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24-09-21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共8篇)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篇1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

(1)“两课”5门 14学分

1061019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秋)3学分(春)4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

(2)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外语4学分

大学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课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文化素质课13学分 必修课程1门,1学分 000500

3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学分(秋)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历史与文化、2.语言与文学、3.哲学与人生、4.科技与社会、5.当代中国与世界、6.艺术教育、7.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课程详见每学期选课手册。

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记入任选学分。(1)数学16学分

必修课 10学分 10420743 10420753 10420684 10420764 10420692 10420243 10420803 10420854(2)物理9学分

10430205 10430782 10430792

微积分(1)微积分(2)几何与代数(1)微积分(3)几何与代数(2)随机数学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实验 物理学导论 物理实验A(1)物理实验A(2)

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秋)4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春)5学分(春)2学分(秋)2学分(春)

选修课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6学分

(3)化学、生物10学分

必修课6学分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30450014 生物化学原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30450114 分子生物学

4学分(秋)

2学分(秋)4学分(秋)2学分(春、秋)4学分(春)

3.专业相关课程 71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不记入学分要求。(1)工程技术基础课 9学分

必修课7学分 20130433 20220044 20740042 20740073

机械设计基础B(1)电工与电子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春)4学分(秋)2学分(秋)3学分(春)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

20740033 必修课 32学分 20440333 20440513 20440441 20310314 30030234 20040083 20040122 30050032 30050053 40050013 30050174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 3学分(春、秋)

(2)专业基础课 36学分

有机化学B 物理化学B 物理化学实验c 工程力学A 工程结构 流体力学⑴ 流体力学⑵ 环境学导论 环境工程监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原理

3学分(春)3学分(秋)1学分(秋)4学分(春)4学分(秋)3学分(秋)2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春)3学分(春)4学分(秋)1学分(秋)2学分(春)1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

选修课程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40440122 仪器分析B 40440011 仪器分析实验B 30050162 生态学原理 30050152 环境化学 30050182 环境土壤学(3)专业课26学分

本科生专业课程根据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四个学科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市政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给水与排水)设置。学生所修专业课程应至少覆盖2个(含2个)以上的专业或学科方向,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工程专业:

必修课(5学分):A类课(1门)

限定选修(11学分):从B类课中任选不少于2门、C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门 选修课(10学分): 从B、C、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必修课(12学分):A类课(1门)、B类课中的“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C类课中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限定选修(4学分):从B类课其它课程中任选不少于1门、选修课(10学分): 从B、C和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专业课程设置

A类(核心专业课、各专业必修)40050455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公共、水、给」5学分(春)B类(主干专业课、限定选修)40050414 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给」

400504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固」4005044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气」40050434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规划」 C类(设计课、限定选修)40050473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给」4005052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固」4005046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气」40050483 数据库与信息技术

「规划」

D类(选修课)40050332 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 「公共」 40050492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 「公共」 30050092 专业外语 「公共」 40050532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公共」 30050192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水、给」40050502 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 「规划」 400505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学方法 「规划」 30050202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工程 「公共」 40050542 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归宿及去除注∶各学科方向/专业缩写如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水」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固」环境规划与管理 「规划」给水与排水专业 「给」各学科方向/专业公共平台课缩写为 「公共」

4.实践环节 17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夏)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 2学分(夏)40050202 认识实习2学分(夏)40030282 测量

2学分(夏)21510082 金工实习C(集中)2学分(夏)40050401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1学分(夏)40050222 生产实习

2学分(夏)40050343 水处理工程设计

3学分(夏)

5.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05039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学分(春)4学分(春)4学分(春)4学分(春)3学分(秋)3学分(秋)3学分(秋)3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秋)2学分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篇2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行业都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电气技术科技人才。特别是在煤炭企业,大型机电设备众多,像矿井提升机、通风机、压风机、水泵、大型采煤机等都使用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使得中国煤矿企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对高素质的煤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我校作为一所具有百年矿业特色的传统工科高校,肩负着引领中国煤矿电气科学研究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使命。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贯彻“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指导思想,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从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培养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1~2]。

为了保障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国内许多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积极改革[1~4]。本文将对电气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进行讨论。

一、管理与培养模式

电气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依托学院,在学校教务处、校内实习基地、校外企业等相关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实施。学校成立由学院院长任组长,教学副院长、电气系主任、教务科长、实习基地和企业负责人任副组长,分管教学、实验实训、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领导工作。

采用“3+1”的校企共同培养模式。1—3年级是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阶段,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教育,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电气学科前沿信息, 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第4年进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学生到工程现场实习,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了解先进设备,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对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学生管理采用“辅导员 + 双导师”的管理模式。辅导员主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组织参加各项课余文化活动和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为每位学生配备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担任的双导师,学校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规划、研究方向及方法、校内综合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和毕业设计等进行指导,企业导师主要指导学生企业实践,并辅助指导毕业设计。

二、理论教学体系结构

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厂矿企业要求的电气卓越工程师, 目前我校电气工程本科专业下设三个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向: (1)电力传动专业方向;(2)电力系统专业方向;(3)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

对电气专业的理论课程进行了优化配置,设立了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见下页图1),该理论体系由工科自然学科层、专业基础层和专业方向层三个层次结构组成。

工科自然学科层由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群构成,为学生打下宽广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专业基础层由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信号系统、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群构成,为学生奠定宽广的电气基础理论。

电力传动专业方向课程群主要包括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供电技术、电器与PLC控制技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电力系统专业方向课程群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调度自动化等课程。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课程群主要包括运动控制系 统、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等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群由哲学、管理、法律、创造学等社会科学课程组成,该部分知识的传授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人文社会素质和创新意识进行连续不断地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是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关键环节。电气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训练来增强对电气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工程实践,他们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满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了大学四年连续不断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即基础实验层、专业基础实验层、专业综合技能实践层和企业生产实践训练层(如图2),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先简单后综合的原则。在每一层次中,都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实践训练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基础实验层结构

电气专业的基础实验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基础课程实验,包括普通物理实验、计算机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和认识实习等(实验模块如图3)。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基础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普通物理实验的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试方法和常规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使用规程。在计算机实验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维护能力、软件设计能力和计算机建模计算能力等可以得初步训练,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奠定良好的计算机基础。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和认识实习让学生了解机电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锻炼基本的机加工能力和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

(二)专业基础实验层结构

专业基础实验开设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该实验层结构(如图4),是以独立的课程实验为主,一方面通过验证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基础电路实验模块由电路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单片机实验等子项组成,锻炼学生基础电路的设计能力、接线焊接及电路调试等基础实践能力。

电机与电器实验模块包括电机实验、电力电子装置实验、高压电器实验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常规电机与电器的使用和调试方法,锻炼分析和解决电器设备基本故障的能力。

信号分析处理实验模块包含检测与信号转换技术实验、信号处理实验、通信技术实验等内容,锻炼学生的信号检测与分析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实验模块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过程控制实验、PLC与网络控制实验等内容,锻炼学生利用计算机、单片机、PLC等智能工具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

(三)专业综合技能实践层结构

专业综合技能实践开设时间一般在大学三年级。该实践层结构(如图5),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电气理论知识和电气技术方法,综合设计出一个功能完善的控制系统或智能装置, 完成硬件的装配和软件设计,最后通过调试试验。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电气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了其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综合利用基本的集成电路芯片、智能芯片(例如单片机、DSP、FPGA),结合计算机软件工具(如Pspice、Protel)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水平的智能电子装置,完成制版焊接及调试。

电力电子与传动实践是综合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综合实践项目,先设计一个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自动电力驱动系统(例如无传感器的直流电力驱动系统),再利用相应的硬件模块或设备搭建具体硬件电路, 设计基于相应控制算法的控制软件,并进行调试试验。

电能质量监控实践是综合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综合实践项目, 先设计一个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控系统(例如基于有源滤波器的电网谐波自动补偿系统),再利用相应的硬件模块或设备搭建具体硬件电路,设计基于相应控制算法的控制软件,并进行调试试验。

计算机网络控制实践是利用计算机、PLC、以太网和电器设备组成的网络控制实践项目,根据控制目标设计出相应的控制系统图,再利用相应的硬件模块或电器设备搭建具体硬件电路,编写相应的控制软件,并进行调试试验。

高压电器及保护实践是综合高电压技术、检测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实践项目,先根据高压系统的负荷情况设计出相应的保护方案,选择相应的硬件设备,计算相应的保护整定值,连接线路进行实验。

机器人、智能车实践是综合利用机械和电器元件设计组装机器人和智能小车,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程序,完成相应的功能,通过训练和参加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创新实践是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自拟具有创新型的科研训练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企业生产实践训练层结构

企业生产实践训练层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最重要的实践层次,在大学四年级进行。通过企业实践训练可以建立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将其分为企业岗前培训、企业生产实践和企业产品设计与研发实践三个阶段进行,模块组成(如图6)。

企业岗前培训是学生进入企业开始阶段的岗前培训和学习环节,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熟悉企业各职能部门和车间。学习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企业的产品生产检验标准、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掌握电气产品安全生产规程和操作规程。

学生在完成岗前培训后就进入生产实践阶段,由现场技术人员辅导,在企业各个生产岗位进行定岗实践,与现场工人一起从事相应的生产工作,需要在产品生产的所有岗位进行实践,学习掌握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测试与质量检验等内容。

学生在完成定岗实践后,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和各个生产环节都有了充分认识,他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他们利用所学的电气理论和技术提出相应解决方法。这时可以进入产品设计与研发实践阶段,在企业的研发部门进行技术改进、产品改进、新产品研发等研发工作。这个阶段需要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企业导师根据现场技改情况提出具体的毕业设计任务、目标和要求。学生在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的同时完成其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主要由企业导师具体指导,校内导师负责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的全程监管。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厂矿企业都急需大量卓越的电气工程人才。高校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本保障。本文从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特点出发,制定了适合电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增强电气创新意思和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对工程实践训练采用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摘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关键。中国矿业大学从现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特点出发,制定了适合电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增强电气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训练。理论教学方案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创新教育和训练贯串所有教学模块中;工程实践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车辆工程;企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04-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该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四年内必须要有累计一年的企业学习时间,即学生的学习要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阶段。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2]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培养方案是在企业实施,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培养内容的考核和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单独进行,因此,企业培养方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是相对独立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3]

三亚学院于2012年同吉利集团签署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借助吉利集团的硬件条件,共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即“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该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三亚学院同吉利集团产教协同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企业培养方案,为车辆工程专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教育及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4]

一、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计划”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三亚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通过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在生产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顶岗工作,深入了解工程实际,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协调发展。

学生在完成企业阶段的学习后,其专业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研发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组织和领导能力均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其国际视野及社会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企业学习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结合汽车企业的现场情况,将与生产一线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等,采用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并举,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二,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并热爱本专业;在加强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学习汽车企业的生产流程、实验方法、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劳动光荣的观念,加深与生产制造企业的深厚感情。

第三,为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汽车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或为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奠定工程实践基础。

第四,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汽车企业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设计。

三、企业学习阶段的基本要求

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学习。通过在吉利汽车集团及其发动机、变速器等配套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汽车企业重点产品加工制造的整个流程;通过在加工制造部门、装配检验部门、工艺设计及管理部门等轮岗实践,初步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制造及工艺管理流程;熟悉重要的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结构特征、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

首先,企业实践期间,所有学生均须全面参与汽车企业的诸多方面,通过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并掌握实践企业重要产品的制造工艺、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情况,随时做好记录,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总结。

其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掌握汽车企业重要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体验现代化数控设备流水作业的高效性,记录并整理在线生产的技术参数。

再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学生还应了解现代化汽车企业的运行管理及经营状况,主要是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配置、生产车间的布置、机械设备的常规管理、汽车产品的销售运输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最后,要求学生积极和工程师、现场工人师傅沟通,认真讨论或请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实践总结并完成实践报告,同时在企业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四、企业学习阶段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拥有“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通过聘请企业导师,联合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为学生授课,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并学习,参与工程项目,参与吉利集团汽车产品的开发与科研实验,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最终完成整个企业阶段的学习任务。[5]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如表1所示。

(一)企业阶段的课程学习

企业阶段学习的课程,包括汽车检测技术、变速器检测技术等,由汽车企业派出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并组织考试或考核,学生必须选修全部课程。

(二)企业阶段的实习安排

整个企业阶段的实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生即将进入专业课程之前的认识实习与金工实习。其中认识实习主要以企业参观为主,通过在机械加工、汽车装配、检测实验等相关部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并熟悉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认知水平,培养学生适应汽车企业工作氛围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度。金工实习按照机械制造的整个流程及涉及的设备和技术,制订系列化的实习内容,由浅入深,认识和掌握机械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熟悉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结构设计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第二阶段实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即汽车动力总成和汽车变速器方向,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以后进行。通过汽车企业的参观和生产实践,了解汽车整车的装配流程;通过在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的实习,全面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在发动机厂的实习,了解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机体、气缸盖、气缸套、齿轮等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了解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流程。通过在变速器厂的实习,了解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发现和凝练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制订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工程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五、企业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实习

1.汽车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本知识与规定,各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措施,特殊设备及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

2.汽车产品或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跟随某特定机件的设计过程,了解该机件各设计阶段的基本目标、设计方法及实现形式;了解机件设计标准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汽车产品或零部件的工艺设计与管理学习。跟随某特定机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了解其工艺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技术,以及装配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机件的工艺安排与制造单位实施之间的配合情况,生产制造部门正常运行模式与管理方法,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运行;了解典型产品或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与管理模式。

(二)金工实习

1.金属切削加工实习

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习,了解车刀的基本机构、车削角度的设置、常见的刀具材料以及对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熟悉卧式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原理、传动方式及常见用途。对于轴类和盘套类零件,应能掌握其装夹方法,了解其常见附件的结构,并进一步掌握通槽、断面、锥面、圆柱面、成型面及内外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了解铣削、刨削、磨削及齿轮的加工方法,对车间常见的铣床、刨床、磨床,应熟悉其工作原理和加工方式,并了解各种刀具及附件的总体结构和简单分度的方法。

2.钳工实习

深刻理解钳工工种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及维修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掌握制作钳工件时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以及套螺纹的基本方法;了解扩孔、铰孔和锪孔的基本原理;了解金属刮削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范围;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加深理解钻床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钳工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独立完成钳工件的制作。

(三)专业实习

1.整车厂实习内容

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实习,吉利汽车整车生产线装配实习。

2.发动机模块实习内容

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生产车间实习,凸轮轴、气门组等配气机构重要部件的生产车间实习,气缸套、气缸盖、机体等固定件的生产车间实习,齿轮生产车间实习,金属毛坯的锻造、铸造及热处理车间实习,发动机总成装配流水线实习,发动机总成性能指标的测试及实验实习。

3.变速器模块实习内容

手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自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

(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共同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课题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并查阅资料,进行项目调研,制订研究方案及执行计划,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六、培养质量考核

汽车检测技术和变速器检测技术由企业授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做检测技术实验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有没有工程创新意识,还包括授课教师对学生出试卷考核。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和专业实习的考核主要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过程,能否和企业导师进行有效的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能否提出解决方案,还要看实习报告的撰写水平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会采取过程考核的办法,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形成的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给出最终的成绩。

七、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派出“双师型”教师参与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是学校专门建立的一批理论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丰富的工程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一方面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其研究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或者选派中青年教师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企业方面,学校从企业中直接聘任工程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受教育程度高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2]

八、结束语

目前,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正在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卓越计划作为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模式,对民办本科院校和企业而言都是新鲜事物,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调整。特别是在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还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和教育部对本专业的认证评估,来进一步完善企业培养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2]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4]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5] 戴玉华,顾凯,黄建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59-161.

2013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篇4

培养目标

注重数学、力学、航空航天、机械、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土木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训练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通过全方位培养,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潜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应用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力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了解学科前沿,特别强调所学理论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机械等相关领域,并具备应用所学理论及实验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4.具有熟练的外语、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 弹性力学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课程: 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方法 材料力学(甲)研究型课程: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方法 飞行器总体设计

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工程力学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力学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5+5学分

(1)思政类 必修 11.5+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秋冬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 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 春夏

(2)军体类 必修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

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 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 春夏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 秋冬,春夏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 秋冬,春夏

(3)外语类 7学分(A)必修课程 1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课程。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B)选修课程 6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0 2.0-2.0 一 秋冬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0 2.0-2.0 一 春夏

(4)计算机类 选修 5学分

分A、B两组,由学生选一组修读(允许以考代修)。

A)A组 5学分

(Ⅰ)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Ⅱ)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2.0-0.0 一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0 2.0-0.0 一 秋冬

B)B组 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86020 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4.0 3.0-2.0 一 秋冬 21120420 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1.0 0.5-1.0 一 春夏

(5)其他通识课程 选修 16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的课程)。工学类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2)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6学分。该组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

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A)通识核心课程 2学分

B)沟通与领导类 1学分

C)人文社科组 6学分

2.大类课程 44.5学分

(1)大类必修课程 必修 25学分

要求修读“大学物理(甲)”组和“工程图学”。

A)必修课程 1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0-1.0 一 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0 1.5-1.0 一 春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0.0 一 春,夏 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0.0-3.0 一 春夏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0-1.0 一 夏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0-3.0 二 秋冬

B)以下“线性代数”与“线性代数Ⅰ”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0-1.0 一 秋冬 061Z0040 线性代数Ⅰ 3.5 3.0-1.0 一 秋冬

C)以下“大学物理(甲)”与“大学物理(乙)”课程组二选一 6学分(Ⅰ)“大学物理(甲)”课程组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 一 春夏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 二 秋冬

(Ⅱ)“大学物理(乙)”课程组 6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 3.0 3.0-0.0 一 春夏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 3.0 3.0-0.0 二 秋冬

D)以下“工程图学”与“画法几何”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0-1.0 一 秋冬 121C0090 画法几何 2.5 2.0-1.0 一 秋冬

(2)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 必修 19.5学分

以下课程必修。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81C0170 机械制图及CAD基础 1.5 1.0-1.0 一 夏 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 二 秋冬 261C0061 理论力学(甲)4.0 4.0-0.0 二 秋冬 081C0220 工程材料 2.0 2.0-0.0 二 春 061B0070 计算方法 2.5 2.0-1.0 二 春夏 081C0060 工程材料实验 0.5 0.0-1.0 二 春夏

081C0191 机械设计基础(甲)3.0 3.0-0.0 二 春夏 101C0030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3.5 3.0-1.0 二 春夏

3.专业课程 65.5学分(1)专业课程 49.5学分(A)必修课程 4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030 概率论 1.5 1.5-0.0 二 秋 061B0270 数理方法(甲)Ⅰ 4.0 4.0-0.0 二 秋冬 061B0280 数理方法(甲)Ⅱ 2.0 2.0-0.0 二 春 26120010 高等动力学 1.5 1.5-0.0 二 春 261C0010 材料力学(甲)Ⅰ 3.0 3.0-0.0 二 春夏 261C0020 材料力学(甲)Ⅱ 2.0 2.0-0.0 二 夏 261C0080 材料力学实验 0.5 0.0-1.0 二 夏 26120021 弹性力学 4.5 3.0-1.5 三 秋冬 26120230 自动控制原理 2.5 2.5-0.0 三 秋冬 26120440 流体力学 6.0 4.0-2.0 三 秋冬 26120041 计算流体力学 2.0 2.0-0.0 三 春 26120260 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2.0 1.5-1.0 三 春 26120030 振动力学 3.0 3.0-0.0 三 春夏 26120270 有限元方法 2.5 2.0-1.0 三 春夏 26120280 现代固体实验技术 2.0 1.5-1.0 三 夏 26120290 工程力学理论综合 3.0 3.0-0.0 四 秋冬

(B)选修课程 7.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20420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2.5 2.5-0.0 二 春夏 081M0020 热学基础 1.5 1.5-0.0 二 夏 26190021 飞行器飞行动力学 2.0 2.0-0.0 三 冬 26120082 飞行器总体设计 4.5 3.0-1.5 三 春夏 26190010 力学史 1.0 1.0-0.0 四 秋 26190030 复合材料力学 2.0 2.0-0.0 四 秋

(2)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88011 认识实习2.0 +2 二 短 26188030 计算程序设计训练 1.0 +1 二 短 26188040 科研专题讲座 2.0 +2 二 短 26188022 生产实习3.0 +3 三 短

(3)毕业论文(设计)必修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89020 毕业论文(设计)8.0 +10 四 冬,春夏

4.个性课程 5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修读下列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6120250 力学综合创新实践 2.0 0.0-4.0 四 秋冬 26120300 CFD软件应用 1.5 1.0-1.0 四 冬 26120310 CSM软件应用 1.5 1.0-1.0 四 冬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5

(工学,材料类,080405)

一、专业简介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17 年开始招生。专业师资由专业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共 22 人组成,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6 人,博士 16 人,是一支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多学科方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业依托我校化学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中心,机械实验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在金属材料表面腐蚀与防护及无损检测方向具有一定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期待毕业后 5 年内能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 1: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 目标 2: 能够进行金属材料技术与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 目标 3:在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制备、先进材料保护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从事相关科学研究能力; 目标 4: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 5: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同时具有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的素养,共计 12 条培养标准。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知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

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方法、材料力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腐蚀与防护工程、无损检测原理与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实践教学环节 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金工实习、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专业实践环节

金属材料学实验、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实验、金属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无损检测综合实验等。、综合实践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七、学制及学分要求

1.学制:年,学生可在 3-6 年内修完本专业规定学分。

2.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需修满本方案规定的 180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

必修程 课程 157.5 学分,包括(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必修部分 63.5 学分;(2)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 34 学分;(3)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必修部分 20学分;(4)实践教学 29 学分(含金工实习2 学分);(5)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的必修部分 11 学分(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2 学分,军事理论 2 学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 学分, 创业基础课 2 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学分,安全教育 1 学分)。

程 选修课程 22.5 学分,包括(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中的公共选修课程 8 学分(包含大学语文 1.5 学分,徽派建筑(民居)1 学分);(2)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中的选修部分 9.5 学分;(3)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的选修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课外创新)5 学分(包括一门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说明:计 实践类总计 44 学分。包括实践教学 29 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的选修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课外创新)5 学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 学分,创业基础课 2 学分,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2 学分,安全教育 1 学分,金工实习2 学分,工程训练 1 学分。

八、授予学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

本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两大体系和五大平台,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平台。

本专业开设双语课程 1 门(工程材料),学校特色课程 1 门(金属材料学)。

2.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型 课程 类别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 必修 988 880 78 57.5 31.94% 选修

8(校公选课)4.44% 小计 988 880 78 65.5 36.38% 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 必修 592 572 20 37 20.56% 专业与专业方向 必修 320 32011.12% 选修 168 168

9.5 5.27% 小计 488 488

30.5 16.95%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990

990 33 18.33% 小计 990

990 33 18.33% 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 必修 220 72 148 10 5.56% 选修

5(第二课堂)2.78% 小计 220 72 148 15 8.34% 总

计 3262 1996 1236 180 100% 总学分 180(1)各类课程课内外实验(实践)、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学分之和为 46 学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25.56% ;(2)选修课为 10.5 学分,理论教学为 10.5 学分;选修课占理论教学学分的比例为 8.42%。

十、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学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Ⅰ Ⅰ

☆ ** **----------------------------: :

------------------△ △----------------: :

Ⅱ Ⅱ------------------------------------: :

------------------------------------: :

Ⅲ Ⅲ------------!-----------------------: :

------------------------------------: :

Ⅳ 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Ⅴ Ⅴ

符号说明 “ ☆” 入学教育

“--” 理论教学

“**” 军事训练

“!” 认识实习

“++” 生产实习

“ ★” 毕业分配

“○” 毕业设计

“ ╳” 毕业实习

“△ △ ”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

“==” 寒暑假

“%” 机动

“:” 考试

“##” 教学实习

十一、专业教学计划表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学时分配 各学期计划周学时 总 学 时 讲课 实 验 实 践 1 2 3 4 5 6 7 8

必 必

修 修

课 课

程 程

通 通 识 识 教 教 育 育 基 基 础 础 课 课 程 程 MY010011B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试 40 40 0 0

3*14

MY010021B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试 40 40 0 0 3*14

MY020011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试 40 40 0 0

3*14

MY020021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试 64 64 0 0

4*16

MY010031B 形势与政策 1(大学生廉洁教育)

0 查 8 8 0 0

4*2

MY010041B 形势与政策 2(大学生廉洁教育)

0.5 查 8 8 0 0

4*2

MY010051B 形势与政策 3 0 查 8 8 0 0

4*2

MY010061B 形势与政策 4 0.5 查 8 8 0 0

4*2

MY010071B 形势与政策 5 0 查 8 8 0 0

4*2

MY010081B 形势与政策 6 0.5 查 8 8 0 0

4*2

MY010091B 形势与政策 7 0 查 8 8 0 0

4*2

MY010101B 形势与政策 8 0.5 查 8 8 0 0

4*2 MY020031B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 2 查 40 0

0 40

3*14

SL011011B 高等数学 A1 5.5 试 88 88 0 0 6*15

SL011021B 高等数学 A2 5.5 试 88 88 0 0

6*15

SL012021B 线性代数 B 2.5 试 40 40 0 0

4*10

SL013021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2.5 试 40 40 0 0

4*10

SL021011B 大学物理 A1 4.5 试 72 72 0 0

4*18

SL021021B 大学物理 A2 3 试 48 48 0 0

3*16

SL061011B 物理实验 A 1.5 查 45 0

0

3*15

TY020021B 大学体育 1 1 试 32 32 0 0 2*16

TY030031B 大学体育 2 1 试 32 32 0 0

2*16

TY040041B 大学体育 3 1 试 32 32 0 0

2*16

TY020021B 大学体育 4 1 试 32 32 0 0

2*16

WY020011B 大学英语读写译 1 2 试 32 32 0 0 2*16

WY010031X 大学英语读写译 2 2 试 32 32 0 0

2*16

WY020101B 大学英语读写译 3 1.5 试 24 24 0 0

2*12

WY010301X 大学英语读写译 4 1.5 试 24 24 0 0

2*12

WY020021X 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1 2 试 32 32 0 0 2*16

WY010041X 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2 2 试 32 32 0 0

2*16

WY020201X 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3 1.5 试 24 24 0 0

2*12

WY010401X 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4 1.5 试 24 24 0 0

2*12

XW010011B 程序设计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 3.0

试 48 32 16

4*12,3*8

小计 61.5

1109 1008 61 40

大 大 类 类 学 学 科 科 基 基 础 础 与 与 专 专 业 业 基 基 础 础 课 课 程 程 JD025022B

电工电子技术 B 3.5 试 56 48 0 8

4*12

JD080072B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B 4 试 64 56 8 0 4*14

CH030142B

无机及分析化学 1 2.5 试 40 40 0 0 4*10

CH030152B

无机及分析化学 2 2 试 32 32 0 0

4*8

CH030192B 物理化学 C 4.5 试 72 72 0 0

5*15

CH010113B 材料科学基础 5 试 80 80 0 0

5*16

CH050012B 材料分析方法

2.5 试 40 40 0 0

4*10

TM050072B 工程力学 B 3.5 试 56 52 0 4

4*13

JD010582B 机械设计基础 4 试 64 56 0 8

4*10

CH050022B 金属材料学(特色)

2.5 试 40 40 0 0

4*10

小计 33

528 500 8 20

专 专 业 业 与 与 专 专 业 业 方 方 向 向 课 课 程 程

CH050013B 工程材料(双语)

1.5 查 24 24 0 0

4*6

CH010143B 材料物理性能 B 2 试 32 32 0 0

2*16

CH050023B 材料理化分析 1.5 试 24 24 0 0

3*8

CH050033B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 3.5 试 56 56 0 0

4*14

CH050043B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2 试 32 32 0 0

2*16

CH050053B 材料失效分析 2 试 32 32 0 0

2*16

CH050063B 腐蚀与防护工程 2 试 32 32 0 0

2*16

CH050073B 无损检测原理与技术 2 试 32 32 0 0

2*16

CH050083B 材料力学性能 2 试 32 32 0 0

2*16

CH010103B

工程项目管理 1.5 试 24 24 0 0

3*8

小计 20

320 320 0 0

素质 拓展 与创 新创 业课程 CC010015B 创业基础 2.0

查 32 28 0 4 2*14

CC010025B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0

查 32 24 0 8

2*12

GG040035B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

查 32 20 0 12 2*10

JW010015B 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2.0

查 60 0 0 60 30*2

JW010025B 安全教育 1 查 30 30 0 0

3*10

JW010035B 军事理论 2 查 32 32 0 0

3*11

小计 11

218 134 0 84

必修课程合计 127.5

通识 教育 课程 JG010233X 徽州建筑(民居)1 查 16 16

2*8

GG040019X

大学语文 1.5 查 24 24

2*12

小计 2.5

40

选 选 修 修 课 课 程 程

专 专 业 业 与 与 专 专 业 业 方 方 向 向 课 课 程 程

CH030123X

电化学原理与方法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103X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013X 超声检测学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023X 新型无机材料 2 查 32 32 0 0

4*8

CH020283X 高分子新材料 A 2 查 32 32 0 0

4*8

CH05003X 涂料与涂装工艺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043X 金属工艺学 2 查 32 32 0 0

4*8

CH050053X 表面技术概论 2 查 32 32 0 0

4*8

CH050063X 纳米材料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073X 金属基复合材料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083X 新型功能材料 1.5 查 24 24 0 0

3*8

CH050093X 缓蚀剂及其应用 1.5 查 24 24 0 0

3*8

CH020123X

复合材料 1.5 查 24 24 0 0

3*8

小计(任选 9.5 学分)21.5

344 344 0 0

选修课程合计 10.5

总计 140

2448 2172 30 246

注:

1.课程名称后标注“★”表示必须在企业中完成,标注“△”表示建议在企业中完成;

2.周学时按周学时乘以完成周填写,如:4(周学时)×8(周数)、备注栏填起始周;

3.本专业设置

个专业方向,学生必须完整选修一个方向课程;(此项内容供各学院参考)

4.本教学计划表不列入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共 8 学分)和第二课堂课程(共 5 学分)。

5.在“学时分配”一栏中,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其中实验学时包含上机学时,实践学时包括文科类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

6.总学时超过 40 个学时的课程,考核方式原则上应设定为考试,而不宜设置为考查。

7.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创业基础》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共4 学分)列入“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平台;专业教育模块选修课程(2 学分),不列

入教学计划表,不计入总学分(已归并到第二课堂课程 5 学分之中)。

十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金 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层次 课程代码 新代码 实践环节名称 学分 周数/学时 开设学期2 3 4 5 6 7 8

基础实践 G06101 SL061011B 物理实验 A 1.5 45 学时

5*9

F05007 CH070054B 基础化学实验 B1 1 30 学时 3*10

F05008 CH070064B 基础化学实验 B2 1 30 学时

3*10

F05009 CH070074B 基础化学实验 B3 1 30 学时

3*10

F05010 CH070084B 基础化学实验 B4 1 30 学时

3*10

J09002 JD090022B 金工实习B 2 2 周 √

专业实践 F07311 CH050014B 金属材料学实验 1.5 45 学时

3*15

F06001 CH060014B

材料研究方法实验 0.5 15 学时

3*5

F07312 CH050024B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实验 0.5 15 学时

3*5

F07313 CH050034B 金属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 1 30 学时

3*10

F07314 CH050044B 无损检测综合实验 1 30 学时

3*10

F07315 CH050094B 工程训练(金属材料工程)1 周 √

F07316 CH050054B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 1 1 周√

综合实践 F07317 CH050064B 认识实习(金属材料工程)1 周 √

F07318 CH050074B 生产实习(金属材料工程)2 周 √

F07319 CH050084B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含毕业实习)16 周√

合计(不含金工实习2 学分)

注:课程设计学分、周数按集中安排填写,组织实施分散进行。

十三、各学期学时分配表

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各学期学时分配表

学时

学期 类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 课内教学 环节 必修 472 373 339 405 216 126

1931 选修

168 176

344 其它

实践教学环节周数 2 0 0 0 1 3 4 16 26 注:课程填学时,实践填周数。

十四、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目标 5 工程知识

√ √

问题分析

√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研究

√ √

√ 使用现代工具

√ √

工程与社会 √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 职业规范 √

个人和团队

√ √ √

沟通

√ √ √

项目管理

√ √ √

终身学习

√ √

√ 2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工 程 知 识 问 题 分 析 设 计 / 开发 解 决 方 案 研

究 使 用 现 代 工 具 工 程 与 社 会 环 境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职 业 规 范 个 人 和 团 队

项 目 管 理

终 身 学习

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军事理论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安全教育

大学英语

大学体育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校公选课程

高等数学 √ √

线性代数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大学物理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

物理化学 √ √

工程力学 √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 √

电工电子技术 √ √

机械设计基础 √ √ √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工 程 知 识 问 题 分 析 设 计 / 开发 解 决 方 案 研

究 使 用 现 代 工 具 工 程 与 社 会 环 境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职 业 规 范 个 人 和 团 队

项 目 管 理

终 身 学习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设计

工程材料(双语)√ √

√ 材料科学基础 √ √

√ 材料物理性能 √ √

材料分析方法 √ √

金属材料学

√ √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 √ √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 √

材料失效分析 √ √

√ √

材料理化分析 √ √

√ √

腐蚀与防护工程 √ √

无损检测原理与技术 √ √

材料力学性能 √ √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选修课 √ √

√ √

金工实习√ √

物理实验 √ √

基础化学实验 √ √

专业基础实验 √ √

√ 专业综合实验 √ √

√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 √ √ √

认识实习√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工 程 知 识 问 题 分 析 设 计 / 开发 解 决 方 案 研

究 使 用 现 代 工 具 工 程 与 社 会 环 境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职 业 规 范 个 人 和 团 队

项 目 管 理

终 身 学习

生产实习√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 √ √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 √ √

√ 社会实践和课外创新学分 √ √ √ √ √

√ √

√ 十五、辅修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如无可不用编写。

十六、社会实践与课外创新学分获得办法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篇6

摘 要:提出将师范素质教育向工程素质迁移,发挥高等师范院校优势,弥补工程教育弱势的现状。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按工程专业教育认证要求,阐述如何通过改进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工程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形成有师范特色的高师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素质;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背 景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关键词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中国制造2025”等。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毕业生能力要求方面与华盛顿协议的毕业生特性是对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部分国家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的问题[1]。“中国制造2025”是?⑽夜?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战略规划,它包括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等战略。

当前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称“高师院校”)综合化趋势明显,部分高师院校设立了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一是高等工程教育本身的问题,“工程教育仍偏重于学科属性,学生的数理和专业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能力较弱”[2]。二是高师院校的师范传统问题,高师院校与工科院校比较,在工程应用方面处于弱势,缺少工程传统和工程底蕴,缺乏工程经验和工程能力。高师院校的师范传统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素质与专业认证中毕业生的要求是统一的。因此,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高师院校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借助师范优势,突出特色,弥补其工程能力不足的弱势,有利于高师院校找准定位,向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专业转型,与国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同步。因此,笔者从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改善课堂教学两个方面,研究将师范的特色优势向工程素质教育转化,构建体现高师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改进培养方案,促进师范素质向工程素质迁移

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工程素质两部分[3]。专业能力是工程专业的学术属性;工程素质包括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团队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要素。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师范特色,实现师范能力向工程能力迁移,属工程素质的范畴。形成融入师范特色并契合认证要求的培养方案,先要理清师范素质与工程素质的关系,然后参照认证标准要求,形成培养方案框架。

2.1 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通常由培养目标、学制学位、课程模块、专业计划等部分组成。笔者以高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为样本,重点分析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融入师范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新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及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个性。

2)课程模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素质能力课程、综合能力训练4个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主要指学科通识课程、语言能力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是核心专业课程,与专业认证中的工程知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对应;素质能力课程平台包括人文素质类课程和师范技能类课程;综合能力训练平台面向课程实践,既包括课程内实践、课程设计,也包括综合的项目实训。

2.2 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的关系分析

2.1节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知识、思维方法、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终身学习等方面,符合多数普通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确认毕业生应达到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可比性,实现培养目标与毕业出口契合。2015年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为“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的毕业基本要求共12项[4],笔者通过认证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来分析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的吻合情况,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该人才培养方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相符,说明现有培养方案经过缜密思考,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

认证标准中的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沟通3个方面内容,与培养方案有一定对应,但并不完全吻合,说明高师院校的培养方案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向认证标准靠近。其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指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沟通”指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内容多属于高师院校的特色内容,属工程素质范畴,高师院校的一些课程通过迁移可以为上述指标提供支撑。

认证标准中的工程与社会、项目管理也需要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其中,“工程与社会”指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项目管理”指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另外,高师院校的工程背景、工程能力和工程与传统工科院校的专业比较,客观上存在差距,需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改进提高。

上述讨论仅仅是认证标准与培养方案目标或框架的对比。一些重要能力,如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敬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分散在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教学能力等培养目标中,需要在课程教学环节逐渐深化,以符合工程教育的需要。

2.3 调整培养方案,将师范特色融入工程人才培养

根据高师院校特点和师范类课程优势,考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能力、素质、道德方面的要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将部分综合素质课程与专业发展课程分类整合,优化素质能力课程平台和综合能力训练平台,见表2。

在理论基础课程模块,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开设工程伦理学、工程职业道德课程;在职业发展课程模块,调整信息技术学科科研方法课程内容,增加职业规范、项目管理等课程;在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将教育实习部分内容向工程训练所需内容转化,开设专业实习、创新训练等课程。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师范优势迁移至计算机工程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拓展本专业学生面向IT企业、基础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继续教育领域、社区教育领域就业能力,毕业生的科学能力和工程能力得以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人才培养领域面向信息技术教师和现代工程师的双向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培养与工程师培养兼容能力。改善课程教学,实施师范性与工程性融合

高师院校在工程专业人才中培养融入师范特色,是一个渐进和深入的过程,核心在于课程环节。笔者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学科科研方法课程为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将师范特质融于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

3.1 课程概况

“信息技术学科科研方法”属于专业方法论的课程,其目的在于为本科生从事研究打下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学生学习该课程后,根据社会和学科需要选择课题,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多种途径收集事实资料,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完成基本的研究设计。课程教学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分析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沟通与终身学习能力等内容也可以在教学中加以拓展。

3.2 课程内容的迁移

在信息技术学科科研方法课程中,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拓展至工程教育相关的内容,见表3。例如,在概述部分,将有关教育研究的内容扩展至工程教育,包括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前沿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工程教育的内部和外环境等,而这部分内容对应的则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或“问题分析”能力。再如,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实证研究部分,从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扩展至工程实践训练的真实性研究、工程实践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这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工程知识”“工程与社会”是相关的。

3.3 教学方法的变革

课程教学内容向工程教育拓展是师范特色与工程教育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是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既可以保证在教学内容总量增加,学时、学分稳定情况下,完成基础教学内容,并拓展内容,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目前流行的MOOC、SP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可能。在MOOC+SPOC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学资源的深度建设,需要加深实践环节,需要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需要变革考核方式等[5]。而上述内容正是高师院校的优势所在。?Y 语

高师院校工程人才培养融入师范特质主要解决的是工程素质问题。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按专业认证标准解决工程素质能力、工程伦理和道德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培育。这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专业能力为主线,通过培养方案和课程,将工程素质的隐式存在修订为显示表达,更好地体现大工程教育的理念。而且,师范特色服务于工程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所有课程之中,培养现代工程师“兼善天下”的能力。

参考文献: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篇7

根据信息产业部调查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预计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包含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必将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由于嘉应学院地处广东省梅州市, 90%生源来自广东省内, 就业统计中95%以上的学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因此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内容来调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就业结构型矛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改革。今后, 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 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2]。从国家层面, 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对象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将率先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职业教育转变。嘉应学院于2001年升为本科院校, 在改革院校之列, 应做好规划应对学校即将到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转型。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目标

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了软件和集成电路、数字家庭以及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应契合产业发展方向, 针对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安防领域,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此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强调与产业的对接, 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实现该目标, 需要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3.1 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研究型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系统软硬件底层开发。硬件相关工作方面:学生通过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等基本原理的学习, 能够从事相关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工作。软件相关工作方面, 学生通过操作系统、处理器内部体系结构和外围接口电路工作原理的学习, 能够编写硬件的底层接口程序, 从事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需要熟悉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 能够应用和操作设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3,4]。

应用型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层次处于上述两种类型学校学生的中间, 必须要实现差异化培养, 具有自身不同于研究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色, 在产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应用型高校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该熟悉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元器件的性能参数以及影响其工作的因素, 能够根据客户提出的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不同要求, “选择”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 通过合理的组合连接, 形成生产设备, 或是能够测量某些物理参数的仪器和仪表, 或者是智能家居中的控制系统、安防系统等等。该类型学生主要从事的是系统集成工作。从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结构来看, 大部分企业还是生产型的, 从事研发的企业和研发方面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 所以对从事底层设备研发的人才需求有限, 而对系统集成人才需求较大。

3.2 工作岗位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 确定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改革思路。智能化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的仪器设备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算法运行, 脱离人的控制, 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基于此, 确定培养的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定位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广东省电子行业发达, 提供的相关产业岗位较多, 95%以上的学生会在广东省内就业。就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调试和安装工作。作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 就业之初可以做为企业研发部门的软件、硬件工程师, 随着相关经验和技术的积累, 以及自己本人的不断努力和学习, 有部分优秀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可以成长为产品的项目工程师。如果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 则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只要努力, 职业提升空间较大[5]。

3.3 课程模块设置

学生要想在将来能够胜任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工作,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号转换变换、总线接口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的模块设置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产业对接模块。针对学生将来从事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作, 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如下:基础模块包括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传感与检测、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提高模块包括了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产业对接模块含有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等课程。基础模块电子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为提高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模块中的课程主要学习由8位, 16位和32位处理器内部体系结构和编程方法和系统硬件描述语言, 这些是智能电子产品的核心。而产业对接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智能电子产品系统。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框架

4.1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括国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和全校性公共任选课, 总计57学分, 1004学时。具体课程为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I-IV, 含口语与写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健康与心理教育、大学语文 (含应用写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体育 (含选修) , 公共任选课。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法律和国学知识, 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 成为一个道德和人格上成熟的人。

4.2 专业课程教育模块

该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 总计105学分, 1498学时。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学生必须了解的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学科基础课电子类工科学生必须学习的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含30学分, 总计548学时, 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及实验、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工程制图与Auto CAD、电子工艺训练、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是本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组合,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含18学分, 总计287学时, 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实验、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见习。专业课程组合则是本专业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课, 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 总计13学分, 204学时。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信号与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专业选修课是本专业的一些特色课程, 包括专业限选课18学分, 289学时, 课程主要课程有: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技术、传感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专业任选课10学分, 170学时, 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印刷电路板设计、Matlab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等。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 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生产实际的能够实现一定功能的智能电子系统。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活动, 相当于入职前的岗前培训, 均为8学分, 8学时。

4.3 职业教育模块

该模块均为选修课程, 包括心理学2学分, 32学时;教育学2学分, 32学时;教师职业技能2学分, 32学时;教育实习4学分, 4周。学生可以在修完此模块后申请教师资格证, 扩大就业面, 从而拓宽就业途径。

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5.1 调整专业方向, 强调产业对接

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内容和专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将专业方向调整为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为实现专业调整和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最终摆脱学生所学知识与到企业工作后所需能力相脱节的现状, 开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课程, 如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真正做到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对接, 让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可以尽快进入角色, 找到自己在企业的一席之地。

5.2 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核心地位

针对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主要从事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的工作, 专业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为: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见习、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方向课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为: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技术、传感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及见习。强化学生在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为学生将来在本行业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 能够有较大程度的职业上升空间, 使开设的专业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由于专业选修方向的调整, 增加了相应课程, 如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删除了理论性较强的相应课程, 如信息论基础和数字图像处理。

5.3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特点, 提出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二是推进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三是加大经费投入, 通过优化、整合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 建设好大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五是实施好卓越工程师计划, 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工程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重要方面。

6 结语

契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 围绕地方院校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响应国家关于专业培养目标转型的号召, 针对广东省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确定产业对接和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改革目标, 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使专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专业特色更加突出, 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

摘要:依托广东省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围绕地方院校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广东省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对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突出专业特色, 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 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应用型,地方院校

参考文献

[1]李松松, 郭显久, 曹立杰, 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51-52.

[2]赵明富, 罗彬彬, 胡新宇, 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 58 (s2) :25-31.

[3]蒋胜永, 杨慧瑛, 刘世荣.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0) :30-32.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程监理专业;设计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

教育的培养目标客观上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和性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责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

二、目前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纵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办学特色不鲜明,课程及教育内容体系不合理等,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导致高职就业缺乏竞争力。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实践为依托,以职业能力需求为教学内容。

三、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

1.职业导向性原则 在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依据企业对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订。

2.动态与多样性原则 社会、经济、技术在不断发展,用新技术、新理论更新和充实专业课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修改和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合作和开放性原则 学校与学校的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办学平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四、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1.职业定位和分析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专业行动领域描述

2.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掌握工程建设监理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具有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进行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能力,具有进行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获得注册监理师初步训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以企业需求调研为先导,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群及相应的能力结构;依托行业企业专家的力量,对本专业的职业行动进行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构成及其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性为导向,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是实现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学习者获得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保障。

(2)专业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

工程监理专业项目设计表

专业技能与课程体系的主要对应关系图:

(3)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专项技能训练环节、综合能力(或技能)训练环节。

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这些课程是将在校生作为建筑行业相应岗位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是工程监理专业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体现,通过案例教学法突出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一致。

专项技能训练环节是对相应理论课程的有力补充,为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比如:认识实习、识图实训、资格证书考试训练等综合能力(技能)训练环节是在不同阶段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过程,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竞争上岗意识,更可为学生积累工程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4.专业课程标准

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包括专业核心和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应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估等基本要素。

五、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于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获取实践经验,除掌握教学能力外,还要定期到生产单位学习与培训,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而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从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陈云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3]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

[4]王靖荣,王丽新.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10.

[5]李淑英.科学设计高职教学计划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上一篇:网红交流会策划案下一篇:李敖北京大学演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