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2024-10-20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精选7篇)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破解“四道难题”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升警务效能、推进公安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先导。近年来,南溪县抢抓机遇,将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需求为先导、以应用为核心,积极破解信息化应用中的四大难题,着力构建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协同作战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基本实现了信息系统对各警种、各部门业务的全面覆盖,全面实现了网上办公、办案,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

一、大力解放思想,破解“不想用”难题,形成信息化建设共识

思想决定行动,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推动工作大突破大发展的先决性因素。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干警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存在着“不想用”的自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推进。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突出“四抓”,奠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坚强基石。

(一)抓思维转变,统一思想认识。改变坐而论道的学习模式,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干警外出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外地先进经验,真正从思想接受信息化。2007年,组织专人远赴浙江省慈溪市公安局进行了考察学习。随后,公安局又多次组织前往泸州、江安等地学习。考察后,全局上下受到强烈震撼,切实感受到了信息化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看到了自身与先进公安机关之间的差距和不足。

(二)抓思路梳理,明确总体目标。在对本县公安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公安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立足全局抓规划、立足需要抓建设、立足实战抓应用、立足长远抓保障的思路,坚持实用、实战、实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个平台,两个系统”(警务综合平台,信息采集室系统、边界接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力争通过1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和“办案办公一网通,工作执法一网考”的目标,全面提升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抓组织机构,领导率先垂范。成立了由副县长、局长彭云任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单位、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基层领导直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全局叫响了“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口号,通过层层动员,使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全局民警的应用意识由被动转向主动,全面形成学科技、用科技、挑战科技的良好氛围。

(四)抓责任落实,硬化考核机制。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并形成文件将信息化工作任务分阶段逐一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确定各分管局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警种、各单位“一把手”是具体责任人,民警为信息化建设的直接执行人。同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年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实行“一月一统计,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工作制度,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成绩排名末位的单位和一把手给予全局通报批评。

二、加大经费投入,破解“不能用”难题,夯实信息化硬件基础

硬件设施是公安信息化推广应用的根本保障。信息化建设之初,我县公安局拥有计算机30余台,民警计算机配备率仅为46%,远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为此,我们在抓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始终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0余万元,不断更新和配置硬件设施。

(一)率先建成“金盾工程”七大系统。南溪县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并着力加快其建设的步伐,在全市率先建成了“110、119、122”三台合一报警指挥系统、公安四级视频会议系统、城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公安局域网和公安五级网络、350兆无线常规寻呼系统、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和远程刑事信息系统等“金盾工程”七大系统,丰富了公安工作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夯实硬件基础。完成了信息中心的升级改造,将公安四级接入网由原来2M带宽ADSL升级至光纤2M,开通至全县各乡镇派出所共18个四级网点,基层所队全部升级为公安五级网。新购置台式电脑20台、打印机20台、扫描仪20台,数字身份证书202张,改造升级全局电脑配置84台,购买了指纹采集仪、雷达证眼等一批先进仪器,为各所队购买了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和电脑等办公设备,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全面使用并发挥效益。更新县看守所巡更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在押人员的全程监控和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同步录音录像。

(三)建成办公化警务平台。实现了非涉密文件信息在网上传阅、网上考勤,网上上报信息,网上阅批文件、交办工作,所有民警还可以通过民警在线交流工作,经验、交流思想,使办公秩序日趋规范,而且达到了信息互通共享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启用一年来,在公安局形成了民警“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的良好习惯。

目前,县公安局信息中心拥有服务器2套,运行信息系统9套,共有计算机242台,民警拥有入网计算机平均超过一台以上。县公安局百名民警拥有计算机数达112台,PMI/PKI数字身份证率达到100%。

三、强化业务培训,破解“不会用”难题,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民警之间文化层次高低不等,个体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南溪县本着“人人参加、人人提高、人人过关”的目标,迅速提高全体民警计算机“四会”能力,适应信息化工作需要。

(一)抓住两个重点对象,建立互助组。一个重点对象是局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南溪县公安局班子有1名50岁以上老同志,平均年龄42岁,平时习惯于手写和看纸质文件,经过勤学苦练,目前计算机“四会”已全部达标;另一个重点对象是抓50岁以上老民警。南溪县公安局有50岁以上老民警19人,这些老民警学习计算机不但基础差,而且起步晚。对此,我们根据全局民警各自计算机水平不同,每三名民警组成一组,老中青民警搭配,计算机能力强弱联合,开展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特别是为激发老民警积极性,充分考虑人性化组合,迫使一些老民警不得不学。如:58岁民警陈建洲与女儿户政科长陈莉同为一组,增加了老民警学习计算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以奖促学,以惩促帮。制定奖励规定,分一、二、三等奖励15个互助组和9名先进个人,规定互助组受表彰的前提条件是互助组三人必须全部达标,有一人不达标其总成绩再高也不奖励,表彰的前9名先进个人的前提条件是其所在互助组三人也必须全部达标,有一人不达标即使个人成绩再优也不奖励。同时规定,通报批评末位的5个互助组和按3%计算末位个人,促使民警必须树立集体观念和整体进步的意识,很快在全体民警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三)建立计算机培训中心。积极营造全警快速提高计算机“四会”技能,投入4万元经费在南职中建立拥有50台电脑的民警培训中心,固定成为县局民警计算机培训基地。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聘请南职中专职电脑教师集中为民警上课,集中辅导,解决了自己培训半路出家不规范的问题。为强化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投入10万元在南溪镇派出所建立了新型文化夜校、多功能信息化学习室,新购置了10台微机,1台投影机,为每个社区警务室电脑进行了升级并开通了公安五级网和可视系统,既方便教学,又便于互帮互学,互相感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突出工作实践,破解“怎样用”难题,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

坚持信息主导警务理念,通过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综合和研判,用信息直接指导服务实战,确保实战始终朝着最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纵深展开。

(一)建立了维稳处突的新机制。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了预警功能。县局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创新维稳处突机制,实现“早发现、快处置”。县局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5起,无一起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科技应用丰富了证据收集手段。针对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收集证据难、打击处理难的问题,县局充分运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器材等科技设备,秘密获取并掌握证据,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提供了侦察破案的新支撑。运用视频监控系统为侦察破案提供重要线索。两年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案件7件,捉获犯罪嫌疑人13人。2007年以来,县局先后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破获了南溪城区飞车抢夺案6件。信息应用丰富了侦察破案新技能。通过运用网上查询比对、排查研判、串并侦察等网上作战手段,两年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87件(其中命案3件),抓获上网逃犯19人(其中命案逃犯4人),打击处理230人。刑事技术展现了科技强侦高效率。县局二级刑事技术室充分发挥以科技固定证据,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的“尖刀”作用,有效解决了“侦”、“技”脱节问题,提高了刑侦效率。网络配侦实现了破案打击新增长。通过强化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特别是网络配侦的运用,实现了侦察破案的新增长。2006年以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破获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上网逃犯7名。

(三)夯实了治安防控的新机制。通过强化技防措施,构建了立体的全时空治安防控网络,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全城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复杂场所监控点与监所电子巡更系统、350兆集群寻呼系统、城区电子地图的有机结合,构筑了全方位立体防控网络;金融报警系统、重点单位、居民小区技防设施成为防控网络的有效补充;进出城通过24小时监控,实现了治安防控的动态延伸,有效减少了针对机动车的“两抢一盗”违法犯罪,公安机关的治安防控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2008年,南溪县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8.8%,群众安全感达到96.7%。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2

1 纠正对信息化建设的平面认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意识是指导行动的武器,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是树立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意识, 让全体基层民警和公安干警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把信息化建设和维护作为日常工作来抓, 而不是仅仅走走过场。在很多的基层公安机关, 存在着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理解不够、行动不力和维护不良的问题, 这反映了部分民警和公安干警没有真正把信息化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来抓。众所周知, 公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事关全局, 将对传统的公安办公和警务工作带来强烈的冲击, 其正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 在积极推荐警务创新、技术升级的今天, 公安系统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使该政策和规定可以切实得到落实, 营造“人人要懂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把信息化水平升级为未来衡量警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基层的很多公安机关, 由于人才匮乏、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等原因, 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原地踏步的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安民警的工作, 影响了公安办公效率。所以, 建设公安信息化, 要重视人才的作用。首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信息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 提升激烈层次, 把每位民警的信息化学习和培训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对那些具备过硬信息化知识的民警, 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提拔, 形成“人人都是信息警”的良好局面。同时, 要鼓励和提倡技术创新, 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公安信息化队伍协调发展的居民。另外, 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信息化人才, 使信息化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进而促进公安工作真正实现信息化。

2 积极推荐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建设, 发挥“金盾工程”的作用

金盾工程, 即全国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 是我国公安系统创建电子政务的最重要工程。金盾工程主要包括公安基础通信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公安计算机应用系统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建设等。金盾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公安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侦查破案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符合新时期对于公安工作新形势的要求。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 实现公安系统全国联网, 既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极大的加快了公安机关的反应能力, 更好的帮助他们应对突发情况。在全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布局下, 未来公安工作将更加依赖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和质量, 二者的融合会更加紧密。

借助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帮助, 我国对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是很大的, 显示了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也是未来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公安信息化建设, 需要更好的利用科技手段, 将“金盾工程”扎实推进下去,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实效开展。

3 加强警务信息化制度建设, 整合多种资源,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要建立健全警务信息化相关制度, 把信息化应用作用纳入工作议题, 夯实基础, 提升信息化建设执行力度,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努力保障公安信息化优先发展。要坚持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制度并举的原则, 将基层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 努力使每一位公安工作者都具备信息掌握和操作的应用能力。要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整合多方资源, 完善警务数据库, 是信息数据可以真正为基层一线民警所用, 可以真正保障侦查破案工作。

在推进警务信息化的过程中, 要做到“小处着手, 查漏补缺”, 要把信息化建设细节抓好。例如, 建设信息化创新机制, 要加强情报信息的采集, 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多渠道的采集;要建立情报的报送、研判和反馈制度, 把情报信息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制度建设的体系, 真正实现情报工作的“信息化”。

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监督改进, 摸清信息化建设的规律, 根据现状, 提出各级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用于指导具体的工作。要加强监督和改进并举, 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时的纠正, 并提出指导化建议, 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偏差和错误, 要敢于改进, 努力适应新时期公安系统信息化的形势。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一定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实现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提升我国公安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保障公安战斗力的强大。

参考文献

[1]柳玉祥.对公安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考.公安教育, 2010 (03)

[2]张晓敏.对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0 (02)

[3]张俭, 尹金初, 孙赞峰.公安信息化战略问题研究.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1)

[4]肖飞.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要突出“五抓”.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2)

[5]胡祖俊.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思考.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 (03)

[6]胡世民.以公安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机制建设.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4)

公安行业推动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3

一、公安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速逐步减缓,社会矛盾频发,反恐维稳日渐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利用高新技术的犯罪层出不穷,给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带来阻碍,进而催生了公安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公安信息化行业和国家稳定、公共安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家从政策层面对该行业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扶植和支持,使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快发展,从而促进国内公安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

同时,国家公安部门大力实施“金盾工程”建设,公安信息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尤其是“金盾工程”二期建设更侧重于信息化建设,公安部要求以建设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龙头,探索建立具有中国公安特色的“大情报系统”,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推动公安工作的改革创新。这些举措无疑对促进公安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为公安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公安行业信息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经济、政策、技术、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公安信息化行业发展迅速。据赛迪顾问测算,公安信息化系统2013年市场规模为328.1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为508.3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到2018年国家公安信息化系统建设市场规模将达到944.0亿元(见图1)。

二、公安行业信息化产业链

根据公安信息化的定义,公安信息化主要是依托信息化技术为公安系统建设提供软硬件及系统支持,并形成具有公安特点的解决方案。公安信息化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体系(见图2)。

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平台软件厂商、设备制造厂商和元器件厂商等,如IBM、惠普、微软、Oracle、联想、华为、施耐德电气等都是国际、国内知名厂商,提供的产品货源充足、质量稳定,加上该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产品性价比逐年提高,为公安信息化行业提供了稳定有效的保障。

产业链的中游主要为公安信息化方案提供商,它是基于下游的客户需求,结合上游软件、设备、元器件,提供公安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公安信息化方案的需求行业,包括公安行业、特种行业等。公安行业主要为公安系统的情报部门、科技信通部门、监所等,覆盖了治安、交通、刑侦、禁毒、巡逻、户籍等主要警种。特种行业主要为旅店、娱乐、楼宇管理、机修、典当、印章等。近些年社会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升级,为公安信息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公安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公安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尚处于快速上升期,还未达到成熟期,在这一阶段,公安行业信息化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随着公安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从事公安相关业务,将促进公安信息化行业内企业的重组、兼并和联合发展,使得技术、品牌和资本的整合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行业内主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都会向规模企业或品牌企业靠拢。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公安信息化行业中小型企业尚多,产品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统一标准将是必然趋势,行业发展也将打破区域间的限制,利于大厂商业务的扩张,未来公安信息化行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主流厂商集中。

需求个性化、新技术创新使产品创新成为竞争核心。公安行业是一个多层次、多专业的行业,不同管理层面、不同专业警种在工作机制、管理体制和技术专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了公安行业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差异很大。另一方面,公安信息化技术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的兴起都使得公安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换代。需求的个性化要求厂商深入了解公安行业的业务环境和工作机制,掌握公安行业特有的专业技术技能,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创新要求厂商不断的进行产品升级。总之,在需求个性化和新技术不断更新的公安信息化行业,只有实现产品的不断创新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模块化数据中心更适应大数据的需求。随着信息系统数据不断增多,以传统建设模式构建的公安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管理和运维压力也随之增大。已然适应不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建设要求。而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行级空调靠近热源方式,相比传统制冷系统可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可以支持在不同微模块中实现不同的功率密度的需求。模块化数据中心具备统一的运维接口,接口界面更易管理,由统一的模块化设备提供商负责解决所有基础设施所涉及专业的衔接问题。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随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工厂预制,按业务需求进行规划,一步步分期部署,类似搭积木的方式,随着公安系统的需求进行同步扩容。总之,模块化数据中心实用性、智能性、灵活性的特性,更适应当今大数据的需求。

四、公安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少数民警的思想观念落后。公安机关科技强警战略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仍然有少数民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信息化意识仍然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警务工作效能、破解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瓶颈”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软硬件建设的不足。信息化建设依靠的是软硬件建设,必要的视频、声音、文字传输系统加上信息处理、应用软件是保证信息化发挥作用的保证。但一些地方用于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仍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落后于新时代下的科技强警的新要求。

nlc202309091426

信息应用水平不高。目前一些地方公安信息化应用更多地停留在存储管理、网上办公和浏览查询,依托信息系统和资源开展网上作战的功能不强、成效不明显。

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应用的根本在人,良好的应用又取决于人的素质,然而一些地方就是科技复合型人才缺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领军人物,更谈不上像地方公安一样建立自己的信息科。

五、公安行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以近日全球能效管理及自动化领域专家施耐德电气为河北某市公安局打造的数据中心项目为例。这一项目作为该市地标性建筑项目及地标性机房案例,已经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内部的样板性机房建设工程。

施耐德电气具有丰富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此次基于用户需求,施耐德电气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 项目介绍

用户需求:1)希望建成公安系统内部的样板性机房建设工程;2)希望有新技术应用和亮点设计,有展示需求;3)安全性要求高,有屏蔽机房技术要求;4)动环监控集中显示要求高;5)希望得到整体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解决方案:1)机房空间:采用500mm深高架地板、空调静压箱。机柜强弱电顶部走线。2)制冷:采用下送风房间级冷冻水空调、行级冷冻水空调、冷冻水机组。3)配电系统:采用2套系统:3500A IT系统、3500A动力照明和楼宇配电系统。4)UPS: IT硬件采用2N双总线、模块化UPS;楼宇采用固定功率UPS;5)机柜:部分机柜采用热通道封闭系统、普通机柜列;6)监控:采用动环集中显示。

客户收益:1)创新性设计2套满功率1600kW MW引入完美落地;2)中国首次创新性引用“法国全新智能母线配电方案”,实现统一配电监控,并集成到动环系统集中显示监控;3)采用施耐德电气整体解决方案,以配电为主线,涉及模块化MW UPS、高频UPS、精密配电、智能母线配电、机柜及PDU、行级空调、精密空调、动环监控等系统;4)通过前期立项、方案论证、项目深化、招标影响、投标把控、设计深化、现场勘察、施工指导等流程,从技术上完成了全生命周期的项目跟踪把控。5)该项目已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内部的样板性机房建设工程项目。

2. 项目难点和创新点

本项目的难点在于用户要求亮点展示新技术,且需要全生命周期落地支持。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首次引用“法国全新智能母线配电方案”,实现统一配电监控,并集成到动环系统集中显示监控;同时2套满功率1600kW MW的2N双总线模块化UPS配电架构完美落地。

3. 施耐德电气负责的工作

施耐德电气作为本项目的技术把控团队和技术总负责、落地总负责,以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完成如下工作:

1)与总包、用户前期的引导、汇报、交流工作,包括机房亮点展示、制定差异化创新方案等;2)配合总包技术完成项目的整体设计、提供设计建议和指导;完成新应用如MW UPS和智能母线的技术落地深化设计;3)项目现场勘查、技术指导,包括MW UPS配电定位、智能母线定位、管线路由等;4)中标后,项目产品的落地负责,包括与施工负责方的技术对接、对配电柜和母线等的技术建议、产品路由安装建议指导,尤其是MW UPS的落地准备。

4. 项目成功关键因素

施耐德电气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成功,主要归因为以下关键因素:一是施耐德电气销售和技术人员过硬的专业背景、真诚而严谨的态度,赢得了用户和总包的高度认可与信任;二是销售和技术团队的紧密配合,包括项目全程各环节商务与技术双向引导、时时沟通、协调资源、并肩奋战;三是方案差异化,创新性设计2套满功率1600kW MW引入完美落地。首次引用“法国全新智能母线配电方案”,实现统一配电监控,并集成到动环系统集中显示监控,以满足用户亮点展示创新需求。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4

一、信息专题分析制度

在不同的时期,确定“热点”专题,定期召集有关部门信息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会前,发出议题通知,请

信息员做好发言准备。会后要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较高层次的专题材料。

二、信息编缉制度

规定信息编缉人员必须及时阅处基层和机关当日报送的各种信息来件,按轻重缓急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不漏报、不误时。并坚持适用对路原则,注重信息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避免政治错误和事实差错。

三、送审制度

规定凡涉及综合性强、重要的信息应由信息编缉人员送办公室主任或局分管领导阅处,特别重要的信息送局主要领导同志阅批。

四、通联制度

局信息办公室经常与信息员保持联系,每月下发信息需求要点,每季度召开一次机关信息工作例会,半年召开一次全局信息员例会。

五、评奖制度

对信息员的信息专稿、用稿都要逐篇登记,按信息采用的等级、采用范围,实行记分制。信息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按累计总分由高到低决定奖励等级。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5

立足规范改革创新---全面推进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正规化建设

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现有民警_名,担负全市_处镇、区、街_万辆机动车和13万名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工作任务。近年来,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按照山东省公安厅正规化建设要求,进一步

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把车管所正规化建设作为解决当前队伍、业务中不规范问题的主要措施,在机构设置、内务管理、执法与服务、教育训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正规化建设途径,促进了车管所队伍和业务建设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先后被烟台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连续7年在烟台市公安交警系统年终业务考核中位居第一。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高新亭视察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时,对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和高效优质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抓关键,改革创新,推进业务工作正规化。根据《全省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山东省公安车辆管理所正规化建设规范》要求,把正规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做正规化文章,创一流车管,树一流形象”的车管所正规化建设工作目标,突出“规范教育训练强素质、规范执法服务促公正、规范内务管理树形象”三个重点,促进车辆管理工作不断向正规化发展。一是,合理设置岗位,规范业务流程。根据公安部“两个部令”和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县级车管所的实际,在业务大厅统一设置了机动车审核受理、嫌疑车辆调查岗、牌证管理、驾驶证受理、驾驶人考试、档案管理、业务领导岗位和交通、税务、银行、保险代办窗口,形成了机动车业务受理审核、牌证发放、驾驶证受理、考试、发证、归档“一条龙”服务体系,业务手续全部在车管业务大厅实行内部传递,使群众办理业务一目了然。并避免了群众办事找熟人和“车虫子”代办手续现象。同时,为保证车管所办公秩序,又建起了综合服务大厅,将车、驾管业务和综合业务分离,把违法记分查询系统、电子警察抓拍查询系统、提交身体条件证明、收费全部纳入综合服务大厅,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统一标准,依法办理小型汽车注册登记业务。2003年9月份,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被山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确定为全省县级车管所五个办理小型汽车挂牌试点单位后,严格按照《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和支队授权规定,落实责任,严格把关,与烟台市公安局车管所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办理小型汽车业务。截止目前,共办理小型汽车牌照6700副,无一违规现象发生。同时,结合车辆年检台帐和公路部门的停驶台帐,对车辆信息不断进行清理,分类上传烟台市公安局车管所。达到报废期的,依据有关规定,强制报废。在清理车辆信息的基础上,对不参加年检的车辆,告知辖区中队进行追查,解决了报废车和不参检车的问题。为规范档案管理,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投资6万余元购置了13组移动密集式、大容量、安全保险的档案柜,使档案分类清楚、排列有序。三是,规范中队车管业务。按照《山东省乡镇交警中队业务工作规范》、《山东省规范化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建设标准》要求,为解决龙港区群众挂牌往返烟台市公安局车管所40余公里的困难,2003年9月,在龙港区二中队建设3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厅,把摩托车、三轮汽车的车辆检验、注册登记、核发牌证业务下放,并将警力向一线倾斜,监督向一线延伸,实现了机动车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每天通过机动车登记系统,对中队办理业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控制,每周打印台帐,作为检查的依据。机动车档案统一存放在档案室内,依据有关规定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共核发摩托车牌证5900个,辖区五小车辆上牌率达到了95以上,有力地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方便了群众,强化了源头管理。四是,规范摩托车经销单位代理牌证业务。为遏制辖区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避免“车虫子”代办手续问题,2001年,依据《机动车登记办法》等规章,制定了《_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委托摩托车经销单位代理办理牌证的实施方案》,会同烟台市消费者协会重点抓好责任书签订、代理挂牌单位资格审查、规范代理程序等三方面工作。由车管所向10个规范经销单位核发《代理办理牌证委托书》,确定代理资格,在具有代理资格的摩托车经销部门实行摩托车销售登记制度,把所有销售的摩托车由经销商逐一登记,将购车人姓名、车辆颜色、发动机号等相关内容提前录入微机,统一导入车管所数据库,杜绝了非公告车辆办理牌证问题,提高了上牌率。自2001年以来,通过摩托车经销单位共为群众代理办理牌证3万余辆,没有出现问题。

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6

——##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XXX市##区人民政府

##区是X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167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个镇,常住人口32.05万人;驻有市党政军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攀钢、中冶实久等10余家中央企业以及近百家省市属企业。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目标,全力推进协调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区(县)排位大幅提升。2008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1.04亿元,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0;人均GDP全省排名首位;工业增加值159.1亿元,排全省第2位。

由于历史原因,##区形成了“先工业、后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格局,以及远离省会城市的区位劣势,使得##区的社区服务起步晚、基础差。在2007年以前,##区的社区服务还是采用传统服务模式,服务层次底,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资源分布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如何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质量,为辖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成为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的难题。在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区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96519社区服务平台”为载体,着力提升 1 社区管理效率,优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主要做法

(一)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大投入快发展”弥补“基础差起步晚”

为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区不断加强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整合辖区服务资源,加快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差、起步晚的局面。

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以来,通过政策推动、财政支持、奖励补助、单位共建、社区自筹等手段,筹资1.5亿元,高标准兴建了10个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兴建、改扩建了49处社区办公房。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办公房和服务用地面积全部超过了200平方米,最大的社区面积1400多平方米。

二是搭建服务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绝大部分人口为城市人口,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家庭上网普及率较高的优势,从2007年起累计投入700余万元,搭建了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95519呼叫中心”语音平台、“”网络平台和“”平面资讯三大载体,为居民提高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承担接受业务和调配物流配送职责;网站主要进行产品介绍、业务宣传、网上咨询和接收部分网上业务;社区服务超市承担物流配送终端、部门零担仓储以及社区服务站点的职能。

三是整合辖区社区服务资源。##区作为中心城区,全市社区服务业提供商大多在辖区聚集,社区服务行业门类齐全。我们充 2 分抓住这个优势,把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居民自我服务和各类商业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纳入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政务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物业服务和资讯服务为内容的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一个完整集成的属地化的“5A”式服务(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均可得到任何服务(Any service)。

(二)利用市场化手段,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运作体系

在平台运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平台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区参与”的方式,完善平台运作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政府研发、企业投资。在平台建设上,由政府牵头引导,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运营合作商,共同投资建设信息平台。政府投资主要用于软件定制开发、社区设备配备、人员培训和宣传推广。平台的硬件建设、线路租用、维修维护和日常运营费用应由运营商投入。

二是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在平台运营上,由政府负责整合部门、社区相关资源,监督管理平台运行。对服务质量高、信誉好的企业给与表彰奖励,对服务质量差、信誉低的企业清理出加盟队伍并在媒体上给与批评,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辖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利的服务。运营商通过市场运作整合商业服务资源,从中实现盈利,支撑平台的长 3 期发展。

三是社区参与、居民受益。一方面,社区通过信息化平台发布服务信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在合理的盈利机制引导下,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业,配合运营商开展商业服务,增加社区可用财力,用于“爱心超市”建设等群众受益的工作。

通过这样的运作模式,将公民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真实再现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集成的电子化政务服务综合体系,为居民提供 “一站式”、“一窗口式”服务。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功能和领域

整个社区服务平台开展的服务有公共服务、居民自我服务、公众服务三大类。

第一,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是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社区工作人进行培训,为辖区居民提供的政务服务。通过该服务实现政府对社区的指导和管理,贯彻和落实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对辖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相当于把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搬到了各居民的家门口,并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一个社区建设成果展示平台。

第二,引导居民进行自我服务。目前我区各社区成立了不同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但居民对各种组织开展活动情况不了解,各社区间的组织交流互动也不频繁。通过该平台的居民自我服务 4 管理,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为更多居民能够参加到各种组织提供了信息和渠道,使我区社区群团组织的活动得到更加广泛的发挥,使政府对各自发组织开展活动起到了监督引导作用。通过居民的自我服务,同一社区的居民可以在网上对同一社区的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交流,匿名发表看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使之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

第三,规范培植社区商业服务。公众服务就是整合辖区服务资源,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规范或者培植商业服务,让辖区居民通过低价付费享受到快捷、安全、规范的服务。公众服务是平台的落脚点和维持平台运作的生存点,也是平台运营商的盈利点。它的服务内容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庆典礼仪、物流快递、培训教育等26大项200多小项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是居民通过拨打96519呼叫热线或者通过96519网站预约服务,调配中心根据居民所拨打电话或者所填写资料进行核实信息真实性,并就近调配服务队伍响应居民需求,服务队伍完成服务反馈调度中心,并由调配中心对其服务质量进行回访,作为服务队伍考核指标。

二、取得成效

该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延伸和拓展了我区电子政务功能,使电子政务在我区有了落脚点,辅助电子政务系统完成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另一方面,由于社区服务包含了规模巨大的用户资源,5 具有便利的服务功能,成为电子商务走进社区的重要接口,这对完善社区居民的信用体系,开展末端物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平台的服务功能、商务功能、结算功能、资讯功能,各种厂商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物流配送公司等,都为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实现提供了不同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服务价值链,拉动需求,刺激消费,诞生了多种产业。并且由于该平台各级数据库记录了各社区居民信息和各种商品的消费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成为指导厂商进行市场营销和生产的宝贵资源,而且还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数据,作为指导我区经济工作的主要依据。

通过近三年的运行时间,平台功能逐趋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目前,社区网站已上挂信息12000条,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3000件次,社区服务超市已有56家,加盟企业近100家,解决就业人员近1000人,已经成为了服务##区、辐射周边区县的现代服务平台。2008年四川省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区举行,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得到了省民政厅的高度赞扬;在2009年##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的工作中,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也作为特色亮点得到肯定。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运行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平台的品牌效果还不明显。96519作为社区服务平台的品牌,宣传工作还不完善,居民的接受程度 6 和知晓度还不够高。二是服务功能还不丰富。由于加盟企业还不够多,开展服务的内容还不够丰富。三是平台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7

1 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公安边防院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需要,坚持以提升信息化服务中心、保障教学为目标,以一体化平台和业务系统推广应用为抓手,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院校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一个从以基础建设为主向以教、管、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1)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安边防院校基础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初具规模,硬件建设方面基本都建成了千兆以太校园网,拥有设备先进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机房,个人计算机拥有率已达100%。2)教学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方便学校对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开创教学督导新局面,院校在多媒体教室加装了语音采集系统、建立微格教室,为教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现代化、高效能的技术平台。3)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从管理制度方面,公安边防院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各级网络管理员及使用人员职责,有力保证了信息安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4)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日渐强化。院校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能力持续提升,初步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

但是,从院校整体看,还没有形成信息化深度应用大格局,应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方式不智能、效能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公安信息化“集成融合,深度应用,高度共享,全面支撑”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距离。“抓应用、提能力、上水平、谋创新”是“十二五”边防信息化工作的主攻方向。从近期来看,为师生服务的以优质教育资源、科研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有待建立;为管理服务的由各单位建设的业务系统难以集成学校的基础数据库,学校的基础数据量少而分散,信息的整合度低、共享度低,中心数据库亟待建立;在条件建设上,硬件设备亟需更换、升级以及扩容,校园网的提质优化、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资源有效使用的运行监控系统有待配置[3]。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变革不断深化,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始终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 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尽管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学校在下一步的基础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基础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

有些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基础信息化的建设中忽略了管理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其中的几个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部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部队院校的基础信息化,必须努力使院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员都科学认识部队院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部队院校信息化的科学本质,创新思维,转换视角,与时俱进,确立与院校信息化建设相适全新的思想观念。

2)重硬件轻软件,缺乏统一的应用平台

有些院校在信息的共享、协同、服务与分析方面缺乏建设,尤其是在教学、人事、科研等几条管理主线方面,大部分环节尚处于手工工作状态,影响到管理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信息化建设也得不到统一的规划,缺乏统一共享的应用架构,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购买了先进的网络设备而不重视了应用建设。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配合、软硬件并重。在部队院校中,特别是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想能够尽快发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以信息化的应用为驱动力。

3)信息化应用不深入,缺乏层次

当前公安边防院校信息化应用还存在基础类应用不深、综合类应用受限、高端智能类应用匮乏等问题。基础类软件应用层次较浅,发挥作用不突出;综合查询应用因信息分属不同部门,共享难度大,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决策指挥、分析研判等高端类应用很缺乏,无法满足部队指挥作战需求。信息化应用还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业务应用推进不力,信息化应用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4]。因此,院校要加强校园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抓好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营造一个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环境。

4)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完善,缺少保障体系

当前公安边防院校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但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技术缺乏创新性与自主性。因此,院校要加快推进相关安全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大力增强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各机构还应统筹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体系建设,提高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抗毁性、容灾性。

总体来说,当前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十分薄弱,需要通过规划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来将使院校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更上一个台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服务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3 对策

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笔者认为,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才能切实解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面临的具体问题。加快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边防院校信息化水平。要通过深化建设、深化应用、深化共享,全面实现教学训练网络化、决策指挥实时化、业务管理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化。

1)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全力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篇之年,公安边防院校必须紧紧把握这一关键时间节点,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按照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规划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能解决各层次问题、调动各层次资源,可操作性强的“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核心需求和终极目标,为院校的下一个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完备的顶层指导。着眼教学需求和长远规划,抓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体系。

2)以需促建,全方位提升信息化应用普及程度

信息化建设应紧紧把握住“以需求为导向,贴近基层一线,服务教学中心,建管用并重,发挥最大效能”的原则,最终实现科学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目的,为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和培训任务提供坚实支撑。一是需求牵引,明确目标。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和学员服务。抓住学校转型发展有利时机,借鉴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以需求为建设导向,明确阶段工作目标,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建管结合,健全机制。“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各级在工作中,要切实走好“建管结合”之路,避免出现重建轻管,只用不管的现象,在项目建设、管理应用、维护保养等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三是把好推广应用关。正确处理好建设与应用的关系,把重点放在“用”上,树立“系统重在应用”的观念,从贴近工作需要入手,开发教员和学员想用、愿用、会用的应用系统,防止建设与应用脱节。

3)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硬件建设、软件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要持续性投入增添支撑信息系统与服务运转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建设改造多媒体教室和配备升级终端设备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改善基础条件。要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效率必须充分整合资源,依据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按照“硬件分批到位,软件同步跟上”的建设原则,避免谁用谁建谁管的单打一模式,树立大局意识,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把各项建设全部统筹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一并部署、一并推进;避免盲目“一步到位”,造成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避免用新废旧,重新轻旧,确保各类设施和装备合理使用。

4)优化结构,科学培养,抓好信息化队伍建设。

把提高全员信息素质、抓好信息人才建设作为公安边防院校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来抓。科学统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结构上依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科学确定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确保信息化人才质量。同时,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岗位需要和人员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专业人员适应岗位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取人所长,拓宽视野,努力建设起一支宽视野、肯钻研、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4 总结

公安边防院校承担着边防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目前的边防信息化在不断的推进发展,因此公安边防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不断地跟随其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最新信息技术,以服务教学为牵引,以提升院校基础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开展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一流的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院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边防教育事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兴华,姜欢.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公安教育,2011(3).

[2]周书奎副局长在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深度应用推进会上的讲话.2013年7月.

[3]巩固成果深入推进努力开创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应用新局面——仲照明副参谋长在边防部队信息化深度应用推进会上的讲话,2013年7月.

上一篇:八年级文体活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国富论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