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使用率(精选10篇)
能源使用率 篇1
办公室能源使用消耗计划
编号:JL-BG-004
编制时间 主管部门
年 月
日
负责人 编制
1.目的 为规范办公用品管理,使公司办公用品有效,合理使用,本着“物尽其用,节约为本 ”的原则,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低值办公用品的采购,领用,使用管理.3.职责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统一管理,负责采购计划汇总审核,实施,使用 控制和分发.4.办公用品的分类管理 消耗品是由个人领用并由个人使用保管的消耗性文具,公司按照统一标准配发.消耗品包括:铅笔,刀片,胶水,胶带,大头针,图钉,曲别针,橡皮筋,笔记本,复写 纸,夹子,水蜡,打印油,笔,订书钉等.消耗品计划用量依据历史记录(如过去半年 耗用平均数),经验法则(估计消耗时间)设定领用管理基准(如圆珠笔每月发放一 支),并可随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调整发放时间.鼠标,U 盘,键盘及其它电脑硬件等属于特殊消耗品,由个人使用和保管,采购和 领用程序与普通消耗品不同.5.申请采购和领用程序 消耗品每人每月只限领取一次(签字笔,圆珠笔等每月只可领取笔芯),如有特殊 情况需由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领取.每周三下午 1:00-3:00 为消耗办公用品领 取时间,其它时间一律不予办理.每月 25 日前由各部门负责人认真编写本部门下月办公用品需求使用计划,报总 经理办公室.计划主要列清本部门下月的管理品和管理消耗品需求,清楚描述品 牌,型号,规格,以便总经理办公室统一安排采购.并将计划,由采购.逾期不报视 为自动放弃,由此造成工作受阻,责任自负.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将各部门的办公用 品需求计划汇总,进行统一采购,并于次月 1 日前将各部门办公用品发放到位.需要领取或更换鼠标,U 盘,键盘及其它电脑硬件等特殊消耗品时,需填报特殊消 耗品申请单,由部门领导及分管副总签字,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打印机,复印机的耗材如打印纸,墨粉等物品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随时 进行采购,以保证各种机器的正常运作.6.新进人员到职时由各单位提出文具申请单向总经理办公室请领文具,并入领用 卡,人员离职时,应将剩余文具一并交办公室.7.公司办公用品严禁取回家私用.
审批:
年
月
日
能源使用率 篇2
未来的能源网络将更趋绿色环保、智能化和人性化, 大部分的能源将由巨型海洋风力发电场和沙漠太阳能发电站提供, 人们在自家地下室里或屋顶上就能发电, 消费者和能源企业的关系也将发生微妙变化。家用电器不断趋向智能化, 洗衣机、烘干机、冰箱等实现自动化联网控制。传统能源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将催生E—能源时代的到来。
明明白白用能源
德国6个地区已率先进入E—能源示范区, 这些地区的许多城镇正在利用信息技术试验智能型的能源管理, 从2009年10月起, 许多项目已进入到实用阶段, 成千上万户家庭和数百家企业最晚将在2011年进入E—能源时代, 住户可以对自家能源产销自动化管理, 可将自己生产的多余的生态能源在能源市场上出售。
德国城镇能源消费联合会发言人弗朗茨·哈伯称, 现在的家庭电表是“黑匣子”。未来的现代化电网将不仅会显示家里每个电器的耗电量, 而且用户也将会更多地关注采用哪些能源, 与哪些供电公司签约, 会更加省电和节省开支。届时用户能明明白白地用电, 能源企业垄断和控制电价的局面将会被彻底打破。
除了引入智能电表外, 家用电器等能源终端产品的创新也将是E—能源项目的重要领域。在莱茵和鲁尔示范区, 德国著名的家电企业米勒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智能洗衣机, 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电价最便宜的时候工作, 用户甚至可以在办公室里遥控家里的洗衣机。类似的还有智能冰箱、智能洗碗机等产品, E—能源为家用电器提供了广阔的节能空间。
E—能源项目次第“开花”
德国为了加速发展E—能源项目,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大项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德国政府在2009年9月确定了大力发展近海风力发电场的计划;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和RWE等企业联手推出了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建造巨型太阳能发电站计划;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环保发电企业“希望之光” (Lichtblick) 公司合作, 为消费者安装10万台微型家用发电设备;汽车配件供应商博世公司2008年兼并了太阳能电池企业Ersol, 并开始为汽车提供太阳能动力装置。
在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之间, 一个E—能源示范项目正在实施, 约200家公司和住宅将采用光伏和生物质能发电装置, 以及燃料电池供应能源, 用户既是能源消费者, 又是生产者。这个示范项目同时进行电能价格模式试验, 将需求和电价密切联系起来, 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电能产耗和价格变动的情况, 希望之光公司将这称之为“虚拟供电单元”, 每分钟里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用户联网, 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虚拟电厂, 这样就能减少能源消耗的漏洞。
筑巢引得凤凰来
为开发与相应的技术, 德国联邦经济部和环境部已联合进行项目规划, 并与西门子、SAP和IBM等IT企业以及RWE、EnBW和Vattenfall等能源巨头强强联手, 共筹集了约1.4亿欧元的研发经费, 其中, 6000万欧元由政府资助, 剩下的由工业界、当地市政供电企业和创新技术伙伴投资。德国E—能源示范区的一个技术专家组负责人路德维希·卡格称:“E—能源将为德国企业开辟数十亿欧元的新市场。”
美国的IT企业思科、谷歌也欲参与德国的电网现代化。思科在2010年中将参与E—能源示范区的电网和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谷歌将利用互联网平台, 提供能源供应和消耗监控技术。利用美国企业的这些IT技术, 预计可将平均能耗降低15%。
多方共赢、潜力无限
实施这些项目带来的转变将是巨大的, 电力市场和IT市场将互相渗透。汽车工业在中期内也会跟进, 期待会出现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超级领域, 并拥有众多潜在的合作伙伴。消费者也将从能源转换中获益, 通过对能源供应的有效管理, 政府预计每年能节约10亿万度电, 相当于250万户家庭的一年耗电量。欧盟委员会信息技术高级顾问马尔塔·罗滕格斯称能源网的现代化将会使所有参与方获得“共赢局面”。
德国联邦能源和水经济协会负责人埃伯特·梅勒表示, 德国在未来能源技术市场中将发挥国际领先作用, 目前正在试验的技术就是为将来的E—能源技术出口做准备。E—能源专家卡格负责的相关项目已在美国进行了展示, 卡格称美国投资人对与德国企业合作实施电网现代化非常感兴趣。在美国, 奥巴马政府的390亿美元的发展绿色技术的一揽子计划中, 超过40亿美元将投入电网现代化。另外美国许多IT领域的软硬件公司期待参与这一市场, 为电器自动化、能源消费实时监控等提供服务。
新能源车使用攻略 篇3
购买
购买新能源车型时,需要在小区有固定停车位,或者拥有长期车位租赁证明,才能够购买新能源车。在一些老旧的社区,在本来就停车紧凑的地方想留出充电桩的空隙,可能真的不大可能,并且在老旧社区中,电压分配相对较低,没有更多的电压可以分配给新能源车型进行充电,所以如果能在老旧社区中见到新能源车在充电,那真的是少之又少。在小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主要存在隐患的原因是:物业公司会认为车辆停车位安装充电桩会影响消防检查达标情况,会拒绝充电桩的建设;其次,充电桩在建成过后一旦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发生事故,在责任划分的时候难以抉择。
在北京市购买电动汽车需要摇号。其申请资格与购买燃油车的条件一样,即名下没有在北京市登记的小客车且持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提出申请:本市户籍人员;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且连续五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在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
新能源车在道路上开起来相对比较平稳,绝大部分车型分为三个档位,分别是:前进挡、空挡、后退档。电动车起步加速较快,驾驶员起步时应注意好车速,但是车速后劲不足,在变道超车和最高时速上还远低于传统汽车。但电动汽车开起来没有传统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所以噪音较小,安静而舒适,主要噪音都来自于胎噪与风噪。
充电
在北方的新能源车用户,首先会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冬天为自己的爱车充电。在北方的冬天,停车位在室外时,夜间气温会降到零下20度左右,理论上来说在气温零下20度时,用充电桩是可以正常充放电的。但是在低温充电中充电电池电解液容易产生结晶,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而在平时使用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好充电时间,参考平时使用时的频率以及行驶里程,掌握好充电频率,尽量不要充满电后行驶时间较短就充电。在充电时充电时间也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容易使蓄电池发热,大大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电池充电平均时间在8-10小时左右。在充电过程中如果蓄电池温度过高,也应立即停止充电。
几乎所有的纯电动车型都分为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快速充电时因电压、电流过高输出量大,电池会有明显发热现象对电动车电池有一定损耗,减少电池使用寿命,所以在非紧急情况下,出于保护电池的考虑,要尽量减少快速充电的次数,最好还是能够使用慢速充电。
购买了新能源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办理各个公司的充电卡,这也是很多新能源车车主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行车路程的不确定性,导致驾驶员不知道会去哪里为自己的爱车充电,所以,在家里出来的时候往往会携带一个卡包,里面装的就是各大充电桩公司的充电卡。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合充电桩型号也不一样,所以无形中为购买新能源车型的车主制造了一点麻烦。
北京现在普及的充电桩充电公司为国家电网,普及程度很高,办理充值卡时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驾驶证前往国家电网营业厅或供电所办理,充值金额没有限制,但是虽然为本人身份证办理,但是卡片当遗失或破损时,暂时还不能进行补卡,所以大家也应爱惜自己的充值卡。并且在使用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有时候密码输入错误、余额不足和充电结束忘记结算时会出现锁卡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请去最近的国家电网营业厅办理解卡,解卡时可能会收取相应的费用。(国家电网一张身份证可以同时办理最多五张电卡,为锁卡用户立即解锁提供方便)国家电网的另一种卡为高速公路充电卡,仅可用于高速公路充电时所用,但是目前未对个人用户进行办理。
普天新能源电卡适用于普天新能源公司建立的充电桩,充电桩同样有直流电桩和交流电桩。办理方式可以选择到公司营业厅办理,网上营业厅办理和电话办理,营业厅办理时需要带好本人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没有最低的充值金额。网上营业厅和电话办理都可以选择邮寄的方式直接送到自己手中。更加快捷便利。
e充网是北京市充电桩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在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上可以找到e充网的二维码,扫描后需要预授权50元(为防止恶意欠费)后就可以启动充电。
最后介绍的是星星充电APP,手机扫码后就可以为爱车进行充电,结算,星星充电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支持一个手机号可以为多个车辆进行充电,所以在同行的同伴无法为爱车充电时,你的大力相助相信会使同伴感激涕零。
使用
传统汽油车在冬天,都习惯热车后再走,而新能源车是否需要热车呢?答案肯定是需要的,而新能源车主要分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而电动汽车热车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热发动机,而是为了让车身所带电池发热,因为电池在极寒的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不工作的现象,所以电动汽车也一样需要热车,但只需要让车缓慢行驶,就可以达到热车的目的了。
新能源车现在主要还是以电动汽车为主,而很多有购车意向的人还会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洗车的问题。传统汽车在洗车时主要不能冲刷到发动机舱内。而电动汽车在洗车时,水流可能会冲刷到电池上发生漏电。其实电动汽车的电池相对比较密闭,一般放置在底盘中央位置或后备箱下面,位置相对隐秘而且四周有其他部件覆盖,并且电池外壳上也有相应的防水功能,在冲压洗车时不会轻易进水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当然,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因为经销商4S店在为了检测检修汽车问题的时候通常都会留有检修口,所以当冲压水枪直接冲刷检修口的时候,那时候可能危险系数就会大大提升了。所以在洗车的时候可以先将车身温度降低后再冲洗,对充电插口处也不要手持冲压水枪持续冲压喷水,以免发生危险。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事情:切勿用水清理机舱内部!
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新能源的电动汽车保养费用就要比传统汽车要少得多了。平时保养为车身常规检查,大保养通常有刹车、助力油检查方面、电池性能检测方面,检查更换最多的为齿轮油,但不会涉及更多复杂的项目和技术,所以新能源车型在保养方面真的是非常的划算。
能源使用率 篇4
关注新能源发展和使用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本报将陆续介绍一些与“十二五”规划“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部分相关的专业。
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中,不少行业将进行优化和调整,新兴产业则将会得到大力培育和发展。这些行业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我们建议考生在了解和选择专业时,应有更为长远的眼光,只有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着重提出了将发展新能源,加强现代能源产业。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介绍,未来5年,能源领域的重点任务中就有要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内容。
目前上海电力学院有两个新增的专业方向与新能源发展、能源的高效利用相关,分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和风力发电方向,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供用电技术方向。记者采访了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王志萍副教授、电力工程系系主任杨秀和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屈克庆副教授,请他们详细解读这两个专业方向。涉及广泛专业性强
屈克庆介绍,这两个新增的专业方向都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事实上,现代能源产业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密切关系。电气专业培养的就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从事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电气人才的主要工作包括维护发电机、安装检测变压器、设计输电线路和电能输送前的调整等。简单地说,有电的地方就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用武之地。
杨秀认为,现代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义有别于过去,这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多个行业领域就业。电气和电力系统方面的知识,只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
就读电力电子和风力发电方向,与供用电技术方向的学生,前三年所学的课程大致相同,即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由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主干学科组成。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高低压电器、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建筑供配电等近20门课。杨秀说:“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涉及面也很广,如果电学等基础知识不学扎实,专业方向的课程将无法继续深入。”
专业设置顺应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上海电力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王志萍告诉记者,该院新增的两个专业方向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及新能源的应用开发而设置的,旨在为国家培养储备相应的应用型人才。
杨秀表示,风力发电将会是未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之一,使用风能也是顺应我国产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
据了解,上海电力学院是华东地区第一所开设风力发电专业方向的高校。目前开设风力发电专业方向高校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上海电力学院重点研究的是电力并网系统的操控。
杨秀介绍说,如何把风电并入电网使用,同时还要能掌控自如,是目前风力发电遇到的一个最大的瓶颈,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他表示并网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不仅是风力发电,譬如太阳能电的并网也需要使用这一技术。
该校主要凭借自身电力学的优势,在该领域进行教研的发展,该专业方向的名称定为“电力电子和风力发电”。该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之后开始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风力发电专业课程共设12门,除了电力电子方面的专业课程之外,还包括风力发电厂与并网、风力发电机原理与机组控制、电能质量分析及其控制、电力系统柔性输电技术、风电厂电气部分、风电机组监测控制、继电保护、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辅助设计等。
发电完成后,就需要将电力输送给用户,这就涉及供用电技术。供用电技术的研究能节省电力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推进了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往供用电技术只是用于电力公司和企业,但是未来的供用电技术将会直接和我们的居家紧密联系起来。”
杨秀介绍说,目前我国供用电技术发展非常快,工业企业的节能主要是对电能进行节约使用,这就需要懂得供用电技术的人才对用电系统进行设计和维护。电力企业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随着现代电器智能化的发展,未来家庭用电也可能借助供用电技术。因此,供用电技术也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方向。
重点培养应用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王志萍说:“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对本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为此学校提供了大量实践操作平台。”
据了解,上海电力学院目前有大型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数模一体化实验中心和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这些模拟企业工作实景的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仿真实习的环境,帮助学生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各类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王志萍告诉记者,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展示平台。每年学院都会推荐并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模大赛和上海市创造发明科创杯,并屡获佳绩。
王志萍坦言,该校注重培养全面复合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将从事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们和上海电力公司也有着长期的合作,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进入该公司工作”。
能源使用率 篇5
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与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简述了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技术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建议,其中着重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策略
1全球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能源危机与汽车变革。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2)汽车发展与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通常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获得市场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
同的战略选择。
(4)技术变革与能源多样化。“事实上能源供应面临的风险,目前最直接的不是全球资源匮缺,而是技术创新能否使有限的能源得以长久地、持续地供应,并不断的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的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保障”[1]。目前,除了常规的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见图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的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比较以上新能源汽车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前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新能源汽车虽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大面积推广尚需时日。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或突破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之一:关键技术,如电池、电控等技术其产业化过程还未实现。核心问题之二:成本过高,包括新能源汽车自身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核心问题之三:国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深度。
3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广受各国关注的新兴产业,未来必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这就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不但与其自身形成的竞争优劣势相关,而且与其所属国家相关产业的优劣势息息相关。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不仅仅涉及技术层面、行业企业层面,更涉及到国家产业层面。
3.1国家竞争战略
1)科技强国: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原材料技术、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本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资源支持,为产业化夯实基础。
(2)工商富国:创造支持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政策、法规,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发展,尤其支持民族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3)消费:消费是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鼓励倡导消费民族产品。没有民族的消费,就没有本民族的品牌,也就没有国家的竞争优势。
3.2企业竞争战略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能满
在《竞争战略》中,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总结提出了成功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纵观近百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与竞争的实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遵守市场的竞争规律,须满足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任意一个。
3.3技术战略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努力获取何种类型的竞争优势。应当开发那些对企业的基本战略贡献最大的技术,同时要权衡开发这些技术的成功率。技术战略是企业可用以追求三个基本战略中任意一个的潜在强大工具[2]。
(1)产品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开发按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排序,符合低成本或差别化的要求;选择关键路线,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开展纵向、横向一体化的技术合作。
(2)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重要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及生产的安全性。
(3)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的整体文化素养,为顾客创造最高或最佳的价值利益。
(4)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4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政策与策略
相关背景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给予政策支持,用以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业缩短与世界汽车业的差距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我国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在关键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等产业发展平台上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初期,国务院就鼓励发展清洁汽车。
4.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策略建议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要创造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依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的核心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1)国家抓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负责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2)国家及各级政府支持拥有关键技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企业注入资本金,使这些企业能够建立竞争优势,成为在专有技术、特色零部件
购、销售推广、人才引进、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优先发展民族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3)组织、协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官、产、学、研用等单位,实现链接,形成总体研发体系,降低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成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汽车生产企业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通过股权、技术等多种方式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组成紧密的产业联盟。
(4)整车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合资合作,中方拥有控股权。合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尤其要使用非外资方的产品品牌。
(5)鼓励民族品牌的企业上市,增加融资功能优先增发新股、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融资政策。
(6)制定新能源产品标准、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及整个产业链。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网络、专用停车场、加气站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优势。
5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5.1策略原则
(1)市场营销的战略性4P策略。它包括:研究(Probing),也即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划分(Partitioning),即细
(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即目标选定(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
(2)市场营销的战术性4P策略。即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分销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它们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对它们的具体运用,形成了企业基本的营销组合策略。
(3)大市场营销的2P策略。大市场营销的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策略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策略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组织市场或进入一个新国家、区域市场要用到的策略。
5.2理论依据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其产品成本及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汽车,且其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维修性均需不断提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其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就要更加审慎和符合现实发展情况。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市场竞争策略会围绕如何提高顾客价值来展开。依据价值工程理论,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不仅注重功能,更注重这个产品(或服务)值不值花这些钱来买。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心目中都会有一杆秤,会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竞争
高,产品(或服务)就越有竞争力,销量就会越好。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不断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竞争目标趋向于两类:一是功能不变即达到传统汽车的功能,总成本降低;二是功能稍有降低(如车速、续驶里程),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再加上环保的社会效益,即可进一步提高对顾客的价值。
5.3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策略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除了传统的动力装置外,至少还必须安装电池,其成本不可能降至传统汽车的水准,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价值相对于传统汽车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上。由于对节能减排要求迫切,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大型车辆最适合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上,混合动力车应先发展“弱混”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
5.4纯电动汽车的竞争策略
(1)在产品设计方面。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装满油箱时的续驶里程通常在480公里左右,但纯电动汽车目前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在现实中,不同的消费群体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期望,而设计不同的产品。例如:按续驶里程160公里、32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或按续驶里程24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开发设计不同的产品。按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将市场细分,其关键的是找到纯电动汽车市场可行的切入点。可行的方式是首先发展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要求不高的城市公共用车和私人上下班用车,实现纯电动汽车消费的起步。
(2)在产品成本方面。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将电池作为汽车整车的一部分,因为受到价格过高的影响,势必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如果电池不作为整车的一部分,而是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用户,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在租赁模式中,租赁业务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经销商和现有加油站;另一类是专业电池租赁公司。
5.5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策略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解决方案。由于其商品化进程受到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的制约,所以当前竞争策略主要围绕产品策
(1)适应性。提高其在不同气候(高、低温)、不同环境(海拔、沙尘、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和不同交通情况(频繁变动工况)下的适应性。
(2)可靠性。传统汽车内燃机的寿命一般是5000h以上,而目前燃料电池组的寿命仅为2000h左右,且故障率高。
(3)总能量效率。不断提高其总能量效率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也是燃料电池的最大优势所在。
(4)成本。不断研发产品技术、工艺技术,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
(5)基础设施。相关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维修及配件供应体系的建设等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6结束语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可循环的低碳能源。中国沿着低碳经济的道路和平崛起,将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3]。在交通和汽车领域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极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以获得今后在汽车工业技术领域进步的相对优势。我国汽车在内燃机上还未完全掌握关键技术,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在提供优势产业基础资源、良好的政策、产业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国家应当形成一个系统有效并扎实推进的支持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搭建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比较优势平台。
(2)在企业层面上。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以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3)在市场层面上。从目前情况看,只有政府介入,强行推广,先易后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首选是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市场,如: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等。这类市场易于政策介入和强制推广且此类汽车消费集中,充电站的建设也就相对集中能有效提高充电站使用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是以代步工具为主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市场,这是商业化运营最容易切入的市场。
(4)在产品层面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行的发展思路是: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先发展“弱混”并不断积累完善相关技术,降低成本,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在市场导入上,优先发展公交用车,使混合动力汽车率先产业化并普及。随着电池组及管理系统在混合动力车上的日趋成熟,成本降低,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借用混合动力汽车相
始发展纯电动汽车,再发展大功率的纯电动汽车。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产业化,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重点解决燃料电池组的问题,即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发展应按照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路线来演进,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走向。
参考文献:
能源使用率 篇6
以下是沙龙嘉宾的精彩观点:
新能源转型趋势:分布化、民主化、市场化
类似芯片行业的摩尔定律,新能源行业也存在自己的摩尔定律,风电机组还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每五到六年硬件成本就会降一半。在此推动下,欧洲权威能源机构预测全球新能源的比重到2050 年将超过60%。
分布式能源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我们叫能源的分布化趋势。第二个趋势是能源的民主化,未来可能每家每户在自己屋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每个园区可以安装分布式的风机,每家每户都可以发电、都可以储存电,到那天民主化就到来了,可以形成自发自用的实体。第三个趋势是能源的市场化,能源可以自由的交易,现在我们国家也在往这方面不断地进行一些突破,国外已经开始。
技术是第七种生命体,能源互联网具备生命体特征
能源互联网是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实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首先从物联开始,我们必须使得这些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相连,相连之后产生数据,产生数据以后才能做分析,才能做更进一步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
能源使用率 篇7
2015年6月3日, 从财政部了解到,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通知显示, 我国将对使用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此外, 对节约能源车船也将减半征收车船税。
根据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我国将对使用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免征车船税的使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 (含增程式) 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 对其不征车船税。免征车船税的使用新能源船舶的标准将另行制定。
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新型纯电动汽车
能源巨头锁定中国绿色能源市场 篇8
替代能源科技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稀缺和气候变化这两大全球性问题,同时也能够产生丰厚的财务回报。中国由于传统能源结构的突出矛盾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壳牌、BP、中电投、中石油等中外能源巨头纷纷重金投向清洁能源市场。
据统计,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已经从2004年的30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55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每年至少需要投资5150亿美元用于发展绿色能源。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决定了中国不得不走清洁能源之路。为此,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上任伊始就表示,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占比偏低是中国能源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中国要走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发展道路。
据记者了解,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95%是传统能源,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燃烧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和其衍生产品),清洁能源仅占5%,预计5年后后者可占能源结构的10%,而20年后所占国内能源结构将达到25%。
BP等国际能源巨头先行一步
早在2004年,英国石油(BP)公司就和中方合作建成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的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居全亚洲第一,投资总额达750万美元。次年,BP与中国新疆新能源携手在西安成立了太阳能合资企业——碧辟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1月,BP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资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拥有并运行内蒙古白云鄂博镇附近3个49.5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双方还一致同意在内蒙古地区寻求其它风电投资机会。同月18日,借英国首相布朗访华之机,BP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涉及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战略整合及商业化、风力发电及醋酸生产等几个方面的协议。
“未来5年,BF将在中国投资不少于3亿美元,用于以上项目。”让人不得不佩服跨国公司企业家们的高瞻远隔。
另一个能源巨头也不甘落后。2007年11月15日,壳牌上海首座为燃料电池汽车服务的加氢站正式开业。仅过了一个多月,12月26目,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又获得山西省一个煤层气项目55%的参与权益。
2008年2月28日,壳牌集团洁净煤能源业务全球领导团队来到北京,向中国销售其洁净煤能源业务。资料显示,壳牌在中国已经出售了16个煤气化技术许可证,而同一时期北美地区仅售出1份技术许可证。
金融危机也不能打消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清洁能源的热情。2008年12月12日美国高盛高调宣布将携手鼎晖投资,向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龙头企业皇明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当人们还在为其行为感到诧异时,仅隔不到一个月时间,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第一大独立风电开发投资商——西班牙歌美飒风电设备公司宣布,将在潍坊西部山区建设15万千瓦风电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亿千瓦时,年收入达1.4亿元。
中石油等本土能源企业加速进军
西方跨国能源企业在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能效提高、资金投入等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使他们在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已经占有先机。从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考量出发,因为国际能源巨头的迫近,中国的跨国能源企业也正加速进军清洁能源领域。
1月8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电投将投资600亿元推进湖南电力建设,合作推进华容小墨山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中电投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说,目前,中电投正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
据中石油高层透露,中国石油计划2010年前斥资百亿元进军新能源,形成新能源生产能力300万吨油当量。“十一五”计划未,中石油非粮乙醇年生产能力将超过200万t/a,达到全国产量的40%以上,同时形成林业生物柴油每年20万t/a的商业化规模,并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40万公顷以上。目前,中石油不仅拥有煤层气3万亿立方米,国内规模最大的30亿立方米煤层气处理厂正在建设中,还在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地热等多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与此同时,中石化、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也联合投资210亿元的大型煤炭转化项目工程筹建工作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这个项目成功投产后将年产420万吨甲醇和300万吨可替代柴油的清洁能源二甲醚,成为国内同类项目中产能最大的项目。
未来几十年仍将是投资热门
大手笔的投资,均下注清洁能源。“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巨大的供给产业链,在日前的金融危机中正在发挥着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势头。金融危机让许多行业遭受重伤,而新能源产业,将有可能在这次危机中得到快速发展。这是新能源发展的大好机遇。”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表示,传统产业的过剩格局难改,在油价波动的背景之下,能源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投资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二方略,也是当下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和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
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席泽尔沃斯表示,与其他行业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相比,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应该说目前金融风暴尚未对全球风能产业造成直接冲击。泽尔沃斯分析认为,风能作为主要替代能源,即使国际能源价格下降,决策者考虑到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因素,世界各国仍将会大力发展风能。
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预计:“不论是从投资商还是从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来看,现在对于风电行业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总体而言,金融危机不会对中国风电产业发展造成大的影响。”
清华大学相关专家介绍,2008年全球新能源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幅度接近30%。普华永道、汤普森风险经济及美国风险资本协会报告中,给出了同样的数据,并指出,新能源投资超过所有行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在新兴产业风向标的纳斯达克市场,新能源指数近两年一直们居第一。
能源使用率 篇9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能源与动力学院根据《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执行政策透明、规则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实施办法和相关安排。
能源与动力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按一级学科划线录取,本年计划招收工学硕士79人(其中推免生17人);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推免生14人)。工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二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办法相同,复试、录取同时进行。
一、复试分数线及比例
能源与动力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达到工学门类线的生源不足,按工学照顾学科确定复试分数线实行差额复试。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确定以本学科招生规模(不含校内外推免生)的140%且满足工学照顾学科复试最低分数线。复试名单另附。
能源与动力学院本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院内各专业在合格生源不足招生规模时可首先进行院内调剂。参加第一志愿专业面试淘汰下来的考生可调剂到招生规模不足专业方向。院内调剂需要填写《院内调剂申请表》,表格可到各专业复试记录员处或到研究生教务办(机械学部217房间)领取,经本院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接收调剂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双方同意后方可参加院内调剂复试,各专业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式近期在学院二楼研究生公告栏内查阅。
1二、报到时间及报到手续
能源与动力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报到时间定于3月24日。大连理工大学本校参加复试的考生安排上午报到(9点开始),校外考生24日下午报到。报到地点:能源与动力学院 208会议室,具体时间详见复试工作日程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的两门专业主干课考试时间安排在24日进行;小语种(俄语、日语等)听力测试安排在24日晚17:30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请查阅复试工作日程表。请相关考生安排好报到时间。
学院将对考生复试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进行复试,请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带齐所有审查材料(审查材料不齐全者不能参加复试)。审查内容包括:
(1)准考证(准考证丢失的考生需要提供信息采集表)
(2)身份证(须交一份复印件, 新版身份证要求同一张纸复印身份证正反2面);
(3)本科学习期间成绩证明(参加复试考生均收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单,作为
复试参考,务必带由教务处盖章的成绩单,);
(4)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提交本人所在学校教务处出具的在学证明、学生证,否则视为同等学力考生。往届考生需要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定向、委培考生须交一份复印件),无原件考生一律不准参加复试;在国外获得学位的考生,应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定证书,无此证明者不得录取;
(5)属于下列情况者视为同等学力:成人教育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脱产、业余、夜大学、函授、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及高职高专毕业生。同等学力考生获得国家承认的毕业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修完本科学位主干课11门以上并成绩合格(必须出具有资质的开课单位教务处的成绩证明),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署名前2名)的考生。专科毕业需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复试。
需要注意:同等学力的考生除参加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外,还须要加试两门所报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每门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均为100分,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任一门课不及格(不足60分)者不能被录取,不再进入学院(系、部)复试程序。加试统一由研究生院招生办负责,时间安排在3月24日进行,地点在研究生院会议室,请考生务必在3月21日之前与能动学院院办李老师直接联系(联系电话0411-84707076),以便安排加试科目的相关工作。如果不提前联系者视为自动放弃。
(6)少数民族骨干考生还须提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及考生所在单位证明。
(7)考生核对证件号码、姓名、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交纳复试费。
特别注意:
〃属于自考生毕业证书应盖有下列印章:毕业证书中应有××省(市、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名称和印章、主考学校或就读学校名称和印章。
〃网络教育省发证时间:必须是2010年11月14日前,否则没有资格参加复试及录取。
〃自考生获得毕业证时间须是2010年11月14日以前。
〃本科结业指的是没有毕业证书者,属于同等学力考生。
〃高职高专毕业:必须工作两年以上(截止日期为:从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且须出具有资质的开课单位教务处证明的本科阶段11门以上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单,同时具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署名前2名。由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复试。
〃国外学位、学历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学历认定书。
三、复试方式及内容
复试包含三方面内容: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体检。
专业素质考核是指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外语听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
综合素质考核则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考核。
本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3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成绩、综合面试成绩、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加分四者相加,即为考生的复试总成绩。
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规定条件、考试违纪、替考、身体及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的,一律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凡复试总成绩低于200分、综合面试成绩低于12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低于60分、外语听力测试缺考、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考试成绩低于60分的,即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1)笔试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报考1-5研究方向的考生专业课笔试科目:《内燃机原理》,参考教材:①内燃机原理教程,许锋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②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 John Heywood, McGraw-Hill, 1988。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报考
6-7研究方向以及其他专业考生专业课笔试科目:《大学物理学》(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参考教材:《大学物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
(2)外语听力测试
外语听力测试满分15分,时间20分钟,计入复试总成绩。
(3)综合面试和口语测试
综合面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了解考生情况,考查其综合素质,识别少数专攻考研课程的应试考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综合面试时间每生一般不少于20分钟,满分20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口语测试满分15分,外语口语测试与综合面试一起进行,计入复试总成绩。
(4)心理素质测试
心理素质测试于专业综合笔试一起进行,需带2B铅笔和橡皮。此测试结果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仅供录取时参考。
另外,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达到学院制定选拔标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复试过程中由专家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并在网上公布,可适当加分,最高加分额度为5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
四、复试结束后拟录取考生须办理的相关手续
所有复试通过的考生均需要参加体检(包括校内外推荐免试硕士生),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工作在复试期间由校医院完成(具体时间详见学院复试工作日程表)。对于校内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于复试工作已经在全国统一报名前(2010年10月)完成,不需要参加此次统招生复试,校内推荐免试硕士生也要参加此次学校安排的体检;外校推荐免试硕士生可在当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请于5月初前直接寄给校研究生招生办。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结束当天公布录取名单。拟录取考生须办理下列相关手续:
(1)自筹经费生:签订自筹经费合同书,自筹经费生学费7500元/年(包括非推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合同书一式两份,考生和研招办各保留一份。
(2)保留资格生:需填写“保留资格申请”一式2份,本人留存1份,交研招办
1份(国防生均录取为定向生并保留资格2年,保留资格返回考生须填写《保留资格返回申请表》一式2份,院(系、部)留存1份,交研招办1份。以上表格在研究生招生主页下载表格。
(3)校外考生到学院领取本人档案的调档函,自行带回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少
民骨干生发放,其他定向、委培生不发放调档函。
(4)定向、委培生:到研究生招生办(研究生院301室)上交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并签订定向、委培协议书(须出具考生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我校定向、或委培硕士研究生的证明材料)。定向生不收培养费,委培生交培养费3万元。
(5)所有拟录取考生均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供制作建行龙卡使用(新版身份证
要求同一张纸复印身份证正反2面)。银行卡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邮寄时间在6月20日左右,请考生仔细核对报考时的通讯地址,如果认为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地址会发生变化,请到学院进行登记,统一到研究生院变更。
(6)对拟录取考生要求本人对身份证号、姓名等关键信息进行核对,如有问题,考
生务必带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到研招办进行更正;如仅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信息有误的,请到学院进行登记,统一汇总上报并更正。注意:考生报考信息中“最后学历码”一栏,是本科毕业的考生,如网报中错填为“3-本科结业”的,必须考生本人向研招办提交一份信息更正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调剂
学院复试结束后,学术型研究生合格生源不足招生规模时可以在相近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调剂考生。调入学科(类别)、专业(领域)与第一志愿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应相同或相近,一般应统考科目相同,自命题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考生初试科目中须有数学一(按规定数学
二、数学三不可调往数学一)。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结束后在没有满足录取规模时,可在满足我校有关校内调剂要求的前提下,由本院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但未被录取的考生中进行调剂,考生需要提出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申请,并填写校内调剂申请表。单独考试的考生不得调剂录取。
校内校外调剂录取考生均按自筹经费录取。
(1)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须同时满足第一志愿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和拟接收调剂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复试基本分数基本要求。调剂考生须经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方可参加拟接收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组织的第二次复试。
经第二次复试,满足第一志愿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考生数量还不足招生规模时,可以选择初试成绩达到学校对其第一志愿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在学科门类(类别)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且满足拟接收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复试基本分数基本要求的考生进行再次复试调剂。调剂考生必须填写《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校内调剂申请表》。
(2)校外调剂
从校外调剂复试的考生原则上是本科就读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高校的学生,且满足教育部规定的调剂录取条件、初试成绩满足我校拟接收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复试基本分数线。调剂工作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
六、其它
● 复试报到及具体时间安排详见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日程表
● 复试期间参加复试的考生要时时注意查看学院二楼研究生公告栏内相关通知,复试最新动态我们会随时公布。
● 复试结束后,拟录取考生在收到可离校通知后方可离校。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使用率 篇10
[关键词]生物能源;低碳经济;能源安全
一、时代呼唤发展“低碳经济”
严峻的情势,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的巨响,使人类猛然惊醒,不得不开始反思和纠正自身不科学地利用能源的行为。在深刻反思贪婪性消耗能源行为而觉醒的基础上,及时把发展新能源、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起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就我国而言,确保为13亿人口提供安全的、低成本的、“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时代发出了强烈的呼唤:能源生产和消费量巨大的我国,开拓清洁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千方百计减少“碳排放”、乃至“零排放”,振兴“低碳经济”,已成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的终极目标是,要逐步实现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于负增长,完成由“高碳”向“低碳”的过渡。然而,由各种客观条件决定,我国只能逐步地探求“碳解锁”之道,不断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降低碳强度。与此相适应,选择适用本
国的、包括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等多种技术方式;特别是采取化石能源替代、利用“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等技术途径,以达到控制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速度,最终实现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碳排放显著下降的目标。与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行,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必须革新和改变。经济学意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要双管齐下,扭转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摒弃挥霍无度的高消费行为,提倡科学理智、健康文明的消费风尚,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告别奢华的“高碳生活”,迎接质朴的“低碳生存”。广义而言,低碳生存是一种理智、健康、持续的生存方式。它体现出先进文明的能源消费价值观,并依据“低碳程度”采取低碳消费方式,主要包括“: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节约消费”,即消费主体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生存环境的损害最小;“可持续消费”,即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产品消费”,即更多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产品。
总之,全社会都要履行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转化的共同职责。
二、振兴低碳经济需要发展生物质燃料
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减少、直至摆脱已历经几百年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拓绿色能源,即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自然界的第四大能源。所谓生物质能源(biomass energy),是指以生物质为来源的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是由生物体所产生的有机物
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与有机废水等。迄今,国内外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利用不同生物质材料、加工生产出不同形态的生物质能源,其战略性产品是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如今,生物燃料日益受到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几乎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新能源。这是由生物燃料多种优越性所决定的。
目前,世界上生物燃料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液体生物燃料,包括利用淀粉类、糖类和纤维类生物材料生产的玉米燃料乙醇、木薯燃料乙醇和纤维素燃料乙醇,以及利用动物和植物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等。第二类是气体生物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汽化、生物质制氢等。像利用粪便和工业废水转化生成的沼气。第三类是固体生物燃料,主要包括成型燃料、“热电联产”与直接燃烧等。像把生物质固化为成型燃料,利用生物质材料燃烧转化生成电能,或利用生物质汽化生成燃气燃烧发电等。
开发和发展生物质燃料具有多种优越性: 一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
利用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在内的生物燃料,都可明显减少碳排放,减轻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资料表明,使用生物燃料乙醇的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仅为使用石油汽车的三分之一。科技人员曾对几种燃料乙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乙醇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91%,同时在采用先进生产方法的条件下,最高能量输入产出比
可达36。所以,生物燃料被称为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当之无愧。
二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资源极为丰富。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生物质能目前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0~15%。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生物质能的年净生长量约为目前世界能源总产量的10倍上下。各种生物燃料,不管是甘蔗燃料乙醇、纤维素燃料乙醇,还是生物柴油等,与一次性化石能源不同,都是可再生的生物燃料资源,可以再生再利用。
三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替代能源”。
利用燃料乙醇或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改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专家预计,生物燃料将是最重要的替代石油能源的产品。开发利用生物燃料,既可以把目前仍大量弃之为垃圾的作物秸秆、农业副产品资源化,又可以大幅度减轻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尤其是,种植灌木树林生物产量大,产生的热值高。例如, 7年生沙棘林,每公顷干柴产量在13~21·67吨之间,可产生热值5693·9~41622·1千焦,相当于标准煤煤2·13~15·54吨。可寄厚望,以“低碳排放”的可再生生物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将会大有作为。
四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开拓“能源农业”。
发展生物燃料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农业农村。为开辟“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料资源,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利用
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即纤维素燃料乙醇。发展这一新兴产业,必将为农业农村开辟发展的新领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大量农业加工副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林木或能源植物,从而获得用之不竭的、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资源。
五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广辟农村能源。
从2003年以来,我国设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农村沼气,目前,全国沼气用户已达3000多万,而且每年还在以400多万户的速度增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已发展到14·4万处。全国沼气年总产量达到104亿多立方米,成为世界上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利用沼气最多的国家。这对减少农村碳排放、改善农村环境、增加优质有机肥料、解决农村能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成为振兴“三农”的新引擎。开发和发展生物质燃料,重要途径就是大规模开发“边际性土地”。与此相应,需要建立生物能源原料基地,搜集和运输分散的各种生物质原料,以及兴办多项服务业。这必将为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领域。据估算,为收集、运输和供应加工厂的生物质原料,必然促进运输业、服务业、储藏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全国至少需要增加千万以上的劳力。另外,为开发“边际性土地”,也至少需要增加劳动力数百万之众。这一发展过程,既不挤压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又开发利用广袤的“边际土地”,绿化荒地,改造自然,美化山川。总而言之,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等于建设“绿色油田”。开发利用丰富的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可促进持续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逐步改善能源结构,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由“高碳”向“低碳”过渡,逐步转变人类当前面临的危机为生机。
三、我国拥有开发和发展生物燃料的雄厚潜力
我国生物燃料的研制和加工起步较晚。然而,生物燃料乙醇深加工业在资源开发、技术提升、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初战告捷。从“十五”开始,我国先后建成5个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2005年,全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02万吨;2006年,增长到160万吨;2007年再增到189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对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定点厂实行“四定”政策:一是“定点生产”;二是“定向流通”;三是“定区使用”;四是“定额补贴”。到2006年,国家对4个定点厂的定额补贴统一为1373元?吨,同时免征5%的消费税。展望未来,我国开拓和发展生物燃料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
放开视野,我国拥有丰富的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大。从我国国情出发,可以适量利用玉米和薯类生产燃料乙醇,但以大批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路是走不通的。目前,世界上生物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发展新趋势是,大力开发纤维素燃料乙醇,也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我国必须及时
把握新趋势,大力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开拓纤维素生物燃料乙醇的广阔前景。在我国,纤维素生物质原料是最普遍、最丰富、最廉价的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另一类是灌木林和能源作物等。据估算,中国的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副产品的年总产量就高达7·8亿多吨(折合标准煤3·883亿吨)。其中玉米秸秆33182万吨(约占总量的42·4%)、小麦秸秆15362万吨(19·7%)和稻草秸秆11955·3万吨(15·3)等是“三大秸秆”,占全国农作物秸秆总量的77·4%以上。第二类是灌木林和能源作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灌木能源林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其标志是:(1)树种繁多。全国大约有6000多个灌木林树种,其中,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利用的超过1000种。
(2)面积广阔。全国灌木林地总面积高达4529·68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6·02%以上。近年来,我国每年营造灌木林面积在60多万公顷。目前,灌木林面积超过50万亩的县就有163个。
(3)总生物产量巨大。目前全国每年可生产的总生物量大体超过2·02亿吨。
(4)发展空间广大。全国拥有4600万公顷的宜林地和1100万公顷荒沙与荒地。若将这些土地资源的一半种植灌木林,既可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又可使全国每年新增木质纤维素原料5亿吨以上。
(5)综合利用潜力雄厚。包括采伐后留下的枝桠、梢头、被砸伤树木及遗弃材等,估算总量有7·6亿多吨。这些数据说明,灌木林业将会成为一个我国生物燃料的原料基础。
(二)我国拥有雄厚的资源潜力。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中,广袤的“边际性土地”尚处在沉睡状态,充分开发利用将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打下牢固的原料基础。所谓“边际性土地”,是指条件较差、不适于种植粮食的土地。根据相关土地资源调查文献资料,中国“边际性土地”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宜林宜农荒地。中国拥有未被利用的土地2·45亿公顷,其中条件较好和可以利用的土地8874万公顷,宜林土地5704万公顷,可开垦宜农土地734万公顷。第二类是现有林地中的木本油料林、灌木林和薪炭林。其总面积高达5176万公顷,依次为343万公顷、4530万公顷和303万公顷。第三类是在现有1·3亿耕地中,约有5027万公顷不适宜种植历史作物的低产农田,其中有2000万公顷低产田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成为能源作物生产基地。以上3类“边际性土地”的总面积达到13653万公顷。迄今,国内外已经形成共识:利用条件恶劣的“边际性土地”种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生物量、适宜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原料的能源作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标志着生物燃料生产由“以粮为主”向“非粮为主”的转变,成为中国生物燃料产业的战略走向;而且为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开拓出一条具有
深远意义的新路径。
四、对发展我国生物燃料的对策建议
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高度,为充分满足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对新型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必须大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使之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新能源,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路径。
(一)高屋建瓴制定战略规划,确立我国生物燃料科学发展的方略
能源足,经济兴,国力盛。面对方兴未艾的“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必须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尽快制定出全国生物燃料的发展规划,确立生物质燃料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包括:发展生物质燃料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思路;战略思路和基本原则;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其中,我国必须确立振兴生物质燃料的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迎头赶上开拓“低碳经济”的潮流。在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过程中,我国要大力开拓和发展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即“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做到“五坚持”:一是坚持为“三农”谋利的战略原则,工农结为一体,振兴生物燃料,点燃农村新经济增长点。二是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在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政策下,适量利用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低碳经济革命”,致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策略,多元开发,突出重
点,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自主创新,包括创新生物燃料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流通方式,给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注入“现代文明”。要以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物科技为武器,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材料无害化、资源化,转化为各种生物能源产品。
(二)狠抓关键,加强科技支撑,研发生产生物能源的关键技术 振兴我国生物燃料产业,技术的成熟性和经济性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发纤维素燃料乙醇,既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也遇到经济性、即产品的成本效益障碍。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在于狠抓科技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解决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瓶颈”:一是尽快研究制取出高效纤维素酶菌株;二是尽快研制出能够同时高效代谢戊糖和己糖的发酵菌株;三是尽快研制出提高纤维素乙醇成熟醪酒度的技术,以及研制出处理而纤维素乙醇废液的污水处理问题等。为此,国家应该成立“国家生物能源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以加强组织研究发展生物燃料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课题。同时设立“生物能源专项科研经费”,加大国家财政对生物燃料产业的先期投入,支持、引导与保障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
(三)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体系振兴 生物燃料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经济,从一开始就需要深化改革和强化创新,探索生物质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建立健全适应生物燃料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及完善的市场体系。当前,必须抓好以下环节: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生物燃料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基地建立,都要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市场体系。需要建立包括生物燃料原料市场、生物燃料产品市场、销售市场、技术市场,以及生物燃料服务市场等。以上各类市场需要相互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组织、规范灵活的市场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的价格体系。包括转变生物燃料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体系,国内和国外价格接轨,建立和实行保护价格,即建立必要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四)探索和创新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新形式
一定意义而言,生物燃料产业是“农业能源功能属性”的发现和开发。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与“三农”息息相关。要把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过程当作振兴“三农”的事业,将可能探索出一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和产业化经营新形式:首先是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其次是培育和壮大具有强大实力、带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再次是实行新经营方式,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生物能源企业要彻底转变传统运营方式,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与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相适应,建立生物燃料原料产销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兴农村现代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业。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制和兴办社会化服务,解决生物燃料生产集中性与原料分散性的矛盾,完备生物燃料发展的环境条件。
(五)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展生物燃料,既是我国一项刚起步的新兴产业经济,又是一项涉及“三农”、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之举。鉴于目前我国生物燃料原料基础薄弱、生产成本较高、销售市场不畅、技术标准不全等问题,所以从新产业起步到产业成长、形成、乃至发展的整个过程,加大国家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对原料生产、企业加工、科技研发、市场流通等环节给以扶持和补贴。当前,应该采取如下扶持补贴措施:一是对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林木提供专项资金补贴和融资优惠;二是对建立生物能源原料供应基地提供资金扶持,建立“加工、基地、市场”相统一的机制;三是对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收集利用提供奖励;四是对地沟油、有机垃圾等废弃物收集利用提供奖励。五是对推广农村沼气继续提供资金扶持。与此同时,对生产和经销生物能源产品的“定点企业”对定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在一定年限内继续进行专项补贴;对经营这些产品的经销商給予一定财税优惠;对于进口国内发展生物燃料产业需要的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关税可适当降低。最后,要强调提出的是,国家对生产生物燃料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发,以及生物燃料专业合作社建立原料基地和开展专业化服务等,都应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形式上是增加了支出,似乎是“负担”,但实际上通过扶持和补贴必然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新的价值,是“物有所值”,在一定期限内应该财政化、稳定化和持续化。
(六)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强化其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 迄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能源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然而,中国生物燃料法律法规还较薄弱,急需要健全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强化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包括:要健全完善生物能源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框架。要根据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要,制定专门的《生物燃料法》,其主要框架包括:振兴生物燃料产业经济的战略地位和主旨;生物燃料原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类生物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企业;各类生物燃料成品的市场销售与服务;各种生物燃料产品的消费与节约;生物燃料产业的财政扶持与优惠措施;生物燃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三农”;生物燃料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等。与制定国家统一的专门的《生物燃料法》相配套,各地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地方性生物燃料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迄今,人类已进入“后石油时代”。整个世界面临着能源、环境、粮食等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制约的、影响人类命运的严峻挑战。我国应该从本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包括普遍“节能减排”;降低经济的单位能耗;开发推广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燃料,逐步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实施这些举措,将开辟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凯·驳“中国能源威胁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11): 4-5·
[2]徐华清等·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择要(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145, 154.[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资源调查·[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5]杜祥琬·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能源使用率】推荐阅读:
能源使用05-16
能源利用率11-22
新能源电动车使用06-13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08-07
节约能源法所称能源12-3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论文05-14
远景能源“能源互联网”沙龙精彩观点分享06-20
经济能源07-14
化学能源07-15
传统能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