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2024-07-31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精选11篇)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1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程,常常会听到周边的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现代汉语?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在我看来,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有深刻的了解是我们的基本任务。外国语学院开设现代汉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我们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学好现代汉语可以为我们学好外语起一个桥梁作用,因为各门语言之间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不用特意学习语音、语法就可以把汉语运用自如,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汉语的环境中,时刻都与汉语接触,可是,如果我们要学好一门外语,就需要我们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些规律,所以大学课程专门为外语学习者开设了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的相关课程,而现代汉语这本书也对汉语这几方面有了相关的详细讲解。所以,如果我们能把汉语的相应知识掌握好的话,那么对英语的学习就会容易多了。比如说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我们对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很熟悉的话,如划分出主语、宾语、谓语、定语,那对外语同样,我们可以很快划分出句子结构。

从课程的性质来说,现代汉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凡是基础课程,都与专业特点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所学的是翻译专业,因此学习掌握现代汉语有关知识是必然的、起码的要求。无庸讳言,作为基础课程,它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强,应用性弱,理解接受起来要困难一些。其实,作为基础课,它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整个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从这个角度说,基础课的“基础”就是体现了实用性,当然,这个实用性不像学习烹调、学习编织、学习汽车驾驶等课程体现得那样直接,学了马上就可以在实践中应用,见到效果,甚至获得经济利益。

在我们学习现代汉语时一定要在课堂上弄明白老师讲的所有知识,不能有半点含糊不清。首先我们要对这门课程真正的感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领会某种对象的一种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常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如果培养了对汉语的浓厚兴趣,那么,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任何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乐之”,是治学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兴趣则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其次要加强记忆。知识的仓库要靠记忆来充实,记住的东西越多,人的知识越丰富,智力就越发达。记忆有两种: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机械记忆就是不管懂不懂,先背下来再说。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是充分理解、完全搞懂之后再去记忆的;有时恰恰相反,是在记住之后再去慢慢消化理解的。有许多知识,如一些重要的定义、规律、特点等,也需要我们一字不漏地死死记住。

一个学期的现代汉语课程我们充分认识到,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既能增强同学们对现代汉语系统的理论认识把握,又增强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的水平,让大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它是一门丰富多彩的智慧的学科。我相信只要有属于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就一定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汉语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2

1.1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掌握

语言的声调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汉语的美感在于阴阳顿挫的语调, 很多时候, 语调可以表达出语言的一种情感, 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语调的韵律也是一件值学生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 汉语的声调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 出现这种错误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汉语普通话中7个辅音是韩国语言中不存在的, 当一些需要辅音发出时, 韩国学生往往不能发出标准的音阶。所以, 要锻炼韩国学生的气流摩擦发音, 强制训练以后, 发出韩国语言中没有的辅音音阶。

韩语的元音和汉语的元音发音方法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韩国留学生除了要模仿正确的发音口以外, 还可以指定一个朗读的计划, 通过朗读掌握发出汉语声调的技巧, 并且不断的复习,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1.2 学习对外汉语的过程中, 在对韩汉语中注重文化的渗透和词汇的运用

随着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发展,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的过程中, 要意识到文化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一门国家的语言, 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这样才可以真正感受到汉语的沉淀过程。同时要注意在对韩国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介绍时应避开容易引起不快的地方, 尤其是涉及传统节日和古代战争方面要格外注意, 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

汉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词汇的运用。由于中韩语言文化中存在语法的差异, 因此, 在语句中对于词汇的正确导入, 是韩国留学生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因此, 韩国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语汇置换问题, 需要沟通不同的社会、历史和道德意识, 需要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掌握了词汇的正确导入, 可以让韩国留学生更好的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1.3 掌握成语提高汉语学习能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 大部分韩国留学生不太善于运用成语进行交流, 这是对文化知识欠缺的一种表现。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所以, 学习成语对于留学生而言, 是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 由于对文化知识不了解, 留学生容易将成语中所认识的词的意思误解为整个成语意义, 以偏概全。所以, 在成语的学习中最好将成语融入情境之中, 以成语故事的形式来教授, 这样既融入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同时又使课堂生动, 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牢记成语的意思。

2 对外汉语学习的前景展望

2.1 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 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 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所以, 对外汉语的发展方向将会注重于对外教师的文化素质培养, 在文化课上也会增加中国传统艺术和礼仪的更多内容, 如剪纸、书法古代的婚礼, 冠礼等, 让留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2.2 对外汉语的学习研究将推陈出新

传统的对外汉语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学的部分, 新的对外汉语学习理念是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对外汉语的整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习目的。由于更多学习者的加入, 提高了对外汉语的学习地位, 因此, 将会有越来越多关于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的研究新作面世, 这将给学习对外汉语的学习者们一次新的思想注入, 同时也可以满足对外汉语学习者们更多的需求。

2.3 科技化的普及将提高对外汉语学习的新景象

网络化的普及, 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科技化的教学方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 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 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 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 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 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 开辟教学的新路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比如一些手写输入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都将为对外汉语学习开辟新的教学途径。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教学教材, 在教材中, 将会融入这些先进的技术促进科学研究, 为汉语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带来更多的便利。

综上所述, 对于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的现状, 应该注重语言的声调以及语法的良好运用, 多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汉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对外汉语的发展前景, 要以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为学习目的, 共同为对外汉语的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语言难度;留学生;兴趣

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逐渐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日益完善。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范本和依据,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刘颂浩老师在提出教材编写应重视教材的趣味性,并在趣味性方面研究成果颇豐,其文章《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中提出如“简单的教材内容也可以同样有趣”等重要观点,让广大学习者对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原因有了全面的理解。这篇文章中还讨论了语言难度与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关系问题,笔者在此提出略有差异的不同意见。

文章提到,经过汲传波老师调查研究,得出:“中国社会文化”是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 (初级学生尤为如此) 这一结论。而刘老师认为,“这和具体的文化内容有关,也和语言难度联系在一起。”虽然此处表述为“联系在一起”,但接下来给出的“虚拟”一例(“是中国戏曲运用道具的一种手法......如果理解尚且不能保证,当然也就谈不上有趣了。因此,结论必然是:具有文化特色的语料本身并不必然带来趣味性。好的内容必须要有与学生水平相当的语言来表达,才能为学生接受,才能具有适合学习者需要的趣味性。”),直接将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结为语言难度,似乎欠妥。依据如下:

一、难易程度对于留学生兴趣点的发生是否至关重要

文中举出戏剧中的“虚拟”一例来证明语言难所以学生不感兴趣这一论点是不严密的。这是因为这种分析虽然重视了形式,却忽略了内容。就戏剧本身来讲,它本身就是小众的,就不是被广泛接受和广泛认可的,这一问题即使对于没有语言障碍的汉语母语者中也同样存在。不仅如此,即使课文中变换表述形式,易化表述词汇,留学生对戏剧特别是“虚拟”的这一话题的兴趣也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其原因在于戏剧以及虚拟本身的性质问题,而不是语言表述问题。

语言表述的难易程度会影响留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喜爱程度,但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以不会韩语的中国人喜欢韩文歌为例,中国人并不能听懂其中的歌词,歌词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难,更是像天书一般,但中国人还是喜欢。这是因为对象不需要被完全理解,只需要有一点吸引主体,主体便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留学生对喜爱的中国文化的选择也是如此,而不仅是局限于语言表述的难易程度。

二、影响留学生兴趣点的因素

既然语言表述难易程度不能过度、多影响留学生兴趣点的选择,那留学生喜爱的中国文化依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学习非韩语母语学习者学习对象可以直接地代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太极拳。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开设的太极拳课程中,教学对象有中国人还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但其中学得最快打得最好最有兴趣的是一名波兰留学生和一名泰国留学生,并且在课下他们还进行专门练习。因为太极拳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

2.现实性

一种文化是否与现实紧密联系往往决定着留学生对他们的喜爱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留学生不喜欢刘老师所举的戏剧中“虚拟”的原因之一。留学生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文化点更有兴趣,比如相比于戏剧艺术更喜欢流行音乐,相比于诗词格律更喜欢中国菜等等。

3.个人因素

主体的背景经历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哪一方面更感兴趣。如笔者日常与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交往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名韩裔美国人和一名泰国人对很多中国学生都避之不及的中国政治制度文化以及中国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分别是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的学生和泰国的外交官。由此可见,个人的背景经历等因素对留学生兴趣点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三、留学生感兴趣并不等同于教材有趣

跳出汲老师和刘老师的矛盾焦点反思整个问题,笔者惊讶地发现汲老师的表述为“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喜欢表现在他们更愿意把这些话题作为演讲以及沟通的素材内容,而这些话题的获得,不仅仅限于教材以及教材趣味性的吸引,它来自四面八方,来自环境的感染,自身的体验,中文教师的引导等。而刘老师关注的核心在于教材是否有趣,是否吸引留学生,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实际产生预期效果。如果以此出发点教材的难易度和可理解度必然会影响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但是否会影响趣味性还有待商榷。总之,此处汲老师的研究、刘老师的研究以及留学生的趣味点和教材的趣味性似乎逻辑上联系不大,不应该混为一谈,互作论证。

以上是笔者对于留学生兴趣选择的影响因素做的探讨和分析,提出民族性、现实性及个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期在教材编写中可以迎合留学生的兴趣,编写出更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

参考文献:

[1]刘颂浩:2000 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2]李泉:2002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颂浩:2005 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2期.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4

古代汉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学习才不是片面的。

以前学习古文,是有许多迷糊的,许多地方不理解。就算对照翻译读懂了,也是走马观花,模棱两可的感觉。不知道学习古文中的乐趣,读之困难,于是,丢弃一旁。可学习古代汉语之后就不是这样的认为了。上课老师讲的井井有条,生动又有些幽默,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老师讲的孜孜不倦,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与困意。同时,觉得古代汉语是很有生命力的,并为之感兴趣。原因如下: 在文字方面,中国的文字是汉子,是表意文字,根据其字形结构就可以了解一些其字的意义,在老师教的过程中,与我们的理解中,让我们有了一些画面感和联想、想象的空间。例如,“日”字本是,用圆圈中间加一点来表示太阳的,圆圈代表太阳的形状。汉字最初是象形字,后通过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方式出现的新字,当然,错别字除外。其任是表意字,这种造字的规律,有利于中国的文化传播,同时利于我们的学习记忆。例如,“暮”本意是日暮,虚词“莫”字借而用之。古人是很具有创造力的,骄傲;同时,根据书体得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最后到隶书楷书,我们要根据其笔画形态、风格、组装结构的变化来学习,其中都是有丰富的多彩的。

在字与意义方面,也是在逐渐的变化,同字古今不同意的古今字,同音同意替换字的通假字,同音同意的异体字,听着就有种神秘感,很古老。

在古今词构成方面,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并且,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例如,“谢”字有谢罪、辞别、告诫、凋谢的意思。所以要多记忆。

在词义的变化方面,变得复杂了,古今义里,有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褒贬差异、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多查字典,不然就望文生义闹笑话了。

在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方面,本义是词最早的词义,然后加以时间地域的变化,和人的思维思想变化所形成的文化,我们要去记忆,是很有意思的过程。例如:“间,隙也,从门从月”,指月光透过门缝照进来,指“缝隙”,后引申为距离(隔断就有距离)→隔阂(精神距离)→离间(制造隔阂)→隔间→房间(用墙隔断)→一会儿(从空间到时间)→间断(隔断几次);缝隙→参与(插在中间)→中间→窥伺(从中间偷看)→偷偷地(秘密的)。这中间的变化是很有意思的,由具体变得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有实词到虚词。

在词类活用方面,有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更丰富了古文内涵,千变万化地感触。

在学习句型方面,有判断句、叙述句、被动句等。还学习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句首句中语气词等,系统的将句子、词分类学习,是很有利于我们学习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古代汉语有比较充分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的说汉语,而应该是掌握古代汉语内部的规律,了解古代汉语发展的趋势。所以联系古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的专业学习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古代汉语的自觉意识。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好古代汉语对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课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概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

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一味地指望“诀窍”和“捷径”更不现实。我们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点滴积累,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语。

就好像我们学习外语一样,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学习古代汉语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平日里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读古文有时会碰到一些不曾见过的、陌生的字、词,这个大家并不害怕,因为我们可以查字典,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了;但有时碰到一些看似熟悉的字词却不一定能看懂,因为它的意义变了。在词语学习中,我们要重点学习这一部分词语,因为如果我们按照它的现代意义理解文章就读不通了。比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更衣”,现代汉语是“换衣服”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上厕所”的意思。

二、多读多背,培养一定古代汉语语感。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古时候幼童入学,老师并不教其理论,而是让他们一遍一遍地诵读《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这是有道理的,将这些文章烂熟于心,意义自然也就明白了。多读多诵,熟读熟背,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学习古文,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文选都能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就很容易掌握了。阅读过程中处处留心,注意文章的整体性,多读多背,培养古代汉语的语感。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理性认识。

三、总结规律,了解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别不是很大,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的,主要是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比如“沛公安在?”这句话,“安”字是疑问代词做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倘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就成病句了。再比如我们现在常说“不知道我”,倘若翻译成古文就是“不我知”,“我”作为宾语提前了。以上两处古文都发生了宾语前置的现象,这并不符合我们现代的语法观念,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在疑问句、否定句的情况下,宾语一般前置。另外,宾语必须是代词,若是普通名词则不能提前。我们学习古代语法,就是为了掌握古文的规律,提升理性认识,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处处留心,知道一些历史和文化常识。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古代汉语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学习古代汉语,我们离不开它所在的历史背景,更离不开它所记载的古代文化。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总之,学习古代汉语,我们一定要勤奋,多读多背多积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稳扎稳打,积累常用字词和相关语法、历史知识,阅读大量文选,并选取一些精华篇背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古代汉语!

现代礼仪学习心得 篇5

为期4周的现代礼仪通识课快要结束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现代礼仪的知识。每一节课我都有认真听讲,因为,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吸引了我,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吸引了我。

对于我们这些还未完全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有关礼仪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得并不多。但是这些又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能够上现代礼仪这门通识课,我感到非常荣幸。

在课堂上,老师教予我们的基本礼仪中,有我经常碰到的场合,也有我从未接触过的。无论是否有接触,我觉得这些礼仪对于我如今和日后的社会生活而言,都是非常有用的。进入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说是挺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处处得体、事事合礼,其实很难。在社会上,我们都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最先评价他们的,是他们的仪容仪表、他们的言行举止等等。所以无论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在一些较为正式隆重的场合,我们都需要注重自己的礼仪,注意他人的礼仪。

礼仪对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想起大学之前的自己,对于很多的基本礼仪都不清楚,所以时不时也会遇到一些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和问题,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等等。比如说:在别人发表言论的时候,自己突然有话想说,就随便的打断别人,先自己把话给说了;有些场合说话声音过大……。这些事情虽小,但却对我们的形象造成很大的影响。

上了大学之后,进入社团,接触的人多了,交际的圈子也大了,不知不觉也懂得了很多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镜子,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一些现象,学到一些东西。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周围人的行为举止中,时不时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别人的好与坏,我们不该加以评论,但,我们能够以此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哪方面做错了,哪方面做得不够恰当。老师还说过,出门前不要忘记照镜子,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形象走出去,是对他人的尊重。学习礼仪,不一定需要用到课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新闻中,电视剧,电影中,只要你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为人处世的一些礼仪。

上完《现代礼仪》这门通识课之后,我就有种感觉:在课堂里面,我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这些都会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一个提升。在课上老师举了一些例子,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也有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老师强调的就是举止礼仪了,举止是一个人文明教养和人格成熟的标志,它比言谈更具有说服力。几千年来,人类除了不断的努力创造自已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吃、喝、穿、住),还注重追求个人与社会都公认的美的表现形式,行为举止正是这种美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也通过上了这个礼仪课,让我懂得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么穿,应该怎么坐,怎么说话,怎么站,怎么走路。就拿老师亲身示范的坐姿、站姿和握手。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老师不教我,或许我真不能注意平时的我有多随便多无礼。不过,这也让我知道: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往往需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小问题,小动作上。虽然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但倘若做好了,做对了,它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这个课程只有短短的4个星期,但从中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许多。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我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修养,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的核心是给人方便和尊重:桌位要有主次,介绍要有先后,穿衣要分场合,送礼要有讲究,坐、行有规范……给他人方便,让他人感到被尊重。另外,我还从中认识到有一个礼仪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但却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一种国际礼仪,它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热情、修养和魅力。在面对客户、宾客及朋友,亲人时,要养成微笑的好习惯。回头过来,想想自己,在这一点上,似乎做得还不是很够。笑得多了,人看起来也会更加亲和,锻炼脸部肌肉还可以美容啊。所以,以后要每天微笑。烦恼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笑一笑,一切都过去了。

进入大二,成为了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接触的老师、同学慢慢多了起来,接电话、发短信多了起来,开会、去不同的场合的次数也多了起来。这让我觉得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急需不断提高,礼仪方面的知识也得深化学习。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有利,对自己的个人修养的培养也有帮助。

社会如此之大,我们该学的礼仪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想,除了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礼仪知识,更多的还是要从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里去观察,去学习,去实践吧。而且,礼仪知识你学到了,如果在平时生活中,你不以此来约束自己,以此来鞭策自己的话,那就算你学得再多,你的修养,你的素质依旧不会得到提高。

所以,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要从小事开始,从自己开始,从这一刻开始,把过往的一些陋习,一些错误慢慢的纠正过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篇6

——参加第1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之感

息县第二小学 闫凤

沐浴牛毛般的细雨,观赏无锡的美景,聆听专家的报告,走近名师的课堂,领略大师的风采。一堂堂生动感人的课,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使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兴奋,疯狂地喝彩、鼓掌、叫好。谁说数学课堂是枯燥的课堂?谁说数学课堂没有情?谁说孩子们不爱学数学?我是一位从教只有3年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幸在这里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真正感悟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和真谛。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

观看了刘德武、蔡宏圣、张齐华、徐长青、华应龙等11位名师的课堂展示,并听了他们的报告。深深打动我的是:他们执着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毕生的追求,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知识的源头一步步探寻数学之美——王昌胜;教师要做一个敏感的人——张齐华;刘德武老师已年近花甲,可没有止住思考和前进的脚步;华应龙老师名气这么大,还那么谦逊,在与同行互动时,仔细聆听来自不同的声音,没有辩驳,只有思考„„正是他们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才铸就了一代大师、名师,他们的教学功底是几经历练和捶打,才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使我不由得记起“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情智的课堂

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学生被动、厌学,很多教师束 手无策,怨天尤人。可今天在这里展示的是情智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富有生机和生命力的课堂。

注重一个“情”字。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情趣的培养,在这10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点拨、启发、引导、调控、驾驭、评价,放得开,收得回,轻松、娴熟、游刃有余,师生交融,情感共鸣,情趣盎然,高潮迭起,诠释了“现代与经典”这一研讨主题。罗鸣亮老师利用自制的装有三角形的信封,让学生猜想是哪种三角形,使教学推向高潮;王昌胜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制作量角器,使学生在激情洋溢中投入研究;徐长青老师在教学中采用魔术、表演、模拟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课尽情亦浓,孩子们依依不舍,有期待,有邀请,还想留住老师们继续为他们上课。

注重一个“智”字。用智慧启迪智慧。郑毓信教授讲:基础知识学习求联,基本技能学习求变,实践能力学习求用。徐长青老师真正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退,进,进,进,找规律”;华应龙老师《指尖上的数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知道规律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任何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教学目的不是找出规律,而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通过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体验规律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

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相得益彰,一节课好似一个感人的故事,耐人寻味。

三、精彩闪现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老师带来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的报告,虽然是一个理论型的专家进行报告,但是一些生动的例子如数家珍,让整个会场不会因为一些理论、专业术语的阐述而沉闷。郑教授以课改十年的总结与反思为背景,聚焦教学观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窍门。”数学教师要有属于自己的基本功,是什么(这个问题他给出了答案是举例、提问和优化)。数学老师的基本定位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创造独立的特色。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专家的事,更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不随流,不崇信,找学生最优学习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反朴归真,回归生态;教学课堂教学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追求务实高效。郑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和例证敲醒了老师们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反思的视角看待当今的课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从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优化和比较三方面教授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

他先从“什么是数学”谈起,在这个环节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的基本特性是抽象性,需要老师举出适当的例子。如何帮助学生由实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1)关键之一:去情景;(2)范例的作用与必要的抽象;(3)“变式理论”“概念变式”——变突出不变;(4)核心思想:如何通过适当的变化与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特性。用负数的概念这节课,通过数老师口袋的豆 3 子,左边装4颗,右边装10颗,产生“4-10=?”使学生能很好的明白负数就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并举了植树问题的例子,通过教师的经验和案例,认为植树问题要想孩子能够应用于其他情境,在教学中就要先去掉植树情境,建立起数学模式;他认为植树问题的关键不是记住加1减1还是不加不减,而是认识到间隔与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他认为学生的思维习惯知道结果是几个是多少,所以当出示一个情景是他首先想到的是有多少棵树,这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应道孩子知道用一一对应的眼光去看,是比多少而不是数出有多少);他强调要强调思维的灵活性而不是记住一些看似能概括一类问题的规律。平时,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我自私地把本该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给占据了,一切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只要学生给我准备好那个呼之欲出的答案!

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给他们思考,多让他们说一会儿,慢慢地,说的完整点、再完整点、更完整点,这就是我今后要践行的!

四、引领发展

参加“现代与经典”,学习“现代与经典”,借鉴“现代与经典”。根据我们学校目前的课堂现状,师资水平,找出差距。用“现代与经典”的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情智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7

1.丰富文化知识, 提升文化层次和素质。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农民对自身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现状不满意, 大都有通过合适途径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愿望。

2.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和信息, 增强在农村创业致富的能力。

新农村中的新型人才是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 即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型人才, 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人才。他们当中一大批人通过学习和实践, 成为当地靠生产经营致富的能手。这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令人瞩目的示范效应, 众多农民学习者希望通过参加现代远程学习, 从远程教育平台优质丰富的资源库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 实现靠劳动和科技致富的理想和目标。

3.适应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导致的劳动力在城乡间快速流动对专业技术和创业能力的新要求, 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

为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发展, 广大农民工急切希望找到方便、快捷、有效的学习形式, 通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或系统学习取得一技之长, 顺利实现再就业和创业。现代远程教育专业设置齐全、费用投入少、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可以通过收听广播、收看卫星电视节目、上网、电话答疑等进行学习。

4.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提高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

随着农村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农民的信息技能素养成为提高生产经营、创业致富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农民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收获, 激发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希望通过参加现代远程学习, 掌握和提高网上学习等方面的信息技术能力, 强化自身信息素质, 提高创业能力。

5.农民学习者对现代远程教育全新的教学形式充满好奇和兴趣, 愿意亲身体验一番。

我国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中学习。现代远程教育正随着电视网、互联网、电话网“三网融合”, 迅速覆盖到广大基层乡村, 走进千家万户。现代远程教育机构许多教学点延伸到乡镇农村, 使农民可以兼顾学习和生产, 为农民提供了最适合的学习条件。

二、农民学习者在现代远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1.农民学习者文化基础差异较大, 总体文化程度较低, 影响到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和学习。

据有关机构近年统计, 我国农村15-40岁的青壮年中, 文盲半文盲占22.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5.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76%;高中和中专的占0.73%, 大专以上的仅占0.08%。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明显偏低, 农民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良种、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问答“知道一些”的仅占1/3左右。

由此造成对较难较深的专业知识, 即使有教师讲授的情况下, 也很难学会、学懂、学透, 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应用。因此, 大多数人学习进入状态较慢, 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甚至半途而废。

2.年龄较大的农民学习者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再加之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或水平不高, 以致在较长时期内不能适应远程自主学习。

他们平时很少甚至不看书, 希望学校安排教师从头到尾系统讲授, 习惯于和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要求他们单独面对网络和教学平台, 使用媒体主动、适时、持久、有效地进行交互学习和自主学习有很多困难。同时, 由于大多数学习者繁杂事务较多, 难以做到经常性地在网上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有效地互动, 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

3.适合农民学习者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和共享程度较低, 造成“学无所求”或“学非所用”,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资源不足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急需得到的有特色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资源较少;二是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能满足学习者网上个性化自主学习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较少。高水平教师制作成的课件不多、课件制作技术落后、许多课件内容较陈旧且更新慢等原因造成课件不能引人入胜。

三、破解农民学习者所遇困难的对策与措施

1.认真了解和准确把握农民学习特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开始学习前和学习过程中, 远程教育机构和教师要认真做好对农民学习者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专项测验测评等形式, 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 如学习需求和愿望、对教学和服务的具体建议和意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概括出有关特征和结论, 然后据此制定培养方案和基于远程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

2.设置契合农民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 提供丰富实用的技术资源。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 根据农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适时推出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需要、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快学习内容更新, 增设特色课程。课程设置要突出地方特色, 可以根据当地“三农”实际需求适时开设职业技能和地方特色课, 满足农民学习者增强实用技能和创业致富的需求。基于农民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差异, 建设和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然后, 通过有效的支持服务设计, 建立学、测、评、导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和技术服务模式, 帮助学习者增强网上学习的效果。

3.增强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激发农民学习者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者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引发学习者的兴趣重要的是要传授能使教育对象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采用适宜的方法。在教学中, 要立足于学生已知的内容, 要具有参与性, 案例教学和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4.强化信息技能学习和训练, 培养农民学习者远程自主学习能力。

基层教学机构和教师要以计算机基本技能学习作为切入点, 从开、关机和键盘字母认识开始, 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开展指法练习、拼音打字、文档处理、表格制作、收发邮件、网上发布信息等技能培训活动。对不具备上网学习条件的学员, 有关机构可以组织他们到就近城区或集镇的网吧进行培训学习。

要把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农民学习者的生产、生活紧密相结合, 倡导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开放式学习和实践。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农民学习的自主性, 使农民感受到信息技能带来的便利和收获,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逐渐培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习惯。

5.认真搞好学习策略的教学和指导, 为农民学习者提供细致的个性化服务。

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在学习前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翔实的学习方案, 在远程学习中要自觉管控学习过程和调节学习进度, 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校正, 以提高学习效能。

教学机构和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疑问解答、个别指导、助学服务等专业性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 保障农民学习者远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摘要:农民学习者被现代远程教育众多优势所吸引, 基于多方面需求和愿望参加学习和培训。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除了农民学习者努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远程教育机构和教师要根据农民学习的特征和实际, 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强化服务观念和细化服务内容, 保障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农民学习者,远程学习,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石卫林, 谈松华.从宏观环境变化对电大教育需求的影响看其发展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10) :18-22.

[2]张忠法.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及远程教育的有关政策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11) :11-16.

对外汉语学习过程成语的学习技巧 篇8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学习 成语 技巧

一、成语的语言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将汉语成语定义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与短语。”《辞海》称之为“习用的固定词组”。许多成语词典或其他工具书,如倪宝元的《成语辨析》、《成语例示》,对成语都没有下定义,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决定取舍。我们虽不准备对成语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选用的都是成语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上收录的成语,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典型的成语。

(一)成语的主要外部特征是四字格

四字格的成语更符合现代汉语发展的规范——双音节化,更符合几千年来用洗练、确切、明晰的语言表达思想的传统习惯。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使用双音节的词语由于朗朗上口好记,因此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汉语中也存在类似“不费吹灰之力”等多于或少于四字的成語,但所占比例很小。

(二)词汇、语句的对偶是汉语成语固有的特征

汉语成语常使用叠字、双声、叠韵和押韵的方式来构成成语的对仗,从词汇构成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古人在研究和创造成语的时候,想到的首先是好记,朗朗上口以便民间百姓村夫民妇能够记住并广为传播,这是原始初衷,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大量使用对仗成语。例如:不伦不类、铜墙铁壁、老当益壮、人山人海、人面兽心。使用这种对偶的方法刻意加重成语语气,增强语言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分明。

(三)成语还具有强烈感情色彩

我们的古人在研究、学习和创造成语的过程中,将成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紧密结合,通过成语的创造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现象以及我们的感受通过成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这些成语在传词达意方面通常具备了强烈的感情色彩,通常具有褒意和贬义的意思。最常见的例子比如马马虎虎说明对事情或者人的态度不是很好,在感情上对其是贬义的;而百里挑一在说明某个人在一群人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或者具备十分超强的能力,能够被挑选出来;而狐假虎威作则说明生活中的狐狸没有真本事,而老虎则没有脑子被人利用。

二、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成语学习的困难

(一)成语和普通词组的区别所在

成语是固定的词汇,而且具有相对固定的语义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一定要专词专记,成语的构词成分不能任意移植、拆分或替换,一旦被替换了成语也就不复为成语了,因此对于成语的记忆一定要深刻而且不能混淆。

(二)成语具有的多义性

虽然成语的狗此结构是独一无二不能替换和更替的,但我们在学习过程却发现很多成语却具有两个意思,也就是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常说的一词多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百发百中这个成语,学习中文的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表面意思,也就是剑法或者枪法好,能够准确击中目标,但其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其比喻意义,就是人们对事情的估计和猜测,能够做大百发百中,料事如神,指的是准确的估量等。与之类似的还有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稳如泰山、口若悬河等。

(三)成语使用具有口语惯用方式

口语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变种,口语具有高度浓缩的特点,通对外汉语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及课堂所学的都是汉语的正规文字和词组,这些都是标准用语,但实际生活中为了方便,对语言进行了简化和浓缩,简化和浓缩的目的是为了语言距离生活更近,使用更加方便,因此口语是群众最常使用的方式,而成语中的很多词汇和口语很接近,比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就是一句典型的口语,当然也是成语,说明的就是一种尴尬的状态或者境地,两边不靠,什么都得不到,这种状态常常是人们自我解嘲的一种方式。

(四)对古典汉语的不掌握导致对成语的意思理解困难

成语很多都是古典文学尤其是古代故事的浓缩,比如守株待兔,这就是一个生动而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说一个人不知道变通,好逸恶劳守着一个树桩等待自动上门的兔子,这个人有过一次偶然的经验,却把偶然当成必然,因此必将受到必然的愚弄,饿死在树桩而不知悔改。

三、提升对外汉语专业学习成语的对策

(一)设置模拟情景学习成语

学习成语一定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慢慢的研究和揣摩,甚至是搞懂一个小故事,就学会了一个成语。比如学习守株待兔,先弄清楚这个故事的意思,就像学习西方的寓言故事一样,弄明白故事的含义,再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进行记忆,成语的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一些。否则,学习成语就会变成干巴枯燥的差事,可以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让班上的几个学生组成一个故事组,通过设置故事情境,或者模拟生活中的一段场景,现编现学,通过演绎和模拟,掌握成语的语言魅力和使用技巧。

(二)强化成语所在语境的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语的学习和掌握就是通过语境来记忆和深化的,因为成语都是来自于特定的故事背景,虽然具有表面意义和引申意义,而且引申意义对于对外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具有很大的困哪,但只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掌握成语所在的语境,并且通过分析语境所代表的意义,是不难掌握成语的真正含义的。

参考资料:

汉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第一,学习汉语没有秘诀。如果你想要学好汉语,那么你就必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学习汉语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是我敢肯定没有一个方法让你一下子提高你的汉语水平。也就是说学习汉语没有捷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你只能靠一天一天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刚开始学的时候你一定是什么话都听不懂,说不出来,这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过经过一翻努力,有一天你会突然感觉到以前觉得非常神秘的汉语现在不那么神秘了。你能够感觉到这种语言的飞跃感,就说明你的汉语水平已经过了第一个难关了。

第二,一定要坚持下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语言这个东西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如果不用它,它不仅不会长进而且还会退步。况且如果你长期不用它,你就会彻底忘掉它,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你要是不希望前功尽弃的话千万不能停下来,就算前面的路再难走你也要继续往前走。学到一定的程度后你会感到很难再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也许你已经会把你想说的话用汉语说出来,但是不能像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那样说得自然,流利。这大概就是第二个难关了。怎样才能过这一关呢?还不是一样,只能继续努力下去。能够继续走这条路的人,会有一天跟第一次见面的中国人聊天的时候,那个中国人没有发现其实你是日本人。

第三,学习汉语没有止境。汉语这门学问博大精深,虽然所谓汉语的普通话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中国本身有5020xx年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所讲的汉语就是这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精髓之一。再说语言是活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变化会有一些新的词语和以往不同的表现出现。就算你学了十年八载,也不可能把它全部学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现代项目管理学习心得 篇10

为了加强团队学习,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高员工沟通协作能力,上周末公司组织各业务板块学习了由清华大学刘铁峰教授讲授的“现代项目管理”培训课程——《精细化管理》,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让我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了解了什么是项目、项目管理的内涵、方法、工具、步骤、意义等。

首先,刘老师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列举了身边很多案例,这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之前从没有把它们看作是“项目”。而无论是成功的项目还是失败的项目,往往取决于“细节”。进而谈到公司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往往习惯于粗放式管理。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开源节流、创新发展等都可以通过管理来完成。“细节决定成败”,因此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就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精细化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全员性要求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要精细化、精益求精;全面性涉及到公司经营

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全过程性即精细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和每一个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要以现有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标准为基础;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要从“细”上着眼,从“精”上下工夫。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才发现其实我们的项目很多,大到土地整理、商业地产管理,小到安全维修工程等,项目管理伴随着我们每天的工作。从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战略指导,缜密的计划,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的方案,良好的员工合作机制,预算的控制,以及遇到问题及时总结、反馈等,才能使项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在两天的讲课中,老师多次提到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两次长时间的现场互动,以小组的方式,通过成员间的协作沟通共同完成方案的制定,让我们更直观的从中发现沟通的问题,寻找解决出路。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实现盈利、为客户解决问题,这其中离不了人的管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技巧是项目各干系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重要保障。通常,有效的项目沟通管理,使全体项目组成员的思想高度统一、步伐协调一致、一起行动听指挥。因此,项目沟通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项目管理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知识体系,也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及执行好坏程度的一个关键问题。沟通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信息沟通、意见交流,将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组织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是人们用以表达思想、感情与态度,寻求同情与友谊的重要手段。畅通的信息沟通,可以减少人与人的冲突,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公司内部项目很多,会议,无论是司务会、部门例会、小组讨论会就成为了上传下达的重要形式。公司领导就像项目经理一样为了实现公司目标,除了制定战略规划,还得跟下属沟通让每位员工更好地领会方针政策,让员工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听取员工的工作心得及其工作进展情况,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就是指与客户间的交流和沟通,如轻轨运营中与乘客的交流、房地产项目中与政府职能部门、工程单位的协作、商业地产项目中与租户、顾客的协商等等。让客户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和用户要求的方向推进,使用户认同项目的进度并建立预期。

古代汉语的网络学习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8-01

摘 要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在古代汉语领域也渐渐呈现出发展的势头。但是,传统教学依然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为什么网络学习在大学教育里难以广泛普及?数字化、信息化的古代汉语教学何时到来?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 古代汉语;网络学习;普及;教育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谈及教育时说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进步,从而不自觉地按传统思维模式来对待科技的进步。”在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之后,让我由衷感觉到这段话所反应出的现实问题。在古汉语知识最主要的来源这一调查问卷里,课堂教学占了73.97%,课外自主学习占了21.56%,而网络仅仅占了4.51%。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为数字化教育所做的努力,其中包括BB平台、网上图书馆等等的建设工作,为我们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网络教育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就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看,在第四项里“你平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过古汉语”中,“经常”仅占了2.86%,“有时”占了60.06%,“从来没有”竟占了37.07%。

为什么网络学习在大学教育里难以广泛普及?第一,尽管学校已经逐渐建立起网络学习资源,但是仅仅只靠学校的资源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宣传力度,管理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仍有缺陷。有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今社会下,没有有力的宣传力度,好的资源未必能为大众所了解;另外,网络资源往往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所以用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网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网络学习势必与自愿学习、自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被动学习方式,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必然对传统教学具有颠覆性,其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手段和心态的变化。如何突破教学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自愿、自主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变化,任务非常艰巨。第三,一种新兴教育方式从出现、发展到完善必然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传统教学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以及丰富,教师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教与学。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正如电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如今已经屡见不鲜而且系统更加完善先进,网络学习能否发展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学习方式同样尚无定论。“并非始于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概念,已经已十分醒目的笔墨实实在在地写在了人类社会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页上。它不仅成为人类进入新世纪所必须面对的标志性观念,而且已作为一种实存力量,构成当今人类活动领域,产生冲击式的和渗透弥漫式的广泛影响。”

我们已进入信息化社会,这个观点相信在中国大多数地方能得到认同,特别是在大学里,学生们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已是事实,这无疑为网络教育的扩散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调查问卷的第九项 “你阅读古诗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经常怎么办”的调查结果是:查阅工具书占总数的38.31%,上网查询占23.59%,请教别人和猜读、凭感觉理解占了同样的比重16.73%,跳过去不读占了4.64%。而据调查我们发现,每个人有一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58.58%,二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15.06%,三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1.67%,四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0.84%,而有23.85%的同学没有可供查询的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试想,每个人最多有4本可够查询的工具书,查阅的资料其实相当有限,但如果能对字词的各出处、意义进行整合,建立全面的网上查阅系统(模仿在线汉英字典之类),查阅字词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象形字典这类实践的先驱者应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值得欣喜的是,上网查询在总数里已占了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良好的势头,只是,我们的网络查询仅仅停留在上谷歌百度,而网上资源参差不齐,往往是以个人形式上传资源,所以,查找资源的不便也为网络学习的普及带来弊端。

数字化、信息化的古代汉语教学何时到来?就目前情形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网络系统已经建立。但仅仅有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多数高校着重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软件设施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古籍数字化的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古籍数字化发展的30年历程上,有这样几个标志性的成果,理论表述方面:2002年的《文津流觞》第8期数字化专辑和《西夏文字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2006、2007、2008年完成的4部博士论文,2009年出版的《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单机或网络文史软件方面:1999年完成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1999年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电子版,2002年完成的《永川二十五史检索系统》,2005年完成的开放式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2005年建成的《中國基本古籍库》等是为翘楚;在古籍书目库和基本标准建设方面:《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文献书目总库,上海图书馆家谱书目数据库,海内外图书馆合作编制收藏中文古籍书目资料45万条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库”,2004年开始发布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等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这也从另一个 方面说明了专业的软件设施正在日趋发展,这样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使古代汉语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得到长远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专心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中国智慧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行业专家采访录》,尹伟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关于大寒快乐祝福语下一篇:大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情况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