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园游戏感悟(精选11篇)
读幼儿园游戏感悟 篇1
读《幼儿园游戏指导》感悟
教师 张云蕾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愉、自乐、自学、自创以及自我完善的“本体性”游戏活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发展、创造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要“客观地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引导他们的玩的欲望,培养他们自觉活动的创造力”。通过良好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恰如其分的间接指导,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其创造能力。
看了《幼儿园游戏指导》一书,使我从如何创设幼儿游戏环境,在游戏中如何了解幼儿游戏状况,游戏与课程相互渗透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从教育理论上提升了积淀。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游戏不仅仅在满足快乐上,还应该在满足快乐的同时获得发展。幼儿通过游戏增长知识和经验,通过游戏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发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从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等等。《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也提到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是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他的教育价值。可见游戏的重要性,材料的关键性。
书本中说到:提供能诱发幼儿互动的游戏材料。
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游戏中投放的材料应有利于引发他们的多种经验,有利于他们与之互动。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未成型的游戏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不太成型、不太逼真,但可继续加工,操作性强、可变性强。如蛋糕店游戏中的吸管、皱纸、油泥、纸盘等,幼儿可以用油泥做蛋糕、用吸管当蜡烛,也可以用吸管在蛋糕上进行花纹装饰,皱纸力只会集中于逼真的材料上,而失去探索的动力,大大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的确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发展水平有限,游戏时尽量提供多种质地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感官,诱发幼儿积极的探索。如纸质的材料可以使幼儿随心所欲地替代和想像;布类材料质地柔软,有花纹,幼儿可以用其来装扮自己或装饰家;油泥、面团类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且可塑性强,是幼儿百玩而不厌的玩具材料。幼儿在与多种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可以有效利用收纳箱,促进游戏情节发展。游戏时,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单一,那幼儿的游戏情节就会受到材料的限制。因此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收纳箱”,在收纳中投放多种材料,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平时教师要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成品、半成品材料、废旧材料、自然材料等放置在收纳箱中,以便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体验自创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游戏前,首先教师要让幼儿知道收纳箱里的材料有什么用,其次要带领幼儿认识各个箱内的材料,最后引导幼儿去使用。例如幼儿在医院游戏中想设置一个饮水机给病人喝水用,于是他到收纳箱中找了几个插塑插了起来,一会儿,一台“饮水机”就插好了。他把它摆在“医院”的桌上,每当有病人来看病时,他就很自豪地问:“你想喝水吗?这儿有饮水机!”从幼儿的行为当中,我们能感受到幼儿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无比,而这些功劳,都应归功于收纳箱平时的不断积累。
除了材料的提供外,我认为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也是非常关键,只有细致敏锐地深入观察,才能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才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才能指导幼儿真正需要什么?所以教师要以一种宽容接纳的心态,认真、细致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比如:幼儿参与活动热情、喜欢选择什么材料?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处理的等等。确定何时介入游戏,彩球适当的措施给幼儿积极地帮助,让游戏能够持续的同时,也促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园游戏指导》是一本实践指导性很强的好书,书中这些建议不仅使我得到了更深的理论引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给了我一些实践的指导。今后我将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这么多的建议早日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使幼儿能真正轻松在氛围中自主游戏,获得发展。
2017年4月
读幼儿园游戏感悟 篇2
一、调整一日作息时间,保证幼儿充足的区域游戏时间
针对场地限制和孩子年龄特点,结合园本特色和班级特色,重新修订、调整一日作息时间表,将中大班与托小班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交错安排,调整后能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区域游戏,以保证他们获得充分的体验和探索机会。儿童沉浸在某一活动中,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如果时间太短,就等于剥夺了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快乐,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自我。同时,遵循“随机与计划”相结合的原则,每天的晨间活动时间和下午离园前的自由活动时间是幼儿可以随意进入区域游戏的时间。而上午集体活动前则是教师计划安排区域游戏的时间。虽是教师安排的时间,但时间长短并不明确规定,每一次区域游戏时,都不能强制幼儿停止游戏或放弃进行了一半的游戏,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安排和幼儿活动的兴趣来决定当天的活动时间。
二、创设情境性角色区域,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品味生活
区域游戏情境创设旨在通过激发幼儿情感参与,诱发幼儿区域游戏的主动性,持续强化幼儿游戏兴趣,使幼儿体验其中的快乐,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如:大班老师将活动室创设成“巧虎银行”、“巧虎休闲馆”、“巧虎加工厂”、“巧虎4S店”、“巧虎加油站”、“巧虎食八街”等角色体验区,幼儿先到“巧虎银行”取出钱币,在“巧虎4S店”购买心仪的玩具汽车,还可以亲自到“巧虎加工厂”选择各种材料制作自己满意的汽车,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没油了的话,到“巧虎加油站”去一趟,玩得饿了累了就到“巧虎休闲馆”享受美容美发、按摩、足浴等服务,或到“巧虎食八街”去品尝美食。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一部分孩子则会选择到各个区担任服务人员,在“工作”中乐此不疲。
幼儿在情境化的角色游戏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生活体验,从而品味各种生活,这就是角色游戏情境化的最终目的:把游戏还给作为主体的幼儿,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去“玩”,用自己喜欢的健康的方式尽情地演绎自己。
三、提供科学合理的区角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乐趣
区角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延伸。
首先,区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小班幼儿玩具材料的体积要大、颜色要鲜艳、形象要生动,使幼儿见了玩具材料就能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想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增强。如在小班投放小串珠材料(适合中班),那将不能发挥其作用,或许还会让幼儿在不断的失败操作中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其次,区域材料的投入,应该有利于幼儿最大限度的投入与参与,发挥其主动性,使幼儿与材料之间产生互动行为。如果幼儿不愿意或没有机会和老师所投放的区域材料发生互动,那么即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区域材料,也无法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例如:教师将准备的材料摆放在区域内,但严禁孩子们去操作,孩子们只能站在远处看看,根本不知道它该怎么玩,有些什么“神奇的地方”。因此,我们投放的区域材料一定要是幼儿想要的、适合的、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操作的,是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幼儿的学习经验更丰富的材料。
最后,鼓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制作区角材料,这样不仅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如:为了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活动效果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幼儿园不但购买体育器材,还定期举行自制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制作出大量体育器械和玩具,如花布垫球板、套圈靶、多功能绒球、沙包、毽子、布飞盘、拖拉小车、拉力器、滚筒球、降落伞、流星球、轮胎、纸棍、梅花桩等。将这些自制体育器械和玩具投放于户外运动区,不仅丰富了幼儿体育锻炼的内容,拓展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还改变了幼儿园体育器械单一的现状。活动的开展更激发幼儿和家长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四、适时介入观察指导,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显性发展,但很多能力的“火花”常常是一瞬即逝。如果教师不是作为一个有心人去观察把握,幼儿的创造力在区域游戏中往往难以得到很好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针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发生成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引导,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
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观察要做到适时介入,即观察在先,指导在后,在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的基础上,再考虑幼儿是否需要指导,该怎样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要不断变换“欣赏者”、“伙伴”和“助手”的角色适时介入,多用具体的动作对幼儿进行提示、启发,给幼儿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首先,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与发展目标选择恰当的材料投放在区域中,并在活动材料中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开展游戏,适当地指引幼儿自我学习与探究。
其次,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设法将幼儿的兴趣转化在区域材料中,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发挥教育功能,吸引孩子不断探究的热情,通过幼儿和材料的互动,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再次,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自主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尤其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制定与实行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个体的需要,在幼儿尝试、实践的过程中给予积极鼓励。作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教师既要考虑满足高于发展水平的孩子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要耐心对待不能达到目标水平的孩子,欣然接纳与包容,等待他们的成长。
最后,帮助幼儿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在幼儿与材料对话、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发现孩子们学习经验的积累,利用区域小结、谈话、交流等活动帮助孩子将零散的经验统整、累积,让幼儿能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顺应”与“同化”原有经验,获取新的经验,促进幼儿均衡发展。
五、拓展区域游戏形式,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意识
为推进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使“天天有游戏”得以拓展和丰富,幼儿园定期举行别开生面的“亲子区域游戏嘉年华”和“全园大型混龄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也乐在其中。
如“巧手补地板”、“智救小动物”等区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对棋盘的认识,熟悉棋子的走法,充分展现了幼儿园国际象棋游戏化特色;“美羊羊足浴店”、“新生儿护理中心”等区域中,孩子们亲手给爸爸妈妈按摩、敲背、洗脚,跟着视频学习护理新生儿,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感谢、孝顺父母,让暖暖感恩之情在幼儿园、家庭和孩子们的心里流淌;“巧虎手工坊”、“星星美发屋”、“创意变变变”、“Baby照相馆”等区域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创意天空,孩子运用多彩的美术材料和多样的制作方式,进行自主表达,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洋洋剧场”、“我型我秀”、“朵拉魔术屋”等区域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幼儿对表演活动的兴趣;“活力大冲关”、“智救小动物”等区域注重游戏内容的情境性,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行钻、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练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香喷喷美食城”、“快乐柠檬奶茶店”、“新天烘焙”、“灰太狼超市”、“米奇糖果屋”、“朵拉沙拉店”、“浓浓粽叶情”等区域是最吸引幼儿的地方,孩子们模仿各种社会角色,自己动手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糖果和粽子等,选购并品尝自己喜欢的美味。
关于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的几点策略 篇3
【关键词】听读游戏识字;注重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3-02
作者简介:王玉花(1974.8-),女,甘肃民勤人,汉语言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学,小学高级教师。王慧莲(1975.10-),女,甘肃民勤人,汉语言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学,小教一级。
听读游戏识字是指儿童尚不识字时,在反复的听读过程中,汉字的字音、字义与字形相对照,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然后通过游戏反复使用、巩固,达到识字的目的。在全面提倡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早期识汉字已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海内外许多的实践也不断地证明:汉字是婴幼儿智力开发的玩具,是比图画积木、魔方更巧妙的工具。但是,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识字教学,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于2004年10月开始了听读游戏识字的实践与探索。
1 注重朗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听读游戏识字是通过听、读和游戏的途径来识字的,可见识字与读密不可分,要想识字必先学会听、读,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在听读三环节中,听即欣赏是第一步,我们要求幼儿用手指字、用耳倾听、用心感受。幼儿听着录音或教师的标准朗诵,对应图文并茂的汉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语言美,激发了读的欲望。这对于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语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并在自然的常规约束中形成了尊重他人,用心倾听,不随便插嘴的良好习惯。第二个环节就是跟读,我们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小声的模仿录音机里磁带的声音或老师的声音,会随着情节的不同,变化语速、语气和表情。这样幼儿的阅读能力就进一步提高了,完成了从听到读的一个转变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转变,幼儿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养成了阅读时手口一致的好习惯。第三阶段就是朗读,我们要求幼儿大胆在集体、同伴面前讲述故事、诗歌或发表自己的建议。幼儿在这一阶段把第二阶段学到的方法都引用变成自己的朗读方法,完成了从学到用的一个过程,幼儿用学到的朗读方法通过自我的表达方式把阅读的内容表现出来,这大大提高了幼儿读和说的能力。在这三个环节中,我们始终要求幼儿做到“手随口走、眼随手走、手口眼一致”这样通过反复听、跟读、朗读,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一些简单的汉字便逐步地印在了幼儿的脑海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一些常见汉字,日积月累,逐渐地我们发现幼儿能够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小人书和童话故事了,且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也随之提高。
2 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2.1 动静结合:在听读游戏识字中,听读和游戏是识字的两个主要途径,相对而言听读以静为主,游戏以动为主,两种途径要配合交替,方可相辅相成。如每天听读10至15分钟后要进行三五分钟的识字小游戏,识字游戏活动以游戏为主线,但也有听读练习。听读与游戏的静动配合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听读游戏识字的兴趣。如果,每天长时间要求幼儿听读,而不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久而久之,幼儿在一次次以静为主的听读中,就会对听读游戏识字产生厌烦之感。
2.2 创设美的语言环境:爱迪生有句名言: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为幼儿创设美的语言环境。
2.2.1 注重作品选择。在听读游戏教学活动中我们选择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意境优美、语言简炼、富有童趣等特殊的艺术魅力,如:大班《启蒙阅读》中有一篇文学作品《小兔子抽烟斗》里有一句“是真丑,是假丑,水当镜子瞅一瞅.哎呀呀,真糟糕,小兔成了兔老头.”,听到这句,孩子都笑了。又如《四季的风》中有一句“是谁?这样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抚摸我的手脸,拨弄我的头发。”这篇散文通过丰富的想象把风变成了像人一样可爱的精灵,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富有情趣的画面,使孩子在画面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2.2.2 注重表现方式。美的文学作品还要以美的方式再现出来。为此,每次在让幼儿听读前,我们都对作品进行反复研读,力求做到语音标准、声情并茂,让幼儿听读时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这样幼儿在听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伴随着轻松的音乐,看着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的图画,听着优美的诗歌,生动的故事,象自然习得口语那样,没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汉字,从而萌发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2.2.3 注意情绪影响。读书是一种愉悦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对读书保持一种热情,渴望。同时对幼儿的态度要亲切和蔼,每次学习活动前不呵斥,批评幼儿。避免使用“如果不认真听读,就要怎样”或“如不指读,就不允许怎样”等威胁性语言,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引起对学习活动的恐惧和紧张。要采用一些简单的引导活动,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引导幼儿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如:讲一个幽默故事,师幼同唱一首歌,玩玩猜谜语,做个有趣的游戏等。
3 注重游戏活动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识字活动一定要和游戏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在识字活动中,要注重游戏的参与性。例如,“摸箱”游戏,目标是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字,并学习组词或说一句话,把字卡放在箱里,幼儿来摸,每摸出一个自己念念是什么字。“园”幼儿说“幼儿园的园”、“我每天都上幼儿园”,答对了奖励一朵小红花,答错了,在大家的帮助下答对了,也能得到奖励。在游戏中幼儿都显得很兴奋。每次都争着要来表演……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其中有大量的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我们可以利用这三种字的特点,组织幼儿进行识字游戏活动。如:在认识“众”字时,根据“三个人字叠罗汉,叠出观众看表演”的描述,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人多就是“众”。之后,教师让幼儿拿出口、日、木、牛等幼儿熟悉的字,进行拼字游戏。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碰碰车”游戏,每一名幼儿手持一个独体字,随音乐节奏,做开车状,两两幼儿碰在一起时,拼一拼,看一看,两人所拿的字合在一起能否形成一个新字。这样达到了玩中求乐,乐中求趣,趣中乐知的目的。
4 注重识字环境的创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能接触到文字,如“商店的招牌”、“宣传标语”、“自己的名字”等等,幼儿认识了某些字,对字也有了感性认识,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字的环境,营造一个氛围,使幼儿对字的认识有一个延续的过程,让幼儿感受语言文字,潜移默化的接受有关语言文字知识。例如,在布置活动室墙饰时,在树上贴一个“树”字,小鸟身上贴一个“鸟”字,公鸡的身边放上“公鸡”二字,在区角中配上文字标签“娃娃家”、“图书角”、“刺绣区”等。幼儿通过每日的接触,获得了这些文字的信息。此外,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字宝宝乐园”专栏,将《启蒙阅读》中每一篇里需要幼儿重点识认的字词,分期分批写在专栏里,每天抽几分钟时间集中进行认读。有时候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围在“字宝宝乐园”旁边七嘴八舌地指读自己认识的字,成功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的具体操作方法 篇4
幼 儿 听 读 游 戏 识 字 培 训 计 划
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讲 “幼儿听读游戏识字”具体教学环节
准备阶段
第一节 听读游戏识字阶段 第二节 准备阶段
(一)思想准备:听读开始前,教师应该先熟悉教材,充分理解并掌握操作方法,同时在明确四个问题: 1.明确听读游戏识字的目的。
2.明确听读游戏识字的每个环节都是以为培养幼儿识字读书的兴趣为基础,时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幼儿识字教学的关键所在。
3.明确只有教师积极热情投入,幼儿才能全身心投入。4.明确“幼儿听读游戏识字”不是上识字课,而是在运用录音朗读,运用汉字字卡在玩汉字。
(二)环境准备: 布置活动
(三)物质准备:准备教材,磁带,字卡,字条,废旧挂历。
(四)测量工作:
测量识字量,留底,作对比使用 测量智商
(五)家园配合准备 把“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向家长讲清楚,需要家长配合的问题也要讲清楚,要特别强调请家长多鼓励幼儿。
第二节 听读游戏识字阶段
第一环节 听读环节
(1)欣赏课文:幼儿一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标准课文朗读,一边用手划指书上相应的字,使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逐渐谐调起来。
听读规则: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2)跟读课文: 跟读要求同欣赏大致相同,只是要求幼儿读课文时要小声,注意模仿录音机中的语声,语调,语气,大家一起大声读就听不到录音的声音了。
跟读规则: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轻声。
(3)朗读课文:朗读就是让小朋友摆脱录音,大声朗读。
常规要求:双手拿书身要正,声音宏亮有感情。
第二环节 游戏环节
游戏的三个步骤:生字的确认,再认及复习巩固。第三节 总结整理阶段
第二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学分析及提高 第一节 生字的处理及掌握
第二节
幼儿的阅读问题
拓展游戏感悟 篇5
今天我们在会议室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个小游戏,共同学习了团队合作的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相协作。
刘老师带领网名做了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我深刻体会到了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队,我认为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完成活动后,刘老师和网名坐在一起,一同分享了团队合作的心得和感悟,期间,大家都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团队精神,简单来讲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间而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游戏中,分成2组,成员需要用笔画出几何图形,背对着我们,用讲话来表达彼此想法,但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交流。整个过程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有眼神的默契、手势的指点、一点即通的灵犀,紧张有序而又精彩纷呈。之后的交流中,培训老师和经理们纷纷感受到:我们的活动不在结果的成败,而在于过程中大家的密切合作,共同付出心血,共同珍惜荣誉,在团结中感受幸福,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中灵活运用。
在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切,是那么具有合力。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于是,我们快乐着,我们幸福着。
数字传递游戏的感悟 篇6
梧州市第七中学
陈依伦
2016年9月我在 “梧州市初中教师整体课堂管理能力提升”研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期间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刘正荣教授在课堂上呈现的“数字传递”游戏,这个游戏令我受益匪浅。
刘正荣教授当场随机抽取2小组的游戏成员,每小组6个成员,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在会议讲台前各相对排成一列纵队,派纵队的最后一个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成员们要用拍打的方式将这个数字传递给前面的人,成员之间保持一个手肘的距离,传递的过程不可交头接耳,纵队的第一个人最后告诉刘教授经过成员传递后得出的数字,此数字与纵队最后一名成员先传递的数字一致为胜。
大家了解完游戏规则后,刘教授留时间给各小组商议本小组的规则,如何仅仅在触觉中准确传递数字信息。
第一轮游戏只有一个小组准确地传递了一个十位数数字,另一个小组则再次总结经验,研讨失败的过程;第二轮刘教授则出了一个带小数点数字和一个分数,此次两组均传递失败了;第三轮刘教授竟出了两个简单的一位数,两组都能正确传递数字。
这个游戏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得先走近教材,走进教材,吃透教材。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当有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的知识内容由点到面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发散学生思维,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的学习。例如,语文的作文课,教师给定学生一个题目,再引导学生在这个题目上进行思维的发散。从某一个方向出发,当堂训练学生把它连成一句话。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由表及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这个游戏使我对备课的要求和意义也有了改观。在备课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正所谓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备课是课堂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教材,要求吃透,挖深,做出最好的导学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每一位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准备多种不通的解题方法,分层教。
读古代爱情诗,感悟现代爱情 篇7
柏拉图对话录里阿里斯托芬对爱情所作出的绝妙譬喻:人原先是一个整体, 由于强行分劈, 才有两性。两性的情爱, 正是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 (柏拉图, 《酒宴篇》) 。这譬喻的深刻处, 就在于凸显出了两性关系的本质:爱情是生命对生命的肯定。歌德说:“人生之中有爱情, 就恰如自然界有春天, 大地上有鲜花。”爱情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在各国历代文学中都占重要地位。“夫妇, 人伦之始也”, 所以爱情是“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命脉, 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两千年前的《诗经》中, 爱情的多声部乐曲就已经开始鸣奏, 从开篇的《关睢》里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人类之爱。
在中外文学的浩荡长河中, 以爱情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是永远也不会凋谢的、动心的波浪。从古至今, 有人为爱痴, 为爱狂, 为爱泣, 为爱痛, 为爱生也为爱死。多少痴男怨女让我们同情, 更是被铭刻在心底不能忘记。当今之世, 观念日新而世风日下, 物欲横流人欲泛滥, 不论权势不计功利的爱情, 真正海枯石烂的恋情, 大约只能从诗经从汉魏乐府从梁祝之类的民间传说中去找寻了。在滚滚红尘之中, 为俗物尘情所累所困的现代人, 如果能捧读古代那些优美的爱情诗, 像沙漠中的旅人捧起一泓清泉, 像闹市的居人捧读一山翠色, 他们蒙尘的疲累的心, 也许会受到清纯的古典的洗礼, 得到休憩和净化。让我们一起为爱感动。
一、爱的求索
中国文化对于爱情, 向来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隐避情结, 中国文人更愿意将爱情化在亲情中咏叹, 这种含蓄像一枚坚果的壳, 把最能表现性灵和柔情的部分包起。在层层礼教和儒家仪式的捆扎之下, 什么样的锤能够敲开这层坚硬的外壳?儒家的家庭观念重视秩序, 并持两性不平等的主张, 甚或可以说:“夫为妻纲, 夫唱妇随。”婚姻不自由, 受家庭和社会舆论干涉。婚姻有时成为年轻人为家庭尽义务的一种形式。但无论如何阻挡不了人对真爱的求索, 即使在千年前就已如此的炽热和率真大胆, 只因为是在追求着生命性灵的完整。“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这是《诗经》留给后人的第一句爱情宣言。
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描写爱情的。第一首咏叹爱情的诗歌, 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诗篇中固然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中表现着“君子”对“淑女”的情真意切, 但这须从“君子好逑”之“好”的意义上来理解。诗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写的, 它不是说的哪个“君子”的“寤寐”、“辗转”, 而是借这种一般情态来倡扬“君子”对“淑女”的应有情分。“寤寐”云云, “辗转”云云, 不可谓之不失态, 不可谓之不“发乎情”, 但只有在正当的婚姻关系前提下这才是值得称道的, 才是“止乎礼”的。质言之, 《关雎》所立意歌唱的是今之所谓“恩情”, 而不是爱情, 伦理的意义大于生命的意义, 是对伦理意义上的夫妻恩情的强调。
在今天, 或许仍有人追求刻骨铭心、生死相许的爱情;或许有更多的人仅凭习惯和道义维持着婚姻, 他们朝夕相处, 同床异梦, 白头偕老。无论怎样, 我们仍旧会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成眷属便要常相守, 在相守的过程中执著专一, 不离不弃。外遇问题为中国社会所难容忍, 《易·恒卦》谓:“从一而终。”为人夫者也应在情感的托付上, 对妻子忠贞不渝。外遇是对配偶精神上的不贞, 情感上的背叛。在夫妻之间长期的相互冷漠与疏离下, 声气不通、情性不感、貌和神离的夫妻, 失血的空壳家庭日渐增加。我们一味追求个性的张扬, 个体本位为中心的文化渗透无疑是有影响的。我们不论其好坏, 只是觉得偏离了我中华家族本位的文化传统。爱与不爱, 相守与相离的愉悦和痛苦是一样的深刻和难以言表, 几千年前的古诗中有着我们现代人的悲欢离合, 爱的深刻和被弃的痛苦也是不变的, 那发自内心的哭诉和悲愤是一样的。
二、爱的单纯与炽热
“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风雨潇潇, 鸡鸣胶胶。既见君子, 云胡不瘳?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单纯女子的爱的至纯至真, 爱人就是阴雨表。那份单纯、简单的满足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现代的我们丧失了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 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塑造、打磨出了世故的灵魂。
我们一起重读一下这首古诗, 体会别样的冲动和感触。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情多处, 热如火。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两个, 一齐打破, 再捻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元·管夫人致赵孟頫)
这首元曲围绕单一的“泥塑”意象, 表达男女两心相依的思想。这种心心相印, 彼此之间装着爱人的理想, 在今天似乎受到无以伦比的超越。恋人间、夫妻间的忠诚受到挑战。对爱人对家人的有责任感的少数被我们大加赞扬, 因为日见其消减。金钱、肉欲的诱惑让一些人丧失、忘记彼此的许诺和忠诚, 可以不畏人言, 堂而皇之地做“情人”却冠之以“真爱”或情不自禁;可以告诉爱人“我爱你, 但我真的无法和你在一起”或“我爱你胜过爱自己, 但我怕你承受压力太大, 所以我不能离婚”, “我想你但我不得不和她 (他) 在一起, 我要生活”……太多的理由让人们不得不原谅爱人的背叛、欺骗或背弃, 彼此感觉不到对方的痛楚, 因为彼此的心不相连, 未相通, 彼此的心没有融合成一体, 爱人彼此之间的忠诚和唯一被践踏。我们忘了徐志摩对他的“眉”说:
我是否能给你一些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给你的东西, 是否在我的爱你的爱里你得到了你一生最圆满、最无遗憾的满足?这问题是最重要不过的, 因为恋爱之所以为恋爱就在她那绝对不可替代的一点;罗密欧爱朱丽叶, 愿为她死, 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女子能打动他的心;朱丽叶爱罗密欧, 愿为他死, 世上再没有第二个男子能占有她的一点子的情, 他们的恋爱之所以不朽, 又高尚, 又美, 就在这里。他们俩死的时候彼此都是无遗憾的, 因为死成全他们的爱到最圆满的程度, 所以这“Die upon a kiss”是真钟情人理想的结局, 再不要别的。“定情”the spiritual engagement, the great mutual giving up———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两个灵魂在上帝的眼前自愿的结合, 人间再没有更美好的时刻———恋爱的神圣就在这绝对性, 这完全性, 这不变性。 (徐志摩, 193)
在徐志摩看来恋爱是生命的中心与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 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 这是不容质疑的。一些青年不知是忘却了, 还是不屑徐氏这样的感情奴隶和“玩物丧志”之人。我们或许会耻笑如此的“痴狂”或至少有人会不理解此等愚蠢举动:“为爱放弃生命”。爱人间如此的相容、相依, 让我们怀疑其真实性, 毕竟文学创作是高于生活的。当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一些大学生为彼此的爱, 忘记亲人的含辛茹苦, 忘记其所肩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 遗弃众多爱他们、关心他们的人, “决然”选择死亡。我们为其惋惜, 惋惜年轻生命的白白葬送, 我们不会被感动, 不会称赞其崇高, 甚至会鄙视这对“鸳鸯”的懦弱和肤浅。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痴情男女很少而且愈来愈少。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忘了爱, 忘了爱人, 感觉不到心痛, 甚至会过得更好、更愉快。只因彼此的心相隔太远, 何谈融为一体, 你的心就是我的心, 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的悲痛我无法理解更无法为你消解。或许在逐渐变得理智和聪慧, 在此不敢妄作评论, 只是出于困惑, 将其呈现出来以供思考。
三、爱的背弃与伤痛
有爱就有爱的背弃, 有背弃就少不了痴男怨女的痛苦和悲哀。
妾薄命
明·袁宏道
落花去故条, 尚有根可依。
妇人去夫心, 含情欲告谁?
灯光不到明, 宠极心还变。
只此双蛾眉, 供得几回盼。
看多自成故, 未必真衰老。
辟彼数开花, 不若初生草。
织发为君衣, 君看不如纸。
割腹为君餐, 君咽不如水。
旧人百宛顺, 不若新人骂。
死若可回君, 待君以长夜。
现代译文:
落花离开原来生长的枝条, 还有树根可以依靠。
妇女失去了丈夫的欢心, 那难言的痛苦向谁诉告?
晚上点燃的灯光不到天明, 宠爱至极还会变心。
只有这一双长长的蛾眉, 能供得几次回头顾盼怜爱深深。
看得多了就旧而生厌, 我的容颜未必真正已经衰老。
譬如那开了数次的花树, 不如那刚刚长出来的鲜草。
用头发为你编织衣裳, 你心目中还比上薄纸一张。
割下身上的肉为你准备饭食, 你吞咽时还不如清水一汪。
原来的妻子百般婉曲顺从, 还不如听取那新人咒骂一场。
如果一死可以使你转意回心, 我等待你在死亡的地上。
“妾薄命”本为乐府旧题, 多写弃妇之情。此诗也是如此, 共分五层, 四句一转, 自悲自叹, 如怨如诉。“待君以长夜”是旧时代弃妇没有出路的出路之一, 真是可怜亦可悲。即使现代, 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仍在上演如此的悲剧, 她们企求丈夫的“回心转意”;等待爱人的怜悯和施舍;她们能接受形同虚设的婚姻和屈辱……这里看到的是弱女子的哀叹, 是被弃后的自卑, “进退无颜仪”的复杂心理。由于女性的地位下降和从一而终观念的影响, 弃妇的命运便日益悲惨了。素洁美好温淳的女性面对被弃的命运, 已经不苛求男子对爱情忠贞, 只求能够不被赶出家庭。我们为其感到心痛却无奈。或许爱使人丧失了自尊和独立感, 因为我们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男女为了爱而放弃生命:“我的生命不能没有你, 没有你, 我的生命没有意义。我能容忍你爱别人但你要在我身边, 你只能是我的……”这样的故事仍然在发生。为爱痴迷不悟, 为爱忍辱偷生, 为爱彻夜难眠, 为爱肝肠寸断, 生不如死, 为爱不惜以死要挟……多少人为爱快乐, 更为爱哭泣, 爱不能少, 但当爱逝去时, 该如何释怀, 如何面对自我的生活?这让我们叹, 让我们忧。时至今日, 具有感情和经济独立性的女性能洒脱地说声“拜拜”而各奔前程吗?可能会有人说:“满大街都是男人……绝不会再在一棵树上吊死。”但大部分人是不能如此洒脱的。爱让人生美好, 爱让人幸福, 爱让人有智慧, 所以当爱不再时要放手还彼此以自由也是一种爱。我们总说西方人对爱特别潇洒, 其实作为人, 其情感是一样的, 爱的执着更是不变的, 承受的伤害同样沉重, 只不过由于其历史和经济条件造就了女性的不同地位。在我国这首诗———《妾薄命》中女主角只是一味埋怨命运, 对爱人无厌恶和埋怨谩骂的语言, 对其爱人仍流露渴望和幻想。
《诗经》里也有弃妇的感叹, 但那不是后现代意义上的弃妇。“江有汜, 之子归。不我与, 其后也悔” (《召南·江有汜》) 。纵然情人背弃了她们, 他也会为忽视她的价值而后悔, 终究会回来的,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在《褰裳》这首活泼的诗篇里我们读到的是:“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这种大胆的邀请让我们欣赏和羡慕, 那种洒脱更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在这里“思我”之“思”表现出爱情的决定意义, 如果“我”是“子”思的对象, 则“我”可以将一切困难俱抛脑后, “我”对“子”可以不再是“思”的独立存在, 而无所保留地归属于“子”;如果相反, 则“子”对“我”就不再有任何的意义。“思”是“我”与“子”一切关系的实质和基础。在这诙谐而又决绝的诗篇中, “岂无他人”一句是值得注意的, 它突出爱情至上, 爱作为强大的生命力是自发的, 因此需要男女在社会关系上的绝对自主。
上面的诗歌都表现“弃妇”的埋怨, 以及其不同的态度和反应, 今天依旧在一幕一幕地上演, 内容相差无几, 促使人们感叹我国道德伦理的早熟和文化的理性。但那已是历史, 在今天, 女性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经济基础, 她们在变化, 追求物质和情感完美, 不再被传统的婚姻观和女性的所谓“三从四德”美德所限制和约束。在现代, 我们会听到对“见异思迁, 朝秦暮楚, 见钱眼开”或傍大款的女性的埋怨, 这就打破了几乎全是“闺怨”诗的传统。女人不再埋怨更不需要埋怨, 因为我们在成长。
“软弱”不再是女人的代名词, 她们不是缠绕在男人身上的藤, 而是独立生长的高树, 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独特内容。她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不把失败看作最后的结果, 也不把爱的遗失当作整个世界的陷落。无论是艳阳或阴雨下, 她们在微笑着。
四、一样的真谛, 不一样的诠释
对爱人的渴望和追求在任何民族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甚或生存意义。在我国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上走得更远。徐志摩相信, 即便到了世界的末日, 上帝的最后审判之时, “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 唯有爱的真理颠扑不灭, “在主的跟前, 爱是唯一的荣光”。“我没有别的办法, 我就有爱;我没有别的天才, 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 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 只是爱”。“恋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 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 这是不容疑义的” (李欧梵, 199) 。徐志摩把爱视作一项人生准则来追求。他的诗总与爱、死亡联系在一起, 死成了爱的最高形式。这与他受西方教育和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西方的传统宗教使人们相信, 人生并不终止于死亡, 即使在死亡以后, 也还有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等着他们。如果在人世爱情难以实现, 那么可以到天国去实现夙愿;如果在人世爱情被迫中断, 那么可以到天国去重续前缘。死亡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去实现梦想, 借此也读出徐志摩对爱的痴狂。在今天我们的爱被世俗化得几乎感不到心跳和兴奋的感觉时, 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此惊心动魄的爱。爱是一切, 为爱而死, 已经不再被我们现代青年视为崇高和伟大, 相反我们会耻笑其为懦夫。爱不能走得太远, 逾越伦理道德的爱注定是痛。我们不断追求爱, 但生活不只有情爱, 有太多的关爱、慈爱及责任需要去承担。我们不能走得太远, 更不能怀疑纯洁、真挚的爱。
理想的爱情往往遭遇不期而至的阻力, 因为残缺而变得更加完美。与自己爱的人一起爱每一个阳光灿烂日子, 并肩度过风雨灰暗的每一天, 过平淡的一生, 也是一种完美, 一种幸福。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诗经.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2]杨庆存.传承与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 1997.
[4]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
[5]周永启.英诗歌200首赏译.海南出版社, 2003.
[6]徐志摩.徐志摩作品集.接力出版社, 2005.
[7]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篇8
【关键词】课文;感悟;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许多语文老师上公开课喜欢上第二课时,认为第二课时才能上得精彩,有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的展示、师生互动的环节等丰富的内容。而认为第一课时只是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进行整体感悟。岂不知没有第一课时的铺垫,上不好第一课时,能上好第二课时吗?小语专家于永正认为书读不熟不开讲。我觉得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除了扫清字词障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爱读且读熟课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进行整体感悟,上好语文阅读第一课时呢?
一、揭题激趣感悟主题
阅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一篇新课文的兴趣点往往产生在第一次阅读期待中。而题目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或提示主题或揭示内容或制造悬念。在教学伊始,教师抓住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揭题引入课文,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请看《“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揭题:
师:“诺曼底”号指什么?(一艘大邮船。)出示图片。
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诺曼底”号的?(生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回答。)
师:就是这一艘漂亮的大轮船却在英伦海峡遇难了。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生齐读课题。)
师:这时一位英雄挺身而出,他就是哈尔威船长。这既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更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读—(生齐读课题。)
接着,学生带着探究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兴趣初读课文。这一过程让学生解了“诺曼底”号的外形特点,感知整个故事的主题。通过教师的导读,激发学生探究故事的来龙去脉的兴趣。
二、识字学词与阅读相结合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课文常识,字、词、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来自于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生字绝大部分直接在初读课文中获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是《课标》对识字的评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元老李秉德教授曾先后两次疾呼“以识字为重点不可轻易丢掉”。这些任务的完成就完全依赖第一课时。另外,第一课时也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平台。学生解决不理解的新词也都是初读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老师讲解解决。只有理解词语,才能使之内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他内容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简单的读读写写虽易操作但费时费力,只有形式多样巧妙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识字效果,这一环节也可成为课堂的亮点。如《圆圆的沙粒》一课教学采用归类识词用词,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出示:真诚 坦然 有用 蚌壳 珍珠
嘲笑 议论纷纷 异想天开 牢狱 简直
师:这两组词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组词是描写沙粒的,第二组词是描写同伴的。(适时板书)
师:你能接着课题讲一句完整的话吗?
生:圆圆的沙粒想变成有用的珍珠。
生:圆圆的沙粒想变成有用的珍珠,却被同伴们议论纷纷。
生:同伴们嘲笑圆圆的沙粒,认为他简直是异想天开。
生:那蚌壳就是圆圆的沙粒的牢狱。
生:圆圆的沙粒坦然地面对同伴们的嘲笑。
最后,教师根据出示的词语引导学生连词成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所呈现的文中的重点词语,很适合学生根据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来进行说话练习,同时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现状。阅读与字词教学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无疑会更加生动丰富。
三、抓重点句,穿针引线整体感悟
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佳句,教师引导学生穿针引线把握课文的主要脉络。
出示文中的佳句: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3.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4.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5.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老师引导学生透过以上的重点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通过讨论和朗读领悟到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灵魂,同时感受作家雨果遣词造句的精妙。最后,让学生透过这些句子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说的训练。教师的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初读是联系精读的纽带。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求都含“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是第一课时的任务。只有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精读才能达到“有感情”,失去了第一课时的支撑,第二课时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成了无本之木。而且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大意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研究过程,精读时才能继续感悟课文思想感情。
总之,第一课时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我们要让学生在第一课时中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本味”。
读《老子》的感悟 篇9
一开始我是一知半解、有些根本看不懂的,在旁边注解的帮助下才稍微明白一点,就这一点点,让我领略了他的辩证的哲学思想。
读完《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文知识、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也有了提高。比如在第四十五章中,老子用辩证的思想阐释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体现了这一点。还有“躁胜寒,靓胜炅”则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常常互相制约,特别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
在《道德经》第七章里举了一个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下手。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细微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韧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做事情时必须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老子的《道德经》从一开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铭刻名也,非恒名也。”到最后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如果从开始你不认真体会,你就没有办法领会到这些深刻的观点。他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读《人生》感悟 篇10
——读《人生》感悟
上海建平实验中学
初一(4)班 陆徐皓 50347705
云山路835弄20号401室
http://24ise.com/ 指导老师:曹冠华
《人生》作者:路遥
“阿里巴巴”的马云由这本《人生》激励成就了个人的伟业。我于是在这个寒假拜读一下,希冀能够有所启发。
当午后的阳光照进我的窗,我终于在今天的下午读完这本书,自然而然地,就想写一篇读后感了。
路遥,这位土生土长的陕西农民,用他对那片黄土地的火热的感情,写下了农民的酸甜苦辣,更写出了世间难得可贵的情感。
《人生》这本书叙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本来是民办小学的教师,却被村里的大能人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成了农民,却又不甘心一辈子作农民,终于有机会到县城里作记者,却又被人告发是走后门,最后回到农村。这其中还包含他与村里二能人女儿刘巧珍、还有和城市女孩黄亚萍之间的情感。
高加林从小就在县城读书,因此接触到了村子外面的生活,眼界比较开,心眼比较活;高考落榜之后,又在村里的民办小学里当教师,期间可以读读写写,所以他与村子里的其他人比起来,有一种文化差异,村里的其他人太闭塞,只知道在农村里生活;而他不然,他要到城里去,他不想当农民,他想要离开农村……
读到这里,我明白人生,也许会走错,可是不管我们错到哪里,我们的亲人总是会在原来的地方等着我们,不离不弃。年轻的我们,也许有时会冲动。可是,请千万不要放弃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当我们回头时,曾经深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深爱的人,更值得珍惜。即使飞得再高再远,累了,倦了,伤了,也请不要忘记我们的亲人和家乡还是会像从前一样,永远的呵护着我们,保护着我们。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例如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如果你走错一步,有可能会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也不觉的遗憾。
夜色慢慢降临了,我缓缓地轻轻地合上了书……
大学生校园游戏创意感悟 篇11
【关键词】校园游戏、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创新项目
工院奇侠传项目开展的旨意在于为同学们开发一款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园为背景的娱乐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既可以报考本校的新生提前对大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也可以通过游戏深化同学们对母校的印象,充实了大家的校园生活,进而让同学们对母校的校园文化更加认可。而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对初次尝试开发游戏的同学,既锻炼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学习到了开展项目的经验,又让同学们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一、游戏研究基础
高校游戏开发并非独创,已有多个高校学生推出了以自己学校为背景的游戏,例如:北大英雄》是一款以北京大学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珠传说之理工光华》这款游戏由中大“四极之光游戏工作室”制作,游戏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为背景;《吉利英雄》是以北京吉利大学为背景的魔幻风格校园RPG。
二、游戏研究目标
通过前期摸索,以及我们对游戏开发的认识,我们将从现在网上比较成熟的RPG制作大师引擎入手,RPG制作大师XP和RPG制作大师VXRPG,这2个引擎都是是由Enterbrain公司推出的,是现在比较主流的RPG制作工具,在网上具有成熟的素材、脚本体系。现今对同学们对游戏开发的普遍了解,我们使用网上比较成熟的RPG制作大师引擎入手,通过对这个开发环境的了解和学习。我们的校园游戏将在这个环境上开发出来,将整个游戏制作的研究主要分为策划,程序,美工。
三、游戏实施步骤
(一)策划
策划是游戏制作的根本,类似于电影工业中的编剧,剧本是一个游戏的主心骨, 是游戏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点,决定了游戏的客户群,影响随之而来的市场方案,同时也决定了对技术的要求,包括程序和美工。
(二)程序
程序是游戏得以实现的保障,类似与电影工业中的导演(包括特技导演,武术指导)把编剧的意图和创意用技术的手段体现出来,让演员(场景)有机的组合起来,导演的选择还影响制作的周期与成本,这取决于游戏本身的目标和定位,也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三)美工
让所有抽象的东西具体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类似于电影工业中的演员和摄影,当然就像奥斯卡颁奖时的获奖感言一样,一个游戏制作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每个工作岗位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促成最后的鲜花怒放。
四、游戏制作开发
游戏的制作分为美工组、地图组、脚本组、事件组。美工组成员们根据我们自己将校园的所有内容通过单反相机全部记录下来,根据网友提供的素材,尽可能的将游戏中的校园环境还原于真实,对于一些不适用的素材,通过Photoshop软件将其修改,再用于游戏。地图组的同学开始制作的时候,自己先学习66RPG学习地图如何制作,根据美工组的同学提供的素材慢慢来完善地图。事件组的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习的软件知识,利用RMXP软件编写事件。
五、游戏的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发現游戏中存在的缺陷,并改正,提升游戏产品的质量。我们的测试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测试,主要是游戏的开发人员通过对自己游戏程序的测试;另一方面是公测,将游戏软件发布让一部分玩家来参与测试,通过玩家的反馈来修改程序的缺陷。
(一)测试出来的问题
游戏对话内容显示的对话框文本不完整;实验楼和行政楼也可以穿越。宿舍也可以;上树和爬到路灯上都可以;校门口触发对话框较少,还出现了NPC在图外面;校门口旁边的围墙能进入学校;在龙鑫的宿舍中,进了就找不到出去的触发开关了,不知道有没有;以上问题都在最终推出的版本之前做出了调整。
六、游戏创新感悟
在项目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进度较慢。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及时调整方案,花一段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项目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再对研究方案做出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勤于思考,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每个课题研究的都是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规律,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不断地努力,独立思考。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设,再一步步通过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一步实现的。该项目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都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早期在我们专业水平几乎等于零的情况下,要开始做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摸索。整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做科研必须具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要本着对科研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自己的研究。虽然我们的这款游戏是用RPGMaker XP软件制作的,在游戏风格和类型上有点落后,但是我们通过制作完成了我们预定的目标—让新生通过游戏能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各个方面。在游戏的制作中,不仅让我们所有人在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尽其职的完成各项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我们自己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还让我们从一个单纯的游戏玩家成为了一名初级的游戏制作者,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美銮,杨燕,孟庆霞,余晓敏,翟志雄,姚蓓.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6)
[2]肖增文,陈志超,龚勋. 创新教育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探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