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024-05-21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精选8篇)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1

(1303)-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环境工程的规划、管理、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工程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并为环境工程相关专业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2、专业培养要求

要求本专业毕业生:(1)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3)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环境工程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5)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规律,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坚韧的毅力、诚实的品格、勤劳的作风、宽容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6)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二、专业主要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

2、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见习)、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或设计)等。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的规定

1、毕业规定

学生毕业时除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外,还应获得修读课程总学分18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1学分,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91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或设计)等)26学分。

2、授予学位规定

符合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方案

1、教学时间分配表

注:带*号者安排在假期中进行。

2、学分学时分配表

注:各学期平均周学时/周学分按学期教学周数计算,四年平均周学时/周学分按160周计算。

3、课程计划表

(1)公共必修课(51学分)

注:考核形式: K-开卷、B-闭卷、C-考查、J-机考(下同)。(2)专业基础课(53学分)

(3)专业核心课(38学分)

(4)专业选修课(12学分)

(5)公共选修课(8学分)

(6)实践环节类(26学分)

注:(1)带*号的实践环节不集中安排,由指导教师在相应学期安排并完成。(2)未列入实践类环节的其它学习形式,包括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科研、创业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如正式发表的作品、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及经认定的竞赛奖励、职业技能证书、创业活动等),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报教务处审批,可取得相应的课外学分,学生通过这类学习形式获得的课外学分可冲抵公选课程应修学分。

六、辅修专业课程方案

1、辅修课程方案

2、辅修课程修读规定

学有余力的非本专业学生,可按学校相关规定申请修读本专业辅修课程。修满环境工程专业规定课程30学分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的,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结业证书。非工科专业学生修完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位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总学分58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0学分,专业选修课21学分,毕业论文7学分)并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的,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负责人(签名)

分管院长(签名)

院教学委员会主任

(签名)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2

推进学分制进程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因为, 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依赖于通过对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重组, 进而在学分制的框架下构建起既能保证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又能适应大众化人才健康成长的教学管理机制, 实现粗毛坯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此, 可以把艺术院校通行开设的公共课、专业课两大类课程施之必选、限选、任选的方式, 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和选课模式, 以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公共必选课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文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科目, 公共任选课内容涉及人文与社科、科学与技术、管理与教育等类别。公共必选课作为传统课程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造, 以实用性与专业性的内容解决教学的针对性。公共任选课可谓是素质教育类课程, 形式将更加多样, 内容将更加广泛, 这类课程从表面上看似乎与艺术无关, 其实都是围绕艺术而生发出来, 把传统注重技术技能训练的“专”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多”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艺术与人文、科技之间建立起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与融合。

专业课是塑造艺术类人才的主体, 在专业课的设置中, 专业必选课主要是学科层面而不是专业的共通性基础课程, 目的在于搭建“大艺术”的公共基础平台。专业限选课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在属性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 针对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等讲究基本功训练的技能技法类专业, 需要将过去按专业小方向开课的做法调整为按专业大类整体优化, 彻底整合课程体系, 按专业方向可成群合理开课。其二, 针对艺术设计、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影视表演、播音主持等文化素质类专业, 要从根本上改变只是把课程的功能落实于注重某种专门知识和技术传授的做法, 要在一种清晰的课程目标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方式的优化。专业任选课是跨学科的通开通选课, 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对接、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对接、将史论知识和技能技法对接, 变成新的综合性的课程, 既给学生本学科整体性的知识, 也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以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课程结构的划分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考虑的, 因为, 在学分制的教改理念下, 课程的专业归属并不重要, 至关重要的是课程自身的建设问题。倘若没有一流的课程 (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流的教材和设施) 和足够的课程, 就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以培养出口径宽、基础厚的优秀人才来。如果说以上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粗毛坯式的, 那么这里的课程结构则呈现粗线条与松散型、开放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本科教育

一 .环境设计专业概况

(一)环境设计专业历史

环境设计专业是教育部在2012年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是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的一个专业。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自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成果斐然。

一是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上,全体教师高质量地完成了多项项省级科研课题(其中陕西省1项,西安市2项——为副省级。成果中有的建议受到省、市领导批示而被采纳,有的得到省级有关部门好评);在研5项陕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完成课题的成果出版专著《关中文脉》上下册2本共80万字。这在同类院校中并不多见。此外,本专业教师的1项教学研究成果《融“教、学、做”于一体,提高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获陕西省政府“教改优秀成果二等奖”;另1项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成果获学院教学成果1等奖。其中2007年,《室内设计》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编写的研究性专著《当代室内设计流派》,突出强调绿色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作用,鲜明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前瞻性,课题成果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评为“优秀”课题。

二是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与行业工作流程一致化,近几年来共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景观设计工作室、材料与工艺工作室等,除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外,还不定期的举办各类Workshop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各工作室还不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各类展览,提升分院的品牌。

(二)教学团队

该专业由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应用能力,以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团队主体,同时有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多方位参与的一流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成员有来自室内设计、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不同亲缘学科和专业,在教学中具有相当明显的专业知识互补优势。团队教师与地区行业(设计界、各类学会)关系良好,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将行业最新思想和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团队注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

(三)教学资源状况

本专业现有画室2个,各类工作室(实验室)11个,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材料与工艺等工作室长期供学生开展各类实验和项目制作。

同时,分院积极拓展校外实习(训)基地,目前已与多家校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可不定期派学生外出开展见习、实习、实训等。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无论专业人才怎样培养,都离不开专业属性的规定和社会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重用程度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环境设计专业借此确定培养目标:本专业与艺术、工程、建筑设计等相关、相近专业均有交叉,故旨在培养具备景观-室内设计能力、工程知识基础与基本技能及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够填补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空缺,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团队协作;对自我具有较为清晰与客观的认知与评价,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专业操守,具备初步的自我培养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能。

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路径

(一)培养规格

1.学制:四年

2.学位:艺术学学士

3.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考核且成绩合格,取得要求的178学分,政治表现合格,身体健康者,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路径

1.第一阶段:通识教育培养阶段

通识教育培养阶段分为分层次通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其中分层次通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和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第二阶段:专业核心培养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分基础表达和基础技能教学两大板块。基础表达教学在传统绘画教学基础之上开拓学生学科专业性绘画思路,依据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加强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并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学科的教学特色,同时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教学实验与改革创新,基础教学工作收效颇丰,学生反映积极,教学成果得到多方认可。

该类型课程有:素描、色彩、设计史、艺术史、设计基础、数字影像。

学生结束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后,可自愿选择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作为后续专业学习及发展方向。

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阶段是按照“大课程,小专题”的思路,按需求分阶段授课,开发学生作为环境设计学科所必备的环境观察力、细节洞察力、情感感受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学科所独具的科学理性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设计素材选择原创性强,题材立意丰富,表达方法多样,艺术感受能力、空间识别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与表达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与深化。

专业核心培养阶段的课程主要以拓宽专业口径,分解、优化、贯彻环境设计专业在建筑空间形态、艺术与设计、技术与职业实践知识、设计表达技能、经济等方面为主要教学任务;体现空间艺术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建筑、空间设计为主轴,采取“大课程,小专题 ”三线共进课程互为补充穿插模式:

专业基础课:美术基础(素描、色彩)→造型基础→表达基础(效果图技法、快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建筑设计、建筑结构与构造、材料与工艺)→理论基础(园林艺术、景观设计等)→贯穿至毕业设计;

辅助专业课:衔接造型基础←→设计初步→人体工程学→空间搭建→展示设计→直至毕业设计;

专业核心课:衔接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居住空间设计)→景观配套设施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直至毕业设计。

三线并进,穿插互补,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可靠保障。

3.第三阶段:多元培养阶段。

该阶段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强调创新,努力创造良好的开放型教育环境,鼓励多学科交叉渗透,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条件,推动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单一型向多元型、知识型向人才型的多方面转变。

环境设计人才的知识技能与高素质,必须从建筑空间技术与视觉形态艺术的双重教育上展开:美学与科学、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具象与抽象、单一与综合、理论与实践的多维复合的建筑与艺术教育是我们尝试探索的方向;同时,培养学生在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以及城市内外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来理解设计任务,使其设计方案更具有可实施性及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融入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增加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本阶段主要课程有:城市经济学、营销与策划、家具设计、生态与可持续概论。

四、环境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就业方向和岗位群

五、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西安欧亚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方面始终追求着向应用型人才方向进行转变,避免了传统高校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学生毕业后不能够立马适应工作岗位投入工作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就加大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强调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并同专业实习、学期会刊、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衔接。总体来说,在不断地摸索和调研中逐步完善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也为促进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升提供了依据,使学生们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很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领域。

作者单位:

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篇4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追求艺术与技术并重,掌握服装设计、服装版型设计及服装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胜任服装设计师及助理、服装版型师及其助理、服装设计、生产管理、服装订单承接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服装企事业单位的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工艺技术指导、生产组织、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CAD等)、产品营销等专业技术工作。

三、素质和能力、知识结构及要求

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质

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服装事业和本职工作,热爱劳动,实事求是,敢于创新。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

(1)熟悉本专业所必须的图案、色彩知识等艺术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设计、效果图手绘技法等专业设计基础知识;

(3)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男、女装)、生产管理、服装营销等专业设计核心知识。

(4)掌握服装材料、生产工艺、成本核算、生产管理、服装营销技巧等专业知识。

(5)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CAD打板、推板,数码时装画技法)等专业技能知识。

(6)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3、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

(1)大专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大学英语二级水平。

(2)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生理卫生知识。

(3)本专业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4)服装及配件的造型设计能力。

(5)艺术造型与色彩应用能力。

(6)相关领域如摄影、化妆、展示、艺术欣赏等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

(1)具备服装设计的能力;

(2)具备手工或运用设计软件绘制服装样板和效果图的能力;

(3)具备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

(4)具备识别各类服装材料并合理应用的能力;

(5)具备组织工人服装生产的管理能力;

(6)具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专项设计的能力;

(7)具备承接服装成本核算的能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简介

1、服装设计基础

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流行时尚意识、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设计效果图表现及成衣制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经济观念,通过设计全过程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从设计构思到完成实物制作的能力

考核基本要求:熟悉从设计定位到完成作品制作的服装设计程序

2、服装专题设计

课程学习内容:服装专题设计是对不同种类服装的专题设计、系列服装专题设计、职业服装专题设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设计图稿,领会设计意图,了解款式结构构成,掌握样品试制技能。了解服装样品研制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设计服装款式,并应用服装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制出样版;学会操作与样品试制有关的专用设备,掌握独立试制样品的能力并能对样品进行讲评、检验和测试;增强实践应用与操作能力。考核基本要求:熟悉服装设计程序,掌握服装专题设计的方法。

3、服装结构与工艺

课程基本内容:进行服装量体采寸、制图裁剪、缝纫、熨烫、手针、绣工、成衣制作技巧等方面教学。通过大量的时间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一般生活装裁做工艺技术,达到中等以上的技术等级

考核基本要求: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一般的生活装裁做工艺技术,达到中等以上的技术等级

4、立体裁剪

课程学习内容: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及与平面裁剪的关系;服装衣身与零部件立体裁剪的制作方法,特别是对面料的抽缩、编织、堆积、填充、折叠、悬垂、缠饶、饰缀等众多的艺术处理手法,使设计构思能直观的体现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立体裁剪的特点、方法,具有利用标准人台独立完成设计作品的能力。

5、服装效果图

课程学习内容:美术基础与服装人物速写绘画训练,注重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绘画知识与服装画着装人物表现的结合;服装效果图作品各种风格、技法的训练。

考核基本要求:能够对服装整体造型较准确地做出绘画表达。

6、服装生产管理

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服装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企业生产过程组织与计划管理、经营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等内容。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企业生产过程组织与计划管理、经营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等内容。

7、服装材料学

课程学习内容:面料、辅料及其它服用材料基础知识;各类服装面辅料的织物结构、服用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过分析讲评服装实物、面辅料与款式效果相结合的情况。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识别各类型面料的能力;掌握面料的二次加工,具备使普通的面料具有特殊的表面肌理效果,从而与服装风格配合协调的能力。

8、中外服装简史

课程学习内容:中外服装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中外服饰文化较全面的认识;各个时期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风格及其影响。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中外服装的发展变化及每个时期代表服饰的特点。

(二)主要实践环节简介

1、服装CAD

课程学习内容:服装CAD的基本指令、操作方法、绘图技巧;包括款式管理系统、样板结构设计系统、样板放码、排料系统。

考核基本要求:能够获得CAD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熟练操作整个系统流程的能力。

2、技能考核

课程学习内容:系统学习服装裁剪工、缝制工、熨烫工等工种的综合知识。

考核基本要求:通过服装技能考核,使学生基本达到服装企业岗位技术的需要,取得服

装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

课程学习内容:服装成衣作品效果图的绘制、打板、制作及汇报展示。服装专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考核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业的总结和综合考察。要求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并尽量与生产部门相结合,争取毕业设计(论文)能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4、顶岗实习

课程学习内容:服装厂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工序;服装设计技能的实践。

考核基本要求:使学生将专业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工业化生产实际相结合,懂得流水作业规律,熟悉每个生产环节,到每个生产工序的具体岗位进行实习,以便将专业知识技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五、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对工作与社会具有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有艰苦创业、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职业素养,能够守法自律;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2、所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基本技能要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达到合格标准;毕业前取得157学分,此外公选课不得低于8学分。

3、获得山东省英语三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证书。

4、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适应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并获得一门及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获得以下专业技能证书的至少一项:

服装裁剪工、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CAD设计员

六、教学计划运行表

1、教学时间分配表

2、教学运行表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5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胜任资源管理与评价、土地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以及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掌握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训练;

3.掌握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初步具备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能力,初步具备对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能力;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拥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

1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至8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

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

五、主干学科 地理科学、环境科学

六、主干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与地图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环境生态学、自然资源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应用、生态工程学、资源计算与评价。

七、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期2周。学生进校后在军队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

2.资源环境认识实习:第三学期2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初步了解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当今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地理信息系统实习:第四学期2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图信息进行输入、编辑、空间分析、输出等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流程,熟悉软件二次开发语言。

4.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第四学期1周。本实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上紧密结合当今遥感数据、遥感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工具软件等最新现状和技术,通过学生的实践,使之对遥感的原理、概念、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5.地图编绘与测量实习:第五学期2周。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地图编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地图编绘,掌握手绘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主要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基本测量技能。

6.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第五学期5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的综合野外考察,加强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认识

和理解,学习野外考察的基本工作方法,撰写实习考察报告。

7.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设计:第六学期2周。指导学生运用《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具体规划实务,编制完整、规范的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8.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第六学期2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9.资源计算与评价课程设计:第六学期2周。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资源计算与评价》课程的计算模型与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对特定资源进行价值计算与评估,并形成评价报告。

10.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第八学期16周。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撰写毕业论文,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控制、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技术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强的自学能力、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四、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将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机械设计、机械的制造相结合,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能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我国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之一。

六、毕业合格标准

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德、智、体到达毕业要求。

七、修业年限:2.5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程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学制2.5年

课程 序按学期分配

课程名称

考考总 学时数 面 实 自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类别 号 1 2 公 3 共 4 课 6 小计 专 7 业 8 基 9 础 10 课 11 小计 专 12 业 13 课 14 15 小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语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C语言程序设计

工程材料 金属工艺学 自动控制理论 机械设计基础 机电传动与控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 液压传动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专业综合实验

毕业环节 合 计

查 计

√ 36 √

√ 36 √

384 √

450 √

√ 20

290

10周

1124

授 验 12 50 12 12 12 30 128 30 30 30 30 30 150 30 30 30 90 20

368

学 1 24 √ 100 √ 24 √ 24 √ 24 60 256 60 60 60 60 60 300 60 60 60

180

736 3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控制、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技术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强的自学能力、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四、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理论、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将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机械设计、机械的制造相结合,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能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我国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之一。

六、毕业合格标准

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德、智、体到达毕业要求。

七、修业年限:5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程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学制5年

按学期分配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考 试

考 查 总 计 学时数 面 授 实 验 自 学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五学年 1 2 3 4 5 6 7 8 9 11 2 公 3 共 4 课 5 6 7 小计 专 9 业 10 基 11 础 12 课 13 14 小计 专 16 业 17 课 18 19 20 小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语 高等数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工程制图 工程力学 电工电子技术 工程材料 金属工艺学 自动控制理论 机械设计基础

机电传动与控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 液压传动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数控技术 专业综合实验

毕业环节 合 计

√ 36 √

300 √

√ 36 √

708 √

630 √

√ 482

10周

1820 12 100 50 20 12 12 30 236 30 30 30 30 30 30 30 210 30 30 30 30 30

32

596

200 √ √ 100 √ √ 40 √ √ 24 √ 60

472

420

300

1192

√ √

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控制、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技术及发展趋势; 5.个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四、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机电传动控制。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将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机械设计、机械的制造相结合,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能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我国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之一。

六、毕业合格标准 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德、智、体到达毕业要求。

七、修业年限:2.5年

课程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学制2.5年

课程 类别 序号 按学期分配

课程名称

考考总 学时数 面 实 自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1 2 公 3 共 4 课 6 小计 专 8 业 9 基 础 10 课 11 小计 专 12 业 13 课 14 15 小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 高等数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物理

工程制图 电工电子技术 金属工艺学 机械设计基础

机电传动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数控技术 专业综合实验

毕业环节 合 计

√ √

√ √

计 授 36 12 150 50 90 30 90 30 36 12 90 30 492 164 90 30 90 30 90 30 90 30 360 120 90 30 90 30 90 30 24 294 90 10周1146

374

验 学 100 60 60 24 60 328 60 60 60 60 240 60 60 60 24 24 180

748 2 3 √

√ √

√5

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再探索 篇7

经过近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最后得到一份真实可信的调查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从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核心问题:1.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积极的做事态度成为市场设计行业对人才考核的关键;2.学生的软件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成为就业的关键。

如何更好的把握市场的脉搏,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适合市场的需求, 是数据调查形成报告后更多考虑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调整

以广告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主要对行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能进行研究, 以此确定了“以满足岗位职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针对这上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分解, 而恰好忽视了整个行业对设计人才整体需求, 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和课程分解时显得繁琐, 且因为只针对某一特定岗位而显得范围狭小, 学生某一课程掌握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就业。通过本次调查应该看到,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首先立足于行业需求, 而后才立足于职业岗位需求, 着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的个人能力、个人素质、软件综合能力。

二、课程改革

1. 课程设置改革

通过本次调查, 发现问卷中提得较多的问题是“软件不够熟练”或是“软件数量不够”。在本报告中可以看到, 被调查者在对学校设计专业的众多建议中, “加强软件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加强软件教学是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指软件的数量, 可以适当减少其他专业课来加强软件课程, 如广告增加了商业插画的painter;二是指加强学生对软件的熟练程度和综合操控能力。这点很重要, 可以适当加大软件课程的时间;三是指加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能够让学生在后面的实训中熟练运用。

2. 教学效果评测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衡量, 主要是通过案例设计来进行, 且一直坚持进行着, 这是值得肯定的。从深层次考虑这也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在案例实训的过程中, 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没有一套可行的标准。从实训项目的选择到实训项目的开展过程再到实训项目的效果检验应有一定的标准。二是并不是有方案设计、方案实训就有助于提高本科目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的深入改革中, 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目标, 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实训, 并且在实训过程中进行数据记录。

三、实习实训的制约条件

通过本报告可以看出, 被访者认为在校的综合实训很有必要, 而且学校也十分重视实训, 专门抽出两周时间来进行实训。就设计专业的实习实训来看, 还存大很多制约因素:

1. 软件条件的制约

实训需要以实际工作项目操作为载体, 从项目的提出到辅导, 需要指导教师本身就对市场非常熟悉;对项目的操作过程非常熟悉;对项目的设计非常熟悉。一方面要会做, 另一方面要会讲, 项目的选择不是闭门造车拼凑而来。这要求参加辅导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 这对设计专业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实训评估体制, 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鼓励学生进行互相学习、互相竞争。

2. 硬件条件的制约

设计专业实训的开展需要相关的配套设备。如工作室, 高性能计算机、输入设备 (绘图板、扫描仪) 、输出设备 (打印机) 、展台、展览室等。在工作室, 提供头脑风暴的场景;提供学习优秀作品的机会, 如通过设计类杂志;提供学习市场先进工艺和制作水平的机会, 如通过展示材料;提供制作作品的场所, 如工作台。在展览室, 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收集, 制作成为宣传资料进行保存。

四、课程改革具体办法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通过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带动教学行为的转变, 使课程教学效果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课程安排和进行时做多方面的思考。

1. 走出去, 接地气

课程改革加大实训项目的比重, 但在进行实训项目确定时, 需要制定者做到:实训项目的选择需要紧密联系市场, 紧密联系职业岗位, 需要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老师必须需要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2. 对课程设置精化

设计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软件表现等。对课程设置可以采取:一方面抓住主要核心课程, 辅以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在不影响学生就业去向和就业发展的前提下对课程再进行缩减。另一方面, 对课程进行合并, 如将标志设计和VI设计合并, 减少学科数量又不影响学生目标能力的实现。

3. 理论和实训进行阶段分区

依据本次调查数据和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设计专业的实做实训项目是跟随着课程一起进行的。就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 有的课程也确实需要边学理论边进行实训, 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各类软件课程等。但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后, 学生既要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也要面对实做实训的, 学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可以考虑如下进行:学期前9周着重强调理论教学, 而这一时期的作业主要以培养、提升学生除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综合素质为主, 如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资料提升学生的方案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策略 篇8

[关键词]科学实验 设计 实验方案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79

科学教学实践表明,设计实验方案是学生根据科学猜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科学实验课堂像走过场一样,让学生简单地描述自己的实验方案,接着在课件上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做实验。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成功,却少了“科学味”,学生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或者说教师的行为束缚了学生。作为一名从事三年级科学教学多年的教师,我认为三年级是科学教学的起始年段,也是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能着力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那么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探究能力的提高将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谈一些策略。

一、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已有经验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在探究能力方面,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依托教材,梳理出教材的典型模板,引导学生模仿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础。

例一,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谁流动得快一些》一课,教材中首先提出问题: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那么它们流动得一样快吗?接着让学生猜测,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常见的液体是否流动得一样快呢?如果不一样,那么谁会流动得更快一些呢?然后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证明哪种液体流动得更快一些?请学生设计一个三种液体流动速度快慢的实验方案。教材还提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提醒学生要以公平为出发点来设计实验。学生还要及时思考:自己运用的方法能比较液体流动的快慢吗?即教材以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作为本节课的科任教师,我认为只要把教材这部分的内容稍微梳理成如下方案模板即可。

“谁流动得更快一些”实验方案

1.探究的问题:

2.我们的猜测:

3.实验的器材:①实验用的材料有

②操作用的器材有

4.实验操作步骤:

5.注意的事项:

刚开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可采用学生说,教师填写的方式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了解了实验设计的流程后,可让学生自己填写。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到四年级时,学生基本上就能设计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了。

二、借助演示,引导学生修正实验方案

三年级学生年纪较小,考虑事情有欠缺,对一些影响实验成败的细节不够关注。每当这个时候,教师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提倡应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的演示实验。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将学生容易忽视的,关乎实验成败的重要细节用“故错法”来演示,让学生对其印象深刻。

例二,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这节课时,当学生设计好“让水、食用油、洗洁精在同一块塑料板上流动”的实验方案之后,他们就开始跃跃欲试了。这时我抓住时机,在实物展示台上做了以下几个“故错演示”。

1.针对“同样大小”一词,我用滴管取水、食用油、洗洁精各一滴,故意使三种液滴大小不一。

2.针对“同时出发”一词,我故意将三种液滴滴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3.针对“同一高度”一词,我故意将作为水、食用油、洗洁精的赛道的塑料板一端高,一端低地提起。

每当我做完一个错误演示时,就有不少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你错了。”“老师,三种液滴要一样大小。”“老师,你不公平。”……各种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反馈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把实验方案进行修正,教师在学生修正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完善实验的注意事项。“让水、食用油、洗洁精在同一块塑料板的赛道上流动要注意从同一高度流下、同时出发、液滴要同样大小”。

经常对学生进行类似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一次次的经验积累,让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日趋成熟。

三、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

三年级的科学实验涉及的器材易于操作,实验用品也比较安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实验。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当学生经历失败后,让他们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并找出改进的方法,从而完善实验方案,规避造成实验失败的因素。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例三,同样是在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这节课时,当学生提出让水、食用油和洗洁精进行流动比赛时,我让他们就“怎样让水、食用油和洗洁精进行流动比赛”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之后让他们到材料桌上自选实验用的器材进行实验。结果学生模仿课本的方法,有的小组选了“把三种液体分别滴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底部边缘,看哪种液体先流到杯口”的方式来实验;也有的小组选择“把三种液体滴在玻璃板上,缓缓抬起玻璃板,让三种液滴进行比赛”的方式来实验;还有的组选择“用三个相同的纸杯分别装相同量的三种液体,并在纸杯底端中心钻个孔,看哪种液体先滴净谁就流动得快”的方式来实验。可是,就算是模仿课本举例的方法来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还是不一致。这说明有的小组一定是实验失败了,这时候我组织学生找原因,引导他们思考:利用相同器材做实验,实验结果又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要求他们排除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他们在完善实验方案时才更有针对性。

四、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实验方案多样化

考虑到三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在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起初较多的是让他们根据方案模板来学习设计,继而培养他们自行修正、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使实验方案多样化。设计实验往往更能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应该善于抓准机遇,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

如例三所述,学生只想到运用课本上的三种方法进行实验,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出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如提示学生:除了选用的这些课本上的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其他同学想到的方法可行吗?在进行适当的启发后,学生一般都能提出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案,就不会仅限于教材上的思路,我想这才是科学探究的魅力所在。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讨论与研究中,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并不是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制订研究计划和设计实验,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而且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上一篇:杨六斤的观后感下一篇:物业巡查报告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