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绘本课堂实录

2024-05-10

公开课绘本课堂实录(通用3篇)

公开课绘本课堂实录 篇1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设计

姚丽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上下图的观察对比,了解故事的情节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及较完整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图画的幽默诙谐,在读图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习得简单的阅读绘本的方法,能根据已有的线索进行合理猜测。

4、试着用情节线这一阅读策略阅读进一步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闭上你的眼睛。(课件展现一个美丽的农场)孩子们,快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现在我们在这个农场里走一走,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扉2)指名说(提示有顺序地观察,从远到近、从左到右)

2、出示词语:磨坊、干草堆、池塘、篱笆、蜜蜂房(齐读)刚才大家逛了一圈,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农场?

3.引出故事主人公:孩子们,就在这个金色的农场里,将要发生一个惊险的故事,猜猜故事可能会发生在农场里谁的身上?到底是谁呢?一起来看看,(课件聚焦到母鸡的身上)是呀,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只母鸡,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萝丝,让我们一起亲热地叫叫她。瞧,故事开始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

(二)初读故事

1、欢迎主角出场(掌声)母鸡萝丝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去散步,散完步回到家吃晚饭有个好胃口,看,她出来了!(出示P3)

开头观察到的母鸡: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引导观察外形、表情、心情)

2、略讲故事

(老师开始讲故事啦)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3、交流 听了故事,你知道母鸡萝丝去散步经过了哪些地方?(引导关注不同的动词)做动作:越过

齐读文字(故事的主要内容44个字)抓住几个重点动词进行朗读以及朗读指导

4、故事讲完了,故事好听吗?为什么?

(三)、配角出场

看来,一个好听的故事,除了有主角,还得有配角,看,谁来了?(出示狐狸图)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如果你是这只小狐狸,你在想什么?

(四)、好戏开始

1、走过院子(1)(出示图P34)正在散步的母鸡萝丝身后跟着这样一只狐狸,你担心吗? 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啊,我都不敢看了„„师故作惊恐状(不急着说,请先仔细观察,再想想)指名说

(2)看看,母鸡萝丝真的能逃过这一劫吗?(出示图P5)你在笑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院子的中央有一只钉耙,狐狸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门上,狐狸被打得头昏眼花。)

听到了什么?(呼、啪、啊)这声音就藏在画面里,用眼睛看,就能听得见(3)P6这时候,母鸡萝丝怎样?(还在悠闲地散步„„)

2、绕过池塘

(1)狐狸虽然被碰歪了鼻子,可他还不死心,(出示图P7)

看,正当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的时候,狐狸又一次扑向了母鸡„„猜一猜,下一幅图会发生什么呢?

(2)指名大胆想象画面说(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狐狸还是紧紧地跟在后面。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

(3)我们来看看,接下来是不是真的会这样呢?出示画面P9 我们能听到好多声音呢?指名说(扑通、咕咚咕咚、哈欠)

3、干草堆、磨坊、篱笆

(1)这只母鸡对身后发生的事情还是一无所知,母鸡的散步还在继续,小狐狸也没放弃,真是百折不挠啊!(出示图P11、15、19)在干草堆上、在磨坊边,在篱笆旁,小狐狸一次次地跳起扑向母鸡„„

(2)请你选择一幅图,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自由准备1分钟)(3)指名想象说,随机出示图片 越过干草堆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越过干草堆,狐狸仍然紧紧地跟在后面。眼看就要靠近母鸡了,它向前一扑,却一下子钻进了干草堆里。)小狐狸会怎样说?

经过磨坊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经过磨坊。面粉袋的绳子缠在了母鸡的脚上,当狐狸经过的时候,面粉袋的口“哗”的打开了,面粉洒在了狐狸的身上,压得狐狸动弹不得。

穿过篱笆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穿过篱笆。狐狸看见篱笆的缝隙太小,钻不过去,就用力一跳,不偏不倚正好跳到山坡上的小推车上。小推车顺着山坡轱辘轱辘往下滚。

4、钻过蜂房(1)、母鸡继续往前走,她钻过蜜蜂房。狐狸趴在小推车上,“轰”的一声撞倒了蜜蜂房。蜜蜂房里的蜜蜂“嗡嗡”的纷纷地向狐狸飞去,狐狸撒开四条腿飞快的没命逃走。

(2)、想象小狐狸会怎样逃过这么多蜜蜂的追击呢?(生想象说)小狐狸逃进屋子,“啪”关上门,靠在门上,会怎样?(指名表演)

(五)、续编故事

小狐狸逃走了,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创设情境说话生演萝丝,师演伙伴)

(1)一进门,他的伙伴就问:“嗨,萝丝,你散步回来了?感觉怎样啊?我听猎狗大哥说我们农场最近有一只狐狸探头探脑的,你有没有碰到啊?这真是一只幸运的母鸡!(2)我们再来看看那只倒霉的狐狸吧!(生演伙伴,师演狐狸)

(六)、再读故事,编儿歌

1、经典的绘本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幻灯再播放一遍故事,想想哪一页的故事让你感到最好笑?播放动画《母鸡萝丝去散步》

2、试编儿歌

3、出示儿歌,齐读(可以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或师生读,读的任务可以通过着色来区分,方便朗读。)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狐狸偷偷,跟在她后头。走过院子,当头吃一棒。绕过池塘,扑通跌下水。越过干草堆,刺溜钻里头。经过磨坊,全身变了样。穿过篱笆,小车直摇晃。钻过蜜蜂房,蜜蜂紧追上。哎呀呀,哎呀呀,这下遭大殃。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这顿晚饭,吃得可真香!

(七)朗读绘本,整体感知(注意朗读形式)

问:学习后,我们观察到这是怎样的一只母鸡:提示:呆若木鸡 从头到位保持着一个姿势 永远半闭着眼睛 永远那么不快不慢地走着 不知大祸临头的萝丝

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提示:身形:一会紧弓,一会甩到了天上,一会一个倒栽。会说话的眼睛把它的狡猾与贪婪全都写在脸上了。

(八)、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1、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从哪里能知道?(封面)这本书的文字和图画都是佩特•哈群斯创作的,她是一位既会文章写又会画图画的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她创作的第一部绘本,她创作的绘本色彩非常明丽,讲述的故事幽默好笑。

2、推荐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 板书:

母鸡萝丝去散步

事件

院子

池塘

干草堆

磨坊

篱笆

蜜蜂房

道具

钉耙

石头

大米

手推车

蜜蜂

公开课绘本课堂实录 篇2

1.朗读中感受、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词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词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愁”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走近作者。[出示课题封面,配乐]

教师配乐朗诵《醉花阴》。[出示配乐词作课件]

二.整体感知,学生朗读。

1.初读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同学们能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作者的心情吗?

生1:愁。

师:好,下面也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感受一下作者的这份“愁”情。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愁呢?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生2:李清照,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生3:我们曾学过她的《如梦令》。

师: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醉花阴》这首词呢?

生5:是因为她的丈夫不在家,她一个人在家很孤独,所以就写下这首词了。

师:同学们中有亲人在外地工作的请举手。

师:你们平时想念远在他乡的亲人吗?

生:[点头]想!

师:想他们时我们怎么办?

生6:我妈妈在广州打工,想妈妈时我就打电话、发短信。

生7:我爸爸在济南工作,暑假里我会坐车去看他。

师:是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报,可以坐汽车、火车甚至飞机去看望我们思念中的亲人们。可是这一切在我国古代能行吗?

生10:不行。古代科技不发达,而且交通不便,词人也不方便去看望亲人。

师:是啊,山水迢迢,亲人相聚,谈何容易。早年,李清照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她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感情很深。而婚后丈夫便在外做官,一去数年。他们彼此思念时,只能靠鸿雁传书,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只能借悲秋惜春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出示课件]:写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历史上的“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抒写闺情为主,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则显得深沉哀怨,如:《南歌子》《菩萨蛮》《声声慢》等。

2. 精读

师:其实,关于这首词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中有谁知道吗?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据说清照将这首词写成后寄给丈夫赵明城。赵明城欣赏之余,自愧不如。为了超过妻子,竟闭门谢客三天三夜,终于写成词50阕,并故意将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夹在当中,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玩赏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同学们能猜出是哪三句吗?

生(大部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是的,而这三句恰恰就是出自———

生(大部分):李清照之手!

师:那么,如果你是赵明城的友人陆德夫,你认为这三句话好在哪儿?各人先独立思考,想好后把你的理解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你优美的文字,发挥想象,描绘出这三句话所展现的画面,老师也将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这三句话。咱们看哪些同学写得好、写得快,好吗?

生:[动笔写,配乐,创设意境]

师:[于黑板即兴2分钟绘画]

师:[巡视后,展示黑板面画]

三、拓展延伸,走进作者。

师:其实,在李清照的词中,表现愁情或带有“愁”字的词还很多。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诗词的积累还不错。

[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起将屏幕上的词朗读一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生:[齐读]

四、再读全词,当堂背诵。

师:最后,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再读全词,比一比,看谁先能当堂背诵。

生:自由背,齐背。

公开课绘本课堂实录 篇3

【关键词】对数 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中的2.3.1 对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对数的概念,能熟练的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了解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恒等式。

【教学重点】

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投影: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设该物质最初的量为1,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留量y为?

学生甲答:y=0.84x。

二、学生活动

师问:思考反过来若知道了该物质的剩留量y,怎样求出经过的时间x呢?

三、数学建构

师引入对数概念:

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四、数学运用

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师请4名学生板演)

(1)24=16;(2)3-3= ;

(3)5a=20;(4) =0.45

4名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正确,师点评并表扬。

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3名学生板演)

(1)log5125=3;(2)log 3=-2;

(3)log10a=-1.699

3名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正确,师点评并表扬。

例3求下列格式的值:

(1)log264;(2)log927

教师板书(1)的解题过程并强调解题格式,两名学生板演(2)的解题过程。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开课老师做了认真的准备,并且上课流程的安排也基本上按照课本新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学生板演的情况看,教学效果也不错。但笔者听完本节课后有以下几点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对数”该怎么理解?

本节课中教师对“对数”的理解没有明确的表述,在“对数的概念”的定义时给出一个理解即对数是一个数学符号即logaN,而对于“a,N”已确定的情况,“对数”首先是一个数,从logaN= b的角度来看“对数”也是一个数学等式,知道三个量“a,N,b”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另一个量,因此“对数”也是一个数学运算,再由定义知logaN=b表示ab=N即得到处理指数的一个方法,于是“对数”也是处理指数的一个方法,再由定义知logaN=b ab=N也可以知道对数式也可以转化为指数式进行处理,这是化归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于是“对数”也是一种思想。

2.“问题情境”该怎么处理?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探索。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本节内容,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因此直接答出y=0.84x,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好像不错,其实这里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背道而驰,教师此时应追问一句“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必然要暴露其思维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即从1,2,3到更一般的x的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怎样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某一教学目的,做出某种东西,解出哪一道题,或是协助老师完成某个事情。利用师生间有有效互致力,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上一篇:雷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下一篇:小王子经典语录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