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

2024-10-14

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通用9篇)

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1

在深入开展“三项建设”活动中,三台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从“严格规范执法”入手,采取五个狠抓措施,规范民警执勤执法,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狠抓警示教育。县局以“三项建设”为契机,组织民警学习谭东“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以《上海交通民警执勤执法案例汇编》中的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通过上级公安机关运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先进事迹和执法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以及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执法不规范的案(事)件,开展正面典型引路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帮助民警提高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二、狠抓执法培训。县局认真落实“三个必训”制度,按照“三懂五会”要求,把提高民警执勤执法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重点围绕执法中的突出问题,对一线民警集中进行规范执法培训。同时,组织县局法制和刑侦部门人员对全局一线民警进行法律法规运用、dna样本和指纹采集的培训,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执法规范化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努力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三、狠抓执法质量考评。县局“执法质量和廉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载体,全面推行网上办案、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和网上考核。通过每月的执法自查、个案点评、案例剖析,进一步完善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廉政执法档案。同时,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不定时的对民警在执勤执法中理性、公正、文明、规范方面的明查暗访与检查考评,实行平时考评与突击检查、月考评与总评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动态化、平时化、经常化。

四、狠抓执法突出问题整改。针对执法中存在的不严格执行法律、不按照制度规范操作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引用条文不准确、执法语言不文明、随意执法、执法不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彻底改变以往执法方面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同时,各分管局领导加强对各所队室执法问题的督导检查,确保执法规范。

五、狠抓案件法律审核把关。县局在各业务单位确定一名分管法制工作的中层领导负责本单位的案件法律审核把关工作,确定一名或多名民警为本单位的法制员,将法律审核、案件审议中的不同意见记录在案,作为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的依据。对因未采纳正确意见而导致错案的,坚决追究审批人、审核人和承办人的责任,促使领导和民警自觉依法办案。

范文网【】

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2

近年来, 从公安部到基层公安机关都在强调执法规范化建设, 以适应中国法制化进程的大趋势, 进而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的显著进步。随着我国法制不断健全,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法律素质明显增强, 公安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 在成绩面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它是一个目标, 是一项措施, 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就目前而言, 公安机关的各个警种、各个部门和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 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影响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本文拟从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观因素着手, 谈谈如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2 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观问题

2.1 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足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的工作重心和理论上的热点话题, 上至公安部领导, 下至基层科、所、队都在参与此话题的讨论。几乎所有的公安执法单位都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实践制定了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实施方案。但从最终效果来看, 大都停留在口号、文件的层面上;从实施内容来看, 这些规范化建设的安排和方案仅停留在目标、内容、要求、方法等方面, 对执法规范化建设最为核心的问题即有针对性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化问题却很少涉及。在相当一部分领导的潜意识中, 认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只要有文件、有安排、有方案就行了, 很少考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实际效果。

2.2 执法理念转换不到位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 就有什么样的执法行为。执法理念不规范, 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不规范。目前, 少数民警仍存在沿袭多年的“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 摆不正自身位置, 处理案件方式简单, 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躁、硬甚至训斥当事人, 使人民群众对民警的执法行为产生抵触情绪;没有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公正”执法理念, 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清, 有个别办案民警僵硬办案, 不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 总认为自己是按照法律规定办的, 依法执法没有错, 有的不履行告知程序, 忽视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执法严格思想是根源。因此, 执法规范化建设首要的一条是文明执法观念建设。我们应当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全体民警的头脑, 为严格依法办案, 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提供观念上的保证。

2.3 执法主体的综合素质, 法律素养亟待提高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公安机关进人成分一直较为复杂, 虽然近年实行了凡进必考, 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把关不严的问题。这些人无论是政治素质、文化水平特别是法律知识等方面, 与警察院校科班出身的人员相比差距甚大,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扩招一批社会人员为公安民警, 人员来自四面八方, 水平参差不齐, 不仅法律知识贫乏, 有的文化水平竟然达不到高中水平, 公安业务学而不会, 学习现代知识更无法入门, 缺乏公安执法最基本的能力。还有的对接手的案件不知如何去调查, 更有极个别民警甚至询问笔录不会记, 案件卷宗不会整, 法律文书不规范, 致使案件无法进入诉讼程序, 严重影响了办案质量, 造成当事人上访, 在社会上形成恶劣影响。

一些民警证据意识、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例如, 传唤超时限不审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 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 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 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但一些民警在传唤超过八小时的未经审批直接延长至二十四小时。再比如, 在询问嫌疑人的过程中引供、逼供、诱供。询问嫌疑人时应当让嫌疑人自然陈述案发经过, 虽然偶尔也有施加压力的情况发生, 但记录材料是要通过询问嫌疑人当时在做什么事、有什么能证明, 通过追问细节把其虚假性显现出来, 迫使其主动交代违法事实。但是直截了当的将我们掌握的证据告诉嫌疑人是不可取的。如“张三证明是你打了人, 你怎么不承认, 你必须老实讲清楚?”等, 在我们法制部门的执法检查中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常并反复地发生, 由此反映出我们一些民警的法律素养亟待提高。

3 充分认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切实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同时提出的两项建设。客观说, 两者比较之下, 队伍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执法规范化建设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 除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外, 更重要的还在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缺少理论上的支撑。

何谓执法规范化?衡量执法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 无一定论。执法规范化, 就是要求执法者的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框架之中, 按照法律法规明确的职权和义务依法办事既不能超越法定职权, 也不能逃避法定义务。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在法定的框架内对公安执法主体、权利、义务、程序、责任等方面进行制度上的设计, 并随着执法实践不断强化和完善, 确保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维护、促进和实现社会正义。

有了内涵理论的支撑, 如何让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更具有实践操作性呢?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当以以下内容为要素:

(1) 执法主体法定。执法主体必须是有法律明确授权的, 取得代表公安机关从事执法活动资格的人或组织, 坚决杜绝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从事执法活动。在公安执法实践中,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非执法主体从事执法活动的情形屡禁不止, 如非执法主体询问并记录材料, 之后不签记录人姓名而由承办民警签名, 影响警察形象, 影响办案质量。

(2) 执法行为制度化。要通过执法制度建设, 对公安机关的每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和执法措施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使公安执法工作纳入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例如, 对公安执法办案活动, 从接警、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呈报审核、审批、裁决的每个执法环节, 到进入诉讼程序;从执法主体资格认证、岗位职责、绩效考评、质量考核、执法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到执法长效机制和基础建设, 都制定严格的制度, 形成执法规范化体系。

(3) 严格执法程序。拉杜布鲁赫说过:“程序法为实体法服务, 但它并不仅仅要求达到对实体法实际有用的程度, 而且也必然要求有法的效力。”况且, 正义的程序在保证实现实体公正的同时, 在限制随意性、防止权力滥用等方面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因此要求公安机关的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间、期限、条件、程序等。

(4) 明确执法责任。要求制定完善各警种、各部门的岗位职责, 达到职权明确、责任到人。对执法者的责任追究不能姑息、放纵, 要落到实处。

(5) 建立执法保障机制。长期以来, 公安经费保障依靠当地政府给予解决, 而对于财政贫困地区的公安经费则很难保障, 因此在民警执法中派生出以罚代刑等负面问题, 严重影响了公安执法质量。同时由于保障不力, 也严重影响了公安执法规范化的硬件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 必须加大对公安经费的投入, 防止和避免民警违法违纪创收敛财, 特别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政法专款投入, 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以此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6) 执法监督到位。目前, 各级公安机关都设置了内部执法监督机构, 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措施和制度, 但由于内部执法监督部门缺乏对执法过错行为人的处罚权力, 使得查处执法过错流于形式, 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效果。而无论是聘请的外部执法监督员还是专门的监督机关都因为制度的缺失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内、外执法监督机制, 对内要围绕执法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执法要求和标准, 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 直到民警正确执法、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加大内部执法监督力度, 完善考核办法, 加大奖惩力度, 对执法过错坚决实行倒查追究。对外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 继续深化警务公开制度。确保监督有力、有序, 及时发现执法中出现的问题, 有效纠正执法过错、执法偏差, 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 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

置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 人民警察只有确立了法律至上、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才能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 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4.1 法律至上理念

人民警察作为重要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必须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具有良好法律信仰的人民警察, 其稳定的职业素质在具体执法行为中就体现为对法律体系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服从、守护和敬仰, 其执法活动也必然会带来民众对法律的尊重与信赖。而人民警察如果缺乏法律信仰, 以工具主义的思维对待法律, 在执法中不遵守、不尊重, 甚至践踏法律的话, 则会引发民众对法律的不信任、反感甚至敌视的心理反应, 从而恶化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环境。因此,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 应当深刻认识到, 在法治社会里是绝不允许一部分人受到法律约束而另一部分人成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的, 认为法律只管民不管“官”, 只管人不管己, 将“官”和自己视为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观念, 必须彻底破除和摒弃。要坚持职权法定, 权责统一、用权受监督、违法受监督, 切实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牢记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说过的这句经典法律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4.2 执法为民理念

执法为民理念是党“立党为公, 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在警察执法领域的具体化, 坚持执法为民就是要在具体的警察执法工作中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宗旨,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警察一切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开展警察执法工作,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让每一个民警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内植于心, 外践于行, 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像周永康同志说的那样, 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起事情的处理都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 把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解决的问题解决好,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真正相信群众, 尊重群众, 依靠群众, 才能真正取得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从根本上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一些经常困扰警察执法的问题。树立人权保护意识, 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文明执法, 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4.3 公平正义理念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 要坚持合法性原则。人民警察一定要将自己的执法活动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 依法行使职权, 不超越法律、不滥用权力, 不偏不倚, 不枉不纵。要坚持合理性原则。执法者在行使法律赋予自由裁量权时, 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 案件与处理结果的轻重幅度必须相当, 同样情形必须同样处理。要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的原则。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程序原则。程序的最大功能在于能够限制程序义务人的主观随意性, 防止权力或权利的滥用。人民警察权的程序控制就是对人民警察执法行为过程的控制, 把行为的时间与空间方式及相对人的参与作为重点, 解决权力过程的失控问题。可以让当事人甚至社会公众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和正义, 增强公民对警察执法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度。

5 切实加强执法主体素质建设

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提高执法主体素质关键在于抓教育。2007年年底, 孟建柱部长提出了要在全国公安机关建立“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首先, 我们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公正”执法理念。其次, 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加强民警法制教育培训, 在提升民警法律素质上动真功、下硬工。分层次、分警种、分业务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 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 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再次, 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民警法律测试工作, 对法律测试不及格、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 坚决责令其离岗培训, 直至达到要求才能上岗执法。最后, 要全面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 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 责令其离开执法岗位, 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 队伍建设是根本, 也是保证。我们广大民警应当以公安部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 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实战型公安机关的要求加强学习, 为更好的履行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在深入进行中, 但通过几年的努力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析原因是诸多的, 其中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充分, 执法主体的执法理念转变滞后, 执法素质亟待提高等主观因素, 笔者认为是始作俑者。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涵及要素, 彻底转变执法理念, 提高执法主体素质, 以此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提高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关键词: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理念,执法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肖文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 (2) :5-8.

[2]王春敬.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客观因素及解决对策[J].公安研究, 2009 (7) :48-53.

[3]崔亚东.从贵州瓮安“6·28”事件看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J].公安研究, 2009 (8) :10-13.

[4]姚占军, 程华.法律视角下的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9 (1) :91-96.

[5]殷炳华.和谐社会构建时期警察执法理念探析.经济研究导刊[J].2009 (26) :198-200.

[6]林水湖, 林光辉, 洪超明.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公安研究, 2009 (2) :51-54.

[7]王雪晴.派出所民警在执法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22-25.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篇3

关键词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3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这将对各行政机关的执法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四川省在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全省森林公安系统执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按老思维、老方法解决问题,迫于上级检查敷衍了事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1 当前森林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理念不强

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是转业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在处理行政案件中,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往往一味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而置相对人陈述申辩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政府万能的思想在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使得他们难以树立起服务为民的思想。

1.2 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2.1 怕出错,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作为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以往只重执法结果,不重执法程序的做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不是太强,怕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对那些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就不予追究,导致“人人怕出事,人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

1.2.2 地位的尴尬,导致滥作为

森林公安是林业部门的下属单位,受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双重领导,这种领导体制使得森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十分尴尬:一方面,森林公安的法律地位模糊,使得其在调查取证的时候很多部门不予配合;另一方面,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未理顺,森林公安机关没有直接向当地检察院移交案卷的权力,还必须以地方公安的名义移交案卷。“有公安之名,却无公安之实”,这种尴尬地位大大降低了森林公安办理刑事案件的积极性,使得森林公安将一些刑事案件降格为行政案件加以处理。

1.3 考核体系不科学,导致部分单位敷衍了事

考核指标是一只无形的手,考核什么,有关部门就会重视什么。因此,一套科学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非常重要。但是,反观一下我省现行的考核指标,会发现除了案卷、执法档案的质量以外,行政、刑事案件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以来,一面迫于案件数量的压力,一面迫于执法规范化的压力,部分单位只能去处理那些简单的案件来应付上级考核(一个县56起行政处罚案件中的54起全是用简易程序对行政相对人加以50元的罚款,足以说明问题)。

2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不经过实施也将是纸面上的、抽象的,无任何实际意义,法律的实施需要人。在法律赋予执法者自由裁量权时,执法者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执法决定。所以,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而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

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让执法民警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其次,要加大民警法制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升民警的法律知识水平,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最后,要严格执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2.2 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确保森林公安机关权责相统一

正如上文所述,森林公安机关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其职权职责不清、职责与权限不统一,进而导致其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不得不滥作为甚至不作为。要想让森林公安机关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不缺位,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保证其权责相统一。

要不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如何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学界对此莫衷一是,笔者倾向于将“双重领导”变为“统一管理”,所谓的“统一管理”就是将森林公安机关从林业行政部门和森工企业独立出来,作为一个警种由公安部门统一领导。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森林公安机关系统内部上下级领导关系,有效降低森林公安和其他警种之间的协作难度,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及时、高效、协调运转特点,提高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森林公安机关就可以享有《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种权力,在案件的侦查中就不会处处碰壁,能独立将案卷移送到检察院系统,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滥作为和不作为了。

2.3 完善考核体系,提高森林公安民警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

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通过考核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已成为各单位通行做法,成为单位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实地考核中民警不敢作为、消极作为的现象,让笔者对现行的考核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而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考核办法中类似警告、记过、记大过之类的负激励措施占了很大的篇幅,奖励之类的正激励措施几乎只字未提;而且将森林公安民警所办的案件量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显得不伦不类,不仅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数量,还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规范化?因此,现行的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将“案件数量”从考核指标中剔除。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办一定量的案件长期以来是压在森林公安民警头上的一座大山,在案件数量的驱使下,执法的规范化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不应该将所办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高低的标尺,相反应该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具体而言,就是要看单位那些引起上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量,根据案件的数量和影响大小给出相应的负分数。这样,不仅使考核体系更趋科学化,更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

细化考核对象,增加正激励措施。“罚不责众”使得一部分民警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规范化建设考核结果的好坏都是单位的,与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就导致他们平时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平时的考核中可以在对单位考核之后,再对单位的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最终结果归到个人。当然,在增加相应责任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奖励措施,比如,将执法水平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执法规范的可以适当增加年终奖等等。

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执法理念、管理体制以及考核体系中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森林公安机关必将成为保卫森林资源的尖兵,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县公安局维护辖区治安经验材料 篇4

盾牌”。

一、创建工作措施,建立治安防控体系

无极县公安局紧密联系治安实际,认真思考,精心谋划,提出了“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练内功三部曲;研究了“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强能力三措施;制订了“建天网、大联防、铸盾牌”治安防控新体系。他们认真研究了社会转型时期治安防范工作的内在规律,正确预测和把握社会治安走势,并据此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超前性,有力地推动了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

同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防范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居住区域和居住环境居民的安全需求,实现治安防范法制化、规范化。在深入研究当前犯罪活动的新特点的基础上,该局把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了技防投入力度,大大提高了防范能力和水平。为挤压犯罪分子活动空间,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该局进一步深化了警务改革,实行重心下移,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到街面上、沉到社区里,实现了被动型防范向主动型防范的转变。

二、创建有效工作计划,保护群众安全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治安防控中的作用,无极县公安局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建造“天网工程”的三期工作规划,第一期工程投资80万元,完成了中心控制室与城区16个重点部位摄像头的安装与连接;第二期工程投资130万元,新增26个重点部位摄像头,使辖区省道路口和出县口全部布控。110报警系统在原有102个的基础上,新增13个,达到了115个,计划年内再安装5个报警点,达到120个。

截至目前,“天网工程”基本上实现了城区和干线公路重要部位全天候监控,110、122、119实现了协调联动、快速布控,极大地威慑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辖区整体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针对当前拦路抢劫、抢夺、入室盗窃、寻衅滋事等案件多发的态势,该局制定了铸造社会治安“金色盾牌”规划,组建了基层治安力量(成立治安分局、增设治安室、创办保安公司)、成立了强大的巡逻队,动员群众开展大联防。在农村,该局组织实行了户院联防;在城区,他们大力推进安全小区创建工作,重点加强对社区、流动人口、交通干道、专业市场的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群众性自治巡逻队已发展到120支1758人,213个行政自然村普遍建立起了以治保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治安组织,全部落实了“户院联防”责任制;在县城,按地理位置,分建平安小区,基本上实现了“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公安工作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遏制了各类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防控工作,加强安全巡逻

针对特种行业、危爆物品和乱点管理等重点工作,该局建立健全了治安管理联防组织,形成了打、防、控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了法人代表安全防范承包制和从业人员安全防范责任制;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工作水平高的治安信息员,进一步严密了社会面控制,有效地遏制了街头犯罪的发生。

同时,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该局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印制了大量的《致全县居民的公开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收缴非法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的通告》、《关于查禁收缴枪支弹药、仿真枪和管制刀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及《致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封信》、《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在各村、镇以及预警栏内广泛张贴;在危爆物品集散地,他们通过制作标语、牌匾、发表电视讲话、制作流动字幕在黄金时间不间断播放等有效形式,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也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守法意识。

四、落实有效负责制度

无极县城共有生活小区72处,这些生活小区标准不一,位置分散,有的没有围墙,有的整栋楼出租,人员成分比较复杂,这都给公安机关的服务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改变这种状况,该局积极发动群众,将楼院长、联防队、社会治安志愿者有机融为一体,探索出了物业管理型、楼院联防型、单位承包型、志愿协调型4种类型的安全小区管理模式,在各个小区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民调会等群众组织,组建了治安联防队。

时,在每栋楼设楼长1名,每个单元设组长1名,负责掌握本楼本单元的人员及治安情况,发现外来人员、身份不明人员和私自出租房屋人员,及时向居委会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检查。

有条件的小区,还实行了封闭化管理,将小区的三个出口封闭,重新整修主要门口,加固原有的围墙,设立门卫和治安室,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防范措施,使犯罪

分子无从下手,无处遁形。

同时,针对重点治理区域以及重点整治部位群众反映强烈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被盗问题,该局城关分局车管所在大型商场、超市、医院设立了有偿自行车集中存放点,组织人员进行统一看管;对城区内易发生自行车(电动车)被盗的区域和部位,安排巡防大队分成8个打现行小组,在案件多发时段实行公开巡逻和便衣蹲坑守候的办法,打击现行犯罪活动;对南环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截断销赃买赃渠道;组织召开辖区废旧物品收购点业主会议,要求废旧金属收购点业主要合法经营,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检举、举报。

截至目前,共动用警力350余人次、车辆120余台次,检查废旧收购站、点102个,自行车维修点15个,自行车(电动车)销售点33处,破获案件10起、治安拘留2人、刑事拘留1人。

随着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日益临近,国庆安保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决战阶段。为全力做好国庆安保各项工作,无极县公安局以“六个不发生”、“两个确保”为重点,借鉴奥运安保的成功经验,以超常规的组织、超常规的状态、超常规的措施,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到国庆安保工作当中。

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该局举全警之力,施重拳之策,保高压之态,采取设卡盘查、街头巡查、重点清查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开展了“三打一治专项行动”、“霹雳1号”、“霹雳2号”等专项行动。他们在出县口、出城口设置了8个治安卡点,加大了对可疑车辆和人员的盘查力度;成立抓捕小组对无极籍网上逃犯开展连续性抓捕;组建打现行便衣队,在案件高发的区域蹲坑守候打现行;组织警力对酒店、旅馆、网吧等行业场所开展拦网式清查,共清查网吧54家、旅馆50家,对9家存在消防隐患的网吧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取缔无证经营的旅店7家,清查可疑人员25名。

据统计,在“霹雳1号”统一清查行动中,无极县公安局出动警力600人次,巡防队员240人,清查机动车230辆,人员300人,出租房屋60个,重点场所35处,复杂场所20处,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现行犯罪嫌疑人3名、网上逃犯5名,从中破案10起,有力地维护了辖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5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有序活动的重要规范和有力保障。作为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公安机关,本身就是法律的实施执行机构,不仅要带头学法、自觉守法,更要正确用法、规范执法。

一、抓住观念更新这个先导,用正确的理念引导执法规范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决定是行动的方向。为此,该局始终把观念更新放在规范执法的首要位置,组织民警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纪律作风整顿,不断纠正民警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和误区。通过持续不断地思想教育,全体民警充分认识到,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不仅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人民群众和民主法治建设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时代要求,更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责任非常重大,丝毫不能放松。

二、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核心,用明晰的标准保障执法规范

从明确执法岗位和执法主体职责入手,分岗、分级、分层设定执法职责、权限和责任,通过制度的完善,执法的每 个环节均纳入实时的管理,各警种、各岗位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权限进一步明晰,程序进一步完善,从接处警、受案、立案到侦办、查处乃至案卷装订基本实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民警在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中逐渐养成了规范执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抓住执法监督这个关键,用严格的考核强化执法规范

始终把监督作为约束执法行为的最有效手段,将公安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管理的依据、程序、进度、结果在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单位警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布;始终把考核作为保证执法规范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执法考评体系,明确执法行为标准、岗位标准、质量标准,分刑侦、治安、交巡警三个序列考核;始终把责任作为推进执法规范的核心,建立一级包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执法责任体系,动真碰硬兑现奖惩,对各序列的考核得分从高到低排名张榜公布,实行执法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四、抓住素质提升这个根本,用扎实的培训促进执法规范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篇6

杨焕宁(公安部常务副部长)

为了把握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公安部明确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

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7

巨野县公安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山东省巨野县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大力深化执法主体和监督制约体系建设,着力在创新中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打造巨野规范执法品牌,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近年来,巨野县公安机关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列入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通过狠抓执法场所改造、执法案件评查、网上执法办案、执法资格考试、涉案财物整顿等工作,着力构建了“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全程化”四位一体的规范执法体系,全部执法行为实现了从接警立案到案件终结的办案全过程网上运行机制。在严格执法程序标准的同时,狠抓了执法细节规范和监督落实,使全体民警都能熟练掌握各个警种执法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巨野公安局还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录音录像全程化,有力地加强了对执法源头的控制监督,使每起案件、每名民警、每个环节实现了更直接、更具体的监督,走出了一条与巨野转型跨越发展相匹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新路子,推动了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2010年该局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2010年全市公安系统综合考评第一、2011年第一季度全市公安系统综合考评第一、打造了具有巨野公安特色的法制品牌。

巨野县公安局局长李昌柱要求全县各级公安机关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要求,创新执法教育管理,端正执法思想,改进执法态度,破解执法难题,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质量考评,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

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8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我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根据《河北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考评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组织

(一)组织实施。市局成立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考评领导小组。由王龙副局长任组长,法制处处长李哲任副组长,政治部、纪委、国保支队、巡警防暴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警务督察室、消防支队、网监支队、信通处、监管处、信访处、户政处、交警支队、出入境管理局、装财处、经侦支队为成员单位。由市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组负责执法规范化考评工作,履行执法规范化考评领导小组职能,办公室设在法制处,具体负责执法规范化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

(二)考评对象。执法规范化建设考评的对象为各县级公安机关、市局直属主要执法警种、部门(刑侦支队、治安支队、巡警支队、交警支队、出入境管理局、经侦支队、消防支队、监管处、网监支队、户政处、信访处等单位)。

(三)考评时间。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考评每季度开展一次,对考评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对各县级公安机关、市局直属主要执法警种、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情况每月通报一次。

(四)考评计分。执法规范化考评实行百分制,每个项目规定的分值减完为止,不计负分,加分分值累计可以超过规定的分值。

二、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工作。(10分)

1、没有制定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或方案的,扣2分;没有成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的,扣2分;没有召开全局性(或本部门、警种)会议专门部署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扣1分;组织召开全局性(或本部门、警种)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的,每次会议加3分。

2、没有建立本级公安机关(或本部门、警种)执法规范化建设网页或专栏的,扣1分。

3、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报送量全市排名一、二、三名的,分别加1.5、1、0.5分,倒数一、二、三名的,分别扣1.5、1、0.5分。

4、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被市局采用的,每条信息加0.5分;省厅采用的,每条信息加1分;被公安部采用的,每条信息加2分。

5、没有制定适用于本部门、警种、本地区的执法制度的,扣0.5分;制定执法制度但没有贯彻落实的,扣1分。

6、没有严格按照四级执法档案要求建立单位执法档案的,扣3分;没有建立民警执法档案的,扣2分;执法档案没有按规定填写、弄虚作假的,扣1分。

7、没有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的,扣1分;应追究有执法过错民警责任而没有追究的,扣2分。

8、没有按照《邢台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时限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每项扣2分。

(二)规范执法主体建设。(15 分)

9、没有按照《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培训考试实施方案》要求,对公安部《执法细则》、《执法规范》组织专题培训的,扣2分,应参训民警培训率低于90%的,扣1分。

10、没有制定并印发符合本警种、部门、本地区执法办案和执法管理工作特点的、可操作性强的《执法规范》的,扣2分。

13、参加省厅对全省公安机关的执法民警进行网上培训人数不足应参考人员100%的,扣2分;通过“网上考场”参加执法资格认证考试人数不足应参考人员100%的,扣1分(以上两项依次每减少1个百分点,多扣0.2分)。执法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合格率达不到100%的,扣2分(依次每减少1个百分点,多扣0.5分)。

14、存在不具备公安机关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执法办案活动的,每人次扣2分。

15、没有按照《河北省公安机关民警庭审旁听制度》的要求将旁听情况、体会及时总结并按《庭审旁听制度》的要求上报的,扣2分;上报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按要求每季度上报体会、总结3篇以上的,加1分。

(三)规范执法行为建设。(20分)

16、没有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推进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网上办理的,每起扣0.5分,没有对网上办案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制度的,扣2分。

17、有关警种、部门没有制定110接处警规范、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范、交通违法现场处理规范、交通事故现场处置规范、群体性事件处置规范的,每项扣2分。

18、窗口警种没有制定语言行为规范的,扣2分;制定了语言行为规范并严格遵照执行,没有有效投诉记录的,加1分。

19、有关警种、部门没有对治安案件、交通违法处理、留所服刑人员保外就医和减刑假释等制定出台具体的执法裁量标准的,每项扣2分;制定了执法裁量标准但没有遵照执行的,每起扣1分。

20、承担接处警、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交通违法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处置、群体性事件处置任务的一线执法民警没有按要求配备录音录像设备的,扣2分;处警时没有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的,扣2分;配备率到75%的,加1分,达到90%以上的加2分。

(四)规范执法场所建设。(10分)

21、接警室、候问室、讯问室、交警岗点以及看守所提审室等场所视频监控设施的安装率没有达到100%的,扣2分,每减少1个百分点,多扣0.1分。

22、各级公安机关的户籍室、办证大厅等窗口办证部门,视频监控设施安装率没有达到100%的,扣2分,每减少1个百分点,多扣0.1分

(五)规范执法管理建设。(20分)

23、没有制定《实时考评办法》具体实施意见的,扣1分;没有开展实时考评的,扣3分。

24、没有制定《个案考评办法》具体实施意见的,扣1分;没有开展个案考评的,扣3分。

25、没有针对易出执法问题的执法环节、警种部门和多次发生执法问题的县级公安机关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考评的,扣2分。

26、按照《河北省公安机关案件法律审核规定》,应该进行法律审核的案件,没有审核的,扣2分;因审核、审批意见错误造成执法过错的,扣2分;未按规定时间将案件送审或者因超过规定时间未对案件进行审核、审批造成超期的,扣2分;没有按时报送法律审核月报表的,扣1分。

27、没有每半年向政工部门反馈每个警种、每名民警的执法考评结果的,扣2分。在对民警提拔任用时,没有征求法制部门对其执法能力的评价意见的,扣1分。

28、没有将警种、部门、本地区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公布在相关网页上的,每缺一项扣1分。

29、没有建立执法回访制度的,扣3分;在回访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如伪造当事人回访意见书、虚构联系人等),每起扣1分;回访满意率低于60%的,扣2分;回访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加2分。

30、没有构建执法执纪预警机制的,扣3分;建立机制但没有按照规定及时通报预警警情的,扣2分。

(六)示范典型建设。(10分)

31、创建执法示范单位,被市局命名为全市执法示范单位的,每增加一个加1分;被省厅命名为全省执法示范单位的,每增加一个加2分;被全国命名为执法示范单位的,每增加一个加5分;培树执法标兵,被省厅命名为全省执法标兵的每增加一个加1分。

32、执法工作发生问题,被市级主流媒体报道的,每篇(条)扣1分;被省级主流媒体报道的,每篇(条)扣2分;中央级主流媒体报道的,每篇(条)扣5分(同一事件分别被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按中央级媒体扣分);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被媒体炒作形成舆论热点的扣10分。

(七)三位一体调解机制建设。(15分)

33、没有举办调解工作战法培训班的,扣1分。依法可调解案件的调解结案率没有达到85%目标的,扣4分;调解结案率达到90%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0.5分。

34、基层派出所、交警大队没有建立专门调解室的,扣2分。没有配备专职调解员的,扣1分。没有制定调解考核标准的,扣1分。

35、调解工作中没有贯彻落实《河北省公安机关调解工作规范(试行)》《河北省公安机关调解处理轻伤害案件暂行办法》和《关于行政复议听证、调解及和解等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工作要求的,扣2分。

36、没有精选调解成功案例,总结、提炼调解战法的,扣2分;及时总结上报调解战法并被市局采纳的,加2分;被省厅采纳的,加3分。

37、没有按时报送调解工作月报表或季报表的,扣1分。

三、考评结果运用

(一)排名通报。市局对所属主要执法警种、部门和各县级公安机关根据考评实际得分进行排名并予以通报,对考评结果不达标的或有重大、突出执法问题的单位,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相关错责任。

考评成绩分为优秀、达标和不达标三个等次,考评成绩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优秀,60分(含60分)至90分的为达标,60分以下的为不达标。

执法规范化考评结果与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示范单位培养创建工作挂钩,申报全国或省级执法示范单位的县级公安机关必须是执法规范化考评结果优秀单位。

(二)建立完善考评结果分析制度。对执法规范化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市局和各县级公安机关要责成有关单位认真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全程跟踪、检查、督导,抓好落实;对执法规范化考评中发现的典型单位及其先进事迹,及时进行总结推广。

四、施 行

本办法由市局执法规范化推进组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9

民关系”。目的是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执法实践,解决执法问题,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公信力。在此,我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对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围绕中心、把握大局,充分认识到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关键点和内动力

执法问题事关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事关公安队伍的职业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对于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工作职责,推进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是公安机关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一阶段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重要时期,必须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等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谋求发展。从我市来看,**已迈入厚积薄发、加快追赶跨越的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的紧要发展关口。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世情、国情、社情的发展变化,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建设提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必须把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着力提高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服务经济发展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用我们高水平、高质量的执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在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把能否创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保障和推动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执法服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落实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第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是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基本前提。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务、政务、警务,惟民生为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近些年来,公安形象和警民关系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如何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仍然不时地困惑我们,为什么我们下的功夫更多了,做的工作更实了,取得的成绩更大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高,公安机关自我评价和人民群众评价还有不小的反差?辩证地看,人民群众的不满意少了并不意味着满意就多了,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期待、新要求,但我们的执法服务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意识比较狭隘。有的同志对立案、打击数看得重,对群众安全的切身感受重视不够;对立足职能减少不和谐因素看得重,对立足职能增加和谐因素重视不够;对加大打击力度看得重,对严格执法、依法办案重视不够;对警务工作的独立性看得重,对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警民互动重视不够;对强化公安行政管理看得重,对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重视不够。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在全方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着执法服务能力的缺失。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从严规范执法行为、从严管理队伍,以铁的手腕治理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顽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新期待、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对公共服务的新期待。把公安执法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惠及人民群众上,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效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第三,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是公安机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照这一基本要求加强执法服务的科学发展,注重执法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当前,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面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对一些案件、事件应对不妥、处置不当,执法过程中看似很小的一点事情,就有可能被互联网或媒体炒作、发酵、放大,迅速演变成一起很大的突发事件,甚至会演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

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冲击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一些社会群体生活困难,不满情绪较多,社会矛盾的敏感性、关联性、突发性进一步增强,“燃点”降低、触点增多,遇有一点“火星”就可能集中爆发出来。如果公安机关执法方式不当、执法不公正、不文明,甚至不作为、乱作为,就有可能成为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的“爆发点”,公安机关就可能变成各种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对象。

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执法环境的复杂性、社会心理的脆弱性,客观上要求我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社会矛盾和问题,严格依法办事,又不能理想化地要求矛盾减少、案件下降;既要着力解决影响执法的现实问题,又要看到影响执法的深层次原因,研究采取长效性的治本措施,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和谐稳定。不能简单地以办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为政绩,更要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政绩;不能简单地以搞了多少项改革、开展了多少次专项行动为政绩,更要以为群众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为政绩;不能简单地以一时高压条件下的安全稳定为政绩,更要以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为政绩;要把实现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追求执法质量的根本目的,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准,切实增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执法服务能力。

第四、提升执法服务能力,是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实现公安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用发展、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工作,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公安执法工作中,就是要全面、辩证地分析各类矛盾的性质、成因及外部影响,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惩治与预防、管理与服务、公正与效率、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重大关系,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要在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时,也要防止只重过程不求效果、走了程序错了实体的倾向;在解决办案质量不高等影响执法公正的问题时,也要防止不讲效率、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在克服服务意识淡薄、管理简单粗暴等乱作为倾向时,也要防止不敢管理甚至放弃管理等不作为的倾向。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克服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倾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有效服务我市追赶跨越、促进和谐稳定的大局。

二、深刻认识到我市公安执法工作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执法服务工作,始终把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作为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民警的执法思想得到进一步端正;通过开展县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和执法质量考评,健全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公安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通过开展“大接访”、“规范执法行为、解决突出问题”等专项整顿,以及向社会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民警的执法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我市执法问题大幅度减少,全市信访案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全市执法考评优秀县级公安机关已增加到12个,八县(市)执法质量得到较好改进,去年,我市“三考”活动在省厅考核验收中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涌现出了全国执法示范单位怀宁县公安局,全省执法示范单位宜秀公安分局等一批先进执法单位。市局法制科申报为全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先进集体。市局出入境管理科获得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文明窗口”荣誉称号,交警支队车管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二等车管所等等,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据省统计局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分别为96%和9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在市直机关目标考核中,位次不断前移,居于前列。

在正视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安执法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须时刻警醒。

一是一些单位整体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少数民警在执法活动中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虽然经过不断的教育整顿,但仍有少数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树得不牢、法律素质偏低,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在执法活动中,有的民警工作责任意识缺失,履行职责意识不强;有的民警基本法律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凭主观和经验办案,致使对案件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宽严失度;有的急功近利,喜欢办大案、办有经济利益的案件,对多发性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性案件,特别是治安案件久拖不决,甚至不作为。这些现象都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二是执法服务工作中的便民利民措施不够,群众办事难问题还没有较好地得到解决。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全市公安机关在治安、交通、户籍、出入境、消防等行政管理方面,逐步下放管理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推行“一站式”办公,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在一些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还没有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的转变。特别是在办理牌证照问题上,一些窗口单位的繁杂手续简化不到位,衙门作风还没有很好地克服,对待办事群众“生、冷、硬、横、推”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甚至有的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导致一些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不满情绪。

三是队伍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公安队伍中少数人经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宗旨意识淡化,偏离了公平正义、执法为民的正确轨道,办关系案、人情案;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或收受钱物,直接或变相经商,在社会上摆事平事;组织纪律松弛,我行我素,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四是一些公安机关和民警在勤务活动中耍特权,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一些公安民警常常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特权思想严重,缺少亲和力;一些公安民警对群众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报案求助不及时认真受理,有些民警在执勤过程中,纠正违章态度蛮横,不容分辩,群众有反感、有怨气,反应强烈。在车辆方面,一些执行任务的警车,习惯于随意鸣警报器和警用喇叭,大声喊话要求其他车辆和行人避让,扰民现象严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警用车辆管理使用上比较混乱,乱停乱放、超速行驶等,造成了不良影响。

五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滞后,群众对公安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一些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闻发布机制、警务公开机制、舆情引导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对社会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公安工作中应当完全公开的内容仍处于半封闭状态,群众尚未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特别是有些领导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不懂得在社会上广泛谋求合作者,不关注和回应广大群众的诉求。重视走上层路线,忽视走群众路线;重视同企业老总和个体老板打交道,忽视同媒体记者打交道;重视宣扬先进典型和政绩,忽视对公安工作的全面宣传,由此失去了一些基本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理解、关心和支持。

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执法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就是因为执法为民的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植,模糊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

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的执法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正如***书记指出:“执法不规范,已经成为影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主要症结”。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的举措,认真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使全市公安执法水平有新的突破、执法能力有质的提升,为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提供持续不竭的源泉活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始终把握中央确定的“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公安执法工作发展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公安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一是要切实创新执法理念,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贯穿于公安执法活动的全过程。孟建柱部长指出: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能力。公安执法活动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看能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无论是刑事执法还是行政执法,都要以这一标准来检验、来衡量。所谓理性,就要求广大民警着眼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客观、冷静、正确地应对执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所谓平和,就是要求广大民警准确把握自己的心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不被现场的各种“噪音”所左右,心平气和,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所谓文明,就是要求广大民警始终做到警容严整、言行文明、举止得当,讲礼貌、有修养,充分体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和职业素养。所谓规范,就是要求广大民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处置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符合法定程序。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适用于公安机关整个执法活动。特别是社会管理中,尤其要突出强调这一点。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一定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执法理念,切实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根植到每一个民警的头脑,落实到每一个民警的实际行动,贯穿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推动我市公安执法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

二要切实改进执法方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仅仅强调于法有据、程序合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如果执法态度生硬,执法方法简单,执法方式粗暴,不仅难以实现执法的根本目的,不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还会加重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甚至还可能诱发和激化矛盾。广大民警在执法活动尤其是行政执法中,一定要善于用和谐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态度来对待群众,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把执法工作与思想工作融为一体,使人民群众通过案件的办理、事情的处理,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切实解决“法了事不了、案平情不平”的问题。要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多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有效舒缓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在遇到挑衅和面临复杂情况时,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避免因态度粗暴、语言生硬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特别是对失业下岗人员、外地务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要教育民警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多一点关心、爱护,多一点理解、包容,设身处地考虑一次处罚对他们的一生、对他们的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带着感情去工作、去执法,真正做到宽严相济、留有余地,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执法问题而导致极端案件、事件的发生。

三是要切实健全执法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要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变成民警的日常执法行为,就必须健全完善覆盖整个公安执法活动的执法制度。针对当前执法活动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将执法要求通过具体的程序规定,落实到民警的每一个执法行为和执法动作上来。目前,市局正在拟定《**市公安机关文明执法工作规范》,就是要从制度上来进一步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安机关落实执法为民思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从制度上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公安机关内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既要有科学完善的体制与工作机制,也要有良好的执法环境。应当充分考虑当前影响执法公信力的各种因素,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用服务的理念去执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严格按照***书记提出的“要来一次执法思想上的革命”,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改革创新。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审视我们的执法工作,必须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用服务的视角去寻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的定位,牢牢树立“严格、公正、高效的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在受理群众报警热情服务、抓捕犯罪嫌疑人员迅速有力、办案案件公平公正、处理纠纷不偏不倚、办理证照不拖不卡、诉讼处理认真负责等等。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执法理念、执法环节、执法程序上,进一步增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坚持开展公安工作要为人民群众着想,做好公安工作要靠人民群众支持,衡量公安工作要由人民群众评判。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公安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要解决感情问题,用强烈的爱民之心去执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历史地看,“民为邦本,本固邦定”,人心向背对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盛衰起着决定作用。在当前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严重脱离群众。同样,建立牢固的、血肉相连的警民关系,是我们公安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公安机关在执法工作怎么体现人民至上,前提就是要解决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感情问题,决定着执法者的立场,感情影响执法,感情也支配执法,只要我们有一份爱民情,对人民群众有一份亲民情,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奉为至高无上的利益,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标准。我们的态度就会转变、办法就会出新、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就会提高,就能真正实现人民至上、执法为民。

(三)要解决能力问题,凭过硬的本领去执法。要真正做到执法为民,还要从整体上尽快提高我们队伍的执法素质。现在,我们一些案件、纠纷确定是由于民警能力差、办不好而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不少民警自身功夫不硬、法律素养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老民警凭传统经验办案,新民警不主动钻研,跟着人家后面跑,年复一年,造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服务好,首先要有服务的本领。口口声声说服务,结果根本承担不起服务的责任,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抓也抓不着,破也破不了,凭什么让人民群众依靠我们呢?从这几年情况看,2007年,市局组织的“四考”基本法律考试抽考中,不及格率占14%,参考单位平均成绩差异达到28分,甚至一些单位领导干部考试不及格。2008年,全市民警基本法制知识考试抽考中,不及格率接近10%,这些,都暴露了我们队伍的执法理论仍然欠缺、整体素质仍然不高,我们每一个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思考,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强将,认真研究法律、掌握法律。要通过深入加强学习、强化教育培训、严格考核奖惩等有效措施,带一批精兵,这样才能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要解决规范问题,用严格的标准去执法。必须清醒地看到,执法行为不规范造成的问题,是近年来十分突出的问题。程序违法问题很多都是由于执法行为不规范而造成的,群众对我们执法工作的不满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这方面,严重地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常抓不懈,时刻都不能放松。首先,领导要真正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对规范执法真正重视起来,从自身做起,多加强学习,多钻研法律业务。要亲历亲为,经常深入到基层科所队,明查也罢,暗访也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纠正和教育,对每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放过。其次,工作要立出规矩。明确各部门、各警种和每个民警的执法权限,明确执法操作规程,明确执法责任,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进行研究、补充和修订,使我们的执法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再次,执法要打造品牌。规范执法行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慢功夫,平摆直推、一般性地抓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必须针对执法工作的实际问题,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和形式多样化上做文章。经常性地开展执法办案规范化的评选活动,集中展示一批精品案件,号召广大民警学习仿效,尤其是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树立规范执法的典型,打造出本地区、本单位、本警种执法办案工作的品牌。要让群众都知道,在我们这里有这样的县(分)局,有这样的科所队,案子办得公正、办得规范,让人放心、让人满意,要通过这种品牌效应来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要解决监督问题,用从严治警的要求去执法。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监督氛围。把公安执法工作真正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阳光作业”,让群众知道有了意见找我们就管用,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监督氛围。要积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社会各界、新闻单位以及最基层的群众建立畅通的监督反馈渠道。要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建立起向党委、政府定期通报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重大情况的制度,并完善信息反馈处理、整改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外部监督的实效。在内部监督上,要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用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举措从严整肃队伍。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审核把关体系,把执法问题解决在各个执法环节,消除在公安机关内部;要建立和完善执法考评、考核制度,给执法工作质量的高低和执法效果的优劣以明确的奖罚;要整合执法监督力量,建立纪检监察、督察、法制、信访、宣传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合力抓好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对执法问题一定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要切实抓好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和执法为民教育检查活动。同时,要把案前、案中和案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明查和暗访结合起来,把定期监督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不懈的努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上一篇:军训时教官爆笑语录下一篇:低碳环保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