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2024-09-10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共12篇)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1

摘要:语境歧义是指因不同的语境引起的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一种语言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则被称为歧义。歧义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积极作用, 是指在言语表达中巧妙地利用歧义, 无论是同音词、多义词和多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还是句法歧义, 都可以具有含蓄、凝练、曲折、生动的表达效果, 能使听者感到饶有风趣, 余味无穷。另一种是消极作用, 是指从表达的角度说, 有歧义的语句容易引起误解, 使交际受阻, 甚至给表达者带来麻烦;从理解的角度说, 容易背离表达者的原意, 使认识走样, 给理解带来偏差。

关键词:汉语教学,语境,歧义

语境可分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两种。显性语境指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有影响的、可以把握的具体因素, 包括时间、地点、目的、对象以及具体的上下文等。隐性语境指, 对交际有影响的隐含的因素, 包括交际双方的预设、双方具有的背景知识以及交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 下面分别讨论这两种语境与歧义的关系。

一、显性语境与歧义

歧义的产生是由于一种语言表达式可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由此可见, 歧义是从动态的理解上去看的。歧义之所以成为歧义, 就是因为人们在动态的理解上发生了分歧。从外部条件来说, 正是一定的时间、地点、对象、上下文等显性语境容纳了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 从而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合理的语用解释。例如:

阿凡提的故事中, 阿凡提为大阿訇理发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阿訇, 你要眉毛吗?”

“当然要, 这还用问!”阿訇说。

“好!你要我就给你!”阿凡提说, 飕飕几刀, 就把阿訇的两道眉毛刮下来, 递到他手中。

“阿訇, 胡子要吗?”阿凡提又问。

“不要, 不要!”大阿訇连忙说。

“好, 你不要就不要!”阿凡提说着又飕飕几刀, 刮下阿訇的胡子, 扔在地上。

故事中的大阿訇理发从不付钱, 所以阿凡提要报复, 手段是通过“要”字歧义来设置理解上的误区, 大阿訇果然中计。

由此可见, 因显性语境影响而产生的歧义, 或者是因为上下文语境制约不够, 或者是因为语境提供了两个话题而造成的。

二、隐性语境与歧义

隐性语境与歧义, 它包括交际双方的预设、双方具有的背景知识以及交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隐性语境往往比显性语境更容易造成歧义。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描写审判阿Q时的对话:

“你从实招来罢, 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 沉静的清楚的说。

“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 这才断断续续的说。

“那么, 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假洋鬼子不准我!”

“胡说!此刻说, 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那里?”

“什么?……”

“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

这里, 阿Q所说的“我本来要……来……投……”这句话被老头子歧解为“投案”, 与预设和背景知识等隐性语境密切相关。在老头子看来, 审讯的大堂上犯人必须“从实招来”, 犯人的每一句话都是口供。这是老头子的背景知识。而阿Q愚昧无知, 不具备这个背景知识, 还以为大堂上也可以像在未庄那样随便。于是“糊里糊涂的想了一通”, “断断续续的”说出那句没头没脑的话来, 殊不知便成了犯罪的供词。再从双方的预设看, 阿Q以为要他招造反之事, 便想到了“投革命党”, 而老头子的预设却是:阿Q参与了抢劫, 要来投案。因为背景知识和预设都出现了矛盾, 歧义才得以产生。

虽然语境歧义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交际者往往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停顿、语言环境以及对歧义语言现象作出词语、句式上的增换、变换这样一些方法来消除歧义。

歧义一般是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消除的,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者一定的生活环境里, ??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是很少的”。语境分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书面语一般只能依靠上下文语境消除歧义。例如: (1) (我们俩) 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2) (我只能) 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一个半知识分子”有歧义, 但在例 (1) 中, 受到“我们俩”的语义制约后, 只能理解为“一个半知识分子”, 而在例 (2) 中, 受到“我”的语义制约, 只能理解为“一个半知识分子”。

情境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 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 时间处所, 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这些都对说话的内容起到了限制作用, 避免了歧义的发生。例如, 在动物园狮子笼跟前说“shīzi”人们只会理解成“狮子”, 而在翻检内衣时说“shīzi”, 便会理解成“虱子”。再如, 在饭店里, 一位顾客落座后对服务员说:“我要炒肉丝”。很明显, 这句话中的“炒肉丝”是一道菜, 服务员决不会误解为他要去炒肉丝。

语境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它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语境歧义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更具体而生动地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关系, 以便更好的学习运用现代汉语, 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2

【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类型和划分成分的方法。

2、能正确划分各类句子成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类句子成分的构成及认定 难点:正确划分句子成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2、指出下列短语属于哪类短语:

好得很 去了几趟 非常高兴 工人农民 爱祖国 发射成功 极其清楚

明天星期六 慢一点儿 一扇神奇的大门

二、新授: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如:张师傅修机器。

(二)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1、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符号:主语 == 谓语---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即句子主干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叶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三)分析句子主干 主语、谓语、宾语。

1、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形容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例如:(1)今 天 晚 上 ‖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1)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短语)谓语

2、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短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这跟主语的构成材料正好相反。用做谓语中心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中心,因此认准谓语中心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就十分重要。(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高碑店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主语 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主语 谓语(形容词+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臣本布衣

鲁迅‖浙江绍兴人。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主语 谓语(名词)她 ‖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3、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玫 瑰 花,给 你 紫 红 的,给 她 粉 红 的。

近宾 远宾近宾 远宾近宾 远宾(2)动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2、课堂小结: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 + “干 什么” 例: 杨亚 ‖ 写 字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例: 猫 ‖捉鱼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以上三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句子的主干。

(四)分析句子枝叶 定语、状语、补语

例: 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1)(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2)[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3)(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4)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1、定语:在名词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次,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

(1)村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2)风平浪静的港湾里停泊着许多船。

(3)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吸引力世界各地的游客(4)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2、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在句子里状语主要由副词充当,还可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及其他一些短语充当。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例如:(1)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2)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3)[午后],天很闷,风很小。(4)她的身上[净]是水。(5)我们[在教室]学习

3、补语:在动词性谓语后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例如:(1)这个字写〈错〉了。(2)她哭〈红〉了双眼。(3)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4)心里痛快〈极〉了。(5)这几天真是烦〈透〉了。(6)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小结:句子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

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标示符号一般是:(定)→主 +[状]→谓←<补> +(定)→宾

三、课堂练习:找出句子的主干,划分句子成分

(1)她的身体很健康。

(2)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

(3)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4)她像雕像一般伫立在山顶。知识的迁移运用

用找主干法分析病句成分残缺及搭配不当

(一)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a.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b.由于她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c.当他经过住院治疗回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d.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暗中更换主语导致

a.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

b.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的路线跑完全程。c.张海迪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3.主语的修饰语过长,忘记了中心词,导致主语残缺。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理想,都是不恰当的。

(二)谓语残缺

1.首句话说半截,只说主语,缺谓语,后边就另起炉灶,写另一完整的句子,也称中途易辙。

a.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b.炊事员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购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三)宾语残缺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记者从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获悉:国家已安排专项经费一亿元,加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技攻关和相应研究。

(四)搭配不当

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3、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附:初中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仲永》

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下册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状语后置 2 马之千里者 《马说》 定语后置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状语后置 4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状语后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状语后置 6 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宾语前置 7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宾语前置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状语后置 9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宾语前置

10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1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九年级上 受地于先王 《唐雎不辱使命》 状语后置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状语后置 3 休祲降于天 《唐雎不辱使命》 状语后置 4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状语后置 5 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状语后置 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状语后置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状语后置 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状语后置 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状语后置 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状语后置 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 状语后置 12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状语后置 九年级下册 宋何罪之有? 《公输》 宾语前置 2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状语后置 3 此为何若人 《公输》 宾语前置 4 起于鲁 《公输》 状语后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状语后置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状语后置 7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状语后置

8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状语后置 9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故事二则 状语后置

10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庄子》故事二则 状语后置 11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 《庄子》故事二则 状语后置 12何以战 《曹刿论战》 宾语前置 13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3

关键词:数词 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作为一套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学者罗常培也曾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中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而词汇作为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积淀着各民族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反映各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等的一面镜子。数词作为汉语词汇中的重要一类,在最初产生之时主要被用来计数,表示数目和次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其神秘的色彩,汉语数词积淀的文化内涵就越来越丰富,并逐渐形成了数词文化。人们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数词,包括出现在成语、惯用语等中的数词,有的表示精确的计数,如“一日三餐”中的“一”就表示“一天”,有的表示模糊的虚指数目,如“三思而行”中的“三”表示“多次”而不确指三次,而有的所表示的含义与数目完全无关,如“三七”表示一种药材,“胡说八道”中的“八”,应该理解为“白”。也就是说,汉语中的数词不仅包含着精确义,而且具有模糊的虚指义,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而我们知道,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心理及宗教信仰,包含着文化内涵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词汇不易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所以说,汉语词汇中的数词及嵌套着汉语数词的成语、俗语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学习中的难点,这就需要我们对汉语数词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梳理。

文章选取汉语数词中的“七”为代表,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试着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词教学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

在对汉语数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对本文的分析范围做一个说明。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给出的数词定义为“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语,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常用来表示数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到十、百、千、万等,可分为系数次和位数词,序数词常用来表示次序,其前面往往有“初”“第”等词语,当然汉语中也有直接用基数词表示次序的,如“五组”指的就是“第五小组”,数词也常常和量词搭配,组成数量短语。本文所分析的数词,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只由数词组合而成,不包含其他成分的词语,如“三三两两、七七八八”,另一类是包含有数词的成语、俗语、惯用语等熟语,如“三长两短、七上八下、五颜六色”等。

数词在最初出现之时,是被用来计数的,科学性较强,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使得数词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富,愈发具有神秘色彩。数词“一”到“十”都具有神秘性,数词“七”也不例外,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也就是说数词“七”虽是个阳数,但也包含有阴数的特性。学者们经过考据,认为这是由于早期在甲骨文的书写中,“七”和“十”写法一样,二者是相同的,而“十”是阴数,所以“七”兼具阴阳,可兆吉、可兆凶。数词“七”也被视为是象征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极数,是宗教中的圣数,我国传统中有“正月初七为人日”的说法,其他国家民族的创世神话中亦可找到“七”的影子,可以说数词“七”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一种跨文化的现象。数词“七”既已被视为极数、圣数,兼具阴阳,所以也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传统中有许多用“七”称说的事物,如儒家典籍《七经》,音乐中有“七音”,颜色有“七色”,等等。此外,由于闻一多先生的称说,数词“七”也被视为多数,汉语词汇中许多含有“七”的词语都具有多的含义。数词“七”表现的文化含义,我们大体上可以梳理如下:

1.表示确指的数目义,如“七律、七绝、七色、七窍、七巧板、七弦琴、七情六欲、三魂七魄”等。这些词语都包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的数词“七”都是确指的,“七律”指的是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五十六个字的律诗,“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感。我们应该注意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上述词语的含义。

2.表示虚指“多、杂乱”的含义,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颠八倒、七嘴八舌、七手八脚、乌七八糟、零七碎八、七大姑八大姨”等。由于数词“七”“八”的不对等,所以二者出现在一个结构里,就会给人杂乱的感觉,上述例子中数词“七”所具有的数目义已虚化,整个词语具有贬义色彩。

综上,数词“七”作为极数、圣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用“七”来称说、代表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汉语中甚至有用“七尺之躯”来代指男儿的说法。数词“七”具有表示确指的数目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组合,“七”的数目义不断虚化,出现在词语中来表示对“多”的强调,表示“杂乱”之义。“七”毕竟是一个奇数,加之人们丧葬仪式等原因,有些地方对于“七”是很避讳的。

二、对外汉语数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词承载着文化,反映着人类的数理概念及思维方式,汉语中的数词也不例外,汉民族几乎给每个数词都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数词的运用也反映着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的数词教学时,就不单单是教授数词的读法、写法,更要注意传授数词本身蕴含的文化内容,使学习者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恰当地使用汉语数词。根据上文进行的数词文化内涵分析,我们认为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词教学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对外汉语数词教学要注意分级、分类

上文我们在对数词“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具体分析时,都指出了汉语数词中有一部分保留着数词本身的确指数目意义,比如“七律”“七绝”,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解和学习这些数词就相对容易,我们也可以采用对译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另外一些汉语数词,其中的数词仍表示确指数目义,但整个词语表示的意义与汉文化密切相关,比如“七情六欲”中的“七”。对于这些汉语数词表示的数目义,第二语言学习者很好明白,他们之所以对整个词语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数词所缩略的具体内容,当然,不熟悉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同样不会真正明白上述词语的含义。那么对于这些数词的教学,我们自己首先要真正明白词语的含义,其次要注意给学生教授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是课堂上,亦可以是在课下,甚至可以举办相应的数词文化讲座,帮助二语学习者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学好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数词。除了仅表示数目义的数词和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数词,汉语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意义虚化的数词,如“一见如故”中的“一”表示“初次”,“三番五次”中的“三、五”虚指“多”,“七上八下”中的“七、八”表示“杂乱”。对于这些词语教学,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注意分析数词的结构和意义,并且教给学生相应的分析方法,注意提供数词使用的环境,让学生在具体使用中明白其含义。

综上,汉语中的数词有很多,汉语数词蕴含的文化意义也很丰富。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的数词教学时,要注意对汉语数词进行分类、归纳,按照“仅表示准确数目义、表示数目义+传统文化、数目意义虚化”这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并且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适时调整。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有很多,且各具特色,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会选用不同的教学法。根据对汉语数词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数词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法:

1.翻译法——可用于教授仅包含数目意义的数词,通过对译,帮助学习者认识和记忆汉语数词表达。

2.穿插法——可用于教授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数词,可在教学中穿插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习者熟悉中华文化,理解数词含义。

3.交际法——可用于教授数目意义虚化的数词,设定交际情境,帮助学习者体会数词的具体用法,培养敏感度,学会运用。

4.认知法——可用于教授具有格式意义的数词,如“千X万X”“七X八X”一类具有框架的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语块意识,积累和运用数词。

除过以上所举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对外汉语数词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直接法等方法。其实,“法无定法”,在对外汉语数词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教学法要根据教授内容以及其他条件进行调整,为行之有效地进行汉语数词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词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承载和反映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符号,汉语数词也同样如此,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反映着汉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外汉语数词教学就是汉文化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深入透彻地分析汉语数词蕴含的文化内涵,注意数词教学的分级和分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好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汉语数词的意义,进而能够运用数词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德鑫.数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陈绂.浅析嵌有数字的成语——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5]靳蕾蕾.浅谈含数字的成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1,(8).

[6]马思周.论数词虚化[J].语文研究,1999,(3).

[7]王纯.中国的数字文化[J].晋图学刊,2002,(1).

[8]徐梁峰.中西方数字文化内涵比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

[9]张清常.汉语的15个数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

[10]贾欣.汉文化中数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数词教学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王娟.对外汉语数字词教学[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4

1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是我校化学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及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定量、定性及结构分析,并进一步了解当今仪器发展前沿。该课程是对仪器分析课程的进一步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其以后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这几年课堂教学的心得,我们分析了现代仪器分析教学的现状。目前没有非常合适的现代仪器分析教材,现有的教材大多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科学与学科的发展,大多内容是学生在仪器分析课程上学过的内容,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内容过分重视理论内容,没有相应的实验操作配套。教学方法与方式陈旧,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学生互动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足。另外课程考评方式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现状,结合现代仪器分析的进展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前沿性: 改进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更能够面向学生未来的实践需求; 改善了考核方式,更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发挥本课程在学科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设想

2.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是现有教材内容的改革。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反映科技发展前沿的科学,其内容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因此没有合适的教材使用,我们可以自编教材。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查阅大量书籍与文献,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发展前沿,去除仪器分析课程中学习过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现代仪器分析发展的最新成就,特别是要增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一些现时热点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如: 疾病检测,环境保护,能源问题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代仪器分析发展前沿,意识到现代仪器分析对我们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二是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与实验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若只注重理论学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不够深入,只有实验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才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现代仪器分析。

2.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改革教学方式。我们可以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课外调研法和问题讨论法等,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当中,真正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一些简单的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备课和讲授的乐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不同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分析测试中心,让学生真正地接触这些现代分析仪器,学习这些仪器的原理,操作及应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仪器分析方法。而对于学校没有的仪器,可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现代仪器分析的原理及应用,另外我们可以与大型企业,质检机构等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现场观摩和亲身感受现代仪器分析在我们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采用多位专业教师协作授课的方式。现代仪器分析涉及的仪器较多,授课教师可能会对某些现代仪器分析存在知识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点,可以采用多位专业教师协作授课方式,各个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授课,这样可以很好的弥补一些教师专业缺陷,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四是利用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由于普通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插播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视频来吸引学习的注意力。课后,可以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现代聊天工具如QQ群,微信群对每一次课程的内容进行大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 3 课程考评方式的改革

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如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课后作业、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和课程汇报等方式。

在平时成绩考核中,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是主要的考核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生就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考核模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上交作业的质量进行评分。这种方式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写作能力的同时还验收了教学效果,并为下节课程学习做好提前预习,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吸收课堂内容。另外这门课程的考试不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而是采用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及课程汇报等方式。在试卷中要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问答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各种技能来给出最合适的答案。这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压力,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毛病,还能让学生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课程论文和课程汇报的考核方式下,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就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阐述,并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后,综合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实验课情况和试卷分数或者课程论文和课程汇报分数给出最后的总分作为结业标准。其中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共占15% ,课后作业占20% ,实验占15% ,试卷成绩占40% ,学生的出勤情况占10% 。与传统的考评方式相比,这种考评方式更能全面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课程内容必须不断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加强现代仪器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强化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

摘要: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背景,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出发,探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当前面临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考评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教材等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丰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考评方式,全面评价教学效果。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型高校,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设想

参考文献

[1]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2]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3]张洪亮,邹蕊,汪尚兵.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116-117.

[4]邓建新.《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南方医学教育,2013(3):17-19.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5

翻转课堂是一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家或在课外通过观看任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知识提升和深化的场所。

翻转课堂教学法“使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对常规教学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进行‘翻转’,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由此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授课内容先期制作成教学视频,布置给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度观看上述教学视频,而通过将常规教学内容翻转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翻转课堂为教师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互动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观看视频后产生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扩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二、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访谈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目前常州工学院的在校学生是否了解?如果在常州工学院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级一班全体学生进行随机访谈。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翻转课堂教学法,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一教学法。所以在访谈开始之前,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下面我们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的访谈实录,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情况和可接受程度。

第一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法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可是我对翻转课堂很感兴趣,但是我担心把课堂交给学生会使场面混乱。

问:你愿意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学习吗?答:我很愿意尝试,我觉得这样一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会有提高的,但是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最好由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否则光由学生讲,其他人都不会太认真听的。

第二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但很有兴趣,也很担心,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适合我们。

问:你愿意尝试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汉语教学吗?答:何尝不可,不试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呢?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会吧,因为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且更乐于去探寻、去了解。

第三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了解……我对翻转课堂很感兴趣。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使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去进行自己的实验项目研究,更加注重自我学习。我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问:作为学生你觉得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吧?答:可行。目前网络如此发达,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知识,而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如果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的。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我认为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查找不同的知识,加强自我研究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为日后学习积累更深厚的知识作好了准备。

第四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但对翻转课堂比较感兴趣,因为通过网络教学,不仅方便了课上教学,而且就好比吃自助餐,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也存在对新的授课方式的新鲜感,我很好奇。

问:你愿意尝试接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吗?答:愿意,但不宜长期实践,我担心长期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不佳。

问:作为学生你觉得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吗?答:不太可行。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传统的课堂更适合,虽然翻转课堂很方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学习,但对于我们“九零后”来说,习惯了在教室里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模式,一旦改成网络的授课方式,多数人没有那么强的自觉性去独立学习,很容易变成用网络来做其他的事情,如聊天,看视频等。

从以上选取的几例有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翻转课堂并不太了解,当学生被问及“你了解翻转课堂吗”时,只有一位学生回答“了解”,而从她的进一步回答中可以看出,她的了解也有失偏颇。而在美国,翻转课堂的使用已是屡见不鲜,“从起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开始从中小学教育领域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很多美国大学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到不同专业的大学教学中”。

三、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Classroom)在国内外受到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但目前我校大多数学生还不了解这一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列出访谈的数据:访谈中一共有四个访谈问题,我们分别称为问题1、问题2等等。

在全班35位同学中,愿意接受访谈的一共有21位學生。我们把同学们的回答归为三种情况:回答是肯定性的,如:了解、感兴趣、愿意、可行等;回答是否定性的,如:不了解、不太感兴趣、不愿意、不可行等;回答态度不明、模棱两可,或者回答“不一定、看情况”等。

在回答问题1时,21位被访谈的学生中有20位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了解”,比例高达95.2%,由此可见,我校的学生目前对翻转课堂并不了解。

在回答问题2时,有17位学生给出了肯定性回答,比例达80.9%;只有1位同学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4.8%;另有3位同学回答态度不明确,占总人数的14.3%。

在回答问题3时,接受访谈的学生全都给出了肯定性的回答。

在回答问题4时,有17位同学给出了肯定性回答“可行”,比例高达80.9%;有2位同学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可行”,占总人数的9.5%;另有2位同学没有做出正面回答,态度不明朗,占总人数的9.5%。

从以上选取的有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和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出,目前常州工学院高达95%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不太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80%以上的学生却对这个不了解的教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回答“你愿意尝试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吗?”这一问题时,肯定性的回答已经达到100%,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和接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但也有近10%的同学对这一教学法的运用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

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分析 篇6

关键词:小学汉语;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89-01

引言

在教学汉语知识时,如何提高汉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汉语教师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需要在汉语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发现汉语独有的魅力。本文主要围绕着汉语教学展开,具体分析见下几点,希望给其他的老师也能带来一些帮助。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展开教学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疆小学汉语课堂教学当中,因为汉语作为第二学习语言,很多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比较低。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汉语课堂的教学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水平,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作为导向,展开教学效果不错。一方面,为了降低学习汉语的难度,教师可以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结合双语进行教学,让小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感。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把汉语教学的内容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们,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教学当中去学习相关的汉语,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收获一定的乐趣。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活汉语课堂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汉字本身结构比较复杂,数量比较多,语序和维吾尔族语言的语序还有所不同,再加上在这里又缺少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因此,一提起学汉语,很多小学生都觉得较为枯燥无味,有抵触的心理。但是,汉语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科目之一。因为汉语既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而且人文性还比较强,和日常生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灵活地使用一些手段,比如说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录音录像、简笔画;或者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猜谜语的形式开展多样化且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模式等,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汉语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去学习汉语。例如,在探究《燕子妈妈笑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再适当地配上优美的音乐,然后再以讲故事的形式对新课进行导入,小朋友们也都能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探究一些新的知识。

三、多为学生创造汉语交流的机会

维吾尔族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说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汉语知识,但是在课外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对于学习汉语是很不利的。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要适当地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的交际当中也要多使用汉语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尽量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尽量让学生都能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另外,现阶段的中小学一般都是双语学校,教师也可以借助双语班和汉语班学生结对子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水平的。

四、善于与学生交流

汉语教师只有把教学当做心灵的交流,才能让学生的汉语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汉语时,除了要传递一些信息、发展认知外,既要有较强的主观感情成份,同时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能得出,教师一个和蔼的神情,期待的目光以及适当的手势等,都能够满足学生模仿心里的需求,学生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来对待老师,这样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是很有好处的。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举止言谈都要大方有度,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动态,并且再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加以表情或者是手势动作。这样,也更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尽管说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靠习得,但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对他们来说毕竟还是第二种语言,外界的因素加上学生自身的因素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一些汉语言知识外,而且还要使得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外,同时也要重视培养与保持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因为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对语言学习兴趣的保持的。此外,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双语教育的理论知识,要充分利用正迁移的优势把汉语言的魅力呈现给学生,此外,也要把学生母语的积极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汉语低效产生的原因,鼓励学生主动去克服困难,进而再养成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在教学汉语言知识时,要教会学生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要想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汉语的态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汉语的目的:在教学时也要规范汉语教学,适当进行创新,让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发现汉语的魅力,进而喜欢上汉语。

参考文献:

[1]洪琳.浅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22~24.

[2]曹遴凌.感悟新课标,落实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3]周海英,景萍.针对小学汉语教师汉语学习策略教学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6:32-35.

[4]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目标、困难及其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5]黄东林,汉语拼音拼写初探[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

[6]张砾月 云南教育报刊社 云南教育2010年9月上旬第25期19頁《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偏误分析 篇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偏误是指违背了目标语的规则的一种语言形式。以中介语理论的观点来看, 引起偏误的因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交叉影响, 会使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于汉语规律所作出不正确归纳和推论, 从而产生一种既不属于母语, 也不是汉语的语言系统, 称之为中介语。

通常先学的信息, 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来的学习。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时候, 当他们的母语和汉语的语言形式一样时, 则更容易理解汉语的意思, 例如英语中的单词重音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其单词含义, 所以学生就很能理解汉语声调的重要意义。但是当两种语言的形式不一样时则容易诱发偏误, 例如学习者会受到英语的影响, 会直接翻译一些语句, 造成语序出现问题。

例如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将“Our classroom is very big and clean”转化成汉语时会翻译成“我们的教室很大和干净”, 将“and”直接翻译成“和”从而导致了连词的误用。以及将“I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直接翻译成“我去学校昨天”。以上这两种情况都违背了汉语的语言规则, 造成对汉语的理解偏差。

一、偏误研究的意义

偏误研究对汉语教学有促进作用。偏误分析的研究便于对偏误的纠正以及找到引发偏误的原因并对其作出解释, 在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更方便他们对语法规则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研究的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导, 减少他们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此外, 偏误的研究还有利于大纲以及教材的编制, 对逐步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偏误的研究可以深化汉语的学习研究。可以在教学中收集学生学习汉语出现的偏误的同时, 根据实际环境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为教学过程中消除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提供有利帮助。

偏误的研究还能推动汉语的本体研究,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以自身的视点, 在合语法的现象中找到偏误的问题所在, 并促进了理论方法和程序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

总之, 偏误的研究与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偏误的分类

在国内, 将偏误分为:语义偏误、语篇偏误和语用偏误。

(一) 语义偏误

语义偏误是由于说话者没有准确表达自己意图而引起的偏误。如说话者想说“这双鞋大一点”结果说成了“这双鞋有点大”;本身“这双鞋有点大”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却没有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思。

(二) 语篇偏误

语篇偏误是由于违背语篇衔接原则而引起的偏误。如:“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问题, 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从语篇衔接上看, 应该将“但”改成“而”, 这句话只看后一句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跟上文衔接起来, 连词和代词的误代问题就体现出来了。由此可知, 语篇越长, 后边句子中衔接成分所承接的可能性就越多, 偏误的认定越困难。

(三) 语用偏误

语用偏误是说话者说出了跟听话人、说话人身份、地位、两者关系不相符的话而引起的偏误。如:“你几岁了?”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如果听话人是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被问人是成年人, 尤其是年长的人, 那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没有顾及被问人的年龄, 违背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以英语为母语的初级汉语学习者为例进行语音偏误分析

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二语习得水平的判定标准, 最首要的就是语音掌握的好不好, 声调、发音到不到位。如果打不好语音基础, 在交流时, 不仅会反映出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水平不够高, 有时还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影响日常交流。因此, 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音学习中产生的偏误也不可忽视, 值得深入探究。

(一) 声母

通过实际考察与经验总结分析, 由于受英语口音的影响, 对声母掌握的难度对学生来说要大于韵母。学生通常会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相混淆, 将应读送气音的字发为不送气音, 不送气音的词发为送气音。其中, 将送气音读作不送气音的情况占多数。

例如:t[th]和d[t]的混淆。学生在发英语单词test时, 会将第一个t发为明显的不送气音d[t], 这种混淆也同样经常发生在汉语单词里, 如:昨天[tsuo tian], 葡萄[pu tau], 今天[tian]等。

另外, 学生在j, q, x和zh, ch, sh以及z, c, s的发音上容易出现偏误, 听辩这几组声母的发音存在困难。

(二) 韵母

在韵母发音的过程中, 撮口呼的韵母经常会出现偏误。在英语发音系统中, 几乎没有撮口呼的发音情况, 因此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 在学习撮口呼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对发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雨[i], 绿[li], 于[i]或[iou]等。学生会将撮口呼韵母发为齐齿呼或合口呼。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学生韵母发音的偏误率低于声母, 虽然其中也会有规律性的偏误, 韵母相对声母来说更好掌握。

(三) 声调

四个声调, 作为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独有特点, 一直都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存在的一大难点, 也是掌握汉语语音的巨大障碍。受英语的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说汉语时, 声调方面总是产生偏误。

经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分析, 学生产生的声调偏误情况较为复杂。如, 苹果, 学生会读成四声和二声;草莓, 学生会读成两个一声;姐姐, 学生会读成两个一声。而当单字发音时, 一声的字通常会发成二声或四声, 二声的字会被读成四声, 三声的字多发成一声或四声, 而应该四声的字偏误率比较低。

对于母语为非声调的语言的学习者来说, 声调学习无疑是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 而对于母语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 声调学习也存同样不易掌握。因此,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声调的学习是汉语学习中的最大困难, 声调教学和纠正应成为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 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发生的偏误情况与发生偏误的原因, 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以尽量减少偏误或避免偏误。

在基础汉语阶段, 教师应加大力度教授声调, 纠正错误发音。同时带领学生加强练习, 多说多听多练, 日积月累, 增强学生的汉语语音语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口语练习, 教师辅助, 以学生为主, 课堂内外多给学生说汉语的机会。第二, 结合舌位图带领学生学习汉语发音。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从根本上建立起良好的汉语发音系统。第三,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吸引学生兴趣, 创造更多的学习环境, 比如汉语俱乐部, 或者过中国节, 可以举办各种中国传统活动, 在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汉语的同时, 传播中国文化。

四、结语

在汉语热这个国际大环境中,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汉语的学习, 但是在教与学的过程里, 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探讨改进的问题。偏误的产生在二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找到偏误产生的原因, 深入探析,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才能尽最大限度减少偏误, 提高学习者的效率, 从而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传播工作继续弘扬海内外。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偏误分析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深化汉语学习研究以及在推动汉语本体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偏误的产生做了简单介绍, 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偏误产生的情况与原因, 最后总结偏误, 以期对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汉语教学中常见的语病分析 篇8

关键词:汉语教学,语病分析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无论你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或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语言, 我们生活在祖国的西北部---新疆, 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在一起, 共同生活, 所以, 我们不仅要学母语, 更要学好我们中华民族所共同拥有的语言---汉语。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 我们担负着艰巨的使命---让民族学生听懂、会说汉语。在引导同学们学汉语, 说汉语的过程中, 我渐渐地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同学因害怕学不好汉语而不学汉语或者没有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这样的现象, 还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汉语的方法不得当, 造成学而无获的局面, 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上课时, 我尽量让同学们多说多练多造句, 哪怕他造的这个句子全是错的, 只要能发言, 我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并及时帮他纠正, 然后再要求他多读几遍。针对这些学生病句, 我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首先, 是一类用维吾尔语语序造出的病句, 如:

例1∶我的书爸爸看了。

例2∶他们昨天上海去了。

例3∶李华中午米饭吃了。

例4∶买买提下午学校没有去。

在维吾尔语语序中, 根据在句中的作用, 句子成分可分为主语, 动词,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以及特殊成分, 其中, 主语, 谓语是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成分, 又叫主语成分, 宾语, 定语, 状语是句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成分, 又叫次要成分, 主要成分是句子的组织中心, 次要成分对主要成分进行限定, 修饰。那么, 汉语语法中的句型有时是怎样的呢?它和维吾尔语语法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汉语语法中句子成分一般由主语, 谓语, 动语, 宾语, 状语, 补语, 中心语, 独立语等九大部分组成, 其中,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传统的分析法的大成分名称, 也是最基本的成分的名称。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句式的区别在哪里, 如:“他们昨天上海去了”一句, “他们”做主语, “去”为动词, 做谓语, , 但由于民族学生脑海中原有的维吾尔语基本句式“主+宾+谓”的干扰, 也就造出了一个经维语思考后而产生的“汉语句子”。因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从而听起来很别扭, 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所强调的学生用汉语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原因在此。

其次是民族学生运用判断动词“是”所产生的问题, 如:

例1∶我米泉的人。

例2∶她我的最大的女儿。

例3∶他我的爸爸。

例4∶妈妈学校的老师。

以上三个例句究竟错在哪里了呢?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或者表示事物的特征, 质料, 情况, 事物的存在等等。而民族同学就是不会或不懂得如何运用这一动词, 也就造出了“我米泉的人”这样的病句。也许, 您用心去听, 您会悟出:句型就是一种格式, 他问你:“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等等, 回答时, 完全可以套用相同这种模式来回答“我是***”“我是打杂的”“我是干活的”等等。

除了上述两点, 第三类问题时是民族同学运用汉语介词“在”时所出现的问题, 如:

例1∶我的家米泉。

例2∶他讲台上站了三个小时。

例3∶我火车上。

例4∶他电脑前坐着。

在汉语中, 表示方位一般用“在”, 比如:在家, 在学校, 在教室等, 而维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只是顺序的不同, 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在”给漏掉了。例二也相同。

第四类问题是维语习惯用法造成的错句及病句现象, 如:弹鼓, 放奥斯曼 (一种涂眉用的植物) , 玩球, 穿帽子, 喝汤饭等等。这些词语都是直译了维语中的词组, 但不符合汉语的思维, 用维语的习惯用法和词汇来直接表达汉语句意, 这样的搭配既不合理, 也不通顺, 就会闹出笑话。

第五类问题是属于动态助词“了”的错误, 如:

例1∶我非常高兴了。

例2∶做一个好女孩子了。

例3∶她天天见面了。

在汉语中, 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 虚词 (和词序) 成了主要语法手段,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构成了虚词, 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上述两个句子无需加“了”, 这样显得句意罗嗦, 比如“我走了”“我去过了”这些句子则需要用虚词中的动态助词“了”来表达一种状况, 一种时态。而上述病句无需添加。

第六类问题是量词的用法。

例1∶家里有两只牛, 两只鸡。

例2∶一个大衣, 一个裤子。

例3∶河里有一堆鱼。

由于维语中很少用量词或者根本不用量词, 所以同学们常常搞混, 或者干脆“一狗、一羊”就这么说, 按汉语习惯, 论衣服, 裤子用“条、件”, 论牛论羊用“头、只”等, 只要平时用得多了, 也就掌握了。

还有一些民族同学因为没能掌握好词性、词义、词类以及词的用法而造成的偏误, 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了解并分析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病根显而易见, 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 汉语教学的研究是为了推动教学理论的发展, 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再者要营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 通过这些好的方法, 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 让大家能听懂汉语, 会说汉语。

参考文献

[1]陈世民、热扎克:《维吾尔语实用语法》,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9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方法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而材料又是能源和环境工业技术的技术基础。因此, 掌握材料的分析方法、表征手段对合成制备新型材料至关重要。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工具, 该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具体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学习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和操作要领对认识和理解材料的内涵, 提高对材料的结构分析十分重要。因此这门课程也是材料类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学位课[1]。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设计到的技术原理多, 内容广泛, 而且有些原理比较抽象, 公示的推导也比较多, 因此, 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 这门课又非常重要, 因此, 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的教学与实践显得非常重要[2]。

本文结合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大纲要求, 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出发, 分析了影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并通过实践,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 设计到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融合。对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这门课来讲, 重点设计到物理和数学两个学科。因此, 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 知识点多,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新的材料测试表征手段层出不穷, 但计划课时少, 因此,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和优化课程设置成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用上, 要重视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的融合。因此, 不光要让学生掌握传统分析方法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而且在要重视在传统分析方法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教材的选择不一定要新, 而且要注重其内容。因为传统分析方法是新技术方法的技术基础。有些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难免过时冗长, 而有些教材的内容又过于前沿, 对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够。本专业目前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玉主编的《材料分析方法》第2版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内容上简明扼要, 抓住本质与精华, 讲清基础原理与常用测试方法, 并增加了一些用该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1.2 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

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 我们强调内容全面外, 还要注重重点内容的精讲。如纳米材料的分析主要用到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两种技术手段, 这也是纳米材料的眼睛。而且这两种分析方法所用的设备都比较昂贵, 属于大型仪器设备, 在几乎所用的材料专业的科学研究都要用到这两种测试方法,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 课时要多, 内容要详细。在比如粉末X射线衍射, 设计的技术理论基础也比较多, 而且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这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 作为专业基础课, 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计划学时少与教材内容广之间的矛盾, 这就要求主讲教师精心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强调基础, 突出重点, 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计课堂教学, 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理论联系实际, 将本学科领域里一些比较前沿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 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实践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2《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很好地把各种图片、仪器内部结构、原理示意图很好的展示出来, 同时也是原来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4],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材料化学中的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中涉及的晶体结构解析、红外光谱谱图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和物理性能分析等部分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图像、仿真模拟、动画等展现给学生, 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化,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搜集了大量的仪器使用和原理的视频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过分依赖多媒体也是不行的, 因为多媒体播放速度快, 很多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因此在必要的时候, 采用板书教学, 是对媒体教学的有效补充。

2.2 采用科研案例教学, 以科研促进教学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 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结果分析相结合。科研案例的引入, 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课堂所学在科研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以此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对于每一种分析方法, 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我们采用搜集最近的科研文献, 给学生讲解文献中所用的分析方法, 采用这些分析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 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 对于合成制备了一种新材料, 如何进行表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分析方法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不是完全无用武之地,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的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 一举多得。

2.3 制定科学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在课程的考核上,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外, 还要注重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表现, 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重视课堂教学胜过重视考试。在试卷的设计上, 除了一些客观题外, 还要加大主观题的设置, 让学生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 自由发挥。

3 总结

总之,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是材料学科必修的公共技术基础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 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和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 需要不断的调整改革的方式方法, 真正提高《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本侠, 王静.《材料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09, 37 (8) :228-229

[2]胡艳华, 郭峰, 陈宝东.建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 (235) :68-69.

[3]杨英歌, 陈飞, 曾冬梅.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 2011 (231) :75-76.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10

在我校,《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是高分子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的学习也是以讲授为主,学习该课程是为了帮助和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能够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根据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条件所限,学生无法进行实验操作。课程所涉及测试仪器的都是大型精密设备,价格昂贵,并且数量有限,都是配有专门老师进行操作使用,因此在学校现有条件下无法安排实践教学;

(2)这门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尤其与其他专业主干课相比,只有48学时,而需要讲授的分析测试方法众多,每种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各有不同,理论部分比较深奥,教学内容庞杂,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安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的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安排在第七学期。第七学期一向是学生确定毕业去向的最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课程学习热情不高,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找工作和复习考研上;

(4)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因为不具备实验条件,因此课程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感觉课程相对枯燥,因此学习兴趣不高。

从以上发现的问题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现状进行改革。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探索,我们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不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课程的讲授,并非是将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做到重点突出。这门课程中,不同的测试方法其原理和仪器结构各不相同,内容比较庞杂,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比较深奥,结果解析难度也比较大。同时课时有限,因此学生普遍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并由此产生了畏惧心理。针对于此,我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做到重点突出,选择最热门和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精讲。课程主要讲授的是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及波谱分析等方法,对于这些研究方法,将重点讲授测试结果的处理及谱图分析,这也是对于学生来说,将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科研,最实用的知识点。课程中的仪器构造等内容,我们则作为一般了解性内容讲授。同时,这种重点讲授仪器应用的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适时添加材料研究方法最新进展

目前,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材料研究方法》(科技出版社,王培铭、许乾慰主编),内容中包含了现今材料和化学专业经常使用的方法。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分析测试方法,受学时和教材所限,没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比如电化学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所需设备价格比较低廉,也是目前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手段,因此我们在授课时适时添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材料分析方法也与其他学科一样,内容新、更新快等特点[3]。鉴于此,我们结合学科最新进展,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补充那些重要的和热门的研究成果,同时删除课程中相对滞后的内容,让同学们对学科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3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准确传递图像和谱线等信息的特点[4],将讲义上的图表、实验室设备、文献中资料图片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5]。

除讲授外,增加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比如采用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自己准备材料,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或课件,在讲台上进行授课,不但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学会收集相关资料,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增设分组讨论课程,在设定的实验环境下,让学生分组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对未知的实验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并提出理论依据,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学校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品种和数量有限,这些仪器都是由专人负责操作管理,因此不具备开展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实验课程的条件。为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采用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参观课,将学生分成10~15人一组,参观实验操作,了解实验整个过程。对于那些学校也没有配备的实验设备,可以在播放相关的视频,来弥补无法进行实验操作的不足。

2.4 注重教学效果反馈,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包括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往的课程教学,学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一,往往通过打分的形式,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参考价值并不大,没能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我们专门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请学生们畅所欲言,针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并进行了一次全体同学参加的问卷调查,设置的问题包括“教师素质表现”、“课程准备情况”、“教材内容及参考资料”、“教学组织情况”四个方面共21个问题,全面了解这门课程的授课及学习情况。在课间休息时间,我们也积极与学生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通过这些反馈活动,把对老师的意见、听课的感受以及希望老师在讲授内容上的侧重,反映给老师,使老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这种老师与学生之间往复式的信息交流,不但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有学生反映这门课程在第七学期,与考研和就业时间发生冲突,学生上课效果不佳,已经建议教研室将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

3 结 语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综合性课程,并随着分析测试仪器的普及,学生在今后工作及科研中,会经常用到这方面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针对目前安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意识到,这些只是初步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新的改革方法,比如建立精品网络课程平台,将网络教学引入到课程中,这就需要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带给这门课程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雷彩红.“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改初探[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27-128.

[2]刘岚,曾幸荣,候有军.《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报,2008(1):69-72.

[3]杜甫佑,阮贵华,李建平,等.以《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州化工,2011,39(3):177-189.

[4]黄琼,朱晓勇,黄新民.《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5(6):7092-7093.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11

一、教学对象的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指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其教学对象大都没有汉语基础甚至是零基础,这些人不熟悉汉语与汉字,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而语文学科所面对的是长期生活在中国并一直都使用汉语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会写会用汉字,了解中国文化,能够很好地运用汉语使用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所教的学生在知识迁移方面会比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生困难的多。因为在语文学科的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都是同一年龄层,有着相同的文化环境。但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学生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各国文化,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第一,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学目标都对词语的掌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选择生词和对词语的掌握程度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高中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生词“阜盛、敕造、紫檀、雕梁画栋”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生僻,在生活中不常用的词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会细说这些生词,认识生词往往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工作。对外汉语高级教材《我们天天在说谎》中的生词列出了“大手大脚、将心比心、炫耀、无所不能”等词语,而这些词语是不会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但在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者时,教师需要落实到每个字的读音,例如“手”是第三声,学生可能会发不好这个音,教师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示范并且一遍遍地纠正读音,直到他们读准。除了要学生读准读音外还需解释字词,“大手大脚”这个词学生会理解为人的手和脚都大,对外汉语老师就需要向他们解释“大手大脚”的引申义为花钱、用东西都不节省,比如说“这个人花钱大手大脚的”,这是在指责这个人浪费钱,不懂节约。在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会着重讲解生词,要求学生会写;初高中阶段,教师只会指出那些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很多是学生提前自学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生词的学习是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的,需要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进行对话。对外汉语的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程度在于能否正确运用,学科语文中对于词语的掌握不同于对外汉语的要求,它还需要学生了解词语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词语的色彩意义,比如虚伪是贬义词。

第二,两者的学生都会接触到语法学习,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重视语法规则的讲授,而语文学科教学接触到的语法知识是粗线条的。例如“就”这个语法点,语文教师会简单地说明它是一个时间副词,而对外汉语教师会在其词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它的用法,包括“就”在句中的位置和经常跟它搭配的词,也会归纳出其在句中的结构“主语+时间状语+就+动词”,用“就”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或者事情发生的早的时候句子末尾要加“了”,这时结构就是“主语+时间状语+就+动词(+宾语/补语)+了”。可见,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重视语法知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从小接触汉语,他们知道如何使用汉语,但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生不了解汉语的规则,而汉语中很多词语有不同的用法,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这方面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汉语使用的规则。

第三,两者都要求学习者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感情,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推测理解词义,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中级课程《小议食文化》中的教学目标有一点是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阿里来中国留学三年了,他说的汉语很地道,大家可以向他学习学习。”这句话中的“地道”一词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需要学生根据词所在位置的前后句来推断词在文中的意思。再如《雷雨》中周朴园用了“贤慧”、“规矩”来形容梅小姐,这对于有着牢固的语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从零开始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却不容易,更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在讲解时便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

最后,语文学科教学是将学生的终身发展纳入教学目的,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更多的是将汉语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工具,这是两者教学目标差异的根本所在。语文学科教学除了要教语言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应用汉语。

三、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上完一节课之后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并不是因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而往往是因为没有选对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想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就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根据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方法,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方法是为完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二者的差异首先反映在教学目的和任务上,任何教学方法都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交际,语文教学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身心健康的发展。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发音语法教学,语文教学注重阅读和写作。所以,根据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二者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二者存在着区别,但又有些方法却都适用于它们两者,只是在运用时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像情境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学生没有到过三峡,他们很难想象有关三峡的画面,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作为课堂导入,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到不同时间段的三峡时,教师还可以用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将文字与画面相结合,在脑海中出现秀美的三峡与险要的三峡,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同样,练习法也适合对外汉语教学,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对外汉语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多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小议食文化》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依据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些选择题,如“地道的菜要做几天几夜( ) A、道理B、真正的C、地下通道D、好吃”,或者是给学生一个句子“这幅画很出名,被很多人津津乐道”让学生分组讨论“津津乐道”的含义。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

当然,有些教学方法更适合一种教学内容。比如语法翻译法,因为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它并不适合语文教学,但是它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更能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听说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方法,让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语言知识并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日常的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形式是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的教学,而我国的语文学科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加之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不同。语文课堂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随着中国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吸收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中国的课堂正在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迈进,讨论法正体现了这一点。

语文学科教学历时长,实践多,经验足,无论是理论的积淀还是实践的总结都能给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接触到不同教学理念,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与传统语文学科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向语文学科教师取经的同时,传统语文学科教学也可以对照对外汉语教学,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志伟.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比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6]崔希亮.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预设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篇12

关键词:预设,对外汉语教学,常用副词

一、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一) 选题意义

语用学预设理论是从话语生成的视角研究语言的。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单纯从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 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 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研究话语的交流。

所谓“预设”, 简而言之, 可以理解为是“前设”或“前提”。从背景的角度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加以研究, 无疑是最科学、最有意义的。据上所述, 可见, 预设的理论及方法对语言教学是最具功效的, 特别是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 更有意义。

(二) 研究对象及思路

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

选择的学生群体: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群体。

选择的研究教材。上述学生群体学习中实际使用的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 (一年级教材)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杨继洲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选择的要研究的词语:上述教材中20篇课文中的常用副词:白、不料、便、反而、果然、好在、毕竟、竟然、其实、仍然, 等等。

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选出常用副词后, 在上述群体中进行使用调查, 对调查结果做认真分析, 归纳语误的类型及成因, 探讨如何引入预设的理论及方法。

(三) 研究方法及语料

1. 预设的相关方法。

运用预设的逻辑推导方法, 明确具体词语的前提、背景, 以便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结合这一背景很好的生成语句及理解语句。

2. 实证研究的方法。

本项研究首先对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群体进行选择出的常用副词使用情况调查, 以明确语误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语误成因, 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入预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3. 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来源有北大CCL语料库检索系统 (网络版)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杨继洲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二、预设及本研究侧重运用的理论及方法

(一) 预设

预设起源于逻辑学, 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它是指说话者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做的假定, 是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或背景知识。预设一般分为两大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1]

(二) 预设的类型

1. 语义预设。

语义预设指的是依附于语言的表层结构, 是句子意义得以形成的基础, 其根本特征是无论在什么样的言语行为中, 句子本身及其预设应是恒定的。[2]

下面举例阐述语义预设的概念:

第一组:a:他的手机被摔坏了。

b:他有一个手机。

第二组:a:他的手机没有被摔坏。 (a的假命题)

b:他有一个手机。

第三组:a:他的手机被摔坏了。

b:他没有手机。 (b的假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 命题b是命题a的预设, 即“他有手机”是“手机被摔坏”的预设。[1]

2. 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 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3]

下面可以举例阐述语用预设的概念:

甲:徐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研究生。

乙1:太好了!她这么厉害。

乙2:徐老师是谁?

乙3:徐老师还有女儿?

这个对话中有两个语用预设应该被谈话者所知, 其一是徐老师, 另一个是徐老师的女儿。如果两个预设都被谈话者知道, 那么回答应该是乙1, 如果不认识徐老师, 不知道徐老师有女儿, 谈话则不能很好地进行。

(三) 本研究侧重使用的理论及方法

由于语义预设只涉及语义逻辑的真价值问题, 不涉及语言交际过程, 所以其用途受到限制。目前, 语言学研究者均把研究重点放在语用预设方面。本项研究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 当然主要是运用语用预设的理论及方法。

三、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 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以往的汉语教学, 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 往往是静态地进行词汇及语法的教学, 学生, 特别是外国留学生就很难有效掌握所学词语及语句, 也自然会常常出现各种语误。

预设分析有以下意义:首先, 预设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入手, 丰富了汉语词语和结构的理论研究, 为词义及语法意义的研究提供了辅助和补充。其次, 对教学中难点词语和结构的预设分析, 从话语生成的角度为语言点的教学及练习设计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 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此项研究的前期, 我们在外国留学生中级班开展了一项系统调查。用词造句练习:80人参加。

下表仅列出三个词语造句情况

病句举例:

他不想去上课, 反而留在了寝室。

毕竟昨天下雨了, 我就不想去锻炼身体了。

下面将以这两个病句作为例子, 具体阐述预设分析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 反而。

“反而”有时和“不但”“不仅”等词语配合使用, 构成“不但不……反而”的格式。比如下面几个例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 他反而振作起来了。

吃了这个减肥药, 她不但没瘦, 反而胖了几斤。

“反而”的预设为想要达到一种预期, 不但没有达到, 还造成了不想得到的结果。

用以往的静态教学方法, 简单讲授“反而”是个表转折的词语, 多数学生学过之后仍然不会使用。在用“反而”造句时, 产生病句的比例很大 (见上表) 。比如:

他不想去上课, 反而留在了寝室。

这正是由于留学生对“反而”的预设认识不够, 只注重了反而的转折含义, 从而造成了语误。

2. 毕竟。

“毕竟”作为语气副词, 通常解释为:“为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言的作用”等, 但并未揭示出这类副词的全部含义。其实“毕竟”这个词具有特殊的背景含义, 它的使用应在一个大的“让步转折”的框架中, 如下面的例句:

病句:“毕竟昨天下雨了, 我就不想去锻炼身体了。”只存在“毕竟”肯定的部分, 但很难明确体味出与肯定部分相悖的另一方面, 也就是说, 本应有的预设在此句中无从寻找。可见这类语病仍然反映出, 预设意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 要说明的是, 对这个副词的教学, 必须结合话语背景,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词语的预设义, 并结合情境加以练习, 才有可能使外国留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

四、结语

通过将预设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词语及一些结构理解更加准确, 以便于区分近义词。也可以让学生加强对词语及结构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汉语词汇的用法。

参考文献

[1]弗雷格.意义与所指 (On Sense and Reference) [M].1892.

[2]宋瑶, 郭兰英.简议语义预设及其特征[J].科技信息, 2008 (36) :245.

[3]王扬.语用预设及其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 :142.

上一篇:连续现浇箱梁下一篇: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