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家园

2024-08-23

文化家园(精选12篇)

文化家园 篇1

一、建设物质文化, 营造舒适之家

良好的物质条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宿舍的物质条件决定着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近几年, 我们不断加大对学生宿舍物质文化的投入, 建有3栋高标准宿舍楼, 标准8人间, 卫生间、洗手间齐全, 每人一个储物柜, 水磨石地面, 室内宽敞明亮, 通风透光良好。2011年又投资五十余万元进行改造升级, 墙面全部粉刷一新, 降温设施安装到位, 阳台防护网安全牢固, 配置了洗漱用具不锈钢架;消防设施配置齐全, 安全完好, 消防通道畅通, 安全疏散标志醒目;每栋楼大门口安装有摄像头, 为安全保驾护航;宿舍楼门口有“今日我值班”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设有“女生宿舍, 男士止步”提示牌;门口、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添置了“大家小家舒服家, 舒室洁室佳洁室”“方方正正一小舍, 和和睦睦一大家”“以节约为荣, 以浪费为耻”“健康生活, 文明做人, 平安每天, 幸福一生”等温馨提示牌, 时刻提醒大家爱护自己的家;每间宿舍门上有门贴, 床上有床帖, 详细记录了住宿生的信息, 便于联系和管理;专门成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 每栋楼配有2名专职管理人员和1名卫生保洁员, 24小时值班, 值班室配有公用电话及家长联系电话。

二、建设精神文化, 营造和谐之家

1. 营造宿舍文化氛围。

在宿舍门口、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设置文化牌。一是安全指引, 如“安全疏散20条”详细告诉学生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该怎样做;二是温馨提示, 如“宿舍是我家, 清洁考大家”提醒大家保护环境;三是培养习惯, 如“节约用水”引导学生养成节俭习惯。

2. 举办“宿舍文化节”。

每学期举办一次宿舍文化节, 让学生用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 自行设计寝室文化, 展示个性, 引领精神生活。一是设计寝室。包括物品摆放、被子折叠、清洁卫生、文化氛围营造等, 如今走进郧县二中寝室, 不锈钢的台案上毛巾、口杯、水桶各成一条线, 床上是统一的床单被套, 被子叠成方块, 让人赏心悦目;墙上贴的名言警句, 悬挂的手工制品, 个性化的寝室名, 让人耳目一新, 催人奋进;二是给宿舍命名。彰显宿舍特色, 像男生宿舍的“文都书苑”“聚贤堂”“清风居”, 女生寝室的“馨雨阁”“温馨港湾”“织梦阁”等, 都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三是开展征文比赛。突出宿舍文明建设的主题, 如, 宿舍装饰观念 (创新意识为优) 、宿舍精神文明创建 (包括言行举止、衣着形貌等) 、宿舍成员关系等。每次都能收到稿件几百篇, 对优秀作品进行展出, 浓厚宿舍文化氛围, 融洽了同学关系。宿舍文化节的举办, 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 使寝室更加和谐温馨, 学生从中陶冶了情操, 提升了品味。

3. 开展文明宿舍评选。

为了让宿舍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学校宿舍管理办公室不断强化管理, 细化评价标准, 每天由专人检查打分, 一天一公布,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评比, 将结果与班级及班主任管理挂钩, 作为学期及年终考核依据。每月评选一批“文明寝室”和“优秀寝室长”, 并组织较差的宿舍成员进行培训、参观、学习, 及时整改提高, 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4.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宿舍单靠寝室管理员和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郧县第二中学的“班级值周”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日常督察值周班”学生挂牌上岗, 每周四下午由德育处组织培训后轮换上岗, 值周班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督察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分为治安组、纪律督察组、就寝组、文明礼仪组等, 专门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纪律、安全等监督检查, 一天一通报, 一周一汇总, 每周一升旗时公布上周督察结果, 向优秀宿舍颁发流动红旗, 评价结果与班级考核和班主任量化考评挂钩,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学生既参与了管理实践, 又在监督和评价别人;在管理中学会了换位思考, 在监督中学会自律和率先重范, 在评价中学会了协调和尊重。凸显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把宿舍营造成为文明、守纪、温馨、和谐的乐园。

三、建设制度文化, 营造温暖之家

1.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学校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制度体现出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执行过程中体现了引导性、教育性、服务性。为规范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工作, 学校制定了《郧县二中宿舍管理条例》《郧县二中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郧县二中寝室一日常规》《郧县二中文明寝室标准》、《郧县二中寝室长职责》《郧县二中寝室内务整理和卫生打扫标准》等, 对内务整理、行为习惯、安全卫生、就寝纪律等方面制定了翔实的管理规范。通过“奖励先进, 鞭策落后, 榜样示范, 个别引导”的原则树立起一大批优秀宿舍, 带动全校宿舍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制度的严格落实, 维护了学生宿舍的正常管理秩序, 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宁静、温暖、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卫生和时间观念, 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2. 强化安全, 防护到位。

学生的住宿安全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一项头等大事, 重于泰山。除了硬件建设达标外,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安全体系。一是签订《住校生安全责任书》, 建立“住校生联系表”, 学生姓名、班级、班主任姓名、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一览无余, 极大地方便了对住校生的监督管理;二是落实每天就寝前的查寝制度, 由学校值日巡查, 班主任清点人数, 确保一人不缺;三是严格安全排查制度。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带领相关人员每周排查一次, 对水、电、门窗、墙体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 及时整改, 确保问题当天解决, 不留安全隐患;四是制定安全预案, 经常开展“火场逃生应急演练”和“防震应急演练”,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逃生能力;五是宿管员值班陪护。宿管员24小时值班, 按时开锁门, 坚持巡查, 及时解决问题, 关爱生病学生。

文化家园 篇2

一直觉得,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文化,需要有诗意,更需要去经营。我园地处工业园区的生活快节奏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平时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并与教师当面交谈,但他们都很重视孩子在园的情况,重视家园共育。因此,在家园传统的沟通方式中,我们又增加了另一道风景线――咖啡时间,为这些爸爸妈妈们打开一扇窗。

每个周末下午4点至6点,是幼儿园的咖啡时间。我们在操场一角撑起三把阳光伞,下面围起三张小圆桌,铺上桌布,放上鲜花,泡上一杯热腾腾的浓香咖啡,开始了教师和家长之间轻松自在的畅谈,宛如休闲小站。幼儿园10个班级,轮流主持。每次,热情的家长都要带上不同品种的咖啡和小点心加入,仿佛家庭聚会,其乐融融。在这样愉快的傍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只溶解成两个字:朋友,咖啡和朋友似乎已经浑然一体。虽然已经成为轻松常规,但教师们每次都认真地安排内容,希望两个小时中家长真正有收获,有实效。因此也就出现了相关咖啡的系列名词。

主体式咖啡

这一类咖啡时间需要事先准备。教师或家长,选择适合本班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的话题,先行思考,收集资料,联系实际,然后作为发言者,围绕着选择的话题,如幼小衔接,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收集活动资料,学会认真倾听孩子,等等,展开讨论。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取经、学习,教师在其中类似于主持者。有了这种咖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更顺利,多了家长全力的支持和配合,家园间筑起一条美丽的小路。

热点式咖啡

这一类咖啡时间指向本阶段班内家长特别关注的事情,通过及时展开探讨,解答疑惑,更新观念,达成共识。教师在其中类似于讨论者。如,外教是怎样教学的,怎样让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缺乏责任感怎么办,等等。有了这种咖啡,家长少了担忧,多了放心;少了不解,多了理解。

访谈式咖啡

这一类咖啡时间指向应答家长想要了解的问题,内容有关园所、班级、孩子,形式比较分散、随意、聊天式的,家长想到什么问什么,教师可以就班里的孩子举例说明,让家长对孩子有纵向的比较,也有横向的了解。教师类似于被采访者。有了这种咖啡,家长反馈孩子在家表现,了解园内情况,个别教育优势凸现。

咨询式咖啡

这一类咖啡时间能利用身边的资源优势,可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到咖啡时间,与家长们座谈。如围绕身心健康,可邀请儿童保健所医生;围绕幼小衔接,可邀请小学老师;围绕语言艺术,可邀请电视播音员,等等。有些问题,专业人士分析会更有理论依据,对家长更具说服力,家长很愿意接受。教师类似于参与者。有了这种咖啡,家长对园所和班级更增加了信任度,对家庭教育方式更增加了明确性。

互动式咖啡

这一类咖啡时间指向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家长想听听同是家长的心声。互动式咖啡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不同年级组家长之间相互交谈。这时的教师只是一个服务者,为家长的相互结识作介绍。有了这种咖啡,家长之间结成了良好的生态群,彼此收获和分享着。

咖啡时间已成为我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构成了孩子、家长、教师三者的生态教育环境,赢得了我园家长的赞誉和信任。(周隽琰)

践行融合教育构建家园文化 篇3

一、创设温馨、快乐的环境文化

精心设计与布置自然环境、景观文化与标志文化,让有限的学校空间产生无限的教育功能。按照“校园景观体现整体美、绿色营造体现自然美、名人佳作展现艺术美、文化布置创设人文美”的建设思路,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结合人文环境建设,对学校建筑墙面、走廊、道路、楼梯、场室等立体空间和校园标识进行全方位的美化,尽量把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人文元素”的色彩,全面打造“精致、高雅、和谐、开放”的校园环境文化。

二、创建阳光、幸福的教师文化

1. 爱岗敬业的奉献文化

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教师工作生活中的仪表形象与言谈举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2. 专业精深的师者文化

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标兵”、“争做教学能手”、“我的教育叙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创建学习型的教师团队。

3. 快乐和谐的团队文化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每项工作,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三、创建融洽、自信的学生文化

学校努力创建融合的文化,让学生更自信,包括:(1)自信乐观的精神文化;(2)愉快相处的交往文化;(3)同伴互助的榜样文化;(4)温暖关爱的集体文化。

四、创建多元、体验的课程文化

1. 开发习惯养成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了《好习惯、伴我行》校本课程,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编成200步分6年实施。教材的文字表述,图片选择与编排取材于学生生活,力求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并给予学生、家长、教师留有充分的再开发空间,体现了教育的层级性、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性。

2.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基于我校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收入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丰富、综合的社团活动,共设有30个校级社团。社团涵盖语言智能(如播音员培训、经典诵读、攀登英语、趣味唐诗)、数学逻辑智能(如数学24点游戏)等多个领域。根据社团活动的领域、主题、目的和方式的不同, 实施的主要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3. 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会照顾、学会爱护、学会观察、学会感恩,同时为教室、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开展“运动、健康、快乐”全员跑步、快乐足球、毽子飞扬, “小眼睛看大世界”摄影等热爱生命系列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寻找身边感动的故事”对等感恩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小黄帽安全行动”珍惜生命教育活动等。

4. 开展特色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借助社区、街道、家长的力量,开展“走遍永和”走进工厂企业观摩学习,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行动。了解区域社会的民风民情,了解企业管理文化、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企业回报社会等情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近生活,感受改革开发的巨大变化。

5. 开展社会关爱体验活动

充分借助整合社会团体的力量,为外来工子女学生提供不同途径了解、适应现在的第二“故乡”。

五、创建尊重、合作的家长文化

开通多途径的家校联系,成立家长护航队,加强外来工家长的培训,征集家教论文,征集家长感言,开展“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开展家长成长故事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

大庆物业:倡扬家园文化 篇4

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 早已不是“头上青天一顶, 脚下荒原一片”的荒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花园般的住宅小区、宽阔整洁的林荫大道。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部分建成二十年以上的住宅小区也陆续步入“老龄”, 公共设施老化, 配套体系不健全, 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和管理局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从解决百姓最直接、最关心的方面入手, 从2002年开始, 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相继对40多个居民小区、近2000栋楼房进行了综合整治, 建设和改造了9处休闲广场和中心绿地, 新增和扩建了众多的老年活动室。这一系列工程项目是管理局维护职工利益的“民心工程”;是提升油城环境建设品位, 满足居民生活质量需要的“环境工程”;是企业发展成果切实惠及百姓的“和谐工程”。这一系列工程让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让油城的景色更加引人入胜, 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上级领导“亲民、爱民、思民、为民”, 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为和谐小区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物业人更应该从过去单一的保洁维修范畴中“跳出来”, 拓展工作思路, 在提升服务品位、营造和谐小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创新思维, 博采众长, 树立“用文化经营企业, 以文化服务用户”的观念, 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功能, 提出构建以“责任、亲情、快乐、和谐”为核心的家园文化, 用统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企业职工, 辐射广大用户, 努力用家园文化服务美好家园。家园文化的定位是:对业主用户, 坚持服务至上, 努力做到亲情服务、真诚服务、用心服务, 把小区建成美丽家园, 使业主对企业产生强烈的信赖感和认同感, 忠实于企业;对内部职工,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全面发展, 使其以企为家, 达到人企合一, 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自觉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实践中, 我们引导干部职工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 辨证理解家园文化的实质, 深层次地把握其思想内涵:“责任”就是勇于承担使命, 做好分内应做的事情, 推进企业发展;“亲情”就是大力推行亲情化、人性化服务, 持续满意, 追求感动, 提升服务品质;“快乐”就是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通过职工的健康快乐, 使用户时时体验到家庭的感觉, 处处体会家人的温暖, 培育忠诚客户群;“和谐”就是通过情感沟通、文化融合, 加强与政府、用户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互动, 在协调中实现互利共赢, 在和谐中谋求共同发展。

家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此, 我们不断树立工作新标准, 实现文化新发展, 打造企业新形象, 用文化的凝聚力培养广大职工的家园意识,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扎实做好常规服务, 开展特色感动服务, 提升家园品位。

在家园文化体系中, “住户的需求是服务重点, 住户的希望是努力方向”是服务宗旨;“服务无止境, 满意每一天”是服务标准;“持续满意, 追求感动”是服务境界;“做好千千万万小事, 成就天长地久大事”是服务追求。我们采取理念早课、典型引路等有效方式进行宣传灌输, 使“心系用户, 诚信服务”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

日常, 我们坚持做到:以风为令, “三根” (树根、草根、墙根) 理清, 落叶扫净;以雨为令, 排水疏通, 道路畅行;以雪为令, 雪下人动, 人动雪清。我们还推广“七个一”入户服务法:见到用户问一声“您好”, 进门时穿上一副鞋套, 维修时自带一块垫布, 清理现场用上一块抹布, 维修后一站式通检服务, 离开前递上一张服务卡, 两天内打一个回访电话。这些具体周到的服务标准, 有效增强了用户对物业的认可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的感觉, 我们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 还努力做到想用户之所想, 谋用户之所需, 解用户之所难, 主动提供特色感动服务。我们总结推广了“三特服务法”, 一是特殊天气服务:雨天送上一把“爱心伞”, 冬天给单元门安上暖把手, 雪天在单元门前铺防滑垫。二是特殊日期服务:新春送“福”、贴春联, 端午节送艾蒿, 开设温馨婚礼通道。三是特殊群体服务:我们成立了28个服务组, 为1205钻井队和GW58赴海外项目组人员的家庭免费提供换送液化气罐、买米买面等专项服务, 让走出国门的“市场开拓者”安心工作。

在家园文化的感召凝聚下, 广大职工通过提升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真切地体会到为用户服务的快乐。我们的一名普通职工霍庆海, 十几年如一日, 无微不至地默默照顾他辖区内的一名孤寡老人。2006年, 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2007年, 我们成立了“霍庆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号召更多的职工加入到真情爱心服务中来。还有一名职工叫杨庆林, 他只有三根完好的手指。在一次上门服务时, 看到高位截瘫的刘洪喜老人非常困难, 身边只有智障的女儿和瘦弱的老伴儿。从那以后, 他每周都来背老人下楼洗澡、晒太阳, 平时还帮助干一些零活。老人常对别人说:“他是物业人, 但更像是我的儿子!”

我们认为, 建设和谐家园, 日常管理是基础, 全员共建是重点。我们坚持“全员参与, 共建共享”原则, 用家园文化辐射用户, 凝聚情感归属, 充分调动用户爱家、建家、管家的积极性, 与企业携手共建和谐家园。

我们积极开展家园共建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 先后策划开展了“创意2005——四季之约”、“感动2006——情满家园”、“感悟责任·感动家园”以及小区“邻里节”等主题文化活动, 让“家”的感觉从住户的小家中延伸出来, 融入小区大家庭, 在用户中形成了浓厚的家园情结。

我们管理的110个小区中, 有个小区原名叫“东湖十一区”。为了让小区的名字更有“家味儿”, 我们采取住户投票的方式, 在若干候选名字中选定了“阳光家园”。随后, 又在阳光家园小区组织了征集吉祥物活动, 确定了由住户自己设计的吉祥物“辉辉”。我们用住户创作的主题为“我爱我家”的绘画、摄影、书法作品创建阳光文化楼道, 使楼道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长廊。

浓厚的家园氛围激发了业主用户参与小区管理建设的积极性。希望小区的郭长春大爷, 给小区4000余户居民发出了公开信, 倡议大家向“白色污染”宣战。乐园小区的居民们, 经过与管理处协商, 将楼前楼后的40多块空地“承包”下来, 栽种花草, 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责任田”打理得五彩斑斓。

弘扬孝廉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篇5

孝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力量,对廉政评价标准起着重要的心理依赖作用,必然成为廉政的动力。近年来,孝昌县找准孝善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结合点,着力挖掘孟宗、费祎、程正揆等名人的孝忠资源及孝昌地名起源的历史底蕴,着力打造“孝道昌隆、诚信天下”的孝廉文化品牌,努力营造“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孝廉文化氛围,对广大党员干部建设高尚的精神家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孝廉文化的现实和人文基础

1.建设孝廉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种必然方向。21世纪风云激荡,我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经济的高增长、物质财富的大增加、外来文化的大冲击,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作为传统美德的根基,孝廉文化成为固本强基、激浊扬清的营养和力量,成为重构能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的社会道德新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挖掘推广传统的孝廉文化,用孝廉帮助人们端正普世从政的价值观,清明心灵的家园,是所有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力的人们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孝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社会团结、稳定和进步,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向。

2.建设孝廉文化是变他律为自律的一种最佳方法。孝与廉政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但角度不一样,提法也不一样。廉政既是道德规范,也是职业准则,它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使其要求作为政治取向显得更具原则性,易误认为是一种来自外在的、官方的刚性要求。而孝则融合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命来源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其要求作为文化习俗显得较人性化、通俗化,更易成为一种来自内省式的、民间习俗式的自觉行动。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来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应遵循人的思想认识规律,从外在的指令式变为内省的自觉性,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充分挖掘孝的人文内涵,运用孝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习俗所产生的内省力,从孝道行为规范的角度,引导为官从政者端正权力观和义务观,对加强廉政建设,无疑会更有实效。而且这种方法反过来还会对社会廉政评价标准起到的心理依托进行良性的改造,剔除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不良因素,从而对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3.建设孝廉文化必须挖掘本土资源,彰显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孝廉文化资源,用本地景观,用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育本土干部,创本土特色。孝感市创建孝文化名城时采用的研究孝义、弘扬孝德、评选孝子、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商、繁荣孝艺、建设孝景等八大举措可以作为孝廉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借鉴。特别是在各交通要道,取材忠孝文化的城市地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大街小巷,新旧二十四孝图、孝廉文化灯箱广告、公园绿地、旅游景点的孝廉文化景观等给人以美感;云梦的皮影、孝南的剪纸、汉川的善书、应城的石膏雕塑、安陆的漫画、孝昌的鼓书,融入了孝廉文化的内容,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教化了干部,营造了氛围。

二、孝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孝昌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古有孝子孟宗“哭竹生笋”故事广为流传,今有孝女刘青枝“一女养八老”、廉政典型蒋志刚“清水人生”的感人事迹全国传诵,构成了孝昌独具特色的地域孝廉文化。

1.创作孝廉文化精品。组织成立了孝廉文化暨孟宗文化研究会,出台了《孝昌县孝廉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古代孝子孟宗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朱仲先的《孟宗的故事》、石家齐的《说唱二十四孝》等一批文学作品;创作了以孝昌评书、湖北大鼓为主要形式的《孟宗哭竹》、《孝子孟宗》、《腌鱼沉池》、《清政廉洁话孟宗》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先后向机关干部发放孟宗文学作品12000余册,组织开展专题文艺汇演10余场次。《孟宗孝行故事》于2007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印制孝廉文化广告。在京珠高速、107国道、大安线省道等主要交通路口和县城、乡镇集镇等主要街道设立广告牌100余块,让“孝道昌隆、诚信天下”理念深入人心。印有孝廉格言的孟公酒、孟公扇、孟公折等工艺品也在集镇和观音湖风景区广为流传。

3.创办孝廉文化活动。一是与慈善捐赠活动相结合。2008年初,孝昌县人大常委会形成决议,决定将每年的正月初十定为“孝行日”,每年举办一届“孝行天下,爱心飞扬”慈善募捐活动,以此促进孝廉文化繁荣昌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孝昌在外人士以及社会群众等都自发参与募捐活动,连续4年募集资金3800余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卫生、扶贫助残事业。孝善文化感召了湖北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湖北全洲集团、湖北鑫达房地产有限公司、港昌公司等孝昌在外“四有人士”纷纷回乡投资兴业,目前已有1300多游子回乡投资36.5亿元,兴办了各类经济实体880家,带动2.1万人实现就业,为孝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二是与廉政书法作品进机关活动相结合。结合孝昌创建“全国书法之乡”活动,深入开展廉政书法作品进机关活动,创作廉政书法作品1000余幅,无偿发放给各机关单位张贴,使机关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2008年以来,每年在花园广场举办廉政书法、漫画、剪纸作品展,让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广大群众集体享用一道道廉政文化“大餐”。三是与建设孝廉孝昌相结合。在城区广泛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和“传承孝廉文化,发扬奉献精神”承诺等活动,促进以孝建县工作;在农村开展“孝德村区”创建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孟宗故里周巷镇青山村举办“孟宗文化节”,广泛开展廉政“电影村村行”活动,促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在学校开展读一本廉洁教育书籍、唱一首红色歌曲、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办一份廉洁小报等“四个一”活动;在全县开展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爱亲敬老模范、英雄少年、好婆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孝行孝昌蔚然成风。

4.宣传孝廉人物典型。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掘县内的孝子廉人,树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近年来,先后发掘了况孝容、肖文秀、沈爱民、张秋华、刘青枝、李桂仙以及蒋志刚等一批尊老重孝、廉政勤政的先进典型,先后有6人被评为“孝感市十大孝子”,1人被评为全省“孝老爱亲”模范,1人被评为全国“廉政勤政先进个人”,1人被授予“全国十大敬老好儿女”提名奖和全省“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全县人民学有标准、学有榜样、学得亲切、学得自然。

5.打造孝廉文化景观。在京珠公路连接线沿途建设以孟宗文化为主题的孝廉文化景观;花园广场上一道长300米长的《孟宗故事》壁画让游人流连忘返;怀仁路上100条幅《廉政准则》宣传漫画生动诙谐;全洲桃源的孟宗像栩栩如生;孟宗大道、孟宗大桥延绵至孟宗故里;占地1071亩,投资1.1亿元的孟宗公园已在孝昌完成选址征地、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拟定于2012年5月开工,2013年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形成综合性孝廉文化展示园。

三、弘扬孝廉文化,建设党员干部高尚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身推演的模式和内在的规律制约每一种文化的发展走向,而现实的需要和实践的发展则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重构孝廉文化体系,对于构筑党员干部高尚的精神家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重构孝廉理念。重构孝廉理念,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传统孝廉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孝廉应当是传统的孝义和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要求的高度统一,应当是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大众需求、适应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应当是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规范层面的高度统一。具体讲是传统孝义的“四维”(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有机结合,实践中要着重做好“几个转化”:将传统孝廉文化中的克己奉献精神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追求,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转化为社会主义理想及其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将“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转化为“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质,将传统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忠,将传统的“民为贵,社稷次之”转化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等。通过专题研究,准确界定新时期孝廉涵义,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建设精神家园的指导性规范。

2.探索重构途径。重构孝廉文化,要广辟路径,形成多头并进的格局,真正将孝廉文化融入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融入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一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重构孝廉文化。孝廉文化本身是一种和谐文化,其根本功能在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要充分利用建设和谐文化的契机,把倡孝廉、行孝廉与创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结合起来,使孝廉文化在和谐社会创建中得到较快发展。二是在制度文化发展中重构孝廉文化。建立健全孝廉考核体系标准,让孝廉在干部日常管理中彰显作用。如河北魏县、四川省、湖南邵阳、河南长垣观、山西河津、甘肃金昌等地倡导的“以德治省、以德治县”做法值得借鉴。三是在社区文化培育中重构孝廉文化。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向居民传授文化、科普、法律知识等,我们要利用这一阵地和载体,把培育现代社区文化与建设当代孝廉文化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孝廉文化来协调社区居民的代际关系和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人际关系,使当代孝廉文化扎根基层。四是在旅游文化繁荣中重构孝廉文化。我国大量的名胜古迹中包含着传统孝廉文化信息,很多古建筑上铭刻着宣扬“孝悌忠信”、家规里约的内容,各地还保留着很多民族始祖、历代圣贤、孝子的崇祠、牌坊、庙观、墓道,这些都是对游客进行传统孝教育的生动教材。还可以通过兴建一些宣扬当代孝廉的主题公园、陵园、诗词碑林,来进一步宣传孝廉文化。此外,更要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组织祭扫凭吊英烈墓、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来表达人们对民族先祖、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进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五是在网络文化发展中重构孝廉文化。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晶,正以强大的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努力使当代孝廉文化在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建设孝廉文化网站,开发孝廉文化论坛,发展网络孝廉文化,使广大网民受到孝廉的熏陶和教育。

3.创作孝廉精品。借力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大力发掘古今中外孝廉文化资源,组织专班创作一大批以孝廉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影视作品。就湖北而言,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孝廉文化极为丰富,以诞生于随州烈山的神农氏为象征的勤廉仁俭文化;以楚国君臣楚庄王、孙叔敖为代表的廉政恤民文化;以武当山道教名山为聚集地的道廉修身文化;以“孝感天地”为特征的孝廉草根文化;以武汉辛亥首义为先导的革新反腐文化;以首创我党监察机构为标志的监察防腐文化等六大历史文化廉政资源品牌。加强对这些廉政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创作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文艺作品,对推动反腐倡廉教育迈上新台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家园 篇6

家是什么9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

查遍汉语词典,关于家的解释只有寥寥数语,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

动乱时,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一脸的污水,一身的伤痕,回到家就可以洗个清清白白。一杯热茶、一条毛巾,天伦之乐足以让你对撼天的喧嚣充耳不闻。你可以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真实的自我,可以从爱人的唇上,感到人格的尊严,可以从孩子的依偎,体验生命的珍贵。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都储存着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家里有属于你的时间和空间。你可以读你想读的书,做你想做的事。当然,家里还有父母的鞭策,爱人的鼓励,孩子的追赶,容不得你有任何放纵和懈怠!

孤独时,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即,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圣杜甫早已道出了对“家”的牵挂。失足时,家是谅解的甘露,是宽容的怀抱。富裕时,家是一贴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切不可“富贵思淫欲”。

家是扶老携幼的承担,是传宗接代的责任。即使富甲天下的比尔·盖茨,也只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把巨额财富捐给了那些需要家的孩子和需要孩子的母亲。

世上没有不老的容颜,不散的筵席。当珍惜时且珍惜,莫等老来有蒙回不得,“空悲切”。

在中国平安寿险重庆分公司江北支公司第六营业部,他们独特的家园文化将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家园文化层面,给团队管理理念和实践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在一年半的经营中不断发展壮大,从2007年7月晋升营业部经理时的49人,发展到现在的245人,2008年全年创收保费近1000万。

用家园文化架桥梁

在营业部经理祖正凯和祖正容看来,家是一种文化,即由人的血缘关系发展而来,并由人的血缘、姻缘、地缘、业缘和情缘等“五缘”合成的人与人,人与事和人与物之间的特殊情感与行为。他们已把家园文化用于保险营销中,让团队的每个成员待在公司的时间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要多,让每一位员工都深切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位经理都幽默地说,你想啊?每天大家呆在这里的时间比自己家里时间还长,我们当然要把公司当成家一样来经营,来热爱。

做事先做人

据两位经理介绍,“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也可以说,“做人”是“做事”的舵手,风向标,只有方向正确了,所做的事情才能发挥它的正面价值,否则,不仅可能产生不了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中的一条金科玉律,我们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品质修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人生在世,离不开做人与做事,但懂得了做事先做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这样我们就提高了团队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成功的基础。

敬畏专长,长于沟通

两位经理认为,现在保险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没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取得成功,专业化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概念,也并不是学了专业就是专业人才。专业化,首先就是要有专业精神,要懂得奉献,要敬业。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敬业精神都没有,不能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何谈专业化?所以现在,只要听见有一个来报到的新人,满口专业一类的话,我就问他,你怎么看你的工作,很多人都眼神慌乱,乱了阵脚。我会跟他说,无论是什么专业,首先要认真考虑一下你自己的工作,工作做得好,才是专业人才。工作做不好,什么学历都不管用。这几年,我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成功的人,问到人家的学历,大多数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少,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学历,谈起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一条,大致都是敬业勤奋。

家园文化提高团队凝聚力

团队要发展,就必须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自上而下、目标一致、同心同德、协同作战的精神,就叫团队精神。团队的领导者要有明确意识,帮助下属完成起步后备阶段的成长,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产品,销售技巧和营销方案,制定目标,提高学习能力,创造“家”一样的环境,使团队在温馨的气氛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团队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行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动机和背景。保险行业与传统行业有本质的不同,这种“松散型”团队的领导位置是凭借实力和团队共同努力实现的,位置是由市场决定的,没有限定,也不会因为你来晚了只能做销售员,不能做领导。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出现,让事业发展人气旺盛,形成良性循环。

用快乐做保险

祖正凯说,当然,员工在企业里不仅是在工作,也是在生活,在企业和工作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和意义。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思考和评价标准,也就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

家园文化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认同来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员工职业化道德,实施职场设施完善工程精心打造营业区六部的名气、职场特色,品牌,实施环境秩序优化工程,积极营造职场优良环境;实施系列家园活动深化工程,不断夯实文明职场基础,着力推进公司,职场、员工、新人全面协调,组织纪律坚强有力。

团队通过系列团体活动蓬勃开展,如歌咏比赛、节日庆典、员工庆生会登山、自行车等集体出游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增强员工归属感,增强团队荣誉感。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他们团队的那种家的感觉,看到主管们耐心细致地为员工讲解产品知识。所有主管们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们很朴实的一句话,“他们(员工)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陪在他们身边,协助他们健康成长,在跌倒的时候鼓励他们,在成功的时候为他们感到骄傲,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而不是职场里的勾心斗角。”

祖正凯:营业部高级经理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江北支公司第六营业部

1999年3月加盟平安。

2001年6月荣获“雪域高峰英雄”最高荣誉称号。

2002年8月参加“飞龙计划”平安首期储备营业部经理特训。

2004年参加重庆平安第1届明星荣誉会。

2007年7月晋升营业部经理。

2009年1月晋升营业部高级经理。

从业感言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联系电话023-67952557 13508319765

经理寄语

构建家园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篇7

一、制度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保证

我校确立了以“和谐家园, 人本人文”为主题的管理文化。以学校发展为本, 以教师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 完善了师德、安全、德育、教学、科研、后勤等各方面的教师评价制度, 建构了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尤其是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们特别关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年度考核方案、职称评聘方案, 从而形成了“学者有其趣, 教者有其乐”的和谐氛围。

二、精神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引领

学校内涵发展需要有“精神”, 需要有“灵魂”。为了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我们通过反复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 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1. 办学理念:

温馨家园, 悦读生命。构建和谐校园, 营造家庭氛围, 让校园如家园般温馨。有师爱似阳光照耀, 有友情如雨露滋润, 孩子在快乐、愉悦中阅读经典、积累知识、增长见识、颖悟人生、读懂生命!

2. 办学目标:

让生命更精彩。重思想品行教育, 为孩子洗涤懵懂之尘;重知识技能培养, 为孩子开启智慧之门;重终身发展奠基, 为孩子插上理想之翅。孩子们未来的生命因此而精彩。“身正为范”, 让高尚师德树立起一面光辉的镜子;“学高为师”, 让缤纷校园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创新进取”, 让奉献者享有实现抱负的蓝天, 教师们现实的生活因此而精彩。

3. 校训:读好书做好人。“好书怡人性情, 知识改变命运”。

“读——好书, 做——好人”鼓励孩子阅读优秀书籍, 期盼孩子拥有纯洁灵魂。

“读好——书, 做好——人”, 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好好读书, 祝愿孩子走好人生路, 给人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4. 学校文化:

家园——乐园。生活的家园, 学习的乐园, 变校园为家园, 变家园为乐园。砸碎精神桎梏, 营造轻松环境, 让家的温馨弥漫整个校园;开掘快乐源泉, 舒展自由翅膀, 让爱的阳光托起飞翔的梦想。

5. 管理文化:和谐家园, 人本人文。自尊自重, 互尊互

重, 以师生为根本, 关注师生个体差异, 发挥师生个体特长, 做到“学者有其趣, 教者有其乐”构建和谐氛围, 是为“人本”。

文风文气, 文雅文明, 以文化为内核, 秉承传统文化精髓, 挖掘时代人文内涵, 做到“自省者知, 自知者明, 自明者慧, 自慧者清”打造文明校园, 是为“人文”。

6. 教师文化:

奉献家园, 幸福人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爱师如老, 师爱生如幼。人人心底无私, 天地由此而宽;个个博爱为怀, 亲情因此而在。营造浓浓亲情家园, 享受默默奉献乐趣。春华缤纷桃李吐艳, 秋实累累幸福人生。

7. 学生文化:

生态家园, 快乐成长。含义一, 教育学生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 学会爱护地球, 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自觉做个“环境小卫士”。含义二, 禾苗青青, 不拔苗助长, 不急功近利, 守望金秋, 用信心之锄耕耘, 用爱心之泉浇灌, 用理解之肥培育, 用耐心之药喷洒。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生物才有勃勃生机;保证教育生态平衡, 学生才能快乐成长。

8. 课程文化:

绿色家园, 共享共生“绿色”代表健康。教师传播健康理念, 学生学习健康知识, 让师生的思想和心灵都徜徉在绿海里, 享受健康的学习和生命之旅;“绿色”代表希望, 教师播洒阳光雨露, 学生孕育绿意盎然, 在充满生机的课堂后面, 师生共同期待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三、活动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表现。

1. 以“家文化”为核心, 编写“经典诵读”和“经典演

唱”校本教材, 各班每周一堂经典诵读和经典演唱课, 各年级每月一次经典诵读和经典演唱比赛, 全校每期一次经典诵读和经典演唱展示。

2. 为住校生营造“家庭式”住宿和就餐环境。

3. 校园广播站开设以“家文化”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栏目。

4. 开展“知礼仪”“崇仁孝”“讲诚信”的系列活动, 活

动主要以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的主题班会、座谈会、文艺节目编排演出、家务劳动竞赛、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为载体。

5. 每学期设立“丁家中学家文化艺术周”, 着力宣传“家文化”, 加大社会影响力, 加深学生印象。

6. 以“人本人文”为主题, 打造“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人文关怀”的“家园文化”特色:

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成长家园 篇8

作为教师, 要时刻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教育, 把职业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都看作是教育学生的契机。要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应该以教室的布置作为突破口。

在当前, 一些职校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 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 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 而是喜欢看一些动漫作品。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采取引导的方式, 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如何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此外, 更主要的是, 我在班级布置上入手,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

结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我带领学生们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 在布置的过程中, 就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 这其中, 我首先注重了审美的要求, 比如说板报的设计, 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育环境的和谐, 注重了对衬美和结构美, 并且力争做到与本专业的特色相搭配, 相互映衬。

更主要的是, 在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唯我独尊”, 自己说了算, 而应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 教师从旁提点, 给学生们一些建议。劳动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 去体验审美的情趣, 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 在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同时,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 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二、建立班级制度文化, 实行民主自立管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 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每一个成员之间是平等的互助的伙伴关系, 特别是职校生, 只有充分肯定自己的个性, 努力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寻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 只有这样才能启发诱导挖掘自己的创新创造潜能。

在班级建设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运用全新的评价理念, 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 给予充分肯定。建立班级明星评价制度, 定期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评议, 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出“计算高手”、“财会之星”等,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成为班集体的骄傲, 形成积极向上良好局面。而在评议班干部时, 尽可能让大家发现他在工作中为大家所作的贡献, 对尽职尽责的学生进行表扬, 对工作做得还不完美的学生, 让他们查找原因, 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构建交流平台, 让学生们在评价中学会赞赏别人与赏识自己, 形成相互信任, 以诚相待的良好人际关系, 懂得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 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

三、培育班级精神文化, 形成健康活泼班风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 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只有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 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发展, 要产生这种归属感, 又必须使学生对这个班级有种认同感。在每一个新的班级形成初期, 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同学结合专业学习, 酝酿自己的班训。

职业学校大多采用寄宿制。学校, 班级就是职校学生新的大家庭。从学生汇集到班级的第一天, 教师可将全班同学的生日统计出来, 等到每次有同学过生日时, 利用早操前几分钟时间, 以班级名义送一份小纪念品, 上面签满老师与同学的签名, 然后全班同学为他唱首生日歌, 使他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班级的亲近感。实际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就是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青少年有很强归属心理, 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

在长期的职业培训与寄宿生活中, 班级的面貌是这个班级内部文化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班级中, 个别学生较为孤僻冷漠, 成绩也很不理想, 但实际上这只能说明他对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兴趣, 即便没有过人之处, 也不能断定他一无是处, 因此学期结束, 我们不仅表彰优秀学生, 同时也在学困生中评选“积极分子”, “进步奖”, 使用鼓励这副良药驱除一些学生心理上自卑的阴影, 使许多表现平凡的学生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向同学展示他的另一面,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并伴随着班级和学生个人的成长, 逐渐地成为学生们学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为形成积极活泼班风, 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添砖加瓦。

四、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心里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 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 具有多重的作用。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地建设班级文化,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就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使学生在班级这个温馨美好的家园健康, 快乐地成长!

摘要:班级, 是一所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水平的发展。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 班级文化建设是各项工作的核心, 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职业学校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更体现在自己的班级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上。因此, 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我们应把班级看作一个家庭单位, 营造追求一种家庭的和睦气氛, 努力为学生一起构建一个美好的成长家园。

关键词:建设,班级文化,成长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永鑫 李艺敏, 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2]王德勋, 论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 2008, (8)

利用地方文化构筑精神家园 篇9

展开泱泱大国的文化卷轴, 乡土情愁是其中难以忘怀的一大主题。从烽烟四起的秦汉, “越鸟朝南枝, 胡马依北风”;诗华词盛的唐宋,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多舛的元明清, 一句“断肠人在天涯”, 再入光电时代的形象化为“一张窄窄的船票”的乡愁, 无论皇家侯宅还是篱落茅舍, 都萦系着中国文人的乡土文化足迹, 魂牵着世人哀怨动人的乡土情愫。地方文化犹如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 从古流到今, 并奔向未来。它与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审美观血脉相连, 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的民族文化浩如烟海, 历史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 犹如巨浪翻滚的长江、黄河涛涛不绝, 令人望而生敬。但是, 另外的一些事实令人痛心不已。由于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着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严峻挑战, 于是, 在职业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 为迎合市场的需要, 很多职校舍弃了“人文”传统, 把教育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 急功近利, 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充满人性、人格魅力和最具审美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和职业培训,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工具性遮掩, 导致了职高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就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为例, 现在的学生一提起哈韩哈日、西方情人节、化装舞会、明星超女、流行歌曲、QQ上网、网络游戏就头头是道、意犹未尽, 但对生养、培育自己的土地和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却知之甚少, 甚至不屑一顾。好多学生不知先辈创业的艰辛, 游手好闲, 对他们而言爱国爱家是一句空话, 民族的经典文化、本土文化正在一点点被消蚀。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些孩子成了精神贫困的“孤儿”。

那么拯救这些“孤儿”的责任由谁来担当?我觉得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因为语文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蔡元培先生说过, “在不拒绝、不逃避亦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人格———超越政治、科学, 培养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而在学生的中学时代中, 担负这一人文责任, 除了哲学, 便是语文教育。”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鲜活、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对生长在这里的青少年一代具有重要、独特的教育价值,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进地方文化资源。

那么, 如何将北海的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让年轻人在故乡丰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 构筑其精神家园呢?

一、多渠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领略地方文化内涵

对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自然环境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他认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对语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就像他说的:“我们大家晓得, 攻文学的人, 不独要在书本子里探讨, 还当受大自然的陶熔。是以求学的环境, 非常重要。请看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他们都设在城外风景佳绝之地, 因此, 这两个学校里产生的文学巨子, 亦较别校为多。诸位求学于如此山明水秀之处所, 自必兴趣丛生, 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 我们应该养成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 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北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又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区域, 最早设置郡、县, 有着两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古越神韵, 秦汉风采, 唐宋雅姿, 明清韵律, 卷涌千年。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如以“珠还合浦”“廉山留名”为标志的吏治文化;以海上丝路始发港为标志的海洋开放文化和佛教南传文化;以万座汉墓葬群和汉窑群为标志的合浦汉文化;以七大古珠池为标志的珍珠文化。此外, 还有百越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人文特色和历史延续性, 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浪花。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追寻秦汉古郡的沧桑烟云中的古今传奇, 挖掘积沉在时光隧道里的精深博大, 厚重多彩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中感受着、领悟着, 树立起作为一个北海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展示北海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大型七集专题片“走进北海”。在激起学生对家乡的强烈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后, 带领学生访古寻迹, 走出校门观察历史遗迹, 如百年珠海老街、骑楼、古宅、庙宇, 参观地角古炮台遗址, 鼓励学生到民间去采风, 如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的由来, 调查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探究家乡的文化名人, 探究家乡饮食文化的特点, 访问民间艺人, 了解传统工艺等, 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亲历亲为, 充分感受北海大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 从而自然而然参与到继承和发扬北海文化的行列中。我们将会惊喜地发现, 学生在采风后的创作是那么的感人, 他们讲的民间故事、写的文章、画的古迹、拍的街景无不流淌着对家乡故土和人民的眷眷之情。另外, 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学生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与人物对话、与诗文对话、与古迹对话, 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培养了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

二、语文课堂渗透地方文化,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是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一定要好好利用。 (外研版) 中职语文新编教材 (基础版·下) 就有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思乡之作, 如莫怀戚的《家园落日》、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作者分别以落日和明月为抒情线索, 把爱乡的情怀渲染得浓烈而深沉, 美丽而迷人。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竭力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闪光的东西, 鼓励学生去发现文中能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并仔细分析它、品味它, 尽量让文中的乡情唤起学生的真情, 让学生的心理与作品发生共鸣。由于北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有幸得以欣赏海上日落和海上生明月这些大自然的奇观, 赏析完课文之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悠扬的思乡曲勾起学生对故乡这些独特景象的回味和遐想, 彼此交流内心感受。这样, 学生在教师渲染的浓郁思乡氛围中才会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据《合浦县志》记载:“廉人好歌, 风晨月夕互相酬答。词不必雅而文机所触, 语多缠绵。如雨里蜘蛛还结网, 望情惟有暗中丝;如金樽取下装红豆, 里面相思人手难。若龙舟歌、若西海歌、若咸水歌皆寄托双关天籁也。”可见,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珠乡人民创造了民歌、民谣、神话、传说、舞蹈、音乐等文艺形式和说唱艺术。所以, 在学习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之后, 我们可以举行一个珠城曲艺知识专场讲座, 主要介绍富有浓郁地域特色及充满乡土气息的曲艺如龙舟歌、西海歌、咸水歌、老杨公、耍花楼、公馆木鱼等。另外也可结合北海的大型歌舞剧《咕哩美》和舞剧《碧海丝路》, 开一节讨论课, 以课堂讨论的方式探讨本地民间艺术辉煌的历史和目前的现状, 并联系北海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话题, 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大家踊跃发言, 谈感想, 抒心怀, 为北海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课不仅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经济的责任感。

此外, 中职语文新编教材 (上) 中重新修订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为语文教师开拓教学空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教师根据教材要求, 带领学生到校外体验生活, 到民间采风, 学会“交谈”和“讲故事”, 与学生一起融于碧海蓝天中, “介绍”著名旅游景点, 抒写热爱家乡美丽风光的美好情怀。

三、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 因此, 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实际情况, 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 放松身心, 亲近地方文化。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因地域、文化、人群的不同而表现出具体差异性, 语文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时候, 就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 力求体现其地方特色。北海的南珠文化是海洋文化的标志, 作为南珠文化窗口的“中国珍珠城”是中国最大的海水珍珠交易市场,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将市场当作课堂, 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悟, 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 让他们把心里一切有感而发地说出来。立足故土, 联系现实的综合活动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可谓一举多得!

由外研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新编教材 (基础版.下) 新增了以“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内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为教育学生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家乡的海洋资源提供了良好契机。我校的部分学生来自渔民家庭, 自小对海洋环境非常熟悉, 对渔民的海上作业更是了如指掌, 因此, 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将主题调整为“北部湾海洋资源状况宣传活动”, 并要求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制作宣传展板。学生或通过上网、阅读报刊书籍、实地探查等方式了解本地海洋资源基本状况, 或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和市民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保护的认识情况, 目的就是深化居民对北海市海洋资源状况的认识, 强化保护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这其实是一种参与地方建设的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另外, 教师还可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当地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 如端午节划龙舟比赛、春节写春联等, 增加学生对相关民俗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 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学生的兴趣, 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知识, 陶冶其人格。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 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就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说的那样, “有了这碗酒作底, 什么都能对付。”当我们的学生开始关心起脚底下的土地, 开始发现其中深厚的地理历史文化, 开始和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承受着生命的痛苦与欢乐的时候, 乡邦故国就已经融入其灵魂和血肉中, 那么他就有了自我生命的底蕴和存在之“根”, 这个就是他的“精神底子”!

摘要:目前, 职高生普遍存在精神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 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语文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应该发挥其人文特色和教育功能。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从而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关键词:地方文化,人文,课程资源,语文素养,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对家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篇10

采油工常年在油区站点工作, 与家人聚少离多, 与同事朝夕相处, 同事关系是否融洽, 相互之间有没有感情, 直接影响着员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

家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的情感纽带, 培育善待同事、善待工作的行为习惯, 形成忠诚企业、积极有为的团队作风, 提高员工队伍的执行力。

家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切入点和拓展点

开展家园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文化理念落地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家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让员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策划、组织每项工作, 都要注重让员工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关爱、被认可, 体现自身价值, 获得成就感。比如, 井站绿化, 如果让企业外面的专业公司去搞, 采油厂员工没有付出心血, 往往就不懂得珍惜。因此, 他们就动员员工自己搞绿化。经过大家辛勤的劳动, 树活了, 草绿了, 既美化了自己的工作环境, 又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感。这种热情点燃起来之后, 员工们又自己动手培育树苗, 把垃圾场改造成了果园, 在井站井场种上了瓜果蔬菜, 还搞起了家禽养殖, 生活区变得越来越漂亮, 越来越温馨。

家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就是培养员工感情。开展家园文化建设不需要额外增加工作量, 而是要转变日常工作的组织方式, 以利于员工建立互信, 培养出感情来。比如, 给员工过生日, 以往是组织大家吃蛋糕, 唱生日歌, 次数多了, 员工们就把这看成是一种“例行公事”, 作用越来越淡。采油厂就改变了过生日的方式, 每遇员工生日, 就提前一天告知全站员工, 让大家出点子想办法, 然后一起动手, 搞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日聚会, 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

家园文化建设的拓展点是将凝聚力转化为生产力。员工们成为了朋友, 遇事就会换位思考, 替别人着想, 自觉地去帮助同事, 改进自我。日常, 采油厂注重采用互助、协作的方式去组织各项工作, 让员工既体验了交友的快乐, 也尝到了团结协作的甜头, 长期坚持就会养成通力协作的习惯。

家园文化建设重点抓好的四件事情

首先, 培养站长向“家长”角色转变。井站像不像一个家, 关键在于站长像不像一个“好家长”。站长除了要抓好井站管理以外, 还应该像对待家人一样去善待员工, 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帮助大家完成好工作。采油厂要求井站推行情感管理, 站长要关注员工情绪变化, 思想沟通要做到全天候、零距离;关爱员工要超前, 在员工张口之前就要有作为;要重视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不把干扰工作的问题留给员工。

有一次, 五十多岁的驻井工徐志征给同事代领了500元奖金, 回去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了。站长张超超得知后, 带上人沿路帮着寻找, 还是没找到。看到老徐愁眉苦脸的样子, 站长就拿出自己的钱, 丢到草丛里, 然后又引着老徐找到了“丢失的钱”。第二天, 老徐在褥子下面找到了那500元奖金, 这才恍然大悟, 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连忙把钱还给了站长。

其次, “立家规”倡导如何为人做事。杨四井区提出了“三不、三亮、三爱”的“家规”, 即:不抛弃同事、不放弃努力、不苛求回报;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敞亮心扉;用行动爱井站、用真心爱同事、用成绩爱自己。井区经常组织召开交心会, 深入剖析身边的小事情, 诠释为人做事的道理, 让大家讲体会。凡是符合“家规”的行为, 就给予好评;凡是不符合“家规”的行为, 就让大家帮助提高认识, 团队的力量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提高。

第三, 拓展员工情感交流渠道。员工都有结交朋友的愿望, 但由于受到工作场所的限制, 情感交流较少, 有了矛盾就不太容易化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员工创造见面交往的机会。为此, 井区就有意识地多组织集体劳动, 大到平整井场, 小到打扫宿舍卫生, 让互帮互助成为团队的做事方式, 使员工在集体活动中产生感恩回报的情感萌动。

第四, 建立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情感可以激发互帮互助, 要规范和固化, 让协作普遍化、持久化, 就要依靠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作保证。采油厂以通力协作为原则, 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修改, 各岗位由单干户变为互助组, 井组实行片区管理, 岗位间协作联动, 建立起了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

例如, 给井场送药品。以往做法是:井场没有药品了, 驻井工告知站长, 站长联系药品, 再安排人员送药。这样做, 协调工作量很大, 有时送药还不及时。后来把流程修改为:井区资料员根据送药记录和每个井场的日消耗量, 测算出送药计划, 组织安排送药, 驻井工根据药品余量情况, 提前电话提醒。资料员变发料为主动送药, 驻井工及时提醒, 通力协作促进了无缝对接, 让工作变得更顺畅、更简便。

通过家园文化建设, 井站有了家的感觉, 员工以诚待人, 用情做事, 为了团队的进步和荣誉, 讲奉献、比贡献。

驻井工邰永福是一名劳务派遣工, 前年和去年他两次接到父母病危通知, 为了赶投新井和抢修高产井, 两次都没见上老人家最后一面。他说:“我从17岁就出门打工, 流浪了半辈子, 啥苦没吃过, 谁把一个打工的当人看?自从来到杨四井区, 大小领导都器重我、关心我, 有个头疼脑热, 就像家里人一样照顾我, 同事见了我, 都老哥老哥地叫, 我感觉活得像个人了, 关键时候我不能掉链子, 哪能丢下工作不管!”

那些失去文化家园的读书人 篇11

去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关清室覆亡、民国肇兴的新书出版甚多,这类书多半是从中国传统史家的角度谈朝代更替、江山得失之镜鉴,匆匆过眼,我并不太留意。而对一些民国时的读书人回忆录,饶有兴趣。这些读书人,有一个特点是生于清朝,而其一生功业主要成就在民国,他们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情怀,又有凿通东西的现代知识分子视野。他们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所思所想与所忆,尤其值得关注,可看成一代失去文化家园的知识人心灵史。

看完《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后我才知道梅先生除了那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还给中国教育留下了太多的遗产,也能解开我曾有过的一点疑问。以前我看钱钟书、曹禺、吴晗、韦君宜、赵俪生、何炳棣、何兆武等人的传记和自传时,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大家都出自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要知道,1925年清华才设立大学部。清华大学短时间内能跻身全国一流乃至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和梅贻琦先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梅贻琦是一个职业教育家,他是一个最没有“大师范儿”的大师,寡言少语而内心坚毅,初与人相交并无多少人格感染力,他常说的“大概或许也许是”也被师生善意地调笑。但正是他办事公道、生活俭朴清廉、尊重人才和教学规律、刻意和政治保持距离的品德和办事风格,能使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生敬服,从而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之所以说梅贻琦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斯文”,是他真正把维护“斯文”——尊重文化和学术放在第一位。梅氏的办学理念概言之为三句话: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这三句话,可与至今尚立在清华园内一块石碑上镌刻的陈寅恪悼王国维的一段话参看。陈氏在悼文中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若无梅贻琦维护“斯文”的努力,靠庚款乃至更多的钱,是办不好一所大学的。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病逝,葬在新竹清华的校园内,他的同道蒋梦麟先生为之撰写的碑文称其“一生尽瘁学术,垂五十年,对于国家服务之久,贡献之多,于此可见。其学养毅力,尤足为后生学子楷模”,不为过誉。而今,其墓地所在的“梅园”花木成林,成为校园一景,正合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说。

去年清华百年校庆,除了冠盖云集外,多少人能想起梅贻琦?

2010年齐邦媛的《巨流河》在大陆畅销,2011年出版的《齐世英口述自传》在大陆亦有相当的影响,一个民国时代东北政治史不能绕过的人物,其声名要在其殁后借女儿的书而被此岸更多的人了解,不能不说有一丝辛酸。清末民初的大东北,是胡子的舞台和流民的容身地,关内人包括一些政治家对这个地方的人不无偏见与歧视。而齐世英无论见识、胆识和仪表,在当时都是多数人难望其项背的精英,他留学日本和德国,看不惯张作霖将东北看成自家禁脔,参加郭松龄倒张,后流亡国外,然后南下成为最早的东北籍国民党员。他希望东北这块亚洲最富饶的土地无论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成为文明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生追求民主,不屈从权势,这也是他和张学良不相容的原因。到了台湾后,参加雷震的组建“中国民主党”,被开除国民党籍。至死他都是台湾的东北人的精神领袖。

郭廷以和齐世英是同龄人,他生长在河南舞阳,从文化上讲,中原是开化较晚的东北所不能比的。然而在郭的童年时期,中原已衰落了,从其回忆录《郭廷以口述自传》中就可看出当地民生之艰,不独鱼米之乡的江南,即使是东北寻常百姓,也比之优越得多。“普通七八口之家,一个月吃不到几两油,所以亦没有机会吃油。夏天吃的蒜枝子或其泥汁,也只是加点盐巴,滴上几滴油花,用筷子系个小铜钱,在油罐中一沾,再挤一滴。”郭和齐一样,青年时视南方的国民党为进步力量,服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他俩和梅贻琦都加入了国民党,和政界关系密切。郭廷以出身于中央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历任清华大学、河南大学、中央大学的教职,去台湾后,在“中研院”任近代史所所长,卸任后游学美国,病逝在纽约。

《也同欢乐也同愁》为陈寅恪先生三位女儿回忆父母之作。知道陈寅恪这个名字,乃是在16年前读陆健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从那以后,这位辞世多年的学术大师进入公众视野。他的《柳如是别传》我断断续续一年才读完,此书多有枝蔓,须沉下心来,慢慢体会。《也同欢乐也同愁》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陈寅恪和唐筼的结缡经过,可见陈氏虽游学东、西洋,然骨子里的门第观念很强,其治史,亦很看重门第对人的影响;二是此书和陈氏遗著一样,用繁体字排版,乃为子女者对先父遗愿的尊重;三是抗战胜利后,陈氏一家回到清华,此时陈寅恪先生已盲,问女儿可否在清华园内看到某块石碑,即上面镌刻他所撰纪念王国维的悼文,中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句。

陈寅恪先生最终谢绝了去港台之邀请,留在岭南。他和梅贻琦、齐世英、郭廷以先生不一样,作为清朝巡抚之孙,进士之子,民国对他而言,亦是新朝。这本书对陈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经历,只是一笔带过。而齐、郭两位先生的自传,对去台湾后的经历亦语焉不详。其中或大有深意?

文化家园 篇12

关键词:职工群众文化,民族,和谐家园

成立于1958年的市工人文化宫,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曾经是乌鲁木齐市的大型、重要活动场所。五十年来, 它始终坚持“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及“共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园”的办宫宗旨, 以培养职工艺术人才、丰富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 坚持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坚持服务职工群众, 服务工会工运事业,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呈现出多样性,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是汇聚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把各族人民丝丝相扣地联系在一起, 成为“三个离不开的”的重要基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十二姆木卡姆”“麦西来甫”“刀郎”, 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 回族“花儿”, 汉族的“秧歌”, 这些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既易于学习又增进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友谊, 它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 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同, 更容易引起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 更能够支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职工群众自己的文化领地。所以加强职工群众文化, 是构建和谐新疆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二、加强职工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确立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文化, 弘扬新疆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工人文化宫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学习的课堂, 精神的庭园, 在职工业余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源于职工群众自身精神层面追求的需要, 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行为。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来进行自我完善和表现。比如, 你可以看到在公园、广场、小区流行的广场舞, 交谊舞、跳新疆舞, 唱京剧、秦腔, 室内外卡拉OK等等, 都是职工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工人文化宫可以为各族职工群众提供这样的平台, 让他们从自我娱乐和相互学习中, 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喜爱, 在相互融合的学习中促进民族团结。

因此, 加强职工群众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 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各级地方政府要把职工群众文化的工作, 做为头等大事来抓。

三、加强职工群众文化促进民族包容和谐

文化宫作为职工群众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促进者, 必须勇担责任,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通过组织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 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宫由八十年代开展大量的文化补习课, 到现在聘请专门的师资力量, 开展合唱、民乐、舞蹈、书法、摄影、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乌鲁木齐工人文化宫一直致力于满足乌鲁木齐市各族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已任。为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努力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职工的艺术修养。

2009年3月, 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职工合唱团, 包含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八十余人的集体, 成立五年多来, 已参加各类演出及比赛30多场,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也赢得许多优异成绩, 还曾跨越海峡为台湾同胞演唱。同时, 合唱团还经常深入到社区、学校、工矿企业, 为职工群众们带去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劳动者之歌和欢快的舞蹈演出。

文化宫还成立了京剧社、越剧社、秦腔艺术团等, 这几年下基层到工厂, 去社区到学校, 在自治区残联新疆残疾人职业培训中专学校, 为百余位各民族师生奉献精彩的慰问演出。在红山体育馆百姓大舞台连续5场专场演出, 观众近千人次观看, 影响力很大。到新疆钢铁厂, 为广大工人老大哥送上了倾心准备一场越剧艺术的文化大餐。到人民公园, 给广大秦腔戏迷朋友送去了欢乐和幸福。每到一处, 我们都深深感到艺术不分民族, 美丽可以感知。当社员们粉妆登场, 华丽典雅的古装造型、清新婉约的唱腔韵律一下子就吸引了台下一双双目光, 让各族职工群众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共荣, 2013年6月6日在红山体育馆, 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协办了首届乌鲁木齐职工趣味运动会比赛。共有42家事企业单位参与, 总计参赛人数达到500多人左右, 本次乌鲁木齐职工趣味运动会是全程免费参与, 不需要任何费用。职工趣味运动会的开展, 对于员工来说, 可以释放员工工作压力, 增强职工身体素质、提高健身意识。

本次运动会主要采取趣味竞赛项目, 共有毛毛虫竞赛、趣味铅笔大力士、众星捧月、跳大绳、勇往直前5项比赛项目, 项目集竞赛与娱乐为一体。为了使运动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老少皆宜、参加人数更多, 趣味运动会所有项目均设置为集体项目, 提高参与者的团队意识, 激发员工敢于拼搏, 奋勇向前的精神。

通过我们的努力, 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践行, 职工群众文化这颗常青的种子, 将会在各民族团结、包容、和谐的土壤中传播成长, 并将其深深地浸润在每个人的生活里, 为新疆, 为乌鲁木齐市的各族职工群众共创和谐美好家园做些有益的工作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全国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情况调查组供稿)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否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J].中国职工教育总第207期.

[2]庄秀惠.新时期工人文化宫的文化经济发展前景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6) .

[3]胡贵平.加强职工文化之思考[J]工友, 2014 (4) .

上一篇:统计分析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