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2024-05-23

吴用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共4篇)

吴用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篇1

吴用的性格特点:

智多星吴用在梁山好汉中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也因此才会成为义军的军师,为大家出谋划策。作为一个军师,自然要懂得如何去善用贤能之士,结交各路英雄好汉。在军事上面,吴用也算是一个神机妙算,能够运筹帷幄,即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做出一个完善的战略部署。即便如此,但是吴用还是不够坚定,因为受世俗的影响,性格上面有些懦弱。不过这也不影响他对朋友重情重义、对梁山的尽忠的本质。

智多星吴用在梁山好汉中是排名第三的,他的故乡是如今的山东省郓城县,因为他很有才华,满腹经纶,所以吴用常常就把自己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道号则是加亮先生,另外还有一个别名是吴学究。从中也可以看出吴用也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吴用在上梁山之前是在私塾里当老师的,还时不时地给当地的老百姓解答各种难题,慢慢地就获得了智多星的称号。后来因为设计获取了生辰纲,造反而上了梁山。在梁山上,他的身份从原先的私塾先生变成了军师。

但是对于智多星吴用的结局,只能说是比较凄凉的。吴用在知道宋江受奸人所害致死后,最后选择在宋江墓前自杀身亡,这也表现出了吴用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吴用的主要事迹:

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其主要内容是歌颂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里面共描写了一百零八个梁山泊好汉。而在《水浒传》中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就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的一个,以谋略而出名。

吴用之所以被称为智多星是因为他擅于使计,足智多谋,遇事沉着冷静。吴用从小便十分的聪慧,熟读四书五经。其父亲是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他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吴用能够考取功名。有一年,吴用进京赶考,在途中碰到一老翁在那里晒谷。老翁看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其实他精通周易以及兵法,于是吴用就放弃科举考试,而是跟老翁学习周易和兵法。

三年后,吴用学成归家。因为吴用弃考的缘故,其父亲很是生气,于是吴用就做了东溪村的一名教书先生。那时,太师蔡京当权,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异常困苦。太师蔡京的女婿梁中书为了讨好蔡京,献上了十万生辰纲。这件事被晁盖听说后,决定联合其他英雄豪杰劫取生辰纲。吴用是晁盖的好友,当他听到晁盖等人要劫生辰纲时,主动加入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有了吴用之后,晁盖等人劫生辰纲的把握也就越大了。最后,在吴用的精心谋划下,晁盖等人成功智取生辰纲。因为智取生辰纲这件事,吴用在民间的声望很高。

吴用在落草为寇后,又多次献计,为梁山泊招来众多英雄好汉。同时,他在宋江两次攻打祝家庄失败后,想出对策,成功帮助宋江打下祝家庄。

智多星其实是吴用的称号,根据吴用本人的性格特征,智多星这一称呼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智多”指的是足智多谋的意思,而“星”指的就是天上的神仙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指吴用就像天上的神仙一样足智多谋,擅长出谋划策,解决疑难问题。

智多星的由来:

吴用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到了一个晒谷的老翁。当时的天气即将下雨,于是吴用就提醒老翁应该将谷子给收了,但老翁却一脸笃定的表示雨肯定下不到这里。吴用就站在一旁等着,果真雨没有下到这里,经过这件事吴用就认为老翁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于是就拜老翁为师。原来,老翁是一个隐士,他擅长周易以及兵法,三年之后吴用学成归家。

归家之后,吴用成为东溪村里的一名教书先生。有一日,吴用偶遇正在争执的刘唐和雷横,吴用出手帮了刘唐一把,两人遂成好友。当时刘唐和晁盖等人正在密谋劫取生辰纲,于是吴用就加入了他们。吴用足智多谋,善用用计,在吴用的策划下,晁盖等人成功智取生辰纲。在之后的日子里,吴用又结识了宋江等人,最后他被宋江所折服,成为他的左右手。吴用为人机智,神机妙算,遇事能够沉着冷静,难怪被称为智多星。

吴用截取生辰纲:

智多星吴用是因为设计截取了生辰纲才上了梁山的,所以今天就来细说一下吴用是如何智取这生辰纲的吧。

在北宋末年,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因为当时的天气很热,吴用算准了他们会下黄泥岗的树下乘凉,于是就乔装成卖枣的人也在那里乘凉。然后再让白胜装成是卖酒的经过那里,因为天气热,于是大家都想买个酒喝。但杨志担心酒有问题,于是等到吴用他们喝完没事之后才买来喝。没想到还是中计了,因为先前的酒是没问题的,后来的酒才是被下过药的。所以杨志等人在喝了酒之后就都晕过去了。就这样生辰纲被吴用他们设计夺走了。

虽然说吴用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人对吴用的评价不是很好,认为他是利用了他们的心理,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使用一些小人的行为,也因此有人说他是一个很奸诈的人。不论世人对智多星吴用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不能否认他聪明、足智多谋的特点。

吴用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篇2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 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 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 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 , 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 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在集体内部, 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 找到安全感, 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 因此,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这种对“集体”的认同, 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 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 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 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 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 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 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 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 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 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 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 , 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 , 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在语言表达上, 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 在观察对方反应后, 再提出主张。在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的日本人的生活中, 中性、暧昧的语言特别多, 他们极力避免断然拒绝的会伤害对方的情况, 而采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3.服从意识

由于日本社会中的“集团意识”和等级序列, 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的服从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日本人的骨髓之中。全世界的旅行社都知道日本团最好带, 一是大家都守规矩, 二是对导游的要求绝对服从。有人这样对比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不同:一群东方人到了美国, 因为陌生, 领队的人通常会拿一面小旗子, 这一点,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如此, 但差别也在于此, 领队的人拿着旗子, 后面跟着一大群人的, 是日本人;而领队的人拿着旗子, 后面时常有人掉队的, 是中国人。领队的人只看着前方的, 是日本人, 而领队的人边走边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的, 是中国人。这虽然带有一点调侃的味道, 却道出日本人在服从方面的执著。

民族性格可从不同角度归纳,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日本民族性格中比较典型、得到普遍认同的方面。当然, 日本民族性格中还有忠诚、好学、勤奋、矛盾、尊敬强者、不同情弱者等很多方面, 这里不一一细述。

二、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日本民族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下面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 虽然不是唯一因素, 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日本国土狭小, 资源贫乏, 灾害频发,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日本列岛和亚洲大陆隔海相望, 国土面积大约三十七万平方公里, 期中山脉和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可开发利用的面积更少。日本除了淡水和森林资源外, 石油、煤炭、金属等国家发展必需的重要资源极度匮乏。日本地质灾害频发, 火山、地震和海啸为日本的三大自然灾害。日本火山有七十六座, 其中活火山有五十多座。日本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百分之一, 火山却占世界的十分之一。日本每年发生四千至一万次地震, 期中有震感的地震约为一千五百余次, 平均每天四次。大的地震经常引发海啸, 其中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海啸就造成八千多人死亡, 一万多人失踪。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 意识 , 面对这样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日本人逐渐熟悉并接受大自然的种种灾难, 慢慢培养出坚韧的毅力。面对灾难, 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赴 难关 , 才能减轻各种灾害造成的伤害 , 实现保护自己和家人生命财产的目标, 这是日本“集团意识”产生的原因。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 “和”就是团结起源于此。

2.日本 “耻 ”文化的影响

“耻”文化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 , 很多学者认为耻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根源, 它时刻影响每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日本独特的耻文化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

所谓“耻”, 就是在遭到别人嘲笑或蔑视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的一种心里感觉。独特的“耻”文化根植于每个日本人的内心深处, 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 日本人更敏感, 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 日本人通常将别人的眼光作为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确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待后才开始行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日本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考虑别人的评价、态度, 尽量避免遭到别人的嘲笑。如果不慎说错话、做错事, 日本人就会感觉出丑, 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羞耻。正因为这种“耻”文化的存在, 日本人在说话做事时会首先考虑别人怎么想, 甚至从别人角度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时间长了, 大家都会形成一种默契, 某件事大家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不刻意交流, 大家心里就都清楚规则。可以看出, “耻文化就是一种体谅他人的文化, “耻”文化的核心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自己注意他人眼光的同时, 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的“他人”。

那么在意别人眼光的日本人在历史问题上却体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过去本犯下的罪行, 很多日本人选择躲避,不愿意反省, 这时完全不顾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这是因为,日本的“耻”文化还有另一面, 就是在超出自己所定的“他人”范围后, “耻”的感觉就会消失。日本有一句谚语:旅途中的耻,旅行结束的时候就完结了。这就容易让人理解了:为什么生活在“耻”文化下的日本人, 却做出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令人不齿的事情。

3.宗教思想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 它们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 在日本社会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古代到现代, 神道所追求的国家观与世界观经过长期的渲染浸润, 已经内化进日本民族的思想与价值理念之中。神道教主要宣扬人的生命由神授予, 人生在世便具有神赋予的使命, 即为创立一种等级化的秩序而奋斗。秩序即意味着对权威的畏服, 天皇则是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现代日本人具有强烈服从意识的思想根源。

中国的儒教传入日本后, 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融入日本特色, 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两国都信奉儒教, 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 中国侧重“仁”, 而日本则强调“忠”。对天皇、上级 、长辈、公司 , 必须绝对地、无条件地忠诚。在“忠”的思想的影响下, 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和“等级序列”得到空前强化。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上级就是最高权威,上级交代的事不论对错、合理与否, 都必须绝对服从。在日本公司, 下级对上级总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

吴用的随笔 篇3

吴用有个绰号,智多星。

主要是体现吴用的智慧,他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宋江两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这些事例足以表现出无用的智慧,正由于吴用的这些智慧使他成为梁山伯不可缺少的一员。他的活动便意味着梁山伯的成败。

在《水浒传》对他的评价中,他被喻为人民智慧的化身,对梁山事业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并且,无用自己也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村中的学究。说明无用有自知之名。

现在,我从文化教养这方面来分析他。

吴用,平生技巧聪明,知识渊博,曾读过万卷经书。无用在文化教养方面的这一个优势,便帮他确定了适量上博军师的位子。

其次,我们在从吴用足智多谋这方面来分析他。

在呗朝廷派来的呼延灼用连环马大败后,吴用派时迁去骗徐宁上了梁山。操兵练马,赢得了胜利。

从这件事上便再次体现出了智多星的足智多谋。

最后,我们从“义”子这方面来分析吴用。

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108位好汉只剩下17位。其余的不是牺牲便是走了。但朝廷却不信任他,并还将他害死了。在临死之前,他怕李逵再次造反,便让李逵喝药酒毒死。

在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容在宋江坟前大哭一场,并在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吴用便又反映出讲信重义的美好形象。

吴用的一生屡出奇谋,屡建奇功,受招安后他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可到最后,他还是避不开一个悲惨的结局。

武松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篇4

外貌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岁神。

简介:武松回乡探望其兄大朗途中经过景阳冈,山下不顾酒保“三碗不过冈”的劝阻醉酒强行过冈,果遇猛虎,武松神勇,击毙大虫。2:武松为兄报仇后被发配恩州,牢城营结识管营之子施恩,为报免打之恩,武松一路饮酒至快活林,单人醉打蒋门神,为施恩报了夺店仇。3:武松醉打蒋门神后,得罪张督监,张督监设计陷害武松后发配武松去登州,本欲途中害武松,无奈二郎神勇,飞云浦怒斩公差。4:大闹飞云浦后,武松返身回恩州,鸳鸯楼上怒杀正在喝酒庆祝的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鲜血飞溅,武松蘸血留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主要情节:

1、景阳岗打虎

2、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3、醉打蒋门神

4、血溅鸳鸯楼

5、大闹飞云浦

6、夜走蜈蚣岭

7、醉打孔亮

8、单臂擒方腊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谷树皮”。情节复述:

1、景阳岗打虎:武松回清河县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听酒保的劝执意过冈。直到看到官府告示,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2、怒杀潘金莲: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被武大发现,潘金莲怕武松知道,用砒霜毒死武大。武松出差回来发现哥哥已死,而且非常蹊跷,有心发作但苦无证据,便开始秘密调查。终于掌握了相关的证据,原来是其嫂与西门庆有染,并与邻居王婆合谋用毒药将兄害死。武松立刻报官,哪知官府根本不管。不得已武松便铤而走险,请来众乡邻,杀死嫂嫂,又到酒楼杀死西门庆。最后投案自首,被判流放。

3、斗杀西门庆: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吓了一跳,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西门庆终不是武松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跌得发昏。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

4、醉打蒋门神:施恩告诉武松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为施恩报仇,并与施恩结为兄弟。武松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归还快活林。

5、大闹飞云浦: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押送他的两个公差都是张都监手下,同时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在飞云浦埋伏,准备在飞云浦杀害武松。武松知道后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

6、血溅鸳鸯楼:武松知道自己受诬是张都监等人一手策划后,折回孟州城,在都监府,劈倒张都监家眷、仆役十多人后到鸳鸯楼上。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在楼上饮酒欢笑庆祝成功,忽然见武松上楼,顿时战战兢兢。武松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不多时,便将几个恶人变做刀下鬼。武松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后出城,落发换服,远避他乡。

7、夜走蜈蚣岭:武松血溅鸳鸯楼后,连夜出逃。孟州知府着人缉拿武松,张青介绍武松到二龙山宝珠寺鲁智深、杨志处。孙二娘教武松打扮成行者,夜晚路经蜈蚣岭坟庵,发现庵中道士败坏三清名声,调戏妇女,遂将妖道斩杀。

8、醉打孔亮:武松在蜈蚣岭杀了王道人之后,路过一酒店时,他为讨酒肉,打了孔亮。然后跌进溪中,醉中被孔明和孔亮捉拿,却正好遇上宋江方得救。离开后,武松表示要去落草,宋江则到了清风山。

上一篇: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安排下一篇:观看《开学第一课》有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