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2024-09-18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共10篇)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研究背景】:

背景一: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格局,目前全球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计算机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灵魂,而软件人才在软件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软件产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预见,软件产业在我国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正处在软件业高速发展时期,软件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全国人才市场中,软件人才已成为IT业第一需求。预计今后几年国内软件行业人才每年的缺口将高达30万。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从事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网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和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软件蓝领”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正是根据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大量的、持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

背景二: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进课程改革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不断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改革,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我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持和有效服务。

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背景三:

在我校开设软件技术专业之前,已有8位教师较为系统地接受了印度NIIT课程体系的培训学习,积累和掌握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并尝试进行了三届的NIIT教育,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等资料,为我校自己的软件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岗位的需求、IT行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机遇、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工作的开展,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必须有一套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为了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和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信息技术系的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软件行业调研工作,为我校现有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游戏、教育等各行业全面发展,带动了各个软件开发方向的人才需求,软件开发技术的地位日趋重要且软件行业从政策、需求、薪酬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了解目前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行业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掌握软件技术行业的结构和分工;定制软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推进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我校目前的软件技术专业的在读生状况和目前的教学情况,研究探索一条适合五年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制定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调研的内容:

1、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本地区的软件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

4、我校的软件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就业情况。

三、调研采用的形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

(一)专业调研的形式

我校信息技术系成立以软件技术教研室为中心的软件技术专业调研小组,组织专业教师采用专家委员会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同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对软件专业的评论。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组织调研组教师结合NIIT培训学习的相关软件知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育科研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调研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及资料,了解调研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组织教师到上海NIIT培训中心进行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2、鼓励教师以工作室形式包、接软件开发项目,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研。

鼓励教师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对承包校内、校外软件设计和开发任务,尽可能的从实践中积累开发经验并了解市场上软件行业的结构和分工细化问题,从而更好的定制软件技 术的就业方向和培养规格。

3、阶段性实施调研研究,实时总结成果。

为了保证调研组教师正常教学的精力投入,提高调研研究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经过教师的讨论和调研项目负责人的全面把握,一致决定将调研的实施划分为个单元进行实施:

(1)问卷调查。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基本情况如下:

①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守纪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诚实、正直,能与人良好沟通。

②对软件人才知识要求:有一定英语、网络、硬件知识,能够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具备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

③对软件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工具软件,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能够进行独立进行程序编写,能够设计和开发小型软件。

(2)实地走访。

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分批,有组织、有计划地实地走访杭州、上海、南京、徐州本地的学生就业企业基地,他们同样提出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思路。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跟上企业应用的步伐,要先了解相应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制定合理的课程模块,若干课程模块组织专业课程体系。

(3)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主要从专业师资情况、实验设备及图书准备情况、实习基地准备情况、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等方面着手调研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四、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调研的结果

(一)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的调研结果

软件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通常有两个主要依据,一是知识分类,即学科分类;二是社会服务对象或领域分类,即职业分类。就高职教育而言,其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构成。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软件专业就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的软件硬技术平均18个月就会更新一次,因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以职业岗位群和新技术的调查分析为依据。

根据最新的调查,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人才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更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

目前软件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企业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站的设计、构建与管理、维护,数据库的设计、组织、管理,软件的销售等。

面向的岗位群有: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软件编码员,初级程序员,网站设计和建设、管理员,数据库操作和管理员,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维护、软件销售,网站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对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调查统计,我们得出如下岗位能力所应具备的技术: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某种功能的能力;掌握中、小型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掌握网页、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组织与管理能力,掌握网站与数据连接、存储技术,网站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调研结果

1、软件技术人才的知识要求

熟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特别对程序设计语言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熟练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程序编码,数据库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进行全方位的网站设计开发和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能独立开发动态网站,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开发和管理、维护知识。

2、软件开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几种常用数据库的应用和熟练操作,具备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常用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力,掌握C/S结构和B/S的结构的程序设计基本开发技术,具有基本网络操作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熟练使用常用的各种开发工具开发网站,具有良好的项目组织、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管理系统软件、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能力。

3、社会和行业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英语二级/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证、网页设计师证。

五、调研组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对修订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1、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规格多样化

有关软件人才的培养方法认为应面向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软件人才,强调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软件人才的培养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既要强调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又必须注重人才后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压缩相关课程中 相同教学内容,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劳动,节省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1)软件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未来社会生产来看,传统产业是单一型的,所需人才也是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单一型人才。而未来产业,由于渗透着高信息和高科技成分,产业结构及其内涵都发生变化,向着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软件人才不仅应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外围知识相当广博,基础理论扎实,既掌握自然科学,又涉猎社会科学,知识广泛交叉渗透,接受过通专结合的教育。

其二,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21世纪是充满发展、变化和机遇,极具活力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开拓精神的创造能力。创造具有多方面的涵义和多层次性,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造人才,而是具有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创造人才。高创造型人才是未来社会最受欢迎的人才。

 其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各部门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但未来应用型人才的规格比现在要高:一是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专深;二是具有在专业领域内多方面的技能;三是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解决生产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四是在实验、工艺、开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2)软件人才素质要求

 人才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其一,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一般的应用能力,而且更需要高素质的创造型应用能力。如在日本大学生能力结构目标体系中,有1/3是应用能力,并且有具体要求,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设计计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等。

其二,要有作为社会人的知识。人类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类自身生活得更好,使人的价值获得最充分的表现,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要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全面发展,就必须掌握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所需要的知识。这种知识既存在于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观念之中,同时也以学科体系、理论体系的形式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前者以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习惯,使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和掌握此类知识。

其三,要有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21世纪的人才从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看,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专业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知识三大领域。所以,未来计算机学科学生的知 识结构仍然应以本学科专业为基础,然后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学习状态,进行多元化选择。未来人才要善于在分化与综合找到平衡点,以求得知识的不断更新。

其四,要有自学能力。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化,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教育,不仅加速了人才知识的更新,而且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21世纪人才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倡教学过程信息化

(1)重视软件专业师资的培养与提高,防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成为“计算机教书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深化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给学生授课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性、条理性比较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队伍建设目标。计算机学科建设核心的内容是学术队伍的建设,学科建设在重视发挥老一代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同时,应该着眼于未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学风端正、锐意进取、有创新能力的年轻学者充当学科带头人,使学术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

(2)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不仅应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教师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教师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在网络教育背景下,计算机学科教师应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应用技能。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授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获得基本素质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上,体现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的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3、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力度和教学经费投入

为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在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大计算机学科教学基本建设力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抓好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建设。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入手,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要像建设重点学科点一样来建设重点课程。对于课程设置,建议教育部可以针对各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规定一些比较核心、比较固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例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生源特 点或者整个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调整。建议加大一、二年级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一、二年级,既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到了专业课程,也减轻大三的专业课负担,使得学生大三的知识学得更加深入而牢固,知识结构更合理。在课程的先修后继关系上,也需予以认真考虑。

第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计算机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改革实验教学的组织、内容和方法,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更新实验教学设备,使实验课真正发挥培养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科研作风的作用,建议将实验跟课程分离,单独给学分,而且要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

第三,加强教材和图书建设。不同大学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教材应该具有不同广度和难度,让教师自主选择程度层次合适的教材,关于教材的编写,国内许多教材的共性是太注重理论和基础,不太重视应用,与实际脱节。教学要经过实践,教材也需要教学实践的考验。第四,加强学风建设,要在继续严格考风考纪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优良学风集体,建设优良校园文化氛围。

江苏徐州财经高等职业学校 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调研组

二○○七年八月二十日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2

一、人才需求社会调研

调查研究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 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研究者通过多种方式的接触和了解, 掌握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对掌握到的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 从中获取规律性的认识, 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结论。因此, 要想得到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人才需求的社会调研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建筑装饰行业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 并快速成长发展, 以每年20%左右的市场增长空间速度递增, 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而产生的。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装饰装修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 社会各行业如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装饰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对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 高职院校必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现有教学体系, 培养更能适应建筑装饰行业市场需求的人才。

1.社会调研安排。

第一阶段:由系主任牵头筛选调研单位, 确定调研方式, 准备资料;第二阶段:由教研室对确定的调研单位通过预定的调研方式进行调研;第三阶段:由教研室整理分析调研资料, 分析专业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 确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第四阶段:由教研室主任撰写调研报告,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专家论证。

2.社会调研方式。

(1) 问卷调查法。通过印制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表, 在校生利用实习机会调研用人单位, 发放给毕业生所在的就业单进行调研, 然后对搜集回来的问卷进行分析整理。

(2) 访谈法。通过与兄弟院校交流, 学习办学经验, 为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益的指导;通过走访用人单位, 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装饰人才的需求, 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3) 专家座谈论证法。邀请企业和行业的专家, 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计划的改革, 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人才。

(4) 资料收集分析法。在山西省建筑工程网、山西装饰网站、山西省招生考试网站搜集资料, 了解国内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发展趋势, 了解省内及周边城市的人才需求分析, 对照院校办学情况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3.社会调研结论。

(1) 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 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 遵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 文件中的规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课程标准体系, 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 顺应山西省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山西省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省份。“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省里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内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目标。因此, 山西省在装饰施工生产一线人才方面, 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

(3) 满足建筑装饰行业发展需要。由于我国现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从业人员有七成以上文化层次偏低, 掌握现代装饰工程技术的理念与方法不够, 直接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因此帮助已经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提升其专业技术等职业素质, 是本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岗位分析

科学归纳法就是通过观察研究个别事物, 概括出个别事物所共同拥有的特点, 最终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是人们在进行科学论证时广泛采用的思维方法。在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分析中就采取了科学归纳法。通过对建筑装饰行业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 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并征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 归纳得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岗位:核心岗位有施工员;相关岗位有资料员、造价员、材料员;拓展岗位有二级建造师。

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设计思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建筑装饰施工和设计所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从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建筑装饰设计等的装饰施工生产一线的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由三大原则构成。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材料, 与行业专家共同详细分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任务分析装饰施工员岗位的核心能力, 再结合工作过程和教学规律, 确定相应课程。

(2) 以施工员工作任务为基础、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相融合,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学习领域, 即:职业素质领域、专业学习领域、职业拓展领域、综合实践领域。

(3) 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1~2 学期是基础知识学习, 2~4学期是专项能力培养, 4~5学期是综合能力培养, 5~6学期是高技能高素质培养。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期工作

1.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有较大需求的主要用人单位是政府机关、企业。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已经实现上网的县级以下政府机关数量超过1万个,全国等待建设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三年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企业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网站约13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30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还不足全部企业的5%,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未来5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2.进行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科学地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组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素质总体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初步规划、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能组建较基础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进行局域网设计、安装、调试、经营及管理维护;能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针对课改工作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并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从调研的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企业工作过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设计学习情境: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根據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完成8门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工作页的编写。

3.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为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 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室(工作站)教学区:改变原有实训室布局,使实训室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设置小型宣传层架,用于展示学习小组学习文化及成果,设置信息检索区域,配置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施设备,配套相关工具书。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行6S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4.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等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5.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是成立课改试点班。在试点班级开展专业一体化教学,进入课改试验性实施阶段。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试点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三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在教学安排上,加强校企合作,采取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具体安排是: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逐渐了解所学专业;第三、四学期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渗透专业前沿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不少于100学时;第五、六学期以顶岗实习为主,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氛围,为将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四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并指导一体化教学过程实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施工、定期到校为学生授课,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参与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实习总结、成绩评定等工作。

6.教学评价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4

专业论文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目标趋同研究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目标趋同研究

摘 要: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等一批公司在市场上赚足了大家眼球的同时也赚足了钞票,这不是偶然,而是电子商务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现实面前,办好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服务电子商务成为当务之急。开设什么课程?如何教学?怎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其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促学助教、可以明确专业方向。本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目标趋同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网络

本世纪初,大家开始认识了互联网,后来,随着一些知名的网络公司出现,人们又认识到了网络中的商机,再后来,随着3G手机的出现,人们又认识到了移动商务。随着大家广泛性的网络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网络了,越来越多的人要学习运用网络了,此时,学校结合社会需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大势所趋。

如何调研设置电子商务专业

1.1 电子商务行业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展现出惊人的魅力。它以低成本、流通快的特点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效率化、自动化,冲击着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许多专家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力,有望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艾瑞咨询网《2012年中国互联网年度总结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3040.0亿元,较往年增长66.2%,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达到6.2%。艾瑞咨询认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从2012年后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未来几年,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购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购日益便捷,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30,000亿元。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

政府已经加大网络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网络创业带来的就业纳入就业统计体系内,积极探索和创新网店营业执照制度,对网络创业平台和网络创业者给予税收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并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培训方面的服务。

1.2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共抽查58家),见表1。

最近,我们对江苏仕德伟网络科技(百度推广)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服务中心、苏宁易购、慧聪网等单位进行现场走访,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布如表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及实施

2.1 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体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贸易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商贸理论知识和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商务业务流程和技巧、会经营、懂管理的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建设思路

对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规划,更深一步探索苏北乃至江苏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更加符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更完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五年建设方案的实施,促进淮安及全省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带动专业群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3 专业规划实施

2.3.1 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体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贸易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商贸理论知识和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商务业务流程和技巧、会经营、懂管理的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2 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完善“1234”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以 “德育为先,能力并重,师生共进,全面发展”育人模式为指导思想,建立能力主导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根据电子商务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把实践工作项目化,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在教学计划安排中,课程与专业资格考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动手自建网店销售,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接近社会,在教学总课时中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实践课以仿真实训为主,力争校外实训达到实践教学总时数的50%以上。

2.3.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分配到校的新教师要接受岗前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采用老教师和新教师结对帮扶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选送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参加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班;制定专业主任的岗位责任制,并定期检查监督;制定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奖励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向上,在教师中形成比学的气氛。要求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至少一年要申报一项院级以上科研项目,两至三年要申报一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结队参与。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到企业第一线锻炼,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力争100%以上的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其它证书。

2.3.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重点建设现代贸易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改造现有两个专业机房,新建两个专业实训室,充分满足校内实训和社会培训。

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

在巩固和完善现有1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下,再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四合作”的原则,并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成为“实训基地”,而非“实看基地”,瞄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新基地。

2.3.5 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今后几年要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制定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案。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系统、具有一定特色、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的方式,逐步建立了一套突出专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目前已建有一门省精品课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冲击国家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3.1 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贸易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商贸理论知识和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商务业务流程和技巧、会经营、懂管理的电子商务方面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职业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网页制作等一线岗位从事电子商务工作。

3.2 人才培养规格

按照电子商务业务流程规律,和校外专家一同分析确定电子商务专业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明确胜任工作任务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见下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既具有熟练的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又精通电子商务各环节业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其培养的层次对应为助理电子商务师。为实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借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及学院示范建设的东风,我们实施了“12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由于有了社会与企业真实项目的驱动,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明显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因此,我们通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引导式教学和项目成效评价等措施,有效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专业“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需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1)教学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知识跨度大,内容丰富且更新快,同时,大量的知识均存在于网络。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专业教师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专门收集、整理出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典型案例,并链接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目前学院的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课程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网上创业与策划等课程已拥有课程网站,并配备了师生交流论坛、在线测试系统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2)引导式教学。由于有项目实施的需求,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的教学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降低了教学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针对每一个实施的项目,教师只要通过优秀案例的展示,告诉学生项目的最终目标效果,同时告诉学生实现的方法和学习路径,学生便能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遵循教师指点的途径,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平台或者书籍、互联网,查找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自主地学习。

3)项目成效评价。真实项目的教学,最终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学分,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的成果就比传统的教学要明显和实用。因此,课程的考核改平时、期中、期末的理论知识卷面考试、技能模拟操作考核为实施项目最终成效的客观评价。“1234”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采用“专业课程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学生从认知企业、体验岗位、熟悉岗位业务,到上岗、顶岗、就业。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考评,有效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结束语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处在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有的偏向市场营销,有的偏向计算机编程,也有的会折中,大家都是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与教学资源来设定的,这一点很值得推崇和学习。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还是分析其是否能让学生学到电子商务的精髓,学成之后是否被社会认可,学生是否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篇5

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基本过程

第二部分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说明

(一)理论课程体系说明

(二)实践教学体系说明

(三)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说明

(四)素质教育体系说明

三、本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实施计划 第三部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6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 在此带动下船舶电气呈现网络化、信息化特点, 船舶电气向专业化、科技化方向纵深发展。2010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马尼拉修正案关于增设船舶电子员岗位的要求, 打破了船舶“机电合一”的局面, 使船舶电气的人才培养焕发生机。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设置为特控专业, 船舶电气工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所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学分制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 以达到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主要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学分制管理是高校的一项系统改革工程[1]。山东省自2013年起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学分制管理试点工作, 2014年山东交通学院开始进行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深入船舶制造企业、海洋运输行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 邀请行业专家联合研究, 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思想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是集船舶电子、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及船舶管理于一体, 以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为标准,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具有鲜明的水上交通行业特色的本科专业。学分制在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必须紧密结合船舶电气的行业特色, 设置理论和实践相互依托的教学体系, 以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为标准,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有成长力的海洋运输行业和船舶制造业一线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 以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为基础, 以船舶远洋运输业为专业发展方向, 培养适应船舶海洋运输、船舶电气设备设计与维护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船舶电气工程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的专业特色, 符合培养具备船舶电气工程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养方案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如何根据学分制要求, 合理整合各类基础课, 适度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体现个性化培养, 优化知识和课程体系, 建设学科平台课程, 设置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二是如何转变教育理念, 推进教学改革, 体现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强化实习实训环节。

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中, 为保证专业培养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 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遵照“三三制”原则, 即要对海外三所同类型相同相近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借鉴, 调研国内三家大中型相关行业 (企业) 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 总结往年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与问题, 召开培养方案专题论证会。

三、船舶电子电气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制定

(一) 船舶电子电气专业能力与课程关联分析

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注重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识体系集船舶电子、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及船舶管理于一体。通用能力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 掌握客观事物的基本原理, 为学生进一步专业学习与扩展打好基础。专业基础能力着眼于船舶电气、船舶工程类知识的学习, 其内容往往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 体现交叉性、共同性。专业核心能力有较强的行业特色和职业特点,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根据电子员胜任考试要求设置核心课程体系[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托, 按能力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注重专业发展潜力, 职业资格培训与电子员证书培训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能力与课程关联如附表1所示。

(二) 船舶电子电气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型, 要在实践性、适应性、创新性等方面强化人才的训练。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最终归结为电子员岗位能力的培养, 从这一角度说就是一种职业教育, 因此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好坏, 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 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取创新学分或奖励学分。

实践环节既依托于理论课程, 又通过各种职业资格培训提高专业能力。通过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构建四大模块, 实现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及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实践、C语言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控与PLC课程设计、船舶电站操作与维护、船舶电子电气管理与工艺、计算机与自动化、通信与导航设备维护、船舶电子电气员英语听力与会话、ETO综合实训、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等, 集中实践教学安排总周数在43周。实践环节建设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实践, 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小论文、小发明、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创新实践;同时通过学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引导学生参加创业体验与创业孵化,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附表:

(三) 船舶电子电气学分制培养体系的建立

人才培养是一步一步推进的过程, 要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 协同推进非常重要。在有限的空间里, 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和自我成长的协同, 顺着能力提升的脉络进行各环节活动。学校标准学制一般为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管理, 标准学制为四年的本科在校修读年限为3-8年。

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中, 课程的学分按教学时数确定:理论教学一般以课堂授课16学时为1学分;各类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为一周计1学分, 每门课程的最小学分值为0.5。方案提倡实行“小课型、短课时”课程, 按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引领学生有效开展课余自主学习。每门课程的学分一般不超过3学分, 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结构表3所示。

四、结语

学分制培养方案对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它的研究和制定能够以学生为本,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大提高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配置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分制的培养方案也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让学分制方案真正发挥它的优势, 为我国的海洋运输业、海洋制造业输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船舶电气人才, 为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艳春.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朱庆智[J].黑龙江教育世界海运, 2011 (1) :45-46.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键盘时代;书法教学;学前教育;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8-01

一、键盘输入对书法教育的现实挑战

书法艺术随着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刀刻的甲骨文,峭拔、凌厉,浑厚博大的金文和石刻,散发着浓郁的金石气,简帛,进入了毛笔时代,而纸张更是将书法由写字变成了艺术,虽然每一次的变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钢笔的出现,又把书法将艺术变成了写字,但“书写”的根本没有变,而“键盘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敲击”代替“书写”,不是书写的优劣与强弱的问题,而是有无的问题,书写的价值受到了质疑,书写的必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对书写的美感产生了怀疑,认为书写的文字不美,不够“高、大、上”,印刷品才上档次,这当然有国民书写水平整体下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审美取向出现了问题,印刷品剔除了情感,消解了个性,没有认识到书写的美感和书写本身的书写感。

二、学前教育专业书法教育的培养方向

(一)书法教学与写字教学的关系。写字教学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在古代使用的是毛笔,现代以钢笔、粉笔、签字笔等硬笔进行的教学都是写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字写规范、美观。书法教学是以艺术为目的的教学,是提高。有时特指是毛笔字教学,但毛笔字教学未必都是书法教学,有时也是写字教学的一种形式,比如中小学的大字课。在使用毛笔进行书法教学的基础上,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精进至法度和艺术境界的时候,写字也变成了书法;在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也必将以写字为基础,日常写字的水平也必将提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颇为复杂,可以说是,“写字里面包含有书法”“书法里面包含有写字”。

(二)学期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教师为目标的。学期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教师为目标的,幼儿教师未来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语言领域说,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具有书面表达的意愿和初步的技能,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在艺术领域里,对绘画、泥塑、歌曲、舞蹈及表演等做了一系列要求,而对书法没有做任何要求。在儿童教育里写字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只是写字教学,而没有提高到书法教学的高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书法课应该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字教学,而不是以艺术为目的的书法教学。

那么,幼儿老师是不是只要学习写字教学就够了呢?中职学校是不是不需要开设书法课了呢?当然不是。写字教学是我们中职学校书法课的重点,如前所述,但我们在进行写字课教学的同时,也应该部分的提高到书法教育的高度。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对写字是有一种精神引领的作用的,他是写字教学的方向,虽然不要求每位学生都达到艺术的高度,但是要让学生知道,写字的提高方向是书法艺术。

三、学前教育专业书法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规范学习范本。2013年,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并编写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中推荐了部分临摹范本。选择的每位书法家的作品,是他本人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教学中可以作为我们临摹和学习的范本。如果学有余力,在写字课的基础上还想进一步提高为书法教育的呢,可以加一些魏碑,清朝碑学中兴,丰富了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现在的书法家全学帖学的几乎没有。

《指导纲要》中还推荐了一些欣赏作品,为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了解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学习欣赏书法,特推荐部分作品,供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自行推荐其他优秀作品。推荐的临摹范本也属欣赏作品。

不建议使用集字字帖、图解字帖还有把拓本反印成“白底黑字”的那种字帖,弊端太多。

(二)加強师资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书法教育效果的根本。而现在中职和中小学的书法老师大多是美术老师或语文老师和一些其他的书法爱好者来担任。从师资队伍来源进行说,高校的书法教育近几年也培养了一批书法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用人体制的问题,没能很好的补充到中小学和中职学校里,在人事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引进一些书法专业的毕业生。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来说,选择一些能够胜任书法教育的老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系统的书法知识和书法教育的方法与理念,提升书法教育的素养。让兼职变成专职,也是当前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是最重要的书法教学形式和资源,教师的书写过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具有很好的示范与榜样的作用。这些技能性的教学,只靠讲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怎么讲也是将不清楚,必须要亲自示范,做给他看,才能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比如说藏锋用笔,不管怎么讲,不管是看什么样的图解教科书,学生们总是画个圈或者形成一个墨团,只要示范一下,再略加指点一下技术要领,学生们很快就可以做到了。

(四)大量实践让写字成为一种习惯。实践才是硬道理,纸上谈兵,终究写不出好字,阅读要在阅读中才能学习,写作要在习作中才能学习,写字也只有在写字的过程中才能学习。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仅在课堂上那一点时间是写不好字的,课堂上只能提供掌握方法的时间,要想写好字,必须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上其他课的时候,在做作业的时候,只要在写字就是在练习书法,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学书法、用书法的机会,我们抓住每一个机会,久而久之,书写成为了一种习惯。

四、结语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的感觉和快乐,敲击键盘是无法感受到的,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让审美成为一种下意识。书写不能提高效率,不能改善物质生活,书写获得的是一种适意的感觉,丰富的是精神生活,可以使人活得幸福。国家从文化传承和人文教育方面重视了书法教育,这是一个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怎样制定调研计划 篇8

为认真研究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县委决定从11月中旬开始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确定明年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研究提出切实解决前进中困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工作指导。

二、课题安排和责任分工

1、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我县当前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优势,研究提出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基调、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仇杨均主持

牵头单位:县委办

参加单位: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地税局、国税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农办、农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环保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县委政法委、公安局、信访局、安监局等。

2、明年全县经济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明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王中毅主持

牵头单位:县府办

参加单位: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地税局、国税局、外经贸局、统计局、环保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农办、农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科技局等。

3、维护社会稳定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我县今年平安建设特别是国庆安保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深入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维稳工作特点和做好明年维护稳定工作存在的困难,明确明年我县维稳工作的重点、抓手和举措。

亓宾、曾绪贤主持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参加单位: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安监局、维稳办。

4、加快推*阳沿海产业带建设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围绕沿海产业带各区块建设进度、围垦造地、选商引资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陈景宝主持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沿海办)

参加单位:县经贸局、水利局、规划建设局、宋埠-西湾滩涂围垦工程建设指挥部、西湾南片滩涂围垦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乡(镇)。

5、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调研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9

一、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汽车护士,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4S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三共两合”人才培养机制。“校企一体,教学做合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学校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的教师与师傅互聘、资源与成果共享,责任与义务共担,优势与差距互补,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深入到连云港及周边地区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特别是借鉴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培训模式,从学习情境入手,按照能力标准、场地准备、工具准备、操作要点、技术要求、考核标准等六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建设,构建了基于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培养目标,专业主干课程得到保证,课程和学时的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教育规律。

四、实践环节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五会”(会保养、会拆装、会检测、会排故、会驾驶)技能进行培养,实训项目设置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保障。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

指导性教学计划设计体系完整,课程次序安排科学合理,周学时适中。指导性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六、专业方向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篇10

关键词:协同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方案 珠三角

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职业教育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亮点。职业院校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基于珠三角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研究“校校”、“校企”协同合作很有必要,这样做有利于满足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解决学生就业;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1.珠江三角洲信息类产业发展情况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增长之一。珠三角经济区在20多年时间里,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料等制造业方面成绩骄人,初步形成了现代的IT企业群和家电企业群。具体见表1。

表1 2000年珠三角主要IT产品和家电产品产量与全国比较(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

珠三角

单位 产量 占全国比重%

珠三角

单位 产量 占全国比重%

IT类 家电类

数字程控交换机 线 35283204 50.7 彩电 部 14642620 34.8

电话单机 部 75622783 78.8 电冰箱 台 3206950 25.1

移动电话机 部 10013031 19.1 吸尘器 台 2518003 24.9

传真机 部 1095708 55.8 空调 台 6856693 37.5

微型电子计算机 部 1692924 23 电风扇 台 67559440 88.2

打印机 部 8672149 60.2 微波炉 台 9065111 72.1

彩色显象管 只 10786385 24.3 电饭锅 台 10707057 79

大规模半导体 集成电路 万块 74280 31.1 燃气热水器 台 1139215 58.4

录象机 部 3446151 43.6 组合音响 部 23445812 80.4

激光视盘机 台 6376853 35.5 照相机 万架 3543.9 64.3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珠三角區域的产业需求来调整、规划其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才能服务好地方经济。

2.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需求情况

根据中华英才网社会对毕业生得调查发现,通信电子类人才需求占了15.32%,可见通信电子类人才需求总量很大,而且在珠三角地区,通信产业领跑全国。具体数据如下图1。

图1 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华英才网)

在通信行业方面,基站建设与维护、网络测试与优化、传输与接入网络建设与维护等移动通信工程类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据通信英才网研究数据显示,未来国内3G人才缺口预计将达100万人以上,移动通信工程人才50万人左右。如图2。

图2 通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数据来源于通信英才网)

3.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教学进程的设计和课程序列规划,是学校内部的基本教学文件。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五个方面。

4.高职“校校”、“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从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及全国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需求来看,高职“校校”、“校企”有必要协同来探索基于珠三角区域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学校重要的教学文件。

①、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现状: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调

研报告显示,我国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23.43,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压力很大。主要问题表现在人才数量、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培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和企业及政府共同来解决,才能更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②、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即 “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协同创新就是由不同的微观主体协同合作进行共同创新,一般意义上就是指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不是把子系统和各要素的成果简单加和,而是要实现“化学反应”。

③、协同制定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地方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需要统筹规划。区域内产业状况、企业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三者进行互动,才能培养出基于区域的,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那么,区域内的高职“校校”、“校企”就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协同制度,培养合格人才。企业比较关心的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因此,高职“校校”、“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的主要焦点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区域内的校企合作:企业在乎培养的人才质量及其专业实用性。素质高的、技能型强的、专业知识又紧跟企业技术发展的,这样的人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因此,校企合作关心点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及要求上。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把人才培养要求下达给区域高职院校,然后他们进行实施,共同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区域内的校校合作: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都是一致的,为区域内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但由于各个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情况不一样,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在人才培养数量、课程设计、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联合设计,协同发展。

④、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创新是政府、知识生产机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建立的创新组织模式。目前主要有四种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校际协同创新模式和校内协同创新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作为高职院校,由于师资的培养目标是“双师型”,另外实训条件需要政府和企业投入,因此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模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高校或科研所。基于此,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政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基于区域环境下,区域内高职院校和企业在高职专业委员会、政府的主持下,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各项援建工作。政府给予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积极性,以增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校际协同创新模式:就是在区域内,由2所或2所以上高职院校以共同的理念、相同的目标和资源互补的特点作为基础,对相关专业就人才培養方案、实训条件等进行合作。比喻电子信息类教材统编、课程目标要求统一、电子类专业网络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学分互认、学生互派、实训设备共享等。

校内协同创新模式:就是指高职院校内部的跨学科协同创新。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在性别需求上存在差异性;还有,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上由于盲目性,入学后对某个专业的兴趣与实际存在差异等种种因素导致部分学生的培养存在问题。如电子信息类的女生相对男生而言,就业质量差和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女生的特点在本校内,系系或院院协同合作,将相关课程进行全校公开选修,以此拓展她们的就业渠道,提高她们的就业质量。

5.结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写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校和企业是一种互为因果关系:高校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服务,解决就业;企业吸纳高校人才为企业所用,抢占市场制高点,学校和企业只有协同发展,才是完美结局。因此企业和高校是车轮,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是车轴,经济市场是动力,政府是车手,要使得车跑得快需要各个构成因素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tjfx/t20040406_10097.htm.

[2]吴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新探[J].重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8):15-18.

[3]韩强.农业高校协同创新模式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3(5):15-19.

上一篇:梳子铺乡调研文章下一篇:2021年关于耕地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