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壮语汉语借词语义分析

2024-09-14

三乡壮语汉语借词语义分析(共4篇)

三乡壮语汉语借词语义分析 篇1

在汉语长期影响下,壮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是壮族人民和汉族人民语言接触、交流和融合的产物,经过长期的`使用成为壮语总词汇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三乡壮语汉语借词的语义进行考察分析,将汉语借词的词义与汉语对应词的词义进行对比,从对比的结果归纳出汉语借词与汉语对应词的语义对应关系.

作 者:罗朝英 作者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2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1关键词:三乡壮语 汉语借词 语义对应关系

三乡壮语汉语借词语义分析 篇2

一、语义情况比较说明

(一)比较材料说明

壮语材料:本文用于比较的三乡壮语里的汉语借词,主要是单音节词或单音节成词语素,下面统称为汉语借词。

汉语材料:来自于《汉语大词典》的与三乡壮语汉语借词相对应的汉语词。《汉语大词典》某些字的义项多达30个。但因篇幅所限,每个字最多只列举10个义项,少于10个的列尽。

在此选择《汉语大词典》作为比较对象,是因为该词典是目前世界上收录汉语词汇数量最多的大型语文词典。共收词370000多条,其中单字23000多条,复词347426条,共计5000余万字。它广泛收集先秦至当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词汇材料,包括古今词语、俗语、成语、典故及古籍著作中进入一般词语范围和比较常见的百科词语等,为当今规模最大、信息最多的汉语工具书,凡在其他词典中无法查到的语词条目,在其中大体都能查到。该词典释义着重从语义演变过程加以阐述,义项完备,源流并重,对研究汉语、探究文史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选择《汉语大词典》作为比较对象,更能考察三乡壮语汉语借词语义的发展变化情况。

由于三乡壮语很多汉语借词主要来自于当地的汉语方言,因此还要参照当地的汉语方言词典《南宁平话词典》(覃远雄1997)和《广州方言词典》(白宛如1995)。

(二)比较方法说明

“拿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三种情况:一种就是彼此不同,第二种情况是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有彼无或此无比有。”吕叔湘先生的观点给了笔者很大提示。汉语借词的语义和汉语词的语义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笔者通过义项对比的方法来研究三乡壮语汉语借词的语义变化情况,分析的重点放在汉语借词与对应汉语词的语义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并初步归纳出两者的语义对应关系。

二、三乡壮语里汉语借词的语义情况

笔者将三乡壮语里汉语借词和对应汉语词做了全面的对比,分析两者意义的异同关系,发现两者语义对应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况:(参照曹广衢的比较方法,以A、B、C、D等字母表示各义项,相同的义项用同一字母表示,不同义项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因篇幅问题,下面每一类仅以4个例子为证。)

(一)A:A,指两者的义项全对应。

1. 义项一致,使用范围也相同。

湴:汉:深泥、烂泥。

壮:(pua:m21)深泥、烂泥。

箸:汉:筷子。

壮:(si21)筷子。

擤:汉:按住鼻孔出气,借以排出鼻涕。

壮:(laŋ213)按住鼻孔出气,借以排出鼻涕。

拃:汉:①张开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②量词。表示张开的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间的距离。

壮:(tsa:p213)与汉义同。

2. 义项相同,但壮语义项使用范围发生变化。

舵:汉:船上或飞行器上用以控制方向的装置,语义使用范围较小。

壮:(thɔ33)船上用以控制方向的装置。

懵:汉:①昏昧无知;糊涂。②不明。

壮(mɔŋ55)糊涂、不明,语义使用范围较小。

炮:汉:①火炮。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②爆竹。③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作炮。

壮:(pha:u213)①火炮。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②爆竹。③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作炮,后引申为炸山,词性为动词。如:(phau213do:i53)炮山,即炸山。语义使用范围较大。

鉎:汉:金属所生的锈。

壮:(leŋ213)专指铁锈,语义使用范围较小。

(二)AB:A,指两者的义项部分相同,余下的汉语词的义项在汉语借词中没有。

1. 对应的义项,使用范围相同。

轭:汉:①牛马拉物件时驾在脖子上的器具。②谓用轭驾在牛马颈上。③束缚,管辖;统治。

壮:(?εk213)牛马拉物件时驾在脖子上的器具。

贱:汉:①价格低。②地位低下。③指技艺或品质低下。④地位低下的人。⑤使其地位低下。⑥轻视;鄙视。⑦废弃。⑧谦词。用称有关自己的事。

壮:(sin21)价格低。

耐:汉:①忍受。②引申为容忍。③禁得起。④胜任。⑤适宜;相称。⑥愿意;宁愿。⑦挨,拖延。⑧方言,久。

壮:(nua:i21)久,如:(lεu33lau53lεu33nua:i21,tha53kε513o33)看书看耐,眼疼哦。(看书看久了,眼睛疼。)

齐:汉:①整齐;平齐。②引申指物体平直或两者表面相平。③指思想或行动一致;同心协力。④正;正常。⑤相同;一样。⑥犹如;好像。⑦齐备;齐全。一齐;都。⑧召集;集合。⑨陈列;并排。⑩方言:完成,结束,了事。

壮:(suai33)①整齐;平齐。②指思想或行动一致;同心协力。③齐备;齐全。④一齐;都。⑤完成;结束:了事。如:(thiŋ21?eŋ55suai33lo33)电影放完了。(电影齐咯。)

2. 对应的义项,壮语的使用范围发生变化。

罇:汉:①古代盛酒的器物②酒。

壮:(tsɔ:n53)①泛指一般的瓶子,无论什么质地材料都可以,可包括瓶子、壶、罐子等。语义使用范围扩大。②量词。

春:汉:①春季;春天。②年;岁。③指草木生长;花开放。常喻生机。④情欲;春情。⑤春色;喜色。⑥北斗指向东方为春,故以春指代东方。

壮:(san53①春季,春天;还泛指季节,语义使用范围扩大。如:(mai53thit33an53san53,mai53 pɔ:k213 tei55 tsɔŋ53 pha:k55nai55)不是(量词)季节,不种得种菜这。(不是这个季节,中不了这种菜。)

铳:汉:①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管形火器。②用火器射击。③金属制的打眼器具。参见“銃子”。

壮:(sɔŋ213)仅指土制的火枪,语义使用范围缩小。

油:汉:①指动物的脂肪和植物或矿物中炼出来的脂质物。②用油涂饰。③被油弄污、弄坏。④贪吃。

壮:(jou33)仅指植物油,语义使用范围缩小。

(三)A:AB:指两者的义项部分相同,余下的汉语借词的义项在汉语词中没有。

队:汉:①集体的编制单位。②指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③行列。④量词。用于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壮:(thui21)①集体的编制单位。②指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③行列。④量词。用于成群成列的人或物。⑤同伴。如:(jam21tui21pai33faŋ33)和同伴去玩。(和队去玩。)

蛳:汉:螺蛳,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

壮:(lai53)①螺蛳。②蚌。③蜗牛。如:(bei21phak21tu55tik33lai53kɔn53suai33lo55菜叶被蜗牛吃完了。(叶菜都被蛳吃齐咯。)

医:汉:①治病的人。②治病,医疗。③医术;医学。

壮:(ji53)①治病的人。②治病,医疗。③医术;医学。④药。如:(pai33si53mut53ji53ma53)去买些药回来。(去买些药回来。)

毡:汉:羊毛或其它动物毛经湿、热、压力等作用,缩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可用作铺垫及制作御寒物品、鞋帽料等。

壮:(tsin53)①毡。②毯子。如:(au53phun33 tsin53tau55hɔm213)拿张毯子来盖。(拿(量词)毡来盖。)

(四)AB:AC,指两者的义项部分相同,余下的义项无法对应。

喊:汉:①大声呼叫。②召请;呼唤。③品味;口味。

壮:(hεm213)①大声呼叫。②召请;呼唤。③称谓是,称为。④吩咐。⑤动物叫。如:(an53 jɔ:k21 man33□iaŋ21 hεm213)他的名字叫什么?((量词)名他怎么喊?)

(hεm213 man233 pai33 kuk33)吩咐他去做。(喊他去做。)(thu33 kai213 hεm213o55,la:n33lɔŋ21o55)鸡叫了,天亮了。((量词)鸡喊哦,家亮哦。)

焊:汉:①用熔化的金属把金属工件连接起来,或用熔化的金属修补金属器物。引申为物体黏合在一起。②使物干燥。

壮:(ha:m21)①用熔化的金属把金属工件连接起来,或用熔化的金属修补金属器物。引申为物体黏合在一起。②镶牙。如:ha:m21fan33。

紧:汉:①缠丝急。见《说文·臤部》。与“鬆”相对。②收束;紧缩。③指经济不宽裕。④急促;迫切。⑤很;甚。⑥猛烈;激急;快速。⑦紧要;重要。⑧坚实,牢固。⑨距离近;密接无间。⑩方言:正在。

壮:(ka:n55①缠丝急。②急促;迫切。③快速。④紧要;重要。⑤很;甚。⑥正在。⑦着急。如:(muŋ33thai55kan55,man33lɔ55ma53la:n33)你别紧,他知道回家。(你别着急,他知道回家。)

伤:汉:①创伤。②特指创伤之浅者。③伤害,损害。④中伤,诋毁。⑤妨碍。⑥忧思,悲伤。⑦哀悼,哀怜。⑧丧祭。⑨嫌,失之于。

壮:(lia:ŋ53①创伤。②伤害,损害。③心疼,可惜。如:(thu33 lik33 thik33 tap33hɔ55,ma33 man33 than53 la:ŋ53 kan55 o55)(量词)孩子挨打苦,妈他见伤紧哦。(孩子挨打得那样厉害,他妈妈非常心疼。)

(phak55 seŋ21 la:i53,lia:ŋ53 o33)菜剩多,伤哦。(菜剩多了,可惜哦。)

(五)A:B:指两者的义项完全不同。

钏:汉:臂镯的古称。

壮:(kɔ:n21)手镯。

话:汉:①善言;话语。②话题。③指说唱的故事。④指代不便明说的人或事物。犹言东西。⑤告喻;告诉。⑥谈说;谈论。

壮:(wa21)①劝。②责骂。③警告。如:(pai33 wa21 man33,man33 tu55 ji55 tai55)去劝他,他都还哭。(去话他,他都还哭。)

(man33 tu21□iaŋ21 lo55,thai55 wa21 man33o)他都那样了,别骂他了。(他都那样咯,别话他哦。)

(kou33 wa21 muŋ33 thai55pai33,tu55mai53theŋ213)我警告你别去,都不听。(我话你别去,都不听。)

亭:汉:①古代边境岗亭。②秦汉时乡以下、里以上的行政机构。③秦汉亭所设的供旅客宿食的处所。后指驿亭。④亭子。设在路旁或园林、风景名胜等处供来往之人休息和赏景的小形建筑物。⑤公平处理。⑥调和;均衡。⑦直。⑧为直立貌。⑨正。

壮:(thia:ŋ33)田地里用茅草盖的用来遮太阳、躲雨的棚子。如:(ka:m55 lei21 mei33 an53 thia:ŋ33 ni33)地边有个棚子。(旁地有(量词)亭呢。)

(六)

在前五大类语义对应关系中,有部分汉语借词的情况比较特殊,即同一个汉语借词,在三乡壮语中存在不同的语音形式,不同的语音形式分担不同的语义,在此将这部分较为特殊的汉语借词另归为一大类。

拂:(pat55/fat55/fa:t21汉:①随击随过;掠击。斫。②擦拭;掸除。引申为除去;排除。③拂子,拂尘。④掠过;轻轻擦过或飘动。⑤振动;动;挥动。⑥提携;照拂。⑦展开;舒展。⑧逆;违背。⑨提起,撩起。参见“拂衣”。⑩脱粒用的农具。后称连枷。

壮“拂”有三个语音形式:

(1)(pat55)①摇动;摆动。②擦拭;掸除。如:(pat55thia:ŋ53)摆尾。(pat55lau55)摇头。(pat55mut33buan53pai33)把尘土拍干净。(掸除些尘土去。)

(2)(fat55)甩。如:(pak55lɔi213seŋ21lo22,ki213tei55fat55 mut33nam55pai33)菜洗净咯,记得拂(量词)水去。(菜洗干净了,记得把水甩干净。)

(3)(fa:t21)抽打,打谷把成把的谷子猛摔在地上。如:(au53 mai55 pin53 tau53 fa:t21 man33)要木鞭来拂他。(拿鞭子来抽打他。)

(pai33?u33 thua:ŋ33fa:t21kau55)去晒谷场拂谷子。(去晒谷场打谷。)

姑:(kɔ53/ku53)汉:①丈夫的母亲。婆婆。②父亲的姊妹;姑母。③丈夫的姊妹。参见“姑嫂”。④妇女的通称。⑤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如:尼姑、道姑、三姑六婆。⑥姑且;暂且。

壮:“姑”有两个语音形式:①(kɔ53)专指新郎、女婿,如(kɔ53jε33)姑爷(即女婿)。②(ku53)亲属称谓,父之妹。

客:(ha:k213/hεk213)汉:①来宾,宾客。可特指上客,贵宾。②谓以客礼对待。③对人的客气称呼。④指朋友。⑤新王朝对旧王朝后人的称呼。⑥门客,寄食于贵族豪门的人。⑦旅客;顾客。⑧指佃户,庄客。⑨指他国或外地人在本国或本地做官者。⑩古代指战争中入侵的一方或指战争中防守的一方。

壮:“客”有两个语音形式:(1)(hεk213)来宾,宾客。可特指上客,贵宾。②谓以客礼对待。(2)(ha:k213)官,如:(kuk33ha:k213)做官。

角:(ko:k213/ka:k33)汉:①牛、羊、鹿等兽类头顶或吻前突生的坚硬骨状物。②形状像兽角的东西。腹足类等动物的触角。③形状像兽角的东西。④额骨。俗称额角。⑤隅,角落。⑥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用具。⑦量词。牛一头称一角。⑧量词。面积单位。古代一角为四分之一亩。⑩我国辅币名。俗称“毛”。

壮“角”有两个语音形式:(1)(kɔ:k213) I牛、羊、鹿等兽类头顶或吻前突生的坚硬骨状物。一般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有防御、进攻等作用。如:(kɔ:k213wa:i33)牛角。Ⅱ太阳穴处。如:(kɔ:k213lau55)头角(太阳穴)。Ⅲ隅,角落。如(kɔ:k213la:n33)屋角。

(2)(ka:k55)I我国货币名。如:(ka:k55)一角钱。Ⅱ植物名称:如:八角(pa:t55ka:k55、豆角(thu21ka:k55)。

咸:(kem33/kam33)汉:①皆;都。②同;共。③和睦;同心。④普遍;全面。⑤毕;终结。⑥六十四卦之一。⑦感应。⑧“鹹”的简化字,像盐那样的味道。

壮:“咸”有两个语音形式:

①(kem33)像盐那样的味道。如:(mut33 phak55nai55thɔŋ53 tei55 kem33 lo55)(量词)菜这煮得咸咯。(这些菜煮得咸了。)

②(kam33)意义为“苦”,进一步引申为“恨”。如:(mut33 ji53 nai55 kam33 tha:i53)(量词)药这咸死。(这些药苦得要死。)

(kou33 kam33 tseŋ213 man33 kan55)我咸正他紧。(我真恨他极了。)

三、结语

汉语借词进入壮语后,在语义上的“整合”服从“为我所用”的原则。从以上的语义对应情况分析来看,有些语义是原封不动地使用原义,有些语义根据本民族表达的需要,对原有语义作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使之与汉语对应词的意义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即既有对应,又有变异。语义的变异包括语义的转移、扩大、缩小。通过以上分析,初步归纳出三乡壮语汉语借词与汉语对应词语义对应关系为:

1.汉语借词语义与汉语对应词语义完全相同。这类汉语借词主要是A:A类的第一小类里的借词,其中以名词居多,有少数几个动词。此类借词的数量不多,借入的时间较早。由于借入的时间较早,很多汉语借词语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两者的语义部分对应,汉语借词部分语义发生变异。变异的情况有以下几类:

(1)汉语借词语义转移。部分新增义项,为语义转移后产生,例如A:AB、AB:AC类的部分汉语借词。

(2)汉语借词语义扩大。语义的扩大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保留部分原汉语对应词的部分义项,而部分新增义项是由于语义的扩大产生的;一种是同一义项壮语语义的使用范围较大。主要出现在A:A类的第二小类,A:AB的第二小类,AB:A、AB:AC的部分借词。

(3)汉语借词语义缩小。语义的缩小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汉语对应词比较,汉语借词义项减少,如AB:A全部借词,以及AB:AC的部分借词;一种是同一义项,汉语借词语义的使用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A:A类的第二小类,A:AB的第二小类,AB:A、AB:AC的部分借词。

3.汉语借词语义与汉语对应词语义不相同,主要出现在A:B类的借词。究其原因,是由于汉语借词语义发生了转移。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2]覃远雄.南宁平话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

[5]张均如,梁敏等著.壮语方言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5.

[7]李锦芳.壮语汉借词的词义河语法意义变异[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8]曹广衢.壮侗语中汉语借词的词义及其类别[J].语言研究,1998,(1).

[9]欧阳觉亚.两广粤方言与壮语的种种关系[J].民族语文,1995,(6).

[10]陈保亚.从语言接触看历史比较语言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1]罗美珍.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接触[J].语言研究,2000,(3).

汉语借词对壮语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汉语借词;壮语;影响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超1700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壮语是他们的主要交际用语。

壮族和汉族长期杂居,两族人民往来频繁,壮、汉语之间的接触历史悠久。语言之间的接触势必会带来语言影响,语言影响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其中词汇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壮语和汉语方言长期接触与影响的过程中,因汉语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壮语深受汉语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壮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对壮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分而述之。

一、影响结果

(一)汉语借词丰富了壮语的词汇系统

壮语直接从汉语吸收了一批借词,丰富了自身的词汇系统,表现在:

1.复音词增多

壮、汉混合词的出现和以全借方式吸收过来的汉语复音词直接丰富了壮语的词汇系统。

2.同义词增多

吸收汉语借词前,壮语中已经有相应的固有词,吸收汉语借词后,就出现了汉语借词、壮语本语词共存的现象,虽然它们在具体使用时会因说话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同义词的增多直接丰富了壮语词汇系统。

(二)汉语借词对壮语构词方式的影响

汉语借词不仅直接丰富了壮语的词汇系统,同时还对壮语的构词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1.构词语素的兼容

对汉语借词,壮语的吸收态度是兼容的,既不排斥外来词,更不轻易放弃本语词,而是巧妙地让这两者同时为本民族的交际服务。表现在:汉语借词吸收进壮语后,不仅能以独立的词的身份参与到语言交际中,同时还能作为构词语素参与构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壮语本语词和借词构成异词同音现象。这些同音词作为构词语素,和其他语素一道构成语义不同的复音词;二是壮语本语词和借词构成同词异音形式,这些读音形式不同的同义词,有的可以作为同义语素,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复音词。

2.结构上的吸收

壮语和汉语在构词上的最大不同是,前者是“中心语+修饰语素”,后者是“修饰语素+中心语”。受汉语借词影响,壮语中部分修饰式复合词的结构方式出现了“中心语+修饰语素”和“修饰语素+中心语”并存的现象。具体是:混合词按照壮语的方式组合,全借词则保留汉语的组合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语+修饰语素”仍然是壮语偏正结构主要的构词方式,因为不管是汉语全借词还是壮、汉混合词,只要是汉语借词或壮语固有词作修饰成分的都放在中心语后面,只有那些整体借入的汉语双音节、多音节新借词才按照汉语习惯,将修饰语素放于中心语之后。这不难看出,壮族虽然以兼容的态度接受汉语借词,但始终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本民族语言的结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使它们更符合本民族的表达习惯。

(三)出现语言竞争

早期,壮族都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那时的壮语主要用于族内交际,词汇量相对较少。后来,汉人南迁,他们在生产、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和汉族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为了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田阳壮语逐渐从汉语中吸收了很多壮语所没有的语词,这样,本语词和借词共存于壮语中。一般的,一个概念一般只需一个形式,如果很多词都以多种形式出现,那势必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壮语中壮、汉语表达同一概念的现象必然出现语言竞争。壮、汉语竞争的结果有:

1.壮语本语词和汉语借词共存共用,两者成为同义词

壮语和汉语借词虽然造成一种概念几种形式的局面,但由于不同的形式因使用群体和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得以共存共用。

这种本语词和借词共存共用的局面并不稳定,一般来讲,老人多使用本语词,年纪轻的、有一定教育或是长期在外做事的多用汉语借词,所以,可以预期的是,部分借词现在虽然暂时和本语词共存共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在还使用本语词的老人的相继离开,借词的使用频率将会占优势。

2.汉语借词取代壮语本语词,壮语本语词消亡

共存共用是壮、汉语言竞争胜负未定前的暂时状态,经过一番较量后,能长期共存共用的只可能是极少数,更多的是一个得以保留,另一个自然消亡。汉语因其代表着先进的经济、文化,在和壮语接触与影响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因此部分汉语借词吸收进壮语后逐渐取代壮语本语词。

(四)出现语言兼用

语言兼用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是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另一种语言。壮语受汉语方言影响的结果就是出现语言兼用,即壮族兼用汉语。

我们知道,不同民族的语言,它的功能是不对等的。在壮、汉民族发生接触后,因汉族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壮族只使用自己的母语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自然地,在和汉语接触的过程中壮族就兼用汉语来弥补母语的不足。壮族兼用汉语,从兼用语使用的范围看,大多属局部型双语。即壮族只有一部分人兼用汉语,绝大多数人还是使用母语交际;从程度上看,大多属半熟练型。除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能较流利地兼用外,绝大多数壮族人只能简单地用汉语进行对话,还不能自如的使用汉语交际。

壮族兼用汉语交际,这也是语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壮族的经济、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时单使用自己的母语势必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自然地,就会在语言接触中兼用汉语,语言兼用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少数民族语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的一大趋势所决定的。

二、影响特点与规律

(一)从时间上看,属长期影响

据历史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汉人就大举南迁,汉人的到来开始了两族人民之间的往来,语言的相互接触与影响也随之开始。可见,壮、汉两族间的交往及语言的接触,古已有之并延续至今

(二)从影响的层次上看,呈不均衡性

从时间上看,新中国成立前,汉语对壮语的影响力度相对较弱,范围相对较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汉语影响壮语范围之广,力度之深,渗透力之强,实属前所未有;今后,这种影响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从地理上看,越是靠近县城、交通越便利的地方,壮语受影响的程度就越深;从年龄上看,年纪越轻使用借词的数量越多,妇女、儿童和老人较少;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受教育程度越高,表达时使用借词的频率就越高。

(三)影响的途径

汉语影响壮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影响,也称“口语型”影响。即在民族交往融合的过程中,壮、汉语词自然接触,前者从后者借入语词来丰富自己。二是间接影响,也称“书面型”影响。即通过书面翻译借入。一般先是一小部分人在书面语中使用,然后再扩大到较多人群。新中国成立后,壮族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壮文,但目前所有的学校均采用汉语教学,加上这几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些都使得汉语对壮语语词的影响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进一步加深。

(四)从程度上看,属较浅程度级影响

到目前为止,壮语受汉语影响面最大的就是词语的借用,但整体来讲,壮语核心词在语言接触下受汉语的影响较小。壮语核心词中汉语借词虽占有一定的数量,但其比例明显偏低,总的来说属较浅程度级影响。

可见,从语言的开放程度看,壮语属“开放型语言”,具有很强的借用能力,能够通过吸收其汉语成分来丰富自己,弥补了自身所缺乏的词语;同时又在本语词的基础上,通过汉语借词构出新词,大大地丰富了自身的词汇系统。但到目前为止,汉语对壮语影响面最大的就是词语的借用,这影响还只是一种“量”上的影响,还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壮语的内部结构特点。

三、影响趋势

(一)影响将持续

壮语受汉语影响的历史悠久,在这过程中,汉语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这除了语言的自身因素外,也和国家这几年大力普及普通话的相关政策有关;壮语发展到今天,从汉语吸收过来的词语日益增多,特别是有关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词术语几乎全部借自汉语,就是一些生活用品的名称和某些动词、形容词等也都是直接从汉语借入。可以预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这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汉语借词进入壮语,壮族群众双语程度会日益加深,年轻一代普遍成为双语人。可见,壮语受汉语影响的局面将持续。

(二)壮语不会发生质变

那么,是否会有那么一天,壮语内部结构受汉语影响而发生质变呢?理性地说,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1.壮语在使用人口上有优势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语是壮族的主要交际用语,有着庞大的使用群体,这是壮语得以生存延续下去的根本保证。它可以保持语言结构的稳定性。要知道,一种语言,它的本质并不是词汇部分,而是语言的内部结构特点,词汇成分的改变还不足以动摇语言的基础。在统计中,我们并没有见到壮语词法结构因受汉语影响而发生的巨大变化。倒是有相当多进入壮语口语的汉语词汇接受壮语语法机制的改造。壮语从汉语借入大量的借词,这只是量变,壮语本身的本质特点和语言功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壮语还没有发生质变,因而也不会全部被“汉化”。

2.壮族人的生活

壮族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这些文化基础增加了他们在各种场合使用母语的信心,这也增强了壮语的竞争能力。

3.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影响人们对语言的选择,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因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导致语言态度的不同。在壮族聚居地,部分壮族兼用汉语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母语,他们不以说汉语为荣,更不以说壮语为很土的事,这表明了他们对自己母语的热爱。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可以预测,短时间内壮语不会因汉语影响而发生质变。

(三)壮语的使用功能有可能发生变化

目前,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壮语仍然是主要的交际用语,也是有活力的语言,但城市化是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城市大多由多民族组成,每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城市化进程势必会引起语言功能的变化,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市区壮语的使用功能有可能变得衰弱。

参考文献:

[1]张均如,梁敏,郑贻青,等.壮语方言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2]陈小燕.多族群语言的接触与交融:贺州本地话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 篇4

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英汉语言的相互接触,现代汉语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英语借词大量涌现,对现代汉语构词法产生极大的`影响,使汉语构词发生了变异.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英语对现代汉语构词方面的影响.

作 者:谢佳宾 张哲 XIE Jia-bin ZHANG Zhe  作者单位:谢佳宾,XIE Jia-bin(湖南文理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常德,415000)

张哲,ZHANG Zhe(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130012)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0(6)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借词   现代汉语   构词法  

上一篇:海洋活动安全责任书下一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材选编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