:

三、审计底稿调整后对企业的影响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是审计中一个重要的审计程序。银行对账单是银行存款审计获取的重要审计资料,它可以监督检查被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对银行存款管理的监督,还可以很好的控制被审单位货币资金收支挪用等情况。虽然通过以上的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没有发生变化,对审计结论也没有影响,但是为了严谨银行存款审计管理,保证银行存款账实相符,对其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以下作用:保证银行存款账实相符,加强财产物资清查的管理;加强被审单位银行存款内部管理,提高对被审单位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监督与控制,促进被审单位资金的周转,有利于保护被审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利于与往来单位银行存款对应账户的核对,有利于债权债务业务收支情况的核查;进行调整后,使之为审计结论提供更加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提高银行存款审计底稿的质量,防止失真和错误,降低审计风险。

此外,为了真正实现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被审单位银行存款内部审计制度及运行状况,要对审计底稿进行互相复核,做好定期的检查工作。同时,要定期参加有关审计底稿填写的培训,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提高审计风险意识。审计人员要真实完整的记录被审单位有关银行存款方面的业务收支情况,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被审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协商并进行调整。会计账簿记录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时,对核对过的事项要进行标记,同时,除了要取得被审单位银行对账单外,还应该要取得并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参考文献

[1]甘景利.浅谈如何进行现金审计[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3)

[2]殷晓梅.银行存款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6)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篇3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应完整,引用法规应规范。编制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要求。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仅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审计工作底稿。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存在重复取证的现象。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可能相同。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的实施好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坚持这一点,审计工作质量就能有较好的保证。

二、合理、规范的取证格式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由于受多年习惯做法的影响,加上对审计规范的理解不够到位,当前不重视收集原始审计证据的现象比较普遍。审计人员习惯于采用编制审计证明材料(取证类底稿,下同)替代原始审计证据取证的做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能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关系的情况:一种是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混为一体。如有的审计工作底稿重复审计证明材料的内容,有的仍沿用过去的审计工作记录,既作审计工作底稿,又是审计证据,还有的在审计证明材料中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提出处理处罚意见,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签字盖章等。另一种是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完全割裂开来,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与取得的审计证据没有依存关系。只有规范的取证格式,才能更好的汇集资料、揭示问题。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写要一事一稿、情节表述简明清晰、定性准确、编写合理有序。由于审计涉及面广,取证材料比较多,这就要求每一个审计事项编写工作底稿。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语言要简炼,用语准确,对每个问题经过的时间、地点、责任人和有关金额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编排要合理有序,要合理分类,一般按问题的轻重决定秩序,把问题较为严重的工作底稿排在前,以便突出重点。审计问题定性要准确,这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决定书、审计意见书是否客观公正、合理有据、经得起考验。全部审计工作底稿编完以后,在编写审计报告前,应反复检查、修改,避免错漏,影响审计质量。而且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以此判断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的勾稽关系。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同一会计科目的不同层次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同一会计科目可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审计工作底稿。①对报表余额或发生总额确认的底稿,如审定表等;②余额或发生额的明细化底稿,如明细表、计算表等;③查证核实的底稿,如抽查表、盘点表、检查表等。二是相关会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由于被审计单位同一经济业务的发生,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予以核算与反映,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等形式反映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交叉索引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某些审计数据或资料的来源和去向,方便审计工作底稿的查询和复核。三是各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底稿与试算平衡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当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完成全部审计事项后,应将具体审计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中的相关数据和内容归类汇总,编制审计差异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只有将各个会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勾稽相符后,才能编制审计报告。

五、明确责任,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在形成审计报告之前,必须对审计工作底稿经过层层复核,每一层次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都应该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取证、事实陈述、制度法规应用,主要数据和主要问题的相关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检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记录,必须做到所出手的工作底稿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附件齐全。主审人员的责任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进行全面复核确认;了解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编写的内容是否完整,编写的格式是否规范,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结论表述是否清楚,措词是否得体,审计法规应用是否恰当,能否为审计意见提供足够的支持,即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能充分支持所签发的审计报告。审计组长的责任主要是要解决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分歧,及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澄清审计事实,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当前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和作用,同时强制要求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准则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水平,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审计署下达的“6号令”,进一步推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作为审计工作者就必须要编写好每天的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做好审计工作日记和审计底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曾经就利用完整的审计日记先后对比,成功地查出某一级局原局长私设“小金库”三个,总金额达258万多元的经济大案。那么怎样编写好审计日记与审计工作底稿呢?笔者依据审计署法制司的要求紧密联系本人的工作实践就如何编写方法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何时需要编写审计日记笔者认为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现场审计时就应当每日编写审计日记。虽然审前调查期间审计人员不必编写审计日记,但应该编制审前调查记录,记录审前调查具体情况。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成员一般不再编写审计日记。如果部分审计人员又进行了补充取证等现场审计工作,则应该在当日编写审计日记,如实记录这些现场审计工作。如果审计人员在起草、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移送处理等文书期间,对前期工作成果作出重大修改,如改变审计查出问题的事实表述、定性、处理措施等,应该在当日编写审计日记,记录重大修改或重大决策的原因和过程。现场审计期间,审计人员临时从事其他工作或者请假的,应当从返回审计现场当日起续写审计日记,并在其中注明此前没有参加现场审计的原因。现场审计情况复杂,很可能遇有特殊情形不能当日编写审计日记,则应当于次日补记。如,为取得审计证据,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一直从5日下午僵持至6日凌晨,那么审计人员确实无法在5日当日编写审计日记,则应当在6日尽快补记5日的审计日记。

二、审计日记应记载的主要内容按照6号令的要求,审计日记记载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审计事项的名称、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在具体内容上如:从事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的人员,应将上述工作记入本人的审计日记。比如,审计组组长、副组长或者主审召开小型碰头会,通报各自工作进展情况和发展的疑点线索,分析研究,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步骤和具体分工。这种小型碰头会是审计现场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对于保证审计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在审计日记中如实记载。即使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如果审计人员对前期工作成果作出重大修改,或者作出重大决策的,如从审计报告中删掉一个问题,也应当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如实记入审计日记。

三、有交叉审计事项如何编写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笔者认为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审计项目,应该在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日记中分别记载;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同一审计项目的多个审计事项应当在同一审计日记中依

次记载;多名审计人员共同承担同一审计事项,应当在各自的审计日记中分别记载。

四、关于编写审计事项的具体内容根据国家审计署“6号令”的决定: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都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特别是对违法违规问题、审计评价所涉及的重要事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重要数据、群众举报事项等都应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

五、要认真编写好工作底稿编号为了准确规范便于查找核对,依据“6号令”的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定要统一编号,并要求“审计日记与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对应头等应当在审计日记中通过索引号加以注明。”而且要求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注明该底稿与审计日记的对应关系。为此,审计人员应及时指定专用专人按审计实施方案所列出的审计事项对应顺序,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统一的流水编号,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六、怎样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笔者认为在以往的审计项目档案中,审计工作底稿与

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移送处理书的对应关系不够明确,难以相互核对。为方便查阅审计项目档案,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审计组应当指定专人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反映审计报告所列事项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对应关系,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应作为证明类材料,归入审计档案,排列在审计工作底稿之前。目前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还没有统一格式,广大审计工作者还可以大胆开拓创新。笔者建议首先看把审计工作底稿的统一流水编号排成一列,然后在每一行注明该审计工作底稿对应审计实施方案的哪一部份,对应审计报告的哪一部和对应审计决定书的哪一部分和对应移送处理书的哪一部分等。

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篇5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比率是否恰当,坏账准备是否充分;

(二)确定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三)确定坏账准备余额是否正确;

(四)确定坏账准备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报表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审计程序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2、复核加计正确并合计与总账数、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

注意坏账准备发生额中借贷方发生的内容,避免期初期末余额正确但发生额位置或内容填写错误的情况。

(二)执行“检查计提坏账准备是否符合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本期有无发生变更,审核其理由及影响”审计程序

查验公司制定的坏账会计政策,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本年未发生变更,具体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本期坏账准备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需要关注变更是否有为满足管理当局调节利润的需求、是否公司的行业、业务发展相应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有较大的变化。对变更的影响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需要单独按原有会计政策重新计算计提坏账准备与现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工作总结《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三)执行“按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标准复核已提坏账准备是否恰当,若有大额差异应进行调整”审计程序

按相应其他应收款的审定数重新编制按账龄的分析表,按审计确认的公司合理的坏账政策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与账面数的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底稿见索引

(四)执行“对账龄长且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查验其可收回性”审计程序

对账龄长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如金欣房地产、股份联合会、连英物资等根据不同情况已查验可收回性,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余额较大长期挂账而一直有发生额的应收款项即使有函证回函确认,若可能仍然需要进一步取证该单位是否为关联方,是否实际有偿还能力,是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等状况,最好能有近期的比较会计报表供分析,经分析后若累计有较大亏损或资产不实等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追加计提坏账准备。

(五)执行“对采用个别计提法计提的特别坏账准备应审核计提依据,取得相关证据”审计程序

特别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提示:

主要证据可以参考相应公司比较会计报表、经营状况、资产不实、债务人信用不良等状况来判断。

(六)执行“检查内确认坏账损失是否按规定权限审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所作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审计程序

经查验本年确认连英科技坏账损失按经理办公会议审批,底稿见索引;本期无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账款的情况。

提示:

1、权限审批主要依赖于查阅公司有关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等涉及坏账事项的文件,并对照相关会计处理复核其流程、授权是否合规;

2、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需要查明收回的原因,并追查以前相关已作坏账损失处理是否合理,相关会计处理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处理。

(七)执行“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执的余额”审计程序

询证函回函未发现例外及有争执事项。

提示:

询证函可能存在有关事项与账面不符或有争执情况存在,对该等事项需要了解判断相关事项真实原因进而分析判断公司账务处理是否存在不当,并评估对公司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视其重要重大程度请专家或律师出具有关意见再行判断。

(八)执行“检查重分类调整转入的应收款项是否已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按其他应收款已审定数重新进行账龄分析,并重新计算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九)执行“检查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检查有无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审计程序

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已收集相关依据,见索引号,符合现行制度规定。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篇6

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拓宽审计范围、完善制度建设等对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医院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我国自1983年开始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企业健康成长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1997年3月1日签署了中华人同共和国卫生部第51号令即《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二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应设置独立的与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护了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也存着许多善待解决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 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活动。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础是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状况了有些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有些医院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所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没有具体工作目标,甚至于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职能和作用认识的错位,使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成为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情。

1.2 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财务知识,更掌握经济学其它方面的知识如市场学、管理学以及工程技术等等。但目前,内审人员队伍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从数量上来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是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显老龄化;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的,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范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1.3 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医院财会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帐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势形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

1.4 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中,除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2、解决当前内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2.1 内审机构独立。

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我们不能固执得认为内部审计在单位中高于一切,这必然不利于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不利于管理,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与是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在行政录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2 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从医院角度来讲,单位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3 拓宽审计范围,发挥审计作用。

“有为才有威”,现行医院内部审计不应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作用仅局限于事后监督作用。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部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树立起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威信。

2.4 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7

(一)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代理成本

Akerlof(1970)通过观察旧车市场的交易,认为因为信息不对称,销售方比购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并且交易双方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购买方只有在购买产品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知道产品质量真正好坏。“柠檬市场”的存在降低了市场上产品的总体质量,最终会不断地缩小市场。Arrow(1971)对保险市场的研究与Akerlof(1970)类似,都是对对称信息的研究假设提出挑战,他们强调信息揭示机制的重要性,用以限制“信息优势者”利用“信息劣势者”获益的能力。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和代理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目标和风险立场,委托人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因此受托者处于信息优势,而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代理人的行为不可直接观察或者观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这样的风险分担过程中,代理人可能采取一些私人行为从而影响到收益的分配,道德风险就会产生(Holmstrom,1979)。代理人可以通过在职消费等方式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因为代理人没有采取正确行动的动机,道德风险问题使得帕累托最优不能够实现,只能寻求次优方案(Holmstrom,1979)。由于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代理成本总是非零的。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的方法:监控和管束活动,具体来讲这些方法包括审计、正式控制系统、预算约束和激励补偿系统。公司的代理成本一般包括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1)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由于现代公司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带来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是代理成本的决定因素。由于代理人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代理人对工作付出努力之后,可能要承担全部成本而获取一小部分利润;但另一方面他在消费额外收益时,他能得到全部好处却只承担部分成本。因此,代理人会热衷于在职消费。这样企业的价值就会小于管理层是企业全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被称之为“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具体又分为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Morck等(1986)认为,股权越分散代理成本越高,越是采用会计基础奖励方案,代理成本越高。Ang、Cole和Lin(2000)分析了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小企业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外部人控制企业时代理成本很高,代理成本与股权结构反向变动,股权越分散代理成本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越具有转移外部股东财富的动机(Chow,1982),因此企业所有权越分散监督管理层的成本就越大(Chow,1982;Demsetz,1983),企业的代理成本也就越高。(2)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由于目标和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公司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La Porta等(1999,2000)研究结果和传统的观点不一致,他们认为在许多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并不是高度分散的,代理问题主要是大股东和小股东以及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水平很高可以降低总的代理成本,因为大股东有资源和激励来监督管理层,从而能够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Jensen和Meckling,1976;Shleifer和Vishny,1997;Boehmer和Kelley,2009),带来利益协同效应(Alignment effects),提升企业价值。但如果控股股东持股水平很高又会导致管理层“壕沟效应”(Entrenchment effects)(La porta等,1999;Dyck和Zigales,2004等),其他的中小股东将很难挑战这些控股股东(Demsetz,1983;Fama&Jensen,1983)。“壕沟效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产的侵占。Johnson等(2000)把控股股东将公司资产转移出公司的行为称之为“掏空”行为(Tunnelling),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掏空”行为是合法的。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根源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在西方、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的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La porta等,1999)。由于“壕沟效应”会降低公司价值和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会带来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公司代理成本的上升。(3)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在举债筹资的情况下,管理者作为剩余权益获取者,他有更大的积极性去从事较大风险的项目,因为他能够获得成功后的利润,而把失败导致的损失留给债权人去承担。但因为债权人对此早有预见,因此代理成本也得由管理者(及其股东)来承担(Jensen和Meckling,1976)。Jensen(1986)认为,如果企业自由现金流比较充裕,管理者可能将现金用于非增值的投资项目,如果采用债务融资就会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者的这种过度投资行为。Parrino和Weisbach(1999)采用模拟方法验证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投资扭曲行为。他们的研究发现,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确实存在,并且这种冲突随企业负债水平的上升而加强。童盼和陆正飞(2005)发现不同来源的负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同,不同来源的负债所引发的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程度也不同。Wellage(2011)对新西兰1998-2008年非上市的小企业的代理成本进行研究时发现,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都会较低。Titman(1984)、John和Senbet(1988)、Heinkel和Zechner(1990)以及Stulz(1990)等都发现负债能够降低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二)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

如果要对代理人的行为实施监督,那么监督的成本由实施监督的人承担,但实施监督的人能够享受到的好处却是有限的,这就是监督活动所带来的正的外部性。监督者提供监督是准公共产品,没有进行监督的股东没有付出监督成本却享受了进行监督活动的股东所带来的所有好处,这就带来了搭便车的问题(Ang、Cole和Lin,2000)。另外,银行作为企业外部资金的提供者,为了防止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债权人利益,银行对企业也存在监督,并且这种监督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银行的监督也存在搭便车的问题(Ang、Cole和Lin,2000)。随着与企业交易的银行数量的增加,每个银行监督企业的动机会下降(Diamond,1984)。代理成本和企业的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问题密切相关,在股权分散的现代公司制度下,有效的监督可以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这已经被广泛的研究所证实。但监督可能随之而来会产生搭便车问题,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中,企业被看做是生产要素的一个契约集,每个要素都有自利动机(Jensen和Meckling,1976;Fama,1980)。从“契约集”的角度看,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可以解释为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Fama,1980)。契约经济学的激励理论认为,在道德风险情形下,委托人不能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和决定,解决的办法就是规定足够的契约条款以产生内部化的激励。会计和审计通常被认为是为解决代理冲突问题而产生的监督工具。企业签订的契约常常包括对各方行为采取基于会计数据的各种限制,因此人们便提出计算和报告这些数据的要求(亦即对会计的要求),……审计也在监督契约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Watts和Zimmerman,1983)。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就是设计一种权利制衡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相关的研究一般是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制设置和代理成本的关系展开。公司外部治理主要是外部经理人市场和外部对企业的接管威胁,以及外部审计等方面来促进代理成本的降低。外部审计是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本身也是监督成本的组成部分,代理成本越高,监督成本越高,从而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也越强(Jensen和Meckling,1976;Jensen,1986;Jensen,1989)。作为企业外部的监督机制,外部审计对代理成本的约束已经不可或缺。

(三)外部审计与代理成本

审计自产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有效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的行为不可观察,或者观察的成本超过收益,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代理人可能存在违背委托人意志的机会主义动机。这就需要一种监督和约束机制来检验代理人的行为后果,同时也给代理人解除自己受托责任的机会。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外部股东会折价初始投资,管理层有动机选择高质量审计作为一种增进他们补偿的方式(Francis和Wilson,1988)。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被广泛地看作是缓解代理成本的一种方式,并且外部审计的监督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约束机制,其本身也是公司代理成本(监督成本)的一部分,但这种代理成本的产生能有效降低其他代理成本(吴昊旻,2010)。审计作为企业外部治理的一种机制设计,目的就是通过外部监督的途径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达到公司外部治理的目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委托代理情境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和代理成本,而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和降低代理成本又要求存在监督和约束机制来进行信号传递,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承担着解除受托责任和降低代理成本的职责。外部审计通过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允表达来传递代理人受托职责的履行情况,但外部审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信任品,其审计质量是可靠、值得信赖,就要依赖其他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外部审计的载体来表征。Francis(2011)认为,审计质量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统一体。以De Angelo(1981)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认为,事务所规模是审计质量的担保;而“深口袋”理论则认为诉讼威胁迫使大型事务所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不管是审计师声誉机制还是“深口袋”理论都表明,审计服务的质量存在差异,并且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质量正相关。另外一些研究则以审计收费、诉讼风险等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审计质量的高低。

二、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经验证据

(一)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的经验证据

审计通过为的公司财务信息的公允表达提供合理保证来降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根据以往的研究,一般认为代理成本越高,越需要高水平的保证措施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也就相应产生了对外部审计的需求。(1)国外文献。Chow(1982)认为,审计是降低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矛盾的一种机制。利用自愿审计公司数据资料(1926年公司数据),以代理理论框架来分析企业聘用外部审计的动机。他认为聘用外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降低管理层、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发现,企业杠杆率、规模和基于财务信息的债务契约预期会增加企业自愿聘用外部审计的可能性,而管理层持股水平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Francis和Wilson(1988)检验了代理成本和审计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他们研究的是股东和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他们认为,内部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越严重,但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会使得其他的控制机制失效,从而也会增加代理成本。另外,管理者倾向于将财富转移到股东,企业负债比例越高,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程度越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师规模与代理成本之间不存在系统关系,他们的结论是代理成本对审计师变更更有解释力。De Fond(1992)、Firth和Smith(1992)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需求,发现管理层持股与高质量审计需求负相关。一些学者研究了代理成本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以往的研究都是从审计需求的角度来研究代理冲突和审计需求的关系,和以往的研究不同,Copley等(1995)认为单独从审计需求的角度来衡量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是不全面的,审计供给与审计需求密切相关。他们以审计师声誉代表审计需求,以审计费用表示审计供给,以1985年美国162个由外部会计公司审计的城市为样本,研究了政府部门审计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研究结论是,客户特点(规模、风险和财务杠杆)是决定审计需求和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审计需求是决定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Gul和Tsui(1998)研究了自由现金流和负债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他们采用46家在香港上市、被“六大”审计的公司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假设,即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并且负债水平较低的企业的审计收费要高于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但负债水平也较高的企业。自由现金流可能诱导管理者的非增值性投资,Nikkinen和Sahlstrom(2004)假设审计收费与管理者持股比例负相关,审计费用与自由现金流正相关。他们选择了政治经济环境不同的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检验了单个国家和所有国家放在一起的数据,目的是验证代理成本对审计费用的解释力是否会因为不同的政治环境而不同。他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代理成本对审计费用有解释力,并且这种解释力不会因为不同的政治环境而不同。Poit(2001)采用法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同样采用法国上市公司的数据,Francis等(2009)研究发现,随股权集中度和内部家族所有权提高,高质量审计需求下降。Fan和Wong(2005)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弱投资者保护的环境下,外部独立审计能否起到公司治理的效果。在新兴市场上,代理冲突主要体现在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而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如董事会、外部接管市场等)不能减弱这种代理冲突。他们选取1994年至1996年8个东亚国家和地区(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的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代理冲突严重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五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增强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审计师选择和股权结构的关系对于那些希望在二级市场上融资的公司更为明显;审计师对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行为严重的公司收取高的审计溢价,并更可能发表非标审计意见。他们的研究结论证明,在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外部审计在缓解代理冲突方面的确起到了公司治理的效应。与Fan和Wong(2005)的研究类似,Zerni等(2010)以瑞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和高质量的审计是否能够作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来减轻壕沟效应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具有股权激励的董事会和强势的少数股东希望寻求更为严格的外部监督来保护他们的投资价值,高质量审计可以减轻由于壕沟效应所带来的股权折价问题。Nisknen等(2010)研究了芬兰的私有小型企业管理层持股和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些私有小型企业管理层持股对审计质量需求具有重要影响。随管理层持股水平下降,高质量审计需求增加,尤其是CEO持股水平与聘用非“四大”KHT和“四大”审计师的可能性呈反向关系。研究还进一步发现,随着杠杆水平上升,随CEO双重身份下降,聘用高质量外部审计来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的可能性增加。他们的研究与Lennox(2005)采用非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的结论类似。(2)国内文献。曾颖和叶康涛(2005)构建了一个两时点大股东掠夺模型,发现代理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他们以Tobins’Q的高低反映企业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四大”作为高质量审计的代表,以2001年和200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聘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企业聘用高质量审计的概率与企业规模高度正相关。代理成本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从而提高其市场价值,同时负债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降低对外部审计的需求。周中胜和陈汉文(2006)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将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作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替代变量。他们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情况划分为“经营性占用”与“非经营性占用”,经营性资金往来包括关联方交易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非经营性活动则包括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以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净占用额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大股东资金占用指标,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采用2000年至2002年深沪两市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从需求方来看,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的公司越没有动机聘请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从供给方来说,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会考虑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报告。王烨(2009)利用2002年至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股权控制链的角度考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王烨(2009)运用(年末其他应收款-年末其他应付款)/年末总资产来衡量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资金净占用,以“四大”来衡量审计质量高低,以最终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比值来衡量两权分离程度,以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具有控制关系的公司层级数来衡量控制链的长度。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随控制链的增加而趋向严重;这种冲突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聘请“四大”审计;聘请“四大”能够缓解代理冲突,降低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从而说明外部审计能够起到公司外部治理的作用。杨德明等(2009)从内部控制质量的角度研究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其他应收款/总资产来衡量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以管理费用率来衡量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四大”作为高审计质量的衡量,以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来代表内部控制的质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该现象仅在低审计质量样本(事务所为非四大样本)中成立。李明辉(2007)以我国2002年至2004年179家IPO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李明辉(2007)以公司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来衡量代理成本。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财务杠杆、所有权集中度因素均未发现其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因此,代理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我国IPO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动机。王艳艳等(2006)以2001年至2003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费用与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以企业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代表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四大”作为高质量审计的衡量。研究结果表明,审计需求与代理冲突之间正相关,高质量审计需求随代理成本的增加而增加,高质量审计需求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正向关系,随股权集中度增加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增加会加剧。高雷和张杰(2011)以2005年至2009年中国A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之和与营业收入之比来衡量代理成本,以“四大”和审计收费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研究了管理层持股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会越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是否选择“四大”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研究表明,代理成本高的公司会寻求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更倾向于聘请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持股能起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减少代理冲突,从而降低公司对外部审计的需求。

(二)外部审计与代理成本的经验证据

道德风险产生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目标的不一致,代理成本衡量的就是道德风险程度。在众多的研究文献中,很多学者都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的思路,其中主要就是监督和激励措施。审计作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呢?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审计师选择对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Pittman和Fortin(2004)研究了审计师选择对新上市公司债务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国际“六大”通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可以降低债务监督成本,从而使得新设立公司债务成本降低。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逐渐借助自身的声誉来矫正信息不对称,审计师声誉的经济价值对公司债务成本的影响逐渐降低。李海燕和厉夫宁(2008)以沪深两市2001年至2003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审计对债务代理成本是否具有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四大”和国内“五大”与公司利息支出率和利息支出显著正相关,因此国际“四大”和国内“五大”均没有起到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的作用,而商业银行对非清洁的审计意见能够做出反应,审计意见能够起到保护债权人的作用。还有一些学者对审计的外部公司治理效果进行了检验。Zerni等(2010)发现,高质量审计可以减轻由于壕沟效应所带来的股权折价问题,与王烨(2009)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结论类似。Fan和Wong(2005)研究发现,在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外部审计在缓解代理冲突方面的确起到了公司治理的效应。廖义刚等(2009)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发现,独立审计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尤其是在非国有企业。陈信元等(2009)以“盛润股份”连续十五年被事务所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为研究对象,发现独立审计并没有发挥公司治理的功能。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很多又具有政府控股的背景,监管约束低、诉讼机制缺失,这些因素造成非标审计意见没有给上市公司带来显著的市场成本、监管成本和法律成本以促使其改进公司治理。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从代理成本与审计需求方面的文献可以看出,一般认为高代理冲突会引发对高质量审计需求。股权结构的变化造成管理层、大股东、小股东、债权人等各利益方在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的过程中博弈力量的不均衡,从而会产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代理冲突。公司的代理冲突越严重,代理成本越高,公司越需要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解决代理冲突和降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和企业的规模、股权集中度、杠杆率等因素密切相关。企业规模越大,代理冲突越严重,越需要高质量的外部审计(Chow,1982;曾颖和叶康涛,2005)。股权集中度与外部审计需求存在非线性关系。股权比较分散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并且随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降低(Chow,1982;Francis和Wilson,1988;Nisknen等,2010;高雷和张杰,2011);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大股东一方面具有监督管理层的动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大股东会通过各种方式侵占或转移公司资产,大股东也不需要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监督(Francis等,2009;周中胜和陈汉文,2006;王烨,2009);而在股权相对集中时,股权集中度则与审计需求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曾颖和叶康涛,2005)。负债水平与高质量审计需求负相关,负债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而减少对外部审计的需求(Chow,1982;Francis和Wilson,1988;Defond,1992;Firth和Smith,1992;曾颖和叶康涛,2005)。对于外部审计是否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和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国内外研究者并没有取得一致结论。一些研究者发现外部审计能够对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作出反应(收取更高的审计溢价和提供非标审计意见等),能够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Fan和Wong,2005;Lennox,2005;Nishnen等,2005;曾颖和叶康涛,2005;周中胜和陈汉文,2006;王烨,2009;Zernic等,2010;高雷和张杰,2011);外部审计能够通过降低债务监督成本而降低公司债务成本,并且能够通过提供非清洁审计意见来保护债权人。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发现,审计师选择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非常弱的相关性(Francis和Wilson,1988;Poit,2001;刘明辉,2007);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中外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陈信元等,2009)。

(二)展望

审计工作底稿填制注意事项 篇8

各小组审计人员关于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填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各项目审定表要与明细表相符,不要存在不平的情况。

2、银行存款要取得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函证回函,如果存在着银行存款未达情况,要取未过每一笔进行核实,并进行全部复印。

3、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的账龄要编制准确。要取得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往来明细表,根据其进行往来的账龄编制。

4、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要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提取政策与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中的坏账准备提取一致。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公司往来不提取坏账准备(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公司的名字在我的“东华能源审计范围一览表”有)。

5、存货,必须取得存货盘点表,对C3、C4要进行存货购进测试和存货发出计价测试。购进测试是对取得6月和12月的存货购进发票,根据发票金额填列。发出测试,取得C3、C4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量金额明细账,按加权平均法测试存货发出价格。

6、固定资产要进行折旧测算(提供电子版的测算过程给我)。固定资产分类与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中固定资产分类相符。要取的固定资产明细表,对于房屋要取得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车辆要取得车辆行驶证。取得的证书要与明细表逐一进行核对。

7、对有借款的单位,必须取得借款合同,对借款进行利息测算。

8、应交税费,要取得2011年12月的各项税种的纳税申报表(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9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待摊费用

一、会计记录概况

被审计单位WM公司待摊费用年初数310,900.00元,本年增加237,200.00元,本年转销166,857.00元,年末数381,243.00元。“待摊费用”科目下设置了开办费、预付保险费(2004)、预付保险费(2005)、办公室租赁费、车间租赁费、律师顾问费等六个二级科目。具体数据详见“待摊费用余额明细表”(索引:A14-1)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待摊费用会计处理是否恰当;

(二)确定待摊费用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三)确定待摊费用余额是否正确;

(四)确定待摊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审计人员编制了“待摊费用余额明细表”(索引:A14-1),经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数、报表数和明细帐合计数核对相符。提示:

1、待摊费用余额明细表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分类填制,而不是按照付款单位分类。

2、如果同一内容的事项在同一多次发生,在明细表中应一一单独列示,反映不同的待摊金额、摊销期限,以便于分析性复核。

(二)由于被审计单位待摊费用的子目较多,内容繁杂,审计人员重点查验了待摊费用核算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索引:A14-2)

审计人员通过取证待摊费用增加的依据(主要是查验相关的合同或协议),通过抽查待摊费用增加的原始记账凭证,通过分析性程序确定待摊费用核算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对那些不属于待摊费用核算内容的经济事项,如应一次摊销的新设立营业部开办费、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进行了审计调整。提示:

1、待摊费用增加的入帐,应该是支付费用在先、取得相关服务等经济利益在后的费用,且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

2、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计,切忌只验算摊销金额正确与否,而忽视待摊费用的经济内容和应列支科目。对待摊费用内容、性质的查验是本科目审计的重点。

3、对待摊费用期末余额应注重分析性复核,比较本期与上期期末项目及余额,查明大额异常项目变动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4、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开办费应在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非独立法人企业的开办费应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列支费用,并不通过开办费科目

案例介绍——待摊费用

核算。

(三)审计人员进一步查验了待摊费用各子目的年末余额是否正常;检查有无长期未结清的待摊费用;检查有无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待摊费用。(索引:A14-3至A14-4)

经过分析性复核,发现WM公司有:租赁期满后继续摊销的办公室租赁费和长期挂账未结清的律师顾问费,对这几项年末余额异常的待摊费用事项进行了审计调整。提示:

1、应根据待摊费用各子目的性质,确认年末保留的余额与期后的经营活动、与期后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相符。审计时应将余额审计与发生额审计相结合进行。

2、待摊费用的计量,应按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注意入帐的数额与实际摊销的数额关系,根据两者之间应有的勾稽关系进行核对,如有异常应作相应的调整。

3、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待以后期间摊销。

(四)审计人员查验了预付保险费的支付与摊销,通过查验相关协议、查验付款凭证与摊销凭证、核对相关科目发生额、进行分析性复核等程序,发现2005年12月份保险费未摊销,进行审计调整。(索引:A14-4)提示:

多种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结合采用,可以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而更应抓住针对性的方法与手段,抓住取证计提依据和分析性复核两条。

(五)待摊费用查验的重要提示

除前述各项提示外,还需注意:

与预提费用一样,本科目的设置是权责发生制的基本要求,但应避免本科目的滥用,以致转化成被审计单位利润(或亏损)的调节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10

稿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机构担心其备用部分的存货太多,已试图将关键存货按工期安排,以便使存货待料的停工期最短。如果据估计停工期每天的成本是150美元,管理层想要知道最优的备用存货量。假定不用测定持有成本和定货成本。请你拟出最佳的存货水平。以下那种方法最适合应用 A:作业研究法; B:属性列表法; C:价值分析法; D:头脑风暴法。

2、为减少与实物资产相关的潜在财务损失,资产应该按一个数额保险,这个数额是

A:依据定期的评估确定 B:由董事会决定

C:根据经济指数例如消费价格指数自动调整 D:等于单个资产的账面价值

3、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为了确定系统是否达到处理目标,内部审计师需要在某些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审计中检查程序代码。那么,内部审计师检查的代码应该是下列哪一项? A:a.杂数代码。B:b.访问代码。C:c.目标代码。D:d.源代码。

4、在评估员工所拥有技能是否足以胜任其工作时,审计师将各职位的岗位说明与担任这些岗位的雇员所持有资历证书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获得的证据是 A:无力的证据 B:无用的证据 C:不充分的证据 D:不相关证据

5、现在组织更倾向于使用微机来完成数据表现,因为相对大型主机系统而言微机更具有 A:可靠性 B:经济性 C:可控性

D:有助于数据有完整性

6、以下哪项关于公司治理的陈述不正确? A:公司控制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机制。

B:管理层的薪酬方案是公司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C:因员工优先认股权或员工股票红利而导致的股东财富稀释属于会计问题,而不属于公司治理问题。

D:与董事会相比,公司的内部审计师对公司治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7、在以上案例中,下列哪一项无法证明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A:不享受年假;

B:对审计人员询问有问题贷款的问题非常反感; C:将高质量生活水平归因于成功的投资;

D:提交的车辆燃油和维修支出高于公司平均水平。

8、某机构打算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并希望设计出一个为公司出版物做广告的新口号和新标志。假如选定你参与这个过程,你也看了过去的广告词和旧的标志,以及广告部给出的建议。由于你不受限于已经给出的设想,而且机构鼓励你能提出自己的原创想法。以下那种方法最适合应用 A:自由联想法; B:价值分析法; C:头脑风暴法; D:属性列表法。

9、在初步调查能为审计人员提供有关控制系统的最佳直观了解,并可成为分析复杂经营过程的手段时评价内部控制的方法是 A:流程图法(flowcharting approach)B:调查问卷法(questiomaire approach)C:矩阵法(matrix approach)D:详细描述法(detailed narrative approach)。

10、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内部控制的目标可分为 A:运营、财务报告及合规 B:运营、信息及合规 C:信息、财务报告及监控 D:运营、信息及监控

11、审计师应该是高效的听众,尤其在询问复杂问题时。为了提高倾听的质量,审计师应该注意去做以下所有事项,除了 A:停止说话,很难在同一时间又听又说。B:保持耐心,让说话者有足够的时间回答。C:回避提问,直到说话者做出结论。

D:让说话者放松,一名紧张的说话者令人难以理解。12、5、“他开始做假帐”是一种 A:身体征兆。B:分析性征兆。C:生活方式征兆。D:文件征兆。

13、新成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正在起草章程,以下哪项是对写入章程的、恰当的组织地位做出的最佳表述

A: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该向首席执行官报告,但不应与董事会接触; B: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该是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成员; C: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该是向首席财务官报告的参谋官员; D: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该向行政副总裁报告。

14、某餐馆饮食连锁店有680余家餐馆。各餐馆所有的食品订单均输入一电子设备;该设备记录所有的食品订单及服务员名单,并将订单送到厨房。所有的服务员均负责收取他们经手订单的现金,并在换班时上交这笔现金即以其(ID)号码订制食品的销售额。然后由经理核对当天收取的现金及食品订单所产生的计算机记录。一旦存在差异则由餐馆立即调查。公司总部已建立监控措施用来确定何时下属餐馆没有记录其全部收入而仅以适当数量额的现金上交总部下列陈述中哪项属于这一监控措施的最佳范例? A:餐馆经理将收取的现金与计算机记录的食品订单核对

B:所有的食品订单必须输入计算机,服务员与厨师有明确分工

C:管理当局编制详细的各商店总利润分析表并对明显低利润的商店进行调查 D:现金按日送达公司总部

15、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6至9在对一个小型分部的审计中,审计人员注意到采购职能的下列情况●共有三个采购代理。代理人1负责采购所有大型电路元原件,代理人2负责电动机,代理人3负责诸如纽扣等小零件●有独立的应付帐款和收货部门。为了使供应商更加可信,所有的发票都要交给发出订单的采购代理人,由他核对供应商发票,收货单和采购订单,如果三者相符,采购代理人将凭证交给应付帐款部门,差异由该采购代理人进行调查。只有应付帐款部门有权批准付款。所有已记录的收货立即被记入永续盘存记录。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和采购代理人进行了会谈。他们对于当前的系统很满意,因为这有助于维持供应商的责任,并且提供充分的职责分工,因为只有应付帐款部门才有权批准付款。审计人员负责评价控制结构以确定是否该结构考虑了未被发现的舞弊。根据上面的说明,如果存在未被发现的舞弊行为,那么最可能是

A:采购代理可能一直从某个他倾向的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因为公司没有强制采购代理之间的岗位轮换。

B:采购代理可能一直向虚构供应商 发出虚假采购订单,再加入一张收货单,使得公司向虚构供应商付款。

C:收货部门可能将收到的货物送至不同地点,而且不编制验收报告。

D:生产部门可能降低购入商品的价格,从而 增加对外报告的销售毛利。

16、在对某仓库的扩建实施的事后审计(Post-completion audit)中,审计人员注意到一些由当地商人开出的重新装修服务的发票都注明帐户号码,且仅由成本工程师签字后即支付价款。审计人员应当

A:将服务成本和种类与该建设项目使用的帐户号码以及该建设项目预算中的相关估计值核对。

B:向成本工程师询问以确认这些采购都是经批准用于该建设项目的。C:从应付帐款小组取得成本工程师签字的副本并与发票上的签字相比较。D:建议对重新装修费用重新归到各适当帐户号码中。

17、假若你被邀请成为同业检查小组的成员。在判断被检查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时,你应当考虑除下列那项以为的所有因素

A:与董事会及其下属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次数; B:在招收审计人员时必要的教育和经验要求; C:审计人员承担业务责任的程度;

D:包括在同业检查活动中的审计项目相关目标的范围和程度。

18、审计执行主管在控制程序方面的责任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将每年关于内部控制的判断结论报告高层管理人员和审计委员会; B:监督内部控制程序的建立; C:维护公司的治理程序;

D:保证内部审计部门每年对所有控制过程进行评价。

19、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302条款中管理当局对于内部控制评估,组织控制环境的评估和声明应该关注以下哪项。A:完整的控制。B:分立的控制。C:软性控制。D:硬性控制。

20、与纵向流程图相比,以下哪项有关水平流程图的描述正确? A:水平流程图能够提供更多空间,同时标注符号的书面说明 B:水平流程图更强调职责划分以及对业绩的独立核查 C:水平流程图更长

D:水平流程图不会出现部门交叉

21、从样本中可以得出下列哪个逻辑结论

A:有95%的把握可以认为存货的错报额低于$100000; B:有5%的可能认为存货的错报额为$200000或更多; C:存货有实质性错报;

D:存货有2.5%的可能性会超过$3200000。

22、一位中型生产型公司的生产经理超额订货并将它们运至他自己作为副业经营的一家仓储公司,他窜改了收货凭证并批准了发票以便付款。下列审计程序中最可能发现这种舞弊行为的是

A:对现金支出进行抽样,比较采购订单、验收报告、发票和支票副本。B:抽样并向供应商函证订货的数量、价格以及送货日期。

C:观察收货地点并清点收到的材料,将清点结果与收货人员编制的验收报告相比较。D:实施分析性测试,比较产量、原材料采购量以及原材料存货水平,调查差异。

23、ABC组织称一罐苏打食物里的卡路里均值是1或更少。在某消费者测试服务中,检验九罐得到下列卡路里的数量0.9,0.95,1.0,1.05,0.85,1.0,0.95,0.95,0.9。这些观测值的均值是0.95。均值的方差之和是0.03。假定总体近似于正态分布。样本的标准差是 A:0.0577 B:0.0612 C:0.0316 D:0.00375

24、某组织中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选择一家金融机构并将他们每月工资存入其中。该组织向银行发送一份电子文件,其中包括每个员工选择的金融机构名称、账号以及应付工资金额。按账号将此文件排序将有助于该组织的内部审计师测试 A:无效账号

B:电子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虚构的员工

D:多余的工资支付

25、现在,一些组织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组织的数据信息。下列哪一项是数据库结构的最大优点? A:a.当数据项目以多种形式出现时可以对一致性检企有很大帮助。B:b.可以把备份和恢复手续费减小到最低程度。C:c.数据库结构可以减小数据冗余。

D:d.向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转化成本较小,并可以很快地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以下有关舞弊调查的内部审计活动的工作底稿记录的陈述是正确的:Ⅰ.工作底稿应包括所犯错误的信息。Ⅱ.审核所有重要的证明性信息,确保这些信息足以支持所得出的结论。Ⅲ.如果进行面谈,工作底稿中应包括现场记录的副本和陈述,并有参与访谈人员同意的签名。A:仅有Ⅰ; B:仅有Ⅰ和Ⅱ; C:仅有Ⅱ和Ⅲ; D:Ⅰ,Ⅱ和Ⅲ。

2、以下哪项措施为笔记本电脑储存的敏感数据提供的安全保证最小? A:使用带可拆卸硬盘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B:不使用时将笔记本电脑锁在箱子中。C:为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文件加密。

D:为笔记本电脑上的屏幕保护程序加上密码保护。

3、根据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在观察欺诈行为方面的责任不包括 A:评估欺诈的可能性水平以及欺诈在组织内的同谋;

B:设计用于确定嫌疑人,欺诈范围,适用技术和欺诈原因的程序; C:与人事管理层、法律部门以及其他专家在实施观察中进行合作; D:审讯欺诈嫌疑人。

4、一家制造公司正尝试通过与主要供货商达成协议,签订长期购货定单来实施一种适时采购制(JIT)系统,这种长期购货订单导致小批原材料收发更加频繁。假如适时采购制(JIT)系统,可成功地减少存货总成本,那么以下哪种成本变化组合最可能发生?

成本增加

成本减少 A:购买成本

缺货成本 B:购买成本

质量成本 C:质量成本

订货成本 D:缺货成本

储存成本

5、利用分析性复核来证实各种运营费用的准确性可能不是最恰当的方法,如果 A:内部审计师注意到一些涉及这些账户的具体舞弊的强烈信号。B:运营费用与其他运营费用相应地变化,但是和利润无关。C:内部审计师希望找到本的较大的、不寻常的或者不重复发生的交易事项。D:运营情况比较稳定,在上一中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6、在测试某分公司是否遵守公司反优先雇佣法案的政策时,内部审计师发现(1)5%的雇员是少数民族(2)过去从未雇佣过少数民族审计师可以得到的最适当结论是 A:关于遵守反优先雇佣法案的证据是不充足的。B:公司政策不能被审计,因此也不可能被执行。C:分公司违反了公司政策。

D:由于有5%的雇员来自少数民族,分公司有效地遵守了公司政策。

7、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的优点? A:在评估中包括了大量风险因子。

B:为审计执行主管提供书面记录;审计执行主管必须捍卫长期审计计划。C:为针对风险和工作重点应用权数提供了系统化方法。D:审计执行主管无需做出有关判断。

8、以下哪项内容是环球信息网的首要组成部分?

A:服务器、客户端和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B:服务器、外网和客户端

C:服务器、扩展置标语音(XML)和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D:客户、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和超文本标记语音(HTML)

9、下列哪项不是内部审计主管的职责?

A:向审计委员会说明高层管理人员对所有重大审计发现的决定。

B: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事前与CFO会面的结果,以及有关存货调整记录可被考虑的选择方案。

C:强调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就已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进行报告。D:在将审计发现报告给审计委员会之前设法关注存货问题。

10、以下哪项是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个要素? A:要求组织监控有关作为绩效测量方法的客户满意度的信息。B: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控制在组织内重要性的态度和措施。C:对目标不能实现这一风险的评估。

D:提高员工满意度将会提高生产率的原则。

11、为了降低购买部门代表的谋私利行为,组织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定期对购买代表的工作进行轮换;

B:要求内部审计对特定的购买行为和应付帐款进行确认; C:明确所有的购买行为必须通过购买单价复核;

D:直到采购部门记录所有的购买价格,并每6个月进行复核。

12、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发现应收账款系统的更新响应时间最近从3秒钟增加到了1 5秒钟。该应收账款系统使用的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并具有互动的更新和报告功能。导致响应时间变慢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a.互动式查询需要读取整个关系型数据库。B:b.互动方式的用户大量减少。C:c.过量的关系型数据库表的空间。

D:d.关系型数据库庞大的输人/输出缓冲区。

13、某公用事业单位的审计师正计划测试通过经纪人购买的房地产的抽样样本,以确保所有款项均针对合法的房地产支付。以下哪项内容是用以选择相关交易进行测试的最佳来源?

A:用以记录房地产购买情况的账号所反映的所有交易活动的打印版本。B:包括评估和调查数据的房地产经纪人档案。C:该公用事业单位记录部门所保留的交易记录。D:房地产经纪人提供的批号清单。

14、某大城市的首席审计执行官(CAE)正在规划下一的业务工作。这个城市有许多不同的资金,有些资金的使用要经政府授权的限制,有些资金的使用要向政府报送合规性报告。这个城市已取得的一个授权项目是对工作的再培训与安置。这个授权具体规定了某些情形,使项目参与者必须满足合格条件才能使用资金。CAE计划的一项业务是证实工作再培训项目遵守适用的授权规定情况。其中一项规定是要为这个项目编制预算并遵循随后的程序,以确保能够遵照预算执行项目,并且对这个项目仅支付正当的费用。内部审计师为关注这项规定的遵守情况所开展的业务中,不应开展以下哪项程序

A:确定预算已经审核,且由城市内的监督部门批准; B:确定预算已经审核,且由授权机构的监督部门批准;

C:抽取费用支出样本,确定费用支出(1)是否恰当归类;(2)是否适合于该项目;(3)设计是否满足项目的目标;

D:比较实际结果与预算结果,确定偏差原因。确定这类偏差是否已经恰当的官员批准。

15、某大型制造公司的首席审计执行官考虑修改本部门审计章程中关于审计师教育与经验最低要求水平的资格规定。首席审计执行官希望改为要求所有内部审计师均具有会计方面的专业训练,以及审计方面的职业证书,诸如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特许会计师(CA)。这项要求的不利影响包括: A:该政策可能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公司的财务与会计系统的质量检查的能力有负面影响;

B:该政策不会促进内部审计活动的职业化进程;

C:当内部审计活动不具备某些特定业务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其他能力时,该政策会阻碍内部审计活动使用外部服务提供者;

D:由于内部审计活动的专业特长和知识背景过于狭窄,该政策限制了内部审计活动可以开展的服务范围。

16、在内部审计业务结束不久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员工舞弊案。内部审计师有可能因没有指出并报告以下哪项内容而没有恰当地履行其遏制舞弊的职责____ A:旨在监控有关活动的政策、实务和程序以及对低风险领域的资产安全防护工作要差于高风险领域的资产安全防护工作

B:取决于职能分离的控制系统由于三个人的共谋而失败

C:没有书面政策规定受禁止的活动以及在发现违规时所要采取的行动 D:部门员工未经适当地培训,以至不能区分真实签章与伪造签章

17、某组织的管理层认识到有必要进行重大变革。以下哪项因素是管理层最不可能对其进行改变的? A:组织人员 B:组织结构 C:组织环境 D:组织技术

18、公司雇员可通过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中输入其住址,导致供应商将公司采购的办公用品送往其住所,防止这种舞弊发生的效率最高、成效最明显的控制措施是哪一种?

A:将公司订购的各项办公用品的总数与所有邮购室收到的对应办公用品的总数进行比较,并对其中短缺的数额进行调查。

B:出具定期报告,列举所有送货目的地与公司邮购室地址不一致的订购单,并追终装运单。

C:只允许应用有效的邮购室地址段,并要求所有对有效地址表的修改内容必须得到在线批准。

D:指示卖方送货时只能把公司邮购室作为最大的目的地,货到后由公司自己的人员根据需要,负责将办公用品送往其他地址。

19、为了降低处理的支付小额采购的成本,某公司发行信用卡,供选定雇员采购小额易耗商品和服务之用。某内部审计师测试了针对信用卡应用的控制措施,并整理了他所观察到的以下情况Ⅰ、内部审计师所测试的30笔交易中有4笔似乎代表采购一台个人电脑的单项交易,这4笔交易的总开支超过1950美元;Ⅱ、公司政策规定,信用卡的应用仅限于单笔不超过500美元的交易;Ⅲ、内部审计师与信用卡提供商客户代表的面谈表明,该信用卡系统没有用以确认和报告分散采购交易的内置自动化控制特征,但公司信用卡系统没有激活此特征;Ⅳ、通过分散采购购置的个人电脑没有放入公司的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理由是该电脑不是通过公司的正常固定资产采购系统购置。因此,该电脑既不进行折旧,也没有投保防盗险;以上哪种说法代表了审计观察的效果? A:只有Ⅱ代表了审计观察的效果; B:只有Ⅰ代表了审计观察的效果; C:只有Ⅲ代表了审计观察的效果; D:只有Ⅳ代表了审计观察的效果。

20、运输单必须进行追溯,与销售记录或发票进行核对,目的在于 A:确定客户帐户支付是否正确; B:保证运输到达正确的客户;

C:确定单位支付价格是否与销售合同一致; D:确定是否所有销售均有对应的运输单。

21、总体是3000张时间卡,从中选择一个样本的最好方法是 A:间隔抽样 B:分组抽样 C:分层抽样 D:变量抽样

22、某内部审计师被指派分析一套修复方案的有效性。这一方案已运行了10年,从未被评估过。提供方案数据的机构断定数据是不完整的。内部审计师应该 A:无论如何先进行分析,评价不完整数据的影响,但否认任何关于数据可信度的断言。

B:追踪随机选择的记录到源文件,以评估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C:不进行分析

D:推迟分析直到数据完整时

23、有关内部审计师对经营性目标和目的所承担的作用包括 A:批准经营性目标和目的,使之得以实现

B:在管理层的目标和标准模糊时,寻求权威性的解释; C:开发和执行控制程序;

D:完成预期的经营方案结果。

24、当审计计算机安全时,内部审计师一般不 A:检查控制有效性

B:检查应急程序和文档标准 C:进行实质性测试

D:检查认识政策和实践

25、以下哪项是首席审计执行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考虑组织战略性计划的最佳? A:保证内部审计计划支持整体商业目标 B:为改善战略计划提供建议

上一篇:幼儿睡前温馨童话小故事下一篇:奋斗吧,少年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