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2024-09-25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共9篇)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1

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

治理对策

党的作风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世界观,关系着党的形象,决定了人心向背,关乎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理念得到巩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有所转变,机关效能有所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方面离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消极,进取心不够强。有的党员干部胸无大志,因循守旧,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守摊子、保位子,在工作中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为官一任,一事无成。有的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哲保身。有的对前途悲观失望,自以为怀才不遇,工作热情不高。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

2、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党员干部的官气十足,只愿做“官老爷”,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喜欢坐办公室,疏于下基层,不愿深入群众,忽视调查研究,有时调查了也是隔着玻璃看一看,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有的公仆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的愿望不上心,对信访申诉动辄即以无理取闹或没有政策依据而加以驳斥,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把群众看成“刁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当作“恩赐”,把同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搞成“油水关系”,甚至搞成“水火关系”。

3、廉洁自律要求不严。部分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气影响,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是“现实”。有的认为廉洁自律主要是针对上级领导,自己处在最基层,没多大的权力,缺乏滋生腐败的土壤,强调廉洁自律是小题大做。有的斤斤计较个人待遇,讲待遇多、讲奉献少,整日围着票子、车子、房子、位子转,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就觉得委屈。有的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晚上加点班就喊累,但玩牌、打麻将却通宵达旦。

4、学习被动,与实际相脱节。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学习日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不多。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脱节,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拍脑袋”决策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不愿学习和思考,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二、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党员干部作风为什么会存在诸多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在一些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是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务虚的较多,重视不够。同时受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党员干部受一些庸俗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膨胀,对自身的位臵、责任和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造成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混乱、道德标准的下滑。

2、廉政学习流于形式。基层党组织除上级统一部署和集中学习外,大部份党支部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未结合实际,形式老套,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效果不佳。导致有的党员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修养的提高和党性的锻炼,对于有关廉洁自律方面的知识学习抓而不紧,对廉洁自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致使廉洁自律意识不强。错误地认为“当今社会吃点、喝点、拿点不要紧,上升不到廉政问题。”

3、监督制约机制缺失。基层监督机制软化,监督不力。很多单位有章可循但制度滞后。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度不断增加,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没有及时删减、修订和完善。有的单位管理制度制定的很完善,但认真执行的少,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有的单位监督管理手段较落后,没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在监督管理上还是老一套,有震慑力的惩处措施有时尚显不足,致使在行使监督管理权力上先天性疲软,监管有时不够到位。

4、考评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对党员干部的任用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倾向。现行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精神激励、惩戒等机制和工资、津补贴制度等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作用。在具体的执行中,有的单位认为具体业务才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治理对策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促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服务群众的重要保证。

1、加强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洁自律教育,丰富教育内涵。要学理论、学业务、学科学知识,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在时间上要把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在对象上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将学习与社会调研、经验交流、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经常抓、长期抓,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习贵在经常性、连贯性、长期性,要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入手,抓好廉政教育,使领导干部时时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让党员干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新理念、破解难题的新思路。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本前提。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式的规章制度,要及时进行删减和修改,对没有形成制度的,要加快建立完善,使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在制度制订后,要严格按制度的规定办事,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保障制度执行不盲目、不被动,促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3、强化日常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是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在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充分运用主管部门的内部监督,专门机关的定向监督等督查手段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电子视频监察系统”,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控职能,利用科技手段对党员干部作风进行动态监管。要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把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新闻舆论监督有效的利用起来,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地开展监督工作,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体系完备、制约有效的监督网络。做到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员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要突出监督重点,特别是对问题易发部位和环节要重点监督,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在工作中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有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的,必须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违纪违法的要坚决绳之以法。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视而不见、不认真解决,不正之风严重又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把是否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创新、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将要能干事、干成事、干实事、干净事的优秀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2

一、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由于各方面原因, 基层党员干部在实施具体工作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干群之间的感情逐渐淡漠

近年来, 腐败案件频发, 大案要案增多, 有的党员干部贪污受贿, 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嘴里说的是“主义”, 心里想的是“生意”;有的党员干部官僚作风严重, 群众观念淡漠, 宗旨意识淡化, 高高在上, 导致群众办事情“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部分党员干部不重视群众工作, 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作威作福, 欺压百姓;有的党员干部“嫌贫爱富”, 热衷于“傍大款”而不愿意“结穷亲”, 有的党员干部“坐老百姓的床怕有灰、吃老百姓的饭怕染病”, 到群众中去西装革履, 很难与群众交流沟通。有人说: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曾经的干群“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或者是“水火关系”。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使得干群关系越来越淡漠。

2、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责任心逐渐缺失

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某些党员干部对自己不负责任, 表现在对事业目标不明晰, 因为种种原因而进入公务员系统后, 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后出现消极怠慢思想, 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不注意工作方式不仅影响工作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事业和前途不是在学习和奋斗中升华而是在投机取巧中止步, 既可惜又可悲。二是对自己所在的集体不负责任, 领导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充当“甩手掌柜”, 曲解“无为之治”。三是对群众不负责任, 为应付检查, 闭门造车, 做表面文章, 玩“数字游戏”, 汇报“假大空”。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认真对待, 不及时解决, 相互推诿, 习惯“打太极”、“踢皮球”。有些干部实行“走读”, 区县干部住主城、乡镇干部住县城, 一些便民服务机构形同虚设, 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人。

3、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不重视民生问题

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慢, 多年山河依旧, 面貌不改, 特别是贫困地区财政困难, 无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群众感受不到发展带来的实惠。部分地方党员干部不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公共服务基础薄弱, 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就业难、房价高、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长期解决不好;有的地方在征地拆迁、移民迁建、企业转制、资源开发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 制定政策不周全, 甚至与民争利, 甚至出现某地村民为阻止强拆而自焚的干群扭曲现象。

4、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急功近利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 干部的考评、选任依然存在各种制度落实上的缺憾, 利益分配上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各种干部公选、上挂、下派、借调时有发生, 很多干部卯足劲思考如何才能升迁, 恐慌、焦虑、攀比、郁闷, 种种负面心态时时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困扰。于是, 干部中热衷“短、平、快”的急功近利者有之;兴师动众, 搞“政绩工程”的好大喜功者有之;架空程序, 轻率随意地“拍脑袋”决策者有之。结果导致“官场打假”、升迁无望跳楼自杀、“跑官、买官、要官”等现象层出不穷。另外从基层年轻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集中报考国家、省级公务员现象来看, 虽然反映了年轻一代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昂然士气, 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年轻基层干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二、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对策

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状况如何, 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除了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之外, 还必须积极探索, 建立健全制度, 和谐党群干群关系, 调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性职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 政府财政体制对生产型和服务型经费的投入比逐渐减小, 政府的职能将会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因此基层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依靠人民群众构建新型基层组织。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局面。

2、建立健全机制, 用制度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符合现实需要的制度, 促使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在公允的和谐氛围中扮演自身所充当的角色。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干部的规范行为确保基层工作氛围风清气正, 形成一种良好的地方社会管理文化。二是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实行定岗定员定责的公开绩效考核制度, 将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目标面向群众公开, 确保人人身上有指标, 充分做到政务公开、责任明晰, 将群众的评分权重加大, 打破干部考核领导说了算的陋习。三是制定基层干部驻村制度, 要求干部深入到老百姓家里了解群众面临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就业、人畜饮水、饮食卫生、空巢老人、特困家庭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等民情社情, 解决好民生问题。四是要制定更加适合优秀干部 (年轻干部) 施政创业的激励政策, 让他们在基层创业中享受成就感。

3、关怀基层干部, 提高物质待遇

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待遇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地区干部每月的工资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些干部上有老体弱多病, 下有小学习生活费用高。有些年轻干部因待遇低而面临住房压力、婚恋压力以及后续学习与发展事业的压力, 导致他们忧心忡忡, 精力分散, 不利于很好的开展工作。对此, 应该以人为本, 帮助解决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困难。基层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与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困惑。党组织应适时给予关怀与帮助, 从思想上引导他们, 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从物质上帮助他们。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党员干部, 上级党组织要积极予以帮扶, 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4、加强培训与学习, 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基层公务员实行逢进必考的准入机制是目前选材用人比较好的方式, 在进入公务员系统后的培训也必不可少。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期应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群众工作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知识、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等的培训, 让他们尽快学习了解基层工作特征, 尽快适应农村发展的形势, 尽快实行角色转变。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懂得经营组织管理的年轻干部吸纳进入领导后备人才库中。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办法把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务工青年、大学生村官中的作风正、懂政策、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严格按照《组织法》选好选准村委会主任, 真正选出群众的带头人。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2]。

三、结语

“正心诚意, 身心和谐, 知行合一”对于今天党员干部从事社会管理应具备的道德修养的借鉴来说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当党员干部身心失衡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将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干部个人身心和谐, 群众也能受感化而和谐, 人群的和谐, 最终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 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摘要:转型时期, 基层党员干部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带领基层群众走出一条幸福路, 是当前党建工作重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基层党员干部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探讨并予以改进, 对推进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学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求是》, 2005年第6期。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3

【关键词】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24个字归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也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上的一个质的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一、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稳定的生活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没能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出现了诸如:做事讲条件、讲报酬,追求精神和物质享受等等,人类所向往的文明善举和传统美德,所崇尚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有时还被丑化,这极大的伤害了正直、善良人的希冀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价值理念发生变化。我们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个别党的领导干部,虽然也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争权夺利、因循守旧的人多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人少了,要回报、要回扣的人多了,讲宗旨、讲奉献的少了。有的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变化,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了,在位子上收点、拿点、要点没什么大不了,久而久之,社会主义廉洁价值理念发生了偏移,逐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组织观念弱化。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个别党的领导干部,自认为是一名老党员、老同志了,是经过党多年的培养教育和锻炼过的了,对参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无所谓,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凌驾于党组织之上,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以权压人,有的党员干部不能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党的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场,有的党员干部不执行党组织的分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骤然下降。

三是创新意识淡化。有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因循守旧,习惯于惯性思维,往往按照老办法、老套路办事,工作求新、求实、求精不够,有的不能坚持原则,甘当老好人,不想、不愿、不敢得罪人,遇到困难躲着走。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于是产生了一些意志不坚定、游戏人生的消极现象。

四是道德观念退化。我们有部分党员干部认同一些低级趣味、自私自利的价值观,没有养成自尊、自重、自强、自省的人格素养,对一些社会现象孰是孰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辨别和抵御能力弱,该坚持的不坚持,该反对的不反对。前一阶段出现的几个大案,都是拨出萝卜带出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都是我们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观念退化的具体体现,值得我们去深思。

五是综合素质减化。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个别党的领导干部,往往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事物,真正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力和敏感性减弱,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有时对突发、紧急、棘手等重大事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估计不足,出现问题时手足无措,仓促应对,有时无计可施,没有有效的处置方法,结果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

二、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出现的一些问題,我们要敢于面对,认真分析研究,必须找准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取得积极的效果。

一是利益使然。多年来,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有的党员干部只重视发展地方经济,忽视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指标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不关注社会的意识形态。在进入市场经济后,盲目追求GDP,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统筹兼顾,破坏了自然环境。有的党员干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失衡,崇尚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观点,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二是信仰缺失。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党的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严重缺失,不能正确对待职务的变化,始终认为自己能力和功劳大、付出多,但享受的少,心理落差大、不平衡,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把持不住自己的私欲,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有的干脆就躺在功劳簿上,相互攀比,比位子高低、比车子好差、比票子多少,最终导致贪污腐败、违法违纪等问题的发生,这是对共产主义信仰丧失了信心的具体表现。

三是监管不力。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二款中,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中,但由于各级党委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内容不系统、教育时间不落实、教育方式不规范,做些表面文章,加上平时管理不到位,权力监督不到位,跟踪检查不到位,导致个别党员权力过大而无节制,这是组织对部分党员干部的不负责任。

四是片面追求政绩。为官一任,就应该竭尽全力为民谋福祉,这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但我们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克己奉公、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不从工作实际出发,喜欢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好大喜功,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为自己涂脂抹粉,以至于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无形之中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

五是宗旨意识模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守的理想信念。但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忘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忘记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最终走上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归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根据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硬功夫:

一是要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的力度。各级党的组织,要把科学发展观、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奉献观等列入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政治觉悟。通过教育,要使党员干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成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者和身体力行者。

二是要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党员干部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模范作用好的党员干部,组织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事业心强,不断进取奉献的党员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

三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免疫能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列入党委(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清正廉洁反腐防腐的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不搞照顾迁就,不搞下不为例,一定要严肃处理,性质严重的党员干部,要坚决清除出党,以切实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是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对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恪尽职守,毫无怨言,他们默默的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党委政府,要替广大党员干部着想,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党员干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不进则退、奋勇争先的思想理念,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五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各级党组织,应带领所有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党内形成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六是強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各级党组织要告诫党员干部,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完成好党交给的一切工作任务。要告诫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忠诚党的事业,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告诫党员干部,时刻注意自身形象,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淡名利、重事业、勇于奉献,认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要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明白,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逐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相信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

[2]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3]《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作者简介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4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是预防腐败的有力措施。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的完成。当前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高度重视。

一、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中共中央专门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但是仍然有部分党政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职位不高,没有多大的权利,从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没有从思想源头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造成国家和集体蒙受了损失,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上时常出现不廉洁的问题

当前,仍有极少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职务),异化为牟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特殊化、家长化。尤其是在住房、车辆配备和通信工具等职务消费

上出的问题较多。(三)领导干部收受“红包”和有价证券的行为屡禁不止

各地各部门对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的问题都开展了专项治理,成效是明显的。但是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的事仍然存在,他们把权力异化为捞钱的工具,疯狂地攫取金钱,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人事上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对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触及不深,硬性约束不强,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干部人事上的不正之风。“一把手”在干部人事问题上的不讲公正和独断专行,极易诱发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

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对策

要治理和解决当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建立廉政教育和宣传常效机制,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反面教材、电教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从思想源头加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教育,注重预防。要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特别是江泽民反腐倡廉理论和中共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指示。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要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二)要严格党纪法规,强化监督机制

加强党内监督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需要。当前各级党组织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认真执行党章和党内有关法规,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重点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三)要从惩治入手,加大治理力度

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参与赌博或以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要坚决清理纠正,并视情节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行为。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申报登记,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继续对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换届工作中执行纪律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严肃查处严重违反津贴补贴有关规定的案件。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地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驻京办事机构。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评比达标活动;改进会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认真执行会议、公务接待和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修建楼堂馆所,经批准的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坚决纠正以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的不正之风。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5

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两委班子干部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严格要求自己,真抓实干,切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些农村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纪律涣散。部分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或经营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一些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部署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乡镇包村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

2、处事不公。一些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如在承包村集体资产、收取各类款项、发展新党员等方面,标准不一样,条件不一致,不能一碗水端平,引发村民不满情绪,影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方法简单。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干工作、办事情,只讲热情胆大,不讲方法策略。有的作风粗暴,搞“一言堂”,甚至违法施政,激化了班子内部和干群矛盾。

4、为政不廉。个别村干部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开具虚假发票报销不合理开支,侵占集体财物;有的收钱交帐不及时,花钱报账不及时,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有的财务审批手续不严,白条入账多;有的利用出售集体资产收回扣,借机敛财;有的村务公开不真实、不全面,避重就轻。

5、支部、村委工作“两张皮”。在实行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一肩挑之前,有的村委干部觉得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过分强调村民自治,不愿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作,导致两委班子常常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了分歧也难以沟通和平衡。目前仍有个别村还存在这类问题。还有的干部借家族撑腰,极力维护家族利益,激发了宗族派别势力在农村的蔓延和抬头,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思想教育不到位。对农村干部的教育仅仅是阶段性的教育,不能系统地进行党的政策、法规教育;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只顾眼前利益,能干就先使用,出了问题再换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致使党支部在党员中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减弱,支部的战斗力弱化,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综合素质不够高。一些村干部受年龄、学识限制,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较低,尤其是在处理应急问题、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群众集体利益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少数村干部有封建意识,尤其是在处理选举、利

益分配上,经常陷入“家族圈”,有的为了工作方便搞“裙带关系、父子兵”等。

三是财务管理不健全。一些村干部不能带头执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混乱,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甚至有的干部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村财镇管还不够深、不够细,个别村有截留出租、买卖、承包等收入问题。

四是农村政策、制度不完善。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各项惠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一些应由农民尽义务的政策、制度制定却滞后。如建设农村公益性事业,应该由受益者—农民集资一部分搞建设,但是一些农民却拒绝集资,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能自己借钱垫付,造成村干部个人债务较重,严重地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当前农村三年换届的制度有待探讨。根据有关规定,农村两委班子三年一换届,村干部往往是“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搞民选”,缺乏长期工作的观念;个别乡镇违反《村民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成员,造成两委班子不和,引发部分村民及其他村委成员的不满。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加强教育,完善农村干部待遇保障体系,使农村干部不想腐败。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章等党内法规,坚定理想信念,重点开展权力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选树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以及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本着量力而行、逐步纳入的原则,突出任职年限,突出贡献大小,突出激励约束,解决好农村干部正常离职后的养老问题。

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和制度建设,使农村干部不能腐败。进一步深化村财镇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强村务公开,深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统一公开时间,建好公开阵地,完善公开内容,拓宽公开形式,抓好公开检查,增强群众的监督效果。

三是及时查处违纪问题,使广大农村干部不敢腐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并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教育效果,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起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处分一人教育一群的作用。

四是开展下访活动,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建立健全下访工作制度,并经常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和农民当中调查走访,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村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切实促进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五完善农村政策体系。既让农民享受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又要其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总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是一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6

当前,加快发展的形势十分紧迫,要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关键要靠干部以优良的作风去落实。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作风集中整顿”、“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机关干部作风总体上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机关干部作风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思想解放要求的观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势必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风气不浓厚。有的干部学习意识淡薄,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市场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学习出于应付,没有达到效果。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特别是一些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太远。二是培训多、效果差。各种名目的培训繁多,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简单落后,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制度多、落实少。各部门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但是能够坚持的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学,制度只是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四是要求严、兑现松。大多数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级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查指导较少,即使检查也不够认真,没有严格的考核兑现措施。

2、思想消极不进取。一些机关干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心态表现明显,热衷于比待遇、比条件、比享受,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有的畏惧困难,回避矛盾,躲避纠纷,对工作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不负责任;还有的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一是消极言谈。少数机关干部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工作随随便便,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于是“烂话、假话、无聊话”乱说,甚至还不时散布消极腐朽的言论。二是消极处世。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奉行“多栽花少栽刺”,不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波逐流,事不关己,明哲保身,你好我好大家好。三是消极工作。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稳太平日子。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实改非的,整日无所事事。工作低要求,安排了就做,没有安排就拖,不动脑筋思考,没有长远目标。

3、工作漂浮不务实。少数机关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愿深入基层一线,不愿开展调查研究,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衙门作风盛行,服务态度不好,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效率不高,人难找、事难办。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计划、规划,举措、措施,全部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到实际中却百无一用。二是好练虚功,表面文章。安排工作,照着本子念一念;调查研究,隔着玻璃看一看;接待上访,装腔作势劝一劝;接受检查,想方设法骗一骗。三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追求轰动效应,不着边际地宣传鼓动,不切实际地勾画蓝图,不顾群众利益地大搞“政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逢场作戏,浮光掠影”,繁华的背后是极其严重的“透支”。四是疲于应付,敷衍塞责。贯彻就是会议,落实就是文件,沉溺于文山会海、参观考察、庆典活动,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采取回避、推诿、拖拉的态度。

4、纪律散漫不严明。个别机关干部慵懒散漫,上班时间无所事事,擅离职守,甘于平庸,不敢、不愿、不能进行自我反省,不知有无错,不知错在哪,改正错误、吸取教训以促进工作更加谈不上。对工作麻木不仁,冷淡厌烦,要求不高,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少数农村机关干部“走读”现象依然存在,过去是领导干部“走读”,现在连一般干部也“走读”,有效工作时间所剩无几。市、县(市、区)直机关管理松弛,干部工作纪律散漫,上班迟到早退,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有的甚至溜之大吉,玩麻将打扑克,有的干脆成伙结伴下基层吃喝玩乐,败坏了党和干部的形象。

5、奢侈享乐不自律。一些领导干部享乐思想严重,爱面子,喜攀比,“抽烟要抽蓝嘴,喝酒要喝茅台,坐车要坐宝马,下乡要带记者”,常年抽高档烟,喝高档酒,坐高档车,进高档娱乐场所,其消费水平与个人收入相差很大;“上午围着机子转(开会)、中午围着杯子转(喝酒)、下午围着桌子转(打牌)、晚上围着裙子转(跳舞)”,用公款相互宴请,在一起比吃比喝比玩,哪儿有好吃的就吃到哪里,哪儿有好喝的就喝到哪里,哪儿有好玩的就玩到哪里;有些单位虽然效益差,但是“穷寺庙,富方丈”,送起礼来不含糊,逢年过节就去拉关系,套近乎,用公款送人情,走上层路线,为自己将来铺路;一些部门权力过大,掌有实权的大小干部玩权弄权,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二、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人为因素:自身素质不高。一方面是有的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从政道德滑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衙门习气重,只讲享受,不讲奉献,效率观念淡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导致工作拖拖拉拉;另一方面是有的机关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平时疏于学习,懒得钻研,业务知识老化,业务能力退化,导致办事出现差错,或不能准确解答群众咨询,甚至办理同样一件事,出现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况。

2、体制因素:政府职能不变。在决策方面,行政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高,重大问题不坚持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少数人说了算,导致决策失误。在职能转变方面,政府职能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管得过多过细,既可能损害企业的自主权,又可能因此而耽误时间,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干部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服务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审批制度改革没有深化,只停留在削减项目的层面上,未真正触及实质性问题,项目的前臵条件多、审批程序繁、办理时限长,所以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在机构设臵方面,机构改革不到位,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少数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没有摆正自己的位臵,与其它部门缺乏团结协作,导致效能低下。

3、管理因素:教育手段不力。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机关干部的思想也逐渐多元化。仅仅强调教育干部讲奉献,显然已经不太管用。目前,从表面来看,教育方式不少,但是真正使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很难,入心入脑很难,效果不够明显。加上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欠缺,出现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4、方法因素:制度执行不严。不少单位和部门规章制度很多,但是真正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不多。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搞形式主义,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的少;对违纪违规者,做老好人迁就的多,批评追究的少,久而久之,干部也就无所谓,制度形同虚设。加之现有机关干部职务晋升制度不完善,选人用人存在不公正的现象,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员屡见不鲜,没有激励动力,干工作自然缺乏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掌握特性,探索规律,研究方法,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有针对性的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

1、把关键点锁定在解放思想上。思想作风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带有根本性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要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各项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四最”意识,即加快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体制机制创新是最大的动力、“三个有利于”是最大的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最高的要求。广大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能力素质,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

2、把突破点选择在解决问题上。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工作任务的变化,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排查本部门、本单位及本人存在的问题;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要做活做足“送”和“放”的文章,即把政策、技术信息、发展思路送到基层,把政策规定放给群众,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以管为主为放管并举;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到问题多的地方和困难多的企业去排忧解难,真正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干部工作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

3、把落脚点定位在服务基层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高度重视基层,积极深入基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同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注重工作实效;始终以“重行、重做”为工作着力点,从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倡导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起;始终坚持开展调查研究,为基层办实事,把学、改、做有机统一起来,每年为群众办好几件好事,解几个难题,努力把为民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把切入点立足在廉政建设上。“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只有廉洁,才能威严不阿。要解决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要加强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到清政廉洁、拒腐防变,树立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气节;要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要真正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制度化,真正实行阳光行政,以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5、把着力点建立在健全机制上。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稳定、长效的作风建设监督、评价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应负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出了问题不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要视情况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约束制度。通过严格的纪律制度来规范机关干部的行为,把社会、法律、群众、舆论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把对先进典型的培养、总结、推广、奖励和反面典型的惩处、警示制度规范起来,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7

一、现阶段基层国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 国库组织体系的设立与国库职责执行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明确规定国库机构按照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设立, 原则上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 四级国库的机构设置分别为局、处、科、股, 人员应当稳定, 编制单列。国库业务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分级管理。目前国库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后, 县支行或设会计国库股, 或将国库与会计归并在营业室合署办公等, 基本上没有单设国库机构,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库业务管理与领导的垂直性, 不符合国库业务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制约国库业务的开展, 影响国库体系内部管理机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使县支行国库职能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二是在不设人民银行的区县国库工作只能由商业银行代理。事实证明,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经营目标, 容易造成代理国库的机构和制度建设不健全, 人员和岗位设置不落实, 代理支库业务缺乏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以及代理国库对财税部门和国库经收处的监管职能难以落实等弊端。

(二) 岗位设置过多过细, 影响业务开展。

随着国库部门业务系统的推行应用, 国库业务手工操作逐步减少, 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但由于目前国库部门在用的业务系统有10个之多, 系统相互关联但整合程度不高, 需设岗位过多导致人员安排不足, 县支行的国库部门与会计部门合设营业部, 在办理国库业务的同时, 大部分的工作人员还要兼会计、财务等工作, 国库专职人员基本为2~3人, 兼职人员对国库业务处理、系统操作不熟悉, “遇事不明问专职”的现象普遍存在, 大大降低了岗位制约功能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 人员配备与国库业务发展相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库业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 国库业务量大大提高, 与此不相匹配的是, 近几年国库部门人员并没有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月初拨款高峰期、月中缴税高峰期、月末退库高峰期周而复始, 国库人员忙于日常核算业务, 分配在国库调查、统计、分析及监管等方面的资源自然就不多, 势必影响这些工作的质量。

(四) 国库人员素质难以满足国库业务需求。

国库是一项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变化频繁, 既有会计核算, 又有调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国债管理等工作, 这就要求国库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高, 不但要有会计核算技能, 还要懂金融、财政、税务和调查统计分析知识, 熟悉国库监管以及掌握计算机技能等。但从目前国库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 由于历史和各种原因所致, 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以尚志市为例, 国库干部年龄偏大, 40岁以上的人员为4人, 占比80%;知识结构偏低, 本科学历1人, 占比20%;国库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中级职称2人, 占比40%, 国库队伍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现代化国库职能的需求。

(五) 基层国库干部的思想动态值得关注。

目前, 基层国库特别是县支库的一些国库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创新性差, 对前途忧心忡忡, 得过且过, 影响了国库工作的正常开展。从人民银行基层行国库队伍的思想和情绪来看, 国库业务人员普遍存在“畏岗”、“厌岗”、“避岗”情绪, 国库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一是压力大, 产生“畏岗”情绪。有些从事国库业务工作的干部认为, 随着国库核算系统不断升级, 工作要求严、难度大、风险高, 工作难免不出差错。再者, 随着国库职能的转换, 综合管理、风险监管、统计分析都需要收集广泛的信息, 需要较高的统计分析知识的技巧, 有些人员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二是单调观, 滋生“厌岗”情绪。有些国库人员认为长期从事简单的记账、核算、交接、登记, 工作十分机械和单调, 每一笔业务处理又由不得半点疏忽, 长时间的重复而琐碎的工作, 使人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三是患得患失, 萌发“避岗”情绪。有些从事国库工作的人员认为, 人民银行基层行国库工作“责、权、利”不相称, 工作责任大、权力小、难度大, 工作成绩很难显现, 在考评中不容易出彩, 很难吸引领导和同事的眼球, 因而对本岗位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滋生换岗心理, 影响了国库干部队伍的稳定。

二、基层国库组织体建立健全的对策及建议

(一) 改革国库组织体系, 建立独立的国库机构体系。

国库部门相对于人民银行其他部门有着独特的一面, 其担负着会计营业部门和清算中心两个部门的职能, 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等业务,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体系。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一线业务部门, 确立国库机构、人员、经费的相对独立性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是针对现在人民银行以经济大区划分, 国库组织体系的垂直领导权力得不到保证的现状, 建议设立机构单设、人员编制单列、经费单列、业务垂直领导的新型国库组织体系。可参照外汇管理局的机构设置方式, 将国库局相对独立在人民银行之外, 按照地理区域划分总局、省局、市局和县局, 理顺国库体系的垂直领导关系。二是在独立的国库体系设立后, 严格执行经理国库的职责, 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 逐步收回商业银行代理国库的业务, 将地方财政资金统一收归人民银行国库经理, 减少国库资金风险。

(二) 分设基层国库机构, 保持独立性, 明确国库部门的垂直领导关系。

目前县级国库会计合署办公, 不利于开展国库相关工作, 影响国家金库职能的发挥。建议分设县级国库部门, 安排5~6人专职人员从事国库工作, 确保基层国库核算的准确和监督管理职能的顺利进行, 在此基础上做好信息调研工作, 为地方政府提供含高金量的信息报告, 树立国库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 制定合理和科学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进行科学管理的首要环节, 通过定期考核, 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员工的素质情况, 合理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根据每个员工的岗位、兼岗情况和实际工作量, 在年末绩效工资上拉开档次, 实行多劳多得,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切实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促进员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适应岗位需要。

(四) 以人为本, 加强国库文化建设。

加强国库文化建设, 是国库业务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以“团结和谐”为主题, 建设“以人为本”的国库文化。通过人本与科学相融, 建立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统一的制度文化, 促使国库人员和谐相处, 凝心聚力, 共荣国库, 做到身处国库, 心在国库, 情系国库。二是把国库文化建设与国库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以道德教育武装人、以素质教育提高人、以良好风气鼓舞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以反面案件警示人。三是开展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 确保国库干部严格依法办事, 勤政廉洁。四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提高国库干部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国库干部队伍。

摘要:国库在国家执行中发挥着执行、促进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国库基层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国库队伍的发展对国库职能的发挥、国库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基层国库现状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8

关键词:新形势 国有企业 党员建设 问题 应对策略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党员作风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形势之下,国有企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国有企业认识到党员建设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对此,强化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性发展。

1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有效建设。

1.1 党员作风不扎实,作风漂浮现象严重

党员队伍建设是夯实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不足,其最为显著的外在表现就是部分党员作风问题突出,服务意识淡薄,表现出作风漂浮的现象。首先,理论学习缺乏“热情”,理论学习“不走心”,基于应付心态下的学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于是乎,党员干部理论没学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不足。在工作中,一是缺乏工作的责任感;二是缺乏工作的干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工作形态,难以体现党员的优良传统。其次,部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与群众关系处理不好,于是乎,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出“唯上不唯下”的特点,帮助群众办点事,讲究回报和条件,影响党员队伍形象。

1.2 部分党员存在惰性意识,缺乏党员的进取精神

党员是榜样,是一面旗帜,我们的党员要充分发挥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方面,部分党员在工作中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缺乏工作的创新;另一方面,工作缺乏原则性,遇到好事争做好人,遇到困难视而不见。所以,在僵化的思维方式之下,部分党员缺乏工作的进取精神,什么都讲究惯性思维下的方式方法,進而弱化了工作效率。并且,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专往自身利益一边站,永远扮演“好人”的角色。殊不知,这种形态下的党员,给群众一种“不靠谱、缺乏正能量”的感觉。

1.3 基层党员队伍老化,队伍结构不合理

基层党组织是党开展党建,务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当前,国有企业部分基层党组织正面离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党员队伍缺乏源头活水的现象已有一段时间。首先,党员队伍老化,知识水平偏低,不利于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在党的政策理解与执行上,思想与时代不同步,滞后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基层党组织缺乏新鲜血液,青年党员过少,队伍结构合理性问题日益突出。

2 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

2.1 党员教育培训缺乏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僵化

在党员建设中,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化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培训中,基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灌输式的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缺乏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党员培训被定义为:党员在一起,读读文件、念念报纸,一起喝喝茶,探讨毫无意义的工作。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将党员教育培训推入“死胡同”,弱化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而且让党员队伍建设浮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建设内容。

2.2 党员监督机制不完善,党员队伍管理落实不到位

国有企业以经济利益追求为导向,企业内部管理以经济战略发展为核心。当前,在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中,一是缺乏完善的党员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工作松散;二是缺乏规范化的考评机制,导致考核办法难以实施。所以,党建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抓、工作做”,“领导松、工作不动”的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基层党组织,组织“活”不起来、党员“动”不起来,工作慢慢吞吞,“火”不起来。

2.3 理论学习不充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一些党员在理论学习中,总以各种借口为由,学习“偷工减料”。一方面,以没时间为由,放松自己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以年龄大为由,摆脱理论学习。于是,理论学习难以充分落到实处,缺乏理论支撑下的实践工作,势必在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

3 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正处于瓶颈期,如何在“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大计之下,实现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性发展,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需求。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不仅要强化教育培训工作,而且要重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夯实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3.1 落实并强化教育培训,切实做好思想建设工作

教育培训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唱响思想建设的主弦律。对此,首先,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党员教育的方式与质量,让教育培训成为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其次,党员要保持良好的子举行,倡导党员自学,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重要方法。为党员提供相关的学习读物,引导党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学习成果交流或竞赛的方式,激发党员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2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党员的监督管理

当前,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不深入,懒散的党员监督管理现象,让党员队伍建设缺乏活力。对此,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为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强调工作责任机制的建立,规范并引导各方行为;其次,发挥党员的优良传统,开展“民主生活会”,让党员们按照党章以及党内规章制度,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党员队伍及党员个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再次,完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夯实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定位,让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网络,充分依托“生活圈”、“工作圈”,强化对党员的全面监督。

3.3 强化党务工作者的考核力度,提高党员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党务工作者是党员队伍建设的第一参与者,也是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切实做好党务干部的选拔任用。党务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较高的党性观念;而且需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深化党员队伍建设。其次,基层党组党员队伍建设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做好党建的排头兵;二是要做工作的榜样,积极引导其他党员。再次,建立完善的党务工作者的考核制度,强调考核的全面性,切实提高党员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员队伍建设,都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工作的不断创新,优化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本质上夯实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在工作的优化与调整是一个过程,仍需要各方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建霜.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2(16).

[2]李海青.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1(11).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9

大部分乡镇干部是务实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少数乡镇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积极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作风漂浮、方法简单、情绪低落、组织涣散

一、作风漂浮。从调查情况看,少数乡镇干部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不求实,作风上不扎实,行动上不务实,工作上不落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突出表现为:一是进取心差,工作缺乏创造性。对于上级指示不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满足于上传下达。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家安在城里,没有长期干的打算。二是事业心差,工作缺乏主动性。少数乡镇干部存在着“三多三少”问题,即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遇事推诿扯皮的多,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的少;行动滞后的多,超前行动的少。三是责任心差,工作缺乏务实性。有的乡镇干部沉不到基层,遥控指挥;有的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虚报浮夸,欺上瞒下。

二、方法简单。少数乡镇的主要领导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习惯于搞家长制,大小事情个人说了算,开会走过场,不按原则和程序办事,导致“正职忙,副职松,其他成员磨洋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有的乡镇党委习惯于换换人,调调班子,不愿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三、情绪低落。主要表现在少数乡镇干部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维持工作现状的思想浓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认为基层干部工作累,没想头,没奔头,没搞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消极,就像算盘上的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则不动,这种状况在乡镇干部中令人堪忧。

四、组织涣散。从调查的情况看,极个别乡镇班子内部不团结。主要表现为:首先,党政主要领导不团结。党政一把手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比权威高低,争个人意见第一。其次,正职与副职不团结。正职大权独揽,小权不分,家长制作风严重,习惯于搞“一言堂”,副职搞独立王国,分管工作不容正职过问。再次,副职之间不团结,副职与副职之间分工如分家,工作不配合,不服气,不支持,甚至互相拆台,诋毁他人,企图通过告状或舆论把人搞臭,利用组织调整机会把人整走。

原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其一、主观因素。一是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意识混乱。当前实行的市场经济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给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国外的生活方式乘虚而入,导致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滑坡;它的求利性,使少数乡镇干部诱发拜金主义观、发生思想的严重错位;它的竞争性,诱发少数乡镇干部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它的自主性,导致少数乡镇干部组织纪律涣散。二是少数乡镇干部自身素质差。主要表现在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三是少数乡镇干部逃避监督。党内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走过场;上级监督难以到位,少数乡镇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二、客观因素。一是乡镇体制不顺,乡镇干部责大权小。二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干部的生活水平与县直同级干部相比有一定差距,心理不平衡,三是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直各部门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最后要乡镇落实。四是环境条件差。部分乡镇办公条件差,信息不畅,文化生活贫乏,少数干部不安心乡镇工作。

对策:关心爱抚学习教育强化班子倾斜政策

一、关心爱抚。第一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苦与难。这是理解的基础,在当今主客观情况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镇干部,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压力、阻力和困难是很大的,生活也是十分清苦的。对于他们这种在农村工作的艰难程度和辛苦程度,各级领导一定要了解,要知道,要同情。对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以后所做出的工作成绩一定要倍加关注,倍加赞赏,倍加鼓励。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既要严格要求,但同时也要能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第二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功与过。广大的乡镇干部在艰苦的农村“第一线”工作,贡献不小,但同时限于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社会条件,具体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作为上面的干部如何正确地评价乡镇干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多地谅解他们,就很值得重视,值得研究。

二、学习教育。一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素质,下力气抓好思想教育。当前要突出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发[2008]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及2008年1月14、15日胡锦涛、贺国强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二是着眼于提高乡镇

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主要是要依靠农广校、农职中、党校,学习实用技术,使乡镇干部能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致富。三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的业务素质,下力气抓好工作方法的改进,领导艺术的提高,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采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班子。一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到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智力、经验、性格等诸要素的差异,注重年龄互补、智能互补、气质互补,实现班子成员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备。二是充分发挥好一把手的作用。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班子一把手民主作风的好坏。一把手作为班子中的“班长”,要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使一班人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三是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原则。对那些社会公认、群众拥护、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对那些只做“太平官”,不做创业者,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乡镇干部该降免职的要坚决予以降免职,从根本上扭转乡镇干部的漂浮作风。

四、倾斜政策。一要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到位。二要进一步放权于乡镇,要真正归还乡镇一级政权实体应具有的权力,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使乡镇拥有对本辖区的人事管理权、财政支配权、规划决策权、计划协调权、指挥监督权,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灵活运转的管理体制,三要明确地建立一种城乡干部交流的制度。对县直机关中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年轻人,每年应安排一批到乡镇去工作;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每年应择其政绩突出者,或个人、家庭确有某些实际困难者,调一些到县城的单位;要坚决贯彻执行怀办发[2007]7号《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县(市、区)科级领导干部的选拔要重视乡镇工作的经历。”提拔县直机关干部必须有到乡镇任实职2—3年的经历或有3—5年乡镇工作的基本工龄,否则不予提拔。

上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题目下一篇:调研报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