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2024-08-20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共12篇)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篇1

网络语言是网民交流的工具, 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近些年来网络新词在网络上推陈出新与日俱增, “网络成语”的变化更是迅速而频繁。较传统的成语而言, “网络成语”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均不相同, 但是四字格的语言形式却相似, 被网民广泛应用于各大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中。

一、“网络成语”的来源

(一) 新闻热点事件

与传统的成语源于典故不同, “网络成语”很多是源于实事, 源于比较热门的社会事件。

“十动然拒”, 源于信息时报: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四男生212天写16万字情书光棍节表白, 女生十分感动, 但任然婉拒。“秋雨含泪”, 源于2008年6月5日, 余秋雨在博文中含泪劝告要求惩处豆腐渣校舍责任人的请愿灾民, 说他们在地震中帝王的孩子全都成了菩萨, 已经安宁, 不要因为情愿而横生枝节。

(二) 影视剧和歌词

影视剧中的文化是被人们很快接受并传播的, 因此影视剧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很容易被大家记住和使用, 如:“不明觉厉”, 源于电影《食神》中“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但感觉好厉害。”

歌曲蕴含着丰富情感, 歌词起到很大的作用, 歌词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也引人注目, 有的“网络成语”就是在歌词中衍生出来的。如:“人艰不拆”, 该词语就是出于林宥嘉的歌曲《说谎》中的一段歌词, “别说我说谎,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 有些事情拒不要拆穿。”

(三) 旧语新解

另外有一类“网络成语”是把原有的传统成语旧语新解, 即表现形式与原有成语完全相同, 但有了全新的网络释义, 形成了新的“网络成语”, 大多具有讽刺和调侃的的意味。

“知书达礼”, 通常义指人有文化, 懂礼仪。新的网络新义是“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送礼。”“有机可乘”, 通常义指有机会可以利用, 亦指有空子可钻。网络新义为出门考察有飞机可以乘。“杯水车薪”, 通常义指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无济于事。网络新义为:当领导就是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 月底能拿到可以买一辆汽车的工资。

二、“网络成语”的特点

(一) 抽出语素, 表达意思不完整

在“网络成语”中多数是在一句话或一个事件中抽取四个主要的语素组合到一起, 从而形成新的“网络成语”。如:男生看了会沉默, 女生看了会流泪。从中把“男”、“默”、“女”、“泪”四个语素抽出来组合到一起构成“男默女泪”。

(二) 揉和语素, 信息量大

在众多的热门“网络成语”中, “喜大普奔”能从字面义来理解, “喜”、“大”、“普”、“奔”分别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词语, 表示一件让大家极度欢乐的事情, 大家奔走相告。

(三) 表达形式简易

网络语言较书面语言而言, 表达起来更加快捷。网络语言没有固定语言规范, 只是广大网民约定俗成的规定, 利用谐音、缩略语、借用词等表达起来更简单。

三、“网络成语”的不规范性

“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十动然拒”这样的“网络成语”流行开来, 引起大家的热议。针对“网络成语”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立场。有人提议把这些“网络成语”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有人认为“网络成语”只不过是一时流行于年轻人之间, 最终很可能被淘汰。

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些词语是“网络成语”发展的首要问题。这种网络词汇也可以看作是一般词汇, 可以根据一般词汇的规范性来看“网络成语”的不规范性。词汇规范的三大主要标准是必要性、明确性和普遍性。

“必要性”就是要保留在交际中有必要的, 舍弃那些不必要的。从“网络成语”的意义来说, 若只是把原有的词语的意思柔和到一起或者是简单的简化句子, 那么这样没有深层次意义的词汇就不具有词汇规范的必要性。例如“啊痛悟蜡”源于辛晓琪的歌曲《领悟》中的一句歌词:“啊, 多么痛的领悟, ”。

“明确性”就是要保留表达意思明确的, 舍弃那些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甚至有歧义的。最初是由于输入法的缘故, 网友们在输入“火前留名”的时候出现了“火钳刘明”, 所以将错就错, 把“火前留名”变成了“火钳刘明”。

“普遍性”就是要选择流通面广的, 舍弃流通面窄的。流通面广就表示它已经被社会大众多接受。“网络成语”的使用范围还是十分有限的, 没有达到普遍性使用的程度。

“网络成语”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其发展也必定适应社会的变化。它不具有一般词汇规范的标准, 却以独特的形式被现代人所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晓颖, 郭伏良.试论现代汉语新成语[J].汉字文化, 2009 (5) :51-54.

[2]苏培成.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1-5.

[3]林志勇.“网络成语”知多少[J].广西教育, 2013 (10) .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篇2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分类??使用情况

【指导老师】黄东梅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而产生新发现,因此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反映这些新事物新现象以及人们新观念的词语。我们认为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有新的变化的词语。新词语可以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方言中,从古词语和行业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包括一个产生了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在这里,“新”与“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新”有一定是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不断发展,词汇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处于变动之中。曾经的新词语可以进入基本词汇或者消亡不用,这样便成了旧词语;而一些消亡不用的旧词语也会被重新启用,并被赋予了新义而踏入新词语的行列。

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是对汉语语汇系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新词语的频繁产生引起了语言学者对它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新词语进行了许多研究,这种研究呈现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趋势。如闵家骥先生编著的《汉语新词新义词典》把建国以来产生的词都看作新词语收入词典;于根元先生编著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收录了1978――1990年间见于我国报刊的新词语;姚汉铭先生编著的《新词新语词典》主要收集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98年报刊上出现的新词语;林伦伦先生编著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主要收录了1978年12月首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没有的,即1978年以后出现的新词。由此可见,从时间说,这些词典在收录新词语时,大致是限于建国之初至今,重点是新时期的新词语。王爱娣在《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探析》中从新词语的音和义组合关系出发,探讨了“新词语”的概念;然后结合当今的语言实际,从八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词语的来源途径;最后简要总结了新词语的发展趋势。邵宜在《近年来的新词语研究》中,在对不同学者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新词语的界定、新词语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莉在《新时期新词新语漫议》中对新词语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上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词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来源进行了分类、对其特点进行了概括、对新词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考虑到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出版以来,学者们对于其中新增词语的研究罕见,本文就该版本新增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感悟的语言现象,对新词语的界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在分析汉语新词语来源以及对新词语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新词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现代新词语,能更加准确、合理、规范地使用现代新词语。

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新增的词语。

一、现代新词语的来源

现代新词语产生的来源主要有六个方面,外来词、部分港台词汇、内地方言词语、专业术语或行业语、简称合称短语和古代旧词语。

(一)外来词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与外国来往交流的过程中,外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冲击了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人追求西方的物质文明和西方人的思想,这一方面就导致了中国人对西方语言的认同。比如,近年音译进来的一些词:酷、克隆、卡丁车、黑客、丁克家庭、德比、香波、伊妹儿等。还有一些词语是从英语直译而来,寻租、路演、蓝牙、猎头、热键等。还有从日语来的,料理、放送、人气、卡拉OK等。还有西文字母或西文字母与汉字组成的词语,俗称字母词。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以及国内大众英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尤其是英语缩略词堂而皇之地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从而形成了新时期汉语新词语中极具特色的字母外来词。有一些词语已经相当流行,成为大众传媒和语言交流的组成部分。如“丁克家族”是译自英语“Double Income No Kid”的简称DINK,指夫妻均有收入,不要子女的家庭

(二)部分港台词汇

因为港台地区有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以及与世界联系的相对密切,所以港台词语中的一些表述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被直接借用过来的,在汉语普通话中继续充当表述新事物新概念的作用。比如从港台传入的词语,按揭、布艺、搞笑、廉租、房车、咪表、猎头、洁具、面膜、卖点、另类、置业、楼盘、物业、编程、比拼、层面、互动、随身听、新锐、做秀、整合、双赢、主打、取向、认同、穿帮、非礼、资深、愿景、体认、做爱、研判、资讯等等,都是由港台地区引进,然后再逐渐传入内地的。

(三)内地方言词语

内地方言词语的加入,其中又以北京话、广东话、上海话为主,这些地方或者是政治文化中心,或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对新词语新概念反应最为敏感,所以一些新词新语新用法在这些地区产生然后波及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就不足为怪了。北京话地位特殊,词汇容易被普通话吸收,比如蹦迪、大款、托儿、侃大山、玩命、宰人、砸牌子、砍价、神侃、宰客、栽面等。而上海和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员流动大,所以语言也较发达,被普通话吸收的机会也多一些。比如买单、花心、楼花、入围、生猛、煲电话粥、爆满、炒鱿鱼等就从广东话而来,而搞定(也有人认为是从广东话“搞掂”演变而来)、跟进、派对、套牢、批租、动迁、割肉、一头雾水等就从上海话引进。其他地区方言进入普通话的例子也有,不过没有从北京、广东、上海这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引进的那么多。

(四)专业术语或行业语

这里讲的术语指的是在各领域内出现的新的科学专用语。社会急速发展,科学也突飞猛进,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新术语来指称新事物新概念或者反映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比如:板块、并轨、出局、出线、到位、点击、定位、二传手、反差、拐点、加盟、界面、聚焦、平台、起跑线、抢滩、切换、缺位、升温、时间差、杀手、缩水、硬着陆、越位、蒸发、置换、主旋律、转轨、擦边球、转型等。

(五)简称合称短语

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强,迫使人们越来越多讲求效率,讲究用更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效益。语言交流要求省时、省力,高效率,在用意明确的前提下,在语言交流中人们越来越愿意选用简称、合称和短语缩略的形式。因此,简称、合称、缩略是现代汉语形成新词的一个途径。为反映这种情况,这次修订这类词也收录不少。如:安保、地铁、电邮、彩超、彩显、动漫、核电、军地、共建、立交、临客、平交、企改、社保、双规、三产、三农、三通、三个代表、网校、乡企、心梗、保费、比热等。

(六)古代旧词语

这里所说的古代旧词,是指曾经使用过,后来一度销声匿迹,现在又被生活所激活了,进而重新焕发生命光彩的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类词还会出现很多,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趋势。这类起死回生,又重新成为流行语的词,为数不多如:申论、垂范、福祉、惊羡、履职、履新、耄耋、尘埃落定、羡余、炙手可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它们旧词复活的同时,还要留心它们在意义上发生的变化。

二、现代新词语的分类 我们重点查寻了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新增的词语,发现就词语语意方面来说,出现的新词语主要来自于政治、济济、科技、军事、文化这几个方面。

(一)政治类

由于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政治舞台,许多政治新词语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2005年4月30日,胡锦涛与连站会谈的新闻公报发表在各大媒体上,其中就有“愿景”和“体认”。《现代汉语词典》为了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就增加了“愿景”“体认”这两个新词。政治类的新词语还有德治、反腐倡廉、反恐、反贪、公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恐怖主义、跑官、勤政、双规、套改、问责、以人为本、政风、政治文明、咨政、不作为、串案、法槌、法徽、法律援助、国家赔偿、受案、司法鉴定、司法解释、特别法、窝案、无罪推定、有罪推定、职务犯罪、智能犯罪、布警、采信、故意、立法权、愿景、体认等。

(二)经济类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急速发展,与它相适应就出现了大批与经济有关的新词语。如并购、彩民、撤标、撤市、充值、冲高、地量、跌势、服务业、经济杠杆、价格战、结构工资、解套、套牢、竞拍、企改、套现、天量、网络银行、限产、循环经济、质押、走高、保额、保费、保险人、财产保险、电子货币、金融危机、人寿保险、世界银行、投资银行、银行卡、不良贷款、沉化粮、催熟、错季、观光农业、坑农、土壤污染、退耕、精准农业、蓝色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三农、散养、币市、便利店、超值、承购、承销、传销、断码、灰色市场、均价、扩销、量贩店、逆市、签单、热销、商誉、退市、形象大使、虚高、氧吧、直销、造市、并线、车程、车模、车位、城铁、磁浮列车、错峰、打表、起步价、盾构、工残、管道运输、航天器、空天飞机、路检、盲降、提速、站点、直航、轻轨铁路、中巴、层高、拆建、错层、多层住宅、返迁、房市、仿建、高层住宅、灰空间、会所、烂尾、联建、廉租、毛坯房、生态建筑、尾房、玄关、跃层等。

(三)科技类

随着科学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许多科技方面的专业词汇逐渐转变成普通词汇,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网络、环保、医药等领域的新词语已为大众所日常使用,如:笔记本式计算机、编程、波导、彩显、磁控、短信息、高科技、光控、浏览器、内存、闪存、闪盘、数控、数字信号、太空人、网关、网卡、网络语言、信息库、优盘、宇航技术、主板、靶器官、彩超、超声刀、磁疗、非典、干细胞、计算机层析成像、计算机综合征、军团病、强迫症、弱能、帕金森综合征、禽流感、食疗、苏丹红、同位素扫描、巡医、医风、中子刀、白色垃圾、赤潮、环境科学、荒漠化、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绿色壁垒、绿色食品、绿视率、排污、沙尘暴、退耕、总悬浮颗粒物等。

(四)文化类

文化领域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也引来了一大批新词语。如博导、海归、扩招、考博、考风、考级、考纪、考研、课件、派位、陪读、书虫、特长生、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网校、应试教育、终身教育、择校、助读、丑星、出场费、蹿红、大片儿、动漫、个唱、公众人物、贺岁片、回放、家庭影院、金曲、偶像剧、热映、星探、献演、献映、报料、爆炒、标题新闻、播报、彩信、电邮、电子函件、耳麦、黄金时段、可视电话、垃圾邮件、录播、模拟通信、热播、热炒、有偿新闻、蹦极、补时、长考、德比、读秒、短池、方程式赛车、锋线、复盘、黑哨、叫停、教头、假球、开哨、狂胜、内援、陪练、抢点、赛点、升班马、胜势、始发、首发、完败、完胜、乌龙球、惜败、下课、星探、有氧运动等。

(五)军事类

随着军事事业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也增加了部分新词语,只不过数量极少。如电子战、动能武器、环境武器、军地、军歌、军购、军演、立体战争、虐俘、失能武器、水陆坦克、特种部队、战略导弹、战术导弹等。?

三、现代新词语的使用

???《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的这些新词语,已经普遍地被现今的社会生活所接受。周荐先生在《汉语词汇新讲》当中说过“如果可以把词的结构称作是词的形式的话,那么词的意义――词义也就可以被叫做词的内容。”?要了解新词语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从新词语的词义上来着手。

???

(一)现代新词语使用简况

我们重点从词语的演变来观察新词语的使用情况。词义经过引申发展,产生了新义。新义与原义的关系,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这三类。词义的扩大指的是有些词原来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较狭小,可是后来它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以前广泛了。比如“手”原来是指身体的一部分,后来扩大到指“人”,如“拖拉机手”,这就是用部分来代替全部。又如“健康”本来指生理机能成长没有缺陷和疾病,现在我们却常常说“思想不健康”,那就扩大到了指思想意识有毛病。词义的缩小就是指那些词原来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较大,而现在概括和应用的范围变得狭窄了。如“上半时”“下半时”,它们是体育名词,原注释是举了篮球和足球的例子,现在,篮球的比赛规则中比赛的时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半时,每半时20分钟;另一种是四节,每节12分钟。所以,对篮球来说,“上半时”“下半时”已经不够全面了。根据这些变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上半时”“下半时”的注释中删去了篮球的例子。前面讲的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都是从词义的概括范围和应用大小方面来说的。而词义的转移却是指词义由一个范围到另一个范围。如“牺牲”,“牺牲”原来是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畜,现在是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输入 篇3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输入 对策

新词语成为当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新词语的突飞猛进和新词语研究的蓬勃之势并没有蔓延到对外汉语教学界。今天,我们已无需重申“新词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了,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有效地将汉语新词语输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个终极问题可分解到各个相关层级中,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各级组织和教学单位可根据各自的职责和角色各尽所能,有所作为。

从宏观上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的输入应该全面进入对外汉语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从微观上来说,各个教学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的宏观教学体系的确立和微观教学过程的处理也都是有层级性的,没必要搞一刀切。

一、宏观上的层级性

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两个大纲与新词语有关,一个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一个被认为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之一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据汤志祥(2002)对这两个大纲的统计研究表明,初级阶段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新词语教学,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出现的新词语只有11个,属于丁级词,而且是20世纪80年代的,仅占总数的0.1247%。可见,这些大纲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新词语的重要性。至于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的教学,尚无与初级阶段一样的教学大纲,只有《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充当了教学大纲的角色。但是,我们也并未从中见到多少反映当代汉语最新面貌的新词语。

既然是纲领性的文件,它们无需事无巨细地规定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认为即使以后出现的中高级阶段的教学大纲,关于新词语,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是宏观地强调新词语教学应有的重要性,二是坚持“宁严不宽、宁缺毋滥”的原则,在现有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适当地添列一些新词语,增加新词语在丙、丁级词汇中的比重。可以说,进入到词汇大纲里的新词语,是在按前文所述的“新词语选择的层级性”原则的基础上再次科学地筛选出来的。比如说,现有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没有“隐私”和“休闲”一词,但丙级词中有“隐约”,丁级词中有“隐蔽、隐藏、隐瞒”,这些词语的难度并没有低于“隐私”,实用性却又没有高于“隐私”,因此,未来的大纲中将“隐私”纳入其中并无任何不妥。另外,与“休闲”一词有关的是甲级词中的“休息”和丁级词中的“休养”,单独的一个“闲”是个乙级词,同样,从难度和实用性等来审视,“休闲”一词进入丙级词甚至乙级词也应不成问题。再者,“休闲”一词作为定语构成的定中式新词语的能产性也很高,如进入《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中的“休闲车”“休闲伞”,以及常用的“休闲装”等都是多用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新常用词语。

二、微观上的层级性

从微观层面来看,各个对外汉语教学单位该如何进行新词语教学,得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进行层级性的选择和组织教学,具体涉及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等重要环节。

(一)教学计划

新词语教学能否单独进入留学生的教学计划?或者以何种方式进入留学生的教学计划?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由留学生的学习类别决定的。根据以下学习类别,我们可选择相应的新词语教学层级,层级的选择由低到高,且层层相关。

层级一:中高级汉语进修生(一般课型→阅读课→特色选修课)

层级二:汉语专业学历生——层级一:本科生(特色选修课) ↓

层级二:硕士生(特色选修课)

在留学生规模较大、对外汉语教学师资比较雄厚的单位,可单独开设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课程作为教学计划中的特色选修课模块。而在留学生规模不大、层级较低或者师资紧缺的单位,可在阅读类课程(包括报刊选读、当代中国热点等)中输入新词语,相比其他综合课、听说课等输入新词语的零散性和随意性,阅读类课程对新词语的输入和介绍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

(二)课堂教学

为了保证阅读教学和新词语教学的双重功效,这类课程的教学时间以不少于每周6课时为佳。而面向汉语专业学历生的新词语课程,周课时在2~3节则可,因为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而且以新词语的语言知识讲授为主。从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层级性来看,面向中高级汉语进修生开设的阅读类新词语课是属于语言技能课,而面向汉语学历生开设的现代汉语词汇课或专门的新词语课是属于语言学专业课。前者固然也会涉及新词语的语言学知识,但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新词语及其背后的中国社会文化的真实图景,后者却以汉语新词语为本体,介绍新词语的来源、形式、意义、分布、演变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虽然语言学专业课性质的新词语教学比语言技能课性质的新词语教学要抽象得多,而且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但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前者没有后者的灵活多变,这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性质和目的决定的。因此,这类课堂教学的层级性相对显著一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这种层级性,将使学生在有效地了解汉语新词语及其中国社会背景的同时,还能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实际教学中,除了遵循前文中的那些新词语选用原则外,我们还得根据当前的教学班级的学生特点(性别、年龄、国别、专业背景和个性差异等),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新词语和社会热点的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区分不同的新词语教学的层次。比如“安乐死”一词,大多数中高级汉语进修生对这个词语和话题很感兴趣,但是对来自世界上最早将“安乐死”合法化的荷兰和比利时的同学来说,仅仅是学会了这个中文表达法而已,对其承载的意义并无新鲜感。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讨论环节,不但让同学们介绍“安乐死”在各自国家的现状,而且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发表各自对“安乐死”的看法,因此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收获颇丰,因为在学习新词语的同时,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口语表达技能。

有时候对同一篇课文却有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人觉得很有趣,有的人则觉得索然无味,这种众口难调的情形难以避免时,任课教师还是根据既定教学计划行事,让学生自己调整学习心态。但有时候任课教师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比如我们在学习经济和体育单元时,由于班上大部分是女生,且上完一二课后,从课堂表现和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领域的新词语毫无兴趣,我们就临时决定将这些单元后面的课文改为自主学习,课堂上仅抽出短暂时间进行答疑和校对练习答案。

(三)教材编写

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教材虽然在多元性、针对性、创新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在对新词语的输入上未跟上时代的脚步,从而导致学生想学或急于想学的却学不到,过时或乏味的内容却充斥教材。这些问题都与新词语的输入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提倡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应最大限度地追求创新时,千万别忽视了新词语的输入。

根据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层级性,汉语新词语的相关教材可包括:综合课类教材中的新词语输入、阅读课类教材中的新词语、词汇课类教材中的新词语和专门介绍新词语的教材等。为了实践这种创新理念,我们在借鉴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进阶式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成功之路》,周小兵、张世涛主编的《中级汉语阅读教程》等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着手编写了一本以“新词语”为关键词的全新教材——《新中国风——对外汉语中高级阅读教程》,该教程的编写就特别注重总体创新和局部创新的层级性。在宏观的编写思路、编写原则、编写体例、内容选编和教材特色等方面,以及微观的课文、生词、注释、练习等部分都凸显一个“新”字,将新词语、新生活、新社会、新HSK的展现和语言技能的操练有机地融合到教材中,既可用作学习汉语新词语、了解中国新风貌的专用教程,亦可用作备战新HSK阅读部分的辅导用书。书中所有文章和练习段落都来源于国内最新的热点话题,内容涵盖了社会、教育、体育、文化、经济、网络、娱乐、科技、环境、健康、政治等方面,共12个单元。(阮咏梅,2012)

(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编号:Y201016268。)

参考文献:

[1]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

等级大纲(修订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汤志祥.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2).

[3]邹嘉彦,游汝杰.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4]阮咏梅.新中国风——对外汉语中高级阅读教程[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2.

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阐述 篇4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特点,含义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新词语,它们来源于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具体可以区分为几种类别,例如经济类新词语、政治类新词语、科技类新词语、社会民生类新词语以及文化教育类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造词方法也并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分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造词法,首先应该对新词语的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1、现代汉语新词语概述

1.1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新词语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变,由于各种新事物的出现或者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变化而产生的词语。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现代汉语新词语包括了以下几项内容,即新词、新语以及体现了新的意思和用法的旧词。 因此,新词语并不是指完全新创造出来的词语,而是广泛的指代了词语的概念、形式或意思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内容,出现了新的改变。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现代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一般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结为以下的3个方面,即我国社会改革开放后的产物、我国高新科技的逐渐普及以及我国各行业之间的日益渗透。

1.2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关于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我们大致归纳为四种,具体是 :第一,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材料按照固有的造词方式进行新词语编造 ;第二,对一些外来词语的吸纳接收 ; 第三,旧词新义 ;第四,吸收各地的方言词语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词语。通过这几种途径,我国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其中较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第一种,即利用汉语中已有的词语材料和造词方式进行新词语编造。而对外来词吸收造次也可以分为音译词语、意译词语、字母词、音译加意译词语以及音译兼意译词语等。

2、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分析

2.1语音造词法

语音造词法是一种通过固有的语音材料进行汉语新词语创造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造出的汉语新词语一般都和语音具有较大的联系,尽管目前这种造词法所造新词语的数量并不太多,但是它却是大众比较愿意接受的造词方式。

语音造词法中又可以区分为谐音造词法和音译造词法两种形式。例如“春劫”一词便是由“春节”衍生而来,是人们对春节时期交通运输部门借春运高峰来提升票价现象的一种讽刺,它便是谐音造词法的例子,“春劫”与“春节” 是谐音。又例如“谷歌”一词,是美国搜索引擎Google的汉语译词,它是通过音译造词法而来。

2.2词汇造词法

词汇造词法是指通过一些词汇材料进行新词语创造的方法。由于我国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汇材料,所有词汇造词法中也包含了多种造词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的新词语也较多。

(1)字母造词法

字母造词法即使用一些外语字母或者使用汉字、符号、 数字等和外语字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词语创造。具体有字母缩略词,例如CEPA、BRT等 ;有字母缩略词与汉字结合, 如K客吧、e摘客等 ;还有汉字和汉字的拼音字母缩略的组合,如JM联盟等。

(2)简缩造词法

所谓简缩造词法是指将词语中比较冗长复杂的词语形式简缩后,变成一个简洁的新词,这是符合现代社会注重高效和便捷特点的一种重要的造词方法。在简缩造词法中,如 “电竞”、“奥标”、“世遗”等词是利用的节略简缩的方法 ; 而如“公考”、“交强险”、“免费师范生”等次则是利用了缩合简缩的方法 ;此外,还有数字简缩、替代简缩等方法也是词汇造词法中简缩造词法的内容。

2.3语法造词法

语法造词法,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汉语的语法规则来创造新词语的造词方法。通常,语法规则和构词法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和造词法的相关性较小。其中只有类推造词法是与语法规则相关的,因此,语法造词法也可以称作语法类推造词法。其中包括了类推仿前式、类推仿中式和类推仿后式等。语法造词法的特点是 :语法类推的关系具有两大特性, 即能产性和传递性。此外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产生词族,由外语得来的类词缀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篇5

论文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新词汇 环境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恒定性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语言学。学者们认为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与自然生物生态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同构性。学者们把一些生态学概念用来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发展规律,以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审视各种语言现象。本文试从环境(environment)、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协同进化(co-evolution)和恒定性(conservation)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

生态学是生物学家Haeckel(1866)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该词来自希腊语Oikos(房子),意思是整个地球就像个大房子一样,人类在这所房子里具有和其它有机物一样的地位,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都取决于其它物种的存在。所谓生态系统就是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依存的关系。

受达尔文的影响,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A.Schleicher)认为:“语言和生物一样,也要经历生、长、老、死的生物生命过程”(裴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Haugen(1971)最早提出并使用“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之后,Haugen在《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作隐喻类比。此后,“语言生态”的隐喻开始被语言研究者接受并广泛使用。

20世纪80年代,德国Bielefeld大学的一批学者进一步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以“语言生态学”或“生态语言学”为题的著述,使学科理论框架得以确立。1990年,M.Halliday在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AILA)上的报告促使语言研究者对语言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做出新的思考,即把语言和语言研究作为生态问题的组成部分加以考察,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的另一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全球生态危机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变得十分严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语言学。学者们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把生态学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同时,一些生态学概念被用来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发展规律,以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审视语言现象。

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与自然生物生态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同构性。本文从环境(environment)、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协同进化(co-evolution)和恒定性(conservation)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二、从生物产生和依存的环境(environment)看新词汇的产生

在某一生物群落中,由于自然的长期演化,当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等外部环境允许时,该群落中就会产生新的物种。生态语言学认为,世界上任何语言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自然、社会、文化、人群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语言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生态语言系统。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人类环境等外部环境允许时,该语言体系中就会产生新的词汇。

如果我们将汉语语言体系看成是一个生态语言系统,那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词汇以多渠道、多形式在汉语语言体系内部进行优化重组,从而导致新词汇的产生。

(一)以形象比喻来表达词汇意义

“蚁族”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草根网民”指那些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裸考”指考生没有任何加分(如三好生、体育特长生、少数民族考生等),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校。

(二)以数字、字母或符号来彰显个性

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520——我爱你;MM——妹妹或美眉;GG——哥哥;(-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咪着眼睛笑;Zzzzz……表示睡觉打呼的样子。

(三)以汉字谐音来表达词汇意义

大虾——大侠;邮箱——油箱或幽香;斑竹或斑猪——版主。

(四)以飞白构词

故意运用白字示错的修辞方式来追求新奇独特或标榜新潮。例如:“我”用“偶”替代;“什么”用“神马”替代;“悲剧”用“杯具”替代;“院士”用“院仕”替代;“诺贝尔奖”用“暖被儿奖”替代。

(五)以仿词派生来创造新词汇

“淑”字以前仅用于形容女孩,现在“淑”被单独作为一个自由语素,转移修饰对象,温文尔雅的男孩也可以称作“淑男”。

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新词汇的产生则对原有生态语言系统进行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这样便更好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现象和新情况。

三、从自然选择(natural election)角度看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生物学告诉我们,生命力是生物的活动能力,生命呈现着生生不息的动态。作为交际与传承文化载体的语言同样具有这一显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存在交融、消退、旧词复出、变异等生命发展的特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物种进化的规律。适应环境的物种得以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物种消失、消退或被融入其它物种中。词汇也是如此。一些词汇因为失去了生存使用的环境,逐渐退出原有的生态语言系统。一些语言在交际中并不是被全盘吸收和接纳的,往往会产生语音、词汇结构、语法规则等的变异。变异产生的原因与人们的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词汇的自然选择体现在:词汇的消退,旧词复出,旧有词汇意义被吸收融入新词汇中,固有词汇增加新义和专业词汇应用的泛化。

(一)词汇的消退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简论 篇6

一、内容多样

词汇是个开放的系统,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极大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极大丰富反映在语言中便是新词语的大量涌现,这些新词语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多样,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

1.政治類: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社保、医保、保障房、房叔、房婶、村官;

2.经济类:创业板、个税、涨停板、熊市、牛市;

3.网络类:淘宝体、微博、咆哮体、恐龙、美眉、灌水、顶、抢沙发;

4.体育类:对决、下课、雄起、黑哨、放水、阳光体育;

5.医学类:亚健康、基因疗法、处方药、肝细胞;

6.文化类:金领、粉领、文化快餐、代言人、氧吧、动漫、旗舰店、波波族;

7.教育类:新课标、司考、课件、雅思、话题作文;

8.科技类:基因、空间站、克隆、高铁、轻轨;

9.军事类:保钓、非对称作战、预警机、海警。

二、增长速度快

2012年5月发表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提到,2011年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94条。《现代汉语词典》仅2002年增补本就添加新词新意就有1200余条。新词语增速如此之快,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深远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五花八门,不断涌现,反映新事物的词语自然也就层出不穷了。

三、来源途径广

1.旧词新意。现代汉语中一些已有词语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新词语中非常独特的一类。例如“下课”如今被用到体育中指教练的辞职;“输血”如今有了新的比喻义,指国家对贫困地区在经济上的帮扶。其他的如“笔记本”、“病毒”、“谷底”、“菜单”、“断层”等,如今也有了新的言外之意。这种新词语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内部原因,即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是外部原因,即人民群众对语言使用的创造性。

2.新词形新词义。这类新词语是指为新事物专门造的新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量新事物不断涌现,仅仅靠已有的词语或引入外来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大批从词形到词义都是全新的新词语就应运而生。如“三个代表”、“期房”、“轻轨”、“淘宝体”、“微博”等。

3.来自外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家的接触引起语言的接触,大量外来词通过音译、意译或其他方式引入汉语。在所有的外来词中,最特殊的一类是字母词,其词形词义来不及汉化就被生吞活剥引入到汉语中来,这些字母词中以英语、日语为主。

4.来自方言。汉语普通话一直在不断的从各种方言中吸纳有生命力的方言词来充实自己的词汇系统,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更是强势方言,如大陆的广东和港澳台地区。对汉语普通话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流向。这些新词语最初集中在商业领域,由于影视和传媒的推广,进入到老百姓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中来。据统计,近些年来约有七百多个新词语来源于香港,来自粤方言的就更多了,如“埋单”、“亮丽”等,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台湾方言。如今,上述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甚至饮食和服装等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传媒深深影响着内地。此外,上海方言也是影响新词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缩略语大量出现

缩略语是现代汉语新词语中最独特的一类,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各种媒体中缩略语俯拾即是,如“医改”、“社保”、“车险”、“体彩”、“软驱”等。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客观世界日趋丰富复杂,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认识不断精密和深化,对许多新事物的描写和命名也必然日趋复杂。然而,语言中的经济性原则又不能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同时人类的认知也是趋于简单事物的,所以简化词形的缩略语才会大量出现。

五、经济类词语独占鳌头

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集了2200条新词语,其中财经类的占200多条,信息类占300条,和经济相关的科技类、政治类词语也相当多。经济类新词语所以如此之多原因依然是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如今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经济类词语的大量涌现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新词语是当代社会发展变化和语言演变的标记,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社会内言语行为的种种变化及超语言学领域内的种种发展变化。新词语的研究对促进其推广,规范其运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新华新词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3.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83.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篇7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 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 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既形象又生动。

二、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2. 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3. 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

4. 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 “踢皮球” “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专称代指通称。

2. 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3. 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5.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四、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 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1. 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 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 1) 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 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 2) 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

( 3) 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

2007年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分析 篇8

一、词性类别简单化明显

在《2007汉语新词语》中, 将2007年产生的420个新词语分为:“绝大多数双字单位, 视为词, 标出词性;三字单位, 根据情况, 视为词的, 标出词性, 视为短语的, 不标词性;四字及四字以上单位, 一般不视为词, 不标词性。”[1]故根据这个原则, 这420个新词语中是词的有239个, 仅分布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类中。

名词, 例如:爱邦族、奥标猪、邦民等, 共有210个, 占87.87%。

动词, 例如:毕生子、地出、回任等, 共有28个, 占11.71%。

形容词, 只有1个, 即钝感, 占0.42%。

2007年新词语中绝大多数的新词语表现出不断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 这些都需要名词来指称, 所以名词在2007年新词语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动词、形容词都很少。

再者, 这些新词语中, 未见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外的其他词类, 故2007年所产生的新词语类别是呈现的简单化特点。

二、词长呈现增长趋势

词语长度是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汉语词语的词长可从汉字数量或音节数量两个角度进行统计。一般情况下, 二者是相同的。但因为词语中还有儿化韵尾或者含有字母时, 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为了便于统计, 本文对2007年新词语的词语长度按字数统计, 一个汉字、一个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 都算一个字[2]。按照这样的统计法, 420个新词语的词长分布从二字词到八字词都有。

420个新词语中, 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明显占优势, 三字词语的比例占到了38.10%, 四字词语的比例占到了28.33%。而以前在汉语词汇中占绝对优势的两字词语只占到了20.48%。按照本文对2007年的新词语按照词语长度的统计发现, 二字词语一直是现代汉语词汇最常见的语音形式, 虽然在2007年新词语中仍旧占有相当的比例, 但其优势显然已不太明显。而三字词语、四字词语已经占有了明显优势, 五字词语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其原因如下: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首先就是通过新词语反映出来。而新生事物和新概念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复杂的。社会发展需要语言能够更精密细致地表达复杂的新事物、新概念和体现更为丰富的内涵, 但二字词语已经不能担负这一交际使命, 所以人们便采取了能够反映复杂现象的多字词语的语言形式。

另外, 二字词语概括具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时显得比较困难, 而且会容易造成很多的误解与歧义。新词语为了更为精确的表达词义而演变为多字词语, 这也是语言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出现了大量以词缀为标记的派生构词倾向

“2007汉语新词语表现出明显的派生词倾向, 出现了一些词缀。”[2]吕叔湘先生明确提出:“不单用, 但是活动能力较强, 结合面较宽, 有单向性, 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 或别的语素之后, 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前缀’, ‘后缀’, ‘中缀’, 可以总的称为‘词缀’。”[3]吕先生也提出了“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概念。他说:“汉语里地道的语缀并不很多, 认为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成后缀, 然而还是差点儿, 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 还得加个‘类’字, 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 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3]若干年来, 大家都在关注词缀与类词缀的区别, 但学术界对汉语词缀的认识都是颇为模糊的, 都没有对词缀和类词缀作出明确的区分, 本文将词缀和类词缀笼统地称为词缀。

在2007年汉语新词语中, 运用前缀的只有1个, 即:亚~。构成的新词语有2个:亚疾病、亚熟男, 占0.05%。运用后缀的有11个, 分别是:~族、~客、~门、~奴、~吧、~日、~令、~女、~男、~友、~民。用它们构成的新词语有95个:

“~族”中的“族”, 原指事物中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现在意义已经逐渐虚化, 可作为对某一类人的称呼。“~族”具有旺盛的构词能力, 显示出我们这个多元化社会各形各色、多采多姿的人群分类状况和人们多元化的价值需求。“~族”构成的新词语有35个, 如:爱邦族、帮帮族、毕婚族等, 占8.33%。

“~客”中的“客”, 原来主要指那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 现在已经泛化为对某一类人或某种东西的称呼。“~客”构成的新词语有10个, 如:车客、动车客、绿客等, 占2.38%。

“~门”中的“门”, 原指建筑物的出入口, 因1972年美国发生的“水门事件”, 而产生“~门”的用法。起初多指政治丑闻, 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新发生的, 有一定轰动效应, 能引起公众兴趣和广泛关注的新闻和事件往往都被用上“~门”的叫法。“~门”构成的新词语有10个, 如:翻新门、国旗门、虎照门等, 占2.38%。

“~奴”中的“奴”, 原指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 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近年来, 人们将为各种经济压力、精神压力所苦的人称为“~奴”。“~奴”构成的新词语有8个, 如:婚奴、基奴、猫奴等, 占1.91%。

“~吧”中的“吧”, 音译来自英语bar (酒吧) 。现已泛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型休闲场所。“~吧”构成的新词语有7个, 如:股吧、嚼吧、K客吧等, 占1.67%。

“~日”构成的新词语有7个, 例如:减塑日、礼让日、农民工日等, 占1.67%。

“~令”构成的新词语有5个, 例如:禁高令、禁胶令、限批令等, 占1.19%。

“~女”构成的新词语有5个, 例如:干物女、孔雀女、鲜女等, 占1.19%。

“~男”构成的新词语有3个:例如:快男、草莓男、凤凰男, 占0.07%。

“~友”构成的新词语有3个:例如:基友、晒友、邦友, 占0.07%。

“~民”构成的新词语有2个:例如:邦民、沽民, 占0.05%。

四、构词材料以汉语材料为主, 兼有别样

这420个新词语中, 它的构词材料以汉语材料为主, 同时也存在构词材料的多元化。完全由汉字构成的新词语有406个, 其余的14个词语由其他材料方式构成。分别有:外文字母加汉语词 (语素) , 例如:CC族、D字头、e摘客等;外文词语缩略形式, 例如:CDMB、QUID、TGC;数字加外文字母加汉语词 (语素) , 例如:3am女郎、3Q宝宝;数字加汉语词 (语素) 加数字加汉语词 (语素) , 例如:3之3幼儿园;数字加符号加外文字母加汉语词 (语素) , 例如:26℃法。由此可见, 在与传统的完全以汉语作为构词材料相比, 2007年汉语新词语在构词材料上显得更加的丰富、多样。

五、新词语群源自重大事件的催生

2007年, 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催生了一簇簇新词语“群”。这些新词语群与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形成了一种映射关系[4], 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北京奥运会准备工作”词语群、“金融危机”词语群、“华南虎事件”词语群等等。2007年的汉语新词语中, 与奥运有关的词有:“奥标猪”、“奥运婚”、“奥运快速通道”、“奥运肉”、“奥运沙”、“奥运体验场”、“奥运义工团”等词语, 无一不倾注了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热爱和支持。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 “次按”、“次按危机”、“次贷”、“次贷危机”、“次级贷”、“次级房贷”、“次级房地风暴”、“次级债”、“次级债危机”、“次债”等词语, 显示出金融危机给经济以及民生方面带来的变化和影响。2007年轰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虎照门”、“华南虎事件”、“伪虎照”等词语, 反映了在利益链条下, 由这场诚信危机而引发的全民“打虎”, 体现出公众对于诚信的渴望和执著地探究真相的精神及锲而不舍的力量。

汉语新词语的出现是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适应交际需要的必然产物, 是对社会中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及其新用法大量涌现的直观体现和反映。在2007年汉语新词语中, 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迅捷地映射出当代人们的社会心态的变化。通过对2007年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社会领域和各种现象, 从中了解中国社会, 感受中国各方面的变化。

摘要: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出版的由侯敏、周荐主编的《2007汉语新词语》收录了2007年产生的新词语和已有词语的新义、新用法共计420条。这些汉语新词语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述, 有助于人们了解它的内部规律, 进一步认识、掌握和运用它们。

关键词:2007年,汉语新词语,特点

参考文献

[1]侯敏, 周荐.2007年汉语新词语[K].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4.

[2]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 (下)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351-353.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19-48.

新时期汉语新词语规范化研究综述 篇9

一、网络新词语

网络新词语对语言的多样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现实社会环境的多元化, 而且在网络交流中, 网民们通常以隐匿的身份互相聊天, 这便赋予他们更充分的话语权, 致使一些粗俗的语言如“TMD”等也在网络上活跃。还有大量的网上新用法也相当不规范, 如一些网民将“了”打成“乐”、将“好的”打成“好滴”等。林庭龙的《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认为很多网民出于方便、省钱或者是为了有趣、显酷等原因, 他们往往会选择同音词来表达言语意义, 这便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网络语言现象, 作者举例说明其中不少网民便利用同音词将“版主”打成“斑竹”的语言现象。同时林庭龙又在《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中指出“这些不良的或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在网上漫延, 势必会使网民养成不规范的表达习惯, 尤其是会给正处于语言学习中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新词语的产生展现了语言的变化, 然而新词新义的出现势必会冲击到语言的规范化, 特别是如上文所提到的网络新词语中一些尚未定型的组合形式以及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语言现象更有待于进一步关注与规范。

二、外来新词语

外来词在新词新语中已占相当大的比例, 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外来词的吸取与规范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外来词不仅是一种信息的载体, 同时又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符号。外语词、音译词、字母词和借词等使用频繁, 形式多样, 因此外来词也是规范的对象之一。林庭龙的《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指出, 汉语里对于英文缩写词的使用很多, 并且认为这一现象与改革开放对于高科技的引进有很大的联系。作者举例出现在汉语里的英文速写词如IT、WTO、MTV、VCD等以及半中半洋的词如AA制、B超、BP机、卡拉OK等都是一些还没有来得及完整的汉化处理外来新词语。于鲲的《新词语探析》中作者认为由于语言现象的纷繁复杂性, 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新词语不能忙于下结论, 同时对新词语的规范标准的掌握方面应该更宽松些。同时作者赞同吕叔湘所持有的对于那些由于殖民地意识和以“洋”为时髦的意识下所带来的外来字母词, 特别是对于涌现在商潮市场上的商标、店名等应该摒弃的观点。作者认为对于一些误用的外来词应加以规范, 并以外来词MTV为例进行说明, 作者认为很多人将MTV (Music Television) 理解为音乐电视是不对的, 因为音乐电视应为音乐录像, 其英文原义为MusicVideo, 缩写形式为MV或直接称video, 而MTV实际上是指“音乐有线电视网”或者是“音乐电视台”。

三、方言新词语

于鲲的《新词语探析》、何苗的《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中都提到了汉语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三点基础, 即为客观基础、语言基础和认识基础。首先随着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的新事物与新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 语言系统为了满足言语表达的需要, 就会不断补充一些表新、表异的成分, 而客观上共同语中的词汇所反映的是在一定社会中, 人们所认识到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那部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及其特点和规律, 这便体现了汉语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客观基础。其次, 同一民族的社会成员由于他们具有共同的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 这便使得了他们在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另外, 方言与共同语汉字形态一致, 总的来说它们具有对应的关系, 因此方言词语无论是在词汇意义方面还是在色彩意义等都能为共同语的使用者以最大的限度所理解和接受。这体现了汉语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语言基础。最后, 由于汉民族社会成员长期的使用汉语, 这便为以汉语为工具的思维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种共同的汉语思维模式使得方言移用词的意义内容更容易被汉语社会的全体成员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 这体现了汉语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认识基础。方言词语的滥用不仅会损害词汇规范化的威信和效果, 同时对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冲击。因此, 对于方言词语的吸收应该取之有度, 不能一味放任自流。

四、结语

除此之外, 相关文献还提到对缩略新词语以及出现在新闻报刊、实体广告、大学校园和学生作文等中的新词语也进行必要的规范。从新时期汉语新词语规范化的研究综述可以看出, 研究学者已经认识到对汉语新词语进行规范的必要性,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方法和规范建议等。但依据中国知网总体来看, 学术界对汉语新词语规范化的相关研究较少, 其中论文不足十篇、期刊也仅有十余篇。因此, 对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做出进一步的探究。

摘要:新词新语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由于人们追新逐异, 求快求便致使一些格调不高的词语频频出现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之中, 冲击了语言的规范化。词汇规范在汉语词汇发展中既是一种客观存在, 又是一种客观要求, 因此对新词语规范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新词语,规范化,综述

参考文献

[1]何苗.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J].西南师范大学, 2002.

[2]林庭龙.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简论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与发展 篇10

1 新词语的来源广泛

1.1 社会不断进步和改革的产物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国家改革任务的变化,大力支持文化发展大繁荣的方针,使得社会各种思想空前的活跃,新词语的产生也顺理成章的水涨船高。这一时期的新词语涌现的数量多,传播速度快,而且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言的发展。例如,“中国梦”、“出彩中国人”、“最美妈妈”、“油条哥”等的新词汇的产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1.2 高新技术的出现催生了大量的新词汇

新词语中,由于科技方面产生的新词汇占很大的比重,这也充分反映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科学技术新词,由于词义的扩大逐渐进入一般的词汇,最终被全民所用。例如“找准焦点、对好焦距、踏好鼓点、把好脉博”等这些词语,由于词义的扩大有了新的含义,使得语言的描述更加诙谐容易理解,从而丰富了语言使用的感情色彩。

1.3 行业渗透衍生大量的新词汇

由于社会的分工和协作力度的加强,使的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也日趋紧密。许多的语言词汇在使用过程中也能用于其它行业的实际交流中,这种词语的用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并成为相对固定的修辞用语。例如“洗洗澡、看看病、补补钙”等被广泛使用在政治的思想言论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 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性

2.1 新词语增加了汉语言新的词义

原有的词语增加了新的含义,在意义上就是相对的新词了,与此同时也就增加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的使用范畴。例如,族,原指家族、民族;现在表示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也被称作“族”,如“月光族、蚁族、裸婚族、追星族”等。再例如,梦,原指幻想,或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现在表示有共同目标和理想的人为同一个目标奋斗努力的精神意识,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作用,如“中国梦”。

2.2 吸收外来语和本土方言

汉语言词汇不断大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语和本土的方言词语,从而丰富了汉语言的使用和意义。因此,出现了在各种场合中一些词语被外来语和方言所替代的情况,外来词语经过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方法作为一个语素直接参与到新词语的创新当中。例如,引擎:两大引擎。还有一些情况,在吸收外来语的同时,普通话也在吸收一些方言词语。如,“卷铺盖”、“炒鱿鱼”、“的士”“开小灶”等等。总之,随着内地与沿海地区的沟通,国内与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的吸收,与前一历史时期比较数量较大。

2.3 新词语的规范

汉语言的规范化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规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积极肯定新词语对于汉语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和预防某些新词语给我们带来某种程度上的麻烦和不利。新词语中,有的词义不明确,概念不清楚,容易产生误用和误解,使我们不能清楚它的含义。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新词语的出现,积极正确的引导新词语的规范发展,从而促进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为人们的交际增添感情色彩和无限的魅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不应该是一种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行为。新词语要在规范的过程中,稳定沉淀,从而丰富汉语言的词汇数量,增强汉语言的表现能力,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从而被广大的群众吸收利用,从而成为汉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词语的大量出现标志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也体现了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在使用和看待新词语的出现时,要宽容地接纳,规范化地去使用,对于含义不明,意思混淆的词语做到“不盲用,不乱用”,精准使用新词语,从而推动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素芬.简论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2012(4):120-122.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篇11

关键词:男性;新词语;产生方式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现代汉语中关于男性新词语的产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新造词

为了顺应新的思维方式,满足新的交际规则的需要,人们创造新的关于男性的词汇。新造的关于男性的词语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修辞法

1.比喻法。比喻是在构造关于男性的新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如:【牛奋男】像牛一样奋斗的男人。【食草男】但是像食草动物一样畏首不前的男人。

借代法。运用借代法的新词,针对性强,带有鲜明的色彩。如:【IT男】从事IT行业的男士,后来用于指作息混乱的男性群体。用个体代替整体。

3.夸张法。【国民弟弟】受到大众喜爱的男孩。为突出受欢迎程度,运用“全民”一词进行夸大。

4.仿词法。仿词法有两种:

(1)音仿,即谐音法,这样的新词有:【负翁】贫穷的男士。“富”与“负”同音。这类词简介概括了群体特征,也增加了表达上的趣味性。

(2)义仿是根据词汇在语义关系上的相类似,相对,相反关系构造新词的一种手段。如:【家庭煮夫】是由“家庭主妇”仿造出来的,“夫”和“妇”在词义上是对立的,所以属于对义仿词。同理还有“妇男”“汤姆苏”等词。

(二)缩略法

汉语词汇在表达上力求简洁。这就导致了关于男性的缩略词的出现,如:【经适男】经济适用男的简称,指顾家的男士。【花美男】花样美男子的简称,意为漂亮的男性。

(三)类推法

有一类关于男性的新词是通过模仿、类推手段形成的。这种方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同特征,类推逐渐形成新词。如:【干物男】不修边幅的男士。由“干物女”类推产生。

另一类是根据男性的共同属性,找出一个共同的词,形成的一类词,它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形式“X+共同词”。如“U哥”、“大衣哥”等等。

(四)生造词

生造词是指,原来并不具有这个词,为适应表达的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典型的例子是“屌丝”。【屌丝】是指无奈青年的意思。屌丝的词汇意义与语素意义完全无关,是人们仅靠想想创造出来了不符合汉语规范的新词。

二、吸收外来词

语言不是孤立的,人们借鉴、吸收外来语言来丰富自身的语言,推动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关于男性的词语也采取大量的吸收这些外来词语的方式来丰富自身的队伍。

(一)音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原有的词语读音,从汉语中选择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组成的新词的方法。

如:【欧巴】是韩语“OPPA”的音译。意为哥哥。

(二)半音译半意译法

半音译半意译的方式是在音译外来词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与之相关的汉语语素的方法。

【贝塔男】事业平平一类男人,“贝塔”是“β”的音译。“β”永远在“α”的后面,“男”是汉语中对男性的总称。

(三)音译+意译法

音译意译法主要指选取与外来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语素组成新词的方法。

【酷儿】是Queer的音译:本指变态、怪胎。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现指男同性恋。

(四)借用字母词法

具体运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字母,如:【gay】意为男同性恋。【money boy】从事性服务的男性。

另一类是字母加汉字的组合,如:【IT男】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男性,“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

三、吸收方言词

汉语体系内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新词。如“gay”一词与粤方言的读音相融合,变成了“基”,并由此形成的新词有:【基友】超过友谊关系的男性朋友。【基佬】男同性者,具有贬义色彩。

四、旧词新用

有些词原本已失去活力,但因交际需要被重新启用,与部分常用词汇一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类词的产生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在词原有的意义上添加新义项。这类词有:【同志】原是对革命战友的尊称,现增加义项:男同性恋群体。原义项与新义项都符合现代交际需要,在交际中都具有价值。

(二)原义项被新义项代替,例如:【大神】大神原指道教中的上仙,现在“大神”的本意基本消失,是对出类拔萃的男士的称呼。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这些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对于新词语的产生方式,本文主要从新造词法、吸收外来词法、吸收方言词法、旧词新用法四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关于男性的新词语的来源更加广泛,产生方式更加多样复杂,这使得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片面性、表面性。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积累,在关于男性的新词语的研究上,我能够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李军华.盛新华:《汉语修辞学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刘娅莉:《十年来流行的汉语新词新语》,《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5]仝金钟:《现代汉语新词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7期。

[6]王铁昆:《十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语言建设》,1994年第4期。

试论新词语中的多新义词 篇12

张小平(2008)的统计表明,《现汉》(2002年增补本)中产生新义的新词量已超过产生新义的旧词。其中“产生新义的新词”包括旧形新义词再次获得新义,而“产生新义的旧词”大都只有一个新义项。这说明当代汉语中新增加的多义义位结构中,相当一部分是完全由新义构成的,但关于这类共时中的动态词义现象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多新义词的义位变体之间不具有词义平面上的衍生关系,而是通过语素义辗转相联,属于“同素异义型多义词”(张博,2008)。如“夺标”可指:1夺得锦标,夺取冠军;2在招标竞争中得标,夺得承包权或承买权。分别使用了多义语素“标”的67义项。“写1”和“写2”分别与“家5”组合,得到“写家”的两个义项:“作家”和“书法家”。本文拟对普通话中的多新义词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新词多新义现象与新词同音形现象的区分

我们通过《新词语大词典》《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等辞书收集到含多个新义项的词条539个,但是,与大多数新词语词典一样,这两部词典基本没有区分多义词与同音形词,即把词形相同的不同意义都归为同一词位下的不同义项。例如:539个词条中有“餐点”“套装”“批售”“经办”“储假”等,不同语义下,“餐点”的“点”各指“点心”和“一定的地点”,“套装”的“装”各指“服装”和“包装”,“批售”的“批”各指“批准”和“大量或成批”,“经办”的“经”各指“经过”和“经营”,“储假”的“假”各指“假货”和“假期”(读音也不同),每一组中的两个语素义都不是同一语素的不同义项,而属于不同语素。这些词形对应的多义现象应视为同形(多数也同音)词现象。因此首先需要区分这539个词条中的多新义现象和同音形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典型的同音形词和多义词易于区分,但很多情形下,要判断多义聚合体属于同音形词聚合还是词位变体聚合,目前还缺乏一套客观有效的操作程序。就新词语而言,词义引申关系和词性转类关系是较易被判定并作为多义词的标志特征的,难点集中于“同素异义型多义词”,朱景松(1992)、沈孟璎和王树锋(1997)、张博(2008)都讨论过这类多义词与同音形词之间的界限问题。我们基本上同意张博(2008)的看法,但试图联系新词语现象采用更为动态的观点进行判定。例如,张文认为两个同音形缩略成分分别与同一语素构成的缩合词中,若缩略成分意义无关,它们属于词义部分无关的同音形词,如“主拍1”指“主持拍卖”,“主拍2”指“主持拍摄”。但也可作这样的分析:“主拍1”中的“拍”为“拍1”,提示“拍卖”义,这样与“拍4”(拍摄)便属同一语素了,“主拍”则可视作同素异义型多义词。而且,简缩成分选取的语素形式与简缩成分意义的结合可能凝固化,如“在编”“编外”源于作为造词起点的概念短语“在编制以内”“在编制以外”,“编”如今已具有“编制”的语素义(张小平,2008),“拍卖”也很可能成为“拍”的新语素义而与“拍4”统归于一个语素之下。又如,“车模”可指“汽车模型”和“汽车模特儿”,后一词义反映了音译词语素化的倾向,加之“模特儿”与“模型”意义上有关联,可把“车模”处理为多义词。

语素代表词义参构新词是当代汉语中相当普遍的一个现象,不宜仅根据语素所代表词义的不同或所代表词义和语素义的不同,就把相关词语都认作同音形词语。以《现汉》(第5版)的多义词条为例:“警号”的“警”指“警察”或提示“报警”,“检控”的“检”提示“检举”或“检查”,“控”提示“控告”或“控制”,它们均被处理为多义词。《现汉》这样处理可能还有一层考虑:即整体词义间的认知距离,如“警号”的两个意义均属于“警务”的语义域,“检控”的两个意义均表对负面事物的处理,故对于词义距离较大的两个“开播”(“开始播种”“开始播放”),《现汉》分立了不同词条。不过,考虑到结构的一致性和播1播2之间的历时联系,也可将它们归入多义词。当然,尽管词义距离的语感尚难以精确衡量,但应当作为多义词判定的一个因素。如“套牌”多指“两辆车或几辆车合用号码相同的一真一假车牌”,也可指成套的纸牌,二者语义距离、语义词汇化程度差别显著,宜看作同形词。

以下几种情况也难以划归多义词范畴:一是几个无引申关系的平行义项可以合并概括为一个义项的。如《新词语大词典》为“入网”设了两个义项:1手机、呼机等通讯设备进入电信网,2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均指电子产品连入信息网络;“种苗”的两个义项“供大面积栽培的植物幼苗”和“某些初生的饲养动物品种”在《现汉》中概括为“培育出来的幼小的动植物”。二是未凝固的临时性用法。如《新词语大词典》将“空调”处理为多义词,“空调2”指“戏称法院不起作用的调节”,属于临时性的修辞别解。三是由于书写问题造成的词形偶合。如《新词语大词典》中“收授1”指“收取”,其实反映了一些语料中将“收受”误作“收授”的情形。四是无引申关系的专名义和非专名义。如《新词语大词典》和《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分别将“皇冠”和“生活秀”的专名义(汽车品牌名、电影名)列为多义词义项,有失妥当。五是缩略源头不同、语义缺乏联系的字母词。如《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所收“CPI”的两个义项分别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光电鼠标分辨率单位”。

在已有成果和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严于多数新词语词典的处理方式,而宽于《现汉》(第5版)和张博(2008)一文处理方式的区分策略,对这539个多义项单位进行考察,认为其中有141个可处理为同音形词,下面将重点分析筛选出的398个多新义词。

二 当代多新义词的主要类型

从多新义词的词性分布来看,以名词类、动词类和名动兼类的情况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5%、37%和20.1%。与新名词和新动词的数量比不同,名词类新义词和动词类新义词所占的比例相当接近,说明新动词的平均使用频率高于新名词,从而更容易在使用中发生语义变化。根据新义项是否在词义平面形成直接的源流关系(连锁式或辐射式),可将多新义词分为两大类,即“平行式多新义词”和“衍生式多新义词”。前一类共225个,占56.5%,后一类共173个,占43.5%。兼属“平行式”和“衍生式”的很少,如“新生代1”指“有独特理念、运用新颖手法的新一代电影人”,“新生代2”指“20世纪60年代新生的作家群”,这两个义项很可能是平行生成的,而“新生代3”泛指“60、7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文化人”,则是义项12泛化的产物。总体上“平行式”的数量已超过“衍生式”,成为当代汉语多义词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形成类型的分布如表1所示。

(一)平行式多新义词

1.语素以不同意义参构的词位变体

这种情况共有116例,占多新义词总数的29.1%,其中语素表义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

1)以不同的语素项入词

例如:“参试”有“参加试验”和“参加考试”两个义项,分别使用“试1”和“试2”;“缓征”的词位变体各以“征21: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和“征22:征收”入词;“彰显”“显效”的形容词义使用“显1:明显”,动词义使用“显2:表现”;“影4:照片”和“影6:电影”分别与“展4:展览”组合,便形成“影展”的双义项;“外借”的借入借出之别由“借1”“借2”标示;“侨情”的“情”可指“情1:感情”和“情5:情况”;“厂龄”“婚龄”中的“龄”均可指“龄1:岁数”和“龄2:泛指年数”;“厂标”指“代表某个厂的标志”或“工厂颁布的产品技术标准”,分别使用“标3”和“标4”;“车路”中的“路”可指“路1:道路”或“路2:路程”。“机绣”的“绣”可为“绣1”(动素项)或“绣2”(名素项),分别对应于动词义和名词义。

2)语素义和语素提示义的差异

例如:“赛程”的“程”既可指“程4:路程”,也可提示“日程”义;“胜率1”指“获胜的概率”,“胜率2”指“实际获胜的比例”,前者使用的是“率”的语素提示义,后者使用“率”的语素义;“迫降”的两个词位变体分别以“迫1:强迫”和“迫”的提示义“被迫”构词;“选刊”的名词义使用“刊2:刊物”,动词义使用“刊”的提示义“刊登”。“书展”中的“书”多为“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但也可提示“书法”义,形成“图书展览”和“书法展览”两个义项;“增效”中的“效”可指“效1:效果”或提示“效益”;“失准”的“准”能以语素义“准确”入词,也能以语素提示义“水准”入词。指称“游戏”和提示“玩具”的“玩”分别与提示“电子”的“电”组合,生成“电玩”的两个义项;“联调”可指“联合调解”或“联合调试”,分别采用“调3”的语素义和“调1”的提示义;“投送”的“投”可指“投5:寄给人书信”,也可指“空投”;“冰屋”中的“冰”可指“冰1”,也可提示“冰品”。

3)语素提示义之间的差异

例如:“误车”的“车”可提示“乘车时间”或“车辆运行”;“招请”的“请”可提示“聘请”或“邀请”;“压库”的“压”提示“积压”或“压缩”,“库”提示“仓库”或“库存”,组合后产生“积压在仓库里”(动+处所)和“压缩库存”(动+受事)两个词位变体;“书坛”有“书法界”和“评书界”两个义项,是由“书”的不同提示义形成的;“疏”“解”不同提示义的组合产生了“疏解”的“疏通调解”和“疏散缓解”两个义位变体;“规制”的两个义项中,“规”分别提示“规则”和“规模”,“制”分别提示“制度”和“形制”;“触电”的新义中,“电”多提示“电影电视”,但有时也提示“电脑”;“听审”的“听”分别代表“听候”和“旁听”义。

4)同一语素项变异情况的差异

例如:由于“段1”中“表示一定的距离”可指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赛段”就具有了两个义项;“辑集”两个义项中的“辑”均为“辑1”,但分别指“辑1”中的“编辑”和“辑录”;“打包”的“包”特指“食品包”或“软件包”;“求聘”的“聘”可指主动义的“聘请”,也可指被动义的“被聘请”。

此类中还有一些三字格多义词,如“美容针1”指美容护理用的针状用具,“美容针2”指美容用的针剂,均属“行为—工具”语义框架,分别使用“针2”和“针3”;语素项的不同会衍生不同的复合词素项,如“多胎率”既可指“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育龄妇女怀孕比例”,也可指“怀多胞胎的比例”,“多胎”的不同意义来自“多1”和“多2”的区别。“硬产业”的两个义项中,“硬”分别提示“硬件”和“过硬”义。

绝大多数多新义词都是复合词,因此这类变体间常形成两组语素的联系和差异,以上几类情形便会发生叠加。例如:“报牌1”指张贴报纸的板状物,“报牌2”指报社的牌子,其中“报”分别使用语素义和语素提示义,而“牌”分别为“牌1”和“牌2”;“机位”的词位变体中,“机”分别为提示义“摄像机”和语素义“飞机”,“位”分别为语素义“位置”和提示义“座位”“抢市”的“抢”可提示“抢占”或“抢先”,“市”可指“市1:市场”或提示“上市”,获得“抢占市场”和“抢先上市”的不同义项;“核查”指“核对检查”或“审核调查”,两个词位变体中的“核”属于“核21”的不同提示义,“查”为不同语素项“查1”“查2”;“热演”指“电视剧高频次演播”时,使用“热7”和“演”的提示义“演播”,指“热情地演出”时,使用“热”的提示义“热情”和“演”的提示义“演出”;“炒古1”指“买卖古玩”,“炒古2”指“炒作古代的东西”,分别以“炒2”“炒3”和“古”的不同提示义入词;“柔润”的两个义位变体可描述为“柔和(柔3)圆润(提示义1)”“柔软(柔1)润泽(提示义2);“融3:流通”与“通”的提示义“流通”组合为“融通”的“使(资金)流通”义,它的“融会贯通”义则来自提示义“融会”和“贯通”的组合;“首发”共有四个义项:1第一次发行;2第一次发车;3第一次发放;4球类比赛中首次出场,前三者分别由“首”的提示义“首次”与“发”的三个提示义组合而成,第四个义项由“首”的语素义“首先”、“发”的提示义“出场”以及专门化语义成分“球类比赛”构成。

语素表义的差别时常伴随着语法结构的差异,上文所举“机绣”“彰显”“显效”“选刊”等均属此列。再如:“称”为“称1:叫;叫做”时,“誉称”为状中结构,“称”为“称2:名称”时,“誉称”为定中结构;“串吧”中的“串”为“串2:连贯起来的东西”时,复合词为定中结构,为“串6”时,复合词为动宾结构;“定食”可为定中结构或状中结构,其中“食”分别指“食物”和“进食”;“燃爆”中的“燃”指“燃烧”时,复合词为联合结构,表“点燃”时,复合词为动补结构;“填筑”中的“填”提示“填补”义时,复合词为状中结构,提示“填平”时,复合词为连动结构。语素表义的差别有时也伴随语义结构的差异,如“厂龄”两个词位变体的述谓结构表达式分别为:“厂—有—龄1”和“(人—(在—厂)—工作—有—龄2”,两个述谓结构中“厂”分别充任当事格和处所格,且位于不同的层次;“防治网1”指“预防和治疗站点构成的网络”,属于“行为—施事”语义框架,“防治网2”指“有关预防和治疗的互联网系统”,属于“涉事—当事”语义框架。但是,这些多义现象得以形成的基本语言因素还是语素表义的联系与差异。

2.语素义相同、语法异构的词位变体

这种词位变体共28例,占总数的7%。同形异构体有两种词性,均为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多义聚合,具体包括三类情形:

1)定中结构与非致使动宾结构的同形异构

例如:“导向”作动宾结构分析时,指“引导方向”,作定中结构分析时,指“所引导的方向”;“返利”既可指“返还利润”,也可指“返还的利润”;“来电”可指“来电话”或“所来的电话”②;“刻瓷”为“动+处所宾语”结构时,指“在瓷器上雕刻图案”,为定中结构时,则指“刻有图案的瓷器”。它们的词素在同形异构体不同变体中的语义角色一致,如“利”在“返利”的变体中均为受事,“电”在“来电”的变体中均为当事。同类的还有“跟帖”“留利”“录像”“签证”“批条”“弃婴”“控价”“缺位”等。

2)定中结构与致使型动宾结构的同形异构

例如:“净水”指“净化的水”或“使水净化”;“美甲”指“修饰使指甲美观漂亮”或“美观漂亮的指甲”;比喻造词生成的“飞车”也有类似的词义表现:“使车飞”喻指把车开得飞快,“飞的车”喻指“开得飞快的车”。其中的谓词性语素带有作格动词的特征,即兼具使动及物用法和不及物用法,这样的语素在多新义词中很少,但代表了一种早已存在的多义现象,如“热饭”“明目”“富国”等。

3)定中结构与状中结构的同形异构

例如:“误导”有“错误的引导”和“错误地引导”两个义项;“奢求”可指“过高的要求”,也可指“过高地要求”。“错判”“网恋”“炽爱”“奢想”等也属此类。它们中心语的词化形式均为经常实现自指功能的动词。名词化的自指与转指区别很大,有时很难说自指义衍生于行为义,自指义项在出现时间上甚至更早,如《新词语大词典》中举出“奢求”名词义的最早用例是在1980年,而所举动词义的最早用例在1996年。

3.深层语义、结构有别的词位变体

这种词位变体共53例,占总数的13.3%,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隐含的述谓结构或比喻结构相同,词义专门化不同

例如:“红唇族”的述谓结构为“属事—领事”,指“有吃槟榔习惯的群体”或“经常化妆的时髦女郎”,两类“红唇族”的特殊群体特征被纳入词义成分;“保安线”指“为确保安全而设立的警戒线”或“钞票上的金属安全线”,两个词位变体的述谓结构均为“行为—工具”;“处女航”的述谓结构为“当事—属性”,在两个词义结构中,“第一次航行”分别指向航行主体和航行路线;“聪明卡”指“数码相机存储卡”或“IC卡”,属于相同的比拟式结构。又如“专集”“踏板车”“新生代”等。

2)同为直陈造词,隐含的述谓结构有异

例如:“砖雕”可指在砖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或用砖雕刻的工艺品,两个词位变体分属“处所—行为”和“材料—行为”框架;“电影城”包含不同的述谓结构:“在—城(处所)—拍摄(动)—电影(结果)”和“在—城(处所)—放映(动)—电影(受事)”;“滑雪机”包含“用—机(工具)—模拟(动)—滑雪(客事)”和“用—机(工具)—练习(动)—滑雪(客事)”两个述谓结构。又如“星爸”“走台”“太空机”“信息点”“万斤户”“转校费”“感情投资”等。

3)同为比喻造词,隐含的比喻结构有异

例如:“电子耳”指“一种能够收到监控对象发出声音的电子设备”或“帮助恢复耳聋患者听力的一种电极”,前一义项下的比喻相似点为“接受声音”,后一义项下的比喻相似点为“人具有的听觉工具”;“白灾”指“大雪覆盖牧区所造成的灾害”或“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白”所转喻的对象分别为“大雪”和“塑料制品”;“电老虎”的新义为“耗电量特别大的单位、机械、器具等”或“利用所掌握的管理电力的职权故意刁难、要挟电力用户的人或部门”,后一义项下比喻结构分别来自耗电量大与食量大的隐喻关联以及将仗势欺人者喻为老虎的文化认知,“水老虎”“油老虎”“地老虎”的多义情形类似。基于悬吊和攀爬的不同相似特征,“蜘蛛人”获得了“悬在高楼墙面外或窗外高空作业的清洁工”和“徒手攀爬高楼的人”两个义项,但前者的范畴化程度更高,后者的描写意味很强。又如“电子眼”“南风窗”“泥饭碗”“啃书本”“绿色产业”“拳头产品”等。

4)词位变体分别使用直陈和比喻方式造词

例如:“网医①”指“在互联网上帮助别人解决电脑问题的人”,属比喻造词,“网医②”指“通过互联网看病的医生”,属直陈造词;直陈式的“电视餐”指便于边看电视边吃的快餐食品,比喻式的“电视餐”指电视台为观众精心准备的电视节目;“生态饭”可直指未受污染的食物,也可喻指发展生态农业并以此为生活依靠。又如“冰人” “工作包”“空对空”“城市病”“邮件炸弹”等。

这几类多义词中,以三字格最多,四字格也有一定的数量。它们的不同词位变体不一定是在完全无关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可能是出于对既有词形的“别解”,但考虑到它们的词义并没有连锁式的衍生关系,也并非同出一源,因此仍归为“平行式多义词”。

4.缩略来源不同的词位变体

该类词位变体共28例,占总数的7%。

缩略可能形成同音形词,也可能形成多义词,对于语形相同、语义关联较为密切的简缩单位,可以看作同一词位的变体。例如: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运动队的名称常常使用同一简缩形式,如“男子篮球”“男子篮球队”的缩略形式均为“男篮”,还有“男足”“男排”“男乒”“女篮”“女足”“女排”“女乒”“女曲”“女垒”等;“小教”的缩略原形为“小学教育”或“小学教师”;“华姐”为“世界华裔小姐”或“中华小姐”的简缩式,专称两个不同选美大赛的参赛者;“绿博会”可指“绿色食品博览会”或“绿色旅游博览会”;“卫生和沐浴设备”和“卫生间和沐浴间”均缩略为“卫浴”。

作为一种特殊的缩略方式,标数概括所产生的同形单位在词义结构上由相同数量的意义模块并列组成,如概括时选取同一语素项作为中心语,可归为多义词范畴,例如:“三包”的概括内容为售后服务“包修、包换、包退”,或者为单位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三假”可指五组涉及不同领域的假事物、假行为:1假学历、假文凭、假职称,2假冒军人、假冒军车、假冒军队企业的不法行为,3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4假批文、假单证、假印章,5假单证、假印章、假签名;司法域中“两院”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科技域中“两院”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二)衍生式多新义词

1.辐射式多新义词

该类多义义项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但与“同为比喻造词,深层比喻结构有异”的情况不同,义位变体是由本义往不同方向衍生而成的,因此具有共同的“辐射源”。这种类型共17例,占总数的4.3%,多产生于隐喻机制促动下不同的相似转移。例如:“阳光”形容人健康开朗、充满活力,也形容事物现象公开透明;“财神”喻指“有知识、有技术的各种人才”,也喻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防火墙”比喻“实时监控并清杀电脑病毒的软件”或“具有预防破坏、侵害作用的规章、制度及思想意识”。“炒”“发烧”“绿色”“软着陆”“拔头筹”等也属此类。“挂拍”的多义则源于同一具象行为的不同转喻:“持拍”运动员退役或“持拍类”比赛结束。还有些新义项的衍生类型有别,如指行李搬运工的“红帽子”采用了转喻法,指荣誉称号的“红帽子”采用了隐喻法;“菜单”可比喻电脑操作选单,而本义中个性义素的减少使词义扩大为“各种开列名称的单子”。

2.连锁式多新义词

这种类型是衍生式多新义词的主体,其中的新义项之间具有衍生与被衍生的关系。

1)转移式衍生

该类情形有79例,占总数的19.8%。其中以隐喻性词义转移形成的词位变体居多,共计63例。如“出局”原指在比赛中被淘汰,后由体育域投射到一般社会生活域,比喻人或事物因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达不到要求而被淘汰;“串烧”原指用竹签、铁丝等串起肉类烤熟,后从饮食域投射到展演域,指在展演活动中把相关事物串联起来;“点位”原指地点和位置,后从空间域投射到思维域,指看问题的角度;基于人脑和电脑的相似性,“乱码”现也用于比喻混乱、没有条理的思绪;“顺风球”比喻从开局就一直处于优势且最终战胜对手的球类比赛,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事业顺利”的比喻义。又如“扮靓”“瘦身”“冲顶”“蹦极”“攀高”“排污”“快餐”“套餐”“新贵”“黑马”“私货”“埋单”“瓶颈”“对接”“盘子”“亮色”“链接”“回收”“购物车”“中转站”“大出血”“沙盘推演”等。

转喻性词义转移形成的词位变体有16例。如“博客”本义为“可与读者分享的网络日志”,后以结果转指施事主体,产生了“写网络日志的人”的义项;“乐评”既可指作品,也可指作品的创作者;“MP3”本指音频格式,后用来指播放该音频格式的工具;基于相邻关系,“吧台”已由“酒吧柜台”义引申出“酒吧柜台后的服务员”义(新开的酒吧将招聘3名吧台。——引自《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从“爆棚1:场所内挤满了人”到“爆棚2:很卖座”,可视为以结果代原因。又如“电传”“义工”“炫客”“大哥大”“寻呼台”“人才库”等。

2)转类式衍生

转类式衍生与转喻性词义转移都主要靠转喻机制促成,但前者涉及到词位变体语法范畴的改变。该类情形有55例,占13.8%,其中以动转名类成员最多,共37例,多数为行为转指施事。如“导播”指导播工作,也指担任导播工作的人;“陪练”的两个义项是“陪同训练”和“陪同训练的人”,使用该转类方式的还有“陪读”“策划”“主唱”“主创”“特护”“私倒”“替补”等。动转名中也有用行为转指受事、结果或工具的情形,如“爱宠”“著译”“点评”“提留”“导读”等。

还有几种转类式衍生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多义聚合:名转动类以事物、现象转指与事物、现象相关的行为,如“电邮”“传真”“黑视”“帮助”“B超”等;形转名类以属性转指属性主体,如“另类”“新锐”“主打”“私密”等;名转形类以属性主体转指属性,如“新潮”“霸气”“重头”等;动转形类以行为转指与行为相关的属性,如“上镜”“煽情”“惊爆”等;形转动类以属性转指属性的相关行为,如“规整”“八卦”等。

3)扩大缩小式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形成的多新义词共22例,占总数的5.5%,其中以词义扩大的情形居多。例如:“达标”原指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后词义中的个性义素减少,泛指达到有关部门规定的指标或标准;“演绎”在演艺领域发展出新义“演员在影视剧中扮演某个角色”,后泛化为“表现,展现”义;“飘红”本义为“股票和证券的价格普遍上涨”,现在也用于商品价格的上涨和消费额的提升;“注水”的义域由“某一特定的掺假活动”扩大为“掺假活动”;“强项”由“实力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引申为“比较强的方面”。扩大式衍生使得词义的概括化程度提高,常由下位概念发展出上位概念。又如“包保”“倒挂”“平台”“流量”“走强”“一条街”等。

词义缩小产生多新义词的情况较少,如:“代码”原泛指能够代指事物的符号,后特指计算机信息处理使用的符号;“棋王”是对于棋艺特别高超者的美称,后也特指最高级别棋赛“棋王战”的夺魁者。又如“原创”“长考”“误算”等。

华语区域变体在普通话多新义词形成中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关于普通话与华语区域变体的同形异义单位,学者们从同音形词的角度已有诸多论述,但有些同形异义单位叠加后可纳入同一词位中,属于多义词范畴,如指旅居用车的“房车1”产生于内地,指豪华轿车的“房车2”是由香港传入的;“致电”在内地本多指打电报,其“打电话”义来自港台;“电玩1:电子玩具”和“电玩2:电子游戏”分别源于内地和港台;“诉求1”指“诉说理由并请求”,“诉求2”指“追求,要求”,变体中的语素表义不同,前者为内地的自源义项,后者则源于港台,其中的“诉”为“求”义(《汉语大字典》“诉5”,《现汉》未列该义项)。“发烧”的比喻义“超乎寻常的发展”为内地自源,“对某事物特别痴迷、爱好”则是他源比喻义项。直指和喻指的“电视餐”分别来自台湾和内地,本义上的“催泪弹”产生于内地,而指“催人泪下的作品”的比喻义词位变体来自台湾。

还有些多新义词整体上来自华语区域变体,如“座驾”本为港台对于高层官员专车的称说,后泛指较高档次的私车,这两个意义在内地都已常用③。“错失”有“差错过失”的名词义和“错过失去”的动词义,前者是台湾华语的传承成分,后者为港台地区在当代的新创义,均已被普通话吸收。“炒作”“主打”“串烧”“另类”“跳票”“造势”等也都是作为多义单位由港台地区进入内地的。

三 未反映于词典的多新义词现象

近年来不少新多义词现象在话语文本中涌现出来,但在词典中尚未得到直接反映。例如:“解构”在《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中被释为“解剖、分析某种固定思维模式或事物的结构”,《现汉》的释义为“对某种事物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剖析”,两部辞书中的释义在语言使用中确实存在,但不适用于“大话西游”式的解构,这种解构的背景为后结构主义文本观念:

(1)文本的结构是开放的,是与其他文本相交织的;意指是活动的、多元的,因此文本也是“离心的”“解构的”。 (《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

可增设一个更接近于“解构”作为哲学术语本义的义项。《新华新词语词典》把“双刃剑”释作“比喻具有利弊、正负的相对性质的同一事物”,但在语言使用中“双刃剑”还有另一种比喻义:对双方同时构成伤害的事物,如“离婚往往是一把双刃剑”。逻辑术语“悖论”已收入《现汉》(第5版),但人们常用的是“悖论”的引申义,如:

(2)所有的人,只要进入王家卫的电影,就得接受王家卫式的悖论。没有人知道王家卫最终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但他们仍会卖力地出演。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出演会在最终的电影中出现多少,但他们仍然愿意当一颗任由其摆布的棋子。 (《新民周刊》2004-10-07)

“悖论”指A、B两种看似矛盾的状态同时出现在某一情境中,按照常规,演员若不知道导演最终要讲述什么故事,是不大会卖力出演的,但“王家卫式的悖论”不符合这种日常认识。“伪命题”本来也是逻辑学术语,指判断为假的陈述,现在也用于条件预设无价值或虚假的条件问句,如:

(3)其实房价再涨十年会如何?这是个伪命题。 (焦点房地产网 2007-06-21)

(4)某天被问到一个伪命题:如果恐怖分子发动袭击,轰炸中华、商务、三联和广西师大出版社,或者对其灵魂人物采取定点清除,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2008-09-16)

还可比喻不应提出的概念或名不副实的事物:

(5)“二代农民工”是一个伪命题 (《潇湘晨报》2009-02-03)

(6)所谓的09款,对于某些国产品牌其实是一道伪命题。 (《新快报》2008-11-11)

再如“百度”已由搜索引擎的专名发展出“用百度搜索”的动词义;字母词“PM”(Private Message)也常指“给……发站内短消息”,如“请PM我”;“风险投资”缩略为“风投”后,“风投”又产生了“风险投资商”的转指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正在语言使用中发生的词义共时动态变化。

摘要:多新义词是当代词汇发展中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但学界对此尚未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本文在区分多新义新词与同音形新词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收入词典的398个多新义词的考察,论述了新词语中多新义词的主要形成类型,发现一半以上的多新义词属于义项之间无源流关系的“平行式”。文章还分析了一些没有反映于词典的多新义词现象。

上一篇:民族报道下一篇:贸易保护与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