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2024-11-07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共10篇)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1

关于加强公安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一、强化指挥调度职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实战型公安指挥中心。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复杂,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动态化、多样化、专业化等特点,公安工作任务和难度不断加大,跨区域、跨警种、跨部门的警务活动频繁。建设实战型指挥中心就是要构建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跨区域、跨警种合成作战的指挥平台,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区域联动的整体作战格局。当前,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三台合一”工作。“三台合一”不仅仅是三部报警电话在物理空间上的简单整合,而是要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和装备保障特别是警力合成、信息集成等方面形成化学反应,发挥整体效应。当前应重点完善“三台合一”后的指挥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职责任务清晰,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更加有效地发挥整合警力资源、信息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整体作战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

二要树立指挥中心的权威,建立“大指挥”工作格局。公安指挥中心是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快速处警的司令部,是集综合性、实战性于一体的中枢机构,其权威直接关系到指

挥的效率。确立指挥中心的龙头地位,建立警令畅通、多警合成作战的“大指挥”工作格局,是确保指挥高效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抓好公安部下发的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规范的落实,严格规范各级指挥中心的职责权限,保证指挥中心的权威并切实发挥作用。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与各部门、警种的关系,强化信息交流和整合,建立一整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重大案件的预案体系,促进警务活动系统、规范、高效、有序运行,避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三要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扁平化指挥要求在警力调度上坚持就地就近、一步到位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和指挥层次,畅通指挥渠道,保证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直接到一线民警,实现“点对点”指挥。这就要求各级指挥中心进一步改进指挥调度工作流程,提升接处警效能,建立信息灵敏、指挥高效、整体联动、反应迅速的指挥和实战体系,实现准确防范,精确打击。

二、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提高内外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公安指挥中心。公安指挥中心作为综合协调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责,把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建设服务型指挥中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要为人民群众服务。随着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110”报警服务台已成

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报警及求助热线,接警量逐年上升,是公安机关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重要窗口和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渠道。为满足日益增多的社会需求,使人民群众满意,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把“110”建设成为社会治安的维护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急危险难时刻的救助者。首先,要通过理顺工作机制、精简环节流程,强化岗位练兵等手段,提高接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防范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挥公安指挥中心在社会紧急救助体系中的支柱和纽带作用,积极提供咨询、协调和紧急救助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第三,要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利用短信、网络等手段开展新型的接处警服务。此外,还要通过接处警等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受理涉警问题投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二要为领导决策服务。公安指挥中心全面掌握各类社会治安动态信息和各部门、各警种的工作情况,具备服务领导决策的信息基础,必须强化服务决策的职能。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和报告,及时传达领导指令并督导落实。对重大、紧急警务信息,要及时进行研判,形成准确客观、参考性强的工作预案上报,使各级领导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做出科学决策。对领导决策指令,要及时传达到相关警种和部门,并适时调度、督导,抓好落实。对需到场处置的重大紧急案(事)件,要安排专人及时

赶赴一线,现场开展信息搜集、汇总、研判工作,实时为领导决策服务。

三要为各部门、各警种服务。实践证明,很多警务活动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警种能够独立完成的,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公安指挥中心在警务活动中处于中枢地位,要主动当好协同作战的“结口”,充分发挥指挥协调的职能。为保证各项警务活动紧密衔接、有序开展,指挥中心还要利用高新科技和专业管理上的优势,主动向各部门、各警种提供报警资料、情报信息、统计数据和指导性建议。通过这个有效的“结口”,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协调和主动服务,把各部门、各警种织成一张紧密联系的网络,提高工作效率,为各项警务活动高效开展服务。

四要为党委、政府服务。公安机关作为专门机关,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情报站”,而绝大多数情报信息由指挥中心汇总和上报。指挥中心要依托这一优势,通过不安定因素排查和信息收集,及时发现各类影响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的新问题、新趋势,提前对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问题做出预警,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以便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或出台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处矛盾,化解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强化参谋助手职能,提高信息综合能力,建设研究型公安指挥中心。科学、权威的指挥来自于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科学研判。建设研究型的指挥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参谋部的职能作用,树立超前意识,依托各种警务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强对社会治安动态、规律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建议,使信息研判工作成为反映社会治安动态的“晴雨表”,指导警务实战的“指南针”。建设研究型指挥中心,要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信息的收集和报送。指挥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能否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更好地为实战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的质量。要充分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主渠道的作用,在各部门、各警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情报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收集工作,使指挥中心成为及时、准确、全面、畅通的信息处理中心。要加强重要信息特别是预警性信息的报送工作,切实做到“实时处理、准确无误、确保重点、安全保密”,坚决杜绝迟报、瞒报和漏报的现象,打造指挥中心在信息工作上的品牌和亮点,使各级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领导能够通过这些信息了解整个公安工作,了解社会动态。

二要加强信息研判。公安指挥中心要逐步成立信息研判的专门机构,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对掌握的大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要加强对涉及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治安稳定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要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对典型违法犯罪案例的剖析,特别是对新型犯罪、多发性犯罪及其阶段性、区域性分布的规律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正确预测,对内发布时要向有关地区、警种提出打防控意见,实现信息导侦;对外发布时要向社会和群众提出防范建设,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免遭不法侵害。

三要实现信息共享。公安指挥中心不仅要通过内部渠道,实现各部门、各警种信息共享,还要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辟信息来源渠道,实现与社会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如,通过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单位掌握的信息,各大媒体掌握或发布的信息。同时,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向其提供相关信息,促使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共同做好维护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项工作。

四、强化技术保障职能,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建设科技型公安指挥中心。建设科技型指挥中心就是要提高指挥中心的科技含量,减少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安机关应对各种复杂局势的能力,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加大投入,建设技术手段先进的新型指挥中心。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大对公安指挥中心的投入,不断完善更新设备。广泛应用现代通讯、电子监控、卫星定位等高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公安指挥中心建设,把指挥

中心建成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平面、立体相结合的现代化公安指挥工作平台。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指挥调度各项警务活动,分析研判各类情报信息,提高对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

二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补强技术实力。指挥中心建设投入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部分建设项目市场化运作,争取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测绘部门的城市地理信息和电信运营商的各类资源,建设短信报警和网上报警平台,为公安工作服务。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技术防范措施,将其整合到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上,真正为打、防、管、控服务。当前重点要把分布在社会面上的监控点,尽快接入公安指挥中心。

三要提高民警科技素质,进一步强化科技手段的应用。“三分建设七分用”。指挥中心能否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统一指挥,为打防控服务的目标,圆满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科技设备和先进手段的应用。通过加强岗位练兵和培训,提高民警运用科技装备的能力,使其既熟悉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又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设备和装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不断补充、改进和优化技术装备,使其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要有效整合各警种资源,强力推

进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使公安机关任何一个部门、警种的信息在指挥平台上都能得到体现,任何一个部门、警种在这个平台上都能随时随地调取信息,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实战部门服务。

总之,公安指挥中心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科技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指挥中心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各项公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着眼公安工作长远发展,把握公安工作规律,加强前瞻性、战略性思考,使指挥中心建设不断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实现公安指挥中心由按部就班向改革创新转变,由被动、滞后服务向主动超前服务转变,由服务领导向既服务领导又服务全局转变,由上传下达向高效指挥调度转变,由经验主导警务向信息主导警务转变,全面提高参谋服务水平,真正把各级指挥中心建设成辅助决策的智囊、应急反应的龙头、指挥调度的枢纽、警情研判的中心和服务群众的窗口。此外,指挥中心民警工作强度大、责任大、压力大,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激发民警工作热情,使指挥中心真正成为锻炼干部的基地,培养干部的摇篮。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2

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交换方式

1.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有分组型终端 (PT) 和非分组型终端 (NPT) 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 (TeLetex) 、用户分组装拆设备 (PAD) 、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 (PABX) 、可视图文接入设备 (VA P) 、局域网 (LAN) 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DCE) 组成, 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 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 (MODE M) , 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 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 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 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 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1.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 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 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 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

(2)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内存或外存) , 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块 (称为分组或打包) , 将这些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 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传送, 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 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 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二、数据通信的分类

1.有线数据通信

(1) 数字数据网 (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 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 主要使用数字信道。DDN的主要特点是: (1) 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传输信道的误码率要求小。 (2) 信道利用率高。 (3) 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 才能保证DD N电路的传输质量。 (4) DDN时延较小。

(2)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 (PSPDN) 是以CC ITT X.25建议为基础的, 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 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 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 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 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 但网络性能较差。

(3) 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 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其功能特点为: (1) 使用统计复用技术, 按需分配带宽, 每一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点按信息流共享, 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2) 采用虚电路技术, 只有当用户准备好数据时, 才把所需的带宽分配给指定的虚电路, 而且带宽在网络里是按照分组动态分配, 因而适合于突发性业务的使用。 (3) 帧中继只使用了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一部分来执行其交换功能, 利用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分离的D信道连接来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 简化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效率很高。 (4) 帧中继没有采用存储-转发功能, 因而具有与快速分组交换相同的一些优点。其时延小于15ms。

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 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 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 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 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 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三、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C o m p u t e r Network) , 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 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 网络协议很多, 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 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 是有关协议的集合, 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 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在公安网的构建中, 这是一种主要的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1)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

(2) 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

(3) 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

(4) 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 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四、数据通信的应用

1.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数字数据电路 (DDN) 的应用范围有:

(1) 组建公用数字数据通信网; (2) 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会议电视等提供中继或数据信道; (3) 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 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间连接; (4) 利用DDN实现大用户局域网联网, 公安网主要基于此构建的。

(2) 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分组交换网能提供永久虚电路 (PVC) 及交换虚电路 (SVC) 等多种业务。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 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1) 电子信箱业务。 (2) 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3) 传真存储转发业务。 (4) 可视图文业务。

(3) 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ISDN承载业务, 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口, 是向宽带ATM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1) 组建帧中继公用网, 提供帧中继业务。 (2) 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中继接口, 提供业务。 (3) 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虚拟宽带业务。 (4) 在专用网中, 采用复用的物理接口可以减少局域网互联时的桥接器、路由器和控制器所需的端口数量, 并减少互联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 (5) 局域网 (LAN) 与广域网 (WAN) 的高速连接。 (6) LAN与LAN的互联。 (7)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文件的传送、图像查询以及图像监视、会议电视等。

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在业务上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业务, 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 (LAN) 接入等。专用业务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计算机辅助调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 无线数据通信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1) 固定式应用是指通过无线接入公用数据网的固定式应用系统及网络。如边远山区的计算机入网、交警部门的交通监测与控制、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灾害的遥测和告警系统等。 (2) 移动式应用是指野外勘探、施工、设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车、船队和快递公司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 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远程数据访问、报告输入、通知联络、数据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据终端。移动数据终端在公安部门的刑警、巡警、交警、消防也开始应用。 (3) 个人应用是指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术人员、公安人员等需要在外办公时, 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远程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数据库查询、查证。此外, 电子信箱是国外应用很广的数据业务, 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应用。无线接入Internet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 因此无线数据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有线数据网的补充和延伸, 在公安系统, 无线数据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等方面, 使大家对公安网的数据通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大数据助力松原公安信息化建设 篇3

讲座由松原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政委王晓平主持,副局长张生、高翔,副政委李嗣绵及所属各派出所、刑侦骨干人员等参加讲座。戴汝为院士率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等团队成员分别就相关内容进行讲授。

王晓平政委首先代表分局全体民警对戴院士及其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讲,深刻领会,努力提升松江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能力。

讲座开始之前,举行了戴院士赠书仪式。随后,讲座正式开始。戴院士学术秘书高思宇、博士研究生胡文鹏、副研究员郑楠博士先后作主题报告。

高思宇在《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更加注重片段数据、海量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清洗、挖掘与分析,通过碎片化重组,深度揭示难以处理或无法预知的科学问题。起初对大数据技术的推动力主要源于国家安全方面,最终推动了金融、医疗、公安等多方面开始实施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云计算是技术的创新,云计算的出现开辟了人类社会全面使用高性能计算的新径。它为大数据的处理、复杂系统的求解提供了基本的工具。现在,互联网、交通、通信等社会生活和军事、气象、公安等行业中产生了海量数据。”胡文鹏从云计算的产生、概念、原理及应用四个方面对云计算进行了介绍。

郑楠在题为《智能科学技术在公安系统上的应用》的报告中表示:以搭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为突破口,寻求公安信息化应用新的效益增长点,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的热点问题。采用先进通信技术,跟踪嫌疑人至多目的地,搜索重叠手机号码以确定嫌疑人手机号,利用统计分析,确定嫌疑人的同伙信息,提高公安办案效率。对交通视频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很容易发现套牌车、超速车。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夜间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提高公安办案效率。利用社会大数据进行城市人员的构成、人口的流动等可视化分析,可以为公安、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三位报告人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及模式识别技术在公安系统上具体应用的案例,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通过今天的授课,中科院专家团队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更有助于我们更新警务理念、整合警务资源、优化警务机制,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整体水平。”王晓平在讲座总结讲话中这样概括。

链接:

公安电子数据取证培训心得 篇4

转变思维,树立“双空间”取证意识。当前时代背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转变传统取证理念,应坚持传统证据和电子数据并重,加快向信息化取证转变,向信息科技要效能,提高电子数据取证的能力,围绕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点、线、面、体”多角度协同取证。

面向实战,优化条件保障。首先,要提升人员素质能力,科学配备取证力量。根据人员结构,重视人员素质能力培养,优化组合,科学配备,搭建以办案人员主导,技术人员协助的队伍架构。办案人员能够临场判断,明晰方向、把握重点,及时识别待取证据与事实之间关联性及紧密度,既避免提取无用的海量数据,导致有效信息淹没,又避免错失良机,导致必要证据缺失。同时,技术人员能够结合电子数据证据存储环境和散布规律,借助专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专业规范的高效搜集,深度发掘证据资源,提升证据质量。其次,要做实做细相关预案,做好设施设备保障。取证之前,要做到对全案熟悉,结合被调查对象的个性化特点,针对性地对取证范围、时序、重心及突发状况等周全考虑,做实做细取证预案。备足并调试可能用到的设施设备,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要需要的时候没有。

强化程序意识,规范取证。一是要按照授权,依法取证。履行所需相关文书手续,合法完整地开展取证。二是围绕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规范操作。电子数据证据取证方式方法很多,具体要结合案件需要和实际条件,因时因情开展。要识别电子数据取证前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审查有无有意或无意的增删失真,尤其是对潜隐证据、删除证据、衍生证据的搜集,要按照时效性要求,及时校验数据完整性。提取、固定电子数据,临场把握一个基本实施框架:即以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为原则,以现场提取电子数据为例外,以打印、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为补充。相关影像资料对取证环境前、中、后不同阶段均要涵盖,既要反映整体概貌,也要有针对要素的特写,相应笔录记述标注详略得当。三是后续的检查或鉴定中,也要全程操作留痕,形成闭环。总之,确保电子数据证据从起始提取到审查、运用,全链条合法规范、真实完整,相关场景可重现、可回溯。

构建电子数据与传统证据印证体系。“让证据开口说话”,需要办案人员将电子数据和传统证据融合贯通,排除矛盾,构建一体化、精细化的印证体系,使用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关联性与同一性的耦合。被审查调查人进行电子信息交流,一般都需要虚拟身份,所以,电子数据中往往存在两种身份(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证据搜集及使用时,找寻现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的关联点并对身份还原很关键,这些关联点主要是网络终端和虚拟身份,还原认定的方法主要通过核查相关IP地址、网络活动轨迹、上网终端归属及使用情况等综合判定。

第二,注意形式完整性与实质真实性。除了厘清关联性和同一性,还要注意虚拟身份表达内容的形式完整性和意思表示真实性,办案人员应实事求是地查明和使用电子数据,不能故意删减对被审查调查对象有利的证据内容,不能随意片面地解读其意思。以手机端微信信息取证为例,既要梳理使用人现实身份与终端设备手机、微信账号关联性、现实身份与虚拟表达身份同一性,又要结合被审查调查人自认或具有独立来源的其他证据对表达内容及真实性进行解读、佐证,形成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电子数据连同传统证据共同还原案件事实。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5

作为河南肝病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同白求恩医科大学等国内权威名院肝病专家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并定期选派本院专家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医院现有立项课题15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引进国际一流的大型诊疗设备四十余台,真正形成了以疗效为根本、科研为先导、人才为优势、临床为基础的高科技诊疗模式。其中,运用HBV-dna检测系统和PCR荧光屏定量检测系统等先进的肝病诊疗技术,不仅填补了我省肝病诊断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在医学界引起极大轰动。

作为省卫生厅直管单位,医院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视察、指导,被指定为市医保定点单位、国家爱婴医院并先后被授予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和基层先进党组织、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医院一如既往坚持以“医疗质量为基础、医疗安全为前提、新特技术为主导”的医疗方针,以温馨、专业的星级服务,满足广大肝病缓则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与唯美需求,争做河南省“绿色医疗、人文医院”之标杆。

河南省公安医院的四大优势:

一、专病专医专治。率先将肝病细分为慢性肝病、肝病免疫、中西医肝病、急性肝病四个领域,以此组织相应的四大领域知名资深专家,真正做到:专门的病—专门的医生—专业的诊疗,可有效避免错诊、错误治疗或过分治疗。

二、引进国际顶尖诊疗设备,包括HBV-DNA检测系统和PCR检测系统等肝病专科检测设备,并在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推广的Disease疾病防御系统的基础上,独创了一整套肝病的评估、预测预警和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方案。

三、推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率先引进了“客户理论”管理模式,实行全程导诊服务,个性化治疗方案,一对一接诊服务、患者匿名隐私保密服务等。

四、强大的科研支撑。医院设有国内肝病学术、临床研究中心和国际肝病最新技术和成果,确保河南省公安医院总是居于肝病技术前沿。

汇聚名医名家,全力打造专家型医疗航母

1.以人为本,聘请国内知名医学泰斗担任医疗总顾问;

2.十几名具有高级职称、临床经验丰富的权威医学专家担任医疗专科的首席专家,确保疗效与安全;

3.高级医学人才组成医疗技术骨干,立足肝病医学的前沿;

4.全国26家知名医院160位肝病医学领域的教授、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级的医疗专家组成强大的河南省公安医院肝病专家顾问团,定期前来亲诊;

把握医学动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1.与国际、国内权威医疗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开展肝病疾病技术攻关;

2.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肝病专家前来进行技术交流与协作;

3.定期举办大型肝病医学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引进精尖设备,保障医疗质量与疗效

1.HBV-DNA检测系统:乙肝病毒HBV-DNA检测能测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含量及复制情况、传染程度,是否有必要继续服药,并判定乙肝患者服用哪一类抗病毒药物才是对症有效。河南省公安医院肝病治疗中心是全国首批引进乙肝病毒HBV-DNA检测系统的医院之一,为乙肝患者的科学治疗提供了基础保障。已使河南8000例乙肝患者康复。

2.PCR荧光屏定量检测系统:乙肝定量PCR检测系统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乙肝定量PCR检测系统是国际领先的科学乙肝病毒检测系统,它将非常微量的乙肝病毒DNA精确分析,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完全摆脱乙肝检验指标处在临界线误诊情况发生。河南省公安医院肝病治疗中心是首批采用国际领先乙肝病毒PCR定量检测系统的肝病医院之一。PCR定量检测系统完全解决了乙肝治疗中盲目用药,造成治疗失败等传统治疗方式的弊端。PCR定量检测系统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乙肝病情,而且能达到科学用药,科学制定乙肝治疗方案的目的,已使河南18000例乙肝患者康复。

创新服务理念,推行绿色人文医疗

1.患者至上: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权与知情同意权。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2.绿色医疗:为患者就诊提供最大方便,实行“无假日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布局和便捷就医的合理流程,实现全程导医服务的绿色通道,全力营造舒适、温馨的绿色医疗花园,建立诚信、理解、和谐的医疗环境。

3.人文服务:视患者为亲人,营造高品位的人文关怀,从患者舒心、方便、安全、满意的服务出发,倡导“一患、一医、一护”的绿色护理,创建“无烟输液室”,开设 24 小时专家咨询热线,定期健康回访等。

狠抓医疗质量,切实维护患者根本利益

1.严格执行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诊疗标准,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患者看病。

2.成立医疗质量小组、医疗安全小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等安全机构,确保医疗安全;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6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公安业务的发展和公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公安工作对基础数据从种类丰富程度、数据关联程度、数据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数据整合与共享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公安工作的一个棘手问题, 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在各业务单位的数据服务器中, 导致数据存放零散, 造成信息孤岛, 各单位间的数据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公安工作的开展。深入研究公安数据整合与共享领域数据接口技术, 切实提高数据整合与共享整体工作水准, 对于推进信息数据整合与共享、支撑信息化实战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资源是公安信息化应用开展的核心要素, 是提升各级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资源。城市公安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 各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涵盖了各警种, 并沉淀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形成了海量记录。在处理与应用中遇到新难题。

一是数据库类型复杂。需要用一套中心数据库 (数据仓库) 及数据接口来解决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汇集与数据共享。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于涉及到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类型。无法仅使用一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 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集的方式来应对。三是访问方式复杂。因各业务部门对自身数据管理的要求不同, 造成存在多种特殊的访问限制, 导致在设计数据接口时须兼容多种方式及第三方数据交互平台等。

3 数据转换集成工具的研究

国外数据集成的研究开展比较早, 许多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专门的数据转换集成工具。这些数据库附带的、第三方公司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对于结构化数据在功能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一般的要求。而国内大部分应用系统采用针对系统本身设计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 有的甚至用手工方法实现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当目标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或者重建时, 需要重新编程实现该过程。流行的数据库接口主要有ODBC、OLE DB、ADO和JDBC等。

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数据集成工具有以下几种:微软公司Data Transformer Server (DTS) ;CA公司Advantage Data Transformer Enterprise (ADTE) ;Oracle公司Oracle Warehouse Builder (OWB) 。数据库系统的整合目前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侧重研究公安综合数据库的架构设计和模型构建, 在技术手段上运用了目前已较成熟的技术。

4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 要同时研究解决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一出一进”两方面的问题。“出”, 实现数据从多种数据源整合至数据仓库 (N:1)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整合接口) 应能适配获取多种数据源的数据;“进”, 实现数据从数据仓库共享至多种数据库 (1:N)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共享服务接口) 应能向多种数据库推送所需数据。

当前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公共编程界面、公共数据库网关和公共协议。它们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 这样可以综合各种计算机协同工作, 各尽其能, 也可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模优化和规模缩小化。公共编程界面包括客户应用编程界面 (CAPI) 和服务器应用编程界面 (SAPI) ;公共数据库网关 (Gateway) 是一个转换器, 客户通过它就可以访问异构数据库:公共协议是指对客户和服务器间通讯的格式和协议 (FAP, Fralne and Protocol) 及对数据库语言进行标准化。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解决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方法。这三种策略在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中可以配合使用, 且并不互斥。从各种数据库产品所提供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机制来看, Gateway和API是当今集成异构数据库的主要方法。当前一些主要的大型数据库厂商的新版本DBMS几乎都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 (C/S) 体系结构, 强调对分布式功能的支持。它们都具有访问异构数据库的能力, 实现了异构集成。不足之处是其集成通常都是单向的、主从式的;一种产品一般只提供从自己的DBMS访问异构数据库的机制和产品。

5 数据同步平台的设计

数据同步平台是共享数据仓库的建库、过程监控、运行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容的配套管理软件, 其中包括对ETL过程实施管理的子系统, 对数据资源归档分类的管理子系统, 对数据面向外部服务的管理子系统, 以及对共享数据仓库总体情况的操作和管理门户等。

数据同步平台以可靠集成、整合公安内外网各类数据资源的异构数据库群为基础, 具备面向各警种提供丰富、安全、高性能数据服务能力的, 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平台。它是公安信息化整体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 用于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共享和服务支撑, 包括对DQB平台、PGIS平台等。数据同步平台框架如图3所示。

数据同步平台架构按照数据获取层、数据组织层、数据服务层3个层次进行设计;一方面, 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获取社会化数据, 与党政军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共享交换;另一方面, 通过请求服务平台获取异地公安服务资源, 以及通过请求服务平台对异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 与公安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数据的上传下发。同步平台通过数据服务 (基于共享服务子系统) 为信息综合应用和业务综合应用提供支撑。数据整合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数据同步与整合过程包括:

(1) 创建数据抽取和标准代码库:数据抽取到转储数据库中, 同时整理各个业务部门的代码数据形成代码数据库。这一步骤执行的操作为“抽取”和“代码库建立”, 产生的数据是转储数据和标准代码库。

(2) 数据清洗:对转储的业务数据, 根据定义的数据清洗规则进行清洗。产生的数据是问题数据库。

(3) 数据转换:定义好数据转换规则, 对经过第一步清洗的数据, 进行转换。

(4) 数据集成:对转换完成的数据进行关联关系查找和存储;同时把数据按照要素和层次进行组织。

(5) 数据装载:把完成前面步骤的数据装载到综合库中。产生的数据是经过整合的综合库。

(6) 数据校验:对完成整合的综合数据通过校验器按定义好的校验规则进行数据校验, 找出第二批的问题数据, 使得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6 数据整合管理接口的设计

数据整合的核心内容是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 然后对其进行转化, 最终加载到目标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去, 及ETL过程。某城市公安机关数据同步平台采用的数据整合管理是软件IBM Web Sphere Data Stage, 它为整个ETL过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开发环境, 它是一套专门对多种操作数据源的数据抽取、转换和维护过程进行简化和自动化, 并将其输入数据集或数据仓库的集成工具。通常数据抽取工作分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几个步骤:

一是抽取。针对各个业务系统及不同网点的分散数据, 充分理解数据定义后, 规划需要的数据源及数据定义, 制定可操作的数据源, 制定增量抽取的定义。清洗主要是针对系统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二义性、重复、不完整、违反业务规则等问题, 允许通过试抽取, 将有问题的纪录先剔除出来,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清洗操作。

二是转换。针对数据仓库建立的模型, 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来实现将数据从业务模型到分析模型, 通过内建的库函数、自定义脚本或其他的扩展方式, 实现了各种复杂的转换, 并且支持调试环境, 清楚的监控数据转换的状态。

三是装载。将经过转换的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里面, 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装载或直连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装载, 可以充分体现高效性。在应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数据抽取工作的运行方式, 可以灵活的集成到其他管理系统中。

数据整合管理主要用于实现业务库向数据仓库进行ETL同步抽取工作及相关整合过程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7 数据应用服务规范的设计

应用服务规范规定了接口名称、接口参数、返回值等, 数据源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开发。我们在应用资源管理中设计了服务规范, 并可以由用户下载所需的规范。

8 结语

通过建立数据同步平台, 统一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该平台可以简化数据库管理和配置、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完成复杂的ETL作业调度与管理服务, 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抽取、整合、装载、入库及综合管理, 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金盾工程二期的深入推进, 公安信息化进入大集中、高共享阶段。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 造成信息孤岛,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信息共享。本文针对这一难题, 研究提出了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技术, 经实战应用检验效果良好。推广这一技术对于促进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公安,数据整合,共享,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顺泉.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1-80.

[2]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6-103.

[3]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30-200.

[4]郭超.基于MIDAS技术的数据库的连接[J].计算机世界, 2010.13 (6) :51-52.

[5]王双平.三层数据库与MIDAS技术开发MIS实例[J].软件, 2011, 13 (8) :14-16.

[6]吴玥, 李占羽, 李丹宁等.关联数据在公安情报研判系统的应用[J].贵州科学, 2011, 29 (2) :26-31.

[7]张玉峰, 王翠波, 吴金红等.基于流程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采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34 (2) :42-46.

[8]解萌, 兰月新.SPSS在公安情报中的应用[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 24 (6) :146-149.

论加强公安基层建设 篇7

一、就边防派出所而言。要把边防派出所建设成为一支能军能警,威武文明之师,必须突出抓好“五化”建设

1.队伍建设正规化

边防部门既要履行部队的职能又要履行警察职能,这种双重职能,基层所更为突出。因此,边防部队首先要按照军队的要求搞好正规化建设,从警营设施到军容风纪、一日生活制度都要进行正规严格的管理、教育和训练,保持部队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事化生活作风,做到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2.业务建设警察化

这是边防部队不同于正规部队的又一特点。边防派出所既要守卫边防边境,又要负责打击辖区内的违法犯罪,是穿着军装的警察。

3.军民关系民本化

以民为本,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边防派出所的双重职能,决定了边防部队的官兵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必须以民为本。

4.执勤合法化

边防部门的执勤,不只是履行一般意义上的边防巡逻守卫,而且还要履行治安管理,依法打击边、海防和辖区各种违法犯罪的艰巨任务,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边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5.治安防范网络化

要紧紧地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措施,在辖区构建打防管建防控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有什么问题解决问题,不图形式、不走过场。

二、提高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是关系到基层基础工作乃至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成败的关键

这些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公安部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调研情况看,派出所工作重心的调整,与其说是工作调整,不如说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因为,无论是调整还是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关键是建设一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满意、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1.必须将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选拔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会管理的年轻同志到派出所任职。派出所所长要会动脑筋,会想问题,会想办法,要是个“明白人”。派出所所长官不大,但责任重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所长,派出所工作就不可能搞好。要采用专门机构评估、群众评议、领导集体把关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派出所领导干部进行考察。

2.切实抓好派出所党组织建设

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基层所队,切实抓好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在队伍管理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在录用、任职工作中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管住楼梯。通过公开、公正的考试考核,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使不合格的人进不了公安机关,不称职的人无法留在公安机关。

4.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基层公安队伍执法水平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忠实地执行法律,是公安机关的本职工作、核心工作。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密切警民关系,把公安工作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它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建国以来的公安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警民关系就密切,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就比较扎实。反之,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就会削弱。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整个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人、财、物流动日益加快,如果我们的公安工作脱离群众,丧失群众基础,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要教育基层领导学会借助传媒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扩大公安宣传阵地,强化公安宣传的开放度及透明度

要宣传公安工作职能,体现公安机关的实绩,在严格遵守内部宣传纪律的前提下,揭开公安工作的神秘色彩,让群众了解公安。

2.明确执法范围,减少、杜绝行政干预

执法范围不仅要在立法上进行明确,在思想上更要明确。属于我们管的就要严格执法,不属于我们管的就不要超越职权范围。

3.深入群众,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要密切警民关系就必须提高民警在社区警务活动中的出现率、知晓率、办事率,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四百活动”,在警务工作中实行办事回执制、回访制、回结制。民警只有真正沉到社区中,与社区居民结成伙伴合作关系,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才能赢得信赖与支持。

4.加强派出所“窗口”规范化建设

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意见书 篇8

司法鉴定意见书

张公司法鉴字[2012]第79号

一、基本情况

委托单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张家界支公司理赔服务部 委托事项:对陈小妹伤残程度鉴定 委托时间:2012年6月8日 鉴定日期:2012年6月8日 检验地点:陈小妹租住屋内

被鉴定人基本情况:陈小妹,女,64岁,身份证号码为:***922,家住永定区教字垭镇虎势岗村李家院子组。

二、检案摘要

2011年2月24日下午,从城区乘坐摩托车回家途径黄官塔时发生意外,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左肩关节、胸腰腹部受伤,住院治疗。

三、检验过程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病历摘抄:因乘坐摩托车不慎摔伤,左肩关节活动受限,胸腰部挫伤,肺挫伤,L2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出院诊断:

1、左肩关节骨折,伴臂丛神经损伤;

2、胸、腰部软组织挫伤;

3、肺挫伤;

4、L2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

法医学检查:伤者卧于床上,在此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伸、屈内收外展功能全消失,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上肢完全丧失功能。

四、分析说明

伤者不慎从摩托车摔倒,致左肩关节功能丧失,臂丛神经损伤,导致左上肢功能完全丧失,根据《人身保险残疾程度》第三级十一款规定,评定为叁级伤残。

五、结论

陈小妹的伤残程度,评定为叁级伤残。

六、落款

主检法医师:覃正模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9

监理评估报告

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呼和浩特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7月8日

呼和浩特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项目部受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委托于2009年9月10日进场,对乌兰察布公安局刑侦指挥中心工程,进行了施工阶段的监理,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验收的基本条件。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刑侦指挥中心

2、工程地点: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

3、工程概况:一号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总高度50.35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四个配楼为二层均为框架结构,檐高二、三号楼20米,四、五号楼13.9米。建筑面积共计:33295㎡。

4、、开竣工时间:2009年09月10日开工,计划工期2012年08月01日。

本工程由总参设计院设计,内蒙古地质勘察院地质勘察,通州建总内蒙古分公司施工总承包,呼和浩特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服务。

二、主要采取的施工方法

1、地基与主体结构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到现场,泵车浇筑。

2、主要采用胶木板模板,现场制作。

3、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

4、网架为螺栓球节点。

5、外墙为干挂花岗岩石材幕墙,局部明框玻璃幕墙。各楼檐口为钢架铝单板饰面。

6、其他分部工程及各工序为常规作法。

三、基础主体及装饰工程质量状况:

1、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监理规范、监理规划、监理细则要求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资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监理部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推行样板引路严格样板工程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事前预控。

2、监理部依据各专业现行规范标准,设计文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监理旁站方案要求,特别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对施工过程采用巡视、平行检查,对重点部位旁站的措施,加强过程和中间环节的监督检查,对进场材料按监理规范要求进行质量证明文件的审查、现场材料抽样检查、见证取样复检,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基础和主体重点对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施工工序、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控制;装饰装修阶段重点对使用安全、使用功能,室内防火、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等分部分项工程和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重点进行事中质量控制。

3、按照国家施工验收统一规范和专业规范规定,强化对构成实体的最小因素施工检验批的检查验收,对不满足质量要求的检验批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工、重做、更换。达到相应标准,验收合格才准许进行下道工序,把质量控制在萌芽状态。严格隐蔽工程验收,严把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关。对不能满足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不符合规范强制要求的质量问题坚决要求整改,不留隐患。把好事后控制关。

4、,按照国家建设工程统一验收规范规定和工程具体情况,乌兰察布公安局刑侦指挥中心为一单位工程。工程分为1、2、3、4、5号楼、大门工程、共6个子单位工程。62个分部(子分部)工程。各分部工程验收情况如下:

(1)地基与基础工程62个分项工程,施工单位自评合格,监理单位评定合格。

(2)主体工程42个分项工程,施工单位自评合格,监理单位评定合格。

(3)装饰装修工程108个分项工程施工单位自评合格,监理单位评定合格。

5、见证取样和检测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对经审核质量证明文件真实有效的进场材料进行全检、抽检。见证取样样本的频率、频数达到材料检验总数的30%。被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结果全部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混凝土试块的检测数量和检测结果如下:

基础混凝土试块:C30 16组 检测结果合格。C40 10组 检测结果合格 主体混凝土试块:C30 64组 检测结果合格 C35 20组 检验结果合格 C40 22组 检验结果合格 C45 15组 检验结果合格 C20 36组 检验结果合格

四、施工中发生过的质量事故、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的质量问题(包括常见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虽有发生,但通过施工单位自查、自检和监理检查验收中发现后进行了整改处理,达到合格后进行了下道工序施工。

五、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估意见

本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等级为:合格。施工单位的质量目标定位:达到“草原杯”,力争“鲁班奖”。监理单位对各子单位工程,各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情况评估为乌兰察布公安局刑侦指挥中心单位工程达到了施工合同约定的合格工程质量要求。观感质量评价为“好”。、呼和浩特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项目部:王荣生

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及对策研究 篇10

[关键词]公安机关 网络舆情预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57-02

一、对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的释义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n生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产生、传播的载体都是网络,是广大网民的态度、意见和言论的总和。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公安机关传统的警务运作方式在信息化的潮流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顺应这种潮流,公安机关的工作信息化是一场必然的警务革命,是警务力量增长的强大动力。“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已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这是保证警务决策科学化,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要切实做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其关键在于对情报信息进行的综合分析与研判,它是将浩繁的零次情报、一次情报、二次情报转换生成综合、预测性情报的过程。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直接与公民接触,相对其他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和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及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在当前舆情信息研判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规模、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该项工作理应成为警务参谋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归根到底是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然而,由于历史或其它原因,公安各相关部门的舆情分析系统还各自独立的,或者还停留在人工处理的阶段,导致公安内部的舆情分析重复劳动、效率不高、共享率低。为达到舆情分析高效及时准确的目的,以及各舆情分析部门或者人员信息共享,必须建立新的舆情分析系统。推动舆情预警制度化,构筑起强大的舆情预警网络,将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和最基层群众中。此系统可对各种信息,经分析研判后,生产出标准化的人、事、物(涉案)、组织(涉案)、地点(涉案)等信息的情报产品。通过舆情预警调查研究,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支持。

二、对国内外网络舆情预警成果的透视

(一)对国外网络舆情研究的扫描

现代西方的研究大多从网络本身的作用和给现实社会带来的改变出发,阐述网络的优势和作用。美国学者彼特?鲁塞尔在《全球脑》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全球脑:电脑和网络储存的信息和知识将影响人类的智力,也最终影响人们的体验。著名的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尔(MmmelCastles)认为,网络社会中“信息”和“知识”首次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社会的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间,透过网络沟通而更加频繁的互动起来,从而形成已初具雏形的网络化社会,进而卡斯特尔用“流动空间”这一概念具体阐释了网络社会空间在结构上的变化,通过这一概念解读网络社会基于信息和技术的职业重组和分工,以及由此凸现的文化冲突现象成为卡斯特尔网络社会观的主体内容。约翰?哈格尔(JohnHagen)和阿瑟?阿姆斯特朗则在《网络利益》中首先把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加以突出,认为所谓“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这种观点的核心是: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可以借助网络与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一种社区的感觉。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创始人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 CeLeSsig)指出“我们有各种理由相信单凭网络空间本身自由的承诺将无法兑现。单靠它自己,网络空间会变成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这说明单凭网络本身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他主张政府的适度管理,认为网络空间的自由绝非一来源于政府的缺席“自由,在那里跟在别处一样,都来源于某种形式的政府控制”。凯斯·桑斯坦认为网络自由使信息随时获取成为可能,由此产生的“量身定制”现象会造成信息窄化,其结果使社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民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这与民主社会的多元化特征是相悖的。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环境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桑斯坦倡导创建公共论坛,将改善的力量诉诸于大众媒体和政府管制,并主张以“民主的商议”为原则衡量政府管制言论的范围。

(二)对国内公安网络舆情预警研究成果的判断

1、寻求在网络舆情引导上打出“组合拳”。学界普遍认为,公安部门要注意疏导结合,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实现虚拟人现实化管理,掌握网络舆论对手有关信息、资料、特点,对于影响重大的负面网络舆情,经多次正面引导无效的,可以采用与网民面谈对其帮助教育的人性化做法,慎用处罚措施。2、明晰舆论引导手段。一是提出议题、设置话题,引起或转移公众对某一事件、主题或议题的注意力;二是借助时间、空间手段,设置重点宣传的优势地位;三是发挥言论作用,组织讨论,引起更大的关注:四是建立主流论坛,以主流、权威声音引导舆论,同时利用技术手段过滤的方式,对偏激言论进行清理。3、构建网络舆情搜集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性的舆情搜集工作,即对网络舆情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系统的、日常的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某一舆论危机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的舆情搜集活动。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展开,就国内公安部门层面来看,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研究,主要从媒体宣传和信息搜集的角度开展,就是从危机管理的视角出发,不断强化自身工作,及时更新相关制度,提升服务理念,构建公安机关网络舆-预警的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起“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三、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的对策选项

公安机关开展网络舆情预警管理有利于防止社会危机的产生,正确预警危机性事件。不仅对相似案例有借鉴作用,而且有利于防患未然、缓和社会矛盾。

(一)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收集机制

作为网络舆情最前沿机制——预警收集机制,它使网络舆情干预处置得到了前移,在事件潜藏隐患,或出现苗头性问题的时候,就对事件发出预报、预测及提供预先处理的建议和行为。它由主监视器、预测预警、处置的预防、预警和评估等部分组成,共同支撑着这个机制的大厦。网监管理让预警机制有了更多施展空间,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宗旨,对在预警体系内获取的警源监控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后,统一规范,统一口径,让系统内各监控网点实现共享信息,推动通过互通情报,让网络舆情更好的处于各个节点的监控之中,让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热情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预警监控更好的扩充途径。目前尽管对网络舆情来说,还不能彻底精确地进行预测,但是通过网监平台,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资源,挖掘、分析海量的监控信息和数据,运用到各类预测方法,就能通过推导,更好更准确的预测网络舆情的每个环节和变化过程。将警示信息快速并多元化的向全社会进行发布是公安机关网监管理的便利条件,让公众感受到有关的服务和帮助的温馨。从预警突发网络舆情的角度来说,通过对各机构和部门协调勾连,及时做出预防处置判断,有的放矢地制定预案,并能精准的评估和预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就能够确保给将来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给予非常详细而又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将准则性的东西渗透到网络舆情预警的全过程,并进行制约。一旦网络舆情苗头出现后,首先是从预测机制中获得信息素材,参考评估预判的结果,梳理好突发事件的性质、考量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可预见的反响,其次,紧急调度网格平台中的应急资源,汇总各个平台维度中的应急资源储备现状,摸清应急资源可用数量、维护细节以及调配率,在底子摸清后,就要根据事态发展评估的情况,选择适用应急预案,匹配应急资源的调配和分布,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状态方案、处置方针和补充规定等,并对网监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部门的分工,对各类应急资源置于系统的总调度范围内,全面推进危机干预工作,有效处置网络舆情事件。

(三)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中,要建立健全应急资源补偿机制,对应急管理中消耗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各种资源,要按照政策法规制度做好补偿安排,让应急预警管理能够可持续,各方面参入者能够有能力处置以后的突发预警事件;突发事件整个过程是:首先是发现事件,其次是事件的发展,最后是事件的灭亡,而应急管理总结恰好是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事件所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有效的对应急管理进行实施方面的明确,并实行奖惩的制度;突发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始终,要始终贯穿褒奖和问责这两个抓手,对有关责任人和机构置于老百姓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公开抓褒奖和责任追究,让法制的光芒和规范化的管理以及人性化的亲和贯穿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同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性评估要步步跟进,既要评估各种制度,也要评估它的运行规范,评估要面面俱到,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善后处理的环节,向社会公众和媒体透明公开,同时要建立完善监督、举报及信息反馈路径,让善后处理的有始有终。

(四)完善网络舆情预警评估机制

在讨论应急网络舆情预警管理构建的进程里,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预警中随处都能找到它的身影。由于网监管理具有共享性和立体性的特点,由于有了应急管理评估机制的参人,准确、客观的评判预警管理进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通过统一协调,步调一致,指挥到位,到每个节点上,不但能够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也能营造全社会公众各阶层全面参入的氛围,进而还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已有的预警管理机制,最终建立成熟的模式,就是以公安机关为轴心,辐射全社会加入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蔡志强.危机治理与社会和谐[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29-152

上一篇:关于长兴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下一篇:企业领导工作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