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档案

2024-10-16

环境保护档案(共11篇)

环境保护档案 篇1

环境保护档案, 是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具体反映, 是环境保护主要职能活动的信息积累, 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研的重要媒介,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 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 有效而科学地管好、用好环境保护档案, 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 以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的服务功能。

一、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 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目前, 由于受职权、资金、场地、人员、管理制度薄弱等的影响, 导致各单位环境保护档案工作的发展极不平衡, 进而使得人们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环境保护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在实践中, 一些有财力作保障的单位可以投入几万甚至十几万改善和加强档案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而有些单位连最基本的档案保管条件都无法保证。这就造成各单位环境保护档案工作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均衡发展。

2. 环境保护档案缺乏规范管理。

因没有统一要求和严格的规范管理, 致使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系统分散, 加工处理效率较低, 收集系统不健全。有些工作人员忽视了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 造成环境保护文件材料不齐全、不完整。

3. 环境保护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环境保护档案现代化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 其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方法原始, 档案人员终日忙于抄抄写写, 劳动强度大, 业务负担重,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 环境保护档案开发利用不够。

环境保护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低, 深层次开发少, 不能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环境保护事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不够, 还没有真正实现环境保护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虽撰写了一些编研资料, 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简单的汇编, 提供系统的、数据全面、分析准确的专题编研材料还为数不多, 给查找和利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5. 环境保护档案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在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中, 尤其在基层环境保护部门, 存在着“三多一少”的现象, 即非档案专业毕业的多、兼职的多、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的多, 系统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而且, 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此外, 老档案员相继离岗后, 新任人员还较缺乏管理方法和经验。

二、加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 保证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要提高认识, 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使各单位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得到全面的发展。单位主要领导要有足够的认识, 把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程, 加大投入, 为加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创造条件, 保证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 实现环保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科学、完整、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更好地为环境保护事业服务。环境保护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是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因此, 要实现环境保护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首先就必须加速标准规范的制定, 并积极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颁发的《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为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按有关规定要求, 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有效地推动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加快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 传统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环境保护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馆藏向以数字信息资源为主转变。只有改变以往的档案保存、利用、检索方式,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 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才能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我们要将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技术和手段用于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早日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4. 深化环境保护档案的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在符合档案安全、合理的利用原则的情况下, 积极熟悉所藏档案的情况, 主动了解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对利用档案的需要, 认真做好提供利用工作。环境保护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环境保护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同时, 还要开展好环境保护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编写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和专题文件汇集等, 更深层次地开发环境保护档案信息。

5. 强化环境保护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 是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直接执行者, 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此外, 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做到这一点,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紧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技能。为此, 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档案专业人员的培训, 对专项业务培训要坚持严格考试制度, 真正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尤其要重视复合型环境保护档案人才的培养, 使其既懂微机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知识, 以适应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档案 篇2

《办法》实施后,各项工程的污染情况将事无巨细的被记录在案,环保工作做得不位就别想动工,更没法鉴定验收,看那些污染企业还敢不敢用我们的蓝天换取利益了。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档案的形成、管理和保护工作,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档案,是指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单位具有利用价值、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主要包括文书档案、音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基建档案及电子档案等。

第三条 环境保护档案工作是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职责,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在业务上接受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环境保护部门档案工作职责

第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建立档案管理机构,配备政治可靠、责任心强、具备档案管理及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正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环境保护部门办公厅(室)档案管理机构归口负责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

第六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工作考核检查内容,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档案工作与本部门整体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第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核定档案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对档案工作经费的审计和绩效考核,确保科学使用、专款专用。

第八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确定文件材料的具体接收范围,包括本部门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以及与本部门有关的撤销或者合并部门的全部档案。

第九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同步实施,推进文档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数字化、利用网络化、管理智能化。

第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为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整理间应当分开。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档案安全管理条件,提供符合设计规范的专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潮、防水、防尘、防光、防鼠、防虫等安全设施,以及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防磁柜等工作设备。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交流、使用列入干部培养和选拔任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为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创造条件。档案管理人员的职务晋升或者职称评定、业务能力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享有专业人员的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档案安全保密和有效利用。

第三章 档案管理机构、文件(项目)承办单位职责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和工作方针、政策。经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研究制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依据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部门档案的统一管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负责编制本部门档案管理经费年度预算,将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保护、开发利用,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信息化建设,以及档案宣传培训等项目经费列入预算。

(四)负责本部门档案信息化工作,参与本部门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部门档案数字化加工、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以及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

(五)负责对本部门重点工作、重大会议和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等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成果验收、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和重要设备仪器开箱的文件材料验收工作。

(六)负责制定本部门文件(项目)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指导本部门的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安全保管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七)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汇总统计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本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直属单位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的数据,并报送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汇总统计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基本情况数据,并报送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八)负责开展环境保护部门档案工作业务交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

(九)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布置的相关工作,并协调环境保护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档案管理机构之间的档案工作。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的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在本部门档案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文件(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负责督促指导文件(项目)承办人分类整理文件材料,做到齐全完整、分类清楚、排列有序,并按照规定向本部门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三)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承办单位负责制定专项档案管理规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报环境保护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同意后,由项目承办单位组织实施。

第四章 文件材料的归档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应当全面、系统地反映综合管理和政策法规、科学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境监察执法等业务活动。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在部署污染源普查、环境质量调查等专项工作时,应当明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在检查专项工作进度时,应当检查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情况;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生态保护项目文件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不得进行项目鉴定、验收和申报奖项。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文件材料归档工作一般应于次年3月底前完成。文件(项目)承办单位根据下列情形,按要求将应归档文件及电子文件同步移交本部门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归档,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一)文书材料应当在文件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

(二)重大会议和活动等文件材料,应当在会议和活动结束后一个月内归档;

(三)科研项目、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应当在成果鉴定和项目验收后两个月内归档,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建设项目可以按完成阶段分期归档;

(四)一般仪器设备随机文件材料,应当在开箱验收或者安装调试后七日内归档,重要仪器设备开箱验收应当由档案管理人员现场监督随机文件材料归档。

第五章 档案的管理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不同门类、各种形式和载体档案的管理,确保环境保护档案真实、齐全、完整。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分类、著录、标引,依照《中国档案分类法 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环境保护档案著录细则》《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相应的电子文件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同步归档。

文书材料的整理归档,依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的有关规定执行。

照片资料的整理归档,依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的有关规定执行。

录音、录像资料的整理归档,依照录音、录像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科技文件的整理归档,依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的有关规定执行。

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人事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依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1991〕13号)、《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组通字〔1991〕11号)、《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中组发〔〕1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依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18894-)、《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 17678.1-)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重要电子文件应当与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态,调试库房温度、湿度,及时对破损或者变质的档案进行修复。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鉴定应当定期进行。

环境保护部门成立环境保护档案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工作,鉴定小组由环境保护部门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办公厅(室)负责人,以及档案管理机构、保密部门和文件(项目)承办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对保管期限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当提请本部门环境保护档案鉴定小组鉴定。鉴定工作结束后,环境保护档案鉴定小组应当形成鉴定报告,提出鉴定意见。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销毁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并履行销毁批准手续。未经鉴定、未履行批准销毁手续的档案,严禁销毁。

对经过环境保护档案鉴定小组鉴定确认无保存价值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当进行登记造册,报本部门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批准后销毁。档案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环境保护档案的销毁由档案管理机构组织实施。销毁档案时,档案管理机构与保密部门应当分别指派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监督,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确认。档案销毁后,应当及时调整档案柜(架),并在目录及检索工具中注明。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部门撤销或者变动时,应当妥善保管环境保护档案,向相关接收部门或者同级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文件(项目)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或者工作岗位变动时,应当及时对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办理移交手续,不得带走或者毁弃。

第六章 档案的利用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开发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并根据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要,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和深度开发,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服务。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档案的利用工作,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明确相应的利用范围和审批程序,确保档案合理利用。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档案一般以数字副本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带出档案室。

利用环境保护档案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所利用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不得对档案原件进行折叠、剪贴、抽取、拆散,严禁在档案原件上勾画、涂抹、填注、加字、改字,或者以其他方式损毁档案。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扬、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环境保护档案的收集、整理或者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环境保护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将个人所有的具有重要或者珍贵价值的环境保护档案捐赠给国家的;

(四)执行档案法律法规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条 在环境保护档案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联合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浅谈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 篇3

【关键词】档案保护;归档;日常利用

一、严控接收进库的归档档案质量

1.事前控制

要提高档案室接收进库的归档档案质量,档案人员须进行事前控制,提前介入,从源头抓起。其一,要加强文件形成部门的档案保护意识,建议其用纸质优良的无酸纸为书写载体,并选择无污损、字迹材料为耐久性的原件作为归档文件;其二,对需入库的档案质量要进行监督和检查,避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档案进入库房;其三,要建立健全归档制度,对于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要保持其完整性,尽量避免后序的插卷补卷,以减轻档案的机械磨损。

2.消毒杀虫

在档案入库前进行消毒、除尘、杀虫,是预防虫害、霉菌污染的档案进入库房的有效防范措施。消毒杀虫可以采用消毒柜消毒或是物理冷冻方法,档案在消毒杀虫后方能入库上架,以便杜绝虫害和霉菌对载体的侵袭。这样,在保护了档案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档案管理成本。当然,档案室的日常清洁工作也尤为重要,可以杜绝霉菌和虫害的产生。

3.技术处理

档案制成材料的性质是决定档案寿命的内因,决定了档案制成材料在保存、使用过程中抵抗理化损害作用和保持原有理化性能的能力。由于档案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因此,有些是不符合归档要求的,需进行技术处理。例如,对于用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性的字迹材料形成的档案,要进行复印后连同复印件一同归档;对于热敏传真纸的传真文件,需以复印件归档;对字迹不清的文件要抄正注明;对已经破损的文件要进行裱糊。至于订书钉、曲别针等易锈物应去除后方可归档。

二、做好档案库房的安全保护

1.配备保管措施

档案寿命的长短与档案收藏环境及保护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尽管由于环境和人为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总是朝着逐渐损毁的方向发展。但完备的保护设施特别是档案库房,却能在延长档案保管寿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保护档案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档案库房要尽可能独立设置,对于条件确实不允许的,可用隔断墙隔开来处理。档案库房要保证门窗坚固、密闭性能好,以防止高温、高湿对库房的侵入,有条件的可配备空调机、去湿机等硬件设备。对于磁性介质的档案,要远离磁场,单独放置,有条件的单位应独立设库,购置防磁柜。

2.控制库房温、湿度

在影响档案寿命的众多因素中,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别适合霉菌和虫害的生长繁殖,因此,控制库房温、湿度是防虫防霉的有效措施。国家规定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只要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人为造成一个不适合霉菌和虫害生长的环境,就可以起到保护档案的效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来控制库房的温、湿度,而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可以采用密闭和通风的办法来调节库内的温、湿度。浙江是个高温季节温度高,年降雨量大,而且有潮湿的梅雨季节的地区,因此,密闭显得尤为重要。库房密闭的重点是门窗,窗户最好設为双层,如果门窗过大,缝隙过多,可以在边沿嵌以绒布条、毛毡条,铁门、铁窗可以嵌橡皮条,为防止人员进出库房时潮湿空气的侵入,可以在门口增设门帘。对于一些很珍贵的档案,可以在温湿度适合的条件下,装入密闭柜中,并用胶布严密地将缝隙封起来。通风则要以当时当地的风力、风向作为参考,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3.防光、防有害生物

光线会使档案发生氧化,因此,库房应少窗,且要用质地厚密的窗帘遮挡,以防止强光射入。紫外线对档案的破坏力很大,库房和阅览室的人工照明应接近天然光色温,灯具应有防紫外线措施。对于不具备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须按规定放置防霉防虫药,并定期更换。每年对库内档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被霉菌和虫害侵袭的,要及时作灭菌杀虫处理,以免对其它档案造成影响。

三、注意档案的日常利用

对于档案室,档案利用是一项常规工作。但一些利用者往往缺乏档案保护意识和基本常识,使档案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降低人为因素对档案的损毁,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保障对档案的安全保护:一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利用者利用前进行明示,对造成损毁的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利用现代化设备,向利用者提供机检、缩微或复制件利用;三是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提高档案的查找效率;四是加强编研工作,编辑大事记、专题性文件汇编、基础数字汇集等编研材料,以备查用。

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艰巨的任务,档案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并因地制宜,采取一切可以使用并行之有效的办法,使档案得到妥善的保护。

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初探 篇4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因其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特点,造成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更大。因此,在因意外发生事故时,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可能直接影响到环境事故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正因为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责任重大,所以,加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更应该得到重视,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笔者认为,对化工企业而言,环境保护档案既应该包括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机构在环境管理、监测、科研、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应该包括企业上马的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概况、项目组成、专业图纸,还应该包括该设施所采用工艺技术特点、设备、材料特点,施工要求和采用的技术规范,主要施工工序,关键施工部位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同类工程的经验教训和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措施等。

1 化工企业环境档案管理现状

1.1 环境保护档案意识不强。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的功用和价值的认知,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态度和看法。受经济、文化和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化工企业的环境档案意识较淡薄,许多企业职工不知道什么样的资料应该纳入环境保护档案范围,环境保护档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依法治档的法治观念急需提高,单纯地认为档案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

1.2 环境保护档案经济基础薄弱。

环境保护档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作为支持。化工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实现有效运转。特别是一些老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均较为困难,有限的资金大部分被用于生产经营、设备改造。而现在,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的载体不再以传统的纸质为主,出现了电子文件、多媒体光盘等多种形式的载体;环境监测中的空气、水、污染源也相继采用在线监测,所获大量的原始数据直接从通讯线路上传递。因此,随之而产生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问题,难以得到较强的资金保证。

2 环境保护档案发展不均衡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上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2.1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产生与收集的脱节。

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环境保护档案因为没有统一的要求和严格的规范管理标准,有些企业的生产技术研发人员忽视了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是生产技术研发的一部分,造成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上的脱节和遗漏。同时,由于分工原因,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对此也一无所知,使环境保护档案出现了管理真空。

2.2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要求。

当前,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档案,多游离于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范围之外,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因此,在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兼职的多、未参加过专业培训的多和非专业毕业的多的实际状况,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而且,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逐步推广运用,更使其出现了“老人掌握情况不会用新技术,新人掌握新技术不掌握情况”的现象,使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出现断层。

3 加强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做好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要求,进行企业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确保企业环境保护档案能够纳入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同时,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档案工作机制,重点建立依法管档的机制,规范工作运行机制、专业人员培训机制、业务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开发、应用、收集的资源共享机制,为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3.1 提高认识,加强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生产工艺、设备的领导和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档案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律意识。二是要明确指导思想,根据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贴近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为加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三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环境保护档案作为掌握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了解企业环境保护难点、把握企业长远发展方向的主要信息渠道。四是企业党政领导和企业的环境保护部门,要把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生产工作计划,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检查。

3.2 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制度建设是规范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健全制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意识。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坚持依法治档,把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大力宣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制定细则,做好协调工作。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研发、设备、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等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因此,必须要建立管理细则,使每一环节均有章可循。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到可能产生环境保护档案的各单位,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为收集整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 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环境保护档案管理。

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与生产、设备、研发、环境保护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依法加强对环境保护档案建档工作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要主动深入生产、设备、研发、环境保护等部门,共同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档案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工和水平。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3.4 加强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体制等原因,当前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难点是“懂行的不管,管的不懂行”,这给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必须要强化培训工作。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加强专业培训。对专兼职管理人员,不但要强化档案专业培训,还要强化环境保护知识、先进技术方面的培训,努力培养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三是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进室档案质量。要提高鉴定技能,保证把符合进室的档案收集全,不符合进室的档案筛选出去。

摘要:分析了化工企业环境档案管理现状,探讨了加强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档案保护工作若干问题思考 篇5

档案保护工作主要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阻止外界因素对档案资料的破坏和影响,进而更好地实现对档案资料的保存与利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各级档案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保护条件相对从前有了较大改善。但笔者认为,除了高科技的硬件保护手段外,同时,也要重视对档案保护工作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研究,认真维护档案保护工作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实现档案保护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根据当前档案保护工作现实状况,本文从档案保护工作的法规、标准以及科研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1我国档案保护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1.1档案保护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对完善的档案保护法规是保证档案保护工作质量的制度保障,我国档案保护方面的法规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仍表现出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保护专门性法规数量少。法规的完善程度从侧面能够反映出档案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以及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当前档案保护法规建设方面看,具有专业性质的法规数量偏少,尤其是涉及专业技术的法规如磁性档案保护技术法规等都有待完善。

二是档案保护工作法规缺乏精准性,如有关规定中指出,保管档案的库房温度应该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45%~60%,虽然,在温度湿度控制方面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范围,但是,相差都在10个单位或者以上。

三是档案保护工作部分法规有较大的执行阻力。在档案保护工作的法规中,执行阻力较大的主要是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要求档案管理部门承担一定的档案工作义务,与禁止性规范相比,义务性规范没有作出相对明确的要求,无论从理解还是执行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档案法》中,指出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配套措施。而这些规范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并涉及较多的利益主体、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所以,具有较大的执行难度。

1.2档案保护法规问题的解决策略。要解决我国档案保护法规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专门、有针对性的档案保护法规。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认识到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档案法》为基础依据,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完善专门性质的档案保护法规。如,适应档案保护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及时地对相关法规作出完善,从而保障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规范性。

二是提高档案保护法规内容的精确性。档案保护法规内容的精确性虽然提高了对档案保护工作以及档案保护人员的要求,但也能够切实地提高档案保护工作的质量,所以,档案保护工作法规内容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基本理念,不断缩小档案保存的温度与湿度差,从而确保为档案保护提供最为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是增强档案保护法规的强制性。义务性法规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所以,个别单位即使在明确义务的基础上也可能不会很好地落实。所以,将档案保护工作中的义务性规范改为强制性规范,能够提高相关部门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推动档案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2我国档案保护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2.1档案保护标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我国对于档案保护工作相关的标准不断地进行完善,并对档案保护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客观问题。

一是档案保护相关标准仍旧有待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我国的档案保护标准在一些领域仍旧存在空白。我国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始于1982年,经过3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在一些技术领域,如档案管理库房内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仍旧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档案保护标准老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实施条例》中指出,对标准要及时地进行复审,而这个期限一般不能够超过5年,而实际中,档案保护标准的有效期严重超龄。虽然我国档案保护标准以科学和实践为依据进行制定,但往往是一经制定基本没有变化。标准的制定多集中于传统的档案保护领域,使得现实中档案保护技术的更新发展不能在标准的制定中得到体现,档案保护标准阻碍了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

2.2档案保护标准问题的解决策略。首先,档案保护的标准应当重视完善工作。在已经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对一些缺乏完善性的标准进行不断的补充,杜绝因为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档案管理不规范、影响档案寿命的情况。同时,在档案保护标准的完善中,要重视与先进的档案保护科技水平以及新型载体的发展相适应,如光盘、胶片等载体的保护技术标准。

其次,要重视档案保护标准的及时更新。档案保护标准不仅要适应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同时,要通过及时的更新来适应对档案保护工作的要求,从而利于档案资料的有效保存与长久保存。

最后,要重视对档案保护标准的纠错工作。档案保护标准是进行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档案保护标准中的错误会对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产生误导,所以,在档案保护标准的制定中,不仅要以严谨的态度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要对制定的标准进行审查,重视标准的纠错工作。

3我国档案保护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策略

3.1档案保护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档案保护科研工作是促进档案保护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重视与实践档案保护科研工作对档案保护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档案保护科研工作表现出较大潜力的特点,科研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仍旧有些客观问题影响着档案保护科研工作的开展。

一是档案保护科研工作人员的技术缺陷。档案保护不仅涉及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根据档案性质的不同,还会涉及许多不同的社会领域与自然学科。档案保护科研人员除具备相对扎实的档案基础业务素质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当触及较为深入的其他学科时,科研人员会存在因基础知识不牢固而导致研究课题设计缺乏合理性的情况。

二是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困难。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够实现科研的价值,当前,存在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明确,更多的是看重科研项目的功利性,而对所研究的成果能否被转化应用并不关心。其次,是科研与实际的档案保护目的相脱节,例如,缺乏对研发产品使用成本的考虑,或者,缺乏对使用效果的验证,从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的档案保护工作中。

3.2档案保护科研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首先,应重视从事科研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与结构优化。档案保护科研部门要重视对科研人员的选拔,加大高层次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增强科研队伍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注重对科研人员的后期培养,通过组合不同学科专业科研人员一起搞研究,在实践与交流中整体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可以通过与科研项目相关专业的部门进行交流,开展跨领域科研合作,从而保证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其次,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方向的转化。科研成果重在推广应用,研究项目要从源头抓起,在科研项目立项时,便要强调科研人员端正科研态度。只有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档案保护实际工作中方可结项,从而杜绝垃圾科研成果的泛滥。同时,要加强对科研成果后期应用效果的验证,通过小范围的试用以及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不断对科研成果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保证科研成果转化为档案保护工作实际应用的有效性。

环境保护档案 篇6

1 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档案的静态性, 即只有在查阅时才会让人觉得档案的重要性, 平时绝大多数时间, 档案会让人觉得可有可无。因此, 在我国的各级政府机关中普遍存在着轻视档案的观念。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普遍认识还停留在档案就是保管资料, 档案不能创造利润, 档案只要放在那里就不用管了, 甚至没有必要由专人去管理它们。这种轻视档案管理的落后、传统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2 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另一个弊病是交接过程中的交接手续不够严密,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好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都没有专门的人才。因此在人员变动、调离本单位时, 档案的交接手续极不严密。

1.3 管理力量薄弱, 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的绝大多数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不是经过专业培训或档案管理专业毕业, 因而这些工作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质、档案的归档要求、档案的查阅要求、档案的装订等业务方面没有专业的素养, 档案的管理意识极为淡漠。同时还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 更导致这些人员对档案工作的忽略。这就更加重了档案管理的问题, 该归档的不归档、已归档的存在真实准确性问题、某些存档资料并不能真实反映该档案本人的现实情况、甚至档案资料不完整, 极个别还存在着档案内容遗失等问题。

1.4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

(1) 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与更新。 (2) 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 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水平和工作时间的限制, 档案管理人员从不主动地学习并且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1.5 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 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 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 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 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

1.6 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在档案管理手段上, 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 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 占地面积大, 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2 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 所以, 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 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2.1 严格按程序交接。

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

2.2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 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 增加档案库房, 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 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工作主动性, 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

2.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 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 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 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 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 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

2.4 建章立制, 有章可循, 规范操作。

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做到制度上墙, 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 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 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 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 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 要查明原因, 登记说明, 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 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 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 真正起到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

2.5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 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 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 充分认识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 创新工作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业务素质。在鉴别过程中, 能明辨是非, 坚决把那些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 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2.6 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 使其认识到, 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 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 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2.7 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 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 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尽快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 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3 结论

现代社会正在跨入“信息时代”, 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归档、保管与利用, 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为了适应电子档案工作需要和档案事业发展,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着眼点要高, 立足点要实, 要符合本单位的客观实际, 顺应其规律, 加强科学管理, 确保电子档案能够安全可靠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 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且具有历史性保存价值的文件。档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从浩如烟海的档案库中检索、调阅到他们所需的档案。

环境保护档案 篇7

一、基层档案室的工作特点

1. 保管的档案少。

由于职能相对专一, 机构也不是很庞大, 与综合性档案馆比, 基层档案室所形成的档案数量相对比较少。

2. 保管的内容全。

尽管形成的数量有限, 但基层档案室的内容和体系与大型综合档案馆档案全宗一样, 有报告、请示、初稿、定稿、正式文件;批文、批示、实施计划、执行结果;照片资料、声像资料、验收结论等文书资料。

3. 保管的档案形成的时间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要求, 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和资料, 以及与此有关的声像档案、照片档案, 到一定的时间应该按要求向上级隶属单位或职能部门移交。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多种因素, 基层档案室的档案未能按时移交, 这就使很多档案滞留在档案室。例如, 本档案室未能按档案标准整理档案, 接受单位拒绝接受;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因为不知道究竟如何整理而搁浅的也不在少数;上级接受单位由于库房面积或财力人力有限不能接受等。

4. 专职人员少, 兼职人员多。

基层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多兼职机要、文书、收发工作, 甚至计划生育工作、妇女工作、工会工作、杂务工作、领导交办的与档案工作无关的事务。这使得基层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整日忙于其它事务, 很难静下心来对档案业务和专题潜心研究。

5. 基层档案室专兼职人员不稳定, 流动性大。

多数基层档案室专兼职人员, 参加工作没多久, 就有的升迁担任其它岗位领导, 有的转换其它工作岗位。实际隐情是, 本岗位属“清水衙门”, 很不实惠。有人甚至认为“得志不作档, 作档不得志”, 而国家档案局“以待遇留人, 以情感留人”的方针政策, 尚未落到实处。

二、应对措施

1. 熟悉国家档案局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档案馆对档

案工作的要求, 特别是一些大的方针政策内容, 提高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例如,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项目管理》;《重点档案保护工作标准》;《重点档案保护工作技术》;《新型档案保护技术在基层档案室的应用》等文件和标准。

2. 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有设备有技术能力的单位搞好协作。

基层档案室保存的重点档案, 部分由于年久老化, 字迹退化、纸张强度降低、纸张PH值呈酸的问题日渐严重。由于基层档案室设备和能力不及, 兼职人员的时间紧张, 与有能力的单位合作, 达成共识, 可以提高档案的保存工作。例如, 《中国档案报》2008年11月3日报道, “广东省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得到这个信息以后, 笔者所在单位在第一时间主动与他们联系, 并与他们的专家技术人员一起, 针对笔者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前, 该工作已纳入笔者所在单位的管理机制, 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落实。

3. 在与合作单位完成项目的同时, 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中, “对档案保护技术有兴趣”应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4. 注重在职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重在德的培养。目的是培养不记个人得失、具有事业心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和技术保护工作。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就现在的科技水平, 对档案实施技术保护是不难的, 而重要的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 很多有文化有理想的高素质人员进入档案领域, 将为我们今后做好档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 以科学的管理做好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工作。

环境保护档案 篇8

关键词:档案室,档案保护

档案保护是指尽力阻止或减轻各种因素对档案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的损坏。档案保护工作就是依据档案工作法规、档案保护工作标准、档案保护教育和档案保护科研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档案的损毁, 延长档案的寿命, 维护档案的物资安全和政治安全。

一、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档案馆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 而档案室是档案工作最基层的组织机构和保管单位, 保存着大量的各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根据《档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档案室虽然不是档案的最终归宿地, 但档案在移交进档案馆之前要在本单位档案室保存10或20年, 因此, 基层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做得好坏, 不仅关系到本档案室的档案寿命, 影响着本单位对档案的利用, 而且也影响着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寿命和整体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由此做好基层档案室档案保护工作, 对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延长档案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档案保护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面贯彻温总理对档案保护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单位按国际标准等要求积极努力地开展档案保护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库房和设备不符合要求。

档案库房和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客观物质条件,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保护工作的成效。国家档案局和建设部颁布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 对档案库房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详尽的要求。但是, 基层档案室的库房达到规范要求的却极少, 多数是利用普通办公室改造的, 有的把低矮潮湿的平房或底楼用做档案库房, 湿度过大, 致使档案易发霉生虫;有的档案库房的门窗未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隔热等措施, 采用普通木制单层玻璃门窗;有的窗户过大, 导致库房内的温湿度随外界温湿度而变化, 使库房内难以达到适宜温湿度。

(二) 制度不够完善。

档案保护在档案室各项制度中都应有所体现, 但在执行中存在一些疏漏, 制度执行不严, 工作不细致。

(三) 保护技术知识缺乏。

理论和实践脱离, 技术知识更新滞后。基层档案室管理人员中, 部分人未参加过《档案保护技术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不能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 档案载体呈现多样化, 胶片、光碟、磁性化等材料为载体的档案迅速增加, 它们的保管和使用与纸质档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档案管理人员如不及时补充知识, 档案保护工作就无从谈起。

(四) 缺乏档案保护意识。

档案保护工作是为提供利用服务的, 而部分档案人员片面地认为基层档案室的工作只是收集、整理、利用就行了, 忽视了档案保护, 出现重保管轻保护的现象。如:有的单位忽视对破损档案的修补或不用专用浆糊;忽视坚持观察、记录、控制调节温湿度, 保持档案库房内适宜的温湿度;有的环境卫生差, 尘灰多, 库房不清洁等都可看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保护意识的淡漠。

存在问题的原因:极少数档案管理人员热情主动不够, 责任心不强, 对做好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片面地认为档案保护工作是档案馆的事, 基层档案室只是把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好, 及时查找提供利用就好;部分单位的领导对档案保护工作重视支持不够, 工作中必需的资金、设备、库房解决得不好, 使档案管理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档案工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即上岗工作, 缺乏档案保护工作专业知识, 即使参加过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学习, 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档案保护技术学》中的基础知识, 难以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基层档案室中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配备, 有的身兼数职, 任务过重, 无精力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三、如何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一) 建立完善档案保护制度。

加强日常档案的保护和管理,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档案保护的各项制度。我国自《档案法》颁布以来, 陆续颁布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档案微缩品保管规范》等档案保护行业标准, 为档案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严格把关入室的档案质量, 形成从进档案室到使用一套完善的体系, 做好档案入库前的事前控制、消毒杀虫、技术处理等保护工作, 防止有虫害、受污染档案入室。

(二) 提高档案保护技术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

研究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对不耐久的字迹材料形成的档案, 进行复印一同归档;对热敏感传真纸的传真文件, 以复印件归档;对已破损的文件进行裱糊;对于光盘等特殊载体档案进行可读性检查再归档等技术方法, 有计划地对破损档案进行修复。对特别重要的或特殊载体的档案制作高标准仿真复制件;利用率高的档案应另制复印件, 利用中使用复制件, 妥善保存原件, 以实现对文献的原生性保护。

(三) 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增强档案库房基础建设, 加强档案保管工作。

提高管档人员素质, 根据档案藏量定额配备管理人员;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配备保管设施, 控制库房温湿度, 不断改善档案保护条件;对重要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 加强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 使用符合要求的档案装具和杀虫药剂, 防虫、防尘、防光、防潮、防高温、防有害生物等, 加强库房温湿度控制与调节;对不同载体档案, 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确保档案得以科学、安全保管。

(四) 增强档案保护工作的认识。

充分认识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付诸行动, 通过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法规、规范等的宣传教育, 行政执法, 检查等手段,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档案保护工作的认识, 把档案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法定职责来履行;切实处理好档案的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 采取多种手段, 从根本上改善档案保护条件。

(五) 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对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防护技术、管理业务的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掌握档案保护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水平和政治素质。

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 要通过多种综合措施, 促进单位领导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促进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刻苦钻研业务, 履职尽责, 并因地制宜, 采取一切可使用行之有效的措施, 科学地使档案得到妥善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①尧欣, 对现有档案保护工作缺失的思考, 中国档案, 2006.5

②赵淑梅, 论档案保护与管理关系, 档案学通讯, 2009.2

③王燕, 对当前档案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档案管理2010.6

档案室搬迁过程档案保护之我见 篇9

关键词:档案搬迁,保护,整理

本单位新档案室建成后, 大量的档案要从旧档案室搬至新档案室, 由于搬运的档案是本单位自成立以来所有室藏的档案, 包括财务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 还有一些老照片、影像资料。这些珍贵的档案是本单位几代人辛勤工作的结晶, 是企业的各项职能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综合反映企业的基本面貌和全部活动, 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从保护档案的角度出发, 对搬运档案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保证档案的安全, 又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既要考虑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 还要考虑档案不散落、不破损等现象的发生。在搬运过程中, 如何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能够顺利地完成搬运任务,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要做好搬运前制定周密的搬运计划, 搬运中的档案保护, 搬运后档案整理抢救等等各项工作。结合本单位这次档案搬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及采取的措施, 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制定周密的搬运计划, 做好搬运前准备

一是在档案搬运前要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 如:搬运的具体时间, 详细的路线;搬运人员的确定, 车辆的确定;搬运的数量及搬运的次数。

二是对搬运人员讲解搬迁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档案的安全与保护、搬运人员的自身安全, 防止发生磕碰、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 不能隐瞒。

二、搬运过程中的档案保护

在搬迁过程中档案人员的职责是: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清点、包装、运输等诸环节工作, 保证档案安全, 杜绝档案资料遗失, 全程监督指导档案搬迁过程。

档案在搬迁时要注意的事项是:1.包装时用胶带封档案柜, 胶带要粘牢, 档案柜要封实, 防止在搬运过程中档案柜不慎被打开, 碰伤人员。2.为了便于今后查找, 档案柜上的编号一定要粘牢。3.搬迁中对封箱的档案柜, 不得与其它办公用品混放, 不得与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险物品放在一起, 坚决落实防火、防腐蚀措施。4.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保密规定, 严防泄密, 所以保卫人员与档案人员要随车全程押送。5.在搬迁过程中, 涉及的人员比较多, 有时会非常混乱, 门都是敞开的, 搬迁人员在楼道走来走去, 因此需要采取防盗措施, 以确保小偷等闲杂人员乘虚而入。

三、搬迁后的档案保护与抢救

档案搬到新库房后, 档案及档案库房的管理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档案的整理、鉴定、保护、抢救、消毒、防虫成为工作的重点, 需要档案人员去解决。

一是根据规定对所有档案进行重新鉴定。对于那些不规范的档案, 要进行重新整理, 发现破损及时补救;而对于那些不能重新整理的档案, 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如复印原件备查, 输入电脑保存进行拷贝, 最大限度地保存原始档案信息。

二是为了防止虫害的发生, 对搬迁后的档案, 一定要进行消毒。地板、墙面和屋顶等处有孔洞和缝隙时要封死, 档案库房内使用驱虫剂对防止害虫的破坏起到一定作用, 本单位采取的措施是放置樟脑丸。在使用樟脑丸时还要用透气的纸包住, 避免与档案直接接触。

档案室搬迁工作是一项紧张有序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 要想做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确保档案万无一失, 是档案职能部门的职责, 也是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通过这次档案室搬迁, 谈谈自己新的体会:

(一) 领导重视, 做好预案。

在搬运档案的工作中, 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如调用保卫部门全程跟踪档案搬迁工作, 对档案的安全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清点档案, 做好台账。

旧档案室条件简陋, 档案存放于箱柜类储具里, 经过人员流动, 原有的标识与记号模糊不清。在搬迁前, 需要清点档案, 认真做好台帐, 使档案案卷目录与档案实体一一对应, 真正做到熟悉馆藏, 摸清底数, 为档案搬迁作准备。

(三) 严密组织, 精心实施。

确定档案运输计划, 对承运档案运输任务的单位提出要求, 并按规定的线路运输, 确保档案的安全。如果一次不能完成搬运任务, 合理制定搬运次数及及每次搬运数量, 充分估计搬迁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难题。

(四) 有效保护, 做好“八防”。

档案搬迁完毕后, 对于档案的缺失和破损, 有污渍的, 档案人员要最大程度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不能置之不理。对于库房的管理, 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八防”要求去执行。

四、总结

照片档案的保护与鉴定 篇10

照片与底片都是由感光材料制成的,比一般纸质档案保护条件要求更高。在照片档案的保护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入库前的技术处理。照片档案入库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以延长照片寿命。黑白底片入库前要进行水洗处理,照片水洗后要上光,入库时的严格把关可以防止受污染的照片入库。

2.适宜的装具与排放。照片档案应保存在规范的装具内,切忌将多张照片用盒子或袋子装在一起,以免照片相互粘连。照片簿册要立放,不能堆积平放,以免底部照片受压。一般卷片禁止压摞存放,更不能使胶卷承受重大压力,以免造成胶卷卷片和变形。

3.适宜的温湿度。不适宜的温湿度将造成照片和底片出现各种变质与损伤,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收藏底片的库房温度要保持在13℃~15℃,相对湿度要保持在35%~45%。温度过高,底片中明胶溶化,易发生粘合。湿度太高容易发霉变质,温湿度太低则易断裂、开裂。保存照片的适宜温湿度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40%~60%。

4.防止有害气体、灰尘和光线。灰尘及有害气体对底片的危害很大,照片档案片库应尽量远离污染源,库房门窗应密闭良好,采用机械通风时应加防尘罩,整理照片档案的工作间也应清洁卫生。库房内应采用白炽灯和进行虑紫处理的日光灯为光源,避免阳光照射照片和底片,保存底片多的库房还要特别注意防火。

5.定期檢查。档案馆(室)对收藏的照片档案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检查,详细记录,以便根据记录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延长照片档案的寿命。

二、底片的保护与补救

底片是照片的本源,没有底片就洗不出照片,底片如果损毁将无法弥补,因此应十分重视对底片的保护。首先,应有理想的保管条件,注意防潮、防霉、防火、防尘。其次,要有严格的操作制度,在接触底片时应格外小心、细致并做到清洁卫生。第三,如发现底片有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底片出现霉斑、磨擦痕迹、变黄斑、粘连、溶化或附着了灰尘等问题,应采取专门性的技术措施加以细致修整。

三、照片的保护与补救

照片的载体是一种感光纸,底片上的影像经过曝光、显影、定影印在或放大到感光纸上。如果保管条件不善,照片会很快泛黄起斑,彩色照片会出现褪色现象,严重的会面目全非。因此,必须加强对照片的保护工作,创造适宜的保管条件。注意防光照、防指纹污染、防灰尘。彩色照片可处理成黑白照片,这样更有利于长久保存。有条件的可制作副本。照片如果遭受污损,有底片的可重新洗印一张,无底片的照片要及时进行技术修整,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

四、照片档案价值的鉴定

凡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时代的历史面貌的、对本单位、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凡是反映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对艺术发展和科学研究有保存价值的照片,都应作为档案保存下来。对照片档案,既要考虑现实与历史价值,还要考虑艺术与技术价值。确定一张照片是否需要保存,不能只从一个单位的业务需要出发,而应全面考虑,尤其对反映党和人民多年来斗争历史的照片更应珍惜。

电力企业档案保护探讨 篇11

在电力企业的各基层单位中都保存着大量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重要档案。这些珍贵的档案保存得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保管寿命,制约着档案被利用的效果。因此,做好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对于维护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档案保护就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档案的安全,对于档案安全做出全面的保护。档案的唯一性注定了档案的珍贵性,档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原始性和唯一性,不能复制,不能备份,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 档案利用的频度越来越高,档案需求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因而档案如何被及时,有效的安全保护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电力企业档案保护现状

电力行业的工作范围广,技术层次多,注定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在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档案利用环境的控制相对较弱。由于人的介入,利用环境必须兼顾到档案和人的双重舒适性,然而实际上人的“舒适性”和档案的“舒适性”是有一定差别的,加之利用场所既定范围内较大的人流量,使得对利用环境的控制变得更为困难。档案利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档案离开正常的保管环境后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工作环节。如,档案复印的次数增多,就会受到光的破坏等等。目前各单位档案部门对利用环境并没有严格的规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尚不健全。

(2)档案部门对电子档案的利用保障能力不强。利用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网络传输安全保障水平不高、抗干扰能力不强等都在威胁着档案的安全。在网上利用服务方面,利用服务部门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普遍较低;利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高;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利用过程中无意侵权等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严重束缚了利用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价值的发挥,还给档案自身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3)档案部门对档案存放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有些重要的档案存放在建筑物的过道;或者档案库房选址有问题,不是在潮湿的一楼,就是阳光直射的顶楼,再或者就是年久失修的酒楼角落。

(4)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连续性。档案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的硬性规定,更没有连续的培训计划,使得档案服务人员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强化。

3 电力企业档案保护中的几点建议

档案保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档案保护的重点主要是防止档案涂改,丢失,被盗。这是常见的几种。同时,由于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不及时,造成档案发霉,变质现象也时常出现。

(1)针对解放初期档案因年代久远产生的纸张霉变、字迹褪色等现象,采取双管齐下的保护措施:一是做好实体保护,设立专门的历史档案库房,强化保护措施,制定破损档案的修复方案;二是挖掘历史档案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历史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以电子档案代替实体档案提供利用,提高历史档案的保护和开发效果。

(2)不断推进历史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对所有电力企业生产环节、人事、行政档案,逐步实现历史档案“图、档、册”的一体化管理,提高档案的检索速度,有效增加历史档案利用率,进一步规范历史档案的出入库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安全管理。依据馆藏结构和各年度档案接收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各种因势利导的方法,使各类别档案的存放位置相对更加集中,库房管理更加清晰,档案调阅更加直观,进一步优化档案库房的管理。

(3)建立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档案保护有“八防”:即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霉菌、防光、防尘、防虫等。传统保护方式需要人工管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并且对档案的保护并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可以组织研发契合电力生产的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将温湿度、防火、防盗、消毒杀菌、通风换气、视频监控、门禁管理等集成于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安全保护的“八防”要求。

(4)电力企业档案保护法制化。早在2007年5月国家档案局负责人杨冬权就指出,档案保护法制化,就是要依法规范档案保护工作,使档案保护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国家档案局一直都将档案保护法制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电力企业也应结合电力生产实践将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具体化和程序化。一般而言,工作标准每5年就应复审修订一次,馆内制定的利用规范更应如此。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档案的载体和储存利用方式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之中,档案利用规范应根据新情况进行及时的补充和修订;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现有的利用规范可能会存在不适用或不完善之处,应及时进行修订,以不断完善利用规范制度体系。

(5)加强电力档案的监督管理,保持良好的利用秩序。监督管理是确保电力档案安全利用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通过对利用情况全面如实的记录,客观地反映利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而为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首先,形成“人员管理链”,为确保利用服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到位,建议馆内适当指派一至两位主管领导或部门领导不定时地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或跟踪检查,利用服务人员对利用者的利用行为进行监督,形成一级对一级的监控链,有效地对利用人员引发的利用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对电力档案利用全程监控管理。利用安装监视系统等手段,对利用者从踏进利用场所开始直至利用完毕检查入库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以进行有效的先期预警。最后,再对档案信息流向有效监管。目前通过网络域的设置、身份认证、分级审查技术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信息的流动范围。

(6)强化人员管理,提高利用人员素质。首先需要强化档案服务人员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他们是整个利用过程的引导者,也是确保档案安全利用的督导者。培养一支合格的利用服务队伍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培育良好的职业情操,锻造过硬的业务技能;2)加强教育,强化利用服务人员的档案保护意识;3)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利用服务人员的档案保护技能。其次,需注重对利用者档案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档案利用者是利用过程的主体,也是影响到档案安全利用的直接关联者。因此,对普通用户进行档案安全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是保护档案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档案宣传工作中,将档案保护意识合理融入档案的价值论中,辅以进行法律法规的警示教育,用正反例证的方式向大众宣讲和普及,以达到档案利用和保护“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远明.档案保护技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米士刚.档案馆环境对档案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档案, 2006, (1) .

[3]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S].DA/T31-2005.

[4]张立.信息存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记录与介质, 2006, (7) .

[5]马静, 刘银.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加强档案保护意识[J].保密档案工作, 2006, (1) .

上一篇:微创接骨板固定术论文下一篇:涉农企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