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024-10-24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精选8篇)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1

服装设计与工程(1801)专业---(艺术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以大服装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适应我国服装行业发展需要,能够在全国大中小型服装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服装设计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

通过与山东省服装企业的调查情况反复论证,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及其他高校育人特色对以往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进行修改,确立了新的专业人才目标,从而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把服装设计教研室的课程划分为服饰设计方向、广告设计方向、服装贸易与营销管理方向。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独立完成服装设计构思、效果图、基础纸样推板及确定加工工艺与成衣制作的基本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辅助设计;

3、具有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能够敏锐的捕捉市场并运用于设计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5、熟悉国家和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服装学科和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一定的信息利用、评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艺术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服装画技法、服装设计学、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饰图案、服装工艺学、服装结构、服装心理学、服装色彩、服装工业制版、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贸易与实务、立体裁剪。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见习、生产实习、写生、市场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服装结构实践课、服装工艺实践课、服装设计实践课、服装画技法实践课、服装工业制版实践课、立体裁剪实践课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服装CAD上机、专业实验(服装工艺实验)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服装设计(1801)专业(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以大服装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服装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适应我国服装行业发展需要,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服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服装贸易及服装宣传评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服装设计方法和成衣结构工艺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服装绘画、图案设计、服装工艺等本专业所必需的有关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服装造型的基础知识,具有服装款式设计的能力,具有服装结构设计和成衣工艺设计的能力;

3、基本掌握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服用材料性能及测试方法,具有选用制衣材料的能力;

4、熟悉服装厂技术管理的基本环节,具备较快适应生产技术与管理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品牌策划和营销的能力;

6、具备开拓创新、继续学习提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熟悉国家和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主干学科

艺术学、服装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装设计学、服饰图案、服装工艺学、服装结构、服装心理学、服装色彩、服装工业制版、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贸易、立体裁剪、服装专业英语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见习、生产实习、写生、市场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服装结构实践课、服装工艺实践课、服装设计实践课、服装画技法实践课、服装工业制版实践课、立体裁剪实践课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服装CAD上机、服材实验、专业实验(服装工艺实验)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2

推进学分制进程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因为, 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依赖于通过对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重组, 进而在学分制的框架下构建起既能保证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又能适应大众化人才健康成长的教学管理机制, 实现粗毛坯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此, 可以把艺术院校通行开设的公共课、专业课两大类课程施之必选、限选、任选的方式, 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和选课模式, 以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公共必选课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文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科目, 公共任选课内容涉及人文与社科、科学与技术、管理与教育等类别。公共必选课作为传统课程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造, 以实用性与专业性的内容解决教学的针对性。公共任选课可谓是素质教育类课程, 形式将更加多样, 内容将更加广泛, 这类课程从表面上看似乎与艺术无关, 其实都是围绕艺术而生发出来, 把传统注重技术技能训练的“专”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多”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艺术与人文、科技之间建立起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与融合。

专业课是塑造艺术类人才的主体, 在专业课的设置中, 专业必选课主要是学科层面而不是专业的共通性基础课程, 目的在于搭建“大艺术”的公共基础平台。专业限选课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在属性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 针对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等讲究基本功训练的技能技法类专业, 需要将过去按专业小方向开课的做法调整为按专业大类整体优化, 彻底整合课程体系, 按专业方向可成群合理开课。其二, 针对艺术设计、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影视表演、播音主持等文化素质类专业, 要从根本上改变只是把课程的功能落实于注重某种专门知识和技术传授的做法, 要在一种清晰的课程目标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方式的优化。专业任选课是跨学科的通开通选课, 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对接、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对接、将史论知识和技能技法对接, 变成新的综合性的课程, 既给学生本学科整体性的知识, 也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以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课程结构的划分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考虑的, 因为, 在学分制的教改理念下, 课程的专业归属并不重要, 至关重要的是课程自身的建设问题。倘若没有一流的课程 (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流的教材和设施) 和足够的课程, 就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以培养出口径宽、基础厚的优秀人才来。如果说以上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粗毛坯式的, 那么这里的课程结构则呈现粗线条与松散型、开放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3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前应开展行业市场调研

对所在地区艺术行业企业发展和艺术人才市场需求开展调研,是各艺术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各校在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应积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共同开展艺术市场调研,对专业所对应艺术行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人才结构现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状、艺术装备现状等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把握与专业相关的艺术领域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把握专业所对应的艺术职业岗位(群)及任职要求,针对本校的性质、任务以及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形成较翔实的专业调研报告。

例如:戏曲表演专业锡剧表演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目前江苏省内锡剧院团的中坚力量多为我校的毕业生。为了培养更多锡剧专业剧团及群众文化系统所需人才,进一步推进学校的专业课程改革,制订好五年制高职锡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戏曲科特邀了有关专家、锡剧院团领导,在对省市(县、区)锡剧院团、戏曲学校、群众文化馆站以及企业艺术团进行函调或上门座谈调研的基础上,就锡剧艺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院团和群众文化系统专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共同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听取他们对锡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建议,形成了内容翔实的《五年制高职锡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根据调研中了解到县、区锡剧团急需引进复合型演员,我校在制订《五年制高职锡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增设声乐、舞蹈、话剧小品和节目主持课程,使学生在完成戏曲表演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初步掌握了歌曲演唱、舞蹈表演、话剧小品和节目主持等专业技能,成为复合型戏曲表演人才。学生毕业分配到剧团后,参加基层演出的社会反映很好,受到县、区锡剧团的欢迎。此举使我校在戏曲表演专业创新上迈出了积极的步伐,得到了来我校评估国家级重点艺术学校和戏曲表演省级示范专业的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应体现课改理念

1应该明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

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在对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因此,艺术职业院校应依据培养目标对课程门类、结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方式等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通过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加以实施,进而开发优质课程产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艺术人才。只有明确了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才能较好地提高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积极性,也可避免所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无源之水。

2应该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包括:①学制与培养目标:含学制、招生对象、办学层次、培养目标等内容。②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含主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等内容。③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④主要课程设置及介绍。⑤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⑥教学计划表。⑦培养方案编制说明。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者必须掌握的。

3应该区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异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主要区别在于: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条款。如《江苏省戏剧学校五年制高职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对该专业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做了以下考虑:

“(一)主要就业岗位:

1演员(含话剧演员,影视演员,朗诵演员,儿童剧演员,哑剧演员,配音演员,企业场外各类模型演员,话剧舞台监督等)。

2节目主持人(含播音员等)。

3话剧影视专业培训教员。

(二)其他就业岗位:群众文化管理与辅导员。”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条款。仍以《江苏省戏剧学校五年制高职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见下表):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应包括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拟设课程等内容。以上两条都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课程改革之目的。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主要课程设置及介绍”中,分别说明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以及实践课。选修课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指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任选课指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素养、发展兴趣特长和潜能的课程。按照教育部规定,选修课应占课程总学时数的10%以上。为此,我们在制订《江苏省戏剧学校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对选修课进行了如下考虑:

考虑《CI设计》课程主要是以字体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内容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对企业形象进行规范性、全方位的定向设计为教学内容,我们将其列为限定选修课,共计136学时、8学分。同时列为限定选修课的还有:让学生学会以纸制品、金属、塑料、玻璃等为材料,设计制成盛装商品的盒、箱、袋、瓶、罐、筒等,使之具有容纳、保护商品功能的《包装设计》课程;以立体构成教学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的构想、意图、创意效果及其规律的《展示设计》课程;教会学生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心理及产品的有关资料,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成新画面的《广告设计》课程。

《书籍装帧》《装饰设计》课程也人选限定选修课,分别安排68学时、4学分。实践证明,上述限选课的安排,有利于深化、拓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中国画》课程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传统和基本概念,熟悉笔墨表现的一般规律,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技巧。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为目标。《人物化妆》课程要求学生在化妆造型设计理念的指导

下,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妆方法和化妆技巧,并将其融合运用和体现到各类角色形象的塑造之中。为此,我们将其列为任意选修课,各安排68学时、4学分。为了扩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素养,发展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我们在任意选修课中还开设了《工艺制作》《服装效果图》和《群众文化管理与辅导》等课程,分别安排34学时、2学分。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和《教学活动计划表》中,分别规定了“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以期达到“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之课改目的,这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是没有的。我们在设计《江苏省戏剧学校五年制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活动计划表(含声乐表演与器乐表演方向)》时,分别将基本乐理知识、和声、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艺术概论、专业主课、视唱练耳、钢琴基训、音乐欣赏、歌曲写作、群文管理与辅导、钢琴即兴伴奏、正音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总计80个学分、1330学时,其中的实践教学为897学时,占总学时的67%以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列出了10个学分、50学时的“毕业汇报演出”。这样,不仅顺应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需求。也体现了“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教课程改革的另一个目的。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后应组织教师学习使用

艺术职业院校在完成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学习、培训,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南,查对、调整各专业的课程安排,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或遇到上级检查时拿出来做样子。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领艺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制订、校本教材建设、学生“双证”制度的建立、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其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

要组织专业教师及时学习教育、文化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并用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如:二○○八年十二月九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该意见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其他选修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要求“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届时,2001年发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停止使用。”为此,江苏省戏剧学校及时组织教师,查对初步完成的中职戏曲、舞蹈、影视、音乐表演以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各专业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学分以及学时安排,与该意见的要求取得一致。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4

论证时间:

一、培养目标明确。

“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用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通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完整、清晰。

通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环境设计师能力分析、改革目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等岗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环境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与岗位相适应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课程体系。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按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形成分为四个大的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集中实践模块。

第一模块为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创造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第二模块为专项技能学习模块: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学习的规律,将课程分为不同项目,构成不同的学习领域,形成连续的逐步提升的项目阶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第三模块为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学生根据环境设计专业选择三个方向,即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和建筑设计方向,来选择自己较为擅长和感兴趣的课程,以便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第四模块为集中实践模块,将真实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形成真实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及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能体现培养目标,便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是否能得到保证,课程、学时、学分设置具有科学性,符合教育规律。

四、课程安排与进度安排。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体系完整,符合“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课程安排次序科学合理,周学时适中。

五、专业方向明确并与市场充分接轨。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有两个方向:通过学习一般工建筑的施工程序,建筑施工主要工种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安全操作技术措施,使学生具有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与安全技术措施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施工现场监理能力。

六、修改建议 结论: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5

根据松滋市教体局“关于调整和启动松滋市中小学德育科研活动协作区和相关工作机制”的文件精神,为了促进和开展好德育课题实验研究活动,我校根据校情认真选题并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班级管理和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自主意识,塑造街河市小学少年的新形象。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树立一种意识: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家庭、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构建活动自主德育模式。

2、突出三个特色:(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色;(2)班级管理特色;(3)校内外活动特色。

三、课题研究重点

(1)进一步落实活动模式:自主设计——充分参与——心灵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参与、心灵感悟。

(2)创新活动形式,充实和完善德育自主模式。

四、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较高水准的理论支撑实验研究的开展。

1、加强实验方案和本期课题计划学习,明确实验要求和方法、研究方向和任务。全体老师要把课题开展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互相促进。

2、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课题研究中去,加强课题相关知识学习,写好读书笔记,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通过学习,对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他育与自育、活动德育、学生自我体验等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德育课题研究有更透彻的理解。

3、教师不断总结,在总结中查找不足,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拟定实验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树立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力争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和品牌的突破口。

2、突出“一课”、“两会”、“一仪式”的主阵地地位。每周2节的思想品德课、每周1次的班会,半月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每天1次的晨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突出它的主阵地地位,认真组织,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准备甚至有创意。我们要在这个主阵地上使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3、发挥“宣传栏”、“学习园地”的窗口作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学习园地”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宣传栏”、“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的受到教育。

学校应该利用广播高举表扬的大旗,以正面教育为主,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4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

除品德课外,可以在其他课堂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比如:

语文---热爱祖国,热爱党,爱护公物,明辩是非、善恶及道德品质教育;

美术和音乐---参与文化艺术的传统弘扬,体现审美、享受成功的喜悦和鉴赏能力;

英语---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困难、乐观开朗、磨砺意志、热爱集体的思想;

5、校园文化坏境的创设。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进行行为修养培养。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自主德育研究还有非常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脚踏实地地探索,我们坚信,有合作、进取的精神为支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开拓自主德育研究的新天地!

★ 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

★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教学设计之一

★ 家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教学设计

★ 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 怎么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0852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工程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 085237 专业领域名称: 工业设计

学制:二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广州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属广东省特色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1988年开始招生,现办学二十多年,除了本科教育,已招三届工业设计方向学术型研究生和一届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在职教师11人,工业设计方向学科带头人詹武教授,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广东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装饰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州市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曾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作品)二十多篇(幅)。承担和完成了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大学多项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工业设计大赛多次获奖。并与广东企业多个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与成果推广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具有“专家型(科研能力)、教学型(教学能力)、产学研型(实践能力)” “三型”素质的专职教师,与校外相关企业设计和管理人员兼职构成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多年来为百余家企业提供各种工业设计及技术服务,为万宝、美的、永华、TCL、东菱、东鹏、德高、达洋、芬尼克兹等企业厂家设计产品数百件。均已投产,产生效益。完成科委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多项。该专业设立的工业设计研究所,在中小企业设计发展研究,广东专业镇工业设计支持体系研究,在新产品开发设计研究等方面,都走在业界前列。本专业具有模型制作、快速成型、木工加工等实验分室,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库,为实践教学构建了广泛的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行“企业教师主导制”、“课程教师辅助制”、“技能教师(技师)值课制”的基地教学模式。先后与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东莞城市之窗家具集团公司、广州花都狮岭皮具集团、新加坡卫浴世界有限公司、番禺的芬尼克斯(美)实业有限公司、顺德北滘国家级工业设计创意园、浙江义乌工业设计创意园等建立实习基地和建立合作关系。为艺术硕士工业设计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办学20年来,本学科方向有省级特色专业1项,国家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校级特色专业1项,校级精品课程1门,出版专著5部,专利19项,发表论文32篇,建立实践基地12个,专业图书10万余册。学科在广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培养目标

1、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工业设计的专门人才。

2、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与表现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业设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能力。

5、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式

(一)充分利用我院与企业、产学研基地紧密关系的有利条件,探索工业设计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二)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专业课从“课程制”转变为“课题制”,把传统的单元课程教学转变为具体的“课题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组成政府部门、社会行业单位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艺术硕士教育始终紧贴社会需求,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明确的职业指向。

(四)探索“双导师”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的遴选、聘用、培训、评价和激励等。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全日制应用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19学分,实践学习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

1.必修课课(19学分)

公共学位课:

(1)英语听说(1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3)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

一级学科学位课:

(4)专业英语(1学分)(5)设计史、方法研究(2学分)

(6)设计表达研究(2学分)(7)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

(8)产品造型创意研究(2学分)(9)学科前沿讲座(2学分)(10)企业课题设计(2学分)(11)设计管理(2学分)

2.选修课(5学分)二级学科指定选修课:

(1)系统设计研究(2学分)(2)专题设计(2学分)

(3)工业设计园区管理方法与标准(2学分)

任选课

(4)国内外设计园区发展趋势研究(2学分)(5)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研究(2学分)

(6)中国工业设计权威数据发布机制研究(2学分)

3.其它环节(8学分)

(1)实践学习(6学分)(2)学术活动(1学分)

(3)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六、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另附

七、实践学习规划

1.实践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可以安排在企业(主要是设计公司和企业),也可以参加导师的应用研究课题。2.研究生要制定实践学习计划,交导师审核批准;实践学习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并提交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交导师考核。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策划和产品设计的研究与开发。

2.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并符合硕士研究生论文规范要求。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2学期末、第3学期初进行。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实际工程单位的专家;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学位论文评阅合格方能进入答辩环节。

5、学位除了要完成论文,还要完成实际的产品设计(产品实物和设计报告书)。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

者,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具体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各专业方向须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实践基地名称: 顺德北滘工业设计城 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 邵继民 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电话: *** 要求附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书。

十一、校外导师情况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实践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

校外导师情况表:

校外所在职称 职务 备注 导师学科姓名 领域 序号 2 3 4

邵继工业民

设计柳冠工业中 设计石振工业宇

设计裴继工业刚 设计

客座广东教授 工业

设计城

总经理

教授 中国工业

设计

协会荣誉副会长

A-

教授 ONE设计工作室总设计师

教授 佛山科技

学院

陶瓷(珠

宝)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程耀 工业教授 广东

设计 第二

师范学院5

美术系艺术设

计教研室主任

十二、必读和选读书目

1、《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刘彦生,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弗里德曼, Thomas L Friedman, 译者: 何帆, 肖莹莹, 郝

正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3、《设计师必读》,布赖恩·劳森著(英|译者:龚恺,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年

4、《艺术哲学》丹纳著(法),彭笑远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

5、《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6、《设计艺术心理学》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7、《天工开物》宋应星著(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8、《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刘瑞芬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9、《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李砚祖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设计与法规》陈汗青、万仞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11、《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赵真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产品设计与实践》佘玉亮//陈震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13、《事理学论纲》柳冠中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罗仕鉴,朱上上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15、《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6、《苹果集.设计文化论》柳冠中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6年

17、《1945年以来的设计》彼得·多默著[英]梁梅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工业设计思想基础》李乐山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19、《设计调查》李乐山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20、《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吕品田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

21、《设计目标论》尹定邦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22、《世纪设计提案》黑川雅之等著[日]王超鹰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3、《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刘光复,刘志峰,李钢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4、《设计形态语义学》陈慎任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5、《设计草图·制图·模型》清水吉治等著[日],张福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工程硕士)

所美在术学与专业类别 工业设计

专业领域

工程硕士

院设

(研计究学所 院

序号 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学 开学开考考备注

类别 英文)

时 学分 课 试 查

位 2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公 义理论与实践研

Theoretical and 必修课 学 0000200001

Practice 32 √位 Studies of Socialism with 课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自然辨证法概论

0000200002 Introduction to 16

Materialist Dialectics

英语听说

0000200005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专业英语

一级学科学Professional 位课 0011240001 16

English for

Art

社科部、公共√

管理学院 √

外2

学√

美术

与 1

设计√

学院 邓

宇珩

设计史、方法研究

0011240002

张立√

Design History and Research 设计表达研究

0011240003 Expression Design and Research 产品造型创意研究

0011240004 Product modelling of Creative and Research 计算机辅助设0011240005 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设计管理

0011240006 Design management 企业课题设计

0011240007 Project Design

16

熊应 √

肖颜 √

张立 √

学科前沿讲座Lectures on 0011240008 Frontiers of the discipline

二级学科指定系统设计研究

裴继选修课

选修课

0011240009 专题设计

0011240010 Special Project 32 Design

工业设计园区管理方法与标0011240011 准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Park

国内外设计园

发展趋势研究

选 0011240012

Developmental 课

Research of Globalizing Design park

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0011240013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System Design

玉 √

√继 √

√继 √

√振 √

Design

中国工业设计权威数据发布机制研究

Investigation on Authorized 0011240014

√继 √

Data Public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

其他环节 0011290006 学术活动

0011290002 Academic Activities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0011290003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社会实践

0011290004 Social Practice 业务实习

0011290005 Professional Practice

实践学习

Practice

√民 √ √ 6 √ 1

√ 1

√ 0

√ 0

√ √

√ √

√ √√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一、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讲, 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 称之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以依据不同的工作范围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操作技能完成一线生产性工作任务。

现代科技的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整体化趋势。工作的本质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分工的专业化与专业的交叉综合并存;新的职业岗位层出不穷, 劳动性质和职业内涵发生了转变, 工作技术不断更新, 生产劳动增加了创造性成分, 逐步变成科学性劳动;劳动力出现了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自由流动;在这种状况下, 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 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一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的。因此,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顺应新型工业化道路, 培养一批在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层中具有创新能力、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拔尖人才”, 重点在于其技术技能及创新能力上是否拔尖。

二、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 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培养拔尖人才必须具有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并建构在这一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培养通才为目标而建构的, 它只注重人才的共性而不是个性, 培养的通用人才而不是拔尖人才, 因此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在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个性化不足。

高职院校基本上按照统一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流水线式”培养, 对学生的不同禀赋、志趣和特长关注不够, 这无形中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抑制了拔尖人才的出现。

(二) 专业面过窄。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的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置, 专业强调针对性, 基础面窄, 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新职业岗位的需求。

(三) 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方法、创新实践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 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

(四) 实践环节深度不足。

实践环节以课程设计、验证性实验、生产实习为主, 对高端技能的培训不足, 导致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薄弱。

三、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要求高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 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应是针对每一个学生并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性教学文件。该方案具有三个特点:首先, 它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默认所有学生都具有成为拔尖人才的可能, 因此它是一个“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选课制为基础;其次, 它是以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为目标的, 注重技能的培养, “强能力”是其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是其设计重点;再次, 拔尖人才应具有创新思想及创新能力, 该方案在培养创新能力上有侧重, 加大了创新课程所占例。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亨利希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指出:“大学置身于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家的世界中, 我们更不能忽略那些构成我们人类生命的不可或缺的元素的人文和艺术学科。”因此, 加大文化素质教育所占课程比例, 开设相关课程, 挖掘专业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 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 扩展选修范围, 实现个性化培养。

学生兴趣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也是决定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个性化培养的实质与灵魂是选课制, 没有选课制的个性化培养就不是真正的选课制。在满足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 加大选修课资源建设力度, 放开选修课程权限, 为学生提供模块化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修本专业的选修课程, 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的发展, 培养兴趣, 彰显其个性和创造力。选修范围的扩展, 有利于宽基础、复合型拔尖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 开设创新课程, 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为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的、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拔尖人才, 应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课程, 讲解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 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生产科研、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技能训练等研学活动。创新课程的开设及创新活动的参与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在实践中了解创新、发现创新点、学会创新。创新课程的开设应是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

(四) 广度和深度并举的实践环节, 实现技能拔尖。

现有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大作业、课程设计、验证性实验及生产实习等, 虽然所占课时达40%以上, 但因为都是单学科的实践环节, 广度和深度不足, 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的知识及技能结构要求, 不能实现技能的拔尖。新的面向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时应加大实践环节的广度和深度, 可尝试开设部分选修性质的实践教学项目, 鼓励单独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结语

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应注重个性化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高端技能培养。高职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应以选课制为基础, 强化实践环节的深度和广度,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高端技能,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端技能拔尖人才。

摘要: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培养拔尖人才必须具有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并建构在这一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析了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重点阐述了以选课制为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培养的高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应用型拔尖人才,人才培养方案,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媛, 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杨希武, 张德新, 许文祥等.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篇8

[摘 要]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专升本层次的办学中,针对学习群体的特点,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人才的能力标准细则,以此为依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技能型人才到技术应用型工程师的跨越性转变。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 专升本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135-03

近年来身处制造业大省的广东,众多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阶段,对机械类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由此引发越来越多的专科层次毕业生选择通过考试升入本科进一步学习,以提升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然而,作为承担专升本办学任务的本科院校而言,则面临着与四年制办学截然不同的情况:学生来自省内二十多家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十分庞杂,有汽车检测维修、机械制造、建筑机械、模具、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制冷等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教学计划亦相差甚远;有的课程例如机械设计基础,即便名称相同,但各校所制订的教学大纲、学时数、内容侧重、实验实训项目等等并不统一。因此专升本学生彼此之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差异比较明显,对专、本两段的教学如何衔接制造了很大困难。

针对这一状况,为了保证办学质量,使学生感到升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安排和学习效果符合他们的期望值,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优化设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机械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又不断与时俱进,是一门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1]就机械工程学科主要的应用领域——制造业而言,机电产品类型五花八门,其研发和生产的过程环节众多,技术含量和工作难度参差不齐。显然,要成为该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知晓和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操作技能、标准法规,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工程能力。

因此,有别于以技能为导向,以培养一线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的培养目标则定位于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产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能在本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与革新、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2],其具体内涵包括:(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2)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测控自动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3)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4)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形成人才的能力标准

将上述目标与机械行业专业标准结合后具体化为人才的能力标准细则(如表1所示),确保通过相应的课程或者教学环节构筑成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课程体系

在构建专升本阶段的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照顾到该类学习群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另一方面要满足今后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需要,以“补充+强化”来达到“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工程技术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理论子模块和工程实践子模块,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在机电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设置一定分量的侧重理论性学术性的课程,如工程力学II(即材料力学)、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系统设计、专业英语等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理论依靠,同时还设置了机电系统实践、典型机械构造实践、反求技术应用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电控制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项实践课群。

(二)素质素养通识课程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个具体专业的知识,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本领,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3]在校园中大学生学习各种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对于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三观”极有裨益。

五邑大学建构有较为齐全的素质素养通识课程体系,包含上百门的艺术、人文、经济、管理、科学、工程等课程,专升本阶段必须从中选修3个学分。对学生而言,这些课程能学到如何思辨、如何自我引导和提升、如何成为高尚的人,或许会成为个人今后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四、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回答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针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系统化专业知识的专升本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大胆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例如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情景化教学等组织教学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教学模式中,有着与常规教学所不能及的优势,能比较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当推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这也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方式。

(一)学科竞赛

当前大学生学科竞赛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它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

在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每年可以参与的学科竞赛主要有校级的CAD竞赛、力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省级的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和广州校际科技节学科大赛、国家级的“高教杯”快速成图大赛、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等等。由于这些竞赛的难度指标、综合性指标以及创新性指标存在梯度,所以非常适合专升本的学生特点,有利于对其进行分层次培养。例如,对一般化的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指导他们适度参加校级的学科竞赛;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层次较高的训练,参与挑战性更大的省级国家级竞赛,甚至还可以参与教师科研的项目。

(二)企业实践

毫无疑问,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学习和实习所能得到的收获不是在校园里的老师能给予的,这也是当下越来越多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原因。对学生而言,只有去到实际工作岗位才会对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所需的多项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产品测绘与工程制图能力、数控装备操作与编程能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生产组织与现场管理能力)有深刻体会,也才会明白每一门理论课程在实际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需要进行三个月的驻厂实习。与专科时期的顶岗操作工不同,首先企业必须经过遴选,最好是校企共建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师,特别是企业认同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不会将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打工族,而是能将学生安排为工程师助理的身份在车间、品管部、工程部以及检测室进行轮岗,工程师定期为学生授课培训,比如“产业发展与行业概况”、“现场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并参与一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学生及时得以吸取企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了机电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5]

五、结语

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特征,较好地实现了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不仅在学历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实现了从技能型人才到技术应用型工程师的跨越性转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初步认可,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而也践行了五邑大学“根植侨乡、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 注 释 ]

[1] 张宪民,陈忠.机械工程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2.

[2] 张建成,孙秀芳.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13(9):41-44.

[3] 邓光,曹雨平.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0-73.

[4] 杨瑾,季宜敬,崔锐博,等.实验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9-21.

[5] 王仲民,邓三鹏,等.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5):98-99.

上一篇:休假通知该怎么写下一篇:安全与纪律--2010