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汶川地震》

2024-09-26

春蚕到死丝方尽《汶川地震》(共12篇)

春蚕到死丝方尽《汶川地震》 篇1

汶川地震与地震灾害

摘要: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震级(Ms)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的灾害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作 者:王宝善 陈J 王伟涛 作者单位:王宝善,陈J(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王伟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期 刊:科学(上海) PKU Journal:SCIENCE年,卷(期):,60(4)分类号: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波 地震灾害

春蚕到死丝方尽《汶川地震》 篇2

1 强化城镇综合抗震减灾防范能力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不停地运动,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巨大的能量,推挤地壳内部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震。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大约在500万次,人们的有感地震在1%。据统计,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每年全世界平均大约发生18次。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靠地球养育,地震不可避免、无法回避。面对每年发生如此之多地震,深层次思考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地震,了解地震,以便初步熟悉地震规律,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社会财富。

我们国家虽然在抗震减灾工作中,各种组织机构、研究机构有一定基础,但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之前没有预警迹象,没有科研成果。这进一步说明了在今后抗震减灾工作中政府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出人才、出成果,哪怕是地震之前十几秒预警也能挽救很多生灵。

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完善城镇综合抗震减灾防范能力。主要包括城镇发展用地规模,防灾区域划分,场地选择,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所,应急反应和救援预案等内容。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全面普查并按照当地的抗震基本烈度进行抗震加固,新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必须达到标准的要求或予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2 做好建筑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结构选型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大小程度。我们可以形象比喻,震级为炸药包的装药量,地震烈度为炸药包爆炸之后的破坏程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有好多因素。从这次四川汶川震害的房屋损害情况看,有的严重破坏倒塌,有的破坏较小。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与场地条件的差异对建筑物震害影响明显。所以,我们今后建筑设计中要认真思考规划选址,严格选择稳定基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度均匀的中硬土等有利地形地段,以免场地选址不当,对建筑房屋抗震产生不利因素。

我们都知道为了评定地震烈度大小,就需要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地震烈度表。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12度的地震烈度表。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震中烈度(I0)与震级(M)的关系为M=0.58I0+1.5。这次汶川地震公布的震级为8级,也就是说震中烈度为11度多。我们的建筑物在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才进行抗震设防,9度已是最大限度的抗震设防了,可以讲汶川特大地震使得建筑物本身抗震及设防所起的作用已微不足道了。从四川汶川震害情况看我们应适当提高公共建筑,人流集中地方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

据四川汶川震害有关情况看:大开间、大窗户、外走廊的砖混结构中,由于整体性差、空间大,砌筑墙体的砂浆强度低,没有必要的抗震构造柱、圈梁等构造措施。由于砖混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所以震害最为严重,所以我们在日后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公共建筑,例如学校教学楼尽量避免用砖混结构或者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与轻钢结构。框架—砌体混合结构,在重灾区普遍受重创伤,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破坏。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柱的上端重于下端。柱子与梁的节点属于刚性节点,即承受竖向轴力和弯矩,剪力的作用,受力复杂,而柱子地位又最为重要,一旦破坏整幢建筑就可能倒塌。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变“弱柱强梁”为“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这样建筑房屋不会因柱子的破坏而倒塌。单层工业厂房的排架结构,由于空间大,预制装配,节点连接差,厂房的整体稳定性差,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要适当增加柱间支撑和强化节点的连接。木结构房屋和轻钢结构房屋在这次汶川地震中震害较轻。这是因为这两种结构自重轻,延性好,地震作用小的缘故。综上所述,我们在房屋工程结构选型上,一定要坚持选用被广泛证明相比更为抗震且广泛适用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形式,以及选用钢结构,轻钢结构,木结构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结构形式。

3 普及和推广应用抗震减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全国各地城镇在扩张膨胀,人口在增加,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层建筑在10万幢左右,超高层有115幢。现在好多发达县级市也高楼林立。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我们国家才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大城镇建筑工程结构减震与抗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推广应用,使得新建工程经得起百年的考验。

我国传统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种传统抗震方法是以“硬抗”为主要途径,通过“肥梁胖柱”多配筋来抵抗地震,其结果是梁柱截面越大、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越大。 传统抗震方法成熟,广大设计、施工都熟悉,在大多数情况下抗震是有效的,但在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结构隔震体系是指在结构物底部(或在某层间位置)设置具有一定的承载、隔震多位特性隔震支座而形成的结构体系。这种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远小于上部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所以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层间水平位移均集中在隔震层,结构层间水平位移很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作长周期,缓慢的整体水平平动,从而保护结构本身,内部装饰和精密仪器等不遭任何破坏。这种隔震结构减震效果是传统抗震结构望尘莫及的,极大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反应。结构及承重构件地震中的损坏过程,就是地震能量的“消能”过程。结构及构件的严重破坏或倒塌,就是地震能量转换或消能的最终完成。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杆件,或在结构的某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地震发生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处在弹性阶段,并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建筑物主体在强地震中的安全。

我国目前对建筑结构隔震,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数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仍缺乏经验,不熟悉。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这种新技术目前仍主要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或设防烈度要求高的建筑。如何推广普遍应用这种新技术需要我们努力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程懋.高层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汶川地震三周年:涅槃重生的汶川 篇3

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强震,三周年,汶川在坚强中重生,創造着“凤凰涅槃”的奇迹。新城镇拔地而起,新校园投入使用,新生命呱呱坠地。汶川,正用勃发的生机诠释着中国式的“崛起”。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14日,空中拍摄的汶川县城一角。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四架直升机满载帐篷、矿泉水等灾区急需物资抵达四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并在返回时将第一批40名重伤员随机送抵成都的医院救治。

2008年5月20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坪村,解放军某装甲师炮兵团在这里建立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灾区战地小学正式开课。图为士官胡风清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将一座大山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危险的堰塞湖。九天来水位上涨情况危急,如果溃堤将淹没北川全县和绵阳灾区,后果不堪设想。

11岁的女童黄永思,2008年5月21日下午在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中心医院“地震棚重症病房”内抱着可爱的小熊凝视着外面的世界。

四川汶川县七一绵虒小学坐落在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的“西羌第一村”的绵虒镇。震后,该校与原玉龙中心校、原绵虒中心校(包括绵虒镇14所村小)合并,并在“特殊党费”以及广东珠海市的援建下重建。图为正在上课的学生们。

这家人含悲扶老携幼,沉痛怀念铭心刻骨的巨大悲剧人物——因为三年前的今天,老者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女孩的爸爸都还是活生生的人。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篇4

我花了很多时间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名字能够涵盖今天的报告,最后想了很多很多的题目,最后我锁定是“灾情就是命令”。

13日深夜11:35我们接到了出发的命令,第二天早上7:00出发,坐上了浙江省卫生厅组织的包机直接到成都,我们是12点到达成都。就开始了我们艰难的心理危机干预。我们向南坝挺进,平常5个多小时的路,足足走了16小时半,整个晚上都是上车、下车。一次,我们的车刚过,后面就哗一下,烟雾腾腾,很大的塌方就下来了,我回过头去看,如果这个塌方下来,刚好是我们经过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一辆救护车被一块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块砸中了车头,油箱、水箱都被砸破,我们只好中途把这辆车废弃在路边,继续往前走,因为灾区太需要我们了,指挥长坚决命令:不顾一切往前走。

我这次去过才知道,地震是如此的厉害,整个地都猛烈向上抬,高度可以达到4.5厘米,伴随着地震,比打雷还要猛烈的来自地底下的轰轰声,极其恐怖!我们经历了一次6.8级余震,那天我刚好在广场上,给灾民做心理干预,地震来时,地面往上鼓,足足持续了有20多秒钟,广场上的老百姓因为刚刚经历了8级地震,所以他们以为8级地震又来了,当场都恐惧地哭,你抱着我,我抱着你。

我们到现场后,看到有那么多的受灾群众,而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队只有10个人。我们这支队伍是专业队伍,团队中有三位是全国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曾经参加过云娜台风、桑美台风、东南亚海啸、云南地震的心理危机干预。出发前一个星期,我们才从山东4.28铁路事故的危机干预中回到杭州。到现场以后,我们迅速对灾民展开心理评估,我们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急需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评估以后,我们震惊地发现,至少有25%的人已经患有达到诊断标准的急性应激障碍;而像恐惧、焦虑、抑郁、情感麻木的群众达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那么多。

第一次用上了EMDR技术

这是我第一次把EMDR(快速眼动信息再加工)技术,大量应用到心理创伤治疗上。很多当地人在地震过程中,曾亲眼目睹血淋淋的画面。不用回忆,这些画面也会在头脑中闪回,如果不能有效地去除,后续的心理危机干预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这一次我大胆起用了EMDR。

这种技术现在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特别是在美国。当年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美国士兵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美国的心理学家就大量应用EMDR技术,粉碎了他们在伊拉克战场带回来的创伤性的画面,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在国内,这是第一次大量把EMDR用于粉碎灾后创伤性记忆。我还在四川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新浪网上有一个很大的争论,说我把这个技术用在了一个12岁的小孩身上。有专家提出来,对小孩是否也适用EMDR?因为它的前提是要把伤口撕开,这似否太残忍了。但大概一星期后,网上的意见基本上统一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很多心理专家都参与讨论,最后明确认为:EMDR用于小孩子闯入性记忆粉碎是有效的,是可以的。

我们用的第二个治疗方法,叫CISD,即把有相同心理问题的人集中在一起,走完这个程序后,问题就会慢慢获得解决,也就是团体辅导。

5月12日下午2时28发生大地震,我们13日上午就接到国家卫生部和浙江省卫生厅指令,要求我们迅速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队伍,等候命令。13日这一天我心情非常焦急,因为心理危机干预在事件后的第一个星期,尤其是头三天,是黄金时间,一个月内是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好时间。

这就是总理接见过的那个小女孩(图1),12岁,我去的时候有4家媒体在采访,一遍一遍要求她说,你外婆是怎么死的,你弟弟是怎么死的,你同学是怎么死的?她一边流眼泪一边说,很可怜。

我是在绵阳社会福利院碰到她的,她跟5个孤儿在一起,当时她也被暂时认定为孤儿。

我来到她的帐篷里,话都没说,她就哭了。她父母亲远在两座大山以外的农村,为了让她在镇上读书,她的外婆带着这个女孩子和她弟弟,三个人在学校边上租了一个房子生活。地震发生了,女孩和班上8个学生跑了出来,其他全部被压进废墟。她跟老师一起挖啊,最要好两个同学被压死了,是她自己亲手挖出来的。后来班主任也被挖出来,也死了,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有人告诉她说,校长也挖出来了,也死了。她哭着哭着想起来:外婆怎样了?她拼命跑回家去,外婆和弟弟全都死了。

这次干预非常困难,女孩患的是复合型心理创伤,她的同学,还有老师、校长、外婆、弟弟的死,对她刺激非常大。我决定先处理她头脑中血淋淋的场面,她说脑子里整天是两个好朋友的影子。我用了大概30分钟时间,用EMDR非常成功地粉碎了她脑中那两个血淋淋的场面,直到她看不清楚,她说已经看不到了,很模糊,只有一个轮廓了,这样就把闯入性的创伤性记忆画面抹去了。

女孩子很想弟弟,说“天天晚上做梦,弟弟抱着我在哭”,我说你真的很想,你试着给弟弟写信,你弟弟会知道,这个小女孩大声说:“写信有什么用了!弟弟已经死了呀!”干预非常难进行。后来我让她试着把弟弟的小汽车抱在怀里,当作是弟弟,可以跟弟弟说话。

后来女孩主动问我说,现在翻大山是不是非常危险?说你为什么说这个话?她说她爸爸妈妈正在翻大山,他们正在找我,我就意识到,这个女孩子处理她弟弟的死的时候,已经快被击跨,再处理她的爸爸妈妈的问题,她会承受不住。所以我跟她说:一定不会。你爸爸妈妈是农村里长大的,这两座山他们已经走过很多次,不会有危险,她有些宽慰地说:是。我是回到杭州以后才知道,她的父母亲真的活着!到福利院把她领回去了。我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我足足花了7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她的情绪,我出来以后,总体上她的情绪是稳定的。

我想,接下去我们去回访,我一定要再去找到她,我要知道,她对弟弟的死有没有处理完,如果没有处理完,孩子长大以后,她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孤独男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一个真正的孤儿小郭(图2),很遗憾现在已经失访了,因为第二天我再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被转移到上一级的安置点去了。

那天我到安置点去,从第一个帐篷走到第四个帐篷,其他孩子都在外面玩,唯独他一个人在帐篷里坐着,我一进去,他就很惊恐地看着我,我说你不要怕,叔叔是心理学的老师,我来帮助你。我说完以后,孩子就一头扎在我怀里哭,用四川话跟我说,我想我妈妈。

在讲述的过程中,小郭不自觉地把手伸我到的袖子里面,紧紧握着我的手,就说想妈妈。

他地震时在学校睡午觉,突然之间床开始摇晃,他以为又是同学跟他在玩,眼睛睁开一看,其他的同学还在睡觉,没有人在摇床,他马上意识到地震了!他从床上跳下来,跟同学们说:快跑,地震了!没几分钟,整个楼塌下来,他很多同学都被压死。小郭出来找到维修工人,“快去救我们的同学!”可是挖出来学生都是血淋淋的,他们班里没有一个活的,全部压死。

小郭的爸爸两年前患肺癌去世,妈妈带着他一个人过,他跑回家去找妈妈,妈妈也被压死了。

在帐篷里,我注意到,小郭使劲地想把手伸到我的衣袖里面去,我的衬衫袖扣本来扣住的,注意到这个细节后我把扣子解开,他就把手深深地伸进去,紧紧抓住我的手,一边反反复复问我一句话: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就问他,我说妈妈说了什么?他说,每天我在家里吃完中饭都要回到学校里去睡午觉,妈妈都会说:放学了马上回来,不准在外面贪玩。唯独就是这一天,妈妈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你要让妈妈放心。

小孩子朦朦胧胧觉得妈妈好像是知道这一天要发生事情,但是他就是不明白,只是一遍一遍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当时我听了以后,我也很震撼,这个小孩子,把妈妈最后这两句话记住了,但是我想这不是一个坏事情,妈妈这两句话对他来说,也许有激励作用。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帮助他把创伤性的画面都粉碎,但我没打算粉碎他妈妈留下的那两句话。

我非常遗憾当时没有把他的联系地址留下,结果我第二天再去找他的时候,这个孩子不见了,被转移了。我真的在这里祝福他,希望他今后能够非常健康地成长,像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我祝福他!悲伤的母亲:让我替女儿死

这是一个悲伤至极的阿姨(图3),她的女儿在这次地震中死了,她女儿不是南坝小学的老师,是学校借调来教英语的。她妈妈悲痛地一遍遍说,家里面变卖了很多东西,供她女儿把本科读出来,工作

才一年,结婚才三个月。

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当时我听了眼泪都下来了。

地震发生的时候她在教室里,她带了8个同学,从四楼跑到二楼,结果在二楼拐弯的地方整个教学楼塌下来,她跟八个孩子全部被埋在里面,找到她的时候,她两只手紧紧抓着两个孩子的手,8个孩子都面向老师的方向互相抱着。

当地政府决定把她和8名学生埋在一起,但老师的妈妈不同意。这个妈妈抱着我们说:我一定要替女儿去死掉。她认为自己去死掉了,女儿就可以活了,这是她反复说的一句话。而且几天来她已经自杀好几次,她无法接受女儿死去的现实。

我们花了很多很多力气,最终把她的心理调整过来了。后来我们告诉她,你女儿死后跟学生在一起,这不是很好吗?如果你现在要去死掉,你女儿她会怎么想?怎么看?你女儿会安心吗?你女儿一定不安心。后来她慢慢也想通了。

我前后去了她那里两次,她渐渐地恢复过来了,离开的时候我知道,她已经离开南坝,回家割麦子去了。给她做干预的是我们团队的技术骨干傅素芬,也是卫生部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自责的校长:忘不掉学生的脸

这是平通镇小学的王校长(图4)。给她做辅导的是我团队的梁医生,平通镇从南坝镇下去还要两个小时,路途非常艰难。整个平通几乎被夷为平地,地上是厚厚一层石灰。我们先是给老师做心理干预,老师都说,你们去帮帮我们的校长。

校长把自己禁闭在帐篷里面,为什么?她自责。“我的学校死了那么多学生,我作为校长,我有责任。”校舍倒塌的瞬间,她的儿子就在附近一个学校读初二,而且她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儿子也被埋进去了,但她央求大家救救学生。不少人帮助学校救孩子,第一天就挖出来46个学生,不过都死去了。

心理干预处理得很困难,我还用EMDR技术。处理前,我知道一定要先帮助她找到安全岛,就是她平时呆在那里感觉最安全的地方。

我说你心中有这样的地方吗,她说我有的,我们学校有一条溪,溪后面是山,我经常跑到溪那里去,溪里面水很清新,鱼在那里游动,我非常喜欢,我常坐在那个地方。

我说这个好啊,你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你回到你的溪沟边上去,如果你到了那里,你把右手举起来,我足足等了她一分钟,但她把眼睛睁开后,说真的很抱歉,我找不到这个地方,我脑子里都是灰蒙蒙的场面,都是教学楼塌下来那一刹那,我再也找不到那个小溪,流动的水。

情急之中,我改换了一个方法,我先给她推进神经肌肉放松程序,足足花了一刻钟的时间把整个的程序走完,就开始处理她的创伤性画面,她的创伤性画面就是学生挖出来以后,一排排的,学生的脸都是青紫色的,她不停地说,这些学生的脸怎么都是青紫色的?好像在问我,又好像在自言自语。

这个老师我花了很大的力气给她做治疗,第二天我要求回访,指挥部命令开紧急会,我就委托另外一个专家去回访。回访后来告诉我,昨天晚上校长睡得很好,第二天早上开始,她就在外面开始指挥学校的老师,做灾后重建的工作,嗓门也很大。学生要搭帐篷,要开设帐篷学校,她在指挥。这个老师是走出来了,这个干预还是很成功的。

1、老师身体断成两截仍紧握两学生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2、女警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

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遇难。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3、11岁少年背着3岁妹妹逃生

在北川,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这名少年叫吉万,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个小时。

4、女护士奋力救援后流产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

5、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

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一名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让人欲哭无泪。

6、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 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6个月大)。从5月12日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17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7、痛失14为亲人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失去15位亲人,却没有时间伤心,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8、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也许是这位母亲感动了上苍,女婴含乳得以生还。

9、武警亲手刨出老父遗体,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队长张秋红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他亲手刨出老父和嫂子的遗体,来不及哭泣,噙泪坚持指挥救援。10、11岁小女孩跳下六楼逃生脱险后返身救老师 康洁是汶川县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6楼上课,意识到危险,她立即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居然只有腿被划伤。”康洁对此也感到不可思议。脱险后,康洁冒险跨进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逐渐体力不支的她跑出废墟求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个老师。”

被救出的“救人英雄”

被埋废墟50个小时后,13岁的何翠青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生还。5月20日,记者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看到了这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地震幸存者。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坚强女孩原来是一位救人英雄:地震发生时,本来已经跑出寝室的何翠青,因想叫醒午睡的同学又返回寝室,使自己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而被埋废墟。何翠青是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学生。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学校一幢3层的宿舍楼发生坍塌,正在午休的400多名学生被埋废墟。

地震发生时,何翠青正在睡午觉,她们寝室共19名学生,当天几名学生刚好不在。“当地面晃动时,我已经起床走出了寝室来到走廊。当意识到地震发生时,我就开始跑,突然想到寝室里还有许多同学,我就返回寝室去喊她们。”何翠青说,“地震刚开始时,一些同学还以为是有人在捣蛋摇床,我进来后大喊‘地震了!地震了’,许多同学才赶紧起床往外跑。”

在何翠青喊人的同时,学生寝室就开始倒塌。她和另外4名女孩一起被压在废墟底下。她说,下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也无法动弹。刚开始4个人还能够互相说话,互相鼓励,都说要好好活下去,并且轮流呼救以保存体力。她说:“但后来能够说话呼救的学生越来越少,不知过了多久,只剩下自己还能说话。” 在灾难发生47个多小时后,14日14时左右,现场救援人员听到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们加紧行动并于当日16时58分将何翠青救出。当天晚上,她被紧急送到广元市中心医院急救,由于被埋时间太长,何翠青右小腿已发生坏死被迫截肢。

记者问何翠青后悔不后悔返回寝室救人,这位救人小英雄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地震中15岁的英雄

一个在地震中受伤的15岁孩子能做什么? “我把她藏在我的肚子下面。”“我使劲掐他,我们还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甯加驰说。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2班的学生,15岁。

12日汶川大地震中,甯加驰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埋在他身边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地震后,甯加驰被掩埋,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被死死地压着,头也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紧紧压住,无法呼吸。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擦破一块皮以后,他终于将头侧了过来,鼻子可以自由呼吸空气了。还来不及平静一下,一个惊恐的声音从甯加驰右边传来。“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学曾婧。“那你到我肚皮底下来嘛。”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甯加驰伸出能活动的右手,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躺在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

刚被掩埋时,甯加驰的头靠在一个男同学的屁股上,这个男同学就是祝祥。其身体的上半部分被压住,动弹不得,但是还能和甯加驰说话。

为了麻醉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恐惧,甯加驰和祝祥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聊着聊着,祝祥逐渐迷糊起来,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竟毫无声息了。甯加驰赶紧掐了祝祥一把,祝祥有点反应了。

90后英雄:令人感动的解放军小战士

19日上午9时28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设在绵阳安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进行了一台紧急手术。成都军区某装甲部队士兵严情勇年仅18岁,带病在山区背送病员三天三夜后晕倒。

主刀的两位主任大吃一惊,就差一点点,这个年轻战士的生命就不保了。昨天上午,长征医院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更是将这位小战士认作干儿子,希望自己只比他小三天的女儿能向这位小哥哥学习。

连续入山抢救灾民

安县的高川镇被发现道路毁坏,灾民无法出来后,指挥部立即调配昆明的一支陆军抢险部队赶赴现场,下死命令,要求尽力营救灾民。这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士兵说,他15日晨抵达高川镇抢险。高川镇整条山路都毁了,坍方的泥石流从高川镇所在的山脚下延伸到村民聚居的山顶处,单程需要7至8个小时。战士们采用接力的办法。严情勇负责的一段山路,背着食品爬上山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他一度连续往返20余趟,中间没有休息过。16日,他突然觉得腹痛,由于救灾任务重,他也没当会事,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扛着包行进救援,第二天当他背着50公斤粮食进山时,阵痛加剧,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异常难受,可他没有吭声,只是把腰带紧了紧,死死扎住痛处。第三天,他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外行进,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捂着肚子晕了过去。晚一刻可能就没救了

看到严情勇倒下,战友们立即围了过来,灾民拿出战士们背进山里的水,轻轻撒在他的头上,队长立即决定将其转到灾区医院。

救护车疾驶,他被送进安县上海二军大长征医院的急救帐篷,普外科主任陈学运教授、江道政教授紧急为他会诊,由于疝气引起大网膜穿孔,小肠已流进阴囊造成肿大,变成了嵌顿性腹股沟疝,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肠坏死,危及生命。两位教授亲自主刀。一个小时后,小严的肠复位了,可是由于时间太久,大网膜已经坏死部分,只能切除,进行高位结扎。江教授说,手术很成功,对以后的生活不会有影响,这种病完全是因为过度劳累和负重造成的,肠子穿孔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况小严肠穿孔三天还在来回负重奔波,那是何等痛苦啊。

坚韧精神感动护士

护士长王静华是一个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小严被推下手术台后,她带着护士们为他清理全身,更换衣物,看着他十个磨烂的脚趾和背脊上严重的压痕,还有为了止痛用武装带紧紧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本文由范文论文网搜集整理,大家都哭了。这才多大的孩子啊!医疗队最小的护士是1985年出生的,可这个战士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这么小的年纪为了救人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大家为他换上全套干净的衣服,可是他太累,没有被惊醒。

看到记者要采访,王护士长拉着记者去看小严的行军背包,进入灾区时刚发的新背包,这时已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除尘土外,所有地方都磨了一遍,背包的盖子已被顶破,他们为了给灾民多送点物资,每天都拼命往里塞。

护理总长:叫我军医妈妈

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每隔10分钟都要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沾湿小严干涩起泡的嘴唇,用母亲般的目光看着熟睡的小严。她说小严是幸运的,他坚强的意志和军人的使命救了他,肠穿孔这种突发疾病最忌讳的就是在发病时吃东西、喝水,小严的背囊里全是水和食品,可他愣是没有动,全部送进山里给灾民了,发病的这三天,小严几乎没有进食,这也为抢救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杨总长说,小严的事震撼了大家,一线的战士们是那么可爱,值得敬佩。小严一醒来,她就要认这个贵州籍的小战士为干儿子,让他叫自己一声“军医妈妈”,也希望自己比小严小三天的女儿能和这位小哥哥结对,向他学习。

作文素材

一、救援篇: 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

1、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不这些子弟兵24小时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废墟中,手刨肩顶,忍受饥饿与寒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作战,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万遍地呼喊着“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

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这一幕,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执行维护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百姓凡是知道这排牙印来由的,无不唏嘘感叹。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约三厘米长的胸针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时间,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

但李武就像没有感觉一样,继续安慰着小姑娘,脚下还是一步不退。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有的当场就哭出声来。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

小姑娘凝视着李武汗流满颊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随着老大爷向后退去„„后来战士们掩埋遗体时,就再也没有过群众冲撞警戒的情况。

李武后来告诉笔者,“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亲人,能不伤痛吗,只要我的伤痛,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3、特殊的新婚仪式

我们牵手为连理,这个日子,我们郑重地分配这甜蜜。一分给你,一分给受难的同胞兄弟。当我们的热血流进了亲人的脉管,这甜蜜,就有了新的意义。——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献血屋内,刚举行完婚礼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硕斐携手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奉献爱心。

4、爱心汇聚成河

“广州日报,灾情最先报!买一份报,一元献爱心。”昨日7时开始,本报发行公司上千名投递员分赴全市各区义卖报纸,形成了一股红色暖流,无论是老板、职员、学生、保安、民工等各个阶层的市民,纷纷踊跃解囊,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一个上午,两轮义卖,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报纸就全部售罄,各义卖点临时增加了至少三次报纸,都满足不了市民的热情。全天报纸销售比平常增加20%。捐款数十万日元的两名日本低收入者,他们都是原在华日本遗孤的后代,其父母于战后是在善良的中国人照料下才得以幸存并返回日本的。他们表示,中国于自己有恩,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中国也是我们的故乡。故乡遭灾了,我们心痛”,他们这样说自己的心情。

5、铁女子张泉灵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张泉灵总是勇于接受挑战。几天前,她还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做全程直播报道。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她马不停蹄地直奔四川,奔赴正在打通的都江堰至汶川县公路的第一现场,并向观众发回了最新消息。虽然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但祖国需要她,她便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奔赴灾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张泉灵仍坚持在第一线,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进行报道。正是有了数不清的“张泉灵”们,祖国人民才能及早了解到灾区人们的情况。

6、发怒的温总理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国家总理温家宝一向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然而,在抗震救灾中,平日里温和的温总理却发怒了,这一下,让看过这条新闻的人无不为之吃惊。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由于连绵的大雨导致救援行动受阻,在废墟下的民众急需救助,心系民众、心急如焚的温总理面对空降部队的领导说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已看着办”的话语是自然而然的。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地震灾区的惨烈,震憾了一个国家总理的心灵,受难的百姓让他泪流满面,他嘶哑的声音响彻在灾区的万山丛中。因为在废墟下,在狂风暴雨中,在漫漫长夜里,还有无数人民群众在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

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之外,还要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毕竟前者属于政治职责,后者属于专业领域。

温家宝亲临一线,四处疲于奔命地指挥、调度、慰问。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总理的到场除了提高应变效率、争取黄金时间、督促地方官员、现场拍板解决问题之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慰问百姓,更是灾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总理这个职位,自周恩来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形象,“周总理”三个字既是一代中国人对周恩来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继任者的道德标尺和衡量比照。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说,“中国的总理难为”,“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7、国际大家庭

大难面前,愿爱心永恒!此时,中国灾难不断,困难重重,急需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和支持,请不要让国内四溅的口水和各种污言秽语淹没了国外更多人的热心和善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真诚之意,友好之情,和平之愿,大度之怀,文明之风,会使中国多方受益,早日走出困境。

二、亲情篇:一定记住我爱你

1、父母的爱: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

2、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3、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缔造生命的奇迹。“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昨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妻子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我大腿被石头砸中,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丈夫平静地说,“老婆,这里很危险,你快下去,好好活下去„„”听到丈夫的话语,朱芙蓉感到一丝不祥:“老公啊,你一定要坚强。我和孩子那么爱你,我们谁都离不开谁。”言毕,夫妻二人失声痛哭„„ 为防止废墟再次坍塌造成人员损伤,街道办工作人员赶来劝朱芙蓉离开现场。“老婆!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住!”谭刚义保证。上午10时30分许,武警官兵用手将谭刚义从废墟中刨了出来,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20小时。

4、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汶川地震主题班会 篇5

——悼念汶川死难同胞

一、班会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截止5月22日,共有288431人受伤,51151人遇难。此次地震发生原因系澳洲与潮汐作用在不同时间,导致大陆板块相互冲击而形成的地震。从2008年5月19日至2008年5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船舶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为表达出我们对此次灾难的深深悼念与崇敬,纪念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生命,我们开展了此次班会——《流泪·坚强》

二、班会目的通过班会,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和坚定意志,让同学们在为灾区奉献爱心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以更坚定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困难与挫折。

三、班会准备

1、查找有关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事例、诗歌及歌曲。

2、明确此次班会召开的目的,并对具体活动做好有关准备。

①准备相关歌曲《感恩的心》《团结就是力量》

②练习合唱《感恩的心》《团结就是力量》

③练习朗诵《心系汶川地震》《兄弟姐妹,你走好》

④练习关于地震救援的小品《最珍贵的生日礼物——重生》

四、班会过程

男:同学们,听到5月12日,你的心颤动了吗?时光的流逝却冲不去我们中国人深痛的记忆。

女:是啊,四川发生了建国以来又一次罕见的大地震,死亡人数数以万记。全国10多个省都有感余震。

男:现在让我们为灾区遇难的同胞们默哀一分钟。

女:默哀只短短的一分钟,但这一分钟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将永远铭记。

男:让我们在默哀的同时也替四川人民对所有在危难中伸出援助的人们道一声感谢。

全体同学唱《感恩的心》

女:我宣布六年级流泪·坚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在这次地震中无数的生命被掩埋在废墟里,就此消逝,但也有许多生命在救援队中获得重生。

女: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坚强,用爱筑就新的长城,让我们一起诵读《七绝》

男:是啊,只要我们抱着重生的希望,坚定的信心,生命就

会重新散发光彩。

女:在怀抱希望的同时,我们只能愿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路走好,请听诵《我们的兄弟姐妹》

男:从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起,血脉相连的华夏儿女们就把抢救同胞生命作为抗震救灾的最高原则

女:而在此行动中,感人的一幕幕也在上演着,请大家欣赏我们带来的小品《最珍贵的生日礼物——重生》。

男:是啊,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你心中又珍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女:感动的同时,我们更应增加防震逃生知识,现在我们进行知识问答。

男:班会已近尾,汶川地震我们不会忘记,未来困难我们也不会畏惧,因为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汶川地震小英雄 篇6

小英雄刘潮:地震发生时,略阳县高台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潮正准备上课。房屋剧烈震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向室外跑去。然而,已走到门口的刘潮突然发现一名有腿伤的同学还在座位上,他回过头背起这名同学就向外跑,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将受伤同学背到了操场。如今,偶尔也会有人问他:地震时大家都在往外跑,你又折回去救同学,当时难道不害怕吗?刘潮总是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看见同学处在危险之中,想带着他一起走。

小英雄王樊:地震发生时,班长王樊与老师一起安排同学们有序而迅速撤离教学楼。教学楼垮塌时,王樊刚好从四楼跑到二楼,已辨不出楼道出口的位置。他看见一棵大树离过道栏杆不远,当即纵身一跃,抱着大树顺势滑到地面。当发现垮塌处有人在呼救时,他奋身冲进刺鼻的尘雾中,双手不停地挖刨,移开灰土和瓦砾,在迅速赶到的老师们共同努力下,两名受伤的同学得救了。

小英雄林浩:5.12特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那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林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少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年仅9岁半的林浩,成为了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

小英雄何翠青: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董玉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同学:地震那天,董玉培她们班正在二楼的教室上科学课,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楼忽然抖动了起来,”董玉培和同学们这才慌乱起来,连忙向外跑。当她跑到走廊的时候,楼房就坍塌了。出来后的董玉培发现往日那个熟悉的校园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模样,到处是废墟和喊救命的声音。董玉培这个时候发现刚才和自己压在一起的2个女孩子还没有出来,她又爬到自己刚才脱险的地方,压在自己左手边的那个女孩正在向外爬,但是双脚被卡在2块大水泥块之间,越使劲爬,卡得就越紧,她根本无法逃脱。一旁的董玉培看到了她的脚被卡的位置,她小心将这个小女孩的脚从水泥的缝隙中抬高然后拿了出来,然后拼命忍着剧痛用自己的左手将这个女孩子拖了出来,拖到安全地带。救出这个学妹之后,她又去摸了一下躺在自己肚子边的那个女孩。奋力推开这个女孩身上的一些水泥块,将她也拖了出来。但是这个女孩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王亮: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垮塌的水泥板压在二楼至三楼的走道间。他发觉左前方有光亮透进来,便和同学一起挣脱水泥板,从缝隙中成功脱险。随后,王亮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王亮的背部在营救同学时被严重划伤,一直淌着血,右脚踝也在余震中受伤。地震当天的整个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着脚走路,帮助救人,共发现和帮助多名同学成功脱险。

汶川地震与伦理的升华 篇7

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规则。具体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帮助、同情、怜悯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在重大的自然灾害和困难面前, 每个人的伦理都会得到充分的表现, 与受教育程度没有天然的联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汶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地震, 这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 不紧牵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也震惊了全球。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过程中, 从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理念到广大公众的大爱伦理都体现的淋漓尽致。震后的第一时间, 党和政府果断决策, 紧急号令, 震后不到1个小时,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遍全国, 震后2个小时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一线, 亲临震中的重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 指挥救灾。党和国家领导人无论是在北京, 还是在去往灾区的飞机上、列车上、震区的临时帐篷里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 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救人, 只要有一线希望, 就要百倍努力, 决不言弃, 决不放过任何救人的机会, 这是抗震救灾的核心价值。并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指挥机构高效运转, 调集了中央各部委、各部队、各军兵种十多万官兵, 一百多支医疗队奔赴灾区争分夺秒地抢救掩埋在废墟下的一个个生命。震区的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 有的不顾失去亲人的痛苦, 冒着余震的危险亲临现场指挥救援, 形成了坚强有力的抗震救灾领导核心、灾区人民的主心骨。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面前, 全国的公众都表现出了人心的善良和卓越, 在最危难的时刻站到了一起, 人人通过不同形式为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爱心, 闪烁着民族精神和生命伦理的伟大光辉。各行各业各界人士,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全球的华侨、华人、民营企业家、献血者和数十万的志愿者。他们摒弃了等价交换原则冲击而被世俗化了的人际关系, 爱心热流一时间向着同一个方向———汶川喷涌, 他们有的捐款, 有的捐物。有的直接赶赴抗震救灾的前线救援, 一笔笔“特殊党费”汇往灾区。29岁的女巡警放下自己6个月的孩子, 自愿为灾区幸存的嗷嗷待哺的婴儿喂母乳, 南京的拾荒老人把零钱换成百元整钱塞进捐款箱, 邱光华等人牺牲在救灾前线, 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谭千秋、瞿万容、袁文婷、向倩等许许多多的灾区教师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 想到的是如何掩护学生、帮助学生逃生, 用生命守护学生, 把死留给自己, 他们虽然永远的走了, 但他们的生命价值永存!这种师生的伦理之情为所有的教师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总之, 抗震救灾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尽其所能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伦理之情和无私的大爱, 体现了公民责任和伦理担当, 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说“汶川大地震后, 出资捐款地震受害者的中国人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志愿者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温柔的心”, 国际社会评价说, 这里的人民不仅懂得如何哀悼, 而且懂得如何给予, 中国的公民精神并未缺失。曾几何时一些人怀疑和感叹, 市场经济使人们的伦理道德滑坡, 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人性的爱, 变成了功利关系。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爱、乐善好施、团结和奉献的民族精神,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 可以说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感动了所有的人。美国《时代》周刊认为, “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让人们对中国政府有了不同的了解。即使是北京的批评者也对中国大地震的迅速反映表达了钦佩”。英国《每日电讯报》说, “世界正在更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彰显出13亿人的责任和大爱, 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空前的大发扬。

珍爱生命, 尊重生命, 同时也尊重死者的尊严, 5月18日, 国务院发布公告, 5月19日至21日, 为地震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 全国和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 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暂停奥运会火炬传递3天, 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全国各族人民默哀3分钟, 届时火车、汽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黎民百姓享受国哀, 这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记载中是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自然灾害罹难的同胞降半旗志哀也是第一次, 这历史上的第一次表明了一个政党, 一个政府对生命的尊重, 对人民的负责, 也体现了领袖与人民是平等的, 是一个社会文明法则与国家政治伦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新加坡《联合早报》说, “中国政府决定向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 并设立三天全国哀悼日。这一决定给生命以最高敬重, 把普通百姓的命运作为第一优先。奥运火炬传递暂停3天, 更显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扎实的推进”。“轰然倒塌的是建筑, 从废墟上赫然矗立的是中国人民的脊梁,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方式, 向世人展现了人间的英勇无畏、坚忍不拔、相濡以沫和万众一心”。党和政府调集全国一切力量竭尽全力抢救生命的大爱感动了世界, 也感动着每一个人, 教育着每一个人。二是重建家园, 灾后党和政府仍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基准, 尊重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为建设一个美好家园, 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 将灾后的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确保灾区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更美好。从抗震救灾到建设家园的一系列决定、行动都反映一个政党、一个政府执政伦理理念的完整体现。得到了国内各族人民和国际社会的称赞。

从汶川地震想到的 篇8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现代社会中,危机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灾难、重大生活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均属于危机性事件,如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洪水、风灾、传染性疾病等)、意外事故(矿难、空难、海难、严重交通事故、爆炸、火灾等)、人为灾难(战争、饥饿、恐怖袭击等)。这些危机事件会同时对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引起明显的心理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短期的心理危机可能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危机事件所导致的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很高,一般台风为7%,工业事故为6%,大规模的枪击事件为33%,暴力事件为19%。有资料显示,SARS期间一线医护人员3个月内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为8.33%,经积极干预,一年后部分缓解。因此,针对整个受灾群体和高危人群的心理危机,心理援助是救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援助不仅能够帮助受灾人群缓解情绪,提高心理平衡能力,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灾难,做好心理重建,而且还可以帮助受灾人群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精神创伤,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心理援助需要及时、就近、简单、紧扣重点,一般采用个别、小组、团体治疗等多种适宜方式,主要方法有倾听、理解、支持、沟通、表达等。

除了接受专业心理救援人员的帮助,受灾个体和群体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渡过心理危机。

1.要接纳自己。出现心理危机是正常反应,不是软弱、无知、愚蠢的表现,其他人也会出现这些问题。

2.要学会倾诉,不要憋在心里。跟身边的人相互倾诉,相互鼓励。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当亲朋好友诉说他们的伤痛时,要用平等、尊重、接纳、鼓励的态度去倾听别人的诉说,尽可能地让他们说出来。

3.如果无法向别人倾诉,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埋在地下、撕碎或烧掉。

4.尽可能快地让自己的生活恢复到原来的节律,以便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伤的“控制感”。

5.尽量保证睡眠、休息和基本饮食。良好的体力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灾难创伤、恢复身心健康、重建美好家园的保证。

6.可以借助一些悲伤的电影、电视、音乐等,痛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悲痛发泄出来。

7.惊恐发作时,做一些事情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减少独处的机会。

TIPS:

心理危机是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打击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当危机事件或境遇波及到大多数人时,就会造成群体性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基本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情绪改变:麻木、否认、焦虑、害怕、内疚、责难、愤怒、噩梦、感到被遗弃、孤立、悲伤、抑郁、易激惹等。

认知改变:记忆、定向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不能不想灾难事件、无助、难以作出决定等。

行为反应:工作效率下降、易激惹、沉默不语、与人疏远、对人不信任、对环境警觉等,回避触发回忆的场所与活动,严重者出现自杀、冲动等。

汶川地震作文 篇9

在救援队的重建下,汶川人民重新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倒塌的楼房,重新盖了起来,学校也拔地而起,那么,学生生活的怎样,去桑枣中学寻找寻找吧。在桑枣中学,同学们载歌载舞,脸上竟丝毫没有地震后应有的悲伤,却洋溢着快乐与幸福。桑枣中学的校长说:“正是因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活动,才让这些经历过大难的同学们面颊上仍然是笑容,才能快乐的活到今天。”

正是因为不离不弃的志愿者与救援队员,才让这些无书可读的孩子们重新上学,让倒塌在废墟上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如果没有他们,怎么能够让多少无家可归的人们重新过上幸福的日子?原来,桑枣中学,在地震过后,化成了一堆废墟,让人怎么也了想不到那个曾经生机勃勃的桑枣中学。当救援队伍得知桑枣中学被毁后,立刻又不分昼夜的把新桑枣中学一砖一瓦的盖起来。要知道,当时的桑枣中学的救援人员、志愿者,不畏危险,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换来同胞的安宁。这样,新的桑枣中学矗立起来了,桑枣中学的同学们又可以读书了。与原来一片废墟的桑枣中学真是天壤之别,让人丝毫察觉不出两者竟是同一所学校。这种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是及其值得我们学习的。

汶川地震作文素材 篇10

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悲痛的一刻吧!让我们一起为汶川地震死去的人默哀吧!失去亲人的人,请不要伤心,你开心就是给你死去的亲人最大的安慰。

汶川地震:唤起孩子的学医热情 篇11

我一时语塞。这些话,都是我经常在饭桌上和他妈说的话。

“当医生,就业难、风险高、工作强度大、晋升竞争激烈、淘汰率高,还经常吃力不讨好……”这是当前很多医生,尤其是青中年医生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医生,曾几何时是崇高的代名词,也是我们这几代人(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向往的职业。可如今,连我们这些“老字辈”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持怀疑态度了,更何况年轻人呢?

中国医师协会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90%的医护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医护工作。41.03%的医生表示,如果不当医生,他将从事完全与医学无关的工作。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医生对自己职业的悲观。

不过,这种悲观,不是因为当医生辛苦、要求高、待遇差,而是因为整个医生群体对医疗体制的灰心,对各种不公正指责的委屈与无奈。看病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稍不满意就“大打出手”的患者,大有人在。网络上,各种充满敌意的言论,诸如“强盗只能抢光你身上的财富,医生却能抢光你一生的积蓄”“医生越来越像杀手,见死不救,草菅人命”极大地刺激和伤害了广大的医务人员。与此同时,频频被媒体报道的医院被砸、医生被打事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医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业,搞不好,连人身安全都没保障,风险太大。孩子们不愿意学医,似乎情有可原。然而,这种局面若持续下去,我国的医学事业将后继无人,医疗队伍的优秀人才将不断流失,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将下降,医患关系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前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似乎让这一局面有了转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顷刻间,无数楼房倒塌、数万人被埋在废墟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吻别熟睡中的孩子,顾不上辞别年迈的双亲,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在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参与救援。他们个个恪尽职守、不畏艰险、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地奋战在救治第一线。无数伤者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转危为安。灾区人民动情地说:“白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是伤者的希望和信心!”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值此危难之际,我将牢记使命,竭尽所能,救死扶伤,与灾区人民血脉相连,守望相助,不抛弃,不放弃。”“1%的希望,100%的努力;救死扶伤,永不言弃。”“紧要关头,医生心中没有苦和累,只有救人二字。”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白衣天使们面对灾难时的勇敢和坚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救死扶伤”四个大字。

谁说医务人员形象不佳?谁说医务人员是“冷面杀手”?在最危急的时刻,人性的光辉在医务人员们身上闪耀。他们是灾民们的希望之光,是最可爱的人……

从汶川地震震害看重建技术对策 篇12

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震害又一次发生, 为什么相同的教训又一次重演?

唐山地震后我们总结了不少关键性的经验教训, 对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照理说设计中的大问题不应该再失误了, 可是三十年过去, 历史又再次重现, 在新的汶川地震中还是看到唐山地震的老问题。重新认识这些常规问题, 避免重建中的失误, 这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确定设防烈度

按照抗震规范的要求, 某一地区设防烈度是按国家地震区划图的规定而确定的。设防烈度确定以后, 其抗震设计的要求就相应确定了:

这次震区内, 按照国家规定, 除德阳、绵阳设防烈度为6度外, 其余县市大多为7度。对于设防烈度为6、7度的建筑物, 只要分别在实际烈度7、8度时不倒塌就算达到了抗震设计的要求, 就可以认为设计的抗震能力是合格的。像映秀、北川烈度达到了10—11度, 还要求7度设防的建筑不倒塌, 既不公正, 也不现实。

因此, 为了避免大大超出设防烈度的情况再次发生, 适当提高建筑物的设防烈度是非常必要的。设防烈度由7度提高到8度, 建筑造价只增加5%—10%, 这是可以接受的。这次震灾的救灾和重建费用将是极为庞大的数字, 远远超出提高设防烈度1—2度所增加的基建投资。

重建选址要趋利避害

重建家园是件好事, 但是如果选址不当将留下悲剧重演的重大隐患。抗震设计对工程建设选址的原则是:选择有利场地;慎对不利场地;规避危险场地。

这次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长达三百余公里, 中国的学者已经研究了数十年, 日本和美国的学者也关心了几十年, 大家其实都知道这附近是危险地带, 可是为甚么还在这附近地区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不断扩大城镇的规模呢?

汶川震区中存在大量的断层、滑坡、断崖、泥石流高发区以及洪水可能淹没区。这些场地都不应作为重建的场地。

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性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差, 在强震区使用要特别小心。但是秦砖汉瓦已有数千年历史, 砖房已是普通老百姓住房的基本形式,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替换。加强砖墙的整体抗震性能成为重建中的首要任务。

1、一定要设圈梁和构造柱

地震前的唐山大量采用没有任何抗震措施的粘土砖和天然石砌体结构, 这种松散的堆积墙体地震中飞散、倒塌, 剩下来还存在的房子也严重破坏。唐山地震后一直强调采用构造梁柱提高砖混结构整体性, 防止产生严重震害。但汶川地震中还是发现大量不设构造梁柱的砖混建筑 (图1) 。

构造梁柱还要有足够的截面尺寸和配筋, 否则地震时很容易破断, 丧失拉结、约束砖墙的功能 (图2) 。

2、加强纵横墙拉结

除了圈梁对所有墙体起拉结作用外, 纵横墙交会处的构造措施非常重要。横墙应设马牙茬, 还要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宜每六皮砖一道, 至少两根6毫米钢筋, 伸入砖缝长度不少于400毫米。

不设凹凸马牙接茬, 横墙根本拉不住纵墙, 地震时纵墙向外倒塌 (图3) 。

震害调查表明:横墙、柱子设置拉筋伸入纵墙或山墙是有效的连结方式, 如果有这样的措施, 图4的震害大概可以避免。

3、尽量避免纵墙承重

在住宅楼中预制板搭在外纵墙上是常见的做法, 但这不是好的作法。纵墙是砖混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如上所述, 它非常容易倒塌 (图5) 。唐山地震已有深刻的教训, 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又再次出现。为了设置教室、会议室等大空间, 往往以混凝土大梁代替横墙, 梁端搁在纵墙上。这种单摆浮搁的支承方式加上纵墙常常震裂震散, 很容易导致楼面坠落。震区一些学校教学楼一垮到底, 恐怕与采用纵墙抬梁的结构体系有关。早在唐山地震后我们就总结过这个教训, 提出了大梁应设混凝土柱支承的措施。

与此相似, 采用单柱内框架也要特别慎重从事, 因为一条腿独立, 解决不了两头垮塌的问题。

如果梁端一定要搁在纵墙上, 应设置断面较大的扶壁柱, 柱内应设置横向钢筋网。

4、底框多层住宅

汶川地震中底框表现各有不同, 取决于底层框架刚度降低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还取决于合理进行配筋使底框有足够的抗剪承载力和位移能力。

有些底框倒塌, 使原先的二层变底层;但也有不少底框表现良好, 经受了地震的冲击 (图6) 。

预制板问题

1、问题出在哪里

三十二年前, 唐山的预制板在地震中从天而降, 伤人无数, 一时骂声四起, 称之为“棺材板”、“夺命板”, 有些设计人员甚至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用空心板。但是, 震害调查发现, 预制板伤人是表象, 实质问题是砖墙倒塌飞散, 墙之不存, 板将焉附?震后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反复加载试验表明, 哪怕板只进墙一厘米, 甚至只搭上半块板, 也不特殊拉结, 只要墙不倒, 板就下不来。所以, 要保证板不伤人, 出路是用构造梁柱箍住砖墙, 保证墙不倒塌。其实只要墙飞掉了, 现浇板也一样压下来, 而且重叠在一起, 拉不开, 掀不起, 救人更困难 (图7) 。

汶川同样是这样, 震害说明:不管是预制板还是现浇板, 砸人是板, 凶手是墙;墙在板在, 墙倒板塌。许多事例说明了“墙不倒, 板不掉”的规律 (图8、图9) 。

2、要加强楼面的整体性

虽然问题在墙上, 但还是要加强楼面的整体性和楼板与墙的拉结, 多一道设防总好一些。预制板要拉开板缝, 放入6毫米的钢筋, 用好混凝土灌缝, 绝不能填建筑垃圾充数;板端要有足够的拉筋伸入墙内, 不能嫌费事把“胡子筋”打弯或剪掉。

3、这样的板是谁的过错

在汶川震区废墟中, 我们还看到一些预制板的断口处, 钢筋就像铁丝, 稀稀拉拉没几根;有些板的断口连钢筋都很难找出 (图10、图11) 。这到底是设计图上就这么画的, 还是施工时偷梁换柱?

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

1、慎用单跨框架

单跨框架两根柱子一排梁, 是最简单的结构形式。用于教学楼可以两边通风采光, 加个悬挑外廊可以让孩子们户外活动, 所以建筑师特别喜欢用于中小学教室。

但是这种结构形式没有多道防线, 一根柱子破坏, 框架马上倒塌。汶川地区的中小学很多这种教学楼, 在地震中破坏严重, 甚至全部倒塌, 可能与此相关 (图12) 。

有些教学楼的外廊改悬挑为柱子支承, 单跨框架变为双跨, 情况就好得多 (图13、图14) 。

2、柱子截面不能太小

业主和建筑师总是要求柱子截面也越小越好, 钢筋可以让多加, 尺寸却是没得商量。从唐山、台湾、阪神等历次强震中柱子破坏分析来看, 截面过小, 轴压比过大是一个主要原因。

汶川地震同样如此。倒塌框架的废墟中我们可以发现折断的细细的柱子 (图15) 。

框架柱截面太小直接的结果是柱头压碎和底层柱压塌、上部楼层坠落 (图16) 。

3、柱子配筋配箍不能太少

有些框架柱不仅截面小, 而且就四根细钢筋, 加上几道又细又稀的箍筋。这种弱柱是不可能抵抗巨大的地震水平力的 (图17) 。

4、要防止强震下框架结构位移过大

在烈度超过9度的极震区 (映秀镇、北川已达10度以上) , 纯框架结构已经无能为力, 侧向位移可大于1/150, 临近倾倒 (图18) 。

有些框架梁跨度大, 竖向荷载也大, 其截面尺寸远大于柱, 配筋也很强。强柱弱梁这一个抗震的基本要求难以实现。结果就是梁损坏较轻, 而柱子全部毁掉, 楼面平行坠落 (图19、图20) 。从图中可见, 梁大柱小, 梁强柱弱, 导致梁存柱亡。要适当加大柱子断面尺寸, 提高其侧向刚度;要加强柱的配筋, 提高其抵抗能力。

单层工业厂房的屋盖

这次地震, 9度以上极震区的单层工业厂房屋盖, 凡是采用五十年代经典体系 (混凝土屋架、大型屋面板) 的基本上全军覆没, 这种重量很大、整体性差的屋盖大批坠落 (图21) , 许多重要的、贵重的设备被毁, 其损失远大于屋盖本身。

相反, 钢屋架加轻质复合屋面板的新型屋面系统, 震后完好。东汽采用轻型屋面的车间很快恢复生产, 为重建赢得了时间。

钢结构

1、轻钢结构

一些轻钢结构支承的采光顶基本完好, 地震影响不大。采光顶重量较小可能是主要原因 (图22) 。

2、一般钢结构

厂房钢屋架这次遭受烈度一般不超过1 0 度, 抗震性能良好, 没有明显震害。但是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屈曲失稳的很多 (图23) 。

防震缝

防震缝问题已是老生常谈, 大家都知道缝宽不能太小。但往往由于业主的美观要求, 建筑师不得不照办, 结构也就将就而行。汶川地震中, 缝两侧相互碰撞的案例不少。连远离震区的西安市, 居然也出现这种问题, 说明今后设计中要重视这个问题, 留足防震缝的宽度 (图24、图25) 。

上一篇:不起眼的小事五年级作文下一篇:Win7中注册表修复exe文件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