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

2025-01-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关于完善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精选2篇)

关于完善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 篇1

关于完善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

摘要: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很快引发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我国果断实施了包括结构性减税在内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作用,本文着重说明了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原因,介绍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内容,总结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金融危机 税制改革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很快引发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危机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我国由于外贸依存度较高(2008年达38%),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下滑,税收出现负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果断实施了包括结构性减税在内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原因

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减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一股潮流。尤其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竞相推出一系列减税方案,刺激本国需求和吸引外国资本向本国流动,以度过经济的“严冬”期。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主要是一下三方面的需要。

(一)兼顾企业与政府的需要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经营困难,急需政府帮助。各国的实践证明,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应对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减税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居民开支,增加企业与居民的收入,拉动经济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推动产业升级我国由于政绩工程的影响和地方利益的驱动,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产品,如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给予减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对节能减排产品给予减税和免税,有利于限制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改革税制的需要

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应依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税收制度。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企业和行业,给予税收优惠,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推动税制改革,完善税制内容,优化税制体系,更好地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目前施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包括减税和增税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减税为主,增税为辅。

(一)减税为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措施。主要有:

1.多次调整提高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为应对世界经济下滑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推动出口贸易,我国自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先后7次提高了纺织、服装、电子、机电等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税率。同时,还下调了部分能源资源产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的进口关税税率,调低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出口关税。2.减轻证券交易印花税负担。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家从2008年 4月 24 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 3‰下调为 1‰,从 2008 年 9月19日起,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

3.减轻个人税收负担。为适当减轻个人的税收负担,缩小法定标准与实际费用的差距,我国从2008 年 3月 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 16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决定从 2008 年 10月 9日起,对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和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4.实行增值税转型,降低增值税负担。为规范增值税制度,降低增值税负担,更好地发挥增值税中性税种的作用,国家决定从 2009年 1 月 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5.继续实施促进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进一步促进再就业,国家在落实原有鼓励再就业税收政策的同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再给予增值税、印花税等税收激励政策。

(二)增税为了优化税制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好地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国家在降低税负总水平的同时,也对某些产品适当增加了税收。

1.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减少浪费,从 2008年10月1日起,国家提高了硅藻土、玉石、磷矿石、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的资源税税率。

2.由于增值税转型,设备等有关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在降低企业增值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3.为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国务院决定从 2009年1月1日起停征养路费,改征成品油消费税,从而相应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税额。此外,还提高了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的税额。

4.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对废旧物资的管理,国家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中,提高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并取消了废旧物资回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5.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中,取消了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国家税务总局为配合有关部门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低或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

6.为限制对烟酒产品的消费,保护环境,提高健康水平,自2009年5 月1日和8月1日起国家先后调高了烟和酒的消费税税率。

三、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

1.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国家通过实施包括结构性减税政策在内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较快渡过了难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复苏。

2.促进了企业产品革新和产业升级。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不仅消除了重复征税以及税负不均的矛盾,而且由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缴纳的增值税款可以作为进项税款抵扣,对资源节约型企业是一种激励,有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减按 15% 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优化了产品和产业结构,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发展。

3.促进了就业。我国的小型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小型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型企业在税率上给予优惠;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原来工业企业的6%、商业企业的4% 统一降为3%,负担大幅下降。这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减少了社会矛盾,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4.促进了节能减排。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环保产品、节能产品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促进了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5.扩大了消费需求,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家给予家电下乡税收优惠,增加了农民的购买力,促进了产品的销售,拉动了生产的发展;给予房地产市场税收优惠,推动了房地产的消费。同时,提高出口退税率,实施鼓励进出口的税收政策,扩大了外需,促进了产品出口和外贸结构转型升级。

6 .促进了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逐步增长。2008 年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出现了 V 字型的变动曲线,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逐步增长已实现逐步增长。

总体来说,减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开始凸显,消费、投资逐步在复苏,出口降幅开始收窄,但对经济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二)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1.出口疲软。我国虽然为促进产品出口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逐步缩小退税率与征税率的差距,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出口贸易。但由于受国际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外贸出口仍存在许多困难,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经济回升,但基础不牢固。我国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减税和政府投资,民间投资还没有拉动起来,相当部分民间资本还在观望,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效益还不高,财政收入的增长更多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几点建议

当前在继续实行包括结构性减税在内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应围绕“增”、“减”和“收”、“支”做好文章,把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减税的着眼点放在刺激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上。为此,笔者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宣传,提高认识要让大家认识到,经济回暖,是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同样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要处理好“取”与“予”之间的关系,企业是税收之源,是税收之本,只有企业发展,才有税收增加。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这既是企业的要求,也是政府的需要。

(二)运用好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对现有的涉税法律法规特别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并向企业宣传,帮助企业理解、掌握和运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三)应及时调整或出台新的增加收入、刺激需求的税收政策如加快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改分类征收为分类综合征收,规范费用扣除制度,根据各地费用开支状况,实行幅度费用扣除标准。同时,减少级数,降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使个人所得税真正成为保护低收入者、适当照顾中等收入者、重点调节高收入者的杠杆。另外,应进一步改革增值税制,扩大征税范围,降低税率,基本税率应由 17% 调到 15%;应根据我国产品出口状况,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使一般产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应增加“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应适当提高捐赠的免税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的扣除率可提至15%,个人所得税可提至50%。

(四)出台拉动民间投资和扩大就业的税收政策目前,拉动民间投资的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因此,应规定允许外资投资的领域(如银行保险业、电信业等)也对国内民间投资开放,一视同仁。同时出台进一步扩大就业、放宽就业渠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吸收大学生、农民工、下岗工人就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税收优惠。

(五)制定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当前,应尽快推进不动产税制和资源税制改革,研究开征不动产税(物业税)和环保税。充分发挥税收调整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六)加大“费改税”力度,强化税收管理当前,由于收费无法可依,各项非税收入大行其道,以费代税、费挤税现象严重,纳税人苦不堪言,影响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国家应尽快立法规范费的征收,规范公共分配秩序,减轻纳税人负担;要把“费改税”纳入税制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减少或避免乱收费。同时,要健全税收征管制度,做到依法征收,依率计征,强化征管,减少流失。

五、结语

结构性减税政策意义重大,真正贯彻好、实施好、发挥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税制进一步优化、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杨卫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J].探索与研究,2010,(1)12-16 [2] 侯正华.何石安.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效果的宏观分析[J].中国税务,2009,(9)17-18 [3] 祝遵宏.张九如.结构性减税的税制思考[J].财政科学2011,(4)101-109 [4] 高培勇.2010:结构性减税要与税制改革相对接[J].税收征纳,2008,(02):4-6 [5] 杜薇.论结构性减税的措施与效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4):33-35 [6] 丁金环.金融危机后我国结构性减税的效果分析[J].中国商界,2010,(08):14-15 [7] 高培勇.2010:结构性减税要与税制改革相对接[J].税收征纳,2008,(02):4-6 [8] 汤贡亮.中国税收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426-428 [9] 罗红.后危机时代结构性减税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0,(05):91-92 [10] 安体富.结构性减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J].地方财政研究,2009,(03):4-8

关于完善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 篇2

摘要:基于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样本,本文运用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因素。研究发现,会计制度、税收征收方式、税收减免额会显著影响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就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以及减免税收会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本文的研究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实证支持,以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Ordinal模型 成本 投资 就业

一、文献综述

Michael(2001)对不同税种的扭曲性进行了区分,将所得税和财产税定义为扭曲性税种,消费税定义为非扭曲性税种,他认为前者降低了经济增长率,而后者没有此效应。在相关研究中,2004年John Creedy进一步证实了Michael的相关结论。Widmalm(2001)考察了1965-1990年23个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结果表明,税收总收入中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消费税则有促进经济增长的趋势,他认为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税率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人力资本的回报,从而扭曲了居民受教育决策,降低了经济增长率。Michael P.(2008)分析了OECD国家在公司税上展开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什么各个国家纷纷降低公司法定税率。通过建立包含跨国公司选择资本存量的有效边际税率(EMTR)和利润存放地的模型,他发现法定税率低的国家公司竞争力较强,资本利润率较高。David(2010)为了研究双重征税(公司层面和股东层面)对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融资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假设只对公司分配给股东的股利进行征税而没有其他税收的模型。研究发现,与传统观点不同,税收并没有替代效应,特别是在公司选择债务与权益融资之间没有影响,这引起了对某些利用“股利救济”来支持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的观点的质疑。S.Balzano(2011)建立了有关企业所得税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了意大利为了限制公司股权转移实行的双所得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双企业所得税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行双企业所得税的公司业绩要比没有实行的公司业绩要好。

在国内,张玲玲(2013)的研究显示,作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来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不仅在宏观上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在微观上还降低了企业税负、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绩效。申晓卫(2014)研究发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两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尚未公布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情况及其效果。过去两年对小微企业减免的税收总额为每年300亿元左右,减免额不到总税收的5%。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的调查,仅有30.27%的小微企业税负减少,大批小微企业税负并未减轻,60.18%的小微企业认为,企业的税负已经影响到企业经营。李文文(2013)认为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金融、财税、发展环境。其中财税方面重在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如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这些政策对解决小微企业税费过重、资金短缺有重要意义。李嘉明、乔天宝(2010)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优惠和增值税优惠政策都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更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大企业的规模,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税制结构是指对主体税种的选择以及主体税种与辅助税种的配合。税制改革,是对国家税制结构进行的变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范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协调国家税收与企业经营发展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几次比较重要的税制改革。1953年,国家对原有的工商税制进行了修订,建立了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收为特点的复合税制结构。199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大税种为主的流转税和以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为主的所得税为主体,结合辅助税种的综合税制结构。2008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结构性减税”,我国开始了以结构性减税为基调的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新一轮税制改革。结构性减税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目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在我国,小型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结构性减税政策中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如表1所示。

上述理论分析梳理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具体进程。目前“结构性减税”主导着我国的税制改革,而结构性减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小微企业。现今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上升,小微企业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行政费用(政府收取的费用,其中税费占较大比重)。熊鹭(2009)分析了2009年我国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提出此次结构性减税宏观上重在调结构、促投资和保出口,微观上主要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Eric Toder和Joseph Rosenberg(2010)研究了增值税取代工资税和公司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效果。增值税是对企业的增值额纳税,最终税负由消费者承担,可以减少重复纳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据调查估算,行政费用大约占到小微企业成本的5%-10%,结构性减税政策旨在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以使小微企业的利润增加。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结构性减税政策能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

企业投资是企业实际资本形成的经济活动过程,同时也是资金或所投入资源的耗费过程。小微企业资源匮乏、设备简陋,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投资,实现自我的更新换代。Devereux和Griffith(1998)研究证明了税收通过边际有效税率影响投资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我国学者王苍峰运用我国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实证模型,也验证了税收减免政策明显地促进了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结构性减税政策中增值税改革通过设备采购进项税可抵扣的方式提高了小微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并且所得税优惠使企业有更多的盈余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结构性减税政策能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为突出。陈萌(2014)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就业的机理,运用税收调查和减免税调查的企业数据资源,从需求层建立模型框架,对整体减税、分税种减税如何影响就业进行实证研究,证明整体减免税对就业有正向的拉动作用。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社会90%以上的劳动人口,但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等问题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结构性减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对内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能增加小微企业的就业量。另外,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就业有较强的吸纳效应,资本密集型企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较弱。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结构性减税政策能提高小微企业的就业量,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尤为明显。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研究的调查样本来自于湖南省各地区的小微企业。由于受到多种研究条件的限制很难对湖南省整个样本总体进行调查,我们小组最终选择了6个地区的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组成员实地发放问卷以及代发问卷等方式,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02份问卷,在剔除逻辑错误、数据缺失等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85%,有效率为80%。

(二)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由于难以获得小微企业在成本、投资以及就业方面的具体数据,用以反映减税额对小微企业影响的数据只能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在分析离散选择问题时概率模型(Logistic、Probit和Tobit)是理想的估计方法,对于因变量离散数值大于两类的,研究时须采用多元概率模型。考虑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各取值存在较强的排序关系,因此采用有序逻辑模型来分析结构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变量选取如表2所示。

基于前文假设及变量选取,设定模型(1)、模型(2)和模型(3):

被解释变量Costi、Investmenti、Employmenti分别表示第i个被调查企业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其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影响。

(三)描述性统计和变量定义。首先对样本总体进行统计,具体样本数据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大部分是私营企业,数量占到94.8%,这也和我国小微企业中私营个体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经济状况相契合。调查对象所属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数量占到80.2%,这两个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小型资本能在这两个行业快速流转。调查对象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500万元以下,数量占到72.2%,由于不同行业划分小微企业的标准不同,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注册资本大部分集中于500万元以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

(四)实证分析。

1.平行线检验和模型拟合的结果。应用Ordinal回归模型首先要通过平行线检验。若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p>0.05说明平行假设成立,若p<0.05则假设不成立。本文中三个模型均通过了平行线检验,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最终模型与只含有常数项的无效模型相比,-2LogLikelihood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显著(p=0.00,p<0.05),说明至少有一个变量系数不为0,三个模型都有意义。此处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三个拟合优度指标Pearson和Deviance都大于0.05,说明最终模型是对测量数据的良好拟合。三个模型的三种伪R2值(即CoxandSnell,Nagelkerke和McFadden决定系数,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越高)都大于0,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可以接受。

2.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由于Ordinal回归在SAS和SPSS中模型的表达式具有差异性,在解释模型回归结果时应特别注意分类预测变量前的“-”表明该变量与工作意愿的较小分值相联系,若计算EXP(-β),也即累计几率比OR(Ratio of the Odds),能显示变量与参照类相比选择较小分值的几率。

影响小微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模型中Ordinal回归结果基本支持双变量的关系,经Wald检验,被调查对象所处行业对其成本和投资没有显著影响(p1=0.041,p2=0.067),其余预测变量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在统计上均达到显著水平。

对小微企业的会计制度而言,在三个模型中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就业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两种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在结构性减税实施过程中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征收方式而言,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相比于定额征收更有利于在结构性减税过程中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模型(1)中调查对象三年减税额大于20万元累计几率比OR值为0.16,表明当其他变量恒定时,减税额大于20万元对降低成本的影响是减税额为0的0.16倍。根据其他减税额的OR值可以看出,减税额大于0更可能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1。模型(2)中调查对象三年减税额大于20万元累计几率比OR值为0.82,表明当其他变量恒定时,减税额大于20万元对增加投资的影响是减税额为0的0.82倍。根据其他减税额的OR值可以看出,减税额大于0更可能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2。模型(3)中调查对象三年减税额大于20万元累计几率比OR值为0.30,表明当其他变量恒定时,减税额大于20万元对增加就业的影响是减税额为0的0.30倍。根据其他减税额的OR值可以看出,减税额大于0更可能增加小微企业的就业量,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并且结构性减税期间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的可能性是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0.81倍(OR=0.81,95%CI),验证了本文假设3。

关于“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展开讨论,猜想减税额、小微企业的利润额以及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等因素一起交叉影响小微企业主对成本、投资以及就业量的预期值,本文由于研究条件所限未能作进一步分析。

四、结论

本文以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为样本,运用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小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征收方式是影响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和就业量的因素,更为完善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征收方式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这说明制定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更是长期有效的。第二,小微企业的减税额对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和就业量产生显著影响。减税额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利润,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使小微企业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对自身进行更新改造,进而拉动小微企业的就业量。本文的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S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小学细菌课件下一篇:小学生以怒为话题的作文300字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