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

2024-10-06

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共9篇)

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 篇1

杨凤辉 孟晓梅

题目: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有趣的民风民俗,有许多动人的百姓故事,有许多精彩的民间活动,有十分丰富的年节文化。请以“年味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教者以“年味儿”写作指导为契机,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努力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加以指导: 一.准题眼,说“年味儿”。

“年味儿”这个作文题,最难写的是“味”字。教者首先让学生发挥联想:由“味”字联想到什么词语?生很快联想到“味道”。教者顺势引导,味道就是调动人体的嗅觉器官,那过年时你都闻到了哪些独有的味道呢?

生列举:食物的气味:各种炒货的香气,蒸馒头、包子的面香,做年糕的清香„„风干的年货的咸香味挂满庭院,远远看去五颜六色,色彩缤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师评:很好,不仅有味道还有色彩,这样的材料会使文章变得丰富多彩。

生补充:烟花爆竹的硫磺味(这种味道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味道,却是在过年中备受欢迎的味道,是年气的体现,带着欢喜带着祝福);鲜花的香味(那些爱美的妈妈们总爱在过年前买一些鲜花来装点家,如水仙、百合、富贵竹等等,让家中也有了桃红柳绿)。师引导学生温故: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童年的朋友》,文中“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明确:通感的手法。(补充:“通感”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师进一步引导:写“年味儿”,除了对嗅觉的描写之外,我们可不可以运用通感的手法,找到更多更丰富的年的味道,丰富我们写作的材料? 二.巧选材,找“年味儿”。

生:可以调动视觉、听觉,变换视点找“年味儿”。

如视觉:家家户户门上的变化,挂大红灯笼,贴福字,贴春联,除旧迎新;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厨房间热气腾腾,烟雾缭绕;超市里,收银员身着红夹袄,面色疲惫,但笑容不断,扫描、整装、收钱直到手发软;行道间挂着的红灯笼,商品换上红衣装;货架上的货物是最为奇特的一景,到二十九、三十夜,不论是好吃的,不好吃的,热卖的,不热卖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需要的,不需要的,全都一扫而空,所以补货的职员,穿梭来往,好不热闹,但总也赶不上人们对年货的需要。什么时候你能见到超市货架空落落的,唯有过年时;孩子们这时候是最为开心的,走街串巷,奔跑嬉戏,不用担心作业,不用担心回家晚了;舞龙灯、挑花担、唱双簧,这些闲暇时候极为少见的总会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日子里露一露脸面,晒一晒本领,娱乐娱乐乡亲,迎个彩头,图个吉利;车站、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电视里,让人眼花缭乱的歌舞节目。

如听觉:商场、超市里商家们擦亮了嗓子,放声高唱,一首首欢庆的歌曲唱热了屋子里的气氛,唱热了人来人往的街道,唱热了人们的心儿;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鞭炮礼花噼啪的声响,响亮了阴沉沉的天空;平日里,家家户户忙于奔波工作,这时候也终于歇息下来,原来冷冷清清的院落,时不时传来推桌子拖椅子的声响,敲打收拾的声响;空闲的家里,还有麻将碰撞的声响,高声谈论互道问好的声音,比比皆是;三十晚上,家里电视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手机电话这时恨不得声声叠唱,彩铃声声,问候拜年。

师说:同学们列举的零星种种都可以成为我们选材的对象,有了丰富的材料,笔下的《年味儿》就会出现五彩斑斓的景象。但同学们可不可以按传统年味和现代年味对题材进行归类? 生明确:贴春联、赏花灯、舞龙灯、挑花担、唱双簧、迎财神等是我们保留下的传统。教者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传统节目的特点。三.精布局,描“年味儿”。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要讲究文章的精心布局的。七年级上的课文《本命年的回想》,作者特别讲究文章布局,全文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段(腊月初一,腊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大年初一)叙写了这些时间段里人们所做的年前的准备和过年的场景,记叙的内容都是围绕文章一开始所说的“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这种结构在学生作文中也可以运用;当然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过年的气氛,注意层次,让年味儿由淡到浓;也可以由点到面(由一个人的活动到一家人的活动再到全村人的活动);空间顺序,由家到超市到街头巷尾„„

一生习作:过年前,春节就像一锅正在灶上炖着的排骨汤,锅盖捂得严严实实,但在快炖好前,总有那么些香味儿透过锅盖传过来,像小猫儿似的挠着我们这些馋虫的心,痒乎乎的,只盼着汤快点炖好,让我们大快朵颐。春节这一锅汤的香味儿就是年味儿,春节一天天逼近,年味儿也酝酿得越来越浓厚,一切都昭示着春节的脚步,近了。(片段中运用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句,描写出春节的气氛;最后一句话为下文做铺垫,这句话有朱自清《春》的影子,也有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的印记,这些都看出小作者是个聪慧善学的人)

寒冬里的萧条景象没有一丝生气,近乎荒芜,可小贩摊上挂着的,铺着的,大红的灯笼,大红的“福”字,大红的春联„„那样的张扬,热烈的红!仿佛跳动着的火焰,温暖了冬天,温暖了空气,更温暖了我们的心。从那些红通通的专属于春节的物件中,我看到,也嗅到了年的味道。(视觉,色彩)

乡下农户都忙起来了,蒸包子,蒸馒头,做豆腐,腌酸菜,做年糕„„家家户户都是老少齐上阵,忙得几乎脚不沾地,都赶着在过年前备好一切东西。蒸包子、蒸馒头的蒸笼架在锅上,火烧得旺旺的,坐在灶膛边烧火的人脸上被燃烧着的火焰的橘红色火光映照着,跳跃出一片喜悦的光。站在蒸炉前的人忙着放面食,热腾腾的蒸气缓缓上升,飘浮,弥漫,渐渐充斥了整个厨房。迷蒙的雾气里还粘着汗珠的脸庞笑眯眯的,他们的眼睛里,都有对年的期待。从这些忙得热火朝天的人中,我看到,也触到了年的味道。(嗅觉,味道)

年前,男人们都闲下来了,走在空旷的小道上,没有看见一人,却从周围的人家屋里清晰传出了打麻将“辟辟趴趴”的声音,大声谈笑的声音,打牌的人、看牌的人大声叫好的声音,小孩子们追逐打闹,嬉戏玩乐的声音,炮仗的“嘭嘭”声,和“小擦炮”不断响起的声音„„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各种声音在低空中碰撞、融合,洋溢着暖暖的、满满的、喜悦的味道。从这些“声响交响乐”中,我看到,也听到了年的味道。(听觉)

(三段,三个层次,三个角度,段段扣题,句末点题,笔墨集中,中心突出)

年味儿越来越浓厚了,像一把热烈的火,烧呀烧呀,一直烧到年根下。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首尾呼应)这篇习作在结构安排和调动感官对过年画面进行细致描写上都很不错。四.深立意,议“年味儿”。

深刻的立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也更隽永。写年味儿,就是要让学生在留心观察生活的前提下,自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于潜移默化中热爱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我们仍然回到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借回忆家乡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这比普通的介绍乡土人情的文章立意自然要高一些。

比较两生结尾的写作片段,说说它们的异同:

文段一:门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这年味儿呀!是越来越浓了„„ 文段二:“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春节就在这浓浓的年味儿拉开了大幕,这年味儿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此起彼伏的爆竹炮仗,就是饱含亲情的杯杯美酒,就是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更是神州大地每个角落里年的意蕴。

生:两个文段都紧扣文题,点题升华。文段一巧用对比,突出年味的浓郁和过年的温暖,省略句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文段二运用引用、排比修辞,将年味具体形象化,挖出了年味的丰富内涵,给年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者顺势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解读。

他们认为,可以由过年的热闹、浓郁气氛挖掘出家人间的其乐融融、亲情的温暖,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幸福感,也可以写孩子们过年难得的自由、快乐,还可以歌颂因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传统、传承传统。

在整节课的评讲指导中,教者始终坚持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在指导中时时不忘教给学生写作的秘诀,即语文应试的工具性;也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从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给语文教学多增添一些人文味。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让语文的百花园里永远灿烂如春。

杨凤辉,孟晓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 篇2

教者以“年味儿”写作指导为契机, 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的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努力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加以指导:

一.准题眼, 说“年味儿”。

“年味儿”这个作文题, 最难写的是“味”字。教者首先让学生发挥联想:由“味”字联想到什么词语?生很快联想到“味道”。教者顺势引导, 味道就是调动人体的嗅觉器官, 那过年时你都闻到了哪些独有的味道呢?

生列举:食物的气味:各种炒货的香气, 蒸馒头、包子的面香, 做年糕的清香……风干的年货的咸香味挂满庭院, 远远看去五颜六色, 色彩缤纷,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评:很好, 不仅有味道还有色彩, 这样的材料会使文章变得丰富多彩。

生补充:烟花爆竹的硫磺味 (这种味道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味道, 却是在过年中备受欢迎的味道, 是年气的体现, 带着欢喜带着祝福) ;鲜花的香味 (那些爱美的妈妈们总爱在过年前买一些鲜花来装点家, 如水仙、百合、富贵竹等等, 让家中也有了桃红柳绿) 。

师引导学生温故: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童年的朋友》, 文中“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 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明确:通感的手法。 (补充:“通感”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 彼此挪移转换)

师进一步引导:写“年味儿”, 除了对嗅觉的描写之外, 我们可不可以运用通感的手法, 找到更多更丰富的年的味道, 丰富我们写作的材料?

二.巧选材, 找“年味儿”。

生:可以调动视觉、听觉, 变换视点找“年味儿”。

如视觉:家家户户门上的变化, 挂大红灯笼, 贴福字, 贴春联, 除旧迎新;村庄上空炊烟袅袅, 厨房间热气腾腾, 烟雾缭绕;超市里, 收银员身着红夹袄, 面色疲惫, 但笑容不断, 扫描、整装、收钱直到手发软;行道间挂着的红灯笼, 商品换上红衣装;货架上的货物是最为奇特的一景, 到二十九、三十夜, 不论是好吃的, 不好吃的, 热卖的, 不热卖的, 喜欢的, 不喜欢的, 需要的, 不需要的, 全都一扫而空, 所以补货的职员, 穿梭来往, 好不热闹, 但总也赶不上人们对年货的需要。什么时候你能见到超市货架空落落的, 唯有过年时;孩子们这时候是最为开心的, 走街串巷, 奔跑嬉戏, 不用担心作业, 不用担心回家晚了;舞龙灯、挑花担、唱双簧, 这些闲暇时候极为少见的总会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日子里露一露脸面, 晒一晒本领, 娱乐娱乐乡亲, 迎个彩头, 图个吉利;车站、高速公路上, 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电视里, 让人眼花缭乱的歌舞节目。

如听觉:商场、超市里商家们擦亮了嗓子, 放声高唱, 一首首欢庆的歌曲唱热了屋子里的气氛, 唱热了人来人往的街道, 唱热了人们的心儿;走到哪儿, 都能听到鞭炮礼花噼啪的声响, 响亮了阴沉沉的天空;平日里, 家家户户忙于奔波工作, 这时候也终于歇息下来, 原来冷冷清清的院落, 时不时传来推桌子拖椅子的声响, 敲打收拾的声响;空闲的家里, 还有麻将碰撞的声响, 高声谈论互道问好的声音, 比比皆是;三十晚上, 家里电视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手机电话这时恨不得声声叠唱, 彩铃声声, 问候拜年。

师说:同学们列举的零星种种都可以成为我们选材的对象, 有了丰富的材料, 笔下的《年味儿》就会出现五彩斑斓的景象。但同学们可不可以按传统年味和现代年味对题材进行归类?

生明确:贴春联、赏花灯、舞龙灯、挑花担、唱双簧、迎财神等是我们保留下的传统。

教者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传统节目的特点。

三.精布局, 描“年味儿”。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 而是要讲究文章的精心布局的。七年级上的课文《本命年的回想》, 作者特别讲究文章布局,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 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段 (腊月初一, 腊八, 腊月二十三, 腊月三十, 大年初一) 叙写了这些时间段里人们所做的年前的准备和过年的场景, 记叙的内容都是围绕文章一开始所说的“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 一天比一天红火, 发烧直到年根下”, 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条理清晰。

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 这种结构在学生作文中也可以运用;当然还可以从不同角度, 展现过年的气氛, 注意层次, 让年味儿由淡到浓;也可以由点到面 (由一个人的活动到一家人的活动再到全村人的活动) ;空间顺序, 由家到超市到街头巷尾……

一生习作:过年前, 春节就像一锅正在灶上炖着的排骨汤, 锅盖捂得严严实实, 但在快炖好前, 总有那么些香味儿透过锅盖传过来, 像小猫儿似的挠着我们这些馋虫的心, 痒乎乎的, 只盼着汤快点炖好, 让我们大快朵颐。春节这一锅汤的香味儿就是年味儿, 春节一天天逼近, 年味儿也酝酿得越来越浓厚, 一切都昭示着春节的脚步, 近了。 (片段中运用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句, 描写出春节的气氛;最后一句话为下文做铺垫, 这句话有朱自清《春》的影子, 也有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的印记, 这些都看出小作者是个聪慧善学的人)

寒冬里的萧条景象没有一丝生气, 近乎荒芜, 可小贩摊上挂着的, 铺着的, 大红的灯笼, 大红的“福”字, 大红的春联……那样的张扬, 热烈的红!仿佛跳动着的火焰, 温暖了冬天, 温暖了空气, 更温暖了我们的心。从那些红通通的专属于春节的物件中, 我看到, 也嗅到了年的味道。 (视觉, 色彩)

乡下农户都忙起来了, 蒸包子, 蒸馒头, 做豆腐, 腌酸菜, 做年糕……家家户户都是老少齐上阵, 忙得几乎脚不沾地, 都赶着在过年前备好一切东西。蒸包子、蒸馒头的蒸笼架在锅上, 火烧得旺旺的, 坐在灶膛边烧火的人脸上被燃烧着的火焰的橘红色火光映照着, 跳跃出一片喜悦的光。站在蒸炉前的人忙着放面食, 热腾腾的蒸气缓缓上升, 飘浮, 弥漫, 渐渐充斥了整个厨房。迷蒙的雾气里还粘着汗珠的脸庞笑眯眯的, 他们的眼睛里, 都有对年的期待。从这些忙得热火朝天的人中, 我看到, 也触到了年的味道。 (嗅觉, 味道)

年前, 男人们都闲下来了, 走在空旷的小道上, 没有看见一人, 却从周围的人家屋里清晰传出了打麻将“辟辟趴趴”的声音, 大声谈笑的声音, 打牌的人、看牌的人大声叫好的声音, 小孩子们追逐打闹, 嬉戏玩乐的声音, 炮仗的“嘭嘭”声, 和“小擦炮”不断响起的声音……一切的一切, 所有的所有, 各种声音在低空中碰撞、融合, 洋溢着暖暖的、满满的、喜悦的味道。从这些“声响交响乐”中, 我看到, 也听到了年的味道。 (听觉)

(三段, 三个层次, 三个角度, 段段扣题, 句末点题, 笔墨集中, 中心突出)

年味儿越来越浓厚了, 像一把热烈的火, 烧呀烧呀, 一直烧到年根下。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 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 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首尾呼应)

这篇习作在结构安排和调动感官对过年画面进行细致描写上都很不错。

四.深立意, 议“年味儿”。

深刻的立意, 耐人寻味, 引人深思, 也更隽永。写年味儿, 就是要让学生在留心观察生活的前提下, 自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于潜移默化中热爱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我们仍然回到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 作者借回忆家乡的过年习俗, 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 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这比普通的介绍乡土人情的文章立意自然要高一些。

比较两生结尾的写作片段, 说说它们的异同:

文段一:门外, 天寒地冻;屋内, 暖意融融。这年味儿呀!是越来越浓了……

文段二:“通宵灯火人如织, 一派歌声喜欲狂。”春节就在这浓浓的年味儿拉开了大幕, 这年味儿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 就是此起彼伏的爆竹炮仗, 就是饱含亲情的杯杯美酒, 就是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更是神州大地每个角落里年的意蕴。

生:两个文段都紧扣文题, 点题升华。文段一巧用对比, 突出年味的浓郁和过年的温暖, 省略句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文段二运用引用、排比修辞, 将年味具体形象化, 挖出了年味的丰富内涵, 给年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者顺势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 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解读。

他们认为, 可以由过年的热闹、浓郁气氛挖掘出家人间的其乐融融、亲情的温暖, 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幸福感, 也可以写孩子们过年难得的自由、快乐, 还可以歌颂因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传统、传承传统。

在整节课的评讲指导中, 教者始终坚持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 在指导中时时不忘教给学生写作的秘诀, 即语文应试的工具性;也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爱上传统文化从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给语文教学多增添一些人文味。

“历练”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几下子便把你劈得方方正正,然后简单包装就送出山去。而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却精雕细琢,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请以“历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有三种简单但极其强烈的情感统治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卢梭

【写作引导】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历练”有两个义项:经历世事;锻炼。(1)对第一个义项的解读。叔本华说:“要想让一个人变傻,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不停地读书。”为此,古人十分强调,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而这“行万里路”正是“历练”,它可以验证、充实、丰富、实践“读万卷书”时的所感、所思、所悟。也只有经过“历练”,才能化愿景、激情、理论之“虚”为能力、本领、才干之“实”,从而真正实现人的价值。(2)对第二个义项的解读。“历练”要比一般意义上的“锻炼”具有更多的从“量”到“质”的内涵。孟子的那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实际上也是一种“历练”。《西游记》中的唐僧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可谓“踏平坎坷成大道”。当今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想把“冷板凳”坐热的人越来越少,而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越来越多,最好能搭上“官二代”“富二代”的动车组直接驶上“星光大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练”正是疗救我们这个时代“浮躁症”的一剂良药。

【同龄佳作】

☆记叙文

历练

姚昊辉

这位骑着骏马的将军叫朱可夫。三十年前,他骑马经过莫斯科时,也是这样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三十年后,这位稍显臃肿的三军总司令骑马检阅苏联红军时,已少了几许轻狂,多了几许稳健。

朱可夫出生于苏联圣彼德堡附近的农村,和许多伟人一样,少年时,即使穷困潦倒到食不裹腹,他仍想方设法阅读了许多名著和传记。童年的时光是静谧而安闲的,没有战争,没有爱憎,有的只是满天的繁星和塘中的涟漪。

十九岁时,一战爆发。朱可夫应征入伍,酷爱骑马的他做了一名龙骑兵士兵,但一战似乎还没有让他热身就很快落幕了。当时的他轻狂不羁,甚至放出了“战争结束得太快了,我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身手呢”的狂言。年少的轻狂也为他日后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当苏联人民还沉醉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美梦中时,德国人已用自己的铁蹄踏碎了整个西欧,并大举开进莫斯科。朱可夫此时只是一个师长,但骁勇的作战风格使整个苏军对他评价都很高,于是半年内,他由师长荣升至军长。

这一天,德军的一个通讯兵误入苏军战区。朱可夫骑马到达警卫身边时,才发现这个通讯兵没子弹了,他刚欲举枪射杀这个德军,这个德军竟举起了刀,朱可夫虽已40多岁了,却仍豪气冲天,他气冲冲地扔掉步枪,举起钢刀,御马上前,谁知刚一个回合,朱可夫就应声落马,幸亏警卫员来了一个扫射,不然,二战的结果可能就要改写。朱可夫从此开始变得稳重起来。

在莫斯科战场上,朱可夫包围了一个强劲对手——德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保卢斯,并生擒了他。在莫斯科巷战的最后时刻,朱可夫用不到三万人的兵力死守莫斯科,这让担任主帅的德军陆军总司令冯·曼施坦因做出了20世纪最愚蠢的决定——撤军,他在向希特勒的咨文中写道:“我们无法估计莫斯科废墟下有几十万俄军,故退兵。”这是用韧性取得的最后胜利。朱可夫战后坦言,要是回到二十年前,他一定会号令全军上刺刀冲锋,而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十年后,朱可夫满面春风地骑过红场,检阅三军,真正诠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得分】 56分。

【点评】本文的功力体现在情节的突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朱可夫从一个血气方刚、傲视一切的莽撞小伙,华丽转身而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高级指挥官,反差如此之大,此谓“意料之外”。而促成朱可夫这一转变的,是一场与德军通讯兵的白刃单挑。此战虽有惊无险,但对他却影响深远。它让朱可夫懂得了“高看自己,低估对手,极易酿成惨剧;低估自己,高看对手,方能稳操胜券”的行军用兵之道,而这与《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正是经历了这一差点儿在阴沟里翻船的世事,他才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以低调隐忍的韬略抵御住了德军的闪电战术,此谓“情理之中”。把“历练(经历世事)”的意旨放在情节发展的“拐点”上来昭示,诚可谓发力精准,主旨立现。

☆散文

历练

惠辞章

武当山,在中国的武术界是相当有名气的,武侠小说中的诸多大侠都是武当派的弟子。不仅如此,山上的那座金殿也蔚为壮观,引得芸芸众生前来游览观光,体验特殊的“历练”。

金殿的顶部由纯金打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耀眼炫目。但是,去观光的最佳时节并不是晴朗的日子,而是雷雨天气,因为你能因此而一睹难得一见的“雷火炼殿”奇观。

闪电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划破天空,宛如一条条舞动的银蛇,在天空中来回穿梭。忽然间,一道耀眼的闪电从空中划下,径直射向了金殿,金殿顶部顿时火花四溅,而且这些火花并非转瞬即逝,而是慢慢地、慢慢地汇聚成一个巨大的火球,火球在金顶上来回滚动。这景象只能远观,不可近赏,从远处看那火球,倒更像是一只从天而降的火红的怪兽,让人怵目惊心。

经过这番骇人的历练后,金殿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反而变得更加壮观,更加金光灿灿,如重新洗濯过一般,在山脚之下就能看到它发出的四射金光,仿佛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再将视线转向金殿周围的建筑,因为“雷火炼殿”的影响,它们也频频遭受雷击。可这些普通的建筑哪里经受得起此等历练:有的屋子被击出了一个大窟窿,有的屋子甚至被击得粉碎。

为了保护周围的建筑,也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人们给金殿安上了避雷装置,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雷火炼殿”的景象。日复一日,寒来暑往,人们发现,金殿渐渐失去了它夺目的光泽,变得黯然失色,为此,参观金殿的游客也变得越来越少。我们是不难想见个中原因的:没有了雷电的历练,金殿在空气中被慢慢地腐蚀了。

历练对于人生,又何尝不如雷电对这金殿一样重要。有的人的身心承受住了“凤凰涅槃”般的历练,他便走向了成功,就如雷电后的金殿;有的人无法承受,便败下阵来,就如金殿周围的建筑;而更多的人,承受住了一时的历练,也获得了一点成功,但此后便躺到了舒服的安乐窝里一劳永逸,就此沉沦下去,一如后来安上了避雷装置的金殿。

生命的高度是由历练打造的,只有历练不止,我们生命的金殿才能永远金碧辉煌!

【得分】58分。

我要起身走了,因为日久天长。我总听到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响;我站在公路或在灰白的人行道上,我听到那水声在内心深处回荡。——叶芝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点评】本文的亮点在于“鲜”“活”。首先是选材之“鲜”。作者在选材上力避拾人牙慧,力求“言人之所未言”。的确,“雷电炼殿”一事,知之者甚少,言之者更少,绝对是一截无人嚼过的甘蔗。其次是组材之“活”。作者在组材上有鲜明的对比——金殿与周围建筑。前者承受住了历练,熠熠生辉;后者承受不住历练,千疮百孔。也有动态的发展——雷击电闪下的金殿与装上避雷装置的金殿。金殿受历练时,始终如新;无历练时,黯然失色。细品篇末的“点化”,你就会体味到作者的“醉翁之意”:灵活的组材,正是为了演绎人生“历练”的差异性和发展性。“鲜”,使人耳目一新;“活”,使人叹其机杼。

责任编辑 张丹凤

《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信》

贝拉克·奥巴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这是奥巴马写给女儿的信,他用温柔优美的笔触,向13位具有开创性的美国英雄致敬,向塑造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诸项信念致敬。无论是乔治亚·奥基夫的艺术才华,还是杰基·鲁滨逊的过人勇气;无论是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还是乔治·华盛顿的爱国情操,都在激励着孩子们:“没问题,你能行!”。

这本书的插画也有意思,洛伦·朗能一下子抓住这些伟大英雄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加以表现。同时,他还能准确捕捉到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透过文字,或许你能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奥巴马”。

《三个傻瓜》

奇坦·巴哈特/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关于命运的小说,故事发生在2000—2005年间。2000年末,一个叫戈温德的年轻人带着对事业的梦想,与朋友以沙安和欧米合开了一家板球店。然而,三个人都有各自的目标。在一个骚乱的城市里生存,一切都是那么不容易。他们能解决这些困难吗?个人的梦想能够战胜现实社会的黑暗吗?他们能克服失误取得成功吗?

在这部小说里,你会发现四处都飘荡着自己的影子,你可能会看到许多你一直想做、却从未去做的经历和冒险,听到许多你一直想说、却未能说出口的言语……读者几乎瞬间产生认同感,直抵内心深处,让人防不胜防。

对了,奇坦·巴哈特的《五点人》已拍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可以找来一看哦!(详见《考试·文科》第5期《书香》栏目)

命题作文那个雨天写作导引与示例 篇4

我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雨天,有贵如油的春雨,有倾盆而下的夏雨,有绵绵的秋雨,有冷清的冬雨。在不同的雨天里发生过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你刻骨铭心的是哪个雨天呢?

请以“那个雨天”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导引

这道命题作文看似很容易写,但是要写得出彩实属不易,因为容易落入俗套,写出的文章就会很平庸,要想写出新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力避平淡放眼高远

有不少同学会写自己在雨天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诸如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或闹矛盾后重归于好:也会写自己和弟弟、哥哥、妈妈、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发生的故事,诸如妈妈雨天送伞、雨衣、衣服,或在家门口等我,外婆、爷爷关心我,或在雨天离世等:也会写自己在雨天做什么事情,诸如某次考试失败心里失落,或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写如何在大雨天上学、回家的,或写陈词滥调式的雨天帮助老人、盲人、小孩过马路,雨天帮人拾散落一地的`苹果、金钱等。选择这些素材会很容易撞车,提炼不出什么深刻的主题。不妨把眼光放眼社会,立意上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社会生活,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二、见微知著眼光独到

这个文题立意时要想到选材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通过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能小中见大。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

“那个雨天”这个文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弱势群体在做什么:一个下岗工人为了给女儿攒学费,在雨天去卖饼、苹果等等,拷问我们这个社会的上学难问题,一家几口挤在破旧的平房内,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中还有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何人来关心他们?被城市边缘化的农民工在雨天做什么,打牌,,想家,何人来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等等。

“那个雨天”这个文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志愿者、教师、行走在路途中的司机、在家务农的农民在做什么。

“那个雨天”这个文题,我们不妨想一想某个集体(交警、武警、军队)在雨天做什么;水务局、环卫工人、小区保安在雨天做什么。

三、环境描写简洁有用

“那个雨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生故事的背景和活动场景,即“雨天”,所以环境描写必不可少。如何处理好环境描写和事情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环境描写能起到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就会锦上添花。当然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主体部分不是雨天,而是发生在雨天的故事。

雨天的故事、雨中情思……

那个雨天

◎尤蓓蓓

风裹挟着雨丝吹动树梢,树叶因碰撞而发出“哗——哗——”的声响。

随着雨势的渐大,原来惬意步行的人显得不那么潇洒,纷纷加快了步伐。密密的雨点“叮叮咚咚”地敲打着地面。被雨水打湿的柏油路面变得像鹅卵石一般,走在上面禁不住打滑。

“啪——”只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应声而倒,结结实实地跌坐在湿冷冷的路面上。雨水已差不多浸湿了他的衣衫,佝偻的身体和散落在远处的拐杖传达着他的脆弱。老人双手向后勉强支撑着身体,眉头紧皱,脸部因震荡而有些抽搐。望着眼前奔走躲雨的人群,他想要自己站起来。于是老人一手撑着地面,一手撑着膝盖,试图起来,可努力了几次都是徒劳。最后他不得不无力地瘫坐在地面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奔走的人群之中,不时会出现几个驻足的身影,同情的目光停留在老人的脸上,却又几乎是在同时,驻足的身影迅速消失,伴随着人们的摇头、摆手。

风雨渐渐小了下来,树枝重新挺了起来,几片树叶在风中舞蹈。

就在老人几近绝望的时候,拐杖被人送到了眼前。老人抬头,目光与一位脸上透着些许稚气的少年相遇,少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像是个学生。少年看着满身湿透的老人,二话不说,连忙脱下雨衣想要搀扶老人起来。“儿子,你在干嘛?”少年的母亲跑了过来,警惕地拉过儿子。“妈,爷爷湿透了,我们快把他送回去吧!”母亲眼中虽然充满着同情,却并没有放开儿子,她轻轻地按了按儿子的手,向他递了个眼色,示意别多管闲事。少年满心疑惑,母亲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能无动于衷?他不管,他就是要帮。于是他挣开母亲的双手,蹲下了身。

“不许碰他!”母亲愤怒地叫喊,满脸疑惑的少年被吓住了,双手僵在半空中,有些不知所措。趁着这个机会,母亲拉过儿子,转向老人:“很抱歉,我很想帮您,可我不想成为第二个‘豆饼老太’,不想因帮人而被诬陷,对不起!”说完便拉着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开。

风猛刮了起来,雨点以比先前更猛的态势袭了过来,树梢被狂风弄得像要折断似的。

老人愣了半天,苦笑了一下,用尽力气靠着拐杖站了起来。他独自走在雨中,孤独的背影渐渐消失。老人也许在想:天,什么时候会放晴呢?

评点

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 篇5

【作文题库】

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必须谨慎审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审题,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中的“你”既可以实指,又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一种精神、信念温暖了你,或写一句诗词感动了你等等。

再看“温暖”一词,它具有两种含义:一作形容词,暖和;二作动词,使人感到温暖。这一命题的题目很宽泛,可以多角度立意,多角度联系社会实际。但应注意文体的限制,“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综合言之,把‘你“具体化比较容易写作,围绕着身边的人、事展开,更能写出佳作。

例文

一、你,温暖了我的视线

我站在历史的高处,遥望远方的山川,江河流逝,蔓延向希望的东方,夕阳照向古老的大地,孕育这一片土地的生命。是伟人用生命发出的灿烂,温暖了我的视线„„.归隐田园,你用豁达温暖了我的视线。

目睹官场黑暗,亲历宦海沉浮,你破茧成蝶,选择了归隐南山,耕作、放牧、戴月荷锄归;采菊,醉酒,登高赋新诗。你的生命如歌。官场上你无处落足,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你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或许是命中注定,南山脚下,你漠漠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你的恬适,看到了生命中的一份豁达,也仿佛看到你追寻到了“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篱下的悠然。当你带着悠然的笑靥,弯下腰采摘菊花时,你就在我的心目中开成一株永恒的豁达的菊花。

疾恶如仇,你用坚毅温暖了我的视线。

“横眉冷对千夫指”,你将笔化作锋利的匕首、投枪,刺向敌人的胸膛。你在漫无止境的黑夜里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你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烛光点燃希望的光芒。你将一身正气挥洒于天地,你仰望天空发出长啸,俯瞰大地甘为儒子之牛。你毅然决然的身影,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用心

爱心

专心

大爱无私,你用从容温暖了我的视线。

你用声歌点亮生命,你将爱的种子洒向人世,你的梦想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温暖的人间”你的每一次公义演出,都是为了帮助灾区的孩子,你将自己的每一分钱都献给了孩子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都不忘孩子们的生活,你还唯恐辜负了家长的希望。你的心灵的那方绿茵随时准备为别人撑起一片清凉,却忘记了自己也需放下疲惫的脚步,去尝试着放清凉。你把清凉留给了别人,把炎热、危难留给自己,直到消失的那一天。丛飞,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份无私的大爱,让我心头血液涌动,让我的双眸泪珠滚动。

苗家之女,你用坚守温暖了我的视线。

一个徘徊于山间的赤脚医生,从未有机会穿上白大衣,但她用助人为乐的精神照亮了苗乡。一个四壁透风的竹楼,从此成了世上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了十里八乡的健康。作为苗乡唯一的医生,你让生命成为一种责任,你用付出证明医生的意义-----救死扶伤。李春燕,你不是迁徙的候鸟,你是照亮苗乡的月亮。正是你的那份执着,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含义。

望着前方的光芒,我心中无限温暖,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有这样的豁达让他们所到的每一方寸土都充满光亮。用生命点燃希望,让将光芒洒向大地,这是生命最美的所有在。此刻我的目光停在那里,视线里是一片温暖。

【教师亮分】基础等级分38分+发展等级17分=55分

【言之有据】小作者的层次感分明,她巧妙的采用了横列式行文结构,紧紧抓住了四个人物(陶渊明、鲁迅、丛飞、李春燕)和四种品质(豁达、坚毅、从容、坚守),巧妙地由实入虚,又由虚到实,使“你”虚实兼备。作者广征博引,联想丰富。大量的事实材料分置于四个板块之中,统一在“你,温暖了我的视线”这一主旨之下,形散而神聚。

例文

二、你,温暖了我的视线

烽火弥漫,硝烟四起,谁泰然稳坐于高尺城楼;谁悠闲地把筝一拨三挑;谁的一曲《空城》下退了几万雄师;谁的一思妙颐令敌汗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臣呀!你的毕生心血倾注于蜀国江山,你的一生忠诚皆效于备、禅两主!听到帐前那绵长的咳音,望见那斑白的法丝,我的视线模糊了,一股热泪涌出了我的眼眶。

层峦叠嶂,险崖峭峰。谁年过花甲登上高台,毅然舞动指挥的旗帜;谁不畏艰难涉足现场殷勤告诫工作重点;谁功成名就不忘投身于祖国大业?作为老一辈的水利工程师,你度过了几个平静的夜晚?敬爱的张光斗老先生,当葛洲坝水利枢纽顺利竣工时,你留下了热泪;当三峡工程交给你时,你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正是你,你的一切,温暖了我的视线,温暖了所有中国人的视线!

用心

爱心

专心

打砸抢烧,肆意妄为,谁在关键时刻打开了楼门,接纳了106个陌生的生命;谁在门旁坐守两夜决然地扛起首位生命的重担;谁作为一位普通公民拥有如此博大的胸襟?洛桑山丹叔叔,你的大义凛然,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肉相连,让我看到了爱心洋溢在我们的身边!正是你打开的楼门,接纳了百计的生命,你的心门也打开了,亿万人的心门也打开了!你,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温暖了亿万中国人的视线。

地动山摇,震耳欲聋,瞬间被甩出了教室的你,原本可以逃离震灾现场,然而,你毅然决然的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就在那一瞬间,你也被埋在了废墟中。晏鹏你用你的爱心感动了我。同处困境的谭千秋老师,你不愧为人师表,原本你可以逃生,可就在那一瞬间,你选择了留守,用双臂护住了四名学生,你自己却走了,你用生命诠释了爱的伟大!你的举动让我泪眼模糊了!

山可崩,地可裂,国人更团结!铭记党的重托,牢记人民的期望,抗震救灾现场的工作者,众志成城;举国上下的慷慨解囊,正是全国人民用热血铸起臂膀,让我的双眼模糊了!

无数的中华儿女,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甜蜜的微笑;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芬芳;一点点生命的涌动。从你们的身上,我触摸到了一种力量,正是这份力量,承载起了厚重的永不退色的中华史!

【教师亮分】基础等级分35分+发展等级15分=50分

【言之有据】作者也采用了横列式结构,分成五个板块,由忠诚的孔明、不畏艰难的水利工程师、无胸怀博大的洛桑山丹到坚毅的晏鹏、伟大的谭千秋,并联想到抗震救灾的现场工作者以及后方人民的爱心,这些共同演绎出“你,温暖了我视线”的中心。构思新巧、照应紧密,意蕴深远。

用心

爱心

命题作文伴着梦飞翔导写示例 篇6

[模拟金题] 我们在飞翔,是因为我们有梦。心中的梦,让我们一直在努力。大到国家民族,小至家庭个人,我们都在积极进取……请以“伴着梦飞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 要写好命题作文必须认真审题,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志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写作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文题中的中心词“飞翔”,就是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意思,修饰语“梦”就是“梦想”。中学生都是一群追梦的孩子,他们年轻,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他们无所畏惧。学生可选的材料也很多:跑道上为了心中的梦勇敢地奔跑;学习时为了心中的梦放弃自己的嗜好;遇到挫折为了心中的梦又一次奋起……学生可细述一件事,也可选择有共性的几件事,只要带着真挚的感情来写,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文题延伸] 梦着梦想出发;有梦,就有未来;我要飞得更高…… [佳作示例] 伴着梦飞翔

多少次枯叶拂过窗前,多少次落花缀上衣襟,多少次雁归带走笑颜——可我依旧明白,任凭时光变迁我的梦还在,我要伴着梦飞翔,飞翔,飞翔!

开学考惨不忍睹的成绩将我欲飞的梦想狠狠地扼杀在了摇篮里。我趴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自己的伤心,疼痛从心口涌出,袭向全身。“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成功往往建立在许多失败上。”老师含笑对我说道。

豁然开朗,枯叶蕴含着的是希望,失败蕴含着的是成功,不是吗?

于是,我抖落身上的泪痕,学会在台灯下夜战,学会在教室里拼搏,学会耐得住寂寞,学会与困难奋战,学会紧咬双唇化一切为飞翔的翅膀,飞翔!

花落梦依旧

红白相间的跑道上,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无奈地望着前方,似乎终点还那么那么远……忽而又一阵风掠过身旁,又一个同学超过了自己。我是那么想跑得快些,可不争气的双脚却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跨过了终点。我大口喘着气,满肚子的不甘心。

“下次加油,至少你没有放弃,我相信,下次的你更棒。”同学笑着说道。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勇气,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

于是,我顾不得身体的疲惫,顾不得汗流浃背,顾不得喉咙干得像伤口裂了口,继续在跑道上练习。一次落后又算什么呢,花落积蓄着的是力量,不是吗?化一切为飞翔的动力,我能!

雁归梦永驻

初三,多么敏感的一个字眼。电视机被贴上了封条,电脑被下了禁令,外出游玩早已成了妄想,我苦闷这一切的一切,甚至愤恨。

“在中考面前,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的。”妈妈见我发呆轻声安慰着。放下一一些东西才会飞得轻松,是啊!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为了梦想,为了未来,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我一定做个勇敢的女孩。归雁意味着来年春天的美好,放弃意味着另一方面的收获,不是吗?这时的放弃可以让我飞得更高,更远!

一路走过,经历了多少次叶枯,花落,还有雁归,我对未来的梦依旧紧握,不曾忘却,也不敢忘却,也不敢忘却,我要伴着梦一直飞翔,直达彼岸,直达春暖花开。

用心展翅,化困难为云彩,化挫折为清风,化失败为力量源泉——伴着梦,飞翔,飞翔,飞翔!

[评点] 这篇作文构思不错,作者采用了结构相似的三个小标题“叶枯梦还在”、“花落梦依旧‘、”餍归梦永驻“,紧紧扣住题目,十分吸引人注意。从初三学生的生活中选取最熟悉、最动人的材料,使文章非常耐读。

好的文章总要源于真情。文中的老师、同学、母亲虽然所用的笔墨不多,但一直温暖着追梦路上的小作用,让人读后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文笔优关,小作者在首尾和每部分的最后几句不仅注意点题,而且不断变换句式,使文章语言更流畅,感情更充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坚守梦想

啪。

一滴墨水从钢笔间的缝隙之中轻盈地转身,仿佛要在空中展开蓝黑色的舞裙,跳一曲美妙的华尔兹。但又奈何它自身的重量只得作罢,垂直降落在我的作业本上,开着一朵美丽的花。花瓣尽头在纸上无尽延伸,交织在一起,如我脸上斑驳的泪痕和纷乱纠缠的心绪。

已经不知道坐在座位上前发呆起来,钢笔墨水都要干了。我站起来挪到窗户边,放眼望去正是深秋一片萧瑟寂静的景象。自己喜欢写作久了—一、二、三—可是毫无结果—四、五、六—就像老师和家长说的“初二了再不也是小孩子了,要真的开始为自己踏出一条光亮的路走下去”—七、八、九,数眼泪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我曾是那般执著而热情地一遍遍执笔,一次次落笔,心里一次次漾开波纹般层层叠加的欣喜。从一开始踮起的脚尖到后来看着信封落到筒内的过往,那么多欢笑与泪水,那么多无所谓的誓言,要放弃吗?看起来现在放手似乎比一年后再度错失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我转头走到书桌旁,拉开凳子坐下来,想要努力理清自己纷杂无章的思绪。在无意间瞥到以前我贴到桌上的便签,上面略略褪色的彩笔印迹依稀辨得出那是我很久之前郑重写下的“要与之奋斗,永不言弃的青春梦想”,字迹虽歪歪斜斜,可是从字体的力度中还是可以感觉出当时自己的坚定。

还真是几年前小女孩的幼稚誓言—“梦想”。

我突然体悟到了什么,这个词,这样鲜活灵动的词语好像早已离我而去了。或者说是我在不经意间将它带到不曾落足的边境,甚至打算将它狠狠抛弃。可它却不曾丧失过任何的希望和信心,依旧执著地守护在我的身旁,不言不语,不离不弃。

我可以容忍自己现在将曾经亲手写下的“梦想”撕毁吗?想到这一点,我不禁感觉到唇边又想了几滴滚烫的泪珠,心急剧地抽动,似乎想要努力表达出它的意愿。

我跑回窗边,还是一样凛冽的冷风吹过,几片枯黄卷皱的树叶掠过干冷的树干,恍恍惚惚地飘到地上。然后我却是那样清晰地看到树下的几簇不起眼的白色小花随风摇曳,骄傲而自信地挺直了深绿色的茎,在我的目光中,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路途上轻轻摇曳。

是啊,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程,固然以后的路会更加艰险,但路略还是会有更为明亮的鲜花绽放。

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每一块普通的石头、每一处平凡的花草,都有着迷人的故事、独特的美丽,它等待着你用发现的眼光去亲近、去解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命由此觉醒,人生走向深邃……

请以“蓦然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有生动的细节描写;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使作文切合题意,必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借助提示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旨在唤醒习作者对于生活的觉知和反思。平庸的生活,使得感官逐渐麻木迟钝,美好被漠视,感动受冷落,诗性遭放逐。“蓦然发现”,是对生命本质、生存内核无限逼近的追索,是对生活由感性体验至理性反思的一次飞跃,是对习焉不察的生活的重新发现。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在一次次“蓦然发现”中,人生走向深邃,生命变得厚重。

蓦然发现的事物,在品质上有着高低优劣之分。蓦然发现生活如此美好,蓦然发现父母如此爱我,蓦然发现时光流逝,蓦然发现高中生活一样精彩……这样的立意,品质一般。生活中本然性的事物,是用不着“蓦然发现”的。记叙文中,立意直接决定文章品位。蓦然发现的,应该是为常态生活所遮蔽的,而经“第三只眼”所察觉出来的。蓦然发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蓦然发现真正的雍容是朴素的,蓦然发现眼见未必为实,蓦然发现老苏州并未远逝,蓦然发现荒野消失,蓦然发现童心凋零……

要使“蓦然发现”的一瞬富有冲击力,必须在此之前做好足够的铺垫。学会蓄势,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需要提醒的是,在蓦然发现的一瞬,应注重细节描写,彰显细节描写的魅力。

[佳作示例]

蓦然发现

顾 艳

三分乍暖,七分微凉。初春。

悠远的苏城内,一直有那样温柔而绵长的声息,揉碎三月桃花香,掠过碧色爬山虎,不急不徐,轻轻浅浅地漫溢开去。

这时候,任谁都想去平江烟雨里走一遭。

青石,粉墙,黛瓦,是苏城不变的容颜;小桥,流水,人家,一如最初的古老映像,恰似不加粉饰的苏城女子,自戴望舒的雨巷中走来,在昏黄的江南烟雨下,撑一柄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淡淡的愁怨。

青石板路依旧斑驳,小巷边的墙自墙脚处发霉,流转了千年的时光。空气中的桃花香氤氲着一世倾城的温柔。我闭上眼,阳光温热,落在肩头,暖暖。

倏地,一阵细细浅浅的轻音拉扯住我的思绪。我跨过一个转角,看见旧旧的乌篷船,以及,轻摇船桨,低吟浅唱的老妪。

“上船么?”波澜不惊的语调,一如初春的微风,带着暖香。

我轻点头,起身,下岸,入船,上座。老妪轻轻摇着船桨,橹声摇曳,在浅浅窄窄的河道上拖带出一尾又一尾涟漪。

船缓缓前行,一路风景,纯白而不失单调,留住了时光,此生难忘。

蓦然间,船停了。老妪蹲坐在船沿,洗净了手,入了船篷。

我正讶异,只见老妪从纷繁的杂物里取出一个木制红盒,那般小心翼翼。我看见木盒上暗压的精致花纹,流转在空气中的木质香气平静了心肺。

老妪轻轻打开木盒,明亮的流光晃动了我的眼,暗红的木盒里端正地摆着一套青花茶具,是上品。

老妪温和地笑了,说:“这茶,可是好东西,一杯下肚,可比酒消愁哩!”依旧波澜不惊,温润如春。可我看见,她潮湿的眼,分明有大雾在喧嚣。

取一小撮茶叶,放入青花瓷茶杯里,入水,茶叶飞速地旋转上升,又下沉。老妪将一杯与我,一杯独饮,以最平淡的姿态,端着茶杯,却隐匿不了眼中年华的伤痕。

蓦地,我突然觉得,老妪的茶杯里承载的,不是清茶,而是她转身回眸间,永远无法忘却亦不想触及的念想与过往。只是聪慧如她,用自己的方式将痛楚中和,埋葬在平江悠远的春光下,落在她的茶杯里,随着茶水入肚,一并消忘。

眼前的茶香氤氲了平江午后,亦氤氲了我的眼。

放下茶杯,出了船篷,别了老妪,上岸,阳光甚好。

依旧是斑驳的青石板路,发霉的墙脚有浓得散不开的岁月香气。我走过一个街角,身后,轻轻浅浅的唱腔依旧清晰却恍惚,“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波澜不惊,始终温润如春。

蓦然,在一个转角遇见,一个悠远的春日。

蓦然,在一杯茶里明了,一段时光的守候。

蓦然发现,与其车尘马足,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一世风华。若自得,听笙歌婉转,看春光甚好,路人相引见红枝。

[点评]本文具有古典之美。由古典的意象、典雅的语言,可以窥探作者受古典诗词浸淫之深。作者触角敏锐,能从习焉不察的表象下提取出值得寻味的东西。散步,坐船,喝茶,无一样不是寻常事,但作者却能慧眼独具,用生花妙笔摇曳出一段美丽情愫。语言洗练,文风典雅。善于描摹,细节描写细腻生动。

蓦然发现

查逸虹

蔫黄的叶子受暑气的蒸腾给大地留下了最后的身影,泪光迷离中滴出点点回忆。

我家院落有一株不起眼的树。

无心插柳柳成荫,随手的一掷在坚土中崭露新意,我曾经成全了一株枇杷树,引以为傲。

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我证明了我也能种出一棵树。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我不忘每天为它浇水施肥。有时一个人静静望着它:那绿油油的叶片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竟泛起层层红晕。略粗的枝干仿佛小孩藕般的胳臂,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黑蚁从上面爬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细心照顾下,小树苗在风中欢快地拔节。

我爱它,甚于爱我自己。

随着长大,我渐渐变了。我不再拘泥于身边的花花草草,因为我有着更多的兴趣,看书,看电视,我几乎样样不容错过。偶尔拥有一份茶余饭后的心情,我也总是懒洋洋地亲吻阳光,于是那一株绿色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褪。

直到去年,夏,香樟树浮动着绿色,白莲倾吐一朵又一朵涟漪,热气笼罩着苏城的黄昏,日昼开始逐渐平分,沉淀出永恒的记忆。红雾喧嚣遍城市的每一寸肌肤,幢幢高楼在蒸腾下微显坍圮之貌。我,安于享受,在空调中浑然不知外面的世界。禁不住妈妈的再三催促,无奈中,我只好去院中看看绿色,也顺带缓解眼疲劳。

绿,不,那只剩一堆黄!

儿时的伴侣——枇杷树,已被夏这双无情的大手撕碎了身体,血肉模糊,我仿佛见到了一颗颗泪珠从耷拉着的叶片中顺干而流,溅起一点点心酸与凄凉。没有昆虫愿与它为伴,没有甘霖愿浇灌出它的绿色,也没有人记得它,那个曾经爱它的人去了哪?

是谁将最美的笑靥留在树上?

是谁又将残酷的冷眼刻在树心?

是谁栽树反成葬树人?

……

都是我。

泪水经不住记忆的煽情,如汹涌的洪水蓄势待发。在迷离的泪光中,看到了过去的场景,它还好好站在那儿,朝我笑……回忆中,蓦然发现了我所失去的——

爱与责任。

[点评]本文撷取成长长河中的一束浪花,仔细观照,品出它之于人生的深刻意义,选材、立意均不俗。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一时疏忽所造成的后果,是令每位读者都能身同感受的。“爱与责任”,这四个字,完成了主题的升华,使得文章立意没有停留在浅显层面,而是有了更深的成长意义。作者观察细致,爬在树干上的小黑蚁也未逃过作者的双眼。语言形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蓦然发现

陶璐易

总爱在做作业的时候从窗口望出去。目光停留在那一片绿色上,久久不愿离开。

那是一个别致的后院,那棵翠绿的树下放着一架秋千,周围的栏杆上满是藤蔓,绿意茂盛得坦荡。总忍不住走近望向院子里,石子小径别有一番情趣。常常看见,那个女孩在秋千上开心的笑容。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百般无聊地躺在家里看电视,六年级的暑假没有作业,冰淇凌让我闲适且愉快。只是,再次望向窗口,蓦然发现,笑容不再。接连几天总看见那女孩在秋千上愁眉不展的神情。距离让我不敢上前。只是,在那之后,秋千没有了,那棵树也没有了。站在我家的院子望去,只有零星的几根藤蔓奄奄一息地挂在栏杆上,怨妇般地怀想曾经的韶华。

就这样,一年的时光匆匆过去。

夏,又至。院,依旧苍凉。

我早已淡忘了隔院的绿色,即使满心惆怅时,也不再如往常一般将目光投向隔院,逐渐习惯了没有绿色遐想的生活。

乌云黑压压地来袭,暴雨倾注。我连忙跑到三楼收衣服,唯恐早晨的辛劳付之东流。站上阳台的那一瞬间,竟呆了。那满院的姹紫嫣红是何时存在的?我竟从不知晓。细碎如泡沫,却在一整片绿色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嫩与柔媚,充满活力与希望。

隔天,依旧晴朗,忍不住好奇,我推开那小院的木门,一整片的太阳花抬着头,像孩子吮吸母乳似的接受阳光的沐浴。在那片太阳花当中,我忽地发现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隐约有几行稚嫩的字——“妈妈,你要快点好起来,要像这些花一样对囡囡笑!”

后来得知,去年隔壁女孩愁眉不展,正是因为她母亲出了车祸,昏迷不醒。小女孩拆掉了秋千,并要求爸爸种上满院的太阳花,因为她听说,太阳花的生命力旺盛,可以带来好运。

曾以为失去了那片绿,却在无意中发现,绿意并未远离。

蓦然发现,有时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多。

[点评]“蓦然发现,有时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多。”我相信,所有读到最后一段的读者,都会为这段话叫好,此句一语双关,富含韵味,识见不俗格自高。作者很善于经营文章,从“我”的视角,着重描绘两幅情景:一是一年前的绿意消亡,二是一年后的姹紫嫣红。两者形成鲜明对照,构成较强的心理冲击。故事娓娓道来,却又暗含波澜,显示了作者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命题作文“影响力”写作示例 篇8

【名师押题】

每个人都有妈妈,仿佛从见到妈妈的那一刻起,她就天然是一个母亲。可是在母亲成为一个妈妈之前,她是谁,有怎样的经历,怎样的梦想呢?如果可以讓你参与到妈妈还未成为妈妈的年轻时代,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果让妈妈变得更年轻,你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改变和奇遇?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并发挥你的想象力,以“如果妈妈变年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押题理由】

1.想象作文是教育发达地区最热衷的命题形式,从高考的大风向可以看出,北京等地的作文就屡次涉及想象作文,但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现实的根基为情理基础,有据而发,发而能散,散而能收。

2.该命题作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发于生活却不止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对妈妈变年轻的想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地观察思考母亲形象的角度,也让学生更能理解母亲,反思自我,对亲子关系,甚至自己的人生体悟都有新的收获。

突围角度一:年轻让妈妈有了理解“我”的可能

名师支招:如果妈妈变年轻,可以从年轻带来的特质去展开联想。年轻意味着青春美丽,朝气勃发,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由此,可以解决亲子间因为年龄和认知不同而造成的分歧,让妈妈理解同样年轻的“我”。这里的年轻是一个桥梁,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把想象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想象就成了换位思考的代名词。

【佳作赏析】

如果妈妈变年轻 □一考生

如果妈妈变年轻,年轻得和我一样,到吃的盐和我一样多的时代,我们就是同龄人了,作为年轻世界里她最熟悉的朋友,我会义不容辞地带她进我们的圈子。

第一个要介绍给她的朋友就是逗玮,他天生自带喜感,不出三句话就能逗得我们笑到满地找牙,朋友圈里的superstar。妈妈就有机会重新认识一下他——这个曾被她表面笑嘻嘻,内心很嫌弃,无数次以各种理由堵在门口的小胖娃。虽然即使重新认识他,也不会改变他成绩总在班上垫底的事实——这也是她当初不许我结交“坏”朋友的理由,可是当她成为同龄人之后,妈妈会发现他有太多优点了。搭乐高,他总是能贡献出极具创意的作品:会飞的熊猫,趴在广州小蛮腰上的赵州桥„„这些都是想象力贫瘠如我的人不曾想到过的,在我们家,妈妈给我定了那么多的“不准”,从小就告诉我一切皆有规则,吃饭必须先喝汤,回家的鞋子必须成对摆好,鞋尖对着大门,每半个月给阳台上的绿植修枝施肥一次„„最重要的是,我必须听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听一切比我大的人的话。当妈妈年轻到成为我时,她就会发现这些规则有多么讨厌,就像是我平衡车的滚轮上裹了一层海绵,车轮虽然安全,不会划伤弄脏,却再也奔腾不起来了。

当妈妈变年轻,不再是那个比我年长、耳提面命的妈妈时,相信,她也一定会喜欢围在逗玮这样的朋友身边,听他讲他突如其来的想法,在他考倒数第一时依旧和他做死党。

多希望妈妈能真的变年轻,即使年龄不能,可是心里的那个妈妈可不可以变年轻啊? 点 评

本文想象妈妈变年轻之后为妈妈介绍新朋友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不满,无论是以成绩评价孩子的朋友;还是用无数规则强调听话的重要性,抹杀想象力和创造力;抑或是把孩子当物品展示获得满足感,这些都是作者很不满的地方,也是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亲子矛盾之处。借着妈妈变年轻的呼唤,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改变这些问题的强烈期盼。

/ 3

突围角度二:年轻让“我”有了认识妈妈的机会

名师支招:妈妈变年轻,除了让妈妈有机会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多多理解子女,也给了子女一个重新认识妈妈的机会,跳出成熟稳重的母亲身份,认识妈妈,像认识一个年轻人。正是身份给了我们许多认知上的限制,当妈妈变年轻,那么我们对妈妈的认识或许会更全面,她先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人,然后才是某人的妈妈。这也给了现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年轻人一个突破自我狭隘认知的机会。

【佳作赏析】

如果妈妈变年轻 □一考生

“丁零零,丁零零„„”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我心里倒数着妈妈冲进来掀开被子,粗暴叫醒服务的倒计时,忐忑地享受着被子最后一点温存。

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我躺不住了,再不起床,恐怕又要被班主任堵教室门口背《出师表》,可是今天,妈妈怎么了?

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妈妈的房间,听到的呼吸声,比任何时候听到的都要稳、重。借着窗帘透进来的光一看,天哪!我是穿越了吗?为什么我的妈妈看起来只有16岁?

妈妈变年轻了!

顾不了那么多了,强压心里的风暴,也没有早饭吃,我抓起书包冲进电梯,等我回来再说!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一个箭步冲回家,要看看我那16岁的妈妈。

厨房里没有了那略显臃肿的忙碌背影,取而代之的是书房里,一个优雅的侧影在刷英剧,还是我最喜欢的《9号秘事》,咦,还有一个声音,是妈妈在念念有词,她是在跟着对白学英语吗?

“妈,我回来了。”

“哦。”她竟然没有围上来,问我今天学了啥,仿佛还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妈,中午吃啥呀?” “我减肥,你自己解决吧!”

什么?我自己解决?怎么解决?这16岁的妈妈也太任性了吧!早饭没吃,午饭也没吃,我肚子都快饿扁了,忽然好怀念以前总是念叨我不吃菜,只吃肉,总是准备好两菜一汤还有饭后水果,等着我回家的那个油烟味妈妈。胡乱把冰箱里的剩饭热来吃了,我再次悄悄站在书房门口,打量这个我不太熟悉的妈妈,她好像没有当妈妈一样,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享受著自由的时光,摆脱了咆哮症和油烟味的她显得那样高贵美丽。不当妈妈的妈妈也是一个美少女,只是为了当好妈妈,牺牲了她最宝贵的时间。我身为子女就仿佛一个生命的窃贼,偷走了她的自由,还扔给她诸多抱怨。亲爱的少女妈妈,你的16岁,让我忽然明白:或许,妈妈就是一份没有报酬没有休假的工作,只能像孺子牛一样低头继续往前走,不能回头。还好,妈妈神迹般的重返16岁,让我知晓,至少要回报给您一份足以抚慰生活疲惫的温柔。

点 评

母亲的身份给了子女太多理所应当的享受。作者从妈妈变年轻切入,看看那个16岁的妈妈会是什么样子,在代入想象中,完成了对母亲身为母亲之前的认知,看到了母亲的牺牲和蜕变,明白了知足和感恩。写作时,文章充分的内心活动把“我”的震撼与成长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开篇设置悬念的方式也让读者读来欲罢不能。

突围角度三:年轻引发改变让人有了重新审视生活的契机

名师支招:如果妈妈变年轻虽然只是发生在妈妈身上的变化,却像蝴蝶效应一般,可以引起诸方的反应,通过诸方反应可以看见一个家庭的全貌,通过一个家庭,可以看见一个社会的投影,窥一斑而知全豹,妈妈变年轻,只是引起蝴蝶效应的那次振翅。

/ 3

【佳作赏析】

如果妈妈变年轻 □一考生

如果妈妈变年轻,我不会让她嫁给我爸爸。

或许是因为我喊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就带给了她无尽的辛劳。打我记事以来,参加家长会的是她,陪我做作业的是她,带我学钢琴的还是她,甚至连去奶奶家,都只是她。但我的妈妈不是全职主妇,我也并非没有爸爸。爸爸做的是研究工作,在偏僻的基地里,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去爸爸做研究的大学、公司甚至是舰艇上参观,因为他的工作具体是什么,他都不能对家人说。每次我都抱怨爸爸不能陪我参加家庭组队拓展训练,不能看我的钢琴汇报表演,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是一个不被爸爸喜欢的孩子吗?

“囡囡,爸爸怎么会不喜欢你?你的照片、视频,都是爸爸在基地坚持下去的动力,再难再累,只要看看你的笑脸,你爸就满血复活了,怎么能说他不喜欢你呢?”

“可是妈,他要是喜欢我,为什么总是不在家?而且你还那么辛苦!”

“每个人除了家庭的身份,还有社会的身份,我刚好很幸运,两个身份可以兼顾,虽然辛苦一点,但我很满足,你爸爸学了空间物理,没有办法做好家庭身份,但他在工作上做出的成绩绝对是一个好榜样,这也是爸爸对家的贡献啊!”

“但是,假如妈妈变年轻,我不会让你嫁给他的!”

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嗯嗯,作为妈妈,我不会嫁给他,但作为妻子我还是会嫁给他。你都不知道你爸爸做实验的时候有多帅气!当年作为最年轻的学者进入研究团队,我觉得他每一根头发都闪着智慧的光!”妈妈一脸小迷妹的模样,相信,假如妈妈变年轻,她还是喜欢这个为空间物理而疯狂的家伙,她还是愿意多承担一点生活上的艰辛,她还是愿意做那个因为爱而不断付出,在付出中得到满足的妈妈。

看来,我是妈妈没得选,爸爸也没得选咯!

《一代宗师》里宫二有句台词:“都说人生无悔,要真无悔该多无趣啊!”假如妈妈变年轻,她的选择依旧,这或许就是无悔的人生吧!而我坚信,老爸更不会改变选择,正是有了无数人无数个重来一次也不会改变的人生抉择,才有了我们现在享受的安宁与发达。纵有腹诽,但我为身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骄傲。假如妈妈变年轻,我会和她一起成为智慧老爸的迷妹。

名 师点 评

文章开头一句就石破天惊。作者通过回忆和对话的形式,交代了家庭的特殊情况,在假如妈妈变年轻的重新选择中,“我”的态度和妈妈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展现出一代科技人的敬业和牺牲,展现出母亲对家庭的爱与付出。文章借一个小切口,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大风貌。

材料作文“成长”写作指导与示例 篇9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成长,是生命存在的必然,是自我价值的探求。成长,交织着欢笑与泪水,交替着困惑与清醒。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永无终点。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关键词是“成长”。第一句话指出成长的必然性,只要生命的个体存在,就会有成长,而成长的过程又是探求自我价值的过程,这又是一种个体主观性的体现。第二句话阐述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顺利的处境,也会面对一些挫折,会经历成功,也会遭到失败,等等,在其中我们体会到欢笑与泪水,同时也有着困惑与清醒的体验。在这些经历与感受中,生命一点点成长,然后逐步走向成熟。第三句话强调成长只是一个过程,永远没有终点,生命不息,成长不止。告诫人们只有不断地前行,永不停息,成长的经历才会显得丰厚和精彩。

作文的立意宽泛,范围广阔,体现了高考要求的“立意自定”原则;题材选择丰富,与学生生活贴近,既可以写人(自己或他人),也可以写花草树木、乡村古镇、文化现象、社会文明等等。

有人说,此题类似话题作文,就是谈“成长”,审题上没有什么障碍。确实如此,审题难度不高,这是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现出同学们写作水平的高低优劣。比如此题,大家觉得有话说,而且在大多数同学选择议论文的当下,题材选择广阔搞不好就是泛论成长,不着边际,立意自定或许沦为成长的点点感慨,空话套话。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在题材选择上,要集中一个范围或某个领域,体现发展的历程,具备时间性;或聚焦一个人物或某个物件,体现成长的过程,具备提升性„„总之,凝神聚焦,不泛化,集中笔墨,不抽象,注意不是一个瞬间、一件小事。而在立意确定上,如果关照材料内容,有“自我价值的探求”“交织着欢笑与泪水,交替着困惑与清醒”“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任一点,则离佳作不远矣。

[佳作展示]

文学成长

我流淌在华夏的血脉中,随着神州的历史更迭而不断成长。开始时,我并不知晓自己的名姓,但后世称我为“文学”。

初生时,我便行走于原野树林之中,《诗经》几乎都要以动植物的名义才能开诚咏言。我徜徉于水乡泽畔,游览于草木盛景。“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我灵动而活泼,保持初绽时安详的模样,描绘世间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后来,我对自然有更深了解,变得有些许好大喜功。我要将金木水火土的字罗列殆尽,极尽一切华丽的辭藻,描绘世间风物。像是一个到了叛逆期的孩童,困惑不解,不知我为何要穷尽繁华绮丽的词语,去描绘那本是简若云水的森罗万象。

所幸,在唐代时我遇到那么多贵客。王勃神思敏捷,伴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山川美景;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让我知晓人间的喜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教我睥睨凡尘的傲气;而杜甫用深邃的眼眸览尽辛酸的世道,用坚毅的笔刻下人间的悲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我第一次体味到我身上不仅要流淌那些山水清音,更要传承那些家国情怀、士儒精神、历史风云。在年轻时,我深刻地领略到我需要肩负的责任。

时光缓缓地淌,我见证了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变为冷落清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难酬。玉茗堂里留下了“临川四梦”,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红楼梦》独行于世。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月,我的血脉中流淌着人世间的悲喜离愁,流淌着无数志士仁人的激语或默诉,流淌着古今哲人的箴言警句。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变得坚强、博大,包容了万象。

现今,我不知我是在壮年还是在中年。或许,我正是年轻力壮,看冯唐“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是多么的诗意,莫言的小说如此魔幻现实。我还是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不断成长,以启后世。我的成长之途,是星辰大海。

[简评]

小作者深谙写作之道,切入文学这一方天地,集中笔墨写华夏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以“文学”如人之成长作比,既新且切。一个孩子跌跌撞撞从童年走来,从灵动活泼到好大喜功,到深有责任与担当,再到坚强博大与包容万象,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文学”的成长历程。作者匠心独运、选材独特,能让人眼前一亮,从众多写人题材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字里行间,文学气息浓郁,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想到了苏轼。

彼时方年少的苏轼,是个未长大的稚子。他意气风发,他踌躇满志,他直直地奔着庙堂金銮殿去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坚信,那金銮殿的大门俨然是要为他敞开的。他未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但他的嘴角必定噙着一抹笑意,掬着一捧不知天高的泉。

是的,成长从来都是存在于不断经历中的。你不能强求一个未经世事的人长大。幸而,这不断经历的过程又是谁都无法躲过的。初登庙堂的苏轼也是如此。那金樽还未曾捂热,那龙涎香还未及燃尽,政治的乌云浓雾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王安石笑了,欧阳修走了,苏轼也傻了。洪流中他像一只小舟,在湍急的水里回旋漂泊,不知将去何方,也不知如何停下。可以说,他是糊里糊涂地给送到了杭州,说是他人生之路的起点,也不为过。云端上的疾风一刮,将他刮下了庙堂。

上一篇:压力管道考卷答案下一篇:球王贝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