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精选12篇)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 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既可以是通才, 也可以是专才;既可以是复合型人才, 也可以是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徐晓媛、史代敏所在的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7所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应用型人才仍是我国人才培养中的软肋。在参与调查的高校中只有21%的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上, 20%的管理者认为高职院校具有培养拔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潜在能力。
一、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讲, 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 称之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以依据不同的工作范围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操作技能完成一线生产性工作任务。
现代科技的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整体化趋势。工作的本质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分工的专业化与专业的交叉综合并存;新的职业岗位层出不穷, 劳动性质和职业内涵发生了转变, 工作技术不断更新, 生产劳动增加了创造性成分, 逐步变成科学性劳动;劳动力出现了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自由流动;在这种状况下, 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 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一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的。因此,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顺应新型工业化道路, 培养一批在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层中具有创新能力、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拔尖人才”, 重点在于其技术技能及创新能力上是否拔尖。
二、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 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培养拔尖人才必须具有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并建构在这一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培养通才为目标而建构的, 它只注重人才的共性而不是个性, 培养的通用人才而不是拔尖人才, 因此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在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个性化不足。
高职院校基本上按照统一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流水线式”培养, 对学生的不同禀赋、志趣和特长关注不够, 这无形中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抑制了拔尖人才的出现。
(二) 专业面过窄。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的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置, 专业强调针对性, 基础面窄, 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新职业岗位的需求。
(三) 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方法、创新实践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 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
(四) 实践环节深度不足。
实践环节以课程设计、验证性实验、生产实习为主, 对高端技能的培训不足, 导致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薄弱。
三、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要求高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 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应是针对每一个学生并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性教学文件。该方案具有三个特点:首先, 它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默认所有学生都具有成为拔尖人才的可能, 因此它是一个“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选课制为基础;其次, 它是以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为目标的, 注重技能的培养, “强能力”是其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是其设计重点;再次, 拔尖人才应具有创新思想及创新能力, 该方案在培养创新能力上有侧重, 加大了创新课程所占例。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亨利希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指出:“大学置身于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家的世界中, 我们更不能忽略那些构成我们人类生命的不可或缺的元素的人文和艺术学科。”因此, 加大文化素质教育所占课程比例, 开设相关课程, 挖掘专业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 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 扩展选修范围, 实现个性化培养。
学生兴趣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也是决定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个性化培养的实质与灵魂是选课制, 没有选课制的个性化培养就不是真正的选课制。在满足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 加大选修课资源建设力度, 放开选修课程权限, 为学生提供模块化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修本专业的选修课程, 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的发展, 培养兴趣, 彰显其个性和创造力。选修范围的扩展, 有利于宽基础、复合型拔尖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 开设创新课程, 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为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的、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拔尖人才, 应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课程, 讲解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 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生产科研、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技能训练等研学活动。创新课程的开设及创新活动的参与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在实践中了解创新、发现创新点、学会创新。创新课程的开设应是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
(四) 广度和深度并举的实践环节, 实现技能拔尖。
现有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大作业、课程设计、验证性实验及生产实习等, 虽然所占课时达40%以上, 但因为都是单学科的实践环节, 广度和深度不足, 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的知识及技能结构要求, 不能实现技能的拔尖。新的面向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时应加大实践环节的广度和深度, 可尝试开设部分选修性质的实践教学项目, 鼓励单独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结语
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应注重个性化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高端技能培养。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应以选课制为基础, 强化实践环节的深度和广度,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高端技能,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端技能拔尖人才。
摘要: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培养拔尖人才必须具有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并建构在这一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析了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重点阐述了以选课制为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培养的高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应用型拔尖人才,人才培养方案,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媛, 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杨希武, 张德新, 许文祥等.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庞烈鑫, 刘朝晖, 闫开印.构建研究型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2
生产线设计准则:
一、尽量合理布局生产线,做到流程可控、流畅、方便。
二、颚式破碎机、弹簧式圆锥破碎机等大耗电的机器布局尽量靠近配电房和主控制室,这样既可以节省电缆线,又可以减少线损。
三、建议主控室靠近机组,建两层,下层做机修间工具房,上层作为主控室,便于随时掌握机组运行状况。
生产线设计要点如下:
1.为了保证整条生产线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线设计布置了中心料场,这样
做的好处是各段可分开生产,不会因前段机器设备保养、检修、维护而影响后面生产线的正常生产,也可以做到分时生产,合理利用峰谷电价,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节约运行成本。
2.在中心料场下安装至少两台惯性振动给料机,以减少中心料场的死容积,给料机的控制开关安装在主控制室操作柜上,可根据需要控制给料量,以便保证浙江双金机械SJ系列弹簧式圆锥破碎机满腔给料的生产条件,这样不仅能做到满负荷生产以获得最大之生产量,而且能生产出合格粒形的成品料。
3.要充分考虑各级破碎机之间的技术参数匹配,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3
【摘 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是建筑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抓大放小、多道防线、刚柔相济、打通关节等四个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探讨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应该注意的结构计算、构造与抗震等几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再次强调了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方案;抗震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是其中所有建筑施工设计重点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是关系着真个建筑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为此,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必须要严格按照吉首要求的规范进行设计,且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优秀设计经验,对于完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性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本文就来针对这些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指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应该具备的内容。
1.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结构是一项建筑工程的主体和核心,为此,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要能够保证在施工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且要能够体现建筑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这是建筑工程对一个结构设计方案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点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抓大放小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面对突如其来的破坏力量,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结构的协调、抵抗能力,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保住建筑物的核心部分,用局部的牺牲来保存整体的实力;在使用的过程中,切不可平均用力,那样很容易造成“玉石俱焚”的局面。由此可见,在建筑结构中,设计人员应以减少建筑损失为主,尽可能的做到抓大放小。
1.2多道防线
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其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灾害来临时,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建筑设计时,若将所有的希望放在某一个单件上,则是非常危险的。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本着安全、负责的态度,从建筑结构的整体出发,充分利用每一个建筑环节,设计出多道防线,在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的同时,还能使其在面对危险灾害时,形成统一的整体,为建筑工程筑起一层保障屏障。
1.3刚柔相济
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刚柔相济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设计体系。建筑结构太刚则缺乏一定的变形能力,在面对强大的破坏力时,所要承受的力也会很大,容易造成大面积坍塌或全部破坏。而建筑结构设计的太柔虽然能够消除一定的破坏力,由于建筑缺乏一定的强度容易变形过大,很容易造成整个建筑物全体倾覆。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准备把握工程的设计力度,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1.4打通关节
建筑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关节都会对工程的整体性造成影响。结合着我国多次灾害,不难看出,在建筑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多数工程是由节点开始破坏的,要想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最为理想的结构体系是将建筑物设计为一个没有节点的整体。这样的结构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消减任何外力。在打通关节的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工程的整体平衡状况,又要避免工程出现不合理的几种,由此可见,要想大通关节,就必须使建筑物长期处于原始的静止状态。
2.合理设计方案
一个合理科学且可行性很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不但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是所有建筑施工项目的设计方案中最重要的。在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一般需要特别注意结构的计算是否科学准确,构造的设计是否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以及该结构是否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首先,在底框砌体结构验算的过程中,底部剪力法仪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其次,避免荷载计算错误。在整个建筑荷载计算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结合着建筑工程的实际用途及整体结构,科学的计算出建筑的荷载范围。在确保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避免后天人为的破坏。
2.2构造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构建配置上,设计人员应将整个建筑的钢筋配率范围确定,尤其针对一些抗震设计中能够延长建筑稳定性的结构,以便在发生地震时,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其次,在钢筋安装上,要确保钢筋安装到制定位置,且在安装前钢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再次,在从根本上避免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将通风暖热措施融入到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后,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要能够保证上下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都完全符合技术要求标准。
2.3抗震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我国近年来多地建筑因地震影响而造成的严重损失,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再次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视,政府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建筑设计抗震要求与规定,抗震性必须要成为建筑结构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就目前的建筑结构形式而言,高层建筑大多是以框架结构或剪力墙-框结构的形式进行建造的,而一些低层或厂房建筑则多是以传统砖体砌筑或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而无论是哪种结构形式,都必须严格遵守抗震要求的标准。以住宅来讲,一般住宅与多层住宅在结构设计中,关于抗震性能的设计应注意的内容分别如下所示:
(1)一般住宅。在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优先考虑横墙或纵横墙的承重能力,横纵墙在分布上,应遵循便宜、对称的原则,且设计的过程中,上下层之间的横纵墙应保持一致。在楼梯间的设置上,应尽量避开房屋的尽端与转角处,且尽量不谁用无锚固的钢筋栓。
(2)多层住宅。多层住宅与一般住宅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式都有很大不同,为此,其设计中应结合多层住宅的使用性能,在抗震墙与框架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单向布置,改用双向布置,以便增强各自的抗震能力。其次,在确保抗震墙及框剪体系独立抗震性能的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结合着工程楼层之间的连接度,确保工程的整体性。
3.总结
总之,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规划以及用户的人身安全问题。为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基本的设计原则,准确科学的运用现代化计算手段进行结构计算,构造设计要合理可行,并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抗震性能。除此之外,建筑施工的经济性也是衡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优劣的参数,也是需要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魏然.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J].民营科技,2011,(05).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4
1 建筑方案设计原则分析
1) 建筑工程整体风格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阶段建筑功能已不单单是生活及工作, 更多的是对个性的追求。仅从城市建筑整体上来说, 建筑性质及功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不过其内涵及意义还是有较大的不同。针对设计单位方案来说, 建筑方案设计中核心的内容就是整理或分析建筑当中的潜在信息, 要抓住重点, 让设计人员的精神以及底蕴都能在建筑设计中很好的体现出来, 使设计人员对其的需求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同时也表现出建筑文化的相关层次, 这就是建筑灵魂的所在[2]。
2) 建筑专业人员主导性作用需发挥。在优化建筑方案设计的时候, 经常会有一些优化不成功或持续恶化的现象出现, 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较多,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非专业因素干预其中而导致的。比如, 一些建设单位太过热情参与到方案设计中, 并提出一些主观的意愿,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建筑设计师的思维受到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 有些中标的设计单位在建筑任务完成过程中会存在一种被动工作的状态, 仅根据业主单位的要求进行修改, 在建立工作积极性上严重的缺乏。因此, 在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时, 不仅需多方面的参与及探讨, 还要对工作的专业性引起重视。为了能使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有所保障, 相关建筑设计师需对各方面的建议及意见进行整合, 并积极的筛选合理的意见, 不仅如此, 还需应用专业技术予以有效落实。而在方案设计中, 建筑设计师需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将优化设计方案主导责任很好的承担起来, 将其主导作用有效发挥; 除此之外, 建设单位还需充分信任建筑师, 使其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发挥[3]。
2 探讨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1) 分析图底关系。开始任何一项建筑方案的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内容都很多。在考虑相关设计问题的时候, 可将其中的矛盾方面进行有效的简化。比如在分析图底关系的时候, 可将需要设计的建筑房间当作是一个设计的要素, 并将室外人群聚集的所有活动区域都当成是设计要素, 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分区促进具体分析的设计要素, 并且还要解决这个设计阶段当中存在的设计矛盾。不过我们还需意识到在分析具体建筑方位中的图底关系时, 还需与出入口方位以及外部环境条件有效结合, 并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6]。设计人员只有通过这种分析才能将图的形状及位置确定好。
2) 设计建筑总平面。通过设计建筑总平面图, 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内容。比如室外场地与出入口的关系需确定, 通过分析车、人及建筑物三者当中关系, 以此对建筑物的主次入口范围予以确定。其具体人流的方向及部位是建筑设计中最先要确定的内容,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总平面的布局成败有直接的影响。其分析依据主要从设计计划书中的地形图以及道路状况获取的; 不仅如此, 所判断出来的选择是否与本身合适, 这是城市环境及建筑物的关系中最为直接的关系; 而其中是否做到合理的协调, 则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定位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这也与建筑物在内部功能布局中的合理性有较大关联性[4]。
3) 设计建筑物功能区。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 需将建筑物当中的使用、管理等功能区与场地的出入口依次对应, 或可归纳及划分建筑物, 比如可以将其分成安静区或者是活动区等功能区, 依次有效简化设计矛盾。而针对一些建筑功能较为复杂的建筑物, 如先划分全部功能房间的话, 就会导致我们进入到自己设置的迷魂阵中, 因我们无法在最快时间内将几十个甚至上百的房间中的联系弄清楚, 仅从表面来孤立分析个别房间, 会使我们无法把握好整体方案。因此建筑物中所应用的功能分析方法需从划分功能开始进行分区。
4) 设计房间布局。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建筑物各个功能分区时, 首先必须要对彼此之间位置的关系予以确定, 并先竖向划分功能分区, 再对其进行水平的划分。而在所有功能分区房间中, 将哪些设置于上层, 哪些设置在下层, 这都是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平面功能分区时所需要现行决策好的; 不过,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竖向功能分区存在一定优先权, 必须要在竖向功能分区已经设计好的情况下, 才可配置水平的功能分区; 这两者当中有一定的互动关系, 而在相互调整的关系之下, 才能慢慢确定好功能分区的所有布局[5]。不仅如此, 竖向功能分区必须要遵循好结构设计。
5) 建筑细部的设计。设计人员首先应适当调整个别房间当中的比例及尺寸, 并有效完善平面设计; 同时还需严格检查建筑的疏散宽度、采光通风以及无障碍设计等, 要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以此使总平面设计得以不断完善。比如以某住宅户内的设计为例, 首先要确定窗户以及房间门的设置是否合理, 其主要是对家具摆放、通风、采光等有无影响; 针对卫生间以及厨房等布置, 要对相关器具的摆放以及尺度规格的合理性进行考虑, 并且要确定是否使用方便, 而燃气管道及上下水管位置是否合理, 其通风的效果是否好, 能不能保证房间的隐私性; 此外, 还应对室内外空调位置的合理性进行关注, 所有水管安置的位置合理与否。不仅如此, 还应重点对结构柱网或墙体布置的合理性进行检查, 看是否需要增减一些柱子或墙, 而防火分区面积与相关规定是否相符, 以此对防火分区数量予以确定, 并对其数量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3 结语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 优化设计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与发展的方案设计, 将其融入至方案的设计当中, 在很大程度会使建筑概念在现今的社会中实现的更好。在所有设计工作中, 建筑方案设计是其首要环节, 对建筑的整体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设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很好的反映出来, 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书国.建筑设计的过程控制要点[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3:144-145.
[2]朱琦.中西建筑设计机构方案设计过程的比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3:147-148.
[3]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199-200.
[4]岳光.法院类建筑设计质量管理[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2014:288-289.
[5]秦凡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要点与技巧分析[J].城市建筑, 2014, 4 (6) :155-156.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5
一般来说,完善的无菌实验室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室装修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安徽人和净化为你介绍无菌实验室装修设计方案三要素六原则。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1、实验对象:
实验所用的材料即为实验对象。如用小鼠做实验,小鼠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或称为受试对象。实验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实施的难度,以及别人对实验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评价。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2、实验因素:
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影响因素有客观与主观,主要与次要因素之分。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够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称为区组因素或称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最好通过一些预实验,初步筛选实验因素并确定取哪些水平较合适,以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实验难以完成。
3、实验效应:
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比如读pH试纸上的数值)或主观指标(对一些定性指标的判断上),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的“六原则”
1、随机原则:
即运用“随机数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随机排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计算机产生“伪
随机数”实现随机化。尽量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设计自己的实验,减少外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组的设立——只有通过对照的设立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出实验因素在当中所起的作用。当某些处理本身夹杂着重要的非处理因素时,还需设立仅含该非处理因素的实验组为实验对照组;历史或中外对照组的设立一一这种对照形式应慎用,其对比的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推理的依据;多种对照形式同时并存.3、重复原则:
所谓重复原则,就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必须做多次独立重复实验。一般认为重复5次以上的实验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4、平衡原则:
一个实验设计方案的均衡性好坏,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成败。应充分发挥具有各种知识结构和背景的人的作用,群策群力,方可有效地提高实验设计方案的均衡性。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上的分配,只有在时间上分配好了,才不会出现一段时间特别忙而一段时间特别闲的情况。品
5、弹性原则:
所谓空格,指的是在时间分配图上留有空缺。适当的空缺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富有弹性的实施实验计划,并不断地调整好自己的实验进度。
6、最经济原则:
浅谈作文设计的原则 篇6
具体来说,在作业的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而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相应地,作业的功能应定位于这样三个层次:一是巩固和检查功能,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思维过程;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在作业的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新课程环境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在作业的展示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比如作业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可以练习、思考、观察、凋查、探究等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在题目的表述上要避免成人化和程式化,应尽量趣味化。
在作业的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一是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二是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
在作业的评判上,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学生参与作业的评判,一是给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二是可以创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在作业的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可指出不足,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努力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与选择性。对作业的评价要突出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给学生提供作业展示的“舞台”,并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真正做到作业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7
1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 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 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 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建筑结构设计贯穿于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和细节结构的设计, 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和材料, 建筑空间结构的具体细化等设计方案, 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建筑顺利完成, 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核心工作。
1.1 取大舍小原则
建筑施工是一个整体, 因此要从全局出发, 树立起全局意识。要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体现出主次矛盾, 首先要确保建筑设计的整体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再对具体的环节进行细化分析。例如, 先要设计出建筑物的整体构造框架, 利用力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 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 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阳台和外观等细节的处理。需要强调的是, 一旦细节处的设计与主体设计发生冲突, 要舍弃小处的设计, 确保全局设计能够正常操作。
1.2 刚柔有度原则
随着建筑材料的变化, 钢材和混凝土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中主要应用材料。这些材料的钢性较强, 缺少必要的柔韧性, 所以在确保整体设计稳固的前提之下, 通过结构改良或者是外观修复等手段, 将钢化的建筑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柔化。具体的操作需要依情况而定, 这对于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 多重设防原则
作为建筑物, 其安全性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因此多重设防原则成为了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简言之, 就是对建筑结构的各个环节进行熟悉, 并针对每一个建筑施工环节制定出具体的安全预案和处理措施, 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一旦遇到突发状况, 能够及时的启动安全预案, 将损失降到最低。
1.4 打通关节原则
打通关节原则主要指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将建筑细节结构和主体结合在一起, 将建筑细节结构融会贯通, 实现建筑结构的统一。通过减少建筑结构中的关节, 将建筑结构关节打通, 实现对建筑整体的全方位把握, 增强建筑设计的主体效果。
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设计的关键, 是建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 在进行建筑核心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确保建筑结构浑然一体, 增强建筑设计的效果。将结构关节打通, 降低系统外力的干扰, 实现对系统外力的传递和消减, 实现关节传力的畅通, 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 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案优化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针对设计方案的每一个步骤, 制定出详细的优化措施,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 结构安全优化
危害到建筑物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就是地震, 因此结构安全的优化主要也是指建筑抗震系数的优化, 尤其是对于地震带周边的建筑而言, 更需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以维护业主的人身安全。例如对一般的多层砌体住宅结构要先采取横墙承重实现共同承重, 进行均匀对称分布, 沿平面进行对齐。
2.2 结构构造优化
结构构造优化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为注意构件撮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在设计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结构构造要求保证钢筋、钢锭等在设计中的衔接长度和固定位置, 确保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构造相符合, 实现对建筑结构构造的方案优化。
除此之外, 为防止屋面温度导致建筑墙体出现开裂现象, 在进行结构构造优化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进行有效的通风设计, 进行融热操作。设置抗震安全构造柱, 对建筑结构构造的整体进行贯穿。
2.3 结构计算优化
结构计算优化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 建筑结构底部剪力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结构刚度较为均匀的多层设计结构, 可以实现对结构的整体加强。但是, 这种剪力法在较为薄弱的底层框架结构中应用效果不佳, 一般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形变, 导致建筑结构稳定性降低。第二, 底框框架结构要采取双保险的方式进行设计, 降低其承种量。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双保险结构设计, 对抗震墙的弹性刚度进行折减, 提高其倾覆力矩产生的附加力。
在进行结构计算优化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采用双向板查表结合连续板计算, 提高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效果。将设计数据进行双向运算, 减少设计漏算或少算荷载, 确保设计和建筑用料相符合。在完成上述算法优化过程后, 要对电算的结果进行评价, 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达到工程设计图纸要求。
2.4 设计选取优化
在进行设计优化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根据地基沉降引起构件开裂程度进行合理深度优化, 将设计桩箱和桩筏相结合, 保证箱体的刚度, 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进行有效选取, 确保方案符合设计结构中安全可靠性、操作技术要求、经济效益等的相关要求, 实现设计选取的优化。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地区的多层建筑要经过地基处理控制建筑物沉降, 对其上部结构和地基的技术指标进行规范和处理, 考虑处理方案成熟程度及相关经验, 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最终, 选取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确定选取的方案满足设计强度和形变的标准, 对不符合的方面继续进行优化。
3 结论
虽然文章中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也提出了若干具体可操作性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化措施,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建筑物其建筑位置和建筑环境以及建筑材料和外部构造等都存在差异性, 所以, 不能够照搬照抄成功经验, 需要设计人员在符合客观因素的条件之下, 不断的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 以确保建筑物的基本质量为前提, 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
摘要:虽然建筑行业的材料和技术都有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 但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化发展, 人们对于建筑的环保设计和节能设计等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建筑行业需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与此同时, 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是提高建筑业利润的一个有效途径, 本文就将具体的探索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方案优化策略。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方案优化
参考文献
[1]叶齐, 孔菲.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3) .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8
1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分为医疗器械临床试用和医疗器械临床验证。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是指通过临床使用来验证该医疗器械理论原理、基本结构、性能等要素能否保证安全性、有效性。医疗器械临床验证是指通过临床使用来验证该医疗器械与已上市产品的主要结构、性能等要素是否实质性等同,是否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医疗器械临床试用的范围:市场上尚未出现过,安全性、有效性有待确认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临床验证的范围:同类产品已上市,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确认的医疗器械。所以,本次试验为临床验证。
2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制定原则
遵照人类的伦理道德原则,选择和实施人体试验应该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之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其第13条规定:每项人体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均应在试验方案中明确说明,并应将试验方案提交给伦理审批委员会进行审核、评论、指导,适当情况下进行审核批准。该伦理委员会必须独立于研究者和申办者,并且不受任何其他方面的影响。第16条规定:每项人体医学研究开始之前,应首先认真评价受试者或其他人员的预期风险、负担与受益比。这并不排除健康受试者参加医学研究,所有研究设计都应公开可以获得[4]。
3 DC-CR 2005计算机X线影像板扫描仪临床试验方案
3.1 临床试验的背景
CR系统是数字化影像设备,它提高了放射影像技术的水平,在我国三甲医院已使用多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C-CR 2005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各项性能指标已达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性能价格比高,适于我国广大城乡医院使用。其企业标准、各项性能指标都已经得到北京市卫生医疗部门审核确认。
3.2 产品的机理、特点与试验范围
3.2.1 机理
CR系统是将传统的X射线摄影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它采用可重复使用的IP板代替X线胶片进行拍摄,用激光飞点扫描激发IP板存储的影像信息,经光电放大后计算机采集,数字化的影像由显示屏显示。
3.2.2 特点
本产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方便医生反复观察影像,利于诊断;由于影像数字化既节约胶片又方便存储,还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会诊,对广大城乡医院十分有用。
3.2.3 试验范围
本临床试验受试者为门诊需要进行X射线诊断的患者,诊断部位分别采取胸部正位、腹部正位、头颅侧位、腰椎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进行摄片。
3.3 产品的适应证和功能
3.3.1 适应证
产品适用于常规X线摄影。
3.3.2 功能
将X线影像数字化,由计算机显示器显示X光影像,利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方便医生观察和诊断病情,并可进行远程医疗会诊。
3.4 临床试验的项目内容和目的
本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进口日本柯尼卡170型CR系统的图像显示结果对比,评价DC-CR 2005计算机X线影像板扫描仪对于临床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5 总体设计
3.5.1 试验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即用同一例受试者使用同一X线机,采用相同的投照条件,使用本试验仪器IP板和柯尼卡IP板投照后,分别在本试验仪器和对照仪器(日本柯尼卡REGIUS Model 170型CR)上扫描出影像,然后在各自的诊断显示器上,评价二者的影像质量及诊断的一致性和临床适用性。在仪器应用的同时,进行仪器的运行性能和不良事件的评价。
3.5.2 试验产品
产品名称:计算机X线影像板扫描仪;型号:DC-CR2005;生产厂家:北京迪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3.5.3 对照产品
产品名称:日本柯尼卡CR系统;型号:REGIUS MODEL170;生产厂家:日本柯尼卡美能达。
3.6 制定试验相关文件
其主要包括:(1)临床试验协议书;(2)试验和对照产品技术操作规程;(3)临床试验方案;(4)知情同意书;(5)病例观察表;(6)伦理委员会审批件。
3.7 设立专职临床试验监察员
由实施者派出1名人员作为本试验临床监察员。
3.8 试验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分析
3.8.1 试验成功可能性分析
本试验仪器已经通过国家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属于无创检查,因此患者接受的可能性极大。试验组织者和实施者均为熟悉临床验证的专业人员,试验严格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验证规定》执行,从产品的质量和临床技术上为试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我院门诊各类病种病员充足,能满足本试验的需要。
3.8.2 试验失败可能性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试验的失败原因可能有:患者不愿接受连续2台仪器的检测;所测量的数据、所形成的图像质量较差,无法进行正确的诊断;仪器软硬件故障导致无法完成本临床试验;病例选择不当等。
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加强与受试者的沟通,获得其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临床经验丰富并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加强试验期间的监护和仪器的保养;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入选标准筛选;同时,给予受试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3.9 临床评价标准
3.9.1 影像成像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放射科质量管理与控制诊断学,要求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征其性质。可见程度的表征分3级。甲级:清晰显示,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乙级:显示,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丙级: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
3.9.2 临床诊断评价标准
A:完全清晰;B:部分清晰,但不影响诊断;C:部分清晰,影响诊断;D:严重影响诊断。
3.9.3 试验仪器稳定性评价标准
稳定:试验期间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没有发生故障;较稳定:试验期间系统设备工作正常,发生故障但不影响使用;不稳定:试验期间系统设备不能工作正常,影响使用。
3.9.4 安全性评价标准
记录临床试验期间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判断与试验仪器的相关性,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
3.1 0 临床试验持续时间及其确定理由
持续时间:4个月左右,其中包含试验方案的制定约1个月,初步确定临床试验持续时间为1个月,另需预留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报告的撰写。
3.1 1 每病种临床试验例数及其确定理由
临床试验中我们选择X线拍片评价的部位为胸部正位、腹部正位、头颅侧位、腰椎正侧位和膝关节正侧位5个部位,选择原因如下:
胸部正位:选择胸部正位片是因为它是门诊患者申请量最大的片种,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腹部正位:选择腹部正位片是代表仪器对软组织诸如肠梗阻等疾病的成像能力。
头颅侧位:选择头颅侧位片是代表仪器对精细骨组织的成像能力。
腰椎正侧位和膝关节正侧位:代表仪器对运动骨组织的成像能力。
上述部位是人体的主要部位且经常发生疾病,体厚且解剖结构复杂,其影像质量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是CR系统有效性最有利的依据。每个部位拟入选30例,能满足统计学最少样品量的要求。
3.1 2 选择对象范围、数量及理由
3.1 2. 1 入选标准
(1)住院或门诊患者,需要进行X线诊断者;(2)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3)若受试者符合多个部位拍片条件,只能选择一个部位参加本试验;(4)受试者自愿参加试验,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3.1 2. 2 受试者排除标准
(1)有严重骨伤或移动极其不便者;(2)不易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3)可能存在骨髓抑制者,如近期内接受放化疗者;(4)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进行X线检测者。
3.1 2. 3 剔除标准
(1)无法顺利完成试验而被迫中途终止试验者;(2)受试者要求退出本临床试验。
3.1 3 临床性能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方法
临床评价方法分为胶片成像级别和临床诊断级别评价。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试验仪器和对照仪器的胶片成像级别和临床诊断级别做配对t检验,在α=0.05水平,检验差别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3.1 4 试验数据管理
3.1 4. 1 试验过程中源资料和源数据的记录
试验过程中源资料和源数据的记录是指受试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检查数据和试验记录数据。所有资料和试验数据均应详细、完整、准确记录,任何人不得伪造、销毁和任意涂改。试验记录表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妥善保存,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并记录在案。试验记录数据保存在硬盘的统一目录中并有备份,试验结束后将试验数据制作成光盘保存。
3.1 4. 2 不良试验数据的处理
不良试验数据是指由于操作不当、产品故障等非正常中断试验等原因记录的数据。不良试验数据不作为试验有效性评价统计分析的试验数据。对不良试验数据应仔细分析原因,如实填写不良试验数据记录表,记录试验时间、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不良试验数据应保存在硬盘指定的不良试验数据目录中并备份。由于产品故障原因产生的不良试验数据应登记产品故障统计记录表,记录导致产品故障的原因,对产品故障作统计处理。
3.1 4. 3 诊断结论
本临床试验中任何书面和口头的诊断结论所参考的依据应为对照仪器产生的数据,并且不应受到试验仪器所产生数据的影响。
3.1 5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在受试者参加本试验前,应先与受试者或其家属说明本试验目的、内容、过程、受益和可能的风险,征得书面同意后方能实施。
知情同意过程应由试验者和受试者或法定代理人在指定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其他人为因素干扰,互相尊重,共同协商,取得受试者充分了解和完全同意。
受试者或法定代理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执行知情同意过程的试验方代表也需要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3.16各方承担的职责(略)
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
3.17临床试验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和任职部门表格(略)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2)熟悉实施者所提供的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资料与文献。负责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主持临床试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临床试验负责人。临床试验负责人应当具备主治医师以上的职称。
4 临床试验方案递交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
伦理委员会人员组成中应有临床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医学工程专家、行政专家、法律专家、心理专家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主要考虑如下几点:试验的科学设计、试验的风险和收益、知情同意、受试人群的选择、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5]。方案若有修改,必须经伦理委员会同意。
5 医疗机构与实施者签署双方同意的临床试验方案,并签订临床试验合同
临床试验方案与合同双方签字盖章。合同内容包括临床试验费用的数额和支付方式等。
摘要:阐述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方法。通过介绍DC-CR2005计算机X线影像板扫描仪临床试验方案,详细论述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目的、背景、内容、方法、临床评价标准、临床性能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方法、总体设计等,旨在提供临床试验参考方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行为,提高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水平,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关键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
参考文献
[1]惠培业,禹志霞,韩永娟,等.医疗机构器械不良事件风险成因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89-90.
[2]徐研偌.论临床试验的充分和必要性——学习GHTF文件心得[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7(5):36-39.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S].
[4]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S].
谈桥梁设计原则及方案比较 篇9
桥梁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大、中桥梁对当地政治、经济、、国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应根据所设计桥梁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 按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考虑下述各项要求。
1.1 使用上的要求。
桥梁必须适用。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桥面净空, 既能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畅通, 又能满足将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建在通航河流或需跨越其他路线的桥梁, 桥下净空应满足泄洪、安全通航或通车的要求;靠近村镇、城市、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桥梁, 应适当考虑综合利用, 满足其他工程设施的需要 (如管线工程等) ;建成的桥梁要保证使用年限, 并便于检查和维修。
1.2 经济上的要求。
桥梁设计应体现经济上的合理性。一切设计必须经过详细周密的技术经济比较, 使桥梁的总造价和材料等消耗为最小;选用的桥梁结构形式要便于制造和架设, 应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施工机械, 以减少劳动强度, 加快施工进度, 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采用的建筑材料应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尽可能降低日后营运养护费用, 取得最佳经济效果。
1.3 安全上的要求。
保证整个桥梁结构及其各个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桥梁结构的强度应使全部构件及其连接构造的材料抗力或承载能力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对于刚度的要求, 应使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不超过规范规定的容许值, 以免挠度过大而影响行驶, 危及桥梁结构的安全。结构的稳定性, 是要使桥梁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 具有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和位置的能力。结构的耐久性, 是要使桥梁结构在正常的使用年限内不过早地发生破坏而影响正常使用, 例如桥梁裂缝宽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容许值等。
1.4 美观上的要求。
桥梁建筑不仅是交通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 而且也是美化环境的点缀品。一座桥梁应具有优美的外形, 既能达到桥梁自身和谐, 又能与周围环境协调。对城市桥梁和游览地区的桥梁, 更要考虑桥梁美学的要求。设计者应结合自然环境精心比选方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以期在增加投资不多的条件下, 取得桥梁美观的效果。
2 桥梁设计的方案比较
对一定的建桥条件, 在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为获得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桥梁设计, 只有通过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比较, 才能科学地得出比较完美的设计方案。
2.1 拟定桥梁图式。
在确定桥位和桥梁总跨径以后, 就要着手进行桥梁桥型比较, 选择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通常, 根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和条件, 按照分孔原则初步作出分孔规划, 接着就可对所设计的桥梁拟出一系列各具特点而又可能实现的桥梁图式。在拟定图式时, 思路要宽广, 不要遗漏可能的桥型。每一因式包括桥梁分孔、桥下通航净空和桥面标高、基础形式、桥头接线及纵坡、材料选用等内容, 可按比例画在同样大小的桥址断面图上。在拟出的桥梁因式中, 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剔除一些在技术、经济上明显相见细的图式, 并从中选出几个 (通常2~4个) 构思好、技术先进, 各具优点, 但又难以判定孰优孰劣的图式, 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编制方案。
2.2 编制方案。
编制方案的目的是对各个中选图式进-步细致地拟定结构尺寸和施工方案, 编制经济技术指标.以便经过相互比较, 科学地从中选定最佳方案。这些指标包括:主要材料用量、劳动力数量、全桥总造价、工期、养护费用、运营条件、有无困难工程、是否需要特种机具、美观等。为了获得前3项指标, 通常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或通过一些简便的近似验算, 确定每一方案结构主要尺寸, 并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根据已定尺寸和主要工程数量, 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费用编制办法, 概算出全桥造价。每一方案应绘出桥位处河床断面及地质分层图, 并绘制桥型方案的纵立面图和横断面图。
以某大桥初步设计中编制的比较方案实例。此桥共编制了主桥为连续梁、T型刚构、箱形拱和板拉桥4种桥型方案。每一方案图中均列出了主要材料、劳动力和造价指标。
2.3 技术经济比较和最优方案的选定。
根据编制方案的各项指标, 综合分析每一方案在桥梁的规模 (桥长、桥高等) 、工艺技术、使用效果、造价及用材 (见表1) 等方面的优缺点, 最后选定一个符合当前条件的最佳的推荐方案。由于每个方案各有所长, 有时对占优势的方案还可吸取其他方案的优点进一步加以改善, 甚至最后中选的方案可能是集聚各方案长处的另一个新方案。
一般说来, 造价低、材料省、劳动力少的方案是优秀方案。但在实际工程中, 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不得不放弃较为经济的方案。所以, 在方案比较时必须按照任务书提出的要求, 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以及环境、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施工技术等条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清主次, 才能获得适合于各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案。
表1列出了前述方案比较实例的综合分析评述。该桥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降低桥道标高, 减小纵坡。由比较可知, 第一方案在桥高、桥长、纵坡以及使用效果方面均佳。第三方案虽造价最低, 但从使用效果及用材 (除钢材外) 、劳动力等方面均逊于第一方案。第四方案结构新颖, 工艺先进, 但工程实践较少, 需先做试验后方能采用。因此经综合比较, 决定推荐第一方案。
在方案比较中, 除了编制方案比较图外, 还应编写方案比较说明书。说明书中应阐明编制方案的主要原则、拟定图式和从中选出比较方案的理由、方案比较的综合评述、对于推荐方案的详细说明等。有关为拟定结构主要尺寸所作的各种计算资料, 以及估算材料指标和造价等所依据的文件名称 (如概算定额、各种费率) 等, 均应作为附录载入。
摘要:本文主要对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案比较进行分析。
关键词:桥梁设计,基本原则,方案比较
参考文献
[1]陈艾荣, 黄鹏, 项海帆.桥梁颤振检验风速修正系数研究[J].公路, 1996, 12.
[2]李鹏.大跨度系杆拱桥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5.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篇10
1 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建造一个标准化猪场, 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场址选择是否得当, 不仅关系到猪场的卫生防疫、猪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关系到养猪的成败和效益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场址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 如面积、地势、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 一般场址选择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 地形地势
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 以便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合理布置建筑物, 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地势要求高燥、向南、平坦或有缓坡。如是缓坡, 坡度不得大于25°, 以减少基建投入。
1.2 立体、生态相结合
1个万头猪场每天产生粪尿、污水总量近50t。这些粪尿如果通过附近的农田、果园、渔塘等自然消化, 它是很好的肥料;如果无序乱排放, 它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因此, 在选址时要考虑周围有农田、果园、渔塘等配套。一般1个万头猪场大约需要80hm2土地才能消化掉粪便。这是最划算、最经济的粪便处理方式, 国外的大型牧场也多采用集粪池存放粪尿, 定期运送到田野里, 当作农作物肥料。
1.3 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对猪场极为重要。1个万头猪场平均1d进出饲料约20t, 每天运出商品猪30头左右, 肥料4t, 交通不便会给生产带来巨大困难。此外, 交通不便也影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
1.4 有利于防疫
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规模猪场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 一般要求离交通要道和居民点1km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 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1.5 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猪场需要用水用电, 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万头猪场必须有一个质好、量多而无污染的可靠水源, 一般1个万头猪场日用水量150~250t。万头猪场有成套的机电设备, 包括供水、保温、通风、饲料加工、清洁、消毒、冲洗等设备, 加上职工生活用电, 1个万头猪场装机容量 (饲料加工除外) 应有70~100KW。如果当地电网不能稳定供电, 大型猪场应自备相应的发电机组。
1.6 场地面积
猪场总占地面积应符合年出栏1头育肥猪占地2.5~4.0m2的要求, 生产建筑面积应符合年出栏1头育肥猪需0.8~1.0m2的要求。因此, 1个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猪场需占地面积约3.3hm2, 生产建筑面积需1hm2左右。
2 规划方案
2.1 面积规划与场内总体布局
猪场规划总面积为3.3hm2, 总体分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根据当地主风向和流水向的特点, 管理区建在生产区年主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地势较高处, 隔离区位于生产区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全场地势较低处。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依次为:公猪舍、配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猪舍。育肥猪舍应靠近场区大门, 以便于出栏。
2.2 排污、环保措施
猪场的污染物主要是猪粪和污水, 主要采取沼气工程或堆积发酵消灭有害微生物后供应给附近农田、果园及渔塘作肥料, 促进粮食、经济作物和渔业的发展;条件允许的可采取以三级发酵池作沉淀发酵处理, 达到国家养鱼水质的排放标准。
2.3 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
冬暖夏凉, 舍顶要有一定的厚度 (不少于10cm) , 隔热性好。圈舍方向坐北朝南, 以利于通风、采光。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 与门口等宽, 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 深度15~20cm。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区门口要建有专用更衣室、紫外线消毒间及消毒池等。育肥舍每栏饲养10~13头。
2.4 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饲养技术
(1) 生产工艺流程。按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猪肉, 实行流水线生产工艺。即配种→怀孕→分娩→哺乳→育成→育肥→销售, 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 有计划、有节奏地安排全年养猪生产。
展台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篇11
设计人员必须明白展览设计是展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展览工作的全部;必须明白展览设计本不是展出的目的,而只是达到展出目的的手段;必须明白展览艺术就是用具体手段表现抽象的展览意图,而不能因艺术抹杀展出功能。
1.目的性原则
展览策划起始于展览目标的选择,落实于展览目标的实现,体现在每一个设计的细节。遵循目的性原则,设计人员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处理好参展企业和设计者的关系。展览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不是按自己的思路创造出一件艺术品,而要求设计人员使用技术和创造性反映、表现参展企业的意图、风格和形象,达到参展企业所希望的目的和效果。
处理好艺术和展览的关系。不论使用何种设计技术、技巧,不论采用何种背景(包括展架、道具、装饰),主角是展台和展品,不能喧宾夺主。展览内容不能受制于表现手法,不能突出设计忽略展台、展品。设计好坏不在于花钱多少,不在于是否符合艺术标准,而在于展台能否体现参展企业的形象和意图,能否吸引参观者的注意,能否反映出展品的特征和优势。
处理好展览和贸易的关系。展台反映参展企业形象、能吸引观众并留下印象,展品能体现出特征、优势,并能方便参观者观看是成功的设计。如果是宣传展览会,这样的设计便达到了目的。但是如果是贸易展览会,设计还未达到最终目的。在贸易展览会上,展览是开展贸易的手段。展台是参展企业开展贸易工作的环境,展台本身并不是目的;同理,展品是参展企业开展贸易的工具,展览产品本身也不是目的。
理好展览设计与展览其他工作的关系。设计人员必须明白通过设计为参展企业提供其达到展出目的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可能还需要协调与宣传人员、广告人员的工作。展览设计的成功在于帮助、支持展出获得整体而不是部分的成功。
2.艺术性原则
展览设计应当有艺术性。展览设计的艺术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展台有吸引力。展台富有吸引力,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良好的感觉,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台设计有很多因素,需要用艺术手法去组合这些因素,使其能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心理效应是展览设计的基本要求。
展台反映参展企业的形象、传达参展企业的意图。如果参展企业是一个大公司,就不能将其设计成摊贩形象;如果参展企业想显示在航空领域的霸主地位,就不能将其设计成航模玩具厂的感觉。设计人员需要有用具体的手段表现出抽象的展览思想。
展台能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参观兴趣。有研究表明在充满竞争的、五光十色的环境中,观众对展台的第一眼最关键。这一眼决定展台是吸引了这个观众还是失去了这个潜在客户。因此展台应当引人注目,应当使人产生兴趣。展台的第一作用是吸引参观者注意,并产生兴趣;第二作用是吸引参观者走进展台,仔细观看展品。做设计工作要讲究艺术性,但是应注意避免华而不实。
3.功能性原则
展览设计还应当是功能性的,设计人员在考虑设计外部形式、形象时,也需要考虑内在功能,也就是要为展台的人员和展台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为展出目的的实现最终要靠展台人员,展台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决定展出效果。在舒适、功能齐全的环境里,展台人员可以更有效地工作。展览设计需要考虑的功能有几方面:
对外功能。展台不仅要展览产品,要吸引客户,还要有利于展台人员推销、宣传、调研,与观众交流、与客户洽谈。所有这些工作都要有相应的空间、位置、设备,都需要设计人员根据需要和条件进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功能区域包括问讯区域、展览区城、接待区域、洽谈区域等要作相应的考虑。
内部工作功能。如果展出规模大,要考虑安排办公、开会等场地。内部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工具房 (维修间)等。
辅助功能。辅助区域包括休息室、储藏室等。好的展览设计不仅要 “好看”,还要 “好用”,要有助于展台人员开展工作,有助于展出达到目的。
4.科学性原则
展览策划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它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这首先表现在展览策划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在采取展览宣传行动之前,必须对市场形势、消费者态度、社会环境、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确定展览目标,拟定展览计划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最后还要对展览效果进行评估,直到实现企业的展览目标和营销目标。
展览策划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展览策划是一个众多科学知识交叉融合的过程,在充分运用展览学原理、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为参展企业提供进行展览决策的依据和最优的行动方案,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灵活性原则
由于竞争日趋激烈,需求水平和结构不断更新,市场环境变化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一个最适当的展览策划,也会因市场环境、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不得不调整。现代展览策划在一方面体现出其科学性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主要归结于现代展览策划流程不是一个单向的决策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环流状的决策流程。从最开始的展览调研到最后的展览效果评估,针对市场和消费反应的变化,能及时调整和修正其方案,使得整个展览策划活动能保持充分的灵活性。
设计要求
1.要和谐,不要杂乱无章
展台是由很多因素,包括布局、照明、色彩、图表、展品、展架、展具等组成。好的设计是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体,帮助参展企业达到展出目的。
2.要简洁不要复杂
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获得明确的信息,就不会产生兴趣。另外,展台复杂也容易降低展台人员的工作效率。展品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摆设,必须有选择,必有所舍弃。简洁、明快是吸引观众的最好办法。照片、图表、文字说明应当明确、简洁。与展出目标和展出内容无关的设计装饰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3.要突出有焦点
展示应有中心、有焦点。展台的焦点能够吸引注意。焦点选择应服务于展出目的,一般会是特别的产品、新产品、最重要的产品或者被看重的产品。通过位置、布置、灯光等手段突出重点展品
4.要明确表达主题,明确传达信息
主题是参展企业希望传达给参观者的基本信息和印象,通常是参展企业本身或产品。明确的主题从一方面看就是焦点,从另一方面看就是使用合适的色彩、图表和布置,用协调一致的方式以造成统一的印象。
5.要有醒目标志
与众不同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便于参观更容易识别寻找,使走进展台的参观者也会留下印象,并在会后被触及回忆。设计要独特,但是不要脱离展出目标和商业形象。
6.要从目标观众的角度做设计
传统的设计,特别是庙宇、宫殿、银行等,强调永恒、权威和壮观。但是在竞争的展览会上,展出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靠观众的兴趣和反应。因此,展览设计要考虑人,主要是目标观众的目的、情绪、兴趣、观点、反应等因素。从目标观众的角度进行设计,容易引起目标观众的注意、共鸣,并为目标观众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7.要考虑空间
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展台工作人员数量和参观者数量。拥挤的展台效率不好,还会使一些目标观众失去兴趣。反过来空荡的展台也会有相同的效果。对此,展台面积是主要因素。
8.要考虑人流安排
参展企业也许希望在展台内有大量的能自由走动的观众;也许希望吸引大量的观众,但是只让经筛选的观众走进展台;也许希望记录每一观众的数据;也许希望只记录经筛选的少数观众;或者甚至不考虑此工作。展台安排对人流控制管理是关键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在开始就要了解参展企业希望何种人流。
9.展台要易建易拆
展台结构应当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装拆。建拆施工时间通常由展览会组织者决定。设计人员在开始设计前应当了解施工时间。
10.设计要慎重,不轻易更改
景观设计的原则 篇12
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从室外空间中获得最大的使用和享受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在增加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可以更好的烘托出周围的环境,并且赋予环境另一种不同的意境。这也是很多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1 景观设计的构思
试想想,如果一个故事没有设计任何情节,没有埋下任何伏笔,不包含任何的情绪的故事…虽然也是一个故事,不过是一个非常枯燥无味的故事。
设计景观作品就像是在写一个故事,会有对比,有冲突,或一个高潮。它是景观设计要素的基石,是指导原则,帮助创建功能和美观的户外空间,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景观设计的主旨在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的基础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景观设计美化素材。
2 景观设计的素材
素材,是指用于建立一个设计的基本的视觉材料。你看到的每一件事,都有一种内在的设计意图,或两者的结合。景观设计有五个特征。颜色,路线,形式,材质,和规模。
颜色是景观用来传达情感和影响情绪和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三个属性:色调或色度值和强度。色调或色度是指相对的颜色的纯度,值决定如何亮或暗的颜色,而强度是指它是多么明亮或暗淡。路线是指指挥眼球运动的方向和顺序。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元素的组合与排列,划分的空间,这对于视觉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元素组合可以顺其自然的把参观者的视觉路线进行很好的引导。
在景观设计中,这些可以通过植物和边界的安排形式定义一个对象的形状和结构规模是指对象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小。
在景观设计的规模推断相邻对象之间的大小关系。作为一个在景观设计中的一般规则,植物和景观结构应以人的尺度成正比。
3 景观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建筑、地形、城市规划三位一体,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三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内容,即共同研究如何让科学的进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进行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历史与自然地区的保护与重建等。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三折页各有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助相邻学科的渗透和拓展,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它与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外围学科共同构成开放的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
4 景观设计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因人而宜,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5 多元设计方法
在景观设计中强调文化多元与整合的全球化环境中的景观必然朝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及表达世界性的共同主题,又展示地域文化特征,既承袭历史传统,有据时代性。
首先,包含更多的全球文化特征,能为更多人所理解和欣赏。专注于那些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文化开拓,表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和与时代同步的生活真谛。
其次,更多地体现科技文化、生态文化,揭示高科技与人类感情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堆自然的再认识等。
最后,以一种与新时代结合的方式体现传统复兴,体现地域文化的当代延续,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性相结合,展示独特的面貌,用以确立地区、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科技出版社,2000.
[3]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推荐阅读:
培养方案设计09-12
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07-06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05-21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10-24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8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其原则11-22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12-11
神经外科医师培养原则05-19
设计人才的培养10-07
经典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