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游戏(通用11篇)
幼儿园小游戏 篇1
幼儿园亲子游戏新课程标准教材
亲
子
游
戏
(2019 —
0 2020 学 幼儿小游戏 8 8 则
一、小鸡吃米 玩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鸡舍,扮演小鸡的幼儿站在圆圈内。另选一名幼儿扮演饲养员,手拿一些小硬纸片或是小塑料茶塑当米,站在圈外。前奏时做好准备,歌曲开始,“饲养员”边唱边随节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捡,我也拾”时,“小鸡”出圈争拾。音乐结束,拾得多者获胜并当“饲养员”。
二、五指歌
目的: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玩法:全班幼儿围成圆圈,请一名幼儿扮演小猎手,随着歌词做动作,其他幼儿双手随歌词节奏,逐一伸屈。⑦——⑧小节,“猎手”做打枪动作,瞄准谁,谁立即做松鼠动作跳出。⑨——⑩小节,幼儿随歌词自由创作表演。
⑾—⑿小节,“小猪”和一幼儿互相指着鼻子交换位置,交换角色。
三、赶猪入栏 目的:让幼儿学会侧向击球的方法,培养幼儿击球的准确性和判断能力。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亲子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有利于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幼儿把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本幼儿教育资料适用于幼儿园亲子游戏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幼儿园亲子游戏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准备:小凳 6~8 根,木棍 2 根,皮球 2 个。
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队,成四路纵队站在两端。一队和三队面对站立,二队和四队面对站立。听到口令后,由一、二队两名幼儿双手握紧木棍上端,身体侧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将球(猪)向前击波滚动,使球(猪)依次从凳子旁滚过,直至球滚到 者重跳。
2.双脚跳时要同时起跳,单脚跳时,中间不能换脚。
注意事项
圈的多少及大小,可根据本园幼儿情况增减及变换排列顺序。
五、夹花生米
【活动目标】发展奔跑能力和手的灵巧性。
【活动准备】在各队的回转线上放置两个小碟,其中一个盛有花生米 5—10 粒,另一个为空的,碟子放在桌子上。两双筷子,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
游戏开始,各队排头幼儿快速跑到碟子前,将碟子内的花生米逐颗夹入空碟内,全部夹完后,跑回起跑线,拍
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
我们做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
2.老师讲游戏玩法和示范。老师请三分之一的幼儿做老鼠,其余的小朋友做老鼠笼。做了笼子的幼儿大声念儿歌,老鼠不停地从“笼子”里钻进钻出,当儿歌念到“咔嚓”时,小老鼠要赶紧钻出“笼子”,扮演“老鼠笼”的小朋友赶紧蹲下。没有钻出去的“小老鼠”就被捉到了。被捉到的幼儿,就去做老鼠笼,没有捉到的“小老鼠”继续游戏。
七、贴人游戏玩法描述:
1.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站立
2.老师请小朋友一二一的报数,然后让报一的小朋友站在报二的小朋友的前面。
3.老师讲游戏规则。老师先请出两位小朋友做示范。一个小朋友跑另一个小朋友追,跑的那位小朋友贴到哪个小朋友前面,这组小朋友的最后一位就开始跑。如果,跑的那个小朋友被抓,这个小朋友就要反过来抓刚刚追她的的那个小朋友。依次循环。
八、小猴运西瓜
游戏准备:猴子头饰 16 个、推拿球 8 个
游戏玩法:幼儿与家长一起分成 4 组,幼儿头戴猴子头饰,把球夹在两腿间,把球从出发点运到终点,先达到者举起小球,以速度快慢获得不同的礼物。
幼儿园亲子游戏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XX 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幼儿园小游戏 篇2
一、游戏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国务院发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我们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由此可见, 游戏在幼儿的生命中十分重要。不管世事如何变迁, 游戏永远是人们童年生活不变的主题。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 它能够创造快乐, 是儿童积极、专注的生命投入。对于游戏特征的研究, 较有影响的是纽曼“三内说”, 三内指的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1) 。由此可见, 游戏是一种内驱性活动, 游戏的动机应该出自儿童的内心深处, 是自己决定的, 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一个真正在游戏的幼儿, 眼神应该是专注的, 表情应该是满足的, 过程应该是非常享受的。然而, 现在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中, 很少看到这种专注、满足和享受。更多的是孩子在老师的命令之下被动地完成一项项任务, 看似是游戏, 然而早已失去真正的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小孩子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可以说, 游戏几乎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笔者认为, 游戏最本真的涵义是内发性, 即游戏应该是孩子自主自愿的一种充满想象和创造性的活动。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
游戏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十分重要, 但笔者在走访、调查了国内多家大型幼儿园之后发现, 当前幼儿园老师们在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园游戏开展现状不尽如人意, 存在诸多问题。
1. 对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要么把游戏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 游戏被赋予过多的教育性意义;要么把游戏认为对孩子完全放手, 不管不问。多数情况下, 教师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主导者, 教师在儿童游戏活动中过多干预, 教师安排游戏的内容、玩法、时间、场地, 想通过游戏形式教给孩子们更多知识, 游戏之间彼此孤立而无本质联系, 违背游戏的自发、自愿和快乐本质, 失去游戏原有的乐趣, 这样的游戏是名存实亡的。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老师利用各种奖励办法诱导孩子们集中注意力, 然而这种方式下的游戏孩子是被迫接受的, 游戏成了教师教学手段和工具, 已然失去重要涵义。与此相反, 有的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缺乏细心观察、记录, 不善于引导, 不知道在游戏的自由性和规则性之间寻找切入点, 不利于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显然, 两种方式均不可取。
2. 对游戏环境创造存在误区。
笔者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后发现, 多数大型幼儿园都非常注重为幼儿创造丰富、精致的区域环境, 在幼儿园户外、室内都设计各种区角活动,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 美化幼儿园墙面、教室、区角, 各种手工作品更是堪称精湛, 几乎所有幼儿园都铺满塑胶地毯, 购置大型户外设施、多种多样的玩教具。相比较而言, 以出色教育著名的日本、德国的幼儿园却显得尤为简陋、朴素, 我们查阅了相关国外网站发现, 这些国家的幼儿园没有颜色亮丽的外观、没有“五机一幕”的现代化设备;没有精湛的环境布置与手工作品, 没有大量的玩具, 有的只是废旧报纸、纸箱子、尼龙绳、瓶瓶罐罐等, 然而就是在这样什么都没有的幼儿园环境下, 孩子们快乐地玩耍、嬉笑、欢闹, 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这种鲜明的对比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诚然, 重视创设游戏环境是重视游戏的一种表现, 然而从教师的“投入”和“产出”优质的幼儿教育这一关系看, 显然不成正比。在笔者看来, 我们在追求为幼儿创设精致、完美的游戏环境时, 忽视让孩子自己动手、想象、创作, 一味地包办代替事实上是对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限制。
3. 对游戏的观察认识不足。
很多老师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不会耐心、细致地观察, 要么忙自己的事情, 要么仅仅看着孩子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对孩子的游戏活动观察不够仔细, 对观察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然而,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行为的关键, 通过观察, 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游戏中的情感态度、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等。游戏犹如放大镜的焦点, 如果教师注意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 就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闪观点, 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不足, 并以此为依据, 为儿童准备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 进而采取最有效的指导策略, 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另外, 用心观察是教师正确评价幼儿游戏的保证, 教师只有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才能全面了解幼儿, 才能避免教师凭主观臆断评价孩子们游戏中的表现, 才能避免教师评价游戏成为不合实际的空洞说教, 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意义的。
4. 对游戏的评价、反思存在误区。
在实际幼儿园游戏活动中, 游戏结束后都有评价环节, 这个环节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对游戏的真实想法。但是, 某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 要么草草结束, 要么只注重自己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很少给孩子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事实上, 孩子们表达的过程是一个分享、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他们在游戏后相互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完整的自我, 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就不能得到提高, 游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另外, 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在孩子们游戏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游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哪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下一次同样的游戏可以进行哪些变化?游戏中孩子们有哪些方面的成长体验?这样在游戏后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深刻反思、整理、总结, 才能不断积累教育智慧, 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5. 对处理游戏中孩子之间的冲突存在误区。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出现冲突, 其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最为常见。那么, 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 教师应该如何介入呢?笔者认为, 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其一, 当孩子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凭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解决冲突时;其二, 当孩子向教师求助时;其三;当游戏长时间陷入僵局, 确实进行不下去时。幼儿游戏中的“僵持状态”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的产生, 新的规则又会促进孩子们游戏情节的开展, 这样游戏就会向深层发展, 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因此, 幼儿教师一定要学会于观察中耐心等待, 等孩子花开, 或许在等待中孩子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总之,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过程中认识世界、走向社会的。我们应该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孩子, 让游戏回归其最本真的涵义———内在、自发、愉悦。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和外部的平静, 同周围世界和平相处。一个能干的、自发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 直到身体疲劳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 必然能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一个游戏着的儿童, 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不就是这一时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吗?”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教给孩子知识, 而是保护孩子的天性, 让他们尽情享受游戏, 让游戏回归本身的涵义, 给孩子们快乐、自由的童年。
注释
管窥幼儿园游戏与幼儿游戏之异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游戏;秩序化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相比听、说话、看书、图片实物、动作表情和故事场景等诸多活动形式,游戏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多感官吸收。为此,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并为之开展了各种研究、探讨和尝试。然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幼儿园游戏等同于幼儿游戏,忽视了幼儿园游戏的环境,对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指出: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同时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指出:“幼儿园游戏的性质是‘教育性游戏’;这种游戏的特征在于:一方面服务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教育满足与快乐。”
然而,幼儿不是一张被动的任人涂抹的白纸,而是天生具有主动探索、感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下面,谈谈在幼儿园游戏的研究尝试中的所悟。
一、幼儿园游戏富含自觉教育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朋友玩“扮家家”“小老师”的游戏,甚至就是一堆沙子石头之类的,他们也会演变成各式各样的城堡或菜品,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究其原因就是小朋友从婴儿期转入幼儿期后,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便会逐渐渴望参加到成人社会和实践活动中,但由于幼儿本身具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又令他们不可能现实地参与成人活动。于是,为了满足这一愿望,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因能满足他们潜在的愿望而受到幼儿们普遍的欢迎。
但是,幼儿园的游戏,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那完全自发的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自觉教育性。所以,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培尔警示:“学前儿童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因此,幼儿园游戏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班级特点的、又能使幼儿能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完成学习内容,达到间接的、隐蔽的对幼儿进行自觉教育。
二、幼儿园游戏蕴含主体性指导
幼儿园活动不是单个的或几个人的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整体的活动,因此,幼儿园的游戏不是幼儿自发的、散漫的游戏,而是一个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雖说在游戏中,幼儿是按照自己的主体意识选择游戏伙伴、内容,而决定使用活动的材料的方式、方法,以及游戏的主题和解释游戏活动的结果,以及分享游戏体验的权利,是由我们教师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保留独立的游戏活动的前提下,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并制定好计划和做好记录,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才能保证幼儿能较好地开展游戏。
事实研究也表明:教师适时地帮助和指导,可以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游戏是已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性和幼儿主体性,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与幼儿游戏既有着联系,又有着区别。
参考文献:
[1]斯波戴克.幼儿园游戏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福禄培尔.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的失落与回归[J].学前教育,2009(10).
幼儿园万圣节幼儿园小游戏 篇4
游戏准备:每队一个乒乓球(画成一只眼球)和一个汤匙。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几队,每队的第一个幼儿一只手双用汤匙装着“眼球”到达终点,然后双手拿着汤匙和“眼球”快速跑回来,递给下一个幼儿,最后完成的那一队为赢。注意途中“眼球”不能掉在地上,如果掉在地上的必须捡起来再继续游戏。
2. 画南瓜灯比赛(Draw a Jack-o’-lantern)
游戏准备:画纸,彩色笔或水彩笔若干。
游戏规则: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南瓜灯,比一比谁画的南瓜灯最有创意。
3. 蜘蛛网(Spider web)
游戏准备:一个毛线球。
游戏规则:请幼儿站成一个大圆圈,请一个幼儿手抓着毛线的头,然后把毛线球扔给另一个幼儿,这个幼儿再抓住毛线再将毛线球扔给另一个幼儿,直到把“蜘蛛网”织好。然后一起照相留念。
4. 木乃伊(Mummy wrap)
游戏准备:每一队一卷纸巾。
游戏规则:每队请一名幼儿扮演木乃伊,其他幼儿轮流把“木乃伊”用纸巾裹起来,最后完成的一队为赢。游戏结束后别忘把纸巾取下来。
5. “蜘蛛”接力赛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人相同的几队,在起点排好队,请第一个幼儿坐下,把手放在背后把身体撑起来,肚子朝天,然后走(像蜘蛛一样走)向终点,再跑回来与下一个幼儿击掌,下一个幼儿方可走。最快完成的一队为赢。
6. 传“鬼”音游(Musical ghost)
游戏准备:音乐“Knock, knock, trick-or-treat”(奇趣幼儿英语Book7P16),用白布做的“鬼”一个,糖果若干。
游戏规则:用白布把糖果裹起来就成了“鬼”的头,并画好“鬼脸”。请幼儿坐成一圆圈,音乐开始就开始传“鬼”,音乐停,手上抓着“鬼”的幼儿就要说英语或回答问题。游戏结后把“鬼头”的糖果取出来分给大家吃。
7. 运南瓜接力赛 (Pass the pumpkin)
游戏准备:每队一个小南瓜。
游戏规则:每队里将幼儿两人为一组,背对背把南瓜夹住,然后从起点运到终点,再绕回来,下一组继续接力。最快完成的那一队为赢。注意途中不能用手扶南瓜,如果南瓜掉在地上了,捡起来游戏继续。
8. 妙投乒乓球(Ping Pong toss)
游戏准备:掏空的南瓜,乒乓球三个。
游戏规则:将南瓜掏空并在上方开一个口,请幼儿站在一定的距离外向南瓜投乒乓球,如果三个乒乓球都投进南瓜里就能得到小礼物。
万圣节亲子游戏
1、南瓜娃娃真可爱
材料:
南瓜头饰1个,油画棒人手一盒、大圆纸
活动提示:
做南瓜头饰
●教师出示已勾好线的南瓜头饰,为幼儿示范涂色,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大胆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多涂几个头饰。
2、南瓜娃娃在哪里
材料:教师预先画好的图6张,里面的南瓜娃娃分别藏在图中的各个地方。
活动提示:
●今天的南瓜娃娃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分别找南瓜娃娃,找到后要告诉别人,南瓜娃娃在哪里找的。
●幼儿们玩找到的南瓜娃娃。
●藏南瓜娃娃,让别人下一次来找。
3、南瓜娃娃小超市
材料:几种南瓜制作的食品(替代物)已经参观过超市并讨论过。
活动提示:
●激发幼儿玩超市的愿望
●和幼儿讨论玩超市的规则
●幼儿进行游戏,教师以顾客身份进行指导。
4、做请柬
材料:油画棒、各种漂亮的纸、吸管等废旧物品、胶水
活动实施:
●教师告诉幼儿要请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我们的南瓜节舞会,让孩子自己做请柬。并出示老师做的一张。
● 幼儿自选一张漂亮的纸或画或贴。
●老师帮助幼儿剪成他们喜欢的图形,内写:请爸爸妈妈x月x日来幼儿园作客。后面贴上一张自己的标记图。
5、快乐的“南瓜节”舞会
材料:
邀请家长来园和老师孩子一起布置舞会场地并一起化装。
活动提示:
●配班教师戴上南瓜头饰,扮演“南瓜国王“邀请家长、幼儿参加晚会。
幼儿园科技游园小游戏 篇5
目的:感受体会降落伞的构造和作用。
器材:餐巾纸(如有零碎的尼龙绸更好)、细线、螺帽、垫片、铜钱等重物若干,剪刀数把。
玩法:教师示范,在餐巾纸的中央剪一个直径约0.5厘米的小孔,再在四个角各系一根30~35厘米长的细线,把四根线的另一端集拢在一起,缚上螺帽一类的重物,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可以先试飞几次,逐步调整悬挂物的重量,直到适当为止。
然后教师将物品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一个个伞终于做成了。
组织比赛:找一块1米见方的纸板,贴上白纸,上面画上等距离的10个同心圆,从外向内分别标上1~10的数字,作为定点比赛的靶面放地面上。让幼儿站在一定的高处,老师喊“放手”,并开始计时,幼儿听到口令后应立即松手,降落伞就会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
规则: 参加比赛的幼儿必须用自制的降落伞依次上滑梯放飞。成绩由落地点的靶号×在空中下降的时间(秒)的积决定。也就是看谁的降落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落地点最准确。
此游戏适合中、大班。
实例6:敲鼓跳舞
目的:发现物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
准备:鼓、鼓槌、剪刀、纸、浆糊。
玩法:教师帮助幼儿用剪刀剪出两个纸娃娃,并将两个纸娃娃贴在一起,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娃娃。再将纸娃娃放在鼓面上,让幼儿敲鼓。幼儿会看到纸娃娃随鼓声动了起来。敲得越重、动得越厉害。有节奏地敲,纸娃娃好像随着鼓声跳起舞来。
让幼儿将一只手轻轻地摸着鼓面,用另一只手再使劲地敲鼓,教师可启发幼儿:“手有什么感觉?”再让幼儿摸着自己的喉部说话,问幼儿有什么感觉。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让幼儿渐渐地把发出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最后让幼儿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游戏适合中、大班。
实例7:打电话传口令
目的:尝试准确听清与复述简短语言的能力,初步知道不仅空气能传声、固体(棉线)也能传声。
准备:冰淇淋塑料小杯若干只,剪成约2米长一段的棉线(装订线最好)若干根,火柴一盒。玩法:教师事先在每只冰淇淋塑料小杯的底部中心钻一小孔,让幼儿将棉线穿过小孔,用火柴梗将线的一端扣住。同样,再将一只塑料小杯固定在线的另一端,两只塑料小杯组成一对电话。分别由两位幼儿合作完成这对电话的安装。让幼儿用一对电话将细线绷紧,互相通话,感受细线传声的乐趣。
再将幼儿分成四组,将座位在操场上排成四路纵队,纵队之间相隔约1米。每路纵队前后两位幼儿之间的距离与电话棉线的长度相当的。
一、三纵队比赛通话,二、四纵队负责监听与裁判,赛毕再互换。比赛通话的两列纵队分别用“电话”从前到后拉起来。教师分别向两队前排的第一位幼儿耳语传达一句简短的语句,让他们用各自的“电话”传给后一位幼儿,就像接力比赛一样,将教师传达的“口令”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幼儿将听到的话向全体幼儿及教师大声讲出来,让教师判定。
规则:参赛的第一位幼儿必须等教师喊“开始”后,才能将“电话”放在嘴边开始讲话。传话的声音不能太大,若声音被旁边监听的幼儿听到,监听的幼儿可立即喊出传话的内容,该组的通话即被判为失败。以传话的速度快且准确无误的小组为优胜。此游戏适合中、大班。
实例6:认识四季
目的:
了解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及各季节的明显特点。
准备:自制四季转盘一只,转盘上画有四季景象。
春:树木发芽,小草长出来了。
夏:枝叶茂盛的树木。
秋:树叶黄了,落了。
冬:树叶落光了,树下堆着雪人。
玩法:让幼儿自己转动四季转盘,等停下后,面对幼儿的是哪个季节,就请他讲一讲这个季节的天气特征、景物现象、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应时水果。然后再请一位幼儿继续玩此游戏,对说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说明:游戏结束后可让幼儿自制一个四季转盘,转盘上四季景象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来选。此游戏适合小、中班。
实例9:风吹鲤鱼幡
目的:
知道空气流动便形成风。尝试用扇子扇使空气流动。
准备:用纸板剪成6条鲤鱼,分别悬挂在6根旗杆上,把旗杆竖立在草地上,在离旗杆1米处,划出6条横线,幼儿排成6队,一队一把扇子。
玩法:老师发令,6个幼儿迅速站到横线处,用扇子扇鲤鱼幡,看谁把鲤鱼幡扇得最高。6人一组,看谁第一,哪一队得第一的人多,这个队就为优胜队。
说明:
1.老师在组织游戏前,先要试扇一下,如果硬纸板剪的鲤鱼幡太重,幼儿扇不起来,可调近距离。
2.扇的时间可控制在30秒到1分钟。
此游戏适合中班。
实例1:给小动物喂食
目的:了解各种动物应该吃什么食物。
准备:贴绒板一块,各种动物头像画片一套,各种动物食物画片若干,小篮子一只,平衡木一个。
玩法:
1、将动物头像粘在贴绒板上,将动物食物画片放在小篮子中。
2、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
3、教师发出信号后,每组第一位幼儿向前跑出,走过平衡木,到贴绒板前,从篮子里取出一张食物画片,贴在绒布上相应的动物头像下面,表示喂食,然后跑回本组。
4、第二名依次进行,直至最后。规则:哪一组贴得对,而且又跑得快为胜。
说明:此游戏适合小、中、大各年龄班,但动物的种类及食物可根据幼儿年龄而确定。小班应选择种类
实验2:找同类
目的: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准备:各种物品和各种形状的图片若干,种类应多于幼儿数、每类图片数目不少于6张。玩法:
1、将每类图片平均分成两分,放置距幼儿5米处的桌面。
2、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
3、教师发出口令后,第一名幼儿跑到桌前,将若干图片中的某一物品归类。例如苹果、梨、都属于水果,黄瓜、番茄、土豆都属于蔬菜等等。然后跑回,接着第二名幼儿将另一种物品归类,依次进行。
规则:全组结束后,教师检查,幼儿评议,归类正确而且速度快的一组为优胜。
说明:此游戏主要适用于大班。中班可选择部分内容进行。较少的、常见的动物,并可以不设平衡木。
实例4:它少什么
目的:认识常见物品的形态,能根据观察分辨出物品少了什么部位。
准备:缺少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的动物或物体的图片若干张,如缺尾的鱼,缺机翼的飞机,缺天线的电视等等,缺少的某器官或某一部分的图片若干。
玩法:
1、将缺少部分的图片分二组或三、四组,贴在前面贴绒板上。
2、将幼儿也分成二或三、四组。
3、听到口令后,每组第一句幼儿拿起一张画有某器官(或某部分)的卡片贴在板上相应的物体上,然后跑回自己的组里,第二名幼儿接着做。
规则:全组做完后,教师评判,哪组找得快而且多为优胜。
说明:游戏内容广泛,如小动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均可选择。
此游戏适用于中、大班。
实例5:小动物找家
目的:熟悉各种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懂得应该保护小动物的生态环境。
准备: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如鱼、鸭子、鸡、蝴蝶、蜜蜂、老虎、狮子、狐狸。
玩法:
1、用积木或小椅子搭成几个不同的环境,如池塘、花丛、山洞、树林。
2、每个幼儿戴着一个动物头饰,平均分成两组,不但要考虑到人数的均等,还需考虑动物种类的相同。
3、游戏开始,随着音乐声响起,“小动物”们在空地散步,音乐声一停,“小动物”们赶快找到自己的“家”、老师喊“停”或吹哨子,没找到“家”的或找错“家”的小动物被罚下场。
规则:
1、游戏结束,看哪组幼儿人数多,罚下场少者为优胜。
2、“小动物”若有一只脚进了“家”,不能算到“家”。
说明:
1、此游戏适合中班和大班幼儿,可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动物种类。
2、“小动物”的“家”也可在地上划若干个圆圈,每个圈内放一些标志,让小朋友能识别。
实例7:运水果
目的:认识常吃的水果名称,并能说出简单特征。
准备:小箩筐4只。苹果、桔子、香蕉、梨。玩具拖车2辆。幼儿排成两队。
玩法:组织者宣布要求每队第一个小朋友用拖车运一只梨来,发令“开始”,每队第一个小朋友把玩具拖车拉到对面取回一只梨,如运了别的不算。组织者再宣布每队要运回一只桔子……,看哪一队运得快而且符合要求。
说明:
1、运回水果要幼儿讲一讲叫什么水果,说说此水果的简单特征(如苹果是圆的,颜色是红的或绿的等等)。
2、此游戏还可扩展为运鱼、运蔬菜等。
幼儿园课堂数学小游戏 篇6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轰隆隆… 呜 …”,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幼儿园小游戏 篇7
一、借助现代科技,激活幼儿情感
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和深奥的知识很难理解,幼儿教师只有将这些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才能让幼儿很快接受,而在游戏中渗透相关知识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教学内容,让幼儿的注意力保持较长的时间,让学习知识变得轻松有趣,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情感。
幼儿天生会对很多事物非常敏感,这些敏感程度会刺激大脑的记忆区,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进行记忆。例如,在幼儿的思维中,对色彩的视觉敏感度很高,教师在教幼儿认识颜色时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制作相关的动画课件:教师选择幼儿非常熟悉的卡通形象,作为激发幼儿灵感兴趣的切入点,将这些卡通形象中的每个颜色制成相应的卡通人物,让这些卡通人物重复出现,请幼儿说出相应的颜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有意识地去注意、认识这几种颜色。教师先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幼儿对颜色的特殊记忆,然后展示不同颜色的泡泡在空中飘动,当两个不同颜色的泡泡碰到融在一起后,又形成了新的颜色的小泡泡。这个课件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悦耳的声音,所以,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很快就认识了各种颜色,用这种方式,使幼儿在大脑中进行“进阶”式的记忆,这样更加牢固,记忆会比较扎实。另外,教师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金山画王的游戏进行教学:教师先告诉幼儿需要完成的任务,再由幼儿自己去完成作品,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的过程满足了幼儿好动的个性特点,而且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创作的成就感。
幼儿的抽象思维较弱,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幼儿的耳朵、眼睛等感官都调动起来,在轻松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可以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激活情感。
二、区别年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学前儿童因为年龄较小,思想发育不成熟,但是他们却拥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创造思想,并且做到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应该准确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以此为依据,选择难度适中的游戏,进行区别指导,让幼儿通过游戏得到发展。
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虽然仅相差一岁左右,但在智力的发育上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时,小班的游戏和中班的游戏就要有所区别。例如,小班的游戏“手指歌”,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会辨认自己的手指。教师首先让幼儿学唱《手指歌》,然后引导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根据歌词伸出或者缩回相应的手指。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渗透了每个手指的名称,比单纯的记忆更加有趣而有效,同时,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也达到了教师与幼儿的一种互动效果,创造出了和谐的氛围。而中班的游戏难度就应该有所增加,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例如,在进行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生活类的玩具,让幼儿利用这些玩具扮演家中的某个角色,去体验不同的家庭成员,并且能够真正地从活动中受到启发,有所成长,并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幼儿自身的责任感。回家后,教师建议父母和幼儿一起玩这个游戏,甚至互换角色,幼儿基本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家的意义。设计适合不同幼儿的游戏,准确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使幼儿整体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幼儿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不仅要新颖有趣,还要有所区别,不能使用相同的模式,所以,对年龄不同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指导时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小班幼儿的理解力和观察力都不强,教师进行指导时就要做到明晰、具体,而中班幼儿的各种素质都有所提高,教师就可以适当加大难度。但是不管哪个阶段的教学,都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要强硬指挥,越俎代庖。
三、延伸主题活动,创新区域游戏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主题活动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就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延伸相关主题活动的材料,不断扩充区域游戏的内涵。开展区域游戏,教师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注重创新,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进行手工制作等,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例如,设计中班主题活动“小问号”,让幼儿了解关于磁铁的性质。活动结束后,幼儿的求知欲仍然没有得到满足,这时,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同时对游戏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可以让幼儿制作小鱼,把磁铁放在里面,然后用绳子系上别针,做“小猫钓鱼”游戏,从而让幼儿明白磁铁可以吸引金属。制作不同的动物形象,通过操作磁铁让小动物们凑到一起,让幼儿懂得磁铁之间可以互相吸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活动内容,又能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同时为幼儿创造出思维灵感,开发大脑中的未知区域。例如,在进行主题活动“我喜欢的动物”时,先让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小动物,教师再进行美术区域的游戏,同时鼓励幼儿自主活动。现在很流行“手指画”,幼儿不再用笔,而是自己用手指蘸上颜料,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这样的游戏,解放了幼儿的天性,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真正实现主题活动的意义和内涵。将区域游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不仅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而且能激发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进行融合,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之美,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注重活动的创新,紧跟时代的潮流,将生活中的流行因素融入游戏,让幼儿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幼儿园小游戏 篇8
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幼儿教育;心理环境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逐渐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很多幼儿园在游戏教学中主要依赖于电子设备,主要内容变为文化知识教育,传统民间游戏逐渐淡出了幼儿园,这不能不说是传统丧失的一个悲哀。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幼儿的道德等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教化价值,因此有必要在今天继续使用传统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园教学中焕发生机。
一、创造有利的民间游戏环境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标准硬件设备都是西式设备,比如,钢琴、滑滑梯等,无论是教学还是游戏都难觅传统的踪影,因此要振兴传统游戏,就要创造一个丰富合理的物理环境。一般来说要从场地和材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或者改装相关的教育设施,比如,在室外增加很多五颜六色的圆圈和格子,以便开展跳方格游戏,或者搭建一些方便灵活的多用型矮墙、屏风等,以便开展跳马等游戏。二是要重拾或者开发一些游戏材料,恢复民间游戏的器材,其中可以教师为主导,购买或者自己制作,也可以将游戏器材的制作融合到手工课上,收集材料师生一起制作,从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出新的玩具。当然这都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的能力和资源。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条件做好硬件设备的准备工作。
二、为传统游戏教学营造心理环境
对于传统游戏,幼儿一般都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一些游戏本身可能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或者是觉得游戏很土、不好玩,或者是不爱玩、怕玩。这个时候,教师要采取措施,想方设法让传统游戏的魅力展现出来。比如,在玩“抬轿子”这个民间游戏中就有一定的危险性,原来是两个小朋友的手互相交叉,让第三个小朋友坐上去,现在为了让幼儿不害怕,可以让抬轿子的幼儿降低高度,或者干脆改装游戏,教师自己制作一个轿子,让第三人坐在这个轿子里面,就能保证幼儿的安全了。如果幼儿还是不敢,教师就可以做示范,教师自己先玩,让幼儿体会到这个游戏的有趣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游戏开展的前提,传统民间游戏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安全保证,使得幼儿能充满自信地、大胆积极地去探索身边陌生的世界,并且做好铺垫工作,让幼儿能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
去发现、去体验。
三、为传统游戏设置专门的集中活动区域
为了更好地促进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生根发芽,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区域,将体育、美术等传统形式融合在幼儿园内,让幼儿不知不觉中感受传统民间游戏的魅力。比如,在幼儿园的益智区,可以放置“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器物,让幼儿们在轻松的环境下积极开动脑筋,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组合方式带来的乐趣,从而丰富游戏内容和难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比如,在美术区可以放置泥塑、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手工材料,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竞赛游戏,鼓励幼儿参加泥塑等游戏,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总之,传统民间游戏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是大有可为的,通过软硬件环境的营造,结合在各种活动区的大量放置,就能让传统游戏焕发生机,为幼儿教育再次创造价值,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对幼儿教育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幼儿园课堂认识单词小游戏 篇9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将单词按意义归类。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词汇量准备几组单词,写于卡片上。
例如:)red, blue, black, small, yellow
2) mouth, nose, ear, sing, eye
3) monkey, tiger, panda, lion, cat
4) ship, plane, car, trunk, fly
(2)请两个同学上来挑出每组单词中意义不一致的词。
2、反 义 词
游戏目的:灵活掌握成对形容词。
游戏方法与过程:
学生两两配对互相提问。
()甲出示某物,(如一支铅笔)问“Is it long?”
乙应答:”No, it ‘s short.”依次问三次,说对一次得 分。
(2)然后乙按此法问甲三次,以此推出优胜者。成对形容词如:“hot,cold”, “black, white”, “fat, thin”等等。
3、单 词 接 龙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
游戏方法与过程:
()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上放若干单词卡片。
(2)第一个学生随意摸取一张后,读出该单词,第二个学生
即以该词词尾字母为下一词的词首字母说出下一个单词,例如:pen—nine—eight—ten—not.
(3)依此类推,说错单词者退出该轮游戏,坚持到最后者获得
第一张单词卡片,多者为胜。
4、单 词 串
游戏目的:熟悉单词的意义。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人,围桌而坐。
(2)各组准备好单词卡片一套,上面分别写有人、物 、动物,水果、颜色、数词等各类单词,每张上写一词。
(3) 打乱卡片后,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然后依次说出该类单词,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可得到单词卡。多者为胜。
更多内容等待Q953939425与您分享!
5、猜 年 龄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数词的意义与排列。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准备若干照片或人物图片,在后面写上图中人物年龄。教
(2)教师取出一张提问 “How old is he/she?”由学生猜:“He/she is…”如猜数偏大,教师提示说:“ No, younger”如偏小,教师提示: “No, older.”
(3) 一次猜中5分,两次3分,三次以上不给分。
6、换 宝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准备好一些单词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英词)和图画。将卡片和图画放入一只不透明的袋子里。
(2)游戏开始教师说,袋子里装的是许多宝物,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是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英译汉;如果是中文,则要汉译英并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
7、缺 了 什 么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放在讲台上,让上来猜的学生先看半分钟,然后背向讲台面向学生站立,再让另一位学生上来取走一样东西。
(2)然后说:“Pease guess What is missing?”猜的学生要在0秒钟内用英语把缺的东西说出来。
8、摸 鼻 子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听单词并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在学了单词nose, ear, eye, leg, hand, arm, finger等单词后,教师可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
(2)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还可以增加难度,可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如教师说“nose”,学生不可以摸鼻子,但可以摸眼睛,耳朵,嘴等其它部位。更多内容等待Q953939425与您分享!
说明:这个游戏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作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9、听 单 词 做 动 作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听单词并快速作出反应和表演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这个游戏的玩法与“摸鼻子差不多,在学了run, walk, sit, stand, swim, skate,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等动词和动词词组后。
(2)教师可快速说出这些动词或词组,学生听到便做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
说明: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10、抢 读 单 词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2)然后逐个出示一些单词卡片或图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说出其中的意思,或将图片上的单词读出来拼出来。
幼儿园小游戏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观察和阅读能力。
2、以“医院游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阅读和讨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难点
1、重点: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
2、难点:学习从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找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
活动准备:
大图书1本、小图书20本。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图书,瞧!(出示一本大图书)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翻看图书?
启发幼儿回忆看图书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再按页码依次看。
(1)我们先来看封面,书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书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页码在什么地方?(请幼儿找出页码的位置)
(3)翻到第一页,里面有许多画和字,应该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让幼儿自由阅读,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给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你们看,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本书。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书角一点儿都没有翘起来。请你们呆会儿也轻轻翻看,保护好图书,行吗?”
3、教师逐一提问与幼儿展开讨论:
(1)这本书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从第一幅画中你能看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聪聪、眯眯、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聪聪怎么啦?他可能会哪儿不舒服呢?
(4)板凳狗医生怎么做?听诊器移到什么地方,聪聪“哎哟哎哟”地叫?
(5)让幼儿观察:板凳狗哪里做错了?(听诊器的用法)
(6)让幼儿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眯眯护士是怎么给聪聪打针的?对不对?你知道打针的步骤吗?(模仿一下)
(8)眯眯护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聪聪怎么了?躲哪儿了?
4、带领幼儿边看图书边完整地讲述“医院游戏”的故事。
5、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小游戏 篇11
关键词:儿童游戏权利;幼儿园游戏本质;幼儿园游戏分类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国内幼儿教育专家对儿童游戏的权利、幼儿园游戏的本质属性、幼儿园游戏的分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尽管有些研究结论不甚可靠,甚至相互矛盾,但综合探讨这些问题,有利于幼儿园游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提升。
一、关于儿童游戏权利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1989年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以及我国政府先后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规中均明确规定了幼儿游戏权利的问题。虽然儿童拥有游戏权利已被政府官方、专业工作者认可,但是在儿童生活中,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下面分别从儿童游戏权利丧失的原因和保障儿童游戏权利的措施两个方面阐述。
(一)儿童游戏权利丧失的原因
从幼儿园角度来看幼儿园中儿童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受到了侵犯。其中,幼儿园中超载的课程、现代文明、“伪游戏”严重侵犯了儿童的游戏时间;都市化的生活方式、成人本位的观点、成人的空间意识等侵占了儿童的游戏空间,从而导致幼儿园中儿童游戏权利的丧失。从社会保护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为保护儿童游戏权利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整个社会对儿童工作表现出极大关注,但儿童权利社会保护的诸多环节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使一部分儿童失去了充分游戏的权利;第二,社会成员对儿童游戏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存在“重学轻玩”的思想;第三,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各项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保障儿童游戏权利的措施
从幼儿园角度看幼儿园中保障游戏的时空就是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条件,首先,要保证游戏时间,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珍惜幼儿游戏时间,变活动室的封闭为开放、多功能式;合理安排各种游戏时间;保证游戏时间,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小、中、大班应保证不同的游戏时间。其次,教师应开发利用游戏空间,具体表现在:在小、中班把以集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室布置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结构;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开辟内容丰富的活动区。最后,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从社会保护角度看,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全民意识;其次,提供物质保障,完善游戏设施;最后,对儿童游戏权利实施保护时应注意将儿童游戏权利的确保护纳入到儿童权利保护中去,将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保护与儿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儿童看作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从历史生态学的角度看,真正意义上游戏权利的获得,不能离开良好的教育引导。只有在儿童不断提高自律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享受游戏的权利才能成为可能。因此,不能简单地提倡“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指导儿童从游戏中获得健康发展的更大权益。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属性
对游戏活动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不仅是对游戏活动价值认识的基础,而且也是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游戏的理论基础。纵观国内30年来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三种关于游戏本质属性的论说,分别为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是一种假想性活动和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
首先,“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是研究者广泛认可的观点,虽然有的研究者将其表述为“自主控制”、“主动性”,但都表达了“主体性”的内涵。毛曙阳(1999)认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在这里谈到的三个本质特点中,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刘焱(2000)根据游戏活动的主动自愿、愉快、自由等与游戏动机相关的特征,将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出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丁海东(2001)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自古以来出现的各种儿童游戏本质观,并确立了儿童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论点。他认为,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感性层面,处于非自觉化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开始出现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即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原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即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了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即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邱学青(2005)认为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和有序性。
其次,张永红(2001)运用把游戏放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去考察的方法,以“本质属性是指某类对象必然具有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作为标准,揭示出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无强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假想性描绘了幼儿游戏的实质内容,是最根本的特征,非外在强制性描绘了幼儿游戏的整体状态,是最关键的特征。
最后,丁海东(2003)再次论述游戏的实质是儿童的生活。因为,游戏不仅产生并发展于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游戏赋予儿童以童年的生活、有灵性的生活。
三、关于幼儿园游戏分类
幼儿园游戏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站在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依据,就会出现不同的游戏分类方式。诸多的游戏分类中,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前苏联学前教育学通常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包括主题角色游戏、建筑造型游戏、表演游戏等,可以称为创造型游戏。第二类游戏是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编制的、用语作业教学的游戏,可称为教学游戏。这类游戏通常按学科科目来区分其教学职能,如体育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这种游戏分类对我国幼儿园的游戏分类影响较大。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1989年出版、由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把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两大类。
(二)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根据游戏活动中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可以将幼儿园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等。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四种:操作性游戏、建造性游戏、创作性游戏、想象性游戏。另一种是被动性游戏:属于比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书、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根据在实践中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的结合程度,游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段性游戏,也称为工具性游戏,其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外在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另一类是目的性游戏,也称为本体性游戏,是儿童自主自发表现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就是目的。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主动游戏活动本身是儿童可以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自由参与的活动,并真实自然地反映着儿童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
(四)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
方展画(1990)提出应从三个维度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感维度。由此幼儿游戏可以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的本质属性和幼儿园游戏分类等问题有利于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媛. 论保障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邱学青. 我国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保护问题[J]. 幼儿教育,1997,(6).
[3]何媛. 论保障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
[4]傅梅. 浅谈保障幼儿游戏权[J]. 学前教育研究,1994,(6).
[5]邱学青. 我国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保护问题[J]. 幼儿教育,1997,(6).
[6]许卓娅.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重新认识儿童权利[J]. 早期教育,2001,(12).
[7]毛曙阳. 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1999,(3).
[8]刘焱.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9]丁海东. 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J]. 2001,(4).
[10]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1]张永红. 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管窥[J]. 学前教育研究,2004,(3).
[12]丁海东. 论儿童游戏的生活本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13]朱邓丽娟,等. 幼儿游戏(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4]宫再英. 幼儿园自选游戏成果发布会[J]. 学前教育,1996,(3).
[15]丁海东. 学前游戏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幼儿园小游戏】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上、下学期小游戏10-17
幼儿园规则游戏09-26
幼儿园律动游戏08-19
幼儿园角色游戏10-29
幼儿园大班《词汇游戏》优秀游戏教案09-27
幼儿园英语游戏大全10-20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10-21
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06-07
构建幼儿园游戏主题06-14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