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鲁迅(共9篇)
上海中考鲁迅 篇1
鲁迅公园是一个上海知名的地方,那儿景色优美,树木参天,还有很多游乐项目,吸引了很多旅客的目光。今天,我也去鲁迅公园浏览了一番。 刚走进鲁迅公园,就见到了很多游乐项目,有海盗船、摩天轮、蹦极等等,还时不时地传来几阵刺耳的尖叫声。大家在公园门口买了点吃的就离开了那儿,前往鲁迅的墓地。鲁迅的墓地前,有一尊他的雕像,雕像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边上围着一圈深绿色矮矮的小树,我从那儿绕了过去,刚走上台阶,就听到了一阵动听的音乐声,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练习跳新疆舞!
再往前走,我就看到了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看了旁边的简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巨大的木箱是关着鲁迅的木棺材,这个木棺材上根本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是清一色的木制箱,我想:鲁迅可真朴素呀,连埋葬他的棺材上都没有什么花色,根本不像一些名人,死了之后不仅要举行隆重的葬礼,棺材还要用红木做,太浪费了!
参观完了鲁迅的墓地,我们又在公园里走了一走。
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那儿的草地绿油油的,软绵绵的,有的上面还开了一些小小的野花;那儿的树木高高的,粗粗的,有的要三四个人一起抱才刚刚好能够把它圈起来,有的矮矮的细细的,但是上面的每片树叶都是很大的;那儿的荷花池也十分漂亮,荷叶一片一片地漂在水面上,有的中间还有一些水,现在是夏天,正好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朵朵荷花立在荷叶上,像一个个娇柔的粉衣女子正撑着绿伞,在水上漫步,美丽极了! 欣赏完了公园夏天的景色,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的故居。
刚打开鲁迅故居的大门,我就惊呆了。这客厅可真大呀,毛算算就有200多平方米,踏着那在灯下闪闪发亮的地砖,转了一个弯,一座巨大的楼梯展现在我的面前。我跟随着大家的脚步走上了楼梯,那儿有一个纪念馆,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鲁迅生前用过的许多东西和鲁迅写过的书。在转角的一个小书店里,我看见了鲁迅收藏的明信片和他写的书,随便翻一翻,你立刻就会被他所写的内容吸引。
走出了书店,我又来到了一个放映厅。这个放映厅好大呀,可以容下100个人左右,就像一个电影院。放映厅里正播着有关鲁迅的故事,讲述了鲁迅那多灾多难的`艰苦生活。在放映厅的左右两侧的墙壁上,贴着很多鲁迅的照片,在中间一侧的墙面上,还挂着许多鲁迅的简介,最中间还贴着日本友人在鲁迅埋葬前帮鲁迅做的面部扩印,在那上面,还贴着鲁迅的2根眉毛和20根胡子,这成了鲁迅先生死后的惟一的遗物。
走出了放映厅,我又来到了多媒体馆。在那里,有三台电脑,在电脑里存着许多鲁迅的介绍和事迹,供人们观赏。在每两台电脑的中间,摆着一盆植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们心旷神怡。电脑旁还有一个制作纪念币的机器,只要投上2元钱,你立刻就可以得到一枚刻着鲁迅头像的纪念币,把它放在书架上供客人观赏真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我又回到了大厅,在大厅的柜台门口拿了5张介绍留作纪念。 这一天,我来到了全上海知名的鲁迅公园游览了一番,不仅让我大涨了见识,还扩宽了我的视野,真是一举两得呀! 简评:描写顺序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置身鲁迅公园之中。
上海中考鲁迅 篇2
一、试卷评析
自2012年起,上海中考英语试卷中的部分题型发生了改变,如新增加“9选8”的词汇题,又如将阅读部分的首篇文章题型由“T/F”改为“四选一”等。以下是我对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进行的分析。
1. 真实的听力
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听力部分难易度与前两年持平,材料选取更贴近生活,更为真实。而真实的语言背景无疑便于学生理解,减少听力之外的语义干扰。比如,听力第10题就是有关父亲节的对话信息,而考试当天恰逢父亲节,考生即使没有抓住关键词,也不影响题意理解,可从容答题。又如,第13题考查对话双方的关系,关键点是“living room”“dinner is ready”,由这两处信息可判断对话双方是家庭成员,且依据谈话内容,女士一方有较强的命令口吻,不难确定双方是母子关系。诸如此类的语言材料,由于来自考生平日可能的生活经历,无形中降低了理解难度,给予亲切熟悉之感,从真实性上保证了听力理解的有效性。
2. 清晰的词汇和语法
中考英语的词汇和语法部分历来以基础性题目为主,难度相对不高。2013年该部分试题的难易度相对近几年而言偏易,无论是语法选择、词性转换还是句型转换,考查方向都清晰明确。20道语法选择题,除去最后2道常规应答题,一共考查了15个知识点,基本涵盖了初中英语的语法重点。其中,时态考查2题,非谓语考查2题,介词考查2题。而“9选8”题型更是做到了全局与细节的较好结合,几乎各个空格都能较简单地让考生作词性判断,从而缩小选择范围,提高准确率,这样的考查方向对考生判断词性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当然,考生若要全部答对,势必要对文章进行通篇理解。词性转换与句型转换在题型上没有创新,知识点的考查都围绕《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考查重点明确,题目较为常规,未设置太多的障碍与陷阱。
3. 多层次的阅读和写作
就整套试卷而言,阅读和写作是难度最高的部分,这也进一步说明中考英语正在逐步推进语言的实际运用与理解,淡化单纯的语法考查。
本次试卷的阅读文章材料与听力来源相仿,每篇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或相似。第一篇文章依旧采用去年的信件样式,叙述作者的度假经历,文体方面不存在难度。最后一篇短文关于网瘾,同样贴近学生生活,文体清晰且易于理解。对这两篇文章的考查基本围绕细节,只需细心,便易得分。但需特别注意的是,短文回答部分不再有简单的“Yes”或“No”问题,而均为特殊疑问句,在要求上较去年有所提高。
缺词填空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自身为例,讲述人应当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努力,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第二篇文章讲述如何与室友和谐相处。尽管两篇文章文体迥异,却都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在答案的选择上考生需借助上下文理解,要求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全篇把握能力。此外,首字母填空的词性判断题题意依旧清晰明朗,考生通过情境猜测判断所缺单词的含义和句中成分,便能提高得分概率。不过,虽有部分空格可以透过前后搭配得出答案,但考生如没有全篇把握仍难有较高的得分率。
总之,这些文章在题目布局上既有细节题又有全局题,延续一贯的出题思路,文本样式上既有叙述性又有议论说明性,层次多样。
作文题是“How to Protect Myself”,形式上是命题作文,事实上较之往年,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减少了,不仅较易审题,更重要的是题目仅给出了个别词组的提示,这就意味着考生更容易结合自身生活,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近几年青少年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一系列安全防范问题暴露出青少年在自我保护方面的欠缺,因此学会如何保护自身也是青少年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此与切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自然给予了考生充分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上海中考英语教学建议
2014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将在原有题型基础上有所变化,目前可能出现的题型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语法词汇选择题部分增加1到2分音标考查题目。二是在句型转换题型中增加连词成句类型的题目。三是原有的“9选8题”型换成2篇“5选4”类题型。四是阅读部分的简要回答最后一题增加1分的分值,达到3分,要求学生对文章做一个简单摘要。
题型有所改变,也是秉承了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基于此,2014年上海中考英语的总体复习教学策略可从下述方面着手。
1. 重视语言的真实性操练
相信中考听力的“真实性”原则将在很长时间内得到提倡,因此,教师需重视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听力的理解,即运用所获信息,根据上下文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教师需保证保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听力训练,培养学生捕捉细节和关键词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听力练习中的常见场景,熟悉一些场景词汇,诸如机场场景中的take off,flight number,passenger,餐厅场景中的book the seats,order the food或是图书馆场景中的borrow,lend,keep the book。此外,学生还要熟悉一些表示人物关系的常用语,诸如表示夫妻关系的darling。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听力材料,所听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若听到的是一篇故事,就要听清故事的脉络;若听到的是一则新闻报道,就要听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若听到的是一番讨论意见,就要听清各方的立场观点。
2. 基础语法不可弃
虽然纯语法的考查从目前来看有所淡化,但是英语语法中基本的框架性知识依旧是必备的,句法词类等的基础知识也是第二语言习得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应引导考生准备句法和词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准确判断句中的缺失成分和对应词性,还需要留意词汇手册中一词双性的单词,避免词性判断的失误,同时掌握不同词性之间转换的基本规则,注意常见前缀与后缀的含义及用法,比如dislike/disagree/dishonest,careless/useless/homeless。尽管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的语法选择部分对语法知识点的考查相对常规,较易把握,但教师仍需引导学生重视平日每次练习中的错误,梳理好初中英语语法常见知识点,适当进行分类训练,如非谓语动词、连词、反意疑问句、宾语从句等常考点。
3. 技巧积累两手抓
缺词填空一直是中考试卷中的较难部分,因此,在日常训练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尝试根据上下文猜测所填单词或词组,继而与备选项进行比较,检测自己是否准确地判断出词性,是否能填写出与备选项相似甚至一致的词,以此训练自己判断词性的能力、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的能力,为正式考试打好基础。在首字母填空练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优先考虑“名、动、形、副”等实词类单词,再考虑连词、介词等出现频率相对高的词汇。在平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积累一些高频词汇和固定搭配,比如pay attention to,be different from,be careful with或hardly,against等常考小词,以便缩小学生思考范围,提高答题得分率。
4. 输入与输出相匹配
观察近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的一系列变动,不难发现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阅读训练时丰富文章题材,尽可能帮助考生熟悉不同文本的题材特点。此外,2014年增加的“文章摘要”性考查类似于语文的小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与阅读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语言的输出与输入乃不可割裂的两个环节,面对不断提高的阅读和写作要求,不妨充分利用阅读文本,积累好词好句,以读促写,在拓展阅读思维的同时,为写作的顺畅表达做好准备,以足够的输入生成思想和语言的输出,提高写作能力,达到阅读与写作的高质量匹配。
5. 积累摄取为写作
鲁迅在上海会见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篇3
前些年,一个偶然机会,笔者发现了一份上世纪20年代中共江苏省委的档案材料,题为《施大甫工作报告第一号》(下简称《报告》)。该文件署名者是一位叫周芝楚的党的工作者。由于该文件未署年代,笔者认定该文件在编入《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上海市委文件)一书时,编者(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将文件成文时间判定有迟一年之误,于是就作了一点考证。因为该文件内容主要是向中共江苏省委报告“施大甫”(“市党部”之谐音)即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左派)改组后开展工作的情况。我们首先从《报告》中发现的江苏省委文件代号“逊崴”(“省委”谐音)的存续时间段出发,又分析了1927年“4·12”,“7·15”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国共合作之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左派)建制从破坏、恢复到与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左派)合并、并改名为“国民运动委员会”,最后又裁撤的时间与过程;同时还据《报告》中提到的两种刊物《向左》周刊和《民众》旬刊的创刊和出版、发行的时限,判定《报告》的成文时间不应是编者确定的“1928年10月8日”,而因该是“1927年10月8日左右”。这也就与周志初于1928年入狱的时间不产生矛盾了。①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的撰写(或签发)人周芝楚,很可能就是我们自20世纪80年代就一直关注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华侨烈士周志初。同时也很可能是鲁迅日记中的“周志初”。之前,与周志初相关的历史材料留存实在太少,大都又是五卅老同志的回忆口述类,因此,这件《报告》(文件)的发现,对深入了解周志初是弥足珍贵的。好在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同志,也将周志初作为重点,列入该校创办100多年历史中涌现的著名英烈,组织深入调查,并取得一些重要突破。如发现了1926年4月,周志初在该校“两广同乡会”办的杂志《南针(副刊)》上发表的文章等,使周志初的历史形象逐渐清晰起来。②那么,历史文件的周芝楚,交大英烈周志初,鲁迅日记中的周志初,是否会是同一人呢?
首先,根据上述提到的材料,我们对周志初的活动和历史身份作些简要描述。据交通大学校史资料和张维桢、孙诗圃等回忆材料综合分析可知:
周志初,又名周之楚、芝楚、至楚、智楚,化名林伯英。生于1905年,祖籍广东梅县,父亲是南洋华侨富商。周志初自幼随父侨居南洋,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924年,周志初考入唐山大学,不久转入上海交大前身上海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他是南洋大学学生会领导人之一,参加编辑该校学生刊物《南洋周刊》(32K,铅印),任讯息编辑部主任。他参加了共青团,以团员身份参加了国民党,不久又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6月,曾任中共法界部委宣传委员。那年7月,曾被学校“开除”过一次。和陆定一离开南洋几乎是同时。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周志初成为上海当局“清党”通缉对象,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驻沪军法处依然将他列为南洋大学C·Y·学生,冠以“捣乱份子”、“反动学生”两顶帽子胁迫校方予以“驱逐出校”。据原上海文史馆馆员孙诗圃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回忆:周志初在被迫离校的前后,就参加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左派)机关工作,地址在界路(今天目东路)庆祥里(原址毁于抗战)商务印书馆宿舍16号,主要领导人为原上海学联的负责人余泽鸿,这与《报告》内容提到的人物“余泽鸿”可互为印证。中共杭州(浙江)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后,周志初曾自告奋勇,要去做恢复工作,但没能得到党组织同意,当时上海党组织的实际领导人陈延年安排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左派)另一位负责人门启衷(天津籍)同志赴杭,不到旬日,门启衷在杭被捕牺牲。③陈延年当时婉言拒绝周志初的请求,很可能考虑到他的广东口音,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这种从同志安全角度考虑的情谊,周志初一直铭记在怀。陈延年牺牲后,他把这种友爱,移情至陈延年的兄弟陈乔年身上。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维桢在1981年8月撰文回忆:1928年2月,因叛徒出卖,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的陈乔年被捕,移解至凇沪卫戍司令部枫林桥军法处监狱。同时被破坏的还有上海总工会设于酱园弄的联络处,江苏省委常委郑覆他(上总委员长),江苏省委委员许白昊(上总党团书记),及各区工会干部张维桢等18名悉数被捕,周志初时任上总秘书长,也和这些被捕者一起押入枫林桥军法处监狱。由于陈乔年到江苏省委机关,周志初到上总机关,工作时间都不长,而且是在叛徒(曾在上总机关工作)离开上总机关之时,因此,相互间并不认识,无法指认。为此,监狱党组织研究决定,由郑覆他出面谈话,拟让周志初出面,公开承认自己是陈乔年。周志初深知陈乔年系陈延年爱弟,又是党的高级干部(曾代理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毅然决定,同意牺牲自己,以保护陈乔年和其他同志。但由于周志初父亲闻讯后展开的一系列营救活动,暴露了周志初的真实身份,不言而喻,陈乔年的身份最终也被确认,最后,陈乔年、郑覆他、许白昊殉难,周志初、张维桢等被判徒刑,转至漕河泾监狱。张维桢、孙诗圃等还提供了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最后献身的经过。原来,就在周志初入狱后的1930年间,由于周志初父亲走了国民党上层路线,并不惜花费重金保释,终被提前释放,当父亲带着他在旅馆疗伤和准备出国时,周志初竟然悄悄离开父亲,继续找到党组织,后来曾任中共闸北区委书记,不久,又一次被捕,最后瘐死漕河泾监狱,年仅25岁。周志初当年舍身营救陈乔年,虽然没能成功,但此举深深地留在那些幸存老同志脑海里。半个世纪过去了,仍记忆犹新。④
革命英烈周志初的身份,基本上是清晰的。那么他和郁达夫之间,有没有联系和接触呢?据郁达夫1927年8月~10月的《日记》,其中多处提到自己在参与编辑一份刊物《民众》,并不断为该刊撰写文章的情形,时间是在郁达夫登报脱离创造社后不久。
8月19日郁达夫《日记》载,有人来说:“决定出一个周刊的事情,刊物名《民众》,是以公正的眼光,来评现代的社会革命的。约定于星期六的晚上,在光华菜馆吃晚饭,再议详细的事情。”8月22日《日记》又提到:上午谈《民众》周刊事,大致决定9月1日出版。去印刷所谈,“周刊”每期印费约80元。8月27日《日记》再提《民众》改出旬刊,预定9月5日创刊之事。
关于《民众》刊物的性质与来历,我们查到中共江苏省委1927年8月~11月的有关历史文件中,发现了《民众》的线索,如1927年10月6日《江苏省委宣传部9月份工作报告》中提到:由本党同志与国民党少数左倾知识分子(研究文学的人)联合出版的《民众》,也在宣传部影响下,已“出版至第二期,每期印千份”。⑤在同一文件中,关于“宣传委员会”的“组织现状”一栏里,还发现名单中有“周智楚”,这显然是周志初的谐音。而在周芝楚的署名的《报告》中,也明白无误的提到《民众》旬刊“第三期早已付印,唯至今尚未印就”。其时间上可与文件互为印证,一期之差是由于“尚未印就”。同时,最有价值的资讯是《江苏省委宣传部九月份工作报告》中所指的“国民党左倾知识分子(研究文学的人)”,在周芝楚署名的《报告》中明白无误的指著名的作家“郁达夫”。这些历史文件至少也可以证明:《民众》是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影响下,由“施大甫”即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党团负责人“本党同志”(即周志初)和郁达夫“联合出版“的一份公开刊物,郁达夫曾担负该刊的“编辑责任”。那么8月22日郁达夫《日记》中提到的有人来说办刊物的那个人,应该是周志初了。过去曾有材料说是余泽鸿,恐不确。余泽鸿在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破坏,陈延年、赵世炎等领导干部牺牲后不久,参与省委机关恢复工作并任省委秘书长,而离开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党团(国民运动委员会),另一位负责人门启衷也因去杭州而不在沪。这在周芝楚《报告》内容中,已经提到当时机关已只剩自己而感到势单力薄、工作困难的状况。在此后郁达夫《日记》还提到关于把《民众》周刊改旬刊以及与印刷所协商费用,关于预定创刊日期和推延时间等工作情况,也势必是周志初和郁达夫商量并起着主导作用。32岁的郁达夫和20出头的小青年周志初在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里合作得似乎很舒畅,这可以从其日记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心声得到证实。有时一个晚上,他能为《民众》撰稿两篇。直到同年11月8日,郁达夫在日记中还这样写道:“外间大有人图侬,因为《民众》被认为CCP的机关杂志之故。然而我们的努力却不会因此而少怯。打算将《民众》改为《多数者》以英文THEMASS为标题,改由一家书店印刊,大约自第十期起,可以公开销售了。“少怯”即“稍怯”,一点怕意都没有,忧郁中还是乐观居多。时郁达夫的思想状态是较左倾的。当时,客观形势并不这么乐观,1927年11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党团与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党团及两者合并后的国民运动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撤消,《民众》旬刊也被上海軍警当局明令禁止。至于《多数者》创刊,则要到1928年10月左右。这也是《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编者在判断周志楚《报告》之文件成文时间失误的因素之一。不过,其时郁达夫已脱离合作关系。
综上分析,郁达夫与周志初因编辑《民众》而相互联系并肩工作,甚至成为朋友关系的史实是毋庸置疑的。有了这一层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在鲁迅抵沪不久,郁达夫就介绍并带周志初登门造访,亦在情理之中。至于这次造访的目的何在,鲁迅和郁达夫的日记照例也不会展开记述。但根据种种迹象分析,恐有以下几种可能:1、周志初出于对鲁迅的敬仰,且自己有文学爱好的情结;2、是否是郁达夫提议约请鲁迅也为《民众》旬刊撰稿;周志初显然是以《旬刊》代表身份出现;3、也许是中共江苏省委得知鲁迅抵沪,试派周志初与鲁迅建立某种联系,因为党与鲁迅的联系在广州早有先例。当然三者兼而有之的动机也可能存在,这仅是笔者推断,最终还有待发现新资料才能得以证实的。但无论如何,周志初是鲁迅至沪后,接触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这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注释:
①王菊如《关于〈施大甫工作报告第一号〉的考证》,《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丛书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②《青青犹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专著系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③《赵世炎研究资料》1960年(内刊)。
④张维桢《视死如归的周之楚烈士》载《人物》1982年第一期。
⑤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1927、6~12省委文件)1984年4月版。
作者系龙华烈士纪念馆研究室副研究员
上海中考鲁迅 篇4
上海文艺之一瞥〔1〕
——八月十二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讲
上海过去的文艺,开始的是《申报》〔2〕。要讲《申报》,是必须追溯到六十年以前的,但这些事我不知道。我所能记得的,是三十年以前,那时的《申报》,还是用中国竹纸的,单面印,而在那里做文章的,则多是从别处跑来的“才子”。
那时的读书人,大概可以分他为两种,就是君子和才子。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而才子却此外还要看小说,例如《红楼梦》,还要做考试上用不着的古今体诗〔3〕之类。这是说,才子是公开的看《红楼梦》的,但君子是否在背地里也看《红楼梦》,则我无从知道。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也叫“夷场”,后来有怕犯讳的,便往往写作“彝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因为才子是旷达的,那里都去;君子则对于外国人的东西总有点厌恶,而且正在想求正路的功名,所以决不轻易的乱跑。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才子们看来,就是有点才子气的,所以君子们的行径,在才子就谓之“迂”。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失足妇女。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像《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像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失足妇女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坎轲不遇的才子,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
他们又帮申报馆印行些明清的小品书出售,自己也立文社,出灯谜,有入选的,就用这些书做赠品,所以那流通很广远。也有大部书,如《儒林外史》〔4〕,《三宝太监西洋记》〔5〕,《快心编》〔6〕等。现在我们在旧书摊上,有时还看见第一页印有“上海申报馆仿聚珍板印”字样的小本子,那就都是的。
佳人才子的书盛行的好几年,后一辈的才子的心思就渐渐改变了。他们发见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失足妇女的,佳人只为的是钱。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钱,是不应该的,才子于是想了种种制伏失足妇女的妙法,不但不上当,还占了她们的便宜,叙述这各种手段的小说就出现了,社会上也很风行,因为可以做嫖学教科书去读。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加)呆子,而是在失足妇女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是才子+流氓。
在这之前,早已出现了一种画报,名目就叫《点石斋画报》,是吴友如〔7〕主笔的,神仙人物,内外新闻,无所不画,但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白,例如画战舰罢,是一只商船,而舱面上摆着野战炮;画决斗则两个穿礼服的军人在客厅里拔长刀相击,至于将花瓶也打落跌碎。然而他画“老鸨虐妓”,“流氓拆梢”之类,却实在画得很好的,我想,这是因为他看得太多了的缘故;就是在现在,我们在上海也常常看到和他所画一般的脸孔。这画报的势力,当时是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时务”——这名称在那时就如现在之所谓“新学”——的人们的耳目。前几年又翻印了,叫作《吴友如墨宝》,而影响到后来也实在利害,小说上的绣像〔8〕不必说了,就是在教科书的插画上,也常常看见所画的孩子大抵是歪戴帽,斜视眼,满脸横肉,一副流氓气。在现在,新的流氓画家又出了叶灵凤〔9〕先生,叶先生的画是从英国的毕亚兹莱(AubreyBeardsley)剥来的,毕亚兹莱是“为艺术的艺术”派,他的画极受日本的“浮世绘”(Ukiyoe)〔10〕的影响。浮世绘虽是民间艺术,但所画的多是失足妇女和戏子,胖胖的身体,斜视的眼睛——Erotic(色情的)眼睛。不过毕亚兹莱画的人物却瘦瘦的,那是因为他是颓废派(Decadence)的缘故。颓废派的人们多是瘦削的,颓丧的,对于壮健的女人他有点惭愧,所以不喜欢。我们的叶先生的新斜眼画,正和吴友如的老斜眼画合流,那自然应该流行好几年。但他也并不只画流氓的,有一个时期也画过普罗列塔利亚,不过所画的工人也还是斜视眼,伸着特别大的拳头。但我以为画普罗列塔利亚应该是写实的,照工人原来的面貌,并不须画得拳头比脑袋还要大。
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在很受着这“才子+流氓”式的影响,里面的英雄,作为“好人”的英雄,也都是油头滑脑的,和一些住惯了上海,晓得怎样“拆梢”,“揩油”,“吊膀子”〔11〕的滑头少年一样。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才子+流氓的小说,但也渐渐的衰退了。那原因,我想,一则因为总是这一套老调子——失足妇女要钱,嫖客用手段,原不会写不完的;二则因为所用的是苏白,如什么倪=我,耐=你,阿是=是否之类,除了老上海和江浙的人们之外,谁也看不懂。
然而才子+佳人的书,却又出了一本当时震动一时的小说,那就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迦茵小传》(HARAHaggard:JoanHaste)〔12〕。但只有上半本,据译者说,原本从旧书摊上得来,非常之好,可惜觅不到下册,无可奈何了。果然,这很打动了才子佳人们的芳心,流行得很广很广。后来还至于打动了林琴南先生,将全部译出,仍旧名为《迦茵小传》。而同时受了先译者的大骂〔13〕,说他不该全译,使迦茵的价值降低,给读者以不快的。于是才知道先前之所以只有半部,实非原本残缺,乃是因为记着迦茵生了一个私生子,译者故意不译的。其实这样的一部并不很长的书,外国也不至于分印成两本。但是,即此一端,也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对于婚姻的见解了。
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胡蝶,一双鸳鸯一样,但有时因为严亲,或者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不再都成神仙了,——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到了近来是在制造兼可擦脸的牙粉了的天虚我生先生所编的月刊杂志《眉语》〔14〕出现的时候,是这鸳鸯胡蝶式文学〔15〕的极盛时期。后来《眉语》虽遭禁止,势力却并不消退,直待《新青年》〔16〕盛行起来,这才受了打击。这时有伊孛生的剧本的绍介〔17〕和胡适之先生的《终身大事》〔18〕的别一形式的出现,虽然并不是故意的,然而鸳鸯胡蝶派作为命根的那婚姻问题,却也因此而诺拉(Nora)似的跑掉了。这后来,就有新才子派的创造社〔19〕的出现。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重自我的,崇创作,恶翻译,尤其憎恶重译的,与同时上海的文学研究会〔20〕相对立。那出马的第一个广告〔21〕上,说有人“垄断”着文坛,就是指着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却也正相反,是主张为人生的艺术的,是一面创作,一面也看重翻译的,是注意于绍介被压迫民族文学的,这些都是小国度,没有人懂得他们的文字,因此也几乎全都是重译的。并且因为曾经声援过《新青年》,新仇夹旧仇,所以文学研究会这时就受了三方面的攻击。一方面就是创造社,既然是天才的艺术,那么看那为人生的艺术的文学研究会自然就是多管闲事,不免有些“俗”气,而且还以为无能,所以倘被发见一处误译,有时竟至于特做一篇长长的专论〔22〕。一方面是留学过美国的绅士派,他们以为文艺是专给老爷太太们看的,所以主角除老爷太太之外,只配有文人,学士,艺术家,教授,小姐等等,要会说Yes,No,这才是绅士的庄严,那时吴苾〔23〕先生就曾经发表过文章,说是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竟喜欢描写下流社会。第三方面,则就是以前说过的鸳鸯胡蝶派,我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到底使书店老板将编辑《小说月报》〔24〕的一个文学研究会会员撤换,还出了《小说世界》〔25〕,来流布他们的文章。这一种刊物,是到了去年才停刊的。
创造社的这一战,从表面看来,是胜利的。许多作品,既和当时的自命才子们的心情相合,加以出版者的帮助,势力雄厚起来了。势力一雄厚,就看见大商店如商务印书馆,也有创造社员的译著的出版,——这是说,郭沫若〔26〕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这以来,据我所记得,是创造社也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之处,来作专论了。这些地方,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式的。然而,“新上海”是究竟敌不过“老上海”的,创造社员在凯歌声中,终于觉到了自己就在做自己们的出版者的商品,种种努力,在老板看来,就等于眼镜铺大玻璃窗里纸人的目夹眼,不过是“以广招徕”。待到希图独立出版的时候,老板就给吃了一场官司,虽然也终于独立,说是一切书籍,大加改订,另行印刷,从新开张了,然而旧老板却还是永远用了旧版子,只是印,卖,而且年年是什么纪念的大廉价。
商品固然是做不下去的,独立也活不下去。创造社的人们的去路,自然是在较有希望的“革命策源地”的广东。在广东,于是也有“革命文学”这名词的出现,然而并无什么作品,在上海,则并且还没有这名词。
到了前年,“革命文学”这名目这才旺盛起来了,主张的是从“革命策源地”回来的几个创造社元老和若干新份子。革命文学之所以旺盛起来,自然是因为由于社会的背景,一般群众,青年有了这样的要求。当从广东开始北伐的时候,一般积极的青年都跑到实际工作去了,那时还没有什么显著的革命文学运动,到了政治环境突然改变,革命遭了挫折,阶级的分化非常显明,国民的政府以“清党”之名,大戮共产党及革命群众,而死剩的青年们再入于被迫压的境遇,于是革命文学在上海这才有了强烈的活动。所以这革命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由于革命的高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虽然其中也有些是旧文人解下指挥刀来重理笔墨的旧业,有些是几个青年被从实际工作排出,只好借此谋生,但因为实在具有社会的基础,所以在新份子里,是很有极坚实正确的人存在的。但那时的革命文学运动,据我的意见,是未经好好的计划,很有些错误之处的。例如,第一,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未曾加以细密的分析,便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运用的方法,来机械的地运用了。再则他们,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其实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这种令人“知道点革命的厉害”,只图自己说得畅快的态度,也还是中了才子+流氓的毒。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于也颓废得快。倘在文人,他总有一番辩护自己的变化的理由,引经据典。譬如说,要人帮忙时候用克鲁巴金的互助论,要和人争闹的时候就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说。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例如上海的流氓,看见一男一女的乡下人在走路,他就说,“喂,你们这样子,有伤风化,你们犯了法了!”他用的是中国法。倘看见一个乡下人在路旁小便呢,他就说,“喂,这是不准的,你犯了法,该捉到捕房去!”这时所用的又是外国法。但结果是无所谓法不法,只要被他敲去了几个钱就都完事。
在中国,去年的革命文学者和前年很有点不同了。这固然由于境遇的改变,但有些“革命文学者”的本身里,还藏着容易犯到的病根。“革命”和“文学”,若断若续,好像两只靠近的船,一只是“革命”,一只是“文学”,而作者的每一只脚就站在每一只船上面。当环境较好的时候,作者就在革命这一只船上踏得重一点,分明是革命者,待到革命一被压迫,则在文学的船上踏得重一点,他变了不过是文学家了。所以前年的主张十分激烈,以为凡非革命文学,统得扫荡的人,去年却记得了列宁爱看冈却罗夫〔27〕(IAAAGontcharov)的作品的故事,觉得非革命文学,意义倒也十分深长;还有最彻底的革命文学家叶灵凤先生,他描写革命家,彻底到每次上茅厕时候都用我的《呐喊》去揩屁股〔28〕,现在却竟会莫名其妙的跟在所谓民族主义文学家屁股后面了。
类似的例,还可以举出向培良〔29〕先生来。在革命渐渐高扬的时候,他是很革命的;他在先前,还曾经说,青年人不但嗥叫,还要露出狼牙来。这自然也不坏,但也应该小心,因为狼是狗的祖宗,一到被人驯服的时候,是就要变而为狗的。向培良先生现在在提倡人类的艺术了,他反对有阶级的艺术的存在,而在人类中分出好人和坏人来,这艺术是“好坏斗争”的武器。狗也是将人分为两种的,豢养它的主人之类是好人,别的穷人和乞丐在它的眼里就是坏人,不是叫,便是咬。然而这也还不算坏,因为究竟还有一点野性,如果再一变而为吧儿狗,好像不管闲事,而其实在给主子尽职,那就正如现在的自称不问俗事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名人们一样,只好去点缀大学教室了。
这样的翻着筋斗的小资产阶级,即使是在做革命文学家,写着革命文学的时候,也最容易将革命写歪;写歪了,反于革命有害,所以他们的转变,是毫不足惜的。当革命文学的运动勃兴时,许多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家忽然变过来了,那时用来解释这现象的,是突变之说。但我们知道,所谓突变者,是说A要变B,几个条件已经完备,而独缺其一的时候,这一个条件一出现,于是就变成了B。譬如水的结冰,温度须到零点,同时又须有空气的振动,倘没有这,则即便到了零点,也还是不结冰,这时空气一振动,这才突变而为冰了。所以外面虽然好像突变,其实是并非突然的事。倘没有应具的条件的,那就是即使自说已变,实际上却并没有变,所以有些忽然一天晚上自称突变过来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家,不久就又突变回去了。
去年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的成立,是一件重要的事实。因为这时已经输入了蒲力汗诺夫,卢那卡尔斯基等的理论,给大家能够互相切磋,更加坚实而有力,但也正因为更加坚实而有力了,就受到世界上古今所少有的压迫和摧残,因为有了这样的压迫和摧残,就使那时以为左翼文学将大出风头,作家就要吃劳动者供献上来的黄油面包了的所谓革命文学家立刻现出原形,有的写悔过书,有的是反转来攻击左联,以显出他今年的见识又进了一步。这虽然并非左联直接的自动,然而也是一种扫荡,这些作者,是无论变与不变,总写不出好的作品来的。
但现存的左翼作家,能写出好的无产阶级文学来么?我想,也很难。这是因为现在的左翼作家还都是读书人——智识阶级,他们要写出革命的实际来,是很不容易的缘故。日本的厨川白村(HAKuriyagawa)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说:准抑所描写*必得是自己经验过的么?他自答道,不必,因为他能够体察。〔30〕所以要写偷,他不必亲自去做贼,要写通奸,他不必亲自去私通。但我以为这是因为作家生长在旧社会里,熟悉了旧社会的情形,看惯了旧社会的人物的缘故,所以他能够体察;对于和他向来没有关系的无产阶级的情形和人物,他就会无能,或者弄成错误的描写了。所以革命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最近左联的提出了“作家的无产阶级化”的口号,就是对于这一点的很正确的理解。)
在现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最容易希望出现的,是反叛的小资产阶级的反抗的,或暴露的作品。因为他生长在这正在灭亡着的阶级中,所以他有甚深的了解,甚大的憎恶,而向这刺下去的刀也最为致命与有力。固然,有些貌似革命的作品,也并非要将本阶级或资产阶级推翻,倒在憎恨或失望于他们的不能改良,不能较长久的保持地位,所以从无产阶级的见地看来,不过是“兄弟阋于墙”,两方一样是敌对。但是,那结果,却也能在革命的潮流中,成为一粒泡沫的。对于这些的作品,我以为实在无须称之为无产阶级文学,作者也无须为了将来的名誉起见,自称为无产阶级的作家的。
但是,虽是仅仅攻击旧社会的作品,倘若知不清缺点,看不透病根,也就于革命有害,但可惜的是现在的作家,连革命的作家和批评家,也往往不能,或不敢正视现社会,知道它的底细,尤其是认为敌人的底细。随手举一个例罢,先前的《列宁青年》〔31〕上,有一篇评论中国文学界的文章,将这分为三派,首先是创造社,作为无产阶级文学派,讲得很长,其次是语丝社,作为小资产阶级文学派,可就说得短了,第三是新月社,作为资产阶级文学派,却说得更短,到不了一页。这就在表明:这位青年批评家对于愈认为敌人的,就愈是无话可说,也就是愈没有细看。自然,我们看书,倘看反对的东西,总不如看同派的东西的舒服,爽快,有益;但倘是一个战斗者,我以为,在了解革命和敌人上,倒是必须更多的去解剖当面的敌人的。要写文学作品也一样,不但应该知道革命的实际,也必须深知敌人的情形,现在的各方面的状况,再去断定革命的前途。惟有明白旧的,看到新的,了解过去,推断将来,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才有希望。我想,这是在现在环境下的作家,只要努力,还可以做得到的。
上海中考鲁迅 篇5
“绍兴”两个字,从小学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把“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背得相当熟稔,这样的一段记忆,相信已在所有国人的心里流淌成一脉中国文化的清流。
一直到后来,得知那些响亮的名字都来自绍兴:大禹、勾践、范蠡、王充、贺知章、王羲之、陆游、王冕、马臻、虞世南、徐渭、元稹、蔡元培、六小龄童„„顿时,那个人杰地灵的一方江南乡土有了更深的吸引力。
我们这次出行绍兴的考查,着实让人兴奋很久。不过,最主要的行程还是学习黄酒文化和感受鲁迅故居。
位于绍兴的中国黄酒博物馆,建筑面积一点六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黄酒博物馆。气势辉煌的正门,就让人感受到酒文化的蓬勃和力量。正门的大酒具模型上,用金篆隶草楷行等字体刻着金色的“酒”字。两旁有很多酒樽的模型,仿佛氤氲了千年的酒,正从遥远的时代漫下它扣人心弦的香味来。
(中国黄酒博物馆正门)
走进博物馆,我们对所有展馆都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包括黄酒的酒史、酒俗、酒业、酒技等。最后还参观了酿酒的地窖并亲自体验了四种最典型的黄酒——元红、善酿、香雪和加饭。
(中国黄酒博物馆序厅)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了解到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山东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上海老酒、鹤壁豫鹤双黄、福建闽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河南双黄酒、广东客家娘酒、张家口北宗黄酒和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等)。
(花雕酒模型)
在酿造的过程中,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我觉的最为有趣的还是各式各样精致美丽的酒樽,如西周晚期的长柄爵,杯身如花瓶颈壮,柄部很有特色,上端偏长,利于把手,柄身花纹饰精致而复杂。
(中国黄酒博物馆展品)
以及乾隆时期的资金双龙耳瓶,康熙时期的青花福寿双耳瓶、宋代的胖肚瓶、清代的梅瓶„„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黄酒的地位崇高,深受百姓欢迎,也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对美,对生活不息的热爱和期待。
博物馆里也收藏了不少关于酒的文人作品,也是让我们感受到绍兴历史文化的悠久底蕴。这里也有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最后,我们亲自品尝了四种黄酒:元红、善酿、香雪、加饭。我的语言很难形容它们的味道,只知道在舌尖上是甜的,有的比较甜的比较稠,有的甜味比较淡,酒进胃里是暖的,温温的。黄酒棒冰也口感非常好。
(黄酒和茴香豆)
(黄酒棒冰)
在参观鲁迅故居的时候,密集的人流攒动,也是给鲁迅先生的一个安慰吧,他毕生所想唤醒的国人,已经不再麻木沉睡,而是转而望向他走过的路,致敬跟随。鲁迅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
可以看出,鲁迅家里原本是家境相当不错的大户人家,才有各式的房厅,能请得起长工、短工。
最重点看的,仍旧是“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是这样描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我们如今看到的百草园其实是一个荒废的菜园,两旁有一些篱笆,院角栽着几棵不知名的树。许许多多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影,我想也是由于这里有着独特的意义。那些三三两两的童真、零零星星的情趣,细细碎碎的欢乐,就散落在着几片枯叶堆里、野草丛里、菜花香里。如今的人们,跋山涉水,去旅行,想攀登更高的山峰、想看见更美的日出、想一见各种奇观异景,仿佛一些寻常的山色水光已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感官。但我想说,风景自在心中。在小孩子心里,原来这样一块不起眼的菜地也是童年的乐园,那种天真和纯粹走到哪里,都能看见风景、发现乐趣。也许,我们应该停下脚步,身边怎会没有美景呢?身边的美景又怎会逊色其他一再改造的景区呢?携着一颗童心,透过墨色的眼睛,你发现,你停留。去三味书屋的参观也非常充满乐趣。解说员精彩的解说把我们仿佛带到了鲁迅的童年时代。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 其名渊源于何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老师——寿镜吾。解说员说,寿镜吾先生要求学生念书、背书,他自己也背。院子里还专门有一个站位,是惩罚不听话的学生背书。老师自己也背书,让学生在院子里站着听,有的时候背得太投入了,学生们趁着机会就自己开溜,好久,寿镜吾才恍悟过来这群孩子跑掉了。每次追查到底谁是始作俑者,学生们都爱说是“鲁迅、鲁迅”鲁迅自己也不反抗,就回回都被罚背书。鲁迅小时候常常迟到,寿镜吾拿戒尺打手掌,还是听不进,最后,鲁迅自己觉得这样不对,在课桌上刻下了四个字“不要迟到”来时时警醒自己,这才改掉了不守时的毛病。
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他的成就与他儿时所受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寿镜吾的为人和治学精神也的确称的上“为人师表”四个字,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绍兴之旅的最后,我们还去了有着凄美爱情故事的沈园。此番旅程是学习之旅、感受之旅,更是立志之旅,留心之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个“酒”字的研究也是摸不着底。在交大,我们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不能落下对自己人文素养的培养,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篇6
我眼中的色彩(汶川地震)
在地震灾区,红色、绿色、橙色、白色和蓝色分外醒目。
红色——国旗的颜色,同时也是爱心、热血的颜色。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行动中,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力量。
绿色——生命的颜色,同时代表着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他们英勇无畏地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救出那些靠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而存活下来的人。
橙色——搜救现场的救援队员,他们知难而进,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初就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
白色——我们的白衣天使,那些医生、护士,他们竭尽全力抢救每一位伤病人员,挽救着宝贵生命。
关于上海中考作文 篇7
成长的记忆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范文1】
成长的记忆
“咦,这条路呢?”我自言自语着。
我呆滞站在一条整齐的水泥路上,一脸迷茫的望着前方那个曾经是我儿时的“天堂”
一头短发,一双明亮的眼眸,一副充满好奇的表情。我仿佛回到了过去。
小时候的家,后面不远处有一片很小的“森林”。森林的深处不时传来各种清脆的虫鸣声.每缝放学,我都会和同伴们三五成群地去“森林”里探险,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棵挺奇特的树,我就在树的一侧较低处刻上了一个符号,并埋下了我当时全部的“家当”。
儿时的夜晚,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奔跑在门前不远处一片草地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触摸着扑面而来花草的芬芳。累了,往地上一躺,幻想着:将来要做一个大英雄....
七岁的一个阴天,妈妈高兴地打着伞来接我,说是我们搬家了。
一阵刹车声,一栋大大的房子耸立在我们面前,到新家了。环顾四周,干净的墙壁,整净的家具・・・・・・
这个周末,我路过以前的家,已经变成了一个“设施工地”牌子。我万般失望地寻找着儿时埋下的“宝藏”。
一棵参天大树下,我在努力寻找儿时刻下的标志,可是没有任何发现,我突然想到:树也回长高的啊!抬起头来,终于找到了那棵“x”标志,我有点感动地抚摸着大树,这么多年,它一直和我一起在长,我深情地注视着这棵大树,好像遇到了分别已久的故友一样。
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由得嗦了一下,披上了外套。平静的晚自习添了几分寒意。我停下了手中的笔,望着教室墙壁的瓷砖想:为什么我小时候不愿意上幼儿园……
【作文题目】
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我的青春我做主
青春我们是多姿多彩的,青春的我们要抓紧那短暂的青春,放出最亮的光芒。青春的我们不能被青春的凌云之志所折服,也不要为青春的短暂而感叹。
我们要把握那无比绚烂的青春。要让青春的世界生机盎然。有人说:青春如丰硕的果园,硕大的希望和幸福等待着我们用努力去采摘,青春没有等待的果实,我们只有用昂扬的精神去面对多彩的青春。
我的青春我做主,我不要被那青春的烦恼而让我们愁眉不展;我们不要被那少年的琐事人让我们忧愁满肚。我就是我,不可否让的我。在青春的世界,我要用活泼的性格和信心的笑脸来度过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不要用后悔去浇灌,我们要用那渐渐成熟的心灵来面对这初次到来的青春。
青春的奏曲已敲响,我们要用全力去让他更加美妙绝伦。青春的我们不要在来依靠别人,不要让别人来把握我们美好的青春。
有人说青春的我们是编制的梦,青春如画,与生命的长河交相辉映更显得生机勃勃。
青春的我们虽然还是不知世事的少年还没有经过风吹雨打,还没有受过挫折与困难的洗礼。但我们都一怀着一颗憧憬的少年,来面对这有着梦想与单纯的少年生活。
浩荡的青春,五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把握生命的底线,让我们藏起眼泪。所有的日子都让他去吧,都去吧!在青春的世界里让我们把握机会,我们要用所有的热情换回时间,让青春的烈火燃烧永恒。
青春的岁月我们要自己做主,我们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朋友,难道在青春的奏响去下你不应该用新的打算吗?
【作文题目】
特别的经历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范文】
特别的经历
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
然而,偶然的一次特别的经历改变了这一切。
那是我六年级时的一个秋天。瑟瑟的风刮落了树上摇摇欲坠的叶子,我走在枯叶铺满的小路上,沙沙的足音,唱着寂寥的歌,那样凄凉。无望的我向四周望了望,这样的一个场面让我停住了脚步:就在不远处低矮的灌木丛之间,一只很小的麻雀被粘在了巨大的蜘蛛网里,不停地挣扎。不知道它是如何闯入这“天网”的,也不知道它被困了多久。蜘蛛网的丝纠结在一起粘在它的翅膀上,甚至不能张开。我并没有马上去帮助它,我想看看这个小生灵如何面对它所处的困境。
那只麻雀不停地扇动翅膀,想从蜘蛛丝里脱落下来。但是蜘蛛网却像涨起的海水一样把它死死地笼住,渐渐地疲惫似乎充溢了它,它停下来不动了。“它一定累垮了!”我这样想着。突然那只麻雀又开始重复刚才的动作,但是这次还是没有逃脱。它一次次的努力着,扇动翅膀的速度越来越慢,力气越来越小,最后竟一动不动了……
望着那只苟延残喘的小生命,我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也许它再也无法飞出去了,我呢,完全可以帮助它,但我却看着它挣扎而袖手旁观,这有些残忍。一种罪恶感从我心中荡开,我开始内疚。
正当我走向前想把手伸向它的时候,它的翅膀再一次开始扇动起来,好像积聚的力量突然迸发,我发现蜘蛛丝开始稀疏起来,我为它祈祷。
终于,它的翅膀挣脱了蜘蛛丝的束缚,从网中飞出来,在它飞向空中的那一霎那,我的眼睛一片朦胧,我被这个不屈的生命感动着。
从那以后,每当我受挫而灰心时,就会想起这次特别的经历,想起那奋飞不止、努力不懈的小生命,这便让我不放弃任何一次奋斗。我告诉自己,永不绝望。
上海中考英语作文 篇8
Of all my teachers, I love Mrs. Li best. She taught us English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e had many ways of making her classe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She always taught us something new in easy ways. She helped us use English by doing interesting activities, such as, making surveys, playing games, etc.
2011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篇9
喧嚣与繁杂,成了这时代的通病;炒作与呵斥,演绎了诸多的新闻;悄悄地提醒,来得实在正是时候;心灵鸡汤,抚慰了一颗躁动的心灵。
你悄悄地提醒我,我悄悄地提醒你。让我们真正和谐地奔向美好的明天!
你的真诚,是那么地感人;你的善意,是那么地清纯;你的美德,是那么地高尚;你的一个悄悄地提醒,是那么神奇、那么地能够扭转乾坤。
不需要三令五声,不需要大张旗鼓,不需要声嘶力竭,不需要文山会海,也不需要十二道金牌,更不需要强力推进??只需要你一个悄悄地提醒,就足够改变我的命运。
在我迷茫的时候,你一个眼神,充满了鼓励;在我失意的时候,你一个开心的笑容,传递了信心;在我失败的时候,你一条短信,燃起了我的激情??悄悄地提醒,胜过那雷霆万钧。
小时候,我顽皮地下河洗澡,是妈妈大声地喊我回家,并给了我一次悄悄地提醒——“不要做水鬼的孩子!”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小学的时候,下大雨,我的油纸伞使劲地转来转去,看那水珠成圆圈状飞洒,忽然一阵大风起兮伞飞扬,戳破了同伴的油纸伞,我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是父亲悄悄地提醒——“快去,与那同学换把伞。”在我的心理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当年中考前夕的时候,一次体育课,我不小心把脚踝骨扭了,老师把我背到医院,同学们也纷纷看望我,面对紧张的复习,我急得不知如是好。是班主任悄悄地提醒我——“相信自己,我能行!”在我的心田上绽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
工作以来,面对那些不太听话的孩子们,总希望他们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改进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成绩,养成问了礼貌的习惯和优良的情操。有时候就悄悄地提醒——“在危险的边缘,不要滑得太远。”也让许多的孩子们铭记在心。
贪污****,是缺乏有人悄悄地提醒——党纪国法之外的一个悄悄地提醒;失去理智,是缺乏有人悄悄地提醒——冲动就要受到惩罚的悄悄地提醒;心生邪念,是缺乏有人悄悄地提醒——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悄悄地提醒。
忠诚于事业,忠实于家庭,忠贞于爱情,忠爱于大自然,钟情于人生——让我们互相多一点悄悄地提醒!相关文章
【上海中考鲁迅】推荐阅读:
上海中考作文05-24
上海英语中考卷07-05
上海中考作文素材08-27
上海历届中考作文范文06-03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07-30
上海中考满分作文范文08-23
2024上海中考英语试题10-19
上海中考元曲四首复习10-23
2023上海中考物理答案12-10
上海2015年中考物理卷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