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2024-09-14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精选7篇)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1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相互合作, 家园合作是目前幼儿教育使用最广泛, 教学效果也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与幼儿园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联合, 能够实现对两方教育的促进, 这对提高幼儿教育效果带来了绝大帮助。为了能够实现对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推广, 加大对家园合作模式的研究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 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生活阶段, 幼儿园、家庭是其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场所。在这种生活背景下,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 能够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力量的有效凝结, 让学生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生活衔接更好, 为幼儿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 还能保证幼儿在家、在幼儿园都能保持同一个状态, 为幼儿良好品行地树立打下基础。在未开展家园合作之前, 很多幼儿都会展现出“家中小霸王, 园中乖宝宝”的两种状态, 这就是家庭与幼儿园缺少沟通而导致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家园合作能够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 其对于幼儿的发展能够产生关键性影响。然而, 由于许多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科学, 使得家庭教育很难发挥出实际效果, 家庭教育的优势也因此很难体现。在开展家园合作模式后, 家庭能够通过与幼儿园的有效联合, 汲取和吸收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观和教育方法, 使幼儿园的教育行为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幼儿教师能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给予家长正确的幼儿教育指导和帮助, 使家庭教育的优势、效果都能够展现出来, 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 方便幼儿园教学策略的实施

幼儿园作为系统性幼儿教育的主战场, 其所有教学改革策略、发展办法都是为了幼儿教育水平进步而做出的。但在幼儿园与家庭沟通不畅的情况下, 很多家长不认同也不理解幼儿园的作为, 这使得幼儿园在发展、转变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家长的反对之声,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幼儿教育的进步, 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家园合作模式下, 幼儿园的一切行为都实在家长眼中所开展和实施的, 并且在进行转变之前, 都会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 让家长明白幼儿园的一切改变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出于教育水平的提升, 从而赞同和支持幼儿园的战略发展目标, 所以说家园合作模式能够为幼儿园教学策略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

二、家园合作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 制定良好的家园合作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虽然家园合作模式的初衷、目的是具有一致性的, 但为了确保家园合作模式的有效开展, 以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尊重, 在开展家园合作模式之前, 必须要制定出全面、科学、有效的家园合作制度, 以实现对幼儿园、家庭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各种行为的指导与约束, 为家园合作模式最佳效果的发挥提供支持。为了确保家园合作制度的规范、有效, 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家园合作重要性论述。这方面内容主要是对家园合作的作用、效果进行充分论述, 让幼儿园、家庭都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家园合作对于幼儿教育的作用, 为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动力。2.家园合作细则。这方面内容主要是对家园合作的具体模式、流程、方法等内容的详细规定, 其能够对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家庭的合作行为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3.家园合作的责任与义务。这一方面内容主要论述在家园合作模式中, 幼儿园、家长以及幼儿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做到责权明确, 避免纠纷。

(二) 提升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 最容易影响合作效果也最需要提高的部分就是家庭教育环节, 为此想要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就必须要做好对家庭教育效果的提升, 为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从当前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来看, 提升家庭教育的策略主要可以从提升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方法两方面入手。具体办法有幼儿园经常开展家长讲座, 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思想水平, 并为家的家庭教育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指导。与此同时, 幼儿园可以让家长亲自参与到幼儿教育当中来, 让家长学习和吸收幼儿教师的幼儿教育经验, 为他们的教育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三) 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既是检验家园合作模式效果的途径, 也是提升家园合作水平的重要对策, 这一环节工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1.开展幼儿学习成果汇报演出。此类活动能够通过对幼儿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功或和学习状态的展示, 来让家长最全面、最直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并深刻意识到家园教育对幼儿教育带来的效果提升, 鼓励和支持家长继续深入的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模式。2.充分利用校园展示平台。在家园合作模式下, 幼儿园的展示平台就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方针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可以利用校园平台对办园宗旨、办园方针、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现状、教学安排以及幼儿食谱等一切信息对家长予以披露, 为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环节中, 如何为幼儿提供效果最好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 家园合作作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有效联合, 其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还能够与家庭之间搭建起一个桥梁, 为幼儿教育的进步提供支持。在开展家园合作过程中, 幼儿园一定要多与家庭进行沟通, 积极掌握幼儿在家的状态, 并根据幼儿的实际状态分析, 来为他们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幼儿教育效果的提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摘要: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内容, 其不仅能够保证幼儿园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还能实现对家庭教育效果的提升。文章先对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重要性予以分析, 之后对家园合作的具体实施对策进行探讨, 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水平的进步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合作,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田莉.幼儿园班级工作中家园合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黄世革.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J].学园, 2013 (34) .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参与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着眼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的重大举措,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还是为城镇居民设计,广大农村还实行家庭保障为主,农民医疗费用完全靠个人支付,经济负担较重,许多农民小病拖、大病扛,因病制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进一步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必须从各地农村具体实际出发,在做好充分准备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既保障了农民患大病可以住院治疗,又适当报销门诊医疗费,最终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消除了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完成历史重任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使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巨大的优越性,从内心拥护、爱戴和捍卫我们党,进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我们也必须看到,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换言之,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将无法如期完成,我们党将丧失大量的执政基础,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无法巩固。要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也要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否则,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难以提高,农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三农”问题就不能彻底得到解决,必然制约和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使农民的医疗问题得到保障,而且还能进一步凝聚民心,调动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性,切实增加收入,进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并不高,人力资源能力低,是影响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最大人群。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人力资本。而健康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著名学者舒尔茨在对农业的研究中指出:“为了耕种土地,健康的身体及所具有的精力和耐力是重要的。”在向农民投资的类别中包括“保健设施和服务,广义地来讲包括所有影响农民的寿命、力量和精力、活力的支出都应属于主要投资类别。”健康的身体是农民生存的重要条件,它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使之能有更多的产出和效益,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配合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制度建设,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支持力度。这对农村居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有效地转移农村规模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对于国家、社会和农民个人来说都是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从体能上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以及对农村和社会的稳定都大有益处。

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消除农村贫困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但受连年来粮食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较慢,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仅能维持一般消费支出,很难有能力承担高额的疾病医药费。去年以来,国家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任务的艰巨性,要看到一旦遇到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部分农户转变成为困难户的问题依然存在。有调查表明,目前,疾病依然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约占贫困户总数的30%—40%。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承担日益高昂的医疗费用,农民收入低——患病——贫困——患病可能性仍然很大。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组织广大农民团结互助,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对患病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避免农民再度因病致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的根源,使农民摆脱贫困的羁绊,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健康权是指公民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保持其躯体生理机能正常和精神状态完满的权利。它不仅涉及医疗卫生保健,而且延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诸如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营养保障、卫生设施与住房、职业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与信息、生殖卫生等。国际上健康权的评价标准有四个:一是有效性;二是接近性;三是可接近性;四是优质。据此健康权至少理解为:①初级卫生保健权利;②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③特殊群体的健康权利;④公共卫生权利。

健康问题不仅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健康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政府组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健康权的重视,体现了对人的基本关怀,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3

在以往的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限制。班级授课制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负责,是一种一对多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就必须对所授课程内容有具体的安排和控制。这样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活动具有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不同的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 并且班级授课制使课堂教学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一味的接受知识,失去探索知识的兴趣,缺乏创新能力,以至于出现厌学等情况。

而小组合作学习却可以弥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缺陷。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对等的师生关系。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三尺讲台将教师和学生隔离开来,教师站在讲台上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缺乏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这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活动融为一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出教学中的民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现了新课改下所要求的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的搜集、分析知识。与传统的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安排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引导和激励,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将6—9名同学编为一个小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置一份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学习关系,使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小组人际关系。

通过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究其原因,学生认为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无足重轻。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人人有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小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知识的能力。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本为本”,教材是学生获的知识的最主要来源,致使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政治教学中提倡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通过网络,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搜集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分析、加工的能力。

小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小组中“生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纯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是否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有学生具备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教师经常的、合理的评价、表扬,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这两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最后,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优带劣,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在具体的分组活动中,应将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平均分配,学习能力优中差的学生均应兼顾,在小组活动中,应避免组内优生包办这一现象,否则中差生在组内的学习将会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教学中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请认为可能有障碍的学生回答,其余组员共同补充完善,久而久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组内讨论学习时也会格外积极主动,并且优生也总是对其能够特别的帮助。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4

一、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

(一) 根据水平差距分组。教师在初次上课时, 通过对我们的系统演唱水平测试, 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水平与优缺点。根据音色特点与临场发挥能力, 将我们评为甲、乙、丙三类。然后四人一组, 每一组都有一名甲等、一名丙等、两名乙等。在日后的学习中, 我们逐渐意识到了此类分组, 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小组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这种较强的互补性, 不仅帮助丙等同学不断进步, 而且在相对轻松的氛围内, 我们课上课下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有利于我们不断学习、提高。

(二) 根据班级分组。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声乐学习需要课下不断的练习、巩固。相同班级或寝室的同学由于课余时间相同,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小组集体练习。上课时间进度相同, 课后练习伙伴不变, 使得学习具有延续性。

(三) 根据性格考虑分组。教师在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因素后, 利用性格进行互补。比如了解到我性格内向时, 便在小组内分配了性格外向型进行互补。北方同学与南方同学由于成长地域不同, 性格也不尽相同。因此, 同一地域的同学交流也更加方便。声乐作为一门声音的艺术, 必须要求演唱者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感情, 对于内敛性格的人, 在感情爆发方面可能有所欠缺, 但通过性格开朗的同学感染, 逐渐改变了我的情感表达方式, 从而让我能够去更加放开自己, 表达情感。

(四) 设立小组长。在课后小组练习中, 小组长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同时对小组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况进行统筹全局的把握。在教师与同学之间, 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而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 也更加直观的掌握我们的课后练习状况与学习进度。

二、组织教学的合理性

(一) 教师规定每周最低练习次数。每星期声乐课结束后, 教师要求一周之内小组练习最低不能少于三次。通过硬性规定, 小组成员之间也可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小组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有效地被吸收消化。

(二) 每次上课时提出问题, 并要求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 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彼此交换, 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 甚至更多。”小组讨论更有利于我们小组的思想的交流, 并且通过集思广益, 使得一个问题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通过带着问题听课, 使我们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

(三) 创造特定情境并进行具体指导。比如, 在我们学习新歌《青春舞曲》的时候, 在看完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视频后, 教师通过让我们踊跃回答我们所熟知的少数民族舞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不同的原因等问题, 进行了师生互动, 也通过与我们的交流, 了解到了我们的想法。而在后面的课堂游戏环节, 也使得我们组内人员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课堂练习中, 一些细枝末节的小毛病, 通过小组内人员的相互学习, 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对于一些整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的同时, 也对学习到的知识印象得以加深。

三、学习任务更加明确

通过分组后, 小组成员的问题都会被被更加客观的发现, 在发现组员错误的同时, 引以为戒。而自己未察觉的错误也会被更直观的指出。比如在学习《共和国之恋》的时候, 有一句”纵然是凄风苦雨“旋律为八度的大跳音程, 我有时在唱歌状态不松弛, 会导致发音又挤又卡却又不自知。同组成员A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向我指出。而A也存在着平舌音卷舌音不分的状况, 比如会把‘吃’发成‘次’, 把‘里’发成‘李’在我的提醒后, 也开始对发音进行集中训练。B同学气息不稳, 唱歌时有种口腔没有打开的感觉, 也在其他组员的建议下开始用口部舌部操进行纠正。因此, 在小组学习后, 组员都根据自己的不足, 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向与侧重点。从而在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学习中, 有了更快的进步。这都是个人学习所没有的优势。

四、教师对于小组的积极指导和有效交流

(一) 教师对于小组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价。教师经常对于互助合作小组过程进行肯定, 对于进步的小组不吝夸奖, 但却不是盲目的鼓励式赞美。而是进行适当而中肯的评价。比如有的小组每周都能坚持训练, 有的组每次都可以出色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有的小组团队协作能力特别强。相对的如果小组学习出了现问题, 或者进步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会与我们一起分析问题, 找出原因。通过这种评价, 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使我们的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加强。有了成就感, 对于声乐的学习也就更加有上进心。因此为了能够得到肯定更加努力学习, 由此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 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接受能力、唱歌感受、审美等方面的不同, 对于相同的上课内容, 不同的同学就会有不同的反应。而教师在尊重这些不同的反应同时也会与我们进行交流, 来了解我们的想法与感受。对于我们的错误观念与误区, 教师也会耐心解释, 因材施教。通过交流与沟通, 使我们逐渐的信服教师, 将教师当作朋友, 也会自觉地心悦诚服的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做。在知其然的同时, 知其所以然。

(三) 开放的声乐课堂。采用小组合作的合作学习方法, 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 不会感受到上课的压力。在宽松自由的合作环境下让每个人参与学习过程, 让每个人都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敢于在课上畅所欲言, 不同的观点也会告诉教师, 并且会得到教师的认真回答。无形中突出了我们学生的主体位置, 可以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了同学们的自主发展和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 教师也真正的成为了我在声乐学习、探究上的推动者, 合作者、指路人。

四、结语

对于音乐的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感知与体验的过程。通过小组的学习, 将我与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互助的学习方式, 也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弥补了声乐课时间较短的不足。培养了我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小组之间交流了学习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有效地引导了我们进行学习反思。与教师的交流互动逐渐变多, 对于课堂的看法态度也级开始改变。开展合作式学习充分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音乐的激情, 充分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引导了同学们主动投身到艺术实践中去。在主动体验中, 发现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李建波.高职院校声乐课堂实施合作式学习刍议[J].音乐时空, 2013 (12) .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5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循环

1 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 年9 月7 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1]他还提出,要通过五个方面来加强沟通与合作以促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习总书记关于这个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利于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密切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而推动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深化。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拓展将使中亚国家便利地通往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亚太地区,同时,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相关区域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推动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2]

2 中国与中亚的合作现状

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起点。中亚五国包括: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该经济带范围内的国家,除中国以外,都属于内陆国家,相对封闭。这些国家经济还很落后,但是,中亚五国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包括异常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也包括多种稀有金属块矿产等资源。中亚五国如果通过合理配置国内各种能源,必能使其经济实现腾飞。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吉尔吉斯斯坦在2012 年的人口为5. 61 百万人,能源生产1. 75Mtoe;[3]哈萨克斯坦在2012 年的人口为16. 79 百万人,能源生产为164. 64Mtoe;[3]乌兹别克斯坦人口为29. 78 百万人,能源生产为56. 75Mtoe;[4]塔吉克斯坦人口为8. 01 百万人,能源生产1. 67Mtoe;[5]土库曼斯坦人口为5. 17 百万人,能源生产68. 03Mtoe。[6]而中国在2012 年的人口为1350. 70 百万人,能源生产为2525. 28Mtoe。[7]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中东五国始终进行着经济合作。比如: 2013 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承包工程营业额为291714 万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承包工程营业额为71188 万美元,对塔吉克斯坦的承包工程营业额为44456 万美元,对土库曼斯坦的承包工程营业额为209852 万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承包工程营业额为70579万美元。[8]同时,中国也会在每年派出一定的人员与中亚五国进行劳务合作,2013 年派往哈萨克斯坦31 人,派往吉尔吉斯斯坦17 人,派往塔吉克斯坦36 人,派往乌兹别克斯坦8 人。在年末留在这些国家的人有306 人、24 人、39 人、29人。[9]但是这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劳务合作的总数比还相差较多,换言之,通过中国与中亚五国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中国能够为中亚各国提供更多的承包工程合作,并派遣更多的人员进行劳务合作,帮助中亚五国快速发展。另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几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这也说明中国与中亚合作尚处于有待开发的阶段,双方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交流、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

中亚五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地广人稀且自然资源丰富。以2012 年的能源数据为例,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量远远高于他们国内的需求量,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产量甚至高于其他四国的总和。如果这些能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那么,不仅能够解决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使得能源进口国的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多区域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IMF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总额为1748. 32 百万美元,对土库曼斯坦出口总额为1699. 74 百万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总额为1783. 94 百万美元,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总额为11001. 44 百万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总额为5073. 25 百万美元。[10]不难看出,中亚五国每年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较大,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到自己国内。如果中国能够与中亚五国达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那么不论是中亚五国进口商品,还是中国进口能源,都是双赢的效果。这对于双方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 加强合作对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提出过资本循环理论,而资本的循环并不是局限在一国之内完成的,如果多个国家能够共同完成一个资本循环过程,不仅能够优化各国资源配置,而且能够促进各国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亚五国能源丰富、经济落后,而中国恰好相反。现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就像是进行一次国家间的资本循环。中国作为货币持有者,以货币的形式购买中亚五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中国的货币转化为商品。以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就会形成货币与商品之间的运动,即:G - W。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商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劳动力,另一部分为生产资料。中国所购买的自然资源属于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也就是中亚各国出售的能源。但是这些能源需要中亚的工人通过劳动获得,这些劳动是需要支付给工人工资的,支付给工人工资的过程就可以满足当地工人对于货币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存。中国对于中亚能源的需求可以间接刺激当地的就业。

在第二阶段,中国将购买来的能源作为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消费,经过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一系列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这一过程就会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这种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生产要素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大了,即商品的价值量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因而创造出剩余价值。用P代表生产资本,用虚线表示生产过程的进行,用W'表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那么这一阶段的公式是:。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雇佣劳动力来进行生产资料的加工和生产,所以也可以间接带动中国当地人口的就业。

但是此时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并不能实现剩余价值,只有把劳动力生产出来,并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才能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中国作为卖家,将这些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回到市场卖出,这些商品转化为货币,也就通过流通过程实现剩余价值,即实现了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实现了剩余价值。用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货币,则卖出商品这一阶段的公式表示为: W' -G'。这一阶段是关键性的阶段,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或者不能全部卖掉,那么商品资本就不能顺利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阻碍,再生产过程便会因此遭到破坏。因为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值的资本承担者,只有全部完成形态变化,转化为货币资本,才能全部实现剩余价值。因此,可以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转化过程用以下公式表示:。但是,能源在中国作为稀缺资源,一般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而只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国家需要将最合理的能源配置给最需要的地方,以此来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物尽其用。

以上循环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货币形态上,不过终点的货币资本G'大于预付的货币资本G,但是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得到增值。只有通过不断的合作,才能实现对资源或货币的持有。

4 结论

对于中亚的各国而言,他们的能源是供过于求的,国内不需要太多的能源,因此他们将能源进行出口,通过用商品换取货币的过程,来获得更多的货币,以满足国家在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如果中亚各国闲置过多的能源,一方面不利于他们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中亚各国内部来说,他们自己的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这无疑会推迟他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速度。

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方面解决了中亚各国经济落后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能够打通这些内陆国家的不便利交通,给他们带去更多、更新的信息。21 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每个国家都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够利用优势、避免劣势的与其他国家合作,那么每个国家都能够按照其最优势的发展方向进行发展,那么这个国际社会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国与中亚各国进行贸易合作,尽可能的消除和降低贸易壁垒,既减少了各国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能够提高合作的效率以及效益。中亚各国每年通过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高达几百亿美元,如果尽可能的消除和降低贸易壁垒,那么各种关税、各种费用都可以有大幅度的减免,对经济落后的中亚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和中亚各国合作的重点还在于能源合作。一方面,中亚各国需要出口本国消耗不完的多余能源换取货币,另一方面中国需要进口本国缺乏的能源来满足国内供给。能源合作对于双方来说,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优选择。这些合作给中国和中亚各国带来了各自需要的商品或货币,最大程度地满足各国最迫切的需要,是双赢的最好结果。

不仅如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国与中东的互惠共通,不仅能够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更能促进中国、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合作,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中国、中亚、欧洲,每一个国家既有其盛产的商品,也有其稀缺的资源,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在本国内进行本国已有资源的配置,那么只能实现国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如果多个国家共同将这些国家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重新进行配置,那么这些国家都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每个国家都能够分配到自己最需要的资源,也能够将多余的资源转换为资产或者其他商品,因此,这些国家的资源既得到最有效利用,国家也能实现最合理的发展,这其中,参与的国家越多,可配置的资源就越多,那么受益的国家也就会越多,这些国家都会比不参与资源配置的情况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对于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2013-09-07).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7/c164113-22840646.html.

[2]梁留科.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N].人民政协报,2014-07-24(3).

[3]Kyrgyzstan.Indicators for 2012[EB/OL].http://www.iea.org/statistics/statisticssearch/report/?country=KYRGYZSTAN&product=indicators&year=2012%E5%B9%B4.

[4]Uzbekistan.Indicators for 2012[EB/OL].http://www.iea.org/statistics/statisticssearch/report/?country=UZBEKISTAN&product=indicators&year=2012%E5%B9%B4.

[5]Tajikistan.Indicators for 2012[EB/OL].http://www.iea.org/statistics/statisticssearch/report/?country=TAJIKISTAN&product=indicators&year=2012%E5%B9%B4.

[6]Turkmenistan.Indicators for 2012[EB/OL].http://www.iea.org/statistics/statisticssearch/report/?country=TURKMENIST&product=indicators&year=2012%E5%B9%B4.

[7]China.Indicators for 2012[EB/OL].http://www.iea.org/statistics/statisticssearch/report/?country=CHINA&product=indicators&year=2012%E5%B9%B4.

[8]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对外经济合作[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6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青年教师缺乏对职教理念的正确认识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有着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宽、观念较新、创新意识较强。然而,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青年教师普遍对高职教育特点认识不清, 对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青年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历教育, 而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不自觉地重学科体系教育, 轻动手实践教学。

(二) 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 教学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迈向讲台,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就直接上岗。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经验和技能相对缺乏。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 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实现从理论型教学向动手导向型教学转换。在教学中, 要做到教学以实验 (实训) 室为中心, 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 使学生具备“零距离”上岗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

(三) 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合当前企业用工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当前,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缺乏到企业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实际工作经历, 不能正确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不能及时了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技术更新及学科前沿知识, 缺乏技术服务社会的意识及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的能力, 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 致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要求紧密结合, 无法及时将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社会发展中最前沿的信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四) 青年教师缺乏指导, 科研能力不强

当前,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 但大部分青年教师依然很少有机会可以到企业向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学习取经, 因而在科研工作中缺乏引领和指导, 要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有较大难度。同时, 青年教师由于资历不够、缺乏科研工作经验以及社会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很难争取到相关的科研项目, 这也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另外, 如何从纯学术研究向应用技术服务于开发方面转换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忽视青年教师录用后的培养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训练, 教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教学能力较弱, 育人意识不强, 教师职业感差。因此,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完美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需要历经艰辛的过程。这不仅需要青年教师个人付出努力, 更需要高职院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企业的参与配合。当前, 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 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放任自流现象, 没有任何约束和激励措施, 也没有规范的培养体系。这不仅不利于青年教师知识的转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而且其原有的优势很难发挥甚至消弱, 最终影响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

(二) 缺乏专业职业化的培训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践教学内容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 一般要占到人才培养总课时量的40%以上, 这就需要高职教育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讲师, 更是相关专业的工程师、技师, 是专业的多面手。现有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职业化的培训比较欠缺,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培训经费等实际困难, 再加上省教育厅分配给每个高职院校参与专业化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名额较少, 因此学校在选择参加培训人员时往往会选派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去参加培训,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化培训的机会就更少了。

(三) 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还需进一步深入

当前, 校企合作的模式已被广大高职院校认可, 但如何选择既与学校专业关系密切又能和学校深层次合作的企业是高职院校和企业都面临的重大难题。校企双方在最终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锻炼师资队伍, 而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所以双方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企业职工和学校师生的职业素质虽然在观念上认同, 但还缺乏积极合作的内在动力。由于企业合作意愿的缺失, 使得大多数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顶岗实习的层面, 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极少能在实践中得到推行。

(四) 年轻教师培养的机制体制不健全

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短, 发展速度快。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中职升格而成, 还有部分则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民办高职院校。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与深入。因此,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 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与机制, 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与素质提升, 学校各部门还没有形成整体培养合力, 更没有为其制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或职业生涯规划, 大多数都是采取任由其自然适应与发展。这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使得其在自我成长与自我提升时显得动力不足, 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五) 对青年教师的积极引导不够

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都普遍存在一毕业就上岗的情况, 缺乏职业教育教学实习与见习的经历, 缺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 缺乏专业发展及职业规划的系统学习, 更缺乏有关专家、教师的有效指导, 从而致使大部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不明确, 专业成长目标模糊。尽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提倡“导师制”、“传、帮、带”制度以及企业师傅制等制度, 但这些制度更多还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 并没有真正落实贯穿到青年教师培养的日常工作中。

三、社会因素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影响

(一) 对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担忧

我国高职教育从1980年的13所职业大学起步, 截止到2013年, 我国具有高校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共有1 266所, 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7.6%。其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实际发展中, 由于发展过快, 高职院校正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他们大部分都是新招聘进来的非师范毕业生, 与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同时, 高职教育的高教性难以体现, 而职教性却又不能得以有效发挥, 其教育特色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实际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要远远高于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再加上对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担忧, 其直接表现就是对现状的不满, 职业困惑与懈怠也由此产生。

(二) 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认可度的质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承担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各种偏见却使得高职院校师生都处于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的尴尬之中, 认为高职院校是高考落榜者和淘汰者的接收地, 而选择职业教育似乎成了大家的无奈之举。公众对高职教育的传统偏见无疑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声望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但社会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认可度并不高, 容易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国家和社会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不仅需要个人努力、学校规划, 更需要国家有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来支持。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宏观环境因素, 它应该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但在目前仅有的《教师法》中, 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等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 这使得各高职院校在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的时候无法可依, 致使出现了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 培训对象缺乏层次性、针对性, 培训时间不足, 培训效果较差, 与各高职院校人才需求有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校企合作意识, 推动校企互动发展

日前,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 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 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训培训人才, 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这既对职业院校办学提出了指导思想, 也对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有利于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校企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 更有利于建设一支既熟悉行业工作流程又能熟练运用专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师资队伍, 推动校企合作互动深入发展。

(二) 有助于形成多渠道培养模式, 增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合力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企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揭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失衡, 比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政策缺失、发展标准缺失、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缺失、能力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缺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在于明确高职院校、政府、企业、青年教师等各自的职责、功能、作用及相互关系,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政策支持、保证资金投入、优化社会环境, 形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渠道培养模式, 增强培养合力。

(三) 有助于优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升教书育人工作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深的技术知识、练就娴熟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灵活的专业技巧和丰富的专业经验。这不仅需要青年教师自己的努力、学校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青年教师, 使他们在真实的生产和工作过程中, 学习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技术, 及时更新和了解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学科前沿知识, 提升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四) 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 推动校企深层次合作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对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来说, 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科研不仅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办学特色, 更是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办学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青年教师而言, 没有科研作为支撑的教学是没有说服力的, 更是没有生命力的。当前, 青年教师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参与科研的机会。在这方面, 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积累了大量资料,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 可以使企业和青年教师合作开发科研项目, 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 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系统的工作, 也是事关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更是一个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永恒课题,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我们应当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 采取切实的积极措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晓梅, 程晓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与实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2]张春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

[3]游明伦.政校企合作:高职教师的培养模式[J].高职教育在线, 2012 (22) .

[4]刘水涓.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 (科技资讯) , 2013 (9) .

[5]吕丰收.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3) .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篇7

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近年来已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电站设备、支线飞机和直升机、汽车、抗生素原料药、中药粉针剂、机器人、航空航天配套、金属自磨损修复等生产基地也基本形成,这些优势产业也将通过经贸科技合作平台与俄寻求合作。现已组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俄经济服务中心”,开通“跨国对外直销贸易通道”,在海参崴市设立了具有保税、展销、批发功能的中国名优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为企业快速、长久进入俄罗斯及东欧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

哈尔滨市在对俄能源合作方面拥有众多无可比拟的优势,最有条件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先行区与示范区,最有可能在中央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与俄罗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诸多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开展对俄能源科技经贸合作的主体是能源企业,能源企业的主动参与意识至关重要。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召开俄罗斯科技经贸成果展示会、对俄能源科技经贸合作经验交流会及俄罗斯科技学术报告会等,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俄罗斯科技实力的认识,同时还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目前从俄罗斯引进的科学技术虽然一般都是未经中试的不成熟的技术,引进后需要孵化才能投产,需要哈尔滨们进行一定的先期投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这些技术价格低,不带有附加条件,且大多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俄罗斯加入WTO之前,中俄双方在市场开放度存在差距,建立有效的中俄沟通协调机制,有助于双方互惠政策的制定和顺利实施。目前,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发挥着重大作用。除官方、上层的协调机制外,还应鼓励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如建立同行业和不同行业协会,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提出的原则为基准,不同的协调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的方面,有助于提高共有信息的效率,更有效地解决双方贸易投资中的纠纷。

在对俄经贸往来中,哈尔滨市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双方政府间对应机制,构筑对俄公共关系优势,尤其与俄远东各州区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与俄滨海边疆区、哈巴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州和赤塔州建立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各区县也应与俄对应区县间建立完善的会晤机制,通过这种工作机制的及时沟通和密切协作,会极大地促进双方能源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

上一篇:流浪病人下一篇:推荐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