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2024-09-11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共7篇)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1

人类的天性总是需要时间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但总有一天,人们会期望自己当初会更快地发现危机。――阿尔•戈尔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我们在高中的地理课上已经学过,对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感到陌生,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我们都觉得这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关心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保人士的责任,我们人人都有责任,或者说,我们每人都应该成为环保人士,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环境之中。

片中阿尔戈尔的演说很精彩,他的行为也值得尊敬,他用切实的数据证明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人类将面临的灾难,当生硬的数据演化成图片和现实模拟的时候,我们将发现自己正在不动声色的参与到谋杀地球的行为之中,他把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摆在了眼前,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若干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和问题是人类的通病,缺乏长远的考虑,明明知道环境破坏带来的问题多么严重,却假装看不到。但这是逃避不了的,即使你能够逃避,你的子孙也需要面对。

保护环境不是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践行的活动,每天的成效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把环保的理念贯彻到每天的生活中,那么若干年后成绩自然会显现。我们只需要把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并且以身作则,那么改变一定会发生。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2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变了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由原来单一的教科书趋近多样化。比如顺序选修7第一模块的话题是“Basketball”, 学习内容为篮球, 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了解优秀运动员的风采, 认识篮球运动的规则, 探索篮球运动的安全性, 讨论篮球运动在国内外的普及程度, 体会不同国家的篮球文化。如果是传统教学, 首先教师本身未必知道足够的篮球信息, 其次, 即使对篮球非常了解, 可是要生硬灌输给学生这些理论的话,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现在, 面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途径学习, 然后把自己的知识整合, 下载一些有关篮球的图像和图片, 包括一些介绍篮球或直播球赛的专题片, 这就会激发所有学生对篮球的热爱, 对英语课堂的喜欢, 也会乐意回答以下有关篮球队基本问题。

How many players do you see in the film?

How many players does each team have?

How many referees do you see in the film?

What is a guard?What does a guard ususally do in a match?

(二) 改变了学习方式

单一的学习方式已经告别了现代英语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交互性。比如在讲授“Body Language”时的几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就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我利用大屏幕打出明星图片, 进行明星竞猜, 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为身势语言的理解奠定了基础。通过各种身势语的图片, 学生对此有初步认识, 顺理成章得出概念。其次, 我让全体学生直观完成大屏幕上的动作,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使用身势语言, 出现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高潮。最后, 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些游戏, 如幸运搭档你演我猜, 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身势语言的理解。

(三) 改变了学习空间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学习, 通过对网络的访问,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Thanksgiving”校本课的时候, 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 第一小组去互联网查询资料, 第二小组去图书馆查询资料, 第三小组利用报纸杂志获得信息。信息渠道不同, 但学习目的相同。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学习空间的拓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达到了教学效果

1. 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想学习。

语言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创造情景是十分必要的。顺序选修6第四个模块是有关音乐的知识。话题是音乐专访, 文化角介绍美国的一项音乐奖励“The Gramy Awards”, 我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直观地呈现格莱美音乐奖的特点, 使学生边看边听, 形成立体感知, 成为感知的主体, 并顺利进行分析综合活动,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吸引学生特别想学习。

2. 运用多媒体, 使学生会学习。

众所周知,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 环境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在我国是作为外语教授的, 因此我们并不具备英语学习的环境, 只能依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景来促使学生想读、会读、善读。例如在学习“Cloning”一课时, 话题是克隆, 我利用多媒体具有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 播放克隆的过程, 以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命运, 使学生多种器官同时受刺激, 引起心理上的共鸣。然后设计教学活动“假如给你一个机会, 你最想克隆谁?”这就利用了学生的听觉敏捷, 生性活泼, 爱表现, 当他们所喜欢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上时, 学生们仔细、认真地倾听, 情绪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 个个跃跃欲试。他们都能陈述自己的观点, 分别想克隆自己最为想克隆的人, 包括可以分身的自己, 等等。

3. 运用多媒体, 使学生善学习。

随着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普及,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必要的语言环境。例如, 多媒体展示所学对话、小品、课本剧情景, 让学生观看思考有关情景的问题, 然后在示范的基础上分小组改编、自编、自演对话、课本剧。这样各组学生编的对话不受教师思维的影响, 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 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精神, 促使学生善于表达, 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比如在进行顺序选修8第四模块内容“Cloning”的传授时, 我从李阳会说7国英语入手,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在模仿的过程中, 他们懂得抓住各国英语的特点来模仿, 效果非常突出。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 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一) 将信息技术工具整合成方法的一种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结合具体学科课程, 从网上搜集大量相关素材, 与计算机教师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 创建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网络课件或多媒体课件。网上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的, 必须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网络资源。

(二) 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用于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所体现的知识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等现代教育观念都是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须树立的。在英语课堂上, 我时常利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乏味的内容呈现在课堂上,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

比如在讲“Deep South”一课时, 我用大屏幕打出南极洲的相关信息, 本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制作的精美课件吸引了所有的学生, 神秘的南极探险令学生心驰神往, 如临其境, 保护地球的念头会油然而生,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克服困难的探险精神, 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既丰富了表象, 又加深了印象, 鲜活的画面、生动的声音,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较之于抽象的语言, 枯燥的说教, 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应用实践的训练。

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前提是必须懂得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除了搜索引擎工具, 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处理工具、作图工具、网页制作与开发工具、信息集成工具、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比如在讲“Crouching Tige, Hidden Dragon”一课时, 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奥斯卡的颁奖典礼, 但是格式却无法插入到PPT课件中间, 一个学生把录像的格式转换成了适合的方式帮助我完成了课件的制作工作。

可以将课堂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经常利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 并且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学生在竞争中体味着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 其中当然也学会去承受失败。

(四)

教师具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使用交流协作平台进行学习, 对学生的交流协作学习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五)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积极探索总结先进教学模式。

当信息科技作为教学的资源工具, 对教师而言, 可以上网搜集课程相关教材或教案, 直接下载使用或加以编辑整理, 供上课之用;对学生而言, 教师可以选定主题,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馔写报告, 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将作业、报告以计算机邮件、文件档案或演示文稿。如在学习“No Drugs”一课时, 我从网上查到一些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 以及一些烟斗烟枪的烟文化, 弥补教师在非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学生在娱乐之余受到一次思想教育。网络的广博使我们收益非浅。

当信息科技用于辅助教学,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呈现事前准备的演示文稿或资料, 以多媒体展示动态教学效果, 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室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 到相关网站参观或访谈专家。如果有练习题库或相关软件,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题库和学习软件来进行个别或集体的练习与评价, 达到个体学习的目的。

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决非一劳永逸, 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过程总是随着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得到丰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善于总结, 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适宜现代信息环境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选修课堂教学, 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改变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空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想学习、会学习和善于学习。此外, 我们还要关注信息环境下教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环境保护  选修模块  现状

高中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和栋梁,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优势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课程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来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1],不仅在3个必修模块中始终贯穿“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且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选修模块的设置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切实把握辽宁省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实施状况,并剖析其中的问题以改进现状,开展了此项研究。

一、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与样本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在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的范围内(教师样本来源于全省)展开的,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为了较为全面、便捷地了解实际情况,学生目标群体选取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教师目标群体为各级高中的地理教师。共发放学生问卷350份,教师问卷80份,经过认真鉴别和整理,剔除无效样本,确定学生有效样本数为326份,教师有效样本数为7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1%和97.5%。

2.研究工具

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均由两大部分构成:个人基本资料、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实施状况,分别为21和25个题目。问题形式以选择题(单选、多选)为主,并辅以开放式问题。调查问卷内容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资料。其中,学生问卷包括被测对象的性别、所在学校的级别、所属学区;教师问卷包括被测对象的性别、教龄、任教年级、所在学校的级别。

第二部分是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实施状况。为了使调查的内容尽可能全面,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其中,学生问卷涉及:课程设置、课程需求、学习意愿、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影响因素等;教师问卷涉及:课程设置、课程需求、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与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

3.研究程序

本研究中使用的教师和学生问卷均进行了相应的预测试,根据预测试的相关反馈进行修改,最终确定正式用稿。调查问卷回收之后,经过认真鉴别,确定有效调查问卷,然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再将获得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除了基本的频率统计之外,为了解不同背景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是否存在差异,还进行了差异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开设应试性明显

调查显示:关于影响《环境保护》选修模块开设状况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教师(85.3%)和学生(87.1%)认为“与高考的相关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学校会根据高考方案只开设高考选修模块,不作为高考内容的就不开。另外,包括《环境保护》选修模块在内的选修模块只对文科生做出学习的要求,高考必考模块是文科生必学的模块,而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此模块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由于高考和学校的原因,只能就此作罢。可见,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开设还具有很强的应试性和强制性,而且对象比较局限,仅面对文科生,无疑使绝大多数“理科生”失去了接受系统环境教育的机会。

相比之下,学生对《环境保护》选修模块却有强烈的需求。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2%)学生表达出愿意学习该模块,并认为学习该模块对提升他们的环境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选修的意愿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发挥,违背了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初衷。

2.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目标定位有失偏颇

调查显示:多数高中地理教师认为《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教学主要达成的目标是“环境情意”和“环境知识”目标,而对环境行为目标和环境技能目标的重视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目标定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环境素养的人,而环境行为是环境素养最直观的体现,因此仅停留在或偏重于知识层面的环境教育是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必须及时改进。

3.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教学方法单一

环境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环境知识层面,还必须关照到环境情意和环境行为层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体现这一特点。调查显示:“课堂讲授法”仍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在《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学中采用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或辩论法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户外教学法、价值澄清法的采用率却不高,而这些教学方法却是实施环境教育效果较好的方法。相比之下,学生更青睐于户外教学法,部分教师也认识到户外教学法的优势所在,但受到经费、人员、时间、安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户外教学法的选用不理想。可见,学生青睐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师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4.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学评价偏重结果性评价

检验教学效果离不开评价这一环节。调查显示:考试类(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等)的结果性评价方法是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乐于选用的方法,主要是实施起来方便;过程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活动类作业法、档案袋法等)采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户外教学法采用率低,直接影响到评价方法的选择;二是过程性评价方法实施起来较费时费力,而且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环境教育的评价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观念的形成、技能的掌握、行为的改变。因此,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学评价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式评价,应是一种形成性、过程性评价。

5.高中地理教师胜任《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能力欠佳

教师本身的环境素养以及实施环境教育的能力是制约环境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虽然多数(88.5%)高中地理教师认为自己能胜任《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学,但学生对他们的环境教育施教能力不甚满意,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着力在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考核方法方面做出改进。调查也显示出:绝大多数(94.3%)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应接受环境教育的培训,来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否则教学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可见,高中地理教师在有效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方面均有一定的欠缺。

6.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材选用过于呆板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照。调查显示:辽宁省地区统一使用的是人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多数地理教师(68.6%)和学生(83.4%)认为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认为人教版的教材不太能满足教学需要。另外,人教版的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教材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不断完善,比如“教学案例的选择”“活动设计的实用性”“内容的覆盖面”等,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共有四个版本,如多个版本教材搭配使用,必能优势互补,克服某些问题。

三、改进建议

1.优化与规范《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设置

优化与规范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设置,将有助于高中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环境教育,进而提升综合环境素养。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设置应放大选课的自由度,不应是学校硬性规定或是完全服务于高考的需要,限定某类学生为必选,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另一部分学生的选课权利[2]。因此,应将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设置为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模块,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需要进行自由选择,这样更为科学、恰当。

2.确保《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目标定位科学、准确

目标定位科学、准确,才能确保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选用恰当,进而保证实施效果。一般来说,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环境素养,环境素养涉及环境认识、环境情意、环境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而环境行为是环境素养最直观的体现。环境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也是价值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因此,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在目标的定位上不能只强调认知方面环境素养的培养,也要考虑情意方面、行为方面环境素养的培养,力争做到兼顾、不偏废,应将培养出具备环境行动力的学生作为最终的目标。

3.注重“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取向”教学方法的运用

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体现这一特点。课堂讲授法固然必不可少,但为了达成环境教育的情意、行为、能力等目标,应在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适当注重“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取向”教学方法的运用[3]。“行为取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地理户外教学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直接从环境中得到真实的、实际的体验,以便发展学生保护与改善环境的意愿,进而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4]。“价值观取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与价值分析法。当然,适用于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学方法不限于上述几种,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仅凭一种教学方法就能达成预期的目标,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配合。

4.突出过程性评价方法的使用

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必将催生出“优质教学”。当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评价仍是结果性评价占主导地位,而考试等结果性评价方法对于环境教育评价来说不是最好的。因为结果性评价方法主要检测知识和事实,很难用于检测态度、能力和行为,而态度、能力和行为又是环境教育更为重要的目标。所以,要通过评价来有效促成高中生环境素养的提升,必须对现有的评价方式方法做出相应调整,结果性评价必须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突出过程性评价方法。在众多的评价方法中,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活动类作业法、档案袋法等是评价学生环境教育成效较好的评价方法,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5.加强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共有四个版本,在教学案例的选用、活动设计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方面各有优长。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在以一个版本教材为主的情况下,适当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材选用更应如此。另外,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编写具有本土特点的校本教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师的环境素养和环境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环境教育综合素养的培训,使其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此开展模块教学,才能确保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教学质量,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环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传兵,赵守拙.当前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3] 韩梅.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韩梅(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4

关键词:广州、水污染、治理、措施

正文

一、广州市水污染现状 2010年广州市的耗水量达到32亿吨。据广州市环科所的专家研究目前广州市自来水产量居全国第二人均耗水量为全国第一人均综合用水量每天约500升人均生活用水量每天约300升比北方城市高出50以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人口含流动人口的增加广州市自来水的需要量呈逐年剧增之势。珠江从古至今养育了多少广州人创造了广州特有的岭南文化她给广州人带来的是生命的源泉带走的却是广州废弃物。保护珠江爱护珠江治理珠江成为广州环境治理的重头戏。但是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却不容乐观随着生活废水和第三产业废水排放量的逐年上升有机污染仍在继续加剧使广州的水厂水质受到严重威胁。而广州市的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成为珠江广州河段的主要有机污染源而且随着广州本身及其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水质还将会受到新的、更大的威胁。尤为严重的是在广州市周围所产生的大量工业及生活废水通过多条河流经广州入海也将加重广州的水污染及供水的困难。而广州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率极低废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水源将如何解决就成为广州市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水体污染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是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使原来的取水点不符合取水要求此时要么增加水处理设施增大药耗和运行费用要么将取水点向上游迁移增加工程投入和输水费用。其二直接影啊工农业生产污染的水体造成工业产品不合格农业减产。污染成分停留在工业产品内或被农作物所吸收再通过工业品“米袋子”、“菜蓝子”波及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三水污染造成城市惶恐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毫无疑问珠江水被加重污染将会阻碍广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广州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整治珠江水污染。由于受各种污水、污泥、污油的排入和填海造地等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珠江的渔场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危险。珠江每年为珠江口海区带进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加上气候条件优越这里形成了盐度适宜、水质肥沃、饵料生物量高、渔业资源丰富的珠江口渔场和优良的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功能区。但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泥、船舶污油的大量侵入和房地产开发填海造地等使珠江口海区赤潮不断发生渔业生产损失十分严重。

二、治理措施

1、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最少化走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道路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又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满足当代人的现实需要又足以支持后代人的潜在需要。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也要充分考虑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支持能力采取积极可行的环境政策配合和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也就是说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清洁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也是实现环境一经济协调发展的最根本的措施。

2、有步骤地调整工业布局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比如产业政策要把节约资源、能源的无废少废技术和清洁生产作为广州市未来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这意味着广州市需向节水型经济的战略方向转移。位于市区或水厂取水点附近的污染型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迁移到工业区便于废水集中处理或者通过改变产品结构降低废水的排放量。广州市内对一些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环境效益差的产业、行业、企业坚持实施“关、停、并、转”的措施对资源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亦有利的产业、行业、企业坚决给予支持和扶植鼓励其发展对资源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较好或出口创汇但生产过程中排出一定的兰废污染物的产业、行业、企业则给予相应的环境治理投资扶植其发展。

3、控制面源污染城市排污有序化 广州市所辖范围数千平方公里面积每日排出巧150一180万t的生活污水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没有纳入城市下水道而是分布在四面八方无序地通过各种渠道流向珠江每逢大雨来临情况尤为严重形成了无法控制、无法集中治理的面源污染。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城市下水道建设不完善历史上欠帐太多。西方发达城市人均占有下水道长度超过20m而广州只有2一3m相距甚远。这也是考核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面源污染来源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①城市雨水污染负荷②农田、草原和林地径流中的肥料和农药③人的尿和禽、畜的粪便的流失④降雨和空气中颗料物干沉降带来的污染物⑤其它交通运输、矿山、卫生填埋场的渗漏液。由非点源带入的BOD、氮、磷是点源的5一6倍氮占受纳水体的80磷占50不亚于点源污染。因此珠江水N氏一N普遍超标与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有关为此建议:①推广科学施肥方法调整施肥成分的比例增大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减少氮肥用量②提倡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人和禽畜粪尿产生沼气和制作有机肥料。

4、大胆创新改造河涌为多功能污水处理设施 广州市内有14条大的河涌通向珠江每日输送数万吨的各种污水。河涌不仅仅是向珠江输送污水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广州市市容市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为现在的河涌水污染严重河涌恶臭扰民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成为广州人的一块心病。我们对改造河涌的初步构想是:在理顺河道的同时于河涌内分段建设氧化沟好氧处理设施上游段建设生化处理系统作为污水进入城市综合污水处理设施的初期处理下游段以利用生长期长除磷脱氮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的栽培实现根系植物处理系统在河涌附近修造土地渗滤设施进一步处理经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实现地表水达4一5类水质的标准。将仅作为输送污水功能使用的河涌改造为多功能的污水处理设施加上河涌两侧的绿化造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征地和污水处理设施费用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美化城市的观赏胜地一举两得。关于这方面建议组织有关专家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掌握河涌水流规律或称水力学特性先行试点研究再行示范工程在稳妥、可靠、科学的前提下推广。

5、完善环境立法提高排污收费标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领导应该站在维护国家法律的高度上把环境责任纳入生产的全部过程视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同等重要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和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制度配套收费所征收的排污费要略高于由排污单位自己治理污染所需费用从而实现节约用水大家治理的目标。广州市应当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于本市使用的有关法律条文使保护珠江的工作有法可依。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5

摘要: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被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现状不容乐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困境。即劳动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权益保护途径的有限性。除了大 学生应提高鉴别能力、增强对诉讼途径的重视外。从立法层面上对劳动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把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才是最终的治本之策。关键词:兼职 大学生劳动权益

权益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应该享受到的不容侵犯的权利”。而权利是指“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我们认为,“权益是权利与利益的有机结合体.是权 利与权利的行使而带来的利益之和 ”因此,兼职大学生权益就是指法律、法规赋予兼职大学生的各种权利和对权利的行使而带来的利益的集合体。而劳动权益是兼职大学生享有的却被忽视的重要权益。

一、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问题的凸显

1.随着大学生兼职越来越普遍,可以说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有调查结果显示,68.4%的大学生表示“做过兼职工作”。但是大学生兼职过程中遭受侵权的事例也不胜枚举,例如非法中介诈骗、低于最低基本工资、拖欠工资等,2007年3月28日媒体曝光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用工方面涉嫌违反中国相关规定,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由此看出,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兼职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基本权益及法律依据。对大学生的社会属性的分析。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开。首先,大学生是普通的受教育对象。从这点来看,兼职大学生拥有作为普通受教育者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其次,兼职大学生又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年龄基本上在l8岁以上,(以六岁为人学年龄计算)。而这意味着他们是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因此,在讨论兼职大学生拥有的权利时。除了《教育法》里面列举的各项外.还应包括劳动权。《宪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除了《宪法》和《民法》对大学生劳动权进行赋权外。国家其他有关法律为大学生参加劳动(在这里指劳动法上意义的劳动,下同)也提供了法定依据。《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

学活动。

2.兼职大学生劳动关系发生的领域。那么大学生在那些领域已经发生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呢?我认为有如下三方面。第一,学校内部的勤工助学。主要是指学校为同学提供的各种兼有义务性和有偿性的岗位,如食堂服务员,机房管理员等。第二,校外兼职,是更普遍的勤工助学形式。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 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暑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有的大学生在暑假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网上商店,或者是在自己学校附近建立起了自己的摊点,为自己打工。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然而,由于大学生并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导致劳动权益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侵权现象非常严重。因此,重视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是学界应该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都是通过中介公司找到兼职工作的,但是有很多人都被中介公司占了空子,我的同学中就有这样的侵权现象发生,他们向中介公司交了所谓的“信息费”,然后说回学校等消息,之后就一直没有了消息。后来有调查发现,很多公司确实需要兼职人员,但他们只是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而中

介公司并没有跟该公司取得联系。现在很多黑中介利用大学生渴望兼职的心理来谋取私利。

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的困境

1.劳动关系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作为劳动关系一方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据调查,目前从事社会兼职(包括平时和假期兼职)的同学。主要是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同学。为了尽力挣取部分学费、生活费,他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能挣多少钱上。而对工作内容、时间等条款缺少足够的重视。当然,由于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即使他们对这些条件不满意或有意见。由于生活的压力,也只能让步。况且,一般都是用人单位事先把协议书准备好了。大学生只有“签字权”,他们对协议本身的内容很少有发言权。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劳动合同书或者劳动协议书,只是口头上的雇佣。从某方面说,这种劳动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为以后劳动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拖欠、克扣兼职大学生工资是日前劳动纠纷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兼职大学生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是临时工。他们既不属于正规的员工,也不属于小时工。因此这种身份也决定了其利益更容易遭受损害。同时,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现行劳动法并未将大学生纳入到调整和保护的范围内。因此大学生不能和相关的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这也为用人单位利用这种法律缺位侵害大学生的利益提供了便利。

3.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途径和效果的有限性。目前的权益救济途径包括:第一,相关劳动部门。但由于其更多的职能被局限在保护劳动法调整范围内的正式职工上。所以缺少更多精力来对大学生的权益加以保护。第二,工商部门自身的法定职能并不涉及到对大学生劳动纠纷的解决,更多的时候是用人单位在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的办理、经营内容违法的时候才会予以介人。而且这种介人的后果也只是局限在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纠正上,与最终大学生的权益得到维护没有多大的相关性。第三、公安机关所承担的角色也只是间接的,只有具体到用人单位涉嫌欺诈。武力威胁大学生等情况下才会介入。同理,即使有这些情况的存在。大学生的权益很多情况下也得不到维护。第四、媒体及社会舆论。媒体主要是承担“暴光”的角色。其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警示。以提防更多的人遭受同样的侵害。如果该问题不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即涉及面大,影响恶劣,舆论和外界的压力是很难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的。

三、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对策和思路

1.立法上,应对劳动法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把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这种立法层面的对策是真正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劳动法的完善和修改,逐步变更人们的错误观念。社会对大学生的劳动权益才会更加重视。把大学生纳人劳动法的调整范围。首先,确认兼职大学生属于劳动者。其次,赋予兼职大学生签定劳动合同的权利,并在法律上明确这种关系属于劳动关系。再次,对违反劳动合同的双方的法律责任具体化。并规定双方的救济途径和程序。把兼职大学生纳人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减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侵权的可能性。一旦兼职大学生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相应地大学生就有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合同具有潜在的法律效力。因此会给用人单位一种威慑力,从而有利于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第二,可为大学生提供合法有效的救济途径。一旦用人单位发生拖欠、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大学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这种情况发生后,劳动仲裁委员会以兼职大学生不属于劳动法的凋整范围而加以拒绝。第三,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的重视。更好的解决大学生被侵权等问题。

2.大学生应加强诉讼途径的重视。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兼职大学生的权益是目前制度框架内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发生在兼职大学生身上的侵权事件,很少有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案例。对这个问题,除了大学生观念上的原因外,还有就是诉讼费用的高昂。我认为这可以通过如下的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法院可酌情考虑作为原告一方的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全部或部分免除诉讼费用。第二,学校应该鼓励并切实帮助权益边受侵害的同学通过法律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支付这部分同学的诉讼费用或其他相关费用。由于诉讼途径是大学生在穷尽其它办法后才会选择的途径。因此,学校不必担心会因过多的同学动用这笔资金而导致费用的急增。当然,为了使这笔资金能真正落实到需要帮助的大学生身上.完善资金划拨的审批也非

常必要。或者,学校还可以设立专业的律师团队,帮助在校兼职大学生解决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

3.兼职大学生应提高对用人单位合法性及协议书内容真实性的鉴别能力,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应该自主的学习相关法律。目前很多侵权事件的发生,与大学生自身有关。第一,缺少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一些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甚至所悬挂的相关执照是伪造的。而很多同学由于缺乏这方面的鉴别能力。往往无法事先识别,而为以后不必要的纠纷埋下了祸根。第二,对劳动协议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目前情况下,即使不能签定劳动合同,在签定劳动协议书时也应该多加留心。比如是否存在根本无法做到的“霸王条款”。特别是最为核心的工资给付时间,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欺骗行为都应作出事前的鉴别。第三 在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的票据、发票、照片、录音等各种证据材料。即使以后发生纠纷,也才能为劳动部门和法院提供确凿的证据。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提高鉴别能力。事先确认用人单位是否合法(可以去当地工商局查询)。协议书是否存在漏洞,从而尽量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另外,学校事先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让兼职大学生提前了解问题和可能的救济途径;强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都不失为一种好的补充措施。

参考文献:〔1〕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龙源期刊网2012年5月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6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第一中学 张红静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是当今教育的现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各校关注的焦点。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设选修课的要求, 英语影视欣赏被列为普通高中英语选修系列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进行英语新课程改革,云南省亦与2009年秋季学期迈出了第一步,英语选修课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开发和设置一些优质校本选修课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中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准备工作,并于2011-2012上学期在临沧市耿马县一中开设了“英文电影欣赏”选修课,这既符合高中英语课改方向,又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以“高中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为选题,探究了高中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力求为今后更科学、有效可行的开好高中英语选修课助微薄之力。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英语新课程标准;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课程设计

一、背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己经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好多学校都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我校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英文电影欣赏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在我校拉开了序幕,满足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方面的需要。也是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研究的设计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中对影视欣赏课的探究,研究在高中阶段的影视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及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为普通高中开设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实践做一些探索,为这一选修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等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行动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过程文献法—阅读有关文献,获得理论支持;访谈法—在进行英语选修英语影视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对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最直接的资料。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检测本课程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影视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的认识。

三、开发和实施过程

1、准备工作

在课程开发前向学生发放问卷,对开设英文电影欣赏选修课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经实践证明该研究有很强的可行性。因为原版电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简单易行、收效很大的教学形式。原版电影真实呈现了地道的英语,给我们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创造真实语言环境,同时原版电影也真实呈现了异族文化,能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2011-2012上学期开学前两周做好开课的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出本课程计划以及评价体系。本行动研究过程共计15周,以欣赏英文原版电影为主,辅助训练学生其他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参考终极评价。

2、实施案例(以第三周教案为例)

Teaching contents: ① introduce EMAOC to students;

② clari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③ enjoy a short period of English film as an example.Teaching goals: ① to let students know clearly about EMAOC

②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 movies Teaching procedures: 1.Introduction 教师简单介绍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2.Enjoy a short English film 播放该节课要欣赏的影片。3.Discussion after seeing the film 观看影片后结合所看,教师设计一定的问题和话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本环节形式多种多样,会根据影片类型设计讨论,表演,歌唱等等活动。

4、Teacher log 课堂主要有“观前”“观看”和“观后”三部分组成,而后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日志,做到反思每一堂课,以找出不足,并在下一堂课对其进行改进。

四、结语

1、普通高中开设英语影视选修课的成效

作为开发选修课的尝试,我校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开设了英语影视选修课,它以原版的英语电影和电视作为教学材料,其目的是通过选修课的开设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影视选修课的开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转变了学生对英语的认识

英语影视选修课的开设使得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前,学生对待英语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课本上。认为英语不过是单词、句型、语法加上大量的练习题,而且是他们必须学习的、考试必考的一个科目。

(2)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对英语的兴趣

不打开视野就无法大量接触英语,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学生学习英语在跳出语言知识本身时,就会接触到一个海阔天空、精彩纷呈的真实世界。进入这个世界、并能融入其中就能真正学好英语。(3)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习的知识。例如: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宗教礼仪、餐桌文化、节日庆典等等。(4)提高了听力和口语的水平

浸泡在英语电影中,听到的全是英语,学生慢慢就会习惯用英语去思维,他们的听力就会越来越好。在模仿演员的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纠正了发音,并学会了地道的口语。(5)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电影不仅有着曲折的故事情节,它还表达特定的主题,包含了许多的智慧和哲理,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其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6)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英语影视选修课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理论上有据可循,在操作中也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电影的理解能力较差。由于词汇量小,听力水平较低,学生对英语电影的理解很多程度上依赖字幕。

3、对英文电影欣赏选修课开发和实施的建议

研发一门新课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学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硬件设施方面创造条件。教师需要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掌控,安排以及语言组织等各方面都要谋求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首先电影欣赏课不是一种休闲娱乐课程,对待本课程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的,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4、研究不足之处

环境保护选修观后感 篇7

1教育信息化概述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推行新型教育计划,开始走多元化人才培养,凸显高校办学思想与特色,增强文化素质教育,实现自然、人文等学科互融,提升基础知识、理论、技能比重,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等现代化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全面推行“教育信息化工程”,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

所谓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的统一计划、组织下,借助于诸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软、硬件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教育信息化,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信息化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及评价的全过程中,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但我国教育信息化仍亟待推进,因此,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推动力。

2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困境分析

纵观当前高校计算机选修课开设情况,选修课已经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据调查,高校计算机各类课程占据所有选修课约11%~32%,由此可见,计算机选修课在高校公共选修课中十分受欢迎。但是,就高校授课质量回馈而言,大学生对于计算机选修课的满意程度并不十分理想,无论是缺课率,还是缺考率都在选修课中占据较高的水平,在高校网络开展的公开课人气排名中,计算机课程也鲜有前列者。由此可见,高校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计算机选修课发展也陷入了困境,主要是由于如下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2.1教学内容不完善

据调查,对于计算机知识而言,大学生最希望获取如下两大部分:一是最前沿的技术与发展动向,此部分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对其未来发展给予帮助;二是实用性应用与操作知识,包括flash设计、Photoshop的使用、网络知识等。但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课程内容仍依赖于书本,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无过多帮助。

2.2教学方式单一化

虽然多数高校计算机选修课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高校教职工、教务处等对于选修课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也难以提供诸如网络设施、机房等的支持,但这样的环境对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培养、技术演示等都不可或缺,因而导致多媒体成为屏幕教科书,计算机课程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示课。

2.3考核方式落后

当前,计算机选修课考核仍多采用笔试为主、论文为辅的模式,很多都未将实际操作纳入考核标准中,这导致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计算机课程成为理论课程,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无法使其施展自己的真实水平,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优化计算机选修课教育的途径

3.1依托教育信息化技术,完善课程教学方案

如今,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普及,资源建设、整合依然有待加强。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高校计算机选修课程教师要求必须全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二级考试,确保其掌握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如教师教案应当打破传统的PPT模式,可利用软件,如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Flash,Dreamweaver等进行教案制作,通过信息技术改善传统、单调、乏味的PPT,充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教学质量。

3.2利用多媒体设施,规范机房教学模式

高校应加快引入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增设机房等计算机选修课程教学所需设施,通过实践操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实用计算机技能。例如,计算机选修课授课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机房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凌波教学系统”等进行授课。教学时通过“凌波教学系统”的屏幕进行广播教学,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思考和学习,还可依据教师下发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并提交作业,有困惑时还可与老师进行沟通。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上机时间,学校实践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上机环境,方便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实践,为学生的兴趣发展与计算机能力拓展提供支持。

3.3依托校园网,构建互动式学习网站

借助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等,构建计算机选修课互动学习网站,为教师、学生等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全面覆盖了课程建设、学习、社区学习、课程管理等多项功能,教师可利用其进行课程循环建设,进行活动式学习活动的组织,学生可利用该平台登录课程网站,开展互动学习,进行学习话题讨论、也可查找资料及学习记录,进入社区进行心得分享和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了答疑互动板块,教师可通过该平台答疑,每周对答疑时间进行公布等,学生可互相答疑,也可在线与教师沟通,与其他学生讨论。

3.4依托考试软件,实现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

计算机这门学科是一项实践应用、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因此,考核时必须将实践操作作为指标,对于传统单一化笔试而言,无法真正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以衡量,因此,学校可以加快引进计算机考试系统,促进理论、实践考试的一体化、规范化,弥补传统考核系统的缺陷。通过全过程机考,分别从客观题、操作题两大方面着手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题目可从题库中进行抽取,考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进行评分,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笔试评分过程,将教师从中解放出来,也保障了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

4结语

一言以概之,计算机选修课已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升自我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广泛重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促进计算机选修课教学优化与发展,能够在不占用过多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计算机选修课质量,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锻炼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靳娟,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京邮电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94-396.

上一篇:影视剧本征集启事下一篇:私人土地转让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