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精选8篇)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篇1
规范执法塑警魂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公生明,廉生威”。追求程序、操作的规范和正义,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是执法者的永恒目标。
近年来,全国公安队伍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付诸实践,特别是自2008年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列入“三项建设”以来,规范执法更是紧锣密鼓。各级公安机关及各部门、各警种按照部党委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高度重视、积极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为全面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总体安排》、《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等重要文件,并相继出台了执法细则、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执法信息化、法制员制度、执法场所设置规范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
一、从理念入手带动执法队伍形象改变
从北京奥运安保到国庆六十周年再到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公安部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广大民警在执法中切实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妥善地处理了遇到的各种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已经从大型安保活动执法,扩展到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各个方面工作中。
各地公安机关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断探索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举措,涌现出许多亮点。江苏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了盐城市局的“说理执法”工作法,公安民警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执法的各个环节以平和的态度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当事人讲清法理、事理和情理,有效调控当事人的心理,化解当事人不良情绪,使当事人能够理性接受和承担法律责任。黑龙江大庆市公安局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人性化执法”的理念: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道地、理性地、文明地从事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追求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具体要把握四个要件,即法律允许、群众接受、充满人情味、注重社会效益。
此外,公安部制定了12万字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对公安机关办案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还先后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等30多项执法制度,为不同执法环节、执法岗位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二、以培训为主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能力
为了提高公安执法能力,公安部举办了省、市两级分管法制工作的厅、局长和法制处长共440余人参加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对500多名地市级公安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六批对3000余名县级公安局长进行了轮训,并组织全国范围的电视电话系列讲座。在总结各地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公安部借鉴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经验,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在全国公安机关推行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
各地公安机关进行了大范围、大强度的教育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不少省市要求公安民警人手一份《执法细则》。在日常工作中,全国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三个必训”、“战训合一、轮值轮训”、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等制度,积极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公安局长出庭应诉、民警旁听庭审、鼓励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等制度,组织开展网上法律考试、岗位练兵、案例点评、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执法练兵活动。
北京全面实施执法资格认证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能力等级考试,考试情况将记入民警执法档案和本单位执法质量考评,作为晋职、晋级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执法主体能力合格。全局45000余名领导和民警参加考试。浙江宁波实行案件主办警官资格制度,主办警官资格应当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分为初、中、高三级;主办警官资格原则上实行逐级晋升,取得低级别主办警官资格满两年的,方可申请高一级别的资格。中级和高级主办警官人数分别不得超过初级和中级主办警官人数的50%。未通过资格认证取得主办警官资格的民警,原则上不得主办刑事、行政案件。未取得主办警官资格的民警,不得担任办案单位的领导职务。
三、把信息化建设当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各级公安机关十分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执法水平。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重庆、江西等省市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
山东省齐河县公安局按照“对内对外分开、办公办案分开、工作生活分开”的要求,对执法单位的场所全部进行了规范,执法办案单位的办公、办案、接待、生活四个区实行物理隔离,实现了场所使用功能明晰化、独立化;在办案区域依照办案程序规范设置专用的服务和监控设施,保障了执法流程的规范。
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使用“数码鹰”等视频取证系统;安徽提高执法档案电子化应用水平,及时将基层单位和民警案件办理、审核、审批的情况、导致投诉、诉讼、国家赔偿的情况在网上予以公示,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依据;宁夏建立电子执法档案,将执法工作情况与干部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将执法业绩与个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挂钩,有效地加强了队伍管理,促进了规范执法。
为深入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公安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强化了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实时、动态监控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篇2
近年来, 从公安部到基层公安机关都在强调执法规范化建设, 以适应中国法制化进程的大趋势, 进而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的显著进步。随着我国法制不断健全,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法律素质明显增强, 公安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 在成绩面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它是一个目标, 是一项措施, 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就目前而言, 公安机关的各个警种、各个部门和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 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影响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本文拟从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观因素着手, 谈谈如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2 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观问题
2.1 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足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的工作重心和理论上的热点话题, 上至公安部领导, 下至基层科、所、队都在参与此话题的讨论。几乎所有的公安执法单位都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实践制定了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实施方案。但从最终效果来看, 大都停留在口号、文件的层面上;从实施内容来看, 这些规范化建设的安排和方案仅停留在目标、内容、要求、方法等方面, 对执法规范化建设最为核心的问题即有针对性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化问题却很少涉及。在相当一部分领导的潜意识中, 认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只要有文件、有安排、有方案就行了, 很少考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实际效果。
2.2 执法理念转换不到位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 就有什么样的执法行为。执法理念不规范, 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不规范。目前, 少数民警仍存在沿袭多年的“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 摆不正自身位置, 处理案件方式简单, 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躁、硬甚至训斥当事人, 使人民群众对民警的执法行为产生抵触情绪;没有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公正”执法理念, 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清, 有个别办案民警僵硬办案, 不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 总认为自己是按照法律规定办的, 依法执法没有错, 有的不履行告知程序, 忽视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执法严格思想是根源。因此, 执法规范化建设首要的一条是文明执法观念建设。我们应当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全体民警的头脑, 为严格依法办案, 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提供观念上的保证。
2.3 执法主体的综合素质, 法律素养亟待提高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公安机关进人成分一直较为复杂, 虽然近年实行了凡进必考, 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把关不严的问题。这些人无论是政治素质、文化水平特别是法律知识等方面, 与警察院校科班出身的人员相比差距甚大,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扩招一批社会人员为公安民警, 人员来自四面八方, 水平参差不齐, 不仅法律知识贫乏, 有的文化水平竟然达不到高中水平, 公安业务学而不会, 学习现代知识更无法入门, 缺乏公安执法最基本的能力。还有的对接手的案件不知如何去调查, 更有极个别民警甚至询问笔录不会记, 案件卷宗不会整, 法律文书不规范, 致使案件无法进入诉讼程序, 严重影响了办案质量, 造成当事人上访, 在社会上形成恶劣影响。
一些民警证据意识、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例如, 传唤超时限不审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 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 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 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但一些民警在传唤超过八小时的未经审批直接延长至二十四小时。再比如, 在询问嫌疑人的过程中引供、逼供、诱供。询问嫌疑人时应当让嫌疑人自然陈述案发经过, 虽然偶尔也有施加压力的情况发生, 但记录材料是要通过询问嫌疑人当时在做什么事、有什么能证明, 通过追问细节把其虚假性显现出来, 迫使其主动交代违法事实。但是直截了当的将我们掌握的证据告诉嫌疑人是不可取的。如“张三证明是你打了人, 你怎么不承认, 你必须老实讲清楚?”等, 在我们法制部门的执法检查中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常并反复地发生, 由此反映出我们一些民警的法律素养亟待提高。
3 充分认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切实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同时提出的两项建设。客观说, 两者比较之下, 队伍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执法规范化建设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 除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外, 更重要的还在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缺少理论上的支撑。
何谓执法规范化?衡量执法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 无一定论。执法规范化, 就是要求执法者的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框架之中, 按照法律法规明确的职权和义务依法办事既不能超越法定职权, 也不能逃避法定义务。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在法定的框架内对公安执法主体、权利、义务、程序、责任等方面进行制度上的设计, 并随着执法实践不断强化和完善, 确保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维护、促进和实现社会正义。
有了内涵理论的支撑, 如何让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更具有实践操作性呢?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当以以下内容为要素:
(1) 执法主体法定。执法主体必须是有法律明确授权的, 取得代表公安机关从事执法活动资格的人或组织, 坚决杜绝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从事执法活动。在公安执法实践中,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非执法主体从事执法活动的情形屡禁不止, 如非执法主体询问并记录材料, 之后不签记录人姓名而由承办民警签名, 影响警察形象, 影响办案质量。
(2) 执法行为制度化。要通过执法制度建设, 对公安机关的每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和执法措施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使公安执法工作纳入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例如, 对公安执法办案活动, 从接警、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呈报审核、审批、裁决的每个执法环节, 到进入诉讼程序;从执法主体资格认证、岗位职责、绩效考评、质量考核、执法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到执法长效机制和基础建设, 都制定严格的制度, 形成执法规范化体系。
(3) 严格执法程序。拉杜布鲁赫说过:“程序法为实体法服务, 但它并不仅仅要求达到对实体法实际有用的程度, 而且也必然要求有法的效力。”况且, 正义的程序在保证实现实体公正的同时, 在限制随意性、防止权力滥用等方面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因此要求公安机关的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间、期限、条件、程序等。
(4) 明确执法责任。要求制定完善各警种、各部门的岗位职责, 达到职权明确、责任到人。对执法者的责任追究不能姑息、放纵, 要落到实处。
(5) 建立执法保障机制。长期以来, 公安经费保障依靠当地政府给予解决, 而对于财政贫困地区的公安经费则很难保障, 因此在民警执法中派生出以罚代刑等负面问题, 严重影响了公安执法质量。同时由于保障不力, 也严重影响了公安执法规范化的硬件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 必须加大对公安经费的投入, 防止和避免民警违法违纪创收敛财, 特别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政法专款投入, 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以此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6) 执法监督到位。目前, 各级公安机关都设置了内部执法监督机构, 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措施和制度, 但由于内部执法监督部门缺乏对执法过错行为人的处罚权力, 使得查处执法过错流于形式, 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效果。而无论是聘请的外部执法监督员还是专门的监督机关都因为制度的缺失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内、外执法监督机制, 对内要围绕执法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执法要求和标准, 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 直到民警正确执法、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加大内部执法监督力度, 完善考核办法, 加大奖惩力度, 对执法过错坚决实行倒查追究。对外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 继续深化警务公开制度。确保监督有力、有序, 及时发现执法中出现的问题, 有效纠正执法过错、执法偏差, 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 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
置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 人民警察只有确立了法律至上、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才能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 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4.1 法律至上理念
人民警察作为重要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必须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具有良好法律信仰的人民警察, 其稳定的职业素质在具体执法行为中就体现为对法律体系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服从、守护和敬仰, 其执法活动也必然会带来民众对法律的尊重与信赖。而人民警察如果缺乏法律信仰, 以工具主义的思维对待法律, 在执法中不遵守、不尊重, 甚至践踏法律的话, 则会引发民众对法律的不信任、反感甚至敌视的心理反应, 从而恶化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环境。因此,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 应当深刻认识到, 在法治社会里是绝不允许一部分人受到法律约束而另一部分人成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的, 认为法律只管民不管“官”, 只管人不管己, 将“官”和自己视为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观念, 必须彻底破除和摒弃。要坚持职权法定, 权责统一、用权受监督、违法受监督, 切实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牢记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说过的这句经典法律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4.2 执法为民理念
执法为民理念是党“立党为公, 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在警察执法领域的具体化, 坚持执法为民就是要在具体的警察执法工作中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宗旨,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警察一切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开展警察执法工作,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让每一个民警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内植于心, 外践于行, 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像周永康同志说的那样, 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起事情的处理都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 把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解决的问题解决好,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真正相信群众, 尊重群众, 依靠群众, 才能真正取得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从根本上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一些经常困扰警察执法的问题。树立人权保护意识, 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文明执法, 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4.3 公平正义理念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 要坚持合法性原则。人民警察一定要将自己的执法活动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 依法行使职权, 不超越法律、不滥用权力, 不偏不倚, 不枉不纵。要坚持合理性原则。执法者在行使法律赋予自由裁量权时, 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 案件与处理结果的轻重幅度必须相当, 同样情形必须同样处理。要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的原则。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程序原则。程序的最大功能在于能够限制程序义务人的主观随意性, 防止权力或权利的滥用。人民警察权的程序控制就是对人民警察执法行为过程的控制, 把行为的时间与空间方式及相对人的参与作为重点, 解决权力过程的失控问题。可以让当事人甚至社会公众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和正义, 增强公民对警察执法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度。
5 切实加强执法主体素质建设
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提高执法主体素质关键在于抓教育。2007年年底, 孟建柱部长提出了要在全国公安机关建立“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首先, 我们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公正”执法理念。其次, 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加强民警法制教育培训, 在提升民警法律素质上动真功、下硬工。分层次、分警种、分业务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 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 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再次, 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民警法律测试工作, 对法律测试不及格、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 坚决责令其离岗培训, 直至达到要求才能上岗执法。最后, 要全面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 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 责令其离开执法岗位, 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 队伍建设是根本, 也是保证。我们广大民警应当以公安部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 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实战型公安机关的要求加强学习, 为更好的履行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在深入进行中, 但通过几年的努力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析原因是诸多的, 其中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充分, 执法主体的执法理念转变滞后, 执法素质亟待提高等主观因素, 笔者认为是始作俑者。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涵及要素, 彻底转变执法理念, 提高执法主体素质, 以此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提高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关键词: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理念,执法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肖文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 (2) :5-8.
[2]王春敬.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客观因素及解决对策[J].公安研究, 2009 (7) :48-53.
[3]崔亚东.从贵州瓮安“6·28”事件看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J].公安研究, 2009 (8) :10-13.
[4]姚占军, 程华.法律视角下的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9 (1) :91-96.
[5]殷炳华.和谐社会构建时期警察执法理念探析.经济研究导刊[J].2009 (26) :198-200.
[6]林水湖, 林光辉, 洪超明.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公安研究, 2009 (2) :51-54.
[7]王雪晴.派出所民警在执法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22-25.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篇3
关键词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3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这将对各行政机关的执法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四川省在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全省森林公安系统执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按老思维、老方法解决问题,迫于上级检查敷衍了事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1 当前森林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理念不强
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是转业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在处理行政案件中,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往往一味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而置相对人陈述申辩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政府万能的思想在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使得他们难以树立起服务为民的思想。
1.2 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2.1 怕出错,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作为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以往只重执法结果,不重执法程序的做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不是太强,怕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对那些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就不予追究,导致“人人怕出事,人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
1.2.2 地位的尴尬,导致滥作为
森林公安是林业部门的下属单位,受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双重领导,这种领导体制使得森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十分尴尬:一方面,森林公安的法律地位模糊,使得其在调查取证的时候很多部门不予配合;另一方面,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未理顺,森林公安机关没有直接向当地检察院移交案卷的权力,还必须以地方公安的名义移交案卷。“有公安之名,却无公安之实”,这种尴尬地位大大降低了森林公安办理刑事案件的积极性,使得森林公安将一些刑事案件降格为行政案件加以处理。
1.3 考核体系不科学,导致部分单位敷衍了事
考核指标是一只无形的手,考核什么,有关部门就会重视什么。因此,一套科学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非常重要。但是,反观一下我省现行的考核指标,会发现除了案卷、执法档案的质量以外,行政、刑事案件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以来,一面迫于案件数量的压力,一面迫于执法规范化的压力,部分单位只能去处理那些简单的案件来应付上级考核(一个县56起行政处罚案件中的54起全是用简易程序对行政相对人加以50元的罚款,足以说明问题)。
2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不经过实施也将是纸面上的、抽象的,无任何实际意义,法律的实施需要人。在法律赋予执法者自由裁量权时,执法者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执法决定。所以,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而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
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让执法民警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其次,要加大民警法制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升民警的法律知识水平,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最后,要严格执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2.2 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确保森林公安机关权责相统一
正如上文所述,森林公安机关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其职权职责不清、职责与权限不统一,进而导致其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不得不滥作为甚至不作为。要想让森林公安机关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不缺位,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保证其权责相统一。
要不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如何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学界对此莫衷一是,笔者倾向于将“双重领导”变为“统一管理”,所谓的“统一管理”就是将森林公安机关从林业行政部门和森工企业独立出来,作为一个警种由公安部门统一领导。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森林公安机关系统内部上下级领导关系,有效降低森林公安和其他警种之间的协作难度,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及时、高效、协调运转特点,提高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森林公安机关就可以享有《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种权力,在案件的侦查中就不会处处碰壁,能独立将案卷移送到检察院系统,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滥作为和不作为了。
2.3 完善考核体系,提高森林公安民警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
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通过考核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已成为各单位通行做法,成为单位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实地考核中民警不敢作为、消极作为的现象,让笔者对现行的考核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而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考核办法中类似警告、记过、记大过之类的负激励措施占了很大的篇幅,奖励之类的正激励措施几乎只字未提;而且将森林公安民警所办的案件量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显得不伦不类,不仅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数量,还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规范化?因此,现行的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将“案件数量”从考核指标中剔除。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办一定量的案件长期以来是压在森林公安民警头上的一座大山,在案件数量的驱使下,执法的规范化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不应该将所办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高低的标尺,相反应该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具体而言,就是要看单位那些引起上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量,根据案件的数量和影响大小给出相应的负分数。这样,不仅使考核体系更趋科学化,更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
细化考核对象,增加正激励措施。“罚不责众”使得一部分民警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规范化建设考核结果的好坏都是单位的,与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就导致他们平时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平时的考核中可以在对单位考核之后,再对单位的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最终结果归到个人。当然,在增加相应责任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奖励措施,比如,将执法水平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执法规范的可以适当增加年终奖等等。
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执法理念、管理体制以及考核体系中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森林公安机关必将成为保卫森林资源的尖兵,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篇4
摘要: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部署的“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涉及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和执法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没有执法的规范就没有队伍的规范、业务的发展、形象的提升。本文尝试对公安执法执勤规范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作一剖析,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关键词:内涵 问题 环节 规范
警察执勤执法用语的规范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到警察执法的规范化、专 业化、标准化水平.当前,民警使用执勤执法用语中主要存在缺乏说理性、用语随意性、告知敷衍性等问题.公安机关要通过提高对新招录民警的言语表达要求,将 言语表达能力训练列入警察培训科目,制定具体可行的执勤执法用语基本规范等措施,时警察执勤执法用语加以规范.一、执法执勤规范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执法规范化是指公安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程办理各类案件,执行勤务所形成的基本体系,是公安民警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警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警务机制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法定性。执法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国家的强制力为重要依托,是广大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意愿通过公安机关的具体行为来实现的法定取权。二是程序性。执法活动及其规范体系建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具体的执法行为,执勤活动以及结果运用,制定了一整套严格、明确、标准的操作程序,以保证各项执法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公正性。这是执法执勤体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衡量标准,也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最基本追求。四是互动性。执法规范体系具有执法主体与执法客体,执法行为和执勤活动,主体素质与社会条件,软件建设与硬件保障等互为影响,互为促进,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当前执法执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执法思想认识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多年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但是,仍有一些民警没有摆正执法理念,办案不公、执法不严、执勤不文明、失职渎职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时有发生。在执法实体方面,存在着定性不准、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处理不公甚至明显失当等问题;在执法程序方面,存在着随意启动执法程序、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随意扣押、收集证据不细致等问题;在执法动机方面,存在着办“权力案”、“金钱案”、“指标案”、“人情案”等滥用执法权力等问题;在执法方式方面,存在冷、硬、横、推,不理性,一些民警往往以“管理者”自居,在处理案件时态度粗暴,对当事人不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会疏导群众情绪,导致一些案件处理不妥,或者是事平气不平。
(二)执法执勤任务与现有警力状况和经费保障不相适应
1、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所面临的形势尖锐而复杂。确保社会治安平稳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期望越来越强烈。而现有警力畸缺,基层警力不足,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日趋加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不可避免的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和执法质量的降低,比如:警情处置方面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刑诉法办理案件的规定要有两名以上正式民警出警,否则视为违法。机构设置不合理、警力配置不科学,民警素质不适应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和有效缓解。
2、公安机关经费不足。尽管公安经费保障逐年改善,但仍有缺口,办案经费困难,办
案成本加大,只能靠“以案养案”来维持日常的工作。有的民警在案件当事人身上动脑筋,打主意,为了创收而办案,为了完成案件数而办案。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以罚代“法”,以罚代拘等问题,导致公安执法发生扭曲和执法理念、手段、目的的偏差。
(三)执法执勤法规与客观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1、民警执法环境恶化,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警察执法代表的是国家,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抗拒警察执法,拒绝、阻碍警察执行公务,是对国家法律权威的公然挑战。英美法系国家都设有“袭警罪”这样一个独立罪名,每年因袭警而导致的警察伤亡人数远远低于我国。目前,我国尚无“袭警罪”的专门立法,民警在执法执勤中遇到不法侵害和袭击时,缺乏明确的保护性规定,以法护警缺
少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实践中,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造成重伤或死亡的,大陆法系一般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但是依照现行刑法“妨害公务”行为所侵犯的是简单的客体,强调行为的后果。而袭警行为从情理上讲,与抢劫罪一样,它所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民警作为“自然人”所享有的健康权利,也侵犯了民警代表国家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务活动。立法机关应当针对当前袭警犯罪多发的现状,在《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中单独设立一款,对袭警犯罪做出特别规定,加大袭警犯罪的惩治力度。
2、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变化。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求公安机关更有效、更及时地维护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秩序,要求民警在履行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更体现法治化、人性化,但由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时难以用法律来调整。这就给公安机关实际工作造成困难和被动。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禁毒法》中设立的社区戒毒问题等,而国家至今没有出台具体办法,各地都无法建立。公共娱乐场所、废旧物资收购业、机动车修理业等治安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管理措施无法到位,导致失控失管现象。还有为了适应新形势,体现执法新理念,在内部出台的各种办案程序基础上,又不断制定各类具体的操作规程,这对于民警具体执法既要追求法律上的公平公正,又要追求社会公众的认可满意,显然是难以两全齐美。
(四)司法职能方面存在的不作为
1、履职不规范、不作为。一是立案不作为。如该立案不立案,该撤案而不撤案。二是采取侦查措施不作为。如该采取侦查措施不采取,不该采取的而采取;该解除侦查措施而不解除侦查措施;不该变更强制措施而变更强制措施。三是取证方面不作为。如该搜集的证据不搜集或不及时搜集,证据取舍随意性大,使案件难以作出处理;该鉴定的不鉴定;该勘查现场的不勘查。四是程序方面的不作为。如:个别民警在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义务,或有告知,但缺三少四,不全面。
2、履行职责不到位、不充分。一是“拖”。有的案件甚至拖得当事人都不耐烦了,不再找公安机关处理了,最后案件不了了之。在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尤
其是取保候审案件,认为取保候审期限一年,时间充足,拖的现象更为突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对嫌疑人进行讯问,不对案件作进一步调查取证,以致强制措施期限到期,移送起诉仍证据不足。这种“拖”的做法违背了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原则和要求,表面上看似乎履行了职责,实质上却是不作为。二是“执法随意”。如:在办理刑事、治安案件中,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给予作劳教、治安处罚;该呈报劳动教养的作治安拘留、罚款处理;该给予治安处罚的作调解处理;该重处的轻处;该轻处的重处等。
3、缺乏责任意识,不思为。有的民警不仅缺乏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而且缺乏敬业精神和勤政意识,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错,在执法中有的民警存在“不抱油桶不沾油”的思想,不是积极执法,而是消极应付,办理案件怕投诉,怕得罪人,怕扣分,畏难情绪大,凡事以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所事事。
4、法律素质不高,乱作为。一些民警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应知应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执法活动的方法、步骤、时限等一知半解,法律业务知识贫乏,导致在执法活动中不知悉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在执法工作中出现乱作为的情形。如:有的民警在办案时,违法嫌疑人一进来,对违法嫌疑人乱许愿:“你讲完就没事了,就可以放你出去了”;有的民警在办理赌博案件时,对违法嫌疑人说:“你出多少钱,10万还是15万,把问题讲清楚就可以放你出去了”,有时甚至作假材料。这种我说了算,我就是法律,乱作为的现象,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思想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首要的问题是不断深化端正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执法为民意识。具体要做到“三个树立”。即一是树立法律至上意识。每位执法民警都必须掌握本执法领域的相关法律知识,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其次,在各项执法活动中,都能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负责”作为执法民警的自觉行动。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次行政许可、每一次管理活动,都能按法律要求经得起质证。二是树立证据意识。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执法主体必须强化证据意识,按照证据规格的要求,做到依法主动、及时、客观、全面、公正、细致
地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并注重对证据的来源、真实性进行审查,使收集的各种证据之间能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坚决防止因取证不及时,造成拖案、积案;坚决防止因取证不客观、不全面、不公正而造成冤假错案。三是树立程序公正意识。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体的公正要通过程序的公正来实现,二者同等重要,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倾向和“只问结果,不要过程”的实用主义思想,转变重职权,轻人权的观念,以及重领导批示、重经验,而轻法律的观念,严格执行程序法,用程序法来保障实体法的顺利实施。
(二)规范执法环节,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法制化
对公安机关的每一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执法措施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性强的规定,使执法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正规化。既解决“怎样为”的问题,又解决“不作为”的问题,当前应着力规范好“四个环节”。一要规范执法依据,使每一项执法活动都有充分、准确、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二要规范执法程序,使每个执法民警明确执法职责,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和偏差。三要规范执法行为,使民警明确在执法活动中应该如何做,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并在具体工作中自觉遵守,逐步形成良好、规范的行为模式。四要规范执法责任,建立领导和民警的执法责任制度,确保执法办案质量。
(三)坚持制度建设,以规范化建设带动公安工作的正规化
针对公安执法工作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执法的规范性文件和执法守则,如:执法责任制、案件评查考核制、案件办理终身制、案件审核把关制、办理案件主办科员制、一案一评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信访案件受理、移交、承办、督办、回复、执行责任制》等。从110接处警、现场取证等方面入手,严把执法“源头关”,从执法办案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管理入手,严把“过程关”,从规范卷宗和涉案财物管理入手,严把执法“结案关”。以适应新的执法要求,必须有完善的执法制度,保证每一项执法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建章立制方面,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二是坚持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要从制度上约束执法的权力,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三是坚持贴近执法实际的原则。通过制度建设,将民警的所有执法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强化执法管理,推进整体执法水平稳步提高
公安机关的执法面宽、执法环节多,执法程序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公安机关的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如何才能保证公安机关的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科学、系统、有效的执法管理体系。要在充分运用案件审核、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评、责任追究等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变事后考评为全过程管理,变单一方式、间或性监督为全方位、逐一执法环节的监督,像企业管理生产和产品质量那样,对执法实行全流程、全过程管理,严把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文书关,以保证每一起案件都合法、公正。此外,还要以执法办案和监督信息系统为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支撑,保证执法办案的管理,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效率。进一步拓宽执法管理的思想和视野,科学设置执法办案的工作标准以及相应的权力机制,防止权力滥用问题的发生。
(五)坚持典型引路,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多年工作的实践证明,典型引路具有形象、易学、示范引导的作用。要积极培养和推出本警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标兵”和“优秀执法民警”,表彰先进,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通过抓典型、树标兵、立样板,让每个民警都有身边看得见、够得着的执法榜样和执法标杆。
(六)完善公安执法监督制度,强化执法监督
1、克服“三怕”,转变监督观念。当前不少民警甚至有些领导对执法监督工作存在“抽象重视、具体忽视”、“说起来坚决,做起来随意”的现象,存在“三怕”思想,即:怕监督查出问题影响政绩,怕问题曝光有损单位形象,怕监督力度大影响上下级关系。观念的偏差导致了执法监督工作弱化。对此,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要充分认识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既是实现公安法制化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民主法制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依法治警的需要,切实转变领导和广大民警的思想观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2、抓住“三点”,增强监督实效。一是抓住公安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各阶段的中心任务,刑事、治安案件的查破,各种行政事项的审批等。二是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这种“热点”往往是公安工作的薄弱点,应该成为执法监督的切入点。三是抓住执法监督的“盲点”。即平时在监督中容易忽视、难以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而又易出问题的工作部位,如立案统计和“一把手”的执法情况等。
3、坚持“六个结合”,丰富监督形式。一要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要理顺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关系,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落实公安行政复议、听证和国家赔偿制度。要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接受权力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二要坚持本单位监督与上级监督相结合。三是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四是坚持表扬先进与追究责任相结合。五是坚持综合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六是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如实行警务公开,开设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实施计算机监督管理等。
总之,基层公安机关肩负着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双重职能。只有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法律定性适用准确、法律程序落实到位、法律手续依法实施,提升民警规范执法行为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维护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 香港警务处网址,http://?fr=aladdin
[]
参考文献: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篇5
B.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警告、教育时:你的(列举具体违法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请遵守交通法规。谢谢合作
C.对于机动车驾驶人拒绝签收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时:你拒绝签字或者拒收,法律文书同样生效 D.要求当事人将机动车停至路边接受处理时:请将机动车停在(指出停车位置)接受处理 【本题答案:】A
B
C
D
2、交通警察执勤遇有()时,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由上级根据工作预案决定实施限制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A.雾、雨、雪等恶劣天气 B.自然灾害性事故 C.治安案件 D.刑事案件 【本题答案:】A
B
C
D
3、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以通过()等方式,提醒机动车驾驶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A.网上发布信息 B.手机短信
C.邮寄违法行为提示 D.通知车辆所属单位 【本题答案:】A
B
C
D
4、某交通警察在交通拥堵高峰期执勤、巡逻时,发现一车辆有交通违法行为,在不具备违法车辆停车接受处理的条件时,可以通过()等方式纠正违法行为。A.电子显示屏提示 B.通知卡口民警拦截 C.手势 D.喊话 【本题答案:】A
B
C
D
5、交通民警小张在执勤时发现甲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逆行。小张应当如何处理?()
A.指挥甲立即停靠路边或者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地方接受处理为 B.C.听
指取
出甲
甲的的陈
违述
法和
行申辩 D.对甲作出处理决定 【本题答案:】A
B
C
D
6、某城市道路发生交通堵塞,交警大队应当采取以下哪些措施指挥疏导车辆?()
A.按照工作预案,选取分流点 B.视情设置永久交通标志 C.进行交通管制
D.视情设置临时交通标志、提示牌 【本题答案:】A
B
C
D
7、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要求,下列哪些装备是交警执勤执法车辆上可以根据执法实际情况选配的?()A.防弹衣、防弹头盔 B.简易破拆工具、防化服 C.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灭火器 D.酒精检测仪、测速仪 【本题答案:】A
B
C
D
8、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要求,下列哪些装备是交警执勤执法车辆上应当配备的?()A.反光锥筒、警示灯 B.停车示意牌、警戒带 C.急救箱、牵引绳 D.拦车破胎器 【本题答案:】A
B
C
D
9、交警王某在道路执勤执法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动作有()。A.背手 B.袖手 C.搭肩 D.插兜 【本题答案:】A
B
C
D
10、某交警大队招聘一批交通协管员协助维护辖区内交通秩序。交通协管员可以在交通警察指导下承担以下哪些工作?()A.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违法行为 B.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C.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D.及时报告道路上的交通、治安情况和其他重要情况 【本题答案:】A
B
C
D
11、交警刘某与张某在高速公路执勤,遇到大雾天气,其应当根据路况和上级要求,采取()、警车限速引导等措施。A.发放警示卡 B.间隔放行 C.限制车速 D.巡逻喊话提醒 【本题答案:】A
B
C
D
12、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应当配备的装备有()。A.多功能反光腰带、反光背心、发光指挥棒 B.警用文书包
C.对讲机或者移动通信工具 D.警务通、录音录像执法装备 【本题答案:】A
B
C
D
13、某高速交警大队民警小王,在高速公路上查处违法停车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责令机动车驾驶人立即驶离 B.发现属于机动车发生故障的,联系清障车将机动车拖移至指定地点 C.车辆无法拖移的,责令机动车驾驶人按照规定设置警告标志 D.故障机动车占用了行车道且驾驶人在现场,车辆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复的,可不拖移机动车,但责令机动车驾驶人按照规定设置警告标志 【本题答案:】A
B
C
D
14、某交警大队因执行交通警卫任务,需要临时在()上实施禁止机动车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应当由市(地)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决定。
A.城市道路 B.国道 C.省道 D.县道 【本题答案:】A
B
C
D
15、下列关于某交警大队执行交通管制的做法正确的有()。A.提前向社会公告车辆、行人绕行线路 B.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绕行引导标志等 C.实施交通指挥疏导工作
D.对机动车驾驶人提出异议或者不理解的,进行解释 【本题答案:】A B C D
16、交通警察李某发现机动车驾驶人小王有以下哪些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扣留小王驾驶的机动车辆?()
A.未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B.有使用伪造驾驶证嫌疑 C.未放置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 D.所持驾驶证已经在一个周期内记满12分 【本题答案:】A
B
C
D
17、某高速交警大队民警小王在执勤中发现一运输剧毒化学品车辆未随车携带《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针对这种情况,小王和同事应当如何处理?()
A.将该车引导至安全地点停放,禁止其继续行驶 B.及时调查取证,责令该车驾驶人提供已依法领取通行证的证明 C.依据《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对该车实施处罚 D.让该车返回出发地 【本题答案:】A
B
C
D
18、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对有拼装和报废嫌疑的机动车,应当对行驶证上标注的以下哪些内容与车辆进行核对?()A.号厂牌型
号
B.出
发厂
动
机日 C.期 D.车架号 【本题答案:】A
B
C
D
19、交警在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时应当使用以下哪些装备?()A.照备相设
备
B.清
摄
录
设障 C.车 D.停车示意牌 【本题答案:】A
B
C
D
20、以下关于交警刘某查处超载违法行为的做法正确的有()。A.对于有载物超载嫌疑,需要使用称重设备核定的,引导车辆到指定地点进行 B.当事人表示可立即消除违法状态,依
法
处
罚
后
放
行
车辆 C.当事人拒绝或者不能立即消除违法状态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车辆 D.对于运送瓜果、蔬菜和鲜活产品的超载车辆,当场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均予以罚款或采取扣留机动车的强制措施 【本题答案:】A B C D
21、交警甲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以下哪些情形,而当事人拒绝或者不能立即消除违法状态,其应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车辆至违法状态消除?()
A.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成员 B.货运机动车载物超长、超宽、超高 C.货运机动车车厢载人 D.客运机动车违反规定载物 【本题答案:】A
B
C
D
22、某晚,交警甲接受指令参与查处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其应当配备并按规定使用以下哪些装备?()A.带酒精检
测
仪
B.约
束警
C.棍 D.警绳 【本题答案:】A
B
C
D
23、因强降雪天气,为确保交通安全需要关闭高速公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以下哪些方式发布提示信息?()A.在报纸上发布交通管制公告 B.设置绕行提示标志
C.电子显示屏或者可变情报板 D.交通广播 【本题答案:】A
B
C
D
24、某高速交通警察大队派交通民警在高速公路上设点执勤,遇到大雾天气,以下行为正确的有()。
A.由三名(含)以上交通警察或者两名交通警察和两名(含)以上交通协管员进行
B.在距执勤点至少500米处开始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
C.在隧道出口处设执勤点
D.在距执勤点至少2公里处开始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
【本题答案:】A
B
C
D
25、交通民警贾某和李某驾驶警车因执行公务需要而在公路上临时停车,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开启警灯
B.根据道路限速,将警车停在处置地点来车方向50~200米以外 C.在不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开启警报器 D.在道路上设置反光椎筒 【本题答案:】A
B
C
D
26、交通警察甲在道路上执勤时,应当遵守哪些安全防护规定?()A.穿着统一的反光背心 B.驾驶警车巡逻执勤时,开启警灯 C.驾驶警车时系安全带 D.驾驶摩托车巡逻时,戴制式头盔 【本题答案:】A
B
C
D
27、交通警察遇到群众求助应当如何处置?()A.做好先期处置,并报110派员处置
B.需要过往机动车提供帮助的,可以指挥机动车驾驶人停车,请其提供帮助。机动车驾驶人拒绝的,不得强制 C.遇到职责范围以外但如不及时处置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求助时,应当做好先期处置,并报请上级通报相关部门或者单位派员到现场处置
D.对职责范围外的紧急求助,在相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处置时,可以予以必要的协助 【本题答案:】A
B
C
D
28、某交警大队民警甲在执行交通警卫任务时,遇有一行人强行冲击警卫车队,应当如何处理?()
A.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员 B.维护现场交通秩序 C.迅速向上级报告 D.要求警卫车辆躲避 【本题答案:】A
B
C
D
29、交警甲和乙正在某国道上执行道路执勤执法工作任务,遇到正在发生一起抢劫案件,甲和乙在立即通知刑侦部门赶赴现场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以下先期处置措施()。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 B.组织抢救伤者,排除险情
C.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围观群众,保护现场,维护好中心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确保现场处置通道畅通 D.进行现场询问,及时组织追缉、堵截 【本题答案:】A
B
C
D
30、某交警大队民警在高速公路上执勤执法时发现有一重型货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其可以通过()等方式,引导车辆到就近服务区或者驶出高速公路接受处理。A.追赶车辆 B.喊话 C.鸣警报器 D.车载显示屏提示 【本题答案:】A
B
C
D
31、交警甲与乙在执法中,发现一机动车的发动机号有被改动迹象,怀疑可能是被盗抢车辆。甲、乙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应当视情采取跟踪、堵截等措施 B.与全国被盗抢机动车信息系统进行核对 C.当场能够确认无违法行为的,立即放行 D.当场不能确认有无违法行为的,应当将人、车分离,将车辆移至指定地点,进一步核实 【本题答案:】A
B
C
公安机关说理执法主题演讲 篇6
生活中,我们会常听到几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表壮不如理壮”等,说理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行为。说理执法将法理、情理融入执法工作,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必要条件。作为公安民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我们没有理由
不以说理促文明,以沟通建和谐!多一些热情解释法律政策,多一些真情开展说服教育,虽不能像教师一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难道不能做一名体察民情的劝说者,用贴心的话语温暖群众的心灵吗?!虽不能像演讲家一样旁征博引,激情四溢,难道不可以做一名法律政策的宣传者,用善意的劝说做到以理服人吗?!
近年来,我们连云港市公安系统深入开展说理执法活动,热心沟通群众,用情执法,用爱维护和谐,用自身的行动奏响了一曲文明执法的时代凯歌。看吧,一个个民警面带微笑,深入群众,用真诚的话语温暖人们的心灵,解释政策,排解纠纷,化解了一起起矛盾;一个个警员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边执法边教育,讲法律重说理,让法规意识在人们的心底生根发芽;一个个公安干警情系民众,心系和谐,坚持原则,无私公正,掀起了一股说理执法的强劲时代风,如今机关更加健康了,社区更加祥和了,城市更加和谐了。
工作中,我和战友们坚持说理执法,维护公平正义。一天值班,接到报警电话,便火速赶往现场。原来,中午休息时间,社区居民小张将电动车放在楼门口,邻家王大嫂六岁的小男孩偷偷爬上电动车,不慎人车一起摔倒,将孩子腿部压伤,皮肤蹭破,电动车的四节电池也摔碎了。王大嫂认为小张没有放置好车子,以至砸伤了孩子;小张一脸无辜,认为自己没有招谁惹谁,是孩子弄倒了车子,坚持索赔电动车,两人各执一理,互不相让,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几次动手,都被邻居劝开了。面对吵吵嚷嚷的现场,我首先给他们讲道理:“出现了车坏人伤的结果,是你们两位和我们警察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已经出了,你们两个还在争吵不断,甚至还想动手,那样的话,一点小事也可能就变成大事了,你们不觉得相互协商解决是最好的选择吗?”同事小刘也趁机以情动之:“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何必闹得以后不好意思呢?”
一番有情有理的劝说使两人都冷静下来,表示愿意接受调解。接着,我对这件看似纠缠不清的小案件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你们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小张错在将电动车放在公共过道,而且车子的后支架没有安放好,导致了孩子上去摔伤.”小张反问道:“孩子不上车,那么就不会摔着他了,车子也不会坏的!”同时小刘接过话题说:“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可是你想过没有,车子放不稳,假如孩子不去爬车,也会砸伤过路的行人;即便是没有砸伤行人,也会自行摔坏的。”几句话让周围观众心服口服。
我接着说:“王大嫂错在没有看好自己的孩子,怎么让一个六岁的小孩独自放出来玩呢?显然是对孩子的监管不到位------你也许要问,车子锁好孩子不就安全了吗?可是你想过没有,假如孩子爬上别人家的车子,是不是同样存在危险?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没有大人的照看,不被张家的车子摔伤,也有可能被李家、赵家的车子摔伤啊!所以,你们两人都有过错啊。”一番说理让两人心悦诚服,愿意在警方的监督下协商解决,小张主动向王大嫂道歉,说孩子受伤是大事,愿意承担所有医疗费用;王大嫂也承认自己一时性急,态度不好,愿意将电动车修复好,一场在社区沸沸扬扬的民事纠纷就这样平浪静了。周围的群众纷纷称赞,这件事情处理的合情入理,既免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也使双方当事人满意。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让我体会到:说理执法不仅能够有效化解矛盾,也增加了群众对公安队伍的信任与拥戴。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篇7
关键词:公安执法,内部监督,机制,完善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 是指公安机关内设的监督机构或监督主体按照一定的职责和程序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权行使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法制审查、法律监督和执法评判活动。它是公安机关执法权的一种内部自我调节机制[1], 体现着法治化背景下“国家权力对公安行政执法权的约束”[2], 也成为当前公安机关依法执法、健全执法民主化、增强执法公正化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速, 公民获取法律利益的公正化和追求社会公平的最大化的增益, 这种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架构渐渐呈现出诸多弊病, 内部执法监督产生了不被信任的危机, 被冠以“警中警”标签, 也成为公众眼里的公安执法权人格化扩张、监督权人情化衍变的“权力呼啦圈”。因此, 在法治语境下, 创造合理、客观、公正的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内部执法监督的“法、理合一”的社会效应, 是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的现实考察
我国公安机关一直重视内部执法监督工作, 建立了以纪委牵头, 联合督察、法制、监察、审计、政工、信访等部门为主体的多头并举的内部执法监督体制, 形成了执法工作的横向协作监督、纵向层级监督和全警参与监督等机制[3]。这种执法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的作用不可或缺[4], 并很长的时期内, 对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现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管理良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以某省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在内部监督机制的合力监督下,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的规范化程度在逐年上升, 群众的满意度在逐步提升。见表1。
注:数据来自于某省历年内部执法监督情况的概数统计, 谨为参考。
然而这毕竟是从同比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状, 并不能完全考量内部执法监督的实效性。从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运行的实际效能来看, 情况并不乐观, 趋势并不平稳, 由于受公安工作阶段性任务、社会管理诉求、执法规范考评、公众舆论压力的影响, 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呈现出总体趋势向好而阶段性波状反弹的现象, 存在着抓不广、抓不常;宏观多、微观少;规定多、落实少等现象, 真正意义的“赫勒法则”现象并不如愿。有关信访反馈数据显示, 这一现象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段内形成与总体趋势相对的态势, 见表2、图1。
从表1与表2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 内部执法监督对公安执法状况的转变产生了较为可观的效果, 但并未从根源上实现内部执法监督的期待可能性, 即这种结果并未彻底消除执法工作的不规范行为和人为化影响因素 (从图二可见) , 亦不是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的法治化的本源取得。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 现行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因各种功能性障碍因子的存在而难以实现监督的理想状态, 监督权的行使仍然与监督结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相对合的客观性缺陷:
(一) 内部执法监督权的非独立性和行使的分散性导致监督乏力
目前, 我国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权的设置与运行呈现出两种困境:一是内部执法监督权在行政权力体系的纵向分置与横向隶属地位, 使其受控于行政权的制约与支配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因而在权力的抗衡中, 受行政权的单级优位运行与扩张的影响, 监督权的行使无法回避行政权的牵制和干扰, 而带有为明显的行政权附属性 (行政干预) 和人格化 (长官意志) 倾向[5], 其自在的特质和能效难以达到应有的表达, 呈现出“软弱化”或“弹性化”现象[6]。发生于2010年l月的陕西省汉中公安分局纪委书记网上状告局长的案例就真实地验证了内部执法监督权力地位问题。二是内部执法监督权设置过于分散而引发监督主体行为的分离与互斥, 极易出现监督重复和监管空白两种分野, 见表3、图2。
如上表所示, 以信访为例, 在对一个问题进行监督时, 极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容易造成“多头管理”, 且在在划分行政分管权时, 被多头领导分管, 权力缺乏统一的协调, 造成了内部执法监督力量涣散[7]。二是多元监督主体基于职权不清或归责保护而推诿塞责, 导致公众诉求“无人问津”, 内部监督实难发挥整体作战的功能, 影响了基于立体预防的整体效果, 不仅从运行机制上消解了监督权对执法权的系统性压力, 也严重了削弱内部执法监督的体制威信。
(二) 内部监督权的单向运行模式与迟滞性的表达方式导致监督功能缺失
现行的“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公安管理体制下,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仅局限于上级对下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 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权则表现为空白或者空洞。即便这样,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权力运行不完整, 仅表现有建议权、协查权, 而无实质意义上的处理权, 而同级监督则受管理权限、行政制约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亦呈现虚无化表象。并且在监督方式上, 内部监督偏重于事后追偿性的“纠偏于既遂”, 事前预防性及事中过程性的主动监督较少, 迟滞性的被动监督则为常见, 多被公众诟病为一种“马后炮”式的监督[8]。尽管其有“亡羊补牢”作用, 但相对于受损的公民权利以及无法弥补的危害后果来说,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这种滞后性不但损害了内部监督体系的完整功能, 而且使其无法实现独有的法律价值。
(三) 内部监督内容的偏差性和监督权运行的不公开性导致监督失信
当前, 我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科技化的进展, 执法领域的失范现象得到有力遏制, 内部执法监督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从近年来的媒体报道和官方通报数据来看, 公安执法违规违纪案件和行政败诉、国家赔偿案件逐年下降[9], 内部执法监督也从传统方式走向科技化方向。然而, 不置回避的是, 目前的监督还大量存在重程序轻实体, 阶段性治理居多而日常性监督缺失、特殊预防多视而一般预防忽视等现象, 内部监督的“私权神秘”做派与“公权公开”要求还经常性发生抗衡抵触, 内部执法监督对执法不规范的后续补正和技术处理解决还经常发生[10], 这些内部监督的流弊不但使内部监督难以从实质上遏制执法弊端, 而且损害了大众对执法监督的法治公信与情感认同。
二、公安内部执法监督的理念重塑
权力必须被监督, 否则容易被滥用。[11]因此, 在权力存在的地方, 其自由行使必须也必然会受到了一定规则和行为方式的阻碍和约束。公安执法权的内部监督便是这种规则的具体体现, 其目的在于“寻求方法, 以确保行政官吏之行为, 不仅使之与法律相协调, 且同样与公民之目的及心理相切合”[12]。
然而, 从目前我国公安内部执法监督的现实考察来看, 内部执法监督权的有限附从地位、人为异化情节和法流失现象[13]还不能根治, 其监督效能还未达到规范化、法治化、平权化[14]的期待。因此在论及内部执法监督的实效性主题上, 还需作以理念上的重新梳理。具体是:
(一) 内部监督治权平等、法权优先
内部执法监督是一种“权力控制权力”的监督模式, 然而权力的行使受庸俗行政的干扰和行政权力的制约, 易形成“仰视监督”现象[15], 执法监督的实质和应然机能难以求全体现。因此, 应正确处理执法监督与行政权力的逻辑辩证关系, 保持监督权与行政权的治权平等, 在此基础上, 摒弃“监督为行使权力而非权利”的公权意识[16], 破除治权压制或挤消法权的高位运行状态, 还内部监督法权的独立地位和优位运行的平等条件, 消除行政权力对内部监督的反制, [17]推进内部监督法权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二) 内部监督公开化
内部监督公开化是法治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民主法治社会中, “不论人们的政治阶层如何, 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 而且知道他们有这种权利”[18]。内部监督作为保障执法规范、维护公民正当权益的一种“内部救济”行为, 绝非封闭式系统而具有交互性特点[19], 和其他法律行为公开化一样, 必须在公平开放的法律域境下接受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在执法理念、执法法理、执法事实、执法监督真实性等层面的理性的、坦率的评价, 根除长久以来公众对执法监督惯性失实、权利保障失真的现实焦虑, 实现内部监督的“法、情、理合一”的社会确信[20], 并以此获得法治意义上的独立与信赖保护[21]。
(三) 遵循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义是规制权力的最可靠途径之一, 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正当程序原则源于“自然正义”, 其本质是给予公众充分、平等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使当事人的初始动机得以变形和中立化, 从而避免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压抑对抗倾向[22]。内部监督作为公安执法的过程评价手段, 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在不排斥相关外在因子的参与和介入的情况下, 借助外来力量推动监督立场的中立化和法律事实、依据的客观性, 并以行为的过程展示、法律适用和社会包容性的法理为监督结果的形成获得正当性, 排除当事人对监督过程和事实存有的恣意、专断的疑虑[23], 从而打消公众对于其“警中警”的标签考量, 最终回归于“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的中正地位。
三、公安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的假定预设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受人民的监督”, 任何一个监督机制只有得到当事人乃至社会的认可和确信才可能具备科学性与有效性。“单极优位权”下的内部执法监督效能在法治化的今天被公众所质疑甚或对抗, 真实的反映出其监督链的瑕疵和缺失, 正如有学者所说, 我国公安内部执法监督的信任危机并不表现在缺乏监督权力, 而是缺乏监督权利的合理应用和运行, 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公开、广泛平等、依法实施”的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运行机制, 应是公安执法内部监督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 围绕结果和目标重新配置监督权利体系, 构建内部执法监督一体化格局
当前, 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权利体系主要是按照功能与活动来进行组织架构和职权配置, 这种模式在长期的运行中因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了权能纵向漂浮、职效横向分裂、高耗低效等弊端, 并且逐渐不符合法治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警务改革的大背景下, 必须对现行的内部执法监督权利体系重新配置, 将“以功能与活动为标尺”的配置方式转变为“围绕结果和目标”来配置监督权利体系, 具体是:一是适度分权:改变“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向管理模式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单向垂直模式[24], 实行单向垂直监督运行机制, 赋予并保障内部监督更大的独立权和自主权, 抑制同级行政权和“长官意志”的权力干涉, 避免监督权因一些人为干扰因素而踯躅不前, 从而缩短从独立用权到自由行权之间的物理距离[25]。二是权利整合:剥离纪检和政工, 变纪检为外部监督、政工为处理决定实施部门, 对监察、督察、法制、信访等部门“按照简捷和提供无缝隙的服务原则”[26]进行整合和归并, 实行大部门式治理模式, 组建设置公安执法监督委员会 (室、科或局) , 按照“分工而不重复”的集约化、一体化管理体制, 依法履行对公民信访控告投诉受理、违法违纪违规执法案件查处、督导督察、执法质量检查考评、内部审计、法制监察监督、执法责任追究等职责[27], 同时加强和完善不同业务之间的联合与协作, 内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切实体现一揽子治理的整体效果[28]。这样不但实现了内部监督的“瘦身”, 而且减少了内部监督纵、横向不同层级、部门间的钳制环节, 促进内部监督高效运转, 这也是建设效能型警务、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的必然趋势[29]。
(二) 构建内部执法监督公众参与开放平台, 建立内部监督的会商会监制度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一直以来存在着“自我中心”的模式倾向, 有限的公众参与往往被内部主导或者人为漠视, 无法获得平等的对辨机会或者抗衡能力。“关我西阁窗、对镜贴花黄”一直是内部监督对待公众参与的痼疾, 不仅耗费了执法监督资源, 而且妨碍与消减了遏制执法乱象、保障公民权利的执法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以听证为例, 有调查显示, 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客观上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听证的情绪[30]。虽然相关法律 (《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 均明示了听证公正化的相关规定。但是简单的职能分离并不能避免行政权力对听证的不当干预, 往往蜕变为“表演性”听证, 即“听”而不“证”[31], 难以保证听证的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并形成监督结论。因此, 我们认为:在创建法治的、民主的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背景下, 应借鉴“枫桥经验”和人民陪审制形式, 参照司法聆询和听证制度, 构建相内部执法监督开放式平台, 创建以公民法益为中心[32]、无利害关系人和相对人参加的会商会监制度, 依靠民主参与、平等对抗、依法质证质询、释法说理、公平结论等过程处理, 遏制内部执法监督的部门专权化、利益保护观、回应程式化与论断自我性现象, 排解当事人对内部监督的惯性质疑, 追求执法公正的最大化, 最终实现内部执法监督的民本化趋向[33]。
(三) 在内部监督体系中植入舆论反补机制, 建构独立的外向型监督回应系统
如前简述, 内部监督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无法完全实现过程监督, 而外部监督也多倾向于事后监督的范围。虽然现有的执法办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程监督的作用, 但毕竟是人在办案执法, 真正的实体执法的内部监督在事实被公开化以前往往还存在弱视点或盲区。显然, 单靠内部监督的固有职能无法实现监督的全能化。因此, 我们认为:内部监督绝非由单一的固定系统来完成使命, 其内部应该由多个系统来支撑并维系活力。因为在已知的执法评价中, 对同一个执法以及执法监督的理论表达上存在着两种不同路径的竞争性陈述 (competing versions) , 即“舆论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对质[34]。这种陈述是基于对原发事实的不同的认知基础和判断原则, 展示了不同主体对案件事实不同的叙事方式、角度和原则以及隐藏在不同诠释者之后的“主体偏见”[35]。因此, 在内部执法监督中, 完全可以利用这种“竞争性陈述”来丰富内部监督系统, 一是在内部监督中植入舆论反补系统, 借助公安网络以及现代传媒手段 (QQ、微博、微信等) 等“第四种权力”的监督, 将其监督功用与内部执法监督共享, 并成为执法过程内部监督的一个反哺通道, 使监督客体切实感受到来自过程处理中的内外监督压力而不敢、不能滥用执法权力, 从而使内部监督在监督过程上前置一步, 监督状态由静态转向动态, 实现实体监督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二是在内部监督机制中架构独立的监督回应系统, 及时还原、公布监督事实及进程, 将监督的实际性和彻底性设置于社会化的法律与情理考究之下, 期待依靠内联外协的力量形成不同的价值评判或者对辨性监督事实, 来推动内部监督的重新审视, 由此实现内部监督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深化, 从而可以平息“公众掮客”的对抗性煽动和公众对执法及内部监督的焦虑, 加快整个公安执法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消除以“利益格局保护”和“执法权威”为籍口而人为隔离出的神秘主义, 使执法监督取得社会信赖, 体现“司法因民众的信赖而生存”的法治本意[36]。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 篇8
摘 要:检察机关成立专门机构对案件进行集中管理,是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专设一章规定了案管中心的职能,检察机关应深入研究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案件管理工作的实际,以案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流程监控;权利保障;检务公开;案后评查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49-02
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共同要求和基本要求,是各种管理体系的共同追求[1]。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执法公信度和人民满意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推动检察工作持续规范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将案件管理的职能定位与案件统一受理、办案流程监控、法律文书监管、涉案款物监管、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综合统计查询分析、案件评查和业务工作考核评价等八大模块。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规定,检察机关须从以下方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受理案件开始就应加强对案件流程的监控;强化对辩护人及诉讼代理人的权利的保障,为相关人员行使权利提供最全面、最快捷、最透明的服务;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实行重大复杂案件评议制度,借助外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以案管中心为平台,促进执法质量检查的全面化、日常化和规范化。
一、明确流程监控的范围,创新流程监控的方式,提高流程监控信息化水平
1.严把案件的进口,从而为实现案件流程监控奠定基础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52条规定,对于侦查机关、下级人民检察院移送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申请强制医疗、申请没收违法所得、提出或者提请抗诉、报请指定管辖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对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其他案件,需要由案件管理部门受理的,可以由案件管理部门受理。案管中心应该严格审核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加强与业务部门协调,确保受理的案件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严格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制度,密切关注公诉案件的退回补充侦查案件,防止漏填、漏录案件信息,同时对重要法律文书进行电子扫描,以备查询,为流程监控奠定基础。
2.通过对法律文书的开具和监管,实现对案件受理和办案流程的监控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规则(试行)》规定:案件管理部门对以本院名义制发的法律文书实施监督管理,全国统一案管软件使用之前可以通过查询案件编号与案件信息进行比对,审查法律文书的审批和风险预警情况等方式监督办案流程,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补齐相关材料再开具文书。加强对法律文书是否应当开具,案件环节是否超期等监管。等全国统一案管软件实施后,充分利用软件系统通过文书网上审批、网上权限控制、网上自动给号、网上电子用印、流程监控等方式对法律文书进行管理。
3.及时跟踪案件办理过程,强化对重点案件的监督检查
自侦部门的立案环节,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环节,扣押款物,撤销案件的环节;公诉部门的变更强制措施环节,提起公诉,做出不起诉决定的环节,侦查监督部门的批捕环节,不捕环节,均是办案关键节点或重要风险源点,案管中心对于上述环节,在开具法律文书时要进行形式审查,后期跟踪案件的办理情况,对于期限即将届满的,须发出预警通知书,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互动,形成多部门参与流程监控的格局
对案件质量的监控,也不能通过预警等单一方式进行,应该通过多渠道,包括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批示,密切关注控申部门的案件当事人来访,群众来信,回访案件当事人,应该应逐步建立由案管中心单一监控转变为以案管中心为主体,其他科室密切配合,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监控格局。比如检察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诉讼卷宗的合格不合格要由档案室根据档案管理的规定检查管理,作为一个综合的流程管理体系,应该将档案部门列入流程监控的主体。
5.提升流程监控的信息化水平
案件流程监控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和支撑,把案件管理软件纳入软件大统一工作之中统筹规划、统一研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地方检察机关比较成熟的软件,结合全国检察机关实际,构建统一的融办案、管理统一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和信息化技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对受理、立案、案件文书、采取强制措施、扣押冻结款物等重要节点进行跟踪监控,尽快实现检察机关案件信息的纵向和横向互联共享,实现办案网上运行、网上管理、网上监督、网上考评[2]。提升流程监控的信息化水平,为建立科学、统一、动态的执法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实行重大复杂案件评议制度,借助外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将信息查询作为案管中心的职能之一,检务公开是检察工作精细化、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途径。检察机关应以案管中心为平台,深化检务公开力度,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1.“检务公开”有利于增强干警的工作责任心和办案质量意识,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
过去自侦部门办案基本上是秘密办案,有些案子虽然存在一定瑕疵,但犯罪嫌疑人对处理结果满意,没有人会去追究案件存在的问题,因此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办案人员往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但通过 “检务公开”,群众可以查询到案件的承办人,能进一步增强干警的工作责任心和办案质量意识,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
2.“检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政法工作历来保密性比较强,老百姓感到很神秘,神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隔阂、怀疑、不信任,因此检务公开必须“从执法职责公开向执法状况公开、从执法程序公开向执法依据公开、从执法结果公开向执法过程公开”,这就势必逼着办案干警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因为规范了执法行为,没有自由裁量操作的空间,进而可以促进规范执法。
3.“检务公开”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检务公开可以让群众充分了解到检察机关案件办理的程序和结果,有利于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减少犯罪率,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借助外力,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提高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
实践过程中,有些上访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存在误解,不信任,多次上访,仍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检察机关如果能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引入第三方参与案件的处理,协助矛盾化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案管中心为平台,促进执法质量检查的全面化、日常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开展
高质量的案件是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的追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确将案后评查作为案管中心的职能之一。执法质量检查是有效提高案件执法质量的一条途径,各级检察机关经过近年来的百万案件评查等一系列专项评查活动,案件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应该认识到,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面临的案件类型复杂多样,群众司法诉求日益多元,对检察机关办案质量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各级检察机关应以案管中心为平台,建立专门的评查机构,使案件评查全面化、日常化和规范化。
1.依托案管中心,狠抓执法质量的全面化开展
案管中心成立之前,检察机关的案后评查一般有检务督察部门承担,由于基层检务督察部门人员有限,很难对全部办结案件进行检查,导致一些瑕疵的案件未经过执法质量检查,就已经上交档案室,影响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满意度,甚至导致信访案件的发生。为了避免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水平,检察机关应该依托案管中心,对所办结的所有案件进行执法质量检查。
2.以案管中心为平台,促执法质量日常化开展
案管中心成立之前,案件执法质量检查多以抽查的方式进行,上级院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院在案件评查过程中,围绕上级院检查案件,进行检查。执法质量检查表现在迎接上级院的检查,没有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开展。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多数成立了案管部门,相比检务督察部门,案管部门的配备力量更强,因此检察机关应该以案管中心为平台,紧密配合上级院执法质量检查,为了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有必要使案件执法质量成为一项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
3.依托案管中心平台,促执法质量透明化开展
检察机关案管中心在执法质量检查中,应该以法律、司法解释为依据,指出案件的瑕疵时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加强说理,使案件承办人信服。对于瑕疵、优秀案件,均要进行公示。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并以通报的方式,发给承办人,以提醒承办人在以后案件办理过程中,能够注意到,及时预防出现问题。
4.制定执法质量评查细则,促检察机关执法质量检察规范化
在案件执法质量检查过程中,不同检查人员对法律适用、程序适用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在案件评查见仁见智,因此应制定出台统一的案件检查标准,使案件执法质量检查有统一的、客观的依据。防止案件执法检查人员理解错误等主观因素,影响案件评查的效果。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确了案管中心的职能,因此检察机关进一步发挥案管中心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作用,将案管中心的流程监控,检务公开,案后评查,保障诉讼代理人及辩护人权利等职能统筹运用,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龚佳禾,等.法律监督的基本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05.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推荐阅读:
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11-02
关于如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07-30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05-15
公安机关干预06-29
公安机关领导06-08
公安机关应急突发06-18
公安机关自查报告10-07
公安机关便民措施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