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率(精选12篇)
能源利用率 篇1
1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农村能源的消费也迅速增长,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以烧秸秆和柴为主的居民生活燃料的消耗, 是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目标的实现。因此, 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农村能源资源, 节约能源, 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提高人民水平, 改善家庭卫生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能源建设现状
梨树县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 已有20多年历史,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从无到有, 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梨树县重点抓好省柴灶、节能地炕、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技术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目前, 全县已累计建设沼气池0.187万户, 推广省柴节煤炕灶15.53万户, 太阳能热水器0.84万m2, 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 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2.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梨树县农村除了一部分商品能源外, 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很多, 主要有生物质能、人畜粪便、太阳能等。所以积极发展柴林薪草建设, 退耕还林, 合理使用林木资源, 可以一边使用一边建设, 扩大再生林建设, 使林木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积极开发利用秸秆柴草、人畜粪便、太阳能、风能资源等可再生资源, 即对环境没有什么污染, 又能使身边的资源能为我所用。该县秸秆资源和人畜粪便比较丰富, 农作物秸秆实物量有114万t/年, 人畜粪便理论量可达30多万t/年;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2.3 农村能源的利用范围狭窄
全县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但目前在农村也存在着农民财力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且退耕还林区域农村能源建设还很差, 新能源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农村能源利用范围狭窄。
2.4 开发与推广资金少
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 在农村大力开发与推广使用沼气池, 鼓励广大农户兴建沼气池, 确定对新建沼气池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据市场调查:新建一口8~10m2的沼气池, 需投入资金2 400元左右, 梨树县属省级贫困县, 农村经济薄弱, 农户年收入低。节柴 (煤) 灶、节柴节煤炕建造改造也需要一定的资金。
2.5 科技支持体系不健全
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发展, 范围广、内容多、技术新, 农村维护网点少、维修人员少, 一旦出现故障, 难以及时维修, 从而影响农户修建的积极性。
3 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条件
对在退耕还林区内具备一定条件适宜建设沼气池的养殖户修建沼气池。对以烧柴为主的农户, 改普通柴灶为节柴 (煤) 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 改烧柴、烧煤灶炕为节柴省煤炕, 以改善环境, 节约薪柴资源。
梨树县能源建设将在退耕还林区所涉及的21个乡 (镇) 253个村实施, 一些农户建沼气池积极性高以及现有用能源为普通灶较多的乡镇村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 以切实解决大部分退耕户的生活用能问题。全县共建设沼气池13 600座、节柴 (煤) 灶5 850个、节柴省煤炕5 850铺。
4 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管理措施
4.1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重点是发展沼气、节柴灶和节煤灶。沼气以具备一定条件适宜建设沼气池的养殖户为主;节柴灶以边远山区薪柴资源丰富的乡村为主;节煤灶以交通、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为主。
4.2 健全行政管理体系
充实和加强相应管理机构建设, 乡镇要确定专管干部, 加强对技术人员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4.3 加大5个力度
(1) 加大领导力度。
县巩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 加大示范力度。
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办示范点, 县和乡镇要办好一定数量的示范村组。
(3) 加大投入力度。
在用好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同时, 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支持;并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本项目实施;从银行信贷部门贷款;各级财政投入;发动群众投入。
(4)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利用广播、报刊、标语、会议、参观等方法, 积极宣传, 广泛发动。加强技工培训, 提高施工水平。
(5) 加大管理力度。
严格施工合同, 坚持“五个统一”。严格质量标准和责任制, 加强督促检查。
4.4 搞好四个结合
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试点结合,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 要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建设农村生态能源是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 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减少农产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增强安全性。
5 效益分析
梨树县农村能源结构主要以柴煤电型结构为主, 农户能源结构主要是柴、煤、沼气型, 推广应用以节柴灶、节煤灶、沼气综合利用为主的节能技术,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用能结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 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1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 覆盖退耕农户6 302户, 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实施后, 将显著减少能源消耗, 明显改善退耕农户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
5.2 经济效益
一个沼气池年节约柴草2t, 可生产沼气300m3, 生产优质有机肥20m3, 年可节约资金1 000元, 建13 600座沼气池年可节约柴草27 200t, 年可节约资金1 360万元;一个节柴 (煤) 灶年节约薪柴1t, 建设节柴 (煤) 灶5 850个, 年可节柴5 850t;按每吨薪柴200元计, 年节约资金117万元;一铺节柴省煤炕年节约薪柴1t, 5 850铺节柴省煤炕年可节约薪柴5 850t, 按每吨薪柴200元计, 年节约资金117万元;项目实施后, 年节约能源资金1 594万元;年节约薪柴38 900t, 按每亩薪炭林年产薪柴800kg计算, 可护林308.3hm2。
5.3 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按农村平均每户柴煤型灶年消耗薪柴3t计算, 全县0.630 2万户退耕农户一年消耗薪柴约1.89万t, 相当于0.114万hm2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同时柴煤型用能结构农户平均每户一年向大气排放的烟尘为50kg, 二氧化硫10kg, 二氧化碳9kg, 还有其它许多有毒气体, 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生态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能有效保护森林,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改善土壤、水质、大气质量,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对梨树县的环保生态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新玲, 黎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 :125~128.
能源利用率 篇2
摘 要: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部分技术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1]。目前秸秆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有固化成型技术、直燃及气化发电技术、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热裂解液化技术、秸秆沼气发酵技术以及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等[3]。本文从应用层面对秸秆能源化利用各类技术原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秸秆能源化利用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秸秆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作物秸秆与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来源丰富、清洁环保、可再生、分布分散等特点,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含量为40%~55%、半纤维素含量为10%~25%、木质素含量为20%~30%[5]。木质素除自身难以分解外,还常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相互缠绕,形成致密的空间结构进而阻碍纤维素的降解。因此,秸秆转化利用的关键是将其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有目的地转化利用。如何通过物理、化学、热解以及生物学方法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已成为生物能源工作者的研究热点。2 秸秆能源利用技术 2.1 秸秆固化成型技术
秸秆固化成型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利用固化成型设备将秸秆压缩成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等成型燃料的技术[8]。秸秆生物质的基本组织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在适当的温度(通常为200~300℃)下可以软化,利用这一特性,用压缩成型机械将经干燥和粉碎过的松散生物质废料在超高压(0.5~1.0t/cm3)的条件下,靠机械与生物质废料之间及其生物质废料相互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或外部加热,使纤维素、木质素软化,经挤压成型后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新型燃料[9]。秸秆固化成型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秸秆收集、粉碎、干燥、混料、成型、冷却、包装等程序。固化成型后的秸秆燃料,密度可达0.8~1.2t/m3,热值可达13~25 MJ/m3,可代替木柴、原煤、燃油、液化气等,广泛用于生物质锅炉、生活炉灶、生物质发电等。
根据秸秆压缩成型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将秸秆固化成型设备分为三大类[12],即螺旋挤压型成型设备、活塞冲压型成型设备、辊压型成型设备。螺旋挤压型成型设备主要依靠锥形螺旋推进器旋压成型;活塞冲压型成型设备通常不用加热,物料由活塞推动挤压成型,该技术成型密度较大,对物料含水量要求较宽,但生产率较低,产品质量不太稳定,成型模腔容易磨损,一般模腔平均寿命为100h左右;辊模成型设备依靠物料挤压成型时产生的摩擦热即可使物料软化、黏合,对原料的含水率要求较宽,一般在10%~18% 均能成型,该技术效率较高,辊模使用寿命较长,可达1000h以上。
固化成型工艺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热成型工艺,根据原料被加热的部位不同,又可细分为2类: 一类是原料在进入压缩结构之前和在成型部位分别加热,称为预热热压成型工艺;另一类是原料只在成型部位加热,称为非预热热压成型工艺。从实际应用情况看,由于预热成型工艺能耗较高、生产工序复杂,非预热热压成型工艺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二是常温成型工艺,秸秆常温成型工艺即在常温条件下将生物质燃料经过粉碎、干燥等预处理后放入秸秆压块机械挤压成型的过程。常温成型工艺一般需要很大的成型压力,有时需要在成型过程中加入一定的黏结剂。除了上述2种主要的成型工艺外,目前市场上采用的还有炭化成型工艺等[9]。2.2 秸秆沼气技术
秸秆沼气技术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隔绝空气并维持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细菌的发酵作用生产沼气。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次为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和硫化氢等,其中甲烷含量为55%~70%,沼气热值为20~25MJ/m
3[13]
。根据处理工艺秸秆,沼气发酵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发酵两类;另外从工程规模和利用方式上又可分为户用秸秆沼气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两类。由于秸秆不易被厌氧微生物及酶直接利用,因在发酵前需对其进行预处理。秸秆中的C/N比较高,在50以上,高于正常发酵所需的20~30,因此在发酵时需添加富含氮素的原料,如碳酸氢铵、尿素或动物粪污等,以减少发酵启动时间,提高沼气产量。
生物质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大体上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热处理法和生物法四大类[17]。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粉碎、揉丝、浸泡等方法,改变秸秆的外部形态或内部组织结构;化学处理就是利用化学制剂(氢氧化钠、氨水等)破坏秸秆细胞壁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形成的共价键,从而达到提高秸秆消化率的目的[14]。此方法处理后秸秆中残存的化学试剂可能对沼气发酵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易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热处理法目前应用的主要是高压水蒸气爆破法,通过高压水蒸气爆破破坏秸秆结构,提高秸秆利用率[18]。该方法的处理成本较高,需要专用的设备,因而在推广应用中受到了限制。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乳酸菌为核心的青贮方法,以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真菌为核心的绿秸灵复合菌剂,以及利用沼液中的水解微生物对秸秆进行堆沤等[20]。生物法处理成本较低,条件温和且无需专门的设备设施,处理效果较好,因而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秸秆户用沼气以秸秆作为沼气发酵原料,通过秸秆发酵菌剂(绿秸灵复合菌剂等)预处理秸秆,利用甲烷细菌发酵产生沼气。一般一口8m3的沼气池,需400kg秸秆、1kg秸秆发酵菌剂、15kg左右碳酸氢铵、4t左右的水,10%~15%的接种物,可持续产气8~10个月[21]。主要工艺流程分为秸秆预处理-投料-加水封池-点火试气等几个阶段。
秸秆沼气工程根据秸秆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形态不同可分为液态消化工艺、固态消化工艺和固液两相消化工艺[22]。液态消化指秸秆物料在有流动水状态进行的厌氧消化过程。消化反应器通常为立式或卧式,通常采用序批式或连续式进出料方式,沼液回流循环使用。固态消化工艺主要有车库(集装箱)式、红泥塑料和覆膜槽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以序批式投料为主,大都采用多个不同消化阶段反应器并联的方式运行,以保证整个系统产气稳定。固液两相消化工艺通过将固相和液相发酵原料分在不同区域,以达到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离,有利于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各自的反应区内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利用沼液回流实现循环接种[23]。2.3 秸秆气化技术 秸秆热解气化是指秸秆原料在缺氧状态下发生热化学反应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能量转换过程。生物质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当生物质原料在气化炉中燃烧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燃烧秸秆干燥、裂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4个阶段[26]。秸秆燃气经冷却、除尘、除焦等处理后,可供民用炊事、取暖、发电等使用。
根据气化工艺不同,秸秆气化炉可分为固定床秸秆气化炉和流化床气化炉2种类型[27]。固定床气化炉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和固定床下吸式气化炉两类。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进料口位于炉体顶部,物料由炉顶加料口进入炉内,炉内料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干燥层、热解层、还原层和氧化层;气化剂由炉体底部的进风口进入炉内参与气化反应。固定床下吸式气化炉物料由炉顶加料口加入炉内,气化剂由炉体上部进风口和炉顶进料口进入炉内,可燃气体最终通过炉体下部排出。流化床气化炉流化床材料为精选过的惰性材料砂子,物料通过输送搅龙进入炉内,炉底以较大压力通入气化剂,使炉内呈沸腾、鼓泡等不同状态,物料和气化剂的充分接触,发生气化反应。该类气化炉具有受热均匀、气化反应快、产气率高、燃气焦油含量少等优点[29],但其对秸秆物料大小要求严格,气化炉结构复杂,可燃气中灰分较多,实践中应用较少。2.4 秸秆发电技术
秸秆发电技术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种发电方式,根据秸秆利用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3种技术路线: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煤混合燃烧发电、秸秆气化发电[30]。截止2010年6月底,国内各级政府核准的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累计超过了170个,总装机容量从2006年的1400MW增长到了2010年的5500MW,并有50多个项目成功实现了并网发电,发电装机容量达2000MW以上[32]。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指把秸秆原料送入锅炉中直接燃烧产出高压水蒸汽,通过汽轮机的涡轮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目前,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主要有2类,分别为水冷式振动炉排燃烧发电技术和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秸秆混合燃烧发电是指使用秸秆和煤的混合燃料进行发电,秸秆混合燃烧方式主要有直接混合燃烧、间接混合燃烧和并联燃烧3种方式。直接混合燃烧是指在秸秆预处理阶段,将粉碎处理好的秸秆与煤粉在进料的上游充分混合后,输入锅炉燃烧。间接混合燃烧是指先对秸秆进行气化,然后将秸秆燃气输送至锅炉燃烧。并联混合燃烧指秸秆在独立的锅炉中燃烧,将产生的蒸汽与传统燃煤锅炉产生的蒸汽一并供给汽轮机发电机组做功。秸秆气化发电是指,首先使生物质原料在缺氧状态下[28]发生热化学反应转化为气体燃料(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然后将转化后的可燃气体由风机抽出,经冷却除尘、去焦油和杂质后,供给内燃机或者小型燃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2.5 秸秆液化技术
秸秆液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转化为醇类、可燃性油或其他化工原料[36-37]。根据生物质液化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直接液化、高温高压液化、微波液化3种形式。
直接液化是指在中低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参与情况下,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的热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有还原性气体(例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参与反应。根据液化目的不同,可将直接液化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应产物保留植物纤维原料的大分子结构,主要目的是制备天然高分子材料;另一类是破坏原料的大分子结构,将植物纤维原料转化成小分子后再加以利用,如生产乙醇等。由秸秆生产乙醇主要包括预处理、水解和发酵三大步骤,预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热解以及生物法等破坏木质纤维素的结构,分离或脱除生物质中木质素,增加生物质的孔隙率,提高接触比表面积和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从而提高转化率。预处理后的秸秆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经水解过程转化为单糖,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乙醇[39]。
高温高压液化是指在高压下发生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典型的液化工艺是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300~500℃)以及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此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对设备耐压要求较高,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秸秆制柴油等技术。以秸秆等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快速热解液化、加压催化液化等转化分离出碳水化合物,再经水解、发酵、转酯化过程制备生物柴油。微波液化是指利用微波辐射使小分子极性物质产生物理效应,从而加速反应、改变反应机理或启通新的反应通道的一项技术。一般情况下,微波能量越高,辐射时间越长,添加的催化剂越多,液化效率就越高。3 秸秆能源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秸秆固化方面,主要是成型设备标准不统一、生产率低、能耗高、主要工作部件的使用寿命短、易出故障、易损件费用高、设备系统配合协调能力差、运行不稳定等。二是在秸秆沼气方面,主要为沼气反应体系不稳定,秸秆消化效率不高,中高浓度的秸秆易结壳、出料困难,反应器设计有待优化等问题[42-45]。三是在秸秆气化方面,主要问题是燃气热值低,一般在5MJ/m3左右;焦油含量过高,焦油占秸秆气总能量的5%~15%,在低温下焦油凝结为液态,容易堵塞送气管道和燃烧灶具[26]。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湿法除尘除焦技术容易带来处理水的二次污染问题。四是在秸秆发电方面,目前国产秸秆发电锅炉结焦、腐蚀和效率低等问题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秸秆发电核心技术和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生物质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5倍[46-47]。五是在秸秆液化方面,目前国内外对秸秆液化机理和数学模型的研究还很欠缺,秸秆预处理技术有待发展,高效催化剂的筛选方面有待提高,液化产物的分离、提纯技术有待发展。六是就秸秆能源化产业而言,目前整个产业还未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市场上销售的秸秆能源化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运行不稳定、经济效益不明显[48-49]。4 结论与建议
“人体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篇3
走路也能发电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将人走路所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他将这一装置安放在公共场所的地面,当行人踏在上面的时候,与之相联的摇杆同时被压下,并带动中心轴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当上百人或一辆5吨重的汽车通过时,可产生7度的电力。
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安装了转动门,并在地下室中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器及转换器、发电机、蓄电器等装置。每天数以千计的顾客进进出出,都要用手推动转动门,这样,顾客的能量便被收集起来,经过转换装置和发电设备的工作,为该公司提供照明、电梯运行所需要的电力。
温差电池用途多
2002年8月,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温差电池,可以直接将人体热能转换为电能。电池主要由一个可感应温差的硅芯片构成,当这种特殊的硅芯片感应到正面温度与背面温度有一定温差时,内部电子就会产生定向流动,从而产生微量的电流,给微型电子仪器提供长久的“动力”,免去充电或更换电池的麻烦。
这种温差电池很精巧,放在口袋里就可以工作。用它做电源,可以使助听器、袖珍电视机、袖珍收音机、微型发报机等进行正常的工作。利用体温带动的手表,只要1℃的温度变化,就可以使手表正常运转。
人体中的“核电站”
人的身体每天要散发大量的热能,据测算,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维持体温所消耗的热量可以达到250万卡左右。这些热量若蓄积起来,可以将与其体重相同重量的水,从0℃加热到50℃。全世界60亿人每年耗费掉的热能加起来,相当于10座核电站的生产能力!
能源利用率 篇4
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中原龍化工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及市人大、法工委推荐的典型案例, 东方纵横认证中心天津办事处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能源利用情况, 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设备测试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进行能耗指标对标, 提出节能技术改造合理化项目4个, 总投资1062万元, 项目实现后年节约热量29203.5吉焦, 年经济效益1031.3万元, 并被天津市工信委评为一类审核报告。
天津中玻北方新材料公司在开展能源审计过程中, 东方认证中心经现场能源利用效率诊断, 天津办事处专家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个, 总投资7060万元, 项目实现后年节约电力5134.3万千瓦时、天然气166万立方米, 经济效益3273万元。企业年减排二氧化碳27884吨, 二氧化硫613吨,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篇5
2006-2008年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回顾和总结三年来的节能工作情况,明确了十一五节能目标和工作重点,安排部署了节能工作任务,动员和带领全体员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降耗为第一要务,以搞好环境保护为第一使命,以创造安全、平稳、和谐为第一责任,以提高全员素质为第一目标。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为实现恒昌持续有效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创造恒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为实现社会发展,公司、个人双赢而努力。
2006-2008年,在节能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公司认真分析节能形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圆满完成了三年的节能目标任务。
一、狠抓产品质量,减少加工能耗损失,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三年来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通过职工培训、岗位大比武、岗位竞赛、班与班之间赛产量、赛质量,并且对产量、质量第一的班组进行了奖励,而且月月兑现,对个人技能操作比赛获得名次的进行了奖励。通过比赛,赛出了质量,赛出了势气,赛出了好的作风,人人都苦练本领,学技术,熟料28天强度平均52.2MPa,fCaO合格率增加,水泥掺合材最高达到26.06%,年平均达到21.77%,而且强度符合国家标准,创历史最高。通过分质堆放,入库搭配使用我们生产的32.5级及42.5级水泥 1
深受客户青睐。在质量上我们严格过程质量管理,提高每一道工序质量又是我们一项措施。我们在使用电石灰、电石渣时,因每天的吨位不一样,给我们工艺配料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我们采取勤检测、多观察,工艺加强监督,确保了产品质量,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人定胜天,每道工序都必须确保质量,上道工序保下道工序的原则。生料车间年在确保下一道工序质量方面做得非常好,真正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工艺上及时分析化验判定各半成品质量,并分质堆放管理,有效地防止因上道工序质量波动,影响下道工序质量。同时工艺上对违反工艺纪律的进行了严肃查处和批评,有效地防止了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尔宾”牌水泥在宜宾的地位。
二、狠抓原料进厂管理,确保能源消耗目标得到有效控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们从源头入手,狠抓原燃材料进厂质量,实行按质论价,对不合格品坚决拒收,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三年共拒收石灰石50车,共扣250车次357.5吨;煤20车,共扣80车次217.3吨;页岩40车次25吨,煤渣200车次70吨。为寻求合格、合适、合理的原材料、废渣,我们跑遍了宜宾所有厂矿取样、检测、实验,最后用到生产中去。
三、狠抓生产管理,确保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节能降耗不动摇,牢固树立科学才能发展生产力,管理才能出效益的原则来指导生产。针对固定成本费用增加,零配件、电价、原材料等上涨实际情况,我们
着重放在了优选掺合材、综合利用工业废渣上。
在优化成本、节能降耗方面,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严细管理,突出重点,依靠科学实验,寻找适用的、优质的、具有活性的掺合材降低生产成本。
1、利用废渣配制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在2007年7月份经公司管委研究成立了攻关组,采用炉渣作原料,利用其活性取消晶种并且利用其热值,在一线成功使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降低配煤3-5%,每吨生料原料成本节约10元/吨以上。随后在二、三线也成功使用,每月节约20-30万元。2007年生料二、三线坚持使用电石灰和一线使用炉渣。全年煤耗下降
1.27%。
2、加强对进厂煤的管理,实行车车检验,经过多人取样破碎,有效杜绝了人情样。严格控制了进厂煤质量,有效地杜绝了掺假煤入厂。对发现掺假煤我们一是拒收,二是没收,三是罚款,有效地控制了以次充好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化验室全年共安排科研实验150组,探索出利用矿渣、铁粉、电石渣、粉煤灰、黑渣、墨石匹配生产32.5级水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掺合材的掺量,提高了水泥的比表面积和出磨安定性合格率。仅掺合材就节约上百万元。
4、为了节约成本,各车间机修自己制作提升机挖斗、链扳机斗。水泥车间自己制作提升机一台,皮运机一台。生料车间自己制作回转筛一台。立窑自己制作单管一台,收尘两台。
2006-2008年大的技改50项,小的技改15项。
5.2008年通过各种试验,生料车间采用掺入节煤剂使立窑车间的热值由原来的650大卡降为630大卡的配比.6.2008年还投入了200多万元对水泥车间进行了大的改造,增加了台直径2.6*13M的管磨机,使水泥的生产总量有了增加,而且实行了错峰用电,仅这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上百万元.四、通过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来实现节能降耗
“攻于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们抓生产搞设备管理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否则将事倍功半,也可能劳而无功。
3年机电计划检修电器66项,机修278项,大小技改63项,大修70项。有的设备老化磨损严重,突发故障较多,而且大修增加,我们除每月26号检修外,还对存在问题较多的设备进行了大修更换。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尽量安排在高峰时段检修,在整个检修过程中,生料组织抢修比较好,领导始终在现场,检修时间短,组织得力。水泥车间最差,时间拖得最长,主要是领导思想观念不对头,指挥不得力,管理不到位,职工办事推三阻四,拖拉现象严重。机修管理差,配件废铁随处可见,管理力度不够,会议内容传达不畅,执行力不够。机电车间检查监督不到位,只知道一起抢修而忘了自己的身份,自己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在这里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生料车间机修、电工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好,师傅带徒弟带得好,该
车间只要停机,机、电人员都在检查保养设备。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设备故障低,电器设备事故少,电机烧坏最少,特别是电工班对工作认真负责,在班组挖潜增效,在三大车间收入最高,节约最多,班组团结可靠。
节能工作存在的不足
公司对节能工作非常重视,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比较完善,利用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节能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机构和制度尚未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尚不够细化,仍在着节约潜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定额考核不够细化,需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的体系建设,使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2、尽快完善对各工序及主要耗能设备的二级和三级计量仪表的配置,建立并完善细化产品能耗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分级考核,强化能源统计工作,完善各种能源消耗统计报表,细化对工序及产品的能耗考核。
3、加快对配电系统的电效改造,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重负荷运行的破碎机、风机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4、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对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5、车间自动化水平较低,大都采用人工操作,人工调节相关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对车间进行相关自动控制改造。
6、进一步提高职工节能意识,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加强对职工进行节能宣传与培训。
7、继续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一些先进技术。
8、规定、细化公司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规划落实,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9、进一步研究生产工艺配方加大矿化剂使用效率。
节能工作经验与体会
1、领导重视,科学决策
节能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公司制定了节能方针、节能目标,而且重大节能措施都是领导亲自抓,确保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2、注重培训、全员参与
节能管理培训是增强员工节能意识,提高节能技术的有效途径,公司对车间副主任以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节能法律法规培训,并进行考核。对重点耗能岗位员工和班组长进行节能知识培训,组织重点节能岗位员工进行节能比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激发了全员参与节能的热情。
恒昌建材公司将在国家各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借鉴各同行单位先进经验,结合公司实际,坚定不移地走节能减排之路,致力于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生产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以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四川省宜宾恒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6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能源的大量消耗,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改善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概况
1.1可再生能源资源种类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1.1.1水能
水能是人类最早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之一。水利发电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到2005年底,全世界水电总装机容量约为8.5亿kw。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水电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1.1.2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最原始的能源之一。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转换为优质能源,包括电力、燃气、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000万kw,主要集中在北欧和美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生物柴油年产量约为200万吨,主要集中在德国。沼气已是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地区已建设了大量沼气工程和分散的户用沼气池。
1.1.3太阳能
太阳能是利用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利用方式。光伏发电最初作为独立的分散电源使用,近年来并网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加快,市场容量已超过独立实用的分散光伏电源。
1.1.4风能
风能利用以风电为主,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近年来,并网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型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
1.1.5地热能
地热能利用包括发电和热能利用两种方式,技术均已比较成熟。到2005年底,全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900万kw,主要在美国、冰岛、意大利等国家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1.1.6海洋能
海洋能潮汐发电、波浪发电和洋流发电等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规模的主要是潮汐发电,全世界潮汐发电总装机容量约30万kw。
1.2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
水能開发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发达国家的水能开发基本上已经完成,发展中国家的水能开发是今后较长时间的一项重要可再生能源开发任务。
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包括发电、制气、供热和生产液体、固体燃料,将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近期光伏发电的主要是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并网发电和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独立供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提高太阳能供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像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发展。
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偏高,因此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有的比例,关键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依靠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概况
2.1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政策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国家政策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倾斜,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
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多元发展,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2005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技术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努力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
2.2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各种能源的实际出发,我国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总能源消费量15%;到2050年,我国煤炭、石油与水能的份额大体不变,约占40%、20%和6%;天然气与核能将会增加,天然气由3%增至10%,核能由约1%增至9%,剩余的15%差额要依赖于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等非水的可再生能源来解决。从电力供需方面看,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份额仍保持39%,气电份额略有增长,由2%增至5%,水电将由23%降至15%,核电则由增至11%,其余约30%的缺额约7亿kw,几乎要全部依靠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降低煤的份额和增大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的份额,将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全根.世界海洋能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J]. 能源工程. 1999(02)
[2]Wolfgang Palz,周鑫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地位[J]. 能源工程. 1997(01)
[3]张正敏,朱俊生.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中国能源. 1999(10)
[4]庞晓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为市场关注焦点[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4(12)
能源利用率 篇7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能源利用率还不到30%, 而日本、美国则分别达到了53%、60%。在国内, 大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1]。能源审计作为一种加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 排查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挖掘节能潜力, 寻找节能方向, 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献[2]根据机械工业的特点和用能环节, 提出了对机械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基本思路方法。文献[3]分别介绍了中美能源审计的现状, 对两国在能源审计的主体、对象、范围、标准、费用及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文献[4]、文献[5]针对供热系统及造纸企业能源审计过程的能源组成、用能环节、用能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虽然同为公共建筑, 但由于建筑功能和管理水平不同, 其耗能设备、能耗分布和能耗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6,7,8,9,10]。
本文结合多年各种工业企业及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经验, 对能源审计工作存在的共性及通用方法进行介绍, 并结合审计实践, 对能源审计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
1 能源审计的类型
能源审计作为一种加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辅助手段和方法, 可分为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和专项能源审计三种类型。
1.1 初步能源审计
可采用初步能源审计的对象一般比较简单, 只是要求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 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即可。其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 一般为1~2d, 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用能单位的主要建筑物情况、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管网系统、用水系统, 以及其他用能设备情况进行调查, 掌握用能单位的总体情况。
二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 了解用能单位的主要节能管理措施, 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 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的分析 (如供暖、空调、供配电、给排水等) , 若发现数据不合理, 就需要在全面审计时进行必要的测试, 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 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初步能源审计不但可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 还为下一步全面能源审计奠定了基础。
1.2 全面能源审计
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该方法要求用能单位有比较健全的计量设施, 或者在全面审计前安装必要的计量表, 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 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 进行用能单位的能源实物量平衡。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 寻找可行的节能项目, 提出节能技改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
1.3 专项能源审计
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 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称为专项能源审计。在初步能源审计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 查找出具体的能耗原因, 提出有效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 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 也可称为专项能源审计。
无论开展上述哪种类型的能源审计, 均要求能源审计小组应由熟悉节能法律标准、节能监测相关知识、财会、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组成, 确保能源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
2 能源审计形式
根据委托形式能源审计一般分为两种:
1) 受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形式。
省政府或地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的状况, 结合年度节能工作计划, 负责编制本省 (市) 、自治区或地方的能源审计年度计划, 下达给有关用能单位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实施。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政府监管能源审计。
2) 受用能单位委托的形式。
在用能单位领导部门认识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或在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基础上, 能源审计部门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审计协议 (或合同) , 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 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用能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 主动邀请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对其进行能源审计。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用能单位委托能源审计。
3 原理和内容
能源审计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 但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
物质和能量守恒, 是能源审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理, 是进行能源审计的重要工具。在获得被审计用能单位的资料后, 可以测算能源投入量、产品的产量, 可有助于理清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及其物质能源的流动去向, 帮助发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瓶颈所在。物质和能量守恒这种工具是对用能单位用能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手段, 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 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2) 核对电、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 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3) 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 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4) 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5) 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 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6) 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7) 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 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4 能源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能源审计的目的, 能源审计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审计期各种能耗数据、财务数据、产品产量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核实;对重点用能设备、用能环节、用能工序等用能状况、能耗水平的现场了解和测试;对审计单位在能源管理及各用能环节存在问题的查找和分析;针对能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能够提出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能源审计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能源计量器具不全, 主要是次级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计量器具不全, 加之能耗数据统计不完整、不规范, 造成基础数据不全, 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二是由于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配合不积极, 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和拖延;三是由于单位没有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 对能源审计的一些基本知识不了解, 缺乏专业知识, 造成填写的数据错误百出, 不符合要求, 给审计工作造成困难。
5 能源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1) 能源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能源审计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使用能单位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 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 挖掘节能潜力, 寻找节能方向。为用能单位带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 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比如通过对某啤酒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和重点耗能设备实测, 弄清了该企业审计期能源消耗的总量、组成、费用及占全部生产成本的比例, 发现在用电、用煤、用汽和用水等方面存在6项问题, 具有节电潜力116.82万kWh, 具有节煤潜力22724.3吨标准煤, 并根据发生电力、热力等损失的原因, 结合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案例,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可以产生经济效益3435.53万元, 还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93.90×103t 、SO2600.93t, 具有十分显著的环保效益。通过对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能源审计, 发现在烧结机余热、焦炉荒煤气余热、低压蒸汽系统平衡、燃气系统平衡、装炉煤含水率、燃烧技术、热交换器换热能力、钢管厂淬火炉燃烧技术、厂房、露天设施及道路照明光源、变压器型号、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等26个方面存在问题, 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根据估算, 如果能够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 每年可以节约各种能源折标煤32.48万t, 实现经济效益57916万元, 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799×103t 、SO25.20103t。通过对水泥企业、化工企业、造纸企业、玻璃企业、供热企业等单位开展能源审计, 也发现了在能源的购入、输送、转化和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企业进一步采取节能技改措施、提高用能水平, 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能源审计有利于加强能源管理, 使节能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
在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过程中, 也发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漏洞, 主要集中在计量器具不完善, 无法对主要产品、工序、车间等制定能耗定额和进行考核, 无法落实企业制定的有关能源管理制度, 也不利于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能源审计, 将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 并说明其重要性, 对于加强能源管理, 使节能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 结语
了解能源审计的形式、程序、内容、类型、原理、难点和重点等, 是做好能源审计工作和掌握能源审计报告编制方法的基础和关键;通过能源审计, 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 排查在能源购入、输送、转换和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挖掘节能潜力, 寻找节能方向, 提出节能技改措施, 从而为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技术支持。
摘要:从能源审计的形式、程序、内容、类型、原理等方面阐述了做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及掌握能源审计报告编制正确方法的关键;分析能源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个企业能源审计取得的实际节能效果, 证明做好能源审计对于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能源审计,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供热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分析[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2]李振清, 王婧, 王枞.工业企业能源审计实施方法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2, 25 (2) :10-12.
[3]周炯, 宋哲, 段茜, 等.中美能源审计的比较和分析[J].上海节能, 2012, 5:17-22.
[4]金光义.供热系统能源审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J].区域供热, 2012, (2) :35-43.
[5]刘欢, 尹宗齐, 刘文毅, 等.通过能源审计及碳盘查促进造纸工业低碳发展[J].造纸信息, 2012, (6) :20-26.
[6]季权, 俞近近.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的工作实践[J].上海城市发展, 2012, (6) :13-16.
[7]廖深瓶, 佘乾仲, 朱慧英, 等.广西国家机关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研究[J].建筑节能, 2012, (4) :45-47
[8]李慧敏, 朱佳.高校既有建筑能源审计及节能策略分析[J].建筑节能, 2012, 40 (1) :71-73.
[9]刘义军.商场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7 (3) :97-100.
[10]李玉云, 李海承, 杜然, 等.公共建筑能源消耗定额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 38 (3) :316-320.
[11]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浅析能源与利用 篇8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会加快, 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与日俱增。化石燃料的储备是有限的而且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因此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据观察、研究表明, 今天在地下已没有煤和石油在形成。化石燃料如此珍贵, 而人类又在毫无节制的使用,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可能是一两百年时间内化石燃料将会消耗殆尽。因此,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其中太阳能与核能因为成本低、利用效率高以及可再生而被广泛看好。
核能 (或称原子能) 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产生核能的方式有两种, 核聚变与核裂变。裂变早已经进入商用化的阶段, 而聚变由于过程的难以控制, 暂时还处于研发阶段。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核资源, 只要利用得到, 面临的能源问题可以充分解决。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 则是一种更为清洁的能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存在于自然之中, 可以被人类好好利用。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 如风能, 化学能, 水的势能等等。目前对太阳能的电池或者说太阳能吸收元件的研究进入了瓶颈, 提高吸收效率的同时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 这是解决利用太阳能的技术的当务之急。
1 全世界能源问题
1.1 经济发展使能源消耗量激增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 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过去30年来, 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如此之高的年增长率使得本就有限的资源储备日益捉襟见肘。2011年, 全球能源消费呈现了自1973年以来最大的增长量, 几乎各种能源的增长率都超出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1倍以上.截至2011年年底, 全球石油储量约为1.653万亿桶, 若按照现在全球每天非常非常保守0.8亿桶的消耗速度来看, 当前的世界石油储量可供全球消费54年[1]。
1.2 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 供略大于求, 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 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1.3 化石燃料仍是能源消费主体
化石燃料仍是目前能源消费的主体, 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6%。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石油占33.6%, 天然气占23.8%, 煤炭占29.6%, 核能占5.2%, 水电占6.5%, 可再生能源占1.3%。石油仍是最主要的能源, 但所占比重连续11年下降。天然气的比重在显著提高[2]。
天然气的发展引人注目, 非常规天然气堪称异军突起。截至2010年底, 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增至187.1万亿立方米, 同比增加5000亿立方米。
煤炭产量增长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2010年, 世界煤炭产量为72.73亿吨, 同比增长6.3%。其中, 中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达32.4亿吨, 占全球产量的48.3%;美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印度位居世界第三,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
水电和核能也实现了2004年以来的最大增长。2010年是自1990年以来平均降雨量最大的一年, 因此水电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全球水力发电量达到7.756亿吨油当量, 增幅为5.3%。核能实现了2%的增长。其中, 3/4的增长来自OECD国家, 法国核电增量位居全球第一, 增幅为4.4%。
生物能源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也有所发展。中国和美国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 两国贡献了全球风能增长的近70%。
2 未来能源的展望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高度发达, 经济生活的大力发展, 能源问题日益显现, 且必将伴随着人类文明持续存在。当前解决能源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我们能尽的努力分为两方面:一方面, 想方设法延长现有能源的使用时间-提高能源转化率;研发节能产品。另一方面, 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消耗殆尽的一天即将到来。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的措施。不然真会如一则故事说的那样:我的父亲使用骆驼作为交通工具, 儿子是飞机和汽车, 我的孙子又会再次使用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故事虽有夸张的成分, 但揭示的问题不容忽视。
个人觉得人类未来能源的结构是以核能为主, 太阳能与氢能为辅的情况。这三种能源的共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且都是清洁能源 (核聚变终会取代核裂变的) , 人类不仅可以大规模的使用, 而且没有后顾之忧, 不用担心会给环境带来危害。
核能为主是因为核能是高能量的燃料, 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050吨优质煤。氘和氚都是氢的同位素。1千克氘和氚燃料, 至少可燃以抵得上4千克铀料或l万吨优质煤燃料。正是如此, 核能才一定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电厂发电终会是利用核能, 来为千家万户以及工厂生产提供电, 取代化石燃料成为主导能源。
氢能储量丰富, 蕴藏在浩瀚的海洋之中, 若把海洋中的氢能提取出来, 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地球上矿物燃料的9000倍;适用范围广, 清洁无污染也是氢能的优点;获得渠道丰富, 可以通过电解水得到, 也可在海洋中开采。电解水获得的氢能比消耗的电能还要多, 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技术攻关。
太阳能以无成本无污染分布广而备受推崇, 但其局限性成为不可避免的缺点。因此也是一种辅助能源, 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 有望进一步被人类利用。
可以想象, 在不远的未来。经历了化石燃料枯竭之后。我们使用这三种能源并辅以地热能、风能等能源可以应付所有的需求。核能负责发电以及为军用设备例如潜艇、导弹提供动力。但是日常出行的汽车、飞机, 家里面烧菜做饭这是不适合用核能的, 不仅安全性是个问题, 而且也很难如此普及, 很难想象开着一辆小汽车还得装着一个核反应装置。所以我认为在这些方面氢能可以取代核能, 氢能热值高, 安全性好, 为汽车等提高动力, 为家用提供燃料都是不错的选择。汽车以氢为燃料, 既不会有尾气污染, 也比电池为燃料的汽车更有动力感, 自然可靠。太阳能则应用在各个领域, 充分利用它的无成本分布广的特点。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电、太阳能手机、太阳能助力车等均可以大力普及。因为太阳能时间地点的局限性, 使其只能成为一种辅助能源, 不过它的种种优点使得人类可以在日常领域 (即对连续性要求不强) 广泛应用,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能源, 并且方便实用。剩下的风能、地热能则是锦上添花, 普及率不会很广, 只能作为新能源的尝试与研究、在核能利用不了的时候作为储备能源使用。
综上所述, 未来的能源结构体系是以核能为主, 太阳能与氢能为辅, 风能、地热能等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魏一鸣.我国能源报告 (2006) :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能源利用率 篇9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屋面隔热材料、门窗、空调等设施, 这样所建造的房屋, 与没有采取节能措施的房屋相比, 在保证相同的室内舒适环境条件下, 它可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减少建筑能源消耗。
建筑节能理念,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日益破坏, 人与生存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所以此时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 并提出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这种向往自然, 渴望天然绿色环境, 回归自然的理念落实到建筑学中被称为“绿色建筑”, 其核心内容, 即为:以人为本,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节能减排, 强调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资源,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做到高效低耗,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并保护自然生态的和谐平衡, 需求适应于人类未来发展的整体建筑模式。
2 实施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城乡建筑围栏结构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差, 采用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与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的建筑节能要求相比, 差距越拉越大。我国已经编制了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都是在原有能耗基础上, 通过改善建筑围栏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以及提高设备和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做到节能50%, 按照标准建造的节能建筑, 不仅节约能源, 还提高了建筑热舒适性。这些标准都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技术论证, 是符合我国国情, 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 这只不过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第一步, 当前的问题是起步相当艰难, 尽管许多地方认真执行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标准, 仍有不少地区把这些标准当作耳旁风, 不予理会或敷衍应付了是, 如果这种现象不从根本上杜绝, 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就无从谈起。
这是当前建筑节能设计落实问题中的关键一步, 诚然,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有巨大潜力, 只要相关部门可以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 我国建筑的节能改造步伐必将日益推进。
3 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方法
3.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绿色建筑讲求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把人, 建筑, 城市, 自然环境看成一个有机增长, 互为依存的整体。充分利用自然光, 热, 风等能量, 有效利用底蕴能, 可再生等无毒环保材料, 对各种自然资源节约利用, 体现建筑学生态节能理念, 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道路。
3.2 严格实行建筑的节能设计
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日照、温度、湿度、噪音等因素直接构成建筑室内的物理环境, 是影响人类建筑室内环境健康性和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要考虑到节约常规能源并使用洁净能源。建筑物中大约50%的能耗是用于采暖, 供冷, 通风和照明, 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常规能源, 无疑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环保型和生态性。
利用先进高新技术手段和科技研制的保温墙体, 热反射玻璃, 吸热材料等新型材料具有许多优越性能, 如:节能节水材料和部件的充分应用, 都能得到节约常规能源的效果。
3.3 积极采用建筑节能材料, 重视节能的建筑设备产品的开发
各类建筑设备产品都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题下, 使额定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标。淘汰和改造能耗高的建筑设备, 产品。要吸收高新技术成果, 开发节能型建筑设备, 产品, 提高设备运行时的部分负荷下的能源利用率。在夏热冬冷地区, 尽快发展灵活高效的用户可调控的采暖和降温系统设备。
3.4 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
加速制定各项建筑节能标准, 逐步配套成为系列, 其中包括室内热环境标准, 能耗定额标准等基础标准;民用建筑采暖能耗检验方法, 空调能耗检测方法等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空调制冷机房等运行管理准则;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已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标准, 各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以及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及湿热环境设计标准等。
4 建筑节能理念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节能就意味着降低能源消耗。使人、建筑、经济和社会逐步达到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其对建筑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影响主要可以从鼓励合理应用现有自然资源;创新开发高新节能环保材料和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能源调控三方面来体现。只要我们广大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能够本着节约型发展理念, 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当地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同时着力于研究最新的环保节能材料;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的建筑节能指标, 就一定可以卓有成效地解决好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并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 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总论
节能与环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我国建筑界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 笔者希望谨以此文章与广大同仁共勉, 加快实现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步伐, 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 不能是一纸空谈, 它是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孜孜以求的。
摘要:建筑节能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也是人类建筑学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向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变的标志。在建筑学领域, 它的核心内容是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又要考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走可持续性和发展道路。本文笔者主要从节能低耗角度, 对建筑节能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 积极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 并更深层次探讨其对建筑学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丛德惠.建筑节能设计禁忌手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国家标准、GB50176-19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能源利用率 篇10
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时刻发生着变化。世界各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也开始调整各自的能源政策, 将新能源发展纳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能源作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物质保障, 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始终坚持把能源发展战略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位置, 将能源战略作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近年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能源消费也不断增长变化, 带来了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 能源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 能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国也面临着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严峻挑战。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 我国要抓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政策, 支持、促进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从而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
1 其他国家有效的能源政策及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1.1 美国能源政策及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21世纪以来, 美国在能源战略方面先后出台了多项能源政策。美国目前主要能源政策有:第一, 鼓励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比如推广使用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 以减少能源的消费量;第二, 鼓励新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要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强调充分利用本土能源, 有效减少对外依赖程度;第三, 政府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 对于相应的组织机构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 从而促进新型能源技术的研发, 达到有效减少能源使用成本的作用。
1.2 日本新能源政策及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 日本在其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比如及时跟踪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动态, 以太阳能发电为例,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太阳能发电量居全球第二;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开辟石油、天然气进口的新渠道, 加强与世界新能源大国的发展关系,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合作。另外, 日本在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乙醇制造技术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日本的能源政策不仅大大提高了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还满足了其自身经济增长需要。
2 我国能源发展及能源政策的建议及对策
2.1 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能源战略
21世纪以来, 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能源消耗不断增高, 阻碍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然而, 由于中国的能源储备并不充裕, 再加上能源的高消耗, 这就对国家新能源战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 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耗能高、产值低, 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 在新时期, 中国必须抓住时机, 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改变旧的能源结构,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新战略, 这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最重要的是转变传统的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以节能减排为目标, 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还要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强调能源安全, 增加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产业中的比重, 最终实现中国能源战略的转型。
2.2 在中美合作中寻求突破
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 中美合作愈加频繁, 我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 在中美合作中寻求能源政策的突破。但是, 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由于历史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虽然自奥巴马总统上台后, 中美双方多次实现了战略层面的对话, 但是中美双方互信基础还依然比较薄弱。但是, 总的来说, 近年来中美双方经济合作形势逐渐好转, 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 积极引进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有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改良自身的技术和设备, 并通过研究分析不断探求和开发适合我国的新能源技术, 提高清洁能源建造项目的国产化率。我国必须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减少技术引进, 进而提高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2.3 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为了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新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必须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首先, 扩大新能源税收政策的覆盖面积。新能源政策应该贯穿产业发展的投资、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在内的全过程当中, 要针对不同环节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其次, 制定合理的正向激励与反向限制相结合的新能源税收政策。比如利用低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企业部分税额的减免, 制定生态环境税, 以此来减少能源的消耗等。目前, 我国在反向限制方面的能源政策还有所缺失, 因此, 我国必须不断完善这两方面的政策建设, 才能实现新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4 鼓励能源科技创新
新能源产业对技术要求极高, 因此, 在国际市场上要想在新能源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防止被国际新能源市场淘汰。因此, 对于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来说,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竞争力还相对较小, 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创新还比较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想去甚远。因此, 我国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 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 并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进行新兴能源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自主研发, 提高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能源技术研发体系,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经济, 从而提高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竞争力。
3 小结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 我国要想充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必须联系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 结合国外先进的能源政策实施经验,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政策, 从而促进新能源的合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21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 能源问题也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 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能源政策, 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是新时期我国要解决能源问题中的关键。本文主要根据各国能源问题发展的实际情况, 探讨了国家能源政策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能源政策,新能源,开发,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春华.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探析[D].吉林大学, 2011.
[2]李文华.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 2013.
能源利用率 篇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内涵可以理解为: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广开致富渠道,解决农民的生计,使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宽裕的生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社区安宁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缓我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生态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对电、热、水等的需求,改善他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古代建筑物,无论是楼宇还是一般房屋,在设计和建设中都能考虑并充分利用自然光和气流条件,尽可能利用木材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使房屋经久耐用,其中体现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理念,仍然值得今天在新农村建设中借鉴。
1.1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具体实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相对突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增加群众的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人民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出售农作物秸秆,用于造纸、生产胶合板等建筑材料以及发电等;种植能源植物,如不少地区种植木薯用于生产乙醇,形成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3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用最小的经济成本解决边远地區的能源供应 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全国约有2万个村、700多万户、3000多万人还没有用上电。边远农村地区农牧民住得分散,流动性大,村庄和房屋使用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依靠常规能源供应满足他们的能源需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资金利用效率也不高;相反,发挥可再生能源利用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需要的投入较少,从而使发展的成果也能为农牧民所享受。
1.4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生物质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资源极其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吨,其中的一半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树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可获得量约9亿吨,1/3作为能源使用,折合2亿吨标准煤;畜禽养殖和生活废水也可以用来产生沼气。此外,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扩大,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巨大。
1.5减轻农村薪柴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靠传统的薪柴解决用能问题,约60%左右的农民直接燃烧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过度砍伐不仅导致部分地区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直接燃烧还污染室内外环境,农民身体健康。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利用农业、林业废弃物生产建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既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也可以保证农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2.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途径与对策
应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落实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1统筹规划,系统设计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居住环境、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存在很大差异。应将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物结构结合起来,将美观和实用结合起来,将专业化和多样化结合起来,最大可能地利用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将国家的大规模开发与农村分散利用结合起来,满足农牧民对电力、热水等的需求。
2.2要尽量减少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消耗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利用一切可再生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或在建筑物中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如增加速生林、竹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建设中尽可能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如煤矸石、粉煤灰等制造的新型建材,减少大量“吃”耕地的实心黏土砖等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使建筑材料中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达到最少。
2.3政策引导,加快发展 国家应增加对新农村建设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投入,解决农民的部分资金;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既能满足农民对能源的需求,又不增加农民的负担;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保障农民有能力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加强国内各部门计划之间的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利用国际合作途径,加以集成,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
2.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可再生能源 “四位一体”和“五配套”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好形式。所谓“四位一体”,就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在全封闭条件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一体化。简言之,就是建大棚利用太阳能养猪养鸡、种植蔬菜,以及人畜粪便作原料发酵生产沼气用于照明,沼渣作肥料又用于种植,既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所谓“五配套”模式,则是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的用水困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具体实现形式是: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卫生厕所,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还可以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2.5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现有技术产业化,特别是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成本,保证农民以较低的经济成本获得必需的生活能源。
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篇12
关键词:能源利用,现状分析,应对策略,能源利用率
从原始到现代, 人类的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改观, 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能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还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类支配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能源在为人类提供光和热的同时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 能源在现代社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 所以在这科技不断完善的社会,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已逐渐成为人们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能源开发及利用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能源的利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对能源进行无节制的开采, 用于满足自身利益, 最终将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目前, 能源短缺问题在许多国家中已经十分严重,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可将我国能源开发及利用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总结为六个方面, 分别为:
(一) 大能耗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以往的十五年里, 我国注重培养第三产业, 目的是减少产业的耗能, 但在实际情况中, 第三产业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 反而是第二产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极大程度增加了产业的能源消耗。相关数据显示, 在十年前, 我国大能耗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0%。
(二) 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实际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 与发达国家相比, 更是相差甚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 我国实际的能源总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三) 依赖传统的煤炭资源
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的煤炭总量达到了世界总消耗量的四成以上。过分依赖传统的煤炭资源, 不仅使我国各产业的能源利用率停滞不前, 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
(四) 能源的实际利用率较低
造成我国能源的实际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是技术, 通过优化和改进, 我国大型产业的能源总消耗量得到了显著的下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能源的实际利用率仍然过低;其二是对于能源需求较大的产业而言, 我国能耗的实际水平高出国际平均值的50%左右, 不会超过60%。
(五) 环境污染
从环境容量的角度考虑, 我国每一年就需要在大气中排放高达1200万吨的SO2。实际排放量更是超过这一数值。如今, 我国多地区面临着酸雨天气的影响, 全国范围仅三成城市会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六) 能源供应远远不够
虽然我国煤炭能源的实际消耗总量在世界中居首位, 但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 我国也不会达到如此高度。尽管如此, 从总体角度而言, 我国的一次能源供应还远远不够。
二、改善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一) 加大新型能源的研究力度
虽然我国的总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使我国能源工业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此, 还需加大新型能源的研究力度, 提出更为环保、高效的新型能源。电力作为主要的二次能源, 在发电的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 因此对发电方式进行研究, 在确保电力资源持续供应的前提下, 促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从而改善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提高能源利用率。
(1) 水力发电
在以往的六年中, 我国的水力发电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凭借5633×108KW·h的年总发电量, 在世界水力发电中占据领导位置。根据相关统计得知, 我国水力发电量占我国发电总量的16%左右, 逐渐成为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 我国水力发电相关的技术水平及设备配置都已经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在可再生资源中, 水力发电作为稳定性高、建设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新能源应在合理的情况下得到优先开发和利用。
(2) 风力发电
数据表明, 我国可开发的风力发电资源将超过3000GW大关, 但由于开发技术的不完善, 我国实际开发的风力发电资源仅为理想值的一半, 可见我国风力发电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风力发电对供电网络具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电力行业想要运用风力发电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装, 经济代价较大。在风力发电方面, 我国仍需加大研究力度, 尤其在电能的存储和直接使用等方面。
(3) 太阳能发电
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总发电量在世界中排名第三。在2010年, 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MW。虽然成绩显著, 但在实际情况中, 太阳能发电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 其水平与前几年相比并没有得到提升,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过高, 许多太阳能发电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有很多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出了十分先进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也起到了一定推动的作用, 但我国对该领域投入不足的现状已经持续多年, 仅靠技术的更新还无法使其发生质的变化。因此, 我国相关领域应提高对太阳能发电的重视程度, 从而建设一个完整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从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角度讲, 有效减少单晶硅的研究成本是推动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前提, 通过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强, 促使相关部门具备自主开发单晶硅材料的能力, 从而使太阳能发电得到全方位的推广和应用。
(二)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随着环境污染的越发严重, 及能源紧缺问题的不断普及, 世界各个国家均对可再生资源的研发和应用引起了高度重视, 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过去的时间里, 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都将化石类能源作为主体。数据显示, 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 世界总化石能源将占到总量的八成。因此, 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实际上就是实现与化石能源的有效配合, 根据能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的能源利用环境。另外, 应对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引起高度的重视, 将我国日趋成熟的电力行业与化工类行业进行充分的配合, 从而为我国能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可再生资源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对其特点进行充分了解, 从而将其使用在适宜的位置, 形成完善的能源供应系统, 使可再生能源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 可再生能源的合理运用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 为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应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情况将其与合适的产业一一对应。
三、总结
总之, 能源作为人们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利用率也是衡量我国发展发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我国能源利用的当前形势进行研究得知, 我国能源的利用及储备并不乐观, 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相关领域应加大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力度,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国欣.世界炼化一体化的新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 2011, 17 (5) :11-19.
[2]乔明, 石华信.世界原油供应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预测[J].国际石油经济, 2011, 17 (5) :20-27.
[3]刘显法.劣质重油改质、加工技术进展及展望[C]//第三届北京国际炼油技术进展交流会论文集, 2011, (11) :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