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2024-06-27

国土资源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通用7篇)

国土资源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篇1

力。当然,这方面的工作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秩序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矿业权市场在我省还是刚刚起步,真正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推进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同时,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和从根本上解决乱占耕地的问题,积极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南京和苏州作为全国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正在按国土资源部批准的试点方案组织实施。省政府确定的昆山、海门两个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县(市),正着重探索集体土地有偿流转的办法和途径,允许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实现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江总书记在2000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就深刻地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他希望全党上下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联系新世纪之初的国土资源工作,我感到江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2001年初,我在筹划工作时提出,新世纪、新机构,一定要有新的作风,开创工作新的局面。按照这一思路,厅党组在厅机关处室人员定岗刚刚到位、新世纪第一个春节刚刚过去,就组织处以上干部集中三天时间进行了以“落实‘三个代表’,改进机关作风”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教育,并及时把2001年确定为全系统“转变作风年”。2002年初,厅党组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定》。我们把睢宁、盱眙、丹阳、昆山四个县市定为我厅农村工作联系点,厅领导每个季度至少到各联系点一次,深入乡村,了解情况,通过指导帮助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反思和改进省厅工作。为贯彻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我带领机关人员先后到13个省辖市及20多个县市、区进行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帮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利用矛盾。针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利用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还列出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与保障机制、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和城市化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平衡机制三个研究课题,会同省委研究室组成三个调研组,由领导同志带队在省内外进行考察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修改完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报告,提出一些政策性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稳步推进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部素质。我到省国土局工作以来,一直注重队伍建设。机构改革组建国土资源厅后,要巩固发展已有的成绩,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花大力气提~部的整体素质。首先是配齐配强干部,让干部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对干部问题,我历来一讲德才兼备,二讲五湖四海。干部使用,一看实绩,二看公论。在2001年初处室人员定岗以及后来少数人员调整变动中,由于厅党组坚持了以上几条,较好地达到了大多数人满意的效果。其次是抓好干部的学习提高。近年来,厅党组坚持以中心组成员和处以上干部为重点,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5·31”重要讲话以及WTO知识等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辅导、座谈讨论、大会交流等多种形式,认真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在解放思想、指导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机构改革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实际,我厅对2001年以来市、县局新进领导班子的成员分批进行培训,今年上半年已举办2期市、县国土资源局长岗位培训班,参加培训96人,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化建设、世贸组织规则等内容,收到明显效果。再次是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干部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是党组的重要责任。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我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班子抓起,逢会必讲,警钟长鸣。吸取原国土局计财处正副处长违纪违法的教训,我讲得最多的是“三个绝对不要”,即绝对不要傍大款,绝对不要装错袋子,绝对不要背着组织干违纪违法的事。在厅机关党组织建设上,坚持将“支部建在处上”,明确处室领导“一岗双责”,既对业务工作负责,又对党风廉政建设负责。我特别强调加强财务管理,要求全系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全省国土专项资金审计,真正弄清问题,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严格责任。采取以上措施,较好地保证了全厅干部队伍的纯洁稳定,在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全厅上下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较为~地完成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2001年,我厅被评为省级机关“预算外资金管理先进单位”。

回顾过去的几年,依靠厅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依靠全厅干部职工的创造力,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实事求是讲,有成绩,也有不足。如理论学习不够自觉、不够系统;调查研究不够经常、不够扎实;到市、县还有接受超标准招待的现象;在厅机关目前还分几处办公的情况下,到有些处室了解情况不多,对地矿业务还不熟悉等。从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看,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加快发展带来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补充耕地的难度加大,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下降;资源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比较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低,直接影响农民增收,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信访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仍较突出,查处难度大,执法任务依然艰巨;在强调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土地收费项目的情况下,经济薄弱地区的一些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财务困难增大,业务经费难落实等。从国土资源部门自身来看、作风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工作思路很好,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抓落实不够;埋头事务,抓具体事多,形成合力抓大事不够。这些存在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以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全面健康发展。从我个人来看,年近六十,在一线工作的时日已经不多。但是我一不消极,二不畏难。人生旅途犹如参加一场竞走比赛,越是靠近终点,越是要冲击,越是要拼搏。我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天,迎着困难上,勇于争一流,依靠大家共同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更实。我一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清廉的干部、实干的厅长。

最后,衷心地欢迎大家对我的述职多提批评指导意见。

民政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篇2

一、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尽心尽职做好各项民政工作

1、自加压力,奋发有为,通过实干求得民政工作创一流业绩

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江苏的民政工作也应该在全国争创一流,这样才能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称,才能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几年来,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势,强化敢做第一、敢于领跑的“率先”意识,力争实现民政工作上一流水平。同时,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大处着眼、实处着手”,正确处理务实与争先的关系,从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以为争位。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我们围绕两个方面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和历史上形成的市县同城问题而进行的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二是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以及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乡镇、村合并调整。这两项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程序十分复杂,我们和市县民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调研论证,周密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市区区划调整方面,经国务院批准,去年对6个省辖市、今年对3个省辖市的市区行政区划作了调整。通过调整,初步解决了部分市的市县同城问题,扩大了城市规模,优化了城市布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在乡镇、村合并调整工作方面,截止目前,全省乡镇总数已由1998年底的1974个,减少至1338个,减幅322%;村总数已由1998年底的35258个,减少至20219个,减幅427%。通过调整,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而且精简了机构人员、降低了管理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调整的地方基本做到了“人心不散、社会不乱、工作不断、发展不慢”,总体上运转有序,社会稳定。我省的这一做法,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民政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我省是率先全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任民政厅副厅长之时,厅党组把实施城市低保的任务交给我,我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当年在全省全面推开。1998年我任民政厅厅长后,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从1997年起连续五年将此列为着重抓好的实事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到2001年底我省基本实现了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目标,比国家提出的至2002年底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要求提前了一年,是全国率先实现“应保尽保”目标的7个省份之一。到今年7月底,全省已有城市低保对象2222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7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我省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近几年,针对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后“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趋势,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在继续遵循“苏南抓提高,苏中抓普及,苏北抓发展”的工作方针的同时,以创建示范城(区)活动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先进典型,今年共有15个市、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区”,位居全国第二位;社区服务的龙头作用不断凸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有区、街、居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站)5500多个,便民利民设施13万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其中安排下岗职工75万多人,待业人员6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增强了社区功能,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了江苏的影响。

我省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通过在全国率先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爱心献功臣行动”,基本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难和住房难问题,医疗难问题通过多方努力已初步得到解决,近几年,全省共建立优抚门诊1500多个,设立优抚病床4700多张,建立优抚医疗基金8000多个,筹集优抚医疗资金3000多万元;五年来全省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3万人,安置率每年都达98%以上,切实维护了广大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双拥工作为龙头的有江苏特点的拥军优抚安置体系已初步形成,拥军优抚安置各项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共有11个市、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位居全国第二。

2、与时俱进,努力创新,通过改革促进民政工作创造新特色

国土资源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篇3

我于2001年8月就任省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职务,2003年得以连任,2005年机构改革单位易名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任厅长、党组书记至今。9年多来,我在开放型经济这个重要岗位上认真耕耘,扎实工作,尽了自己的本份,没有辜负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这次述职,要求报告本届任期以来的有关情况,考虑到工作周期和连续性,我把“九五”期间及今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作如下陈述,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整个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期间,是江苏外经贸迅速成长、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八五”期间,江苏抓住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这个历史机遇,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经济国际化”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为“九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我深切地体会到,对外开放这一伟大事业,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外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开拓奉献,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努力都是苍白无力的,而我只是在这个特定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了一些工作而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第一部分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千方百计促进外经贸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追求较高的发展目标

强烈追求事业发展是我工作的精神动力。我常常想,人总要为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情,人民给了我这样一个重要岗位,我只有多做一些工作,促进事业快速发展来回报人民。在任职之初,我就立下了任内实现“江苏外经贸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十分之一”和“外贸出口额超过上海”的奋斗目标,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在2000年终于得以实现。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我们主动提出了争取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的建议。而当时全国外资工作正面临议论较多、调整政策之时,“八五”实际利用外资仅为118亿美元,提这个目标无疑是自添麻烦,自加压力,但我坚持认为这符合江苏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被省领导采纳。整个“九五”期间,利用外资成了外经贸工作的难点、重点,高目标形成巨大压力,也变成了大家的动力,最后完成了311亿美元,实现了奋斗目标,成为江苏的骄傲。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全国外贸一片低调,我们仍提出了江苏外贸出口增长要“保6争8”,结果全国增长03%,江苏增长了11%。

“九五”期间,我们每年提出的工作目标都不低于省领导的期望,从经济全局需要确定符合实际又有较高追求的目标,虽然工作难度、思想压力大了,但都顺利完成了。

今年初,我们又提出了江苏外贸出口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确保12%,力争翻番”的目标。尽管开局非常艰难,但到11月已增长了124%,全年增长12%的目标可以实现,将为“十五”期间整个外经贸实现“两个高于,一个缩短”(即江苏外经贸的发展速度要继续高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江苏外经贸的增长速度要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努力缩短与先进地区外经贸的差距)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低目标、高超标,自我安慰,数字游戏”的模式,而是立足于有较高追求并千方百计争取实现。我们认为,经过努力离目标尚有距离,其结果也比“低目标,高超标”要好,证明我们是在尽力而为,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2坚持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和培育新增长点

“八五”期间,我们抓住省外贸公司和市县公司脱钩这个关键,积极赋予市县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启动了外贸企业体制改革,到1995年市县外贸出口总量超过了省级外贸,为全省培育了一个重要增长点。而省级外贸出口继续增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初步积累,实现了“一分二,大于二”。

1995年,在经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并推进了省级外贸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作为江苏外经贸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加强联合和发展专业化协作,改变小型化、分散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让有条件的国有外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贸易为龙头、以实业为基础组建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经营。到2000年底成功组建了10家省级外经贸企业集团,在全省外经贸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全国外贸的一个亮点。

在形成“抓大放小”格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强大活小”的改革目标,既把省级集团继续做大、着力做强,又让市县外贸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1998年开始,积极推进了全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形成利益与风险相结合的机制,成为具有多种产权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和多种运作方式的新型外贸企业。到今年10月份,已初步完成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

3立足全局,超前思维,以“大经贸”思想总揽全局,努力掌握江苏外经贸良性发展的主动权

安徽卫生厅厅长工作报告 篇4

全面落实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厅长 高开焰(2012年1月15日)

同志们: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第第九次党代会及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科学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全面落实2012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同志,省政府罗建国副秘书长在会前专门听取汇报,今天又亲临会议,詹省长最后还将作重要讲话,全省卫生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2011年卫生工作主要成效

2011年是近期医改五项重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卫生发展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全力以赴抓改革发展、全心全意做好卫生服务,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医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1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达本医改任务细化为74项,其中卫生部门牵头负责56项,配合完成18项,卫生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卫生部门医改主要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居全国并列第一,基层医疗服 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居全国前列。

基层综合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省政府出台巩固完善基层医改30条补充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招标采购及配送机制进一步改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急诊药品费、门急诊费同比下降28.7%、20.9%、次均住院药品费、住院费下降14.5%、10.6%。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27.2%,门诊输液率降低2.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的体制制机下运行良好。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平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2%、33%;历史遗留债务正逐步得到化解。

新农合制度持续巩固发展。2011年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筹资总额110.9亿元,参合率达98.98%。住院费用净报销比例达到了51.26%。对大病实行“保底补偿”,封顶限额提高到20万元,重大疾病净报销比例提高到70%—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已有5214名重大疾病患者受益。扩大慢性病保障范围,我省属于新农合覆盖慢性病病种最多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联网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部开展即时结报与“一卡通”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以实施项目为抓手继续加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79所,覆盖了98.95%的城市居民。全省基本实现了每个建制乡镇有1所规范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并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省统一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17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免费订单培养485名本科和专科医学生,组织20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9所县级医院,组织实施了针对农村和社区卫生人员各类培训项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与素质得到充实和 提高。各地认真落实村医相关政策和待遇,稳定了村医队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41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儿童和妇女目标人群管理率达到80%以上;免疫规划以县为单位接种率达95%以上;慢性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任务进展顺利,共有475.2万例高血压、124.2万糖尿病、17.9万重性精神病人及559.8万65岁以上老年人得到健康管理,免费为1 4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芜湖、马鞍山继续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得到卫生部的充分肯定。芜湖、繁昌、南陵、当涂等县正式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重点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马鞍山等11个市建立了独立于医方和患方的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在蚌埠等4个市进行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全面推进优质护理、临床路径、预约诊疗,临床路径试点基本覆盖卫生部下发的24个专业329个病种,全省25所三级医院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截至11月底,门诊预约诊疗达750422人次。

(二)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和妇幼保健工作成绩突出。卫生应急工作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和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处臵丙肝等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光气中毒等突发事件82起;道路交通等13905起安全生产事故的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得到妥善处臵;全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累计救治艾滋病病人3256 人,贫困结核病人9448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5826人,超额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疟疾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累计报告病例同比下降64.5%。麻疹发病率控制在 1/100 万以下,为实现2012 年消除麻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手足口病、乙肝、麻风、性病等其它传染病防治也取得了新的成效。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已连续26年未发现新发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完成改厕16万座和16个市62个县的水质监测项目任务,11月底,铜陵市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5个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94.5万人享受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全省婚检率上升到80.9%;补助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50.2万人,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18.4万人、乳腺癌检查1.49万人,均超额完成任务。孕产妇死亡率为20.31/十万元、婴儿死亡率为8.8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三)医疗质量与服务监管进一步强化。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全省共成立15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覆盖不同专业的质控体系逐步建成。严格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对开展心血管介入、心脏移植等诊疗资质,实行了严格审批。加强药事管理工作,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项督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切实加强血液安全监管,全省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

全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各地普遍出台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供优 质服务。结合医保报销政策,推进按病种付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全省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扎实推进省直医疗单位防统方软件的应用工作。创先争优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其中阜阳人民医院刘晓玲同志荣获2011全国十大健康卫生光荣称号。医疗质量、服务行为和行业风气持续好转,群众就医感受明显好转。

(四)食品安全与监督执法得到加强

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省政府决定成立省食安办设在省卫生厅。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增加苏丹红等7种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监测。完成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890个。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有效处臵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持续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继续深化卫生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受理各类卫生行政审批项目73827件,办结率100%。依法加强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监管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00多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1年全省共开展监督检查7552次,查处无证行医3238户次,取缔无证行医2501户,行政罚款2212户,罚款金额7782273.8元,没收非法所得425户,没收金额41.5万元,移送非法行医刑事案件95件;组织开展医疗美容监管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各类单位4208户次。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中医药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组织制订了《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策措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芜湖、马鞍山市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试点、中医优势病种和临床路径试点、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和示范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继续推进。中医“三名”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确定91个专科、38个专病列入“十二五”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确定了100名“十二五”全省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医药“三进”工程,在农村、社区作用进一步发挥。

(六)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制订了全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实施方案。国家补助资金2.13亿元投资建设的5个信息化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为全省15000多个村卫生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省立医院与绩溪县等5个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建成;在全省61个县级医院和20个区医院建设的PACS系统项目已全面实施。马鞍山、芜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顺利推进。全省举办了7期全省卫生信息化人员培训班,培训1107人。全省卫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还组派了第九批援藏医疗卫生队;积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完成了援也门以及对口卫生扶贫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医疗卫生合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老年保健、干部保健、卫生统计、新闻宣传、党建、离退休工作等均取得新的进展。同时,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完成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医学教育任务,医学科研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在骨干人才培养、学术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在规范服务、质量管理、业务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领军示范和带头作用。

同志们:过去一年,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顺利推进,为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向重视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向全省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009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将是攻坚克难的关健时期,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战场,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未来改革的重点难点及目标,统一认识,知难而进,迎接挑战,努力夺取医改新成就。

(一)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出现好转趋势,有的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已经出现重大结构性改善。

一是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实惠。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看病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参合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从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8.5%,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增长速度均控制在7%以内,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看病贵问题有所改善。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公平性显著改善,据调查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二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医改重新构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运,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使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的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

三是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卫生资源配臵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倾斜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大幅充实,三年共投入360多亿元。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5.5%,公平性显著改善。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认可度和信任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增长较快。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均已达到95%以上,监测显示,城乡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基本上接近,婴儿死亡率的差距缩小了5.9个千分点。

三年改革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医改的目标、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省情,符合群众的愿望。这些重大变化,不仅惠及广大群众,也促进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必将极大振奋广大医改工作者的信心,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把医改推向深入。

(二)深刻认识“十二五”医改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时期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卫生事业在改善民生、拉动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其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十分艰巨。深化医改我们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各方面困难因素的考验,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首先,要充分把握卫生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家高度 重视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医改的领导,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协调推进机制。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及省力不断持续增强,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深化医改、增进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年来改革取得的进展为“十二五”深化医改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十二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

其次,要清醒认识卫生工作所面临困难与挑战。总体来看,我省卫生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全省总体医疗资源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左右百分点,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皖北地区仍然比较薄弱,人才瓶颈的制约十分突出。转变基层服务机构发展方式、服务模式、改善管理、提高能力,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二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性矛盾凸显。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稳定的公共投入机制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健全,“以药补医”机制尚未破除,体现医务劳动特点、能够发挥有效激励约束作用的工资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尚未形成,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仍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思想观念转变,也涉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改革的难度加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三是防病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一方面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任务繁重,一方面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的重要疾病。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职业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健康影响更加突出。同时,卫生监管责任十分艰巨。卫生工作点多面广,医疗卫生服 务行为、血液安全、新农合制度等监管任务繁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管力量及能力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

再者,要明确“十二五”医改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着力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继续降低农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着力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费用。着力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保障制度。二是要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实现常态化健康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切实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三是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全国300个县将先行试点,2013年在县级普遍推行,2015年遍及所有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服务监管等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要以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促进能力建设,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总之,深化医改我们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实事求是地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准确定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改革任务,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十二五”医改工作。近年来,可以明显看到,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公平性和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还可以明显看到,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康复保健、老年护理、健康咨询、健身养生等服务,已经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需求。这些问题都是重大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群众不会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群众需求在不断变化,改革也要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必须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加大改革力度,使医疗卫生领域的民生问题得到更好改善,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三、全力做好2012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

今年全省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巩固发展新农合,继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卫生人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和卫生权益,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持续 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统筹各项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一是继续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成果。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30条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作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和落实绩效考核与工资制度,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继续探索完善和落实村卫生室及村医补偿政策,加快建立村医准入、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二是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每个市要选择1-2个县,推进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开展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健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深化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等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惠民措施。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芜湖市、马鞍山市要继续在重大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为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增补完善药品目录,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继续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基本药物短缺监测信息上报机制。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监管,各地要加强基层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的管理,确保基层按照规定采购配备基本药物、补充药品、限价药品和增配药 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规范基本药物合理用药行为。积极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督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引导合理用药。启动新一轮以省为单位的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严格执行全省统一采购平台、采购目录、采购价格。启动以省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四是贯彻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的专科医疗康复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保健需求。同时,要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督促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健康发展。

二、继续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00元。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力争政策性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净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5%以上。

二是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重大疾病补偿水平。根据基金承受能力,扩大慢性病病种覆盖范围并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扩大重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进一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

三是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病人负担和基金支付压力。积极探索跨省即时结报(异地结算)。积极与江浙沪、京广汉等地联系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探索跨省网络互通、即时结报(异地结算)、联防套保、控制费用等措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三、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一是加快中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09~2010年安排的5批94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考核和绩效评估。加快2011年安排的21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发挥效益。启动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血防、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完善卫生应急管理、预案、监测预警、指挥调度、队伍和保障体系,提高快速反应、现场处臵、医疗卫生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

三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着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深入贯彻《安徽省卫生项目资金监测及通报工作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组织开展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规范执行,资金使用安全。

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预防为主方针落实。

一是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服务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均等化覆盖面。规范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城乡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要达到60%。继续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深入开展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管理率要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要达到70%;对所有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医疗补助。全面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任务。

二是继续抓好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防控。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免疫规划,确保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落实消除麻疹各项措施,实现2012消除麻疹目标。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实施好癌症早诊早治等9项慢性病防控项目工作。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及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每个市至少有一个县完成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自评及申报工作,继续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卫生创建活动。指导宁国、滁州、池州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指导繁昌县城、合肥大杨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镇)及当涂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继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病媒 生物防控。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做好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相关宣传活动。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大控烟力度,巩固创建无烟卫生系统成果。

五、切实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卫生科教水平。一是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出台政策,改善医疗卫生人员待遇,优化执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进一步改革卫生职称评审工作。全面修订完善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更加科学规范做好人才评价工作。更加注重对卫生管理干部、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充实和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与素质。切实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三是加大培养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力度。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和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做好115创新团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工作。继续在三级医院选派学科带头人参加境外培训。制定下发“江淮名医”选拔培养方案,开展第一批江淮名医评选表彰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科教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科技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加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组织开展第四周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申报遴选工作,同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组织开展适宜技术调研、筛选和推广工作。

六、切实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一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 全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臵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户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协管工作机制。督促各县(区)作好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体系。推动卫生监督机构向行政执法机构转变,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稳定卫生监督队伍。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加强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各级卫生机关及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稽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继续依法加强学校卫生、学校卫生、职业(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各项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以及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文化建设。引导卫生执法人员理解卫生监督执法丰富内涵,增强卫生监督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采用正确方式开展卫生执法工作,树立卫生监督执法权威,提升卫生监督社会影响力。开展卫生监督知识竞赛、卫生执法技能比赛等文化活动。

七、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工作,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 17 院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

二是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医药重点建设项目督查力度。

三是切实加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建设。继续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和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示范中医院和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继续做好中医药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四是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启动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大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力度;做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五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组织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深化我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六是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强化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准入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就医安全。

八、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强化行业作风建设。一是继续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突出为民服务主题,切实办好便民利民实事,进一步促进服务作风和质量全面改善。

二是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与管理。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行预约诊疗,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优化服务环境、18 缩短等候时间、简化就医流程,进一步推进医技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推行医保费用即时结算。加强医疗机构及人员管理与评价,继续加强等级医院评审和校验工作,全面开展医师和护士定期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继续实施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血液供应和安全保障水平,血液采集量较上年增长5%。

三是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专项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力度,加强医疗安全及院感专项检查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项检查,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加强医疗广告监管。开展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臵管理。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处臵机制,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与事故。

四是强化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卫生系统效能、政风和行风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继续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和医院窗口科室(挂号处、收费处、导医台等)“微笑服务”活动。继续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定职称、评先评优、奖励挂钩。进一步落实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九、以项目实施为重点,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

一是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省医疗机构分级分类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统一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探索制定远程医疗、数字签 19 名、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我省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二是加快国家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省级平台与试点市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县级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形成枞向贯穿省到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全省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

三是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推进区域内医疗协同和跨区域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建设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

四是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工作,开展部分市、县的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建设标准统一、全省通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的卫生系统“一卡通”工程。

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一是加强卫生外事、卫生援外和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开拓卫生领域对外交流渠道,重点做好安徽中古友谊眼科医院建设工作和德中临床医学交流项目。认真执行卫生支援南苏丹政治任务。继续做好卫生援藏、卫生援疆、对口支援松潘等工作。

二是加强卫生统计和宣传工作。建设适应我省医改要求,具有我省医改特色的监测评价系统,完善医改监测评价体系。围绕医改等工作重点,继续开展系列新闻宣传活动,正确引导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是做好卫生规划和法制工作。出台并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出台省级卫生资源配臵标准,指导市级区域卫生规 划编制工作。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继续做好卫生行政审批工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抓好卫生系统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事物公开、院务公开等工作。做好卫生行政复议工作,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信访、维稳、综治工作。完善卫生系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集中力量依法化解卫生信访积案。加强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干部病房质量管理,做好重大会议、重要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同志们,深化医改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任务很重、要求很高、责任很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一如既往地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领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团结一致,务实创新,继续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一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倍加珍惜面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医改主力军作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二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为先,学以致用、用有所学,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要一如既往地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听民意、察实情,通过调查研究,把形势把握得更准、把工作研究得更透,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 一如既往狠抓督促落实。今年的卫生任务已经明确,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各地务必抓好落实,行动要快、措施要细、工作要实。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及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卫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卫生部门要牢固树立卫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以统筹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合作的精神推动落实,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协作配合,既要本位思考,也要换位思考。既要善于听取部门不同意见,更要善于利用协调机制解决重大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卫生工作尤其是医改涉及人员多、领域多、环节多,利益关系复杂,要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和关切,继续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群众的医改预期。

国土个人述职报告 篇5

一、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年来,本人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和市委市政府“二十六条”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强化学习练内功,着力提升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廉洁从政,充分发挥副职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 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服从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履行应尽义务和职责并有效地、自觉地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工作上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事实求是的作风,深入群众接地气,服务群众干实事,始终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目标,竭力完成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任务,努力做到熟悉相关法规政策、通晓业务、秉公执法。

二、立本职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局党组安排我负责机关管理、依法行政、信访维稳、执法监察、矿政管理、地灾防治、安全生产、信息宣传等方面工作。一年来,我认真履行职责抓落实,不越权不缺位,极积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一是切实抓好后勤保障工作:组建了职工食堂,做到文明有礼热情节俭地接待,有效地减少了餐桌上的浪费、完善了车辆管理规定,有效地遏制了车轮上的;二是切实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初步建立起专职档案管理员和各股室兼职档案管理员相结合的机制,并按照市局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和《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逐步将档案管理工作引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该工作得到市档案工作检查组的好评;三是认真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切实做好汛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山区切坡建房户的摸排登记工作,建立完善灾情预警机制和灾害信息预警网络平台,制定了“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深入乡镇开展地灾防治培训,在水吼中学组织了突发地灾应急演练,强化安全责任意识。5月份我亲自指挥排除了水吼镇的巨石险情;四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按照“结案了事、息诉息访”的要求,加强领导强职责,严格 “一岗双责”、完善制度转作风,求真务实接地气、健全网络畅渠道早发现早处理,切实消除不稳定因素。今年共办理各类信访件52件,(其中省、市、县交办、转办信访26件,本级信访10件,受理“12336”举报16件);接待和处理群众来访9批22人次,回复网络问政260余条。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回音,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信访受理率和办结率均达100%,信访投诉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信访维稳意识、处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五是切实落实矿政管理工作,完成7宗探矿权和22宗采矿权年检,注销9宗采矿权,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27万元,收缴采矿权价款8.22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62.36 万元,争取到省厅批准我县新设采矿权4宗,报经县政府同意后即可组织出让。还加强了采矿权延续登记管理,对7宗采矿权延续进行了储量核实,完成全县14宗矿业权综合调查。六是加大矿山国土资源执法查处力度,仅局执法大队就巡查督查210天,巡查发现各类违法违规用地388宗涉及411.99亩。经立案查处48宗,拆除非法建筑3100平米,没收非法建筑物5900平米,罚款2.91万元,建议行政处分8人。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对国土部下发的100个疑似图斑进行认真核查,确认违法违规用地50宗,面积286.44亩,其中耕地175.43亩,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0宗份,依法分别做出了行政处理,11月26日我县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省厅卫片检查组的验收,整个案卷资料规范齐全,受到验收组的好评。七是切实抓紧抓好6·25土地日和各项国土、测绘、矿产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以及全系统的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工作,引导、鞭策同志们牢固树立起服从大局服务社会的服务意识。

三、重操守切实坚守清政廉洁品行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局党组成员,我通过认真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工作,清职权、查风险,自觉地认真剖析在工作中可能发生、吃拿卡要等问题的风险点,并对此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放在桌前,常翻多看,如警钟常鸣在耳。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教育活动,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和市委市政府“二十六条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照好“三严三实”这面镜子,谋事、创业、做人“实”字当头,内化于心,固化于行,认真落实市局提出的“五反”要求,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凡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坚持上下班制度,日常业务做到公开、透明、及时。

一年来,取得的一点成绩,主要归功于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领导及党组正确指导,具体事务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做的,我只是尽职责罢了,深感与组织和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克服不足,开拓创新,大胆工作。在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中要重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按照宜政办发[]22号和潜政办[2012]49号《 转发市政办“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遏制土地违法势头、进一步严格矿山管理,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整治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总之,要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与全体同志一起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做出新贡献。

国土局述职报告 篇6

(一)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保障全县建设用地需求

1、服务全县经济建设,保障建设用地合理需求。为切实解决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急骤增长和上级用地指标紧张的供需矛盾,我局积极主动向省厅、市局汇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千方百计向省厅、市局争取用地指标,没有因用地而影响我县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局在省市下达24公顷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另外积极向省市争取了44公顷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全年共完成麻武高速公路红安段、县污水处理厂、一河两岸、江苏雨润集团、湖北上好佳食品工业公司、县光荣院迁建、铜锣湾工程建设项目等8个批次的328.611公顷征地报批工作,其中县光荣院迁建、麻武高速公路红安段等2个批次152.9360公顷获得批准。对麻武高速公路涉及我县的永河、八里、觅儿3个乡镇21个村的农民征地费首次由我局进行兑付,金额高达3700多万元,无截留挪用,全部按期发放到农民手中。完成了红安太平35kv输变电站、红安县110kv七里变电站、“西气东输”淮武管线红安段预审及规划调整、低丘岗地开发增减挂钩项目、一河两岸及铜锣湾二期建设等6个项目的规划调整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用地保障。同时,我局坚持把服务全县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对新农村建设用地提前介入、注重引导、积极服务,把依法合理用地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办理手续高速、快捷,有力地支持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全年共审批农村个人用地3110宗,面积498.75亩。

2、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与支持,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开年后,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同意,组建了城区分局,下发了《城区分局组建方案》、《城区分局管理范围》、《城区分局管理职责》、《城区分局人员配置方案》等文件。划定城区分局职责范围,明确工作目标任务,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城区用地秩序明显好转,规费征收力度显著增强。9月23日,我们又争取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国土部门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声势最大,意义最深的加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工作会议,县委书记熊良霄、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涛作重要讲话,县四大家在家领导,各乡镇(场)党委书记以及分管土地工作的领导,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县城规划区24个村支部书记、分管土地工作的村主任参加会议。出台了《红安县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储备供应管理暂行办法》和《红安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等两个文件,为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保障。全年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85宗,面积146460.6平方米,成交金额为6481万元,实现土地增值1600多万元;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5宗,面积110平方米,成交金额为398万元,实现土地增值100多万元。

(二)强化可持续意识,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1、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力度。年初,我局与12个乡镇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各乡镇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软、硬件建设,新刷写标语200多条。我局计划投资60多万元新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100个,维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46个,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各乡镇重新整理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做到图纸、村组、农户、地块、保护责任书“五落实”,确保全县基本农田稳定在38万公顷。

国土资源局述职报告 篇7

一是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xx年,我市共获年度用地计划指标860公顷。由于受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占用指标影响,去年全市共上报建设项目46个,获得省厅批准项目24个,面积464.6112公顷,占年度计划指标的54.02%。积极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审查上报工作。认真落实10天一报台帐制,现场办公制、领导分工督办制、项目业主培训制等措施,保证了全市127个重点建设项目和282个拉动内需项目的落实。加大建设用地征地供地和批后实施监管工作力度。完成全市87个批准项目清理。共清理批准用地2190.052公顷,征地2170.633公顷,供地1898.10公顷,并严格按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清理批而未用土地分类处理意见》要求分类进行了处置。编制完成了20xx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了三类住房用地供应不低于70%。对全市16宗房地产开发项目调整容积率进行了重新调整补交土地出让金的处置。20xx年全市共收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11亿元,是20xx年同期的1.2倍。加快推进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程。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已通过省修编办批复。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已编制完成,待省评审批复后执行。安排xx县、水城、钟山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二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确保全市各重点项目占用的耕地实现占补平衡。20xx年省下达我市补充耕地任务380公顷。去年会同农业部门实际验收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5个,规模面积1590.95公顷,新增耕地406.87公顷,为全市今后项目用地储备了一定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38个,规模面积6.6万亩。严格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节约集约用地审查关。加大存量土地的挖潜改造,努力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率,清查出闲置土地10宗,并依法按程序进行了处置。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xx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提供了保障。完成第二轮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编制工作。加大非煤矿山整合工作力度,非煤矿山减少数量均达到了省规定减少20%的目标。

三是严格规范管理,强化执法监察,有力维护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认真做好20xx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有效遏制了我市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的高发势头。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矿产资源领域群众来信来访同比下降40.24%。

四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监测预警网络,在六枝和xx县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面开展地质灾害“十有县”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地质灾害项目治理,申请治理资金1471.2995万元。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力度,收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8.2719亿元,使用1.0389亿元,实施矿区受胁农户搬迁700余户。下拨资金365万元完成了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xx县天生桥保护项目一期建设工作。开展了xx县天生桥保护区二期、北盘江峡谷园区、xx县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保护项目建设工作。

五是测绘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加强和规范测绘资质管理,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对我市中心城区293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0.1米分辨率真彩色数字航空摄影,对本辖区内所有的测量标志进行巡查和汇总上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是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效落实。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初步完成。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加大,实施“一张图”和“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

七是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服务基层,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按照省、市要求制定出台了《市国土资源党组关于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实施方案》,分别召开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工作调度会和局机关“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人人转变作风有成效、处处皆是环境有改善、个个都保项目有进步”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工作。

二、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抓好系统队伍建设的情况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党组成员始终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增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各级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模范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增强廉洁意识。加强党组的廉洁自律和团结,促使班子成员增强廉洁意识。局班子成员个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克己奉公,在党员和干部职工中发挥表率作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面对工作和生活,淡薄名利,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

(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党员干部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从抓制度和教育入手,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教育和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清正廉洁、坚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四)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方法,切实转变行业和机关作风。一是建立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分地区包项目用地责任制和分工督办制度,由局党组牵头负责,实行全过程服务。对全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项目建设,实行点对点督促指导和责任挂钩机制,明确凡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审查,国土资源部门3个工作日内必须提出审查意见,确保项目实施不受延误。二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从用地报件组织、报批方面,指导项目业主做好用地申报工作,保障全市在建项目、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建设。三是采取主动跟进、超前指导的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现场办公活动,深入政府、企业、项目,实行全过程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对项目落地及用地报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切实提高项目用地报批和供地及监管效率。四是深化土地代报件制度。积极帮助和指导项目业主依法申报建设用地报批,从简化手续、提高质量等方面为项目业主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报批服务。

(五)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性情况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局党组始终主张充分发扬民主,凡属人事任免、人员调动、基建维修、大额资金的调度使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土地出让金的收缴、规划的实施、行政处罚等重大事项,均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开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班子成员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深度不够。

二是下基层开展调查究研不够。

三是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与资源保障能力的矛盾突出,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大;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难度大。

四是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混乱的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五是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纠纷多。

六是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脆弱,不适应新形式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七是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泛,技术装备落后,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八是受人员、设备、经费的限制,动态巡查和执法监察力度不够,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有效的查处。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宪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决定》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国土资源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基础业务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全市各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是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和矿产资源基础性工作力度,推进市场化建设。

五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和降低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六是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乱占滥用、破坏和浪费国土资源的情况。

七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清政廉洁、办事公道、服务优良、管理高效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

诚恳的欢迎大家对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监督,同时,请大家对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车间中层干部培训计划下一篇:Z3-1-5-1评价模式改革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