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2024-07-25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通用11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1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本人XXX,男,XXX年XXX月生,本科学历,XXX年XX月毕业于XXXX大学XXX专业,获学士学位。XXXX年X月通过招考进入XXXX小学参加工作,XXXX年X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现履职X年零X个月,工作以来每年履职考核均合格,其中XXXX年被评定为优秀,其他各方面均已具备申报条件,现将近年来业务工作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素质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工作以来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来提高思想认识并于XXXX年XX月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进步;通过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友好互相;对待家长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本人严格遵守本系统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未请过病事假,从未迟到、早退或缺旷课。

二、教育教学工作及学习经历

1、主要工作经历:

XXXX年X月—XXXX年XX月,担任2个班数学学科教学及副班主任等工作;XXXX年XX月——XXXX年XX月,担任全校三至六年级24个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副班主任等工作;XXXX年X月至今,借调 XXXX人民政府“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区教育局督导室)工作,主要负责“两基”数据校验、档案建设、文件通知起草发放、相关十一大类材料报送等工作,同时参与区教育局督导室日常工作。

工作至今同时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地面接收系统的建设、管理、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协助学校及教师制作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课件,学校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培训工作,同时参与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系统管理、教务学籍管理、省级园林单位申报、省级绿色教育基地申报报及日常材料打印报送等工作。

2、继续教育及其他学习

XXXX年XX月,完成XXXX省西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XXXX年,XX月完成XXXX区第一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XX月完成XXX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XXXX年XXX月完成XXX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XXXX年XXX月,完成XXXX区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XXXX年XX月完成教育部“2009年西部十二省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XXXX年X月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XXXX年至XXXX年共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7次,累计学分34分。

三、教育教学教研业绩

1、教育教学教研基本情况:教学工作中严格按照备、刘、批、辅、研各环节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主动承担学校研究课、公开课,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通过活动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期间还分别于XXXX年、XXXX年担任2名实习教师指导教师工作,尽己所能,培养新人。XXXX年X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文化品位的行动研究》研究,现处于实验研究阶段,XXXX年结题。工作以来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利用放学后、假期中的业余时间长期加班为学校完成相关临时性任务,在工作期间建立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工作积极肯干,踏实认真,深受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2、教育教学成绩:担任数学课教学期间,教学成绩均保持在年级前列,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后,每学期在学科类教师考核中经学校领导、师生考评后均为一等或二等。XXXX年X月—XXXX年X月,先后两批辅导学校教师85人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85人顺利通过获得证书,通过率居全区前列。

3、获奖表彰情况

工作以来,在工作之余,我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通过积极参加各级课件制作竞赛及培训,获得些许成绩。

XXXX年X月,课件《我爱家乡山和水》获XXXX市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 XXXX年X月X日获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XXXX年X月获XX区第二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技巧竞赛二等奖; XXXX年X月X日论文《XXXXX》获省第三届教育教学论文研讨评选三等奖并收录《XXXX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荟萃》(第四卷)

XXXX年X月X日 获学校普通话朗诵竞赛三等奖

XXXX年X月 课件《XXXX》获XXXX市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三等奖 XX年X月 论文《XXXX》获《XXXX》编辑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刊发于第8期

2008年6月 论文《小学生信息技术课自发行为现象观察》获XXX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8年11月29日 获学校德育经验交流二等奖

2008年12月,获XXX区第三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技巧竞赛个人三等奖。

2008年12月16日 论文《小学生信息技术课自发行分析与对策》获XXXX区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信息技术课行为规范助记儿歌》获XXXX区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三等奖、课件《Micrlsoft Word2003》获XXXX区多媒体课件评选二等奖

XXXX年X月X日 文章《谈信息课教学》刊发于《经济日报·教育导刊》

XXXX年XX月XXX日 获教育部“2009年西部十二省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优秀学员荣誉

XXXX年X月 获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继续钻研教材教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及应用水平,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3、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数字化设备投入建设,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提供数字化物质保障。

总之,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任重而道远,只有学无止进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虽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学海无涯,教无定法,对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工作中我将继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2

1 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1.1 呈现边缘化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据调查, 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师51.1%以上为大专学历, 且大多并非“信息技术”或相近专业, 而是“汉语语文学”、教育管理”、“数学”、“物理”等专业毕业, 呈现出边缘化现象, 他们很少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学习或培训在学校往往是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懂的比别人多一些而走上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的, 通常情况下, 即从事自己的专业教学, 又从事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 身兼两职, 工作上力不从心,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2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般分为这样三个阶段:首先是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其次是初级的应用, 最主要的是集中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 而最多只能算是停留在用幻灯片制作文字讲稿;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研究表明,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真正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并不多, 因此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而且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多只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 还达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设计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因此在自己的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课程整合层次的教学活动。

1.3 自身定位难

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所带的信息技术课和文化课相比不是主干课程而不被学校领导重视, 而自己在别人眼里往往又是机房管理员、设备操作员、维修工等这样的角色, 因此, 很难为自己准确定位。他们应该主动为自己建立一个职业定位, 不仅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更应该借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风在参加培训或是在自觉地在教育信息处理、教学设计、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 并且逐步对本校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使他们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既有利于各学科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又能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繁杂的教辅工作, 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

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现状探析

2.1 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教师数量少

目前,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较明显, 主要是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少愿意到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去任教, 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只能从现有的学科教师中抽调在计算机知识方面比别的教师懂得稍微多一点老师来担任这一工作。尽管到2004年底, 全国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大学近200余所, 培养出了大批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但农村地区设备落后、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水平低等因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信息时代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需求和市场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兼职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不完善, 信息素质不健全, 学校信息化教育因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力量支持而步伐缓慢。

2.2 信息素养意识不强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 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道德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它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 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 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还没有养成这种意识, 不能把自己从传统教学模式下解脱出来, 信息意识不强, 提不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2.3 需求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

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并作了如下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生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 借助这一工作的培训, 教师有强烈的学习需求, 尤其是卫星广播电视接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等, 但由于培训时间少, 缺乏培训的系统性, 培训内容有时不是从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等因素, 老师们心中渴望的知识却学不到, 自己的教学和学校的其他事务工作任务重, 课时量大, 抽不出时间自学。据一位参加过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知识以前我们没有机会接触, 我们都想学, 可时间太有限了。

3 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提高和调整, 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支持、重视, 更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放在社会和教育体系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辨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等。因此, 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去培养、激励和扶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

3.1 强化学习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要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要有一种压力, 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 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方法、技术, 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的机制下, 强化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自我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意识, 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方法, 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提高自身素质。

3.2 以开展教学工作为导向, 技术能力的提高

学校创设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对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领导首先在从思想上重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校起带头作用, 多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授课, 积极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多观摩、多探索、多实践, 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感染教师,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教师、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吸引教师, 挖掘教师的信息技术潜能, 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应用的实际情况和业绩考核相结合, 充分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3.3 加大硬件设施投资力度, 改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农村地区中小学由于硬件设施缺乏,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开展举步维艰, 有些偏远学校只有一两台计算机, 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 更没有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机这样的设备,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落后。学校要积极和上级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沟通, 从多渠道争取投资, 改善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以好环境吸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都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做到在思想观念上全面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行动上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落实, 不断提升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力。

3.4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要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 学校除重点培训信息技术教师让他们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外, 还要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全体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要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选择培训内容。对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操作、课件制作、计算机网络、卫星资源接收使用、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相关知识, 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要让全体老师都要懂教育技术, 都要会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2004年, 为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而出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成为考核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依据, 为此, 教育部将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 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全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并组织统一规范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 以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信不久的将来, 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信息能力将随着这一培训和考核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到时候,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又将迎来一个崭新发展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易凌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的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21) .

[2]教育部基础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55-04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1]从文献资料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是个多面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所在的区域,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逐步回归单一学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回归学科本源。

一、各时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描述及分析

1.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为关键字段,搜索到28篇文章(2003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指向现状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为关键字段,搜索到55篇(2002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所指向专业发展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74篇(2004年-2012年),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均有。

2.文献摘要

上述文献筛选和整理后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描述类似,选取代表摘要如下:

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对全国教师,通过网络得到有效问卷207份。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杂的工作,包括机房电脑维护、学校电脑维修、网络管理、技术辅导(做课件)、校信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信息学奥赛指导、校园电视台管理、学校闭路电视维护、文印等工作)。[2]

2010年杨煜:(上海浦东新区)自实现“校校通”后,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技教师兼任,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3]

2011年曾兰芳、金冬梅:北京城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管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计算机故障、网络维护、帮助做课件、行政工作。[4]

2012年周喜萍:(吉林省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打字员、课件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甚至还要完成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维护与使用及教师的培训。[5]

3.总结分析

文献普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为:“主角色”,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

(1)“主角色”不被重视。外部原因:政策不支持、学科边缘化,无中考、高考、评价(评奖、评优、职称)不认可,领导、同行关注“副角色”等;内在原因:学科背景复杂、学历低、数量不足、忙于各类工作、培训机会少等。

(2)“副角色”工作繁重。“副角色”好听的称为“信息技术的专家”,普通一点“教务人员”,差一点则为“勤杂工”,无非就是电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制作员……;“副角色”是影响“主角色”的主要因素。

(3)改变角色的做法。一线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做法(图1):通过个人专业发展,改变角色。这样角色的改变主要归于教师个人努力,并不是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同时带来的是将自己的副角色转嫁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

(4)改变角色的策略与重定位。一般策略:期望重视、政策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网络研修、专业培训、教研实践、完善评价等。对应角色的重定位:“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即有学者认为重定位角色是“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定位为教师,需要站好讲台,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定位为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的助推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着教辅人员的角色,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6]

综上所述,凡是描述现实角色时,无一例外“苦大仇深”,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已有10多年,难道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真是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就是“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吗?笔者仅仅认同“主角色”加“副角色”是必须经历的过渡,但“副角色”必将消亡。因为事实反映,笔者所在区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身份正不断强化,“副角色”正弱化,乃至消亡。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为标志的高位发展历史阶段;敬业善教的教师队伍既是支持基础教育高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随着上海基础教育的高位发展,正发生着改变(如图2)。

二、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

1.区级教育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

(1)全员培训、兼顾特色

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来,大规模全员培训和兼顾个性化培训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全区教师基本都能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二是全区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参与课件的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亡。

(2)整体应用、共享资源

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应用,如中小学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有效推进区域各校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自行完成管理调配和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的角色逐步弱化。

(3)统一申报、科学采购

学校每年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申报第二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其统一审核,报财政审批。采购由区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学校不再参与。例如,笔者学校需要采购网上阅卷软硬件,区批复仅允许学校购扫描仪,不必再购服务器和软件,要求使用区统一的阅卷系统,学校安排教务员扫描试卷入网即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无任何参与,而在以往无疑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由此说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谋划的角色逐步弱化。

2.社会力量参与,外包服务到位

学校信息化设备难免需要维护,以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现在,资产管理员联系公司安排维护。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协议到期后,再购买服务,直至报废。这些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比原信息技术教师仅知道坏了再修,做得更专业、更科学,更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3.学校内分工明确,岗位专业化

尽管外在力量已实现区内每所学校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并适度满足个性化发展。但区内有些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聘请了非教师职务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工明确。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原先学校普遍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摄影摄像师,其实从工作质量角度,还不如说美术教师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适合摄影、摄像工作,美术教师拍摄选光、用景、构图更专业。当然随着基本设备的普及,学校下属各部门都有数码相机,需要课堂实录到录播教室完成,无须借助外力。各类大型活动的摄录任务,学校则可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邀请专业人员。一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事,让专业的人或部门来做。

需要补充的是,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的“副角色”是“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做助推器”。[6]笔者不能认同,这种“副角色”的定位,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谈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并不等同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所有学科教师对此领域有着共同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基于在此领域多年参与积累而成。对于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是少数。目前松江区学校信息化项目申报后,评审邀请的是专业人士、项目专家,很少再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属于“主角色”的职责范畴。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版中就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对每位中学教师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兼职工作正逐步弱化。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若干年后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也将会如此,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强化敬业善教的“主角色”。

三、回归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角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即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概括为《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六十多点。其已成为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善教: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重中之重

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式、策略、模式等研究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高。有学者论述,“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成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地位自我确立的前提,而能力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外界认同和支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条件”。[6]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极至。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在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岗位不再是转岗教师的“收容所”,而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松江区某初中招聘1名信息技术教师,收到应聘简历118份,其中大多还是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松江区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见习教师浸润至优质学校、优秀团队跟岗学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10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已成为主力军,组成10多个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成为教学骨干,逐步实现“善教”。

外在的需求,促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同高考9门学科一起,纳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其重要性在上海逐年提升。但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这种功利化的外需“逼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始终要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将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外在需求。满足外需的同时教学相长,逐步实现“善教”。

2.敬业:专业理念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有着要求的具体表述。查阅资料,众多文献将专业理念与师德直接归纳为专业理念或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则是无源之水。有学者也发现“现实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更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情意问题,而情意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认同。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7]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的关键词:认同

在2013年3月、8月,笔者访谈松江区2所高中(1所示范性、1所非示范性)、3所初中(1所民办、2所公办)、3所小学(1所农村、2所城镇)17名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可以用“认同”来表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状态。

①身份认同:我是一名学科教师。

在松江区,“副角色”的弱化、“主角色”学科教师身份的强化,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明确,“我是一名学科教师”。身份的认同,让每一位受访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②文化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学科教师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谈到了个人与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教师个体价值取向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趋向一致,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导师的指导以及学校的帮助;学校评价机制已能做到合理、科学;绩效改革已能做到公平、公正。言谈中,充满着我是学校主人翁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学科价值被承认的满足感。

③发展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

松江区教育局组织教师发展阶梯工程,发展分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名师比例逐年提升。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自培工程,例如,受访的区某高中校组织青年教师“合格”、“升格”、“风格”自我成才“三六十”的达标活动,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学习名师、争当名师”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组成为上海市文明班组、松江区优秀教研组,1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松江区每一位敬业善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目标。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但从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校长,2007(9):23-24.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5-7.

[3]杨煜.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102-103.

[4]曾兰芳,金冬梅.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6):73-75.

[5]周喜萍.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下),2012(2):76.

[6]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09-115.

[7]张文兰,刘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3-49.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4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自2008年12月晋升小学一级教师资格以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现将我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于工作我从不讲任何条件,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在工作中,我遵纪守法,不断学习师德师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二、做一名学习型的年轻教师。

面对不断更新,变化的社会,我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做一名学习型的小学年轻教师。自200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不断地参加了各种培训学习: 2005年03月我报名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科的学习,并于2007年01月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之后,2009年03月我又报名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专升本的函授学习,并于2012年01月取得了毕业证书,在此之间,我还参加金沙县组织的普通话培训,并将以前二级乙等的普通话等级提升到了二级甲等。2013年03月我又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育师启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培训。2013年05月我还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历史5天的“毕节市农村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现在正在参加奥鹏教育远程培训。

三、钻研教学,探索课改。

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我时刻都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理念,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自己还要积极地将所学新知识,新理念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知识去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德服人,做一个有爱的教师。有爱才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任现职以来,我除了担任一些学科的教学外,还担任过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教务员工作、团支部工作。在这些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现在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研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不但注重知识的教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从学生一进校门,我注重用文明的行为影响学生,用高尚的思想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我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耐心而细致地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尽可能做到及时预见,妥善解决。作为教师,要在生活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启蒙之师。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对未来的责任感,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晋升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5

***,男,*族,1964年11月15日出生,**县**乡***村人,1984年7月于**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 1992年12月认定为小学一级教师,履职年限已有15年;1999 年10月取得云南省师范大学小教理科函授大专学历。工作23年 来,先后担任小学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多 次被评为乡镇优秀教师,多次荣获教学奖、论文奖。现任新平县 桂山镇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一、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1984年工作以来,我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 守法,克己奉公,模范执行学校的各项决议和各项规章制度。不 断加强师德修养,服从分工,勇挑重担,勤奋刻苦,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困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曾多次被评为乡镇优秀教师:1989年,被平甸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92年9月,被平甸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96年5月,被桂山镇党委、政府评为 “优秀教师”;2003年9月,被桂山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 师”;2005年12月,被县总工会评委“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二、岗位职责与本职工作。多年来,我积极参加教学科研 活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讲评作业,耐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 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一是备课。在备课中,我紧扣大纲,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找准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积极查阅资料、制 作课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二是上课。课堂中,我包容学生的不同 理解,激发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关心爱护每一 个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优补差,力求做到一课一 得。三是辅导。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扬长 避短,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家长了 解情况,配合学校教育。四是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每天 的作业我都要精心设计,尽量突出学生能力的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的发挥,让优生“吃得好”,差生“吃得饱”。

三、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作为班主任,我每接任一个新班级,都要从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基本情况开始,因 势利导,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并加强对学 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 德教育、“五自、五心”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适时 开展文体活动。

四、教育科研与教学成绩。近几年来,我乘新课程改革实验 的东风,抓住机遇,克难奋进,以新的平台为起点。一方面,加 强横向联系,外出学习取经,观摩培训,听课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我把握课改方向,落脚于课堂,认真钻研,精心备课,精耕细作,借鉴创新,大胆实验,使新课程改革实验 工作向纵深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在1991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成绩显著,荣获 玉溪地区教育局“教学奖”; 1997年3月,我所教的数学学科,荣获新平县1996年初考平均分第四名、及格率第三名的“教学 奖”;同年7月,我所教的数学学科,荣获新平县1997年初考平均分第一名、及格率第一名的“教学奖”;2001至2002学年,我所任教的三年级数学以平均分82分、及格率95.1%,自然以平均分86分、及格率97.6%的成绩双双名列本校第一名;2002 至2003学年,我所任教的四年级数学以平均分86.4分、及格率 97.7%,自然以平均分91.4分、及格率95.3%的成绩均名列本 校第一名;2003至2004学年,我所任教的五年级数学以平均分 64分、及格率66.7%,自然以平均分70.9分、及格

率89.6% 的成绩分别名列本校的第二名和第一名;2004至2005学年,全 县小升初升学统测,我执教的班级数学以平均分78.7分(上升 65名)、及格率84.6%、优生率43.6%的成绩名列本校第二名; 2005至2006年,全县小升初升学统测,我执教的班级数学以平均分85.4分(上升28名)、及格率95.1%、优生率48.8%的成 绩名列本校第二名。

五、继续教育与理论学习。几年来,我积极参加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科目的培训,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 等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服务教学。从1999年至2006年,共参 加了《计算机应用》、《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等19门继续教育科 目的培训,培训学时达1238课时,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此外,还利用课余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多次获奖。1995 年12月,论文《简便运算中的一题多解》,荣获县级三等奖;1997 年8月,教案设计《制作铁丝衣架》,荣获玉溪地区三等奖;2001 年10月,论文《浅谈自然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实践能力》,荣获省级三等奖,同时荣获市级二等奖; 2003年9 月,论文《浅谈小学自让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荣获市级三 等奖;2004年3月,在全县小学数学教案展评中,荣获二等奖; 同年7月,教学设计《用根茎叶繁殖植物》,荣获市级三等奖。

六、存在不足与努力方向。

1、积极探索新课改新理论,不 断提高业务能力。

2、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6

我叫王佳,来自于小店区刘家堡乡中心学校王吴小学校。2008——2009学,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班主任,班里学生40人,无一人辍学。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贯彻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充分肯定。现对本人各方面工作做一述职如下:

一、教学总目标

积极响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本人对教学成绩的分析说明

1、树立良好的班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4、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做好指导者的工作,5、课后,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保证他们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6、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利用休息时间,完

成成人本科的进修,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本人对于提高教师质量所做的努力

1、在教育教学上,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两个环

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

差生、重点辅“临界”学生。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

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认真钻研新教材,学习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

更加重视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肯学、能学、会学、乐学、善学;影响、帮助、指导、推进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取得了

较明显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尽职尽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语

文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在班主任工作方面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公平对

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发掘学生的自身教育资源,发挥主体教育功能。

其次,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使相关工作逐渐走上轨道。

主要抓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道德素养教育。充分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

地系统开展道德素养教育,收到积极效果。从同学们的反应看,我们的班会课是十分有成效的。

第三,课后经常与学生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的管理水平不

断提高,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

四、教学业务能力优势

1、从思想上要求学生,从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2、利用网络学习优秀教师的案例,吸收新的理念,认真钻研教

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有特色的上好每一节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

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把

学习当做一件愉快的事。

五、不足的客观分析

1、处理解决学生问题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导致处理效果不

是很好,需要向老教师请教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自身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其不断的提高。

成绩代表过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7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地位却一直没有彻底改变。学科被人为地划为“非主流学科”,常规课因为学校种种活动而被挪作他用,教师工作繁杂,职称难评,专业发展不畅。教师们面临的种种困境正在侵蚀着他们的生命,阻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顺利进展。

在我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且是作为所谓的副科来上的,但学生们却是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课一到,学生们欢呼雀跃,教室里充满了一派“喜庆”的气氛。但作为教师,这时就不能任由他们胡闹了,要认真地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要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任由他们上上网就算了。所以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不只是上上网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都促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若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讲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得生动形象一点。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驱动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过程是完成一个个具有真实性任务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从学习对象变成了探究知识的工具,学习方式以探索、合作、协助为主,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通过实际教学,我们看到:这种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注重形象直观、偏于体验模仿的特点,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实践,并激发学生使用信息工具的兴趣和积极

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实践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形成。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要在计算机教室中通过学生大量的应用活动来进行,加之小学生独立学习的目标性和自控能力都较弱,如果教师不积极发挥作用,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就容易导致教学偏离轨道,难以控制。因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笔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设计合理、多样、真实的任务情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任务驱动”教学中设置任务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使用计算机学知识、用知识,使掌握知识的过程从重复练习、简单记忆转变成通过大量探索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重点,精心创设任务情境,使学生被任务本身吸引,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亲身实践,有效探索,创造个性丰富的作品,体验首创精神和学习乐趣,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得到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融合统一。

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第一,情境应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灵活创设。如在教授某一软件操作知识时,可以创设“主题任务”情境;在教授键盘知识时,利用小学生爱玩、爱表现的心理,可以创设比赛情境、游戏情境;在教授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分解为一个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学生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逐步理解知识。第二,情境创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合理恰当地进行创设,做到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无论何种形式的情境都要难度适宜,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能够理解。第三,情境要尽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结合学生的其他学科内容或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兴趣为出发点,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探索的机会为根本,以促进学生进行充满个性的大量实践体验为目的。如,在《windows绘图》教学中,创设绘制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的任务情境;在《word文字处理》教学中创设对最喜欢的古诗进行录入和排版的任务等。

二、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结合,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但是在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在那里学习”,整节课就是匆匆布置任务,简单进行讲解,学生在计算机上把新知识摸索出来,课堂教学成了以计算机为主导,只有学生与机器间的交互,探究也变成了学生毫无方向、战战兢兢的试探。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探究不是科学研究与创造,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能够主动地通过听讲、观察、模仿、上机实践等来体验新知识,在感性尝试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问题与疑惑,并通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教师答疑得到解决问题的假想,并自觉地在上机探索中验证这些假想,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自己对新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爱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在体现个性的同时自我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只有在这些环节中突出主导地位,为学生搭好探索的支架,使学生能够沿着这些支架攀援、求索,学生的学习活动才可能有效、成功。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讲授教学和演示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概念

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初步形成对知识的概念,而这些概念正是学生进行后续的上机实践、完成任务的线索。没有了这根线索牵引,学生的独立探索只能成为断线的风筝,毫无头绪。因此教师讲授知识是必不可缺的。教师不但要讲,还要讲得明确、充分、到位。当然“讲”不是要教师“滿堂灌”,给学生罗列各种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要讲授最基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学生则可以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思考探索,“以不变应万变”,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调动学生用感官去感知事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强调的是有了演示不代表弱化了教师的讲解。由于小学生在感知时往往不会注意教学目标与要求,而是被其新颖、非重点的东西吸引,注意力溜到与感知任务不相关的方面去。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讲解时,不但要讲授知识,还要在无形中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他们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并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同时由于演示时教师的讲授是与演示同步的,因此演示要快慢适宜,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水平的高低,在完整示范的基础之上,灵活采用重复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正确与错误操作的对比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2.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组织、平等会话,协助学生自主探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技能、深化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在独立上机探索时,必然会碰到许多困难,也会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碰到的有些困难无法独立解决,产生的某种理解也可能带有片面性。这就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合理调度时间,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探讨问题,特别对于学生普遍出现的共性问题,更要集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请学生来答疑,教师从旁补充和及时总结;而对于个别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则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同时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强有弱,常常会出现畏难、厌烦情绪,如果仅靠学生的自觉性,很难保证人人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时更需要教师及时发现、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总之,有了这些交流、合作,信息技术课堂不但有人机交互,更有生与生、生与师间的感情交互,特别对于小学生,还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引导,形成积极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在自主学习时自我审视、自我监督的习惯,可以发现不足、解决问题,同样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宝贵经验的共享。教师必须重视评价,而不能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要使评价真正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思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把学生放在评价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创造机会,通过相邻座位、小组之间的评价或展示作品等多种形式组织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观点与疑惑,进行积极的自评和他评。其次,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实施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绝不是说教师仅仅充当组织者和旁观者便可以了。任何的教学行为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评价也是如此。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呈简单、主观、表面化的,甚至是远离学习目标,而关注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能力?培养哪些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之上,从操作技能运用的灵活性、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完成作品的主题与效果、信息的处理与表达能力、学习的意志品质、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评价,同时还要做出针对性的补充与剖析。

三、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学生对知识有了丰富的体验,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但这些理解都是感性认识,没有上升为理性的概括。同时这些理解准不准确?完不完整?学生心中也没有把握,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就要综合学生的各种理解,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概括知识,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理性认识,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意识上的自觉、思考上的独立,它绝不等同于学生课堂行为的无组织纪律、散漫、放任自流。特别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行为约束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

小学高级教师申报小结 篇9

通过近一个时期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许多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明显增强,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但要保持长久,还必须加强理论武装。经验表明,科学理论武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就每个党员来说,加强学习、增强内功就是培元固本。有些同志先进性发挥得不太好,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上模糊。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理论上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巩固,还有赖于经常不断地同各种落后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党自诞生至今形成了一个好传统,就是通过自身力量纯洁组织,吐故纳新。这些年来,我们党面对错综复杂、变幻纷繁的形势,执政地位不仅没有削弱而且越来越巩固,其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敢于同党内不良倾向作斗争,特别是对党内腐败行为,认识深刻,态度鲜明,严厉打击,毫不手软。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关乎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自觉保持自身的纯洁性,经常给自己洗洗热水澡,打打预防针,做到警钟常鸣,这样才能不变本色、保持先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活水源头,也是一个政党保持先进性的不竭动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引导全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让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在事业上与时俱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台独”浊流和重大自然灾害等,使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同样,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乃至普通党员,也要能抓住影响和制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精神,大胆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果不是这样,各方面都落后于群众的实践,那就不可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了。

保持先进性离不开良好的监督机制。在当前某些地方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加强监督显得尤为紧要。加强监督,必须要有好的机制,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去,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集体领导制度落实好了,决策就科学一些,风气就正一些,群众就满意一些。特别是在用人与用钱等敏感问题上,多一些公开性,少一些隐秘性,诸如建立廉政责任制,用人任前公示制,大笔物资采购监审制,工程竞标制等。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地保证广大党员和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现真正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监督,使得党员干部在利诱面前,讲党性而不去为,畏法度而不敢为,守规章而不能为,察民意而不忍为。这样,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就有了可靠的组织制度保证。

申报小学高级教师推荐材料 篇10

xxx同志,男,现年x岁。xxx年x月毕业于四川省广播教育中等师范学校。xxx年x月参加工作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龄xx年。xxx年x月取得了小学一级教师资格,任期xx年。xxx年x月取得了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该同志自任职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工作服从安排,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对公益活动热心积极;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该同志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认真钻研职高语文,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他订阅了《小学语文》《小语文教学》、《读书杂志》等刊物,认真吸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做到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在教学中,该同志在七.一小学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钻教材、大纲及教辅资料。把握课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做到“一课一得”。该同志还善于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确定相应教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文与道的统一。师生双方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由于主观努力,教学效果良好,受到老师和学生好评。该同志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承担了学校“作文三步法”教改实验,编写了《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参与了 “课程改革”、等工作。该同志善于对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撰写成教学改革论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简论》发表于广元教研。

该同志工作踏实认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按质按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未迟到、早退、旷课。所教班级学生在他的尊重和爱戴。受到家长先生们一致好评。所到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多次评为先进班集体。

该同志符合中学小学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并能履行相应职责。经学校职称评定领导小组综合考核,民主评议。同意推荐刘兴富同志评审为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xx省xx县xx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业务自传 篇11

现状描述

队伍构成五花八门,整体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

从已结束培训的160名学员个人基本信息表的统计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队

伍的组成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占14.7%;二是其他学科教师转来,如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这一类教师量大人多,占72%;三是由其他岗位的职工或新就业的教师兼教信息技术课,有的学校由打字员甚至请非正式教师兼任,这类教师占13%。

由于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非专业的兼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除了参加过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短期培训之外,主要依靠自学获取。我们通过摸底测试发现:90%以上的学员虽然都接触和使用过Office,且认为自己对Office知识知道较多。其实不然,大多数人对Office在教育中具有很强应用性的知识知之甚少,已有的一点Office知识在应用中还不规范。70%以上的学员,网络系统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实际操作过网络系统。

在校工作繁杂,岗位职责不明晰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都干些什么工作呢?有61%的人是“双肩挑”的角色。既是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又是网络管理员(其中少量的还兼有其他学科专业课),专职者只占32%。

以下是他们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

——信息技术教师是机房管理员、课件程序员、电脑授课员、卫生员……

——我岂止是打字员和微机修理员,凡是跟计算机有关的活,领导都会马上想到,并且马上找到我来干,而且还有那些“快、快、快”、“马上就弄出来”等口气在里头。周六、日想回家,还要看看领导有没有事,如果没事啦,才能开溜哦。

——我校是所谓的重点高中,一切为高考服务,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这里不仅要上课,还要帮同事们做课件。

渴望提高,迫切需要系统而正规的业务培训

每一期的培训结束,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要专门向微软提供反馈意见。看看学员们的反馈意见,就可以看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多么迫切需要系统而正规的业务培训。

学员们这样写道:“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Office的功能真强大,平常使用的功能太少了,都没有发挥出来,以后我要多多学习,把Office运用好。”“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网络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让我更加胜任网管工作。”“希望这样严格而规范的培训能再多搞一些,尤其是对我们西部学校来说,这样的活动太重要了。”类似的反馈不胜枚举。

原因简析

教师中的新角色,学科定位待明确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课程,在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教学内容还不成熟,自身的结构体系还不完善,教学设备也不完整,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新课改中的应用价值还有待发掘和提升。课程如此,担任信息技术课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也是教师群体中的新角色,人们对其职责和作用还不了解、不熟悉,重视程度自然也不尽人意。角色的合理定位有待时日。

科班出身者甚少,水平认可度不足

由于科班出身者不多,受过正规系统训练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少,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故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地的水平认可度普遍不足,至少暂时还不可能像其他传统的专业学科的教师那样得到认可。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规范,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各种培训后水平的逐渐提高,水平认可度的问题将逐步解决。

与高考、中考无直接关联,教师业绩难体现

在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暂与高考、中考没有直接关系,即使有联系也是间接的(如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做课件、维护网络畅通等)。在高考及“升学率”的指挥捧现状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之前,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导致一般学校暂难对信息技术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缺少明确的目标期望值,且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的多是年轻教师,在一门与高考、中考没有紧密联系的课程中执教,其业绩很难像高考、中考那样体现出来。

角色定位不准确,专业期望值不高

从自身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普遍性比较低,满足于充当一般的网络管理员身份的比较多,对信息技术教师在基础教育中的职责不甚清楚。在回答“对本次培训最迫切的希望”时,有83%的学员填写“希望学习提高网络与管理知识”,只有15%的人希望学习Office知识,还有12%的明确希望学习Flash等其他知识。同时,许多有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对信息技术专业,不像原专业那样用心。从中透露出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对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期望值不高的倾向性。

专职教师数量少,校内工作难成“势”

我国中小学缺乏信息技术师资,正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难题之一。在许多中小学,一般只有1~2名信息技术教师,少有3人以上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师在校内开展工作很难成“势”,理论上讲未来一定有发展,但目前仍处在“小儿科”状态。

对策构想

明晰职责,依法执教,加快角色定位步伐

在社会组织中,每一角色都有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职责与权限,也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组织中,其角色的责权规范与行为模式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表述过,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权规范与行为模式应在这个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制约之内。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新角色,其首要的任务自然应该是当好一名教师。

笔者曾对两个培训班共45名参加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介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现场提问:知道和学习过这个《标准》的学员请举手!遗憾的是,举手者只有2人。看来,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标准》,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熟悉和懂得《标准》,合理定位,依法执教,明确与自己的身份相一致的职责与权限,使自己的行为不断规范,以加快角色科学定位的步伐。

努力与其他学科整合,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孤立地与当前中小学新课改脱节的信息技术培训比比皆是。毫无疑问,必须开展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性质的培训,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与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目标。

为此,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性质的培训。采用“任务驱动+解剖麻雀”的教学模式,如认真解剖学科教学内容的某一部分,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带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的任务进行培训。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学科专业层面的,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中不脱离其他的学科课程(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本来就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条件),稳步地向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改革高师课程,发挥信息技术院系对中小学的指导作用

如前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是数量不足,一方面是水平不高,面对状况,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目前,要加强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同时,还要改革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在校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应将信息技术列为师范专业必修基础课,使未来的教师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整合的意识与能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和能力迁移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目前,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师范大学信息技术院系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鼓励有条件的高师院校与当地基础教育共建信息技术教育协作区,互利互惠,在了解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专业整合的研究的过程中,帮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政策驱动,规范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上一篇:村主任防汛工作总结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合理运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