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词

2024-07-20

中国特色新词(共3篇)

中国特色新词 篇1

一、引言

网络新词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出现的, 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相关事件, 而出现的特定情况的新式语言。原来的汉语词语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可以说, 这类新型的网络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平台, 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直观且迅速的反映, 这与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 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的语言流变, 有着同根的发展脉络。

汉语中的网络词语有着独特的使用范围, 同时很多词语都是新造出来的。比如, 手机、客户端、网民、网虫、网瘾等等。如今大家对于民族文化的追求趋势这一点, 在网络新词语的产生条件中, 算是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条件, 很多中华成语、古典用词, 并不是生造出来的, 而是在网络词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旧”, 比如形容一个网络红人, 最开始很多媒体 (不仅仅是网络媒体) , 都喜欢使用“走红、紧俏、火热”等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这些词语在当时可谓是网络新词语,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这些词语。但是随着人们看待网络的心态渐渐成熟, 可以发现, 现代网络新词语中, 更愿意使用“炙手可热”、“众望所归”、“呼之欲出”等等, 来形容网络上的知名人士, 这个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回归, 尤其是对于用语的典雅、形象, 更是关注的重点。

二、网络新词语的特点

1、追求简单易懂

具象化是网络词语的一个特点,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 很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术语, 并不具有传播性与解释性, 所以很多人就使用更简单的形象化词语, 来指代某些问题。比如, “黑客”这个听起来有些酷酷的词语, 指代的就是专门进行网络侵入的违法行为人;而我们在保护电脑软件时, 常用的“防火墙”设施, 就是为了防止被“黑客”攻击的保护措施。

2、追求语言传播的速度

聊天软件是需要手工输入的, 而在网络聊天兴起的时候, 很多人为了将语言表达的意思, 进行简单直白迅速的传递, 往往使用很多简化的形式, 这样长期积累下来, 就创造出了数量庞大、日新月异的网络词汇。最早的“3Q”代指“谢谢”, “BS”指代“鄙视”, 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字母缩略词这么简单了。人们在日常打字中, 习惯使用的输入法, 很多时候为了简化打字次数, 就使用最简单的同首字母来替代, 比如, 用“吐艳”代替“讨厌”, 这对于交流的双方或者多方来说, 是显而易见的词语, 不需要过多解释。这种大量简化和省略的情况, 是传统媒体交流形式, 完全不能比拟的状态。

3、形象直观, 幽默诙谐

现代网络交流的过程中, 人们虽然可以使用视频聊天或者是语音聊天,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打字输入的模式。即便是发送电子邮件, 也多是文字为主, 没有其他的表情来辅助解释。而这些有趣的符号、图片, 往往就成了体现说话人内心世界的标志。而对于地理位置相隔较远, 或者是不方便使用视频或语音的时候, 就将表情符号和图片, 发送给对方, 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动感。只要经历过网络交流的人, 都会感觉到, 一句没有任何解释的话, 很容易给对方造成歧义, 所以多使用一些具有特异化色彩的图片与表情, 是增加语言灵动性, 还有活跃交流气氛的方式。比如, 聊天QQ软件当中自带的“大表情商城”, 就有《兔斯基》、《大黄鸭》、《暴走漫画》等等不同形式的表情图案。

三、网络新词语的民族特色

1、内容上的民族特色

在网络词语的民族风格仿拟中, 各种艺术形式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话语好像都可以拿来进行改造、仿造和随意使用。“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烧鸡挂前川。口水流下三千尺, 结果发现没有钱。”这个改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打油诗, 是八零后最经典的记忆之一。这种类型的改写在九十年代末, 数不胜数, 可谓是当时的流行语言模式, 原本可能就是调皮的学生无心之作, 但是经过网络的催化, 这种将原有的古代诗歌, 进行戏谑化的改编形式, 迅速在全国范围都得到了普及。虽然我们不提倡将民族的传统文学, 过分改造导致人们的轻率心理, 但是这也无法否认, 这是我国网络语言在民族特色方面的一个内容表现。

2. 构成上的民族语言特色

从传统语言构成中可见, 现代人在使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时候, 受到信息轰炸的影响, 对于新词语的使用, 带有明显的时效性, 另外,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 网络词语更多地是对汉语中原有的词汇, 进行“飞白”的艺术化处理。

传统意义上的“ 飞白” , 指的是并不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是作者故意曲解某些词语, 或者是处于戏谑、讽刺的心态, 进行对错误使用方式的效仿。语中最常见的就是说话咬字的“飞白”, 以台湾地区的语言发声习惯为例, 构成的很多谐音飞白, 就是一段时期内的网络热门新词语。如:“偶稀饭” (我喜欢) 、“不造” (不知道) 、“我宣你” (我喜欢你) 、“木有” (没有) 等等, 这些都是按照普通话的用语, 去解读台湾口音的说话模式, 如尖团音不分与生造合音字共同作用而出错“酱”与“这样”等等, 人们在交流中, 故意把它们敲出来, 使这些本来只能说不能写的方音词语成为既能说又能看还能悟的网络词语, 因浏览过后, 给人一种“顿悟”后的快意, 而成为网络交际的流行语。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 网络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带给人们高速、快捷的信息, 也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现象, 而且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它以网络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对社会成员极具吸引力。如今网络新词语的发生条件, 而随着民族文化特色交融的现实与虚拟的沟通。简而言之, 研究网络新词语无论是从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社会学, 还是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都有研究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民族特色语言的传播, 更具有一定程度的发掘价值。

摘要:网络新词语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 很多社会事件、生活问题、文化变革, 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新词语得到重新解读。本文从网络新词语的概念着手, 进一步探索网络新词语的特点, 希望通过这种探本求源的方式, 能够从中发掘出现代网络新词语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语境,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廖建国.新词语的翻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1 (03) .

[2]张爱华, 庄焰.试析时政新词语的翻译[J].理论界.2007 (07) .

[3]曾纪伟.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与语义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02) .

[4]祝泉洲.“围脖”族新词语[J].语文月刊 (学术综合版) .2010 (04) .

中国特色新词 篇2

Beijing traffic chiefs have vowed to crack down on jaywalkers.From this week, people who donot wait for the “green man” signal to cross at intersections will receive on-the-spot fines of 10 yuan.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表示要严厉打击乱穿马路的行人。从本周起,过马路时不等绿灯信号就穿行的行人将被现场罚款10元。

Jaywalker指“乱穿马路的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就是jaywalking,最近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就可以用这个词来表示,不过也有很多媒体译为to cross the road in Chinese style或Chinese style road crossing。

中国特色新词 篇3

【伤不起】

在“炫富”“拼爹”流行的今天,普通人只能以弱者自居,“伤不起”也就遍地开了花。“xxx,你伤不起!!”这诸多咆哮似的语言中既承载了全民娱乐时代中个人近乎无厘头的情绪化表达,更展示了国人那由于种种不如意而变得日益敏感的情绪和脆弱的神经。“伤不起”既是当事人伤痕赤裸的展示,也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呼唤。

【起云剂】

“起云剂”本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可当所有人大喊“起云剂来了,饮料还能喝么”时,其当之无愧地成为2011年度最“冤”词语。究其原因,国人惯有的“宁错杀不放过”心态,加之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合力造就了“起云剂=塑化剂”的冤案。看来,在这个食品安全谈虎色变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食品行业的自律和政府相关政策标准的出台,还需要媒体和大众持一种科学而理性的态度。

【虎妈】

先有“虎妈”,后有“狼爸”,猛然视之,一股戾气扑面而来。然而虎狼之法所培养出的子女却得到当今社会法则所认可的成功,成为社会丛林中真正的“虎”与“狼”,使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在这个竞争之弦逼近临界的今天,究竟要“慈母”,还是要“虎妈”?我们为之努力了多年的素质教育是否要重新回归到“棍棒教育”?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需要每个父母去思索,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思考。

【政务微博】

政府机构微博,官员个人微博都可以看作是政务微博。面对日渐兴起的新潮流,人们欣喜地看到这种零距离的互动形式给政务公开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活力。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政务微博有的“温馨亲和”,有的“脾气火爆”,还有的有点“雷人”,这参差不齐的表现说明,政府官员用微博作窗口,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也许并不全像传说中的“零门槛”。而且,我们还要关心的是,无论交流互动的形式多么亲切无间,行动远比形式更重要。人们期待着,“政务微博”能够真正为人民织一条温暖的“围脖”。

【北京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历时一年多,经近三百万人投票选出的中国第一个城市精神——北京精神,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概括了北京深刻厚重的民族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同时又体现出其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和容载万物的人文精神。

【走转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我国新闻媒体在改革开放历经浮华后,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理念的一种回归,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俯下身弯下腰才能与百姓心贴心,“短、新、实”才能为新闻报道添魅力。“走转改”显然理应成为媒体的自觉,而且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希望它不会在某一天变成“走走、转转、改改”的形式主义。

【微电影】

“微电影”,作为当下微时代和大片时代博弈的产物,其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三“微”特征:微时长,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它的低门槛、广普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使得电影文化进入了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

【加名税】

按照法律,“加名税”本是一项需正常缴纳的契税,却被人们调侃为“妻税”,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最终推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免予征收。“加名税”短短三个字的背后,暴露了当下社会脆弱的爱情婚姻观、畸形的高房价以及日渐突出的税感焦虑。三者合力之下,“加名税”成为年度媒体十大新词语也就是一种理所当然了。

【淘宝体】

当大学录取短信、外交部招聘,甚至警方通缉令中出现“亲,包邮哦!”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种网络新文体中,“淘宝体”已然跳脱出网络购物领域的局限,成为一种全民表达。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当人们战战兢兢地生活在人际关系脆弱和诚信缺乏的社会冰层上时,“淘宝体”特有的那种“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给了我们冰层之上一点温暖。

【云电视】

“云计算”“云应用”“云服务”,“云”越来越火,如今,电视也驾“云”而降。可说起“云”的概念,却总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云电视”作为“云技术”的最新产物,到底与智能电视、3D电视有何关联和区别?是电视产业一次集体跟风似的概念炒作,还是电视技术真正的革新?这既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更需要政府与相关行业出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综合新浪·读书等)

(责编 欧金昌)

上一篇:餐饮空间设计下一篇:信息安全-入侵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