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汉语借词

2024-06-09

英语中汉语借词(精选10篇)

英语中汉语借词 篇1

一、引言

英语是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语言, 大多数词语都源自于其他语言, 如拉丁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五十多个语种, 其中也包括汉语。汉语借词要进入英语的词汇系统, 必须接受英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 以符合英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从汉语借来的英语词语通常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这四种方式产生。这些词语进入英语后都必须经历“英化”改造后融入英语语言的词汇体系和语用表述系统。1989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里收录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一千三百多个, 加上日常生活中未被收录的词, 估计在两千个以上。这些借词涉及中国的艺术、科技、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本文通过自己收集语料, 就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从文化和构词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从而加深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感悟更多的语言现象。

笔者从媒介的角度把收集到的艺术类汉语借词 (不包括派生词、功能转换词) 分类如下:

二、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历史成因和文化影响

上面列举的艺术类词汇基本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范畴,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艺术对英语国家和英语语言的重要影响。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 英国出于海外扩张的需要, 与当时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1637年中英两国开始直接建交后, 随着西方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了解的深入, 一些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的汉语借词应运而生。pipa (琵琶) 、Peking opera (京剧) 等艺术类英语词汇都是在那段时期里出现的。二十世纪至现在的这段时期, 中国经历了几次重大社会变革,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 大量反映文娱生活的艺术类借词涌入英语。可以说, 中国国力的增强, 频繁的国际往来促使这段时期艺术类汉语借词得以快速增长。

三、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构词法

艺术类汉语借词渗入英语后, 一方面逐渐为英语同化, 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其特有的语法特征。从拼写形式来看, 两个音节的艺术类汉语借词一般不采用分写式, 而采用合写形式, 如penjing (盆景) 、erhu (二胡) 、qinyi (青衣) 、daomadan (刀马旦) 等, 如为专有名词, 一般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Yuju (豫剧) 、Erhuang (二簧) 、Yi Ching (易经) 等。从数的形式来看, 借词中的名词多反映英语名词的曲折变化, 即多数可数名词通过加后缀 -s变成复数, 如sheng-shengs, erhu-erhus等。从借用形式和词汇特征来看, 艺术类汉语借词主要采取音译法和音译混合法等。音译法指通过汉语词汇的发音转变成英语词汇的方式, 艺术类汉语借词大多数使用这种形式。如xun是汉字“埙”的音译, Jingbai (京白) 、wudan (武旦) 、qinyi (青衣) 等都是根据汉语拼音拼写而成, 而且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 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发音转化语主要由中国官话 (普通话) 的发音为主, 另外, 有少数音译词是由方言的发音转化而成的, 如tao (道) 、Wu-ts'ai (五彩釉) 都来自于方言的音借词。音译混合法是将原词一分为二, 一半音译, 一半意译构成借词的一种方式, 如音译混合词Peking opera (京剧) , 它由汉语借词Peking和英语词汇opera组成;Nuo dance (傩舞) 有汉语借词Nuo和英语本土词汇dance复合而成。

总之, 通过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 可以看到英语借词构词法的一些规律, 以及影响中国和英语国家交流的艺术方面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英语语言学研究这一角度考虑, 借词能促进民族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能丰富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还能填补借入语言的语义空白, 丰富构词方式。由于英语词汇发展很快, 笔者能力有限, 收集的语料不够全面, 还做不到完整反映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全貌。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中外艺术不断融合, 大量艺术类汉语借词正在进入英语, 将作为笔者日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课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J].台州学院学报, 2006, (2) .

[3]陶岳炼, 顾明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4) .

英语中汉语借词 篇2

关键词:汉语 英语借词 西方文化

引言

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语言和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是对文化进行反映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会反过来对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深,当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其实也将外来语言背后的文化引入了。从汉语中借用的英语词汇可以看出,随着英语在汉语中的应用,西方文化也在这些语言中传递,与此同时也引进了这些外来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因素,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其他的语言体系,不同的语言之间会产生交汇。对汉语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英语逐渐融入进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汉语中对英语的借用,其实是借用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变通。本文尝试着将汉语借用英语词语现象置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语借用英语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词语主要是通过五种途径进入汉语中的,在这几种途径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融入也十分明显。

一、媒体中的英语借词透露的西方文化分析

(一)电影和电视节目

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传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语的普及。英美电影的制作,无论是题材本身的内涵,还是各种电影技术的应用,都领先其他地区,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电影和电视节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十分广泛。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语的普及。另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电视也是一种十分经济地获取信息的方式,电视节目中英语新闻、娱乐节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们在观看电影以及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英语,学习了英语语言中的文化。这些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的词汇是结合了汉语和英语产生的一种新词。

(二)通过新闻和媒体进行文化渗透

新闻是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世界新闻领域,英美新闻也处于垄断地位,比如美联社、路透社等英美主要新闻机构,每天都在向全世界传输大量的时事消息,这些消息的覆盖面也十分广泛,涵盖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另外,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消息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互联网上,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其他国家的信息,则必然会接触到英语,因此,在英语的传播过程中,文化也蕴含在其中。

(三)消費文化的渗透

除了通过媒体、电视节目、电影等进行文化渗透之外,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在极力推销自己的商业文化和消费模式,一些国外的产品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几乎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比如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这些外国的公司在推销自己的商品的时候,也将他们的文化推销给中国人。虽然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中文,但是在使用中文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会结合英文,借用一些英语词汇,也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方式。

二、粤语中的英语借词体现出的西方文化分析

我国的语言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地域辽阔,我国的语言种类很多,五十六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粤语受到英语的影响最为深刻。广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主要阵地,有资料记载,早在1637年英国就派出商船来到广州,而且在广州设立了相关的办事处,此后与中国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密切,很多广东籍的华侨以及定居在香港的同胞在与家乡的人民进行交流的时候,英语就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英语的影响也渐渐深入到每家每户,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多语言的环境,广东与香港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受到的影响也很大。居住在香港的居民几乎都会英语、汉语和粤语,加上改革开放的影响,使得很多广东人开始像香港人一样,在讲粤语的时候也会夹杂一些英语,并且渐渐地将这些英语使用得十分流利和顺畅。对于广东人而言,这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时尚,更多的是为了减少语言的隔阂,使得交流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而且这种语言方式也已经渐渐成为人们使用语言的一种习惯。随着香港的回归和广东经济的发展,粤语对普通话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粤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很多有特色的英语词汇也渐渐在大陆的其他地区开始应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词汇,比如巴士就是借用英语单词“bus”,的士就是借用英语的“taxi”。在“的士”这个外来词的应用过程中,还产生了很多其他的词汇,比如“的哥”、“的姐”、“面的”、“摩的”等,分别指代的是开的士的人、以小型面包车作为的士的人、以摩托车作为的士的人。

三、中外交流中的英语借词体现出的英语文化分析

在古代,我国就已经与西方的一些国家有交流和沟通,近代以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包含了一定的政治背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个过程中,民族矛盾之间的激烈碰撞,也为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中西方的交流逐渐增多,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在汉语中借用英语词汇,使得汉语的词汇量不断增加,从侧面推动了汉语的发展。比如“丽丽穿上今年最in的迷你裙和同学一起去看芭蕾。但是到了剧场之后发现演出取消了,因此两个人只好去附近的跳蚤市场血拼,两人又去麦当劳买了一杯可乐和一支冰激凌,去网吧玩了会电游,网上聊天认识了一个GG,发了一个伊妹儿,拜拜之后各自回家。”在这段中文文字中,就有很多由英语词汇派生出来的汉语语汇。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时尚的借词,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使用这些词汇,这些词汇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些文化的传递。以这段话为例,这些词语在汉语中本身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英文的传入,使得这些词汇开始普及,随后便产生了相应的中文对应词,渐渐对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也进行了接受。中西方的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与各种书籍、文学作品等内容的翻译有关,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一大批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对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著作进行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英语借词。后来,这种翻译又延伸到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词语。这些英语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这样的词汇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词语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顺便附带几个英文单词,让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而且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加深。

结语

“文化全球化”指的是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一个重要过程,包括很多方面。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英语是一种最为广泛的语言,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然会选择英语作为首选的交流载体,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使得英语所代表的文化也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借用英语词汇的现象较多,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借用英语的情况将越来越多。随着当前世界文化交流逐渐增多,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融合使用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人会在使用汉语的时候也夹杂使用一些英语单词,汉语在借用英语的过程中,也传递了很多西方文化,这些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以及语言的发展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冀宏.英语中借自汉语的外来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01).

[2]张泽芬,刘丽丽.汉语和英语连词语序对比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3]杨惠芳,郑奕.英语中国化的趋势及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4]韩怀伟,赵宏凌.语料库支持的汉化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

[5]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6]朱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临时词义缩小与扩大的语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7]周志培,冯文池.英汉语的相互影响——汉语的英语化与英语的汉语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

[8]黄鸣.从淡化洋节说开去——也谈“文化侵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英语中汉语借词 篇3

不论是在法语中还是在汉语中, 英语借词都屡见不鲜。虽然, 法语和汉语中都有使用英语词, 但对英语借词的接收方式、接收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而且无论是使用的范围还是使用的方式, 使用的对象, 这两种语言对英语词的使用上也是有差异的。

1 英语词的使用范围

在中文和法语中使用英语借词最多的领域是在科技, 经济和体育方面。这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使得英语词在工业科技领域被借入到其他语言中, 在加上后来美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就更加快了英语词大规模的被其他语言所使用。至于体育方面也是如此了, 不仅是因为很多的体育运动源于英国, 而且也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体育名词、体育规则都是用英语—国际通用语所订立的。汉语和法语中的英语借词的这一特点上一致的, 但同时也存在小一些差异。

在法语中, 英语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在汉语中的出现频率。在法国的报刊杂志上“充斥着”大量的英语词。有人做过一项调查, 随便翻开法国的一份报纸, 在每一页都可以找到十几个甚至是上百个英语借词。同时还有一项数据可以说明英语借词在法语中的影响力。在一本收录了35000个常用词的法语词典中, 有4200个外来词 (12%) , 而在这些外来词中英语词就占到了25%。 (数据来自:Henriette Walter的《L’aventure des mots fran?ais venus d’ailleurs》) 。

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 英语借词的使用在法语中也比在汉语中要多。例如:film, parking, hanmburger, shopping等词汇时不时从法国人嘴里冒出来。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就不常见了。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 英语和法语都是用字母来表示的语言, 相互借用较之以表意为中心的汉语来说就方便容易些。其次, 法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很相近, 所以受其影响的时间比较早也比较长;而中国除了与英美国家文化上的差异, 也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也才大量地借用英语词, 但也只是集中在科技和经济方面。

2 英语词的使用方式

鉴于法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对于英语词的借入方式就有很大的差别。首先, 汉语中英语借词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而在法语中英语词的书写形式基本没有变化。例如show这个英语单词, 在汉语中表现为“秀” (xiu) , 而在法语中还是表现为“show”, 再如bus这个英语词, 汉语中表现为“巴士”, 而法语中还是“bus”。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英语借词在汉语和法语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汉语是一种表意的文字, 即便是借入其他语言的词汇, 也要适应中文的构词规则, 把字母词用汉语中一个发音相识的词来表现, 这就是外来词的汉化。而法语就不用这样了, 因为同为字母语言, 所以借用是直接的, 书写没有变化。尽管在法语中, 一些借用的英语词在词形上也会有所变化, 但是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英语原词的影子, 如shampoo到法语中表示同一意思就写为shampooing。

其次, 在引入词的发音上, 汉语和法语也会有所不同。汉语借入英语词一般是采取音译和意译的方式, 音译试图保持原词的发音, 在汉语中找出发音相似的词来替代, 但是不可能找到与英语发音一模一样的词;而意译英语词就更不可能是原来的发音, 甚至连一点相近的发音都找不到, 如diverbranch译为橄榄枝, cold-war译为冷战。而法语中的英语借词在发音上多多少少还是保留原来的发音, 尽管有些词也会按照法语的发音规则有所变化。如film就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发音[film], parking[paki耷]与英语发音的不同之处就是[r]发音了, [parki耷]。

最后, 我们注意到汉语在英语字母词 (也就是略语词) 的借入上基本上是完全的借入使用, 不做任何处理。如:WTO CD, GDP, ATM等, 这些词的使用也相当的普遍。而在法语中, 也常使用缩略词, 但英语的缩略词就很少了。原因就在于法语也是字母语言, 所以使用用字母表示的词十分常见, 没有必要借用英语的缩略词。而中文不同, 字都是一笔一划构成的, 本没有用字母表示的词, 所以直接借用英语的缩略词及简单又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3 英语词的使用对象

在法国英语借词的使用者人数更多, 涉及的职业和年龄层更加的广泛。由于地域相近的关系, 法语和英语相互交流融合, 相互借鉴, 使得讲法语, 读法语的过程中有英语词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对于英语借词的接受和使用也就相当的普遍了,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 身处哪个年龄段的法国人都会使用英语借词, 这是因为早在18世纪英语词就大量的涌入到法语中, 经过几个世纪的适应融合, 一些英语借词已经成为法语词的一部分了, 而新的英语词由于惯性和追求时尚的要求被广泛的借入和使用。

而汉语中, 英语借词数量远远不及法语中的英语借词, 原因就在于使用人数和使用范围有限。中国与英美国家交流由于地域的限制, 在改革开放前可以说很少, 再加上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相互借用没有便利的条件, 因此在汉语的发展史上英语借词并不多, 使用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直到近几十年, 中国加大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并且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外语, 特别是英语, 由此大多是的年轻人, 特别是具有高学历的人开始在工作领域使用英语。随着英语的普及, 英语借词也纷纷出现在现代汉语中, 但使用者的人数还远远比不上在法国的使用者, 而且并不是各个行业,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使用英语借词。

4 结语

随着世界文化、经济交流的不断深化, 作为载体的语言也会相互的借鉴使用。借词这一现象就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尽管每种语言对其他语言的借入方式, 借入领域会有所不同, 但是就其发展趋势来说是完全一样的, 每种语言都需要不同的元素来丰富来滋养。通过对汉语和法语对英语借词的使用进行比较,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借词这一语言现象, 也可以看到汉语和法语的发展, 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

参考文献

[1]高明凯, 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处, 1958.

[2]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问题分析[J].辞书研究, 2003 (3) .

[3]程一荣.现代法语中的英语借词[J].现代外语, 1982, 04.

[4]张一德.法语中的英语借词[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2, 03.

网络时代汉语借词的规范 篇4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语;借词;规范;借鉴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际方式。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它们以其新颖、独特的视觉形式,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普遍欢迎,成为他们提高网上交际效率或某种特定需要而采取的形式,发展迅速,并出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数量更多的新词新语,以致有人认为是语言异化。如何对待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拟结合“中式英语”,就网络时代汉语“借词”(或称“外来词”)的规范谈些粗浅意见。

一、“中式英语”彰显英语的包容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扩大,通行世界的英语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通俗生动的“Chinglish”应运而生,成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这个单词由Chinese和English这两个英语单词结合生成,是“中式英语”的意思。据《星期日泰晤士报》2006年2月5日报道,至2006年夏季,英语词汇量约有100万个,其中新增加的词汇有不少就是“中式英语”借词。例如:“Kongfu”(功夫)、“drink-tea”(饮茶)、“xia-hai”(下海)、“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three-represents”(三个代表)、“kweerboy”(基佬)等。这些“中式英语”,已经被英语国家广泛接受和使用。

不同语言间有“借贷”或“交换”的现象。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词。在网络时代,随着社会的日益国际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这种“借贷”或“交换”的频率更高,并将产生更多的借词。因此,我们对借词要持开放、包容的“拿来主义”态度,并加以选择、逐渐规范,这样才能丰富本民族语言词汇,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网络时代汉语借词概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2.1亿,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2008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互联网是文字信息使用最集中、最直接、最频繁、流动最快的传播媒体。英语是互联网的主导语言,而汉语则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受这种关系影响,汉语新借词将不断出现。近期汉语借词以借用英语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有的借词以音译词的形式出现后风行一时,但逐渐就被意译词取代了。如借词“英特网”(Internet)被“互联网”代替等,这说明借词在汉语中只要有相应的词汇可以对译,人们最终还是选择符合汉语特点又通俗易懂的意译词,因为很多音译词与汉语的表意性和构词法相去甚远,让多数人觉得古怪难懂。但借用不可以泛滥,类似新借词“粉丝”(英语“fans”,中文为“崇拜者、追星族”)、“伊妹儿”(英语“E-mail”,中文为“电子邮件”)、“秀”(英语“show”,中文为“表演、演出”)等时尚借词,尽管它们的“上镜率”很高,但它们在中文中有可以对译的同义词,这样借用替换作为满足时尚求新、求异需要的一时之举尚可,如果要把它作为汉语词汇固定使用,则欠缺汉语构词的理据。汉语造词要尽量避免同形异义词,否则,将给语言交际带来混乱。

有的借词因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填补了语义上的空白,成为汉语新词汇。如“拉力赛”(rally)、“保龄球”(bowling)等。在构词上,这类借词是在音译的基础上添加上“指类属性”的语素后成为借词。这种借用方法为“音义兼译”法。这种形式的借词比单纯的音译词在表意上更明确,更具生命力,大多成为汉语新词汇。音义兼译词和意译词占汉语借词的80%以上,是汉语借词的主体。

有的借词语出同源,却一词多译。如英文姓氏“Monroe”因性别差异,有音译为“门罗”(美国男性总统),也有音译作“梦露”(美国著名女影星)。对另一英语姓氏“David”,指称男性时则一词多译作“大卫”“戴维”“戴夫”等。英语“cocaine”(一种毒品),也一词多译作“古可因”“可卡因”“古柯碱”,容易让人误解。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一词多译的借词应加以限制,否则,在语言交际上容易产生混误。

有的借词具有广告色彩。如“瘦身”,回避了容易引起对“肥胖”的不好联想,要比汉语本土词语“减肥”来得高雅、含蓄,同时又迎合了以瘦为美的潮流,因此人们更乐于接受和使用。这类借词还有“奔驰”(德国汽车Benz)、“洗手间”等。

有的借词是音义双关的音译词,极具汉语特色。借词“黑客”(hacker),意指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的人。音译成“黑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已收为新词语。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黑”与“白”相对,“黑”代表着黑暗、邪恶。现代汉语中就有不少由“黑”作语素的贬义词汇,如“黑车”“黑金”“黑哨”“黑帮”“黑手”“黑色收入”等。借词“黑客”所选的语音材料既贴近原词的读音,同时又作为词汇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或暗示原词的意义,从而兼有了音义两个方面的特点。这类借词还有“绷带”(bandage)、“蹦极”(bungy)等。

当代汉语的借词有一类很特殊的字母词,如“IP(卡)”、“ATM(机)”、“PK”、“CEO”、“GDP”等英语缩略词,也已成为人们言语交际等领域中的“常客”,甚至也出现了以汉语拼音缩略的“本土”字母词,如“HSK”(汉语水平考试)、“PSC”(普通话水平测试)、“RMB”(人民币)等。有人认为字母词现象是当代“汉语的无奈”,但这些字母词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带来的简便性、时效性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网络时代汉语借词的思考

1﹒词竞人择,适者生存

网络是一种文化,人类每一种文化的兴起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都会带来一些新词新语。语言变化的本身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词汇,它就有生命力,就会被广泛使用。反之,只是流行一时,最终被社会淘汰。在国际互联网时代,包括借词在内的新词语的猛增,是社会与语言共变的必然趋势和产物。英语是现代国际上的强势语言,但没有拒绝借词。因此,网络时代汉语也不能拒绝借词,对借词可以像英语国家对待“中式英语”一样,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让借词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词竞人择,适者生存”,这是“自我调节”和约定俗成的过程。

2﹒积极研究,规范引导

目前,汉语中新出现的借词还很不稳定,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学界对规范工作持谨慎态度,但谨慎并不意味着只能依靠“自我调节”,而是要有积极的态度。首先要做的是收集、整理、研究,进而引导、规范,这样才能保持比较客观的立场,将借词同化或融合,使其具有汉语词汇特点。

对借词的规范,学界历来的主张是:不要滥用借词;统一借词的汉语书写形式;尽量采用意译方式。现代汉语借词中,约有75%为意译词。应积极面对借词,完全依靠“词竞人择”或是拒绝吸收都是消极的做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部门应加强对新借词的监测、收集、研究和选录等工作,利用传播媒体等方式,宣传已整理、规范的新词,减少语言文字使用上的混乱,以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3﹒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我国已出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对汉语的使用进行规范性、原则性的指导。规范汉语及其应用,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是知法、懂法、守法的外在表现。所以,自觉学习和使用规范的祖国语言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网络时代,我们既有学习外语的必要,也不能忘掉母语,更不能刻意异化母语,滥用借词。

网络时代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现代观念。但青年人缺乏自控能力、好奇心强,容易对消极低俗的语言和非正常的表达方式进行机械模仿,盲目攀比使用,这势必会加剧他们的从众心理,不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热爱和自觉使用规范的祖国语言,减少乃至消除滥用借词等网络语言的现象。

网络时代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多元化、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待汉语中的借词,首先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但语言需要规范、统一,因此,必须大力宣传语言文字政策,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倡导语言文明,加强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赵悦﹒同化与融合[J]﹒辽宁大学学报﹒大连(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5]李国文﹒汉语的无奈[J]﹒语文建设,2000(4)﹒

英语中汉语借词 篇5

一、汉语中日语借词分析

众所周知,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是有着悠久的渊源关系的。并且日语中的汉字大部分都来源于中国, 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在翻译出版欧美等西方各国书籍、杂志时, 日本人就曾利用汉字的造词法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如“经济”“社会主义”等词汇。中日两国在交往过程中, 中国汉语中也吸取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对于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国似乎更容易吸收外来的事物, 大量的日语词汇传入中国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除了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以外, 19世纪前期许多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的学习以及他们对日文书籍的翻译活动等都促使了日语借词的涌入。如:现象、具体、悲观、乐观、社会、伦理、卫生、博士、代表、美学、美术、运动等。这些日语借词不仅改变了汉语的话语方式也将当时世界的思想和知识引进了中国。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大体上可以分为借音词和借形词两种, 而最主要的还是借形词。借音词是指汉语根据原日语词的读音用相应的汉字表示出来的音译词。如:一级棒 (いちばん) 、榻榻米 (たたみ) 用于指日本屋里铺的草席、卡哇伊 (かわいい) 、欧巴桑 (おばさん) 意为“老奶奶、祖母”等。而借形词为照原样转写日语原词中的汉字, 如“寿司、法人、出演、写真、配送、便当、会社、料理、刺身、人气、空手道”等或者字形会有稍微的改变。如“癌 (癌) 、坪 (坪) 、腺 (腺) 、鱈 (鳕) 、錠 (锭) ”等。与此同时, 汉语中许多借用的外来词汇, 在使用中也经过了些许改造。主要表现为词尾的脱落、词序的调整、词义的改变、以及助词的消失等。例如, 日语词的“書く”是指书写、写作的意思, 而“書き手”指“从事文字创作的人”。“書き手”是“書く”的名词化用法, 其被汉语吸取后, “書”字变成了“写”字, 且用平假名表示名词词尾的“き”脱落了, 于是, “書き手”被改造为了“写手”。并且“写手”这个词语在现在也在频繁的使用, 其词义发生了嬗变, 它不仅指文章或著作的作者以外还指以写作为生的一类人。另一显著类型则是助词的消失:日语的“の”就相当与汉语中的助词“的”,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修饰限定的作用。如日语“美丽の岛”、“幽静の山庄”等词进入汉语后, 假名“の”有的被淘汰, 有的则被汉语的“的”所代替了。

考察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我们会发现其有很强的造词能力、种类多且引进方式多样。日本人利用现有的汉字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词汇就占了大部分。如:亲子:亲子班、亲子游、亲子装、亲子乐园;达人:时尚达人、英语达人、达人派;反~:反兴奋剂、反腐败、反垃圾邮件、反病毒、反垄断法;~化:商品化、系列化、年轻化、民主化、国际化;~热:股票热、汉语热、出国热、旅游热、京剧热;现代化、理孵化、合理化、机械化、民族化、自勤化、多元化等等。这样的造词能力使得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日语借词, “据著名学者王立达在1958年的统计, 日本传入中国的词汇有588条”[2], 而2003年新编的《新词语大词典》, 我们可以看到收录的407条终日同形词中299条都是日语借词。从上可知汉语中日语借词数量之多, 种类之繁。

二、汉语中英语借词分析

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语言, 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有大量英语借词的出现, 并且几乎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的强势语言, 英语借词作为汉语借词的主力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数量在不断增长, 吸取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与日语借词一样同样有分类的不同。英语借词有借形词、意译词、和音译词三种。

英语借形词是指直接把英语中的书写形式 (字母或单词) 以及读音一起照搬到汉语中来, 是汉化程度最小甚至是未经汉化的借词。这类借词借用方式主要是:用某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来代替整个词语, 如字母Q代表question, 字母K代表karat (含金量的计量单位) ;首字母缩略词和缩拼词, 例如WTO就是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的缩略词;字母与汉字混合借词, 如AA制、O型、B超、H股、T恤、维B、维C、服装show、Basic语言、VIP卡、SIM卡、IP地址等。另外一种则是音译词, 音译借词是使用汉语现有的音素来模仿源语词语的发音而形成的借词, 这类借词保留了本土语言的语音特色, 具有记音符号的功能。有的英语借词是直接将英语的音直接借用过来, 而两者意义没有任何联系, 如、比基尼 (bikini) 、麦当劳 (Mc Donald’s) 、迪斯科 (diaco) 、雅虎 (yahoo) 等, 而有的为了更清楚的表达一个词汇的意思, 会在表示谐音词后再加一个表示意义的语素, 如:“吉普车”便是英语“jeep”后加一个车指一种交通工具, 另外, 艾滋病 (AIDS) 、桑那浴 (sauna) 、踢踏舞 (Tittup) 、伦巴舞 (rumba) 、汉堡包 (hamburger) 、威士忌酒 (whisky) 等都是此种类型。第三种则是意译词, 这类英语借词即用翻译的方法把原词译成汉语, 也可以说是按原词的语义创造一个新词, 保留了英语源词的整体意义。如电脑病毒 (computer virus) 、超级市场 (supermarket) 、打字机 (typewriter) 、潜艇 (Submarine) 等。当然还有一类是音义合译的混合借词, 这类词在音译中既保留了源语言的语音, 又体现源语言的语义。例如冰激淋 (ice一eream) , “冰”是“ice”的意译, “激淋”是“cream”的音译。另外, T一shirt (T一恤衫、B一ultra (B一超) 、可口可乐 (Coca一cola) 等都是这类借词的借用方式。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数量巨大,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 许多新事物、新概念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用英语表达。并且,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可以说涵盖范围相当广泛, 不管是政治、科技、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英语借词的引用。例如社会生活方面:传真机—faxmachine、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白领—white collar、蓝领—blue collar、威士忌—whisky、咖啡—coffee、扑克—poker、摇滚—Rock and Roll等以及科技方面:克隆—clone、雷达—radar、软件—software、数字通讯—digital communication等。除此以外, 借用方式多样、引入途径多且灵活等都造成了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的数量与使用频率的增加。

综上, 不管是日语借词还是英语借词, 我们都发现汉语吸取借词中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并且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语言接触的同时也是其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逐渐同化。“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 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3]。所以, 当一种语言从其它语言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 也同时引进了这些外来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这种文化内涵可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宗教、饮食等。

三、汉语借词的演变规律及趋势

1, 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和汉语借词发展可以看出, 在语言接触中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语言输入是不可逆的一种过程。无论是日语借词还是英语借词, 在大批量引入汉语之前, 这些借词的源国家文化载体必然是强盛的先进的。

日语借词多数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进入中国, 其时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而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先进的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崛起。两国力量对比极不均衡, 中国弱, 日本强。于是, 日语借词在中国积极学习当中大量涌入。但由于日文中的汉字音虽与中国不同, 义却相差无几, 中国学者引进的时候就照搬大部分日语新词。

英语借词传入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两种语言开始频繁接触, 英语借词传入。但英语借词大批量进入汉语当中, 是改革开放中国极力学习强大的西方欧美国家之后。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 汉语表意, 英语表音, 汉语在引入英语文化的时候初始阶段都用音译, 在本民族有对等概念语义的时候才改为音节更适合中国人的意译。

2. 汉语的表义系统使其具备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日语借词和英语借词在引入之后发展至今, 汉语已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而创造了很多新词, 赋予了其更多更新的意义。除了很少借音词, 大多日语借词已经根植于汉语中并开花结果。由于分属表音表义两大语言系统, 英语借词则略显复杂。相对而言, 新的音译词正在减少, 字母缩略词正在增多, 英汉混合情况越来越多。

3.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 文化的强盛, 汉语的融合力将会变得更大, 汉语中必然会出现大量表达新概念的新词汇进入到他国语言当中。而传入中国的新的借词势必会减少, 中国的借词将会是主动引入, 民族文化也会出现变化, 英汉混杂使用情况势必减少。

4. 随着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 表达新概念新事物的汉语词汇将会越来越多, 引进先进国家的借词将会变少。那些表示本来在本民族中不存在的概念的英文缩略词、英汉混合词, 在汉语成为一种强势语言之后, 逐渐被融合、替代。原来的日语借词, 由于“同文同种”的关系, 将继续存在并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清, 邓寿群.试论英语中汉语借词及其语言学特征[J].宜春学院学报.2010 (3) .

[2]王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 (6) .

泰语书面语中汉语借词研究 篇6

一、泰语书面语中常见汉语借词使用状况研究

所谓的借词就是指在异质化语言交流环节中, 各自词汇系统内部借入词的交汇迹象, 能够全面映衬社会最为敏感元素。在当地外来词整合中发现, 广东话优势地位十分显著, 词汇量分布范围极为广阔, 主要借助双音节表现。历史长期过渡延展, 无论是过往皇朝使节往来, 亦或是华侨迁入, 都给异乡语言文化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华人社团广泛交织, 特别是唐人街, 已经成为移泰华人的社会缩影。具体来讲, 各类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元素交接开来, 使得历来强盛的中国语言流传至泰国境内, 并且在与当地人员融合过程中, 泰语便理所应当得受到了汉语影响。事实上, 泰语在具体借用汉语词汇环节中, 必然会将原有语音修改, 这是因为两类语言表达技巧存在很大差异, 在尽量迎合当地语音习惯的同时, 确保交融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 词义转变模式包括结构缩减以及转移等, 自从泰国开始使用汉语之后, 固定词义基本都会产生变化现象。

二、汉语在泰国书面语中的演变流程解读

(一) 语音转换

最初阶段, 泰国在应用借词环节中都会借助音译技巧整改, 后期随着调整模式的不断挖掘, 潮州音译词形式崛起, 大多数时期会被用泰语拼音记录收集起来。例如, 豆腐, 泰语的发音:tau41hu41。因为方言声调较为复杂, 本文就利用潮州方言八个声调同泰语表现技巧进行对照, 细化结构样式表现为:阴平33基本不变, 或者变成41调;阴上53变成24、41或55;阴去213变成41或33;阴入2变成5;阳平55变成41、24或不变;阳上35也变成41或24;阳去11变成41或22;阳入5不变或变成2。

(二) 词义更改

这类演变方法包括扩展、缩小以及转移等技巧模式, 自泰国开始借用汉语之后, 特别是经过长期岁月冲刷, 各类词义都已产生深刻变化。

三、汉语借词对于泰国人汉语学习的影响分析

四、针对目前泰国汉语教学活动提出的规范建议

综上所述, 泰语已经开始大规模借用汉语词汇进行合理转换、融合, 这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交接迹象, 其与中泰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存在着必要关联特征。可以说, 泰语内部汉语借词转换已然成为两国跨文化交流的枢纽, 其将两国历史背景深度吸纳其中, 蕴含不同民族世界观、生活行为习惯。针对这类汉语借用现象进行系统分析, 对于中泰合作交流工程能够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佩琳.汉语与泰语的亲属称谓词对比[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8) :88-91.

[2]冯丰钜.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11) :45-49.

英语中汉语借词 篇7

(一)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产生的原因

中日两国自汉代起开始官方往来至今,一直有不同形式的交流、往来,这种跨国界、跨文化的接触,带来了语言的交集与融合。至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更多的是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上至国家立法下至日常饮食,日本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借鉴。在两国的交流中,语言的接触自然不可或缺,除了语言间的翻译也有语言的流入,这便是借词产生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多的接受了西方文明,而中国也开始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日语词汇也随之大量输入中国,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便日渐增多。到20世纪后期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接触的领域也愈加丰富,自然科学类﹑社科类﹑生活类等方面的词汇大量的涌入中国,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终身雇佣”“暴走族”“黄金周”“宅急送”“过劳死”“亲子教育”“败犬女”等。[1]此外,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词汇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日语借词的出现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汉语词汇的缺乏。因此,可以说日语借词是中日两国交流的必然产物,同时,日语借词又对推动两国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的特点

1现代汉语中的日语的借词多来源于日本的社会文化

中国教育部自2005年起每年会公布本年度中国语言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中会统计每年的汉语新词的数量,自2006年起至今汉语新词的数量呈递增的趋势,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日语借词。根据统计词汇的内容分析,在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大多来源于日本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科学等领域,其传入途径多来自网络、影视媒体、报刊杂志等方面。[2]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正太”一词来源于日本的人气动漫《铁人28号》,其主人公“金田正太郎”是一个身穿西装和短裤的帅气小男孩,由此借用“正太”一词代指年纪小但帅气可爱的小男生。而在青年人聊天中常出现的“食草男”一词则诞生于日本作家深泽直纪的笔下,该作家于2006年在《日经商务报》上发表的连载文章中提出了“食草男”的说法,即指脾气温和,在恋爱中较为被动,但用情专一的男子。

2日语借词的发音特点

汉语中对日语借词的吸收与表述,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外来语用接近读音的汉字来表示,例如:“coca-cola”一词在中文中翻译成“可口可乐”、“hamburger”译成“汉堡包”、“lemon”译成“柠檬”、“coffee”译成“咖啡”等等。汉语对于日语借词的吸收大多借助其汉字的字形,读音则是用中文中该汉字的读音来标注。究其原因,是因为欧美国语的语言是字母语言,没有和中文类似的汉字,因此我们借鉴词汇时,吸收该词汇的发音和意义更为方便;而日语汉字来源于中文,有着和中文类似或相同的汉字,日语的词汇在中文中绝大多数都能找到相应的汉字来表述,很多词汇仅凭字形就能猜测其大意,不用学习日语的读音就能吸收该外来语,因此中文中的日语借词大多吸收的是其词汇文字本身及其意义,而不是其在日语单词中的发音,相对欧美借词的音译,日语单词的汉字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与应用。例如:経済、社会主義、新幹線、火事等。当然,例外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日语中「カラオケ」一词,按其读音翻译成“卡拉OK”;日本的传统美食「天麩羅」在中文中译成“天妇罗”;姑姑、阿姨辈分的「伯母さん」翻译成“欧巴桑”、「畳」译成“榻榻米”等。但是,此类日语借词的数量相对较少,在整体日语借词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3日语借词的分类

(1)词语本身即为日语词汇。此类词汇多为日本固有的词汇,多来源于日本特有的事物、社会文化现象等。例如:武士道、茶道、电车、相扑、歌舞伎等。

(2)出自中国后被日本使用并赋予其新的含义随后又流入中国的词汇。此类词汇出自中国的古籍,表达的意义有所创新,后来被引入中国成为新日语借词。例如:“人气”一词本出自庄子的《人间世》,原意指人的气质、感情等,而日语中的“人気”则指受欢迎、人缘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不再使用古汉语的意义,而是接受了日语赋予其的新词义。又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達人”一词也并不是日本创造的词汇,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达人”的说法,其义为显贵或通情达理或豪迈的人,和现在所流行的意义不同。被日本借用后,该词指在某行业或某领域杰出的佼佼者。流入汉语后,也沿用了日语中的意义。该类词汇还有讲义、政治、生产、阶级、组织、革命、博士等。

(3)译自西方国家词语的日语词汇。此类词汇古汉语和日语中都没有,日本人按照构词的特点,音译或者意译西方国家的词语,创造出新的词语,例如:浪漫、画廊、银行、警察、受难等。

(三)部分日语借词在流入过程中词义发生改变

部分日语借词,在汉语中虽词形不变但意义上发生改变,部分词语的词义有所扩大、部分词语词义有所缩小还有部分词语语义发生转移,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别。例如:日语中的“写真”一词是照片的意思,而在汉语中的“写真”一般单指艺术照的含义,其词义被缩小了;日语中“道具”一词,指可以指一切工具和生活用具、舞台工具等,而汉语中道具的含义一般特指舞台工具,词义被缩小。日语中“弁当”一词,在日语中指自带的盒饭或者超市、食堂等地卖的盒饭,在汉语的借用过程中又赋予方便食品等含义,其语义被扩大了。日语中的“御姉さん”本义指姐姐,现代汉语借用“御姐”一词,指成熟、美丽、较强势的年轻女子,该词在词义上发生了转移。

(四)日语借词的流入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日语借词大量地传入中国,丰富了汉语词汇,使人们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汉语中如果想要形容人物或者动物可爱,一般只用“可爱”一词加以形容,而由于日语借词的流入,现代汉语中增加了“卡哇伊”“萌萌哒”等词汇可以表达相似的意义。现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宅男”“自动贩卖机”“人间蒸发”“宅急送”等词汇,原本在汉语中缺乏类似含义的词汇,由于借助了日语借词,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此外,日语借词的流入,还为我们学习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外国丰富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我们通过学习日语中“刺身”一词,了解到这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美食,品尝其美味后,又将其推广到国内市场,促进了两国饮食文化的交流[3]。

在正确看待日语借词的流入对现代汉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智地认识其带来消极影响。由于日语借词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汉语的语言体系的混乱。很多外语借词的使用人群只是因为追求流行、时尚而大量使用外语借词,长此以往,汉语中所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汇的使用频率会大幅降低,严重者将退出语言流通领域,致使汉语语言的表达愈发匮乏,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此外,外语借词的使用人群大多集中在中青年龄层中,他们善于使用网络、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与此相反,老年人群接受新事物较慢,思想上相对保守,日语借词在汉语中的大量流通,会增大中青年龄层与老年人群的隔阂、加大二者的代沟。

二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对对外日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特点,我们在对外日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注意语音的纠正。汉语对于日语借词的吸纳,大多重文字轻读音,很多词汇的字形汉语和日语是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因此,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日语借词的中文读音发成该借词原有的日语发音或者相近的日语发音。例如有的日本学生会把“恋爱”一词说成“lan’ai”﹑“理念”说成“li’nan”,纠其原因就是因为受到日语发音的影响,用日语词汇的读音来解读中文单词。

其次,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在汉语中词形不变但意义发生改变的日语借词的问题。例如:日语中“勤務”一词,本义为“在公司等地工作”的意义。而在现代汉语的借用过程中,虽然词形仅由繁体字“勤務”改为简体字“勤务”,但意义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汉语中的“勤务”常用的意义为“后勤的工作”和“勤务员”两种意义。如果不了解该词在汉语中改变的意义,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便极易产生误用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该类词汇时,应特别注重辨析日语和汉语中词汇意义的异同,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使用。

此外,因为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数量庞大,教师在讲解日语借词时,作为常识补充,应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日语借词的基础知识、该借词的种类以及产生国家等相关知识。

总之,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国的语言、文化、经济都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发展壮大。中日两国均为汉字语言,两国的语言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对象国的外语借词。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主要来源于日本的社会文化,其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将日语借词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日语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克服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更好地展开对外日语的教学工作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该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将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探索,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多的专家、学者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江萍.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

[2]黄亚茹,吕朋林.新时期汉语语源外来语初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29-34.

汉语借词翻译原则 篇8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政治文化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 各种新词语、新用法大量涌现, 令人眼花缭乱。据统计, 我国每年新词语大概有1000多个, 平均每天有3个新词出现。汉语借词清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汉语借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英语词, 这就需要借助翻译之手译成汉语。为英语借词找出合适的汉语对应词是一件很高难度的事, 原因在于, 许多借词所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无对应物, 更无对应词可寻。因此, 要求翻译者把新概念和新词语同时介绍过来, 其难度可想而知。虽然收录翻译汉语新词的词典有很多, 但却不乏错误, 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汉语借词的翻译是一件富有创造的事情。

2 汉语借词翻译的现实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 不断产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涌现了大量的借词。怎样把新涌现出来的外来词翻译成各行各业都认可的词语, 非但有助于我国的技术发展, 还能方便海内外同行交流科学技术。

如今频繁出现的借词由于在汉语词典中缺乏现成的词项, 一个词往往会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译名。若不及时整理和正确翻译, 就无法学习和使用西方先进科技, 影响我国的科技交流与发展。

汉语借词的翻译虽然很难, 但并不是不可为, 这要靠广大语言科技工作者去研究, 去探索。该文正是基于这个现实, 分析汉语借词的种类和不足译名, 从而提出汉语借词翻译应遵循四大原则。

3 汉语借词的种类

3.1 音译词:按照外语词的读音翻译

音译词中有纯粹的拟音词, 如:保龄球bowling, 克隆clone, 特氟隆teflon, 比基尼bikini, 三文鱼salmon, 沙丁鱼sardine, 席梦shermons, 迪斯科disco等。还有借助偏旁部首表明属性的拟音词, 如:咖啡coffee, 柠檬lemon等。

3.2 音意结合词

音意结合词, 如:B-Coat-water“必克水” (—种防水剂) , Domino effect多米诺效应, Internet因特网, hacker黑客, BONZE奔驰, gene基因, AIDS爱滋病, Avon雅芳, Arche雅倩, Safeguard舒肤佳, sauna桑拿浴, Hippies嬉皮士, Ebola埃博拉热, Euro欧元, karat开金, rally拉力赛, bobo波波族, DINK丁克族等。

3.3 混合词

混合词指英语字母或单词加上汉字构成的借词。如:BA-SIC语言, 卡拉OK, BP机 (beeper) , VCD光盘 (Video Compact Disk) 等。

3.4 意译词

意译词有英语词义加汉语构词材料另创的新词, 如:备忘录 (memorandum) , 激光 (laser) 等。也有把英语词汇的各个部分按语意译成汉语, 然后按汉语构词习惯把他们重新组合成新词, 如:代沟 (generation gap) , 冷战 (cold war) , 鸡尾酒会 (cocktail party) 等。

3.5 直接使用英语缩写的词或英语首字母缩写词

如:DNA脱氧核糖核酸, 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摄影, VOA美国之音, 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VCD激光视盘, NATO北约, IQ智商, TOEFL作为外语的英语测试, IELTS雅思, XO (一种法国名酒) , VIP重要人物, CEO首席执行官, CFO首席财务官, W.C盥洗室, A.B.C基础入门, UFO不明飞行物, MTV音乐电视, AA制 (聚餐时平摊或各付各帐的方法) , B超 (B型超声波)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KTV (演艺或餐饮场所的卡拉OK包厢) , OA办公自动化, SOS (国际通用船、飞机呼救信号) , SOS儿童村 (专门收养孤儿的慈善机构) 等。

4 汉语借词翻译经历逐渐成熟的过程

媒体和词典译名确立都是经过由差到好, 由批评到接受的一个漫长过程。

4.1 用解释性的句子充当译名, 使得译名太长

“爱滋病”一词最初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现时, 被译成“获得性免疫缺馅综合症”。这个词即长且难懂, 但刚开始没有确立合适的译名, 只能照字面译。后来, 大陆的人们接受了香港的译法“爱滋病”。这个音意兼顾的翻译很快得到广泛的使用, 最终确定下来。

4.2 借词翻译在语体、词性、词义范围等方面不合汉语习惯

GOLDLION“金利来”是一个品牌名, 是金利来国际有限公司的命名。最早翻译叫“金狮”, 金狮在粤语中有“金输”之音, 因此港澳的消费者对此很忌讳。公司老板曾宪梓决定用音意结合的方法, 将GOLDLION翻译为“金利来”, 迎合消费者求吉利的心理, 很快得到公众的广泛接受。

4.3 与社会通用名或专业术语不符

如click按鼠标上的按钮, hit parade风行曲目集锦, 应和社会通用名“点击”, “排行榜”一致。

5 汉语借词翻译应遵循四大原则

5.1 表意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 音译法简单省事, 因此在借词翻译中经常使用。但音意结合词, 即容易记忆又表达意义, 会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其生命力。如把Archie译为“阿奇”, 就不如“网络搜索系统”明晰, 再如:BONZE奔驰, gene基因, AIDS爱滋病, Avon雅芳, Arche雅倩, Safeguard舒肤佳, sauna桑拿浴, Hippies嬉皮士等借词译名, 汉语读者见到这些翻译会如汉语词一样亲切。

5.2 经济原则

汉语名词喜用双音节词, 如译名过长或解释性翻译过多, 就不符合汉语文化中简洁的特点。如“firewall”译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就不如“防火墙”译得简洁。

5.3 一致原则

一旦一个译名已经确立, 翻译者应尽量使用确立的译名。如hit parade已有“排行榜”, 就不要译成“风行曲目集锦”。cellular telephone有各种各样的译名:无绳电话, 移动电话, 携带式活动电话, 大哥大, 手机等, 因手机最为常用, 应该选择手机这个译名。

5.4 适者生存原则

虽然提倡用音意结合法翻译汉语借词, 但如果缩写词或音译词具有生命力, 被大众广泛接受, 则应保留。汉语中有一些音译词与意译词并存, 如cartoon卡通-漫画, 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 engine引擎-发动机, bus巴士—公共汽车, taxi的士—出租汽车, 还有大量的缩写词, 如MTV, DNA, DOS, TOFEL等。这种并存可以交给作者和时间来选择。

6 总结

总之, 在翻译汉语借词时, 我们不应有急功近利, 草率急躁的心态, 一遇外来词就缩写或音译。在新词引入初期, 如一时找不到妥帖的翻译, 可以音译, 但逐渐理解之后应尽可能按照表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来意译或音意兼译。当然, 最理想的翻译应属音意兼译, 因为音意结合词易记易懂, 对内对外亲和力强, 方便词典研究, 避免纯音译词的拗口难懂和意译词的随意多样化, 造成合乎需要的联想, 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从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周洪波, 等.新华新词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胡清平.音意兼译——外来语中译之首选[J].中国翻译, 2001 (6) .

[3]胡兆云.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

英语中汉语借词 篇9

关键词:日语借词;现代汉语;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78-1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不容小视。与中国交往历史深远的邻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日语自身在不断吸收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同时也在向外输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语言文字。“日语借词”是指现代汉语从日语汉字词汇中借用的词汇。日语借词的传入丰富了汉民族的语言生活。日语借词并不是单纯的文字,其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载体的背后承载着现代日本的社会现象、事物等,同时传播了日本文化。

(一) 增加了类词缀

类词缀位置固定,通常只出现在词根的前面或者后面。同时具有标志词性的功能,每个类词缀的词性明确且固定。类词缀的语义并没有完全虚幻,构词能力很强。 “——控”,词例有“大叔控”“女王控”。“—控”日语表记为「コン」,是英语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m”,指极度喜欢某种事物的人。“控”是「コン」的音译。在日本的构词形式为「XXコン」例如「マザコン」「ファザコン」,其中「XX」也是英语外来语,即两个英语外来词的前头音的组合。在日语「コン」也有较强的造词能力。例如,「ブラコン(=ブラザーコンプレックス)」「シスタコン(=シスターコンプレックス)」等。在汉语使用时,多采用名词加上“控”成为“XX控”,表示强烈的嗜好和喜欢,也可以指称喜欢某一事物的人。如“文字控”“视频控”“美瞳控”等。

“——屋”的类词缀用法也是通过台湾引进内地的,在汉语中“屋”字,本来只是指“房子、屋子”,而日语中的“屋”除了指房子外还可以指“店铺”,如日语有「本屋(书店)」、「酒屋(小酒馆)」等。近年来,在都市街头也出现了不少的“××屋”,如“精品屋”、“西饼屋”、“咖啡屋”等不一而足。“屋”给人以小巧、温暖的感觉,这类店铺也大都是面积不大、装修颇为讲究的小型店铺。因此说,汉语受日语的影响,不仅引进了“屋”这个外来日本语语素,而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来自日语的“商号、店铺”的语素义,从而使“屋”字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构词能力也大大增强,在与其他语素的组合中扮演着类词缀的作用,有一定的能产性。与日语“屋”稍有不同的是,日语“屋”在指店铺的同时还可以指店铺的从业人员、店员,如「魚屋」既可以指鱼店也可以指卖鱼的伙计,而汉语只取了前一种意义。

“萌系女孩”中的“—系”的用法也是源于日本。“系”在日语中作为一个语素积极参与造词,「癒し系」「お嬢様系」「草食系」等,作「美人」「男子」的定语。意为属于具有某种特点的范畴,译为汉语应为“类”也是起着类词缀的作用。

(二) 日语借词语素参与二次造词活跃

“宅男”“宅女”“宅经济”都是近来出现的新词,它的来源始于日语的“御宅族”一词。用以来形容那些热衷于某种事物乃至痴迷的人,且带有些许贬义色彩。传入中国以后,发生变异。“宅”重在体现“足不出户,不与外界接触”,衍生出了很多新词。

(三) 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

许多日语借词代表着日本社会特有的事物和制度,因而日语借词的研究与使用,是我们了解当代日本的一个微型窗口。

“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是指人们在家消费产生的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失业者直接促进了“宅经济”的兴起。然而究其本质却是网络发展的结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无论是在家经商,还是在家兼职,或是在家办公,都以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前提条件。而中国对日语借词的吸收,充分说明了中国社会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日出现了某些相同的社会现象。

“量贩”。日语中的「量販」是「大量販売」的缩略语,汉语只收录了“量贩”一词,意思是 “价格低廉,薄利多销,以批发价零售”,由此引申的量贩式经营,指的就是透明、自助和平价的贴近消费需求的经营方式。现在很多的超市、便利店都打出了“量贩式”的招牌以吸引顾客。但用得最多的“量贩”还是时下流行的KTV包房,这种KTV包房通常都是电脑自助选歌,而且里面附带食品超市,超市里酒水、零食的价格也和外面的超市差不多,最能体现其平价、自选的特点,量贩式KTV恐怕也是因此得名。大众对“量贩”一词的认可度可见一斑。要说明的是,“量贩+式”和用“量贩”修饰KTV是“量贩”一词在汉语里的新发展,在日语里是没有这种组合和搭配的,日语中最常见的就是「量販店」。

21世纪以来,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增多,也给作为传播载体的语言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日语借词的输入,为汉语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为社会生活注入新的因子。

参考文献:

[1]金锦珠,沈艳.2001-2010年间日语借词研究[J].现代语文,2013,(06).

[2]王雯.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英语中的“借词”研究 篇10

关键词:英语,词汇,借词

英语是世界公认的国际语言,它有非常庞大而复杂的词汇系统,把代表欧洲乃至全球文化的精华熔于一炉、兼收并蓄,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上词汇最为丰富的语言,主要是因为其在1500年的发展史中,不断地吸收借入其他语言的词汇。可以说英语的绝大多数词汇是借来的。英语中的借词主要源于拉丁语、法语、德语等欧洲语言及其他各洲语言。

一、古英语时期的英语借词

公元443年,古罗马军团从英国撤退,来自北欧沿海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趁虚而入,大举迁移不列颠。这些定居者的母语属于西日耳曼语的分支。据OED考证,Englisc作为名词最早出现于890年的文献里,这时已被用来指称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和萨克森诸方言(见OED English B.n.1.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古英语(old English),古英语的基本词汇是西日耳曼语的共同词汇,包括一些这三个民族入侵不列颠岛以前借自拉丁语的一些词汇。例如,street:古英语street—拉丁语strata;weall:古英语weall—拉丁语vallum;wine:古英语win—拉丁语vinum;plum:古英语plume—拉丁语prunum等。这是英语,说确切一点是英语的前身,第一次受外语———拉丁语的影响,第一次向拉丁语借词。这些词汇经过十几个世纪的使用和同化,已经融入了英语的基本词汇。

此后,拉丁语随“罗马人的征服”涌入英语,并成为不列颠的官方语言达400年之久,罗马文化直接渗透到不列颠的各个角落。公元597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派遣传教使团,把基督教传入英格兰,英国从多信教皈依基督教之后,大批拉丁语词涌入英语。在这5个世纪的时间里,拉丁语对英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是有关宗教的词,如:abbot, alter, disc ple, hymn, pope, psalm等,这一时期的古英语还向诺曼法语借了些词,出现在11世纪的一些文献上,留存到现代英语的还有:sot—sot, capon—capun, proud—prud, castle—castel, crown—coroune, arbaletc—arbaletce, chaplain—capelain, tower—tor/tur.

公元九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给英语带来一批借词,例如:weak, call, window, summer, wife, come, egg, sit, stand, they, their, them, give, take等。

二、中古英语时期的英语借词

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十分广泛深远。1066年,讲法语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的率领下征服了英格兰,法语成为官方语言达300年之久。从1066年起,大量的法语词进入英语,它们中的大部分都从发音、结构到拼写上完全融入了英语,成为了现代英语的核心词汇:castle, chancellor, cub, market, prison, proud, service, least, country, pilgrim, religion, court, justice, peach, rich, change, pay等。

从十二世纪到十四世纪,绝大部分法语借词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有关。这一时期的借词涉及各个领域和各种活动,充分显示了法语影响英语的广度和深度。艺术(art):art, comedy, paint, ect.;文学(literature):poet, prose, etc.;宗教(church and religion):clergy, confession, convert, preach, pray, etc.;政府(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government, parliament, treaty, minister, mayor, etc.;法律(law and legal affairs):judge, jury, evidence, goal, verdict, etc.;医学(medicine):medicine, physician, remedy, sergeon, plague, etc.;军事(military):army, battle, enemy, soldier, captain, etc.;智力和道德(intelligence and morality):attention, consideration, examination, information, fortification, etc.;时尚(fashion):brooch, ruby, pearl, diamond, dress, collar, gown, lace, button, etc.;食品(food and drink):beef, bacon, dinner, mutton, spice, etc.;家庭生活(home life):chair, curtain, blanket, towel, closet, etc.;娱乐(entertainment):chess, dance, leisure, music, solace, etc.;狩猎(riding and hunting):kennel, falcon, quail, plover, chase,

在向法语借词的同时,英语也丢失了不少原有的古英语词汇。例如:undeadliness被immorality取代。有时两个词同时存在,但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ask和demand, wish和desire, hearty和cordial, smell和scent, door和portal。有时是名词为英语词,而相应的动词或形容词为法语词:mouth和oral, house和domstic, mind和mental, town和urban, stone和petrify, debt和owe。etc.

这是法语对英语影响的第一次高潮,起始于“诺曼底人的征服”,这个时期众多的法语词如潮水般涌入英语,与英语原有的词汇混杂在一起,成为把英语和地中海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联系起来的纽带。

中古英语除向法语借入大量的词以外,也从其他语言借入了不少词。例如,阿拉伯语:alcohol, algibra, zero, zenith, al-manac。

从14至15世纪,拉丁语再次大批进入英语,主要涉及法律、医学、神学、科学、和文化方面,而且一直沿用至今:con-tempt, genius, history, include, necessary, picture, popular, solitary, tract等, 此外还向低地德语借入一些词, 例如:wainscot—wagenschot, skipper—schipper;古诺斯语:band—band, ill—illr, hit—hitta等。

中古英语时期是英语历史变化最大的时期。词尾变化大大缩减,词汇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英语吸收了大量的法语词,各种发言趋于统一,伦敦方言成为共同的文学语言,乔叟等著名作家都用英语写作。英语重新成为英国的国语。

三、早期现代英语的英语借词

现代英语的早期正值文艺复兴运动波及英国。拉丁语最后一次大规模涌入英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天文和科学等领域,由于人文主义者重视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语大批直接或间接(通过拉丁语)借入英语。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极大地促进了英国人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英语从希腊语借用了众多的抽象名词,使得英语民族借助名词进行抽象思维和精确的推理分析。如:来自拉丁文的substitute—substitutes, summary—summaries, malfac tor—malefactor, conviction—convictionem, infancy—infantia等,以及一些借自希腊语的词:anonymous, system, lexicon, alphabet, climax。

这一时期,法语词涌入英语达到第二次高潮,但数量远远少于第一次。例如:alloy, pioneer, colonel, pilot, madame, scene。在此时期与外国的频繁接触,使英语向50多个不同的语种借入了更多的词汇,所借词汇涉及生活各个领域。例如:西班牙语词:canoe, tobacco, sherry, potato, maize;高地德语词:plunder, protetcant, larch, noodle, waltz;低地德语词:luck, pickle, brandy, landscape, skate;葡萄牙语词:apricot, banana, cocoa, mosquito, yam;意大利语词:balcony, pizza, portico, violin, volcano;阿拉伯语词:coffee, mohair, giraffe, garble, magazine;希伯来语词:cabbala, rabbi, Sabbath, shekel, Satan;直接或间接借自波斯词:caravan, divan, shawl, check, zook;梵文词(兴都斯坦语词和印地语词):ginger, swastika, jungle, pyjamas, shampool;汉语词:tea, ginseng, kowtow, litchi;斯拉夫语词:polka, kopeck, samovar, steppe, votka,以及其他语言的词:coach(匈牙利语),jackal(土耳其语),gorilla(西非语),zebra(刚果语),skunk(印地安语),moose(印地安语)。

这些借词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接触,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新大陆的发现,航海探险活动。英语词汇大量增加,英语变得更加国际化,为它后来成为开放性和包容性最强的国际语言创造了条件。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在此时成名,他首先使用了一些直接从拉丁语和希腊语中借入的词语,如:apostrophes, premeditated, obscene, Frugall, Dexterously, Accomodation, Assassination, dislocate, indistinguishable, submerge。

四、现代英语的英语借词

这个时期的英语已经定型,它的形态和一般句型已接近平衡,唯有词汇还在继续改变。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掀起的“法国热”使法语词借入英语达到第三次高潮,主要是军事术语,如corps, manoeuvre, espionage等和日常生活用语。19世纪是法语进入英语的最后一次高潮,主要是文学、艺术、外交、饮食方面的词汇,如literature, baton, beauty, menu等。但很多词未能像早期的法语借词一样完全融入英语,有的仍保留着法语词的特点:apropos, ballet, at-taché, na?ve, chargéd’affaires, coup d’etat, bomb, avenue, routine, develop, café, de luxe, laissez-faire, surveillance。而这些法语词能否被准确地发音也成为了衡量其使用者的社会地位的工具。

此时德语对英语的影响也开始增强,更多的德语词进入了英语:plunder, staff, fieldmarshall, focus, landanum, satillite, nickel, masterpiece, psychology, etc.

英国海上争霸、海外殖民和移民等重要历史事件,都为现代英语向更多语言借词大开绿灯。英国向殖民地各民族的语言也借了许多词。raccoon, moccasin, totem, tomahawk等来自北美印地安人的语言;canoe, hurricane, maize等词来自印地列斯群岛;pampas, tapioca, cacao等词来自南美洲,kangaroo来自澳大利亚。

在亚洲,由于缓慢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许多描写亚洲人生活的作品出版,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波斯语、阿拉伯语、印度斯坦语、马来语、汉语和日语的词汇进入了英语:bunnia, baksheesh, ayah, tuan, lakh, sais, khit, tiffin, sahib, maiclan等。

但在现代英语后期,借词的数量和在英语中的地位却大大降低了。主要原因是此时的英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词汇系统,当代英语可运用各种构词法和旧词产生新义等方法来合成、派生、转化、缩略、裁短及其他方法来构成新词。派生法:supermarket, superpower, antifat, antihero;拼缀法:broadcast, radiocast, simulcast,类比构词法:bulldozer→calfdozer, bird’s eye→fish eye(全景),sunrise→moonrise, blue-collar workers→white-collar workers, gray-collar workers, pink-collar workers, open-collar workers;对比构词法:man of letters→woman of letters, nightmare→daymare;复合法:theme park, mail order, soccer mom;缩略法: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D (compac discs), APS (advanced photo system)。

二十世纪下半期仍有一部分外来语进入英语,但均只涉及一些特殊领域或描述他民族特有事物时使用。我们可以看到来自日语的karaoke(卡拉OK),来自法语的apres-ski(一天滑雪后社交活动的),ye-ye(爵士乐的),而ye-ye本身又是法语早些时候从英语词yeah-yeah借用来的。意大利语的cico(再见),葡萄牙语的favela(巴西城市郊区的简陋住宅区),德语的gemutlich(舒适的),汉语的wok(镬),日语的ikebana(插花艺术),塔希提语的mai tai(鸡尾酒刨冰),依地语的klutz(木头疙瘩),nebbish(可怜虫),schlepp(乡下佬)等。

有的时候英语的复合词是从别的语言借来的,但其组成部分被译成英语。这些复合词叫做译借词(translation loans)。例如black humour—humour noir(法语),法语的objet trouve(捡到的可用以制作艺术品的东西)已经作为直接借词和译借词found object分别进入英语。汉语的paper tiger(纸老虎),the big leap forward(大跃进),Red Guards(红卫兵),the gang of four(四人帮),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百花齐放),four modernization(四个现代化)等在英美的报刊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

五、英语向外借词的原因

像文化一样,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借词则是一种最普遍的现象。语言之间相互借用词语,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接触和密切交往的必然结果。英语在1500年间借用了众多的外来词汇,特别是欧洲语言的借词,反映了英语借用外来词的重要特征,体现了英国文化同欧洲文化的血脉关系。

1. 语言学原因

英语同其借词最早、最多的欧洲语言古诺斯语、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等同属印欧语系,或同属一个语族甚至一个语支,它们之间的音素、音位上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英语和其他大部分欧洲语言一样采用拉丁字母,这为英语向其他语言借词提供了方便。许多词都是不作任何变动或稍加改动就直接借入英语的。大部分借词在长期使用中被完全同化。英美历史上几部影响最大的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775”,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828”, “Oxford English Language, 1884/1933/1955”都收入了大量的外语借词, 它们不仅对稳定、规范英语词汇作出贡献, 而且为接受和消化外语借词起到重要作用。

2. 社会历史因素

英国社会文化是发展史也是外来词的借入史,社会文化的变革或转折关系,外来词便蜂拥而入,成为外来文化的先锋。外族的入侵、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英国海上争霸、海外殖民和移民等重要历史事件,都为外来词的借入大开方便之门,而且外来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借入英语。英语成为国际语言正是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外来词借入的多寡,不仅标志着语言的开放程度,而且展示了社会文化的开放程度和对先进文化的敏感性与容纳、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Dennis Freeborn.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2nd, 2000.

[2]李赋宁.英语史.北京, 1991.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案例Agent下一篇:网络干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