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的翻译论文

2024-06-13

汉语新词的翻译论文(精选12篇)

汉语新词的翻译论文 篇1

汉语中经常强调简短的形式和清晰的表达,会使用很多缩写。缩写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就会造成感官的困惑。因此,解释性的翻译是必要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不能被翻译成“Five Talks,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但是可以解释性的翻译为“Five Stresses(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 and morals);Four Points(of beauty of the mind,language,behavior and environment);Three Aspects(of love for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在开始透彻地研究汉语新词翻译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地意识到,翻译中包含了技巧、艺术和科学在内。一方面,技巧的获得通常来自于常年的实践;另一方面,翻译的理论离不开实践。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一定的翻译基础理论,然后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频繁的实践获得必要的技巧。最终,将理论和技巧结合起来可以为语言的敏感度铺路。

一、翻译的定义

翻译为不同国家的人彼此相互交流、交换思想、以及丰富共同文明提供了一个桥梁。那么,什么是翻译?国内和国外的语言学家在相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翻译”意味着一种原则。即“使用一种语言去解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普通的翻译书籍对它定义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去精确地、完整地解释另一种语言。”美国的理论家,Eugene Nida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容易理解也更精确的定义——翻译即为解释其含义。这个定义更容易为翻译者们所接受。

总的来说,为了给翻译下一个更精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吸取不同人不同说法的精华。无论翻译的定义是什么,翻译就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翻译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技巧,或者更进一步说,一篇精彩的翻译也是一门艺术。

中国的商人将一些中国汉字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这样可以方便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功能和商品的高质量,暗示一些美好的祝愿和其他用途。在选择适当的汉字商标时,丰富的汉字提供了广泛的措辞选择,因此一个好的翻译可能对商业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音译在商标的翻译中有如此高的人气。

二、汉语新词翻译的一般原则

1. 中国的新词和短语的翻译必须是简单易懂的。

易懂的翻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到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是什么,这样他们可以了解更多外语的变化和动态发展,这在说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有效地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 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应该尽可能精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3. 要将常识加入到新词和短语的翻译中去。

一些新词在另一种语言中能够找到对应的词汇,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对它进行翻译了。同时还要考虑中国的文化。

三、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

我们对汉语新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一下汉语新词翻译的策略。翻译的一般公认的原则为:信、达、雅。译者应先考虑用直译的方法翻译。然而,这种翻译方法不能应用在任何时候,因为它的功能是有限的。我们要设法提出一些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

1. 音译。

音译就是从源语言中根据发音和拼写借用来的词语,同时保持它们原有的含义。汉语中大量被借鉴的词语都是音译过来的。比如“八卦”,它是一个典型的汉语词汇,是“阴和阳”的象征。但是如今,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些明星或其他人的丑闻。另一个例子是我们起初把“福娃”翻译为“friendliness”,但经过讨论,我们用“Fuwa”来代替。与第一个相比,“Fuwa”更能够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特点。

2. 直译。

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最完美的翻译方式就是保持形式和内容符合原始语言。在上下文提供了可行性的条件下,逐字翻译可以应用于新词翻译当中。直译不仅能够保持原文的内容,还能保持它的文化内涵,修辞效果和语义表征。随着社会发展。新词在不断增加。正是因为最新外来词的翻译,外面的世界才有机会更多的了解中国。

3. 意译。

意译的效率较低,因为人们很难再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完整的对应词。比如,“形象工程”要意译为“vanity projects”而不是“image project”,“豆腐渣工程”意译为“jerry-built project”,“灰色收入”意译为“income from moonlighting”要比“grey income”贴切很多。

翻译是一个过程,代表着给予读者最大程度上的原始信息。因此,它需要完美的技巧。然而,翻译新词和词组比翻译句子和段落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前者只是在源语言到目标语言之间传递信息而不是用目标语言复制整个上下文。即便如此,技巧仍然要为新词的翻译这一终极目标服务。有时,同一个新词和短语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翻译,一种保持保守的形式,另一种接近风格。不同的翻译技巧为笔译员和口译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考虑,有利于提高翻译技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翻译新词和短语,翻译必须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达尔文的那句名言可以适用于新词的翻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摘要:语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汉语新词指的是不但在汉语词汇中出现的新术语和表达方式。它们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通过观察语言中词汇的领域,我们可以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一个相当准确的印象。本文的主旨即为研究这些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为笔译员和口译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考虑,有利于提高翻译技巧。

关键词:汉语新词,音译,直译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

[2]杨原.关于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的英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24.

汉语新词的翻译论文 篇2

黄永存(1.湖南工程学院外语外贸系,湖南湘潭411104;2.湖南工程学院外语外贸系,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汉语新词是折射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尝试探讨汉语新词英译策略,旨在指出当今翻译工作者应当转变传统的翻译观念,在翻译过程中注重 合理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繁荣。

关键词: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汉语新词;翻译策略

一、引言 陈原指出:“凡帚秆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诊是新制 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表现出来 那就不能在社会生活中起交际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 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语言的变化也在日益加 快。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一词汇的增加,即汉语新词的大量涌现 蔡富有和郭龙生(2001)则指出:“新词,又称新词语、新造 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 语。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汉语新词涉及政治、、经济、科 技、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折射中国社会发 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 化翻译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典型汉语新词为 例。尝试探讨其英译策略。

二、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 当代翻译晃越来越重视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研 究 文化翻译观就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巴斯 奈特指出语言与文化同联系紧密.并进一步论述了文化翻译 观的具体含义:第一.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 是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第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 码一重组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 不应局限于对原文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 功能的等值;第四.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 范。但说到底,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翻译 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f许钧。2004:363)。由此可见。巴斯奈特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把翻 译的目的定义为文化交流的需要.这无疑突破了传统的翻译 观念,也顺应了当代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的趋势 此外.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的功能取决于源语文本在源语 文化中所起到的功能.译者在翻译中应使译语文化和源语文 化在功能上等值 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读者产生源语文 本对源语文化的读者相同的效果。因此,巴斯奈特理论的核心 问题是文化的等值和转换(梁咏梅,2006:173)。

三、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策略 汉语新词是折射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 之问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对汉语新词进行翻译时可以遵循以下 原哦II.雷视其中的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达到实现文化对等传递 和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分析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并结合中西 文化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特点。汉语新词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 包涵中西类似文化的新词和富含中国特色文化的新词。根据 这一分类.我们在翻译汉语新词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中西类似文化新词,采用“拿来主义” 作为折射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镜子的汉语新词.很多具 有浓郁中国文化内涵。但随着中西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的加 强,我们不难发现:若对某些汉语新词的文化内涵加以分析。便可直接或间接地在西方文化中找到类似的对等文化及其表 达方式。对于这类新词,我们在翻译时便可采用“拿来主义”,具体的翻译策略可分为回译、意译,直译加注、移译等。

1.回译 正是因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加强.汉语也受到别的 语言的影响,特别是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尤其明显。汉语中的新 词语有很多是来自英语的外来词。例如脱口秀、丁克家庭、比基尼、克隆、网上冲浪、网络教育、冷战等等。如何对这一类词 语进行翻译?如何解决这些词语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因为这类 词语本身来自外来文化.我们便可以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 的具体含义的第二点作为理论依据.在翻译过程中不拘泥于 具体符号的约束,采用回译,即回复原来面目,这些问题就迎 刃而解了。例如:“脱口秀”可以直接回译成talk

show;这样.译文对于 说英语的读者来说就变得一目了然 如果我们不顾及这种词 汇的文化根源,而直接对其进行死译,那就会使译文的读者迷 惑不解。所以,根据回译法,上面例子中的词语就可以相应地翻 译成DINK family/double—income no-kids family;bikini;done; surf tIlC interact;E-education;cold war.由此可见.对这种引进 的新词语进行回译,不存在文化上的损失。也能较好地达到文 化交流与转换的目的。

2.意译,直译加注 有一部分汉语新词往往形象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反映 中国现实社会的新事物、新概念.从词汇表达的整体上往往 会产生词汇的空缺。但仔细分析其中的某部分。也可在译人语 中找到类似的对等文化及其表达方式。那么就不能拘泥于语 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应该采取意译,直译加注的方式.即在准 确理解的前提下。用译入语读者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 “形象工程”,指某些政府部门为了装门面,只做表面文章,不干实事,花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华而不实的工程.因此意译为 “vanity projeets”。英语中的“vanity”一词就有“虚荣。浮夸”的

直译为“image

意思,正符合形象工程的内在含义.比

project” 更能向读者传达该词深层的语义内涵。豆腐渣工程则意译为 "jerry—built project”.字面直译的“beancurd project”似也可接 受,但最好进行注解。灰色收入意译为“income

from moonlighting”比“grey income”好。拳头产品则是“competitive products”;“knook--out products”或“block-buster”。

3.移译(Naturalization)移译指借用目的语中相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语转移,杨 全红,2003)。尽管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是存在的。但也是有共 性的。这决定了移译的可能性。因此,借用英语文化中已有的 词来转译汉语中的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新词.不失为一种 “拿来主义”之翻译策略 例如: 2006年.“恶搞”似乎成为新的时尚。网络恶搞文化尤其成 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从视频到文本,从网络到电视,从流 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 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从“黄健翔解说事件”方言 版,到“《夜宴》做成《晚饭》”„„禺络恶搞内容数不姓数。“恶搞”也即恶劣的搞笑 在我国现行文化语境中的内涵 是指“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某种滑 稽、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英文中Spoof根据韦氏在线词典 的释义是:Spoof,a hoaxing game invented by Arthur Roberts 1933 died English comedian曲此可知.该词新意的诞生要追溯 到英国喜剧大师Arthur Roberts( ̄瑟・罗伯茨1于20世纪初创 作的一种喜剧形式'该剧融“滑稽、荒诞、讽刺和拙劣模仿”于 一体。后sp00f引申为“戏弄、哄骗、轻微的讽刺”等含义,也即 “tO nlake good—natured fun of'’。因此采用英文中已有的spoof 应该说比较恰切地形容了恶搞“反摹,歪改”的内涵。Spoof(恶 搞)沿用了“滑稽模仿”这层意思,其近义词有parody,amusing imitation,send—up(张元,王银泉,2O07:109)。

(二)中国特色文化新词,创造“中国英语” 如前所述.很多汉语新词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内涵。反映 中国现实社会的新事物、新概念。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往往会 产生词汇的空缺.即本民族中的该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另 一民族的文化中缺乏“对等语”或“对应语”。对于这类富含中 国特色文化的新词的翻译.在原语言中没有现成的对等语,我 们必须“原创”(杨全红,2003:71)“中国英语”,即以规范英语 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 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 中国特点的词汇、旬式和语篇(李文中,1993:l9)。具体的翻 译策略可分为音译、直译、造词等。

1.音译

音译即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书写的形式。如我国的“八

卦” e Eigh

卦”原指中国t Diagrams1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文化内涵的词。“八

古代一套由阴爻或阳爻构成的有象征意义的符 号。现旧词产生新义,人们把刊登明星绯闻,奇闻轶事的报刊 也称为“八卦”。该词也可以直接音译为“bagua”在国外读者看 来.更具有异域特色。另一个典型例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吉祥物“福娃”译名“Friend1ies”自公布以来就饱受争议,现已正式更改.新的英文译名Fuwa正式启用。与先前的译名相比,直接的音译更能向世界传达中国奥运吉祥物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2.直译

直译,即翻译时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的形式,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翻译的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汉语中有些特 色新词可以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也能取得对等的效果。索性采用直译的方法。如:和谐社会,指的是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的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一概念正式出现于2004年党的十六届 四中全会决议。2005年“两会”后,又提升为民族的自觉、国家 的目标。现在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词。该词直译为

harmonious

2005年10月6society已经成为一个定译。据<中国日报>英文版

号报载:China’S ruling Communist Party has liste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a strategic goal to ensu/'e stability while seeking continuous economic giant steps in carving out its next five—year growth plan.又如,以人为本。即以

人的全面进步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又区别于过 去的人本主义,是对人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直接翻译 为human-oriented;people oriented或者people foremost也是可行 的。

3.造词 有些汉语新词表面上属于旧词,实则为旧词新意。它们在 进入英语时皇富有鲜明的特Z一中国宇航。约英语表达就 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例子。2003年1O月l6丑,中国宇航员 杨利伟成功征服太空.全世界媒体对中国载人飞船的报道也 融入西方主要民族的语言中。如Shenzhou vi Spacecraft。Cz- F2 Rocket,taikonaut等。其中,taikonaut被用来代表中国宇航 员,这个词的前半部分taiko,类似于中文“太空”的拼音。而它 的后缀部分一naut与西方语言里代表宇航员的词astronaut的 后缀完全一样,代表水手或航海家。语言是文化的标签。用新 词taikonaut来称呼中国宇航员.既用来区别于西方语言中的

astronaut或cosm

和文明在世界焕发光彩的标onaut对宇航员的表达,也是中华民族科技 志。

四 结语

联合国前秘书长布托.加利曾说过:“翻译有助于发展文化的多样性,而文化的多样性则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文化的建设。”(伍小龙,王东风,2004:52)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汉语新词翻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翻译工作者应当转变传统的翻译观念.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合 理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从而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富有,郭龙生.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o1.

【2]陈原.社会语言学【MI.上海:学林出版杜,1983.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啪.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18-24.

【4】粱咏梅.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汉语新词语英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8):l72.74.

【5】伍小龙,王东风.破解译学七大难题一评许钧教授的新作‘翻译 论>咖.中国翻译2004,(4):52—54.

【6】许钧.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杨全红.汉英词语翻译探微【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8】杨全红.汉英新词翻译:一项费力难讨好的活儿【J1.中国翻译,2003,(9):70-73.

汉语中的新词语 篇3

能产性强可以说是当今汉语新词语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他特征之中。有学者认为,当前汉语中每年产生的新词有一千个左右,平均每天产生三个,最新出版的《新词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收录1978~2002年共二十五年产生的新词语两万条。这样计算,平均每年有八百条。

当前汉语中的新词语大部分是新造词。比如,手机、网民、扶贫、融资、年薪、听证会、放心肉、筒子楼、减肥茶。也有一部分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而旧词产生新义主要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多表现为由某一专业的专用词进入其他的社会生活领域,成为全民词汇: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黑马”,新义指在体育比赛或其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也有的是旧词新用,即旧词所指意义曾经有,后来所指消失了,再后来又沉渣泛起,旧词也再度复活,如暗娼、嫖客、卖笑、梅毒等。

现代汉语词语一直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但在当前产生的新词语中多音节明显增多,打破了汉语词语中双音节占主要地位的局面。比如,打白条、傍大款、蜻蜓干部、未婚妈妈、打摆子政策、青年志愿者等。据曹炜先生对《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等主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的抽样调查,当前新词中双音节词语占百分之二十六点八二,三音节词语占百分之二十六点八二,四音节占百分之三十点四二,五音节占百分之八点一九,六音节以上占百分之七点七四。所以说,新词语中多音节词语增多,实际上已呈现出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并驾齐驱的局面。

缩略就是将一个多音节词语缩成一个音节较少的词语。新词语的缩略最常见的是由多音节(多为四音节)缩略成双音节。因为双音节是汉语词语的主要形式。如,婚姻介绍→婚介,体育彩票→体彩,卫星电视→卫视,维护和平→维和,物资流通→物流,海外归来→海归,研究开发→研发,个人演唱会→个唱,中央电视台→央视,娱乐新闻记者→娱记等。也有多音节缩略成三音节的。如,奥林匹克运动申办委员会→奥申委,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新词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词。当前汉语中的外来词以英、美外来词为主,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日语外来词。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肯德基、摩托罗拉、因特尔、奥克斯等;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可口可乐、席梦思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三K党、卡拉OK、BASIC语言、CCTV、SDTV、GDTV等。日语外来词是指源于日本的汉字词。这些词在日语中就是以汉字形式出现,但读音和意义都和汉语不同。这部分外来词一般人不易感受到。如,量贩店(指零售商店)、料理(指菜肴、饮食)、人气(指名气、人望)、写真(指照片)、新干线(指主线)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广东、香港等地经济发展迅猛,粤方言伴随着经济浪潮大量进入普通话。普通话吸收的港台词有:纯情、亮丽、层面、宠物、传媒、斥资、个案、转型、廉政、构想、认同、按揭、整合、互动、资深、瓶颈、峰会、写字楼、音乐人、发烧友、靓、派对、的士、搞定、大排档等。其中吸收的不少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有了同义表达的词语。由于粤方言中的词语形式比较活泼,用法比较新鲜,并多有个性,这些词语也就逐步从并存共用转到部分替代。如,的士、拍拖、巴士、买单、收银台、炒鱿鱼,在普通话中就有等义的出租汽车、谈恋爱、公共汽车、结账、收款处、辞退等。

当代汉语的日源新词“~系”试解 篇4

近年来, 出现在当代汉语中的新词越来越多, 有一些是来自其他语言的借词, 其中也包括来自日语的词。同时, 汉语本已存在的一些词, 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出现了新的用法。如, 近几年在传媒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的“少女系男孩”、“视觉系摇滚乐队”、“治愈系歌手”等等, “~系”的新用法来自日语, 明显不同于 “汉藏语系”、“中文系”、“桂系军阀”等汉语中早已存在的用法, 而各类辞典上也难以找到与之吻合的解释。

一、从汉语词典看“~系”

作为台湾中国电视公司的一个长盛不衰的娱乐节目, 《我猜我猜我猜猜》由于其核心主持人吴宗宪的超高人气, 在台湾岛内和祖国内地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观众。该节目时常会带给内地观众一些新词新语, 虽然并非完全明白其内涵意义, 但同属中文体系的渊源还是让人似乎可以猜个大概, 譬如, “少女系男孩”、“视觉系摇滚乐队”、“治愈系歌手”。在国内的各种简体中文媒体上也可以看到如下用例:

(1) 人民网娱乐讯 10月26日晚, ……邀请超人气偶像——“疗伤系美女模范”范玮琪, 为大家带来了全新专辑《哲学家》的精彩曲目……。

(2) 当晚参赛的10支队伍已经是各地区的佼佼者, 有多支乐队走视觉系路线, 男生也化烟熏妆, 梳着奇特的发型。 (京华时报, 2007.10.30)

然而, 查看《新华字典》中“系”的解释——1) 悬、挂;2) 拴、绑;3) 拘囚;4) 牵挂;5) 依附;6) 关联;7) 系统;8)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如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9)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如数学系、历史系 (其他如《现代汉语辞典》等的解释大同小异) 。虽然“系”除了动词之外, 也可以作为词缀造出“印欧语系”、“历史系”、“桂系军阀”、“太阳系”、“旁系亲属”等常用语, 却没有哪一个义项可以让人信服地解释“少女系”、“视觉系”、“治愈系”等的含义。另外, 各种新词新语辞典也未曾收录。

二、从日语词典看“~系”

在现代日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系”一词, 从读音上看属于音读, 从来源看并非日语词汇, 而属于汉语词汇, 即来自古代汉语的借词。《新明解国语辞典》的释义则为:

(「いとすじ」の意) 深い関係で次つぎにつながっている。「系統?系図など」?つながりを持つ一連のもの。「大雪山系?利根川系?水系など」

二その働き?を担う (に関係する) 器官の系統。「神経系?循環系疾患など」

三その系統?系列に属する (もの) 。「文科系?理科系大学院?母系社会?日系アメリカ人?東南アジア系の人?ラテン系言語など」

四系統立てて分類した時の一項目。「結晶系など」

五地層の成層年代の区分で、「統」と「界」の間の区分。「三波川系」 (地質時代区分の「紀」に対応する)

《广辞苑》 (1998版) 的释义也大体如此。其解释已经相当繁复, 虽然有的义项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本文所述的“~系”, 然而似乎还是稍嫌不够透彻, 需要进一步厘清。参考“goo Wikipedia記事検索 (维基百科日语版) ”中“系”的条目, 其中有一个新的解释——若者言葉、流行語の一つ。ファッションの傾向などを表す接辞 (お姉系など) ——这里明确地提出了“系”的流行文化意义上的用法, 对辞典的解释做出了重要的补充。相应地, “若者言葉”的条目中, “系”是一个分项:

接尾辞?接尾語 系 「~の部類に属する人」の意 (「癒し系」「和み系」「励まし系」など) 、「~発祥の文化 (or流行) 」の意 (「渋谷系」 (音楽?ファッション) 、「アキバ系 (オタク) 」) など。また、「~っぽい」の意。——笔者试译: (1) 指属于某个种类的人, 如治愈系; (2) 指从某处发祥的文化或流行现象, 如涩谷系 (音乐、时尚) ; (3) 另外, 还有“有~倾向”、“像~样子”的意思。

可以推断, 在日语日常使用中, 尤其是多元流行文化和年轻一代的话语中, “系”发展出了传统纸质辞典里未有的、或者说尚无确切定论的新的含义。如上所述, “~系”在日语里至少存在三种新意义;而它进入包括港台在内的当代汉语后, 经过吸收和过滤, 产生了汉语辞典里也没有的新意义。即如前文提到的“少女系男孩”、“视觉系摇滚乐队”、“治愈系歌手”等词语。非常明显, 它们脱胎于日语词汇的“ (美) 少女系”、“ビジュアル系”、“癒し系”, 甚至可以说就是字面照搬。

三、“~系”在日语中的使用情况

《知恵蔵朝日現代用語2007》 (P1001) 中有如下语句:“近年の不況下で、癒し系ファッションとして、ゆったりとしたワーク調の裏原系、ゆるデコ系などリラックス感のあるスタイルが人気になった。) ……セレブ系や……ゴスプレ系も広がっている”。其中连续出现多个“~系”。通过《朝日新闻》网络版 (www.asahi.com) 也可以搜索到许多用例:

(3) この車、今日本ではやりの癒し系であろうか。

(4) あるいは、 ジャスミン茶? (茉莉花茶) 。年齢の上の方にとって、日本の中華料理店で出てくるお茶は、長い間このお茶だった。若い年代には、「癒し系」のお茶として現在人気が高い。

(5) アクションや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ゲームも良いけれど、大人でもまったり楽しめる癒し系ゲームもオススメ!

(6) 沖縄出身の癒し系歌姫、夏川りみの豊かなヴォーカルが堪能できる充実のアルバム。

“癒し系”似尚未作为一个词条进入纸质辞典;而参考“goo Wikipedia記事検索”对“癒し”的解释:“心理的な安心感を与えること。またはそれを与える能力を持つ存在の属性である。……近年は若者を中心として、癒しの特徴、特性を持つ人物や物体などを「癒し系」と表現することがある。……”可以推断其大致的意义就是具有“舒解压力、缓和现代人紧张神经的”性质的人或者事物。

再看其他用例:

(7) 日本のビジュアル系ミュージシャンも撮影に訪れる。

(8) 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系の作家や若手作家を積極的に登用する一方、……

(9) 夏川は「涙そうそう」だけではない、J-POP系アーティストとしての可能性を、金城はKiroroの存在感を、強烈にアピールした。

(10) パリ?コレクションのショー会場で、星形の帽子をかぶった人が最前列に陣取っていた。……コミック風かアキバ系を思わせた。東欧出身のコスプレ好きの有名人らしい。

(11) ギャル系ファッションリーダーとして絶大な人気を誇った安西……

(12) 17歳の美少女系女優?夏帆とお笑い?ガレッジセールのゴリが共演する映画「うた魂 (たま) 」の制作発表の記者会見が、都内のホテルで行われた。

以上各例的“~系”, 都可以归结为:①属于某个种类的人, 如“ビジュアル系”、“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系”、“J-POP系”;②从某处发祥的文化或流行现象, 如“アキバ系”;③“有~倾向”、“像~样子”的意思, 如“ギャル系”、“美少女系”。

四、“~系”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借助人民网搜索频道, 笔者在“人民网搜索”和“人民日报报系搜索”中进行了检索。收集到的绝大部分“~系”的用例, 都是字典里已经收录的传统意义;属于本文关注范畴的“~系”的新意义的用例相对较少,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如下:

(13) 对于向来带着“疗愈系”优良形象的饭岛, 这回真是失算!

(14) 这一次, 晓琪不再是苦情悲伤的疗伤系歌手, …… (市场报, 2007.06.18)

(15) 伊能静《爱的练习本》预售就已攻进排行榜, 并让她获得疗愈系女作家封号……

(16) 据日本广告总会研究所发言人表示, 因为日本的经济已经跌至比较差的情况, 现在日本人最需要的, 并不是像菊川怜这样的“治愈系” (即舒解压力) 女星, 而是奋勇向前, 独立自强的柴崎幸, 所以柴崎幸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当中以女性居多。

此处的“疗愈系”、“ 治愈系”和“ 疗伤系”, 毫无疑问都是“癒し系”的译词。本来这个概念是专门表述日本社会文化现象的, 而汉语媒体也把中国的某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具有“缓解压力”功能的东西套了进去。重要的是, 汉语读者也并非无法猜测其含义。关于当今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个关键词“癒し”, 秦刚在《〈海边的卡夫卡〉现象及其背后》 (读书, 2007年第8期, P113) 一文的开头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表述:

(17) “疗愈” (癒し) 在日语中是一个派生出来的新词, 它最初进入日本年度流性语排行榜是在1999年。其用法诸如“疗愈”型风景、“疗愈”型音乐、“疗愈”型漫画等等, 由此派生出一种全新的事物修饰和分类。与许多昙花一现的流行新词不同, 这个词汇的流通不只限于年轻群体, 同时渗透至老、中、幼各个年龄层。而且在媒体及商业的联手造势之下, 追逐“疗愈”之风此后三四年间有增无减, 甚至愈演愈烈。在世纪之交的日本, “疗愈”竟吊诡地成为一个国民性的主题。

当然, 作者没有把“癒し系”照搬为“~系”, 而是译成了“~型”, 可以说是更加忠实于汉语习惯的意译吧 (如果要全面考察“癒し”和“癒し系”的产生背景、代表理念及代表人物、社会接受程度、衍生产品等深层信息以及在中国的接受程度, 那恐怕得另作长文) 。

(18) La'cryma Christi是一支来自日本的视觉系摇滚乐队…… (京华时报, 2006.08.30)

(19) ……张超……迷离的眼神, 精致、线条硬朗的五官, 吴佩慈看着都觉得他“很视觉系”。 (市场报, 2007.05.28)

(20) 中国视觉元素发挥出来的爆发力, 让“视觉系”首先突围, 尽管批评不绝, 但张艺谋绝对是当中的视觉大师……。与“视觉系”相对应, “剧情系”中国电影仍然像一出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明白的小品集。

以上的“视觉系”并非音乐流派, 而是被借来代指重视观众感官刺激的所谓“景观电影”;相应地, “剧情系”则应该是指代表着重于故事性, 靠情节取胜的电影类型。而“剧情系”的用例非常少见, 恐怕是该文作者仿照“视觉系”的临时创造吧。

(21) 涩谷系音乐 (Shibuya-Kei) 兴起于东京西部的Shibuya购物区, 那里汇集了世界上最时尚的唱片店和服装店。

此句来自发布在大洋网的《广州日报》 (2007.05.17) 刊载的文章《什么是“涩谷系音乐”?》在行文中直接出现了“涩谷系”的译法, 只是在其后附加了假名读音。而同样是介绍日本流行音乐, 人民网的文章《椎名林檎:日本摇滚女王》 (2001.07.09) 对于“新宿系”这个概念也是直译, 而且没有加上假名读音:

(22) 她 (椎名林檎) 参加多次歌唱比赛, 但都失败, 但她的独特的形象被EMI唱片公司看中, 签约后成立新宿系自作自演屋。在1998年5月推出处女单曲《幸福论》。

“新宿系”指的是日本流行音乐的一个流派, 据称发源于东京新宿区因而得名 (但“自作自演屋”恐怕就会让不懂日语的人摸不着头脑了;其意思相当于“创作型歌手”) 。

而《我猜我猜我猜猜》中出现的所谓“少女系男孩” (也有“少男系女孩”) , 其意思是“一个男生身边却都是年轻少女的饰品或行为很像女孩”, 指的是带有少女特点的、长得像女孩的、缺乏男子气的、女性化 (少女化) 的男孩, 此处的“~系”即意味着“像~样子”。有趣的是, 目前中文里较为常见“少女系” (如少女系情歌, 少女系漫画等) , 但检索日文网络, 可以发现“少女系”的例子很少, “美少女系”的用例更为多见 (如美少女系フィギュア、美少女系漫画、美少女系ゲーム等。就此似乎可以推断“少女系男孩 (少男系女孩) ”为台湾人士借助日语进行的再创造。

还有一些例子属于仿照日语“~系”的用法生造的临时性表达方式, 中文媒体尚未广泛使用, 如:

(23) 据店主介绍, 目前上海市面出售的“巫毒娃娃”共有56款三个系列, 包括恋爱系、治愈系和诅咒系。 (新闻午报, 2006.03.01) 有的媒体文章则采用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称之为“恋爱系列、治愈系列和诅咒系列”。

网易娱乐频道在报道2007年台湾金钟奖颁奖礼的女艺人着装时, 采用了“最佳着装系”、“瑕疵系”、“平凡系”、“失败着装系”等的分类, ——据上下文判断, 即“有……倾向的一类人”的意思。在简体和繁体中文网络上搜索这几个词, 结果极其有限, 基本可以断定属于该文作者的造语。

小结:在目前的汉语媒体中, “~系”首先常被用于表示来自日本的某些事物或概念, 并直接照搬于中国的类似之处;不仅如此, “~系”的中文构词能力有所加强, 出现了日语中没有的独特表达方式。

五、作为类词缀的日源新词“~系”

吕叔湘先生 (1979;1984) 根据汉语词缀存在的特点, 开创性地提出了“类前缀、类后缀”的概念。但是, 类词缀到底有哪些特性, 数量是多少, 至今也没有个大致的范围。这种状况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汉语词缀的判断问题。从汉语词缀存在的实际情况看, 典型词缀很少, 即使是公认的典型词缀, 往往仍然存在一定的任意性, 绝大多数都以类词缀的形式存在。从历时的角度看, 绝大多数汉语词缀仍然处于从词根到词缀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不同的词缀发展变化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万红 (2007.P76) 认为, 日源新词的分类可分为意义类型和形式类型:前者如用汉字做类词缀——类前缀:超~;类后缀:~流、~面、~族。从词语的形成方式上来说, 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有一个重要手段是所谓派生构词法, 即以添加 (类) 前、后缀方式来构成新词。如:合同制、股份制、创新热、出国热、出口型、外向型、电脑盲、外语盲等。这些新兴类词缀有如下特点:1) 由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根转化而来;2) 其词汇意义并未完全虚化, 程度不一, 大多数有类化、泛化意义;3) 有一定语法意义, 如表示词性;4) 构词能力较强, 能够运用语素、词、甚至短语构成多样式的新词, 尤其是常用来临时造词 (李美子2001, P29~30) 。由“~系”构成的汉语新词, 如少女系、视觉系、涩谷系、治愈系等, 都属于派生构词法形成, 基本符合以上四个特点。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系”新意思和新用法是符合现代汉语使用习惯的, 可以被归于类后缀, 它的引入使得汉语“系”的词义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扩展, 具有了一种先前未曾被明确提出的新的意义, 已有传统纸质汉 (日) 语字典的解释已经不能面面俱到。即: “~系”是指①属于某个种类的人;②从某处发祥的文化或流行现象;③“像~样子”的意思。简言之, “~系” (在流行文化的层面上) , 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共同特点的一类人或一系列事物。

其实, 汉语中存在许多词缀和类词缀如:~型、~类、~流 (派) 、~ (样) 式, 再加上也被认为是来自日语的新词“~族”, 这些既有用法也不是不可以表达“~系”的新意义了, 人们为什么还有必要特意 (或故意) 地采用“~系”的说法呢。这恐怕还需从社会心理、文化心理、流行文化互动等更为广阔的视野加以考察, 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结语

通过汉日语的用例对比和分析, 当代汉语的日源新词“~系”的全貌已经显现:外来文化的输入使汉语词原有的意义和用法产生变化, 即词语是汉语固有的, 可其意义用法却因日语原词的影响而发生或显或隐的变化;比起词语的直接渗透 (如卡拉OK、量贩店等) , 词义和用法的渗透要更加深层和隐晦。表面上看日源新词“~系”仍是原来的汉语词语, 但在潜移暗动中却受到日语的影响, 静静地改变着自身的存在。

摘要:在新时期产生的汉语新词当中, 有一些是来自其他语言的借词, 其中也包括借自日语的词。近几年在传媒尤其是互联网上开始出现的“~系”就是其例, 如“少女系男孩”、“视觉系摇滚乐队”、“治愈系歌手”等等。此用法不同于汉语中早就存在的“汉藏语系”、“中文系”、“桂系军阀”等用法, 也难以在各类辞典上找到相吻合的解释。目的在于, 通过用例分析和与日语用法的比较, 厘清“~系”的新意义, 并从“类词缀”的角度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作出解释。

汉语新词的社会学意义论文 篇5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常用方式,新闻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具有和词汇一样的敏感性和反应迅速性,能以最快的速度对社会生活的新发展、新变化,当前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以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理论加以报道。在报道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新观念、新思想的同时,新闻也积极传播随之产生的大量新词新语。在新闻报道中,新词新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电视新闻在不断实践“三贴近”和探索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被业内称为以“民生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节目―――“民”指民众也就是老百姓,“生”指生计也就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情―――这类定位于报道普通百姓身边事、关心百姓生活事的新闻栏目和新闻报道,内容多为百姓日常生活,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浓厚,它第一时间报道百姓身边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这类节目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如《南京零距离》、《都市现场》、《阿六头说新闻》,这些脍炙人口的民生品牌栏目成为地面收视的王牌军,甚至超过上星频道成为收视冠军。

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口语化、有亲和力、通俗易懂、贴近民众生活。大量使用汉语新词是民生新闻更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信号,是吸引广大受众的一个重要“武器”,这与新词的来源和特点密不可分。汉语新词,或来源于新生事物或新的思想观念,这必然是广大民众所好奇和关心的,如克隆、托福、卡通、艾滋病等;或来源于旧词新用,如“老板”一词,原是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的一种不正式的俗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还包括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又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汉语新词还可能来源于方言俚语、网络动漫、港台海外,这些词语的使用能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产生文化心理上的“认同感”,如“的士”一词,来源于港台,传到大陆后很快流行起来。“的士”指的是“出租车”,但是这两个词语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却不相同。“的士”来自英语TAXI,这个新词显示出现代气派,有时尚的意味,用这个词来替代“出租车”,反映了民众追新求异的心理趋向。

“的士”后又简化为“的”,从而产生了“打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词语。在民生新闻中,大量鲜活的新词的运用无处不在,形容生意兴旺、事业发达,说“火”;形容年轻女性外貌漂亮而且光彩照人,说“靓”;形容清新可口、令人喜爱,说“爽”;感到尴尬说“濉;觉得带劲说“给力”;吓人、让人觉得恶心说成“雷”;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的叫做“山寨”;把热爱某项活动的人群或人说成“某某族”或“某某客”;把为履行某种义务而失去自由的人称作“某某奴”等。这些新词新语或是运用在新闻标题中,或是掺杂在报道、评论的语言里,或是出现在节目里采访双方的交谈口语中,这些新词,不仅丰富了民生新闻的语言,使其更有表现力,还将这种新闻形式的“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平民视角”的叙述方式,报道的“快捷”、“新鲜”的“亲民”特点更好地体现了出来。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汉语新词在民生新闻中的使用更是充分表现了新词是民众的话语,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

一方面,许多新的思想观念的传播、新生事物的出现和认识,最初常常并非通过系统的思想形态和理论阐述以书面形式来完成,而是通过一系列乃至一个个看似孤立存在其实却有各种关联的反映新观念、新事物的词汇(新词)的产生、传播、流通、潜移默化实现的,从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当社会迅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一些新的思想潮流应运而生之时,新词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的思想观念得以在广大民众中传播的途径。一般人最初未必完全理解这些词汇、概念所代表的知识和思想观念的全部内容,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些思想和事物的了解认识,他们同样可以在视听或者使用有关词汇与概念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接受一些知识和一种基本的思想观念进而传播,为这种社会思潮的发展、对新事物的认识推波助澜。并且,在现代文化环境中,一旦新词进入流行文化中,尤其是进入媒体领域中,大部分民众就会仿效进而高频率地使用它,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老土”、“落伍”,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影响正常的社会交际,这使得现代人更追随语言的变化。“从众”心理以及现代交际的需要,使得率先使用新词语的人群具有社会和语言上的优越地位,因此,当体现新事物新思想的新词新语出现时,人们会在交际中积极使用、传播它,很快地不自觉地让新词进入媒体的视线中,引起媒体的充分关注,进而出现在各类反映民生的新闻节目语言中。

另一方面,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新词新语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汉语新词也表现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民生新闻是反映民众生活的第一声音,新词新语出现其中,才更能体现出其“第一现场”的本质。可以说,没有新词新语这一“民众话语”,民生新闻也不具备说服力。另外,汉语新词在民生新闻中的使用传达出新闻话语权下放的信息,表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理念的进步。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给广大受众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是“官方”的喉舌,而民生新闻则一改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成为题材内容上选择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报道立场上采取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采取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使用民众话语的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闻领域体验式采访、融入式采访、闯入式采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样的采访方式使被采访者获得与采访者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新闻话语权对调,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以交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大众传播由单向开始向双向传播转变,传统的新闻语言风格悄然发生变化,为追求亲民的传播效果,大量的新词新语出现在节目中,新闻语言的表述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口语化和通俗化色彩。新词新语已经不再是不能登新闻媒体“大雅之堂”的市井“小众语言”,民生新闻给了新词新语这种最具表现力的语言要素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展示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最好的舞台,这是新闻媒体在传播观念上的一大进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

新词为民生新闻增加了亲民、新鲜、时尚的色彩,电视传媒也使新词传播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两者的结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语言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泥沙俱下,在民生新闻中新词的正确使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汉语新词中有些不但具有时代性、富有表现力,而且符合语言规范和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但是也确实有一些反映的是不健康甚至低俗的文化和思想,会起到混淆视听、污染语言环境、传播劣质文化的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者和主持人具有较好的语言素养,语言既要新鲜有活力,又不能哗众取宠,流于粗鄙放肆;既要个性亲切,又不能装腔作势、媚俗花哨。

参考文献:

1:汪幼枫:《现代社会的语言趋异及其社会学意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5)。

2:喻国明、赵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9)。

汉语新词的翻译论文 篇6

关键词:网络新词;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25-02

从2O世纪9O年代起,信息革命席卷了全球,通过互联网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成为沟通交际的主要方式。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与对外汉语教材编排评估的关系。

一、网络新词的特点

1.包容性强

网络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各个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紧密,形形色色的语言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知道,“ID”是英文缩写,意思是身份标识号码,但作为专业术语,也有用户登录名称的意思;2010年随处可见的中国北方的土话“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一部动画片的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另外有的时候错别字、谐音字会歪打正着地被人们所用。如,“神马(什么)”、“大虾(大侠:高手的意思)”、“围脖(微博)”,等等,都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包容性特点。

2.时代性强

随着网络事件的不断出现,网络新词集中反映了社会热点,体现出强烈的时效性,是了解中国舆情、民情、社情、国情的窗口。如“艳照门——屏蔽门——童工门——斗殴门”、“我爸是李钢”、“蚁族”、“打酱油”、“富二代”,等等。

3.语义泛化趋势增强

旧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比喻、借代、引用等方式产生了新的意思,称为语义泛化。语义泛化只是在原有的词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新的意思,而没有再添加别的字词进去,很适合于语言的经济原则,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如“微博控”,“控”在字典中的意思大致是“操纵,控制”,如今“控”,是指极度喜欢某种事物的人。

4.口语化程度高

网络用语在使用的时候基本上是即时性的,打字时为讲求交流时的效率,基本上想表述什么就打什么,没有像书面语那样严谨,需要经过推敲和选择。人们随心所欲地使用陌生而新奇的语言形式,随意地组合、嫁接和生造。由此,网络语言口语化程度相当高,也成为了缺乏规范制约的语言。如把“来了=来乐”、“同学=童鞋”、“开会ing”(正在开会)、“吃饭ing”(正在吃饭),等等。

二、网络新词对汉语教学的冲击

1.错别字盛行,影响正常的汉字教学输入

对于留学生而言,汉字可以说是学习汉语所要面临的较大困难,尤其是非汉字圈的学生。正确规范的汉字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意思与文化。而网络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极具个性的语言表现力,却产生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甚至有网络作者称:“遣词造句要极尽巧妙之能事,拋弃学语文时的规范”,“计算机已经向语文规范挑战了”。试想,如果我们过度使用这种中英文夹杂的语码,错误的谐音字,势必会对对外汉字教学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消极的影响。

2.语序与词性的突变,语法结构的变异

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导致因语序变化或变异而造成的词语词性转类现象的出现。如在网络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很常见,例如:今天,你百度了吗?别忘了伊妹儿给我,等等。此外,在网络语言中,随处可以发现非正常语序的表达、任意省略与倒装等句法变异现象,如“是时候吃饭了”、“你走先”,等等。这种现象与规范的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并且有广为流传的趋势。

三、对外汉语教材对网络新词的选编

纵观目前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材的整个分布及比例情况,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材所涉及的网络新词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很有限,仅限于蜻蜓点水式的体现。所选用的网络新词在类型上比较单一,数量上比较有限、并且在频度上也出现远远不足的现象。

笔者通过对40多本教材的调查统计发现,之前的教材被选入的网络新词的类型,绝大多数是网络专业术语或特定用语,像“网络、网站、网吧、聊天室”等。这些网络词语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了日常用语,教材在处理这些词语时,多是将其作为一般的日常用语来选择的。而且出现的这些网络专业术语多以附带练习的方式出现。近期被选用的网络新词在类型上开始有了一定的突破,由原先的以网络专业术语为主发展为将一部分流行网络语也选入教材。如2007出版、由邓小宁主编的《高级汉语精读教程11》中特别出现一篇文章讨论网络语言,在课文中更是出现了“偶、稀饭、粗、8、素、米女、恐龙、虾米、东东、BT、PF、4242、大虾”等网络流行语;又如2010年出版、由王尧美主编的《轻权汉语:中级汉语听力》中,还出现了很多由网络而滋生的行业热点,如“淘宝、网上征婚、网上购物、网上看病”等网络新词语。

四、教材评估

教材评估就是根据特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教材设计和实施的成败得失、优劣高下进行评议和估量。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全方位评估。其中,包括对课文语言实用性和规范性、生词量及重现率的评估。

Grant于1987年曾对教材评估提出过一些标准,如教材对学生有吸引力吗?从学生的平均年龄看,他们是否乐于使用这种教材?在文化方面,教材内容都能被学生接受和认可吗?教材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教材的难度是否得当?教材是否有足够真实的语言素材?学生是否认为教材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教材是否兼顾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教材是否包括足够的交际活动?等等。

可见,作为交际语言载体的集中体现者——汉语教材而言,已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新词未能在现有的教材中得到合理充分的体现,这样势必会影响到留学生的实际交际需求以及对现代中国生活的一些了解。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汉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革新,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我们既要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其对汉语的发展创新,又要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网络语言在汉语语境下和谐发展,并使其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实现交际。因此,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选过程中,要充分整理,科学引用,从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网络时代汉语的动态变化”里的数量[D].华南师范大学,2010-10-22.

[2]孙彩惠.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

[3]常宇丽,孙芳.网络语言的文化渊源及语体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2(3).

汉语新词英译的顺应论视角 篇7

汉英新词翻译与其他汉英文献的翻译具有一定共性, 但也有一些有别于其他翻译的个性, 或曰特点, 大致有创造性、时效性、不易求证性, 等等[1]。正是由于汉语新词具有以上特点, 本文对其研究并不能尽完尽善, 仅取语用学的一个角度, 即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视角, 并结合汉语新词的特点来对新词英译进行探讨, 分析汉语新词翻译的语言选择机制, 以期能为汉语新词的英译实践提供建议, 对汉语新词的英译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1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汉语新词英译是当代翻译实践的重要方面。张健 (2001) 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 从翻译效果以及跨文化语言学角度, 用丰富的第一手实例深入论述、分析了新词英译的特点、对策以及易犯的错误等[2]。唐燕玲 (1986) 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探讨言语交际中的新词新语, 重点分析交际中的新词新语的认知过程, 阐释了其认为语言交际中新词新语的使用和理解遵循语用原则, 即最佳关联原则[3]。吕世生 (2011) 以汉语新词语为例, 通过隐喻认知的理论框架, 分析新词语文化语义的生成机制, 进而认识其翻译规律, 并发现:新词语翻译是文化语义导向寻求隐喻认知过程的对应, 其特点是文化语义和认知过程两个层面的对应;其另一发现是, 新词语文化语义隐喻认知的普遍性与文化模式的特殊性聚合于原词语与译入语的对应过程[4]。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 可以看到, 张健、唐燕玲、吕世生等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汉语新词英译做了重要研究, 都对新词英译技巧补充以及译者的目标语选择标准做了静态的客观分析。

但是, 另一方面, 他们的研究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与丰富。我们对汉语新词英译的研究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出发, 具体而言, 就是在汉语新词英译过程中, 译者怎样才能够更好地选择目标语言的语用机制以达成与原文作者的译文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戈玲玲 (2001) 从Verschueren的顺应论视角中的语境关系顺应观点出发, 探讨了语境关系与译者的词义选择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特别是在科技翻译中对词语意义的制约) [5], 重点分析语境顺应对词语的词典语义、省略义以及文化含义的影响。宋志平 (2004) 从顺应理论观点审视翻译现象及其本质, 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类似但更加复杂的不断选择过程, 从译什么到怎么译, 无不贯穿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6]。张律 (2012) 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依据[7], 指出为了使译文能最大限度地阐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严谨遵循三个动态顺应因素。

综上所述, 国内学者从顺应论视角研究汉语新词英译翻译机制的文章较少, 揭示新词英译的语用翻译机制有助于促进相关翻译理论研究及丰富和补充相关语用学理论研究。笔者将采用定性研究、演绎法等研究方法,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以下研究问题:译者应该如何进行语言选择和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正确、充分地传达新词的明示和暗含。

2理论框架与例子分析

2.1语言顺应理论

翻译研究 (亦称翻译理论、翻译学) 指的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语用学是指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8]。 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双方在某一特定的交际场合中表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由此可见, 二者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即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具体而言就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笔者认为, 将二者结合的语用翻译研究, 有助于促进相关翻译理论研究及丰富和补充相关语用学理论研究。

语言顺应理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为译者的翻译过程及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顺应论认为, 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交际各方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各种合适的选择, 原因就在于语言选择过程具有变异性 (Variability) 、商讨性 (Negotiability) 和顺应性 (Adaptability) 的特点。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 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顺应性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灵活的变通, 从而满足交际需要的特性[9,10]。 从语言顺应论视角出发来研究汉语新词的翻译实践, 主要从语用描写和解释的四个方面进行: 语境关系顺应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结构客体顺应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动态顺应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和顺应过程特性 (Salience of the Adaption Process) 。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有机结合的整体。语境关系顺应指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与交际语境 (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的顺应。Verschueren所持的语境观点是一种动态语境观。他认为, 语境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会随着交际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结构客体的顺应指语言各层次的结构和结构组成的原则, 包括1语言、 语码和语体的选择;2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3话语和语段的选择;4话语构建原则的选择[11]。动态顺应是Verschueren语用学综观理论的核心, 指交际者随着所处语境关系 (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的变化顺应地与结构客体中各个语言层次结合, 从而动态地解释了交际者选择语言过程中的顺应作用。 顺应过程的特性指语言意义产生的过程中, 交际角色所处的地位及其做出语言顺应的心理, 其中既有社会的因素, 也有认知的因素[12]。

译者动态地顺应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 继而又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 制约着翻译的成功与否[13]。我们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新词翻译实践问题, 即运用语言顺应论理论去解决翻译汉语新词的实际过程中涉及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跨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 对新词翻译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2.2例子分析

语言的三个特点 (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和语用描写的四个方面 (即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 是使依语言选择过程呈动态特征的核心语用机制, 并贯穿于译者目标语选择过程。

本文以《汉语新词语英译概览》为语料库,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汉语新词英译的翻译机制。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 研究译者在翻译汉语新词时, 如何顺应于译文的语言环境、社会化语境以及译者的心理动机和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等进行语言选择, 达成与原文作者的译文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本文的主要语料, 即“新词”, 采用的是吕世生 (2012) 的定义, 如下:“新词指的是新近出现的在一定范围内较为流行的汉语词汇、词组或短语”。该定义包括三个含义:1词语出现的时间段大致划定在2006—2010年这一期间;2词语来源包括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的近几年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国家语委公布的汉语年度新词语、汉语新词语词典、网络流行语等;3词频是新词语的重要属性,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汉语年度新词语均经过科学的词频统计[14]。本文将以“蜗居”“小三” “凤凰男”“恶搞”四个汉语新词为例, 进一步对汉语新词英译的顺应论视角做出阐释。

例一:蜗居——pigeonhole

“蜗居”一词源于中国大陆电视剧《蜗居》, 剧中讲述一群年轻人在大城市努力打拼、同时也承受着买房子重担的故事。“蜗居”有两层意思, 一可用作名词比喻窄小的住所;二也可作动词, 意为在窄小的房子里居住[15]。为了忠实于原词词义以及社会文化语义, 译者在翻译时应首先考虑能否在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找到与原词存在的语境相同或最大限度相似的语境, 若存在则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策略。英语中, 类似的形容小得可怜的房间叫作“pigeonhole”, 其词义以及文化语义与“蜗居” 正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 译者可以顺应目的语语言读者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其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等进行语言选择。将“蜗居”翻译为“pigeonhole”, 是译者考虑了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后的结果。

例二:小三——the other woman

“小三”一词, 是对婚姻中“第三者”的贬称[16], 多数情况下指女性。一般而言, “第三者”通常被译为“the third party”。但要注意的是, “the third party”可以指任何事情中除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 不具有贬义内涵, 是属于中性的词汇。当翻译作为影响他人婚姻的“第三者”时, 译者可借用英语中较为委婉的说法, “the other woman”。首先, “三”表示“两者之外的一方”, “other”表示“其他人或物”, “the other woman”不仅表达了“小三”这一新词的词汇意义;另一方面, 也把握了它的语言风格和语境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结合了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做出了恰当的语言选择, 较好地做到了结构客体上的顺应。

例三:凤凰男——ugly ducking

“凤凰男”一词的全称为“凤凰精英男、水晶凤凰精英男”, 源于中国俗语“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指出身低微 (特指出身于农村, 也包括出身于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 , 接受高等教育后在城市获得较优越工作的男性[17]。在英语文化中, 凤凰是为涅槃重生的不死之鸟, 而在本汉语新词里则为“杰出精英”的意思, 二者词义相去甚远。若译者将“凤凰男”直译为“phoenix boy” 则词不达意并破坏原词美感。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 英语中的 “ugly duckling”指的是出身普通平民家庭。但依靠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将“凤凰男”译为“ugly duckling”一词, 不论从文化语义、语言风格或是音韵效果来看, 都很好地与原词顺应、 与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顺应, 因此, 预期交际目的可有效实现。

例四:恶搞——spoof

“恶搞”一词来源于日本语“くそ” (“Kuso”) , 2006年由于日本在线网游的流行而引入, 其意思是为达到幽默可笑或娱乐的目的, 利用荒诞搞笑的方式重现公开发表的各类作品。为翻译此新词, 我们发现英语中有一个词, 即“spoof”, 和“恶搞”的词义十分相近。“Spoof”其实是一种喜剧形式, 在20世纪初由英国喜剧大师亚瑟·罗伯茨所创作, 融合了“滑稽、荒诞、讽刺和拙劣模仿”等特征于一体。现在, 英语文化中, “spoof”一般被用在日常或网络口语中, 指通过滑稽模仿主题内容或严肃、重要的书籍、戏剧等, 使其变得搞笑。由此可见, “spoof”一词的词义与新词“恶搞”具有非常相似的文化内涵, 译者选择将“恶搞”翻译为 “spoof”, 在顺应过程特性这一方面, 能使目的语读者在社会与认知心理上与汉语读者产生一致的阅读共鸣。

通过上述例子可知道, 汉语新词英译的过程, 即是译者在目的语语境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中国当代社会新事物、 新现象的过程。翻译过程的重难点在于原语在其语境中具有创新型、时效性, 因此具有商讨性、变异性的特点, 所以目的语在翻译过程中也相应地具有商讨性、变异性的特点。翻译过程中, 汉语新词的使用语境是不断发展的、可商讨的, 译者使用英语语言来阐释原语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应是动态顺应而生成的。在汉语新词英译过程中, 译者对汉语新词在新时代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对英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是汉语新词英译这一重要的跨文化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汉语新词的翻译应当努力传达出其准确意义, 实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间的交际。因此, 译者在翻译汉语新词时, 必须顺应于译文的语言环境、社会化语境以及译者的心理动机和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等进行语言选择, 正确、充分地传达新词的明示和暗含, 以达成与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3结束语

翻译的过程, 是译者不断选择目标语的过程。这种选择之所以能够在翻译过程中不断进行, 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 本文结合典例, 讨论了“为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译者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明示与暗含”这一问题, 进而分析汉语新词翻译的语言选择机制。

基于此研究, 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汉语新词的翻译应当努力传达出其准确意义, 实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间的跨文化交际。为达此目的, 译者在翻译汉语新词时, 必须顺应于译文的语言环境、社会化语境以及译者的心理动机和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等进行语言选择, 正确、充分地传达新词的明示和暗含, 以达成与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摘要:该文探讨了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并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视角分析汉语新词翻译的语言选择机制。笔者认为:汉语新词的翻译应当努力传达出其准确意义, 实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间的交际。为达此目的, 译者在翻译汉语新词时, 必须顺应于译文的语言环境、社会化语境以及译者的心理动机和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等进行语言选择, 正确、充分地传达新词的明示和暗含, 以达成与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汉语新词的翻译论文 篇8

什么是新词语?一般比较中庸的提法是把《现代汉语词典》最新修订本没有收录的词语都统称为新词语 (邵宜, 2004) 。新生词语已经成为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感兴趣的热点研究领域,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汉语新词语出现的原因, 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和汉语新词语的识别和处理。其中第四个问题与语言信息处理密切相关, 也是本文的关注点。

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 因特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获取信息。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 同一般传统平面媒体中的书面语相比, 网络语言用词更加随意和口语化, 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生事物, 目前对于各种网络用语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引起众多研究者的注意。蒋原伦 (2006) 从文化和语用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 认为网络语言在语用方面具有混杂、易变、时尚特征, 是三者的结合。混杂是各种同音借代方式的混杂, 口语和书面语的混杂, 书面语中还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混合, 除此之外更有中西合璧、文字和图示, 文字和数字的合璧等等;易变是指同一概念和语义的表达有多种能指, 可以随时变换、取代, 且能指之间互相覆盖、重叠, 使意义有新的生长缝隙;时尚是指这种语体的混杂和能指的选择是有方向的, 趋时的, 任何流行的观念和表达方式都会被吸收到其中, 构成当下最风行的色调。蒋原伦 (2006) 的研究有助于从宏观角度对网络语言有比较概括的认识。郭笃凌、郝怀芳 (2006) 中提供了网络语言概括的12种类型。同时还分析了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的需要, 保护个人隐私的需要, 个性的张扬, 蔑视传统崇尚创新。郭笃凌、郝怀芳 (2006) 的细致分析为了解网络语言的情况, 提供了更具体的内容。除了语言研究方面对网络语言的关注外, 夏云庆 (2007) 则立足于语言信息处理的角度, 面向真实的网络聊天语言, 分析和研究了汉语网络聊天语言中的语言变异类型, 并根据文字中的语音特征, 通过语言映射的方式建立了网络聊天语言到标准 (正常) 语言的转换处理, 探索了处理网络聊天语言的方法。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网络语言具有的一些特性, 特别是网络聊天语言的情况。然而, 这些特殊符号形成的新词语往往在一些比较特定的群体中流行, 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被临时赋予了一个意思, 不懂网络语言的人一般理解不了词语的意义, 即如果脱离了特定的网络语言环境, 这类表达不容易被人们理解, 如果要理解这些词语的语义内容需要特定的知识。

除了上面介绍的网络聊天语言中出现的、依赖于网络语境的新词语外, 在网络文字文本中, 特别是面向大众的文本中还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书面语的新词语。例如在网上出现频度比较高的“裸”字, 经常构成新词语, 如:裸奔、裸演、裸诵、裸替、裸闹、裸聊、裸教、裸画、裸逛、裸写、裸吃、裸秀、……。这些词语中体现了汉语具有的“字义基元化、词义组合化” (黄曾阳, 1998) 特点。

除了这些词语外, 还有和演艺名人相关的“裸捐”, 高考中公众关注的“裸考”, 以及有个领导人物的“裸退”等等。如果按照邵宜 (2004) 的分类来看, 这些都属于语素组合体的新词。进一步考察“裸捐、裸考、裸退”的使用环境, 其中“裸”字的语义显然已经不能按照前面一组词语的语义理解。“裸捐、裸考、裸退”的表达, 也不同于前述文献给出的网络语言变异的情况, 特别是不存在语音映射的问题。因此对这一类词语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它们出现的语言环境, 深入分析语义内涵, 明确它们的所指。另一方面, 也需要考虑对“裸”的字义进行语义拓展考察, 以期通过汉字字义了解它构成的词语内涵。

综上, 本文将关注运用普通汉字构成新词语的情况, 希望通过分析新词语的构成, 在明确“裸”字组成新词语语义的基础上, 辨识“裸”字的字义。

2 “裸”字词典义及组词

《现汉》中给出“裸”字的字义如下:露出、没有遮盖。同时还给出了由“裸”字组成的词语:赤裸, 赤裸裸, 裸体, 裸眼, 裸视, 裸麦, 裸麦, 裸机, …。

可以看到, “裸”字向前构词几乎只有和“赤”字搭配构成的词语。“赤”字的义项比较多, 有:①比朱红稍浅的颜色;②泛指红色;③象征革命, 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④忠诚;⑤光着, 露着 (身体) ;⑥空;⑦指赤金。其中有与“裸”字义相近义项⑤, 两个字的连用, 加强了这一义项。这种方式, 实际上也是汉语进行构词的一种常用方式。同时形成的两个词语又都有比喻意义, 然而实际上仔细分析, 如果“赤裸”的含义是裸露, 那么本身不就是毫无遮盖和掩饰, 也无需要进行比喻了。通过分析释义中的例句可以发现, “赤裸”的第二个义项, 是将对人体的描述, 推广到对自然物的描述。而“赤裸裸”的则是将对人体状态的描述引申到对事件的描述。

在向后组合的词语中, 可以看到《现汉》收录的词语大部分是与名词的组合。裸视中的“视”实际上在组合中分别体现了两种语法功能, 作为名词:视力;作为动词:看。综合一下, 在向后组合形成的词语中, “裸”字就是对名词状态的修饰, 表示无覆盖和掩饰。这里术语的义项比较复杂, 特别是“裸机”中“裸”字的义项, 特指信息产品中没有操作使用的基本软件。同时术语中的“裸”字义项也缺乏一般的汉字组合意义, 它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术语中出现的字义尽量不要和通用的字义混合起来, 而直接将它固定在词语上。

3 “裸”字的新义项

在“裸”字组合形成的新词语, 遇到下面的新词语。

裸捐 尽管之前《笑里逃生》剧组曾几次辟谣, 澄清该片和牛群裸捐并无关联, 而该片总监制彭定邦告诉记者, 这个地点是政协方面负责安排的, 并非他们有意而为之。 (摘自 http://gb.cri.cn/6851/2004/ 11/27/108@373348.htm )

裸考 为保障“裸考”考生的公平权益, 有人建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 (摘自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6/04/content_4637614.htm )

裸退 “一府两院”新任领导成员分析:裸退是进步的表现。 (摘自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3/19/content_7818540.htm )

从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可以看到, “裸”字的语义已经不同于前面给出的语义了。尽管上述三个新词语义项的具体解释相去甚远, 但是“裸”所起的作用仍然是对后面单字的修饰。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 “裸考”中“裸”字的含义和词典中给出的“裸视”、“裸线”和“裸眼”中“裸”字的语义很相近, 都是指没有附属和附加的内容。“裸”字的这个义项属于原来义项在使用上的拓展。而其他两个新词语“裸捐”和“裸退”中“裸”字的含义相近, 都是“全部放弃原来拥有的 (财产, 职位) ”, 这个义项在词典中没有对应的义项, 也没有收录有关的词语。这个义项是在原来语义上的拓展。综上, 在已经给出“裸”字义项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为“裸”字增加两个义项:① 无附加的成分和内容;② 全部放弃原来拥有的 (财产, 职位 等) 。

4 余论

从上面给出的“裸”字四个义项“裸体, 特指人体”到“露出, 没有遮盖”再到“无附加的成分和内容”和“全部放弃原来拥有的 (财产, 政策职位) ”, 这里有没有共同的内容呢?如果有那么是什么呢?仔细比较发现, 这些义项中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内容, 那就是“去掉附属 (附加) , 使主体凸现”, 对于“裸体”, 实际上就是去掉了“体”的附加内容――衣着;“裸捐”和“裸退”则是将财产、社会地位甚至个人的躯体作为附属的内容, 通通去掉, 完成“捐” (捐赠) 和“退” (退休) 。所以, “裸”字的语义在网络语言中有了变化和拓展, 但是它核心的语义内容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是表述对象的拓展――从表述个体的状态发展到表示事件的状态, 附属的内容也从具体转向抽象。

“裸”字为什么能成为网络文本中出现频度较高的汉字呢?夏云庆 (2007) 中指出网络语言特点“是其奇异性”, 就是要显得与众不同, 越是与众不同越是显示出它的特性来, 而在“裸”字组合形成的新词语中具有这种特征, 因此成了网络文本中的一个“活跃分子”。另外对“裸”字拓展义项也需要再进行一点思考。在构成的词语中引入“裸”字, 除了奇异性因素之外, 还有胡建刚 (2007) 说明的表达空位问题。汉语的表述中缺乏表述“去掉抽象附属内容”的汉字, 因此直接将“裸”字的语义进行了拓展, 表示的对象从个体的状态拓展到事件的状态, 附属的内容从具体拓展到抽象。

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 新词新语也不断涌现出来。对于新词语的研究已经成为包括词汇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在内的诸多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 网络上传输的语言文字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不同于其它关注网络语言中奇异性新词语的研究, 本文关注语素组合方式形成的新词语, 并选择“裸”字构成的词语进行了研究。根据汉语具有“字义基元化、词义组合化”的特点, 详细分析了“裸”字在词语中的释义。以词典给出的词语和释义为基础, 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裸”字构成的词语, 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了“裸”字的语义和语义的拓展, 并分析了语义拓展的原因。本文将进一步描述“裸”字的字义知识形成“裸”字组合构成动态词的处理规则, 服务于“裸”字构成的新词处理。

另外在收集到的新词中, 出现了较多的“裸”字与动词的组合, 而动词往往蕴涵组句的特征。概念层次网络 (HNC) 理论对于语句的表示分成两大基本类型――作用和效应, “在形式上表现为通常所说的主动式和被动式。但是, 这两个不同参照点对语句的影响不只是形式方面, 更重要的是内容方面, 即语句的类别和句类格式转移” (黄曾阳, 1998) 。这也引起对构成新词中的“裸”从作用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兴趣。就“裸”本身而言, 实际上只是表示一种状态, 因此本身是属于效应极的表达。而如何达到这种状态, 是可以有作用和效应之分的, 也就是说是主体主动达到的这个状态, 还是非主动的。由于“裸”自身实际上是不具备作用型表示的能力。因此, 与名词组合形成的新词, 保持了“裸”本源的效应型表达;与动词组合形成的新词中, 除了“裸死”中组合的动词“死”属于效应型表达之外, 其他组合的动词都属于作用型表达。分析发现, 这些作用表达动词组成的新词语中“裸”都是属于作用型表达, 也就是“裸”的状态实际上都是动作的主体主动达到的;“裸死”中则是效应型的表达。关于“裸”字前组合行形成的新词语, 由于组合的单字或是加强语义的选择, 或是对“裸”的程度进行说明, 因此在这些词语属于“裸”属于效应型表达。

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 新词新语也不断涌现出来。对于新词语的研究已经成为包括词汇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在内的诸多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 网络上传输的语言文字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不同于其它关注网络语言中奇异性新词语的研究, 本文关注语素组合方式形成的新词语, 并选择“裸”字构成的词语进行了研究。根据汉语具有“字义基元化、词义组合化”的特点, 详细分析了“裸”字在词语中的释义。以词典给出的词语和释义为基础, 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裸”字构成的词语, 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了“裸”字的语义和语义的拓展, 并分析了语义拓展的原因。

摘要:现代汉语中具有“字义基元化, 词义组合化”的特点, 本文根据这一特点, 从汉字动态组合形成新词的角度, 对汉语中新词语的释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词典收录的词语义项和新词语释义, 发现字义在网络环境出现的新词中有了拓展。针对这些义项进一步分析发现, 字义的核心语义内容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而是表述对象的拓展。本文以组成网络新词比较活跃的“裸”字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研究结果有助于汉语新词处理。

关键词:新词语,动态词,词汇语义,语义分析

参考文献

[1]郭笃凌郝怀芳.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语言研究, 2006, (3) :65-67

[2]胡建刚.表达空位与“忽悠”流行.语言文字应用, 2007, (2) :88-95

[3]黄曾阳.HNC (概念层次网络) 理论一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新思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4]蒋原伦.网络聊天的语用和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63-68

[5]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学术研究, 2004, (9) :131-134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新语 篇9

什么是新词新语?当前语言学界对新词新语的定义也不相同。“新词语是新创造的, 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R.R.K.哈特曼等著《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新词语这个术语是指任何还感到新鲜的新的词汇单位。” (拉迪拉夫·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 。“新词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是代表的概念是新的, 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 (见于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 。“新词是一个最近创造的, 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句子, 或一个旧词的新含义。” (见于李行键《新词新语词典》) 。

综上所述, 新词新语的产生过程, 是语言自身吐故纳新的过程。所谓新词新语应该是符合本民族构词规律, 含义明确、词形新颖, 能够用于交际的新创词, 或是进入普通话的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等, 原有词语产生新义项、新用法也属这一范围。

按照新词新语产生的方式, 可以把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分为五种。

一、校园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中学生以其独特的个性发展着其独特的语言。

“校园语”又可分为两种:

1. 新创词, 如“哇噻”、“酷毙了”、“帅呆了”等。

2. 新解字词, 如“白骨精”, 一般人认为它指《西游记》里面的妖精。但现在解释为“白领+骨干+精英”。还有“下课”, 原指学生下课, 现在也指辞职等。

这类新解词现象已不只限于校园, 已经蔓延到了社会上。例如:

1.“充电”一词原为科技术语, 是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充电”的新义为“补充、学习知识、技能”, 是原科技术语的比喻义。

2“互动”本为社会学术语, 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明显增大, 新增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义项而成为普通词语。

这种旧词新义的现象, 不论在学校里, 还是在社会上都是时代前进的必然结果, 它会使中学生用语更活跃, 会使社会上人们用语更丰富, 更富表现力。

二、网络语

网络语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上网用户的日益增加而逐渐行成的。它具有自身的特色, 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新网络语大概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 与网络语相关的新词语。

2. 数字、符号词语

3. 省略词。网上有许多取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成缩略代码的省略词语。

4. 不规范音似词。网民聊天中, 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词语, 大多是音似词。

这种类型的不规范词已在网络交际的青年人之间广泛运用, 丝毫不成为一种障碍了。

5.“汉夹英”, 又称中西合璧的网络语。

网上出现了一种更经济, 更实惠, 更快捷的混合语。

6. 特殊比喻指代词。在网上, 有些词有特殊意义。

总之, 网络影响的日益扩大, 使得网络语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而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逼迫人们追求方便、快捷, 这就带来了网络语的不规范, 给语言交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不论怎样, 网络语言已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

三、外来新词

这几年来,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不少英语外来词, 根据其使用情况, 大概可以分为五类。

1. 英文字母缩写词。

如:“DIY” (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 , 刚开始时主要使用于电脑方面, 后来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出现了音乐DIY, 健康DIY, 并有了DIYer (喜欢自己动手做的人) 。英文字母缩写词介入现代汉语系统, 有其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和认识方面的原因。它因有省时省力的特点在社会中很快流行。但这种缩写词多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况且容易产生歧义, 用起来更应慎重。

2. 音译词。

如:“克隆” (clone) , “因特网”即“国际互联网络” (int ernet) 。

3. 意译词。

为避免对一些容易导致错误联想的音译产生误解, 出现了意译。

4. 音意兼译。

如人们现在常说的“酷”, 与英文coll音似, 现在“酷”与coll不仅仅是一种声音上的联系, 在语音上也有着某种深层的呼应。

5. 直译。

现在的“新新人类”中流行一种直译语言, 要么直译英文的谚语, 要么把汉语成语按照中文的逻辑直译成英文。

当今社会, 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一体化的进程中,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保持原来的面目, 一成不变, 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外来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大量英语词汇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汉语, 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 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使我们接触了不同的文化, 吸收了新的科技知识, 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外来词的介入,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代汉语混乱局面, 规范外来词, 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港台方言

改革开放, 扩大了对外交流, 但同西方国家的接触, 无论是在经济方面, 还是在文化方面都要比港台地区少得多。于是, 大陆积极向港台靠拢。对于大量反映新事物、新概念的日常用语, 大陆直接引自港台。如特价、写字楼、新潮、单身贵族、音乐人等。另外, 由于香港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英国殖民地, 英语在香港的应用极其广泛, 对粤语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香港在吸收外来词时总是领先其他地区, 而且也更喜欢用方言色彩较浓的音译词。随着港台方言的日益流行, 对内地的影响也越大。这里我们大致把新进入普通话的港台方言词分为以下几类:

1. 反映日常生活的。

日常生活是新进入普通话的港台方言词分布最广的一个文化层面, 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

2. 表现人际交往的词语。

人际交往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之一。这方面的词诸如:“拍拖”指情侣散步、谈恋爱;“煲电话粥”指长时间打电话聊天, 像煮稀饭一样慢, 喻指冗长无意义的通话。

港台词语的引进为大陆提供了多种选择, 可以把一些不能适应开放型社会需要的成分淘汰掉, 融入一些带有更多信息量、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词语, 使得现代汉语词汇不断丰富起来, 增加表现力, 保持活力, 从而发挥更加准确有效的社会交际功能。不过, 有些港台词的引进造成了词语“膨胀”现象。

五、新创造的词

新词的创造与社会因素有关,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自然会有许多新创造的词, 这里大致把新创造的词分为以下两类:

1. 为反映新事物而新创造的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事物不断产生, 于是也就出现了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新词语。

2. 为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化而新创造的词。

如“待岗”表示的意思是:由于工作不称职或其他原因被动地离开工作岗位后, 等待恢复原来的工作岗位或重新安排工作岗位, 是近年来出现的词。

语言的变化与社会变化在同步进行。当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产生变化, 词汇也在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各方面的变化。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 不但说明新事物在不断增多, 而且说明人们的认识活动涉及的范围较以前宽广, 还说明人们在进步, 认识在提高。新词、新语、新解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其产生和传播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有部分新词新语对语言运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应加以规范。我们应该在用一种特别宽容的眼光对待流行文化的同时, 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 对新词新语加以辨别的选择应用。

摘要:信息社会在一日千里地前进, 新词新语层出不穷, 有因科技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 有中西 (或与港台) 交流带来的外来词, 还有赋予新义的旧词及新创造的词。这些词的出现既有外在的社会生活原因, 也有语言内部发展原因。它们使得汉语词汇更加丰富,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部分新词新语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研究 篇10

一、新词语的产生

(一) 新词语产生的几个原因

(1) 网络发展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可谓“海纳百川”, 成为人们言论自由的平台。基于以上原因, 成为了网友们发挥想象力的平台, 他们在微博、贴吧上畅所欲言, 有即兴的发挥, 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对现实的宣泄, 这些成为了新词语产生的肥沃土壤。人们不满足于固有语言模式的限制, 开始不断创新, 在抒发思想的同时吸引人们的眼球。

正式由于以上原因, 网络新词语层出不穷:因为谐音, “同学”被网友昵称为“童鞋”, 它已经不是那双儿童穿的鞋了, 这样的创新, 为大家在交流中创造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同样是谐音, 一些外国词语也被网友开发成了新词语, 比如“压力山大”, 这也许是人们工作压力时的一句调侃, 不经意间蹿红网络, 更有网友改成“鸭梨山大”, 这样的创意读起来说口, 幽默感十足。

(2) 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 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导致了我国物价急剧上升, 人们在感叹之余, 突发奇想, 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词语, 这些词语诙谐幽默地反应了物价上涨这一现状。

同样是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了稳步提升, 人们开始享受生活, 出现了“SPA”、“自驾游”、“驴友”等新鲜词汇, 反映了人们在更高水平生活中, 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

(3) 外来新词的影响

由于外国文化的传播以及汉语本身的局限, 外来词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英语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一门外语, 所以大部分外来词都出自英语。的这些词语或音译 (例如fans音译成“粉丝”, twitter译成“推特”) , 半音译 (如microblog译成“微博”, LOHAS译成“乐活族”) , 直接借用 (如WCG, 即世界电子竞技大赛。OKC, 即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俄克拉荷马雷霆队) 。

(二) 新词语的构词法

由于构词方法丰富多样, 本文仅选择新词语常见的几种构词法作为研究对象。

1.比喻构词法

新词语里, 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不在少数,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喻体修饰本体中心词

如“狼爸”, 在中心词前面加了一“狼”字作为修饰, 让人不寒而栗。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有些父亲不惜使用近乎残酷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 为的就是让孩子早日成才。

(2) 已喻体直接指代本体, 让原来的词语拥有新的含义。“领头羊”原来指的是羊群中, 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脱颖而出的, 是羊群中威望的象征。而现如今则表示自己行业的领军者。

“黑马”原来指在赛马场上本来不被看好的马, 却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现在, 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例如, 2012年11月9日网易体育的一篇文章, 标题为《拜仁VS法兰克福前瞻:领头羊大战黑马进攻大对决》。其中,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第一名拜仁慕尼黑, 被称作“领头羊”, “黑马”则指的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 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兰克福。

(3) 喻体作为中心词

这样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 例如“族”原意指民族, 后来比作某一类人群, 如“上班族”、“啃老族”。

类似的还有“体坛”、“歌坛”, “旅游热”“考研热”等等。

2.借代构词法

即用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构成的新词语, 借特征标记来代指本体的事物或人物。

例如“挂靴”代指足球运动员退出足坛, 不在参加正式比赛;“大脑”代指在团队中运筹帷幄, 统领全局的人物。

3.谐音构词法

汉语的谐音现象很多, 谐音就是利用词语之间读音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构成新的词语。

在电脑中运用拼音输入法, 不经意间造成了谐音词大量出现, 成为谐音造词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童鞋”、“妹纸”, “肿么了”、“杯具”这样的打字错误不经意间起到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 在一时间广为流传。

4.减缩造词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人们已经趋向于更为快捷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微博、微小说、微电影以一种更为简洁、更为直接的形式出现, 旨在用更少的文字传达更多的信息。同样, 语言也开始变得更加简单、明确。

身材高挑、家境富裕、长相帅气的男性被赋予了一个简单化的称号:高富帅。由此衍生出了白富美、富二代。“硕士生导师”简称为“硕导”, “调制解调器”简化成了一个字“猫”, 这样的减缩造词, 无疑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快节奏和高效率。

二、新词语的特点

1.融入了时代的特征

社会在变化, 语言也必然因为社会而变化。社会在进步, 语言就在进步, 新词语丰富了语言体系, 展现了时代的特征。

遵循着新旧事物交替的规律, 语言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过去的旧词语, 或消失, 或被时代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与此同时, 新词语也在不断涌现, 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者更为重要的角色, 它们展现出了当今社会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生活。

2.大量运用词缀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词缀的定义, 即“不单用, 但是活动能力较强, 结合面较宽, 又看向性, 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 或别的语速之后, 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前缀’, ‘后缀’, ‘中缀’, 可以统称为‘词缀’。”

在前缀中, 最常见的莫过于“被”了。近几年来, “被”往往出现在形容词或是不及物动词的前面,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违反语法的现象, 但是他们却迅速在网络蔓延,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被捐款”、“被就业”、“被自杀”等等, 这些新生词语以一种幽默诙谐不正常的方式, 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

后缀更是大量出现, 比如“族” (如汉堡族、密码族) 、“男” (如戳车男、咆哮哥) 、“女” (如炫证女、拜金女) 、“门” (如发言门、订金门) ,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新词语, 这些词语总数站到了新词语的近五分之一。

这些词语就像是同一条藤上结出的瓜, 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三、新词语最“给力”

要说近些年来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渊的新词语, 非“给力”莫属。

2010年初, “给力”开始崭露头角, 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可以说, 街头巷尾、网站报刊, 无处不在。

“给力”的来源。关于“给力”的来源, 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由方言演变而来, 另说来源于漫画配音。目前最普遍说法是来源于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里的一句台词“不给力啊师父”, 这里“不给力”指的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令人遗憾的意思。这句话被认为是“给力”的来源。

“给力”的解释。给力的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 现在指“棒、牛、厉害”的意思, 并在不同环境下产生新的含义。有创意的网友还想出了它的英文翻译:gelivable, 反之“不给力”就是ungelivable, “给力”这个词语影响力可见一斑。结语

新词语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是一个时代所特有的符号。新词语的产生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供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 使其更加规范、更加得体, 流传更加深远。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汉语新词语如雨后春笋, 大量出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从新词语的产生、特点等方面对新词语进行简要研究, 探索新词语产生的模式, 引导人们正确运用新词语。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产生特点

参考文献

[1]曹国军.当代汉语新词语的八大特点[J].阅读与写作.2005 (02)

[2]栗臻.当代汉语新词语特点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1)

浅析2008年汉语新词语 篇11

关键词:新词语;造词;社会生活状况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8—0167—02

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能表现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大变动,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会给新词语带来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每年拟向社会公布当年的新词语,今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已选出2008年新词语550条,并做了简单释义,给出例证。本文针对这些机构所公布的550条汉语新词语做了一系列的分析与归纳,从而来探讨新词语的造词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一、造词

王德春(1983:320)先生曾说过:“新词新义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也很多,有构词、借词、仿造词、旧词复活、作家新语、派生新义、词类转换、词缀新义、潜在词等等。”[1] 通过分析,2008年新词语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字母、数字法造词

字母、数字法造词是一种新兴的造词方法,通过字母或数字创造出来的词语,表意简洁、准确、清晰,容易记忆,所以这种造词方法为人们所普遍运用。

1.字母词。字母词是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特殊类型,在2008年的新词语中,字母词中的英文原形词如:aH和RbAp;“出口转内销”的汉语英译缩略语如:中国山寨电视的缩写形式CCSTV;“字母+汉字”型中西合璧词,这个类型的词语是新词语中比较普遍的类型,其中的字母主要是一些英文单词的缩略形式,如:Emo族、i胶囊、IAD少年等。

2.数字词。杨文全、杨绪明认为,“数字型词语,主要是指用阿拉伯数字(或中文数字)单独或者与汉字、英文字母一起组合而成的一类新词语” [2],在2007年的新词语中,有由阿拉伯数字与汉字、英文字母一起组合而成的3Q宝宝、3am女郎等词语,但在2008年的新词语中,只有单纯的阿拉伯数字加汉字这一类型。 如:6时代、“321”戒毒模式、20后等。

(二)简缩法造词

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增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样也需要用较少的符号传递较多的信息,于是,语言中的词汇便产生了它的经济形式——缩略语。简单的说,缩略语就是词语在形式上的一种简化,缩略语包括简称和数词略语。

2008年的新词语中,“简称”的词语有:青马工程、公意险等。“数词略语”有:两房、一保一控等。除了这两种主要方式外,还有一种“合称”现象,如:“百谷虎”和 “什锦八宝饭”。

(三)修辞法造词

1.比喻法造词。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括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比喻也是便利的创造词语的方式,因为运用比喻创造出来的词语容易让人感知、理解和记忆,所以人们很愿意接受比喻式词语。2008年的新词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造词方式,如:火炬粽、牙签林、一滴水、“三明治”太太等。

2.仿词。修辞造词的重要成员——仿词,成了词汇系统生成新词、满足社会语用需要的重要的依赖力量。通过仿拟创造的新词语可以用较少的符号来承载最大的信息量,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到造词当中。在2008年的新词语中,运用仿词创造出来的新词语如:仿“饥荒”而成的“婚荒”,仿“植物人”而成的“植物船”, 仿“童养媳”而成的“童养蟹”。

(四)类推法造词

所谓“类推”,也称“类比”。索绪尔曾指出:“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形式。”[3] 2008年的新词语,类推机制也同样具有积极的阐释作用。例如,“雷”的本义是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或军事上的爆炸武器等,在网络用语中,“雷”的意思是像被雷击到一样震惊、讶异。由“雷~”形成的词语族有:雷剧、雷人等。类似的还有由“山寨~”、“~门”形成的词语族,例如,山寨风、山寨街、高薪门、香烟门等。

二、2008年新词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新词新语是新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语言载体,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与新的社会文化的兴起、传播密切相关,两者存在“共变关系”,即语言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步发展、相互影响[4]。下面主要从奥运、地震、经济、政治以及三鹿事件这五个方面的新词语来看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第一,与奥运有关的新词语。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体育盛会更是一个民族盛会。奥运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奥运的热潮还没有退去,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很多人用与奥运有关的词语给新生儿起名,据负责人口信息登记的部门说:“中国目前已经有4 000多个孩子被命名为‘奥运’。在4 104名正式登记的名字为‘奥运’的孩子中,92%是男孩,其中只有少数生活在北京。还有数干名孩子起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5]

第二,与地震有关的新词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巨大自然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汶川大地震后,一头300斤的猪被埋36天后,瘦得只剩100多斤了。网友感其生命力之坚强,遂起名“朱坚强”。类似“朱坚强”还有个“猪超强”,它是对地震时被埋80天后仍顽强活着的一头幼猪的称呼。在网络上,人们用“走召弓虽”(超强)这类拆字格来表达“超强”的气势。这种表达方式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与经济危机有关的新词语。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作为这个大家庭成员之一的中国也未能幸免于难,语言是反映社会变化的,从2008年的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说“危机”,那必然有体现“危机”的词语,如,金融危机宝宝、粮价危机、两房危机等。面对危机,人们必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就是人们在经济萧条时,去购买那些廉价产品的现象。

第四,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新词语。2008年在国内政治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就是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由达赖分裂集团策划。同一事件有三个不同的名称,西藏事件、拉萨暴力事件、“3·14”暴力事件,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新词语的不稳定性。国内出现小风波的同时,国外亦如此。下面仅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的阶段,人们称其为“奥巴马时代”。在印度,孟买连续发生了多起连环爆炸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将其称为“孟买事件”或“孟买式袭击”。

第五,与三鹿事件有关的新词语。今年初以来,市场上陆续出现有问题的奶粉,但由于监管部门的疏忽,致使大批有问题的奶粉流入市场,最终酿成了震惊全国的“结石娃娃”事件。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称说这一恶劣事件,如,三鹿事件、问题奶粉、结石事件等等。面对这一事件,出现了一些求购安全奶粉的群体,如,走粉族、 囤粉族。从受害儿童的角度有结石宝宝、结石娃、结石娃娃、结石婴儿、肾结石婴儿,这样一个意义有几个词形的情况,体现了新词语的不稳定性。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新词新语则是反映社会变化的放大镜,显微镜。我们研究年度新词语,目的是使人们了解我国的语言国情,进而了解汉语词汇的在一个时段内的动态变化,帮助人们更好地从语言这个维度去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从而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320.

[2]杨文全,杨绪明.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1).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8.

[5][英]独立报:中国有4000多个孩子起名“奥运” [EB/OL].http://www.ccdy.cn/pubnews/457161/20080617/543212.htm.

Analysis of Chinese Neologism in 2008

——From Coinage of Words and Social and Living Situation Perspectives

ZHANG Na,TAN Hong-jiao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Report” makes the current words public to society, in view of the new Chinese words published in 2008 for the report, this thesis made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summary, in terms of abbreviation and rhetoric and other term approaches to analyz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oinage of words, and the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olitics, economy to talk about social living situation reflected by the neologisms.

英语新词翻译的探究 篇12

关键词:新词翻译,语言,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英语中大量的新词应运而生, 新词“Neologism”是一个合成的单词或词组。我们在媒体中经常听到的俗语或俚语, 或我们在工作场合听到的各种特定领域的行语都是新词。新词一般是最近才被创造的单词、术语或词组, 是一个新的定义, 这可直接归因于一个具体的人, 出版物, 一个阶段或一个事件。新词经常被应用于新概念, 或者以新语言的形式塑造旧的术语, 在确认新发明、新现象, 或呈现新文化背景的旧思想上新词尤其有用。“neologism”在1800年左右自己创造了出来;所以在19世纪前期的这段时间, “neologism”自己就是一个新词。

1 新词形成的原因分析

任何在社会上发生的新事物都可能为新词的形成提供基础。就整个社会而言, 文化, 地域, 语言和政治是影响新词产生的主要因素。

1.1 文化

每种语言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新词不仅可以保留、丰富一种确定的文化, 更可以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 只要这种语言仍被使用, 它代表的文化也就依然存在。语言可以说是历史和文化的“化石”, 它记录着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

翻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翻译被解释为通过另一种语言或举例的方法来解释一种语言或所表达的东西的行为或表演过程。将一个社会团体思想变化在另一个团体中进行恰当的表示, 这涉及文化翻译、记录、语言翻译的过程。翻译研究变得越来越文化性。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主题的飞速变换, 单词作为语言中最敏感和活跃的因素, 也显示着它对这一变化的适应。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和不断夯实的文化标准已经形成了坚固的基础, 在此之上, 大量的新事物显示着发现它们的存在。这些新事物大量的被反映在语言新词中, 可以说我们的文化生活越多姿多彩, 我们的语言将会越丰富。文化真的给了语言中新词的创造有力的推动。正如我们所知道的,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 车文化是这个国家的主要个性特征, 因为车已经成为他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 在写文章和人们日常交流中, 人们可能会使用车的牌子去代表他们产品的质量或地位。举个例子, 像“Cadillac of Chinese tea”。“the Cadillac of crafts manship”、“the RonRoyce of pianos”这样的词都有”一流名牌产品或最优秀产品”的意思。一位美国作家曾经对记者说:“出版商只想印制凯迪拉克的名字。”凯迪拉克这个名字代表最新和最好的新闻。

实际上, 那些被文化因素个性化的文字已经在语言领域占据了重要的部分。在周一到周五, 人们穿着干练的服饰。只有在周末他们可以享受便装的星期五, 穿着街市风格的衣服。这些文化新词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期刊上。

1.2 语言

许多新词来自流行的文学, 而且趋向于以不同形式出现。作家在给语言增添新词方面有优势。他们可以把新词放在一本书里, 然后它将被印刷、分发给所有人去看、去接受。捷克作家Karel Capel在1920年写了一篇关于人类工作的机械发明的剧作。他叫他们机器人, 来自捷克文字“robota”, 意思是强制的劳工。现在所有读过《哈利波特》这本书的人都知道魁地奇, 即使根本没有这种体育运动。最普遍地, 它们简单地取自于一本书中描述的文字;例如:McJob→Newromancer, 有时书的标题会成为新词。例如:Catch-22George Orwell和Generation已经成为许多英语使用者词汇中的一部分。有时候, 文章的价值是作者的名字成为新词, 尽管单词有时只基于作者的一本书上。这包括欧·亨利这样的词, 另一潜在的种类是从文学中著名角色中提取的文字。

1.3 政治

英语新词的形成有时被认为是政治变化的结果。在语言领域找到与政治相关的新词是非常容易的。例如:自从1993年, 克林顿被选为美国总统时, 他的名字已经与许多政治词汇相联系。他的经济政策是克林顿经济, 他的支持者叫做克林顿主义者, 他最终意识到他的克林顿化。另一个例子是布莱尔在1997年5月成为英国总理的时候, 许多与他名字相关的单词便诞生了, 例如布莱尔政策, 布莱尔的, 布莱尔的人, 等等。

对美国世贸中心的恐怖袭击是出乎意料的。恐怖袭击造成2001年美国单词价值清除的词汇。这个政治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为词汇的充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顿时关于“9·11”事件的不同观点在2002年初浮现出来, 成为对2001年9月美国恐怖袭击的速记。

2 新词的翻译方法

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旧词淘汰和新词被发明的过程。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新词在不断的被创造。有的可能被一个人在一个场合使用, 永远不会再被听到;有的可能被捕捉到, 然后它们在英语使用国迅速地传播开来。起初的文本并不是翻译者可以唯一使用的材料源头, 他们被鼓励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他们有资格选择任何他们认为可以达到翻译效果的翻译方法。在新词翻译方面, 有一些主要的翻译新词的方法可以借鉴。

2.1 音译

音译的意思是根据单词的发音翻译。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翻译英语新词中。翻译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接受音译。从根本上说, 这属于摩登文化, 它蔑视权利和有力的竞争, 追求个性和实利主义。

2.2 字面翻译

字面翻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好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很完美。因为它可以生动地表达出英语标语的含义, 力争根据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特征再现最初的形式和内容。在翻译过程中, 当它的主题反映的是新词的内容时,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且可行。比如假日经济, 绿夫, 试管婴儿, 绿色消费——它提倡自然地吸收营养, 因为从食物中平衡地吸收营养比从药中获得的更好。热裤, 非常流行的时尚气息。足球妈咪——美国新新文化的中产阶级妈妈——一种亚文化行为观念, 体现个性和多元化。再举一个例子:“搞活”英文表示不难, 我们可以在中国日报中看到, 有各种表达: (1) 放宽经济; (2) 使经济更有活力; (3) 使经济生气勃勃“搞活经济”意思是,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 为稳定的经济创造有利的环境, 所以第3个选择更适合中国。

2.3 自由翻译

自由翻译是源头语言的意思, 翻译者不被源头语言的细节所约束, 根据一些专家所说有些单词来自中文。这个方法被普遍接受。当字面翻译不可能或不适合翻译官使用的时候。当用字面翻译不成功但是要将新词的主题更加生动地表达时。我们可以通过自由翻译的方法来让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翻译表示不仅翻译成另一种代码, 也是将一种文化转变成另一种文化。在中国, “红眼病”表示人们嫉妒别人, 但是在英国, 我们不用“红”, 而是用“绿”。那是“green-eyes”, 如果你将它译成“redeyes”, 它表示哭肿的双眼。“淫秽书籍”表示不健康书籍。在英语中我们应该说蓝色的书而不是黄书。如果翻译者对英国的背景文化不够了解, 他们不能对词根做出正确的翻译。

2.4 移植

有些词, 当我们翻译它们时我们用移植。例如:e-mail、DJ、CD等等。我们不需要将这些单词译成中文, 但我们依然可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当你看到“e-mail”, 你知道它的意思是一封通过英特网传送的信件, 你不用翻译成“伊妹儿”;当你看到“DJ”, 你知道它的意思是“disco→ockey”, 你不用翻译成“迪万里的主持者”;当你看到“CD”, 你知道它的意思是光盘, 你不用翻译成“刻录着歌曲的光盘”。之所以使用这种翻译方法是一方面是因为外来信息太大、外国的文字太多。一方面是因为读者的学习能力正在提高, 同时由于专业的翻译太少。由于新词每天都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我们甚至没有时间翻译它们。所以如果我们说“AA制”, 你知道我的意思是“平均分摊”, 中文是“各付各的”;EQ意思是“情商”, 中文意思是情商;“IT”意思是“信息技术”, 如果你看到“IT业”, 你知道它的意思是“信息技术产业”。

3 结语

翻译首先要忠实于起源, 提供可信的翻译。然而, 看看中外翻译的历史, 揭示着在翻译官那想有绝对忠实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根据Bassnelt, 一系列在翻译者上的调查变得重要起来, 在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有时可能会延迟接受, 例如拒绝字典中的新词, 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新词的灭亡。

现实中, 新词惊人地发展着, 而且它的翻译也灵活且多样化, 没有固定的模式, 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法, 我们必须依照新词翻译的制度——必须体现语义的平等, 但是它方便、快捷、有效的特点。一部成功的作品和一位优秀的翻译来自于长年的经验。一个人想在翻译领域取得成就将要花费很长时间。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Researching TranslationStudies:the case for doctoral research[M].1998.

[2]陈中绳.吴娟.英汉新词新义佳译[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7.

[3]李德凤.新词翻译与译名统一[D].香港中文大学, 2005.

[4]刘卫红.英语新词发展的原因及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 2002 (6) .

[5]申丹.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6]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J].外语与教学, 2002 (9) .

[7]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 2003 (4) .

上一篇:对外贸易周期下一篇:未实现内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