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中国特色

2024-05-13

鲜明的中国特色(通用8篇)

鲜明的中国特色 篇1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勇于实践才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理论特色体现思想逻辑,既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又用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民族特色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时代特色反映时代关切,在倾听时代呼声、顺应时代潮流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实践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首先要尊重实践,尊重现实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正因为我们党勇于解放思想,破除对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的理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的大幕才得以拉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才得以开启。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实践烙印。

毛泽东同志说过,“草鞋没样,边打边象”。邓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讲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有原则、有方向、有定力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胸怀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奔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正路。

理论特色:从实践中得来又指导实践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走中国道路,当然要有中国道理。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世界人民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我们所走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理论意蕴、理论逻辑、理论追求讲清楚、说明白,这样就能更好地把全国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也能更好地赢得世界的理解与尊重,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简单地从马克思主义本本里抄来的,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认识与战略应对中形成、丰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曾涉及的新思想、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越发充分、思想逻辑愈益清晰,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更加理直气壮。

理论从实践中得来,又指导实践走深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总依据;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市场经济的创造性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更加坚强有力;等等。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步深化和突破,都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和突破。

民族特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形态,具有普遍性。同时,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主义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由于人口、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民族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然要有民族的表达方式。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已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成为与现代文明相承接、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重要理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发展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

面向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历史上如此,今天、未来依然如此。

时代特色:在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形态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直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重要关切、主要任务和工作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的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是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9.5%的增速,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9%左右的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成为时代最强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顺应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的时代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思想宣传范文】二

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古人做学问,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要强调“管用”,做人民需要的学问。

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就得走出书斋、走进实践,为人民立德立言。《论语》有载,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状态,用通俗的语言指导他们如何尽孝、如何为政、如何行仁。他还将“六艺”传播到民间,是将学问带出“象牙塔”的典范。这对于今天如何做学问仍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学术研究陷入自我循环,一些所谓的“学术成果”,材料似曾相识,观点人云亦云,一看便知属于闭门造车;还有一些人不甘心坐冷板凳,不潜心做真学问,而是热衷于做学术“明星”、网络“红人”。凡此种种,都不是研究的大道、学术的正途,都不可能做出真学问。

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

学问一词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问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做人民需要的学问,贵在“知”,即思想的创新;更贵在“行”,即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北宋学者范仲淹不仅潜心学问,而且开创了义庄慈善事业。这种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学者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帮助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成为村民们眼中的“科技财神”。

在新时代,做学问的实质在于从学术的角度总结、提炼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实践经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思想宣传范文】三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战略任务以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阐述了时代新人培养问题,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时代新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始终把培养人作为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根据时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丰富人才内涵要求和培养途径措施。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又红又专”,到改革开放初期倡导的“四有”公民,再到今天着眼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需要的“时代新人”,充分体现出我们党人才培养理念的先进性与人才培养实践的连续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紧密相联,“时代新人”的提出,立足于当代,着眼于未来,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时代新人要有“时代”意识。时代新人是既为新时代所塑造又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一代新人。这样一代新人,必须有时代特征、时代素养,必须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标签;同时要有自觉意识和足够能力,去适应新时代、建设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说到底,时代新人要有时代意识、时代视野、时代胸怀,要有合于时代需要的规划、追求,能够作出促进时代发展的努力与实绩;既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行,更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去创造新的时代。

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理想。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的精神之“钙”,小则关乎个人事业的成败,大则关乎整个国家民族事业的兴衰。时代新人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不懈追求;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夯实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根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成长的指路明灯,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纷繁复杂,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始终高举旗帜,意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时代新人要有高尚品德。高尚品德是时代新人的立身之本。强调:“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欲治国先立德,唯有如此,才能德位相配。时代新人要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良好风气,培育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自觉的道德实践;要尊贤育德,砥砺品行,涵养正气,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自觉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正能量、凝聚起磅礴力量。

时代新人要有学习能力。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时代新人要抓住求知的关键期,广求“真经”、博学“真知”、深悟“真理”,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求“真经”,就要扎扎实实学好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精神动力之源;学“真知”,就要下大气力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就好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十八般武艺”,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悟“真理”,就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学会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增强识大局、明是非、知进退的能力。

时代新人要有过硬本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批批“有本领”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新时代的青年不能满足于做一般意义上“现实的个人”,必须做真正“有本领”的人,既要脚踏实地,又能登高望远,把现实与理想有机结合好。时代新人必须务实下力,扎实苦干,不断提升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本领,成为有“几把刷子”的“行家里手”。要不畏难事,坚持“从做中学”,把“苦”当成一种机遇,把“难”当成一种修炼;要不嫌小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多积尺寸之功,聚沙成塔,打牢做大事的基石;要不惧新事,敢应新挑战,敢解新问题,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努力成长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范。

时代新人要有担当精神。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是检验时代新人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标尺。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处在重要阶段,要实现梦想,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时代新人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驰而不息的奋斗力量、坚定执着的担当意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跑好改革开放接力棒。面对挑战,要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面对危机,要挺身而出,攻坚克难;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旗帜鲜明。

二、高校必须为培养时代新人努力奋斗

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青年一代自觉奋发,教育战线责无旁贷,高等学校义不容辞。作为时代新人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高等学校必须自觉担当,勇于作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要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高等学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回答好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引导青年学生把握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前进中的挑战和困难,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

要在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上下功夫。高等学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形成更为全面、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突出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发挥好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引导青年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感悟真理,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改进教师考核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履行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在推进教育改革上下功夫。高等学校要大力改革本科生培养机制,把本科教学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去深化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在因材施教、配备高水平师资、提升国际视野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坚持分类改革的思路,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实施分类培养模式。要依托国际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研究。要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思想宣传范文】四

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3月8日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答问涉及中国外交经验、大国关系、地区安全、“一带一路”等诸多问题,既总结了中国外交70年的宝贵经验,也阐明了当前中国外交的关键任务,尤其是大国关系和周边安全。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中国外交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日益增多,如何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国外交可谓任重道远,但也大有可为。正如王毅在记者会上所表示的:“20xx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

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中国外交70年历程,正如王毅所说:“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首先归功于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外交最根本的政治保障。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形成中国外交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具体而言,可以从独立自主、天下为公、公平正义、互利共赢、服务发展、外交为民六个方面来观察70年来的中国外交,这六个方面既源自中国外交实践的不断锤炼,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还离不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密切互动。

其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维护自身独立自主,高举反帝反霸旗帜。中国也支持其他国家维护独立自主,主张各国互不干涉内政。其二,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天下为公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政治观。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彰显了中国外交的胸怀和追求。其三,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也成为中国外交砥砺前行的动力。当前,国际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公平正义还有待中国和其他国家一同努力提高。其四,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国际社会的利益多元在所难免,国家之间的合作遵循什么样的准则至关重要。不同于弱肉强食的权力政治,中国强调互利共赢,不断增进中外合作,推动世界实现包容发展、共同发展。其五,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和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基础和关键,统筹国际国内,助力发展大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外交的主攻方向。其六,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随着中国公民海外行动的不断增加,领事保护等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落实外交为民,中国外交需要在具体指导原则、机制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有所作为,不断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增光添彩。

大国关系:促进总体稳定 坦然面对竞争

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是中国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

中俄互为重要邻国,两国政治上彼此信任,经济上互利合作,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成为当今大国关系的典范,既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巩固中俄关系基础。中美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前行。40年来,中美关系风雨兼程,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两国要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当今中美战略竞争虽有所加剧,但两国要继续寻求对话和谈判解决的思路,避免滑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中欧关系当前总体向好,双方之间共识远远多于分歧。特别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欧双方在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方面有着一致立场和共同诉求。如何减少中欧关系的一些干扰和影响,需要双方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总之,大国关系呈现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常态,我们对此要坦然面对。关键在于要维持大国关系的战略稳定,妥善管控彼此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分化,不断增加彼此的合作点,及时缓解彼此的摩擦点,始终坚持以发展、大局、长远的眼光来运筹大国关系。

周边地区:统筹促进安全与发展

中国是亚洲大国,对周边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朝核问题、印巴冲突还是阿富汗问题,中国都在其中发挥着劝和促谈的积极作用。

对于朝核问题,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同时也提醒有关各方,朝核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应有理性预期。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始终坚持无核化目标,坚持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对于印巴冲突,中方一直积极劝和促谈,呼吁各方冷静克制,防止事态升级,为缓解紧张局势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印巴同为中国邻居,中国历来坚持睦邻友好外交,不仅希望自身与邻国关系融洽,也希望邻国之间友好共处。中国希望阿富汗各方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抓住国内政治和解的重大机遇,以对话解决纷争,化干戈为玉帛,携手推开通向和平的大门。中国将在尊重阿富汗人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继续为推动阿富汗的和解与重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历史问题与现实争端相互纠葛、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为了改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近年来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谋求周边安全与周边经济的统筹发展,还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推动亚太地区安全新架构。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中国更加重视周边安全,更加重视与周边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思想宣传范文】五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的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以优秀研究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又要做到德为人先,用明德引领风尚。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但也有极少数人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甚至有的剽窃他人成果。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名气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重。大学问家之“大”,既在于以其学术成果启发思想、推动工作,更在于以其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引领风尚、烛照人生。

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个人的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起这样的志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志存高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民情怀,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明德,体现为勤业精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事实证明,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凡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甘愿为自己的学术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成果。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某种程度上,作品和学问就是作者人格与人品的自我宣示。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以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让我们不仅见识到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且见证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鲜明的中国特色 篇2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是中央准确分析世界他国农业发展道路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比较优势, 全面把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新要求的基础上, 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国不能照搬其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世界范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历程分析, 不同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基础的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所走的道路大多不同。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国家, 例如美国。这类国家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凭借其发达的现代工业和能源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规模效益。这属于典型的“劳动节约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地少人多、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 例如日本。这类国家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要目标, 凭借其以发达的生物科技, 改良农作物品种,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并提升其附加值。这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耕地和劳动力资源比较适中的国家, 例如西欧的法国、德国等。这类国家采取的是机械技术与生物科技并重的策略, 不仅广泛运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 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还广泛运用生物科技,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因而被称为同时兼备“物力投资”和“智力投资”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模式。很明显, 中国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与上述国家均有所不同, 因而不能照搬他国模式, 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大国优势与市场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相对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时间较晚、进程较为缓慢, 但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后发优势, 即我国可以借鉴他国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 更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优劣势, 避免“走弯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大国优势。相对于美国、日本、西欧而言, 我国疆域辽阔、地貌多样, 不同地区可选择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实现模式, 因而具有较大的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我国人口众多, 市场需求巨大, 特别是随着推动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居民需求量将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也将不断提升, 这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就我国粮食消费而言, 有专家估算过, 按人均GNP每增加10 个百分点将增加粮食间接消费430 亿kg计算, 未来粮食的间接消费需求量到2030 年将达到3210 亿kg。而与此同时, 2020 年和2030 年, 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也将先后达到5800 亿kg和7200 亿kg。[1]

总之,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 其重点是在发挥我国后发优势、大国优势与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既不同于欧美大规模经营模式, 也不同于日本小规模经营模式, 更不完全等同于德法“折中”经营模式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概念辨析: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当前,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建立现代农业就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区情和农情,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1 中国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既不能停留在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阶段, 也不能长期停留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的尴尬阶段, 因为是否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事关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因而, 必须加快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2 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纵观世界各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可知:各国虽然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不尽相同、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不尽一致,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国家都立足于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 从满足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 从国际国内农业发展的竞争着手, 来推进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建立特色的现代农业, 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当然, 中国也不能例外。

2.3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区别于实现模式

“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这两个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上来看, 农业现代化道路涵盖面更广, 包括实现模式;从区别来看, 农业现代化道路更侧重研究“性质”问题, 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而产生的诸多矛盾;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属于操作层面, 研究的是在各地“农情”的制约下农业发展的具体方式及如何解决农业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和组织形式等问题, 一个国家可以在走同一条道路的前提下实施不同的模式。马克思对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生产关系的视角分析“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各国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已经从生产关系层面向生产力层面转化, 侧重于从要素配置 (舒尔茨) 、技术变迁、制度进步 (拉坦、速水佑次郎) 、经济结构 (刘易斯) 等角度去研究。

综上,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其科学内涵, 即立足基本国情、区情、农情,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农业为中心任务, 以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 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为核心, 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为支撑, 以科技创新、产业协调、城乡一体为动力, 以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利用、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协同推进、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不断创新的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为技术路线, 以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后发追赶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3灵魂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之“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是在遵循世界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和中国农业发展特殊规律基础上所形成的, 因此独具“特色”, 而对这些“鲜明特色”的深入剖析为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崭新视角。

3.1 特色的发展前提: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情与特殊的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日益严峻, 特殊的国情、农情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偏小、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薄弱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偏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1) 》相关数据计算, 2010 年中国农村人口仍占50.05%, 而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8.26 亿亩, 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 亩,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薄弱, 这严重降低了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呈明显的增大态势, 较之20世纪我国农业受灾面积扩大了34%。[2]2010 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3742.59 万hm2, 绝收面积486.32 万hm2, 导致直接经济损失5339.9 亿元[3];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阶段下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时期。也就是说,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必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点, 使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顺利推进还必须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并从根本上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3.2特色的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样化实现形式

农村集体经济是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经济形态, 是社会主义本质在中国农村的依托体,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本质在农村的实现, 即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就能够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效缩小贫富差距, 并逐步向共同富裕迈进。因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经济体制层面的一大特色就是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因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内在要求。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又代表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定方向。只有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才能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主体地位, 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增强市场博弈能力;有助于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农民增收的稳定性;有益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生产力的提高要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而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在农村实践载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及其组织, 其发展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 实现共同富裕。

3.3特色的生产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得于真正确立, 先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从思想与理论上澄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其次是在实践中扶持农民自创的生产责任制, 允许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而从本质层面剖析,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力的低水平状态而采取的公有私营形式, 即将集体统一经营的形式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并存的形式。同时, 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又通过家庭分散经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因而符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 它表明土地在归集体所有的情况下采取家庭经营的形式。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时期, 农村集体经济采取的是农户家庭个体承包经营与集体组织统一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相分离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的现实要求。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不是指发展私有经济, 而是表明我国农村发展的是一种低水平的集体经济, 它符合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要求, 其发展的总方向是农村集体经济。

3.4 特色的生产力发展方式:解放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不断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综合保障能力

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心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综合保障能力, 进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对我国家庭分散经营方式下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的现实, 要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制度在确立初期确实释放了巨大的农业潜在生产力,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但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现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越来越成为限制农业新技术使用、阻碍农业规模经济实现、妨碍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而与此同时, 集体经营层面也越来越弱化、不能很好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 必须顺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 努力协调“统分度”, 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同时,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然选择, 它可以满足科学种田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要求, 能够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能够将低水平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到高水平的农村集体经济, 从而实现解放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综合保障能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因为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而增强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综合保障能力是针对我国国情与农情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资料显示, 2004 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9 个一号文件, 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 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然而,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

3.5 特色的市场占有能力: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着眼于全球竞争, 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众所周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源具有趋利性, 偏向于投入投资收益率较高的经济作物和二三产业, 粮食的弱质性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从国际范围看, 我国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处于比较劣势, 同时粮食产品科技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弱, 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已经凸显。由此可知, 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偏弱, 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把握国内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点”, 优化产品质量。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积极发挥自身绝对优势, 不断挖掘比较优势, 并最终以质优、价低、特色、绿色来取胜;增强农户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组织起来的农户可以统一面向市场, 统一经营, 在避免分散农户间因不良竞争与“跟着感觉走”低价出售农产品等问题出现的基础上, 通过提高单个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来增强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博弈力量, 解决农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问题, 从而使农户整体获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统一服务, 由此避免了单个农户在获取信息、技术指导、为销售农产品讨价还价及市场交易对方机会主义行为给农户造成损失等方面产生的费用。

3.6 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建农业生态文明,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同存,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农业循环经济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基础上, 继承二者之优点, 摒弃二者之弊端发展而成。它本质上是生态经济, 旨在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农业循环经济能够促进生态文明。从历史上看,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 个阶段。目前, 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 而农业生态文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则是指在处理农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它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 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形成新型生态农业;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不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现实状况看, 生态文明发展趋势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价值取向看, 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核;从发展绩效看, 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的构建。当然, 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农业生态文明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共存,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岸根卓朗.环境论:人类最终的选择[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国家减灾网[EB].http://www.jianzai.gov.cn

IT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 篇3

IT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发展到今天,这种观点还是能够成立的。但是今后呢?这种IT全球大一统的局面还会延续吗?

其实,在我看来,就我们中国而言,IT的中国特色已经浮出水面,并且其特色也正日益鲜明起来。这里所说的所谓中国特色是指产生自中国,至少目前中国所特有的情况。

首先,在我国自主创新国策的大力推动下,产生了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核心技术。举国家之力投入技术创新,不产生一些对产业有深运影响的结果才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一批这样的成果。比如TD-SCDMA、CMMB、AVS、闪联、龙芯、国产中间件、IPv6、WAPI等等。这些技术和标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或早或晚要产业化。TD、WAPI和CMMB的产业化只是一个开头,更大的自主技术的产业化浪潮还在后面。

这些技术是否能成为国际通行技术,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但其必将改变中国IT产业的格局。

其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各自为战的建设演进到依法建设的新阶段。比如,我国已经开始试行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制度、将要推行的企业内控制度、中国的保密法、国家信息化战略和十一五计划、政府采购法、电子签名法等等一系列法规。这些已经初步构建成信息化建设的法制框架。

这些法规虽然借鉴了国外相关法规,但中国特色十分鲜明。常听到一些海外回来的人士批评中国的某某法远不及美国的某某法完备。中国特色和美国特色有不同之处,不能用美国特色为标准评价中国特色,也不必用中国特色评价美国特色。

在这种形势下,法规遵从所涉及的IT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一定会形成一大批符合中国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还有,近年用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验开始被认知和开发。这里边最成功的首推腾讯。腾讯的用户体验特别具有中国特色,完全不同于国外的同类网站。另外,魅族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其完全自主设计创新的M8手机在中国青年一代里深得宠爱。

在国家经济转型、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针对中国消费者独特的体验需求开发产品,将是产业当下十分重要的突破方向。

一个特色鲜明的人作文 篇4

公园中,绿树下,又摆开了阵。李大爷拿着一张木制的棋盘和一盒严重磨损的棋子,悠闲地坐在了花坛旁的石椅上,摆起棋子来。这张棋盘,仔细看,是一张废旧桌板改制,上面被李大爷用记号笔工工整整地画成了一个个方格,又添上了几格斜线。很快,一场象棋比赛拉开了序幕,对战李大爷的是小区里颇有名的周叔叔。周叔叔的棋技也不是盖的,他熟读《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下象棋的技术在小区里颇负盛名。

“啪!”李大爷统关全局,用“炮”生擒了周叔叔的“马”,在往常,周叔叔都是用“马”来进攻的,“马”可谓是他的“圣宝”。旁边观战的人见周叔叔丢了“马”,着急得纷纷给他出谋划策,可周叔叔却淡定地摆了摆手,冷笑一声,将“车”往前一推,“将军!”旁边有人大喊。李大爷显然注意到当前的局势,原来刚才周叔叔用了一招调虎离山,将李大爷的“炮”调走,没了“炮”的协助,李大爷的“将”就暴露在了敌方车下,李大爷擦了擦汗,只好将“士”向右下移动,周叔叔的“车”在这里破势成竹,随心所欲的大开杀戒,我在一旁看得胆战心惊,生怕李大爷“神棋”称号毁于一旦。在周叔叔吃掉三枚棋子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突然,李大爷猛一跳马,将周叔叔的“车”终于给消灭了,局势瞬间扭转,周叔叔失去了主力,节节败退,最后死守着“将”,李大爷步步逼近,可就是攻不破这个“堡垒”,这可使李大爷费尽了心思,废了三个“兵”和两个“炮”才打破了一个局,对方的“将”无奈之下的往左边一退。我在旁边看到了这幅场景,不禁屏住了呼吸。旁边有人激动地吼了一声,原来是两个“王”相遇了,李大爷将“将”往前一移,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周叔叔打败了,赢得了旁人的赞赏。

百色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篇5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立足红色土地,融合百色起义精神,扎实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五个结合”,积极打造具有红色烙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法院文化,充分发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创新精神与法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百色法院坚持司法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以审判方式改革为重点,大胆创新,率先在全区法院探索行政案件提级管辖、指定管辖、异地审理等做法,保证案件的公正裁判;以全面监管型的立案改革为重点,完善审判运行机制,确保案件从收案“进口”到结案“归口”的各个环节都在严格依法高效有序的渠道内进行;以执行工作制度改革为重点,建立中院对全市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体制,争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了由当事人选择执行法官制度;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各基层法院打破审判庭的界限,整合司法资源,设立综合审判组、立案组和执行组,统一审理执行案件,解决了案件多法官少的难题。1

(二)能动司法与法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百色法院注重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与时俱进拓展司法文化理念。一是延续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在院内展示并组织学习百色临时苏维埃刑事判决书,学习领会我党在革命早期就十分重视的能动司法精神;二是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去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活动中,积极为百色市的支柱产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排忧解难,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助推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三是巡回审判送法下乡,主动为群众解决纠纷。积极开展判后回访,将执行款送去给当事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四是积极提出司法建议。近年来,针对企业破产、医疗事故、学生意外伤亡、资源类确权纠纷等敏感复杂案件,百色法院向有关机关提出了100多条司法建议,并对我市新工业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给党委政府作参考,得到了充分肯定。五是实行院长预约接待制度和案件延期审理主动告知当事人制度,主动为群众服务。

(三)民族文化与法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百色市是多民族聚居区,390多万人口,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7个民族,风土人情迥异,一些群体性、家族性、民族性纠纷发生概率高,解决难度大。百色法院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加强法官民族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通晓各

民族的语言和风俗,灵活运用少数民族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处理案件,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取得良好效果,多年来从无因少数民族因素涉案上访。此外,百色市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界,与云南、贵州省毗邻,不同国别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群众来往频繁,百色两级法院也始终坚持审判文化与民族习俗有机结合化解纠纷,促进了边疆稳定与边民和睦。

(四)人文精神与法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一是开展建设“学习型”法院,争当“学习型”法官活动。严格执行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全院干警学习制度,提升政治素质和司法能力。二是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增进人文艺术修养。如阅读红色革命经典、传统文化经典、法律文学经典等作品,促使法官干警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文化涵养和业务能力。仅2010年,全市法官干警共撰写各类调研文章、学术论文、案例、宣传报道、文学作品等3000余篇,分别在《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等发表。三是坚持人文关怀,打造团队精神。组织参加民族节日活动,增进民族感情;干警及其家属患病、生日和重大节日,院党组集体探望慰问、祝福和问候;邀请干警家属参加法院的各种活动,等等。这些点滴小事都较好地凸显了真挚的人文关怀,使干警们自然生发出深切的归属感,形成坚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四是丰富业余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坚持组织游泳、篮球、演讲、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展示法官才艺,培养高雅情趣。

鲜明的中国特色 篇6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判断推理特色鲜明

通过新的公务员考试资讯、公务员考试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2018年江西省和去年一样,依然独立命题,依然特色鲜明。其中判断推理题量为35道,其中图形推理5道,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各10道。中公教育专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今年行测判断推理部分有如下特点:

一、必然性推理称霸逻辑判断

2018年江西省考逻辑判断中对必然性推理的考查达到了顶峰,首次全部题目均考查必然性推理,其中重点考查三段论题目,三道题目均为结论型,可以通过画文氏图法解此类题目,此外直言命题,假言命题,复言综合以及朴素逻辑均有考查,考点常规,整体难度不大。

例:某高校引进一批青年教师,其中部分物理系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的物理系教师都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有的女教师也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所有女教师都已经结婚。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选项中一定正确的是: A.所有物理系教师都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历 B.所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物理系教师都已经结婚 C.可能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物理系教师为女教师 D.可能有男教师尚未结婚

试题来源于网络,由中公教育搜集整理

【答案】C。可能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物理系教师为女教师 【中公解析】题干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如下:

由图可知,AB选项均无法确定,D项中男教师题干中没有涉及,无法推出,故答案选C,可能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物理系教师为女教师。

二、定义判断出现新颖题目

定义判断部分考查学科广泛,对于自然科学类定义考查较多,考点常规,均为单定义题目,整体上来看难度适中,部分题目定义并不十分清晰,需要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来解题。中公教育·做一个善良的人!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最全汇总>>>公务员历年真题

定义判断出现新颖题目,给出定义后,又给出一段相关典型案例,考查案例中材料与所给定义的匹配个数。

三、类比推理重点考查文学历史常识

类比推理部分考查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与理论常识,主要考查经验常识与理论常识,其中经验常识考点常规,难度较低;理论常识部分均为文学历史常识,有一定难度,需具备一定的常识积累。

例:缇萦救父:孝

A.孔融让梨:义 B.季札还愿:智 C.毛遂自荐:礼 D.尾生抱柱:信 试题来源于网络,由中公教育搜集整理 【答案】D。尾生抱柱:信。

【中公解析】题干中缇萦救父本身体现的是孝道,题干中尾生抱柱体现的是“诚信”。而孔融让利体现的是“礼让”;季扎还愿体现的是“诚信”;毛遂自荐体现的是“自信”,符合题干关系的只有D项,故本题选D。

四、图形推理再现立体图形

图形推理部分考查了图形共性、数量关系、位置移动以及立体图形折纸盒,折纸盒题目又重新出现,整体难度不大,需对图形部分考点熟练掌握。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鲜明的中国特色 篇7

我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高奏以创新求改革, 以改革求发展, 以发展求特色,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打造学校品牌, 提升学校品位, 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独占鳌头的办学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 我校一方面实施持续发展策略, 认真树立和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走“和调发展, 全面发展, 内涵发展”之路,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优化学校管理, 打造学校品牌, 提升学校品位, 创建特色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有恒有信, 无限精彩”;办学宗旨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文化主题是“诗书吟天地, 龙舞中华魂”;办学目标是“立足铜梁, 面向重庆, 辐射西部, 走向全国, 争创中华名校”, 坚持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彰显双语特色, 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平台, 立志培养具有多样能力、开阔胸襟、世界眼光的“国际人”。办学特色是打造双语教育品牌, 进行双语教育实验, 以英语学科优势为基础, 努力培育双语学科特色, 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推进教育国际化。学校将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 激发起学生生命行为的涌动, 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的发展。

二、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

我校坚持“以德育心、以德育人”的理念, 在德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常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 撑好一个支点, 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和课程育德工程, 全力促进育人。

德育显成效, 队伍是关键。各班完善了家长委员会, 充分发挥了班级博客、腾讯QQ的家校联系平台作用。大队部及各班队注重了少先队小干部的培养, 坚持每期通过学生自荐、演讲、投票产生班队委, 每学年改选大队委, 定期召开班队干部例会, 组织相关培训。学校成功举行了六届班主任工作论坛, 编辑发行了班主任工作论文集, 率先在全县建立了班主任师徒结对机制, 全校教师积极响应何校长提出的“教师首任制”德育, 各学科教师积极学习《重庆市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做到了内容在墙上, 实践在课堂, 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二) 树好一面旗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搞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窗、校园网站、校报等宣传育人作用, 每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以“相亲相爱一家人”、“班级明星”、“班级格言”、“班主任寄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展示台, 特别是班级明星, 许多班坚持做到了每周或每两周评比一次, 学校布置展示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光荣榜”和“六一表彰”橱窗, 肯定了学生的成绩, 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 积极营造了“让墙壁说话、让空气出声”的育人氛围。学校的校报《龙乡雏鹰》的出版发行, 再现了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的风采。

(三) 抓好一条主线, 狠抓德育常规, 推行行动德育, 打造德育品牌。

继续利用升旗仪式、节日、纪念日、专题活动月、三面流动红旗评比、优秀集体个人评选、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建立值周中队制度等德育常规, 注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集中安排班队活动课, 保证了同年级班队更好地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习惯在行动中养成”系列活动, 二是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其中, 三年级联合中队到77128部队洛阳英雄连开展的“红领巾心向党·四好少年我争当”主题集会教育意义深远;组织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同保‘国卫’”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县政府领导和县教委的充分肯定。学校各班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系列活动、“文明你我他·幸福铜梁人”等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组织开展“快乐坚守·铸造坚强”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为学校3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亲人般的关怀。学校各班还组建各类假日小队到社区、街道、单位、门市等地方募捐和开展卖报纸、学做零活等劳动体验活动筹集爱心基金,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能力, 还为贫困母亲、残疾人献出了爱心。

(四) 塑造一个亮点,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为学校赢得极佳的声誉。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的重大活动, 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圆满成功, 其中县一等奖征文篇数占据了全县一等奖总篇数的五分之四;“颂歌献给党”校园诗歌创作大赛成绩斐然, 获奖篇数占据了全县评奖总数的三分之二;在重庆市“中国精神颂”征文大赛上我校共有三位学生作品获一等奖 (全县共四位) ;参加重庆市“我心中的低碳生活”征文大赛, 我校共8名学生晋级决赛, 是全市晋级决赛学生最多的学校;在铜梁县第十五届中小学艺术节上, 我校选送的经典映画《小英雄雨来》、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学生舞蹈《大家都来ABC》、教师舞蹈《绒花》、部分学生现场书画作品等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铜梁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幸福铜梁行”暨“红领巾心向党”2011年六一主题集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我校学生为全县各级领导和全县部分留守儿童奉献了一台丰盛的文化大餐, 再一次向铜梁人民展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教师舞蹈《绒花》在“永远跟党走”铜梁县万人红歌会上与国内知名歌唱家同台演出, 精彩无限, 影响深远, 得到了国家级艺术届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学生童俊杰、陈怡悠和雷燕老师在铜梁县读经典唱红歌大赛上夺得了一个第一名和两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牌上又一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双语教学”。近年来, 学校坚持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彰显英语特色, 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平台, 立志培养具有多样能力、开阔胸襟、世界眼光的“国际人”。

(一) 优化环境, 创设氛围。

学校购置了一批电脑, 购买大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图书, 订阅各种英语核心期刊、英文报纸和其他英语杂志等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学校建立起文化墙、橱窗、板报、墙报、校刊、校报、校园网、广播站、等英语文化宣传阵地, 在学校张贴英语特色建设的有关标语, 教学楼内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警句的牌匾, 把各办公室、教室和功能室的牌匾配上设计活泼、极具特色的英文版名称。餐厅里、操场上,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英语, 让整个校园文化充满英语气息。建立了校园英语广播, 利用中午短课时间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地道英语新闻、师生自编自播的英语节目、名著、名片精彩片断欣赏、英语科教片、动画片以及学生的优秀英语作品等。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营造英语学习的家庭氛围, 调动家长力量, 让家长协助检查学生每日英语、每周英语学习情况。利用铜梁报、铜梁电视台等校外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了我校浓厚的双语特色教育氛围。

(三) 加强培训, 优化队伍。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先后派出100多名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 走访10多所双语教学学校, 派出全校英语教师到北碚中山路双语实验小学跟班上课。请重庆市教科院、县教科所领导专家到校讲座、开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赛课、献课、讲座及网络培训。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教学反思, 对教师提出明确的业务进修要求, 并定期考核评比。引进激励机制, 用各种方式及时奖励优秀教师。多渠道、多方面落实青年教师培养措施。通过近一年的努力, 学校双语教学教师队伍正在发展壮大起来。

(三) 改革教学, 提高质量。改革教学内容, 精选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我们选的重大版的英语教材, 学生小学毕业就能达到初二学生的英语水平。精选各年级的精读、泛读和听说辅助教材,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自编教材,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拓展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扩大他们的信息量。引进了外籍教师到学校任教, 成立英语“口语特训班”, 突出口语训练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除开展常规的课文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故事会比赛、英语诗歌朗诵、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外, 正在筹备“英语活动节”的大型活动。

(四) 重视教研, 科研兴教。

我校每期都要举行英语优质课竞赛。通过优质课的准备、授课、评议, 使教师的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收益。2011春期, 我们举行的“魅力英语”观摩活动, 邀请县内外兄弟学校到校观摩, 受到一致好评。英语教研组注重校本小课题的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对策。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的有关课题研究, 探索英语特色教育的办学规律, 寻找英语特色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及时获得具体的帮助, 以科研促进发展。

四、独领风骚的历史跨越

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促进了教师、学生、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 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一是我校教师参加赛课, 语文、数学、思品、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均获一等奖, 其中, 数学课和思想品德课还分别获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冲出铜梁、步入重庆、影响全国的目标;二是我校教师在市级、国家级的核心报刊上发表300多篇论文, 还有20多篇文章被中央教育科研所等单位精选于大型论文集之中, 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学苑出版社、长城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三是我校教师参加各级比赛, 获市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000多人次。如教师参加重庆市教科院组织的“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共设一等奖15名, 共有97名电脑高手参加比赛,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 我校两名教师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并为我县教育夺得团体一等奖的第一名。在15个一等奖中, 只有我校取得了两个一等奖。几年来学校涌现出县级骨干教师30名, 市级骨干教师9名, 中学高级教师8名, 有15名教师先后被调入重庆市朝阳小学、人民小学、巴蜀小学、树人小学、珊瑚小学等名牌小学工作。

(二)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近几年,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评比, 每年, 学生参加县综合素质测查, 均获第一。学生参加市小能人比赛、电脑二维动画制作比赛均获一、二等奖。学生参加重庆市网页制作比赛获一、二、三等奖, 小制作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比赛, 2人获电子报刊类一等奖, 2人获电子报刊类二等奖, 3人获网页作品类二等奖, 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一, 受到教育部部长的高度称赞和亲切接见。无论获奖的数量及等级均居全国第一。学生参加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大赛笔试140人获奖;学校代表重庆市参加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澳门大中华选拔赛, 喜获一等奖。学生参加参加重庆市艺术节文艺调演, 演出的《春》《巴川腰鼓》《美妙的小音符》荣获三个优秀节目奖;学生参加中国━日本少儿国际美术大赛:5人获银奖, 10人获铜奖, 8人获优秀奖;学生参加中国━新加坡国际美术大赛, 6人获金奖, 12人获银奖, 29人铜奖, 45人获优秀奖;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世纪星杯”少儿书画大赛, 共384人获奖, 其中, 21人获金奖, 38人获银奖, 105人获铜奖, 220人获优秀奖, 学校获特等组织奖。2009年, 我校男子篮球队参加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 (小学生) 篮球赛勇夺男子组第一名。

(三)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艺术教育实验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少年儿童计算机培训与等级考试基地、全国少年儿童“剑桥”英语培训与等级考试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卫创新学习与实验学校……

(四) 促进了学校辐射作用的发挥。

特色鲜明的上海砂锅饭店 篇8

砂锅菜,顾名思义就是用砂锅来烹饪菜肴。砂锅的密封性好,砂锅菜用大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制成的菜肴原汁原味,营养保留较多,滋味鲜美,深受老饕们的喜爱。

上海砂锅饭店是解放后开设的,当时叫“大庆饭店”。1984年,饭店的经营者独辟蹊径,推出全新的砂锅系列菜肴,品种达近百种之多,店名也改为“上海砂锅饭店”。由于砂锅饭店的各种菜肴都以砂锅作为烹饪器皿,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加上砂锅菜肴滋味鲜美、价廉物美,一时间,美食爱好者纷纷前来尝鲜,把本不宽敞的店堂挤得摩肩接踵,上海砂锅饭店的名气也随之大振,去建国东路吃砂锅菜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上海砂锅饭店也是迄今为止上海第一家砂锅饭店。

翻开砂锅饭店的菜单,砂锅类菜肴品种确实不少,有鱼头大砂锅、三鲜砂锅、全家福砂锅、河海鲜砂锅、肉排砂锅、乌骨鸡砂锅、蹄髈砂锅、大白蹄砂锅、腌笃鲜砂锅、牛肉砂锅、羊肉砂锅、肉圆粉丝砂锅、骨头砂锅、猪手砂锅、菜心砂锅、酸菜鱼砂锅、萝卜肉排砂锅、什锦砂锅、豆腐砂锅、杂菌菇砂锅……鱼头大砂锅又分为红汤鱼头和白汤鱼头,从口味上还分为鲜味鱼头和辣味鱼头;蹄髈砂锅分为小白蹄砂锅和大白蹄砂锅,小白蹄砂锅适合1~2人食用,3人以上则可点大白蹄砂锅。

用心经营赢得顾客称心

据上海砂锅饭店经理翁萍女士介绍,时刻为消费者着想,用心经营,让顾客花费不多,吃到有特色的砂锅菜肴,是砂锅饭店的宗旨。为了保证河海鲜的新鲜度,她亲自到批发市场,货比三家后再采购,既亲眼看到了河

红汤鱼头砂锅

草头圈子

上海砂锅饭店

上海市建国东路125号

021-53068351

海鲜的新鲜度,又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可以把成本降低一些,让利给消费者。坚持专人到专店采购当天新鲜活杀的黄鳝;对供应商送来的蔬菜坚持逐一验收,发现菜叶返黄或者不够新鲜立即退回,没有商量余地,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在源头上把关,在菜肴的烹饪上也是动足脑筋,精心操作不马虎。就以鱼头大砂锅为例,选购优质大花鲢,洗净后入油锅汆熟,大火烧开后加上笋片、木耳、肉片和高汤转小火慢炖半小时,然后加上粉皮再焖一会儿即可上桌。此时的鱼头大砂锅或汤色乳白或红润鲜艳,香气袭人,令人食欲大开。难怪该店的鱼头大砂锅点击率始终居高不下。正在享用鱼头大砂锅的王先生告诉笔者,他是听朋友介绍,特地带上妈妈和姐姐来这里吃鱼头大砂锅。“很大的一个砂锅,鱼汤鲜美,粉皮滑爽微辣,喝了好几碗,出了点汗很舒服,价位也不高,真是物有所值,不虚此行。”

砂锅菜出名 本帮菜好吃

上海砂锅饭店从1984年经营砂锅菜肴至今已有31年了。2001年起,该店在经营传统特色砂锅菜的同时,也新增了本帮菜、海派菜。此举既为饭店拓宽了经营品种,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砂锅饭店的厨师是上海人,对烹饪上海本帮菜很有悟性。他们烹饪的八宝辣酱、草头圈子、响油鳝糊、红烧肚档、生爆鳝背、红烧鱼、冰糖甲鱼等菜肴浓油赤酱,极具本帮菜肴特色。有网友点评砂锅饭店其貌不扬,国营老饭店的样子,但本帮菜确实烧得相当好吃。这位网友首推八宝辣酱,说比某些大饭店的八宝辣酱好吃多了,材料丰富,微辣偏甜,几颗虾仁点缀,最好来一碗面条做浇头才过瘾。

笔者在砂锅饭店随意采访了几位顾客,其中62岁的上海人邱先生告诉笔者,他家原住在建国东路马当路口,早年在父亲带领下吃惯了这家饭店里的砂锅菜,后来感觉他们的本帮菜也很有味道。现在他虽然搬到梅陇地区,但还是忘不了砂锅饭店,一个月总要与家人或朋友来几次小聚。他说:“都说砂锅饭店的砂锅菜肴有特色,我说他们的本帮菜‘交关赞’(意为‘味道好’)一是味道正宗,二是真材实料。”他指着桌上的菜说,“炒鳝丝就是清炒鳝丝,不放其他辅料,红烧肚档鱼肉嫩滑,鱼香肉丝几乎都是肉丝,不像其他店放很多胡萝卜丝、茭白丝,价格非常实惠,五六个人来吃,300元吃得蛮好。”

国有老字号 浓浓怀旧情

老字号的砂锅饭店,营业面积仅百余平方米。为了给食客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去年对砂锅饭店进行了重新装修,使店堂格外明亮整洁。现在,一楼和二楼的大堂可分别容纳8个圆台面,三楼的包房要提前几天预订。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砂锅饭店从经理到厨师,从收银员到服务阿姨,清一色都是40开外、50左右的上海人,本土气息浓郁,加上前来品尝的也大多为中老年上海人,因而店堂上下有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上海味道。正如不少老上海所说:“上海爷叔烧上海菜,上海阿姨端来上海菜,操着一口上海话,感觉特别亲切。阿拉上海人吃了小辰光一直吃的上海菜,老有屋里厢的味道。”

八宝辣酱

特色菜总推荐

响油鳝糊

原料:当天活杀新鲜鳝丝。

制法:鳝丝入油锅煸炒,放入姜、蒜泥,煸炒至断生装盘,淋上麻油即可。

特点:浓油赤酱,口感滑嫩有弹性。

上一篇:柳树托物言志作文下一篇:大码服装专卖店初步经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