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家园合作

2024-09-09

案例家园合作(共8篇)

案例家园合作 篇1

家园合作——伴爱共同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要交流的题目是:家园合作——伴爱共同成长。时间如流水转眼间这学期已接近尾声,这学期作为一名年轻的新班长,感觉到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加的强烈,除了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调节好班里的团队合作,还要搞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新班长,可能能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极大意义会相对比较难些,而家长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做好 家长工作 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密切的合作伙伴呢 ?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也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

一、家园合作的意义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沟通系情”使心与心互相靠近

(一)入园前的家园合作需要把握好三个过程

1.提前报到、进行家访。

家访一维系情感的纽带 家访不仅可以密切家园情感,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尤其对特殊儿童家访显得更加重要。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以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发展。七月中下旬进行家访,其实家访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一名老师,而是一位朋友去看望孩子,这样更能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不会因为我是老师家长就会敬畏会拘束,更能了解到孩子最真的情况。也是在交谈中初步的了解了家长的性格。当我和我们班韩老师接到家访的任务后,为了尽快的完成任务为试园做准备,我们俩立即开了个两人组的小会,确定了家访的时间,以及明确的分工,不到两天半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家访工作,家访期间主除了告知家长试园的时间,与家长、幼儿互相认识并主要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及家长要求。通过家访,我有了更多的意外收获:文静内向的笑笑在家里竟然十分健谈;活泼爱动的泽泽却有不爱清洁的坏习惯„„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另一面,家访让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也便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新生入园工作。

2幼儿试园参加亲子活动

在双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于幼儿正式入园前组织试园活动,一共8次,每次时间为半天,试园期间让家长、幼儿初步了解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并让幼儿选

择自己喜欢的标志图片,贴在自己的各种用品上,再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小标志来认识自己的用品,并了解各物品的取放位置和用途;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对家长的依恋程度,安排幼儿加餐,了解幼儿自理能力和进餐情况;试园主要是通过集体活动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幼儿园里伙伴多、朋友多,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乐群性。为幼儿的开学做好铺垫。当然试园也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初步认识与了解,也是对我们老师的考验,所以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消除家长的顾虑,也是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和韩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每当试园结束看到家长满意的微笑时,我都感到无比的开心与自信。

3.召开家长会,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级、教师以及幼儿情况的重要渠道。

其实之前没做班长时也是经常和家长进行交谈,处理事情。但是突然要面对这么多的家长,而且年龄都比我大,说心里话确实有点紧张。这里也要特别感谢领导和王一楠老师,手把手的教,虽然有稿子,但是说出来的话不能像读的而是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但是到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当看到各位家长认真的表情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得为我们的孩子负责,要把所有的注意事情都要交代给家长,就连小细节也会一一告诉给家长,比如孩子年龄小需要带换洗的衣服,因为性别的不同,小女孩上衣和鞋子也要带,再比如家长要做好教育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工作。在幼儿面前要帮他们回忆幼儿园的好,体会幼儿园的快乐,切忌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不吃饭,我就对你们老师说!”要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生活。为了让宝宝更快的学会拍球锻炼身体,更是在家长会上给家长来示范。家长会之后便有很多家长发来短信说李老师,你说的太详细了,我们都没有想到,把孩子教给你就放心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充分体会到了使命感。并且家长会后我们成立了由热心家长组成的“家长智囊团”,作为家长代表及时反馈家长意见并负责随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

(二)亲子活动——使交流面对面

为了能与家长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根据节日庆祝、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适时地进行了亲子活动,如在冬至时,我们班开展了“实幼宝宝包饺子,其乐融融过冬至”的亲子活动,还有庆元旦的开放活动,家长震惊孩子的出色的表现,活动期间不断发出喝彩与掌声,温暖的送爱心中,孩子们得感恩换来了爸爸妈妈们幸福的笑脸和感动的泪水。而之后的亲子游戏,热烈的气氛,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的亲子情、师生情、家园情充满了整个活动室。结束时家长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今天很开心”,看似简单的话语但是充满了幸福感和对老师慢慢的信任。一系列亲子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亲眼目睹了孩子的表现及发展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和老师的信任,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现在,只要举行亲子活动,我班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和配合,还能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真正收到了家园共育的好效果。

(三)幼儿成长档案——交流的有效载体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因此,我们园为每个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工作中时时处处细心观察,及时记录下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点滴进步,随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家长,用我们的真心和诚心打动家长、感染家长,达到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记得在一次歌表演比赛活动中乐乐因其节奏准确、动作和拍、优美,表现出极强的表现力,令我非常惊讶,我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下午家长看到后说:“原来我们的乐乐还有这种音乐天赋呀!”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之情。为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我们每次活动后都把成长档案发给孩子,也请家长和幼儿周末进行记录。相互问的记录和交流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发掘出他们的兴趣点;现在父母因工作忙都是老人来接孩子,因有些老师不识字不能及时的把家长工作转达父母,所以我们每天都把家长工作传到成长档案上,便于家长查看,家长普遍反映非常方便;

(四)家园直通车——助我一臂之力

平时,老师与家长碰面只有入园或离园很有限的时间,因此及时沟通、了解孩子成了一大难题。于是我与班上 的老师共同设立了“家园直通车”这个小栏目,针对有特殊情况的、离园较远的、家长不能亲自接送的幼儿,工作特别忙碌的,我便以纸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宝宝最近进步也会及时的写纸条进行表扬,或是宝宝近期吃饭不好,近期有吃手的习惯、、、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好的建议写在纸条上反馈给我们,纸条虽小,但是传达出了家园之间的深厚情谊。为了激励孩子们拍球,我们要求家长写纸条,如:董安琪今晚拍球半个小时,238个,这样孩子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凭纸条来换取奖励,小粘贴或是小红花;班里有个小朋友叫邹雨菲,不想练拍球并且每天早上都会给妈妈发一顿脾气再来,妈妈很是头疼,后来我给她提了个建议,每天早上带一个小纸条,但是是叠的折纸,如小上衣,小裤子等,从这后每天晚上回家练拍球,早上高高兴兴的自己走进来,到了门口就大声说:李老师,我练拍球了,这是我妈妈叠的帽子”,这时候我也会捎带表扬她的妈妈,说你妈妈太厉害了,折的小帽子真好看,这时我看到她脸上洋溢着特别自豪的微笑,后来她妈妈因为这件事特别高兴,说菲菲现在出去就夸我说我妈妈是折纸大王,不过我现在真快成了折纸大王了。

(五)“真心理解”是心与心的交融

1、化干戈为玉帛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享受着百般的呵护,甚至

有些被娇纵都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谁的孩子谁不爱呢 ?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到老师手中,当然就会对我们的服务抱着很高的期望值,但当我们有些服务与他们的期望出现偏差时,家长便有可能产生一些不满情绪。比如:孩子在活动时不小心摔倒了,擦破了一点儿皮,如果在家中,家长可能扶起孩子,提醒他以后小心,事情就过去了。可发生在幼儿园,有的家长很可能责备我们照顾不周。每当有类似现象发生时,我总是以平和心态,换位思考去理解家长。离园时把家长请进活动室,先向家长道歉,然后将事情的经过解释给家长,取得家长的谅解。因为他们当时并不在场,没看到经过,见到的只是结果,出于对孩子的疼

爱,才会产生不满情绪的。比如刚开学几天,我们班的杨越卓小朋友放学时因为没有好好坐小椅子,在小椅子背后面不小心在眉毛间滑了一小道,虽然不严重,但是刚开学就给家长留下这样的印象,对于以后家长工作的开展肯定不利。姥姥第一眼看到时愣了一下,看到我首先进行道歉后,才笑着说“没事,小孩太皮了”讲清事情原由后我和姥姥一起把宝宝送出了幼儿园,下班后去药店买了去疤痕的药第二天给宝宝抹上,晚上让姥姥带回家去继续给宝宝摸,从这之后宝宝姥姥对我们特别客气,包饺子活动时积极的参与为孩子调馅。所以我觉得我们从自身找不足,向家长真诚地说明问题,与家长沟通,以妥善的方式化解家长的抱怨,就能够及时“化干戈为玉帛”,取得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理解。

2、语重心长唠家常

俗语说“一句话十样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同样的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措辞来表达,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交谈中,特别注意讲求技巧。例如: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直接找家长告状,而是像唠家常般先说说孩子平时的情况以及优点和进步,再对孩子的缺点提出建议,让家长了解老师的心意,以真心诚意换取家长的信任理解。让家长能理解我们的途径还有很多,我除坚持以上原则外,还想了多种形式,如利用成长档案汇报幼儿的点滴进步、利用电话与家长交谈联络感情等。通过与家长的友情沟通,使家长对我们更加理解尊重,并能主动配合,搭建起了家园共育的桥梁。

(六)“积极支持”是心与心的相互激励

1、行动支持共战线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

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做好了家长工作,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各项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如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让家长通过专栏了解我们的工作计划、教学目标以及活动安排等,请家长做好活动准备:带孩子去公园游玩欣赏一串红,找一找不同的车轮花纹,和孩子一起做拖拉玩具等。因为对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教师组织谈话、音乐、绘画等活动时,孩子们就能够尽情展现、创造发挥。

这一学期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也让结识我了一大批贴心、知心的家长伙伴,这也成为我工作的“制法宝”。虽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种

是永远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以真心换诚心,让家长成为我们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案例家园合作 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 幼儿园与家庭有效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已开始逐渐被人们认可, 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更是幼儿园工作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幼儿园也普遍努力在探索实践着家长工作, 但无论从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都还远远不够。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 我们改变以往教师布置为主, 家长被动参与的单边单向说教式家园合作方式, 开展家园双向互动合作的尝试。我们更注重在尊重的理念引领下, 与家长在家园互动合作方面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关系:教师、家长、儿童是一个合作的团体, 家长、教师、幼儿三者都是主角, 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儿童的品格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 而是在诸多条件下, 主要是在于家长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建构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园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基础上, 分析班级家园合作的现状, 在品格主题开展过程中, 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边实践边反思并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调整, 以期通过一些主题活动中家园沟通小案例的研究与实践, 促进家园有效互动和合作, 为家园合力开展品格主题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对家园合作之实践案例的思与行

1. 从“被主体”到“我主体”。

案例一:一天, 苗妈来接苗苗, 苗一看到妈妈就说:“妈妈, 老师又发单子了。”苗妈习惯性轻描淡写地说道:“拿来妈妈看看, 又是什么知识传播啊?”只见苗妈拿过单子, 用眼瞄了一下, 突然就说:“咦, 女儿, 这次好像不一样耶。我们快回家一起看看吧。”说完就拉着女儿兴冲冲地走了……分析:可见, 在原来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给家长更多的是一种灌输, 而当这种灌输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理所当然地接受, 久而久之家园互动失去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调整:我们将原来的知识传播单子变成了一张“留白”, 取而代之的则成了一份“报纸”:一张倡议书、一份问卷调查表, 这样的表既让家长了解到我们在做什么, 同时也让家长知道并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改变也改变了以往幼儿园班级活动在先, 家长了解和参与在后的现象, 把家长放到了主体和被重视的地位。对于本次“责任和环保相整合”主题计划的制定, 我们更多考虑到以孩子和家长为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则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我们尝试以这样的改变来改变品格主题开展过程中家长参与角色的转变, 实现家园的有效互动合作。

2. 变“旧”为“新”, 吸引参与。

案例二:新的主题的亲子活动又将要开始了, 当我们把亲子活动单发放到蓝蓝爷爷手中时, 爷爷扫了一眼活动内容, 拉起孩子的手说:“蓝蓝, 和老师说再见, 这个活动我们就不参加了, 你身体有点不好 (其实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不适) 。”然后爷爷不等我们做任何解释, 拉起孩子的手就回家去了。分析:这种现象存在于很大一部分家庭中, 很多家庭中孩子的教养人物几乎都由祖父母包办代替, 这些老人们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生活护理方面的重视远远高于对于孩子品行的教养和培养。对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认为可有可无, 更多时候觉得这些活动过于平常, 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调整:我们尝试改变这种现象, 让我们的活动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采取了变“旧”为“新”的活动策略,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家长的参与。我们开展“我是小记者”调查活动, 利用社区资源, 请家长们作为“资深记者”, 带领我们的“小记者”们到社区进行采访实践活动。蓝蓝爷爷也无法抑制那份好奇, 成为我们的“资深记者”之一。大小记者们在社区采访保安、采访社区工作人员、采访保洁员, 不亦乐乎……而我们则将这些活动用照片的形式进行及时记录并上传。这些的特色活动, 紧紧抓住了家长的眼球, 抓住了家长们共同的关注点, 从而提高了家长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让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能与家长产生共鸣。

3. 活用策略。

案例三: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 接孩子的家长们等在教室的门口, 可可妈妈和平平妈妈手里都拿着我们刚发下去的单子聊着。可可妈妈说:“幼儿园怎么也会有这么多的作业啊?”平平妈妈如遇知音:“是的啊, 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上幼小衔接, 哪来的时间啊?”分析:以上说到的这类动员家长收集材料或者是其他任务的小单子, 以前常常被我们运用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能通过这样“家庭作业”的形式, 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 并能够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 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 不是不符合要求, 就是很多家长根本不予以配合。仔细分析, 每次目标明确、形式单一的资料收集单让家长们失去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积极性的原因———老师布置任务, 要求家长完成。这样的现象势必导致收集单子成为了本身工作压力就大的家长们的负担, 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调整:针对以往这种情况, 我们在换位思考的同时深感此种方法的不妥, 经共同商议我们决定活用品格策略, 以多变的形式吸引家长的参与, 同时把每次活动单的主体由家长转为幼儿, 即可以由幼儿完成的任务单。品格教育的主题活动策略中有一个“家庭作业”的策略———在孩子的学习主题过程中, 我们布置一些任务, 即要求孩子们将幼儿园所学品行, 如“责任”的语言或具体行为在家庭中通过为父母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来表现, 然后孩子可以用画画或者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在作业单上进行记录, 而父母只需简单描述孩子的行为的感受或者想法, 抑或签上姓名带回到幼儿园。这种变孩子为主体的家园互动形式不但让父母了解了孩子在园内所学良好心灵习性, 感受孩子言行的变化和对家人的尊重, 同时更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巩固所学品格之心灵习性。 (以下为“环保与责任整合主题开展的新尝试)

4. 及时跟进, 集中展示。

案例四:主题进行过程中, 由于孩子们的言行变化以及一些家园互动策略的转变, 家长们参与程度明显高涨, 当我们把孩子与家长共同制作完成的作品、家园调查表等等布置在主题墙上时, 立即吸引了所有家长与孩子的眼球。小鞠:“妈妈, 你看这是我的作品!”妞妞:“妈妈, 我们的调查表, 你看你那天都没有完成任务, 我给你一个×。”……分析:主题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原来班级的环境布置都由老师设计, 自己动手包揽室内外所有墙面的装饰, 孩子和家长只是作为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 这势必影响到环境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教育作用。墙面没有吸引力, 孩子与家长当然也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可言了。调整:我们把主题墙内容的布置与展示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专门展示孩子或是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 将灵动的环境及时跟进, 让孩子与家长有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 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 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所以说, 环境绝不是装饰品, 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 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 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 我们也充分创设环境, 利用环境, 让孩子对每个活动的参与热情带动家长、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使家园合作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从而为下一次的活动辅设良好的基础。

三、对家园合作关系改进的思考

品格主题活动已经结束了, 我们的家园合作工作却在这种变化中开始着一次次的新突破, 家长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园合作的工作中,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通过开展“参与式家园双向研习活动”, 从形式上改变了教师以“教育者”或“专业人员”自居的局面;从内容上拓展了家园合作学习的内容;从过程中引导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和参与者。通过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各自表达, 实现了互相启发、相互借鉴的目的。通过开展“参与式家园双向研习活动”, 引导教师和家长站在更高的角度, 去看待当前的幼儿教育;从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 来进行科学的育儿教育, 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

总之, 只有让家长真正感觉到自身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 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实现家园合作的理想, 促进每个孩子的和谐发展, 促进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提高。家园合作是一项持久工程, 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探索、解决。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它会以更新的面貌展示在大家面前, 让我们共同努力, 让“合作的种子”开始播撒在家园彼此心中!

摘要:在园品格教育课题组引领下, 我们转变教师对家园合作观念的认识, 凸显尊重和换位思考的品格教育理念, 以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家园互动小案例为切入口, 尝试家长的“主体”变化;变“旧”为“新”;活用策略和及时跟进、集中展示等方法从细微入手调整家园合作策略, 以期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 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真正达到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品格内化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家园合作,案例,策略

参考文献

[1]丁锦宏, 朱小曼.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案例家园合作 篇3

1.开设幼儿园网站。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加入到这个平台上来

调查中我们发现,最受家长欢迎的是面谈。因为它比较直接,且具有针对性。但由于一般家长与教师的上、下班时间是同步的,因而面谈的时间一般均为接送幼儿时,而每当这个时候“两多一少”(家长多、幼儿多、教师少)的情况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匆匆数语,难以达到家园沟通,提高幼教质量的良好效果。为了满足我国幼教事业的飞速发展,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可以开设网站,设置“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班级”、“视频乐园”、“家园共育”、“教育教学”、“班级快讯”、“班级相册”、“班级留言”等栏目,给每个班级建立了独立的展示窗口,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地点的制约、时间的制约,可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家长寻觅不同的育儿方式,各取所需。

建立了网站,我们还要加强对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明确网站建设目标,以“家园互动为中心”,更新网站建设观念,以“全员参与为重点”,落实网站建设行为,以“信息更新为中心”让全园的教师们都积极的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网站的管理事务,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让全园老师都肩负起幼儿园网站建设的重任,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如:各班级的班级网页分别由各班级教师负责,“我们的幼儿园”栏目由园长室负责,“健康宝典”由保健室负责等,形成全员参与的网站管理模式。

同时,为了让网站成为一个幼儿园、家庭、孩子交流的平台,不断丰富信息是工作的中心。要不断的更新网站信息、丰富网站内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窗口。例如:教师及时将所教的各科知识、活动花絮和班级的通知等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的网站,让家长及时了解:各班级将孩子在幼儿园的绘画、手工等作品拍摄成照片,上传到“班级相册”中,并提醒家长查阅,家长在看过之余还可以将自己孩子的作品收集到自己的电脑中,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将教师撰写的优秀教育心得、优秀教学活动方案等及时更新,让家长吸取教师的教育经验、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在其中受益非浅。在此同时还可以建立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库,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资源共享;把幼儿园的特色教学、艺术团活动、全园大型活动的开展情况,用多种形式在网站中公布,吸引家长和访客的注意力,让家长、访客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和活动情景,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用:每月收集一篇优秀的有关保健和教育方面的文章上传到网站,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平时工作忙碌的家长把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发送到班级的“留言”栏,我们教师也每天及时查看,收集家长信息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2.定期开展专题性家长讲座、开放日、接待日,把家长请进幼儿园

幼儿园可以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并在将要进行“家长讲座”前,征求讲座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意见,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热点,使讲座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如针对小班幼儿刚刚入园的情况,可以开展了家园互动座谈会,以家园交流沟通的互动为主,家长和老师共同谈教子热点问题,谈教育感受,从而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成效:针对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情况,可以举办《幼儿入小学准备》的家长讲座等等。除了本园老师的讲座外,幼儿园还可以邀请一些幼儿教育专家来园做讲座,或运用校园音像系统定期邀请家长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录像,给家长传授一些独特的成功教育方法,从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另外,幼儿园还可以设置定期的家长开放活动日,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里的生活程序及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等活动内容,了解老师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组织孩子们的各项活动,并进行家长意见反馈。从而调动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观积极性,让他们用爱心和科学方法竭心尽力地配合学校教育。

如:2010年1月15日我园组织各班向家长们开放了半日活动,通过实地的观摩,使家长们了解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了解了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开放之前,老师也把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怎样科学地对待孩子们之间的差别等向家长讲明白,使家长在看活动时知道对自己的孩子多进行纵向比,少进行横向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许多家长看到教师在户外锻炼时那么细心地照顾孩子,感叹自己作为家长也没有那么细心,看到中午的孩子和家里判若两人,能够干净利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莱,都说幼儿园里生活比家里好!通过半日活动的观摩,家长也懂得了怎么样主动配合老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3.积极开展家园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小孩子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幼儿园老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亲子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比如,可以举办亲子旅游摄影比赛:为了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我们幼儿园特意在2009年11月初举办了一次亲子摄影大赛,请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并摄下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瞬间。在本次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满怀着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选出最美的照片并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创作出了一组组鲜活美丽的“快乐亲子图”,每一张照片都有一段美好记忆、一个动人故事,这一张张充满亲情、充满活力的照片,成为了幼儿园的一道风景线。可以举办“小小故事大王”比赛: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可每学年举办几次“小小故事大王”比赛,参加讲故事比赛的幼儿先在班级中进行初赛,选出比较优秀的幼儿代表班级再参加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在赛前,老师与孩子及家长们一同精心选择和准备故事。比赛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学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同时也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园合作 篇4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儿园视家长为促进其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和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要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对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一切作出反应。

(2)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需求,但家园合作围绕的核心是儿童,他们是幼儿园的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3)家园合作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4)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自居,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

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任何形式的不闻不问都是一种失职。鉴于教师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

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回更高,态度也会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如婚姻危机、失业、经济困境等)缠身是,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在许多不成功的案例中,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定、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只考虑幼儿园单方面的需要,而置家长的需求与处境不顾,家长是否乐意、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都不被幼儿园关注,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能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的。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犹如眼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不管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

六、存在问题:

目前,在家园合作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家长与教师应该“各司其职”,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孩子在幼儿园归老师管。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而不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并认为要求家长参与是幼儿园在推卸责任;幼儿园则认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添乱。二是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水平低,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三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上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得到澄清

我们孩子离不开教师指导,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不是 教师出题,让家长回答,更不是指挥命令,要在家庭和幼儿园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较多采取间接方式来影响家长行为引导幼儿,使教育的意图逐渐的、自然的转变为家长的愿望和动机,从而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昨晚,参加了新区幼儿园京京班的家长会,真的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华老师精心准备的媒体演示和详细的解说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任重而道远。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无非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够不够、生没生病等生活细节问题,特别在独生子女时代,“奶奶代”和“妈妈代”围着孩子团团转,却忽视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听了华老师的讲解,我感觉到,孩子的教育是事无巨细,从点滴开始的,小到拧开水笼头洗手、穿脱衣物、跟老师问好,大到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跟别人分享并学会倾听等,都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重复示范才会取得成效的。

华老师还强调,在教育中,家长不能刻意去教育孩子,而应做到随机教育。对这句话,我也深有体会,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有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的点滴渗透教育起到的效果可能更大。

另外,父母还需对孩子的成长、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关注和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赏识教育”在教育孩子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就像华老师说的,当孩子第一天哪怕是把衣服反穿了,也不要去责怪他,而应以赞赏的眼光去看他,须知这是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在以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在穿脱衣物上的洒脱自如的。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点滴感受,真的谢谢家长会,谢谢京京班的老师们,也祝愿我们的孩子在京京班茁壮成长!

家园沟通技巧父母手册

 东方网教育 2011年06月16日10:53 来源:搜狐

宝宝入园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应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而被老师当做“捣蛋鬼”揪来批评;孩子带去幼儿园的球和小自行车屡被其他孩子抢用;孩子好不容易被选上文艺汇演的舞台,却在最后一刻遭淘汰,而老师忙于最后的彩排,对“落选宝宝”并无一句安抚;幼儿园屡屡遗失公用玩具后,老师提出来,所有的孩子在离园前都要把裤兜翻过来检查„„遭遇这些“事件”,身为父母,我们的情绪可能是气恼、愤懑,又特别地怜恤受委屈的宝宝„„ 

妈妈经验:哪些情况需要父母介入沟通

一、当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孩子对幼儿园抵触情绪的源泉时

丁丁妈:丁丁去了幼儿园,别的还好,就是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午睡成了丁丁的梦魇。他是那种白天睡得很少的孩子,晚上8:00上床,早上7:00醒,睡得很足,非常不适应幼儿园里漫长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鱼,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撩拨附近床铺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脸,翻筋斗,发怪声,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我也很急,求救于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她们对我“秘授机宜”说,应该尽量缩短丁丁晚上的睡觉时间,比如,让他熬到10点钟再睡。这个法子我试了,行不通,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经困得不行,好像用火柴棒去把他的眼皮撑起来,都撑不住。丁丁老受批评,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每天吃午饭的时候就紧张,生怕睡不着。丁丁越紧张,就越睡不着,等孩子们三点钟起床去玩桌面游戏时,丁丁反而哈欠连天,直想睡觉。老师更生气了,更认为丁丁是有意在捣蛋。

我是怎样解决的:

因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着他去跟老师做了一次沟通。我说了我们全家延迟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师的态度马上和缓下来,她反而安慰我说:“丁丁的作息时间也是不错的,将来去了小学是没有机会午睡的,丁丁会很习惯,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适应。”我提出可不可以让丁丁不午睡,老师很为难,说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其他小朋友的攀比——比如有的孩子纯粹是为着贪玩不午睡,他也许会说“为什么丁丁可以不睡觉我不行,这不公平!”老师认为这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最后,我与老师商议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与丁丁约定先睡半小时,如果半小时后还睡不着,老师就带他去活动室玩一些折纸类的游戏(此时,别的孩子都睡着了,不会发现丁丁的“特殊待遇”)。一个人玩纸艺是很容易发困的,一般玩了半个多小时,丁丁的眼皮就耷拉下来,老师会带他去睡觉。现在,丁丁对上幼儿园要午睡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了。

二、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权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抢占时

媛媛妈:我家媛媛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有着体育传统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孩子们都要学习滑旱冰、骑小自行车和打少儿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车和排球都是自备,原则上都是自用。我们都给媛媛买了最好的装备,生怕孩子的运动安全有个差错。结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装备都放在一起,老师一说“开始”,媛媛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轮到她拿时,球是瘪的,小自行车是没有辅助轮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带雨,奶奶心疼地说:“你可以告老师呀!”媛媛哭道:“老师不管这事,让我自己找小朋友解决!可是我不敢„„”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很快意识到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看着媛媛无助而伤心的眼神,我知道这件事给她造成的阴影可能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长此以往,她会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欺负人的,就是恃强欺弱的,这不好。我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听了媛媛的情绪反应也很吃惊,她说,把所有的装备放在一起混着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让四五岁的小孩过早地觉察到“贫富差距”,她却没有料到孩子之间,却由此有了“强弱差距”。经过反复思量,我们一起想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将全班36个孩子分成四组,每组轮着有一次选装备的优先权,这就使得买了普通装备的孩子,与我家媛媛一样瘦弱胆怯的小朋友,一样有着选择较好装备的机会,同时又不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帮他们,不伤及他们的自尊。

这两天,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媛媛很高兴地回来告诉我说,孩子们已经打破了一个人独玩的局面,三三两两组合起来玩。因为,谁都想玩好球,骑好车,如果你这次不想到别人,下次别人也不带你玩了!

三、当孩子成为委屈的“陪练”,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安抚时

玲玲妈:到文艺汇演前一刻,老师才通知我家玲玲说,16个打小鼓的宝宝,最后只需要12个上台表演,她和另外三个小朋友被淘汰了。这事儿前一天没有预兆,孩子还在兴高采烈练习打鼓,结果,老师说,“你不用准备演出服了”,玲玲整个人都焉了。文艺汇演那天,她闹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儿园。看着她灰心丧气的模样儿,我心疼极了。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去找她们老师讲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选拔和竞争,要避免最终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16人当中选12人,与24人或32人中选12人,对被淘汰的孩子的打击是不一样的。少数几个小孩子被淘汰,他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表现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小朋友。”老师听了我的分析,道歉说,她们忙昏了,真的没想过这么深;当时只想着舞台的纵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四排孩子打小鼓,换作三排孩子上场,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弥补呢?”我和老师商议了半天,一致认为该给这4个淘汰的孩子组织一场“复活演出”,让她们给来开家长会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演一场“花样小鼓”,为此,老师和正式参演的小朋友,都纷纷为她们的重新排练出主意、想办法,开心的笑脸终于又回到玲玲的脸上。

四、当孩子被评价为“问题小孩”,而流露出对未来小学学习的惧怕情绪时

彬彬妈:一上大班,一学习拼音和算术,彬彬就仿佛成了一个问题小孩,他屡屡把p成q,d写成p,u写成n,又把2和5写反,好像成了“2”和“5”镜子里的影像。这种错误讲了多遍不改,老师就有点着急上火,有一次老师开玩笑说:“你这种情况还择什么校呀!白花钱。”我儿子回来一脸愁容,说,妈妈我怎么这么笨,没有小学老师会喜欢笨小孩的,我怕从幼儿园毕业,怕去上小学。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许幼儿园老师是无意的,但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评价。长此下去,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畏惧,对就要到来的小学生活越来越畏惧。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师提了,建议她多增加对孩子的鼓励,也增加对小学老师的“正面宣传”,不要一味强调小学老师要求严、惩罚多,要多对孩子说:“小学的学习也很有意思,老师组织小朋友做游戏,上体育课还玩‘老鹰抓小鸡’呢。”“小学里的很多内容老师都教给大家了,大家还小嘛,所以学起来会有一点困难,不要紧,大家都是聪明孩子,慢慢来!”老师有点惭愧地说:“彬彬妈你真的很有办法。”又说:“看来教彬彬这样敏感的小朋友,咱还真得多讲究方法,多付出观察和耐心。”

其他有赖于与老师沟通的情况:

1.当孩子有不舒服但又必须拜托幼儿园看护时

虽然有晨检,但有些孩子的健康状况不佳,却未必能引发老师的关注。此时父母必须将孩子的病况告知老师,说明没有传染问题,以便于老师安排食堂做一份清淡的病号饭,并提醒孩子增减衣物,减少活动量并安排休息。

2.当孩子昨日受伤而老师未及时发现时

即使你不想追究谁的责任,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告诉老师,提醒老师对全体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如有“肇事者”,应找他特别认真地谈一次话,以杜绝“事故”苗头的再次发生。这也是对幼儿园的关注与负责。

3.当孩子没有听清回家后的功课时

发生这种情况,要么是自家宝宝注意力不够集中,而老师没有发现;要么是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和任务没有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孩子和家长都会有遗忘。提醒老师改进“布置功课”的方式,可以方便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

专家指路:想取得更好的沟通成效,要注意三原则

原则一 换位思考

毕竟两三个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动安排,留心到他们每个人的情绪变化,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平时要求孩子们步调一致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带着某种不得已的成分。父母跟老师去做沟通,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自家孩子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照应到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要求可能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压力和不便,对此,千万不要以指责、对峙的态度去参与沟通,不要说“您有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或者说,“我家宝宝受了这么大委屈您都没有注意到,您太疏忽了。”要对老师的辛苦抱以感激之情。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应该换位思考,对老师的些微疏忽予以充分谅解。

原则二 找准沟通的时机

如果在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一般来说,老师只能给你两三分钟来谈问题。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小孩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因此除非孩子带病带伤入园,要拜托老师照应,此时不是深谈的良机。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是家长接孩子的高峰期,老师也是应接不暇的。过了下午五点,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此时的沟通才有利于双方谈得深入,谈得心平气和。

原则三 最好避开孩子这个“当事人”

抓家园合作 篇5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幼儿园也正在实践着家长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家园合作教育活动。

1、幼儿学习成果展览。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举办幼儿学习成果展览的目的就在于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对幼儿园放心,并给他们以教育的信心和方法。进行幼儿成果展览时,我们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进步,既有音乐、舞蹈、绘画,也有识字、计算、英语,还有良好品德的展现。我们要让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从中学习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

2、接送交谈。在日常接送孩子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主要交谈一些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还有成功的经验。

3、家园联系册。每月一次的家园联系册,成为家园固定的一种联系方式。它能较全面地记录孩子在园在家的生活卫生习惯、动作发展情况、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行为习惯等。

4、参与管理活动。我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委员会的同志们向幼儿园反馈家长的意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决策和监督。撰写家庭教育经验文章。有力的促进了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篇6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为了让各位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能与幼儿园更好的互动,创造出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我们采用网络、召开家长会、与个别家长单独沟通等形式,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家园合作,真正为孩子创造整体和谐的教育环境。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使得我的工作更容易进行。就拿上一次的“卫生纸”事件来说,就是因为没有和家长及时的沟通,所以导致一些小误会的发生,从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农村家园合作方式探讨 篇7

目前我国城市幼儿园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开展家园合作。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幼儿园少有系统的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形式单一、有效性较差, 教师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支持, 同时, 家长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如果要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 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就必须开展有效的家园合作。本文将针对农村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适合农村家园合作的方式。

一、农村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家长存在既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问题, 同时, 农村幼儿园对家园合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家园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家园合作观念的不一致, 导致家长、教师、园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家园合作的观念上, 家长、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从家长的角度而言, 我国农村家长呈现出既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又不能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特点, 即家长重视幼儿园识字、数学等活动的开展, 但轻视游戏等活动。有些家长甚至不希望教师带孩子参加游戏活动, 希望学点“有用”的东西。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 家长普遍对家园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工作繁忙, 专业素质较低, 教师并不愿意经常性地开展家园合作。一方面, 教师既担心家园合作会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带来教育、教学以外的压力。另一方面, 教师担心家长素质较低, 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可能会给自己“添乱”。

从园长的角度而言, 尽管园长大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的作用, 但也不愿意花心思去做。目前我国农村是民办园和公办园平分天下。据2007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 其中民办园为32648所。民办园往往为了争取生源, 会迎合家长重点开展识字、数学等教学内容。至于家园合作家长没要求, 幼儿园也不愿花大力气去做。

2. 家园合作形式单一、内容匮乏。

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合作主要以家长接送幼儿时与教师的交流、开学或期末的家长会为主要形式,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也侧重于幼儿的在园表现。农村少有幼儿园以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家园合作。总的来看, 农村家园合作呈现零散的状态, 家园合作不系统, 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这与目前年轻的农村家长渴望与教师交流及渴望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水平的现象存在矛盾, 也与我国农村分散居住的情况不适应, 偏远地区的家长无法经常性地来园与教师进行交流。

3. 家园合作缺乏双向合作, 家长被动参与合作。

目前, 农村家园合作大多以幼儿园为主, 以教师为主, 家长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双方交流, 主要是“教师说”、“家长听”, 家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更重要的是, 我国农村地大物博, 家长动手能力强, 尤其是少数民族家长更是能歌善舞, 而这些宝贵的家长资源都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挖掘。

4. 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缺乏对家园合作的有效指导。

家园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如教师要具备和家长沟通的能力, 具备早期教育的系统知识。教师在家长来园参观或参与幼儿园活动时, 能给予家长专业的指导, 告诉家长应怎样看, 怎样做, 而不是让家长不知道干什么;在幼儿出现问题时, 教师能及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情况, 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解决办法。而目前我国农村的幼儿教师普遍专业能力较低, 缺乏正确指导家长的能力, 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家园合作的策略

鉴于农村家园合作存在的上述问题, 需要探寻适合农村的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 丰富家园合作内容。在家园合作中转变教师、家长、园长三方观念, 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 在家园合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宣传发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 转变家长观念, 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家长参与是家园合作的关键。教师可以主动走近家长, 多途径宣传发动家长, 转变家长观念, 使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在具体做法上, 教师可以和基层干部联手入户宣传, 或通过村里的广播送教下乡;教师可以利用农村赶集的机会发放早期教育的相关资料;教师在幼儿园或农村社区设计板报宣传发动家长;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本土文化开展宣传工作, 如广西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D项目实施期间, 以当地“唱山歌”“绣苗包”的形式宣传早期教育知识, 这种宣传既符合当地文化, 又能为当地人接受。此外, 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 我们可以利用当地中小学生的资源, 对中小学生发放手册, 动员他们向周围的邻居进行宣传。

2. 开展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 丰富家园合作内容。

(1) 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开展正规的家园合作

(1) 以幼儿园为基地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 开展亲子活动等。

家园合作可以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 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 免费对在园及不在园的适龄幼儿服务。教师定期开展亲子游戏、育儿沙龙、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周边适龄幼儿共同参与。此外, 幼儿园可以联合乡卫生部门在早教中心向家长传播儿童营养保健、育儿知识等。

在国外的家园合作中, 家长起着支持者和教育决策参与者的作用[1]。早教资源中心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 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同时, 家长也应发挥自己的全观能动性, 积极为幼儿园献言献策, 积极协助幼儿园制作教玩具、辅助教育、教学等。如我国农村地区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 玉米棒子、麦秸等自然材料均可以拿来制作教具、玩具。农村家长大多动手能力强, 可以教幼儿、教师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具、玩具。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家长大多能歌善舞, 教师可以请家长传授本民族的文化, 如广西苗族的家长善于“唱山歌”、“刺绣”等, 教师可以把家长请进资源中心教幼儿“唱山歌”“学刺绣”等。

(2) 开展家长开放日及家长与教师交流等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城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 幼儿园也可以利用家长赶集的时间, 向家长开放, 鼓励家长来园参观、观察幼儿在园的活动, 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家长展示特色活动或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同时, 幼儿园可以鼓励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是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的机会,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 及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双方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 以农村骨干家长家庭为基地开展非正规的家园合作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 难以定期集中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 推选骨干家长, 确定某些骨干家长家庭为家园合作点。骨干家长负责联络附近其他家长参与活动, 教师利用农村的农闲时间不定期地下乡家访或向家长传播早期教育知识、育儿知识及游戏等。如联合国儿基会在广西实行PTC (parents to children) 项目期间, 开发了家长培训的系列教材, 利用中心小学为基地, 定期定点对家长进行培训, 提高了当地农村家长的素质, 转变了教育观念, 收效良好。

3. 以家园合作为契机,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 需要进行计划、准备、实施、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这不仅需要教师广泛收集各种图书、早教资料供家长阅读, 而且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早期教育的相关知识, 学习反思活动的开展, 提高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可以说, 家园合作也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之, 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更好地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 以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 丰富的家园合作内容不仅能转变家长、教师、园长观念,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还能利用家长资源优化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只有当农村的家园合作真正做到有效, 我国农村幼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基于信息技术的家园共育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网来网去;家园共育;信息技术

G6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进入21世纪,年轻的父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接送孩子要么来去匆匆,要么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和老师交流机会少之又少。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如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已不能满足年轻父母的需求。但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话、短信、QQ、飞信、E-mail这些现代通信方式契合了时代需求,成为家园共育的新载体,既满足了家长的普遍性需求,也能帮助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及其家长,满足了个别差异性需求。

实践中发现,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由于没有时间、地点的局限,没有内容、形式的束缚,家园双方之间反馈沟通及时,老师和家长的感情加深了,家长工作好做了。但一段时间实践下来后,出现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的矛盾,影响了家园共育效果。

案例一:常老师上班玩QQ

上午十点一刻,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操场上、大型玩具区热闹起来,张园长站在窗口,面带笑容地看着窗外孩子们在运动。突然皱起了眉头,大二班今天又没有准时下楼活动,想到一周來都是这样,大二班每天总是迟到十到十五分钟。

园长决定上楼一探究竟。上了二楼,远远地就听见孩子们唧唧喳喳的声音,到了大二班门口,孩子们已排成两队,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打闹,听见常老师在说:“不要吵了,都站好队,遵守纪律的小朋友老师等会儿带他下楼玩游戏。”怪了,只听声音,却不见常老师人影。进了教室,巡视一圈,只见常老师坐在电脑前QQ对话呢。张园长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又不好发作。于是严肃地说:“常老师,现在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请你赶快带大家下楼运动!”说完就走了,走到门口,又回头说:“请你下班前到办公室找我,我们聊一聊。”

下午五点半,老师准时来到园长办公室,一脸委屈。园长还没开口,她先倒起了苦水:“园长,我知道这个星期我没有准时带孩子们下楼做运动,违反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啊!……”

原来大二班这学期开通了班级QQ群,家长们热情很高,每天在上面问这问那,老师们回答问题应接不暇。有时因为带班,问题没有及时回答,家长还有意见,说老师不一视同仁,最近班级家园关系有点紧张。今天因为宝宝妈妈先问“宝宝上课有没有发言,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常老师就宝宝存在的问题和宝妈沟通了一下,这一下子好了,星爸、睿妈、轩妈等几个家长都来问。常老师谁也不能怠慢,一一回答,所以下楼迟了。

思考:

现在各班均有一些全职妈妈,特别是部队很多随军家属,刚随军找不到工作,比较清闲。随时上网提问交流,而电话、短信、QQ、飞信这些通信方式又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老师为了及时回复家长留言,带班时也找时间坐在电脑前和家长交流。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园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违反了幼儿园规章制度,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案例二:孙悟空,请借我几根毫毛

羊老师最近有点烦。

下班前收到一条短信,十个字:“羊老师,村长喊你回村点豆。”

看完,苦苦一笑,这是苦恼人的笑。

小班时认领了幼儿园省“十二五”课题的子课题“运用博客开展家园共育的研究”。开了班级博客,每天上传照片、发表童言趣语、家园交流,在博客的田地里“种瓜点豆”,快乐耕耘。

羊老师最近白天黑夜忙。

白天忙幼儿园的事,一个接一个,年级组“幼儿成长纪念册”制作交流;教研组“一课三研”活动;区域活动观摩;年轻教师技能技巧大赛;“倾听孩子 学习指南”征文活动等等。羊老师是一个要求上进的老师,每一项活动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

晚上忙自己的事,四月中旬要参加自考。结婚两年多了,公婆催着抱孙子,小夫妻准备明年造人。今年学前教育自考本科最后两门一定要通过。

睡觉前,羊老师回了一条短信,十个字:“孙悟空,请借我几根毫毛。”

思考:

教师很想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但时间、精力、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园既要上课,还要做教科研。回家既要处理家庭各项琐碎家务,还要进修自学。造成家长的留言不能及时回复,博客、网页不能及时更新维护,家长有怨言,家园共育不能顺畅进行。

案例三:QQ私聊正热闹

新年过后,有一天孩子离园时,孟老师无意间在班级门口听到两个家长的对话。

一个说:”昨天我在QQ上给你消息你怎么没有回我?”

另一个答:“正好有事不在……”

又一天早晨孩子入园时,星妈和孟老师聊天,问:“宝妈是不是问您他家孩子吃饭的事情了?”孟老师点头称是。星妈皱眉说:“她都快把我烦死了,天天在QQ上问我孩子吃饭、睡觉什么的,我说你去问老师啊!她说问过了。还说你们三个老师说的都是一样的,会不会是统一口径啊”。孟老师奇怪地问:“QQ群里没看见宝妈问啊?”星妈说:“她和我私聊哎”。孟老师恍然大悟。

难怪最近发现许多家长孩子离园后也不走,聚在一起聊天,老师一走近有时散了,有时声音压低。有些爱和老师交流聊天的家长,见到老师也不说话了。最主要的问题是家长到园和老师沟通,却带着偏见而来,带着责难而来,孟老师看到了家长眼里的不信任……

思考:

只有家长广泛参与,家园共育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小班幼儿入园时,家长热情很高,献计献策,积极发言,但时间长了,由于班级教师任务多、负担重,没有及时回复家长信息,或者教师避免麻烦,QQ号常时间处于隐身,家长的热情淡了,渐渐地也成了潜水者、观望者。由于家长孩子间年龄相当,有共同的语言,家长们会互加好友,私聊说说悄悄话。私聊一方面加深了家长间感情,另一方面却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为教师开展班级工作增加了困难和阻力。

参考文献:

[1]李平.共情:实现家园有效沟通的前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8.

[2]王茹.幼儿教师养生谈之三餐营养驻容颜[J].山东教育,2011,15.

上一篇:2024年传染病防控培训试题下一篇:寺台乡党风廉政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