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志散文

2024-10-08

我的同志散文(通用12篇)

我的同志散文 篇1

我的同志生活

相信每个人小的时候应该都玩过过家家这种游戏,只是玩的方式不一样而以。如今一幕小孩玩“亲热”游戏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我正和邻家的一个小男孩赤裸着身体在木堆里相互摸蹭。

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周末。晚上场里放电影(每个周末场里都在放电影),在没有开映之前我们一群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

当时场里住的都是平房,我躲进了一间没有猪的猪舍,猪舍紧挨着洗澡房,而洗澡房的遮挡物竟然是一层薄膜(因为洗澡房亮着灯)。一切又是那么巧合,我刚躲了几分钟,这时有人进洗澡房洗澡。透过灯光一尊朦胧而修长的人体在我眼前晃动,离我之近又如此真实。我屏着呼吸生怕被人发现,直觉也让我肯定他是个男的.,而我也从未见过成年男人的裸体,难免心生好奇。他真的很好看(因为他是场里长得最帅的一个,同时也让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性且是对男性产生了萌想)。

有了第一次的偷窥让我更想看第二次,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这回不是在捉迷藏,就连好看的电影我也无心观赏,而是跑到猪舍守候去了。在房主没有洗澡之前我事先在薄膜上扎个小洞,等啊等,好不容易把房主等进洗澡房。看见了,我真的看见了,还瞒清楚的,只是没有毛且小了点(哈哈哈......现在回想起来好好笑,当时我以为每个男人都是那样子的,直至自己发育成男人的时候我还怀疑自己为什么长那么多毛)。突然一只大手向我伸了过来,我挨逮个正着。

左邻右舍都跑来看热闹,糗,糗,糗,说多丢脸就多丢脸。父母把我带回家,一

进门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鞭子在我屁股上肆意“弹拨”,之后将我锁在房里思过。

接下来是邻居及同学对我的嘲笑,还好是一阵子,大家就把这件事给淡忘了,没

过多久我也随母亲离开了农场。

也许我就是从那时侯开始喜欢上了男人,男人对我是一种诱惑,男人同时也是一

种力量的象征。

这就是我的童年,在不经意中让我对性的“认知”到对性的转向,一个看似简单

的过程。你能理解我的所为吗?

我的故事还很多,不是一下子就能说的玩道得尽的。

我的同志散文 篇2

我和魏丕植教授相交相知二十多年, 我觉得他是一位好老师、好朋友、好领导, 更是一位好学者。

他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 他用二十多年, 以一个诗人的激情、达观、高度概括眼界, 又以一个学者的认真、严谨、严密、严肃、缜密的精神, 沿着中国诗史的足迹, 上下几千年, 寻觅海内外, 神寻名篇大师, 探究灵魂, 研读诗稿, 感悟心志……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对唐诗、宋词、元曲到国内外现代诗各位名家、名诗 (词) 面世之历史的、社会的、学术的背景, 作了深刻、精湛、准确的考证与辨析。这五部书, 对中国诗坛一千多年来, 各个时期的名家大作都作了认真研析, 对五百多位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家及大作, 并对其中每位大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是非常难得的学术性作品, 又是精致的散文作品。

二十多年了, 他始终站在三尺讲台上, 中学、大学、党校、机关, 从未放弃, 从未停止, 从未间断, 一丝不苟, 对他的学生传道、解惑、讲解……无论地位如何变化, 无论身份如何转换, 无论时间多么忙, 无论课时费多少, 也无论请他的学校大小高低, 他都一视同仁, 一样如故, 这份坚持, 这份坚守, 是何等不易, 何等珍贵呵!

他有着不懈追求的远大抱负。他心中时常装着“生命不止, 成果不息”的概念, 除了这套有影响力的《解读诗词大家》五卷本, 他还创作了许多佳作。如:诗集《爱的哭泣》、《爱之歌》、《我的柔情》、《生命的旋律》、《飞落的枫叶》、《追日云路》、《爱心集》、《燃烧的心灵》, 小说《血沃桑干河》 (上中下) 、《故宫传奇》及《魏丕植文集》 (1-4卷) 等。曾先后在50多种文学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文艺评论600多篇, 在20多所大学学报上发表文艺学术论文30多篇。

四川大学新闻和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曹顺庆教授称魏丕植:“诗词大气磅礴;散文如涓涓山泉水;论文引经据典, 排山倒海, 气壮理通, 豪情干云, 令人折服;演讲如滔滔长江, 滚滚直下, 一泻千里, 声文并茂, 实为一代大家。”我十分赞成这个评价。

他有着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他有着繁重的社会工作, 担任不少职务和兼职, 他把时间看得太可贵了, 多少年来, 基本上没有休息日, 下班也在工作和创作, 没有虚度时光, 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术研究和工作上, 记得是1995年秋, 他回老家途经盐亭, 正值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当时县委领导请他讲精神文明建设一课, 他连夜备课通霄达旦, 第二天讲得很精彩, 很受欢迎。

因此, 经县委研究决定, 聘请他为县政府顾问。从此, 他心系盐亭, 也为盐亭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除了经常回县作学术报告、政策辅导报告外, 还为县决策出谋献策, 为县文教事业上下奔波, 先后捐资百多万元现金资助县文化艺术图书出版发行和学校;又筹措资金3000万元, 在县城兴建文同诗书画研究中心,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利县利民利国的大好事, 这也是我县历史上第一次为本县名人命名, 非国家财政拨款修建的人文历史建筑, 我相信他将对县城文化建设和后世人文发展具有启示录作用。

他是一个情感丰富又十分善良的朋友。据我所知, 他的稿费全都用于帮助、资助、接济亲戚、朋友和贫困孩子上学了。在盐亭, 在南部县, 以至在绵阳和南充, 还有山东和宁夏, 有多少孩子在他的开导帮助下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 有多少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在他的无私奔波下, 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做出成绩的军队干部和地方青年干部也不胜枚举。对家乡、对亲朋、对同事, 他几乎做到有求必应, 一应诺千金。

当然, 魏教授也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 他爱憎分明, 嫉恶如仇, 见不得不平事不公事, 见不得阴险人。也从不怕“恶人”、“小人”、“坏人”、“奸人”, 每每与之狭路相逢, 他会像梁山好汉一样, 大吼一声, 该出手时必出手, 且一出手定是胜券在握或不获胜利, 决不收兵。著名历史学家为他写过一篇文章《天使的呢喃魔鬼的怒吼》, 说他对亲朋, 对好人总是天使般呢喃, 而对恶人和坏人常会发出魔鬼般怒吼, 他的诗词也如此。他从小到大就爱为亲朋和弱者打抱不平, 我们知道的如《乡政府怒批逆媳》、《大迁徙》等不下10个传奇故事, 早已传遍家乡。

我的散文写作 篇3

到省委宣传部报到后,下榻于西湖宾馆一套房间,环境还算优美。我在厦大就教时的子弟,当《福州晚报》的主编,有个专栏“兰花圃”,来约稿。一个仲夏的薄暮,我到后区园圃漫步,明月当空,我忽然注意到荷塘湖心亭的脚手架。八角亭拆掉后,改建两层亭盖的亭子,已经成形,但脚手架依然在侧。忽然感悟在人生道路上,难免充当 “脚手架”的角色,一旦工程竣工,“脚手架便永远不存在了”。于是来了灵感,回房提笔写成散文《月下后园漫步》,文中写了这一段:“日后人们在亭子里游览观赏,可谁也不会想起这曾经帮助亭子建成的脚手架。它的价值和可贵精神,便在于它的自甘‘消失’。人们可以设想,如果亭子建起来以后,脚手架不愿退走,却倒招人讨厌,便来埋怨它的碍手碍脚,大煞风景。”这篇散文发表后,夸张地说,散文创作“一发不可收”。

从政后,出差机会多,经常所到地方,当地主人热情招待,回来写写散文,也带聊表谢忱之意。

《月下后园漫步》收进第一本散文集《秋色满山楼》里,1988年9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原来把杂文也编进去,后接受编辑建议专收散文。正好曹禺先生来闽参加闽台京剧活动,请他题写了书名。以其中一篇早年写的散文的标题作为书名。还收进几篇未丢失的“少作”。编辑为此书写了“内容提要”:“这是作者积蓄半生阅历写就的一部感人肺腑的散文集,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全书用行云流水、淡雅质朴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对世界、对人生、对事业、对友谊的款款深情和执著追求……”出版后即将过去30个春秋,如今才认真读了这段热情洋溢的“提要”,怦然心动。想不到著名教授王瑶先生读后,给我写了一封勉励有加的信:“……我以前仅读过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甚佩,功力之深厚。自您调动工作以来,私意颇感惋惜,盖搜集资料,掌握动态,细致分析,潜心著作,皆与目前之工作不易协调。今读此书,不仅对您之经历等有了更多了解,且文笔深沉优美,富有个人风格,因思今后似可多写一点此类文章,一则较易与繁忙之日常工作协调,二则此书篇幅似太少,大有发展余地。福建之诗人及散文家颇多,或与地域文化有关,故建议勿放过稍纵即逝之思维,长短不拘,暇即命笔,则待以时日,定可获得丰收也。”王瑶先生的信,感人肺腑。我尽力遵循其教导,勉力创作,不觉篇什甚多。

我把王瑶先生的信,原文放在第二本散文集《年年今夜》的首页,冰心老奶奶为之题写书名,书上并附上和她合影的照片。郭风老散文家写了序,序开头举古今中外散文家说明:“一些美丽的散文,似乎是出于一些学者名流以及教授之手。这种文学景象又似乎是一种世界性的景象。”他把我称为教授学者,“许怀中教授的散文,写得无拘无束,写得自然,但在无拘无束和自然中间,有一种严谨”。所有这些都体现老前辈对后辈的厚爱。

使我毕生难忘的是,冰心老奶奶为我第三本散文集《许怀中散文新作选》(作家出版社出版)写序,还附一封亲笔信。序写于1992年1月6日微雪之晨。开头写她的故乡福建沿海,山水的雄伟灵秀是描写不尽的,“我回故乡时才十一岁,只在福州城内外看过‘三山’和鼓山,看得少又写不出来,辜负了故乡的山山水水”,这是她自谦之词。“幸而有位我的乡亲,散文名家许怀中教授,写了这本《香山翠湖集》(现改为《许怀中散文新作选》),他的那支生花的妙笔,把故乡的历史、风俗、人物,尤其是山水,描写得精深细腻、情境交融。不读到他的散文,就无从领略到福建这一片土地壮丽灵秀的一切!”序里充满对故乡的乡情和热爱。我怀着无限感激之情,写了《珍记这份厚爱》后收进散文集《芬芳岁月》。

散文集书名,有几本带着“月”色。如《年年今夜》采自“年年今夜,月华如练”。《月色撩人》《月满西楼》更加明显。那些年,常到北京开会,往往下榻京西宾馆的西楼,我很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词中的“月满西楼”的情景,便取为书名。更深层地说,“月”往往和往事相连,岳飞流传千古的《满江红》词中出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的平生征程,和“云”“月”分不开。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秋月”和“往事”直接勾连。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我的散文往往写往事,写人和事,大抵有故乡的乡情、乡愁,有抒写“八闽大地”的风情,有描摹“大江南北”,即是省外所到名山胜景,有追记“异域他邦”的散文,还有参加国际学术、艺术研讨会所写,如一组英国剑桥的散记、访问英国牛津大学的散文,《澳大利亚悉尼印象》系参加第22届艺术和传播大会所记。另一些是带团出国访问,如到菲律宾、日本等。更多是受友人邀请或自费出访,如赴新、马以及欧洲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梵蒂冈等8个国家所写。(见《大海情缘》第三辑“欧风欧韵”)

散文中还有一些悼念文章,悼念领导、著名人士、亲朋好友等。

前些年每年都在老书画家吴老的组织带领下,到浙江金华一带采风、办书画展,金华市委宣传部为我出版散文专辑《放情婺州》,吴老称这一团组为“放怀”书画家一行,还在金华举行首发式、签名仪式等。

还值得提到的,是这些年请我写序的作者越来越多,上自省委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上自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学生。我把序写成散文,也收进散文集中,另外出版《书城旅踪》一书。人所皆知,写序是件“苦差事”,有人写文章感叹“写序难”,这里所耗的精力可想而知,只有知己者懂得其中甘苦。

前几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岁月匆匆》,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项目。正如书名所标出:岁月恰如流水匆匆而逝,我的散文是生活的厚赐,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得助于文化清泉的滋润,发自有感世界。散文脱不了一个“情”字,“情”与“景”构成情景交融,“情”与“理”结合,便含有哲理的思考,“情”与“趣”渗透,就有“理趣”的韵味。它是岁月流逝中留下的心痕足迹。许多往事早已忘却,我从散文集中寻找到。

近年来,参加“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的采风,新近出版的《山海交响》散文集,收进我六年来采风所写的将近50篇的散文,它们都是写八闽县、市、区风采、风貌、风情的篇章。有人写评论文章,题为“描写特色文化,喷射文化魅力”。确实,这本散文,地方文化特色浓厚,文化底蕴较深,富有文化力度。“纪实性强,是散文集的一个特点,它是‘走进’八闽大地的各个县市区采风成果,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回顾这些年采风团足迹遍及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域,也特别欣慰。”(见《后记》)

感谢有关出版社和读者对我散文的厚爱。山东教育出版社把我的《访英三题》选入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这是我受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传记协会邀请,参加在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举行的第19次艺术与传播国际会议所写的一组散文,课本“阅读提示”写道:“本篇访问记,根据内容拟标题,开头部分是总领,行文线索是游迹。……本文运笔舒缓,九曲八折,时间、人物、景物,布局井井有条,信手拈来,不留痕迹,不愧是游记观光之佳作。”(2001年7月出版)我还不时收到不同地方不认识读者来函要书或对我散文的评论,如2007年接到一封新疆策勒县张氏的信,他在县委办工作,从未谋面。信上说他是一名边防转业军人,原在西藏昆仑山类似“生命禁区”哨卡待了20年,在业余喜读文学作品,“老师的作品我拜读过,至今印象深刻的有:《秋色满山楼》大作。”接着写了一大段溢美之词。我的第一本“处女作”,居然在祖国的边陲,也能读到。每逢读了此类来函,心潮犹如波涛翻滚,特别激动而复杂。这也可谓是散文创作的一种动力。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我的闺蜜,我的爱散文 篇4

她,刘可馨。孤儿,常与一群男生在一起玩

是我从小学就开始的死党。

小学一起上,初中一起上。

现在,怎么高中也一起啦?

她一眼就看到了我。

“张茹沧,你怎么也在这?”

“我怎么不能在这?再说了,这好像,和你无关吧。”

“你你你,不可理喻。”

“我就这样,爱咋咋地!”

我俩同时哼了一声,就走了。

又往前走了走。

“茹沧。”

我一回头,

“啊?小澄,你怎么也在这。”

她,小澄,与可馨相反,是我最最要好的闺蜜。

看到小澄,我的`心情变好多了。

“哎呦,还不是因为看到你准备往这儿考,我就也报考了呗。”

“真不亏是我的好闺蜜啊。”

“恩,你知道么?”

“知道什么?“

“若雨、若樱、肖潇、莹然她们都来这了。”

“真的?”

“骗你干什么”她笑了笑“看他们来了”

她们四个跑了过来

她,若雨,大富豪的女儿,双胞胎姐姐,脾气温顺。

她。若樱。大富豪的女儿。双胞胎妹妹,脾气火爆,常与同学发生争执。

她,肖潇,学霸,戴眼镜,我们初中时都借她的作业抄。

她,夏莹然,学习不咋地,大大咧咧,疯疯癫癫。

“哎呦,总算找到你们了”莹然皱着眉头。

“你们去哪了,烦不烦人!”若樱接着说道。

“呃,你们够了啦,本来就是新生,这样被看到,会被学姐们说的。”肖潇说。

“恩恩,是呢。”若雨温和的说道

“你们最好了呜呜……”我感动得哭了起来。

“呵呵,大家都是闺蜜嘛。”

“恩呢”

叮铃铃!!

由于若雨、若樱的爸爸很有钱,将我们安排在了高一<六>班。

教室门口

一群高二、高三的学长。

抒情散文《我的思念我的情》 篇5

一对稚气好奇的眼睛,一双渴望明白世界的脸庞,歪头看着天空,眼神里含着欲望。

天空蓝与白,是图画?是心情?还是自然的妙笔书写的一本书?

因为你知道即便瞬间就形成的云彩也永不再出现。

所以我是那样害怕白如纤羽的云的消逝,我们不清楚你怎样流动,我们做不到让你静止,也做不到让你守规矩,任你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你也不会如我们所愿的变换脚步。你到底有多爱我们?请你告诉我。

你似触手可及,却又可望不可即,如果你是蓝白的透明体,我最想一口将你吃掉,也成为像你一样的蓝白透明体,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法。

如果是那样我心中便装有一片天空,一片似有若无的空灵,让天空在我心中自由自在。是图画?是心情?是一本书。

蓝白的天空,你是那样美丽,那样广博,那样深邃,那样有魔力。

你让我想起书纸上的枫叶,像绕着我年华似的指尖飞过的蝴蝶,看着它渐渐的远去,我心中有孤寂的无法释怀的难舍难分。

想想那些似黄沙吹落的岁月苍老了声音,一路驼铃也渐渐变得成熟,而后调落。

你让我想起了桃花源中武陵人那片播种宁静与幸福的乐土;想起了苏东坡笔下的风流人物;想起海子那片茫茫的麦子。

你让我思考该怎样用李白的酒,李清照的黄花,骍弃疾的剑,三毛足下的广袤的撒哈拉,冰心的纸船描绘壮丽的山河画卷,书写脉脉款款的真情实感。你一定看见余光中乘船回乡的场景,你一定看见鲁迅那回探访鲁镇,你一定看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留下的足迹,你一定看见戴望舒思念油纸伞下的姑娘,也一定看见徐志摩曾去过的康河里沉淀的彩虹似的梦,你一定看见那瀑布般的紫藤布下流淌思绪的`女子,也一定看见静静的天坛上无比惆怅的作家。

你看见了一切,而你却匆匆走过。

如果有一天我的心结被圣母纤白的手指轻轻的拉开,我也有了舞动天使双翼般的自由与快乐。

有人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流逝;有人说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它已经飞过;有人落叶是离家的蝴蝶,秋去春来,破茧而出它会重新归来,,原来时间也那般浪漫,浪漫得可以忽略感伤。

内心中留下的冰激凌般的爱情,和煦春风般的父母情,血浓于水的姐妹情,醇如佳酿的朋友情,都让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像风捕捉云彩,像梅花落,像惊喜的目光。是一束光,在相纸上书写,翣那就是永恒。

天空的云啊、你来来往往,一时翩若惊鸿,一时又起舞弄倩影,

你来,携着亲人的叮咛,朋友的祝福,恋人的眷念,

你去,寻找儿时未实现的梦境。

你可知道,

我的青春我的朋友散文 篇6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总是与朋友聚了散,散了再聚,可何时何地才能再会,古人的诗句很多充满友情的不舍!

都说友谊是一种无形的感情,没有爱情那样自私,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建立,不像亲情那样出生就定下的关系!

每天一起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早晨一起起床跑步,中午一起吃饭打篮球,下午一起去打热水洗澡,晚自习后一起奋斗到半夜,一起太多太多,我的朋友我的玩伴,但关系会因成绩的差距而有时变得冷漠!为之欣喜,为之若狂。青春应该疯狂吧!

……………………

唐太宗以魏征为镜来,他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有魏征这块镜子成就他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的后来奠定基础,使文化、经济、政治开明。刘超就是我的一面镜子,能够直面我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有一次没有完成任务,违背自己的.诺言,失信与人,我不以为然他看见我空口说大话向我说了一些缺点,并且时刻都提醒我,总对我说上一句:never lost heart!唐太宗以魏征为镜明得失,我以超为镜明目标!

面对时间谁也无能为力,可是自己面对自己的命运来说,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只有自己!

高三的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是与非,我能的选择只有果断选择立刻行动,不要行为选择太犹豫而浪费时间,高三的我成长!

散文-我的父亲 篇7

彭 明

写记念母亲文章的人多,写父亲的人少。近代著名的有朱自清的“背影”,但我的念想却是父亲的正面。也许母亲常常展示慈爱的面容,而父亲却扮演严谨的面相,严父慈母是中国家庭古今永恒的角色分工。所以儿童长大后即便成了伟人也是忆母爱的多,对父亲的回忆依然是令人生畏的严峻。

儿时我也很怕父亲,感觉父亲严峻的脸上几乎没有过笑容。但父亲在单位上和邻里间人缘都挺好,是公认的正直厚道人。我最爱看的是60年前(1953年)以“抗美援朝”标语为背景的全家福黑白照片:父亲站在祖母旁边,腰板直、国字脸、鼻梁挺、眼睛亮,肤色白净,特精神!在父亲的严格管理下,我们兄弟姐妹人多,但很少吵口打架,也不与街巷邻里小孩打闹。记忆中父亲少有言传,但身教却是历历在目:那时粮食定量供应,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又要砍柴开荒种菜,但每人每天定量不到7两米,远不够吃。所以将定量米与蔬菜一起煮,多加水,每餐每人分一碗。虽然饥肠辘辘,但大家从不争抢,因为父亲自己每餐在单位食堂发到的一个钵子饭都带回来倒入大锅内一起煮。每逢我们去远郊砍柴,父亲下班后便立即赶来接我们的柴担,挑回家,匆匆吃完饭,又赶去值晚班。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因太操劳突发急性阑尾炎,做阑尾切除手术时还是实习生操刀。没有休息几天,父亲又照常上班。

父亲在单位每年都评为先进工作者。回到家也片刻不闲,挑水的木桶坏了,父亲都是自己修理。虽然没有学过木工,但父亲动脑又动手无师自通,换桶底、修壁板、箍外圈,干得满头大汗,有时划破手指也不吭声,抓把锯末按住伤口,继续把桶修好。

家中小孩多,置了被子,便没有布票买布做衣服。父亲买来每斤只需一元钱的包皮布(商店作废品处理的棉包装布),星期天在地上支好铁锅,放入廉价的各色染料,将洗净后的包皮布放入滚烫的锅内,用竹片不停地翻动。白净的脸被烟火熏得黑糊糊的,难闻的硫化味刺激眼泪鼻水混流到嘴角,双手燎起大大小小的水泡,父亲辛劳的努力保证了每人过年都有新衣穿。我最喜欢染成草绿色包皮布做的衣裤,洗过几发水后就象洗得发白的军服,可让小伙伴们羡慕。

1969年父亲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年近六旬的父亲每天凌晨3点钟起来磨米浆加工粉干。沉重的大石磨,父亲和另一位下放干部轮流推磨、添料,干到天亮。吃过稀饭,又要上山砍柴,保证供应干校食堂和养猪场的柴火。下午还要去猪场担粪到菜地施肥浇水。无论是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还是每晚的学习,父亲都是认认真真地做好,在干校还评为“五好战士”(干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简称“五.七大军”)。由于过于繁忙繁重的劳动,父亲得了急性肠黏连(当年阑尾切除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干校和公社领导打电话告诉我。看到父亲痛得发青的脸,我忍不住流泪,可是不论在公社卫生院、转院途中、城里医院住院,父亲都没有流泪。我们两人单独在一起,我问父亲,父亲也没有一句怨言。具体情况还是干校的同事告诉我的。在我一生当中,没有看过父亲流泪,也少有抱怨。在任何艰难环境下,父亲都能达观地坦然面对,但也难得一笑。

在孙子孙女辈降生后,不知不觉父亲严峻的脸渐渐变了,眉眼嘴角常常溢出和蔼慈祥的笑容。我们兄弟忙于上班,小孩大多放在父母家,6、7个年龄不等的小孩聚在一处,烦闹可想而知。父亲变得出奇地耐心,晚上睡觉挤在一起,天热替他们搧蚊虫,天冷捂暖他们的小脚丫,清晨带他们去晨练。父亲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每年家中(包括我们兄弟家)的春联都是父亲书写。小年前父亲买来红 1

纸裁好,紧握毛笔,非常工整地书写好每一副对联。父亲没有学过什么体,写的字也显得有些硬拙,但从头至尾很规正,确如他一贯为人处事的厚道本分,耐看。父亲写好春联,熬好浆糊,从长至幼到每家贴春联、贴福字,孙辈们帮着提春联、扶凳子„„父亲这时显得最高兴最有成就感。春去秋来,随着年岁增高,父亲写春联,儿孙贴春联。再后来,父亲买好春联,送到每家,看晚辈贴好春联。我很喜欢看父亲祥和的笑脸,看着这笑容,工作上或家庭中有任何烦心事都能化解。我觉得这不仅是人的貌相之美,也是人生之美,人生观之美。我想起大仲马《三个火枪手》中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达观的人。

我的哥哥散文 篇8

有的人高风亮节,品德被大家颂扬,有的人默默无闻,优点常常被忽略,我的哥哥就是属于后者。

我以前在回忆录里,不是没有提到过哥哥,但也就是那么三言两语,讲述了一个看似童年趣事的小插曲。的确,在回忆爸爸妈妈和姐姐们的时候,总觉得似乎不假思索就可以滔滔不绝,而有关哥哥的仅有的记忆也算不得优点。一直到哥哥去世以后,为了缅怀兄长,我才在有限的记忆中,搜肠刮肚地找寻出来,似乎是哥哥唯一的优点――“你最让我佩服的,是你的容忍和大度,特别是对爸爸妈妈,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人在场,面对父母的误解和责难,你都可以一笑了之,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到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是你给我做出了榜样。”还好,我虽然对哥哥的描绘少得可怜,并且言语之中也还流露出来了童年对哥哥的埋怨情绪,我毕竟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修复了“哥哥,我尊重你,我想你!的情感!”

一奶同胞姊妹四人,我尊重两个姐姐的程度,远远高于哥哥,虽然没有当面表示过“轻视”,也只是因为他是兄长而已。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有过消极的情绪,而影响党员按期转正的经历,被党性、原则性都很强,并且爱之深,责之切的爸爸严厉地批评过,也可能哥哥历来就尊崇不与爸爸妈妈顶撞的原则底线,爸爸习惯了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哥哥习惯了微笑着倾听。即使批判错了,辩解无效,不仅看不出丝毫的反感和不满,甚至有些“享受”的惬意。有的人可能认为,哥哥是不是口齿不清,或者性格木讷,没有表达能力,甚至“没心没肺”。其实完全不是!在尊重老人,子女教育,孩子培养,婚姻把关等等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他不仅旗帜鲜明,而且能够坚持始终,没有丝毫的犹豫。也就是说,在对待老人的态度上,虽然他自己不曾向别人炫耀,甚至他自己也许没有觉得是一个优点,但却也是他的一个原则底线!

反观现在社会上两代人的种种矛盾和处理方式,一夜暴富,钱惹的祸也好,误听传言,缺乏沟通也罢,几十年的养育之恩,朝夕相处的浓浓深情,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就那么不堪一击?就值得闹上法庭?就不怕众人所指?现在的年轻人,常常以工作压力大,“忙”为自己不主动与父母沟通的行为来辩解,有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甚至刚刚离开长辈羽翼的人,能够慷慨地把时间消耗在同学、同志的聚会上,可以在朋友圈聊得热火朝天,津津乐道,却“没有”时间和爸爸妈妈唠唠家常,甚至报一个平。当然,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需要主动打电话让爸爸妈妈“投资”、“充值”的例外。能够当面被动地“忍受”爸爸妈妈的唠唠叨叨,能够在电话里坚持听爸爸妈妈把他们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中途打断的,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能够主动认真和父母促膝谈心,满面笑容,倾听父母误解中的指责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十七岁的年龄差,造就了我们哥俩在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巨大的不同,加上姊妹中他最大,我最小,面对的责任和负担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哥俩是同一代人,却没有多少可比性。在我上一次努力“挖掘”和认真的总结以后,我也认真地对照自己,越来越觉得哥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优点,实际上是难能可贵的闪光点。

相形之下,同为一奶同胞,我就差远了。清楚地记得,我从就小生长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作为家中的“老疙瘩”,不仅深受“老儿子,大孙子”观念影响的爸爸妈妈,就是姐姐们对我也疼爱有加(我估计也包括哥哥,只不过我缺乏体会罢了)。据说,我们家也是有“家法”,对错误严重也“家法伺候”的,可是,我只是听说过,却出来也没有看过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家伙”。我的记忆里,严厉的父亲只是在我犯下了“严重错误”的时候,象征性地给了我一脚,并且给我留下了“逃跑”的时间差。另外,虽然爸爸妈妈在我们姊妹四个家都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在我们身边生活的时间最长,并且最后没有选择“落叶归根”回到抚顺,而是无怨无悔地和我们在一起,度过了自己的晚年,足见对我这个“老儿子”的偏爱。即使这样,我被爸爸妈妈误解后,还有“耿耿于怀”的时候,当然我这个耿耿于怀绝没有怨恨,只有不被理解的“委屈”,因为我从来不怀疑自己得到的爱!作为长子,哥哥成长的年代,不仅要分担爸爸妈妈创业的艰辛,还要承担关照妹妹、弟弟的责任,压力当然比我大多了,可是他从来不抱怨,不自夸。面对再大的误解和责难,都能够心平气和地一笑了之,我们的差距多大啊!所以,现在回忆起,当时哥哥面对爸爸妈妈的“唠唠叨叨”,感受的似乎不是“容忍”,而是“享受”。其实,我现在也想有这个“享受”的机会,可惜,这个机会,一去不复返了。虽然我没有直接顶撞过爸爸妈妈,在自认为“委屈”的时候,在态度和语气上,是做不到哥哥那样的,我真后悔,如果能够早一些感悟到哥哥这个可贵的品德,如果早一点能够“近朱者赤”地学习哥哥,也许爸爸妈妈就会多一些欣慰。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哥哥不是金子,他不会熠熠生辉,他的品德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比较,需要鉴别,需要“琢磨”,才能够显现他的可贵之处。反思自己,我虽然没有蔑视过哥哥,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我过去的心里,两个姐姐的“分量”明显大于哥哥,现在我要由衷地再说一遍:哥哥,我们不仅敬重姐姐,也敬重你,我想你!

我的假日散文 篇9

当人们为假日出游一票难求而烦恼,为道路拥堵所困扰,为景点拥挤而焦躁……我选择了舍远求近的休闲方式——欣赏身边的风景。

植物园的`“高山”绿树、“瀑布”流水、奇花异草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竞秀公园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橘色柿林让人心平气静,回味无穷;生态园的特色景致、欧式设施、湖水游船使人感受到些许异国风情,田园风光。

我还骑车到乐凯北大街欣赏电谷立交桥的雄姿,在东三环感受通衢大道的流畅,到环堤路绕大水系欣赏北湖、东湖、南湖的清秀,到府河景观带欣赏绿化小品、造型花坛、水边曲径的美丽风景。

我也曾骑车穿行于市区的老街小巷,探寻古城的历史、欣赏名胜古迹。刘守庙、天水桥、清河道署、红二师旧址、琅瑚街、达五道庙、荷包营胡同、大纪家胡同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让人感受到了古城古老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对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增添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我的老师散文 篇10

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高考制度刚恢复,老师与学生对高考的热情不亚于如今的高考热,但心中感受与三十年后的高考还有不少区别。单纯天真的学生,无私敬业的老师,静谧的农村校舍,舒适的农家田野风光,朗朗地读书声。如今,天南海北高考出去的同学聚在一起时,仍不经意间经常谈到自己的高中老师。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数学老师,为人和蔼可亲,善于鼓励学生,多少调皮的学生他都引导地顺顺畅畅,学校都说“贾老师带班有法”。记得刚闭卷考试的时候,我数学只得了四分,老师可把我表扬坏了,因为全班得零分较多。今天看来,有点可笑。但就是这点鼓励,树立了我的自信心,后来高考中,数学依然是我的特长课。

我的语文老师经常参加高考阅卷,他对我作文写得较好,产生偏爱,除将我的作文全班讲评外,有一年高考阅卷后,他凭记忆给我带回两篇文章,至经让我记忆犹新,我都能背诵开篇,题目都是“难忘的一天”。一篇开头是“旗舞,山欢,水笑,今天啊......”。另一篇开头是“一路悲歌载我到达......”。语文老师对我的鼓励,使我受益终生,高考后参加工作后,写文章成我一技之长。

物理老师脾气直,但人心肠好。厉害是出了名的,经常用激将法鼓励学生学习。他常讲,“你若能考上大学,把罗鼓背在我家门口,倒着来敲”。记忆中,当时学校晚自习,班上不少同学却早早回去就寝,老师不留情面,统统找人赶到教室,并说,现在是你们穿皮鞋还是穿草鞋、背喷雾器(棉花施农药)还是背科研仪器、开拖拉机还是小汽车的关键时候,你们想一想。老师的话不一定准确,但很铁不成钢心情溢于言表,鼓励庄户人家孩子跳跃农门做大事业的做法,多年以后使我难以忘怀。

管学生灶的杨老师,身体不好,但很敬业,把农家学生的灶管得井井有序,花色品种之多,现在有时候比单位的还好。那是时候留下的顺口溜也不少,“二位父老莫恋念,儿在学校把书念,语文课上大批判,数学课上把泥办,物理课上无线电,化学课上共价键,体育课上把兵练。早晨珍子(包谷),晌午面,隔二间三大米饭......”但家庭困难也有学生经常肚子饥,“一天一天又一天,今天已是星期三,再过三天回家转,坐在灶台咥干面”。

韩愈在《师说》中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一生中会有不少老师,有幼儿园的启蒙老师,小学、初中的基础课老师,高中、大学的指导老师,参加工作后的恩师,但对于我,高中时代的几位老师影响比较大,记忆比较深,因为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的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高中时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又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时刻,使老师让我们正确地、完整地见证和经历了这个火热的时代。

我的大黑散文 篇11

我家有一条狗叫大黑,在我记事的时候就有这条狗,爸爸说,因为我是爸爸妈妈特意要生的孩子,再者我和哥哥姐姐们的年龄距离差较大,便为我要了一条狗,以便我出生后当大人不在家时我能有个伴。

大黑还真的和我很要好,也特别听我的话,仁义、忠厚,看家守院在整个屯子里也是绝对数第一。我家来人走客,必须要有人出来接送,不然家里以外的人别想进我家的院子。到我家来可以带进东西,走的时候只要你手里拎着东西,大黑根本就不出声,上去就是一口,死死地咬着那东西,直到你撒手,哪怕是一根棍子你都别想拎出去,往往都会把个客人吓得哇哇大叫。

我家有一辆手推车,是爸爸亲手做的,那个年代农村各个家庭都不富裕,买自行车和手表都还的要票,有票还的走后门,要是有一辆手推车就可以算上是一件奢侈品了。村民想运点什么重一点的东西,哪怕是住在屯大东头、大西头,也要到我家来借手推车,因此,我家的手推车几乎不闲着。

记得有一次,一个和我家非常熟悉的人来借推车,妈妈当时正忙着,便让那人自己去推。那人拉着车就往院外走,刚走两步还觉得挺轻松,可再往前走就觉得车好重,回头想看个究竟,原来见大黑用嘴咬着车的后沿拼命往后拽呢。于是那人大叫妈妈出来,让狗放他把推车拉走。还有一次记忆较深的就是一个夏天,姐姐的一个女同学看上了我二哥,总借故来我家,有一天赶上姐姐不在家,那女同学觉得不好意思,就借口说口渴了,借水舀子到井沿接点凉水喝。我家院门前有一口压水井,于是她拿了水瓢一甩一甩的往出走,我站在窗台看着她,大黑看到有人拿了东西走那还了得,上去就是一口,那大姐姐美滋滋的当中,觉得怎么拿水瓢的手突然摆不动了呢,回头一看,妈呀一声扔下水瓢就跑,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大黑没有我的指令是不会去追着她咬的。再后来那大姐姐到我家时,没有了以前的自如,每次先站在大门口喊我家人,然后才敢进到我家。当时追求哥哥的姑娘很多,哥哥不喜欢姐姐那同学,就告诉我,再来时不给她看狗,她就再不敢来咱家了,果真如此,那姑娘再来时,我很少给她看狗,除非我姐姐在家,再后来便不来我家了。

农村的生活很贫穷,妈妈舍不得粮食喂大黑,也只有大黑产仔的那两个月里,大黑才能光明正大的得以厚待,因为大黑每次可以产十二个仔,这也是爸爸妈妈提起大黑得以自豪的事。其余的每天,大黑都会很饿。每次妈妈喂猪,大黑都会趴在一旁用温和祈求的眼神盯着妈妈舀猪食的瓢。我便会偷着趁妈妈出去给猪倒食的功夫,赶紧拿着猪食盆给大黑舀一瓢猪食,大黑也好像知道我的心思,每次都大口大口的吃着。有时我会哀求妈妈:“就给狗点吃的呗?”妈妈说:“狗就是吃粪便的东西,不用特意喂的,偶尔喂它点就行了。”每次全家人出行农活,大黑都会跟着,去时会跟着我们后面跑,回来时便会一直跑在前面领路。那时农村的引柴都很少,开春时都要到很远的大地里打柞子,就是农作物的根,中午就在大地简单吃一口。我看不了大黑眼巴巴的看着我们吧嗒嘴,就偷着把我的吃食分给大黑一半,反正我到家饿了可以随便的吃。

最难度过的就要数冬天了,到了冬天,大黑就会跑到猪圈里啃猪槽子。由于天气冷,每次喂猪,槽子上都会结一层很厚的冰。我想,冰到了大黑的肚子里一定非常的凉,肚子痛了又不会说。我就偷着到厨房拿两块大饼子给大黑。有时家里做了大碴子饭,我会和妈妈说:“妈妈,给狗点米汤吧,狗渴了。”其实,我是怕喂狗时妈妈会听见狗吃食的声音从里屋走出来看。得到了妈妈的允许,我就可以大胆的把大碴子饭偷着喂狗一些。更多的时候,大黑就会顺着大马路往北面跑。

一天,我不解的问爸爸:“为什么大黑总去北面呢?北面有什么吸引大黑的呀?”爸爸说:“他是饿的,去找吃的。”那一刻我心里好酸,觉得还是做人好,做人再难,总还是有自主权,做狗不但吃不饱,还要看主人的脸色,更要忠实的守护主人的家,不然就会被主人杀掉变成主人的盘中餐。也许主人吃着香喷喷的肉还会含糊不清地谩骂一句:“这败家的狗,早都该死了。”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邻居小孩气喘吁吁的`跑来告诉爸爸,说大黑被一辆往北行驶的拖拉机撞到,死在路上了,因为我家紧挨着大队部,每天大队里的人在我家就像在上班一样。当时大队几个民兵正坐在我家和爸爸闲谈,听说了后,马上会回大队拿着五四步枪开着大队的拖拉机拉着我就往北追,最后鸣枪,吓得那撞到大黑的车主不得不把车停下。随后爸爸骑着他的苏联自行车也飞快的赶上,见那人面如土色,只差没跪下求饶了,说赔钱。民兵问爸爸要多少钱才合适,爸爸心痛地说:“多少钱也买不来大黑的衷心,放了他吧,再说也不是他故意的,要不是大黑在路上跑,也不会死。”爸爸又回转身背对着我们声音低沉的说:“是大黑太老了,耳朵也聋了,很难听到车的鸣笛声,法律上车撞到狗是白撞得。”我想,这或许是善良的爸爸伤心时的托词吧。

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狗,爸爸也一直喜欢养狗,和别人家不同的是爸爸会熟皮子,冬天我们戴的狗皮帽子、手套都是爸爸熟的皮子又亲手缝制的。爸爸看着大黑僵硬的尸体喃喃自语着:“老狗的皮子做鞭子或鞭稍最好了,老狗的肉吃起来也很有品头。”可爸爸没舍得把大黑扒皮吃肉,也没舍得葬在前园子的果树林里,而是非常伤心的葬在了我家房后那高高的杨树根底下。现在想起来,爸爸一定是怕春天来的时候,果树伸展绿叶的灵气,是怕初夏果树开花时耀眼的艳丽,是怕秋天里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时熟人的赞叹。

我的梦想散文 篇12

9月承载着希望与梦想,来到了我的大学—安徽新华学院。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与新鲜,而我的心里却始终装着另一件事: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不是很好,兄妹2人是依靠着父亲辛勤劳累抚养长大的,我们是父亲的自豪和骄傲……但是,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时刻压着我,我不止一次在想,是不是该做些兼职来挣钱养活自己,我做兼职,室友们一起。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如果我因为做大量的兼职耽误了学习,我是否会后悔?是否会让父亲感到失望?这些问题在总在我的脑中闪现,我心里无比矛盾,一度陷入迷茫。在大学里有过迷茫,有过消沉,有过奋斗,而如今已大三了,人生的路还很长,我必须勇敢地面对,明确方向,向自己的梦想奋力驶去。

兼职生活很能体验生活,我宿舍有六人,大一刚来,我们都欣喜,但很快因为高中那种高压力过后很快松懈下来,就渐渐觉得大学好无聊,但大学生活费用的高,那时我们都想着去挣生活费,几经打听之后,我们就有个五星级的饭店需要人,我们就去了,之后饭店的兼职中觉得挣钱挣得不易,那些服务员每天要工作很久,环境还不太好,服务生兼职中,对于我们刚接触的新人来说,兼职还是很累的,而且工资还很少,一小时8块,其中的端菜环节是最累的,酒店的婚宴需要很多服务生,而且端菜需要不停的端,不能停,一次要端上两三个菜,每个菜弄个很大的盘子,菜其实很少,那盘子非常重,还有一次有两三个,关键有的时候餐厅离厨房有点距离,菜端完后手都快没力气了,脚也很酸。不过等拿到报酬时心情还是很愉快的,端盘时的痛苦和无奈都顿时没有了。

合肥有好几个酒店我都去做过兼职,感受都差不多,过程无聊,做事很累。工资少,不过也有遇到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婚宴上看到那些新人结婚的温馨,那些成功人士用盛大的婚礼来体验生活,我暗自对自己说将来自己更要用更大的婚礼来证明自己的`成功。

上一篇:“抗疫有我,与党同行”倡议书下一篇:基坑逆作法作业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